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材料题

时间:2019-05-13 09:0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材料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主义材料题》。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材料题

◆ 材料题

一、材料: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观点中的一些对一般客观实际的阐述还任然符合实际,不过一些理论已经过时了。

问题:综合上诉材料,探讨对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与时俱进就是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要根据时代发展而变化,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这一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亲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人类有益成果,做出新概括的过程。

二、材料:在17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学家的质疑,后来到了费更斯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认可,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是它具有光波动的方向和能量。显然,量子学说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它和牛顿所假设的微粒学说有着本质的区别。

问题:结合马克思基本原理,辨析这段文字。

答:1)辨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与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这种辨证的否定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至否定,否定至否定的过程。事物这种否定至否定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曲折迂回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经过这样两次否定以后,虽然量子力学中提到的微粒与牛顿提到的微粒有了本质的区别,但是这标志着人们已经对光有了本质的认识,体现了认识事物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三、材料一:鲁国有个人说:“我能让人起死回生”。

问题:①他认为的让人起死回生的理由有哪些哲学原理相悖?

问题:②他犯的错误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①:使用2倍治疗半身不遂的剂量就能使死人起死回生,这种简单类推的办法,违背的哲学原理是:从量变到质变不是一个简单的量的叠加过程,而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答②:鲁人给我们的启示是事物的变化有别于量的差别,我们不能混淆两者的界限,每种事物的用途有大有小,我们应该恰如其分地使用它,不应无限度地乱用,更不能机械地只从量变大小上类推。

四、材料一:有位过江者,看见一个人抱着一个婴儿,要投入江中,这是婴儿哭泣,这个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他善于游泳,他是婴儿的父亲,父亲善于游泳,那么他的婴儿也一定善于游泳吧。

材料二:鲁国有一个人擅长编草鞋,也擅长织白绢。他想搬家到越国去,朋友对他说,你到越国去是不行的,他问为什么,朋友说,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是越国人擅于不穿鞋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国人习惯披头散发,不戴帽子,所以你的长处到了那里用不上。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可能吗?

问:这两件事违背了什么哲学原理?

答:他们都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这一原理,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千篇一律,不能靠主观愿望做事,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不同情况的特点,这样做事才能成功。

五、材料:有个齐人去打猎,坚持打了很长时间,却没有打到很多猎物,所以他很羞愧。他考虑了一下问什么自己打不到猎物,后来发现是他的猎狗不好。但是由于家境贫困,买不起猎狗。于是他就努力种田耕地,赚了钱,家中富裕了,就购买了好狗。有了这条好狗,他就打到了很多猎物。

问题:①对齐人转变中,含什么哲学原理? 问题:②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

答①:在这样一环套一环的过程中,猎豹是关键,得到猎豹就能得到猎物,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也体现在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的重要性。

答②:我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不要一味蛮干,要考虑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关键所在,想想方设法的解决,关键问题解决了,事情才能办好,假如只是孤立的看问题,不考虑问题的症结,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情也就无法办好。

六、材料一: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首次对群众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定义。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材料二:江泽民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全党同志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志愿,集中群众只会。使得一切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材料三: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顺民心才能得到人们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永远利于不败之地。我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征战年代的浴血奋战,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都要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问题①:材料一、二、三的理论依据及其内容?

问题②: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意义? 答①:理论依据:人群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们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答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七、材料一: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二: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材料三: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问题①材料一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观点?具体内容?

答: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内容: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问题②:材料二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什么观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内容: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问题③:材料三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什么观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观点:人群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们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八、材料:19世纪中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比德国、俄国等大国的工资高50%,从那时那现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各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问: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有关原理,说明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答:1)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原理表明,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其货币表现是劳动力价格,但是在表面现象上工资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劳动力作为商品,他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延续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等因素组成的劳动力的价值,还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水平受到自然条件,民族特性和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凡是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工资水平。

3)各国工资水平差异,主要由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国工人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等因素决定的。无产阶级为提高工资而进行的斗争,对提高工资水平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工资水平高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

因此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过去存在差距,现在仍然存在差距。

九、(美国的高失业率)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阐明工人失业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

答:近几年,美国经济一直不景气,失业人数时多时少,但是始终存在失业现象,运用马克思相对人口过剩形成的原理,才能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相对人口过剩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品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多余的过剩人口。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工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社会上劳动力的供给在增加,两种趋势的发展,会使劳动力商品供过于求,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可见,工人失业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

十、(微软公司垄断)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十一、材料:(十月革命)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已经掌握政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2.邓小平第一段论述的含义:

答:1)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2)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因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和成长,意味着对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否定,这就必然会遭到资本主义实力的拼死抵抗。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和斗争是不会停止的,时起时伏。有时甚至相当激烈,资本主义还可能会复辟,这就注定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过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由于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只有尊重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规律,及时研究新情况,有效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的向前发展。

3.邓小平在第二段论述的含义?

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样社会主义就能在自我完善中走向辉煌。

十二、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马克思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行动。”

1.列宁强调什么问题?

1)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

2)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

3)只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才是代表工人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政党。

2.马克思强调什么问题?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2)共产党人之所以不懈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是因为这个理想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根本利益在奋斗目标上的最高体现。是因为这个理想是是工人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统一。共产党当然要致力于工人阶级的解放,但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工人阶级多进行的革命斗争,不只是反映工人自身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包括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在内的最广大人们群众的利益要求。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题

历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二OOO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政治经济学)(公)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2、要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必须 A、超越生产力的状况 B、落后于生产力的状况 C、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长期稳定不变

3、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 A、生产的使用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5、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成反比 正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D、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无关

6、在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A、c+v B、c+v+m C、v+m D、c+m

7、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8、资本积聚

A、是通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是通过把分散的单个资本集中合并成大资本实现的 C、不受社会财富绝对增长的限制 D、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9、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0、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D、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

11、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12、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D、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13、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C、借贷资本、银行资本 D、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14、在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是 A、厂房、设备 B、原料 C、燃料 D、劳动力

15、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A、社会总产品 B、社会货币资本总量 C、全部生产资料之和 D、全部消费资料之和

1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v+m)=IIc B、I(v+m)>IIc C、I(c+v+m)=Ic+IIc DI(v+m)+II(v+m)=II(c+v+m)

17、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 A、所预付的全部资本 B、所耗费的全部劳动 C、所耗费的全部不变资本 D、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8、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量上 A、二者相等 B、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C、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D、二者没有关系

19、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

A、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 B、生产成本加利润 C、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D、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 20、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

A、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 B、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C、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D、全部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21、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A、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 D、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22、有一张票面额为100元的股票,当股息为20元时,价格为400元,如果银行存款年利息率不变,股息为40元时,则该股票价格应为 A、400元 B、600元 C、800元 D、1000元

2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的有限性 D、土地的等级差别

2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中 争 中 争

25、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际垄断问题 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D、殖民地和宗主国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国际垄断组织形式是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国际托拉斯 D、跨国公司

27、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B、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C、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同时实现 D、缓和与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8、垄断资本人为阻碍技术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A、依靠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B、保持市场份额限制市场购买力 C、维持垄断资本政治上的统治 D、避免产品价格上升

2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国家所有制 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30、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最重要的途径是 A、增加劳动力投入 B、增加生产资料投入 C、提高劳动强度 D、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31、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 C、具有价值而没有使用的劳动产品 D、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E、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2、资本主义社会的通货膨胀 A、是纸币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结果 B、是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流通造成的必然结果 C、会导致物价上涨 D、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 E、会导致名义工资下降

3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A、商品价值下降 B、劳动力价值上升 C、劳动力价值下降 D、必要劳动时间缩E、相对剩余价值增

短 加

34、通过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 A、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运动的目的 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D、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 E、在流通中购买劳动力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 件

35、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

A、增加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 B、增加预付的可变资本 C、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E、提高剩余价值率

36、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

A、表明了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B、表明了资本主义商品的价值由c+v+m三个部分构成 C、使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所费资本的增加额 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E、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37、资本主义股份公司

A、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 B、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资本经营组织形式 C、是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信用制度发展的基础上产D、突破了单个资本数量有限的局限性 生的 E、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资本运营效率

38、资本主义银行利润

A、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 B、是由贷款利息总和构成的 C、是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构成的 D、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E、是由银行雇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

3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和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A、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 B、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社会制度的根本转变 D、国内竞争的推动 E、国际竞争的刺激

40、按劳分配

A、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分配关系 B、体现的是商品平等交换的关系 C、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 D、分配的对象是生产资料 E、实行前先要进行一定的社会扣除

二OOO年下半年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上层建筑 D、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节约劳动时间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3、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A、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B、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C、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4、商品价值量和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C、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按相反方向变动 D、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按相同方向变动

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大量货币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剩余劳动的产生 D、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6、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商品的价格与 A、价值永远一致 B、价值永远不一致 C、货币的币值有关 D、货币的币值无关

7、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经济范围是 A、剩余价值量 B、剩余价值率 C、利率 D、平均利润率

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B、劳动者创造的全部价C、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酬 值

9、资本集中

A、是通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是通过把现有的分散的单个资本集中合并实现的 C、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 D、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0、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形态是 A、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 C、生产资本 D、银行资本

11、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能够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C、增加预付流动资本 D、增加预付可变资本

12、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三个部分问题 B、社会生产部门分为两大部类问题 C、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3、I(v+Δv+m/x)=II(v+Δc)是

A、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14、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D、资本积累的结果

15、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变为 A、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B、市场价格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C、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16、剩余价值和利润在量上的关系是

A、剩余价值量决定利润B、利润量决定剩余价值C、剩余价值大于利润 D、剩余价值小于利润 量 量

17、超额利润反映的是 A、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 B、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 C、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关系 D、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关系

18、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运动中的 A、货币资本职能 B、生产资本职能 C、商品资本职能 D、流动资本职能

19、从事商品经营活动的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 A、超额利润 B、垄断利润 C、平均利润 D、企业利润

20、某产业资本家,靠200万元借贷资本经营产业,年利息率6%,一年后得到20万元利润,该资本家得到的企业利润应为 A、12万元 B、8万元 C、20万元 D、6万元

21、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的数量有限并有优劣之分 B、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 C、农业资本家向地主缴纳的全部货币额 D、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23、金融资本是

A、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B、工业垄断资本和商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D、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2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量对外输出资本的必要性在于,国内资本过剩 A、但无获取垄断利润的有利投资场所 B、但各部门投资已饱和 C、但已无落后部门需要投资 D、但劳动力短缺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国际托拉斯 D、跨国公司

27、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已经自我否定 B、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仍无任何变化 D、本质未变,但有局部调整

28、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主要是指 A、生产全面社会化 B、产品的商品化 C、产品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2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公司所有制 C、消费资料公有制 D、联合所有制 30、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资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

31、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 A、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现象 B、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共有的现象 C、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引起的现象 D、违背价值规律的现象 E、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32、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有

A、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B、维持劳动者自身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延续劳动力供给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 E、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

33、产业资本循环采取的资本职能形式有 A、货币资本 B、固定资本 C、生产资本 D、流动资本 E、商品资本

3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生产时间的长短 B、流通时间的长短 C、生产资本的构成 D、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 E、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35、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的组成部分包括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E、剩余价值

36、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A、说明了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说明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已经消失 C、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析的结果 D、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E、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37、商业资本是

A、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 B、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的资本形式 C、执行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 D、参与利润的平均化过程的资本 E、产业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38、借贷资本的来源主要包括

A、在生产过程中发挥职能的生产资本 B、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 C、暂时闲置的用于购买原材料的流动资本 D、暂时闲置的用于支付工资的流动资本 E、用于积累尚未作为追加资本作用的剩余价值

39、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

A、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 B、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形成的 C、租种劣等土地必须缴纳的地租 D、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必须缴纳的地租 E、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 价值

40、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从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到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前的历史

时期

C、过渡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时期 D、发达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都必须经历的时期 E、发达国家必须经历而落后国家不必经历的时期

2001年上半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A、生产的产品 B、生产工具 C、劳动者的劳动技能 D、劳动对象

3、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 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价值 D、自然属性

4、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6、资本总公式形式上的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D、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7、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 A、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 B、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 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9、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1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格

11、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G—W…P—W '—G ' B、W…P…W ’—G '·G—W C、P…W ' —G '·G—W…P D、W '—G '·—G…P…W '

12、一个企业投资25万元购置机器,其使用期为5年,50万元购置厂房,其使用期为20年,5万元购置工具,其使用为5年,10万元用于购买原材料,10万元用于支付工资,已知其流动资本一年可周转5次,不考虑固定资本精神磨损,这个企业的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为 A、3.807次 B、1次 C、1.085次 D、0.125次

13、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C、社会资本的循环问题 D、社会资本的周转问题 题 题

1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求提供追加劳动力所需的消费资料,反映这一要求的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的公式是 A、I(v+m)=IIc B、I(v+m)>IIc C、II(c+m/x)>Ic D、II(c+m-m/x)>I(v+m)

15、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中,既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又是生产成本组成部分的是 A、c B、v C、m D、v+m

16、一般地说,剩余价值率总是 A、等于利润率 B、小于利润率 C、大于利润率 D、与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

17、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A、保管费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广告费

18、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历史和道德 B、生活习惯和法律观念 C、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D、商品的供求关系

19、负责股份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是 A、董事会 B、董事长 C、监事会 D、总经理

20、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21、20世纪中叶兴起的混合联合公司是

A、一个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B、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C、从事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D、从事跨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22、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23、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

A、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 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D、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使之与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24、资本主义垄断阶段 A、垄断完全排除了竞争 B、垄断和竞争并存 C、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没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只有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

A、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B、掌握全部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C、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D、通过投资实现全部资本国有化的垄断资本主义

26、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大量过剩资本的根本原因是 A、国内已无有利可得的投资场所 B、国内已无落后的生产部门需要投资 C、国内各部门投资已经饱和 D、垄断资本必须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7、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原料输出 D、劳动力输出

28、国际经济一体化

A、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B、是各国独立发展经济的要求 C、是各国放弃本国经济利润促成的 D、意味着各国之间不再有经济矛盾

29、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说是 A、人们主观愿望支配行动的结果 B、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C、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规律作用的结果 30、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

A、只有积极作用,没有消极作用 B、只有消极作用,没有积极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D、既无积极作用,也无消极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3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包括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分工的存在 C、生产资料的原始公社公有制 D、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E、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2、商品二因素的关系是

A、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B、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E、价值的存在不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33、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 A、具体劳动时间 B、抽象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E、个人劳动时间

34、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生产资本

35、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 A、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B、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价值的变化对生产价格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D、价值的变化对生产价格的变化不起决定作用 E、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36、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是 A、不同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B、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 E、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

3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市场的调节来体现其经济政策导向,这些市场包括 A、商品市场 B、资本市场 C、劳动市场 D、外汇市场 E、国际市场

38、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垄断资本

A、是通过银行业的竞争和资本集中而形成的 B、是普通的借贷中介人 C、是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D、通过固定的借贷关系影响企业的发展 E、通过掌握企业的往来帐目和经营情况,对其进行 监督

3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的实质是金融资本 A、援助落后国家,促使各国经济均衡发展 B、剥削、掠夺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 C、确立和巩固对世界统治的工具 D、建立国际垄断的基础 E、使落后国家走向独立自主的前提

40、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迅速发展趋势的原因有 A、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消失的结果 C、竞争仍然存在,竞争促使垄断组织关心技术进步

D、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可能 E、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为争霸世界开展竞争

二OO一年下半年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和构成生产关系基础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B.产品的分配及分配方式 C.商品的交换及交换方式 D.产品的消费及消费方式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转化为资本 3.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4.在一个部门中,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变化,但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则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A.前者变化而后者不变 B.后者变化而前者不变 C.两者都不变 D.两者都变化 5.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6.对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分析可以看出,价值增殖只能发生在 A.G-W阶段的货币上 B.W-G'阶段的商品上 C.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D.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过程 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8.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无酬劳动 D.抽象劳动 9.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社会资本总量急剧增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C.资本有机构成下降 D.不变资本比重下降 加 大

10.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D.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11.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12.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和停工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销售时间和购买时间 D.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 13.由于使用和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固定资本损耗称为 A.无形磨损 B.有形磨损 C.精神磨损 D.自然磨损 14.I(v+m)= IIc是

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C.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5.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

A.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B.资本家预付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和 C.生产单位商品所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D.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之和 和

16.某资本家企业预付资本是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9:1,剩余价值率是100%,可变资本一年周转4次,年利润率为 A.20% B.40% C.60% D.100% 17.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使

A.商品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统一的社会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统一为市场价值 C.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 D.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18.资本主义商业中的纯粹流通费用是指 A.商品的保管费和广告费 B.商品的保管费和簿记费 C.单纯由商品的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D.单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19.股份公司的股东向公司所投的股份资本 A.既让渡其使用权又放弃了所有权 B.只让渡其使用权没有放弃所有权 C.只放弃其所有权没有让渡使用权 D.既不放弃所有权也不让渡使用权 20.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总是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原因在于农业中存在 A.土地私有权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土地经营权 D.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

21.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条件下,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 A.大于农产品价值 B.小于农产品价值 C.等于农产品价值 D.与农产品价值无关 22.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处于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段 段 23.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目标的经济调节机制主要是 A.国家对企业的直接控制 B.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 C.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D.国家指导企业,企业引导市场 24.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方式是 A.资本输出 B.商品输出 C.货币输出 D.劳务输出 25.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是 C.经济结构的二元性 D.现代经济的多元性 A.生产关系的单一性 B.经济结构的一元性 26.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 A.欧洲联盟 B.黑海经济合作区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非洲经济共同体 27.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发展 A.只有积极作用,没有消极作用 B.只有消极作用,没有积极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D.既无积极作用,又无消极作用 28.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求我们 A.对资本主义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 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借鉴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D.借鉴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东西

29.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按劳分配要通过 A.商品货币关系实现 B.个人消费品的实物分配实现 C.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实现 D.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实现 30.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一部分社会成员先富起D.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 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经济以物质资料生产作为出发点,是因为 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人类生产活动是单个人孤立进行的 C.人们的生产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人生产,而是社会D.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

E.它是人类政治、科技、艺术等活动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

32.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因素有

A.劳动者及其后代所需生产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所需的教育培训费用 C.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D.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E.平均的劳动强度

33.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相对价值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E.货币形式 34.从对W-G-W和G-W-G'两个流通公式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A.前者的货币充当流通的媒介,不是资本 B.后者的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是资本 C.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资本只有在不断更新运动中才能增殖价值 E.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35.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必然导致

A.随着社会总资本的增长,可变资本数量绝对减少 B.随着社会总资本的增长,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减

C.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有些部门绝对减少 D.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和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增

E.相对过剩人口产生

36.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A.货币资本 B.流通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E.商业资本 37.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它的价值 A.由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B.由工人的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由工人在生产中重新创造出来 D.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随产品出售一次收回 E.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商品销售一次全部收 回

38.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 A.所有部门和部门内部各企业的资本家都只能得到B.生产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企业平均利润 能获得超额利润

C.个别资本家既能获得平均利润也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D.资本有机构成高的先进企业能获得超额利润。E.不同部门资本家间的竞争使所有企业的利润平均 化

39.股票的主要特点包括

A.股票持有者不能向公司退股 B.股票可以在证券市场上买卖、抵押和转让 C.股票价格等于股票票面额 D.股票持有者按持股的投资额承担风险和责任 E.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持股者的收益

40.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

A.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C.来自海外的利润 D.通过再分配手段获得的收益 E.垄断本身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2002(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当代社会生产中起重要作用并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A.人的劳动 B.科学技术 C.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 2.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可以 A.创造经济规律 B.改变经济规律 C.消灭经济规律 D.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3.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特点在于 A.它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B.它是用来馈赠他人的劳动产品 C.它是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D.它是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4.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5.在货币的各种职能中,以观念上的货币即可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企业内部分工

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分工

7.分析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在于论证剩余价值是在 A.生产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流通领域 B.流通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生产领域 C.流通领域产生的,与生产领域无关 D.生产领域产生的,与流通领域无关 8.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

C.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 D.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9.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 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B.劳动者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C.劳动者创造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D.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 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A.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B.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的

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实现D.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工作日实现的 的

11.从资本周转的角度来考察,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12.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A.会导致预付可变资本B.会导致预付总资本增加 C.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D.可以提高剩余价值率 增加 率 13.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1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v + m)= II c B.I(v + m)> II c C.I(c + v-m/x)> I(v + m/x)D.I(v +△v + m/x)= II(c + △c)15.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润是

A.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B.生产成本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D.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 16.在影响利润率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和原材料价格变化的关系是 A.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降低 B.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提高 C.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会降低 D.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保持不变

17.某资本家预付不变资本900万元,可变资本100万元,剩余价值率为100%,其中可变资本每年周转2.5次,其年利润率为 A.10% B.20% C.15% D.25% 18.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B.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C.通过商品销售,实现其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D.通过商品销售,补偿用于商品买卖的各种费用 19.商业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后,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是 A.剩余价值与全部借贷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全部商业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全部产业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产业资本总额加商业资本总额的比率 20.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包括 A.利息和超额利润 B.利息和企业利润 C.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 D.商业利润和企业利润 21.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使

A.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B.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合一 C.资本的经营权和使用权分离 D.资本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合一 2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C.资本主义国内垄断和资本主义国际垄断两个阶段 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23.垄断利润的获得,主要是通过 A.垄断价格实现的 B.自由竞争实现的 C.市场调节实现的 D.行政干预实现的 2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A.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B.维持高就业率 C.保证财政的收入在于支出 D.对联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2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取代商品输出成为这个阶段经济特征的是 A.货币输出 B.劳务输出 C.资本输出 D.自然资源输出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27.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是 A.滞胀和危机 B.发展与停滞 C.危机与繁荣 D.复苏与萧条 28.垄断资本阶级加强和维护垄断统治的两手是 A.增加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人工资 B.暴力镇压和推行改良主义 C.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D.劳资合作和民主管理

29.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要求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但消灭私有制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是 A.人们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B.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C.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 D.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 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市场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调节形式并存 D.宏观调控为主体,多种经济调控方式并存

二、多项选择题

31.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有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32.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统一的 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 E.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33.资本积聚

A.是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是靠把分散的单个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竞争和信用两个杠杆实现的 D.会增大社会总资本 E.要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

3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生产时间的长短 B.流通时间的长短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D.流动资本周转速度 E.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

35.资本主义的社会总产品从价值构成上看包括 A.生产资料 B.消费资料 C.不变资本 D.可变资本 E.剩余价值 36.商业资本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表现在

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利润总额

B.有利于节省社会总资本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 C.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周转 D.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

E.商业资本的存在会消除经济危机

37.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

A.是银行利润与银行全部资本的比率 B.是银行利润与银行借入资本的比率 C.是银行利润与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 D.是通过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转移实现的 E.一般相当于平均利润率

38.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主要形式有 A.有限责任公司 B.股份公司 C.国有经济 D.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E.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39.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

A.各国资源的全球B.生产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人口流动的全球E.资本的全球化 化 化 40.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

A.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消灭剥削 B.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自觉性、计划性与比例性 C.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D.为实现共同富裕大力发展生产力 E.实现了绝对公平

2002(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B.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和经济发展规律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和社会发展规律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C.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不受生产关系制约 D.生产关系可以完全脱离生产力而超前发展 3.商品的交换价值是

A.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B.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C.商品价值的具体内容 D.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内容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

A.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B.包含在商品中的个别劳动量成正比 C.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生产该商品的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5.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交换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6.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因购销债务相互抵销会使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与到期支付总额相等 7.通过对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的本质是 A.货币,货币无论什么都是资本 B.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无论什么都是资本 C.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以货币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是靠延长工作日取得的,后者是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取得的 B.前者是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取得的,后者是靠延长工作日取得的

C.前者是靠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取得的,后者是靠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取得的 D.前者是以技术进步为条件的,后者是以技术不变为条件的 9.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 A.劳动全部表现为有酬劳动 B.劳动全部表现为无酬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时间上能明确地表现出来 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空间上能明确地表现出来 10.资本集中

A.既能扩大个别资本,也能增大社会总资本 B.只能扩大个别资本,不能增大社会总资本

C.只能提高个别资本有机构成,不能提高社会资本有机构D.只能提高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不能提高个别资本有机构成 成 11.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生产阶段,资本的形态变化是由 A.货币资本变为生产资本 B.生产资本变为商品资本 C.商品资本变为货币资本 D.生产资本变为货币资本 12.商品资本循环的公式是 A.G-W„P„W'-G' B.P„W'-G'·G-W„P C.W„P„W'-G'·G-W D.W-G'·G-W„P„W' 13.某企业的一台机器价值10万元,其使用年限为5年,每年该机器生产的产品为1万件,不考虑无形磨损,该机器生产的每件产品中所包含的机器折旧费是 A.20元 B.10元 C.2元 D.1元 14.若年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率,则表明可变资本年周转次数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等于零 15.平均利润进一步模糊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利润被视为可变资本的产物 B.利润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C.所有部门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利润在量上相等 D.各部门按预付资本所得的利润在量上相等 16.平均利润形成后,创造的剩余价值大于实际得到利润的部门,其资本有机构成 A.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B.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C.等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无关 17.商业资本家支出的各种流通费用也要获得 A.垄断利润 B.产业利润 C.平均利润 D.超额利润 18.资本主义银行通过部门竞争获得的平均利润在数量上是 A.按银行借入资本计算的 B.按银行贷出资本计算的 C.按银行吸收的全部资本计算的 D.按银行自有资本计算的 19.资本主义利息是

A.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B.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C.超额利润的一部分 D.农业地租的一部分 20.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工人创造的 A.全部剩余价值 B.相当于平均利润那部分剩余价值 C.相当于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相当于土地国家资本投资利息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21.资本家建立各种垄断组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获取垄断利润 B.控制商品市场 C.维持垄断价格 D.实现政治统治 22.金融资本是指

A.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 B.银行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的总和 C.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的融合 D.国家银行资本与私人银行资本的融合 2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主要方式是 A.直接调节与控制 B.间接调节与控制 C.指令性计划 D.经济手段与行政命令相结合 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协议 A.是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达成的 B.是按各国和各垄断组织实力对比达成的 C.消灭了各国和各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D.一旦形成就永远不变 25.大量资本输出给资本输出国带来了一个严重后果是 A.大量资本外流,使本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B.资本积累加快,使本国人民陷于贫困 C.大量利润回流,使本国完全消除失业 D.资本收入增加,使输出国不再参加划分势力范围的竞争

26.当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实质说到底是一种 A.和平与反对和平的关系 B.互助互利与反对互助互利的关系 C.平等协商与反对平等协商的关系 D.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27.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存在迅速发展趋势的原因之一是 A. 垄断消灭了部分,防止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B.垄断并不排除竞争,竞争迫使垄断组织关心生产和技术的进步

C.垄断消灭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使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生产力发展 D.垄断消除了各国之间的矛盾,限制了国家市场竞争 28.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 A. 一切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 B.一切发展中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 C.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短暂的历史过程 D.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2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保证是 A. 提高公有化程度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建立市场经济 D.建立计划经济 30.要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必须 A. 实行单一的全民所有制 B.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C.大力发展生产力 D.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31.根据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应该掌握的正确观点是 A.只限于了解马克思主义当时所阐明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运行规律 B.应重视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

C.要重视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

D.要研究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某些有效措施 E.要照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府调节经济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32.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存在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33.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价值的区别和联系是

A.二者都是通过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B.前者是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后者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前者是个别企业获得的,后者是所有企业都能获得的

D.前者是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后者是各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E.前者和后者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同时取得的

34.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影响资本积累规模扩大的原因在于它会 A.降低劳动力价值,增加相对剩余价值

B.降低生产资料价值,使同量资本可以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扩大生产规模 C.降低消费资料价值,使资本家可以减少消费基金,扩大积累基金

D.使用效率更高、价格更低的生产资料获取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E.在增加使用价值量的同时,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剩余价值量 35.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处于流通领域的资本包括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商品资本 D.货币资本 E.生产资本

36.产生经济危机形式上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贮藏手段职能 D.支付手段职能 E.世界货币职能

37.生产价格形成后

A.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生产价格高于价值 B.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生产价格低于价值 C.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生产价格高于价值 D.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生产价格低于价值E.资本有机构成具有社会平均水平的部门生产价格等于价值 38.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股份公司的建立有利于 A.直接向国有制过渡 B.快速聚集资本 C.优化投资结构 D.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E.企业财产的完整和稳定

39.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采取的具体形式有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利息 D.绝对地租 E.地级差地租

40.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 B.垄断的产生消除了竞争 C.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 D.垄断与竞争并存 E.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

2003年1月份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要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应当

A.改革与调整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进行生产关系革命,使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彻底变革生产关系永远消除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D.摆脱生产关系的影响,靠生产力自身的发展 矛盾

2.社会生产方式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C.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3.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商品的价值量 B.商品的交换价值量 C.商品的使用价值量 D.商品的价格水平5.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的是生产该商品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 C.劳动生产率 D.劳动强度 6.与流通中所需的倾向量成正比关系的因素是 A.货币速度 B.货币周转次数 C.商品价格总额 D.相互抵消的货币额 7.通过对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剩余价值只可能产生在 A.G—W阶段的货币上 B.W—G’ 阶段所销售的商品上 C.W—G’ 阶段销售商品所得到的货币上 D.G—W阶段购买的商品上 8.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A.是由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小决定的 B.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大小决定的 C.是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 D.是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具体劳动时间决定的 9.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抽象劳动的作用是 A.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生产出使用价值 B.转移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 C.创造出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D.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 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通过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C.延长工作日实现的 D.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11.在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mm12.公式 II(cvm)I(vv)II(vv)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xx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3.按实物的最终用途,社会总产品分为 A.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B.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C.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14.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是 A.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 B.商品经济的必然规律 C.社会化大生产的具体表现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 15.资本主义利润率反映 A.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B.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16.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在量上相比,通常是剩余价值率 A.大于利润率 B.小于利润率 C.等于利润率 D.变化与利润率变化无关 17.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关系表现在 A.生产价格与价值无关 B.生产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

C.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D.生产价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形式 式 18.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A.通过商品销售,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B.通过商品销售,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C.通过商品生产,生产剩余价值并实现价值 D.通过商品生产,生产价值并实现剩余价值 19.资本主义商业中的纯粹流通费用是指 A.商品的保管费和运输费 B.商品的运输费和包装费 C.由商品的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D.通过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20.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所获得的企业利润在数量上是 A.平均利润和银行利润的差额 B.平均利润和产业利润的差额 C.平均利润和商业利润的差额 D.平均利润和利息的差额 21.股份公司的出现表明 A.单个资本的经营方式转变为联合资本的经营方式 B.单个私人资本代替了社会资本 C.私有资本代替了公有资本 D.资本分散化代替了资本集中 22.资本主义地租是

A.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B.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生产物 C.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利润 D.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23.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金融资本是指 A.银行资本 B.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 C.垄断工业资本和垄断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形D.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形式 式

24.垄断高价一般是

A.垄断组织出卖商品时规定的价格 B.垄断组织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价格 C.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购买价格 D.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购买价格 25.垄断价格出现后

A.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未发生任何变化 B.否定了价值规律 C.并未否定价值规律 D.价值规律对垄断部门不起作用 2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A.资本输出 B.商品输出 C.货币输出 D.劳务输出 27.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是 A.没有现代经济成分 B.经济结构单一 C.经济结构二元性 D.生产关系单一

28.制定缔约国间商业关系行为准则和关贸易规则,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垄断同盟 2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统治造成经济 A.既有迅速发展趋势,又有停滞趋势 B.既无迅速发展趋势,也无停滞趋势 C.只有迅速发展趋势,没有停滞趋势 D.没有迅速发展趋势,只有停滞趋势 30.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是 A.生产力自身运动的规律决定的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决定的 C.价值规律决定的 D.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

31.存在商品经济的社会有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32.商品的使用价值

A.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E.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3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有 A.劳动过程的要素都属于资本家 B.劳动者是自由、自主的劳动 C.劳动者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D.劳动成果归劳动者部分所有 E.劳动成果完全为资本家所有

34.固定资本正常的有形磨损包括 A.生产过程中的使用造成的磨损 B.自然力作用造成的磨损 C.科技进步使原有设备提前报废 D.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原有设备贬值 E.意外事故造成设备的损失

35.在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主要因素有 A.不变资本数量 B.可变资本数量 C.不变资本周转速度 D.可变资本周转速度 E.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36.平均利润是

A.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趋于平均化的结果 B.各部门资本周转速度趋于平均化的结果 C.各部门之间竞争和利润率平均化的结果 D.投入不同生产部门的等量资本取得的等量利润E.各部门依照资本大小按平均利润率取得的利润

37.下列属于职能资本家的有 A.工业资本家 B.农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 D.运输业资本家 E.借贷资本家

38.土地价格

A.与地租成正比 B.与地租成反比 C.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正比 D.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E.是资本比的地租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所以能起到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是因为

B.国家可代表全体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活动 D.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定内部的各种矛盾

E.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40.大量资本输出给资本输出国带来一些严重后果,如它会 A.使输出国变成食利国 B.使大量资本外流 C.造成国内生产发展停滞 D.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 E.激化各国争夺有利投资场所的矛盾斗争

2003年上半年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并构成生产关系基础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B.产品的分配及产品的分配方式 C.产品的分配及产品的交换方式 D.产品的消费及产品的消费方式 2.在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物件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工具 C.劳动资料 D.劳动产品 3.商品二因素是指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价值和价格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完全无关 5.下列关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比例由市场决定 B.复杂劳动相当于多倍的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能还原为一定量的简单劳动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相同劳动时间内创造相同价

6.人们在商店购买商品的货币执行的是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价格标准职能 7.通过G—W—G’ 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 A.G—W阶段商品的价值上 B.G—W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C.W—G’ 阶段商品的价值上 D.W—G’ 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价值转换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过程和劳动力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9.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具体劳动 A.转移被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C.创造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D.创造出剩余价值 10.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依据是它们

A.在价值形成过程中,使用价值是否发生变化 B.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使用价值是否发生变化 C.在价值形成过程中,价值是否发生变化 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是否发生价值增殖 11.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A.固定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 B.流动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 C.流通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 D.预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12.以下列形式存在的资本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劳动力 13.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个别资本的总和构成 A.生产资本 B.股份资本 C.社会资本 D.产业资本 1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D.资产阶级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矛盾 矛盾

15.资本主义社会部门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价格 D.商品的垄断价格 16.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各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它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A.在质上不同,在量上相同 B.在质上和量上都不同 C.在质上相同,在量上不同 D.在质上和量上都相同 A.国家投资能解决私人投资的不足

C.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17.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18.由于商业资本家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商品生产价格就等于 A.生产成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 B.所有资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 C.生产成本+商业利润+平均利润 D.生产成本+企业利润+利息 19.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是由于 A.店员的劳动全部是无酬劳动 B.店员的劳动全部是有酬劳动 C.店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无酬地为商业资本家实现D.店员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无酬地为商业资本家创造剩剩余价值 余价值 20.利息是

A.借贷资本的价值 B.货币资本的价值 C.职能资本的价值 D.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一部分剩

余价值

21.在存在借贷资本的情况下,利息和平均利润的关系是 A.利息等于平均利润 B.利息一般高于平均利润 C.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平均利润是利息的一部分 22.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是由农产品的 A.生产成本低于价值的差额构成的 B.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差额构成的 C.生产成本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的 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 23.“参与制”是金融寡头

A.在经济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B.在政治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C.在文化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D.在军事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24.垄断资本出售自己商品时的垄断高价是 A.超过商品价值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 B.超过商品价值和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 C.超过商品生产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价格 D.超过商品价值等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 25.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主要是 A.以资本输出为主 B.以原料输出为主 C.以商品输出为主 D.以劳动力输出为主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的一个新的特点是资本

A.从主要是发达国家相互输出转向发达国家向落后国家输出

B.从主要是落后国家之间相互输出,转向落后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

C.从主要是发达国家向落后国家和地区输出,转向发达国家相互之间输出 D.从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输出,转向落后国家之间相互输出 2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国际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为 A.商品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 B.商业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 C.借贷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 D.产业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 28.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B.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自行消失 D.全世界同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29.垄断资产阶级采用“福利政策”

A.减轻了对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剥削程度 B.能够提高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名义工资 C.没有改变工人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D.表明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并非对立 30.在现代经济中,对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主要作用的是 A.增加生产劳动者人数 B.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 C.增加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D.重视科学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多项选择题

31.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这是因为 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B.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C.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的D.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基本关系

E.它是人类政治、科技、艺术等发展的基础

32.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 A.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是人们付出劳动的产品 C.对生产者有使用价值 D.是能满足社会或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 E.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

33.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B.自觉地调整各阶级阶层的收入 C.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D.自觉地促进社会生产关系变革 E.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34.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A.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下降 B.劳动力价值下降 C.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D.超额剩余价值增加 E.相对剩余价值增加

35.货币资本是

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 C.商品资本的组成部分 D.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 E.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 备的资本

36.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A.提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使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 B.阐明了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C.为分析资本主义的企业利润、利息、地租提供了理论前提 D.表明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的程度

E.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整体上的利益对抗性 37.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包括

A.不同地块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 B.不同地块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 C.不同地块土地距离交通线和市场的远近不同 D.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E.农产品价格由中等地决定

38.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可以说明 A.等量资本投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各个部门利润B.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部门通过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率不同 的形成 C.同一部门内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企业只能得到平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积累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 均利润 E.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条 件

3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 A.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对经济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C.能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D.使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缓解 E.可供社会主义国家借鉴

40.促进资本全球化的因素有

A.经济结构变化引起资本的国际流动 B.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投资的增加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国外投资的增加 D.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全面加强 E.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本国经济大量吸引外资

2004年1月全国公共课本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关系中,正确的认识应当是()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重大的反作用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反作用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起同样的决定作用

D.生产关系的变化引起生产力的变化,然后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3.商品经济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 B.生产资料私有制

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统一市场的存在和发展 4.商品二因素中最本质的因素是()A.使用价值 B.交换价 C.价值 D.价格 5.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A.成正比 B.成反比 C.没有关系 D.不成比例 6.能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起蓄水池作用的货币职能是()A.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 D.价值尺度 7.超额剩余价值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社会所有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一个部门的所有企业同时都能获得的 D.不同部门的所有企业同时都能获得的 8.资本主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是()A.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C.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互为基础 D.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互为转化形式 9.社会再生产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A.生产资料再生产和生活资料再生产 B.生产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 C.生活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 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 10.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A.技术设备的价值和原材料的价值比例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D.生产要素的价值和生产出来商品的价值比例 11.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一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的作用是()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 C.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 D.实现价值增殖 12.资本周转时间包括()A.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B.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销售时间和流通时间 D.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3.社会资本是()A.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单个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总和 C.生产部门的资本和流通部门资本的总和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14.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A.物质生产部门 B.非物质生产部门 C.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 D.社会总产品 15.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由()A.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总和构成的 B.资本家预付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总和构成的 C.资本家预付的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总和构成的

D.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总和构成的 16.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使()A.商品的个别价值平均化为社会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统一为市场价值 C.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 D.不同企业的利润平均化为超额利润 17.商品资本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A.商品销售由产业资本家兼任 B.商品销售由商业资本家兼任 C.商品销售成为商人的独立业务 D.商人不必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18.纯粹流通费用从价值上补偿的来源是()A.不变资本的扣除部分 B.可变资本的扣除部分 C.剩余价值的扣除部分 D.社会收入的扣除部分 19.股票是()A.可以随时收回的股金凭证 B.投资人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 C.发放贷款并取得利息的凭证 D.不能进入证券市场流通的有价证券 20.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A.利润率 B.平均利润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剩余价值率 21.在股份公司的多种形式中,典型和成熟的形式是()A.股份有限公司 B.股份无限公司 C.控股公司 D.无限责任公司 22.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典型特点是()A.土地所有权同农业经营权分离 B.土地所有权同农业经营权合一 C.劳动者人身依附于土地 D.劳动者人身依附于农业资本家 23.级差地租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A.高于社会生产价格形成的 B.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形成的 C.等于社会生产价格形成的 D.高于社会价值形成的 24.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处于()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5.下列不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的是()A.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 B.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C.企业的收支平衡 D.实现充分就业 26.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是()A.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B.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C.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 D.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 27.通过差别利率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是()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就业政策 D.转移支付政策 28.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发展()A.只有积极作用,没有消极作用 B.只有消极作用,没有积极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D.无论何时,消极作用都大于积极作用 29.我国实现工业化要走()A.传统工业化道路 B.新型工业化道路

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D.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的道路 3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是()A.发展生产力 B.改革经济体制 C.完善生产关系 D.实现共同富裕

二、多项选择题

3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表现为它是()A.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B.和人们的经济活动没有关系 C.不可能被认识和利用的

D.既不能被人们消灭,也不能被人们改造的 E.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发生作用的 32.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决定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是()A.待售商品总量 B.待售商品质量 C.商品价格 D.商品品种 E.货币流通速度

33.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包括()A.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过程 B.创造生产资料价值的过程 C.转移劳动力价值的过程 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过程 E.创造剩余价值的过程

3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Ⅰ(v+m)=Ⅱc B.Ⅰ(c+v+m)=Ⅰc+Ⅱc

C.Ⅱ(c+v+m)=Ⅰ(v+m)+Ⅱ(v+m)D.Ⅰ(c+v+m)=Ⅰ(c+Δc)+Ⅱ(c+Δc)E.Ⅰ(v+m)>Ⅱc

3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的剩余价值()A.全部用于积累 B.全部用于消费 C.划分为积累和消费两个部分

D.用于积累的部分划分为追加的不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两部分 E.用于消费的部分是指资本家的个人消费

36.平均利润率是()A.部门内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各部分之间的资本家竞争的结果 C.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D.各企业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结果 E.资本在部门间自由转移和追逐有利投资场所的结果

37.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耗费转化为商品的生产成本 B.剩余价值首先表现为生产成本的增加额

C.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表现为可变资本的产物 E.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 38.借贷资本的利息()A.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C.是企业的全部利润 D.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货币资本使用权而支付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E.体现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分割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 39.级差地租第一形态是()A.由不同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而形成的 B.由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而形成的 C.由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

D.由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形成的 E.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形成的

40.马克思主义评价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时()A.严格地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 B.以生产力为标准

C.以道德原则为标准D.不否定它的历史作用 E.不要剥削者个人对既有的生产关系负责

2004年4月全国高教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 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们的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

A.物质利益关系 B.政治利益关系 C.平等交换关系 D.自由买卖关系 2.支配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规律是()

A.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社会劳动在各部门按比例分配的规律 D.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 3.关于价值和交换价值相互关系的正确论断是()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价值就是交换价值,二者完全一致 D.价值由交换价值决定,二者量上没有区别 4.劳动二重性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使用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价值

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D.具体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使用价值 5.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执行的是()

A.价值尺度职能 B.支付手段职能 C.贮藏手段职能 D.流通手段职能 6.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A.等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B.大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C.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D.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7.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G’ 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前提是()

A.资本家集中大量货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D.消费资料成为商品

9.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价值增殖过程中()A.作用不同 B.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C.创造价值的方式不同 D.创造剩余价值的方式不同 10.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抽象劳动()

A.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的价值

C.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D.创造了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11.资本循环所经历的时间包括()

A.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12.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用于购买()

A.厂房、机器设备的资本 B.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 C.劳动对象的资本 D.劳动力的资本 13.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是由()

A.自然力对机器设备腐蚀造成的 B.人为破坏机器设备造成的

C.机器设备贬值造成的 D.机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磨损造成的 14.公Ⅰ(v+m)>Ⅱc是()

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5.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揭露了利润的真正来源 B.表明了利润的本质

C.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D.完全消除了各企业、各部门在所获利润上的差别 16.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价格 D.商品的垄断价格 17.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A.等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B.少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C.多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D.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成正比 18.商业资本的出现,在一定限度内能够()

A.增加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减少流通资本量 B.减少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增加流通资本量

C.使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和流通资本量同样增加 D.使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和流通资本量同样减少

19.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体现在()

A.无偿占有商业店员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B.直接占有商业店员销售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C.直接榨取商业店员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D.无偿占有商业店员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20.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无关 D.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成反比 21.土地价格()

A.与地租量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B.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正比,与地租量成反比 C.与地租量成正比,与平均利润率成反比 D.与平均利润率成正比,与地租量成反比 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国家垄断了一切经济活动的资本主义 B.国家干预全部经济生活的资本主义 C.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D.国家进行微观经济管理的资本主义 2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中最主要的是()

A.直接调节与控制 B.间接调节与控制 C.行政手段调控 D.法律手段调控 24.提高最低准备金率将直接导致()

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 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 C.市场商品价格上涨 D.市场商品价格下降 25.垄断形成后,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商品输出 B.资源输出 C.资本输出 D.劳务输出 26.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形式是()

A.卡特尔 B.混合联合公司 C.托拉斯 D.康采恩 27.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资源配置全球化 28.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各种改良主义措施和社会福利政策()

A.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根本的改变 B.使工人的收入超过了劳动力价值

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和雇佣工人的地位 D.改变了工人的地位,使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 2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经济活动要()

A.完全依靠“看得见的手”调节 B.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调节

C.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对立起来 D.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 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制度 B.按资本分配制度 C.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在于()

A.前者具有客观性,后者不具有客观性 B.前者离不开人们的经济活动,后者可以完全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

C.前者绝大多数只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作用,后者大多数是长久不变的 D.对前者的认识和利用往往受阶级或集团利益的局限,对后者则不受这种局限 E.对前者只能认识而不能利用,对后者既能认识又能利用 32.下列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是()

A.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B.支付的租金 C.发放的工资 D.偿还的债款 E.缴纳的税款

33.货币转化为资本既在流通领域中进行,又不在流通领域中进行,是因为()

A.在流通中能低价购买生产资料 B.在流通中能高价出售商品 C.在流通中能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

D.在生产领域中劳动力的使用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E.通过流通领域能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34.分析产业资本循环的意义在于说明()

A.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B.资本不是静止物,而是无止境的价值增殖运动 C.产业资本循环过程要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D.产业资本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E.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35.固定资本是()A.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C.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全部周转的资本 D.在流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资本 E.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36.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

A.商品内在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B.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C.商品价值中的c+v部分

D.商品生产中的实际生产费用 E.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资本 37.商业纯粹流通费用包括()

A.商店的建筑费 B.簿记费 C.广告费 D.商业店员工资 E.商品运输费 38.股份公司()

A.是随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 B.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资本经营组织形式

C.有利于加速聚集资本和优化投资结构 D.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E.有利于企业财产完整和稳定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及历史局限性表现在()

A.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矛盾 B.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它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 D.它是垄断资产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工具 E.它必然向更高的历史发展阶段过渡

40.资本输出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

A.为过剩资本找到出路,获取高额利润和利息的手段 B.控制输入国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手段

C.扩大商品输出的手段 D.使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统治的手段 E.缓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矛盾的手段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一定社会形态中,构成该社会经济基础的是()

A.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主导地位的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的总和

D.占主导地位的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的总和 2.正在施工中的建筑物是()A.劳动工具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劳动产品

3.商品必须是()

A.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B.耗费了人的劳动为自己需要而生产出的产品 C.对生产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产品

D.消费者所需求的有价值而无使用价值的产品 4.商品二因素中具有自然属性的是()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价值 C.商品的交换价值

D.商品的价格 5.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的是生产该商品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 C.劳动强度

D.劳动生产率

6.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的价值形式是()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7.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B.一个部门所有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C.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获得的D.劳动力价值下降带来的 8.能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真实收入状况的是()A.名义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9.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B.扩大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C.简单再生产包含扩大再生产

D.扩大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的前提 10.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下()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B.技术装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

C.固定资本要素和流动资本要素之间的比例

D.生产要素和生产出来的产品之间的比例 11.产业资本循环作为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是指()A.不变资本循环、可变资本循环、流动资本循环的统一

B.固定资本循环、流动资本循环、不变资本循环的统一 C.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的统一

D.可变资本循环、流动资本循环、固定资本循环的统一 12.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是指一定时期(一年)内()

A.全部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

B.部分预付固定资本和全部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C.预付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

D.部分预付流动资本和全部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 13.社会总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A.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B.物质产品生产部门和精神产品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总和 C.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的总和 D.商业及服务业所创造出来的全部产品的总和

14.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Ⅱ部类是制造()A.消费资料的部类

B.生产资料的部类 C.物质产品的部类

D.非物质产品的部类 15.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商品价值中的()

A.v+m部分

B.c+v部分

C.c+v+m部分

D.c+m部分

16.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

A.所有企业都能得到超额利润

B.所有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C.技术先进的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

D.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 17.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A.小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 C.大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

B.等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 D.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无关 B.流通领域中发挥作用的非职能资本 D.生产领域中发挥作用的非职能资本 18.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业资本是在()A.流通领域中发挥作用的职能资本 C.生产领域中发挥作用的职能资本

19.商业流通费用是商业资本家()

A.用于购买商品需要预付的费用

B.除用于购买商品外在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

C.支付的与商品销售活动完全无关的各种费用 D.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全部费用

20.借贷资本家贷出资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取()A.平均利润 A.利息收入 B.产业利润

C.利息

D.企业利润 D.股息收入 21.股票价格是资本化的()

B.企业利润收入

C.平均利润收入

22.从本质上看,银行利润的来源是()A.银行雇员实现的剩余价值

C.银行贷款的利息收入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B.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D.生产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B.全部价值构成的 D.超额利润构成的 B.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3.农业中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在于()

24.资本主义地租是由农业工人创造的()A.全部剩余价值构成的C.平均利润构成的

2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6.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全部高额垄断利润来源于()

A.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D.垄断所形成的剩余价值

27.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本形式中,国家参股私人垄断企业是()

A.国家直接掌握的国有经济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C.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D.国有经济和私人垄断经济在流通中的结合 28.下列经济行为中不属于财政支出范畴的是()...A.政府的转移支付

C.政府举办公共工程 A.产品生产的全球化 C.资本流动的全球化

B.国家采购 D.国家发行公债 B.产品销售的全球化 D.资源配置的全球化 B.生产资料股份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 29.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30.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联合所有制

C.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 B.植根于现实经济运行的土壤之中

C.不是封闭的、凝固的、静止的学说

D.是实践的科学,不是某种教条

E.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完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32.市场经济()

A.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B.即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C.出现于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的阶段

D.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E.既可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也可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

3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是()

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B.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C.具体劳动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D.抽象劳动创造出劳动力价值 E.抽象劳动创造出剩余价值

3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包括()

A.Ⅰ(v+m)=Ⅱc

B.Ⅰ(v+△v+mx)=Ⅱ(c+△c)

C.Ⅰ(c+v+m)= Ⅰc+Ⅱc

D.Ⅰ(c+v+m)= Ⅰ(c+△c)+Ⅱ(c+△c)

E.Ⅱ(c+v+m)= Ⅰ(v+△v+mmx)+Ⅱ(v+△v+x)35.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资本主义矛盾及其具体表现有()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C.需求无限扩大和生产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D.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E.个别企业内部生产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36.部门之间的竞争()

A.指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

B.目的是为了取得有利投资场所和获得较高的利润率 C.手段是资本转移

D.结果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 E.结果形成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

37.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不同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点有()

A.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

B.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结合

C.以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

D.以劳动者从人身依附关系下解放出来为前提 E.以土地归农业资本家所有为前提

38.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仍会有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原因包括()

A.垄断消灭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

B.生产力有自身的发展规律,经常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过程中C.垄断不能消灭竞争,竞争仍然是促使生产、技术发展的动因

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给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可能 E.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争夺世界霸权刺激了生产和技术的发展 39.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A.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历的时期

B.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所需时间有所不同 C.与进行过渡的国家的经济状况无关

D.经济越发达的国家,过渡时期越长 E.经济越落后的国家,过渡时期越长

40.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生产要素主要包括()A.劳动 B.技术

C.管理

D.资本 E.教育

2004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A.批判地继承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批判地继承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C.批判地继承庸俗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D.批判地继承重商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在当代社会中,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A.生产资料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 3.一般地说,粮食丰收会造成()A.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上升 B.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下降

C.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下降 D.在需求小于供给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上升 4.下面不属于等价形式特点的是()A.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B.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C.价值成为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D.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5.下列关于市场经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完全相同没有区别 B.市场经济是价值规律起调节生产作用的经济,商品经济则不是

C.市场经济是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D.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反映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 6.劳动力商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随着对它的消费()A.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其使用价值和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C.只能再生产出和自身价值相等的价值 D.能生产出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 7.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关系是()A.价值形成过程包括价值增殖过程

B.价值形成过程就是价值增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增殖过程 D.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8.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是因为在工资形态上工人的()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时间上完全能划分清楚

B.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空间上完全能划分清楚

C.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 D.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无酬劳动 9.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A.促使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B.促使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甚至下降 D.可变资本数量不断上升 10.经过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A.货币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变成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变成货币资本 11.按资本价值的周转方式不同,资本可以划分为()A.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D.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12.固定资本更新是指()A.所有生产资料的更新 B.厂房、机器、设备的更新 C.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更新 D.劳动力的更新 13.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即()A.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和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 B.制造物质产品的部类和制造精神产品的部类 C.制造耐用消费品的部类和制造普通消费品的部类 D.制造农产品的部类和制造工业品的部类 14.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是()A.不同企业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 B.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 C.各企业不同利润率的简单平均过程 D.各部门不同剩余价值率的简单平均过程 15.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A.产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 B.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 C.产品的生产价格等于价值 D.产品的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 16.生产价格是()A.平均利润的转化形式 B.生产成本的转化形式 C.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D.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7.当平均利润率既定时,金融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与利息率变动的关系是()A.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息率上升 B.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息率下降 C.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利息率上升 D.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利息率不变 18.银行资本家投资于银行所获得的利润在数量上应相当于()A.企业利润 B.平均利润 C.超额利润 D.垄断利润 19.股票体现着股份资本的()A.经营权 B.管理权 C.所有权 D.使用权 20.级差地租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A.全部剩余价值 B.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全部农产品价值 D.平均利润 21.垄断时期垄断的银行资本()A.只和中小资本有固定的联系 B.只和大企业有短期联系 C.是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D.是存贷款的普通中介人

22.“个人联合”是金融寡头实现其在()A.政治上统治的主要方式 B.经济上统治的主要方式 C.生产中统治的主要方式 D.流通中统治的主要方式

23.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即()A.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C.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D.国家控制的中小资本 2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的根源是()A.生产社会化 B.生产国际化 C.垄断统治的形成 D.国内经济部门投资饱和

25.作为国际垄断组织具体形式的跨国公司一般是()A.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B.由多国垄断组织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C.由一个国际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D.由多个国家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26.以下不是当代重要国际经济组织的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世界银行 27.垄断资本主义经济()A.只有迅速发展趋势,没有停滞趋势 B.只有停滞趋势,没有迅速发展趋势 C.停滞和发展并存,但没有迅速发展趋势 D.既有迅速发展趋势,也有停滞趋势 28.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是指()A.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普遍化 C.经济一体化与集团化 D.市场经济的法制化和计划化

29.在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对前进中的问题()A.要用革命的方法解决 B.要用改良的方法解决 C.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 D.要用法治的方法解决

30.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A.按比例参与分配的原则 B.按数量参与分配的原则 C.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D.按能力参与分配的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A.指对生产资料的一定占有方式 B.进行生产的前提 C.生产关系的基础 D.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E.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关系才得以实现的

32.商品的价值量是()A.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与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与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E.把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来计量的

33.当货币具有支付手段职能后,决定货币流通量的因素有()A.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B.赊销商品价格总额 C.到期支付总额 D.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 E.货币的流通速度

34.通过对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工人的()A.具体劳动转移并保留了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 B.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

C.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D.必要劳动时间创造出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剩余价值

E.必要劳动时间转移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剩余价值 3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Ⅰ(v+m)=Ⅱc B.Ⅰ(v+m)>Ⅱc C.Ⅰ(v+△v+)=Ⅱ(c+△c)

D.Ⅰ(c+v+m)= Ⅰc+Ⅱc E.Ⅱ(c+v+m)=Ⅰ(v+m)+Ⅱ(v+m)36.资本主义商品的生产成本包括()A.预付不变资本的价值 B.所费不变资本的价值 C.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补偿可变资本的价值

E.全部预付资本的价值

37.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的表现是()A.商品资本最终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专门由商人来担任 B.商品资本最终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由产业资本家兼任

C.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D.形成独立的资本循环G─W─G′ E.产业资本家所经营的商品销售活动日益增多 38.农业资本家在优等地进行投资和追加投资获得的超额利润是()A.级差地租Ⅰ B.级差地租Ⅱ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E.投资利息 39.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大体可分为()A.直接调节和控制 B.间接调节和控制 C.国家直接投资 D.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E.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40.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是()A.在生产力发展及其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B.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 C.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过程 D.一种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过程 E.偶然发生的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预测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预测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世界观是

A 对社会发展的根本看法

B 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C 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

D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

A 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

B 哲学是世界观的表现

C 哲学就是世界观

D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的问题 B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的问题 D 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自身生产的关系问题【】 4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是否承认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5 尼采哲学是

A 经验论

B 唯理论 C 唯实论

D 唯意志论【】 6 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

A 唯物主义观点 B 实践第一观点 C 经验论的观点 D 反映论的观点【】 7 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的特性,这是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9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

A 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C 是否承认世界的矛盾性

D 是否承认世界的存在性【】 10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 B 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C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联系问题上的

A 唯物论

B 辩证法 C 唯心主义

D 形而上学【】 12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13 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

A 肯定和否定

B 量变和质变 C 运动和静止

D 同一和斗争【】 14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 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

B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C 事物是否发生数量增减 D 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属性的变化【】 15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

A 客观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B 真象和假象关系的一对范畴

C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一对范畴

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A 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B 前者是直观反映论,后者是能动反映论

C 前者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后者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

D 前者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后者不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 17 下列属于唯心主义经验论性质的观点是

A 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

B 必须事事直接经验

C 只有经验事实而无客观事实

D 亲身经验比抽象理论可靠【】 相对真理是指

A 不含有绝对性质的真理

B 包含有错误因素的真理

C 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D 暂时正确的真理【】 19 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A 社会关系

B 社会意识

C 生产劳动

D 地理环境【】 我国实行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其根本原因是为了

A 减少人口的数量

B 提高人口的素质

C 控制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加

D 使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保持最适当的比例【】 21 决定一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

A 一定社会的生活方式

B 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C 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D 一定社会的精神文明状态【】 22 下列选项中的社会意识形式,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 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B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C 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

D 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下列选项中全面反映国家的政治职能的是

A 为大众谋福利

B 保卫世界和平

C 镇压敌人反抗

D 对内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对外防御敌人入侵【】 24 国家的起源是

A 人们为了解决纠纷而制定的契约

B 调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秩序需要的产物

C 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

D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5 劳动资料包括

A 生产资料的总和 B 土地和人

C 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各种生产手段

D 一切物质财富的总和【】 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人民内部矛盾

C 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政治制度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7 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

A 在政治上的根本对立

B 在思想观点上的根本对立

C 在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

D 社会分工不同【】 社会基本矛盾是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 生产和需要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 政治法律思想

B 哲学和社会科学

C 国家政权

D 社会物质关系领域【】 30 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

A 人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B 人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C 人的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D 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A 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的时代 B 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 建立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 D 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

E 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有

A 重视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B 社会历史根源

C 阶级根源

D 认识根源

E 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3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彼此孤立的 B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发展变化的还是凝固不变的 C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D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还是不可以认识的

E 承认还是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包括下列哪些选项

A 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

B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D 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E 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表现在

A 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B 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C 本质能够通过感官直接感知 D 现象只能用抽象思维把握

E 本质与必然性、规律不是同等程度的范畴【】 36 唯心主义唯理论的错误表现为

A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B 否认理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C 认为人们的观念是生来就有的“天赋观念”

D 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E 认为概念、范畴是先于实践、先于经验的先验东西【】 37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

A 群众路线的核心

B 检验一切实际工作成功失败的标准

C 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

D 一切实际工作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E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生产方式

A 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B 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C 状况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

D 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E 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和影响的大小【】

生产关系的客观性在于

A 人们不能离开一定的历史条件自由地选择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C 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物质关系

D 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E 生产关系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 人民群众的活动创造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B 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C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E 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三、简答题

简述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42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简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简述道德特点及其作用

四、论述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和无产阶级阶级性高度统一的科学。

试述普遍联系观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方法论意义。

试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发展规律,说明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专家预测试卷

(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B

5D 6C 7A 8C 9B

10C 11B 12C 13B 14 A 15A 16D 17D 18C 19C 20D 21B 22D 23D 24D 25C 26D 27C 28D 29 C 3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ABE 32BCD 33ABE 34  ABCD 35  AB 36ABCDE 37CD 38ABCD 39 ABCDE 40  CDE

三、41 答:(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它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结构理论是人们关于物质的组成成分及其结构的观点的总和。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2)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是研究物质的共性的,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一切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共同本质的认识。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的个性的,物质结构理论是对某一具体物质形态的结构和属性的认识。哲学物质范畴所反映的物质的惟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不变的;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科学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关于自然界物质结构一定层次的理论概括,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断深化的,是相对的、可变的。

(3)哲学物质范畴以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为基础,物质结构理论又以哲学物质范畴为指导。哲学物质范畴不断从物质结构理论中吸取营养,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理论的重大突破,总是极大地丰富着哲学物质范畴,近代自然科学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形成,现代自然科学的出现和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完成奠定了科学基础。同样地,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要以哲学物质范畴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自然科学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只有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理论的指导,才能把握新的物质现象,才能对复杂事物和现象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合乎实际的说明。

答:(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互相依赖、相互制约的,任何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离开同其他事物的联系,绝对孤立的事物是根本无法存在的。因而唯物辩证法要求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来观察事物。

(3)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总特征是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和现象。

(4)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而,矛盾是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

答:(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党的思想路线是指导实际工作的认识路线,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党的思想路线体系中,其核心是实事求是。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应用和具体体现。具体表现为:

①物质世界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只有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以指导实践,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这就决定了一切认识和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从主观愿望或书本出发;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符合实际。

②物质世界不仅是客观的,而且其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必须从事实出发,透过其现象揭示其本质和规律,达到实事求是。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相信实践的权威,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和惟一标准。

④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还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只有集中群众实践所形成的正确意见,并回到群众的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才可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答:(1)道德的本质。所谓道德,是指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行为关系的准则或规范,它既包括道德思想观点,又包括在道德思想指导下的情感、情操和品格等道德品质。从客观方面看,是指一定的社会关系对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包括道德关系、道德理想、道德标准、道德原则等。它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则表现为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等。从主观方面看,包括道德行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等。

(2)道德与法律不同。道德不是由国家强制制定和强制执行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的。人们通过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观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从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3)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调节社会关系。道德是在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形成的。因此,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道德总是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榜样感化和思想教育等手段,使人们形成内心的善恶观念、情感和信息,自觉地按照维护整体利益的原则,来调整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和交往中的行为,从而使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得以正常进行。

四、论述题

答:(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一切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它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哲学,论证了实践在认识和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并强调理论要付诸实践,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体现和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的科学性,又规定了它的彻底的革命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它具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彻底性,它以实践为核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重要特征的、彻底完备的哲学理论;其次还表现为它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无产阶级阶级性,公开申明自己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服务;还表现为它具有最彻底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阶级基础和保证。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而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革命性和阶级性是统一的、一致的。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相一致,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正确、越科学,就越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越反映无产阶级的革命要求,发挥它的革命作用,就越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越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立场,就越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并能保证它的科学性;越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就越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并能更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

答:(1)普遍联系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和现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彼此相互联系,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个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任何事物都是由各要素彼此联系组成的有机整体。普遍联系具有多样的形式。各种形式的联系,其性质、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

(2)普遍联系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对于我们理解辩证法的全部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普遍联系构成运动和发展,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则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从规律的高度揭示现实世界普遍联系的一般形式和本质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所有规律和范畴,都是从本质层次上揭示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所以,只有掌握普遍联系的观点,才能深刻理解唯物辩证法,才能和形而上学划清界限。一件工作,必须把它放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放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中,具体分析它的联系形式和特点,才能认识它的性质,发现它的运动发展方向和规律,才能做好工作。

(3)普遍联系观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①联系观点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根据。只有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同全球发展趋势联系起来制定发展战略,才能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

②从联系观点出发,必须树立全局观点,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注意事物的系统性,注意系统与系统,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运用联系的观点,从中国经济建设的整体出发所做出的重大决策。

③在现代化建设中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此相联系的再分配领域也是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协调好各种所有制经济和各种分配方式的相互关系,对于深化改革、繁荣经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答:(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同样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辩证发展的规律。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凡是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即适合经济基础的性质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上层建筑,就能存在和巩固下去;如果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就意味着它已经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变为不合理。不现实的,因而是要被淘汰的。

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因此,上层建筑必然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否则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适合是一个矛盾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人类的历史就是经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这种矛盾运动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题

一、材料: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观点中的一些对一般客观实际的阐述还任然符合实际,不过一些理论已经过时了。问题:综合上诉材料,探讨对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与时俱进就是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要根据时代发展而变化,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这一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亲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人类有益成果,做出新概括的过程。

二、材料:在17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学家的质疑,后来到了费更斯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认可,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是它具有光波动的方向和能量。显然,量子学说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它和牛顿所假设的微粒学说有着本质的区别。问题:结合马克思基本原理,辨析这段文字。

答:1)辨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与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这种辨证的否定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至否定,否定至否定的过程。事物这种否定至否定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曲折迂回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经过这样两次否定以后,虽然量子力学中提到的微粒与牛顿提到的微粒有了本质的区别,但是这标志着人们已经对光有了本质的认识,体现了认识事物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三、材料一:鲁国有个人说:“我能让人起死回生”。

问题:①他认为的让人起死回生的理由有哪些哲学原理相悖? 问题:②他犯的错误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①:使用2倍治疗半身不遂的剂量就能使死人起死回生,这种简单类推的办法,违背的哲学原理是:从量变到质变不是一个简单的量的叠加过程,而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答②:鲁人给我们的启示是事物的变化有别于量的差别,我们不能混淆两者的界限,每种事物的用途有大有小,我们应该恰如其分地使用它,不应无限度地乱用,更不能机械地只从量变大小上类推。

四、材料一:有位过江者,看见一个人抱着一个婴儿,要投入江中,这是婴儿哭泣,这个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他善于游泳,他是婴儿的父亲,父亲善于游泳,那么他的婴儿也一定善于游泳吧。

材料二:鲁国有一个人擅长编草鞋,也擅长织白绢。他想搬家到越国去,朋友对他说,你到越国去是不行的,他问为什么,朋友说,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是越国人擅于不穿鞋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国人习惯披头散发,不戴帽子,所以你的长处到了那里用不上。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可能吗? 问:这两件事违背了什么哲学原理?

答:他们都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这一原理,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千篇一律,不能靠主观愿望做事,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不同情况的特点,这样做事才能成功。

五、材料:有个齐人去打猎,坚持打了很长时间,却没有打到很多猎物,所以他很羞愧。他考虑了一下问什么自己打不到猎物,后来发现是他的猎狗不好。但是由于家境贫困,买不起猎狗。于是他就努力种田耕地,赚了钱,家中富裕了,就购买了好狗。有了这条好狗,他就打到了很多猎物。问题:①对齐人转变中,含什么哲学原理? 问题:②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

答①:在这样一环套一环的过程中,猎豹是关键,得到猎豹就能得到猎物,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也体现在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的重要性。

答②:我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不要一味蛮干,要考虑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关键所在,想想方设法的解决,关键问题解决了,事情才能办好,假如只是孤立的看问题,不考虑问题的症结,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情也就无法办好。

六、材料一: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首次对群众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定义。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材料二:江泽民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全党同志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志愿,集中群众只会。使得一切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

材料三: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顺民心才能得到人们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永远利于不败之地。我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征战年代的浴血奋战,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都要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①:材料一、二、三的理论依据及其内容? 问题②: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意义?

答①:理论依据:人群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们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答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七、材料一: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二: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材料三: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问题①材料一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观点?具体内容?

答: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内容: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问题②:材料二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什么观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内容: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问题③:材料三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什么观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观点:人群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们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八、材料:19世纪中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比德国、俄国等大国的工资高50%,从那时那现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各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异。问: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有关原理,说明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答:1)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原理表明,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其货币表现是劳动力价格,但是在表面现象上工资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劳动力作为商品,他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延续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等因素组成的劳动力的价值,还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水平受到自然条件,民族特性和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凡是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工资水平。

3)各国工资水平差异,主要由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国工人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等因素决定的。无产阶级为提高工资而进行的斗争,对提高工资水平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工资水平高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

因此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过去存在差距,现在仍然存在差距。

九、材料:(十月革命)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

已经掌握政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2.邓小平第一段论述的含义:

答:1)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2)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因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和成长,意味着对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否定,这就必然会遭到资本主义实力的拼死抵抗。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和斗争是不会停止的,时起时伏。有时甚至相当激烈,资本主义还可能会复辟,这就注定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过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由于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只有尊重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规律,及时研究新情况,有效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的向前发展。3.邓小平在第二段论述的含义?

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样社会主义就能在自我完善中走向辉煌。

十、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马克思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行动。” 1.列宁强调什么问题?

1)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

2)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

3)只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才是代表工人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政党。2.马克思强调什么问题?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2)共产党人之所以不懈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是因为这个理想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根本利益在奋斗目标上的最高体现。是因为这个理想是是工人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统一。共产党当然要致力于工人阶级的解放,但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工人阶级多进行的革命斗争,不只是反映工人自身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包括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在内的最广大人们群众的利益要求。

十一、材料(1):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2):

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灭邦”。

材料(3):

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制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请运用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原理分析下面的问题:(1)材料1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2)材料2和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1)材料1的合理性是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的作用,强调一种民本主义。局限性是民本史观而不是唯物史观的群众史观,是从维护统治阶级的角度提出问题的。

(2)材料2和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是片面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是: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片面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认为英雄创造历史,而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十二、材料(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流通公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者交换不创造剩余价值。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第169-170页

材料(2):货币转化为资本,表现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我们那位还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有者,表现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取出的价值表现大于他投入的价值,他变为蝴蝶,表现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第170-171页

(1)根据材料1说明马克思说的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指什么?为什么?

(2)根据材料2说明解决上述矛盾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结合你所学的原理说明如何解决矛盾。

(1)材料1说明了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矛盾。因为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是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只是价值形式的交换,价值量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整个资产阶级占有的财富总量不会因此而增加。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一定量的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能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形成了资本的总公式的矛盾。

(2)只有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矛盾。

十三、材料题

关于人的认识能力问题,科学家、哲学家们作出过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材料2:休谟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材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

材料3: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须的足够的感官。请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

(1)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

(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

(3)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

[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1的观点带有不可知论的倾向。材料2的观点是不可知论。材料3的观点是可知论。

(2)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没有看到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

(3)人的感官是把人的意识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的桥梁,不是二者分隔开来的屏障,只要 我们善于运用自己的感官,我们的知觉就能达到与知觉的事物的本质相符合。通过实践人 们可以分辨感性知觉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

十四、材料1: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摘自孟德斯鸣«论法的精神»)

材料2: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其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3: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保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摘自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请回答:

(1)对材料1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3)根据材2和3,阐明我国为什么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1)孟德斯鸠用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等物质因素去解释民族的差别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观点不合理性在于:夸大自然环境的作用,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恩格斯辩证地看待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在肯定人类改造自然的胜利的同时,着重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持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恩格斯认为,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自然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盲目地征服自然,破坏生态系统,必将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3)人类社会同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我国人口众多并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只有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处理好我国经济、社会的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十五、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1)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1、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

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

第三,这一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理论基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十七、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完善、科技更加 进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主义国家。”

依据上述材料,运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意义

(1)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

(2)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宏伟的,是现实的可能 性;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十八、[材料1]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 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3] 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 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请回答:

(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

(1)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以及荀子的观点,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所得,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以行求知)和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知先行后)这样的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的意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十九、(1)根据材料1~4,说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2)根据材料2,说明“社会革命时代到来的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3,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1)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指的是: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后,在一段时期内,由于它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因而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的作用,它能把被旧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解放出来。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就会由原来的适合而变为不适合,甚至逐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时社会矛盾就会激化,最终导致社会革命。打破旧的生产关系,重新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开始新一轮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指的是:上层建筑是适应一定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在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之后,新建立的上层建筑,基本上是适应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要求的。如果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已经变成落后腐朽的时候,生产关系严重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发展要求变革经济基础之间,就形成尖锐对抗。通过社会革命,去对原上层建筑加以根本变革。然后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的上层建筑。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到一定程度时,便能检验出现存的生产关系已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变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桎梏,这时社会矛盾就会激化,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3)社会意识虽然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又有其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即在于它对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和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延缓和阻碍的作用。但是,其反作用不是决定性的,而且其作用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题.

材料题

一、材料: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观点中的一些对一般客观实际的阐述还任然符合实际,不过一些理论已经过时了。问题:综合上诉材料,探讨对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与时俱进就是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要根据时代发展而变化,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这一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亲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人类有益成果,做出新概括的过程。

二、材料:在17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学家的质疑,后来到了费更斯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认可,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是它具有光波动的方向和能量。显然,量子学说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它和牛顿所假设的微粒学说有着本质的区别。

问题:结合马克思基本原理,辨析这段文字。

答:1)辨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与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这种辨证的否定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至否定,否定至否定的过程。事物这种否定至否定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曲折迂回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经过这样两次否定以后,虽然量子力学中提到的微粒与牛顿提到的微粒有了本质的区别,但是这标志着人们已经对光有了本质的认识,体现了认识事物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三、材料一:鲁国有个人说:“我能让人起死回生”。

问题:①他认为的让人起死回生的理由有哪些哲学原理相悖? 问题:②他犯的错误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①:使用2倍治疗半身不遂的剂量就能使死人起死回生,这种简单类推的办法,违背的哲学原理是:从量变到质变不是一个简单的量的叠加过程,而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答②:鲁人给我们的启示是事物的变化有别于量的差别,我们不能混淆两者的界限,每种事物的用途有大有小,我们应该恰如其分地使用它,不应无限度地乱用,更不能机械地只从量变大小上类推。

四、材料一:有位过江者,看见一个人抱着一个婴儿,要投入江中,这是婴儿哭泣,这个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他善于游泳,他是婴儿的父亲,父亲善于游泳,那么他的婴儿也一定善于游泳吧。

材料二:鲁国有一个人擅长编草鞋,也擅长织白绢。他想搬家到越国去,朋友对他说,你到越国去是不行的,他问为什么,朋友说,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是越国人擅于不穿鞋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国人习惯披头散发,不戴帽子,所以你的长处到了那里用不上。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可能吗? 问:这两件事违背了什么哲学原理?

答:他们都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这一原理,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千篇一律,不能靠主观愿望做事,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不同情况的特点,这样做事才能成功。

五、材料:有个齐人去打猎,坚持打了很长时间,却没有打到很多猎物,所以他很羞愧。他考虑了一下问什么自己打不到猎物,后来发现是他的猎狗不好。但是由于家境贫困,买不起猎狗。于是他就努力种田耕地,赚了钱,家中富裕了,就购买了好狗。有了这条好狗,他就打到了很多猎物。

问题:①对齐人转变中,含什么哲学原理?

问题:②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

答①:在这样一环套一环的过程中,猎豹是关键,得到猎豹就能得到猎物,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也体现在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的重要性。

答②:我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不要一味蛮干,要考虑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关键所在,想想方设法的解决,关键问题解决了,事情才能办好,假如只是孤立的看问题,不考虑问题的症结,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情也就无法办好。

六、材料一: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首次对群众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定义。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材料二:江泽民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全党同志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志愿,集中群众只会。使得一切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

材料三: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顺民心才能得到人们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永远利于不败之地。我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征战年代的浴血奋战,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都要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①:材料一、二、三的理论依据及其内容? 问题②: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意义?

答①:理论依据:人群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们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答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七、材料一: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二: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材料三: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问题①材料一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观点?具体内容?

答: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内容: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问题②:材料二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什么观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内容: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问题③:材料三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什么观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观点:人群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们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八、材料:19世纪中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比德国、俄国等大国的工资高50%,从那时那现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各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问: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有关原理,说明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答:1)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原理表明,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其货币表现是劳动力价格,但是在表面现象上工资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2)劳动力作为商品,他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延续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等因素组成的劳动力的价值,还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水平受到自然条件,民族特性和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凡是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工资水平。3)各国工资水平差异,主要由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国工人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等因素决定的。无产阶级为提高工资而进行的斗争,对提高工资水平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工资水平高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因此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过去存在差距,现在仍然存在差距。

九、(美国的高失业率)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阐明工人失业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

答:近几年,美国经济一直不景气,失业人数时多时少,但是始终存在失业现象,运用马克思相对人口过剩形成的原理,才能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相对人口过剩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品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多余的过剩人口。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工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社会上劳动力的供给在增加,两种趋势的发展,会使劳动力商品供过于求,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可见,工人失业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

十、(微软公司垄断)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十一、材料:(十月革命)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已经掌握政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2.邓小平第一段论述的含义:

答:1)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2)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因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和成长,意味着对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否定,这就必然会遭到资本主义实力的拼死抵抗。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和斗争是不会停止的,时起时伏。有时甚至相当激烈,资本主义还可能会复辟,这就注定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过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由于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只有尊重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规律,及时研究新情况,有效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的向前发展。3.邓小平在第二段论述的含义?

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样社会主义就能在自我完善中走向辉煌。

十二、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马克思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行动。”

1.列宁强调什么问题?

1)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

2)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

3)只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才是代表工人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政党。2.马克思强调什么问题?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2)共产党人之所以不懈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是因为这个理想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根本利益在奋斗目标上的最高体现。是因为这个理想是是工人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统一。共产党当然要致力于工人阶级的解放,但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工人阶级多进行的革命斗争,不只是反映工人自身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包括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在内的最广大人们群众的利益要求。

(一)材料题一:

1、材料(1):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2):

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灭邦”。

材料(3):

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制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请运用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原理分析下面的问题:(1)材料1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2)材料2和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1的合理性是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的作用,强调一种民本主义。局限性是民本史观而不是唯物史观的群众史观,是从维护统治阶级的角度提出问题的。

(2)材料2和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是片面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是: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片面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认为英雄创造历史,而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2、材料(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流通公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者交换不创造剩余价值。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第169-170页

材料(2):货币转化为资本,表现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我们那位还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有者,表现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取出的价值表现大于他投入的价值,他变为蝴蝶,表现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第170-171页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材料1说明马克思说的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指什么?为什么?

(2)根据材料2说明解决上述矛盾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结合你所学的原理说明如何解决矛盾。[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1说明了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矛盾。因为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是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只是价值形式的交换,价值量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整个资产阶级占有的财富总量不会因此而增加。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一定量的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能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形成了资本的总公式的矛盾。

(2)只有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矛盾。

材料题(一)关于人的认识能力问题,科学家、哲学家们作出过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

材料2:休谟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材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

材料3: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须的足够的感官。请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

(1)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

(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

(3)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 [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1的观点带有不可知论的倾向。材料2的观点是不可知论。材料3的观点是可知论。

(2)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没有看到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

(3)人的感官是把人的意识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的桥梁,不是二者分隔开来的屏障,只要 我们善于运用自己的感官,我们的知觉就能达到与知觉的事物的本质相符合。通过实践人 们可以分辨感性知觉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

材料题(二)材料1: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摘自孟德斯鸣«论法的精神»)材料2: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其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材料3: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保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摘自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请回答:

(1)对材料1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3)根据材2和3,阐明我国为什么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要点:]

(1)孟德斯鸠用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等物质因素去解释民族的差别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观点不合理性在于:夸大自然环境的作用,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恩格斯辩证地看待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在肯定人类改造自然的胜利的同时,着重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持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恩格斯认为,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自然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盲目地征服自然,破坏生态系统,必将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3)人类社会同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我国人口众多并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只有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处理好我国经济、社会的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六、材料题

1、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尔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万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请用用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2)伯乐之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材料2】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孤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请回答: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

3、【材料1】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材料2】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请回答:两位哲学家的话说明了什么原理?两位哲学家属于什么观点,加以说明。

4、材料1:

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

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

(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人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 材料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八十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体现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些观点?(2)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五.材料题

据估计,当今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惑,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争取雇员拥有股票全国委员会对350家高技术公司所作的一项调查发现,利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公司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2-4倍。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行,2000年,全美国有2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这种迅速出现的“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国经济。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有的工人股东说:“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摘自W.E.哈拉尔:《新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

(2)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

下载马克思主义材料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主义材料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真题

    2002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 名词解释(4*5=20) 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 实践哲学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 2、 论述题(25*2=50) 列宁对经验批判主义的批判 从《共产党宣......

    马克思主义考博真题

    07年 马哲原理 1、试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40分) 2、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的革命的本质及其现实意义。(30分) 3、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30分) 原著 1、“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题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标准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哲真题

    1. 1938 六届六中全会 毛泽东 《论新阶段》 2. 背景 1931 左 抗日战争 右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P93-P96)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克服了唯心论的认识论和旧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真题5篇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复习提纲 一、考纲要求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识记: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存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社会意识。社会心理。思想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精选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2012单)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往年真题及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往年真题及解析选择题和判断题:(选自各类就业招考试题、硕研入学试题等)1.(2012单)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