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课后答案

时间:2019-05-13 09:2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课后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课后答案》。

第一篇: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课后答案

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    倒计时:00分00秒 1.课程学习

2.课程评估

3.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66.67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分)

1、银行职业道德,指的银行从业人员处理哪些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16.67

A

与社会有关部门、服务对象的关系

B

处理行业内部人际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

C

处理个人同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

D

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D

 

2、银行从业人员应遵守法规,依法办事,以()为行为准则。(16.67 分)

A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B

行业自律规范

C 所在机构的规章制度

D

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防范道德风险,重在加强道德规范,重在培养()的职业道德修养。(A

爱岗敬业

B

诚实守信

C

遵纪守法

D

无私奉献

正确答案:A B C D

2、要做到爱岗敬业,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16.67 分)A

忠于职守

B

清正廉洁

C

16.67 分)

勤奋工作

D

尽职尽责

正确答案:A B C D

 

3、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采取的措施有()(16.67 分)

A

确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

B

塑造银行职业形象

C

塑造良好的个人外部形象

D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正确答案:A B C

判断题

 的基础。(16.65分)

1、银行业从业人员整体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我国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第二篇:如何预防银行从业人员职务犯罪课后测试

如何预防银行从业人员职务犯罪课后测试

单选题

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标准的写照(20 分)

A 慎始

B 慎微

C 慎独

D 慎友 正确答案:B

2、思想上一尘不染、作风上一丝不苟、为人处世上一恶不为,这是()标准的基本要求(20 分)

A 慎始

B 慎微

C 慎独

D 慎友 正确答案:C

多选题

1、银行从业人员需重点克服()心理的作怪,选择正确的人身方向(20 分)

A贪占

B 侥幸

C 攀比

D 失落 正确答案:A B C

2、银行从业人员在大是大非面前应该算好经济账和()等五笔账,增强自律意识(20 分)

A 名誉账

B 家庭账

C 自由账

D 亲情账

正确答案:A B C D

判断题

1、银行机构内部需要从培训、监督、推动三个层面完善监管体制()(20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第三篇:第7章 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模版]

第.7.章 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

本章概要

本章对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论述,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对银行从业人员而言,了解银行从业人员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理解银行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从事银行业务的一个基本条件。加强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促进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章对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论述,阐明了银行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关系。

银行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表现为“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即“集体主义原则”在银行职业道德中的具体体现。它贯穿于整个银行职业道德体系,并制约和影响着其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

银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在“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下,表现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遵守法规,依法办事;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恪尽职守,专业胜任;客观公正,无私奉献”等具体的行为准则。

银行从业道德操守与银行从业法律是相互联系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商业银行调控手段。

7.1 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表现为伦理经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银行从业人员也必须恪守其相对独特和具体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重塑银行的道德约束,不仅是银行业防范道德风险的要求,也是商业银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员工职业素质、防范经营管理风险的要求。

如何建立道德约束?道德不是自然生成的,法律的完善也不必然产生道德,必须通过强化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即制度性约束,从而搭起法律与道德的桥梁。但管理的制度性约束并不必然升华为道德约束,只有有道德目标的管理、有道德教化的管理、有道德取向的管理才形成和固化为道德。

所以,我国的银行业必须明确道德建设的目标和内涵,在管理的制度化约束加强和细化的过程中,把道德目标和元素作为重要内容和取向,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独具特色的管理体系,要强化银行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明确职业操守,并在制度管理中子以规定、制约和强化。通过有道德要求的制度性约束,不断提升和固化道德约束,最终形成道德约束。只有有道德目标、道德教化的制度性约束,才是法律基础上提升和形成道德的基础。从而在概念上完成了法律、管理、道德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7.1.1 银行职业道德的概念

银行职业道德是指在银行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银行职业特征的、调整银行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是银行从业人员在进行银行活动、处理银行业务关系时所形成的职业规律、职业观念和职业原则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银行职业道德建设是银行经济管理和银行工作的基本环节,是银行信息质量的根本保障,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也关系到各种银行行为的规范,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银行职业道德,既是银行从业人员在本行业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范,也是银行业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银行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7.1.2 银行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即“集体主义原则”在银行职业道德中表现为“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它贯穿于整个银行职业道德体系,始终制约和影响着其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既是严格的法治经济,又是严格的信用经济,它的确立和发展内在地需要讲究诚信的道德力量。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银行从业人员和银行的安身立命之本。诚与信,是一对同等意义的范畴。《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诚实不欺,恪守信用。在我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信是被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条件和必须遵守的重要道德规范。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对一个企业和团体来说,它是一种形象,一种品牌,一种信誉,一个使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要求,是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改善社会风尚、保障经济秩序良性运行的支撑。“诚实守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所谓“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所谓“守信”,就是要“讲信用”、“守诺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诚实不欺”等。

“诚实守信”是人和人之间正常交往、社会生活能够稳定、经济秩序得以保持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从经济生活来看,“诚实守信”是经济秩序的基石,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和一种“无形的资产”;从政治道德来看,“诚实守信”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品性”,是“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体现,是一个从政者必须具有的“道德品性”和“政治素质”;从人际关系来看,“诚实守信”是人和人在社会交往中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也是一个人最主要的道德品质,人们在交往中,相互信任是相处的基础,其关键就在于“诚实守信”。

银行从业人员只有严格遵循银行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才能合情合理、规范有序、科学高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诚实信用”对银行职业道德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诚实信用”融人到职业道德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使银行的从业人员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中培养诚实守信的观念,忠诚于自己从事的职业,信守自己的承诺。

1.“诚实信用”是银行职业道德的“立足点”

“职业道德”总的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而“诚实信用”是其中的“立足点”。在银行职业道德建设中,把“诚实信用”融人到职业道德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使银行的从业人员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中培养诚实守信的观念,忠诚于自己从事的职业,信守自己的承诺。

2.“诚实信用”是建立银行经济秩序的基石 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竞争经济,又是一种契约经济。因此,如何保证契约双方履行自己的义务,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关键。一方面,我们强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市场的“秩序”;同时,我们还必须用道德的力量,以“诚信”的道德觉悟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不仅靠对违法者的惩处;更重要的,要使大多数参与竞争的人,能够成为竞争中的守法者,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如果没有道德教育,没有荣辱观念,没有羞耻之心,都信奉“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价值观念,人们就会想方设法以各种手段获取利益,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就无法进行。社会失去了“诚实守信”的道德基石,失去了“诚实守信”为荣、“背信弃义”为耻的舆论氛围,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是根本无法建立起来的。“法治”和“刑罚”着重于惩罚那些已经违法犯罪的人;而道德教育和“德治”则着重于对违法犯罪前的教育和预防。

银行业市场发展中的消极因素,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生,已经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经济秩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欺骗欺诈现象屡禁不止和不断蔓延,已经出现了所谓“信用缺失”、“信用危机”的现象,成为银行业职业道德健康发展的一大“公害”。这种情况;是不可能仅仅靠“法治”来解决的,它还必须通过“诚实守信”教育和正确价值导向来引导和克服。

3.“诚实信用”是银行道德建设的重点

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道德核心、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并能把它付诸实践。道德教育不但要使人们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更重要的是,要以诚挚,真实的态度,把道德要求化为自己的行动。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道德的核心、原则和规范,是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能否收到实际效果的决定环节。能够做到“诚实守信”,身体力行道德规范,银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就必然取得愈来愈大的进展;不能做到“诚实守信”,银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就会沦为空谈,人们的素质也就不可能得到提高。在当前,我国一些地方的道德失范现象,归根到底,都是同失去了“诚实守信”有重要关系,而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从加强“诚实守信”的建设人手。

7.1.3 银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对于银行业从业人员个人来说,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是人人必备的必修课。无论是作为银行的行长,还是一个普通的从业人员,都必须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在职业活动中既要为自己负责,又要为事业负责。

防范道德风险重在加强道德规范,重在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修养。

1.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首先,爱岗敬业是银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每个银行从业人员都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恭敬、虔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自觉地承担起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义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提供服务。这在日常工作中的体现主要是爱银行、爱同事、爱客户。一个人只有对服务对象有爱心、能善待,才能激发敬业和精业意识;只有对自己职业的精益求精,才能体现出人生价值。概括起来说,要做到爱岗敬业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勤奋工作、尽职尽责;要做到爱岗敬业还要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在科技高速发展、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在银行业这个有悠久历史而又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只有不断学习、充实和提高,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遵守法规,依法办事

银行从业人员应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行为准绳,遵守社会道德规范,遵守所属机构的管理规定和道德操守准则。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单位的经济业务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从业人员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诱惑,稍有不慎,很容易跌进犯罪的深渊,给社会,单位和个人带来很大的损失。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法律法规体系越来越完善,要求每个银行从业人员都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保证金融业的安全高效运行。

3.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是银行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也是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尺度。银行从业人员不谋私利,一心为公,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银行工作天天要与钱打交道,如果没有廉洁奉公的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可能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还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银行从业人员必须以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敢于抵制、揭发各种损公肥私的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大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做到“手提万贯,一尘不染”。

4.恪尽职守,专业胜任

银行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银行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生活中提出了许多过去不曾遇到的新问题,银行也面临着许多全新的课题,理论和知识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因此,银行从业人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认真钻研业务技能,精通现代科学技术,以适应银行工作发展的需要。

5.客观公正,无私奉献

要讲究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为所有客户提供同等水平和质量的服务,不能因国籍、信仰、性别、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等差异歧视客户。银行业务就是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只有服务得好,才能体现出银行的价值,只要做到了自己信任自己,诚实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以严谨守信的态度来善待客户,就不愁业务不发展,就不怕激烈的市场竞争。无私奉献是一个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在行为中的体现。

7.2 建立银行职业道德的途径

加强银行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既要完善制度,改进方式方法,更要有创新的工作机制。

1.建立常态机制

一是建立宣传、组织、监察、工会等相互部门的工作协调制度,切实解决职工道德建设不主动、不经常和不打总体战的“三不”问题,加强制度建设。二是纳入各级部门的总体规划,纳入职工的培训汁划。三是坚持“贯穿”工作原则,在入党、提干、评先和晋级等重要环节,与搞好职工道德建设相结合,要通过“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职工道德建设,确保常态机制的形成。

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取得整体效果,必须有科学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一是要进一步明确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规定和特殊要求,建立和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使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位、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二是要相应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建立监督机制,使职业道德教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抓制度的落实工作。有了严格的制度,必须严格执行,照章办事,切实纠正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的现象。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要坚决处理。要做到功过分明、赏罚分明、伸张正气、打击邪气。工作中处理要严、监督要严,从而维护各项制度的严肃性。

2.建立责任机制

要做到“三个明确一个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各级部门要对职工道德建设负起领导责任,纳入工作日程,当做一件大事来抓;明确责任职责,各级工会在职工道德建设中负有牵头责任,要强化组织协调力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明确部门责任,对宣传、组织、监察、人事等相关部门,要依据职能搞好目标定位和任务分解,使他们知道干什么和怎么干。落实责任追究,对不履行抓职工道德建设责任,完不成工作任务的,对疏于教育管理而导致单位问题较多、群众意见较大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3.要建立激励机制

对重视程度高、工作有创新、实际效果好的部门要给予奖励。建立激励机制,既要搞精神鼓励,也要有物质奖励。各级部门在抓职工道德建设方面要舍得投入,确保必要的建设工作经费开支,有条件的单位可设立职工道德建设奖励基金,用于对职工道德建设有突出贡献人员的奖励。

4.要加强领导机制建设

干部要带头遵守职业道德。领导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影响行业整体作风的决定因素,同时领导干部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也是讲道德与讲政治一致性的内在要求。从实践上看,政治上的坚定性与道德上的纯洁性是不可分的,道德品质是构成政治素质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就内在地要求提高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素质。

总之,银行职业道德决定着整个银行队伍形象,关系着银行事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只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使银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7.3 银行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关系

从一般意义上而言,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法律和道德都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但发挥作用的功能层次有所不同,法律法规是基础,是最低层次的底线,是保持社会秩序稳定和规范的最基本守则,是人们行为约束的根本性规范,具有较强的强制力。

银行职业道德则是建立在法律之上的行为约束,具有软约束。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行为规范在两套规范体系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二者缺一不可,互相补充,不可替代。

银行职业道德虽然不能通过直接的、对银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为主体自由意志进行强制侵犯和规制,但银行职业道德却在维护法律、提升法律空间、补充法律约束,强化法律规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法律涉及面更宽泛、更持久、更真实、更有力。在市场金融体系建设过程中,银行职业道德建设更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力量,道德风险的防范更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防范风险的重点之一。

7.3.1 银行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的联系

银行从业道德操守与银行从业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商业银行调控手段,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其联系具体表现在:

1.银行从业法律是银行从业道德传播的有效手段

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入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是“法将不法,德将不德”。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显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而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7.3.2 银行从业操守与法律、法规的区别

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二者的区别至少可归结为:

1.产生的条件不同

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2.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在某些条件下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

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

4.作用机制不同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5.内容不同

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

7.4 《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

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宗旨]

为规范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行为,提高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建立健康的银行业企业文化和信用文化,维护银行业良好信誉,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职业操守。

第二条 [从业人员]

本职业操守所称银行业从业人员是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 [适用]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本职业操守,并接受所在机构、银行业自律组织、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二章 从业基本准则

第四条 [诚实信用]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以高标准职业道德规范行事,品行正直,恪守诚实信用。

第五条 [守法合规]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行业自律规范以及所在机构的规章制度。

第六条 [专业胜任]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格与能力。

第七条 [勤勉尽职]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勤勉谨慎,对所在机构负有诚实信用义务,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维护所在机构商业信誉。

第八条 [保护商业秘密与客户隐私]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保守所在机构的商业秘密,保护客户信息和隐私。

第九条 [公平竞争]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尊重同业人员,公平竞争,禁止商业贿赂。

第三章 银行业从业人员与客户

第十条 [熟知业务]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熟知向客户推荐的金融产品的特性、收益、风险、法律关系、业务处理流程及风险控制框架。

第十一条 [监管规避]

银行业从业人员在业务活动中,应当树立依法合规意识,不得向客户明示或暗示诱导客户规避金融、外汇监管规定。

第十二条 [岗位职责]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遵守业务操作指引,遵循银行岗位职责划分和风险隔离的操作规程,确保客户交易的安全,做到:

(一)不打听与自身工作无关的信息;

(二)除非经内部职责调整或经过适当批准,不为其他岗位人员代为履行职责或将本人工作委托他人代为履行;

(三)不得违反内部交易流程及岗位职责管理规定将自己保管的印章、重要凭证、交易密码和钥匙等与自身职责有关的物品或信息交与或告知其他人员。

第十三条 [信息保密]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妥善保存客户资料及其交易信息档案。在受雇期间及离职后,均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所在机构关于客户隐私保护的规定,透露任何客户资料和交易信息。

第十四条 [利益冲突]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坚持诚实守信、公平合理、客户利益至上的原则,正确处理业务开拓与客户利益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按照以下原则处理潜在利益冲突:

(一)在存在潜在冲突的情形下,应当向所在机构管理层主动说明利益冲突的情况,以及处理利益冲突的建议;

(二)银行业从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购买其所在机构销售或代理的金融产品,或接受其所在机构提供的服务之时,应当明确区分所在机构利益与个人利益。不得利用本职工作的便利,以明显优于或低于普通金融消费者的条件与其所在机构进行交易。

第十五条 [内幕交易]

银行业从业人员在业务活动中应当遵守有关禁止内幕交易的规定,不得将内幕信息以明示或暗示的形式告知法律和所在机构允许范围以外的人员,不得利用内幕信息获取个人利益,也不得基于内幕信息为他人提供理财或投资方面的建议。

第十六条 [了解客户]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履行对客户尽职调查的义务,了解客户账户开立、资金调拨的用途以及账户是否会被第三方控制使用等情况。同时,应当根据风险控制要求,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业务状况、业务单据及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

第十七条 [反洗钱]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反洗钱有关规定,熟知银行承担的反洗钱义务,在严守客户隐私的同时,及时按照所在机构的要求,报告大额和可疑交易。

第十八条 [礼貌服务]

银行业从业人员在接洽业务过程中,应当衣着得体、态度稳重、礼貌周到。对客户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对暂时无法满足或明显不合理的要求,应当耐心说明情况,取得理解和谅解。

第十九条 [公平对待]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公平对待所有客户,不得因客户的国籍、肤色、民族、性别、年龄、宗教信仰、健康或残障及业务的繁简程度和金额大小等方面的差异而歧视客户。

对残障者或语言存在障碍的客户,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尽可能为其提供便利。

但根据所在机构与客户之间的契约而产生的服务方式、费率等方面的差异,不应视为歧视。

第二十条 [风险提示]

向客户推荐产品或提供服务时,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根据监管规定要求,对所推荐的产品及服务涉及到的法律风险、政策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进行充分的提示,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应当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答复,不得为达成交易而隐瞒风险或进行虚假或误导性陈述,并不得向客户做出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所在机构有关规章制度的承诺或保证。

第二十一条 [信息披露]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明确区分其所在机构代理销售的产品和由其所在机构自担风险的产品,对所在机构代理销售的产品必须以明确的、足以让客户注意的方式向其提示被代理人的名称、产品性质、产品风险和产品的最终责任承担者、本银行在本产品销售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等必要的信息。

第二十二条 [授信尽职]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根据监管规定和所在机构风险控制的要求,对客户所在区域的信用环境、所处行业情况以及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担保物的情况、信用记录等进行尽职调查、审查和授信后管理。

第二十三条 [协助执行]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熟知银行承担的依法协助执行的义务,在严格保守客户隐私的同时,了解有权对客户信息进行查询、对客户资产进行冻结和扣划的国家机关,按法定程序积极协助执法机关的执法活动,不泄漏执法活动信息,不协助客户隐匿、转移资产。

第二十四条 [礼物收送]

在政策法律及商业习惯允许范围内的礼物收、送,应当确保其价值不超过法规和所在机构规定允许的范围,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不得是现金、贵金属、消费卡、有价证券等违反商业习惯的礼物;

(二)礼物收、送将不会影响是否与礼物提供方建立业务联系的决定;或使礼物接受方产生交易的义务感;

(三)礼物收、送将不会使客户获得不适当的价格或服务上的优惠。

第二十五条 [娱乐及便利]

银行业从业人员邀请客户或应客户邀请进行娱乐活动或提供交通工具、旅行等其他方面的便利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属于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以内,并且在第三方看来,这些活动属于行业惯例;

(二)不会让接受人因此产生对交易的义务感;

(三)根据行业惯例,这些娱乐活动不显得频繁,且价值在政策法规和所在机构允许的范围以内;(四)这些活动一旦被公开将不至于影响所在机构的声誉。

第二十六条 [客户投诉]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耐心、礼貌、认真处理客户的投诉,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客户至上、客观公正原则,不轻慢任何投诉和建议;

(二)所在机构有明确的客户投诉反馈时限,应当在反馈时限内答复客户;

(三)所在机构没有明确的投诉反馈时限,应当遵循行业惯例或口头承诺的时限向客户反馈情况;

(四)在投诉反馈时限内无法拿出意见,应当在反馈时限内告知客户现在投诉处理的情况,并提前告知下一个反馈时限。

第四章 银行业从业人员与同事

第二十七条 [尊重同事]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尊重同事,不得因同事的国籍、肤色、民族、年龄、性别、宗教信仰、婚姻状况或身体健康或残障而进行任何形式的骚扰和侵害。禁止带有任何歧视性的语言和行为。

尊重同事的个人隐私。工作中接触到同事个人隐私的,不得擅自向他人透露。

尊重同事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成果,不得不当引用、剽窃同事的工作成果,不得以任何方式予以贬低、攻击、诋毁。

第二十八条 [团结合作]

银行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树立理解、信任、合作的团队精神,共同创造,共同进步,分享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第二十九条 [互相监督] 对同事在工作中违反法律、内部规章制度的行为应当予以提示、制止,并视情况向所在机构,或行业自律组织、监管部门、司法机关报告。

第五章 银行业从业人员与所在机构

第三十条 [忠于职守]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行业自律规范和所在机构的各种规章制度,保护所在机构的商业秘密、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自觉维护所在机构的形象和声誉。

第三十一条 [争议处理]

银行业从业人员对所在机构的纪律处分有异议时,应当按照正常渠道反映和申诉。

第三十二条 [离职交接]

银行业从业人员离职时,应当按照规定妥善交接工作,不得擅自带走所在机构的财物、工作资料和客户资源。在离职后,仍应恪守诚信,保守原所在机构的商业秘密和客户隐私。

第三十三条 [兼职]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所在机构有关兼职的规定。

在允许的兼职范围内,应当妥善处理兼职岗位与本职工作之间的关系,不得利用兼职岗位为本人、本职机构或利用本职为本人、兼职机构谋取不当利益。

第三十四条 [爱护机构财产]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妥善保护和使用所在机构财产。遵守工作场所安全保障制度,保护所在机构财产,合理、有效运用所在机构财产,不得将公共财产用于个人用途,禁止以任何方式损害、浪费、侵占、挪用、滥用所在机构的财产。

第三十五条 [费用报销]

银行业从业人员在外出工作时应当节俭支出并诚实记录,不得向所在机构申报不实费用。

第三十六条 [电子设备使用]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所在机构关于电子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的规定以及有关安全规定,并做到:

(一)按照有关规定安装使用各类安全防护系统,不在电子设备上安装盗版软件和其他未经安全检测的软件;

(二)不得利用本机构的电子信息技术设备浏览不健康网页,下载不安全的、有害于本机构信息设备的软件;

(三)不得实施其他有害于本机构电子信息技术设备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 [媒体采访]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所在机构关于接受媒体采访的规定,不擅自代表所在机构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或擅自代表所在机构对外发布信息。

第三十八条 [举报违法行为] 银行业从业人员对所在机构违反法律法规、行业公约的行为,有责任予以揭露,同时有权利、义务向上级机构或所在机构的监督管理部门直至国家司法机关举报。

第六章 银行业从业人员与同业人员

第三十九条 [互相尊重]

银行业从业人员之间应当互相尊重,不得发表贬低、诋毁、损害同业人员及同业人员所在机构声誉的言论,不得捏造、传播有关同业人员及同业人员所在机构的谣言,或对同业人员进行侮辱、恐吓和诽谤。

第四十条 [交流合作]

银行业从业人员之间应通过日常信息交流、参加学术研讨会、召开专题协调会、参加同业联席会议以及银行业自律组织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促进行业内信息交流与合作。

第四十一条 [同业竞争]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坚持同业间公平、有序竞争原则,在业务宣传、办理业务过程中,不得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

第四十二条 [商业保密与知识产权保护]

银行业从业人员与同业人员接触时,不得泄露本机构客户信息和本机构尚未公开的财务数据、重大战略决策以及新的产品研发等重大内部信息或商业秘密。

银行业从业人员与同业人员接触时,不得以不正当手段刺探、窃取同业人员所在机构尚未公开的财务数据、重大战略决策和产品研发等重大内部信息或商业秘密。

银行业从业人员与同业人员接触时,不得窃取、侵害同业人员所在机构的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

第七章 银行从业人员与监管者

第四十三条 [接受监管]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对监管机构坦诚和诚实,与监管部门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接受银行业监管部门的监管。

第四十四条 [配合现场检查]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积极配合监管人员的现场检查工作,及时、如实、全面地提供资料信息,不得拒绝或无故推诿,不得转移、隐匿或者毁损有关证明材料。

第四十五条 [配合非现场监管]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按监管部门要求的报送方式、报送内容、报送频率和保密级别报送非现场监管需要的数据和非数据信息,并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保证所提供数据、信息完整、真实、准确。

第四十六条 [禁止贿赂及不当便利] 银行从业人员不得向监管人员行贿或介绍贿赂,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监管人员提供或许诺提供任何不当利益、便利或优惠。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惩戒措施]

对违反本职业操守的银行业从业人员,所在机构应当视情况给予相应惩戒,情节严重的,应通报同业。

第四十八条 [解释机构]

本职业操守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生效日期]

本职业操守自中国银行业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第四篇:2018版职业道德基础课后简答题及答案

2018版职业道德基础课后简答题

第一章 道德

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一)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二)仁者爱人,先人后己(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四)修身自律,躬行实践(五)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怎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章

职业道德

1、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体现职业特征的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是社会道德生活中具体体现,是在职业生活中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准则。特征有

1、行业性

2、多样性

3、明确性

4、群体性

5、继承性

6、实践性。

2、职业道德有什么作用?第一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第二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第三促进本行业的发展。第四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3、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有哪些?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

第三章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1、什么是爱岗敬业?怎样才能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倡导的主要规范,是对从业人员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大力倡导爱岗敬业,必须做到乐业、勤业和精业。

2、什么是诚实守信?怎样才能诚实守信?诚实就是忠诚老实,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做到

1、加强学习,经常反省2讲究质量,信守合同3忠诚集体,维护信誉。

3、什么是办事公道?怎样才能办事公道?办事公道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行使职业权力时,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按照同一标准和同一原则公平合理地做事和处理问题。要做到1热爱真理,追求正义2廉洁奉公,不谋私利3照章办事,平等待人4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各种权势5要有较高的识别能力。

4、为什么要服务群众?怎样才是服务群众?服务群众是为人民服务精神更集中的表现。服务群众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要求我们心里应当装着人民群众,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所乐。一句话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1心中有群众,真情待群众2尊重群众,方便群众3文明服务,创新服务4勇于向人民负责,就是服务群众。

5、为什么要奉献社会,怎样才是奉献社会?奉献社会就是一心为社会做贡献,是为人民服务的最高体现。做到1坚定信念,履职尽责2义利相融,重在奉献3艰苦奋斗,勤奋工作4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就是奉献社会。

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有哪些?(一)爱岗敬业(二)诚实守信(三)办事公道(四)服务群众(五)奉献社会

第四章、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职业道德修养

1、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任务是什么?根本目标是要求工勤人员自觉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总目标是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任务是逐步养成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品质,发扬大公无私行公后私的精神,克服自私自利的思想影响,在工勤岗位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达到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境界。

2、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认识修养、职业道德情感修养、职业道德意志修养和职业道德行为修养四个方面。

3、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如何进行职业道德认识的修养?一是要从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原则和规范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入手,切实掌握明辨好坏、善恶、美丑的理论武器;二是切实重视加深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理解,把理论学习与职业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具体的职业道德活动中实践职业道德理落原则和规范,并以此促进职业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职业道德评价、选择能力的提高,确保自己在实际的职业生活中分清好坏、美丑、善恶;三是必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是我们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水平,搞好职业道德认识修养的最重要的保证。

4、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如何进行职业道德情感的修养?职业道德情感的修养包括正义感、责任感、良心感、荣誉感的自我激发和培养。

5、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如何进行职业道德意志的修养?加强职业道德意志的修养,应自觉地、勇敢地接受困难和阻碍的锻炼和考验,学会在职业道德行为实践中磨炼自己,自觉培养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精神,锻炼自己克服困难、排除障碍的坚强意志和能力。尤其是在激烈的利益冲突面前,要果断地、义无反顾地做出正确的职业道德选择,努力实现自己职业行为的道德价值。

6、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如何进行职业道德行为的修养?加强职业道德行为修养的基本途径,就是自觉地把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转化为坚强的道德意志,并在这种意志的支配下,始终如一地实践职业道德行为,保持高度的自觉性,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7、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有哪些?

1、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是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条件

2、做到知行统一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3、汲取借鉴精华是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

4、榜样学习激励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

5、慎独自省自励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第五章 法律概述

1、简述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2、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3、宪法有什么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4、我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根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人民体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

5、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一)平等权(二)政治权利和自由(三)人身自由权(四)宗教信仰自由(五)社会经济、文化权利(六)权利救济的权利(七)特定人的权利

6、怎样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二)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四)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五)依法纳税义务(六)其他义务

7、简述我国的国家机构?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3、国务院

4、中央军事委员会

5、地方国家机关

6、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7、监察委员会

8、人民法院

9、人民检察院

8、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1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3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4体现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5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第六章 实体法

1、怎样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效力贯穿民法始终,体现民法的基本价值,集中反映民事立法的目的和方针,对各项民法制度和民法规范起统率和指导作用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法基本原则可概括为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守法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简述民事法律的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

3、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合法行为。

4、什么是民事权利?什么是民事责任?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民事责任是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实施了民事违法行为,根据民法所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或者基于法律特别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5、怎样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在全部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准则。我国刑法基本原则有三个1罪刑法定原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3罪刑相适应原则

6、什么是犯罪?什么是犯罪构成?根据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以及刑法理论的通说,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构成是指依照中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

7什么是共同犯罪?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和一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8、什么是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正当防卫是对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正在实施侵害的行为采取不超过必要限度的制止性的损害行为。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利益的行为。

第七章 程序法

1、什么是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行政管理法律关系的客体,即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双方当事人围绕行政行为形成法律关系。

2、怎样理解行政行为的效力。(1)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2)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3)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4)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

3、行政纠纷的解决须经过哪几个阶段,具体程序有哪些? 行政纠纷的解决

一、行政复议

二、行政诉讼

三、行政赔偿

第八章 哲学概述

1、什么是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的问题。

2、什么是世界观?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什么?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世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世界观和哲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实践性、创新性、阶级性和科学性。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是因为,第一,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统一起来,建立起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第二,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它结束了包罗万象的旧哲学的统治,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第三,从社会作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5、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首先,资本主义有了快速发展。其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再次自然科学前所未有的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后,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来源。

第九章 辩证唯物主义

1、事物联系的含义及特征。含义: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或现象都处于联系中,没有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复杂多样性、条件性。

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为什么说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第一,就新旧事物自身的情况和它们与环境的关系来看,新事物有新的要素、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或条件;而旧事物结构僵化、功能衰退、要素陈旧,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二,就新旧事物的关系来看,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它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同时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仍然适应新历史条件的东西,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东西,因而它在内容上比旧事物丰富,在形态上比旧事物高级,在结构上比旧事物合理,在功能上比旧事物强大。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由于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4、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意义。否定有三层含义: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意义:否定既是区分新旧事物的界限,也是新旧事物联系的桥梁,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既变革又保留。

5、为什么说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块;形成一个发展周期。从而呈现出事物发展的显著特征: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表现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重复性,即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前进性表现为每一次否定都是一次扬弃,不但保留了以前发展的一定成果,而且增添了新的内容,把事物提高到新的更高的阶段。

6、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要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总之要将二者结合起来。

7、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是什么?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方针、政策和奋斗目标;才能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才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统一起来,保证社会稳定和工作有序推进。

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9、相对静止的含义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相对静止只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两方面的属性,它们是统一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意义:第一,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首要条件。第三,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尺度。

10、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又叫人的主观能动性或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万面:(1)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对世界的反映具有创造性。(3)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人的意识能够作用于人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和活动。(4)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能够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11、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必要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也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立足点。

意义:只有始终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方针、政策和奋斗目标;才能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才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统一起来,保证社会稳定和工作有序推进。

1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1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有质的区别的两个阶段。同时,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的。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4、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 第一,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又需要理论的指导。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15、认识运动总规律是什么?

将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和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综合起来,就是认识辩证运动的全部内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不断地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使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发展,这就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第十章

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二者的关系如何?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及其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第三,社会意识受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巨大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归根到底是曲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

3、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1)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2)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3)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社会制度的变革。

4、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二者的关系如何? 生产力是人类运用各类专业科学工程技术,制造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关系:(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5、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二者的关系如何?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时政治、法律、宗教、艺术、道德、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关系: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

6、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源泉。(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源泉。(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7、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 群众观点的基本思想包括:(1)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3)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4)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8、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说明社会主义社会进行改革的必要性。社会发展的一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而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任何社会改革或革命,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凡是遵循这一规律,我们的事业就胜利;凡是违背这二规律,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上层建筑中某些部分和环节不适合经济基础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十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二是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三是把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第二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第三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四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3、简述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第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第三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第四关于政策和策略。第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第六关于党的建设。

4、试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

6、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7、试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并谈谈其对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达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能不能做到解放思想关系重大。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第十二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二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三是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要求。四是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新变化。

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内涵。一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四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五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意义。一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入强国的新征程。二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在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三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有了新的成功借鉴。四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必将以战略上的更加成熟和自信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4、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目标任务和发展战略。

二、国情实际和发展方向。

三、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四、发展动力和战略步骤。

五、法治环境和法治保障。

六、强军目标和强军之路。

七、国际环境和外交保障。

八、领导力量和政治保证。

第十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

1、怎样理解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顺应了人发群众的愿望期盼,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强烈的问题意识。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统一体

2、怎样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二、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三、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

3、怎样理解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二创新驱动成效显著。三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五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六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七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4、如何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5、如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1.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2.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4.维护社会和谐稳定5.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6.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6、为什么说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一、全面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

二、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

7、简述新时期党面临的考验与危险。新时期党面临的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涵及意义?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意义:一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二顺应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三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2、如何理解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3、如何把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第一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5、怎样理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第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第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第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客观需要。

6、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是什么?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第十五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精神

1、简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简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3、简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念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五篇:陕西省最新教师职业道德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师德概述

1.师德?特点?师德又称师德,是职道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师与生、师与集体、师与社之间关系的稳定的行规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意识水平高层性、道德境界高尚、道德意识自觉、行为举止示范道德影响深广、道德内容先进性。2.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谈谈这句话的理解(最后)3.师职业劳动特点?长期性和复杂性、延续和艰苦、艺术和创造、主体和示范、个体和群体。

4.师职道与道联与区?联系:师职道是道的重组部分,道是师德的价值来源和基础,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联系。区别:概念不同、作用的范围不同、产生时间不同。5.联实谈你对师德作用认识?

师德作用:调节(表现在通过调解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促进教师爱岗敬业;通调师生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师与师的关系,形成团结协作的教育凝聚力;师与校其他成员及社会其他成员形成教育合力。)教育(师的道德品质对生品德的形成有示范作用;对生智力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对培养生审美情趣有促进作用;对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导向(激励作用;控制;调整;矫正)促进(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确定师德原则的依据?师德原则必须反映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要求;必须在师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必须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

教师:通教活动为社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合人才,以满社会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教师职业:按照一定社的需和标,向人们进各方教,以培人为目,促使人发展的一种职业。

师职劳的社意:师劳对社会精文建起直接而重的作用;对社会物文建起间接而巨大的作用;对人的成长发展起引导作。

教育作用表现在:师德品质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示作用;对生智力发展科文水的提有推动;对培生审美情趣有促进;对生良心里素的培养有促进。第二章师德原则

1.师德原则有?集主、教人主、教育、乐勤、教民、教公、人格示范、依执。

2.为啥说教书育人是我国师德的基原?是由师职的本质特和职责所决定,因教书育反映教师这一行业的本质特征,指出师这一行业与其他行不同的根本所在,它昭告人们,教师这一行业是教书育行业。同时,教书育人也是教师基本职责的概括,指出了教书育人是为师从教的基本职责和任务,向世人表明,教书育是教师的天职。3.简述乐勤和人示对师的要求?热教工,把教工当崇高的事业追求;勤业精业、勇于探索。人示:教育者先受教育;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要有良好的仪态。

4.坚集主原具要求?正确处个与社的关系;把集利放首位;正处个与他的关系;正处贡与索取的关系。5.坚教民具要求?师要尊每生的兴、爱好和人格;师要以平等宽容博爱友善和引导的心态对待生;师要营造一种使生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

6.依法执教意义?依执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所必需的;是普及义教所;是教育规范化、有序化所;是保证教育人道化所。

师德原则含义: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和阶级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

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正确理解育人的含义,树立全面的育人意识。第三章师德范畴

1.师德范畴含义?有哪些?指那些概括和反应师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师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有:教师义务、良心、公正、荣誉、威信。2.师良心?在师德行过中作用表现在?是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社向师提的道要求的自觉意识,是师对生、师集体和社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及对自己教育行为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师德心里因素在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表现在:师良对师的行为选择起指导作用;起监控作用;起评价作用。3.师公正?表现在?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表现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保教任的顺完;有利于调动每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师威信的形成;给生的道德心灵以良好影响。

4.师义务?表现在?两方面含义:1指社向师提出的在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的总和;2指师在教育职业劳动中自觉意识到社对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把遵循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看作是个人的内在道德需要,是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应尽的使命和责任。表现在:履行师义务,有益于减少和协调教育工作中的冲突情势;可以使师在教劳中自觉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有益于在教劳中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质。

5.师荣誉?如何正确对待?社对师的道行的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师对自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正确对待:要处理好集体荣誉和个人荣关系;要处理好自尊和谦逊关系。

6.教育威信形成条件?客条:社会地位、职业需求;主条:自身素质、高尚人格、渊博知。第四章师德规范

1.师德规范内容:爱守、爱敬、关学、教育、为师、终学。

2.理解苏霍姆师无意间一句话?意思就是:当教师不理解或不重视学生的创造性的行为时,学生就会与教师处于一种“隔阂”状态。相反,如果一个教师要创造性地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自己就必须努力生活在学生之中,“蹲下身子”和他们一起去感受生活,甚至不耻下问,做学生的学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老师在孩子的教育工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好的话语可能改一个自卑的孩子鼓励,让他从此自信向前,坏的话语可能就让一个自卑的孩子更加的自卑,从此一蹶不振!3.师在教职中道规有?热爱教育,乐于奉献;教书育人,尽职尽责;严谨治学,提高水平;

4.师在师生关系中道规有?热爱生;尊重生;了解生;公正对待生;严要生;教学相长;

5.师在师集中的道规?尊重同事;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维集荣。

6.师在自身建设道规范?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论述:实施素质教育,减轻课业负担,就意味着降低对学生学的要求。肩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释放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内在潜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更加健康、充分的发展。

师德规范含义:指在师职业活动中经常表现的、最重要的、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道德规。

爱国守法是基要求爱岗敬业是本质要求教书育人是道德核心。

严谨治学的意义?要求?是培养生良好学风所必需的;是提教师素质所;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所。要求:好学不倦,精通业务;把握规律,科学施教;严于律己,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热爱学生的意义及要求?爱是生的需要;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情感的重要手段。要求: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保持对学生稳固而持久的爱。

尊重学生的意义及要求?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调动起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个性;尊重学生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了解学生的意义及要求:了解学生是教师培养爱生之情的需要;是教育学生的客观需要。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克服某种心里效应的影响,深入的了解学生。

严格要求学生的意义及要求?

严格要求学生是爱的体现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促其成才的需要。要求: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合理要求,持之以恒。教师的天职——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苏步青效应。尊重同事的要求:尊重同一学科的同事;不同学科教师;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不同年龄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领导与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

团结协作的意义?基本方法和要求?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是师人格的必备要素;是提师自身能的有效途径;是形良校风的重保。方法和要求:师要做到谦虚为怀,有自知之明;严于律己,以诚待人;师间相互学习、帮助,通力合作是教师团结协作的最基本要素 集体荣誉感的组成因素:集体成员对集体中其他成员的信任;集体成员得到集体中其他成员的信任;集体成员对所在集体的深刻认识。

爱岗敬业的要求:热爱教育乐于从教;教书育人尽职尽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勤奋钻研科学施教;淡泊名利育人为乐。

为人师表的含义、意义、要求?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意义: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是完成好教育任务所必需。要求:语言规范健康;教态高雅自如;仪表朴实大方;身教重于严教。第五章师德培养

1.为何加强师德培养(意义)?

师德培养是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完善人格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2.师德培养任务和内容?任务:提师道认,陶师道情感,磨练师德信念,培养师德习惯。内容:师德教育;修养;内化。

3.为啥说师德培养不是一个单纯学习过程?如何理解?

教师一直是一个比较神圣的职业吧,有着深远的历史。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标准。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起码的道德是最重要的,为人师表就应立出一正确的表率。而老师并不是神人,也不过一介凡夫俗子,所以注定教师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约束自己

4.师德修养和师德教育有什么不同?

含义。师修它是教师为培养自己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品质,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以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的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过程。师德教育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是保障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对社会生活、教育实践活动发生作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6.师德教育意义?师德培养是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是师实现自身价值、完善人格的需要;是生健成的需要。

7.师德教育特点?方法?特点:职业针对性;自教互教性;同时多端性;渐进重复性;方法:说理疏导法;榜样教育;实践锻炼;对比教育;情感陶冶.8.师德修养途径?方法?途径:强化意识,发掘修养动力;学习理论,明确修方向;注重实践,提修养水平;方法:至知;内省;慎独;学习;践履。

师德培养含义及意义:是根据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要求所开展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与道德内化活动。师德教育含义:指党和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师范院校及师资培训机构、学校领导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在职教师及在校师范生施加系统的职业道德影响,使他们遵循师德规范、自觉履行教师应尽的义务。

师德修养含义及意义?指教师根据社会主义师德原则的规范所进行的改造自己、教育自己、锤炼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提高自己职业道德境界的实践活动以及所达到的程度或水平。意义:加强师德修养是教师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是完成教师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师德修养原则:坚持知和行的统一;动机和效果统一原则;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的原则;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的原则

师德内化意义及过程:师德内化是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是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需要;是师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过程:提高师德认识;培养师德情感;鉴定信念;磨练意志;培养习惯。

师德规范内化条件:社道德教育;个体道德修养;道德评价。第六章师德评价

1.为什么进行师德评价(作用)?对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的形成起到保障、维护作用;使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教师个体思想、行为的道德价值起评判作用;是调解教育人际关系的杠杆;是改善师德的有力武器。2.师德评价标准?善恶标准;职责;素质;

3.评价形式?外在形式:生评;他评;社评;传统习俗。师德评价含义、目的、功能、依据、方式、方法?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运用规则制度、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所作的善恶褒贬的道德评判。主要目的:改进教师行为。功能:评定;分析反馈;预测;导向。依据:在评价道德行为善恶的根据问题上要坚持动机与效果统一的观点;坚持用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观点来评判教师的道德行为;坚持用理想与现实统一的观点来评价教师的道德行为。方式:外在与内在,外在:学生评价;他人评价;社会评价;传统习俗。内在:自我评价。方法:外部评价方法: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定性评价;定量

下载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课后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反洗钱试题及答案(2012银行从业人员必看)

    反洗钱法及金融机构反洗钱一个规定两个办法题目 一、单选题: 1、《反洗钱法》的立法宗旨是(C): A.打击黑社会组织犯罪 B.遏制贪污腐败现象 C.预防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遏制洗钱......

    浅谈如何加强建筑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再论如何加强建筑业施工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项目成本、管理、控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建设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精神文明,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

    2012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5篇)

    2012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第二节 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单项选择题以下各小题所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入括号内 1保险代理从......

    浅谈如何加强建筑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再论如何加强建筑业施工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关键词:项目成本、管理、控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建设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精神文明,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

    招标代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招标代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1、招标代理从业人员应当诚实正直、勤勉尽责、恪守公平、公正的原则; 2、招标代理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招标; 3、招标代理从业人员......

    会计从业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调查报告

    重庆三峡学院社会 调查 社会调查题目关于开县会计从业人员会计职业道德的调 查报告姓名蒋建华学号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08会计学2班 调查时间 2011年7月18日—2011年......

    《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解读-课后测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从业人员应通过( )向中国证券业协会申请执业注册。 A. 所在机构 B. 中国证监会 C. 证券交易所 D. 地方证监局您......

    银行从业人员(合集五篇)

    银行从业人员位于嘉兴的比如嘉兴银行,它属于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泰隆也是跟嘉兴银行是同一个性质的,也是属于地方性的城市商业银行。只不过它有可能异地跨区域发展的步伐比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