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招金地勘发展实录
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山东招金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改革发展纪实
“中国金都”——山东招远,是镶嵌在胶东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神奇的土地上,有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地质勘查队伍,他们从1998年至2013年用了15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化茧成蝶的嬗变,在改革开放风起云涌之中,展翅腾飞,越飞越高。
且看他们2013年取得的骄人成就:钻探进尺创历史新高,年进尺突破30万米大关;实现产值1.3亿元创历史新高;财税贡献955万元创历史新高;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4.6万元创历史新高;钻探队伍达到46个创历史新高;单孔深度达到1950米创历史新高;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履带式全液压钻机等设备52部,装备水平创历史新高;安全生产零事故创历史新高。
这一系列创纪录的历史新高,无疑似一部美丽的神话。因为它的创造者从前只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县里”的黄金地质队;一个在全国地质勘探大军排行中名副其实的“小字辈”;一个过去长期依靠上级拨款过日子的穷单位!
大胆改革 焕发生机
山东招金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成立于1976年,原名招远市黄金地质队,生长于计划经济年代的黄金地质队,当时以“等、靠、要”来维持生存和运转,长期安于现状、衣食无忧,干部职工也习惯了这
宠儿般的日子。2000年,基于改革开放的需要,上级取消了财政拨款,将其生存成长推向了市场。这一举措,打破了昔日的宁静。面对不可预测的前景,队中干部职工心里十分恐慌也很迷茫。当时全队共有员工176人,其中机关人员就有80多人,冗员现象比较突出。全队4部钻机,年进尺不足3万米,年产值不过600万,收入很难维持支出,甚至员工的工资和福利都没有保障,员工们情绪低落、人心浮动,职工干劲亦一落千丈。地质队已处于濒临倒闭的边缘。
生路在哪里?出路在哪里?面对如此艰难困境,原地质队党支部书记兼队长王升平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经过深思熟虑,会同党支部班子成员经过深入研究,做出了大胆的决定:改革!唯有彻底除旧布新,脱胎换骨才能求得生存!唯有打造一支能够适应市场的地勘队伍,才能冲出生存低谷,赢得辉煌发展!
接下来,一场为了谋取生存而进行的改革,拉开了序幕。首先大力压缩机构、精简科室,把一些不十分重要的科室裁、撤、合并,人员充实其他重要科室和一线施工队伍;然后,又向人事制度开刀,打破事业编制形成的各种关系和利益,采取“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制度,并实行员工与单位双向选择;同时,彻底改革工资分配制度,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大锅饭、档案工资,转变为适应市场需要的按需设岗、按岗定员和绩效考核制度,岗位不同,薪资不同;按绩效考核,工资浮动。此外,在改革过程中,为了减少改革工作阻力,体现关爱员工,他们还特意成立了一家服务公司,专门用于安置被裁减的部分员工;对于自谋职业的部分员工,公司不
仅按月发放基本生活补贴,还为他们全额缴纳了各种社会保险。
经过这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原先的13个科室,精简为5部1室,机构缩减了一半多;一般工作岗位和普通员工也减少了三分之一。经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和工资绩效考核等多重因素的刺激和激励,各部室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单位上下焕然一新。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整顿和市场化改革,招远黄金地质队能够轻装上阵了,已经蓄势待发了。
“走出招远,面向全国黄金地质勘查领域开发,抢占新的市场”,这是经过以王升平为班长的党总支研究,为更名后的招金地质勘查公司制订的发展壮大战略目标。
对外开发 拓展市场
新世纪之初,全球经济贸易的强劲发展,带动着世界矿业市场的复苏,我国黄金矿业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黄金地质勘查市场的繁荣,为招金地质勘查公司施展对外开发、抢占国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003年底,福建省双旗山金矿与外地一家地质勘查公司因为价格问题,迟迟没有能达成合作协议。正在筹划对外开发的招金地勘公司得知这一消息,由党总支书记、总经理王升平亲自挂帅,带领几名精干的技术人员,迅即赶赴现场。经过详细考察,王总认为合同中除了巷道太窄、不利于安全,需要完善修改以外,其他条件基本可以接受,并承诺十日内人员设备可以全部到位,对方对此十分满意。于是,双方很快就签订了合同。
当时已是寒冬腊月,双旗山金矿的负责人以为,北方天寒地冻,招金地勘公司的钻机设备不大可能按期到达,能在第二年春天开工就不错了。然而,刚过了6天,招金地勘公司的技术人员和钻机设备就提前全部到位了,并且马上就展开了钻探施工。这真是出乎意料之外,该矿的负责人被招金地勘的诚信与效率感动了,高兴之余,宴请他们工程技术人员喝了一个痛快。由此,成了一单业务又交了真诚朋友。
这是招金地勘公司走出去的第一步,也是市场开发过程中值得自豪的“开门红”。首战告捷,无疑是给招金地勘公司打了一针强心剂,催生了他们不断开拓市场的勇气和信心。就这样,他们秉承“诚实信用、高效优质、价格合理,服务第一”的理念,赢得了市场的青睐,赢得了客户的赞誉。如今,他们的业务已经遍布全国的13个省市。
2007年,一直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内蒙古苏尼特金曦黄金矿业公司,聘请了一家地质勘查公司在东矿区进行作业,由于地层复杂和施工技术等原因,这家勘查公司在钻探到200多米深度的时候,花费了三个月,仍未能完成设计,无计可施之下悄悄撤走了。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候,无奈的矿方想到了招金地质勘查公司,便邀请他们来东矿区帮助解决,他们凭着顽强的意志,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原来钻孔基础上开始技术攻关,很快钻探到400多米,圆满完成了矿方的设计任务。在钻探的四个钻孔中都见到了矿化,初步预测黄金资源储量为10吨左右。这喜人成果,一举打破了先前多年找矿不理想的僵局。
当年11月份,中国黄金集团公司要求苏尼特金曦公司开展冬季生产大会战。此时正值朔北隆冬季节,气温已达零下三十多度。在这
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施工难度可想而知。施工人员既要忍受野外作业的严寒,还要解决钻探过程中用水经常冻结成冰等难题,可谓举步维艰。进退维谷的苏尼特金曦公司,首先想到了招金地勘公司这支善打硬仗、有“铁军”之称的队伍,并在深夜联系招金地勘公司的总经理王升平,热切请求他们协助参与冬季大会战。客户有难,理应支援,王总丝毫没有犹豫,爽快地答应了对方的请求,他有一个信念:“这正是展现我们品质和信誉的时候,无论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要想办法克服,与客户同心协力,让客户满意,赢得更大的市场。”于是第二天,就启程从山东招远赶往内蒙古的施工现场。
苏尼特金曦公司被招金地勘公司的这种患难与共、重情仗义的精神感动了,破例花费近十万元为他们购置了三顶蒙古帐篷、火炉、棉衣、棉被等御寒取暖设备。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多月的深入地质勘查,招金地质勘查公司发现了30多吨的黄金资源储量,及时地帮助苏尼特金曦公司解决了多年来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
这些年来,招金地勘公司的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走出家门、向外拓展。在对外开发中,他们凭借自身过硬的技术和装备实力,保证了钻探质量和速度,凭借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服务,以及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客户,扩大着市场占有份额。当初的客户,已经成为了好朋友、好哥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稳中求进 做大做强
2003年以来,招金地勘公司在招远当地和国内十多个省份,为众多黄金矿山企业探明的黄金资源储量已经超过500多吨。2009年
初,招金地质勘查公司彻底告别事业单位编制,正式改制为企业,并且完全实现了市场化公司运营,全年完成钻探工程量超过19万米。同年3月,招金地勘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王升平,获得了全国黄金行业劳动模范的荣誉。到2013底,招金地勘公司年钻探工程量预期会超过30万米,年经营收入将会突破1.3亿元,员工的年收入也将会再创历史新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提高竞争优势,招金地勘公司不断地从技术方面入手,提高钻探设备的装备水平,每年用于购买和升级装备的费用都超过了500万元。此外,为了充分适应我国黄金矿山,地质勘查深度不断增长的需求,招金地勘公司逐渐增加了深部钻机数量,如今已经拥有履带式钻机4台,3000米钻机2台,2000米深度钻机4台,1400米钻机26台,坑道钻16台。
在提高钻机装备水平的同时,招金地质勘查公司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与大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定期对班组长和钻机机长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此外,还大力引进高校大中专毕业生,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储备后劲。目前,招金地质勘查公司的专业技术人才已经达到了30多人。为提升企业资质,公司还就鼓励员工努力学习考取技术职称,并对自学成才的和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相关的奖励政策。
作为地质勘查公司,他们一直把信誉和诚信,当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他们认为,只有为客户提供优质、超值的服务,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地质勘查领域,抢占市场,实现做大做强。
文化建设 塑造形象
招金地勘公司长期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大事来抓,始终贯彻招金“大道合行”的文化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这条主线,努力做好“尊重人、体贴人、团结人、爱护人”这篇大文章,通过激发团队每个员工的内在激情和动力,达到和谐统一,共同发展。
多年来,该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列为企业核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天字号工程,建立健全了一整套以总经理、副总经理到各钻探分队、每个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在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停工停产也要保安全,从而使安全生产真正落到实处。2013年,他们创出了安全事故和设备事故为零的好成绩,全公司也实现连续安全生产7整年。
这些年,公司经济发展快、效益好、家底也厚实了,公司党总支领导班子始终牢记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公,连年坚持为所有员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每年递增员工工资收入,对老弱病残和家庭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对常年在外地施工的人员,逢年过节公司领导按时到其家中慰问,帮助员工免除后顾之忧。2011年,有一位员工因心脏主动脉血管内壁破裂,生命垂危。危急时刻,公司当即为其垫付了30多万元手术医药费,终于把这位员工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这位员工康复出院后,激动地逢人就说:“是俺公司给了俺第二次生命。” 招金地勘公司党总支还经常组织员工开展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等活动,引导员工健康向上,陶冶员工情操,鼓舞团队士气,进一步增强了全公司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招金地勘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王升平总结他们这些年工作时感慨地说:“公司取得的成绩,得益于2000年至2002年进行的机构、人事和工资制度改革;得益于2003年开始的走向市场、对外开发;得益于我们钻探工程的高质量、高速度;得益于我们的信誉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满意。其实最得益的是,我们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我们公司有一个坚强的党总支领导核心,在各种各样困难面前,我们党总支成员临危不惧,带领大家一起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第二篇:地勘事业单位转型发展
一、调研选题背景
当前,传统地勘行业发展面临着矿产勘查市场急剧收缩、地勘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地勘事业单位事企改革混合运营的体制不适应市场需求、地勘单位自身能力建设有待提升、地勘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滞后等重重挑战。无论是基于外部竞争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还是基于内部运营模式和管理体制的现实需求,地勘事业单位转型升级工作势在必行。
近年来,国内宏观经济GDP增长率步入持续性下行通道。受此影响,地勘投资呈现断崖式下滑,市场环境低迷、竞争激烈等不利因素凸显;同时,工程建设领域最近也出现投资紧缩、房地产被动式压缩等现象,对地勘单位地质延伸业同样带来较大压力。
国家对地勘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企业化改革,现有事企混杂体制不利于地勘单位应对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地勘单位必须向市场要效益,转型升级成为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地勘单位将逐步通过事企分离、深化企业运行,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打造地勘实体经济,实现由生存型事业单位向发展型企业转型。同时地勘单位长期以来受“戴事业单位帽子,走企业管理的路子”管理模式的弊端影响,存在管理精细化程度较低、机构人员沉余等历史遗留问题,也急需通过管理转型得以解决。
二、地勘事业单位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传统地勘市场急剧萎缩,竞争激烈,加上地方保护政策限制,造成业务承揽困难,特别是利润高的业务。
(2)单位转型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支撑全院可持续发展的主营专业和核心技术,转型所需的资质、人才、技术及资金的欠缺对业务承揽造成影响,业务不足又影响到转型升级工作的有效开展,形成一种非良性循环。
(3)专业队伍结构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既沉员又缺乏转型发展所需的人才。
三、单位转型发展的举措建议
(1)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单位要建立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略、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营造集聚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聪明智慧得以充分发挥。首先要建立一套发现和使用人才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完善、合理的薪酬体系,为德才兼备的人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坚持用“制度留人、事业留人、文化留人、感情留人、福利留人”,做到让职工人尽其能;要尊重职工的个性,倡导简单而真诚的人际关系,因势利导,知人善用,满足不同类型人才的需要;形成一个团结奋进,具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工作集体。
(2)树立市场导向理念:要重视对市场动态性和方向性的分析研究,积极寻找竞争不太激烈的领域,寻找某些存在资源配置空白的领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筹备地勘基金勘查项目申报工作的同时,加大对清洁能源、新兴战略性矿产资源、尾矿库砂石料回收利用等急需矿种资源的勘查力度;做宽做深土地和环境业务,加大对土地规划综合利用、绿色矿山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地下水污染治理、污染土治理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和市场开拓力度;做实做细城市地质工作,加强岩土工程全产业链的资质能力建设和市场开拓力度。
(3)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树立全员管理意识,让每一个职工确实体会到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加强全要素投入,降低经营成本,在人才、装备、资质、平台等方面加强投入,在高端人才引进政策上给予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装备的自动化水平,逐步降低人工成本投入;积极探索资质共享、项目共揽、效益分成的内部激励机制;推动精细化管理,加强成本管控,提高盈利能力;完善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且行之有效的员工业绩考核、激励和绩效评估体系。
(4)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和源泉,要建立健全的技术创新组织管理体系和激励措施,让每一个职工尤其是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感受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加大互联网+地质技术创新领域的投入,加大智能化装备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投入,加大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投入,逐步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引领企业发展。
第三篇:2014地勘系统发展论文(精华)
新形势下地勘单位基层工会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地勘单位的工会也将承担着更大的责任与任务。总书记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与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同庆五一节、共话中国梦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发表了两次重要讲话,讲话为新形势下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新的任务。因此,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对于我们地勘单位基层工会工作探索思路,把基层工会建设成为制度健全、作用明显、维权到位、职工拥护的群众组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新形势下开展地勘单位基层工会工作谈一些看法:
一、实事求是,客观分析地勘单位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大地质、大服务、大发展”的背景下,地勘单位发展迅速,社会地位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环境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职工生活满意度明显提升,但也存在一些新问题。一是地勘单位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就本单位(省地勘局四一四队)来说,地勘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省级财政项目、两权价款项目及商业地质项目。随着国家减少财政投资,地勘项目势必减少,将严重影响地勘经济的发展;二是职工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单位经济效益较好,每年职工的收入有所提高,使职工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三是青年职工思想政治不够稳定。就本单位来说,地勘职工以80、90后独
生子女为主,学历较高,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普遍较强,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而地勘工作一般需长期在野外作业,远离市区,生活条件较差,文化生活较单调,因而可能出现情绪波动、遇事不够冷静,易骄易燥等问题,给单位生产、稳定和发展带来影响。
二、以人为本,积极探讨地勘单位工会工作对策
1、坚持党对地勘基层工会的领导,创新基层工会工作,促进地勘经济发展。
党对基层工会工作的领导,是地勘单位基层工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充分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有力保证。总书记指出:“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关键看有没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坚持党对地勘基层工会的领导,工会工作才能起到实效作用。在新形势下,基层工会要与时俱进,增强创新力,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与地勘单位生产经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保护生产力,激发生产活力,使生产力朝健康方向迈进,以推动地勘经济发展。
2、履行基层工会维权职责,构建和谐地勘。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基层工会的基本职责,是基层工会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要主动维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单位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主动了解职工的实际困难,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要依法维权,增强法制意识,运用法律手段,健全在基层工会组织领
导下的维权机制,把维权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督促和推动《劳动法》《工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落实。
4、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队伍建设。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促进队伍和谐稳定的基础,要履行好这一基本职责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认真调查了解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不同的思想动态、收入情况、生活情况以及迫切需求,既要关心他们各自应得的利益,又要关心他们共同的政治权利,用多样化的工作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二是要积极参与协调单位不同职工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基层工会要按照经济上兼顾公平、政治上相互平等的原则,来帮助单位化解内部矛盾,理顺职工情绪,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事业发展。
第四篇:孙双金教学实录
孙双金教学实录——《三顾茅庐》
课前谈话:
由姓孙——孙悟空(本领)——四大名著
T:你喜欢《三国演义》里什么人物?
S:我喜欢刘备,他待人谦虚
T:我喜欢诸葛亮,他神机妙算
S:我喜欢刘备,他胸怀大志„„
T: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这些名将都是谁的手下呢?
看来刘备这个人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刘备的历史故事。(板书:三顾茅庐)
T:谁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S:(开始沉默还不够有勇气)
T:说对的要表扬,说错的也要表扬,表扬他的勇气„„
S:我的理解是三次去拜访。
T:噢,三、就是三次,顾,就是拜访。茅庐,茅草房。谁能说得更完整呢?
S:刘备三次去拜访住在茅草房里的诸葛亮。
T:(激励)这次说得很准确,看来没有你小小的错误哪来他大大的正确呢?
板书:诸葛亮(引导生看字形)
(认识诸葛亮)孔明——卧龙
T:“诸葛”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
S:上官
S:夏侯、司马、玄武„„
T:同学们真不简单,知道这么多,单凭这一点,你做我的老师了,有些姓我还没听过,回去我杳杳字典。
T:由这个题目你还想问自己或我什么问题呢?
S:刘备为什么要三次拜访诸葛亮呢?„„„„
T:下面我们就带着你们三个人的问题去读课文
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
S:(读书)
T:如果生字你读一遍读不准可读二、三遍。
T:(检查课文朗读,及时正音)请同学读第一节
愿意读的请举起你们的手,举手的都是勇敢的、自信的,将来你们也一定是成功的,孙老师就喜欢举手的同学。
S:(读第一节)
T:这段讲了刘备前两次去拜访诸葛亮,第一次,他听说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大才,于是在一个秋天,他和他的两个兄弟去拜访诸葛亮,但是没有见到,便给童子留个口信:“刘备来拜访过诸葛亮。”第二次到了隆冬腊月,刘备又决定去拜访诸葛亮,他俩兄弟不愿意:“这个诸葛亮有什么了不起的,充其量一介村夫,还劳大哥亲自去吗?”刘备仍然亲自前前去,但仍没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中就写他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这次他拜访到了没有?谁来读第二节。
S:读第二节
T:(板书:结拜)这一节中有一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他还有个故事呢?叫什么?
S:桃园三结义
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拜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称为“结拜兄弟”,明白吗?
第3段比较长,请同学们限度前半部分,描写“卧龙岗景色的”(这一次举手的要喊,不举手的也要喊。)照顾整体。
S:个别读。
T:隆中怎样景色呢?作者写了山冈、溪流和竹林,哎,写“山冈”用了什么词?] S:蜿蜒
T:“蜿蜒”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
S:就是弯的意思
S:弯弯曲曲的,像蛇一样
T:中国汉字的偏旁帮助我们理解。弯曲高低在人们眼中就像一条„„
S: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T:像谁?
S:诸葛亮
T等待谁让他腾飞?
T这里描写竹林还有一个词“青翠欲滴”是什么意思?
T竹子绿得要滴下来了
T景色“秀丽宜人”“秀丽”?“宜人”
S美丽迷人
T噢,真是一块宝地啊,不愧称之为卧龙。大家再一齐读读
S读
T接下来刘备是怎样拜访的呢?往下读
S“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
T这节我们将在下一节重点讨论,请大家齐读第四节
S“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
T这里有两个词(板书: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雄,是乱世英雄,两汉末年,你还知道有哪些乱世英雄?
S孙权、曹操、吕布、董卓„„ T纷,纷乱,争斗,当时战火边缘,民不聊生啊„„ 茅塞顿开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S像瓶盖一样一下被打开了,人的思想解放了
T你比喻得很形象,就像我手里的瓶盖一样是“砰”的一声打开了,下子打开的,叫“顿开”茅塞呢?堵在人们心里的堵塞人们思想的茅草一下子打开了,心里豁然开朗。谁茅塞顿开(刘备)读一读词语
T最后一段请女同学读(生读)抓住“如鱼得水”
T请同学们放下课本,我就纳闷:像诸葛亮这样的人肯定有许多人去请他,曹操有没有找过,孙权,天下的群雄有没有请过,为什么他在刘备请他时出山呢?刘备哪一点打动了诸葛亮呢?
S四个字“诚心诚意”
T哎,了不得哎,孙老师为了奖励你用笔写出这四个字,还有别的吗?
S别人都是派手下去的,而刘备是亲自去的?
S刘备是恭恭敬敬的,别人手下也不礼貌
S天很冷,刘备还去了三次
S刘备很尊重诸葛亮
S刘备待人诚恳
S刘备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了„„
T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到课文中找找刘备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引导同桌交流看找到几处
第二课时:
T: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S: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
T:你这是请他出山之后的“诚心诚意”,之前呢?
S:“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你再帮张飞“嚷一下”
T:自己练一练,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
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
S:生气、讨厌(怎么搞的又去了)
个别读/齐嚷
T:“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怎么说?
S:齐读
T: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
S:“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S:刘备怕他俩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堂„„
T: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看这个恭字,(指导识写出恭)
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
S:一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
T:一个刘备,还有不同站法吗?
S:另一生表演(低头弯腰,双手抱拳)
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T: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
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哎呀,了不起啊!齐读这部分。
S:在等的时候,张飞„„刘备急忙又把他拦了回去。T: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刘备的诚心诚意?
S:“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醒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T:噢,抓住了“轻轻”,连敲门声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诸葛亮。
S:还有这里也能体现出刘图示的诚心诚意。“刘备站在台阶下等候。”封建社会是分等级的。大臣参见皇上的时候是站在阶下,而此时,刘备是首领,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民,刘备却站在阶下,可见他诚意。
S:“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却没听他兄弟的话,说明诸葛亮比张飞更重要。
T:都突出了诸葛亮更重要。还有一些地方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他看见你,你看见他了吗?
S:“冬去春来”刘备在两兄弟不同意下去的时候,去了,可见他诚心诚意。
T:刘备是打马一路奔去的吗?
S: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T: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呢?
S: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
T:刘备不至于半里多路就下马,说明他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S:读:“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才悠然醒来。”
齐读
转折
T: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怎样?刘备为何那么“快步”?
S:刘备想见诸葛亮。
S:刘备见诸葛亮醒来很兴备,想马上进去和他讨论国家大事。
T:噢,刘备真是求贤若渴,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请呢?读读最后两节。
S:读最后两节。
T:你读了有何体会,刘备为何“三顾茅庐”你看出来 了吗?
S:他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水一样,这叫什么成语?
T:板书(如鱼得水)噢,我刘备是条再大的鱼,没有水又有何用啊!
得到诸葛亮就像什么?(板书:拔云见日)
你读过《三国演义》吗?诸葛亮帮刘打过哪些仗?
S:“火烧赤壁”、“草船借箭”„„
T:以少胜多的办法,都是谁设计的,可见诸葛亮对刘备有多么重要,再读读最后一节。
T:(延伸)刘备“三顾茅庐”靠他的诚心诚意请出了诸葛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是三国的故事,那今天我们学了这故事又有何作用呢?
S:待人诚恳,谦虚
S:不要摆架子
S:对人要尊重„„
T:诸葛亮用我们现在的说是什么?(板书:人才)
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
二、请看练习4
用“来到„„只见„„”说几句话。(仿书上写)
1、提示:写你去过的地方,三分钟写三句话。
2、生写
3、师检查择优赏读:
我来到玉龙河,这里山绵延不断犹如一条盘旋的龙,这里树郁郁葱葱,河面清澈见底,像一面明亮的镜子。
4、调查及作业(把手放好坐正!)
班里有多少人看过或听过《三国演义》故事?(一半)
建议你为买来或借来少儿版本乃至连环画,一个月后,请你们的班主任搞一个“三国故事”演讲比赛。看谁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的心。
第五篇:孙双金教学实录
孙双金教学实录:《送别组诗》
作者:梁西发
来源:梁西发 博客 时间:2005年11月2日
热点推荐:
冯为民:教好语文选修课的浅见 李彬: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内涵探
唐建新:感受台湾中小学《国文》课本的编排
《送别组诗》课堂教学实录 孙双金
师:(板书“诗”)你们学过诗吗?(生答学过)
(在“诗”前板书“组”字)“组诗”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组诗歌。
师:(在“组诗”前板书“送别”)“送别组诗”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一组诗都是写送别的。
生:把送别的诗放在一起,成为一组诗。
师;是呀,以前我们一堂课一般是学习一首诗,今天啊,我们一堂课来尝试学习一组诗,一组写送别的诗,大家有没有信心?(生答有)
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板书:赠汪伦)请大家自读这首诗,自己尝试解释它。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
(学生各自投入地读,然后各自尝试解释诗句。)
师:谁来试一试?我最喜欢自信、勇敢的学生。
生:李白乘着小船刚要离开,突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声,桃花潭的水啊,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高兴地)你真能干,不用老师讲,自己就理解了!谁再来试试。
生:(小手举成一片,个个跃跃欲试,老师又点了一位同学)李白乘着小船刚要离去,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踏歌相送。桃花潭的水啊,你即使有千尺深,也抵不上汪伦送我的感情深呀!
师:不错,不错,看来同学们自学能力挺强,离开老师也能学习。古人讲:“学贵有疑,小疑者小进,大疑者大进。”对这首诗,你们有什么问题呢?
生:“踏歌声”是什么意思?
生:为什么李白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呢?
生:李白和汪伦的感情为什么这么深呢?
师:苏州的小朋友真聪明,提出了一些好的问题。但我想念你们再读读诗,1 再思考思考,讨论讨论,可以提出更有水平的问题。
(生埋头默读,陷入沉思,然后窃窃议论)
生:(疑惑地)老师,一般人离别时都很伤感,为什么汪伦送李白时高高兴兴地踏歌相送呢?
生:(大声地)老师,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偏偏等到李白上船要走的时侯才送呢?
师:(极度高兴地)这两位小朋友多聪明,多能干呀,提出两个十分有价值的问题。他们是联系生活实际来提的。按常理送人应在家里告别,送别朋友一般比较难过,他们发现了诗上写的与生活实际不同。下面请你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猜猜看,汪伦为什么等李白上船时再送?为什么汪伦要欢欢喜喜踏歌相送?
生:李白怕汪伦知道自己要走了,破费钱财买礼品送自己,因此不告诉汪伦悄悄地走了。汪伦回家寻不见李白,向邻居打听才知李白走了,急急忙忙地赶到桃花潭边相送。
生:李白和汪伦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李白担心汪伦知道自己要走会伤心难过,因此就不辞而别,汪伦知道后赶来相送。
生:汪伦去买酒了,李白接到家书,需要立即回家,来不及和汪伦告别,就在桌上留下纸条。汪伦回家后发现纸条,急忙赶到潭边相送。
生:我是这样认为的,李白和汪伦情投意合,可能汪伦已在家门口送别李白。但李白走后,汪伦觉得这样不足以表达对李白的一片深情,于是又赶到桃花潭边踏歌相送。一送李白上路,二送李白上船。
师:(赞叹道)真了不起。你们想象得合情合理,说得有理有据。看来想象是学习诗歌的一个好方法。那你们说一说汪伦为什么踏歌相送呢?
生:我认为踏歌相送是当地的风俗。
生:(自信地)我认为李白是豪放的人,他不希望朋友分别十分伤感。而汪伦因为十分了解李白,于是针对李白特点欢欢喜喜地踏歌相送。李白听到汪伦踏歌来送,极为感动,觉得汪伦真是了解自己,是自己的知音。因此,跳上岸去迎接汪伦,握着汪伦的双手,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执笔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千古佳句。
师:(拍案叫绝)如果说汪伦是李白的知音,那我说,你们就是李白和汪伦的知己,是这首诗的知音啊!你们能不能把这首千古佳诗背下来?
生:(信心十足)能!(生齐背古诗,摇头晃脑,入情入境)
师:这首诗是谁送谁呀?用什么方式送的?
生:是汪伦送李白,用踏歌的方式相送。
师:(板书:以歌送别)如果说这首诗是汪伦送别李白,那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送别别人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多媒体显示)请大家自读这首诗。(生自读)谁来把这首诗解释一下?
生:老朋友向西辞别了黄鹤楼,在烟花三月的时侯乘船去扬州。孤单单的小船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见长江水滚滚地流向天边。
师:说得好。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说李白在黄鹤楼上送孟浩然送了多长时间?理由是什么?
生:送了一个小时,因为从船离开黄鹤楼到消失到天边大约要一个小时。
师:此时长江水在李白眼中仅仅是水吗?
生:滚滚长江水仿佛是李白对孟浩然的思念。
生:李白对孟浩如烟海然的感情就像这滚滚长江水一样绵绵不断,源远流长。
师:太好啦!如果说汪伦送李白是以歌相送,那李白送汪伦呢?(这里编者可能是笔误,应该是李白送孟浩然)
生:以目相送。
生:注目相送。
师:(板书:以目相送)请大家背诵这首诗。(生吟诵)
师:我请大家看第三首诗----《别董大》(电脑显示)请大家根据下面的注释自学这首诗。(生自学)董大是什么人?
生:是著名的琴师,当时闻名全国。
师:高适是在什么情况下送别董大的?
生: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生:天气阴沉沉的,大雪纷飞,大雁南飞,一派凄凉的景象。
师:在这样的天气,这样的环境下好朋友离开,心情怎样呢?
(学生纷纷回答:难过,压抑,沉闷,伤心。)
师:作为好朋友,高适能让自己的朋友-----一代琴师带着这样的心情离去吗?不行!高适用什么办法驱赶董大心中的不快呢?
生: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来鼓励他。
生:用振奋人心的话语勉励自己的好友。
师;是呀,听着这样暖人的话语,董大心情为之一振,离别的愁绪一扫而光,充满豪情地踏上了漫漫路程。这叫“以话相送”。(板书)请大家齐背这首诗。(生背诵)
师:最后请大家看这首诗----《渭城曲》,根据译文自学。(生自学)
师:如果说前三乎诗,分别是以歌相送,以目相送,以话相送,那么这首诗是以什么相关这?
生:(齐)以酒相送。
师:(板书:以酒相送)不管是以歌相送,以目相送,以话相送,以酒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生:以心相送。
生:以情相送。
师:对呀,诗人是以真心相送,以真情相送(板书:以心相送,以情相送)让我们怀着和诗人一样的心情吟诵这四首送别古诗。
(生投入地吟诵)
师:同学们,请你们课后搜集有关的“送别诗”,研究一下这些诗的表达特点。马上我们就要分别了,请你们用一句话送送孙老师。
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全场大笑)
孙双金教学实录——《赠汪伦》 作者:周剑波
日前,笔者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的一节古诗教学课,感触颇深。孙老师根据所教古诗《赠汪伦》这首送别诗的特点,巧妙设计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送别体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伊始,孙老师就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我们先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赠汪伦》。”这显然是一段经过精心设计的导语。导语不仅告诉了学生今天学习的是送别体诗,而且让学生感觉到今天的目标稍高了一些——要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其一上课就处于“愤”“悱”状态,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二、精读一首,领悟表达方式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课后的广泛阅览打下扎实的基础。《赠汪伦》是一首唐诗,而且好读易懂,孙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自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送别体古诗的表达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自主朗读,了解诗歌大意。孙老师先让学生自主读诗,思考诗中说的是谁 4 送谁?谁别谁?让学生明白送别体诗歌中人物的主客之分;然后指名读诗歌,让学生说说“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样别汪伦的?”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大意;最后请两名学生试说诗歌的意思,重在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学得生动、充实,基本上明白了诗歌的意思。
2.自学质疑,理清作者思路。学贵有疑。孙老师用明代学者陈献章有关质疑的名言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希望同学们认真读诗,善于动脑,提出你的疑问。孙老师愿和大家共同进步!“学生听了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汪伦为什么要踏着节拍、唱着歌送李白?“”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却在船即将离开时送?“孙老师并不急着作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自读诗歌,并让学生同桌讨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赠汪伦》一诗是汪伦用踏歌的方式送别李白的,表达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学生通过主动质疑、自读释疑、互助学习,完成了教学意图。
3.自由诵读,体会思想感情。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事实上诵读遵循了形象感知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吸收语言、转化语言。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充分领悟其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孙老师在学生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像李白和汪伦分别的场面:“假如你是李白,会对汪伦说些什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通过学生口语交际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孙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诵读全诗、领悟诗情,学生从声情并茂的吟诵中读懂了诗歌,领悟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迁移转化,带读一组诗歌
孙老师在学生学会《赠汪伦》一诗的基础上,分别出示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两首送别诗,让学生运用学习《赠汪伦》所掌握的方法自学这两首诗。学生通过朗读,很快弄清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别孟浩然,《别董大》一诗作者高适是用语言送别董大,通过吟诵领悟了诗中所表达的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短短三十五分钟,学生便读懂了三首古诗,可见效率是很高的。课末,老师设计了开放式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搜集、吟诵有关送别的诗歌,更是将语文教学的空间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吸收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孙老师“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古诗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结合大纲推荐篇目,精读一首,带读几篇,丰富其文化底蕴。尤其在教学中,孙老师很好地充当了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组织学生质疑、讨论,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点更值得我们借鉴。
探究 ● 体验 ● 感悟 ——《赠汪伦》教学实录 西华师大附小 彭贇
一、质疑导读
板书“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
生:他的祖籍在今甘肃秦安附近,五岁迁居四川江油县,还可算是我们老乡呢!(众笑)
生:李白留下了上千首诗篇,有《静夜思》《蜀道难》、《秋浦歌》„„
生:我们学过《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即兴背诗)
师:孩子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
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生:“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
设计思路:运用“立体教学模式”“提问式”开讲艺术,将学生从对旧知识的回顾引向新内容的学习,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立体探究
师:孩子们提了不少好的问题,在学习诗歌时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生齐:自己解决!
师:行!老师有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现在推荐给大家。
出示“学习建议”:自由组合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限时八分钟。
1、朗读法:朗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读出重音、节奏;
2、绘画法:选择自己有理解的诗句作画(注意不与插图雷同),并作解说;
3、领悟法: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诗句做深入研究,结合所查资料仔细玩味,写出体会。
(生自主合作学习,师巡视、参与)
设计思路: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画画、说说、写写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师:刚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生:还是我们朗读组的先来吧!然后较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又一生自告奋勇读。师: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
生:我是绘画组的,但我认为读不该是朗读组的专利,大家请看这幅画——他边指图边解释道: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范读)
师由衷赞叹:你不仅画得好,说得好,还读得棒极了!(热烈的掌声)
生:他的理解与我们领悟组的不谋而合,我们认为,可能头一天汪伦说今天有事不会来送行了,李白才独自一个人乘船离开,他的心里也许有一点忧郁,“忽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了他看到汪伦出现时惊喜万分的心情。
(师来不及鼓励)一生:我有个问题,李白本是汪伦请去的,可为何李白走时汪伦却不去送别呢?
师暗暗佩服:是啊!老师也想不明白。
生:我猜想汪伦不愿意面对离别的伤感,于是约定不去送行,但最终还是来了。
生:我认为这又是汪伦的刻意安排,就象当初用“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骗”李白去一样,(众笑)这种特别的送行方式具有更加感人至深的魅力,以此给李白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忽闻”体现的正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师作出肯定,并顺势指导读出由忧而喜的情感变化。)
师:(播放前两句诗的情节动画)假如你是李白,在一‘忧’一‘喜’之下,会想些什么呢?
生:我想到这一段时间以来汪伦对我的种种好处,不由得心潮起伏。
生:我想到:汪伦是个多么淳朴善良、热情友好的人啊!„„
师:愿意以什么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感受?(生自发品读,书声朗朗。)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师:作为一代文豪的李白,因此脱口而出——
生齐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我认为这首诗后两句该这样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读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的情意深。(指名反复试读)
师:千尺是多深?(学生刚在数学中学过度量,沉默片刻后)生一板一眼算出:1米=3尺,1千尺=333.3米„„。
一生接过话头:我们上次量过了,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
师: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
生迫不及待:我知道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的写法。
师:真聪明!那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略一思忖,说: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
生:“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意深,以此表现情意的深厚。看看图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了。
生: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应读重音。(师肯定其说法,师生练读。)
生: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第一行诗写的是“李白”,而第四行诗却变成了“我”,这是为什么呢?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这个问题该怎么解答,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生:“李白”是别人对他的称呼,这里是采用三人称手法来自称。
生:我认为后两句诗用“我”便于直接抒发感情,更显出感情的真挚。
师:大家分析的很正确,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抒情,叙事时李白将自己冷静地置于三人称,而汪伦的突然出现和特殊的送别方式使李白的心受到强烈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转换成“我”是感动之余情到深处的结果。
生:所以我认为“桃花/潭水/深千尺”语调该稍高,“不及/汪伦/送我情”该略降,才能体现出李白和汪伦之间情谊的深厚,同时给人语意完整的感觉。(范读)
师:大家都知道怎么读这首诗了,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地朗读吧?
(师播放录音带《送别》,抽生朗读、背诵全诗。)
设计思路:子曰:“不悱不启”,教师应做好学生求知路上的引导者,适时启发、适势启发,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抓住关键词语‘深千尺’‘不及’深入理解,进而领悟全诗情感,结尾孩子的顿悟便如水到渠成,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三、评价归纳
(师生共同对学习方法、效果进行评价,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完成板书设计。)
赠汪伦(lún)
李白(?)
将欲
深千尺(升)
忧郁
惊喜
不及(感动)
忽闻
送我情(降)
设计思路:将归纳与板书有机融合,对本课进行梳理、回顾,概括、总结,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完整的知识。
四、训练迁移
抽出“优”“中”程度的两位学生,询问他们:今天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师归纳其意见,让其余同学自由选择一两项作为家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能默写;
2、把李白和汪伦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课外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4、为《赠汪伦》写续篇(可采用诗歌形式),也可改编故事或制作连环画。
设计思路: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体设计思路:
《新课标》对三、四年级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古代诗词语言精美,生动,教学时切忌逐字逐句串讲支解。本设计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合作伙伴、学习内容、探究方式,到作业设计都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有效利用音乐、绘画、媒体教学等手段,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研自得,借助想象、入境悟情,从而领悟诗意,体验诗情。的确,放开学生的手脚,放飞学生的思维,就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板书简洁、明了,为这一设计意图做了较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