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雷达隐身材料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
航空新材料及热处理
雷达隐身材料
摘要:隐身技术是指为减少航空器受雷达、红外、光电、声音与目视等探测的特征而采用的专门技术。目前,最受重视且发展较快的隐身技术是雷达隐身技术。外形设计对隐身飞行器隐身性能的贡献只占2/3,另外1/3将由飞行器的隐身材料贡献,它可以降低被探测率,提高自身的生存率,是隐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隐身材料的发展与飞行器隐身性能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关键词:雷达吸波;红外隐身;纳米复合隐身
隐身材料是隐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装备外形不能改变的前提下,隐身材料(stealth material)是实现隐身技术的物质基础。武器系统采用隐身材料可以降低被探测率,提高自身的生存率,增加攻击性,获得最直接的军事效益。因此隐身材料的发展及其在飞机、主战坦克、舰船、箭弹上应用,将成为国防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面武器装备,主要防止空中雷达或红外设备探测、雷达制导武器和激光制导炸弹的攻击 ;对于作战飞机,主要防止空中预警机雷达、机载火控雷达和红外设备的探测,主动和半主动雷达、空对空导弹和红外格斗导弹的攻击。为此,常需要雷达、红外和激光隐身技术。
隐身材料的分类
隐身材料按频谱可分为声、雷达、红外、可见光、激光隐身材料。按材料用途可分为隐身涂层材料和隐身结构材料。
雷达吸波材料
雷达吸波材料是最重要的隐身材料之一,它能吸收雷达波,使反射波减弱甚至不反射雷达波,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如日本研制的一种由电阻抗变换层和低阻抗谐振层组成的宽频带高效吸波涂料,其中变换层由铁氧体和树脂混合组成,谐振层由铁氧体导电短纤维和树脂组成,在1~20吉赫的雷达波段上吸收率达20分贝以上。雷达吸波材料中尤以结构型雷达吸波材料和吸波涂料最为重要,国外目前已实用的主要也是这两类隐身材料。结构型雷达吸波材料:
结构型雷达吸波材料是一种多功能复合材料,它既能承载作结构件,具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
航空新材料及热处理
备复合材料质轻、高强的优点,又能较好地吸收或透过电磁波,已成为当前隐身材料重要的发展方向。
国外的一些军机和导弹均采用了结构型RAM,如SRAM导弹的水平安定面,A-12机身边缘、机翼前缘和升降副翼,F-111飞机整流罩,B-1B和美英联合研制的鹞-Ⅱ飞机的进气道,以及日本三菱重工研制的空舰弹ASM-1和地舰弹SSM-1的弹翼等均采用了结构型RAM。近年来,复合材料的高速发展为结构吸波材料的研制提供了保障。新型热塑性PEEK(聚醚醚酮)、PES(聚醚砜)、PPS(聚苯硫醚)以及热固性的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和异氰酸酯等都具有比较好的介电性能,由它们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雷达传输和透射性。采用的纤维包括有良好介电透射性的石英纤维、电磁波透射率高的聚乙烯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陶瓷纤维,以及玻纤、聚酰胺纤维。碳纤维对吸波结构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国外对碳纤维作了大量改良工作,如改变碳纤维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对碳纤维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从而改善碳纤维的电磁特性,以用于吸波结构。
美国空军研究发现将PEEK、PEK和PPS抽拉的单丝制成复丝分别与碳纤维、陶瓷纤维等按一定比例交替混杂成纱束,编织成各种织物后再与PEEK或PPS制成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吸收雷达波性能,又兼具有重量轻、强度大、韧性好等特点。据称美国先进战术战斗机(ATF)结构的50%将采用这一类结构吸波材料,材料牌号为APC(HTX)。
国外典型的产品有用于B-2飞机机身和机翼蒙皮的雷达吸波结构,其使用了非圆截面(三叶形、C形)碳纤维和蜂窝夹芯复合材料结构。在该结构中,吸波物质的密度从外向内递增,并把多层透波蒙皮作面层,多层蒙皮与蜂窝芯之间嵌入电阻片,使雷达波照射在B-2的机身和机翼时,首先由多层透波蒙皮导入,进入的雷达在蜂窝芯内被吸收。该吸波材料的密度为0.032g/cm,蜂窝芯材在6-18GHz时,衰减达20dB;其它的产品如英国Plessey公司的“泡沫LA-1型”吸波结构以及在这一基础上发展的LA-
3、LA-
4、LA-1沿长度方向厚度在3.8~7.6cm变化,厚12mm时重2.8kg/m2,用轻质聚氨酯泡沫构成,在4.6~30GHz内入射波衰减大于10dB;Plessey公司的另一产品K-RAM由含磁损填料的芳酰胺纤维组成,厚5~10mm,重7~15kg/m2,在2~18GHz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
航空新材料及热处理
衰减大于7dB。美国Emerson公司的Eccosorb CR和Eccosorb MC系列有较好的吸波性,其中CR-114及CR-124已用于SRAM导弹的水平安定面,密度为1.6~4.6kg/m2,耐热180℃,弯曲强度1050kg/cm2,在工作频带内的衰减为20dB左右。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所与东丽株式会社研制的吸波结构,由吸波层(由碳纤维或硅化硅纤维与树脂复合而成)、匹配层(由氧化锆、氧化铝、氮化硅或其它陶瓷制成)、反射层(由金属、薄膜或碳纤维织物制成)构成,厚2mm,10GHz时复介电数为14-j24、样品在7~17GHz内反射衰减>10dB。在结构吸波材料领域,西方国家中以美国和日本的技术最为先进,尤其在复合材料、碳纤维、陶瓷纤维等研究领域,日本显示出强大的技术实力。英国的Plesey公司也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雷达吸波涂料:
雷达吸波涂料主要包括磁损性涂料、电损性涂料。
(1)磁损性涂料: 磁损性涂料主要由铁氧体等磁性填料分散在介电聚合物中组成。目前国外航空器的雷达吸波涂层大都属于这一类。这种涂层在低频段内有较好的吸收性。美国Condictron公司的铁氧体系列涂料,厚1mm,在2~10GHz内衰减达10~12dB,耐热达500℃;Emerson公司的Eccosorb Coating 268E厚度1.27mm,重4.9kg/m2,在常用雷达频段内(1~16GHz)有良好的衰减性能(10dB)。磁损型涂料的实际重量通常为8~16kg/m2,因而降低重量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电损性涂料: 电损性涂料通常以各种形式的碳、SiC粉、金属或镀金属纤维为吸收剂,以介电聚合物为粘接剂所组成。这种涂料重量较轻(一般可低于4kg/m2),高频吸收好,但厚度大,难以做到薄层宽频吸收,尚未见纯电损型涂层用于飞行器的报道。90年代美国Carnegie-Mellon大学发现了一系列非铁氧体型高效吸收剂,主要是一些视黄基席夫碱盐聚合物,其线型多烯主链上含有连接二价基的双链碳-氮结构,据称涂层可使雷达反射降低80%,比重只有铁氧体的1/10,有报道说这种涂层已用于B-2飞机。
红外隐身材料
红外隐身材料作为热红外隐身材料中最重要的品种,因其坚固耐用、成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
航空新材料及热处理
本低廉、制造施工方便,且不受目标几何形状限制等优点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热隐身材料,如美国陆军装备研究司令部、英国BTRRLC公司材料系统部、澳大利亚国防科技组织的材料研究室、德国PUSH GUNTER和瑞典巴拉居达公司均已开发了第二代产品,有些可兼容红外、毫米波和可见光。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探索新型颜料和粘接剂等领域作了大量工作。新一代的热隐身涂料大多采用热红外透明度。国内外目前研制的红外隐身材料主要有单一型和复合型两种。单一型红外隐身材料:
导电高聚物材料重量轻、材料组成可控性好且导电率变化范围大,因此作为单一红外隐身材料使用的前景十分乐观,但其加工较困难且价格相当昂贵,除聚苯胺外尚无商品生产。E.R.Stein等人研究发现, 导电聚合物聚吡咯在 1.0~2.0GHz 对电磁波的衰减达26dB。中科院化学所的万梅香等人研制的导电高聚物涂层材料,当涂层厚度在 10~15μm 时,一些导电高聚物在8~20μm 的范围内的红外发射率可小于0.4。复合型红外隐身材料:
复合型红外隐身材料主要有涂料型隐身材料、多层隐身材料和夹芯材料。(1)涂料型隐身材料: 涂料型红外隐身材料一般由粘合剂和填料两部分组成。填料和粘合剂是影响红外隐身性能的主要因素,目前的研究大多针对热隐身。
(2)多层隐身材料: 多层隐身材料中最常见的是涂敷型双层材料。一般有微波吸收底层和红外吸收面层组成。德国的 Boehne研制了一种双层材料, 底层有导电石墨、炭化硼等雷达吸收剂(75%~85%), Sb2O3 阻燃剂(6%~8%)和橡胶粘合剂(7%~18%)组成,面层含有在大气窗口具有低发射率的颜料。国内研制出了面层为低发射率的红外隐身材料, 内层雷达隐身材料可用结构型和涂层型两种吸波材料的双层隐身材料。
(3)夹芯材料: 夹芯材料一般由面板和芯组成。面板一般为透波材料, 芯为电磁损耗材料和红外隐身材料。
纳米复合隐身材料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
航空新材料及热处理
纳米材料的特性 :
表面效应。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随着粒径的减小,表面原子数量比迅速增加。由于表面原子数量比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
量子尺寸效应。粒子尺寸下降到一定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连续能级离散化,致使纳米材料具有高的光学非线性,特异的催化及光催化特性。
小尺寸效应。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或德布罗意波长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等物理尺寸特征相当或者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光学、热学、磁学和力学性质。纳米复合隐身材料的隐身机理 :
由于纳米材料的结构尺寸在纳米数量级,物质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等方面对材料性能有重要影响。隐身材料按其吸波机制可分为电损耗型与磁损耗型。电损耗型隐身材料包括SiC粉末、SiC纤维、金属短纤维、钛酸钡陶瓷体、导电高聚物以及导电石墨粉等;磁损耗型隐身材料包括铁氧体粉、羟基铁粉、超细金属粉或纳米相材料等。下面分别以纳米金属粉体(如Fe、Ni等)与纳米Si/C/N粉体为例,具体分析磁损耗型与电损耗型纳米隐身材料的吸波机理。
金属粉体(如Fe、Ni等)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特别是达到纳米级后,电导率很低,材料的比饱和磁化强度下降,但磁化率和矫顽力急剧上升。其在细化过程中,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越来越多,增大了纳米材料的活性,因此在一定波段电磁波的辐射下,原子、电子运动加剧,促进磁化,使电磁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增加了材料的吸波性能。一般认为,其对电磁波能量的吸收由晶格电场热振动引起的电子散射、杂质和晶格缺陷引起的电子散射以及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三种效应来决定。
纳米Si/C/N粉体的吸波机理与其结构密切相关。但目前对其结构的研究并没有得出确切结论,本文仅以M.Suzuki等人对激光诱导SiH4+C2H4+NH3气相合成的纳米Si/C/N粉体所提出的Si(C)N固溶体结构模型来作说明。其理论认为,在纳米Si/C/N粉体中固溶了N,存在Si(N)C固溶体,而这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
航空新材料及热处理
些判断也得到了实验的证实。固溶的N原子在SiC晶格中取代C原子的位置而形成带电缺陷。在正常的SiC晶格中,每个碳原子与四个相邻的硅原子以共价键连接,同样每个硅原子也与周围的四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当N原子取代C原子进入SiC后,由于N只有三价,只能与三个Si原子成键,而另外的一个Si原子将剩余一个不能成键的价电子。由于原子的热运动,这个电子可以在N原子周围的四个Si原子上运动,从一个Si原子上跳跃到另一个Si原子上。在跳跃过程中要克服一定势垒,但不能脱离这四个Si原子组成的小区域,因此,这个电子可以称为“准自由电子”。在电磁场中,此“准自由电子”在小区域内的位置随电磁场的方向而变化,导致电子位移。电子位移的驰豫是损耗电磁波能量的主要原因。带电缺陷从一个平衡位置跃迁到另一个平衡位置,相当于电矩的转向过程,在此过程中电矩因与周围粒子发生碰撞而受阻,从而运动滞后于电场,出现强烈的极化驰豫。
纳米复合隐身材料因为具有很高的对电磁波的吸收特性,已经引起了各国研究人员的极度重视,而与其相关的探索与研究工作也已经在多国展开。尽管目前工程化研究仍然不成熟,实际应用未见报道,但其已成为隐身材料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今后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而其一旦应用于实际产品,也必将会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其它隐身材料
电路模拟隐身材料 :
该技术是在合适的基底材料上涂敷导电的薄窄条网络、十字形或更复杂的几何图形, 或在复合材料内部埋入导电高分子材料形成电阻网络, 实现阻抗匹配及损耗, 从而实现高效电磁波吸收。这种材料能在给定的体积范围内产生高于较简单类型吸波材料的性能。但对每一种应用, 都必须运用等效电路或二维周期介质论在计算机上进 行 特定的匹配设计, 而且涉及计算比较麻烦。手征隐身材料 :
所谓的手征是指一个物体不论是通过平移或旋转都不能与其镜像重合的性质。研究表明, 手征材料能够减少入射电磁波的反射并能够吸收电磁波。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
航空新材料及热处理
目前, 用于微波波段的手征材料都是人造的。现在研究的手征吸波材料是在基体中掺杂手征结构物质形成的手征复合材料。红外隐身柔性材料 :
这种材料是指以织物为中心开发的各种红外隐身材料, 常常以高性能纤维织物为基础。红外隐身服:
美国特立屈公司(TeledyncIndustr ies Inc)设计出一种红外隐身效果较好的隐身服,它由多层涂层织物复合加工而成。基布采用多孔尼龙网,并在表面镀银,再在基布上粘贴具有不同红外发射率的布条,布条的一端可以自由飘动,同时控制布条表面涂层面积的大小和形状。这种隐身服可以与背景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人体的红外特性难于被红外探测器探测到。
结论
对隐身材料来说,对某种探测手段的隐身性能好,往往对另一种探测手段的隐身性能就不好。例如,对激光探测的隐身性能好,一般对红外探测就不能隐身,这就是隐身材料的相容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研制兼容型隐身材料,如雷达波、红外兼容隐身材料,红外、激光兼容隐身材料,雷达波、红外、激光等多种兼容的隐身材料等。因此,这类材料在日后的研究中将占据主要的研究地位。
第二篇:超音速战斗机用雷达波隐身材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论文)
单位代码14系 学 号 13141038
超音速战斗机用雷达波隐身材料
院(系)名称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院 专业名称 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 学生姓名 刘倩楠 学 号 13141038
2013年 11月 17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论文)
摘要
隐 身 技 术 是 指 为 减 少 航 空 器 受 雷 达、红 外、光 电、声 音 与 目 视 等 探 测 的 特 征而采用的专门技术。目前,最受重视且发展较快的隐身技术是雷达隐身技术。外形设计对隐身飞行器隐身性能的贡献只占2/3,另外1/3将由飞行器的隐身材料贡献,它可以降低被探测率,提高自身的生存率,是隐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隐身材料的发展与飞行器隐身性能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隐身性的主要特点就是降低并控制这些明显的信号特征, 并使之达到综合平衡, 而不为敌所发觉和利用;其次, 隐身性已成为战斗的一种形式, 能使敌方的探测能力失效, 起到瓦解敌方杀伤链、打破其杀伤链所有环节的作用;从电子战角度而言, 减小雷达散射截面, 可视同增加了ECM 干扰发射机功率的效果, 从而对大大提高本机的电子对抗能力也大有裨益。关键词
超音速战斗机 雷达隐身材料 隐身飞机 雷达隐身材料发展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论文)
目录
摘要---------------------1 目录---------------------2 引言---------------------3 1.雷达波隐身材料空天应用历史回顾---------3 1.1美国战机----3 1.2中国战机----4 2.材料分类-------------5 2.1寄生型雷达吸波材料--------------------6 2.1.1涂料型吸波材料-----------------6 2.1.2贴片型吸波材料-----------------7 2.1.3吸波腻子---------------------------7 2.2结构性雷达隐身材料--------------------7 2.2.1层合型吸收波复合材料--------7 2.2.2夹层型吸波复合材料-----------7 2.3几种典型雷达隐身材料结构形式----7 3.未来发展-------------8 3.1等离子体----8 3.2仿生技术----8 3.3微波传播指示-----------------------------8 结语---------------------9 参考文献---------------9 致谢---------------------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论文)
引言
隐形技术(stealth technology)俗称隐身技术,准确的术语应该是“低可探测技术”(low observable technology)。即通过研究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来改变己方目标的可探测性信息特征,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方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使己方目标,己方的武器装备不被敌方的探测系统发现和探测到。隐形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的一种应用和延伸,它的出现,使伪装技术由防御性走向了进攻,有消极被动变成了积极主动,增强部队的生存能力,提高对敌人的威胁力。在苛刻的航空背景需求下使得航空用隐身材料成为隐身材料的研究重点。
1.雷达波隐身材料空天应用历史回顾
首次应用吸波材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当时美国、德国和英国都曾在这一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工作。德国海军使用了名为Jumann和Weseh一Mat两种含碳雷达吸波材料, 用以防止部分露出水面的潜艇被盟军S波段ASV雷达发现。德国还将吸波材料用于装备飞机Horten HoIx。Gotha是早期采用吸波材料的第一架飞机, 它采用由两薄层浸塑料的层压板和锯末木炭和胶基体制的芯构成胶合板蒙皮。当它与飞机的其它部分常用的结构材料一起使用时, 可构成极小的雷达截面积。这些早期使用的吸波材料, 由于它们的重量和构成阻碍了其有效地用于战斗机上。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的A一12 是第一次大量使用吸波材料的飞机, 该机在外形和结构上均采取了隐身措施。它采用蜂窝夹芯结构型吸波材料用于A 一12 飞机的机身边缘、机身前缘和升降副翼, 同时采用了耐高温陶瓷插人件, 使机翼前缘连续, 气动力趋于完善。该机所使用的雷达隐身材料能承受M ~ 3 的飞行速度和31 5 ℃ 的表面温度, 但还不能作为主要结构材料。1990年美军入侵巴拿马,该机首次用于实战,但命中率很差。1991年海湾战争中,36架曾出击达1270次的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都没有被击中,并且都能准确地进行超低空投弹,轰炸了设防严密的伊军战略目标80个。在作战中不易被发现和攻击。
1.1美国战机
B—2隐形战略轰炸机是冷战时期的产物,由美国诺思罗普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1981年开始制造原型机,1989年原型机试飞。是美国第二代隐形轰炸机绰号“幽灵”外形像一个飞镖。是世界上目前最贵的飞机。
F-22隐形战斗机 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联合研制的21世纪隐形战斗机。它的特殊设计同时兼顾了机动性和隐身性能,机载设备信息处理能力强大,并具有独一无二的超音速巡航能力.。
F-35隐形战斗机是美国最新研制的单座单发战斗机,该机长13.72米,翼展11米,空重10000—11000公斤,载油量6800—7200公斤,最大载弹量6000—77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22500—23000公斤,作战半径1100公里,动力装置是普拉特·惠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论文)
尼公司的F119—PW—100 涡喷发动机。该机有空军型、海军型、陆战队型,其中F-35B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垂直起降战斗机。
1.2中国战机
歼-20隐形战斗机于11日中午12时50分左右,进行首次空中飞行测试,13时05分降落。歼-31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的最新一代(欧美旧标准为第四代,新标 准以及俄罗斯标准为第五代)双发中型隐形战斗机,代号“鹘鹰”,其采用双发、单座、固定双斜垂尾、无翼、蚌式进气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论文)
2.材料分类
雷达吸波材料是最重要的隐身材料之一,它能吸收雷达波,使反射波减弱甚至不反射雷达波,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航空雷达隐身材料可分为寄生性隐身材料和结构性隐身材料。其中,寄生性隐身材料包括不同类型的涂层材料(如表1)、粘贴型片材及镀膜(如表2)。结构性隐身材料(如表3)主要类型有层合型吸波复合材料、夹层型吸波复合材料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论文)
2.1寄生型雷达吸波材料
寄生型雷达吸波材料的主要类型为:涂料型吸波材料、泡沫型吸波材料、贴片型吸波材料、吸波腻子。除座舱透明件镀膜,寄生型雷达吸波材料主要是由吸收剂和胶粘剂两部分组成,其中吸收剂提供了吸波图层所需要的电性能,分文铁磁性和介电两类,而胶粘剂则是材料成膜或载体的物质,起粘接吸收剂及其他填料的作用,决定吸波图层的为、力学和耐环境性能。以塑料类、橡胶类胶粘剂为载体的隐身材料一般为贴片型;以树脂类胶粘剂为载体的隐身材料则是涂料型。
2.1.1涂料型吸波材料
吸波涂料主要由粘结剂和吸收剂组成一般用于与隐身飞机机体结构和系统有关的金属结构表面。
胶粘剂是涂料的成膜物质,是使涂层牢固粘附于被涂物表面上形成连续膜的主要物质;而具有特定电磁参数吸收剂是吸波涂料的关键,它决定了吸波涂料的吸波性能。
胶粘剂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3]:1)对吸收剂纳入量大,比重轻;2)附着力强,柔韧性、耐冲击性好;3)耐温度变化、耐介质性能好;4)具有与吸收剂相符的介电常数。目前,国内外用于雷达吸波涂料的胶粘剂主要有橡胶型和树脂型两大类。吸收剂是决定吸波涂料性能的吸波主体,直接制约着隐身材料的研制水平与工程应用效果。其中研究比较成熟的吸收剂有:导电炭黑、羟基铁吸收剂、铁氧体吸收剂、金属及氧化物超细粉末、多晶铁纤维等。泡沫型吸波材料
泡沫型吸波材料是在聚氨酯海绵或硅橡胶中掺入特殊配方的碳粉或铁氧体粉制成的,根据吸波机理分为宽带吸收型,窄带谐振型材料两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论文)
2.1.2贴片型吸波材料
贴片型吸波材料就是把吸收剂和基料混合后做成薄片,使用时把贴片粘贴于金属表面。
2.1.3吸波腻子
吸波腻子是由橡胶或树脂及硫化剂组成的膏状物。制备时分别制备基膏和硫化膏:橡胶或树脂中加入吸收剂和稀释剂混合后研磨均匀即为基膏;硫化剂与稀释剂混合后研磨均匀即为硫化膏。吸波腻子适用于信号源、雷达综合测试仪等电子设备上。能有效屏蔽2cm、3cm、5cm、10cm以及毫米波段电磁波。
2.2结构性雷达隐身材料
2.2.1层合型吸收波复合材料
层合型吸收波复合材料是一种可承载的宽频吸波复合材料,通常由透波层(面层)、损耗层(中间层)和反射层(底层)三个不同结构层次,多达十几层或数十层材料组成。透波层(面层)一般为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或石英纤维增强低介电损耗树脂基体;损耗层(中间层)可以是树脂基体中填充电磁损耗吸收剂或树脂本身具有较高的损耗,也可以是多层高低损耗层交替组成复合形式的中间层;反射层(底层)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2.2.2夹层型吸波复合材料
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在飞机上早有应用,是以透波性能好、强度高的复合材料作为面板,其夹心为浸渍或填充有消耗介质的蜂窝、波纹或角锥结构,或是为浸渍有损耗介质的泡沫芯。夹层型吸波复合材料具有轻质、宽频吸收的特点,可在飞行器翼面前后缘结构上使用。
2.2.3吸波/承载复合结构(RAS)
吸波/承载复合结构(RAS)是具有实用价值的一种吸波复合材料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充分利用了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将特定部位的承载要求和雷达信号特征的减缩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综合一体化设计。
2.3几种典型雷达隐身材料结构形式
1Salisbury屏幕和Dallenbach层
2多层电介质吸收体 3磁性吸收材料 4电路模拟隐身材料
5混合结构隐身材料和雷达吸波结构(RAS)6非镜面隐身材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论文)
3.未来发展
就目前来看美国的隐形兵器居世界领先地,俄罗斯不甘落后,积极发展先进的隐形兵器,除美、俄外,英、法、德、日和瑞典等国都在积极发展隐形兵器。各国也在探求新的隐身技术。
3.1等离子体
实验证明,用等离子气体层包围诸如飞机、舰船、卫星等的表面,当雷达波碰到这层特殊气体时,由于等离子体层对雷达波有特殊的吸收和折射特性,使反射回雷达接收机的能量很少。例如,应用等离体技术可使一个13厘米长的微波反射器的雷达平均截面在4~14吉赫频率范围内平均减小20分贝,即雷达获取的回波能量减少到原来的1%。美国休斯实验室已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
3.2仿生技术
试验证明,海鸥虽与燕八哥的形体大小相近,但海鸥的雷达反射截面比燕八哥的大200倍。蜜蜂的体积小于麻雀,但它的雷达反射截面反而比麻雀大16倍。有关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这些现象,试图采用仿生技术,寻求新的隐身技术。
3.3微波传播指示
这种技术是利用计算机预测雷达波在大气中的传播情况。大气层的变化(如湿度、温度等的变化)能使雷达波的作用距离发生变化,使雷达覆盖范围产生“空隙”(即盲区),同时雷达波在大气里传播时要形成“传播波道”,其能量集中于“波道内”,“波道”之外几乎没有能量。如果突防兵器在雷达覆盖区的“空隙”内或“波道”外通过,就可避开敌方雷达的探测而顺利突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论文)
结语
纵观国外各类雷达隐身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基本贯穿了从总体设计角度入手, 以机体和上层建筑整形为主、涂敷雷达吸波材料为辅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的设计思想。目前我国空军战斗机已充分地借鉴和采纳了上述世界先进的雷达波隐身思想和技术,并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如何把大型战舰设计成为各种信号特征都趋于较低水平的全隐身机, 将是们下一步需要重点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使我国隐身超音速战斗机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之列。
参考文献
[1]刘世良, 隐身技术与隐身飞行器, 《中国航天》
[2]《航空材料学》 国防工业出版社 主编 康进兴 马康明
[3]《嗜血猛禽 隐形战机F-22》 吉林出版社 青木谦知(日)[4]《航空材料学》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上海科技出版社 [5]黄英, 结构吸波材料与飞行器隐身技术, 《战术导弹技术》
致谢
感谢老师指导,使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是您的言传身教,才使我日有所长,学有所成;感谢我的朋友,没有的他(她)的帮助。
第三篇:隐身材料
隐身材料
(stealth material)隐身材料是实现武器隐身的物质基础。武器装 备如飞机、舰船、导弹等使用隐身材料后,可大大减小自身的信号特征,提高生存能力。隐身材料按频谱可分 为声、雷达、红外、可见光、激光隐身材料、按材料用途可分为隐身涂层材料和隐身结构材料。声隐身材料包 括消声材料,隔声材料,吸声材料及消声、隔声、吸声的复合体。主要用于新一代潜艇。雷达隐身材料能吸收雷 达波,使反射波减弱甚至不反射雷达波,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如日本研制的一种由电阻抗变换层和低阻抗谐振 层组成的宽频带高效吸波涂料,其中变换层由铁氧体和树脂混合组成,谐振层由铁氧体导电短纤维和树脂组成,在1~20吉赫的雷达波段上吸收率达20分贝以上。另外,一些由硅、碳、硼、玻璃纤维,以及某些陶瓷与有机聚 合物构成的复合材料,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可用于制作部分结构件,如飞机蒙皮、雷达天线罩等,同时又具有隐身 功能,这类材料称为隐身结构材料。红外隐射材料主要用于车辆、舰艇、军用飞机及其他军用设施,使这些装 备和设施的红外辐射与背景基本达到一致,敌人的红外探测器难以分辨。用铝粉及含有二价铁离子的材料作为 填充料,加到能透过红外线的粘结剂中,可构成红外隐身涂料。可见光隐身材料通常由铝粉、多属氧化物粉和有 机物复合而成,或由掺杂的半导体材料构成,可形成与背景颜色相匹配的迷彩图案,满足可见光隐身的要求。激 光隐身材料用来对抗激光制导武器、激光雷达和激光测距机,要求这些材料对激光的反射率低可吸收率高。对 隐身材料来说,对某种探测手段的隐身性能好,往往对另一种探测手段的隐身性能就不好。例如,对激光探测的 隐身性能好,对红外探测就不能隐身。这就是隐身材料的相容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制了兼容型隐身材 料,如雷达波、红外兼容隐身材料,红外、激光兼容隐身材料,雷达波、红外、激光等多种兼容的隐身材料等。这是当前隐身材料的发展方向。1.雷达吸波材料
雷达吸波材料是最重要的隐身材料,其中尤以结构型雷达吸波材料和吸波涂料最为重要,国外目前已实用的主要也是这两类隐身材料。(1)结构型雷达吸波材料
结构型雷达吸波材料是一种多功能复合材料,它既能承载作结构件,具备复合材料质轻、高强的优点,又能较好地吸收或透过电磁波,已成为当前隐身材料重要的发展方向。
国外的一些军机和导弹均采用了结构型RAM,如SRAM导弹的水平安定面,A-12机身边缘、机翼前缘和升降副翼,F-111飞机整流罩,B-1B和美英联合研制的鹞-Ⅱ飞机的进气道,以及日本三菱重工研制的空舰弹ASM-1和地舰弹SSM-1的弹翼等均采用了结构型RAM。近年来,复合材料的高速发展为结构吸波材料的研制提供了保障。新型热塑性PEEK(聚醚醚酮)、PES(聚醚砜)、PPS(聚苯硫醚)以及热固性的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和异氰酸酯等都具有比较好的介电性能,由它们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雷达传输和透射性。采用的纤维包括有良好介电透射性的石英纤维、电磁波透射率高的聚乙烯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陶瓷纤维,以及玻纤、聚酰胺纤维。碳纤维对吸波结构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国外对碳纤维作了大量改良工作,如改变碳纤维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对碳纤维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从而改善碳纤维的电磁特性,以用于吸波结构。
美国空军研究发现将PEEK、PEK和PPS抽拉的单丝制成复丝分别与碳纤维、陶瓷纤维等按一定比例交替混杂成纱束,编织成各种织物后再与PEEK或PPS制成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吸收雷达波性能,又兼具有重量轻、强度大、韧性好等特点。据称美国先进战术战斗机(ATF)结构的50%将采用这一类结构吸波材料,材料牌号为APC(HTX)。
国外典型的产品有用于B-2飞机机身和机翼蒙皮的雷达吸波结构,其使用了非圆截面(三叶形、C形)碳纤维和蜂窝夹芯复合材料结构。在该结构中,吸波物质的密度从外向内递增,并把多层透波蒙皮作面层,多层蒙皮与蜂窝芯之间嵌入电阻片,使雷达波照射在B-2的机身和机翼时,首先由多层透波蒙皮导入,进入的雷达在蜂窝芯内被吸收。该吸波材料的密度为0.032g/cm,蜂窝芯材在6-18GHz时,衰减达20dB;其它的产品如英国Plessey公司的“泡沫LA-1型”吸波结构以及在这一基础上发展的LA-
3、LA-
4、LA-1沿长度方向厚度在3.8~7.6cm变化,厚12mm时重2.8kg/m2,用轻质聚氨酯泡沫构成,在4.6~30GHz内入射波衰减大于10dB;Plessey公司的另一产品K-RAM由含磁损填料的芳酰胺纤维组成,厚5~10mm,重7~15kg/m2,在2~18GHz衰减大于7dB。美国Emerson公司的Eccosorb CR和Eccosorb MC系列有较好的吸波性,其中CR-114及CR-124已用于SRAM导弹的水平安定面,密度为1.6~4.6kg/m2,耐热180℃,弯曲强度1050kg/cm2,在工作频带内的衰减为20dB左右。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所与东丽株式会社研制的吸波结构,由吸波层(由碳纤维或硅化硅纤维与树脂复合而成)、匹配层(由氧化锆、氧化铝、氮化硅或其它陶瓷制成)、反射层(由金属、薄膜或碳纤维织物制成)构成,厚2mm,10GHz时复介电数为14-j24、样品在7~17GHz内反射衰减>10dB。
在结构吸波材料领域,西方国家中以美国和日本的技术最为先进,尤其在复合材料、碳纤维、陶瓷纤维等研究领域,日本显示出强大的技术实力。英国的Plesey公司也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2)雷达吸波涂料
雷达吸波涂料主要包括磁损性涂料和电损性涂料
磁损性涂料主要由铁氧体等磁性填料分散在介电聚合物中组成。目前国外航空器的雷达吸波涂层大都属于这一类。这种涂层在低频段内有较好的吸收性。美国Condictron公司的铁氧体系列涂料,厚1mm,在2~10GHz内衰减达10~12dB,耐热达500℃;Emerson公司的Eccosorb Coating 268E厚度1.27mm,重4.9kg/m2,在常用雷达频段内(1~16GHz)有良好的衰减性能(10dB)。磁损型涂料的实际重量通常为8~16kg/m2,因而降低重量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电损性涂料通常以各种形式的碳、SiC粉、金属或镀金属纤维为吸收剂,以介电聚合物为粘接剂所组成。这种涂料重量较轻(一般可低于4kg/m2),高频吸收好,但厚度大,难以做到薄层宽频吸收,尚未见纯电损型涂层用于飞行器的报道。90年代美国Carnegie-Mellon大学发现了一系列非铁氧体型高效吸收剂,主要是一些视黄基席夫碱盐聚合物,其线型多烯主链上含有连接二价基的双链碳-氮结构,据称涂层可使雷达反射降低80%,比重只有铁氧体的1/10,有报道说这种涂层已用于B-2飞机。(3)电路模拟吸收体和R卡
电路模拟吸收体是西方80年代研究的一种吸波机理和方法,它运用等铲电路技术对电阻片的电感、电容等参数进行分析和设计,以衰减大部分入射能量。与电路模拟吸收体相关的设计问题是频率选择表面(FSS)设计。电路模拟吸收体可以由吸波材料中周期性金属条、栅、片构成的电阻片制成,也可以采用带有刻蚀成专门设计的格网图案的金属或金属陶瓷涂层的介质薄膜或薄纤维织物,涂层材料和厚度决定电路模拟薄膜网格单元的有效电阻值;网格单元的循环间隔以及薄膜厚度的电性能可决定吸波体的电感和电容值。这种涂层可采用气相沉积或溅射方法敷于介质薄膜表面。典型的FSS有振子型、条带型、正交线型、矩型、圆形等形状。电路模拟吸收体图案比较复杂,一般由多个薄膜层组成。每层的设计不同且沿整个吸波体厚度变化,层间距离由设计频率确定。这种吸波体一般用于吸收宽频带电磁波,目前已用于隐身飞机座舱盖、隐身雷达天线罩的设计。
另一类吸波材料是称为R卡的电阻性薄膜和纤维织物。这些材料由介质基体材料与非常薄的真空沉积层、溅涂金属或金属陶瓷组成。R卡可利用沉积厚度逐渐变化和/或电阻率逐渐变化的材料构成分级涂层。R卡用于机翼时,能较好地满足气动外形的要求。在吸收前缘表面的次行波方面也很有效。2.红外隐身材料〔1〕
红外隐身材料作为热红外隐身材料中最重要的品种,因其坚固耐用、成本低廉、制造施工方便,且不受目标几何形状限制等优点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热隐身材料,如美国陆军装备研究司令部、英国BTRRLC公司材料系统部、澳大利亚国防科技组织的材料研究室、德国PUSH GUNTER和瑞典巴拉居达公司均已开发了第二代产品,有些可兼容红外、毫米波和可见光。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探索新型颜料和粘接剂等领域作了大量工作。新一代的热隐身涂料大多采用热红外透明度
[影响] 隐身材料是隐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器系统采用隐身材料可以降低被探测率,提高自身的生存率,增加攻击性,获得最直接的军事效益。因此隐身材料的发展及其在飞机、主战坦克、舰船、箭弹上应用,将成为国防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隐身材料是实现武器隐身的物质基础。武器装 备如飞机、舰船、导弹等使用隐身材料后,可大大减小自身的信号特征,提高生存能力。隐身材料按频谱可分 为声、雷达、红外、可见光、激光隐身材料、按材料用途可分为隐身涂层材料和隐身结构材料。声隐身材料包 括消声材料,隔声材料,吸声材料及消声、隔声、吸声的复合体。主要用于新一代潜艇。雷达隐身材料能吸收雷 达波,使反射波减弱甚至不反射雷达波,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如日本研制的一种由电阻抗变换层和低阻抗谐振 层组成的宽频带高效吸波涂料,其中变换层由铁氧体和树脂混合组成,谐振层由铁氧体导电短纤维和树脂组成,在1~20吉赫的雷达波段上吸收率达20分贝以上。另外,一些由硅、碳、硼、玻璃纤维,以及某些陶瓷与有机聚 合物构成的复合材料,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可用于制作部分结构件,如飞机蒙皮、雷达天线罩等,同时又具有隐身 功能,这类材料称为隐身结构材料。红外隐射材料主要用于车辆、舰艇、军用飞机及其他军用设施,使这些装 备和设施的红外辐射与背景基本达到一致,敌人的红外探测器难以分辨。用铝粉及含有二价铁离子的材料作为 填充料,加到能透过红外线的粘结剂中,可构成红外隐身涂料。可见光隐身材料通常由铝粉、多属氧化物粉和有 机物复合而成,或由掺杂的半导体材料构成,可形成与背景颜色相匹配的迷彩图案,满足可见光隐身的要求。激 光隐身材料用来对抗激光制导武器、激光雷达和激光测距机,要求这些材料对激光的反射率低可吸收率高。对 隐身材料来说,对某种探测手段的隐身性能好,往往对另一种探测手段的隐身性能就不好。例如,对激光探测的 隐身性能好,对红外探测就不能隐身。这就是隐身材料的相容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制了兼容型隐身材 料,如雷达波、红外兼容隐身材料,红外、激光兼容隐身材料,雷达波、红外、激光等多种兼容的隐身材料等。这是当前隐身材料的发展方向。
第四篇:隐身材料专题
隐身材料专题
一、各种隐身飞机发展历程介绍
1、美国第一次正式提出发展隐身技术是在1973年.这一年.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先进研究计划局(DARPA)提出了一项代号“海弗蓝”(Have Blue)的研究计划.这就是隐身技术研究的开始,在“海弗蓝”计划中,DARPA对之前世界各国关于隐身技术的研究情况,以及隐身概念的提出情况进行了总结,甚至一直追溯到1936年最早的隐身飞机概念,当时所提出的隐身飞机概念就是能够不被肉眼发现.不被雷达发现,不被红外探测系统发现,无法听到声音的飞机。
“海弗蓝”计划经过一年多的进展,向美国空军提供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有了这些成果的支持,美国空军决定制造一架专用的验证机,即试验性隐身技术试验机(XST)。2、3、第一种真正的 “隐身”轰炸机是美国的F—117战术轰炸机。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从70年代中期开始执行秘密研制 “隐身”战斗机的 “臭鼬工程”计划。1977年原型机试飞成功,1981年定型投产。F—117外型奇特,翼身融为一体,整个机身表面几乎全部由多个小平面拼命而成,可将雷达波以各种角度散射,不能形成有效的回波。
在美国入侵巴拿马和海湾战争轰炸伊拉克的空袭中,美国多闪成功地使用F—117执行轰炸任务,而一次也没有被对方探测到。
4、世界先进的隐形飞机
二、隐身材料分类及原理
隐身材料按频谱可分为声、雷达、红外、可见光、激光隐身材料。按材料用途可分为隐身涂层材料和隐身结构材料。这里便着重介绍几类重要的隐身材料。
1、雷达吸波材料
它能吸收雷达波,使反射波减弱甚至不反射雷达波,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如日本研制的一种由电阻抗变换层和低阻抗谐振层组成的宽频带高效吸波涂料,其中变换层由铁氧体和树脂混合组成,谐振层由铁氧体导电短纤维和树脂组成,在1~20吉赫的雷达波段上吸收率达20分贝以上。雷达吸波材料中尤以结构型雷达吸波材料和吸波涂料最为重要,国外目前已实用的主要也是这两类隐身材料。A、结构型雷达吸波材料
一种多功能复合材料,它既能承载作结构件,具备复合材料质轻、高强的优点,又能较好地吸收或透过电磁波,已成为当前隐身材料重要的发展方向。
碳纤维对吸波结构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国外对碳纤维作了大量改良工作,如改变碳纤维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对碳纤维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从而改善碳纤维的电磁特性,以用于吸波结构。美国先进战术战斗机(ATF)结构的50%将采用这一类结构吸波材料。
B、雷达吸波涂料
雷达吸波涂料主要包括磁损性涂料、电损性涂料。
1)磁损性涂料主要由铁氧体等磁性填料分散在介电聚合物中组成。目前国外航空器的雷达吸波涂层大都属于这一类。这种涂层在低频段内有较好的吸收性。磁损型涂料的实际重量通常为8~16kg/m2,因而降低重量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电损性涂料通常以各种形式的碳、SiC粉、金属或镀金属纤维为吸收剂,以介电聚合物为粘接剂所组成。这种涂料重量较轻(一般可低于4kg/m2),高频吸收好,但厚度大,难以做到薄层宽频吸收
2、纳米复合隐身材料
纳米材料的特性: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
纳米复合隐身材料的隐身机理
由于纳米材料的结构尺寸在纳米数量级,物质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等方面对材料性能有重要影响。隐身材料按其吸波机制可分为电损耗型与磁损耗型。电损耗型隐身材料包括SiC粉末、SiC纤维、金属短纤维、钛酸钡陶瓷体、导电高聚物以及导电石墨粉等;磁损耗型隐身材料包括铁氧体粉、羟基铁粉、超细金属粉或纳米相材料等。
金属粉体(如Fe、Ni等)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特别是达到纳米级后,电导率很低,材料的比饱和磁化强度下降,但磁化率和矫顽力急剧上升。其在细化过程中,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越来越多,增大了纳米材料的活性,因此在一定波段电磁波的辐射下,原子、电子运动加剧,促进磁化,使电磁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增加了材料的吸波性能。一般认为,其对电磁波能量的吸收由晶格电场热振动引起的电子散射、杂质和晶格缺陷引起的电子散射以及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三种效应来决定。
纳米Si/C/N粉体的吸波机理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其理论认为,在纳米Si/C/N粉体中固溶了N,存在Si(N)C固溶体,而这些判断也得到了实验的证实。固溶的N原子在SiC晶格中取代C原子的位置而形成带电缺陷。在正常的SiC晶格中,每个碳原子与四个相邻的硅原子以共价键连接,同样每个硅原子也与周围的四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当N原子取代C原子进入SiC后,由于N只有三价,只能与三个Si原子成键,而另外的一个Si原子将剩余一个不能成键的价电子。由于原子的热运动,这个电子可以在N原子周围的四个Si原子上运动,从一个Si原子上跳跃到另一个Si原子上。在跳跃过程中要克服一定势垒,但不能脱离这四个Si原子组成的小区域,因此,这个电子可以称为“准自由电子”。在电磁场中,此“准自由电子”在小区域内的位置随电磁场的方向而变化,导致电子位移。电子位移的驰豫是损耗电磁波能量的主要原因。带电缺陷从一个平衡位置跃迁到另一个平衡位置,相当于电矩的转向过程,在此过程中电矩因与周围粒子发生碰撞而受阻,从而运动滞后于电场,出现强烈的极化驰豫。
纳米复合隐身材料因为具有很高的对电磁波的吸收特性,已经引起了各国研究人员的极度重视。而其一旦应用于实际产品,也必将会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3、红外隐身材料
红外隐身材料作为热红外隐身材料中最重要的品种,因其坚固耐用、成本低廉、制造施工方便,且不受目标几何形状限制等优点。红外隐身材料主要有单一型和复合型两种。
A、单一型红外隐身材料
导电高聚物材料重量轻、材料组成可控性好且导电率变化范围大,因此作为单一红外隐身材料使用的前景十分乐观,但其加工较困难且价格相当昂贵,除聚苯胺外尚无商品生产。B、复合型红外隐身材料
复合型红外隐身材料主要有涂料型隐身材料、多层隐身材料和夹芯材料。
1)涂料型隐身材料
涂料型红外隐身材料一般由粘合剂和填料两部分组成。填料和粘合剂是影响红外隐身性能的主要因素,目前的研究大多针对热隐身。
2)多层隐身材料
多层隐身材料中最常见的是涂敷型双层材料。一般有微波吸收底层和红外吸收面层组成。3)夹芯材料
夹芯材料一般由面板和芯组成。面板一般为透波材料, 芯为电磁损耗材料和红外隐身材料。
4、其它隐身材料
A、电路模拟隐身材料
该技术是在合适的基底材料上涂敷导电的薄窄条网络、十字形或更复杂的几何图形, 或在复合材料内部埋入导电高分子材料形成电阻网络, 实现阻抗匹配及损耗, 从而实现高效电磁波吸收。
B、手征隐身材料
所谓的手征是指一个物体不论是通过平移或旋转都不能与其镜像重合的性质。研究表明, 手征材料能够减少入射电磁波的反射并能够吸收电磁波。目前, 用于微波波段的手征材料都是人造的。现在研究的手征吸波材料是在基体中掺杂手征结构物质形成的手征复合材料。
C、红外隐身柔性材料
这种材料是指以织物为中心开发的各种红外隐身材料, 常常以高性能纤维织物为基础。
D、红外隐身服
美国特立屈公司(TeledyncIndustr ies Inc)设计出一种红外隐身效果较好的隐身服。这种隐身服可以与背景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人体的红外特性难于被红外探测器探测到。
三、研究前景展望
对隐身材料来说,对某种探测手段的隐身性能好,往往对另一种探测手段的隐身性能就不好。例如,对激光探测的隐身性能好,一般对红外探测就不能隐身,这就是隐身材料的相容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研制兼容型隐身材料,如雷达波、红外兼容隐身材料,红外、激光兼容隐身材料,雷达波、红外、激光等多种兼容的隐身材料等。
第五篇:隐身人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科幻小说——《隐身人》,我沉溺于故事引人入胜的情节中,痴迷于作者各种精彩的文字里,更是感慨作家独具匠心的写作方法和和语言表达。一连几天我都手不释书,一口气翻看了五六遍呢!
这本书刻画出一位为了科学不顾一切的科学家形象,让人记忆犹新。
当读到他整天整夜忙于科学研究时,我十分感动。联想到我自己,总是不能一丝不苟地坚持做一件事,因为连续坚持不懈地认真做一件事,是很难很需要恒心的!现在的人们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谁还能像他一样,坚持丝毫不怠慢呢?
我怀着敬佩之心,继续读着这篇佳作,读着读着,我突然感觉到很气愤,因为书中的这位令人敬佩的科学家居然因为钱不够把自已的父母烧死了!尽管他的出发点是为做科学实验筹集资金,但是再怎样也不能杀死自已的父母啊!父母辛辛苦苦地养育和培养了他,怎么能恩将仇报呢?
我满怀愤愤不平之心,继续往下读,“科学家给猫咪喝下一种药水„„”天啦!他竟然用猫当道具来测试药水!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怎能把它们当做试验道具?“猫咪立即隐身了,从头再慢慢到尾巴„„”咦?真神奇!猫咪居然隐身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我就这样看完了全书,读完后,我心中萌发出了一些想法。
一、“百善孝为先”,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都要善待自已的父母,书中的科学家为了筹集更多的钱去做实验而杀死了自已的父母,这一点值得我们痛心和愤怒。
二、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如果人们都能像科学家那样,坚持不懈,那肯定什么事情都能做成。正如书中所写“经过不懈努力,科学家终于成功隐身了。”做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学习科学家的这个优点,把这个优点用在学习上,再难的题目也将战无不胜了。
三、应该遵纪守法,无论为了什么目的都不能犯法,隐身人自从隐了身以后,多次犯法,不仅打伤警察,还妄想统治世界„„最终被愤怒的人们打死,获得了应有的报应。
总之,《隐身人》是一本充满哲理的书,一部洋洋洒洒的佳作,建议大家也去读一读,也许你会从中悟出比我更多的道理!
日记大全 http:/// 周记大全http://0s.net.cn/ 读后感http://gan.0s.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