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朝阳精神”解读
谈厚德重信——“朝阳精神”解读之一
朝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朝阳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生产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意志、情操和品格,这种意志、情操和品格,我们把她称为“朝阳精神”。“朝阳精神”不仅是我们过去和现在工作上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今后实现发展和跨越的不竭动力。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委书记陈铁新在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的报告中,概括提炼出了“朝阳精神”的表述语,即“厚德重信、务实创新、坚毅自强、和谐奋进”。为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朝阳精神”的基本内涵,进而增强用“朝阳精神”激励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厚德重信,位居“朝阳精神”之首,是朝阳人素有的精神特质的灵魂,也是需要我们在新时期进一步发扬光大的核心精神。
“厚德”,语出经典《周易》中的名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具广厚之德,故能载生万物;君子应效法大地,增厚美德,方可容载万物、承载重任。厚德者,大德也,历来就是志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重信”,意谓以信为重,以信为要,以信为圭臬。自古以来,重承诺、守信用、讲信誉即被视为人安身立命之基础、齐家治世之根本。孔子所讲“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墨子所讲“言不信者行不果”,宋朝哲学家程颢所讲“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都表达了对诚信的高度重视和极度推崇。归纳而言,厚德重信,既是对人的高尚思想道德品质基本内涵的提炼和概括,也是人一直以来在完善自我、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锲而不舍的内心追求和行为目标。
朝阳人素有厚德重信的优良传统。在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中,朝阳这方热土涌现出的厚德重信的杰出人物如银河星灿,不可胜数。且不论古人,仅看现代以来,在革命战争年代,舍身救国于危亡的辽宁籍入党第一人陈镜湖、与日寇殊死抗战的民族英雄赵尚志,都以热爱党、热爱民族之大德,以忠于党、忠于人民之大信,创建了不朽功勋,诚为厚德重信之楷模。在新的发展时期,坚定信仰、忠实实践、真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先锋方永刚,为纪检监察事业躬身耕耘的党的忠诚卫士林钧栋,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大情,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之大义,创造了无愧于时代的先进事迹,展现出厚德重信的傲人风采。厚德重信,已经成为深深积淀于朝阳人血脉中的品质特征,已经成为彰显朝阳人整体风貌的精神符号。
厚德重信作为朝阳人根植于历史传统的精神特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价值取向。这是因为,它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要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更是激励朝阳人奋发进取的精神标识、推动朝阳振兴和发展的力量源泉、锻造朝阳人更加优良精神风貌的主要基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实现“奋战三年、再造朝阳”奋斗目标,推动朝阳在“发挥优势、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新跨越,迫切需要激发和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要把大力弘扬厚德重信精神,作为凝聚和增强精神动力的首要着力点,切实做到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突出抓好对厚德重信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在结合朝阳实际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突出抓好厚德重信精神的培育,在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突出抓好弘扬厚德重信精神载体的建设,使厚德重信之风在全社会蔚然而盛,并长盛不衰。
大力弘扬厚德重信精神,需要我们增厚修身之德、恒守诚信之道,遵循“德不孤,必有邻”。
谈务实创新——“朝阳精神”解读之二
务实创新精神是最可宝贵的时代精神。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倡行务实的时代,我们所处的社会是创新叠出的社会,务实与创新完美结合,就会转化为努力工作的优良作风和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就能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振兴奇迹。市委书记陈铁新在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的报告中,把务实创新纳入“朝阳精神”的重要内容,更加彰显了“朝阳精神”的深厚底蕴和时代特征。因为务实创新既是朝阳广大干部群众的固有品格,又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
务实,就是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务求实效,不尚浮华。不实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我们朝阳素以民风纯朴、实诚实在著称,这种朴实的民风升华到一种精神境界和工作作风,就是务实。具体体现为重实际、重实践,说实话、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作风飘浮,好说大话;不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高高在上、脱离实际。务实作为我市一种地域民风和工作作风,由来已久,与日光大。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市情县情的把握、发展战略的提出、推进措施的选定、发展成果的彰显、民生问题的解决,都充分体现了工作务实的特点。务实反对冒进,同样反对保守,它是对事物客观规律的把握和体现发展必然的要求。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速度在全省名列前茅,GDP含税率在13%以上,与2002年比五年再造了两个朝阳,这都是工作务实的结果。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对全市五大优势的认定、四大主导产业的选定,“奋战三年、再造朝阳”目标的确定,又是务实精神的具体再现。
创新,就是推陈出新,扬弃旧事物,创造新事物。它包括思想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创新是科学追求的目标、社会发展的源泉、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没有创新的地区,难以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有立足之地。生活和工作在朝阳的广大干部群众,少有因循守旧思想,富有变革创新精神,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创新中开启新思路,在创新中形成新优势,在创新中收获新成果。各级党委和政府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开辟新思路,为加快发展提供了领导保证;全市上下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国企改革、事转企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社保体制改革,一些改革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在体制机制方面为推进发展提供了保障;工作在教育、科研、卫生、企业领域里的广大科技人员,执着进取,攻关克难,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为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源泉。所有这些创新,都是朝阳加快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务实与创新是密不可分、辩证统一的关系。务实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不务实,半点创新成果也没有;创新是务实的内容和体现,不创新,务实最终要成为空谈。把握务实创新关系,弘扬务实创新精神,推动朝阳振兴发展,还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要抓好精神育成这个基础。一种精神的培育、树立和弘扬,不能靠自发,而是靠自觉,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积极倡导、教育和宣传,形成广泛的共识和育成的合力。二是要抓好转变作风这个关键。务实创新精神说到底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只有抓好工作作风转变特别是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才能把务实创新精神落到实处,化为推动发展的巨大力量。三是要抓好干部群众这个主体。育成和弘扬务实创新精神的主体是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只有他们积极响应,广泛参与,大力弘扬,这种精神才能发扬光大、历久不衰。四是要抓好激励约束这个机制。育成和弘扬务实创新精神也需要激励约束机制,需要提倡、鼓励、褒奖和制约,形成正确的导向力量。
谈坚毅自强——“朝阳精神”解读之三
坚毅自强,是朝阳人民品格特征、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也是“朝阳精神”最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精髓所在。朝阳人民的坚毅自强,由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丰厚文化底蕴所凝聚,由世世代代朝阳人感天动地的奋斗历程所铸就,由新时期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所彰显。它是历史的积淀,也是时代的召唤。它是渡海的舟楫,登山的阶梯,攻坚克难的利器,更是全面振兴朝阳的力量源泉。在百舸争流,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朝阳人民的坚毅自强精神尤显弥足珍贵,需要我们深刻认知,着力培育、充分体现,并不断注入新内涵,生发新光芒。
坚毅,昭示的是坚定、刚毅,果敢,是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不懈奋斗,不被任何艰难困苦所吓倒的英雄气概。清末民初的“九反朝阳”,“抗洋会杜”,大规模武装反抗洋教堂和反动官府的欺压,威震四方,声名远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赵尚志,陈镜湖等先烈为代表的朝阳儿女,奋起抵御外辱,争取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朝阳人民坚强不屈,英勇斗争的壮丽凯歌。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改变朝阳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生产条件,朝阳人民几十年如一日,治理荒山,兴修水利,闸沟进地,植树种草,终于赢得了今天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的大幅改善,充分展现了朝阳人民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在企业改革的攻坚阶段,全市上下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全力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开创了全市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崭新局面,生动地诠释了朝阳干部群众坚定、果敢、勇于突破的意志品质。坚毅是一种永恒的力量。坚毅,能够无竖不摧、无难不克;坚毅,能够创进神奇和伟大!“奋战三年,再进朝阳”,任务繁重艰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能没有艰难险阻。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坚毅,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抓住机遇不放松,咬定目标不动摇的坚定执着上,体现在争相发展不争论,奋勇向前不停歇的苦干实干上,体现在面对困难不低头、攻坚克难不退缩的果决勇敢上,体现在狠抓落实不松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不拔上,用坚毅的精神夺取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自强,昭示的是自醒、自立、顽强,是不甘落后,永不言败,永不服输、敢于胜利勇于争先的雄心壮志。改革开放之初,朝阳人提出“唯旗是夺”的响亮口号,涌现出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旗帜性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代表了朝阳人民不甘人后、争先创优的精神风貌。在全省历届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中,朝阳连年夺杯,记录了朝阳人民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近些年来,全市上下秉持“认穷不认命、认账不认输”的昂扬斗志,学习先进典型,自加压力动力,强化发展信心,加快树立朝阳发展新形象,在全省各市综合目标考评中朝阳年年取得优异成绩,尤其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名列全省前茅,一些部门的工作也走在全省和全国的前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烙印了朝阳人民发愤图强、拼搏奋斗的闪光足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酬勤,自强者天助。因为自强,我们在艰苦条件下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因为自强,我们能够提出打造“信心朝阳”的命题,敢于喊出“高高扬起朝阳的旗帜”等强音;因为自强,我们争得了上级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招徕了更多外埠客商前来投资兴业。自强是我们的根基,是我们的生命,是走向繁荣富强的通行证,是再造朝阳、建设小康社会的顶梁柱。自强,就要敢于确立新目标、谋求快发展;自强,就要不自满不驻足,善于学习先进,勇于追赶超越;自强,就要牢固树立叫劲、叫板、较真精神并完善相应机制,形成万马奔腾、共推发展的良好局面;自强,就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切实把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和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自强,就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更好更快发展之路,用自强的精神谱写朝阳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
坚毅是自强的恒久支撑力,自强是坚毅的明确着力点。没有坚毅,不可能实现自强;没有自强,坚毅就失去了方向。坚毅与自强合在一起,构成“朝阳精神”的重要方面,所昭示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追求卓越,发奋图强的冲天豪气。游乐坚毅自强这股豪气,“朝阳精神”愈加熠熠闪光;有了坚毅自强这股豪气,朝阳的明天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谈和谐奋进——“朝阳精神”解读之四
和谐奋进是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是和衷共济,步调协调、斗志旺盛,勇往直前的高昂士气。这是一种最佳的精神状态,是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和谐奋进出凝聚力,和谐奋进出战斗力,和谐奋进出发展力。一个单位有了和谐奋进精神,工作就会成绩显著;一条战线有了和谐奋进精神,事业就会兴旺发达;一个地方有了和谐奋进精神,全域就会迅速崛起。市委书记陈铁新在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上把和谐奋进精神作为朝阳精神的重要内容,这既是对以往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精神风貌的概括总结,也是为如期实现“奋战三年,再造朝阳”宏伟目标向广大干部群众提出的殷切期望。
和谐,就是配合得适当、匀称、而不生涩别扭。在古代“和”与“谐”同义,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互相协调。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尚书》提出了“协和万邦”的主张,《易经》提出了“保合太和”的思想,《周礼》提出了“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的理念,尤其是中国古典哲学三大支柱儒道释,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和”的祈求与向往,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以及建设大同世界的理想。古人说“和为贵”,和谐众愿所归、民利所系。什么时候社会和谐,什么时候就安民乐业,生产发展,社会进步;什么时候出现杂音,什么时候就局势不稳,甚至生产停滞,社会倒退。我们朝阳素有崇尚和谐的优良传统,古代朝阳多民族集居,各族先民互相学习,融合统一,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携手创造辉煌历史。近代以来大批移民,交融协作再谱新章。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方面和谐和睦,发展了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奋进,就是百折不挠,万众一心,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奋进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浩浩荡荡的气势、锐不可当的合力,它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史前进的力量。朝阳人民鄙视落后思想,不乏奋进精神,特别是建国以后,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拼搏过,为实现全面振兴目标追求过,为建设小康社会奋斗过,那种不甘人后、执着追求的品格,就是奋进精神的真实写照。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了把朝阳建设成为辽冀蒙三边地区最具活力的工业强市、商贸名城、文化新都和旅游胜地的任务,明确了“奋战三年,再造朝阳”的目标,实现主要发展指标对赤峰、承德的赶超。新任务,新目标已把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它像催征的号角,正激励着人们向着既定的目标团结奋进。
和谐是奋进的前提,奋进需要和谐的氖围。弘扬和谐奋进精神,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要用崇高精神教育人。和谐奋进精神是宝贵而崇高的朝阳精神,是朝阳奋力追赶的内在力量,必须通过各种会议、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对全市人民进行和谐奋进精神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知道和谐奋进既是朝阳人民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全市人民的利益所在,它是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政治保障和推动力量,让全市人民像保护眼晴一样保护和谐奋进的社会氛围和政治局面,为加快发展争做贡献。二是要用宏伟目标鼓舞人。和谐奋进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确定了“奋战三年,再造朝阳”的总体目标,这是“十一五”后三年全市人民的奋斗方向,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历经奋斗定能实现的目标,全市人民必须高扬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向着既定的目标阔步前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也要在全市总体目标的指引下,根据各自职责特点,确立各自分解目标,以鼓舞人心,合力共进,通过各自目标的完成确保全市总体目标的实现。三是要用典型力量激励人。弘扬和谐奋进精神,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特别需要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通过典型的榜样力量带动和影响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共建和谐,团结奋进,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第二篇:解读两会精神
“解读两会精神”主题演讲比赛
一.举办方:江苏大学菁英学校
校团委菁英学校工作部 二.时间:待定 三.地点:第一报告厅
四.参与对象:菁英学校全体成员
五.活动背景:2015年3月5日至15日,我国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的目标。作为中央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的施政纲领,江苏大学菁英学校举办“解读两会精神”主题演讲活动,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导,深入扎实完成今年的各项学习工作。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有力的后备资源。六.前期准备:
1.事先通知到场嘉宾,通知全体菁英学员及菁英工作部成员参加本次活动。【时间,地点】
2.选出六位选手参加比赛并提前通知比赛主题,告知比赛规则。
3.座位表,签到表,嘉宾席卡,计时牌,茶水,投票牌
4.菁英学校工作部提前两个小时到处,准备好话筒,茶水;检查投影;放好嘉宾卡,准备好嘉宾评分表。
5.场地安排:中央第一排座位为嘉宾席位,两侧第一牌为经营工作部人员,中央第二排为菁英学校参赛人员。其他均为菁英学员座位。
6.由两名工作部人员在门口接待,接待嘉宾并提醒菁英学员签到并找到相应座位;两名留在报告厅门口负责组织学员签到(将未到者名单交给沈老师)七.比赛规则及流程
从菁英学校选取六人作为比赛选手
第一环节:个人演讲和PPT展示
上场选手共六个人,每两人为一组形成比赛双方。首先双方各自展示自己的PPT,并且开
始演讲,表达自己对“两会精神”的理解。(演讲加展示的时间控制在五六分钟之内)后双方选手可以向对方提出质疑,相互问答。由观众投票得出两人当中的优胜者,八位选手中将会出现三位优胜者。
第二环节:嘉宾或观众提问
嘉宾对选手围绕主题提问,也可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观众亦可)参赛者应清楚回答嘉宾或观众的问题。嘉宾打分,综合选出最优参赛者。
第三环节:嘉宾点评
嘉宾观看完各位选手的比赛情况,对参赛者的表现情况作出点评。八.活动流程
【菁英工作部人员安排好到场人员的座位,每位嘉宾入席后端上茶水】
【各选手到主持台上抽签,主持人站于舞台下】
【主持人入场,女前南后入场,面向嘉宾站定】
主持人:大家安静一下,我们的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将手机调成静音或震动,让我们一起聆听一场精彩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菁英学校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菁英学员也迎来了本学期第一次活动。近日,两会的召开在全国范围内刮起了一场思想变革之风,对此,我们的菁英学员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呢。借此时机,菁英学校举办此次以“解读两会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菁英学员将深刻而又全面的向我们陈述自己对于两会精神的理解。现在,我宣布,菁英学校“解读两会精神”主题演讲比赛现在开始!首先,我为大家介绍本次比赛的规则【投影上展示比赛规则】本次比赛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个人演讲和PPT展示
上场选手共六个人,每两人为一组形成比赛双方。首先双方各自展示自己的PPT,并且开始演讲,表达自己对“两会精神”的理解。(演讲加展示的时间控制在五六分钟之内)后双方选手可以向对方提出质疑,相互问答。由观众投票得出两人当中的优胜者,八位选手中将会出现三位优胜者。
第二环节:嘉宾或观众提问
嘉宾对选手围绕主题提问,也可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观众亦可)参赛者应清楚回答嘉宾或观众的问题。嘉宾打分,综合选出最优参赛者。
第三环节:嘉宾点评
嘉宾观看完各位选手的比赛情况,对参赛者的表现情况作出点评。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本次大赛主题,有请六位选手上场。六位选手都自信满满啊,那么,请选手们自我介绍一下吧。【主持人打手势,选定介绍顺序】
选手的优秀似乎让我们预知了这次比赛的精彩。接下来,让我们正式进入比赛环节,有请第一位选手开始陈述他的见解。【第一位选手讲解完,第二位选手上场】
好了,按照比赛规则,现在我们的观众要对我们的两位选手的表现情况进行投票了,请观众亮起手中的投票牌,红色代表支持,白色代表反对。请唱票人员进行统计。
【依次进行比赛,将会出现三位优胜者】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比赛的第二个环节,有请我们的嘉宾对菁英学员们提出自己的质疑,也可单纯表达自己的观点【观众亦可】
感谢嘉宾提出自己的疑问啊,那么我们那位学员能够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呢。【学员回答完问题】
时间过得真快,比赛的第二环节也接近尾声了,请嘉宾为各位学员打分。
好,打分结束。有请我们的嘉宾对学员的表现点评,希望菁英学员们听完嘉宾的点评后下一次能做的更好。【点评结束后,公布比赛结果】
接下来由我公布比赛结果,本次比赛优秀个人是***
让我们大家用掌声恭贺他!
今天我们在此学习和探讨两会精神,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是我们响应党的号召的实践。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当然要做好积极进取的学霸,做最亮眼的领导者。好的活动总是让人觉得时光飞逝,现在我宣布,本次“解读两会精神”主题演讲比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三个工作人员组织嘉宾和学生退场】 【其他工作人员收拾场地】
1、因为我们活动主持人有时找专门的人来担当,一般人都不了解这个流程,所以主持词是需要我们写的,这是我们的工作。
2、因为不是每次都能请的到嘉宾,基本一年四次活动,也就能有一次请到,所以嘉宾提问我们一般不设,而且这需要跟嘉宾商量,所以就一直没考虑这个,不过你能想到就很棒啦
3、主题不错,我会给老师提提看。
4、主要我看你们的策划还是看你们的形式有没有新颖一点的,因为每次的活动都要有与上一次活动的差异,所以如果是你来办活动就一定要想想形式问题
5、对于写策划我觉得你写得挺细致的,辛苦啦。
6、我们大的形式就是给一个大主题然后展示自己的看法,你可以做成那种座谈形式,演讲比赛形式,小组赛形式,甚至英国议会那种形式等等等等,只要你形式好,观众参与度高,那么活动就会精彩。
第三篇:七一讲话精神及解读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解读
《讲话》分为九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与展望;第二部分:概括170多年的历史;第三部分:敬仰、怀念、问候;第四部分:伟大成就;第五部分:党的建设;第六部分:大政方针;第七部分:和平外交;第八部分:党的未来和希望;第九部分:勉励和告诫。《讲话》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一、三件大事
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四场战争”: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个实现”: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三个彻底”: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两个实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三个勇气”: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四个基本”: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二、三大成就
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个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2、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3、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个层面的制度”:第一个层面是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个层面是基本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法律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三个层面是各项具体制度(建立在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五个有利于”: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三、四大考验、四大危险
1、四大考验:①执政考验。“执政大限”:苏联共产党74年、墨西哥革命制度党72年、台湾国民党61年„„“封建王朝周期律”:元朝97年、南宋150年。“葛兰西定律”:在生活状况方面,统治阶级从来就没有在整体上低于过被统治阶级。②改革开放考验。改革进入“疲劳期”、改革缺乏内生动力、改革遭遇巨大阻力。③市场经济考验。市场经济条件下会不会出现特殊利益集团?市场经济的规则会不会带到党内?职业和事业的关系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复杂。④外部环境考验。领土争端、汇率大战、动荡的国际局势等。五大核心利益:台湾、西藏、新疆、黄海、南海。
2、四大危险:①精神危险。理想淡漠、信仰缺失、精气神不足。重庆“喝读讲传”:提振群体精气神;合唱文化构建和谐社会。②能力不足的危险。“能力”主要指执政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③脱离群众的危险。“鱼水关系”→“油水关系”;“新”三大作风:密切联系领导、理论联系实惠、表扬与自我表扬。④消极腐败的危险。去年共处分146517人,其中5373人被移送司法机关。
四、五条原则
1、思想路线的原则。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两个坚信”: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两个新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2、组织路线的原则。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特别强调两个重点,一是“德”: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二是“年轻干部”: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
3、群众路线的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两个最大”: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两个只有”: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三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三深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4、反腐倡廉建设的原则。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个如果”: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四个更加”: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
5、制度建设的原则。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目标: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五、四条大政方针
1、经济建设。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三个物质基础”:只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筑牢国家发展繁荣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2、民主政治。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重大进展”:我们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确保了国家政权机关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的当家作主。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深入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我们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我们建立健全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优秀人才建功立业开辟了广阔渠道。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党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我们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3、先进文化。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两个新观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4、改善民生。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两个新观点: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
六、两个宏伟目标
1、建党100年:实现小康
2、建国10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四篇:解读中国精神
解读中国精神
2011-06-07
2009年,全国开展了“中国魂”主题教育。前旗关心下代工作委员会,据此安排组织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天,我受关工委的指派,来给四中的同学们做一次宣讲。题目是“解读中国精神”。共讲三层意思:
1、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2、当代的中国精神;
3、同学们身边的中国精神。
同学们,你们生长在一个伟大的国度里,正赶上了民族复兴,国家日渐繁荣昌盛的大好时代。你们是国家未来的的建设者,所以你们在校期间,除开用功学习科学知识外,还应该了解我们的国家,特别是要认知中国精神,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怀,建树远大的理想。我们祖国是一古老的文明国家,她的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比如说美国,他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15世纪末叶欧洲人探险新大陆之前,美国的土地上只有散落的原始土著居民,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航海探险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和世界各地的移民才陆续移居美洲,在随后的一百多年中,英语逐渐成为通用语言,加上移民的共同心态促成了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直到1776年,殖民地代表通过独立宣言,美国才诞生。所以,美国的国家历史只有234年的历史。而我们中国有记载的可考的历史就有5000多年。
诚然,世界上也有许多古老的文明国家,但是,能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至今仍然兴旺发达的却只有中国。正如一位西方学者说的:“与其说中国是一个政治实体,还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斯顿,包括罗马的帝国,都消亡了;但是中国以持续的进化生存了下来。它受到外国的影响——最先是佛教,现在是西方的科学。但是佛教没有把中国人变成印度人,西方科学也不会将中国人变成欧洲人。”
同学们不禁要问,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幸存”下来,而且,变得愈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成为世界上的奇迹呢?
答案可能有多种,但最关键的是那种能够把全民族凝聚在一起的,并不断给予自己民族以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精神。
那么什么是中国精神呢?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是不朽的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支撑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力量源泉。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得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中,虽然曾经历过无数次天灾人祸,遭受过无数次磨难和挫折,却从来没有动摇过中国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意志。这种植根共同地域、语言、心理所形成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下面从三个层次解读一下中国精神。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中华民族在历史演进中孕育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它的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第一、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情怀。
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情感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和社会心理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于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共识。而且,这种情感还可以化为一种道德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对国家、民族 1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历史上,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英雄志士举不胜举,从屈原的上下求索,虽九死而未悔的忧国忧民思想,到苏武“杖汉节牧羊”的民族气节;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历史使命感,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从岳家军精忠报国,到戚家军扫平倭寇;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史责任感,无一不是这种爱国精神的写照。近现代史上把中国的兴衰命运系于一身的政治家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还有在祖国危难时,面对凶残的敌人,为保卫祖国,毅然献身的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等。他们那强烈而神圣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气概至今仍激励着亿万中国人为祖国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大前赴后继,奋斗不止。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其内涵变得愈来愈丰富深刻。
爱国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激情,又是心中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那种不甘耻辱、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是无数夏明翰式的共产党员用血肉之躯把我们多难的民族拖出了地狱;无数优秀中华学子,身在异国他乡刻苦钻研,为国争气,学成之后不为国外荣华富贵所动,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与同代人相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于世界之时!”这是何等远大的志向、何等坚定的信念啊!„„是的,无论何时何地在中华儿女心中价值的天平上,祖国永远是最重的砝码。如今,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下,爱国的激情、爱国的信念发芽、长大,并结出累累硕果。事实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一部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远行。
为祖国而学,为祖国而做,为祖国而战,已成为当代青年学生,工人,农民,战士的崇高理想,奋斗目标。
第二、团结统一、宽容忠厚的民族意识。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远古时代,以炎帝和黄帝为代表的两族融合发展,延向四方,后经不断发展,融为一个以中原部族为主体、包括四方民族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龙的形象,就是各民族融合的产物。在中华千年文明史里,统一是主要特征和内容。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和反抗精神,抵御外侮、威武不屈、维护统一,都是这种民族意识的具体体现。《周易》中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一语,正好归纳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宽厚包容、团结友爱的精神。古时候,民间就流传着“五双筷子的故事”、晋代文人陆机的“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演化出的“紫荆花与兄弟分而复合的故事等,这些普普通通的故事,其寓意,无一不在倡导要有团结友爱的精神,宽容忠厚的胸怀,而许多活生生的实例更表明,中国人历来把团结视为力量,尤其是在外敌入侵的紧要关头,能够迅速形成抗敌的统一意志。说道宽容厚道的精神,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和锤炼,中华民族已铸就成一种无比宽阔的胸怀,正因为有了这种宽容厚道的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做到吸收外来文明,并经过改造融为我有,为我所用。比如”民族“一词,就是从外国语言中借用的。
中国传统文化倡行群体本位的价值观与和合精神。儒家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荀子主张“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这种追求
“和合”的君子境界,主张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要和谐的思想一直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形成了兼爱互利、扶贫济困、凝聚和合、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构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和合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崇高精神境界,做人做事的潜意识原则。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在斗争中也体会到,只有团结起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拧成一股绳,才能取得胜利,所以“团结就是力量”。
第三、“爱好和平,追求和谐的宽广胸怀。
中华民族具有爱好和平的悠久传统。中国人崇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哲学,热爱祖国、善待邻邦、扶危济贫,维护正义与维护人权,成为我们立国的宗旨。
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著称于世界,以“礼仪之邦”享誉于世界。追求和谐,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固有的天性。中国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无不昭示着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爱好和平的民族。
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对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我们立国之本,是传家之宝。《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社会和谐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目标,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表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反映了十几亿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使改革和发展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所共享,使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安定团结的局面更加巩固。党中央近年更是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只有讲求和谐,注重和合,团结互助,才能形成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提升社会及组织的亲和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第四、“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精神品格。
中国人历来就以劳动为荣,是一个崇尚劳动、勤劳勇敢的民族,而且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远古时代,神农氏“教民农作”,“舜帝躬耕历山”的记载,就颂扬了古代圣贤以身作则、勤于劳作的高尚品德。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传说,愚公移山世代相传的故事也都生动地表现了中华民族锲而不舍、刻苦耐劳的精神风貌。至于广大劳动人民千百年来,世世代代在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辛勤耕耘的品格,更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正是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商、周、秦、汉、隋、唐的辉煌文明。万里长城、南北大运河‘就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创业精神。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养育了人类。没有勤劳勇敢的精神,就没有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与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的产生。党培育产生的南泥湾精神、时传祥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等,无不闪耀着劳动的光辉。
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提出“必须尊重劳动”。今天我们已迈进信息网络时代,但劳动精神并未过时,勤劳勇敢精神仍是我们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第五,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中国先贤历来倡导并实践着一种“先忧后乐、鞠躬尽瘁、不屈不挠、自强自立、自力更生、勤俭奋斗”的精神。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历经无数磨难,但总能几度衰微几度崛起,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韩非子》说尧的主要美德是俭朴、爱民。他虽贵为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吃粗米饭、用土碗土钵(bo)子吃饭。儒家倡导积极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效法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来勉励自己不断进步,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命题。这里的“健”是刚健、能动的意思,“自强不息”是积极向上、永不停止的意思。这句名言,道出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不断进取的精神品格。
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众多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仁人志士,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这种伟大精神。孟子曾列举过不少受困厄而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的人物,认为只有通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磨炼,才会有大作为。他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贪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激励后人的不朽座右铭。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也多次赞扬历史上一些处逆境而奋起、遇厄运而发愤著书的先贤。
此外,中国历史上关于勤俭节约、视勤俭为美德的思想也很悠久,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等。我们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都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典范。毛泽东曾以五代梁将韦睿“不贪财”、艰苦朴素的事例教育干部。他多次号召“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等。可见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勤俭朴素,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样源远流长。
正是凭借这一精神,中华民族创造龙的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有个德国启蒙思想家布莱尼茨曾这样赞扬中国说:“如果由哲人担任裁判的话,那么一定会把金苹果将给中国人。”
正是凭借这一技精神,黄皮肤的中国人在科学技术方面创造发明了火药、造纸、指南针、印刷术、纺织、丝绸、瓷器、茶叶„„并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航路向西方输出,给欧亚大陆带去了人类文明的福音,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也正是凭着这一精神,即使在近代中国处于落后挨打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也不曾失去民族的自尊心。古往今来,大凡仁人志士乃至平民百姓,都在执着地追求着这种精神境界。在物质条件大为改善的今天,这一精神在不少人中有所淡化,骄奢淫逸之风有所抬头。因此,今天在全社会倡导艰苦奋斗精神,有很大的现实针对性。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此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等,都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思想材料。
(二)当代的中国精神
世界上优秀的的民族精神,总是与时俱进,总是不断进步,不断升华,不断创新的。惟其如此,民族精神才能历久而弥新,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当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又被注入了更多的内涵,增添了更新的理念,逐步形成了一种新时代的民族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精神。
建国60年来,中国人民为自己的民族不停地书写着新的篇章,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不断地发扬光大,熠(yi)熠生辉。所有热血的中华儿女,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岗位,但他们的优秀品格和崇高精神以及他们的实际行动,都展现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出现的:
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航天精神、三峡精神,抗击冰雪灾害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世博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进一步升华和创新,民族精神被注入了新的内容,被赋予了更多更新的内涵。譬如,“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铁人精神和两弹一星上天、神舟遨游、太空漫步、嫦娥探月等科技成就,都彰显了当代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振兴中华,科技强国的民族奋进精神;
体育健儿用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冠军,在奥运赛场上一次又一次升起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地唱起义勇军进行曲,都显示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信力和坚韧顽强的拼搏精神;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顷刻间,地洞山崩,房屋倒塌,数以万计的生命在瞬间被掩埋。中华民族再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亿万军民迅速展开了大营救。在那场惊心动魄的自救、互救和抢救的抗震救灾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大勇、大爱、大智惊天动地,他们的英雄行为和伟大的精神,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他们表现出的爱国精神、顽强精神、友爱精神、忘我精神、牺牲精神,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华民族经受住了最严峻的天灾考验,谱写了又一曲升华民族精神的颂歌。
就在前几天,2010.10.23.日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重建启示录》,宣布了又一条重大新闻——党中央、国务院举全国之力,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短短两年时间,汶川地震后恢复重建取得了重大成果,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总体要求。重建工作浩大复杂,在世界范围屈指可数。地震发生后,短短两年时间,那些在512大地震中夷为平地的地方,北川县城、什邡市、都江堰及震区所有的城镇乡村已经旧貌换新颜——变成了全新的、最美的地方。这又是一个中国奇迹,又是一次中国精神的再现。中国大地上发生的这一切,都缘于一种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缘于一种绵延数千年而沉淀于中国人民血液中的巨大神力——民族精神!
这些精神,汇合起来,组成一种伟大的精神,这就是中国精神。准确地说,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是民族之魂。我们用几千年的时间来凝聚的,正是这样一股振奋国人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铸就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铸就了中国奇迹,中国精神也铸就了中国速度。我们只用了20多年就走完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发展上用了半个世纪才走完的道路;我们在别人无法想像的时间和条件完成了“两弹一星”、载人飞船、月球探测等“航天器”的研制和开发;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制造出汽车、飞机、轮船,高速火车,从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民族工业;而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以一个令世人瞠目的速度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着„„
(三)同学们身边的中国精神
前面我们讲解了中国精神,说他是伟大的,是精深的。所举的例证也是名人大事。但这绝不是说,中国精神只是教科书上的教义,高不可攀,只是大道理,离我们很远,恰恰相反,中国精神是鲜活的,每时每刻存在于普通老百姓中,当然,也存在于同学们的身边。因为,中国精神原本就是植根于中国大地上,植根于每个民族成员心里而形成的精神品格。譬如,同学们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理想,确立了奋斗目标。这“远”就是将来,这大理想就是为祖国而学,从小就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而不是小理想:仅仅是为个人而学,长大有个饭碗就行了。同学们又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初中毕业后考高中,高中毕业后考清华、北大、哈工大,将来做一个袁隆平式的农学家、钱学森式的物理学家、杨利伟式的飞行家或者做一个威武智慧的现代军人等等。这种从小就萌发出的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的感情,不就是强烈的爱国情怀吗?不就是关心社稷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吗?
同学们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初中,一路走来,和同学们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共同学习,从不欺负弱势同学,从不冷落贫穷的同学,从不小看后进的同学,大家共同进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用心维护着班集体荣誉。这种热爱同学,热爱集体的品格,不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宽容忠厚的民族意识再现吗?
近年来,同学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比起大城市来,比起有钱的人家来,大家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还是艰苦的,落后的。然而,我们的同学们能够在艰苦的环境里,选择了勇敢地迎接挑战,自立、自信、自尊。建树了坚定地信念。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刻苦读书,勤奋学习,哪怕学习的道路上再苦再难,也要迎头赶上。在这种精神的的鼓舞下,我们前旗有成千上万的学子考上了大学,成了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这不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我们中学生身上的体现吗?
一个青年在人生道路上究竟能有多大的发展,能为人民、为社会作出多大的贡献,同自己的努力,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关系很大。处在人生起步阶段的青年,解决好立身做人问题,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起来看,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统一起来,对自身的成长至关重要。
同学们,你们现在是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你们的肩上,肩负着时代赋予你们的历史重任。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区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因此,你们一定要胸怀祖国,勤奋学习,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知识,争做四有新人。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的阶梯,把自己培养成理想远大、品德高尚、知识丰富、开拓进取的一代新人。在伟大的中国精神的鼓舞下,用自己青春的激情、汗水和辛劳,把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五篇:解读2013两会精神
解读2013两会精神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回顾了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并对2013年政府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分别就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宏观经济政策、政府主要工作三个方面作出了全面布局。这三个方面的布局,对2013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3两会主要精神内容从以下9个方面解读
一 :收入分配改革
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三: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四:下决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五: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六:实施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 七: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 八: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
九:加强廉政建设
一 :收入分配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价格改革,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中公解读】
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与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相比,有了一个更高的视角。[综合分析] 其一,城乡差距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第一大因素,在各项原因中占比40%以上。
其二,垄断是加剧收入分配不公的另一大原因。
其三,灰色收入是民众最为反感的现象之一,也是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体现。】 改革的目标和路径问题已经解决了,下一步关键是要拿出有力的措施,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缩小不同群体的差距,规范已经失范的分配体系。因此,我们要在明确目标、路径的条件下,坚定不移地稳妥推进。
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我国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中公解读】
较往年来说,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单列出一段,并明确提出改革艰难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的要求,可见国家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之高。【综合分析】
其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其二,食品加工行业危机四伏,形成企业乃至行业株连的情形。其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无力,政府监管缺位。事实上,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于监管重复和监管盲区并存的尴尬。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实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政府部门更加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三: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中公解读】
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强调“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并且报告首次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这正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破题之道。
在我国,就业质量和医疗、教育等福利保障依附于户籍存在,有无户籍差别很大。其实,新型城镇化重点就是“人的城镇化”,也就是实现让农民工彻底地转移。和这个问题有关的是户籍,在户籍上有60多种城乡之间不平等的福利。加快户籍改革,有利于推动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仅提出“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相比,今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注意的是,户籍改革并不是简单改户口,关键是户口背后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公共服务。这一点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所突破,报告要求,“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这也就意味着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事实上,对于已经具备条件的公共服务项目,如义务教育、就业培训、职业教育、计划生育等,应率先实现同等对待,而与城市户籍紧密挂钩的低保、保障性住房等,要通过逐步增加和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逐步覆盖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最终达到消除户口待遇差别的目标。【综合分析】
第一,“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第二,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问题。第三,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第四,城镇化的多头管理问题。
四:下决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结合过去十年特别是近五年工作的体会,温家宝总理指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抓紧完善标准、制度和法规体系,采取切实的防治污染措施,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中公解读】 与2012年“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相比,尽管工业依然是节能的重点领域。但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2013年的新措辞。其实,“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参与,这意味着我国工业节能的着力点将从“淘汰落后产能”,逐步过渡到龙头企业的设备升级。
另外,报告中没有把环保单独拎出来,而是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块,是希望环保成为调整产业发展方式,结构转型的要素,希望下一届政府能够在结构调整时把利用环保节能来作为重要的抓手。这说明要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温总理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下决心解决好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公众迫切希望遏制污染,最起码,要看到环境改善的希望。看到希望,这也是人民对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综合分析】
其一,中国传统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常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在世界各国中居于首位,其对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其二,中国新污染问题又接踵而至,新污染物排放量同样巨大,并与常规污染物产生叠加效应,形成复合型污染,对环境雪上加霜。
其三,中国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污染物排放拐点以及环境质量拐点均未出现,少数几项污染物排放指标下降并不意味着环境状况开始好转。
其四,中国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比历史上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要严重。中国所面临的环境挑战前所未有,未来任重道远。
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仍然缺乏紧迫感与积极性。事实上,当GDP增长仍在一些人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环境安全往往被抛诸脑后,一旦出现问题,要么处罚企业,要么撤换环保局长,而淡化甚至忽略自己的责任。没有严格的问责标准,没有严厉的执行手段,地方政府必然存在侥幸心理。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但我们迫切需要在环境与发展之间寻求新的平衡,摆脱过去那种经济决定环境的藩篱,走向环境决定经济的新轨。不管经济如何增长,不管如何降低能耗和排放量,都必须以以生态承载力为依据。
五: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2013年我国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中公解读】
房地产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注的重点。相比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的表述更为“坚决”。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而今年提出的则是“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
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一提法在往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出现,意味着政府已经着眼健全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目标是“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同时,对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提出更具体的目标: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此外,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综合分析】
其一,地方政府对经适房仍然不肯放手,抱残守缺,在住房保障观念上仍然没有一个根本性转变。
其二,两限房定义不规范,身份模糊不清致使腐败现象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其三,廉租房不给农民工(或只给农民工中的“劳模”),经适房优先公务员,这类制度缺陷严重地扭曲了住房保障建设。
虽说保障房供应规模扩大,并不能降低商品住宅的价格,但是,可以调整住宅供给结构,保障中低收入人群有房住。在城镇化“引擎”中,保障房同样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保障房建设规模的加大,也促使相关制度完善。
六:实施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指出,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要切实保障重要商品供给,搞活流通,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中公解读】
与去年相比,今年CPI预期目标下调了0.5个百分点至3.5%,但仍高于去年全年2.6%的同比涨幅。事实上,通胀目标设定在3.5%,较去年下调0.5个百分点,表明高层控通胀的决心。物价关系民生,降低通胀目标稳物价是从惠民生角度出发,希望老百姓获得更多实惠。另一方面,经济增速已出现回落,与其保持一致,CPI目标也应该相应回落。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始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去年CPI涨幅回落至2.6%,不仅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控通胀措施有关,也与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主要为:我国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断加码,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容忽视;为理顺能源资源价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间;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影响约有1个百分点。
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由此看来,今年国家着力抓好房地产工作,严控不合理需求,保障正常供给,并要求搞好农业生产,保持食品供应稳定。
七: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中公解读】
随着结构性减税的进一步深化,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营改增”已经成为减税的重点突破方向。在中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几乎涉及中国所有企业和行业,“营改增”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就目前来说,我国“营改增”改革的试点成效,首先在减轻企业税负方面,“营改增”试点地区实现了总体减负。第二,实行“营改增”改革后,为细化社会专业化分工提供了有效的税制保障,支持和促进了试点企业的创新转型;第三,改革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局面,将营业税并入到增值税,实现税制的公平统一,将对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并由此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稳定增长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从“营改增”试点情况看,扩大试点行业范围并尽快将改革推向全国,是未来的重点也是难点。
八: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
【政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中公解读】
从国家的层面,首次提出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的提法。政府部门按照“打铁还须自身硬”的要求,率先垂范,致力于政务诚信的建设,很及时也很应该。
要推进政务诚信,首先官员和政府机构的政务行为必须公开透明,具备诚信;其次要接受公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只有这样,政务诚信建设才会落到实处。【综合分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普世价值观。诚,是指诚实诚恳;“信”即信用信任。所谓“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作为政府亦然。政务之诚,意味着与社会和公民坦诚相见,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务之信,意味着政府言必信,行必果。政务诚信既是“执政为民”的要求,也是政府公信力形成的基石。以往在面对社会和商业领域所出现的失信之风时,政府常常作为惩戒者的角色存在着。而政府工作报告却恰恰提醒政府部门首先扪心自问——作为民众赋予权力的公权机构,首先就要诚信待民,取信于民。
当前,我国政府的诚信状况从总体上说是好的,但政府诚信缺失的现象的确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让人们常常觉得政府语言体系所形容的世界与真实世界存在“隔阂”。由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传统影响,商务活动和一般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以吏为师”。当今的经济社会,亦由于是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走过来的,经济活动与政务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政府的诚信缺失,必然传递到商业中的尔虞我诈,必然传递到社会中的信任丧失。于是我们把无公害的图标当作包装图画,在无可奈何中变得老到油滑,提醒所有人“不要太天真”。
发达的市场经济必然是信用经济,真正的和谐社会一定是诚信社会,这也就要求政府必须是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政府。政务诚信“纯度”应该是最高的,政务诚信的约束性应该是最强的,政务诚信的持续性是有保证的。当然,诚信政府的建设也需要公民的共同努力。来自于公民的积极监督、参政建言也是政务诚信的必要之基。
查实情、讲真话、办实事、践承诺。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之城,一定能够由一点一滴的真诚所构筑。我们期待,我们相信并不太远。
九:加强廉政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中公解读】
有尊严的生活,更加充分的民主,是人民的不懈追求。当前,一些地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漠视群众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掷地有声的表述,表达的正是人民群众对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的期盼。
正视百姓呼声的热点,直面改革中的难点。“让人民监督权力”“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等等,是切实践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切实要求,更是民众热切呼声,必将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报告中提到了加强舆论监督,这两年一直比较受关注的网络反腐其实也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尽管网络反腐现今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反腐工具,但不能仅仅靠它。网络反腐具有随意性、任意性以及不规范的成分,是随机性的反腐,要更有效地反腐,还是需要建立长效反腐制度。反腐除了要加强部门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加强人大监督等,还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同时要发挥民间的力量,鼓励举报。其一,廉政法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其二,法律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其三,现有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进展;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党和国家的威信;影响依法治国进程的顺利进行。因此,进一步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势在必行 综合分析】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关系党的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党风建设的任务越是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抓党风建设,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其一,廉政法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其二,法律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其三,现有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进展;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党和国家的威信;影响依法治国进程的顺利进行。因此,进一步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势在必行。
最后,学习了两会精神,我想呼吁同学们一起为我们的国家而奋斗学习、而努力学习。教育科学学院12级初教一班 201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