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时间:2019-05-13 09:3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第一篇: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在21世纪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时代的知识分子群,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大学生整体 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民族的发展情况,决定着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伟大复 兴的共同理想的实现与否。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要着重大意义和必要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那么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 素质呢?

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做好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进一步优化校园公德环境, 切实强化对

大学生的公德教育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

用, 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促

进作用。就学校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 一方面要重

视人文环境的培育。首先, 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

素养, 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以自己的人

格魅力和作用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其次, 要加

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

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

性,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并以实际行动

维护学生形象、维护自身形象, 提高公德修养。第三, 积极发挥舆论在学校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倡导公德意识, 推崇先进模范, 宣传优良的社会公

德事迹, 谴责不讲公德的行为, 鞭挞丑恶现象, 从

而在校园内形成人人讲公德、唾弃不文明行为的良

好公德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美化工作, 以整

洁优美的物质环境熏陶人, 感染人, 促进学生良好

习惯的养成。

(二)把社会公德教育纳入思想品德课程教学

高校要重视社会公德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 要

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内容纳入思

想品德课教学计划。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 如待人礼貌、宽厚、诚实、守信、谦逊、恭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克

己自制等优良传统。同时要努力用体现社会主义新

风尚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来教育学

生, 以“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

自强, 敬业奉献”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

导学生。在教育方式上, 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又要避免硬性的说教。促使他们利用认识到的社会

公德规范, 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 有意识地

不断实践, 使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受到抑制, 高尚的思想、行为得到强化。(三)强化社会实践环节, 加强社会公德日常

行为的训练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联系实际、向人

民群众学习, 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克服思

想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培养大学生具有为人民服

务和献身精神的重要环节, 也是最直观、最生动有

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学校可组织学生搞社会调

查、参观访问、科技咨询、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 并力求使各项活动的开展形成一种制度, 以保证这

些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

动, 可以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发现人民群众伟大, 增强劳动观念, 在实践中

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进而增强他们的道德需要,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健

康成长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

教育课,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情境中

去感知体验, 从而在其中解决心理问题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公德认知和行为问题,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

态与公德行为习惯;根据形势需要, 各高校要成立

心理咨询机构, 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建立学生心理

档案, 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为一些处于不良心态的特别不良道德心态的学生咨询, 帮其分析导致困境的原因, 使之摆脱矛盾和困扰, 正视自己的情况, 找到如何解决不良心态的方法, 及时消除致使心理

精神疾病的不良因素;定期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

座, 并通过开展学习、交往、情绪等方面的主体心

理辅导, 让学生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节, 保持身

心健康发展。

(五)优化社会大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

氛围

人总是处在一定的氛围之中。一个人从出生到

成年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 都要受到环境氛

围的各种影响。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是搞好社会

公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社会公德

水平的提高, 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水准得

以提升。首先要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

众媒体的作用, 以正面宣传为主, 弘扬正气, 为社

会公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其次, 要在全社

会努力营造一个扬善惩恶的社会伦理机制, 利用道

德的约束力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是无形的然

而又是非常有力量的, 在人人讲道德讲礼貌的氛围 中, 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第三, 要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在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以此促进和保障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发展.大学生自身也要为此作出努力,首先要提高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

其次是注重大学生自己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自身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所谓的公德意识是指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再人与社会之间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包括大学身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受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高文化群体,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是社会文明的引导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社会公德规范的实践者……然而,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乏现象正日趋明显。所以,该如何提高大学生这一群体公德意识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在21世纪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时代的知识分子群,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和后备,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先锋,是我们走向世界的主力军。他们的公德意识、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与提升都与国家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呢?

如今社会上的高等院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和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应着手于高校的教育,学生时代是培养和提高自身修养的最好的时间段。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一个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学校应进一步优化校园公德环境,切实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就学校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一方面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首先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教育,并用实际行动来维护学生形象、维护自身形象、提高公德修养。第三、积极发挥舆论在学校公德教育的导向作用,倡导公德意识,推崇先进模范,宣传优良的社会公德事迹,谴责不讲公德、唾弃不文明行为的良好公德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美化工作,以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熏陶人,感染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高校要重视社会公德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 要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待人礼貌、宽厚、诚实、守信、谦逊、恭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克己自制等优良传统。同时要努力用体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来教育学生, 以“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在教育方式上, 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避免硬性的说教。促使他们利用认识到的社会公德规范, 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 有意识地不断实践, 使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受到抑制, 高尚的思想、行为得到强化。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联系实际、向人民群众学习, 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培养大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和献身精神的重要环节, 也是最直观、最生动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学校可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技咨询、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并力求使各项活动的开展形成一种制度, 以保证这些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 可以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发现人民群众伟大, 增强劳动观念, 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进而增强他们的道德需要,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

高校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情境中去感知体验, 从而在其中解决心理问题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公德认知和行为问题,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与公德行为习惯;根据形势需要, 各高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 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为一些处于不良心态的特别不良道德心态的学生咨询, 帮其分析导致困境的原因, 使之摆脱矛盾和困扰, 正视自己的情况,找到如何解决不良心态的方法, 及时消除致使心理精神疾病的不良因素;定期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 并通过开展学习、交往、情绪等方面的主体心理辅导, 让学生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节, 保持身心健康发展。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 都要受到环境氛围的各种影响。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是搞好社会公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 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水准得以提升。

首先要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媒体的作用, 以正面宣传为主, 弘扬正气, 为社会公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其次, 要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一个扬善惩恶的社会伦理机制, 利用道德的约束力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是无形的,然而又是非常有力量的, 在人人讲道德讲礼貌的氛围中, 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第三,要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在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以此促进和保障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发展.大学生自身也要为此作出努力,首先要提高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

第四,是注重大学生自己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

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自身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篇: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实践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所以大学生应当在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中,对其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有极大的帮助。总而言之,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体会到社会公德规范,然后在生活中把这些符合公德规范的言行举止给表现出来,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关键词:公德 实践 道德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由于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和发展,人们的公共交往领域在不断扩展,人际交往半径大大突破了以往的地域限制。人与人之间,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复杂。与之相应的,规范人际间行为的规范也必然相应丰富、庞杂,有的纳入强制的法律规范之中,有的则以社会公德的形式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举止。所以说,公共交往领域急剧扩张的社会背景,决定了在法律法规之外,调整人们社会交往活动的社会公德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越来越举足轻重。对于还未真正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大多数大学生为毕业后有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将学习为重中之重。所以大学生需要把较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其实学习也并非全全包含于私人生活范畴内,在学习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公德心是否强烈。譬如,有些学生在教室内据某个问题讨论得很激烈,虽说这些学生热爱学习,但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导致他人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也就是说,考虑到他人与自然的利益是一种公德。大学生需要在通过实践来提升自身的经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在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中,对其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有极大的帮助。总而言之,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体会到社会公德规范,然后在生活中把这些符合公德规范的言行举止给表现出来,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所谓的公德就是公共道德。社会公德主要内容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大多数大学生看到这几项,都会很坦然的说,做到这些并不难。但其实真真正正做到这些的寥寥无几,甚至可以说,这种人不存在。因为在当今的繁杂的社会里想有一席之地,利己是必要的选择。但是要知道,个人与群体天然一体,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的脱节于社会。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从利己的方面来说,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更为了自身的宏图大业,搞好人际关系。而这也恰恰包含于公共生活内。在总社会角度出发,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创造美好未来的重任。因此,不但要学好文化知识,还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便更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的社会公德建设。

那么怎样提高大学生公德具体分析如下: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一、首先了解马列主义、毛思想及邓理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还要提高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新一代国家栋梁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哦传统美德。

二、注重大学生自己的养成教育,修身养性,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例如,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有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以助人为乐。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三、大学生需注意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院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旁人,影响社会,自身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四、大学生应当全面地了解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并自觉的去遵守纪律和法律。遵纪守法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时间是提高社会公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大学生需要身体力行,自己遵守的同时去以身作则,树立好的社会风气。

综上所述是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公德的方法。当代大学生虽说遵守社会公德状况很好,但是总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例如,有些人持有“事不关己,高高关起”的态度。2010年,有一则报导--中国女留学生在美国闹市被强奸致死,目击者见到当姚女尖叫呼救时,曾有多位民众路过,且由中国华人路过,却无人停下来解救或报警,眼睁睁让悲剧发生。可见姚宇案折射冷漠心态。总这一真实的案例可见,当今社会的人们的社会公德的意思逐渐的走向斜坡,能够挽救这一趋势,不是别人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是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实践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人之初,性本善”正因如此,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的公共道德教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德不再是可以视而不见的了。相反,如果说我们无视公德,社会将倒退,不再发展。因此,我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大学生。同时我也希望所有的大学生能过很好的利用这美好的四年,自觉参与实践,思想感情会得到熏陶,精神生活会得到充实,道德境界会得到升华。

第四篇: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杨洋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阳

111000)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论述公德重要性,国内外功德情况,以及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指明大学生增强自身公德意识必要性,和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并通过自身和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必要性 原因 措施 自身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再热与社会之间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在社会之一现代化建设中,包括大学身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受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近年来,腾讯网上多次出现一个雷同的现象:公共汽车上,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弓着腰费劲地抓着扶手,而一车的年轻人对此视而不见,多么令人寒心的场面啊!这同时反映出 当今社会人们的公德意识极有待提高。

例如,随地吐痰,到处擤鼻涕,随便扔废弃物等一些很不良的生活习惯,看似小事,却清晰地反映出了一个人的自身道德修养、文明程度。既不文明,又不卫生,更严重的是传播疾病,影响人们的健康,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另外,多年来,尤其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天天搞夺权,搞阶级斗争,一些口头革命派,善于投机钻营的人得势,严重破坏了社会的正常公共道德和正常社会秩序,放弃了最基础和最基本的教育,使几代遭受到很大损失。这些教训是十分沉痛的。

公德重要性: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大学生是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作为和谐校园的建设者,我们更应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文明、更健康、更能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原因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总的来说,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现象。比如,少数人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一些人对社会丑恶现象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常常为图一时方便或一己私利而违背社会公德。而在国外,举个例子。加拿大的客运火车一般只有四节车厢,其中有一节车厢设有专供残疾人上下车的车门,机场、会议中心、咖啡馆、快餐店 等许多公共场所还设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厕所。地铁站、体育馆、大教堂等有专供 残疾人使用的电梯。有人类就有残疾人。对残疾人的关心、爱护和尊重,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 要体现之一。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准备献身事业,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其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 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其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于是向社会发出“请相信我们”的呼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看作是一种“潇洒”,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在男女交往中,只注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面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禁止的婚前性行为的做法漠然置之,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考试作弊、损坏公物、随地吐痰、买饭加塞等现象时有发生。

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生日及节假日往往成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狂欢宴饮、挥洒人生,甚至一些来自边老山区的学生出现不惜“借钱过好日子”。而对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嗤之以“小农意识”;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声称“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所谓“治学原则”;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随意破坏、剽窃事情时有发生。

如上种种现象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与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与肩负未来的历史使命所需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无不体现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荣辱观发生倒置性变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在这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下使部分青年学生走上了躬行践履的道路。

(二)、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三)、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久而久之,尊敬师长、敬老爱幼观念淡薄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养成了。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

三、大学生提高公共道德素质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已成为我国传播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已成为无偿献血、捐献骨髓、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的主力军,“学雷锋”、“三下乡”以及多种形式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形式。但是,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某些陋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大学生的评价,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不相符合,也有损大学生自身的形象。

增强公德意识的方法: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四、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的途径

一方面要注重社会公德教育。

在当今社会,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形是:在一些超市购物,保安必得通过查验购物小票,来证明你不是贼;去博物馆参观,中午想出来午餐,你手上要被敲上一个醒目的章,你得举着它吃饭,还不敢洗手,才能据此回来继续参观;去用人单位求职,他要怀疑你的文凭会不会是假的;就连轰轰烈烈评出的百花奖,选票居然也很有水分;水货一词就要进《辞海》了!更要命的是--想把日子过踏实,你还得是方方面面的专家:重阳节你要学会验证阳澄湖大闸蟹的金毛银爪白肚皮;中秋节你得掰开月饼,学会辨认馅子是否隔年,菠萝馅是不是冬瓜冒充的;去修车你必须认明修车的会不会偷换你的好零件,……

为了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难道真的必须走过许多部门,校验诸多证件,填写无数表格,才能证明真实?可见当今社会的一个巨大欠缺就是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就必须注重社会公德的学习。同时,学生党员、优秀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必须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及面,以自身的榜样力量来影响一个宿舍,一个班集体,从而建设校园的诚信大环境,并将在学校中所受的影响在社会上加以推广。

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拥有比以往更广大的思想空间,因此,大学生的思想也更自由,更解放。当今社会,国人睁眼看世界,大学生通过电影、电视、报刊、网络、旅游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接受来自全球的信息,感受了世界形形色色的文化,并由此产生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在碰撞与冲突中,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都受到挑战,大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审视和筛选,因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没有一统天下的主流思想,一时间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各种资本主义的颓废思潮相继泛起,有人惊呼--当代青年可能是跨掉的一代!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还不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失误,进而在自身的各个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加强历史公德教育。由于公德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广泛深入人心,并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大学生形成追求高尚、力争先进的风气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的公共道德教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如: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崇高的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乘坐公交车主动让座,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等,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只有这样做才能维护祖国的形象,为祖国添彩!

[参 考 文 献 ] 1.世界大学城居民新闻 2.徐州工论文程学院

3.驻马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5.百度知道大学生如何增强公共道德意识

第五篇:简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增强公德意识

简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增强公德意识

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民族是个危险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良好‘社会公德’的民族必定是充满希望的民族。”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是调节公共生活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是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然而,现今大学生在将来将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就将成为我们新的方向,只有将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增强才能将我们的社会全面完善为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社会。那么应该怎么样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呢?

然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该如何来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意识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可是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却很差,想要提高自身的社会工公德意识,还是要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如: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崇高的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乘坐公交车主动让座,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等。

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一)在全国的广大高等学校中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

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 用, 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学校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 一方面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首先, 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 素养, 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其次, 要加 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 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并以实际行动维护学生形象、维护自身形象, 提高公德修养。第三, 积极发挥舆论在学校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倡导公德意识, 推崇先进模范, 宣传优良的社会公德事迹, 谴责不讲公德的行为, 鞭挞丑恶现象, 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人人讲公德、唾弃不文明行为的良好公德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美化工作, 以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熏陶人, 感染人,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家庭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

就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社会教育来说,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源”。来自家庭的公德意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及良好的家风来进行的。我国目前约有2.7亿个家庭,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来自家庭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积极影响便是不言而喻的了。

(三)社会对大学生的关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联系实际、向人民群众学习, 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培养大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和献身精神的重要环节, 也是最直观、最生动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学校可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技咨询、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并力求使各项活动的开展形成一种制度, 以保证这些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 可以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发现人民群众伟大, 增强劳动观念,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进而增强他们的公德需要,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健康的公德人格

(四)各种传媒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

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有重要影响的还有大众传播媒介,如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图书等。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是一定道德观念、道德榜样得以传播的载体,更能以其特有的多样性、生动性和艺术感召力引起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对心灵发生巨大的振荡和感染作用。尤其是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作用越来越突出出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五)转“他律”为“自律”

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单靠来自学校和社会外在的道德教育,是无法完成的。他律必须转化为自律,才会成为内心永恒的道德法则。也就是说,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不仅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事,更应该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唤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

大学生主动进行道德修养,就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展开善与恶、正与邪、是与非的斗争,不断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这种内心世界的斗争和解剖过程,决不是受迫于某种外在力量的强制,而是由自己内在的道德需要是人较高层次的需要,马克思将其理解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将其视为自我实现需要的主体构成部分。如果离开了人的自觉、自愿与自为,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修养。

最后,要真正把外在的公德要求变成大学生自身的公德意识,必须投身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开展的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各种活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只有深入社会、研究社会、了解国情,才能认清实际,只有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见识、增长才干,才能更好更快地成熟起来,只有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汲取营养和力量,才能不断激发为民造福、为国奉献的热情,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来。因此,要让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培养品质、磨炼意志,在了解国情民情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公德意识牢固地树立起来。

下载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修论文“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所谓的公德意识是指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

    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包括动机职能、行 为职能、知识职能等方面不断的追究进步,而且在宏扬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需 要学习和发展社会。这要求大学......

    谈谈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所谓公德意识,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交往行为的规则意识。人与人之间,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复杂。与之相应的,规范人际......

    谈谈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本站推荐)

    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公德重要性,国内外功德情况。指明大学生增强自身公德意识必要性。并通过自身和环境两大方面提出了解决案。 关键词:功德 必要性 自身......

    增强自身公德意识(共5篇)

    增强自身公德意识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

    公民应如何增强自身公德意识

    公民应如何增强自身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交往行为的规则意识。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主要体现在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再人与社会之间的层面上,社会......

    试论大学生增强自身公德意识的意义

    试论大学生增强自身公德意识的意义 摘要: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命题。社会公德教育作为道德教育中最基础的环节,在交往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

    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2009

    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2009-10-21 08:28 这是我们的思品作业之一: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大学生要想毕业后有一份合适的工作的话,就必须要以学习为重。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