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另绿色食品原料玉米生产基地工作实施方案
绿色食品原料玉米生产基地工作实施方案
经梨树县农业局、小城子镇政府、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梨树县植物保护检疫站、吉林省天禾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小城子镇亲仁村农民协会共同协商,拟在亲仁村建立绿色食品原料玉米生产基地500公顷。为确保基地生产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实施,切实发挥基地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带头作用,有效实现龙头企业带动基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特制定此方案。
一、目的及意义
建立绿色食品原料玉米生产基地,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政府部门推动、农业科技部门支撑,使生产基地在实施生产各项组织、措施等活动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原料生产标准实施生产,切实达到生产程序严谨、生产措施科学、生产过程标准、产品质量上乘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实现绿色玉米原料生产的标准化组织生产、规模化集约经营、产业化形式运作的新型农业模式。达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拉动全县农业生产向农业标准化和现代化生产方向快速迈进。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农业理念为指导,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以全面振兴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强化科学
管理为手段,努力打造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的,集土地、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方式相互协调统一和具有先进科技水平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促进粮食增产、产品增值、品质优异、农民增效、企业与农民共赢。
三、建设原则
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为基本原则,强化农田基本建设,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强化农业各类投入品的控制,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监管到位,相关措施到位。建设生产设施先进、生产技术先进、管理措施先进和产品质量上乘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
四、建设目标
绿色玉米原料生产基地,总建设面积500公顷,通过对各项生产投入品的控制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使玉米产品质量经过检验检测完全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与同类产品比较,在产量上要略有降低,预计公顷产量达到11000公斤,比普通产品平均产量低1000公斤,由于产品质量优于普通同类产品,价格可比同类产品每公斤高出0.20元,每公顷可增收1200元,折每亩增收80元。按照基地总面积,总计可增收60万元。通过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田土壤理化性状明显变好,地力明显提高,为当地农业标准化生产作出良好示范。
五、建设规模及内容
1、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500公顷。
2、选用通过省级审定的优良玉米品种。
3、按照绿色食品标准,限量使用化学投入品,包括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4、制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按规程组织实施。
5、建立田间生产记录档案。
6、基地实行立牌标示,以供产品求购企业及各方面人士监督。
六、实施措施
1、组织措施
建立由县农业局、小城子镇政府、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省天禾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组成的绿色食品基地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陈
敏
副组长:王贵满
贾万刚
成员:冯
杨井武(其他有关人员,包括乡镇副职镇长,农业站长等)
领导小组负责基地生产的落实、基地生产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协调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研究和实施有关对基地生产有关投入品的扶持。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基地生产的有关事宜。
成立由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省天禾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相关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王贵满 副组长:潘巨文
成员:(乡镇农业站技术人员及企业技术人员三到五人即可)
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监管,有关新型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和重要病虫草害的及时防治。
2、技术措施
一是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制定绿色食品基地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二是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田间生产记录档案。三是落实相关技术人员长期深入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指导。
四是统一组织各类生产资料及投入品的供应,统一对基地生产过程中各项农事操作进行安排和管理,包括作物的种植、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及收获、运输等。
五是产品收获后,由吉林省天禾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统一进行收购及加工。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后,使用绿色食品标识进行销售。
冯经理:材料中用红字标示的地方需要你们填写有关人员,另外至于由谁来主持基地建设,是否和县农业局事先协商一下再定,之后再决定上述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人员的名单问题。
第二篇: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XX芦柑、茶叶)
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优质高产芦柑、茶叶种植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实行“产加销”联动增值,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农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消费安全、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实施目标
通过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和全过程质量控制,促进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推动绿色食品事业全面加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生产过程的控制
1、建立基地生产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县、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县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应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基地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二是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并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三是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范围、基地面积、基地
建设单位、基地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四是建立生产管理档案,统一农户生产档案,统一田间管理记录。
2、建立基地生产投入品(生产资料)管理制度。一是在“五统一”的基础上,各单元基地、农户填写好绿色食品(XX芦柑、茶叶)生产资料卡,建立绿色食品(XX芦柑、茶叶)基地生产农事操作和生产资料档案。二是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三是建立基地生产投入品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3、建立技术指导和推广制度。一是以省农科院为技术依托,以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体,组建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二是建立乡镇(场)、村、示范户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三是建立示范基地。
4、建立技术培训制度。一是通过培训使基地农户每户至少有一人基本掌握绿色食品(芦柑、茶叶)生产技术要点。二是建立绿色芦柑、茶叶生产资格证制度。对参加培训考试合格者,颁发绿色芦柑、茶叶生产资格证。凡未获得绿色芦柑、茶叶生产资格证者,其生产的芦柑、茶叶不得作为绿色食品(芦柑、茶叶)生产的原料。
5、建立基地环境保护制度。一是加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地的生产条件和环境质量,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开展基地环境的保护。不得在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建有污染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对基地的污染。三是基地内的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
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四是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更好地保护和改善基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为绿色芦柑、茶叶的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6、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一是坚持每年一次的验收检查,经常性地督促基地农户对绿色食品(芦柑、茶叶)生产操作规程的贯彻落实。二是构建消费监督网。加大绿色食品(芦柑、茶叶)的宣传力度,帮助消费者了解绿色食品(芦柑、茶叶),逐步建立由消费者组成的社会监督网。三是建立由相关部门组织监督管理队伍,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记录的监督检查。四是定期抽检。由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抽检,对生产过程中,抽检不合格者,加以整改或取消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资格。对检测不合格的,不得作为绿色食品(芦柑、茶叶)原料收购。
四、主要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树立绿色生态品牌、建设绿色食品大县,要按照“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技化”的要求,为了确保基地建设顺利实施,成立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XX芦柑、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场)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积极引导基地村成立绿色芦柑、茶叶标准化生产协会,搞好基地村绿色芦柑、茶叶种植技术服务和生产服务。
2、培训人才,积极推广绿色食品芦柑、茶叶生产新技术。要制订绿色食品芦柑、茶叶生产技术培训计划,选派示范区管理和技术人员到外地学习先进农业理念和技术,对于绿色芦柑、茶
叶科研项目和技术推广项目,农业、科技等部门要优先纳入重点科研和推广计划。建立挂点联系制度,各成员单位、农业管理及技术人员联系到各乡镇(场)单元基地,协助和指导各单元基地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建立绿色芦柑、茶叶技术创新体系,依托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合作,加快建立绿色芦柑、茶叶生产及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发展一批绿色芦柑、茶叶技术创新型的企业。
3、加强服务,促进绿色芦柑、茶叶产业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组织形式,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原料基地稳定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完善市场网络,建立绿色芦柑、茶叶批发市场,形成贯通城乡、辐射省内外的市场网络。加强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绿色芦柑、茶叶知名品牌的市场形象,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绿色芦柑、茶叶市场供求信息平台建设,推动绿色芦柑、茶叶向现代产业化方向发展。
4、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认真抓好绿色芦柑、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的同时,创新投入机制,积极引导绿色芦柑、茶叶种植加工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作为投资主体,逐步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绿色芦柑、茶叶开发投资机制,提高生产的集约化水平。
第三篇:灵武市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
灵武市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
建设管理办法
为了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和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根据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关于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地创建目标原则
绿色食品: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及加工食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指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有关技术条件要求,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生产和管理,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区域或养殖场所。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以促进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推动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坚持与绿色食品产品认证对接的原则;坚持多元化投入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基地建设要做到与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及项目的有机结合。
二、基地建设办法
按照“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基地建设原则上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基地建设应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产业化经营。基地创建按照以下八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综合协调组织管理体系
1.市人民政府成立由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协调基地建设工作。
2.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基地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基地办),负责基地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并具体承担基地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基地办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具体承担基地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工作。
3.基地各有关乡(镇)、村应明确基地建设责任人和具体工作人员。
4.建立健全基地建设目标责任制度。
(二)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
1.基地办统一负责基地生产管理。基地建立市、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市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应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有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有基地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
2.基地办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操作规程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基地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3.基地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范围、基地面积、基地建设单位、基地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
4.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统一的农户档案制度,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农户档案应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及种植面积。基地办建立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并下发到农户。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由农户如实填写,内容应包括生产地块编号、种植者、作物名称、品种、种植面积、播种(移栽)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情况、病虫草害防治情况、收获记录、仓储记录、交售记录等。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1.建立基地用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2.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
3.有条件的基地应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对农业投入品实行连锁配送和服务。
4.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基地办组织力量对基地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
(四)建立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
1.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建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
2.根据需要配备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推广员,建立推广网,负责技术指导和生产操作规程的落实。
3.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基地各有关领导、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营销人员培训工作,做到持证上岗。
4.组织基地农户学习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保证每个农户至少有一名基本掌握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的人。
(五)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1.建立基地保护区。不得在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基地。基地内的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
2.加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地的生产条件和环境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化;加强基地道路建设。
3.建立检验检测体系或依托具有一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加强对基地投入品、基地产品和基地环境的检验检测。
4.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配备相应的条件,实现与宁夏绿色食品网、中国绿色食品网链接,做到生产、管理、储运、流通信息网上查询。
(六)建立监督管理制度
1.基地有专业的人员和队伍负责基地生产档案记录的管理。
2.基地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监督管理队伍,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记录的监督检查。
3.基地内部应建立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
(七)产业化经营
1.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宁夏兴唐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在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中的组织保障作用。
2.基地、农户应与龙头企业签订收购合同(协议)。
(八)增加投入
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基地农户投入为主体、龙头企业和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制度。
三、自查验收
在基地建设末期基地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部门领导、专家,依据《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办法》对各基地单元创建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验收。
第四篇: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基地是指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有关技术条件要求,按绿色食品技术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生产和管理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区域或养殖场所。
一、基本条件
1、基地所在县级政府有专门机构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和绿色食品工作,对标准化生产有规划、措施和经费保证。
2、基地环境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基地内无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源。
3、有绿色食品工作基础,已有绿色食品产品和龙头企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4、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健全。
二、建立综合协调组织管理体系
基地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环节多的系统工程。县级政府应成立由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协调基地工作。
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基地建设办公室,负责基地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并具体承担基地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基地办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承担基地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工作。
基地各有关乡(镇)、村应明确基地建设责任人和具体工作人员。
三、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基地统一负责基地生产管理。
基地应建立县、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县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应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有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有基地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
基地办应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操作规程要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
基地应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四、建立产管理档案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
1、建立统一的农户档案制度,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
2、农户档案应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及种植面积。基地办应建立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并下发到农户。
3、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由农户如实填写,内容应包括生产地块编号、种植者、作物名称、品种、种植面积、播种(移栽)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情况、病虫草害防治情况、收获记录、仓储记录、交售记录等。
4、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应在产品出售后10日内提交基地办存档,并完整保存三年。
五、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1、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农业投入品目录。
2、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
3、有条件的基地应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对农业投入品实行连锁配送和服务。
4、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基地办要组织力量对基地 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
第五篇:XX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XX县XX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邱发[2020]1号)文件和好“X农工组办[2020]X号”文件精神,现将XX县XX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品牌经营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实行良种良法集成、农艺农机配套和节本增效、优质高效同步,主攻单产,提升品质,优化布局,创建品牌,提高基地建设水平,推进基地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我乡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
(二)实施目标
2020年在XX村、XX村、XX村、XX村4村建立4万亩XX县XX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单产较全乡平均单产水平增产5%以上、稻米品质提高一个等级(达到二级以上)、卫生质量安全达到优质“绿色食品”标准、实行优质粮食订单生产,产业化经营,创建名牌农产品。实现亩均效益净增120元以上,新增加经济效益480万元。
二、面积规模
总面积4万亩。在XX村建设一个2000亩的核心示范区。
三、建设内容
1、选择优质高产品种
选择具有二级米质以上,经国审或X审或省引种批准的适合在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合法品种。
2、推广先进生产模式
主推模式:优质中籼稻——优质弱筋小麦、优质中籼稻——优质双低油菜、龙虾——优质中籼稻、优质中籼稻——绿肥。
3、主推先进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秸秆粉碎全量还田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机无机协同与化肥减量增效配合使用技术等。
四、实施步骤
1、完善到户清册
有关村根据分解的任务,加强宣传,引导农户尤其是种田大户参与示范基地建设,划定示范基地范围,落实示范基地面积,完善到户清册备案。充分征求农户与订单企业的意愿选择优质高产示范品种,原则上要求一村一品,核心示范区统一一个品种;与企业签订订单生产合同(一式四份),企业、农户、乡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各执一份。
2、加强投入品专供点建设
为了加强投入品使用控制,依据有关文件精神,我乡建立2个农业生产投入品专供点,实行市场化运作,专供点内对绿色食品生产用投入品销售实行台账登记管理,确保“原料基地”内种植户使用安全的农药、肥料。
3、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农户在签订订单生产合同时,同时发放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明白纸,指导农户按标准化技术规程要求进行农事操作。
五、加强组织领导
乡政府成立了XX县XX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领导组,加强对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农综站负责基地建设工作的专业指导,培训示范区农户,指导解决生产中的建设难题。
六、资金使用
示范区内按8元/亩标准物化补贴统防统治农药,核心示范区优质良种再补贴35.7元/亩。
附件:XX县XX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领导组名单
附件:
XX县XX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领导组名单
组
长:XX
(副乡长)
副组长:XX
(农综站站长)
XX
(财政所所长)
成员:XX
(农艺师)
XX
(助理农艺师)
XX
(XX村书记、主任)
XX
(XX村主任)
XX
(XX村主任)
XX
(XX村主任)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农综站,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