第一篇: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景区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景区
作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崂山风景名胜区拥有161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这里,自古以来就以其山海景观的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的有机融合而被誉为“海山名山第一”。近年来,景区党委、管理局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景区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在“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建设过程中,展开多个层面、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致力构建和谐景区,有力地推进了景区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全面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污水能处理了,崂山的水质将更加洁净,我们就能建农家宴等旅游项目了” 崂山风景区内一位村民说。2010年12月,崂山风景区北九水污水处理工程正式竣工,景区的生活污水经收集将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北九水内村民从即日起告别污水直排河道的历史。
北九水污水处理厂也是继太清污水处理厂后,景区建设的第二个污水处理工程,解决了雨污混流,影响景区水质的问题,切实保护了崂山的水源地。建设污水处理厂,是崂山风景区贯彻“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工作方针具体体现,也是景区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的亮点工程。
严格保护,提高资源环境质量。为加强资源环境的保护,崂山风景区设立了专职资源保护部门——资源管理处,在主要游览区设立7个资源保护站,同时组建景区行政执法局,下设7个执法中队,专门
负责景区的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并选聘50余名“社会义务监督员”,建立起专业保护,群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资源保护机制,切实将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在划定景区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大力调整林木结构,规划实施了以“七线五林”为主的生态建设。成立古树名木保护专家组,研究制定了《古树名木管护技术规范》,把全部300余株古树名木纳入专项保护,逐一建立档案,分级进行保护。严格查处违章违法建设、开山采石、破坏海岸带、污水任意排放等行为,为景区生态保护提供有力的安全屏障。
合理控制,提升环境保护指标。多年来,景区始终坚持做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对巨峰游览区开发、崂山游客中心建设等重大项目都聘请专门机构进行环境综合评估。做到建设项目设计、施工、使用与环保评估“三同时”,认真落实总量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在建设规划上,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运用本地原材料和具有乡土气息、乡土文化的建筑格调来突显建设的生态性、文化性和协调性。按照生态分区保护的规定,在“清明”、“五一”、“国庆”期间制定游客分流方案,控制不同时间段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避免由于过分拥挤而影响景区生态环境。景区内宾馆、饭店全部安装吸排油烟机,禁止原煤散烧。经多年来的持续努力,景区内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类水体标准。
动态监测,提高保护预警能力。遵循“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水平”原则,建立起集数字环保系统、循环交通系统、信息指挥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规划监测系统等于一体的信息化
管理平台,可以即时提供景区重点区域场景、风景资源变化、游客和车辆的分布情况,为科学调度提供及时、直观的依据,促进了精细化管理,极大提升了景区综合管理水平。建立了景区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实行与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三级管理监测体系,运用现代技术,定期对卫星监测照片进行对比与核查,实现了景区土地利用、建设工程、生态环境等信息资料的动态监控,有效提高了风景名胜资源保护预警和掌控处理能力。
文明服务游客与景区和谐相融
作为“和谐景区”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崂山风景区大力倡导文明风尚,构建景区与游客的和谐。景区始终把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窗口、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评选和军警民共建等活动作为“和谐景区”建设的重要措施,在各窗口设立文明监督岗,向社会公开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为游客服务的本领。近年来,景区一线窗口单位中先后涌现出了5个国家级、12个省市级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和工人先锋号,2 个迎奥运文明示范窗口,5个市级文明单位和5个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
创新服务理念,真诚接待游客。崂山风景区首先确立了“诚信至上,和谐为本”的服务理念,围绕“一切为了游客、一切便利游客”的宗旨,完善服务措施,推行诚信承诺,打造服务品牌。在春训期间广泛开展文明服务学习培训,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等主题教育,不断提高景区员工诚信服务、文明待客意识;各游览区在景点张贴温馨提示语,在服务区建设初级救护站、无障碍
通道,在入口设臵咨询服务台、饮水机、便民箱等;窗口岗位在明显位臵设立承诺牌,公开诚信服务、优质服务内容;用心打造“微笑仰口”、“九水情长”等服务品牌,通过推行“星级服务评比”、“争创岗位服务明星”等一系列举措,为游客提供人性化、细微化、亲情化服务。
健全管理机制,规范讲解服务。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从事景区讲解服务的当地居民中有违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崂山风景区针对这一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健全多项机制,规范讲解员管理。建立讲解员专项管理机制,组建导游管理中心,制定《讲解员管理暂行规定》,由专人负责讲解员队伍管理;建立讲解员服务质量跟踪反馈机制,对讲解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建立讲解员诚信档案,签订《讲解员诚信服务承诺卡》,通过重大违规公告制、违规档案公示制,形成讲解员自然淘汰机制;建立讲解员年度审核制度,实施金银铜牌讲解员评选。先后淘汰违规讲解员78名,奖励优秀讲解员10名,极大调动了讲解员文明服务的积极性。
广泛发动宣传,共建和谐景区。崂山风景区深入挖掘利用崂山历史文化资源,展开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以构建景区与社会的和谐。向游客广泛宣传崂山抗日英雄事迹,使其成为游客特别是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通过举办崂山论道、太清赏月、崂山民俗文化展览等大型群众参与活动,宣传崂山悠久的传统文化;在全市招募志愿者队伍,与机关、社区、学校合作开展党员奉献日、“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资助失学儿童等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爱
山护山”宣传教育,多层面宣传风景名胜区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独特价值,提高社会公众和广大游客环境保护和文明建设意识,调动社会各个层面参与和谐景区建设。
多措并举景区与社区和谐发展
崂山风景区内分布着众多社区,社区居民与景区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景区从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出发,妥善处理“保景”与“富民”的关系,以构建崂山大旅游格局为目标,在旅游产业发展上注重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有效带动了居民增收,并将社区的发展纳入到景区发展中,统一考虑规划,积极构建景区与社区的和谐。
加大基础投入,改善发展条件。为赋予社区崭新的面貌,崂山风景区在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的同时,不断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显著改善了当地居民生活条件。景区内道路由过去的土路、碎石路,全部达到省二级公路标准;投入专用区间客车4辆,供景区内居民免费乘坐,居民出行更为便捷、通畅。相继投资建设了八水河水库、晓望水库等水利设施,投资改造了变电站和供电线路,极大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用水用电问题。采取景区出资绿化、双方共同管护、居民增收得益的办法,与北宅、王哥庄街道的9个社区签订了合作造林绿化协议,先后植树造林3000余亩,进一步美化了景区、社区周边生态环境,同时增加了社区居民的收入。
创新管理模式,推动共赢发展。多年来,崂山风景区实行的封闭式管理,对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便,各种矛盾比
较突出。为此,景区创新实行了“景区+景点”管理模式,即景区的主要景点区域封闭管理,社区范围对外完全开放。同时,景区通过市场化运作,投资2000余万开通旅游观光区间车,大大减少进山车辆,有效缓解了旅游旺季景区道路压力。当地居民、经营业户及驻景区单位等车辆凭通行证进入景区。这种相对宽松的车辆通行办法,吸引了更多的青岛市民到崂山休闲度假,拉动当地宾馆、饭店等第三产业发展,解决了居民卖茶难、卖海产品难、宾馆饭店客源少等问题,有效带动当地居民增收。此外,为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景区保护与发展的积极性,景区设立社区发展奖励补助资金,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引导、约束机制。
拓宽发展方式,促进和谐共赢。崂山风景区支持、鼓励社区居民大力发展与景区相适应的多种产业。景区旅游市场摊点招投标全部面向崂山内社区居民,并加强培训引导,签订文明公约,着力提高业户的经营能力。鼓励社区居民开设特色“农家宴”,发展旅游餐饮业;种植特色经济作物,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外,景区积极吸纳社区居民到景区参加工作。近三年,在景区卫生保洁、车辆指挥、护林防火等工作岗位,先后安排当地居民1000余人次;面向当地社区公开招聘临时雇员60余名,有效解决了地方就业问题。这些措施充分调动了当地居民群众参与景区管理的积极性,为构建和谐诚信景区,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第二篇: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医患和谐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医患和谐
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 曾建娟
在医院的统一组织下,全院医务工作者收看了十七大开幕式,并在十七大闭幕后多次组织全院医务工作者认真学习了十七大的相关内容,通过医院组织的集中学习和自己的自学,对十七大精神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亮点和重点之一就是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到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所讲的都是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中最重要的问题,比如说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其中,“提高重大疾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这一条很有现实意义,指出了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方向,政府必将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在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中,十七大报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
在报告的启发下,我们将继续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自觉体现好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落实到医院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以病人为中心”,严格以“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标准加强医院各项工作建设,要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精神,使医院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服务模式已逐渐被淘汰,而体现人性化服务的以人为本系统化整体服务正在被医院所接受。人性化服务理念是以人为本,从他人利益、思维及要求出发,尊重其选择,而为他人提供服务。患者是医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以人为本是决定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医院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赢得患者,最终实现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1、注重医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人们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上普遍开展的保护消费者权益活动的增多,使病人牢固树立了“患者是上帝”的思想,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者不理解的行为都希望有个说法,以求心理上的平衡。在过去,不成为问题或根本不会酿成纠纷的问题,现在都已登上了纠纷的舞台,并且赋予了价值。针对医疗市场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积极引导医务人员转变服务理念,提高医患沟通技巧,注重医患沟通,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预防和避免纠纷的发生。
注重医患沟通必须引导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自觉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同时做好面对患者的“四个一”,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笑容、一个问候,让患者切实感受到和谐温馨、亲切自然的就医氛围。注重医患沟通,培训医务人员掌握沟通技巧,提高沟通的本领。及时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有效地解除医患之间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医患矛盾,还可以避免部分负性(不良)事件的发生。一方面,医疗活动极其复杂,其中充满风险,部分患者认识不到这一点,视医院为保险箱,认为医生一定能治好病,一旦患者病情加重或因病死亡就视为医生治疗不当引起;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对疾病认识不足。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重视与患者沟通,尽量缩小双方认识差距。此外,良好的沟通可以使医护人员更加了解患者病情,选择最优治疗方案,可以避免部分负性事件的发生。
注重医患沟通必须健全医患沟通制度,医护人员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同意权。在严格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的情况下,在使用贵重药品和大型仪器检查前均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根据患者的治疗需要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避免重叠用药和过度治疗。在进行手术前,要将手术方案征求患者或患者家属的意见。为了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要做好收费项目的公示、“一日一清单”制、查询制等。
2、注重人文关怀,取得患者信任
“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医务人员要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要体现人性、考虑人性,要尊重人性,不能超越人的发展阶段,不能忽视人的需要。医生的职业有其特殊性,工作对象是人的健康和生命,医生更应当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注人的感受和情绪。医生不仅要为患者解决病痛,更应该理解病人的心理,消除其心理阴影。人性化理念强调的是一种人文精神,要求尊重患者的情感上、思想上、行为选择上的自由,尊重患者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意识,贯彻知情同意的原则,同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
注重人文关怀,坚持做到“两多”:(1)多对患者说几句。患者缺乏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容易产生消极心理的状况,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做到多说几句,对患者说明病因、病情的轻重、治疗的效果等;多说几句贴心的话,主动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从精神上给予关心、帮助与安慰,尽量减轻患者的疑虑及心理压力。(2)多听患者说几句。患者躺在病床上,总感到孤独,又感到身体不适,想得很多,总希望有个医生来关心自己。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上午查一次房,下班前再查一次房,护理人员经常到病房走一走,问问病情,耐心解答患者的询问,以示对患者的关怀。医务人员在查房时要体现人文关怀,做到冬天查房时先把手放在口袋里捂热后再触摸患者;每次检查完患者,应顺手为患者拉好衣服,掖好被角;把患者的鞋子放在最容易穿的位置。用这些“举手之劳”传递对患者的深情厚谊。
3、注重人的特点,提供优质服务
医院应根据人的特点,实行人性化服务,变方便自己为方便患者,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从患者的、社会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严格的管理制度、科学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变为向患者提供身心全方位服务的自觉行动,真真切切地移情患者,尊重患者的权利,维护患者的人格和尊严,使患者真正得到充满人性的理解、关爱和服务,从而与患者达到“共情”的最佳人文情境。
根据患者的特点,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和谐,同时必须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是最特殊的商品,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辈子,甚至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幸福。因此,医疗安全、优质显得尤为重要。要确保医疗安全、优质,就必须严格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坚持抗生素分级使用,逐步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加强科学合理用血,保证血液安全。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本着对患者负责、对生命负责的态度,落实好这些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服务安全、优质。在门诊服务中,确保一诊室一医一患,切实保护好患者的隐私;强化专家门诊,保证门诊质量。保证专家门诊的到岗到位,问诊细致耐心,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对常见病、多发病提供处方套餐,公示诊疗价格,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指导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诊疗方案。
4、在医疗管理中弘扬人文精神
培养与爱护职工主动参与的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自身的发展,医院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着竞争,竞争的成功与广大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是分不开的。通过医院的文化建设,激发全体职工对实现医院目标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增强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竞争意识,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使职工的认识与医院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性。曾经,医院里开展的一些活动成为只是管理者或少数人热衷的事情,最后的结局只有是走过场和摆形势,长此下去,职工们便不再关心医院的工作,只体现为个人的工作类型或专业领域。近两年的行风评议工作,由于宣传发动工作到位,特别是行风评议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与医院的目标有了同一性,所以不但此项工作得到了较好的成绩,而且也培养了职工的参与意识。
营造良好合作氛围的团队。对于一个医院而言,明天的成功只能建立在今天的团队工作之上,在不同阶段、不同部门,团队管理工作都会使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技术以及效率、效益有很大的提高,良好的医院环境、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先进的医疗技术是医院物质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而团队精神的建设是开拓医疗市场和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的必要保障,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交叉、融合已成为普遍规律,合作、协作已成为大势所趋,没有一个团结向上的团队,任何个人都有难以成功。同时,管理者要注意搭建合理的人才结构,人才的性格、特长、习惯、知识面、心理素质、年龄、体质、性别等等都需要互补,没有合理的组合,即使都是一流人才,也会抵消或分离。
现代化医院管理中,医院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和服务,切实加强医患沟通,努力构建医患和谐,才能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赢得患者,使政府放心。
第三篇: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院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院
去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即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和谐相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医院作为面对社会大众的重要机构,直接关系到广大民众的健康与幸
福,它的建设对于社会的和谐影响极大。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医院的建设中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音律,医院与患者之间、医院与行政执法部门、医院与媒体以及医院内部等等之间,各种矛盾交织,而其中又以医患关系的矛盾为中心。为了营造社会的和谐氛围,我们应营造各种有利条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大力打造和谐医院,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医务人员的贡献。
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就医环境
作为集中医医疗、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滨海县中医院设有35个临床医技科室,开放病床120张,由于病房紧张,每天病人拥挤不堪,为医生接诊、患者就医带来很大的不便。为彻底改变这一局面,我们中医院领导班子经过认真调研和深思熟虑,作出果断决策,决定兴建新病房大楼。经过10个月的紧张施工,预计集现代化功能于一体的新病房大楼将于今年10月底胜利竣工。这幢6层、建筑面积为4800平方米的现代化新病房大楼将配有电梯、有线电视、微机内网、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呼叫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设施。各病房还配有电视、空调、热水器、卫生间,更加人性化、宾馆化。我院还从患者的角度认真查找就诊环境和服务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努力加以改进和完善,切实解决“就诊难、看病繁”的问题。我院还先后投入了20多万元,更新了中、西药房橱柜装备,调整了门诊收费、中医药房科室布局,增设了收费结算窗口。同时,健全完善了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对挂号、收费、取药一条龙服务,从而改进了服务流程,改善了就诊环境,提高了窗口科室的工作效率,极大地方便了病人就医。
深化内部改革 增强内生动力
为增强医院事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我院积极开展医院内部改革,进一步深化了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分配制度,强化成本核算管理,有效地推进了以提高两个效益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是以优化为原则,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人事管理逐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全院上下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后勤不同岗位性质,按需合理设置岗位,以岗聘任;对新进人员实行考录聘用、人事代理制;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务评聘分开制;对中层干部全部实行竞聘上岗。目前,全院已初步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灵活多样、运转高效的人事管理机制。
二是实行科室核算,完善分配制度。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体现质量、效率、效益优先;体现绩效挂钩、依质奖惩。科室核算将收入项目与支出项目同科室的分配挂钩,使职工明确了责、权、利的关系,增强了成本意识,从而树立了正确的效益观念。各临床科室一方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增加服务项目,提高病床使用率、周转率等,增加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在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勤俭节约,减少浪费,降低消耗,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实行成本核算,进行效益分析。今年以来,狠抓了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合理计算医院项目的综合成本和单位成本,对科室成本、病种成本、药品成本、医院综合成本进行定期核算、分析、考核,并结合效益效率分析等措施,努力降低医疗成本。今年4月份还出台公示了单病种手术限价决定,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四是加强物资管理,降低消耗水平。为了降低消耗成本,今年以来,我院加强了对药品、医疗设备、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物资的管理。⑴药品:由药事管理委员会实行药事监督与控制、药品积压情况,编制进货计划,组织集中招标采购与供应,并开展临床药学监督,协助和指导科室合理用药,避免了医院药品积压与经济损失。⑵医疗设备:加强了采购与使用的管理,完成了医疗设备建档工作,完善了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更新、报废制度。⑶卫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加强了购、存、领、用等环节,从而减少了成本和消耗。
治理商业贿赂狠抓行风建设
抓纠风建设与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相结合,树立滨海中医院新形象。今年以来,根据省、市、县的统一部署,我院在巩固和深化行风整治和保先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把反腐纠风、整治商业贿赂作为行风建设的重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坚持教育、制度与监督并重,标本兼治,常抓不懈,医院的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全院上下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定,严格履行医疗服务八项承诺,狠抓各级各类
人员岗位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规范医院科室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和药品器械采购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院务公开。同时,健全完善监督体系,拓宽监督举报渠道,严禁各类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二是强化行风管理。按照反腐纠风、治理商业贿赂的要求,全院下下集中开展动员部署、宣教整治,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切实纠正违反职业道德和市场规则的不正当
交易行为、以及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坚决严禁利用工作职务这便收受回扣和病人钱物等行为,促进了全院上下知荣明耻、诚信守法,自觉严守《医德规范》和中纪委“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六个不准”及卫生部行业自律八项制度。时时事事勿忘百姓病苦、一言一行牢记医生职责,廉洁自律,规范执业。同时,对顶风违纪者加大了惩处力度。今年上半年以来,先后查处违纪违规者2人,有效地净化了院风。今年“七·一”,院党总支被滨海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力服务患者和谐医患关系
在医院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中,医患关系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院所有工作的落脚点,是必须始终抓紧抓实、抓好的环节,这些年业,我院医德、医术、医价三项建设齐头并进,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院自身也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德的高下是决定患者是否乐于到一所医院就医的重要因素,大多数病人对医院对医护人员是否满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护人员对他们是否耐心、认真,是否尽最大努力去做好诊治工作。
践行高尚的医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我们的体会是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紧、抓实。
一是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医德教育。我们积极倡导健康向上敬业进取的良好风气,守“仁德、诚信、博学、技精”的医训,弘扬“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诚相融的团队精神。实行“一岗双责”,由院长和党总支书记主抓,我们充分利用院周会,党团组织生活,科务会等形式,不断深入进行箕德教育。同时,将医德教育纳入“医院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和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计划,认真检查督促。
二是系统制定社会主义医德细则。我们提出了以救死扶伤,忠于职守,一视同仁,平等待患等赤内容的医生道德规范,以热爱专业,尽责献身,文明服务等为伯护士道德规范,并把这些具有共性的医德规范,再进一步分解为适用于全院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具体细则。
三是实行制度化考评,切实保证医德的落实。我们制订了一系列制度,切实把医德建设的成效与干部的任用晋级挂钩,初步形成了促进医德落实的利益激励机制,对医德有污的干部,坚决处理,对触犯医德医风,财经纪律,生活作风”三条”高压线的违规者,更是严肃查处。同时对模范执行医德规范的优秀人员,则及时予以表彰或提拔使用。
“十一五”期间,我们滨海县中医院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以构建和谐医院为战略重点,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基本动力,全力打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医医院。
第四篇: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广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广西
作者:莫光辉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2期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广西贯彻落实“富民兴桂”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全区人民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和享受中全面推进广西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关键词]以人为本;富民兴桂;和谐广西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第五篇: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民生
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关注民生,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政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
近几年,克州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扶贫帮困、构建和谐社会的立足点,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十分突出的位臵,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科技、体育、社会保障、平安建设等社会事业发展,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住房、健康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提高人的素质和人力资源能力,实现扶贫开发和社会进步的有机结合,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有机统一。
一、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工程,创造大力发展教育的和谐育人环境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决定着一个民旋的前途,也决定着克州发展的未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是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减少农民的根本途径,克州种地无土,养畜无草,农牧业资源十分缺乏,发展教育是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理智、最根本的必然选择。
1、从基础设施入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从城市到农牧区,从平原到山区,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近几年,州党委提出教育扶贫工程以后,千方百计争取项目,筹措资金,改善中小学的校舍,按照把“小学办到乡村、初中办到县城、高中办到州”的目标,集中资金投资中小学的教室、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建设。同时,加大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装备资金的投入,全州中小学启动了远程教育工程。在建校过程中,既有中央、自治区财政的大力支持,也有辽宁、江西、无锡、华能等援疆对口省市和自治区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
2、推行两免一补,解决学生上学困难。在自治区财政大力支持下,克州最先免除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书本费,最先开始对家庭贫困的寄宿学生进行生活利、助,每人每月补助100元,解决了农牧区贫困家庭子女上学的问题,从根本上减少了农牧区中小学生辍学问题,克州三县一市都通过了自治区的“两基”验收。
3、利用对口支援省市的援助,扩大内地高中班,培养我州高中生,既免除学生的学杂费、书本费,又免费为学生提供了吃、住、行。现在全州有2400多人在内地高中班学习。
4、多措并举,提高教育质量。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为了使中小学教育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州党委、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切实加强中小学的管理。州党委公开 提出,把高素质的人才用来办教育,把最优秀的人才配备到教育部门和到中小学校任校长,加强对学校的管理;二是撤销农牧区教学点,把小学办到乡、村,把初中办到县城,把高中办到州;三是推行双语教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全州从幼儿园就开始推行汉语教学,每个乡村都建起了幼儿园,从幼儿园就开始抓国语学习,从小学就开始汉语援课。
5、加强教育队伍培训。对现有8000多名教师分期分批进行轮训,千方百计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水平。每年招聘120名具有大学学历、汉语水平较高的大学毕业生补充到教师队伍,优先聘用师范类学校的毕业生,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全州上下从领导到一般群众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重视教育,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兴学重教、尊师重教。
二、以医疗为民生之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医疗是民生之需,医疗是扶贫之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人民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克州党委、政府把医疗卫生事业臵于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入手,在争取自治区项目投入的同时,利用对口援助资金和州、县财政投资等多方筹措,加大对卫生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优先卫生资源配臵,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的保障能力,克州的医疗卫生事业正在迈上一 个新台阶。
(一)加强县医院和乡卫生院建设,着力改善硬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近几年,自治州及各县市都投入大量资金,对州、县(市)医院进行改造修建,仅在阿合奇县医院华能集团就投资60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现代化的医院。在大规模改造扩大县(市)医院的同时,分期分批开始改造建设乡镇卫生院,并开始给乡镇卫生院配备现代化的医疗设备。为改善农牧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及条件,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卫生室建设也已开始启动,广大人民群众就医条件正在得以极大改善。
(二)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农牧民看不起病的问题。克州是一个贫困地区,人均收入较低,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突出。从2005年起,开始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现在广大农牧民参合率达90%以上,农牧民看病报销比例逐年提高,有的县在推行新型合作医疗的同时,还给农牧民附加了医疗保险,农民看病费用在合作医疗报销的剩余部分可以在医疗保险中报销,基本解决了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现在农牧民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已基本解决。
(三)加强医院管理和人员培训,着力提升软素质。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州、县医院和乡卫生院的管理,配强了医院领导班子,并分期分批把医院的青年医生和业务 骨干送出去培训,并通过对口援助,江西、辽宁、无锡和军队都派出业务骨干来县(市)医院挂职,带徒和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医院的管理和医护人员的水平都逐年提高。
(三)强力推进抗震安居房建设,解决农牧民住房难的 问题
从2003年起,在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克州推行抗震安居房建设,累计已建成6万多户抗震房,使6万多户农牧民告别了住土块危房的历史,再通过1一2年的努力,全州7.7万农牧民都住上抗震性较高的安居房,使农牧民居者有其屋。在城市积极修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已经有几千户居民住进了经济适用房。
(四)在城乡建立社会救助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 发展成果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边防和边境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贫困群体的生活困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关注民情民生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克州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宗旨,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大社会 救助力度,通过实施多元化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帮扶,为城乡困难群体办好事、办实事,使广大贫困群体共享改革发展的伟大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稳定。(一)建立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低保是各项社会保障中的一道防护网,是确保城乡贫困群众维持基本生活的一项惠民政策。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特别是企业改革步伐加快,一些职工下岗生活困难,还有一些因病、因灾等多种原因,一些群众生活困难,州党委、政府及时在城镇居民中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城镇贫困居民2.8万人月月可以领到最低生活保障金,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和照顾,同时冬季还给他们发放一定的取暖补贴。
针对农村牧区特困农牧民,从2007年起,在全州农牧区全面建立起了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州有4.6万农牧民可以按月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进一步提高了贫困农牧民的保障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自治区的支持力度也逐年加大,保障面在逐年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二)建立完善了救灾救助体系。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但群众因灾因病返贫的问题仍然存在,克州党委、政府实行了救灾救助制度和大病补助等辅助医疗救助制度,同时完善了农村“三无”人员的“五保”制度。
(三)城镇农村牧区建立了敬老院。敬老院的设施配备齐 全,人员训练有素,服务水平提高,使城乡很多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养,老人有人照顾。
五、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农牧民饮水条件极大改善
克州农村长期饮用涝坝水,牧民翻山越岭用骆驼驮水吃。涝坝水既不卫生,又不安全,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实施安全饮水工程以来,累计投资超过亿元,近10年的防病改水工程,使农牧区近20多万农牧民的饮水条件得到了改善,80%的群众可以饮上安全卫生水,极大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农牧民生活质量,结束了广大农牧民喝涝堤水、喝不上水的历史。
六、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社会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几年,州党委、政府把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臵,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和促进就业。
(一)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招商引资,开发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现有新蓉皮革、亚星钢铁、华锌、桂新、大红山铁矿、中坤等100。多家企业落户克州,有的企业已初具规模,创造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仅轧花企业安排农民工近4 000人,矿山企业安排农民工5000多人。
(二)积极开发保安、清洁、环卫等公益性岗位,下功夫解决下岗失业中的“4050”人员就业和“零就业家庭”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同时,对一些从事个体经营的在金融、税收等政策上予以扶持,促进他们再就业。并在提供就业技能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州、县(市)培训机构的作用,对下岗失业人员和无业青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现在全州每年安臵就业人员在6000人左右。
(三)狠抓农村牧区劳动力输出转移工作,促进农牧民增收。自治州从2003年起,根据自身特点,抓农牧区劳动力转移。一手抓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农牧区劳动力就地转移,特别是阿图什市利用自身的经商优势,大力发展商贸、餐饮、运输等产业,也带动了其它县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州有近2万人在本州范围内从事以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一手抓劳务经济,政府出钱组织培训,联系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服务,千方百计向州外输出农牧区劳动力。从地方向兵团,从州内向区内、区外输出劳动力,从事拾花、修路、纺织、缝纫、矿山等多工种,2007年全州有6万多人从事时间不等的劳务输出,有的2、3个月,有的则长年在外,劳务输转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七、实施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广播电视进农村牧区 广播电视既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更是反渗透的重大举措,通过实施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工程,现在全州农牧区广大农牧民可以收到广播,9O%的农户可以收看到电视。中央和各对口帮扶单位的支援,给广大农牧民赠送电视机1万多台,广大贫困农牧民家家有了电视机,可以收看到电视节目,听到中央和自治区声音,看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也可以增加知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开阔视野。
八、以努力创建平安克州为载体,努力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自治州是一个边境少数民族自治州,处在反分裂、反渗透、打击三股势力的前沿阵地,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近几年,州委州政府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不断强化稳定压倒一切的责任意识。以平安建设为载体,把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真正摆在至关重要的位臵,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认真落实“两个全覆盖”责任制,构建了维护稳定的网络体系。
(一)扎扎实实地做好信访工作,解决群众诉求,切实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使宗教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
(三)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推进平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