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藏旅游服务设施现状及展望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期末考试论文
西藏旅游服务设施现状及展望
院 系: 班 级: 姓 名:
——以星级酒店为例
指导教师:
日
期: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期末考试论文
西藏旅游服务设施现状及展望——以星级酒店为例
摘要:西藏因其独特地理位置,是西部省市区中最贫穷落后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但西藏民风独特、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且极富魅力,开发潜力巨大。优先发展旅游业,无疑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星级酒店是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它们二者唇齿相依、密不可分。酒店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及酒店的规模和档次关乎西藏旅游业的形象。如何尽快提高其基础设施的档次?如何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本文将对西藏旅游业的服务设施发展的优势及现状进行初步的探讨。
Tibet because of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is the most poor and backward in the western provinces, a 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s.But Tibetan folk culture has a long,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unique, and charismatic, and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s economic and social cultural undertaking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and star hotel is the important pillar of tourism, they are as close as lips and teeth, both are inseparable.Hotel service quality and service level as well as the size and grade of the hotel about Tibet tourism image.How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infrastructure as soon as possible? How to providing better services for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ts? This article will b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tourism service facilities advantages and present situation carries on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关键词:西藏 旅游产业 星级酒店 服务设施 发展现状
一、西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现状
西藏地处高原,海拔较高,且位于我国的西部边远地区而位置偏远, 区位条件闭塞;地域辽阔,地势高峻,气候寒冷;经济发展缓慢,是西部省市区中最贫穷落后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但西藏民风独特,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且极富魅力, 开发潜力巨大。壮美的雪域风光,危耸的皑皑雪峰,恢弘的自然造化,旷廖的高原牧场,迷人的名山明湖明水,众多的古刹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期末考试论文
古迹古风,独特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文化。面对西藏这么一个对许多人都充满诱惑力的地方,优先发展旅游业,无疑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西藏旅游业自上世界80年代起步以来,从小到大,率先在西藏各产业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促进西藏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 产业,成为推进西藏经济结构升级优化的优势产业,成为推动西藏经济跨越性支柱。
(一)西藏旅游资源开发情况
西藏现在已有拉萨的大昭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和林芝地区巴松错湖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8个,3A级旅游景区2个,2A级景区、1A级景区2个;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座(拉萨市),可供旅游者游览的景点297处,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日喀则、山南相结合,辐射那曲、阿里、林芝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格局,为发展观光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以及徒步、探险、朝圣等专项了才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旅游客源市场也由发展之初单一接待外宾型发展到今天集入境、出境、国内三大市场为一体的旅游客源体系。
(二)西藏旅游市场情况
在自治区各级政府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旅游组织的帮助下,西藏旅游部门立足当地实际,突出西藏旅游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不断开发新的旅游项目。除观光旅游、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生态旅游外,登山、滑雪、探险、汽车、自行车、徒步、骑马、划船、狩猎、钓鱼、热气球、日光浴、温泉浴等特种旅游项目日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包括宗教、历史、考古、文化、艺术、医药、民族、藏学、气象、地质、水利、地理、贸易、建筑、高原疾病、高原生物等研究领域的可靠旅游业接连不断,商务旅游、度假旅游也已经出现良好势头。目前,西藏已开发的旅游形式大致有三类:一是观光旅游,包括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宗教文化、民族风情观光等;二是体育旅游,包括登山探险、漂流滑雪、骑马划船等;三是专业性旅游,包括组织科学考察和举行各种学术会议等。
截止2012年1月-5月份,有组织接待海外游客4699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113次,下降2.3%。在美、德、日、法、英5个传统的主要客源国中,除美、《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期末考试论文
法两国有一定增长外,其余三国均有不同幅度的减少,尤以英国最多。据统计,2013年的1—4月份,全区累积接待国内外游客67.36万人次,同比增长25.2%;实现旅游总收入7.34亿元,同比增长31%。从前四个月全区旅游接待情况来看今年旅游市场较往年提前升温,国内旅藏游客总量增长幅度较大。“国内旅游市场向好”、“入境游市场回暖”,成为今年以来西藏旅游市场的特点。
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自我服务的散客多,有组织的较少。散客旅游者仍占90%以上。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三)西藏旅游的基本服务设施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开通运行,格尔木、昆仑山口、不冻泉、五道梁、沱沱河、唐古拉山口、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最后到达拉萨。北京、成都、上海和广州等城市都开通了至西藏的列车,入藏旅游的游客也急剧上升,并且发展出了6条著名的旅游路线。有以拉萨为主的南线,雅砻江——圣湖景区——加查——米林——林芝线的东南线,拉萨——日喀则——珠峰——樟木口岸的西南线,日喀则——拉孜——普兰——札达——狮泉河——日土的西线,那曲——尼玛——狮泉河的北线,达孜——墨竹工卡——工布江达——林芝——波密——邦达——昌都——芒康的东线,这6条路线已经成为来藏游客的主要旅游线路。这几条线路集河谷、森林、山地、雪峰冰川与高山草地于一身,名胜古迹众多,扩大了旅游者的活动范围。“十一五”期间,实现了青藏铁路通车,林芝、阿里、日喀则机场通航,拉日铁路开工建设;加快了主要干线公路的改造升级步伐,以拉萨为中心的四条旅游环线基本上实现黑色化,茶马古道和拉狮公路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期末考试论文
改造工程即将完成,部分景点(区)旅游公路也在建设之中;重点人文景点获得了国家的投资维修。
在最新出台的《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 “十二五”期间,西藏地区将加快完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形成陆空衔接协调、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同时,还将加快提升、建设旅游航空港,其中包括6个民用航空机场: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林芝米林机场、日喀则和平机场、昌都邦达机场、阿里昆莎机场、那曲机场;10大对外旅游公路廊道也将持续完善,即:G109青藏公路“唐蕃古道”、G214北线“唐蕃东古道”、G317川藏公路北线、G318“茶马北古道”、G214滇藏公路“茶马南古道”、G318中尼公路樟木口岸、S204亚东口岸公路、中尼公路“唐竺古道”吉隆口岸公路、S207普兰口岸公路、G219新藏公路。
截至2012年底,全区各类旅游企业达到1629家,已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70个,旅游业与生态、文化、特色农牧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业等产业日益融合,辐射带动功能逐渐凸显,星级家庭旅馆已达640家,从事旅游接待服务的农牧民达到5.73万人,呈现出产品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取得新突破,旅游业成为我区投资的大热点,行业监管和自律取得新进展,行业服务意识、水平及诚信建设持续推进的发展特点。
客观地讲,西藏的旅游市场潜力虽然非常可观,但是,毕竟西藏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多数沿途路段食宿及给养不甚理想,同时,个人的安全问题也不得得到良好的保障。由于条件限制,还存在诸多难以尽如人意之处。不少地方的道路交通条件还难以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在开发旅游产品、培养旅游纪念品市场以及营造游人购物环境和娱乐消费市场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可做;一些涉外饭店虽然比较经济、实惠、卫生,但设施简陋,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尚待改进 许多地方医疗条件较差,难于满足游人对医疗保障的需求等等。
二、西藏星级酒店的发展现状
2013年第一季度,西藏 97家星级饭店营业收入总计为0.73亿元。其中,餐饮收入为0.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4.46%;客房收入为0.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9.78%。一季度,西藏星级饭店平均房价为185.91元/间夜,与上季度相比,西藏星级饭店(一至五星级合计)第一季度平均房价下降23.37%,平均出租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期末考试论文
率下降25.62%。与去年同期相比,西藏星级饭店(一至五星级合计)第一季度平均房价增长14.81%,平均出租率增长10.55%。
在西藏97家星级饭店中,有一星级饭店5家,平均房价为117.56元/间夜,平均出租率为48.44%;二星级饭店数量为39家,平均房价为160.29元/间夜,平均出租率为40.3%;三星级饭店数量为38家,平均房价为167.12元/间夜,平均出租率为33.24%;四星级饭店14家,平均房价为231.47元/间夜,平均出租率为24.06%;五星级饭店数量达1家,平均房价为1606.49元/间夜,平均出租率为27.83%。
(一)、西藏星级酒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星级酒店是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它们二者唇齿相依、密不可分,旅游业地位的提升,星级饭店是直接受益者。游客前来旅游,首要是解决住的问题。星级酒店是拉萨的窗口,它的发展关乎拉萨的发展,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及酒店的规模和档次关乎拉萨的形象。1991年至2005年是西藏旅游的发展期,中央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把发展西藏的旅游业作为重点部署,从此,西藏旅游业步入快车道,赴藏游客超过百万。2006年自治区党委提出“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并将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之一,加大了政策和资金扶植力度。青藏铁路通车后,我区旅游业出现“井喷式”发展势头。2007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又出台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并召开了首届西藏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目标之后,2009年全年进藏旅游人数达55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2.4亿元,实现了历史新高,为第三产业的大发展贡献了力量。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星级饭店正式落户拉萨,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发展过程。尤其是2010年,拉萨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拉萨香格里拉大酒店相继开工,不仅为自治区酒店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且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星级酒店的建设对提升拉萨开放的力度、城市知名度、增强城市竞争力都有着积极的帮助。
虽然西藏星级酒店业发展较快,但整体结构并不成熟,具有国际化高层次管理水平的五星级酒店多年来更是难觅其踪。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期末考试论文
“使西藏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这对于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的西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西藏必须从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产业、管理服务水平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来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旅游消费水平,全面提升西藏旅游的国际吸引力。其中,最迫切的一项就是打造高标准的酒店,提升西藏旅游的接待规格和档次。
西藏首家国际标准的五星级豪华度假酒店——拉萨瑞吉度假酒店,拉萨香格里拉大酒店、拉萨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等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酒店于近年纷纷投入营业,在拉萨,林芝、那曲、日喀则等西藏各地也均表示有计划建设五星级酒店。五星级酒店已成为西藏旅游及酒店业的热点。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旅游饭店业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的旅游资源也实现了规模与数量的双重飞跃。但随着我国加入WTO,饭店业的经营环境也有所改变,整个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外资饭店凭借其资本、管理、品牌等优势抢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是近几年虽然整体饭店数、床位数在增加,但是饭店的经营利润额却是在逐年下降,这说明我国饭店业现在正面临供求不平衡的巨大矛盾,一方面是许多大规模、高档次同质化严重、没有特色的饭店在勉强维持;另一方面是顾客对饭店业体验性、文化性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二)、西藏星级酒店的发展优势
西藏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不仅有世界闻名的自然景观,更有独特藏文化为主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人们前来观光、旅游。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运营,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引擎”。与此同时,西藏公路、民航等交通设施建设步伐也明显加快。西藏旅游业成为西藏立体化交通网络建成后受益最大的产业。面对滚滚而来的客源,西藏旅游接待能力也在不断面临着考验。据西藏旅游局数据显示,目前西藏全区拥有床位数5万多张。其中星级饭店165家,非星级饭店850家。尽管住宿接待能力不断提高,但现有的饭店数量与不断攀升的游客数量还是存在差距。特别是到旅游旺季时,宾馆饭店就成为西藏最为紧俏的旅游资源。
目前正式对外营业的拉萨瑞吉度假酒店主要定位于全球的高端旅游客户。其酒店业主方拉萨运高国际酒店有限公司行政主管刘芳伶表示,高档星级酒店的关键在于拥有先进的设施以及经营管理理念。所以酒店引入了世界知名酒店管理集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期末考试论文
团喜达屋来经营管理,而“瑞吉”这个品牌就是喜达屋旗下的最高端品牌,以提供无微不至的管家式服务而闻名。
投资约18亿元的拉萨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与投资5000万美元的拉萨香格里拉大酒店也将目光瞄准了西藏高端旅游市场,两家按五星级标准打造的酒店几乎同时开工,预计2012年建成营业,分别由酒店管理巨头洲际、香格里拉进行经营。为拉萨五星级饭店增加2350间房间。
不仅在拉萨,五星级酒店得以“井喷”式发展,这股旋风也刮向了西藏那曲、林芝、日喀则等其他地区。在西藏北部的那曲地区首府,平均海拔4500米的羌塘大草原上,按五星级标准设计建造的中信那曲大酒店正式投入运营。在林芝,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内将投资上亿开工建设一座五星级酒店。随着拉日铁路的开工以及日喀则和平机场通航的利好条件,日喀则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为照顾高端客户,日喀则将打造两家五星级酒店,分别是由黑龙江投资8000万元的生态大酒店和由上海投资7600万元的酒店,充分展示后藏风情。五星级酒店齐聚雪域高原,就不担心供过于求吗?其实,每个五星级酒店虽然都聚焦西藏高端旅游资源,但各有特色,各有侧重点。尤其是西藏在朝着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迈进时,西藏旅游业也在不断改造升级,这使得五星级酒店有机会能在世界屋脊为全世界游客尽情展现西藏的大美和纯洁。在发展酒店事业的同时,也可以投资建设一个高档商场,带动消费。据了解,西藏建成或在建的五星级酒店每当开工或开业典礼等重要场合,西藏重要领导都会出席以示重视,并多次对这些项目落户西藏表示欢迎,认为其对促进西藏发展稳定,提升西藏世界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动西藏旅游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高端西藏特色的主题饭店,并围绕这个主题建设具有全方位差异性的饭店氛围和经营体系,从而营造一种无法模拟和复制的高原雪域的独特魅力与个性特征,让顾客从中获得个性化的感受和体验,从而进一步提升西藏旅游服务的品质。
参考文献:【1】侯石柱.西藏考古大纲[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11.
【2】徐华鑫.西藏自治区地理[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
【3】吴必虎.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徐玖平.西藏自治区产业开发发展研究[J]:科技政策、科技管理评论与报道.2002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期末考试论文
年第6期.
【5】次珍.试论开发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意义[J]:西藏科技.2007年06期. 【6】范容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动态[A].旅游研究[J]:2010年05期.
【7】朱亚菲.西藏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8】胡海燕,陈波.西藏50年:旅游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第二篇:浅谈红安的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浅谈红安的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从宏观角度来说,红色旅游具有潜移默化和真实直观的文化传播功能。从微观角度来看,红色旅游又有将“政治品牌”转化为区位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因此红色旅游兼有丰富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和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安县具有十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本文从红安的红色旅游现状分析出发,探讨了红安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机遇以及制约因素,以期革命老区能打好红色旅游这张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1.红安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
红安是大别山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的龙头系列红色旅游景区,区内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七里坪长胜街等众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红色资源。2004年8月,湖北省委决定,把红安建成全省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同时将改造红安烈士陵园、建设红安干部教育学院、发掘红安精神作为目前基地建设的三大重点。
(一)红安红色旅游发展的优势
1、红色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保护良好。红安县红色旅游资源有革命烈士陵园、博物馆、重大事件纪念地、各种重要机构的办公旧地址、伟人名人故居等多种类型,并且均具有较高的品位,其中许多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湖北居于前列,部分红色旅游产品在国内已经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有利于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红色旅游景区体系和特色旅游景点。大部分红色旅游资源保存完好,能比较真实地再现当年的革命历史风貌,如红安七里坪长胜街旧址群现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为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红色旅游资源特色明显,有利于开发。红安红色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体现在: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天下之中”的地缘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毗邻武汉市(目前正在修建红安通往武汉市的一级公路,预计通车后与武汉市的车程仅为45分钟),易与周边省市合作形成联动发展的红色旅游态势。红色旅游资源主题线索明显,有利于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景区(点)
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易与自然旅游资源组合,有利于产生规模效益、聚合效益,形成综合旅游产品。
3、红色旅游目的地逐渐形成。红安作为黄冈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有着“中国第一将军县”美誉的红安在湖北省内已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根据《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以及13部委公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在全国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成为湖北省唯一一处获此殊荣的红色旅游区,其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将军故乡”。
(二)红安红色旅游发展的劣势
1、各红色旅游景区未能形成红色旅游产品链。红安及其周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点多面广,在红色旅游景区(点)之间、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产品之间缺乏有效整合,如在红安县内,黄麻起义遗址、长胜街革命遗址群、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等20余处红色旅游景区(点),以及天台山、九焰山等多处绿色旅游景区(点),在市内旅游线路安排、城市休闲设施建设上没有统筹考虑,缺乏连线成片、合理分区、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整体开发思路。此外,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是湖北省红色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大别山生态旅游区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生态旅游区,然而该区域内的红色旅游景区(点)与核心绿色景区的连接道路状况均较差。在旅游线路组织上没有统筹考虑,还未形成整体或区段产品联合的态势。
2、景区道路、外围环境、文物保护和旅游服务设施等方面比较差。由于红安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条件不配套,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底子薄、基础差,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依托的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部分红色旅游景区道路交通现状较差,路面破损严重,年久失修,无排水、防洪设施,步游道及台阶部分毁损。部分文物产权尚属居民私有,特别是旧址群类景区,非文物建筑夹杂在文物建筑中。一些旧址建筑物外立面效果参差不齐、风格各异,大大影响和破坏了文物的整体
环境,还有部分景区外围及周边环境卫生较差,没有配套的城市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严重影响景区(点)旅游形象,外围环境等均需要进行大力整治。缺乏现代旅游人性化服务设施;缺乏相应配套的红色旅游餐饮、红色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等系列旅游产品。景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景区内供水、供电等线路老化,没有建设游客中心、厕所、旅游标识系统等,大部分景区没有配套的停车场,景区内绿化面积不足,绿化树种单一,景观单调。
3、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方式简单化、程式化、趋同化。红安县大部分红色旅游景区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的开发方式简单化、程式化、趋同化,陈列展示设备及方式单一落后。多数景区(点)缺少具有影响力和震撼力的旅游项目,表现手段单调,缺乏体验性、参与性和吸引力,多数现有陵园只建有纪念碑、纪念馆、烈士墓。旅游产品基本上是用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展示方式和手段陈旧,解说系统、宣传、展示内容单调,展示设备落后,照明、消防等基础设施不配套。
4、旅游管理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缺少相应的职业培训。一些景区(点)的管理人员管理方式手法不够人性化,难以满足游客的各种特殊需求。目前,在景区内缺少从事旅游纪念品出售的从业人员。部分景区(点)的讲解员普通话不过关,甚至用方言讲解,让游客难以理解从而失去兴趣;有些对革命历史意义的解释、说明不够充分,难以感染游客,深入人心。
(三)红安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
1、政府大力支持,领导十分重视,政策措施到位。新时代注重革命传统教育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对发展红色旅游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红色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国家准备用50亿资金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交通部将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向“老少边穷”地区村村通公路工程项目倾斜,这将有效解决革命老区普遍存在的道路基础设施差的问题,改善可进入性条件。湖北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发展红色旅游的工作,现已完成全省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工作,着手编制湖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这些都将为红安县发展红色旅游带来良好的机遇。
2、红色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巨大。湖北中心集散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周边省市人口众多,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巨大。红安独特的旅游资源类型、旅游吸引物及文化内涵等均对周边省市目标客源市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湖北省拥有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出城交通便捷、城市周边生态旅游资源良好的大中型城市。这些城市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上升,潜在客源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而且,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相对于其他旅游产品,季节性不明显,市场比较稳定。
3、本地居民参与发展红色旅游。老区人民渴望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脱贫致富,所以参与发展红色旅游的愿望强烈,对发展红色旅游持欢迎和支持态度,旅游开发地区障碍少。红色旅游可以通过产业化的推动,将本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老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发展红色旅游的工作,成立了地方工作专班,加强组织管理,确保红色旅游工作顺利开展,出台一系列支持红色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本地红色旅游事业发展。
4红安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1、全国红色旅游景区(点)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自全国刮起“红色旅游”之风后,井冈山、延安、韶山、瑞金、西柏坡五处成为深受旅游者喜爱的红色旅游胜地。这五个目的地由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历史事件或活动,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遵义、百色、太行山、狼牙山等地红色旅游的开展,使得我国红色旅游形成蓬勃发展的局面,这必然导致红色旅游各景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湖北省内与红安类似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市县也有很多,如武汉市、洪湖等地都有很多有名的红色旅游项目。红安发展红色旅游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些著名的红色景区展开竞争,所以外部环境最大的威胁便是来自这些老牌景区的竞争。虽然《纲要》中提出要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仅有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涉及红安,但仍将会面临其他临近省市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激烈挑战。
2、红色旅游者旅游“偏好”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从当前红色旅游的主要客源目标市场可以看出,红色旅游有其特定的市场群体,其主要的客源市场来自于各党政机关职工、各单位员工和各学校师生员工,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
传统教育而组织的旅游团队。所以,红色旅游的客源有其独特性。当前大多数旅游者是由政府及单位组织,而当公费红色旅游热潮渐渐消退的时候,能否继续吸引旅游者,使旅游者继续保持这一“偏好”将会成为红安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即在制度及消费方式转变后,能否使旅游者认识到本地红色旅游的价值,并且自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3、能否取得红色旅游专项资金投入的挑战。国家关于旅游政策的制定和颁布、工作重点的转移以及湖北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等等,都会给红安红色旅游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为发展红色旅游,国家和地方政府会有重点地投入资金开发项目,能否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为红色旅游区提供发展动力和建设保障,这对红安红色旅游区的建设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3 红安旅游开发的意义
红安是块神奇的土地,这里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秦基伟、韩先楚等223位将军。创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因此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将军县”。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五”期间,老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1年,完成GDP33.34亿元,财政收入2.99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跨入湖北省前列,综合效益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北省十佳县市,县城初具中等城市雏形,是省级文明城市,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近几年,每年为大专院校输送1000多名优秀人才,环境良好,民风淳朴,是全县治安模范县,全县双拥模范县。
红安地处华中,区位优越,交通发达,县城距武汉市仅100里,距郑州、长沙等大城市不足500里,紧邻京珠、沪蓉、沪西三条高速公路和京广、京九两大铁路干线以及长江黄金水道,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金融、商贸、信息、娱乐等服务齐全。红安县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正在成为一片投资的热土。
伴随着时代的步伐,红安敞开自己的胸怀,以开放的观念,饱满的热情,诚招天下客商,杭州娃哈哈集团、东佛塑集团、苏州二建集团、武汉江南集团、武汉建通公司、鄂州建院等一批知名企业来红安投资兴业,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正因为红安有这么多的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我们要把这种红色资源利用起来,努力发展红色旅游经济,这不仅是地方发展的需要,还可以促进地方增收,同时,可以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
四、旅游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再思考
上述问题只是表象,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需要认真剖析。
1认识问题。旅游经济到底在红安县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它到底是一项政治工程,还是“面子工程”亦或是经济工程,它能不能作为县域经济增长极来打造。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是红安县旅游经济能否得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客观评价,目前,红安县旅游经济的地位是尴尬的,其发展水平与红安县拥有的旅游资源不相匹配。在工业经济不发达、农业经济落后的内陆山区县,服务业应该是有力的补充。作为能广范围、深层次、快效应地发展服务业,旅游业是最优的选择。它不应该是“面子工程”,应更多的还原它经济功能的本来面目。从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角度来分析,至少在目前看来,在全省范围内红安县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具备成为红安县支柱经济的基础性条件。
2抓手问题。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无烟工业,全国各地都在抓旅游。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的部门多、协调面大。虽然红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是,很多领导干部,特别是各部门各单位的干部抓旅游经济的方法不多,措施不力,无从抓起,无法抓起。
3市场主体问题。旅游业是经济行为,市场主体问题不容忽视。旅游业的发展应该秉承“政府主导”的原则,但是政府不是市场主体,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不能包揽一切,否则,各经济要素得不到有效激活。企业才是市场的主体,如果不把企业引进来,不依靠市场的手段,仅靠行政的推进,红安县的旅游经济将摆脱不了资金的“瓶颈”,不会得到量的发展、质的提升。
核心吸引物问题。红安县旅游经济或者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是“红”?说教式的旅游产品也许能吸引一时之客,但这种旅游产业所面对的客户资源是有限的、无持久吸引力的;是“绿”?百花齐放、万木争春虽能陶冶性情,放松精神,但终归肤浅,毫无差异化竞争优势。“以红为魂,红绿相间”应
该成为我们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标杆。将红色的文化赋予到青山绿水之中,让青山绿水感染到红色的传奇。同时,将人文因素注入到其中,让红安县的旅游业少一点“说教式”,让游客能在轻松的娱乐中受到教育的熏陶。
五抓好红安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抓好旅游发展对红安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后工作中,红安应将继续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等有关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大旅游投入,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扩大旅游宣传,开拓客源市场;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营造良好氛围;不断推动红安县旅游产业的升级,使红安旅游“吃”有特色、“住”有选择、“行”得顺畅、“购”得丰富、“娱”得难忘。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湖北旅游强县创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确立“以红为魂、红绿相间”的旅游发展定位,发挥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引擎和龙头带动作用,把旅游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来打造,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重点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推动发展古色人文旅游,努力实现红安县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跨越。
(二)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使“中国第一将军县”核心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彰显,形成“五大片区、城景合一”的旅游格局,努力把红安建设成为武汉都市旅游圈中的特色旅游区、大别山红色旅游的门户县、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
到2015年,全县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7亿元以上;提供直接就业2万人,间接就业人员5万人。培育3—5个品牌旅游项目;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4家以上,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四星级以上饭店达到5家;湖北旅游名镇达到3个,旅游名村达到5个以上,星级“农家乐”达到200家。
(三)基本对策
1项目兴旅。加大旅游投入,加强项目建设。要继续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旅游投入,完善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要启动一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同时,要加强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做到开发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壮大一批。要
突出抓好五大旅游片区建设,抓好旅游招商项目建设。要拓展以往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断开发新的旅游副产品,提高红安旅游经济的附加值。要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围绕旅游资源设计、开发出一批书籍、影像、网络游戏、玩具制品,编制一批戏剧、舞剧、山歌等文艺作品。使红安旅游经济尽可能拓宽到方方面面。特别是要积极争资,破解融资难。一是要积极发挥县旅游投资发展公司既是投资主体,又是融资平台的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项目投入建设力度;二是要放开、引进民间资本,鼓励民营投资开发旅游业;三是要积极向上争资立项,争取红色经典景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旅游名镇、名村、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A级景区等项目资金;四是要向社会募集资金,发挥红安的政治优势,采取向老将军、老红军、老首长工作过的部队、学校、单位等募集建设发展资金。
2品牌兴旅。按照“五大片区、城景合一”的总体要求,将现有的重点核心旅游景区进行配套升级。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要按照5A目标创建,创建成黄冈首批5A景区乃至全国红色旅游百家经典景区中的首批5A景区。天台山风景区要整体打包,整合资源,创建4A级旅游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长胜街要打造成4A旅游景区,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吴氏祠、董必武故居要创建3A景区。按照“以红为魂,红绿相融”的原则,将红安县的红色旅游资源由说教式、灌输式向参与式、体验式转变,让游客身临其境、身临其景。
3人才兴旅。要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实行“人才兴旅”战略,树立对外开放良好形象。旅游的竞争除了资源的竞争外,重要的还是人才竞争。发展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要聘请引进一批规划设计、营销策划的高级人才;要培养一批经营管理、导游讲解的中级人才;要发展一批优秀旅游从业乡土人才。
4促销兴旅。旅游经济是知名度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品牌靠创造,必须要强化市场营销。要唱响红安旅游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办好一系列的宣传推介活动。一要征集红安旅游宣传语。要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有影响力、有震撼力、有吸引力的红安旅游宣传语。二要上档次宣传。要不惜重金,争取红安旅游风光片上中央电视台。三要开展活动推介。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创办自己的文化旅游节,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推介宣传。四要成立专门的旅游营销公司,制定营销方案,并在周边省市设立专门的办事处,常年开展目标客户群的营销推介。
5管理兴旅。要强化发展旅游经济认识,将其作为为红安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来抓。整合资源首先必须整合管理体制。红安县旅游资源丰富,景区(点)间小打小闹难成气候,必须抱团闯市场,谋发展。要坚持全县旅游发展“一盘棋”。要按照“大旅游”的发展思路,由县政府集中统筹安排全县所有的旅游资源,事业单位性质的管理机构全部撤销,县旅游局只负责行政的监管。按照管办脱钩的思路,县旅游投资发展公司代表县政府履行旅游资源的营运。引入国内知名的旅游开发公司,县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资源作价入股,共同开发红安县的各种旅游资源。原事业单位改制人员重新择优聘请,在公司内从事物业、服务等工作。
第三篇:中韩关系现状及展望
中韩关系现状及展望
摘要:中韩建交24年来,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国际环境的原因,中韩关系面临诸多挑战,潜在的历史及领土问题仍是将来中韩关系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本文就目前中韩两国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从而展望日后两国关系的发展。
关键字:中韩关系 经济交流 文化渗透
引言:2016年3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华盛顿会见韩国总统朴槿惠,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许多共识,标志中韩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加深。在韩日关系和中日关系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中韩关系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就中长期而言,未来中韩关系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 中韩关系现状
1. 政治方面
2013年年初朴槿惠新政府的成立为中韩关系的改善提供了绝佳的契机。2013年6月27日,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期间,双方讨论了中韩关系、朝鲜半岛局势、东北亚及地区形势等国际和地区性问题,提出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经贸方面:
目前中韩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韩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对韩国出口商品的大幅增长,双方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3.文化方面: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是隔海相望的近邻,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两国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部门及不少地方政府之间均建立了友好交往与合作关系。以韩国电影、流行音乐、服饰为代表的“韩流”正在中国盛行;而在韩国,学习汉语及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韩国人也日益增多,“汉风”在韩国广为流行。
二. 影响中韩关系发展的因素:
1.韩美同盟及政治安全问题
自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中韩两国在政治安全和军事交往等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韩美同盟的存在也为两国政治安全关系的进一步深化造成了诸多障碍。在韩国看来,韩美同盟是确保韩国国家安全的基础,而中国则倾向于认为韩美同盟的存在对中国国家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2. 对朝鲜政策问题
对中国而言,朝鲜是中国的重要邻国,朝鲜对于中国国家利益有着现实而直接的影响。对于韩国而言,朝鲜和韩国同属一个民族,两国都渴望实现民族的统一。中韩两国对待朝鲜的政策必然会存在分歧和差异,有时候甚至会产生互相对立的政策。3.经贸问题
中韩经济关系由过去的互补变为现在更多领域的竞争,两国贸易摩擦逐渐增多,贸易平衡问题越来越成为两国贸易关系中的突出问题,韩国国内的排外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韩经贸交往的健康发展。
此外,政党政治和媒体干扰,人文交往问题,“中国威胁论”,潜在的历史、领土问题及渔业纠纷等也是制约中韩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 中韩关系发展展望
1.以朴槿惠总统的访华为契机,今后中韩关系有望实现“政经双热”的良好局面。韩国在安全上极度依赖于美国主导的美韩同盟,在经济贸易上又高度依赖于中国,这是韩国外交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今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可以预计韩美同盟将依然是韩国国家安全的基石。
2.中韩领导人热线的开启将有助于加强中韩两国政治互信,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和合作。目前由于韩日之间的独岛争议和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中韩两国在对待日本问题上有广泛一致的国家利益。【1】
3.中韩两国在应对朝鲜核问题时立场虽然有部分分歧,但是也有巨大的合作空间,今后中韩两国应该积极再次问题上加强合作。
4.今后经贸合作将继续在两国关系的健康平稳发展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和作用,中韩两国经济融合度将进一步加强。中韩两国加强经贸联系是两国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
结论:
中韩关系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经历了诸多困难,未来的中韩关系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善于运用政治大智慧增进共识,巧妙化解矛盾和分歧,为中韩关系的平稳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圆周 《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第4期 韩国人的历史观和中韩关系
2.张颖 《商场现代化》总第554期 中韩经贸关系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3.张键 《当代韩国》2014年第1期 中韩关系发展现状及展望
第四篇:西藏旅游政策
西藏旅游 政府层面政策文件 2009年西藏总人口291万
“十二五规划”勾画西藏板块投资宏图(2011-2015)
国家“十二五”期间,发展区域经济已被提上重要日程,尤其是中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最新消息显示,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将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社会事业发展、区域开发、改革开放等重点任务进行具体规划。
十二五规划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可以预见,十二五规划将是中国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产业布局更为完善的五年。在今后五年中,作为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西藏 特色优势产业先受益
十二五规划将成为西部加速发展阶段的指导性文件。目前,国家已明确提出,在西部地区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牧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西部大开发奠定基础阶段已近尾声,投资品行业已经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随着生产活动大规模开展,贸易、物流等服务业将受益明显;此外,一些发展较快的西部省市,城乡一体化程度、农民收入增长加快,相关消费服务业将面临巨大发展空间,包括:房地产、零售、酒店餐饮、医药、家电、汽车将直接受益。
据悉,十二五期间西藏将继续加大交通运输的建设投资力度,规划投资498.9亿元,用于提升经济干线的通畅水平、农村公路和交通运输枢纽的建设。
结合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万公里,5条国道全部实现路面黑色化,实现县县通油路,60%以上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提升经济干线的通畅水平,消除省道断头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农林场通公路,初步建成拉萨及各地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完成8个货运枢纽站、50个乡镇客运站和300个停靠点的建设。
据悉,西藏“十一五”期间公路通车总里程从43717公里增加到5.8万公里,等级以上公路从10905公里增加到32049.85公里,沥青路面从3288公里增加到8194.53公里,乡镇公路通达率从76.4%提高到100%,建制村通达率从68.7%提高到81.24%。
对于西藏板块的投资,市场认为在国家加大对西藏策扶持中,西藏面临策性机遇,而首先受益于此的将是藏药、矿业、旅等特色优势产业。
民生证券认为,由于西部金融服务处于发展初期,市值占行业总体比例较低,PB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预计随着中央、地方策的陆续推出,西部消费服务存在上涨空间。
自治区旅游局局长巴珠说,西藏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是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它所蕴涵的新奇感神秘感、粗犷感和原始感,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这是西藏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地的优势所在。
自治区旅游局局长巴珠介绍说,早在1978年10月,邓小平同志就指示“民航、旅游这两个行业很值得搞”、“要开辟到拉萨的旅游线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要求:“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综合接待能力,开辟新的旅游景点、景区和线路,逐步形成旅游点、线、面相结合的格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更进一步要求“一定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西藏自治区在旅游发展十五规划中提出“力争经过5年的跨越式发展,初步建立起生态旅游大省区的框架,基本形成具有较强知名度和吸引力的世界旅游„热点‟、„亮点‟地区和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之一”。2010年年初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使西藏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让西藏旅游主管部门和从业人员备受鼓舞。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俞允贵说:“这一指示明确了西藏旅游产业怎样发展、发展什么的问题,为西藏旅游业描绘了一个辉煌的发展前景。”
西藏旅游部门将做大旅游规模,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接待游客900万人次,2020年达到1200万人次;完善和做强西藏旅游产业链,争取“十二五”期间旅游从业者达到30万人,不断增强旅游业的接待能力、服务能力和就业能力;做精以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和雅鲁藏布大峡谷为重点的精品旅游景点和线路。
从西藏旅游业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总体上西藏旅游产业还存在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差等问题,与其凸显的资源优势和在全区经济战略中应有的地位严重不相称。据统计,2003年全区旅游业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仅相当于全国各省区平均水平的几十分之一;实现利润只有3000多万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区GDP的6%左右,旅游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西藏旅游由于开放政策、自然环境气候、起点基础和对旅游业的普遍认识程度而导致的机制性、结构性矛盾的制约日益突出,再加之市场需求形势的变化,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加剧,使西藏旅游业在发展中面临着交通“瓶颈”的制约、旅游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旅游市场开发乏力的制约、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的制约、旅游产品及线路开发不够的制约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从根本上束缚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
第四是突出特色、重点推进,建设世界级旅游精品。开发建设精·品旅游线路,以优先发展的旅游区为连结点,重点建设、提升、推出若干条精品旅游线路。并不断加强与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力争形成与四川、云南、重庆、陕西相连的西部大旅游线路网络。在时机成熟、条件许可和国家支持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与尼泊尔、印度等周边国家的旅游开发合作,力争形成连结西藏与南亚诸国跨国旅游精品线路。开发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产品。适应观光、假日旅游的发展趋势和不同层面消费者的需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开发条件和区位情况,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满足不同旅游消费档次和国际、国内、区内、城市周边四个层面旅游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深入挖掘旅游景区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吸引力。
一些经济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制约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其中交通是最突出的制约因素。据调查,西藏旅游目的地不仅距离客源市场远,且主要依靠公路交通,公路等级低、路况差;民航运输是游客进出西藏的主要途径,但目前区内只有两个民用机场,航空运输航线少,特别是受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独家垄断经营的影响,机票价格高居不下,使游客进出藏的交通费用昂贵,严重制约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总体上,全区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较弱,旅游饭店特别是星级宾馆的数量相对太少,不能满足旅游经济增长较快的需求。
据自治区旅游局市场处处长赵淑娟介绍,西藏虽把旅游业作为全区重点培育的六大特色支柱产业之首,但作为旅游业的主管部门,西藏旅游局每年的财政拨款仅有200多万。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完全依靠西藏自身经济实力大力投入旅游业是不现实的,这方面应结合西部大开发和援藏工作的开展,国家在安排未来开发项目和援藏工作的时候,应向旅游业重点倾斜或专项扶持,特别是在安排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有较大的超前意识。西藏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6月18日上午,西藏自治区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讨论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及其成员单位的主要工作职责及相关议题。
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主任白玛赤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吴英杰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根据自治区党委第十次常委会议要求,理顺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协调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配合力度,促进西藏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自治区政府决定成立西藏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成员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区党委组织部,区党委宣传部,区发展改革委,国资委,旅游局等27个部门组成。
会议认为,西藏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要研究西藏旅游发展问题,提出旅游产业发展重大政策建议,为区党委、政府决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协调涉及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实施,协调旅游人才培养、旅游企业改革、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市场管理与服务等工作,及时解决西藏旅游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统筹协调整合旅游资源,统筹协调旅游区域合作与对外交流,统筹协调打造“世界屋脊·神奇西藏”的宣传力量,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协调成员单位整合资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统筹协调全区旅游环境建设等工作。
会议原则同意成立专门班子,起草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实施意见》,适时召开第二届全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原则同意研究成立西藏旅游投融资平台、旅游人才、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加大旅游发展资金投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等议题,并按会议明确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工作方案。
白玛赤林在会上指出,旅游业是西藏的战略性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投资回报高、带动作用强、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明显优势。抓旅游就是抓发展,抓旅游就是抓稳定。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关于打造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围绕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统一认识、密切配合、形成旅游工作合力,加大投入,切实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做精。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领导,做到党委决策、政府负责、各部门分工落实。各地(市)党政一把手要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打造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大行动中来,切实把旅游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协作配合,发挥职能作用,用实际行动推进西藏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要制定并落实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各级政府要列出旅游发展资金,增加对旅游建设的财政性资金投入,增加对旅游市场开发、监管及救援的资金投入。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业。各级各部门要把发展农村旅游作为富民强区的重要工程,积极扶持、引导农牧民群众参与旅游接待服务。要统筹谋划,周密部署,整合当地旅游资源,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创建旅游精品品牌。要建立农村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农村旅游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具体困难。要切实加强对农牧区旅游和旅游富民工作的指导、管理、协调和服务,大力扶持和帮助农牧民群众以多种方式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及开发,推动西藏农村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各级政府要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旅游开发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依据经批准的景区规划,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对开发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的项目,要纳入自治区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对已有规划的一些旅游环线公路,要尽快统筹、优先安排建设,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各级各部门要简化手续,改善服务,进一步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区外信誉好、实力大、管理强的旅游企业,拓宽旅游发展的投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要用好用足国家赋予西藏的优惠金融政策,为西藏旅游发展提供更多的有效信贷支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监督检查机制,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特别是要提高农牧民参与旅游的规范化服务水平,切实维护好西藏旅游胜地的良好形象。
吴英杰就贯彻落实白玛赤林的重要讲话精神,抓好会议明确的具体工作,要求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抓好落实。2010.5.8西藏旅游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
8日上午,西藏旅游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吴英杰出席并讲话。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如龙、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刘庆慧出席会议。
会上,自治区旅游局局长巴珠全面总结了西藏2009年的旅游工作,并就如何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
吴英杰说,2009年,全区旅游部门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克服旅游事业发展面临的多重困难,及时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优化旅游发展软环境,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超额完成了发展目标任务,保持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吴英杰指出,当前,西藏旅游发展正面临新一轮强劲发展的历史机遇,年初中央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不久前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工作会议,为西藏旅游工作发展明确了新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西藏各级旅游部门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努力开创旅游业发展新局面。
吴英杰要求,全区各级旅游部门和相关部门要结合西藏旅游发展的实际,统筹协调,着力打造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要努力将西藏旅游打造成富民、强民,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战略产业,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认真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而努力奋斗。
十七届五中全会
区旅游局表示,未来5年,将坚持旅游与文化、生态相结合,加速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有序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快发展旅游业。
第五篇:西藏旅游发展情况
西藏旅游发展情况
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 邓珠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ibet Dengzhu, Vice Director of the Tourism Bureau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西藏旅游业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从小到大,率先在西藏各产业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促进西藏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产业,成为推进西藏经济结构升级优化的优势产业,成为推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支柱产业。
Since its outset in the 1980s, the tourism of Tibet has developed from small to large, taking the initiate of a leap development among all industries in Tibet.Now it has become an impetus industry for Tibet to change its development model, an advantageous industry to boost the upgrading and optimizat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 in Tibet, and a backbone industry to motivate the leap development of Tibetan economy.一、西藏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情况
1.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 in Tibet 目前,西藏已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8个(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扎什伦布寺、巴松错、珠穆朗玛峰、桑耶寺),3A级旅游景区2个(娘热度假村、敏珠林寺),2A级景区3个(然乌湖旅游景区、孜珠寺、岗坚寺),1A级旅游景区2个(热堆寺卓玛拉康、色乌沟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珠穆朗玛自热保护区、羌塘自热保护区、察隅慈巴沟自然保护区、色林错自然保护区,雅江中游河谷自然保护区、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2个(易贡国家地质公园、扎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座(拉萨市),可供旅游者游览的景点297处,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辐射西藏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格局,为发展观光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以及徒步、探险、朝圣等专项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旅游客源市场也由发展之初单一接待外宾型发展到今天集入境、出境、国内三大市场为一体的旅游客源体系。
At present, there are in Tibet 8 national 4 As level tourist scenic areas(the Potala Palace, the Jokhang Monastery, the Norbulingka Garden, the Tibet Museum, the Tashilhunpo Monastery, the Pagsum Co Lake, the Qomolangma Peak, and the Samye Monastery), two 3 As tourist scenic areas(the Nyangrain Holiday Village and the Mindroling Monastery), three 2 As tourist scenic areas(the Rawok Co National Forest Park, the Zezhol Monastery and the Kang Gyan monastery), and two one As tourist scenic areas(the Drolma Lhakhang part of the Rato Monastery, and the Sewugou Monastery).In addition, there are 6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s(the Qomolangma National Nature Preserve, the Chang Tang Nature Reserve, the Cibagou Nature Reserve in Zayu County, the Siling Co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Yarlung Zangbo River Middle Reaches Black-necked Crane Nature Reserve, and the Yarlung Zangbo Grand Canyo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two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s(the Yiong National Geopark and the Zanda Clay Forest National Geopark).What is more, Lhasa is a famous tourist city of China, where there are as many as 297 tourist scenic sites.All the afore-mentioned scenic areas have formed a network centered on Lhasa and extending all over Tibet, and they have laid a reliabl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ghtseeing tours, folk customs tours and ecological tours, as well as of special tours such as pedestrian tours, exploration and pilgrimages.And its tourist resources have also developed from the simple reception of foreign visitors at the outset to a comprehensive one of tourists who enter and leave China or travel around in China.二、旅游产业规模
2.The Scale of Tourist Industry
截止2009年,西藏拥有各类旅游企业1430家,其中,国际国内旅行社80家,星级饭店(宾馆)142家,各类旅游豪华汽车2745辆,全行业固定资产超过50亿元。在西藏,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84万人,间接从业人员14.2万人,其中,藏族从业人员占62.8%,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从业人员占37.2%,建立起了一支以藏族为主体的旅游从业队伍。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地方加快发展的成功之路,成为了西藏广大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西藏从事旅游的农牧民达到4664户,34979人,旅游收入达到6094万元,户均收入达13066元,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742元,一大批农牧民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Up to 2009, there have been 1,430 various tourist enterprises in Tibet, of which are 80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traveling agencies and 142 star-level hotels, with 2,745 luxurious tourist vehicles and more than five billion RMB fixed assets in the whole industry.In Tibet, people directly engaged in tourist industry number 28,400, and those indirectly in tourist industry 142,000.Among these members, Tibetan people amount to 62.8%, and people of Han and other minority ethnic groups 37.2%.So, a tourist service team with Tibetan people as a mainstay has been established.Now, to develop tourist industry has become a way to successfully speed development in many places, and an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many peasants and herdsmen in Tibet to increase their incomes.At present, there have been as many as 4,664 peasant and herdsman households and 34,979 people engaged in tourist services in Tibet, and the incomes from tourism have reached 60.94 million RMB, with household incomes averaging 13,066 RMB, and per capita incomes in cash 1,742 RMB.A large group of peasants and herdsmen have been making a living and even become rich thank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三、旅游经济发展态势
3.The Trend of Tourist Economy 1980年到2008年,西藏旅游累计收入188.98亿元,旅游收入增幅高于西藏生产总值增幅23%,仅“十五”期间旅游总收入就比西藏“六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还要多。特别是自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以来,使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增长速度强势攀升,发展质量显著提高。据统计,2007年接待中外游客达到创记录的4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到48.5亿元,占西藏生产总值的14.2%,基本确立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
From 1980 to 2008, the tourist revenues in Tibet added up to 18.898 billion RMB, with the tourist income increase 23%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ross production in Tibet;the total revenues from tourism only during the 10th Five-year Plan period exceeded the gross production during the 6th Five-year Planning period in Tibet.Especially after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was open to traffic in 2006, the tourist industry has been enlarged rapidly, its growth has been accelerated vigorously, and its quality has been improved obviously.According to statistics, 2007 witnessed a 4.02 million person/times tourist reception for travelers both from at home and abroad, which created a new recor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tourism;and the total revenues from tourism increased up to 4.85 billion RMB in the same year, covering 14.2% of gross production in Tibet.Tourism has essentially established its mainstay industrial position in the economy of Tibet.四、近两年发展情况
4.The Development during Recent Two Years 2008年西藏旅游业受拉萨“3.14”严重暴力事件的影响,以及 “汶川大地震”、全球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旅游发展遭受重创,旅游经济增长放缓。在危机和挫折面前,西藏旅游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积极应对,奋发有为,积极推动西藏旅游的恢复和发展。全年仍实现接待旅游者2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4亿元。
The tourism in Tibet underwent heavy blows in 2008 due to many factors, including the serious
violent event in Lhasa,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consequ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the growth of tourist economy are thus slowed down.In the face of crises and setbacks, the Tibetan tourism, with a great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s, actively coped with these difficulties and boosted the rest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ibetan tourism.It received 2.15 million person/times travelers and earned 2.24 billion RMB in total in the same year.今年1—8月份,西藏已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0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48.1%;实现旅游总收入3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2%。其中,仅7月份,西藏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21.6万人次,比去年同月增长2.3倍;实现旅游总收入10.9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9倍,刷新了西藏旅游发展历史上单月接待旅游者及总收入的最高记录。
From January to August this year, Tibet received 4.09 million person/times travelers both from at home and abroad in total, 248.1% more than those during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and the revenues from tourism totaled 3.23 billion RMB, 168.2% more than those during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Only in July, in particular, tourists both from at home and abroad totaled 1,216,000 person/times, 2.3 times more than those in the same month last year;and total revenues from tourism numbered 1.09 billion RMB, 1.9 times more than the same month last year.It has broken the highest record of tourist amounts and total revenues in a single month in the history of Tibet tourism.五、下一步发展计划
5.A Plan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将以政府投入为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全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体制、优化环境、培养队伍,确保在旅游设施管理与服务水平等方面有实质性提升,实现从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品优势的跨越,把西藏建设成享誉海内外的精品旅游胜地。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ibet tourism will mainly come from the governments.Meanwhile, the market will play its basic role of configuring resources, and the whole industry will exert itself to boost tourist infrastructure and supplementary facility construction.The system will be improved, the environment will be optimized, and related talents will be trained.With all these done, it will guarantee an essential improv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tourist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and realize a stride from advantageous tourist resources to superior tourist products, building Tibet into a quintessence [kwɪnˈtɛsəns tourist resort famou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到2010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要争取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0亿元,相当于西藏生产总值的12%以上,旅游经济就业总人数达到18万人。到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6亿元,相当于西藏生产总值的15%以上,旅游经济就业总人数达到30万人。
Tibet aims at receiving 6 million person/times domestic and foreign visitors in 2010, with its tourist revenues reaching 6 billion RMB, and numbering more than 12% of the gross production of Tibet in the same year;and the total employment in tourist economy is expected to reach 180,000.By 2015, the tourists both at home and from overseas will reach 9 million person/times, with its tourist revenues amounting up to 11.6 billion RMB, equivalent to more than 15% of the gross production of Tibet, and the employment in tourist economy will total 300,000.西藏将紧紧抓住机遇,以深厚的文化、精优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打造“世界屋脊、神奇西藏”旅游主题形象。
Tibet will make full use of the opportunities to build such a tourist subject as “the World Roof in
the Wonderful Tibet” with its profound culture, quintessence products and quality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