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爱无言——河源中心校最美教师张春成
大爱无言
——孝老爱亲最美教师张春成事迹材料
张老师1983年参加工作,至今已经在农村学校默默耕耘了33年,又有谁知道在工作中兢兢业业、默默付出的他,肩上扛着一个命运多舛的家庭重担。80岁的老父亲需要照顾、护理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监护精神受到刺激20几岁还离不开父母的儿子。他十几年里付出的辛劳是别人无法想象的。张老师家里有五口人,爱人张焕维也是一名农村教师,夫妻二人工作上特别努力,尤其是张焕维老师连续两年担任毕业班班主任且均取得好成绩,并被评为优秀教师。2004年6月,一场巨大的灾难却降临到这个平静的家庭,张老师的爱人突发脑梗,造成全身瘫痪,昏迷不醒,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了近20天后,命是保住了,可是造成身体左侧瘫痪,反应迟钝,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张老师没有放弃,四处打听哪里能治妻子的病,每天在家里为妻子做按摩、复健,期盼着妻子早日康复。听人说公主岭462医院能治疗妻子的病,这时家里的积蓄已全部花光,他又四处借钱筹措治病费用,经过医院的精心治疗,在治疗近一个月的时间后病情好转出院,在张老师爱人生病治疗期间,他的女儿参加高考考上大学,儿子也中考顺利升入重点高中。爱人治病要钱、儿女上学要钱,张老师身上的经济负担压得他快喘不上气来。在医院陪床的时候,每天为妻子打好饭,服侍妻子吃完后,张老师往往就是买两个馒头就着妻子剩下的饭菜应付一顿。妻子心疼他说:“春成,这病咱不治了,省下钱给孩子交学费吧。欠人家这些钱讲来你可怎么还啊?”张老师却说:“照顾好你和孩子是我的分内之事,这个家离不开你。放心,有我,一切都会好的。”
在为爱人求医治病这件事上张老师花费了太多的精力,白天上班他是老师,要教好自己每一个的学生;下班了赶紧回家做好饭再去地里忙活;晚上为爱人做按摩、牵着爱人的手一步一步教她走路、复健。他的时间表永远比别人排的紧张,邻居同事问他累不累?他笑着回答:“我活的很充实,人活的充实了,就不觉得累。”张老师始终没有放弃为爱人治病,为了省下钱给爱人买更好的药,更多的药,他骑着摩托车奔波于长春、公主岭、伊通、磐石。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疗和细心的照顾,张老师爱人病情也有了好转,但是由于长期服用降压药,造成左肾缺失,右肾功能不全,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预定保肾护肾药,每次我都是利用休息,骑摩托车去伊通购买,来回100多公里,在外边从不敢多浪费一分钟,每次买药都匆匆而去,匆匆而回。出门办事的时候,事情办完马上回家,生怕爱人在家出现意外。
2012年4月,外面飘着小雨,可是妻子每天都离不开的降压药没有了,由于张老师爱人的药比较特殊,当地的药店没有。张老师骑着摩托车跑了几十公里外终于买到药,又买了一袋米和一些生活用品急着往回赶,回来的路上车轧到了冬天没化的残冰,张老师连人带车摔到了沟里,米袋子也压到了身上,钻心的疼啊。在路人的帮助下回到家后,为了不让爱人担心张老师什么也没有说,照常洗衣、做饭、给爱人按摩。肩部的疼痛,让张老师一夜没有睡觉,还不能出声让爱人知道。第二天疼的更厉害了,张老师偷偷去医院检查,确诊锁骨断裂。医生建议手术治疗,需要休养几个月,张老师拒绝了医生的建议,简单的处理一下就回家了。因为一家人都需要他的照顾,哪有时间休养。他每天忍着疼痛,继续着每天的家务劳动、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照顾全家人的生活。四年过去了,到现在他的锁骨也没有接上,断骨处还在不停的活动,也许是习惯了吧,身体已经适应了疼痛的感觉。张老师说:“没事,这都不算什么事,为了家人,为了工作,自己承受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次意外后,张老师只在家休息两周时间,就回到了工作岗位。校长劝他在家多休息几天,会安排人员代他的课的,劝他去医院手术治疗。他只说:“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就这样他坚持了下来,没有影响工作,也能更好的照顾家人,尽到了为师、为夫、为父、为子每个角色的责任。痛苦在身,愉快在心,直到现在,同事们都劝他去做手术,把断骨接上,他只是笑一笑说:“无所谓的断骨,我问过医生,锁骨起的作用不大,以后再说吧。”
对于社会来说,一切都是重要的,但是就一个家庭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张老师家中有一子一女,这两个孩子学习成绩都非常的好。女儿顺利的考入了伊通一中,三年学习下来,在高考时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可是在报考志愿填报时出现纰漏,没有被理想院校录取,为了孩子的未来,张老师选择让女儿复读。可是同样的问题第二次高考再次出现,面对着家里的现状,孩子也失去了再次复读的勇气。张老师看出了孩子的心思。和女儿,不如再给孩子一次机会,就这样女儿终于高高兴兴的去她满意的学校读书了,虽然,多花费了两年的读书费用,但是,我认为我尽到了一个做父亲的责任。在女儿刚步入大学不久,她的母亲病情加重,急需用钱,孩子产生了退学的想法,经过张老师再三劝说,又找来亲戚朋友共同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女儿最终安心的回到了学校读书,顺利的完成了大学的学业。现在有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张老师的儿子非常聪明,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老师和邻居没有不夸奖他的。他在小学只读了五年就跳级升入中学,升入初中后,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中考时顺利地考上了重点高中。就在一切充满希望的时候,他的母亲突然患病,也许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也许是因为他只有14岁,年龄过小等诸多原因,孩子的精神负担加重,无心在学校继续读书。在此期间,张老师既要照顾妻子,又要去县里处理孩子学习的事情,还要分心与孩子谈心寻找问题。后来听说找心理辅导对孩子会有作用,他就带着儿子到东北师范大学找心理医生,带他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医。可是,治疗多次,钱花了不少,效果却不明显。张老师思前想后又想办法,做通孩子的工作,送他去私立大学读书。在家说好的,可是到了学校,他又不想上学了。几年下来,长春孙进技校去了三次,大连电子学校去了一次,结果都是无功而返。最严重的时候二十几岁的小伙子连自己的衣服都不能洗。一直到现在,张老师也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引导。现在,上大学是不可能了,几年来的关心、教育、引导,孩子渐渐懂事了许多,体会到了父亲的艰难,能够帮助大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自己的衣服自己能洗了,这就是希望。相信在张老师的不断引导和关心下,孩子会好起来的。
张老师说:家务劳动看是无所谓,可当它落到一个人的身上,又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病人,而且又不能影响自己的工作,可想而知会是怎样。虽然劳动繁重,只要家人开心,单位领导满意,苦点累点又算得什么呢?
张老师的爱人应为病情治疗用药的原因患上了严重的肾病,每天晚上都要去四、五次厕所,每次张老师都要起来服侍爱人,晚上很难休息好。早上4点多又要起床做饭,白天又要到学校工作,能说不累不困吗?张老师强迫自己适应这种生活规律,一天的工作下来,回到家里必须给老人、妻子、孩子变着花样做饭,争取让他们吃好。张老师爱人刚刚得病时,他对于家务什么都不会,可是不能长期靠兄弟姐妹来帮忙,不会就学,到现在,从拆洗被褥,到洗衣做饭无所不会,真正成了一名家庭主妇。
张老师说:为了更好的照顾年过80的父亲,身患重病妻子,为了儿子的将来,不会就学,我会让他们生活的更好,一个家庭就需要有人无私的奉献,对于我不管有多大的压力和付出再多的艰辛。这是我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我做到了。不管前面有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坚持走下去没用爱去撑起一把遮风挡雨的伞。我相信,我们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付出定会有回报,我是幸福的,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伊通满族自治县河源镇中心校
2016/5/19
大爱无言
(孝老爱亲)
——最美教师张春成事迹材料
伊通满族自治县河源镇中心校
第二篇:大爱无言,身边最美老师
大爱无言 身边最美老师
———记我校张兴秀老师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经常会谈到师德,这次能有机会谈谈我身边的师德榜样,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许多多的老师的形象,他们以校为家,对学生的吃喝拉撒睡无不一一关注。学生病了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学习有困难抽出中午或课间时间耐心讲解。在三尺讲台上,教师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轰轰烈烈,只是那些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琐事。但他们工作积极,生活乐观。今天我先谈谈我们学校的张兴秀老师吧!
张老师待人非常热情,对于年轻老师,她也总是给予热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在我身边就有很多次的体现,记得有一次,刚分来的大学生陈立平老师批评班里的学生言辞过于激烈了,张老师给她暗示,一会还亲自问问是怎么回事,又对那学生进行了疏导和安慰,让这位年轻的陈立平老师深受感动和启发;后来又有一次,陈立平老师由于班内事情繁杂,心里又有很多的委屈,于是控制不住在办公室里哭泣,张老师看到后就过来安慰,并且对身后闻讯赶来的学生苦口婆心的进行了说教,学生们听后很是感动内疚,并且让陈立平老师马上到班级里去,乘着这个劲对他们进行一次以情动人的说教,效果很好。
对于办公室的卫生轮值情况,张老师也是最放在心上的。这个礼拜轮到谁,下个礼拜轮到谁,总是张老师提醒我们去做的。年轻老师业务研修,写论文,虽然是自己的事情,但也总是不放在心上,随随便便的,而张老师却总是站在他们的立场,像一个大姐姐一样的提醒他们,要去做什么了。一件件的事情,让老师们铭记于心。
在孩子的心目中,张教师是智慧的,也更像妈妈。她对学生比妈妈还有耐心。当学生遇到烦恼的时候,她会很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诉说,帮助学生分析现状,找到走出困境的途径;当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会通过她的智慧,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从而鼓起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当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她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从不放弃一个学生,因为她爱每一位学生。比如班级里调皮捣乱的学生,张老师总耐心的讲道理,帮助他们明白事理,树立理想目标,她从不厌其烦,而那些孩子渐渐也理解了她的良苦用心,渐渐知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拾起人生的信心,尽自己的能力,做最好的自己。
这就是我身边的师德榜样——张老师。她在这平凡的教师岗位上诠释着一个普通小学教师存在的价值!
第三篇:大爱无言化作春常在418756doc
大爱无言化作春常在
——云南矿山救护队8.03地震救援纪实
2014年8月3日下午4:30,地震突然袭来,鲁甸县龙头山“坍塌”了。灾情就是命令,昭通市矿山救护队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立即启动地震应急救援二级预案,紧急集合队伍。17时51分,救护队3个小队41名指战员在市煤炭工业局副局长雷凤德的带领下奔赴灾区。
18时10分,救护队到达鲁甸沿河,通往震中龙头山的公路塌方严重无法通行。为能在尽快、尽短的时间到达震中营救被困群众,全体指战员每人带上15公斤的救援装备向着距沿河11公里的震中龙头山飞奔而去,19时15分救护队派出的先遣队员队长方九怀和副队长陈家明冒着被山上滚石砸中的危险抵达震中龙头山。
其他队员沿途搜救转移伤员,按照预先制定的“先抢救活体后救援死者、先抢救重伤人员后帮扶轻伤人员”的救援原则展开营救,他们为了能尽量保护伤员在救援过程中不发生次生伤害,能用手刨的就不用铲子;能用铲子的就尽量不使用机械,多数队员手上都留下不同程度的划痕。经过近9小时的连续“作战”,到4日凌晨3时30分,救护队共救出转移重伤人员24人,疏散群众200余人。
由于搜救和转移人员是在晚上进行,一点过到三点震区又在下大雨,余震也在不断发生,这就加剧了山体滑坡和滚石的危险。队员们在转移一位重伤员的过程中遇到余震来袭,滚石向队员们袭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滚石,队员们并没有因为生命危险而放下担架上的重伤员。
走过那段险路,我问身边一位40多岁,从事矿山救援工作已20多年的老队员,你面对如此险境难道就没有恐惧心理吗?他说:不害怕那是假的,我走的是靠山体的那一面,随时都有可能被滚石砸中,小石头好几次砸中我的脚,大石头也几次擦着我的小腿过去,但我没吱一声。因为自己是一名老队员,为了鼓励新队员,即便有再大的恐惧压力,也要装出一幅镇定的样子,那样才不会让新队员乱了阵脚。
他继续说:我前面有位护士,由于滚石来得太猛,当场就吓了跪倒在地,我一只手托着担架,另一只手紧紧地拽起她,筋疲力尽才将她拽出,到平缓地段我们放下担架时,那个护士已昏过去,经过另外两名护士十多分钟的抢救才缓缓苏醒。
4日5时58分,救护队全体队员到达震中龙头山镇,在龙头山他们没有做片刻的休息,又投入到紧张的搜救中,经过3小时的搜救,他们搜救出遇难人员3名(1名妇女、2名儿童)。
4日9时,昭通市矿山救护队与云南煤监局杨学辉副局长率领的7支专业矿山救护队(麒麟区矿山救护队、富源县矿山救护队、镇雄县矿山救护队、威信县矿山救护队、东源后所煤矿救护队、东源恩洪煤矿救护队、东源镇雄煤业公司救护队)在龙头山镇汇合,矿山救援队伍增加到10个小队共138名队员。根据救灾指挥部部署,昭通市矿山救护队全速奔向龙头山镇龙井村,沿途经过黄土坡、西瓜地、沙子厂等地,救援队伍在前行途中边搜救边转移群众。
4日晚,救援队提出到龙井村最远的社(尖山)实施救援,得到指挥中心同意后,救援队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尖山。5日清晨,后续抵达的华能云南滇东能源公司白龙山煤矿救护队也加入到救援行列。到达尖山后,队员们来不及休整,也顾不上几天来连续救援的疲劳,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下,奋战近10个小时,将3名重伤人员用担架抬到距离尖山8.3公里的临时医疗救护点。他们搜遍尖山的每一间坍塌土坯房,在搜救犬的帮助下寻找到1名82岁的李姓遇难老人。
截止8月7日24时,11支矿山救援队伍在震中区域龙头山镇共救出并转移重伤员25名,转移群众297名,搜救出遇难人员11名,搜索房屋115间,清理垮塌房屋1520平方米。
矿山救护队用行动证明他们是一支不愧于昭通人民的劲旅,是一支乌蒙高原上勇于打硬仗、善于打胜仗的队伍。这支队伍不畏艰险、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动着生存在这片热土上的每个人;他们的热情激励着这片热土上失去亲人的灾民勇敢活下去;他们的足迹将会引领更多的人走向美好明天。
第四篇:记孙疃中心校最美乡村教师——张翠花
让“爱”润物细无声 濉溪县孙疃中心校 张翠花
因为我喜欢,所以我有了自己身心的投入。如果有人问:做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会不加思索地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新型师生关系更进一步要求教师真诚地热爱学生,并通过对学生尊重和负责任来体现这种爱,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爱的教育应当是整个德育的主旋律。”因此,在教育活动中,爱应是最重要的理性行为。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
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气吞山河,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常得近乎琐碎。这就是我们教师的生活写照。
去年我带九年级两个班数学课,九年级生活可谓紧张极了。学生是紧张的,比学生更紧张的是老师。有时很早就到学校教室里开始了个别辅导,课间在和学生倾心交流,虽然今年四十多岁,已有二十多年教龄,但是教学上却依然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认真备课总结,把几十年的经验悉心传授给学生。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创造出学案与教案整合式教学,着眼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当堂所学知识,及时批改反馈,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平时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总是那么平和安静的伏案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我时常给学生辅导功课,耐心细致,不厌其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天都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一日一练,真正让学生人人有事做,堂堂有收获,把细微处做到了极致。就这样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没有丝毫暮气,有的是充满朝气的进取精神,有的是毫不懈怠的敬业精神。在学生教育方面,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之间互相支持。我会把上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和班主任沟通,班主任每隔一段时间也会询问任课老师学生的综合表现,大家形成一股合力共同管理学生。如果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临时请假,我会及时承担起责任。
对待学生我会有无微不至的爱。爱,能温暖人的心灵;爱,能鼓励人一直朝前迈进。有人说:有爱才有追求,有对爱的追求,才有对爱的奉献。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作为一名教师,所面临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渴求知识,有着五彩斑斓般梦想的孩子们,对他们更应该给予无私的爱。唯有爱的雨露才能催开最美的花朵;唯有爱的交流,才能搭起师生之间心灵的彩桥。我们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像春风那样慢慢吹开学生的心扉,就应该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严”是爱
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在二十多年的教学中,我都秉承“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学习时,学生能严格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绝不马虎;活动时,我们似朋友般有说有笑。他们能理解我在工作时的“严”即是对他们的爱,也教会了他们什么是责任感。二.“尊重”是爱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对学生要真诚,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师益友。
爱学生当然也要教会孩子尊重别人,建立平等的生生关系,对待学困生更要尊重他们,让老师的爱、学生的爱滋润每一个孩子。我刚接手的一个班,有一些成绩很差的学生,每次回答问题都是很胆怯,经常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看到这些可怜的孩子,我开始用各种方法教导同学们。有时候,我会讲一些名人是如何关心他人的故事给他们听;有时候,我会从学困生的角度谈谈自己感受。慢慢地,慢慢地,同学们对学困生都伸出援助之手。课堂上,只要学困生能答对一个问题,学生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看得出来,这是发自他们内心的。看到眼前的一切,我很欣慰,自己的辛劳没有白费,更让人高兴的是他们懂得去尊重并且关爱别人了。三.会发现是“爱”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问题生”也不例外,相反,对这些“问题生”要给予更多的爱。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真正闪光,使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转化“问题生”除了多观察外,还应多了解、多关心、多谈心、不放弃。实践证明,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生”是绝对可以转化的。我刚接的七年级的王瑞同学头脑聪明,但自制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乱说话就是做小动作,或者整个人躲在桌下玩耍,无法专心听讲,经常严重干扰上课秩序。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再如此发展下去,将会毁了他的一生啊!为了能多方面的了解他,我找了他的父母很多次,探讨其家庭教育的方法,又找来小学时的同班同学,了解他以前的情况,终于发现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在幼时就已经形成,究其原因是他的父母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不够重视,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必要那么严格。另外孩子平时都是由无法正常说话的奶奶带大,孩子无法和她正常交流,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奶奶无法教导他。而当他们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为了能尽快地让孩子步入正轨,我每天都观察他的一言一行,即使不是我的课,我也会在教室外观察他,把他每天的进步、不足的地方记录下来。放学时和他谈心,激励他用优点战胜缺点。慢慢地,让他觉得我很喜欢他,他也很在意我对他的评价,很希望在我面前表现得更好一点。于是,以后我在指出他的不足时,他比较能虚心的接受。当然,要想他把那么多不好的习惯都改正过来,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待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我们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慢慢地改变,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最终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四、关心是“爱”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在家庭的溺爱中成长起来,他们需要关爱,却不愿意给予别人关爱。很多时候,我们要教育他们“给予会更加快乐”。还记得我班的一位同学下楼梯时不慎摔伤,每天上下楼很不方便。通过我的言传身教和正确引导,许多同学主动帮忙。解决了这位同学与其家长的后顾之忧。这就是最深入人心的“爱”啊!教师的工作就是一种“以人为善,以人为本”的工作,是心灵塑造、价值观与人生观塑造的人性工作。作为教师,我们除了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更重要的是让爱滋润到每个孩子心里,教会每个孩子爱身边的人。
总而言之,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第五篇:最美教师张丽莉
最美教师张丽莉
湾塘路小学六(3)班唐谋婧
冰雪为容玉作胎。那是我们人生最美的一课。张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我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张丽莉今年只有29岁。每月只有一千元工资的她和其他老师一样辛苦的为学生们忙碌。然而,在2012年5月18日,悲剧发生了,晚自习过后,学生纷纷走出校门,校门口停了4辆车,突然最后面的大客车失控,先撞到了前面的一辆大客车上,这时,刚好有几个学生过马路,在这个生与死的重要关头,张老师用张老师迅速冲过去拉过了其中的一个学生,手推走另一个学生,自己却来不及躲闪,被猛冲过来的大客车撞倒在地,沉重的车轮无情地从她身上碾轧过去。一瞬间,一个人的命运就这样改变了,张老师完全有时间躲避肇事给她带来的厄运,可是为了救学生,她没有想自己,更没有想到救了学生会给自己带来什么,这更是他人无法比拟的!
危机当前,没有时间去分析利与弊,没有机会去思考得与失,瞬间的行为其实是本能的反映,这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本质。张老师用她生命中的伟大和善良深深感染了每个国人,她的事迹像一把火种也点燃了全社会人们心灵中的真善美。
张丽莉的英雄壮举经媒体报道后,在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专门致电省委书记
吉炳轩,对张丽莉及其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对张丽莉舍己救人的壮举表示崇高的敬意;吉炳轩赞扬张丽莉的英勇行为表现了一名人民教师慈母般的大爱情怀,展
现了纯洁无私的大美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任何的新闻事件喧嚣过后总会归于平静,而其中蕴含的精神,则会成为
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温暖人心,引人向善,让我们拒绝道德冷漠,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透过张丽莉老师的行为,我们要思考如何看待当前社会的伦理道德?如果让我们对现今的社会道德状况作出评价的话,恐怕大多数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词汇应该是“道德滑坡”、“世风日下”和“人心不古”。的确,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见利忘义者有之,坑蒙拐骗者有之,腐败堕落者有之,见死不救者有之。而面对众多的问题,大多数人见怪不怪,甚至学会了容忍和习惯。张丽莉老师的行为之所以让人们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是因为在人们对社会现象很低的道德预期中,张丽莉老师的行为如同一道美丽的闪电,划破人们眼前的道德迷雾,昭示了人性的良善和道德的希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张丽莉老师的行为弥足珍贵,思考和提炼张丽莉老师行为背后所蕴含的道德精神,其意义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