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十二五”节能规划》编制调研材料

时间:2019-05-13 09:1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昌平区“十二五”节能规划》编制调研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昌平区“十二五”节能规划》编制调研材料》。

第一篇:《昌平区“十二五”节能规划》编制调研材料

《昌平区“十二五”节能规划》编制调研材料

昌平区交通局

一、“十一五”时期交通领域节能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效,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区交通运输行业在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老旧车型方面取得很大成效。

2006年,为配合全市出租汽车租价调整工作,于4月底前将5家出租汽车企业的83辆正常运营尚未达到使用年限的夏利牌出租汽车提前退出行业,更新为环保型出租汽车。

2008年开展了客货运输黄标车的治理工作,纳入治理淘汰范围的121部黄标旅游客车中,转出39辆、治理改造47辆,报废更新8辆;按照柴汽油罐车油气回收改造要求,我区需进行改造45辆油罐车中,32辆实施改造、6辆车由于专用性强而无法改造,7辆车解体报废。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自2009年开始申报“绿色车队”工作,截止6月底,我区共批准“绿色车队”32户,运营车辆495辆。

存在问题:在交通运输行业,营运车辆占绝对多数的货运行业企业规模小,多数为一户一车。截止6月底,全区货运业户6490家,拥有各类营业性载货汽车14936辆,户均仅为2.3辆。由于规模小,资金有限,导致车辆更新周期较长,不利于节能环保工作的开展。

二、目前昌平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机动车保有量、黄标车数量,具有节能空间的方面

目前在昌平区域内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有2条,分别是地铁5号线和地铁13号线,域内线路长度15.566公里,共设站6座;快速公交线路3条、普通公交线路136条,其中市属公交线路96条、– 1 – 区县公交线路43条。

在区县公交线路中,由区交通局实施监管的线路为40条,运营线路全长1175公里,运营车辆436辆,14700客位。2010年上半年客运量4802.48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26.53万人次。

根据市交通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10年上半年全市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为39.3%,比2009年底的38.9%提高了0.4%。我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目前尚无比较客观的数据。按照统一部署,我市正在开展第四次交通综合调查,于年底前结束,届时将有比较客观准确的数据。

机动车登记是由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所属车辆管理所负责,故我区机动车保有量、黄标车数量等数据建议发改委协调区交通支队提供。

通过采取以下措施,交通领域还可在节能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1、政府继续推行提前更新能耗高、排放标准低的营业性车辆的资金鼓励政策;

2、继续加大对公共交通建设和运营的资金补贴,完善公交线网,提高公共交通的通达率,提高便捷性和舒适性,从而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3、对于“绿色车队”在保障通行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上的倾斜,发挥“绿色车队”在城市运行保障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组建“绿色车队”的积极性;

4、加大对“绿色车队”企业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对典型“绿色车队”企业进行宣传,增加社会影响力;

5、加大对黄标车上路行驶等违法行为的检查和处罚力度。

三、“十二五”时期交通规划

(一)如何发展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未来的公共交通出行率

– 2 – 目标

按照全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地铁昌平线正在建设之中,线路全长31.7km。一期工程为科技园站至西二旗站段,线路长21.42km,2010年底前开通运营;二期工程为十三陵景区站至科技园站北端段,线路长度10.28km,预计2012年建成通车。

地铁8号线北延,从目前的奥林匹克公园站向北,经霍营、回龙观等地区,在朱辛庄站与地铁昌平线连接。按照建设计划,8号线北延将在2013年前完成。

地面公交方面,一是结合轨道交通建设,适时调整公交线路,实现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有效接驳;二是开通新建成住宅小区的公交线路,满足市民公交出行需求;三是通过规划和调整现有公交线路,使公交线网布局更加合理,提高线路运行效率。

预计到“十二五”末期,我区公共交通出行率可达到45%。(二)“十二五”时期的机动车保有量 此项指标建议协调区交通支队提供。

(三)“十二五”时期是否发展新能源汽车,预计发展数量 为加强我市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促进道路运输车辆节能降耗,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于6月政发《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车辆参数及配臵核查工作方案》,要求自7月1日起对拟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以汽油或者柴油为单一燃料,总质量超过3500千克的道路旅客运输车辆和货物运输车辆,按核查程序对需要核查的项目进行核查,依据车辆型号和《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核查报告》,检索交通运输部公布的《达标车型表》。对车辆型号不在《达标车型表》的车辆,终止核查,不予办理营运手续。

“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需被列入交通部《达标车型表》。同时将通过政策宣传等措施,引导运输企

– 3 – 业采用符合标准的新能源汽车。

(四)“十二五”时期高能耗车辆(黄标车、公交车、出租车等)淘汰更换的计划

1、出租汽车淘汰更新计划

在我区进行工商登记的出租汽车企业有7家,拥有出租汽车1876辆;个体出租汽车经营者23户,拥有出租汽车23辆。目前出租汽车企业所拥有的在用车辆全部为2005年以后更新,按照出租汽车使用年限8年的规定,在用出租汽车将于2013年开始进入新一轮更新。个体出租汽车中目前尚有10辆车登记日期为2003年,将于2011年到期更新。

2、公交车淘汰更新计划

区内公交行业,北京万佳通客运有限公司在用车辆中,黄标车目前尚有84部,其中国I排放标准49部、国II排放标准35部,将于2011年年底前全部更新为国IV以上排放标准的绿标环保车型;个体经营者所属18部运营车辆,除2部于2013年行政许可到期外,其余16部运营车辆的行政许可将于2010年11月底到期,营运车辆退出运营。

3、旅游客运车辆淘汰更新计划

经过2008年奥运会前的车辆提前淘汰和尾气治理改造,目前我区旅游客运行业在用营运车辆全部为达到国III排放标准的绿标车。企业将根据车辆使用年限及技术状况,安排车辆的淘汰更新。

4、货运车辆淘汰更新计划

在纳入行业管理的货运车辆中,有5040辆为2006年1月1日前进行车辆登记的国II排放标准的黄标车,其中2000年1月1日前登记的营业性货车为610辆。此部分车辆由经营者根据车辆使用年限规定和车辆技术状况逐步予以淘汰,同时政府部门通过宣传和组建“绿色车队”补贴等相关政策,引导企业提前更新黄标车。

– 4 – 说明:由于工作职能的关系,我局不掌握属黄标车范围的社会车辆的相关情况。

(五)“十二五”绿色车队建设计划

根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组建城市货运保障绿色车队工作的实施意见》(京交协发„2010‟118号)的精神,2010年全市在现有“绿色车队”车辆规模基础上,增加绿标车5000辆,至2015年实现组建5万辆规模“绿色车队”的目标。2015年前,各行业要实现本行业货运需求应急物资保障全部由“绿色车队”企业承担运输服务,日常物资保障的70%由“绿色车队”企业承担运输服务。

通过政策倾斜、资金补助和加强宣传等措施,积极引导货运企业组建“绿色车队”,“十二五”期间争取我区“绿色车队”货运车数量达到2500辆的规模。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 5 –

第二篇:昌平区十二五规划知识竞赛题(公布)

昌平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知识竞赛题

一、单项选择题(50道题,每题1分,共50分)

1、我国是从()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

A 1951、B 1953、C 1955、D 1957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计划在()年实现。

A 2020、B 2030、C 2040、D 20503、“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左右。

A 9%、B 10%、C 12%、D 13%

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比2010年下降()以上。

A 10%、B 12%、C 15%、D 16%

5、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 保障和改善民生、B 科技进步和创新、C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D 改革开放

6、昌平要全力建设中关村国家()示范区核心区。

A 科技创新、B 自主创新、C 创新发展、D 自主发展

7、按照“()”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高端、融合、聚集的发展方向,以产业功能区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A 强二优三精

一、B 强二兴三优

一、C 强三优二精

一、D 强一优二精三

8、提升以“()”为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A 一花三果、B 苹果、C、苹果和草莓、D、柿子

9、力争用5-10年的时间,高标准实现南部地区城市化,成为北京()的典范。

A 现代化、B 城镇化、C 一体化、D 新型城市化

10、大力发展(),推进智能化交通管理,加快构建安全便捷、绿色高效、多层次、多选择的交通体系。

A 公共交通、B 绿色交通、C 轨道交通、D 立体交通

11、以打造“()”为目标,推进“三网融合”,建立布局合理、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公共信息服务网络。

A 数字昌平、B 和谐昌平、C 信息昌平、D 宜居昌平

12、强化()责任考核,健全能源统计计量体系,提高管理节能水平。

A 节能降耗、B 节能目标、C 节能减排、D 能源管理

13、加快推进低碳技术创新,加大节能()、新产品推广力度,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快向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转变。

A 新知识、B 新材料、C 新技术、D 新理念

14、大力推行节水(),强化各项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再生利用水平。

A 新知识、B 新材料、C 新技术、D 新理念

15、积极实施()全流域综合治理,建设京北科技运动公园,打造成旅游休闲景观区。

A 温榆河、B 东沙河、C 北沙河、D 南沙河

16、鼓励市民(),提高大众节能环保意识,把节能、节水、节材、资源回收利用逐步变成公民的自觉行动。

A 扩大消费、B 国内消费、C 理智消费、D 绿色消费

17、坚持()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充分发挥教育在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过程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A 科教兴区、B 科技强区、C 以法治区、D 科教强区

18、发挥驻昌()优势,激发大学创新要素活力,促进区域高教资源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A 企业、B 园区、C 高校、D 机构

19、发挥高校在促进区域文化整合、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大学先进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融合,提高()品位。

A 城市管理、B 城市文学、C 城市教育、D 城市文化

20、深入实施名校工程,积极引进()资源,鼓励支持名校办分校,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在全市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昌平名校。

A 优质教育、B 高等教育、C 城市教育、D 义务教育

21、坚持政府主导、()、公办民办并举,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A 企业参与、B 社会参与、C 全民参与、D 人人参与

22、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格局,推进中小学教育协调发展。

A 均衡发展、B 协调发展、C 科学发展、D 优先发展

23、到“十二五”末,力争建成2-3所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高中名校,确保本科录取率稳定在()以上。

A 50%、B 60%、C 65%、D 70%

24、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满足市民()的终身学习需求。

A 多样化、B 合理化、C 层次化、D 开放式

25、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整合衔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人群的()。

A 公正性、B 合理化、C 公平性、D 全覆盖

26、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农民转移就业,解决好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

A 农民就业、B 农民吃饭、C 农民收入、D 农民居住

27、努力构建以()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助、法律援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

A 基本生活、B 基本医疗、C 物质生活、D 医疗救助

28、着力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公平、优质、便捷和()的医疗卫生服务。

A 负担合理、B 标准一流、C 及时可靠、D 运行高效

29、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采取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以及山区巡诊服务等模式,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水平。

A 合理化、B 标准化、C 优质化、D 均等化

30、切实履行政府对()群众的住房保障职责,加快推进两限房、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A 高收入、B 低收入、C 全体、D 中低收入

31、加大科技事业投入力度,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增强()能力。

A 科技创新、B 理论创新、C 技术创新、D 管理创新

32、通过创建(),推进文化内容创新,提升城乡文明素质,营造和谐文明环境。

A 国家生态区、B 国家文明区、C 国家旅游区、D 国家示范区

33、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加强社区、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全民健身提供条件,提高()服务能力。

A 公共体育、B 体育休闲、C 体育事业、D 体育产业

34、要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建立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实现政府与社会()社会事务。

A 共同管理、B 分工管理、C 合作管理、D 联合管理

35、发展社区市场化、便民化服务,满足社区居民()需求。

A 个性化、B 多元化、C 基本生活、D 消费增长

36、以强化责任、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为重点,加快构建行之有效的()体系。

A 管理工作、B 社会工作、C 群众工作、D 维稳工作

37、科学制定区域(),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调控人口的根本途径,采取产业调整、行业准入、市场监管、就业升级等经济手段,实现从源头上调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

A 人口规划、B 发展规划、C 总体规划、D 规章制度

38、各镇街、各部门根据规划纲要,负责专项规划和镇域规划的(),制定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抓好工作落实。

A 组织实施、B 协调落实、C 组织指导、D 科学编制

39、依据“动态调整,滚动修正”原则,保持()实施进度的连续性。

A 工作、B 任务、C 规划、D 项目

40、在规划实施的中期和终期阶段,区政府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形成评估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及时向区人大报告,保证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A 总结、B 测评、C 检查、D 评估

41、北京市委“十二五”规划建议也明确提出,在北部地区要以推动中关村科学城与()建设为着力点,打造以海淀和昌平南部地区为依托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A 未来科技城、B 科技园区、C 生命科学园、D 沙河大学城

42、()是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植养殖、民俗旅游、观光农业发展为一体的山区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A 沟域经济、B 农业经济、C 绿色经济、D 养殖种植

43、科技金融属于产业金融的范畴,主要是指()与金融产业的融合。

A 科学技术、B 科技产业、C 信息产业、D 科技成果

44、立足北京建设中国特色()的目标定位,推动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升区域开放水平,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A 国际都市、B 世界名城、C 世界城市、D 首都城市

45、坚持把()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A 科技进步、B 人才引进、C 完善机制、D 加强管理

46、未来五年,未来科技城、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等()的加速建设,将成为昌平发展的重要引擎。

A 科技园区、B 重点区域、C 发展项目、D 重点功能区

47、坚持把()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 产业结构、B 经济结构、C 消费结构、D 产业政策

48、按照“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着力推动未来科技城等()建设。

A 重点功能区、B 产业基地、C 产业园区、D 新型城区

49、切实突出企业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真正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A 主体地位、B 先导地位、C 主导地位、D 支撑作用

50、大幅度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推动昌平向着()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大步迈进。

A 现代化、B 世界闻名、C 目标一流、D 全球化

二、多项选择题(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

1、目前昌平旅游资源世界文化遗产是()。

A 明十三陵、B 居庸关长城、C 八达岭长城、D 银山塔林

2、“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把昌平打造成为()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

A 高端引领、B 创新驱动、C 绿色发展、D 开放包容

3、“十二五”昌平总体发展目标定位是()。

A 京北创新中心、B 国际科教新城、C 科教创新基地、D 和谐宜居新城

4、强化(),形成招商引资合力。

A 以商招商、B 以业招商、C 以情招商、D 以人招商

5、围绕()两个关键环节,整合利用区域科教资源,建立健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

A 知识技术化、B 技术产业化、C 技术化、D 产业化

6、加快推进以()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A 大学科技园、B 企业孵化器、C 科研院所、D 科技园区

7、围绕()等核心创新要素,着力完善各项政策,强化激励引导,形成激励创新的长效机制。

A 人才、B 资本、C 技术、D 知识

8、以北京建设全国()为契机,探索建立一批具有技术转移功能的地区性服务机构。

A 科技创新中心、B 专利服务中心、C 技术交易中心、D 专利交易中心

9、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

A 信息技术、B 能源科技、C 高端现代制造、D 生物医药

10、加快发展()三大先导产业。

A 科技研发、B 科技商务、C 信息服务、D生物医药

11、积极发展()三大特色产业。

A 都市型现代农业、B 旅游休闲、C 文化创意、D 能源科技

12、构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A 优质、B 高效、C 生态、D 安全

13、大力发展以()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创意产业和功能园区。

A 数字文化、B 动漫游戏、C 创意设计、D 影视作品

14、未来五年,昌平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为“()”。

A 一轴三带、B 两城多点、C 两轴两带、D 三城多点

15、“三城”是指()。

A 巩华城、B 未来科技城、C 沙河大学城、D 昌平新城

16、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

A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B 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C 收入分配差距较大、D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17、积极发展()等低碳产业。

A 新能源汽车、B 太阳能、C 信息服务、D 新材料

18、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总体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职能。

A 经济调节、B 市场监管、C 社会管理、D 公共服务

19、完善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监管有效、运作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对企业()等的监管。

A 国有资产、B 国有金融资产、C 非经营性资产、D 资源性资产

20、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

A 工资收入、B 财产收入、C 工资性收入、D 财产性收入

21、按照()三个方向,逐步建立公立医院分类改革的制度体系。

A 公益性、B 准公益性、C 经营性、D 市场化

22、通过采用低碳节能、绿色交通、智慧城市等策略,高水平推进()建设,打造未来科技城。

A 和谐文明社区、B 高端研发社区、C 公共服务配套区、D 绿色生态休闲区

23、加快完成沙河大学城建设,使之成为()的一流大学城。

A 整体功能完善、B 生态环境优良、C 人文特色突出、D 配套设施完备

24、依托昌平新城和昌平园,加快推进城北、城南、南邵发展,建设()的新城功能核心区。

A 经济发展、B 文化繁荣、C 设施配套、D 环境宜人

25、推广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的(),塑造一流的城市面貌。

A 智能化、B 精细化、C 人性化、D 现代化

第三篇:节能环保十二五规划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发布

中国炉具网2012-07-25作者:未知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会议要求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

为此,会议作出如下部署:

一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动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要推动提高能效水平。切实加强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农业和农村、商用和民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三要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强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污染物防治,推进农村污染治理和畜禽清洁养殖,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推进大气中细颗粒污染物治理。

四要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倡导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规划》提出了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脱硫脱硝、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循环经济示范推广、节能减排能力建设等十大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第四篇:“十二五”规划编制专题调研报告(区人大)

区人大专题调研报告

城西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

总体思路与战略重点

11月上旬,区人大就《城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重点听取了区发展和改革局《城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情况的汇报以及区教育局、区建设局、区科技文体旅游局、彭家寨镇“十二五”时期专项发展思路汇报。经过调研,区人大领导和部分代表对城西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有了深入了解,调研的同时结合我区发展的总体思路对我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点工作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并形成书面报告,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我区“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

“十二五”规划是我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城西抓住新机遇、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展望“十二五”,我区经济发展的势头基本面不会变,但外部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和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危机与转机同在。从国际看,金融危机的影响一时还不会见底,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因素可 能增多。从国内看,经济发展将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已经从持续升温状态转入回调,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下行区间。但我们更应看到,未来经济发展仍有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逆转,中国经济增速全球最高,回旋余地很大,能够抵御各种风浪、战胜各种考验。二是中央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连续出台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若干重大措施,为推动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的政策支持,未来几年,国家宏观层面的利好因素将会越来越多。三是我区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加快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实质性推进,海湖新区开发以及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为我区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要素支撑。四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教育培训、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信息通讯、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比重会迅速上升,闲暇时间的增多,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高级化的特点更加明显,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区场空间,也必将推动城西服务业的大发展。近几年来,我区产业优势、人才优势、环境优势进一步显现,服务业迅速壮大,应对挑战、抗击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挑战,加快发展。我们一定要增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新的起点上,用更宽的视野、更新的观念、更广的思路、更大的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区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开创我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西区为总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基本动力,坚持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道路,拓展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使发展成果普惠于民,为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全市社会事业进步示范区和区域性现代园林文明城区”、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今后五年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把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加快发展作为鲜明主题;二是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突出主线;三是坚持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四是坚持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发展的重大任务;五是坚持把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

二、“十二五”时期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从总体上看,“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良好,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的进度高于预期,但对照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需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投资增长的格局尚未完全改变。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2005年0.56:11.1:28.18调整到2009年的0.19:13.36:86.45。传统服务业不精,现代服务业不强。城西区经济发展主要靠服务业拉动和支撑,服务业占区属经济总量大,比重高,但存在传统服务业不精,现代服务业不强的问题。西区文化、教育、科技等优势资源丰富,中高档居住社区较为集中,但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体娱乐等产业发展没有很好的体现区位特色,资源优势还有待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

2、发展空间萎缩。老城区经济发展有效区域和空间较小、土地资源严重匮乏、地价昂贵、建筑密度大、拆迁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大,开发建设成本越来越高,绝对商务经营成本快速上升。海湖新区的人气、商气在营造之中,5年内的企业、居民入住率有多高,各项配套服务是否完备,都未可知,不能持太乐观的预期。

3、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传统服务业特别是民生性服务业占据了很大比重,且多处于自发状态,档次较低。现代服务 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明显较少,尚未形成集聚发展态势。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不充分,商贸服务业部分卖场业态落后,不适应现代商贸服务业要求。

4、现代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西区信息技术、商务金融、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程度不够;知识性服务业开发利用不足,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结合发展体系不够完善;科技对发展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的贡献度还不高,缺乏具有特色的创新项目,缺乏能形成市场规模和品牌优势的科研项目。

三、“十二五”发展重点任务

1、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十二五”时期,我区应把“三农”问题继续作为全区的重点工作。按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果木、养殖、采摘等特色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2、用科学发展观整合城西资源,积极推进“一区两片双 核三轴加山水长廊”的发展进程。促进城西在西宁率先崛起,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四个现代化奠定基础。一是“十二五”时期我区应建立起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基础上的经济互动,形成具有城西特色的产业空间布局。综合考虑本地区已有的产业、人才、技术优势,围绕我区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建设、配套开发,努力形成各具特色产业的经济区域,促进产业地理集中。二是提升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主要发展行政办公、居住、大型中高档综合商业、特色餐饮、酒店、电子信息、中介服务、金融保险、休闲娱乐、社区服务、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使之成为全市的居住中心和消费中心。

3、积极实施开发扩区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把海湖新区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服务业示范园区。一是抓住西宁实施扩市提位战略的历史机遇,全力支持海湖新区开发建设,扩大城区面积,凝聚发展人气,蓄积发展后劲,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广大空间和广阔回旋余地。把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打破二元分割壁垒,促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使乡村完全融入城市,完成城市化历史使命。二是我区应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吸引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 移。同时,加强城区文化建设,加大区民教育,促使农民向区民的转变,尤其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4、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以法治区方略,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一是“十二五”时期我区应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为目标,全面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廉洁高效转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管理体制是“十二五”时期我区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理顺部门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相关体制,减少政出多门和推诿扯皮。理顺上下级政府机构设置,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三是进一步健全政府决策机制,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有效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要继续扩大人民民主,畅通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与监督渠道,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对政务、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四是全面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引导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推进村、社区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科学规划城区人口规模,认真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产业布局,形成城乡产业互动机制;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区场,在确保新农村建设所需人才的基础上,科学引导剩余劳动力在城镇之间合理流动。对在城镇就业的外来人口进行人性化管理,加强他们的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外来人口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我区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同时,加大外来人口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的政策研究,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二是调整我区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建立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稳步投入制度。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发展适合我区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金融合作组织,拓宽对农业投入的渠道。积极引导扶持农村知识青年、能人大胆创业,带动就业并拓宽收入渠道。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农民福利,提高农民收入含金量。三是尚未完全失地的村社,做好土地规模集中、集约经营和 深度开发,通过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养殖业,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村级集体资产(包括土地)和集体企业走市场化开发、现代化经营道路,在保值增值基础上增加农民收益。充分利用农村与城区“无缝对接”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区二三产业转移,使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渠道。

2、刺激新兴服务业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扩展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和社区服务业,突出重点产业,推进资源整合,强化载体建设,推进服务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层次提升,实现服务业强区。二是转变观念,开阔眼界,提高认识。真正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努力形成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生产企业要改变“求全配套”的传统模式,顺应产业分工细化和深化的趋势,主动将服务环节外包,把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主产品上,通过专业化分工达到规模化生产。要鼓励有创业能力的群众积极投身到服务业创业的实践中来,成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内生力量。三是解放思想,降低门槛。要用足、用好国家、省、区出台的鼓励加速发展服务业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家法律尚未明令禁止的领域。四 是增加投入,搭建平台,完善设施。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高度重视公共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依靠多元投入,依托我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专业区场辐射力,抓紧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关联度高、支撑能力强的重大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3、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精神。一是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向基层、特别是社区、村倾斜,推进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加快建设社区文化娱乐健身休闲场所,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二是着力打造文化品牌。依托大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积极发展民族演艺和特色产业,推动创意、会展、传媒、出版、音像、广告、工艺美术业发展,扶持做大文化企业。建成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生产、服务、销售体系,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着力打造城西区文化特色产业。

4、制定更加宽松的创业政策,促进全民创业。一是创造更加宽松的就业环境。要加强理论研究引导舆论导向,宣传全民创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创造有利于民营经济、民营企 业家成长的法制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信用环境,大幅度提高民营企业家的声誉和地位。二是将农民的一切经营活动纳入全民创业的范畴。我区全民创业最薄弱环节在农村,潜在的优势也在农村。因此,应将农民的一切经营活动纳入全民创业与民营经济的整体设计与规划中,并毫不动摇地推进。重视农民的生存培训与创业培训,财政应拨出专款,加大支助力度。并在政策上做到不分内外,不管老板大小,不论企业强弱,只要是在城西投资创业,都要一视同仁;只要有利于城西发展,都要予以支持。三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民营经济是非政府管理的经济,政府的主要任务应是打造区场与法制等外部环境,为民众创业提供以理念引导、创业辅导、政策督导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同时,对有关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专项调查。

5、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落实依法治区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一是应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大局,始终抓住依法治区的首要环节,以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切入点,通过完善和落实各项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制度,培育领导干部的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习惯和能力,加快依法治区进程,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二是认真抓好法制建设,全面推动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区的核心内容,它既是治国理政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要紧密结合本区实际,把建设法治政府的 长期规划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当前问题结合起来,把认真纠正不正当行政和非法行政行为,作为推动依法行政工作的重点。规范政府行为,强化政务公开,提高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法的水平。坚决克服行政执法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切实把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三是促进司法公正,营造法治环境。司法公正是维系社会公正的重要关口,也是依法治区的重要环节。应围绕“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目标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进一步完善司法程序中各环节之间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有效防止司法腐败;妥善调处涉及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案件,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人权,推动本区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突出解决“为谁执法、执法为谁”的问题,促进司法公正,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四是加强普法宣传,推进法治化进程。在全区继续开展“六五”普法活动,通过普法讲师团、举办法制讲座和各种学法用法活动,重点强化与乡镇、村社、街道、社区、行业、学校、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以实施“法律八进”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基层普法教育,提高村(社区)民依法维权意识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积极性。继续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不断丰富 和完善村级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内容,进一步扩大村务、财务公开,确保了依法治村(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

6、继续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提高城西科技创新水平。一是积极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区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筹建力度,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在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财政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推动城西“制造”向城西“创造”跨越。二是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进一步确定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面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实施。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完善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选用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全面推进党政人才、科技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工程,着力提高人才的现代化素质。加快人才国际化进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开发机制,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当今世界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三是努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加大对教育的 投入,切实提高教育水平。加快发展各类职业教育,整合全区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建立以就业、创业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变劳动力资源为人力资本优势。加快终身教育建设步伐,实现学校、社区、家庭教育一体化,努力建成学习型社会。

第五篇:梅州市十二五规划编制

关于印发梅州市“十二五”

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梅市府办〔2010〕5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

《梅州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实施。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一○年四月三十日

梅州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结合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全面推进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事关我市未来长远发展。为确保圆满完成编制任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9〕119号)精神和省发展改革委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编制原则

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科学分析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抓住战略重点,把握前进方向,探索有效途径,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争当全省山区市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一要坚持科学发展。编制“十二五”规划要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按照统筹兼顾原则,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按照创新驱动的要求,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要坚持先行先试。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结合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和新机制,为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围绕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建立相关体制机制,形成市场配置资源、企业自主发展、政府宏观调控的良好格局。要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社会管理、财税投资、统筹城乡发展等领域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合作,充分借鉴香港的国际化经验,创新与港澳紧密合作的思路和方式,创新外经贸发展方式。

三要坚持协调发展。要把规划编制工作与破解区域协调发展的难题结合起来,全力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定位,贯彻落实配套区域政策,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辐射、服务、示范能力,带动城乡加快发展。实施“双转移”战略,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产业转移承接,解决制约山区发展的短板问题。

四要坚持民生优先。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为民、安民上,实现和谐社会共建共享。致力于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满足社会成员的就业需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五要坚持继承与发展。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坚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关系,认真总结我市积极应

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成果,做好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文件的衔接,体现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一批重大规划相衔接。

二、编制任务、程序和时间安排

(一)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即总体规划)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编制本级和下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计划的依据,其他规划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

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局牵头,市有关部门参加,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2009年底至2010年初,市有关部门按照市府办《关于印发梅州市“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的通知》(梅市府办〔2009〕76号)要求,完成“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市发展改革局根据前期研究成果,于2010年5月底前提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报市政府审定。二是2010年6月起,市发展改革局组织开展规划纲要的研究起草工作,组织各县(市、区)、各部门研究提出纳入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举措等,于8月底前形成规划纲要初稿。9月底前形成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三是2010年10月起,市发展改革局将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印发,广泛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专家,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的意见,修改完善后,于12月底前报市委、市政府审定。2011年初由市政府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二)市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细化,也是政府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特定领域相关政策的依据。市专项规划分重点专项和一般专项两类。重点专项规划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环保生态、经济体制改革、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质量和安全等需要政府主导的重点领域,以及

涉及国民经济重要布局的一些重要行业。市重点专项规划由市有关部门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共同编制,县(市、区)政府参与,报市政府审定。编制工作分阶段进行:一是2010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牵头部门会同参与单位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写作提纲。二是2010年9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完成初稿,并报送市发展改革局。市发展改革局就重点专项规划初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将重要的内容纳入到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三是2010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牵头部门将规划广泛征求各县(市、区)、市有关部门、专家等各方面意见后,形成送审稿,并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衔接后,会同市发展改革局联合上报市政府审定。

市一般专项规划(含部门规划)由市有关部门根据省相关部门的要求及工作需要提出,并由各部门自行组织编制和印发,报市发展改革局备案。

(三)各县(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各县(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县(市、区)政府提出,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各县(市、区)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符合省、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体要求,并与省有关区域规划、省市重点专项规划及相邻地区的规划相衔接。各县(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进度,应尽可能与省、市同步。各县(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经同级人民大表大会审议批准后,报送市发展改革局备案。各县(市、区)的专项规划可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安排自行确定。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情况。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对本县(市、区)、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同时,要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经验,改进规划编制工作方式方法。

(二)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在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大背景下,要把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促进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要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大工程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政策措施。要突出规划重点,切实加强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规划工作。

(三)加强规划目标的研究和测算。要根据“十一五”发展情况和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分析,研究提出本地区、本部门“十二五”发展的主要指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以更好地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指标的设置和测算要做到四个兼顾:一是兼顾全面和重点,在全面反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建设的同时,突出对促进科学发展、加强薄弱环节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目标和指标;二是兼顾连续性和阶段性,既要对“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进行科学继承,又要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有机衔接;三是兼顾需要和可能,既要适度超前、鼓舞人心,争取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又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四是兼顾预期性和约束性,既要适当设置一些引导市场的预期性指标,又要突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要求,尽可能研究设置一些相关的约束性指标。

(四)加强重大项目的研究和论证。重大项目是规划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政府的规划中,重大项目主要包括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质量和安全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涉及国民经济重要布局的重要产业大型项目。要研究提出一批“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主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并做好重大项目特别是需由财政安排建设资金的重大项目的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

(五)加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采取座谈会、协调会、公布规划草案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增强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和评估制度等。

(六)加强规划间的衔接协调。要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使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增强规划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规划衔接要遵循下级政府规划服从上级政府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本级和上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之间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需要衔接的内容包括主要指标、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布局、重大政策等。同时,要加强各重点专项规划与国家、省有关规划的衔接,争取所提出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相应规划。

四、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各县(市、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增强规划编制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编制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所需经费由市政府安排;重点专项规划所需经费视具体情况由市财政局核拨;一般专项规划的编制经费在市各部门预算经费中统筹解决。各县(市、区)编制规划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下载《昌平区“十二五”节能规划》编制调研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昌平区“十二五”节能规划》编制调研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潜江市“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潜江市“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十二五”时期,是潜江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

    西丰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

    西丰县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 按照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西丰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从2009年12月启动至2011年5月,历经一年半的时间圆满完成。《西丰县国民经济和......

    “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说明1

    灵宝市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 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水库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是确保库区和移民长期发展与稳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国家安排库区......

    长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局、办: 《长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人......

    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记

    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记 3月1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高票获得通过。 从《......

    某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二五”是我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时期,也是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

    南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南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南府办〔2009〕4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委会,市直各有关部门: 《南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

    _十二五_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 —资兴市“十二五”规划办 自“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以及相关单位大力协助下,市“十二五”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