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推荐_新_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推荐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主要事迹
加强艺术教育普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情况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百年名校,一直有着艺术教育的深厚优良传统,文学、音乐、美术、广播、电视、电影等艺术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多年来为江苏省和全国培养了一大批艺术教育人才。2000年以来,学校进一步加强对艺术教育的组织领导,发扬传统,不断创新,依托专业开设了以博雅课程为代表的系统艺术教育课程,形成了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艺术教师队伍,兴建了现代化的艺术场馆设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十年来培养的艺术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达4200名,他们中的70%以上都充实到省内外的大、中、小学校,承担艺术教育工作,在学校艺术教育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南师特色和南师学派。
一、科学部署、全面规划,建立全方位艺术教育工作体系 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落实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以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五个一”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2006年11月,学校下发了《南京师范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艺术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对艺术教育的组织领导、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社团建设以及教学条件与保障等,作了明确的规定,确立了公共艺术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成立了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全校艺术教育工作的规划、部署、指导、协调工作。
在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部署下,学校制定了符合本校特色、切实可行的综合性的艺术教育实施方案与计划,明确规定艺术教育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推荐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主要事迹 的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基本途径、操作方法、主要措施和组织领导等,从制度上给予强有力的保证。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都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全校上下一盘棋,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2007年学校还成立了正处级建制的艺术教育中心,专门负责全校性文化艺术活动的举办和对非艺术类学生的艺术教育推广普及工作。
二、依托专业、博雅教育,开展全员化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应对新的艺术教育形势,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规律,参照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实践经验,学校深刻认识到开展艺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通过深入的研究论证,学校明确了艺术类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即不断加强艺术类学科建设,以专业教育引领艺术教育,依托专业教育辐射全校,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相互协调,通过开设艺术类博雅教育课程,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为艺术类人才提供科学系统的培养计划,为非艺术类人才创造全面发展的成长条件。
经研究和论证,学校在2006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开始设置博雅教育课程,颁布了《南京师范大学关于博雅教育课程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规定非艺术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至少选修2个学分的艺术类博雅教育课程方能毕业。学校目前开设了八大类共33门公共艺术类博雅教育课程供学生选修。近三年来,在全校艺术类教师的努力下,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已经开设了106门次的公共艺术类博雅教育课程,总学时3816课时,选修人数达9793人次。艺术类博雅教育课程的开设增强了学生对艺术的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批判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推荐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主要事迹
三、名家讲座、专业实践,夯实创新性艺术人才成长基础 除了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强化艺术教育的理念之外,学校还紧密依托由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共建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充分运用四校资源,每年均开设大量艺术名家讲座,仅2006年,学校开设的艺术类素质教育讲座达到198场之多。此外,学校还利用机会单独邀请了音乐家卞祖善、闵慧芬、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等大师级人物来校开展讲座。学生通过聆听大师的教诲,陶冶了情操,增长了见识。这些艺术教育讲座的开设和课程学习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此,学校许多公共艺术类课程都将艺术实践环节列入课程的教学大纲。目前,全校所有的艺术类专业都建立了相关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实践性教学和实践基地的锻炼,艺术类学生的专业技能普遍提高,在各级各类专业比赛和展演活动中屡获佳绩。如音乐专业学生连续四届参加全国五项技能大赛均获一、二等奖,摄影专业学生多次在国际大赛中获金、银奖;在最具说服力的全国第一、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校共获得声乐作品一等奖1项、舞蹈作品一等奖1项,美术作品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
四、校园文化、社会服务,构筑立体式艺术教育活动网络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的艺术素质的“养成”提供条件,学校着力推广“三化”:大型活动品牌化、中型活动特色化、小型活动常规化。学生社团历来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目前学校100多家社团中有文化艺术 3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推荐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主要事迹
类社团30多个,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22届社团巡礼,2008年学校成功承办了江苏省文化类社团巡礼闭幕式暨颁奖典礼,2009年校大学生合唱团和舞蹈团被正式命名为“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团”。此外,学校还每年举办大学生、研究生文化艺术节,重点推介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营造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深受师生欢迎、实效明显的艺术教育途径之一。学校在省内多个地区建立了“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延伸艺术教育的空间,拓展艺术教育的内涵。学校还多次承接省、市组织的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等各类演出活动,服务地方发展,传播先进文化,把艺术教育活动渗透到基层民间。此外,学校自2001年被批准设立为教育部体育艺术人才培训培养基地以及被教育部授权为全国中小学艺术教师《高中新课程标准》培养培训单位以来,多次为省内外大、中、小学校从事艺术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组织培训活动,参训人数近6000人次,为江苏省艺术教育队伍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资源共享、优化配置,拥有专业级艺术教育教学条件 南京师范大学有着多年的艺术学科办学历史,音乐学和美术学都是江苏省第一批品牌专业,在艺术教育资源方面,有着丰富的积累和悠久的传统。学校充分发挥艺术专业教育的传统优势,依托艺术专业教育,拓展公共艺术教育,共享师资、课程、图书、设施、设备等所有艺术教育教学条件,并通过教务处和艺术教育中心的统一优化配置和合理改造,在保证艺术专业教育需要的基础上,为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专业级的一流学习条件。此外,学校还设立了公共艺术教育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教师进修、教学改革、举办专门艺术活动以及参与省级 4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推荐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主要事迹
以上艺术竞赛等的经费资助。
目前,学校专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师共33人,占本科在校生总数(15615人)的0.2%;学校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与艺术专业学生共享的琴房、画室、音乐厅、舞蹈房、演播厅、体育馆、摄影棚、录音棚、视听室以及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各类艺术活动场所近20000平方米;全校(包括艺术专业学院资料室)艺术类图书有22852种、71822册。近年来,学校还十分重视网络建设和网络资源的利用,努力提高艺术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水平,所有公共艺术课程都能在学校教学信息系统中实现各项管理功能。实践表明,学生对艺术教育课程选课积极性高、评教满意度高;教师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成效显著,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的双丰收。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和艺术推广普及活动任重而道远,南京师范大学下一步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艺术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作用;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构建各艺术学科间的互相借鉴、投入保障、相互促进的协作机制;进一步推进艺术类教学改革,加强博雅课程建设,丰富文化素质讲座;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服务的指导和支持,努力把艺术教育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为培养新世纪的素质全面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
二O一O年八月十日
第二篇: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大坪中心完小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实施细则》,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加强艺术教育,培养艺术特色,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多元智能”为指导思想,突出抓艺术教育,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加强了三个结合,即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现了两个突破,即:在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特殊的育人功能上有所突破,在美育与其它各“育”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研究与实践上有所突破;达到了一个目标,即:让我校的学生能够享受到比较全面的、高水平的艺术教育,每人都能有一项艺术爱好,都能具有一定的感受、辨别、欣赏、表现、创造美的能力,每人都能获得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总结出了“艺术学科抓全面,工具学科抓渗透,艺术环境抓熏陶,兴趣小组抓提高”的艺术教育经验。现对我校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情况作如下介绍:
一、加大投入,完善设施,保障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及其基础建设。几年来,吴校长就非常注重将文化艺术融于校园的各项设施建设之中,如今,充满书香气息的校园环境优美、典雅别致,活泼清新的文化操场。几年来,学校多方筹集,配备了一间多功能教室,添置多媒体电脑和投影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从而确保学校能开足开齐音美课程、开设艺术选修课、校本课程以及开展美术音乐的综合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和要求,让学生在实验园地里获得美的陶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深入课改,建章立制,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学校经常性制度化地精心策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文艺活动,每学年都组织了校园文化艺术节、书法美术音乐兴趣小组、书法沙龙、元旦六一文艺演出、校园歌手赛、师生书画展、硬笔书法赛、征文比赛、手抄报等活动。特别是以“人人发展、人人成才”为宗旨的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内容极其丰富多样,已经成为我们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内容涉及声乐、舞蹈、小品、曲艺、朗诵、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和科技文化实践活动。既有学习和排演的中外艺术精品,也有学生和老师改编或创作的节目;既有单项表演,也有综艺的
班际汇演;既有学生的参加,也有教职工的参与。校园文化艺术节成了师生参与艺术实践,展示艺术才华的广阔舞台,也成了对学生进行生动的艺术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优化过程,培养特长,开创艺术教育的新局面
我校根据新时期创建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的要求,明确了艺术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培养一批能够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艺术人才,形成了以“合格+特色”的现代教育新理念和良好的艺术氛围。为了优化艺术教育的过程,我校每年都组织书法、绘画、音乐兴趣小组,有计划地开展书法、绘画、音乐特长生的训练活动。几年来,大批艺术特长生健康成长,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今后,我校将一如既往,继续发挥我校在艺术教育工作的认识早、观念新、起点高、群体强和勇于开拓创新等特色,从新的视角与高度,来考虑和确立艺术教育新的发展战略,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探索,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努力开创学校艺术教育新局面,让艺术之花绽放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使他们受益终生,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劳、以美健身。
第三篇:学校师德教育先进单位材料
师德教育先进单位材料
城关镇南田学校 2008年1月 师德教育先进单位材料
我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教师师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依据,认真落实《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若干意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规范,开展“爱岗、爱校、爱生”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把制度的管理和情感激励有机结合起来,教师队伍出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爱校进取、团结合作、乐于奉献、实绩显著的良好师风。我校在继续加强学习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月活动中指导思想明确,活动积极热情高涨.全体在校教职工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论述和领导干部要树立良好风气的要求,以“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主题,努力培育广大教师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积极健康的进取精神,努力培养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师德风范,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师德水平和职业素养,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总结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职工遵纪守法,严守师德规范,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遵纪守法,是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最起码的标准。我校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出现违法犯罪的事情,他们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子女或弟妹,从不岐视学生,体罚学生。工作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师德师风良好,深得群众好评。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由校长宋万宝亲自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给孟二冬同志女儿的回信,学习各级教育部门关于师德建设的有关文件及领导讲话,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门峡市教师二十不准》、《教体局干部作风建设十条规定》,学习三门峡市“2007感动崤函·十佳人民满意教师”先进事迹等。要求教师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学习效果。并由杨锁朝老师配合组织学习,严格会议学习制度,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做到每个人有专用学习笔记(2本),学校集中学习有会议记录和考勤签到,要求教师每个人学习笔记不少于5000字。截止目前我校80%教师的个人学习笔记字数在8000--10000字。
2、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围绕“弘扬新风正气,构建和谐校园”、“新时期教师如何为人师表”等主题,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讨论,要求教师每个人撰写心得体会,不少于1500字并上交归档。
我校通过本阶段开展师德教育月活动,及时发现、培养、树立清正廉洁、敬业爱岗、教书育人、师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
我校在继续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月活动中积极征求意见查摆问题, 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5次,参加人数达318人次。加强营造学习氛围.设置意见箱1个,由专人开取。开通热线电话2部。发放调查问卷表数318份,整理调查表发现问题条数3条,公平、公开、公正、热情、积极召开民主生活会议3次,参加人数达36人次。开展专题讨论3次和民主评议3次。继续组织学习培训,响应号召。教师撰写师德师风分析材料人数达12人次,撰写师德师风分析材料平均字数达1800字。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开展师德教育月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活动的方法步骤,切实增强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3、面对镜子亮出自己
明确方向重振自我
(1)、有些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不够。(2)、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状况关心不够。
(3)、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教职工言行不慎,在课堂或公共场所讲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话;有的教职工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不安心本职工作。
(4)、有的教师缺乏进取精神,不注重获取新知识、不钻研业务、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满足于一般性工作。
(5)、有的教师治学不严谨,只教书不育人,不关心学生。
(6)、有的教师整体协作精神风貌不强,文人相轻的现象时有发生,缺乏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的精神风貌。
(7)、教师队伍中,敬业精神不够,服务意识不够,有些教师过多的受到商品等交换的影响,利益思想严重,缺乏奉献精神。(8)、满足于现状,缺乏青年时期的奋发精神。(9)、对学生不够尊重,使师生关系很尴尬。(10)、对后进生缺乏关爱。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为动力,加强学习,振奋精神,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思想和工作水平,首先是加强理论学习,其次要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从严治教,加强自身建设,进行教学上的改革;振奋精神,以百倍的干劲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4、把学习与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解决学校存在的各种问题。增强教师法律意识,使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已任,牢固树立正确教育观。工作中,教师们主动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向家长们宣传。细致地做学生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确目标,勤奋学习。正是教师们学法用法,学校与家长、社会联系进一步加强。
5、以先进的典型引导教师。我校坚持正面教育,重视为教师树立先进典型,每学年评选师德标兵、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用本校受表彰的先进教师的事迹激励教师,挖掘教师的闪光点,弘扬正气,培养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奋斗的良好风气。构建了一支政治素质高、能力修养强、作风扎实、道德高尚稳定的德育工作队伍。
二、有健全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和管理机制,教职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我校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的管理,以师德为规范,狠抓制度建设。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年规划》、《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实施方案》、《小学师德标兵评选方案》。
首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文明用语、仪表形象有了明确的要求,使教师有章可循,更加严于律己,在学生中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
其次,根据不同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爱岗、爱校、爱生”的教育活动,统一思想。活动中教育教师们热爱自己的学校,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透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校内教师队伍的精神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弘扬奉献成了师风的主旋律。再次,满足教师合理要求,增加教师期望值。根据教师“事业心高于一切”的特点,激励教师在政治上进步,在事业上冒尖,具体的做法是:
(1)在教师中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实现教师在政治上追求进步理想,同时,始终抓住敬业奉献的主旋律,在教师中开展人生理想教育活动。如“爱岗、爱校、爱生”主题活动,引导教师敬业、乐业、创业。树立自己的尊严感、荣誉感和美感。
(2)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各种教学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千方百计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增加教师的期望值,满足他们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既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进取向上的最佳选择。(3)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评估”活动,开展公平竞争,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活动中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比学赶帮。从中培养教师骨干,鼓励和帮助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成果。最后,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校凝聚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存在直接的同步关系。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趋势,结合本校实际,制订了相应的教育科研计划,动员和组织教师大胆进行教改试验,并拨出部分资金作为“走出去,请进来”等教学教研活动经费,鼓励教师把握教育发展和改革方向,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从中锻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研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教师工作作量化考评。通过这些有力措施,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励教师努力提高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在教师们良好师风影响下,我校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学校校风出现大的转变。学生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比以前明显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提高。
(二)教育教学质量进步明显。学校参加各类统考测试或各种竞赛,成绩与过去相比进步。
(三)教师队伍涌现了许多师德高尚的优秀分子。
三、学校领导廉洁自律,办事公道,决策民主,在群众中有很高成望。
按照政策和教育法规管理好学校。处理各种事务以“廉”字当头,所有的校务、财务全部按上级要求公开,并入市财政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凡有重大的事情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决策,做事秉着民主、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重大的财政收支,一定严格执行财务纪律,并通过教职工代表会议才实施执行。这些年来,由于学校领导组成员廉洁自律,办事公道,广泛听取教师们理财意见,终于实现学校财务开源节流,收支合理。将有限资金用在教育教学上,给师生创造了一个花园式的学习生活环境。每当学校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学校领导一定会迎难而上,集中教师们的智慧,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法,确保学校整体工作有序地、正常地进行。学校领导成员的治校能力,在教师群体中,在群众中得到了认同和赞许。学校师德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学校党支部和团委也起了积极作用。学校党支部积极发挥作用,大力支持协助学校开展工作。每个党员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领会“十六大”精神,敬岗爱业,真正起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已任,以身作则。由于党员在群众中自觉成为教师模范;致使教师师德上有榜样,教师集体凝聚力随之增强。学校团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发挥青年先锋作用,团员教师有理想、有活力、有冲劲。在学校和上级直接领导下,不断地吸收先进经验,充实自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团员们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尽自己最大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做学生知心朋友,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我校师德建设上起正面促进作用。
综观我校师德建设所走的路,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功之处在于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的政策法规,加强师德教育,规范各种教育教学行为,依靠群众,民主科学治校,领导廉洁自律,形成集体凝聚力,促使我校师德建设取得丰收。
第四篇:全国学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获奖名单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获奖名单
省(区、市)论文名称 北京 美术教学综合实践课中教育链的探究 上海 发达城市艺术教育学校社区互动双赢 运作的实践研究 上海 小学美术课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和研究 上海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美术探究性学习探讨上海 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传
统课堂教学互补性研究 浙江 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方法与范例
一等奖
单 位 永乐中学 闸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第一师范附属小学 七宝中学 黄浦区四川南路小学 寓阳市教育局教研室作 者
骆杰华 王 钢
唐黎萍
胡燕红
邓英姿 李新华 柳 逸 李 方
安徽 生熟生 淮北财政学校 彭肖天 湖南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艺术教育校外资 湘西自治州潮落井
源的开发与利用 上海 小学生音乐欣赏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
研究 上海 学校音乐教育学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的研究 浙江 强化体验,开发学生音乐创造的实践研
究 广东 关于中小学舞蹈创作定位与原则的思考 广西 论新课程下音乐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 四川 开发本地少数民族民歌资源-优化高中 学区 徐汇区建襄小学 闸北区永兴路二小 下城区长江实验小学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文
华小学 艺术学院 雅安中学 麻秀忠 邰 方 曹晏平徐慧琴 柳 杨
陈玉丹 江兴发
音乐欣赏课的研究 陈 瑜 青海 “三思”而后行——浅谈艺术教学中的小
组合作学习西宁市城中区教研室 刘静茹 浙江 论地域文化与农村艺术教育 上虞市崧厦镇中心小学 刘伟达 浙江 开放,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高文丽 浙江 引生活于音乐 融音乐于生活 萧山区江寺小学 陈玲霞
倪国锋
浙江 艺教之窗奏出充满个性的五线谱——
农村小学个性化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 萧山党山长沙中心
构建与实践 小学 李春荣 福建 充分发挥文学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引
导作用 晋江市养正中学 王一吉 四川 构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课堂教学质量 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 评价体系 教研室 郑德惠
黑龙江 艺术类特长班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 上海 区域性推进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 重视基础强化创意-——初中美术创意画教学实验 上海 发掘特长,形成特色,缔造成功——
篆刻特色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上海 整体和谐,美术创造,发展进步—论
二等奖
大庆石油高级中学 卢湾区教育局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光明中学 王立杰
李洪军
凤
蒋文立 卢 旅 孔文才 王
新型美术教育观和育人模式的研究 复旦中学 杨云平上海 美术骨干教师创造力的培养一从活的
教具谈起 上海 改革初中美术作业评定方法的实践研究上海 诱发小学生绘画创作灵感的研究和实施上海 中小幼学校艺术教育普及与衔接研究报告——上海市杨浦艺术教育实验区八年 艺术教育探索 江苏 让形象通透心灵——关于小学美术教学
“根”的探讨和实践 江苏 论美术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江苏 培养创新精神是美术课的灵魂 浙江 让你的手指对你说——7~9岁儿童陶
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 张家素 武定中学 舒 弦 杨浦区控汀二村小学 操晓臻 杨浦区教育局 项志康 朱汉培 朱茹洁 解放路小学 王家健 教育研究中心 周正强 琅玡路小学
孟 军
艺实践活动实验研究报告 求是集团竞舟小学 吴 言 浙江 小学美术课“自主学习·双边反思”教学
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浙江 农村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探
索与实践 浙江 “三极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设
计与实验 浙江 依托古镇资源开展综合探究式美术教 育活动之实践 浙江 小叶子·大世界——试谈以素材为线索 的美术综合课程资源开发 安徽 高中美术欣赏引入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和体会 富阳新登镇中心小学秀洲教育文化体育局平湖市艺术小学 湖州市南浔实验小学仙居县白塔中学 马鞍山第二中学 甘柳成 沈永政 朱敬东 吴斌杰
杨丽娟 李建广 陈克涛
安徽 农村美术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初探 芜湖师专美术系 汪安康 湖南 论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
与价值 广西 根本价值的追问——试论中小学美术
教学法中的几种非审美趋向 四川 “照猫画虎”新解 贵州 困境与机遇——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学校美术教育的思考 河北 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山西 更新教学理念 融注时代气息 上海 初中音乐双语教学初探 江苏 中小学音乐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及对策 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美术师范系广元市实验小学 教育科学研究所 唐山市第十七中学 晋城市第一中学 徐汇区黎明中学 教育局教研室 段宇辉 李庆云 严建国 兰 岗 潘冰冰 刘国胜 江明媚 谢夕方
江苏 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实验小学 王文娟 江苏 论基础音乐教育的“三新三变”与高师音
乐教育的三项改革 浙江 走进新课程展示新风采——谈音乐教师的角色更新 浙江 绽放你的笑容——小学音乐学科人文化评价初探 浙江 民歌欣赏——开展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案例研究 安徽 您的肯定 我的自信 江西 音乐新课程教学五字歌 山东 让音乐课因创造而精彩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嘉兴市吉水中学 宁波市华山小学 杭州第四中学 芜湖市棠桥小学 万安县第二中学 东营市胜利油田河杨 华 张红霞 王珊珍 戴树林 刘 嫄 丁 杰
耿玉芳
罗 宁
口一小 周淑霞
河南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我——小学高年级
音乐评价方式的探索 湖北 在综合艺术课课堂中实践小组合作形
式的学习广东 儿童钢琴教育成功的关键——兴趣和 情感 广西 侗族歌班形式与柯达伊合唱教学思想
对多声部思维训练的启示 广西 以新的教育理念推进高师音乐教育课
程改革 贵州 口风琴教学实验报告 贵州 对艺术课程实验的反思 郑州市金水区文一 宜昌市四中
外语外贸大学外语
学校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
贵阳市第二十七中学贵阳市小河第二小学王伟丽 佘琴筠 刘莎莎 白 翎 蔡世贤 司长勤 金 丽
贵州 新课程中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教学
研究与实践 六盘水市实验小学 支 红 云南 关于在教育教学对怒江少数民族音乐
和民族舞蹈传承的几点思考 云南 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音乐教师角色 的转变 陕西 促进音乐教学改革 培养综合性人才 甘肃 作品类型影响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 的实验研究 甘肃 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艺术美 甘肃 借得东风好行船 怒江州民族中专学校保山市师范学校 西安市八十五中 武威市凉州第二幼
儿园 天水市北道区道北
小学 武威市凉州区和平
丰润秋 赵应武 陈 曼 杨 瑛 姜小娟 街小学 张万儒甘肃 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与
发展对策 青海 艺术教育活动对发展残疾学生浅能的
重要作用 吉林 坚持因地制宜,开展课题研究,加快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江苏 杯水,桶水,活水—浅析新课程背景
下艺术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江苏 聋校艺术教育的价值审视和实施策略 浙江 聆听音乐 感受生活 定西县中华路中学 特殊教育学校 磐石市艺术教育中心松陵镇第三中心小学建湖县特殊教育学校萧山靖江镇第二小 邵永斌 刘建鹿 吴寿衡 沈兴根 徐新凤
李仕春 郭红艳
瞿伟利
浙江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中高段音乐欣赏中 的实践与思考 萧山区临浦镇三小 朱剑虹 浙江 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中主体性
教学策略研究 浙江 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睛 龙口市实验中学 韩秀丽
河南 走出儿童画辅导的误区 湖北 走出音乐课创新的误区 湖北 音乐,打扫“卫生”的扫帚 湖北 不“完美”的美 义乌市教育局教研室义乌市稠城一校 济源市济水东庄小学武穴市师范学校附小潜江市林园一小 武穴市实验小学 张小云 楼更生
骆国良山东韩丽娜
赵黎明 周 云 程 云
杨艳芳
为学生塑造一双发现美的眼
朱亚丹海南 对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堂中运用的思考 琼海市第一小学 何晓霞 四川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课管理研究的实 南部县保城乡小学 李俊材
践探索 四川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任 勇 何光庆
甘肃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北京 中小学艺术教育操作层面的管理创新 南部县教育局 张掖甘州上秦镇 学校 三等奖
育才学校 冯春生
敬兴明
尤朝晖 李 岩
张小燕
王建宗 北京 多元智能理论与美术教学评价 崇文区光明小学 蔡林华 北京 艺术与德育之花并开(小学书法教学
中的德育管窥)海淀区翠微小学 黄有光 天津 关于美术教学过程中人性化指导的探索 南开区教研室 宋永杰 辽宁 浅谈多媒体计算机在中小学美术课改实 大连市中山区教师 践中的使用误区与解决方法 进修学校 叶晓辉 吉林 美术研究性学习初探 扶余县三岔河镇
士英小学 张 莉 上海 兴趣来自于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 的密切联系——对《黑体美术字》教 闸北区第三中心
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 李 军 上海 谈写实期少年想象力培养的校本课程 逸夫华山美术教育集
与实践 团(初中)王晓洁 上海 新时期美术教师的信息素养研究—信息 闵行教师进修学校
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 附中 赵 勇
上海 开设摄影艺术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上海 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对信息社会的发展策略初探 上海 唤醒和呵护—儿童直觉思维发展的核心
理念和操作关键 上海 分与合——艺术综合课程设置的再思考上海 对学校实施教育评价的思考 江苏 让美术教育涌动生命的活力 江苏 中小学美术衔接教学的理论形态及其 普陀区陆家宅小学 洋泾——菊园实验
学校 七色花小学 进才中学 浦东进才中学 江南中学 武进区洛阳中学 潘阿芳
戴 剑
张 宏 唐臻琼 张玉林 朱燕婷 周新华 陈 擎
特点 刘新茹 江苏 童心与乡情——陶艺乡土课程开发的实
践与思考 江苏 设计创意:“1+1≠2”的教学原则 浙江 审美化教学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研究报告 浙江 构建小学美术学科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浙江 艺术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 浙江 小学美术“情境启导”课堂教学的研究 浙江 心,画,品,趣——浅述儿童画指导 “158”教学法 浙江 小学美术“游历式”教学模式初探 无锡五爱小学 扬中高级中学 杭州市大关小学 杭州市学军小学 温州市实验中学 平湖市教育局教研室德清县莫干山外语 小学 金华师范附小学 华 斌 蔡慧敏 朱玉林 陆军裔 许小英 王五一
柳墨林
冯增美 谢国华
马欢良 周伟芸
浙江 “规范与创新”——小学美术探究性教
学设计的实验与反思 金华师附属小学 李启云 浙江 构建学生美术活动模糊评价模式研究 安徽 略论评述教学模式的主导价值与价值
建构方式 山东 小学美术教育激励性评价研究 河南 改革评价方法 培养学生素质——小学美术评价体系初探 河南 结合学生、教师实际的美术课程设计 河南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研究 河南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性与创新性 河南 美术教学评定的设计初探 温岭市第四中学 芜湖市育红小学 威海市码头小学 南阳市宛城区白河 镇姚庄小学 郑州市金水区文一 实验小学 濮阳高新区实验学校焦作市孟州 林永平贾 勇 邹冬青 孙仲秋
李 东 韩 莹 毛金珠 张素芳 李淑娟
汤红军
湖北 为了发展而评价 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
湖北 开展创造教育 培育个性人才 湖北 美术课堂教学的节奏美 湖北 乡土美术鉴赏教学 湖北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美术教学初探广东 关于潮州民间工艺美术手工制作教学 的思考 广东 网络环境下中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思考
与实验 四川 课教呼唤生活化的美术课堂 二小 荆州市沙市四中 宜昌市三中 石堰市竹溪县一中 武汉市十里铺中学 潮州市实验学校 广州市育才中学 郫县教育局教研室 马新银
周一俊 曾 芳 柏常青 全 澜
温 佳
黄 瑜 江洁华 陈兴中
四川 在人文和理性中寻找美一散论高中美
术欣赏课中相关学科的学习成都市石室中学 季晓歌 四川 美术课堂评价初探 四川 新课程实施中的初中生绘画危险期美
术教学策略 云南 幼儿园多媒体电脑绘画教学的实验研 究报告 北京 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
教学方法 天津 谈舞蹈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 辽宁 美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成都市双流县中和小学 绵阳市第五中学 弥勒县教办幼儿园崇文区光明小学 武清区启智学校 鞍山市第五十中学周 敏
朱万能 王发艳
王国秦
李存萍
马燕梅 刘红伟 徐 娜
辽宁 浅谈美育的怡情、启智和储善 鞍山市第五十中学 李 英 辽宁 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综合手段运用的思考 锦州市教师进修学
辽宁 新教材中“音乐知识”的定位与把握 辽宁 如何帮助学生学习民族音乐 吉林 多媒体计算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上海 音乐新课程标准“终身学习”理念的认
识与实践 上海 尝试 成功 创新——小学生音乐学习
自主探究型模式研究 江苏 浅析校园环境音乐 院体艺部 抚顺市城区教师进
修学校 沈阳市和平区同泽
一校 东北师大附属中学 宝山区教室进修学院闸北区三中心小学 无锡教育学院附属 李 双
赵丽玲
邓一博
张国慧 蒲钟兴 席 恒 胡大方
实验中学 杨耀坤
江苏 把握音乐形式的文化脉络 南京师大音乐学院 邓 林 江苏 对加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民族音乐教
育的思考 江苏 “乱”,你准备好了吗?——谈让课堂
稍稍“乱”起来 江苏 以人为本,以特为美——对大学非艺
术类专业教育问题的几点议论 江苏 尊重需要 挖掘潜能——让盲聋学生接受公平、优质的艺术教育 江苏 开设“艺术”课程质疑 江苏 新世纪对培养复合型(音乐、美术主
盐城师范学院艺术系常胜小学 技术师范学院 盲聋哑学校 泰州师范高专 严雅萍 卜 灵 董存田 赖文袆
顾瑞华 顾 克
王誉声
辅修)艺术教育师资改革实验的回顾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许晨有 与思考 杨 华 江苏 聋校艺术教育的定位与操作 扬州聋盲学校 黄健群 江苏 探索农村小学校本培训艺术教师之路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普及化研究与实践 天一实验小学 胡志强 江苏 小人小马小刀枪——假戏真唱——谈 音乐学科教学在小班教育模式下的
实践体验 浦呕浦口小学 潘 娟 浙江 浅淡音乐智能的多元评估 东阳市实验小学 方敏鸳 浙江 在艺术课堂践履中认识自我、评价自 我——中学生艺术教育课堂教学评价
体系的管窥 宁波市效实中学 沈 红 浙江 小学音乐反思性教学案例研究 富阳市实验小学 杨金红 安徽 审美化音乐教学基本模式及教学策略 马鞍山市第七中学 倪春霞 安徽 谈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 铜陵市教育局 吴 励
安徽 浅谈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课 江西 被忽略的蔡元培艺术教育之精华 江西 浅谈对中小学生进行赣南客家音乐文
化教育的途径 江西 谈幼儿歌舞的美学特征 江西 让道德素质在欣赏中提升--论戏曲艺
术与德育的关联 江西 《音乐教学大纲》与《音乐课程标准》比较的研究 太湖师范学校 井冈山师范学院 南康市金鸡中学 南昌师范学校 财经大学 泰和中学 杨清瑶 杨晓梅
舍红霞 张承龙 曾朝晖 黄丽玲 邹力宏 邹力群
山东 和谐教育模式对初中学生音乐能力的 济南市第二十中学 雷 慧
影响研究 高 戈 河南 论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 河南 提倡交往 鼓励合作 河南 音乐课中的情感体验 河南 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河南 多彩的土地——在中小学实施本土音 乐教育的看法 湖北 流动人口子女给教学方式带来的冲击
与提示 湖北 论小学生审美教育的价值 湖北 音乐欣赏课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鹤壁市第二中学 鹤壁四小 焦作市解放区实小 许昌实验小学 洛阳北方企业集团 有限公司子弟学校 武汉大学附属小学 武汉武昌水果湖一小武汉市华中师大一
李 洁 路建红 张晶晶 李晋凤 鞠 瞳 李蜀南
张永红 姜修国 杨新梅 附小 黄 涛
广东 学生为主体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东莞市南城区胜和
初探 小学 李 敏 广东 让学生成为参与者、发挥者、探索者、创造者——浅谈中学音乐教学学生主 深圳盐田田东中学 唐京安 体参与意识和审美创新能力的培养 刘竹君 广东 人本主义的音乐教育观 华南师范大学 麦 琼 广西 论新《课标》之下的基础音乐教学改革 教育学院艺术系 黄玉莹 广西 浅论歌唱的声音观念以及某种声音观念
与高音唱法的关系 艺术学院 刘中连 广西 浅谈高师视唱练耳的三个“面向” 桂林民族师范 李 君 广西 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构想 武鸣县民族高中 杨玲梅 广西 音乐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 梧州市五坊路小学 黄 莉 四川 情感——音乐教学的灵魂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陈燕玲 四川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研究 什邡市实验小学 顾 萍 四川 “通感”是艺术融合教学的重要依据 贵州 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民族音乐的种子 贵州 浅谈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新音乐课
程标准”的三个理念 贵州 高师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如何与基础
教育改革相结合的对策性研究 贵州 侗族大歌 课堂里的一朵奇葩 贵州 乡士艺术课教学与发展前景 云南 树立自信——转化音乐“后进生”的有
效手段 成都青羊区研究培
训研究中心 雷山二中 师大音乐系九九级 贵阳师范高专 黎平县肇兴中学 凯里市教研室 昆明市高专附小 匡 敏
潘冬梅
李丽娅 蓝明光 吴如标 唐世忠
陈星言云南 浅谈中美音乐课程标准之比较 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陈劲松 陕西 关于音乐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西安新城教师进修
学校 杜 娟
陕西 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音乐个性 西安育英小学 胡 静 陕西 在情境中发展情趣培养情感 西安交大附小 肖 珂 甘肃 知识之“教”与素质之“育” 兰州四中 靳 翊 北京 增强课改意识 开发课程资源——农 村地区小学音乐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的
尝试 延庆县教科研中心 刘凤仙 江苏 运用整合理念 审视艺术课堂教学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娄小明 江苏 构建人本模式 关照教学反馈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秦文娟 江苏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加强民族器乐教学 建湖县钟庄小学 徐为民 浙江 小学美术“欣赏求知创作欣赏”教学研 究初探 义乌市稠城第三小学 陈 群 浙江 学海无崖“笛”作舟——以艺术教育为
切入口,探索“特色立校”新途径 浙江 谄议小学课外音乐活动的研究 浙江 在小学美术、语文学科整合中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 河南 开启心智 放飞想象 激励创新
河南 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以音乐为主导学科 的研究性学习湖北 开发农村美术课程资源,丰富农村学 校美术教学 义乌市后宅小学 义乌市朝阳小学 义乌绣湖小学 猛州实验中学 济源市第一中学 潜江市周矶逸夫小学 楼雪风
陈香青
刘河仙 何晓东 李秀娟 汤红军 赵 羽 张 勇
刘书田 四川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三课”运行管理实 南部县群龙小学 黄 梅
践研究报告 樊国琪
云南 浅谈纳西民间音乐舞蹈在学校艺术教
育中传承的几点认识 陕西 加强艺术教育,提高聋生素质 丽江白龙潭小学洋县聋哑学校 何福林
和冬梅 赵雅芬
第五篇:全国学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获奖名单
附件4: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
省(区、市)论文名称
单 位
作 者
北京
美术教学综合实践课中教育链的探究
永乐中学 骆杰华
上海 发达城市艺术教育学校社区互动双赢 闸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 钢
运作的实
践
研
究
唐黎萍
燕红
上海 小学美术课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和研究 第一师范附属小学 邓英姿
上海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美术探究性学习探讨
七宝中学 李新华
上海 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传
统课堂教学互补性研究 黄浦区四川南路小学 柳 逸
胡浙江 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方法与范例 寓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李 方
安徽 生熟生 淮北财政学校 彭肖天
湖南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艺术教育校外资 湘西自治州潮落井
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区 麻秀忠
上海 小学生音乐欣赏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
研究 徐汇区建襄小学 邰 方
上海 学校音乐教育学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的研究 闸北区永兴路二小 曹晏平
浙江 强化体验,开发学生音乐创造的实践研
究 下城区长江实验小学 徐慧琴
广东 关于中小学舞蹈创作定位与原则的思考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文
华柳 杨
广西 论新课程下音乐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 艺术学院 陈玉丹
小
学 四川
开发本地少数民族民歌资源-优化高中
雅安中学 江兴发
音陈 瑜
青海 “三思”而后行——浅谈艺术教学中的小 乐
欣
赏
课的研
究
组合作学习室 刘静茹
浙江 论地域文化与农村艺术教育 学 刘伟达
浙江 开放,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高文丽
浙江 引生活于音乐 融音乐于生活 陈玲霞
国锋
浙江 艺教之窗奏出充满个性的五线谱——
农村小学个性化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 构建与实践
李春荣
福建 充分发挥文学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引
导作用 王一吉
西宁市城中区教研上虞市崧厦镇中心小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萧山区江寺小学 萧山党山长沙中心
小学 晋江市养正中学 倪
四川 构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课堂教学质量 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
评价体系
教研室 郑德惠
二等奖
黑龙江 艺术类特长班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 王立杰
洪军
王 凤
上海 区域性推进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蒋文立
上海 重视基础强化创意-——初中美术创意
画教学实验 院 卢 旅
上海 发掘特长,形成特色,缔造成功——
篆刻特色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孔文才
上海 整体和谐,美术创造,发展进步—论
大庆石油高级中学 卢湾区教育局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
光明中学 李
新型美术教育观和育人模式的研究
复旦中学 杨云平
上海 美术骨干教师创造力的培养一从活的
教具谈起 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 张家素
上海
改革初中美术作业评定方法的实践研究
武定中学 舒 弦
上海 诱发小学生绘画创作灵感的研究和实施 杨浦区控汀二村小学 操晓臻
上海 中小幼学校艺术教育普及与衔接研究报 杨浦区教育局
项志康
告——上海市杨浦艺术教育实验区八年 朱汉培
艺术教育探索 朱茹洁
江苏 让形象通透心灵——关于小学美术教学
“根”的探讨和实践
解放路小学 王家健
江苏 论美术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育研究中心 周正强
江苏 培养创新精神是美术课的灵魂 琅玡路小学
孟 军 浙江 让你的手指对你说——7~9岁儿童陶
艺实践活动实验研究报告 求是集团竞舟小学 吴 言
浙江 小学美术课“自主学习·双边反思”教学
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富阳新登镇中心小学 甘柳成
浙江 农村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探
索与实践 局 沈永政
浙江 “三极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设
计与实验 朱敬东
浙江 依托古镇资源开展综合探究式美术教 学 吴斌杰
育活
动
之杨丽娟
浙江 小叶子·大世界——试谈以素材为线索 的美术综合课程资源开发 李建广
安徽 高中美术欣赏引入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和体会 陈克涛
秀洲教育文化体育平湖市艺术小学 湖州市南浔实验小实
践
仙居县白塔中学 马鞍山第二中学 安徽 农村美术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初探 芜湖师专美术系 汪安康
湖南 论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
与价值
师范大学 段宇辉
广西 根本价值的追问——试论中小学美术
教学法中的几种非审美趋向 系 李庆云
四川 “照猫画虎”新解 严建国
贵州 困境与机遇——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学校美术教育的思考 兰 岗
河北 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潘冰冰
山西 更新教学理念 融注时代气息 刘国胜
上海 初中音乐双语教学初探 江明媚
江苏 中小学音乐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及对策 谢夕方
艺术学院美术师范广元市实验小学 教育科学研究所 唐山市第十七中学 晋城市第一中学 徐汇区黎明中学 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
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实验小学 王文娟
江苏 论基础音乐教育的“三新三变”与高师音
乐教育的三项改革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杨 华
浙江 走进新课程展示新风采——谈音乐教师 的角色更新 张红霞
浙江 绽放你的笑容——小学音乐学科人文化
评价初探 王珊珍
浙江 民歌欣赏——开展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
教学的案例研究 戴树林
安徽 您的肯定 我的自信 刘 嫄
江西 音乐新课程教学五字歌 丁 杰
玉芳
山东 让音乐课因创造而精彩 罗 宁
嘉兴市吉水中学 宁波市华山小学 杭州第四中学 芜湖市棠桥小学万安县第二中学 东营市胜利油田河 耿
口周淑霞
河南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我——小学高年级
一小
音乐评价方式的探索 郑州市金水区文一
王伟丽
湖北 在综合艺术课课堂中实践小组合作形
式的学习佘琴筠
广东 儿童钢琴教育成功的关键——兴趣和 情感
刘莎莎
广西 侗族歌班形式与柯达伊合唱教学思想
对多声部思维训练的启示 白 翎
广西 以新的教育理念推进高师音乐教育课
程改革 蔡世贤
贵州 口风琴教学实验报告 学 司长勤
贵州 对艺术课程实验的反思 学 金 丽
贵州 新课程中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教学
宜昌市四中
学校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
贵阳市第二十七中贵阳市小河第二小外语外贸大学外语 研究与实践 六盘水市实验小学 支 红
云南 关于在教育教学对怒江少数民族音乐
和民族舞蹈传承的几点思考 怒江州民族中专学校 丰润秋
云南 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音乐教师角色 的转变 保山市师范学校
赵应武
陕西 促进音乐教学改革 培养综合性人才 西安市八十五中 陈 曼
甘肃 作品类型影响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 武威市凉州第二幼 的实验研究
儿园 杨 瑛
甘肃 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艺术美 天水市北道区道北
小姜小娟
甘肃 借得东风好行船 武威市凉州区和平
街张万儒甘肃 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与
发展对策 定西县中华路中学 邵永斌
青海 艺术教育活动对发展残疾学生浅能的
小
学
学 重要作用 特殊教育学校 刘建鹿
吉林 坚持因地制宜,开展课题研究,加快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磐石市艺术教育中心 吴寿衡
江苏 杯水,桶水,活水—浅析新课程背景
下艺术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学 沈兴根
江苏 聋校艺术教育的价值审视和实施策略 仕春
红艳
浙江 聆听音乐 感受生活 瞿伟利
浙江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中高段音乐欣赏中 的实践与思考 松陵镇第三中心小建湖县特殊教育学
萧山靖江镇第二小萧山区临浦镇三小校 徐新凤 李
郭
朱剑虹
浙江 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中主体性
教学策略研究 义乌市教育局教研室 张小云
浙江 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义乌市稠城一校 楼更生
国良山东 为学生塑造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学 韩秀丽
丽娜
河南 走出儿童画辅导的误区 学 赵黎明
湖北 走出音乐课创新的误区 小 周 云
湖北 音乐,打扫“卫生”的扫帚 程 云
湖北 不“完美”的美 龙口市实验中济源市济水东庄小武穴市师范学校附潜江市林园一小 武穴市实验小学骆
韩
朱亚丹 杨
艳芳
海南 对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堂中运用的思考 琼海市第一小学 何晓霞
四川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课管理研究的实 南部县保城乡小学 李俊材
践探冯春生
兴明
四川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尤朝晖
甘肃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误区及对策李 岩
张小燕
索
南部县教育局 张掖甘州上秦镇 学校
敬
任 勇 何光庆
三等奖
北京
中小学艺术教育操作层面的管理创新
育才学校 王建宗
北京 多元智能理论与美术教学评价 崇文区光明小学 蔡林华
北京 艺术与德育之花并开(小学书法教学
中的德育管窥)海淀区翠微小学 黄有光
天津 关于美术教学过程中人性化指导的探索 南开区教研室 宋永杰
辽宁 浅谈多媒体计算机在中小学美术课改实 大连市中山区教师
践中的使用误区与解决方法
进修学校
叶晓辉
吉林 美术研究性学习初探 扶余县三岔河镇 士张 莉
上海 兴趣来自于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 的密切联系——对《黑体美术字》教 闸北区第三中心 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李 军
上海 谈写实期少年想象力培养的校本课程 逸夫华山美术教育
英
小
学
学 集
与实践
团(初中)王晓洁
上海 新时期美术教师的信息素养研究—信息 闵行教师进修学校
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附中 赵 勇
上海 开设摄影艺术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普陀区陆家宅小学 潘阿芳
剑
上海 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对信息社会的发展策 洋泾——菊园实验
略初探
学校 张 宏
上海 唤醒和呵护—儿童直觉思维发展的核心
理念和操作关键 七色花小学 唐臻琼
上海
分与合——艺术综合课程设置的再思考
进才中学 张玉林
上海 对学校实施教育评价的思考 浦东进才中学 朱燕婷
江苏
让美术教育涌动生命的活力
江南中学
戴周新华
江苏 中小学美术衔接教学的理论形态及其 武进区洛阳中学 陈 擎
特刘新茹
江苏 童心与乡情——陶艺乡土课程开发的实
践与思考 无锡五爱小学 华 斌
江苏 设计创意:“1+1≠2”的教学原则 扬中高级中学 蔡慧敏
浙江 审美化教学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研究报告 杭州市大关小学 朱玉林
陆军裔
浙江 构建小学美术学科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 杭州市学军小学 许小英
浙江 艺术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 温州市实验中学 王五一
柳墨林
浙江 小学美术“情境启导”课堂教学的研究平湖市教育局教研室 冯增美
点 浙江 心,画,品,趣——浅述儿童画指导 德清县莫干山外语 谢国华
“158”教学法 小马欢良
浙江 小学美术“游历式”教学模式初探 金华师范附小学 学
周伟芸
浙江 “规范与创新”——小学美术探究性教
学设计的实验与反思 李启云
浙江 构建学生美术活动模糊评价模式研究林永平
安徽 略论评述教学模式的主导价值与价值
建构方式 贾 勇
山东 小学美术教育激励性评价研究 邹冬青
河南 改革评价方法 培养学生素质——小学孙仲秋
美术评价体系初探 李 东
河南 结合学生、教师实际的美术课程设计 韩 莹
金华师附属小学 温岭市第四中学 芜湖市育红小学 威海市码头小学 南阳市宛城区白河 镇姚庄小学 郑州市金水区文一 河南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研究
实验小学 毛金珠
河南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性与创新性 濮阳高新区实验学校 张素芳
河南 美术教学评定的设计初探 李淑娟
红军
湖北 为了发展而评价 湖
马新银
湖北 开展创造教育 培育个性人才 周一俊
湖北 美术课堂教学的节奏美 曾 芳
湖北 乡土美术鉴赏教学 柏常青
湖北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美术教学初探 全 澜
焦作市孟州武汉市武昌区水果二
小荆州市沙市四中宜昌市三中石堰市竹溪县一中武汉市十里铺中学汤
温
佳
广东 关于潮州民间工艺美术手工制作教学 的思考 潮州市实验学校 黄 瑜
广东 网络环境下中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思考
与实验 江洁华
四川 课教呼唤生活化的美术课堂 陈兴中
四川 在人文和理性中寻找美一散论高中美
术欣赏课中相关学科的学习季晓歌
四川 美术课堂评价初探 周 敏
四川 新课程实施中的初中生绘画危险期美
术教学策略 朱万能
云南 幼儿园多媒体电脑绘画教学的实验研 王发艳
究报王国秦
广州市育才中学 郫县教育局教研室 成都市石室中学 成都市双流县中和
小
学
绵阳市第五中学 弥勒县教办幼儿园 告
李存萍
北京 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
教学方法 崇文区光明小学 马燕梅
天津 谈舞蹈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 刘红伟
辽宁 美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徐 娜
辽宁 浅谈美育的怡情、启智和储善 李 英
辽宁 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综合手段运用的思考李 双
辽宁 新教材中“音乐知识”的定位与把握 赵丽玲
辽宁 如何帮助学生学习民族音乐 邓一博
吉林 多媒体计算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张国慧
武清区启智学校 鞍山市第五十中学 鞍山市第五十中学 锦州市教师进修学
院
体
艺
部
抚顺市城区教师进
修
学校
沈阳市和平区同泽
一
校
东北师大附属中学 上海 音乐新课程标准“终身学习”理念的认
识与实践 宝山区教室进修学院 蒲钟兴
上海 尝试 成功 创新——小学生音乐学习
自主探究型模式研究 闸北区三中心小学 席 恒
江苏 浅析校园环境音乐 无锡教育学院附属 胡大方
实杨耀坤
江苏 把握音乐形式的文化脉络 南京师大音乐学院 邓 林
江苏 对加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民族音乐教
育的思考 盐城师范学院艺术系 严雅萍
江苏 “乱”,你准备好了吗?——谈让课堂
稍稍“乱”起来
常胜小学 卜 灵
江苏 以人为本,以特为美——对大学非艺
术类专业教育问题的几点议论 技术师范学院 董存田
江苏
尊重需要 挖掘潜能——让盲聋学生接
盲聋哑学校
验
中
学 赖文袆
受顾瑞华
江苏 开设“艺术”课程质疑 泰州师范高专 公
平、优
质的艺
术
教
育
顾 克
誉声
江苏 新世纪对培养复合型(音乐、美术主
辅修)艺术教育师资改革实验的回顾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许晨有 与思
考杨 华
江苏 聋校艺术教育的定位与操作 扬州聋盲学校黄健群
江苏 探索农村小学校本培训艺术教师之路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普及化研究与实践 天一实验小学胡志强
江苏 小人小马小刀枪——假戏真唱——谈
音乐学科教学在小班教育模式下的
实践体验 浦呕浦口小学潘 娟
浙江 浅淡音乐智能的多元评估 东阳市实验小学王
方敏鸳
浙江 在艺术课堂践履中认识自我、评价自
我——中学生艺术教育课堂教学评价
体系的管窥 宁波市效实中学 沈 红
浙江 小学音乐反思性教学案例研究 杨金红
安徽 审美化音乐教学基本模式及教学策略 倪春霞
安徽 谈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 吴 励
清瑶
晓梅
安徽 浅谈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课 舍红霞
江西 被忽略的蔡元培艺术教育之精华 张承龙
江西 浅谈对中小学生进行赣南客家音乐文
化教育的途径 曾朝晖
富阳市实验小学铜陵市教育局太湖师范学校井冈山师范学院南康市金鸡中学杨
杨
马鞍山市第七中学
江西 谈幼儿歌舞的美学特征 南昌师范学校 黄丽玲
江西 让道德素质在欣赏中提升--论戏曲艺
术与德育的关联
财经大学 邹力宏
江西 《音乐教学大纲》与《音乐课程标准》
比较的研究
泰和中学 邹力群
山东 和谐教育模式对初中学生音乐能力的 济南市第二十中学 雷 慧
影高 戈
河南 论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 鹤壁市第二中学 李 洁
路建红
河南
提倡交往
鼓励合作
鹤壁四小 张晶晶
河南 音乐课中的情感体验 焦作市解放区实小 李晋凤
河南 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许昌实验小学 鞠 瞳
响
研
究 河南 多彩的土地——在中小学实施本土音 洛阳北方企业集团 李蜀南
乐教育的看法 有限公司子弟学校 张永红
湖北 流动人口子女给教学方式带来的冲击
与提示 姜修国
湖北 论小学生审美教育的价值 小 杨新梅
湖北 音乐欣赏课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黄 涛
广东 学生为主体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初探
李 敏
广东 让学生成为参与者、发挥者、探索者、创造者——浅谈中学音乐教学学生主 唐京安
体参与意识和审美创新能力的培养 刘竹君
广东 人本主义的音乐教育观 麦 琼
武汉大学附属小学 武汉武昌水果湖一武汉市华中师大一
附
小
小学 深圳盐田田东中学 华南师范大学 东莞市南城区胜和
广西 论新《课标》之下的基础音乐教学改革 教育学院艺术系 黄玉莹
广西 浅论歌唱的声音观念以及某种声音观念
与高音唱法的关系
艺术学院 刘中连
广西 浅谈高师视唱练耳的三个“面向”
桂林民族师范 李 君
广西 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构想 武鸣县民族高中 杨玲梅
广西 音乐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 梧州市五坊路小学 黄 莉
四川 情感——音乐教学的灵魂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陈燕玲
四川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研究 什邡市实验小学 顾 萍
四川 “通感”是艺术融合教学的重要依据 成都青羊区研究培
训研究中心
匡 敏
贵州
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民族音乐的种子
雷山二中 潘冬梅
贵州 浅谈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新音乐课
程标准”的三个理念 师大音乐系九九级 陈星言
贵州 高师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如何与基础
教育改革相结合的对策性研究 贵阳师范高专 李丽娅
贵州 侗族大歌 课堂里的一朵奇葩 黎平县肇兴中学 蓝明光
贵州 乡士艺术课教学与发展前景 凯里市教研室 吴如标
云南 树立自信——转化音乐“后进生”的有
效手段 昆明市高专附小 唐世忠
云南 浅谈中美音乐课程标准之比较 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陈劲松
陕西 关于音乐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西安新城教师进修
学杜 娟
陕西 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音乐个性 西安育英小学 胡 静
陕西 在情境中发展情趣培养情感 西安交大附小 肖 珂
校
甘肃
知识之“教”与素质之“育”
兰州四中 靳 翊 北京 增强课改意识 开发课程资源——农
村地区小学音乐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的
尝试 延庆县教科研中心 刘凤仙
江苏 运用整合理念 审视艺术课堂教学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娄小明
江苏 构建人本模式 关照教学反馈 室 秦文娟
江苏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加强民族器乐教学徐为民
浙江 小学美术“欣赏求知创作欣赏”教学研
究初探 学 陈 群
浙江 学海无崖“笛”作舟——以艺术教育为
切入口,探索“特色立校”新途径 楼雪风
香青
浙江 谄议小学课外音乐活动的研究 刘河仙
浙江 在小学美术、语文学科整合中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建湖县钟庄小学义乌市稠城第三小义乌市后宅小学义乌市朝阳小学义乌绣湖小学 陈
何晓东
河南 开启心智 放飞想象 激励创新 猛州实验中学 李秀娟
汤红军
河南 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以音乐为主导学科 的研究性学习赵 羽
湖北 开发农村美术课程资源,丰富农村学 张 勇
校美
术刘书田
四川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三课”运行管理实黄 梅
践研
究樊国琪
福林
云南 浅谈纳西民间音乐舞蹈在学校艺术教
育中传承的几点认识 和冬梅
陕西 加强艺术教育,提高聋生素质 济源市第一中学潜江市周矶逸夫小学教
学南部县群龙小学报
告丽江白龙潭小学洋县聋哑学校何
赵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