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众致富的引路人
群众致富的引路人
——顺河镇河套村党支部书记 孙恒国
顺河镇河套村位于顺河镇的南部,这里曾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难点村,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间,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通向村组的砂石路延伸至老百姓的家门口,一幢幢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呈现出一幅繁荣向上的景象;河套村一跃成为顺河镇工业集中区的所在地、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首选地、成为解决全镇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阵地!这一切得益于河套村有一个好的带头人、领头雁,他就是河套村的党支部书记——孙恒国。
2007年,孙恒国肩负着镇党委的重托,毅然放弃在原顺河窑厂里书记兼厂长的职务,回到河套村挑起了村支部书记的重担。上任之初,村里各项工作都相对滞后,由于原村班子不注重基层组织和制度的建设,领导班子涣散,村里各项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加上河套村过去有“搭车收费”等不良现象,在群众中造成相当坏的影响,导致群众对村两委缺乏信任„„这一系列的困难如巨石般拦在孙书记的面前,他抱着自己上任时许下的“既然干了,就要把这个村带好,就要有所贡献”的承诺,从抓组织内部建设着手,不断完善和建立各项制度和村规民约,带头遵纪守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着自己的诺言。这一切让村两委其他成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渐渐地,两委班子其他成员被感化了,并且开始齐心协力为村民办事。
孙恒国一直致力于为村里发展谋出路,他是一个识大体、懂时事的人。村里好几段村组干道年久失修,桥断路毁,晴天路面是沟、雨天路面成河,他知道这是造成河套村这么多年来走不出贫困泥潭的主要原因之一。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很在理,可是修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干起来的事,村里没有钱,群众又对村里缺乏信任,不愿掏钱,于是他就拿出2万元先垫上,人手少,他就带头泡在工地上,将卡车拉来的砂石用铁锹一锹一锹撒开。村民们看到孙书记是真心干事,就自觉地交钱,有的还自愿无偿捐工。就这样,在孙恒国的带头努力下,村里共修复了河王、芦李、新胜、河西等4条村组干道,与此同时,还从南庄组公路拐弯处新开辟了一条新道,这一切大大改善了河套村的交通条件。
2008年的大雪,阻断了村里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探亲的路,由于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外地打工,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孩子,河套村08年的春节显得异常冷清。在走组串户中,老年人对孙书记说出自己的心声,他们说“都怪家乡太穷了,年轻人在家没生活出路,出外一年又见不上几次,我们都这个年纪了,还能与儿女守在一起过几个春节啊?瞧瞧,今年的大雪下得真不是时候,唉,我们这年过得真不舒坦啊。”听着老人的抱怨,孙恒国心里很不是滋味,毕竟他也是几个孩子的父亲,老人们心中的苦他都能理解,可是他一个小小的村支部书记能做什么呢?
春节过后,孙恒国开始谋划村里的发展致富问题,新闻里经常播放某某农民工返乡创业给村里解决多少多少富余劳动力,这让他灵机一动:要是我们村也能争取个项目回来,有一两家大点的企业,那么村里的青壮年不就能在家里上班,不用外出打工了吗?想到这些,他兴奋不已,立即找来村两委商议,让他们帮忙想想本村有没有在外打工闯出名堂的,看看这些成功者有没有意愿回到老家投资办厂的„„很快,村两委通过多方打听,将相关人士的信息收集回来。然而,在与这些人接触交谈过程中,孙恒国失望了,原来他们都担心回来创业没有政策支持,加上家乡的交通条件不好,投资创业风险会很大,没有人愿意回家投资办厂。
随着六单路的建成,河套村占尽地处新路两旁的优势,加上区委区政府以及顺河镇政府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给予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孙恒国带领村两委积极争取农民返乡工创业项目,河套村终于在2008年底将野马制衣企业一期项目争取了过来。
项目是争过来了,可是面临的最直接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征地。河套村地势复杂,淠河和小淠河支流穿境而过,将河套村自然分割得条条块块,企业建设当然想选交通、地势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这样一来,唯一能用的就是六单路西边的一大片农田。然而,村民们一听说要征这块地,都不乐意了。一方面,这块地机器能下得去,耕作相对容易,加上地处公路两旁,以后的升值空间大,谁愿意在这个时候出让呢?另一方面,没有驻扎企业历史的河套村,能不能建成企业还“八”字没一撇呢,万一没这回事,耽误了粮食的正常播种,不就亏大了吗?了解到群众的顾虑,孙恒国带头将自家5亩快要成才的杨树全部砍掉。得知孙书记急于出手这些树,本来就不值钱的半成树,经木材公司一压价,就更不值钱了,这样一来,造成了十几万的损失!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知道孙书记这么做不为别的,为的是河套村能够走上富裕安康的道路,为的是河套村往后几代人能够过上团圆安稳的生活。于是,他们纷纷在土地转让协议上签了字。可是还有几户在“三费补偿”问题上不满意,他们要求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1万。孙恒国只好一次又一次向他们介绍这次征地建企业的重要性,向他们解释补偿费问题村里能争取的已经尽力争取了,再多点的话人家企业也有困难。刘启荣户更是不依不饶,他说:“其他户子我不管,你征我的地必须每亩加1万,否则没商量。”孙恒国知道这个问题不是他个人能够解决的,也不是村里能够解决的,如果答应给他加钱,后遗症会很大。在这种两难的处境下,孙恒国不厌其烦地找到刘启荣,把村里的难处说给他听,看到刘启荣一家态度坚决,孙书记很失落,临走前他说:“老刘啊,要是不把握好这次机会,河套村要是再想抬头就难了。你再考虑考虑可好?”看着孙书记黑夜里单薄落寞的背影,想着孙书记说过的话,刘启荣动容了:是啊,近些年来,河套村仿佛陷入贫困的泥潭无法自拔,村民们饱受贫困带来的苦难;再说,孙书记这么没日没夜地干也不是为别的,为的还是河套村的群众啊。就这样,刘启荣也在土地转让协议上签了字。类似于刘启荣这样的户子并不少,如金德财、丁为云等户,也都是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说和解释才做通的工作。终于,通过近4个月的努力,野马制衣一期工程的征地工作终于结束。
在野马一期工程开工仪式上,孙恒国笑了,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这块自己为之付出近一百三十多个日夜的土地上,将会有一座现代化厂房建成,村里几百个青壮年因此不用背井离乡出外打工„„带着对这些美好蓝图的憧憬,孙书记比在场的任何人心里都高兴。2009年5月野马一期如期完成,并于同月正式投产。正如孙恒国所盼,村里乃至全镇其他村的青壮年都来这里上班,这个企业确实解决了村里几百号人的就业问题。现在野马企业打扫卫生的老大爷一提起孙恒国脸上就堆满了笑容,他说:“要不是书记,我这个年纪的人哪还能拿工资啊?”
在孙恒国带头努力和群众的支持下,野马二期、皖兴羽绒也于2010年先后落户河套村,目前野马二期、皖兴羽绒正在建设当中。
回过头来想想,野马一期征地32亩,野马二期征地88亩、皖兴羽绒征地45亩,共160多亩的征地工作需要多大的努力。其实土地征用过程中还涉及到迁坟问题,迁坟在农村是一件相当难做的事情,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很多村民认为,迁祖坟会破坏所谓的“风水”,他们不愿迁坟,孙恒国就带头将自己家的祖坟迁走,到农户家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有户姓刘的坟主后代,家里比较贫困,家主又是村有名的丁字户,他要求增加迁坟的费用。镇领导和村两委多次上门做工作,他都置之不理。最后,孙恒国私下自己垫钱将其增加的费用补齐,这才如期迁走了他家的祖坟。说实话,这种既出力又出钱的事有几个人愿意干?能支持孙恒国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河套村要发展村民们要致富。
现在当你从南往北顺着六单路行驶,你一定会被闯入你眼帘的一幢幢现代化厂房所撼动,这就是顺河镇在河套村的工业集中区,一个展现农村巨大发展前途的美丽工业园!
第二篇:教师 十九大 引路人
教师 喜迎十九大,做好引路人
在习主席“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引下,教师也要“撸起袖子”,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一、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新时代下的师德师风不但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同时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执教时间并不是很长,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学生跟教师之间是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脾气需要磨合,默契也需要磨合,对于之前没有教学经验的我来讲,这些经历将会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生活中处处是学问,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上也得到了不少启发,他们身上给我以教学的灵感,课下与他们的交谈,也近一步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一代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不会用旧眼光去看待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对于初中生,可能成绩更重要,因为面临着中招的压力。从怀揣梦想到实现梦想,这一路上感触颇多,在教学中我认为学生有一个好的品德比好的成绩更重要,我之前并没有一个判断学生的标准,也可以说,没有那么明确的是非观,在我眼中学生都是一样的,经过将近一年的洗礼,我认为在前期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给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需要长时间去锤炼的。虽然我没有用旧眼光去看待学生,但能感受到这些学生身上的特殊性,所教的学生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这些孩子跟着自己的爸妈来上学,本身心里面就会有很强烈的寄人篱下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育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将心比心,这样效果会比较理想。毕竟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
作为一名教师,面临的是一群渴求知识,有着梦想的孩子们,对他们更应该给予无私的爱。唯有爱的雨露才能催开最美的花朵;唯有爱的交流,才能搭起师生之间心灵的彩桥。我们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觉察到班级的特殊性,在私下跟学生聊天的过程中,我会让他们把我当成倾诉对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天生的敬畏感,他们会认为跟你说的问题会被告诉家长,因此学生很慎重,而老师就要通过日常的交流,消除学生心中的顾虑,这点跟自己考心理咨询师证所学到的的知识一样。教师要尊重与信任学生,同时也要保护学生的隐私。经过自己的努力,有一位学生的表现真的让我觉着自己的工作没有白做。
二、德育故事,潜移默化
老师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离开了尊重、理解、宽容同样谈不上教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也多术,就是要求老师具有尊重、理解、宽容的品质。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宽容,是每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儿童和青少年更是如此。一些调查材料反映,尊重学生越来越成为好老师的重要标准。好老师应该懂得既尊重学生,使学生充满自信、昂首挺胸,又通过尊重学生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尊重他人。
首先讲清道理。当你每天进入教室时,看到到处是废纸,课桌排放歪歪扭扭,于是你发一通火,勒令学生这儿扫干净,那儿排整齐,下午进入教室又是涛声依旧,地面仍然废纸一地,课桌又恢复原样,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告诉孩子该怎样做。向学生发火甚至动手,是最无效的教育方式,你在教室狂风骤雨的发一通火,学生一个个噤若寒蝉,但等你前脚走出教室后脚还没离开,学生就已经眉飞色舞了,没多少效果。所以作为一个老师首先要修炼到不生气,孩子犯错是正常的,正因为孩子会犯错,所以才更需要老师,在这种心态下你才能做到心平气和的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润物细无声”的对孩子实施教育。我们提常规要求时,不要总告诉孩子不能怎样做,而是要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要告诉孩子我们之所以遵守常规,不是做给学校领导看的,也不是做给学校检查的看的,更不是做给老师看的,我们不扔废纸是为了我们班同学有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我们摆放好自己的物品,是为了我们能很快的找到我们想要的东西,认真做眼保健操,是为了我们有一个好视力,让学生明白你要求他做的事情,尽量不要说:“你看你,怎么怎么样,又给咱们班扣分了。”如果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分数比他们重要,这样你的要求就不容易落实。
其次明确责任。要想让教室经常保持整齐干净,要想让教室不出现废纸,物品排放整整齐齐,你走进教室地面上有废纸,你要做的是:1.告诉孩子不能扔,明确你的态度;2.命令孩子们捡干净,告诉他们该怎样做。有的班主任说了:“不管用,说了N遍了,该怎样扔还怎样扔!”仅仅泛泛的说是不行的,接下来要做的是,明确责任。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地上有纸时,孩子们会推诿:“不是我扔的。”谁也不拾。每个小组都有责任人,赏罚分明,每个人都要参与管理卫生,自己负责自己周边卫生。只要在自己周围有废纸,不管谁扔的,都有义务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在你出教室前要先环顾自己的周围,确保无废纸,再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把座位放进桌下,才能出去。
再次让常规成为习惯。只有这样的要求还仅仅是一个起点,如果你觉得这样学生就会自觉遵守就大错特错了,然后要做的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常规成为习惯,首先是你提出要求后要到教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落实情况,一开始要抓榜样,树典型,进入教室要找做的好的学生大加表扬,做的不好的限期整改,这样几天后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好,这时就要重点整改少数几个特困户,重点整改,一是需要做到具体指导这些孩子怎么做,二是指派做得好的学生重点帮扶。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不能松懈,孩子们是很聪明的,我们和孩子们打交道,其实是和孩子们不停的博弈,他们在不停的试探你的底线,所以你每天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注这几个孩子的物品摆放和卫生,发现做的好的一定大力表扬,不长时间所有的孩子都会做不错;第四点要不断强化,不需要多少时间,只要一句话——今天教室真干净,或者一个眼神,特别看一下某个同学的桌肚,让学生意识到你关注什么,就足够了。刚接这个班时我几乎一个月的时间很少在办公室,现在我轻松多了,即使偶尔外出一天,班内也不会太出格。现在你在任何时间进入我们的教室,我不敢说地上一片废纸没有,但至少不会太多,我不敢说每个学生的个人物品摆放得都很整齐,但最起码不会惨不忍睹。最后一点,是要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这是常规能否保持的关键,比如,在上体育课时到教室转一圈,等孩子们回来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批评做得差的同学,使学生逐渐将常规形成习惯。这些事也给我了很大的鼓舞,说明我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能够想到自己的语文教师,愿意过来倾诉。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三、持之以恒,教贵有思
参加工作以后会有所发现,当你把自己大学期间学的知识忘记以后,剩下来的才是你自己的。在工作单位中,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在教学中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丰厚自己的积淀,使自己在业务上、思想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做创新型、科研型教师。学生跟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微妙,我发现自己的脾气也在发生变化,我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跟学生站在一个战线上,用心去感染他们,当自己伤心时,学生会很认真的去问你怎么了,这点让我很感动。今后的工作更要努力,以诚相待,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我会努力用真情教育学生,用真爱感动学生,在帮助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本,处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让学生在与老师相处的过程中明白诚信的内涵,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做事。教师一言一行都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学习负责,做学生可以信赖、值得尊敬、言行一致的教师。
第三篇:学生的引路人
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首先要有扎实的学识。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每位教师都要有知识恐慌的危机感,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力争成为所教课程专业的行家里手,用自己的知识学问、思想智慧和学术造诣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要因材施教、分类施教,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做个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才有可能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在价值多元的时代,每一个教师都要有远大的志向、纯粹的心灵、高尚的节操。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才会灿烂,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我们新疆才有希望。
在中国被人们所称道、为历史所铭记的好老师,无一例外都是把自己的教书育人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如果一位教师自觉选择了为他人、为社会做有益的事情,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并以此为人生大乐,那么他的人生就有了永恒价值,他所从事的这一职业就获得了伟大意义。
其次做个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人们常说,先成人后成才,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常流水。而“德”是做人的底线,也是学做人的标准。只有“立德”才能“树人”。我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面前就是一面镜子,要率先垂范,用自己的人格去涵养学生的人格,平时要关爱学生,“勿以
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用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去教育学生。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中,时刻起表率作用,要用事实说话,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让学生明白老师就是他们心中的一盏明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让学生明白只有真正把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明白“立德树人”的内涵。
第三做个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教师博学多才,学识广博,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定要有扎实学识,如果教师知识不扎实、教学不过硬,教学中必然会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教师的学识魅力不仅仅在于教师要拥有广博和专深的理论知识,更在于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在于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深切反思,在于教师能够运用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在行动中做教育,在行动中做研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成为智慧型的老师,教学课堂才会成为智慧型的课堂。
第四做个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我国传统教育文化中赋予教师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也多术”等优秀教育者的品质,正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教师的这一尊重是把学生看作独立完整的社会人,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做好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我们应该把教师作为一种事业去做,我们应该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治学境界。我们应该全面提高自己,不仅要学习专业教学知识,还要学习党的政策,了解国家、国际形式,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好教师,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教师,尤其是做一个具有新疆特色的好老师。
第四篇: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云南省第二十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
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昆明市晋宁县孙家坝村程树才事迹
穷,或许不是穷在资源,而是穷在精神。程树才,一个穷乡村里的当家人,就是凭着无私奉献和敢冲敢闯的拼搏精神,让贫穷落后的孙家坝成为“云南奶牛第一村”。
抵押房产闯难关
晋城镇孙家坝村坐落在滇池南岸,是一个典型的平坝村。在尚未解决温饱的年代里,良好的水土条件使这里成了粮食高产村。改革开放后,由于一无资源,二无工业,三无交通区位优势,有限的土地和单一的种植结构使孙家坝戴上了“高产穷村”的帽子。90年代初,村里虽然有人开始饲养奶牛,但经营没有规模,科技含量低,加之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监管,一些奶牛养殖户经常将冷水、白糖、淀粉甚至染料掺进牛奶中出售,致使全村的声誉受到损害,奶价一降再降,经济效益很差。
2000年村两委换届时,程树才当选党总支书记,他下决心寻找切合本村实际的发展项目,带领群众走出困境。“村里有养奶牛的历史和经验,可以扩大发展,加以规范,将其做成村里的支柱产业。”程树才经过调查研究,孙家坝发展奶牛业的方案了然于心:由村委会牵头,在村中建盖几栋牛舍和一个机械挤奶车间,动员村民分散养殖奶牛,集中机械挤奶。然而,仅牛舍的土建工程就需要20.2万元。当时村委会账上不仅没有一分钱,还欠了几万元的外债。没有钱,到银行贷款吧,拿什么抵押呢?没办法,程树才把自己及弟弟的房产证拿出来抵押,在他的影响下,村主任杨继芬也把自已及妹妹的房产证拿出来,共贷款15万元。
一日三吵为群众
对于这个人多地少、贫穷落后、群众对基层组织几乎失去信心的村,要办成一件事谈何容易。项目的推进总会产生各种矛盾,解决矛盾总会发生争吵。首先,建盖牛厩和车间需要连片使用土地,程树才决定拿出村里原先预留的土地与群众调换。2001年1月初的一天,村委会组织群众进行土地臵换。然而,穷怕了的群众视土地为命根,硬是寸土不让,一位性急的村民甚至抄起锄头迎着程树才闯过来。那段日子,平均每天要发生三次争吵,就是经过这些争吵,做通了群众工作,臵换土地的事情终于解决掉。建盖牛舍和车间时,程树才总是亲自跟车运送建筑材料。一天夜里,他和村主任带着一辆装满基础石料的卡车回到村里。汽车刚拐到村口,看见两块巨大的石头直立在道路中央。两位村干部正准备把石头搬开,忽然,路边吼叫着蹿出一个人来:“车子不准从这里走,会压坏我家的水管……”这位村民站在路中央,死死地拦住汽车的去路。经过两个小时的折腾,事情才算摆平。
牛舍和车间建好后,程树才怀着喜悦的心情请来昆明某企业的负责人参观考察,并说服他们拿出20多万元资金在村里安装一套机械挤奶设备。双方签下了合作协议:孙家坝供应鲜奶,企业收购加工,货款按月结算,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方式做强做大牛奶产业。牛奶的销路找好了,接下来就是鼓励群众饲养奶牛、扩大规模、保证牛奶质量了。然而,让程树才始料不及的是,群众的反应相当冷淡。没有养奶牛的农户不愿意养,他们担心亏大本;养了奶牛的不愿意加入,他们怕机械把牛弄死掉。一家家的不理解、不合作,一句句的难听话,像针一样刺着程树才的心。两个月过去了,扩大养牛规模、统一挤奶的计划没有多大进展。眼睁睁看着新建的牛舍和车间被闲臵,程树才心急如焚。最后,他决定另辟溪径:邀请附近饲养奶牛的大户到村里实行机械挤奶,给群众作示范;引导有能力有市场眼光的村社干部带头养牛、统一挤奶。随着奶牛数量的增多,牛奶质量的上升,购买牛奶的企业向孙家坝的群众给出了较为满意的承诺:牛奶每公斤1.6元至1.8元。农民最重实惠,他们看到有钱可赚,养牛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全省第一个奶牛合作社终于顺利建成,程树才喜出望外。
从2001年6月开始,不见村民们和干部争吵了,往日出现在村里的不和谐言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合作与信 3 任。原因很简单,群众从干部的行为上看到了结果,看到了真诚。
开疆拓土创大业
奶牛业发展起来了,饲料又成了问题,农户拿菜叶喂牛,不但奶牛容易生病,而且鲜奶质量受影响,动员群众种植牧草就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种植上千亩集中连片的牧草,需要大规模调整农户的责任田。从2003开始,程树才又把主要精力放在牧草种植上。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到2005年底,全村种植牧草1373亩,养牛户发展到125户,奶牛存栏1200头,日产鲜奶7吨,他们生产的优质鲜奶主要供昆明市生产学生奶的公司,仅雪兰牛奶公司每月兑给本村养牛户的钱就达34万元,全年400余万元,奶牛饲养户每户平均3.3万元。产业的发展带动了1000多农村人口就业转移和合理安臵。昔日的“高产穷村”一举成为“云南奶牛第一村”,外地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孙家坝奶牛业发展起来之后,程树才又在土地上做文章,大刀阔斧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2006年上半年,经过多方努力,争取上级支持,投资403万元加强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小额贷款,采取“协会+公司+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栽种出口蔬菜,并新建了2个苗木基地,让种田人的腰包也鼓起来。
为了扩大奶牛饲养规模,2010年1月,该村成功收购了县内一家日产鲜奶3.5吨的奶牛合作社,并争得国家标准化示范养殖补助50万元和机械挤奶补助25万元,为孙家坝奶牛合作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全村奶牛饲养户达到168户,奶牛存栏1875头,日产鲜奶14吨。
群众冷暖挂心间
产业发展了,但制约全村群众共同奔小康的道路交通、环境卫生、文化生活等问题又日渐凸显出来。为了解决这些群众关心的问题,程树才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率领孙家坝村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2006年,孙家坝村被上级列为昆明市首批启动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后来又被列为昆明市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村。2006年以来,在程树才的领导下,孙家坝村完成了1000余米的进村道路硬化工程,3000余米的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完成了1500米的人畜饮水管道安装和20立方米水池1个,完成了460米的截污管道埋设工程,新建了一个78立方米的截污池,拆除老式厕所156个,新建了324个家庭生态旱厕和8个公厕,在村内安装了60盏太阳能路灯,先后新建了一个农贸市场和一个农村综合超市;投资148万元建成集卫生、农科培训、文化阅览、党员活动和村两委办公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并配套了篮球场,乒乓球桌等健身设备;开通了全县第一个村级网络视频教育 5 对话平台;通过整顿,完成了4个组的土地流转,使有限的土地再次升值,形成了新的产业化格局。
“孙家坝变了,变富了,变靓了!”这是村里的游子回家时发出的感慨。是啊,整齐的田野,宽敞的道路,布局合理的牛舍……大多数村民不仅扛回了彩电冰箱,开回了汽车摩托,还盖起了小洋楼,小日子过得多滋润。程树才本人虽不算富裕,但他领导群众走上致富路,上级给了他很高的评价,2005年4月他被评为昆明市劳动模范,2006年7月被昆明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8年被晋宁县委县政府评为“拔尖农村实用人才”。面对群众的信任和上级的赞誉,程树才却说:“我是共产党员,就要积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这是我们应该永葆的本色。”寥寥数语,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
第五篇:做学生的引路人
泗阳李口中心小学
蔡登国
做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是学生的引路人!他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我作为一名教师,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务的艰巨。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对他们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
一、抓常规训练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自从我接这个班后,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学生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
泗阳李口中心小学
蔡登国 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如:上课了,还有同学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对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和引路人。
四、爱生如子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通过和学生接触,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谈到班主任的工作,我不禁想起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泗阳李口中心小学
蔡登国
南风则徐徐吹动,风和日暖,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开始解开纽扣接着脱掉大衣。”这则寓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北风”,“南风”无异于班主任积极的工作方法,而“行人”也就是“学生”了。我们在工作中,是用高八度的调子,盛气凌人去压服学生呢?还是用诚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呢?当然,我们都愿意选择后者,愿意做“南风”,也就是说在工作中要运用情感和爱来教育学生。
五、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惩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有的学生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六、因人施教,促使良好习惯养成
作为一个班主任,面对班内的各种类型的问题生,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此时必须端正思想,正确认识学生,研究学生,教育时要多了解、多关心、多谈心、少发火、不体罚、不放弃。对学生的过失,应以宽宏之心对待他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做到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尊重,少一些约束,这样他们也就会多一些自尊,多一点自信,多一点信任。同时也使我对学生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我们班的李颖雯同学,其他方面都很好,就是上课总走神。我尽量多提醒,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或以眼神,或以手势,使其意识到上课应专心、认真。稍有好转,便用鼓励性的言语进行表扬,使其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改进。
又如我们班的孙杨同学是一个典型的活泼好动型的学生,每节课上都很“不安分”:不是朝后与同学说话,就是给前面同学传纸条,或敲敲前面同学的背,泗阳李口中心小学
蔡登国
或伸手拿旁边同学的学习用品,我用眼神暗示他或走到他身旁提醒他,下课再找其谈话,效果不是太佳,他低垂着头说: “我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我管不住自己。”这时我一改平时严肃的面孔,微笑了一下,宽容地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改好的!”此时,他猛然抬起头,眼睛里闪烁出感动的亮光,激动地说:“老师请您相信我,我一定改过!”就这一句温馨的话,远远胜过无数句的指责。
通过这些事,我认识到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可我却乐在其中。我坚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当我看到自己带的班级朝气蓬勃,秩序井然地向前发展时,当我看到每一名学生学有所成时,所有的辛苦与汗水都化作一股甘泉流淌于心涧,且瞬时又化为强大的动力,使自己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二〇一五年元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