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写作的典型错误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申论写作是很多公考者所头痛的事情。不管是申论的初学者还是具有一定申论写作功底的人,了解申论写作中所存在的常见性错误,对于申论的备考都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学会总结,熟悉行政文化本身的特点。祝愿各位学习进步!考试顺意!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一、行文模式化
有经验的考生对于申论写作的“万能八条”肯定不会陌生。随着公务员考试招考的规模与参考人数的破纪录增长,公考的培训业也随之红火了起来,在众多的“公考技能培训”中,“成果”最大,影响最深的莫过于钟君先生的“万能八条”了。
不可否认的是,总结出“万能八条”的人是应试教育的天才,而且在其最初面世的阶段确确实实的改变了许多考生的公考之路。从一定意义上讲“万能八条”是申论写作的最佳模板,但是对于考察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的公务员考试来讲,“万能八条”模板中走出来的考生只能成为重在参与规则的牺牲者,因为公务员考试选拔的是具有实实在在行政办公能力的工作者,而不是培训培训、模式模式就能出炉的产品。
为帮助广大考生有效的提升申论写作的能力,把握住公考的脉搏,避免因为“万能八条”等模式所带来的影响,中政申论现结合阅卷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证:为什么申论的行文应避免模式化?
案例一(如何弘扬主流文化):
一、加强领导对于弘扬主流文化的重视,提高对于弘扬主流文化的认识;
二、加强社会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对与文化工作者的素质培训,提高文化工作者的素质;
四、健全政府的法律法规,完善社会制度...以上考生的答卷就是完完整整的模式化套路,典型的特点就是笼统、宽泛,乍一看好像非常有理,但其实缺少实质性内容,与试卷所给的材料缺乏联系,一言以蔽之:独立于材料的案例之外。为了加深考生对于模式化文章的认识,我们再举一例:
案例二(如何加强城市建设):
一、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城市规划建设等问题;
二、在全社会营造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体制建设的良好文化气氛;
三、通过社会公共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以上两个案例所反映的共同问题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思维僵化、毫无意义。那么,怎么才能避免申论行文的模式化,消除“万能八条”所带来的局限性呢?以案例一为例,比较规范的作答方式是:
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与要求,以“八荣八耻”为指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媒体应当明确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社会利益为导向,了解民间疾苦,感知百姓冷暖,落实文化监督。同时,提高创新意识,积极应对大众媒体的挑战,完善文化传播手段,大力弘扬主流文化,发挥主流媒体应有的引导的作用。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主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机制,以激发文化工作者积极创作的热情,激发创作潜能,不断强化监管手段,加大对“三俗文化”的惩处力度。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二、正视当前文化体制发展中所存在的三俗等问题,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通过提升主流文化的引导力与表现力,增强人民群众对于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必须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体制改革,将计划和市场分开,明确文化事业单位的商业价值功能和社会文化传播效益功能,明确身份定位。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主流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成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和发展主流文化产业,特别是对那些有着深远教育意义,短期内无法见诸商业效益的文化产业要坚决给予无偿支持和保护...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要避免申论行文的模式化,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认真分析材料,紧密联系材料内容;第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策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第三、熟悉国家的相关政策,增强行文的现实感与实质性内容。
在以往的申论批改中,申论行文的模式化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而且也是非常致命的问题(失分最大,最容易成为三类乃至四类卷)。最后,需要郑重提醒考生的是,申论的写作没有什么速成法,也没有捷径可言,只有踏踏实实的去学,认认真真去写,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符合一名合格公务员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二、行文切入与总结不当
要提升申论写作的能力,赢得高分需要建立在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及对于材料的运用等基础之上。因此,申论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时间不懈的坚持与有效的练习。要获得申论的高分取决于众多的因素,但有过批改申论或者作文批改经验的人士应该很清楚,好的开头与恰当的结尾往往就是成功的开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凤头豹尾”。那么在实战中,关于申论的开头与结尾往往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又该如何修改呢?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加以分析。
首先需要明晰的是,为什么好的开头和结尾很重要。申论的“头”就像人的脸,就算“虚有其表”至少也会给人一种很友好、亲近的感觉,从而在阅卷老师的心目中确立良好的印象。要知道,包装是必要的,有名有实当然好,但“有名”也是赢取高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三国的庞统,虽然名声在外,但还是因为自己的“头部”问题,给自己的“就职”等多方面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写好申论的开头与结尾就是走上公务员之路的开始。
案例
一、有考生在写通货膨胀专题的时候,这样写道“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我国汇率波动。人民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将进一步削弱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民币持有者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人民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人民币转化为其它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人民币贬值”。考生主要论述的是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影响,内容上并没有错。但撇开语法等角度的问题,我们应该明确,申论行文应自由过度,首先第一步应简要的概述材料的背景(大概120字左右),然后再引出相应的问题,并适时的提出自己的论点(在此提醒考生一定要将自己的中心论点在文章的起首段就明确的提出)。反观该考生,整个第一段行文所论述的都是通胀及人民币升值的社会影响,行文突兀不说,且没有直接明了的提出自己的论点。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文章的结尾与起首同样重要,好的结尾也是一篇规范的申论应有的结构。可是在具体的写作中,结尾的重要性却往往被考生所忽视,以下是两位考生行文的结尾性段落:
案例
二、城市创造美好未来,城市规划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相信经过我们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建设出和谐的城市环境。
案例
三、总之,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才能解决主流文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获得长足发展与进步。
上面两位考生所犯的同一个错误就是:结尾潦草、空洞,缺少实质性内容。结尾是一篇文章的结束,从书法的角度来讲,收好最后一笔才是完整的结束。那么,怎样的结尾才是行之有效的结尾呢?
基本的模式有两种:名人名言+号召性语言+点题;联系时代发展的主题+号召性语言+点题。两种结尾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点题,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不管采用何种结尾的方式,点题或者重申论点都是行政文化的特质及必然要求。当然,任何一种结尾方式都要活学活用,避免生搬硬套等本本主义。最后慎重提升广大考生,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不是投机取巧,开头和结尾只是行文的一部分,最为重要的还是行文的内容,因此,功夫应在考场之外。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三、脱离材料及时代主题
申论写作的基本层次是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经过系统复习的考生来讲基本上都能做到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然而在具体的行文中,很多考生却往往忽视了材料的本身以及时代的主题(主流)。
申论作答的基本要求就是结合所反映的问题,自立观点加以论证,因此行文联系材料背景是写好申论的立足点。那么,在具体的写作中,哪些问题是属于与材料联系不够紧密乃至脱离材料的呢?
与材料联系不够紧密并不是说跑题,而是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与材料联系不够紧密,没有深度的把握材料,如提出相应的措施时,不能结合材料中所反映的相关案例进行论证,分析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时不能联系材料中的核心观点进行分析,从而带来了行文与材料的脱离等问题。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
一、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有考生在论述统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时候,这样写道“建立海洋规划体系,实施海洋综合管理。海洋规划是对海洋事业发展的总体运筹和时空安排,科学合理的海洋规划,是海洋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要遵循现代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
可以肯定的是,考生所提的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没有在接下来的行文中,联系材料的背景进行阐述。完善可行的措施应紧接上文加述:以海洋功能区划和《全国海洋开发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规划》为基础,建立和完善符合渤海海域资源与环境现状的规划体系,确定海洋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为实施海洋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提供依据,提升宏观调控力度。这样不仅总结概括了材料中的案例,同时结合了国家的相关政策,行政性、现实意义都有较大程度上的增强。
脱离材料的第二种典型是指把握了材料的主题,但整篇行文完全按照主观的思维进行阐述,从而形成了长篇的大话、空话、套话,看似很有道理,其实毫无实质性意义。因此,这就要求广大的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多多了解国家的基本政策,看到相应的案例,能具体的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解答。
行文不能联系时代发展的主题是申论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而联系时代主题来行文,不仅有利于深化文章的主旨,同时有利于增强行文的时代感与现实感,体现行文的策论性。
案例
二、我们同样以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试题为例。材料的主题是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因此我们应联系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社会意义来加以阐述,当然,我们同样可以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层次来论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很好的展现对材料的把握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于社会政治思考的逻辑思维,符合一名公务员的基本特质。
总而言之,考生在申论的具体写作中,不仅要紧密的联系材料中的核心内容,同时应发散自己的思维,做到时事与社会主题相融合(注:联系时代主题不是简单的概括,而应将时代发展的主题寓于全文之中),这样才能较好的打造自己的亮点,赢取 高分。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四、简单的拼凑材料
申论的写作立足于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依靠于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因此,要赢得申论的高分,深入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洞悉材料所揭示的内容是关键,而写作的形式等都是外在的形式。然而,在申论的实际操作中,很多考生却由于对考试时间的“紧张”等原因,脱离材料而下笔千言,与此相反的是另外一部分考生却对于材料过分的关注,甚至按照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次整体的拼凑材料。殊不知,这恰巧犯了申论写作的大忌,最容易沦为三类乃至四类卷。
所谓的拼凑材料很简单,就是将材料中的原文直接摘取、引用至具体的写作中。申论作答的要点基本上都来源于材料,但来源于材料并不意味着完完整整的“截取”材料。
案例
一、有考生在回答如何弘扬主流文化时,这样答道“
1、精品意识,就是在主流文化经典的打造上要体现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追求。2008年,中国气派的“奥运文化”,以传统文化融合现代理念,强势出击,赢得世界瞩目,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大气磅礴的开幕式,将中国特色的奥运文化推向世界的舞台,令世人震撼。
2、市场意识,就是在主流文化产品的生产中,要加强对当代文化市场运作规律的把握和运用,这是主流文化获得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前提。近年来,以江西“红歌会”等为代表的重温红色文化经典现象引起各界关注。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3、创新意识,就是在主流文化打造中要突出创新的意识、开放的心态。这一点在流行文化风靡全球,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当代显得尤其重要。事实上,近年来主流文化在许多领域进行了令人欣喜的探索,其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比如,2009年央视春晚上一展风采的“英伦组合”令所有的观众惊讶不已。这是一个横跨流行音乐与民歌、通俗与高雅的大胆而成功的“混搭”。当盛装的宋祖英出现在流行歌手周杰伦身旁,当优美的民歌旋律与鲜明的流行节奏交织一处,让人耳目一新。事实上,以宋祖英与周杰伦搭档演出,这原本是个源于网络的创意,但春晚编导团队却从中发现了其雅俗共赏的巨大吸引力和实施的可能性。”
乍一看,考生的分析理论与具体的案例相结合,可谓论据翔实,但阅卷人员一看就知道考生所列举的措施都是材料的原文,只是将相应的案例简单的加以拼凑,如此的考卷又怎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呢?
案例二、一位考生在回答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时,“完整”的阐述了主流文化的内涵“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那些历经几千年,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和智慧光芒的东西;二是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进程中作出的伟大创新,包括体现时代精神的当代文化;三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元素”遵循材料进行作答并没有错,但作答的具体过程中,考生不能忽视了考试大纲中最为基本的要求“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整篇申论都是由材料“组合”而成,那所谓的考察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因此,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体会材料的内容,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让自己的试卷彰显出完整的分析材料-把握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五、标题与立论不准确
申论属于行政文化的范畴,基本的行文层次是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很多考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都会构思一个写作的基本框架,进而联系材料的内容展开行文的各个层次。一篇优秀的申论一般取决于结构的完整,内容的翔实,观点的新颖等内容,然而最能“出卖”考生的往往却是标题与行文的论点。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怎样的标题与立意才是规范合格的呢?下面我们结合几个常见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
一、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题目是“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有考生这样写道“科学开发,让蓝色伊甸园更加美丽和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该标题立意新颖,很有创意,但是却存在着三个问题:第一、有着重开发而忽视保护之嫌;
2、标题中间不需使用标点符号;
3、前后标题应尽量对称。因此,既要符合题目的要求,又要写出新意,我们可以改为:统筹保护开发 铸就蓝色海洋(只是一个范式)。
案例
二、有的考生一味的求新颖,却往往又犯了过犹不及的错误。如分析如何进一步加强主流文化建设时,有考生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当代中国主流文化”。乍一看,考生的标题有诗、有时代主题,应该是不错的。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其实不然,首先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出现了明显的断层或者说牵强附会的错误。引用古诗词并没有错,但是只会生搬硬套,所带来的却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此,考生在命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标题即是论点的意识,仔细的揣摩题目的要求,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之上做到新颖、创新,不然,一切只是无本之源。
论点是申论的灵魂,只有确立好客观、全面的论点,接下来的行文才有意义。如果因行文立意而导致论点错误,那接下来的行文写的再好也是徒然,因此,考生一定要认真审题,确立正确、切合题目要求的论点。
提出论点很重要,什么时候提出论点往往更重要。在文章适当的位置提出论点,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相反则会“埋没随百草”。那一般行文的论点在什么时候提出来才是最合适的呢?
案例三、一位考生在阐述加快煤炭产业重组时这样开头“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危机波及了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就连处在内陆的山西也受危机的影响,全省的煤矿企业半数以上关闭,停产,闲置。而作为山西的支柱产业,煤矿业的萧条自然给整个山西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原本以为最不可能受危机冲击的山西此次也被波及了”
考生行文的思维很清晰,首先结合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其次引出了相应的问题,但是可惜的是没有在引出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论点:因此,要拓宽煤基多联产,摆脱其单一产业结构的局限性,实现煤炭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加快煤炭产业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
建议考生在总结完材料、引出相应的问题后(大概120字左右)就应该提出自己的论点。同时,需要重申的是,所提的观点不仅要切合题目要求,同时应避免片面化、主观化等问题。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六、条理层次逻辑杂乱化
在申论作答中,考生做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条理不清、层次不明以及逻辑杂乱。说到底,之所以出现这类问题,最要的原因还是思想意识及平时养成的行文习惯。只要考生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意识,在申论的行文中,完全可以作答条理清晰、层次鲜明、逻辑性较强。
那么,我们不仅要问,申论的作答中,条理、层次以及逻辑性真的那么重要吗?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加以分析:
案例
一、有考生在总结我国城市体制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时,这样答道:“材料中反应的我国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健全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领导干部政绩观影响不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只重视形象工程建设,城市规划不科学、不合理,重速度不重质量,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市规划领导责任不明缺乏沟通造成城市规划没有明确目标,城市规划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和污染事件,城市规划者在城市规划中不客观不科学不能以公共利益为重。”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以上的作答就是典型的条理不清晰、层次混乱、逻辑性不强。我们可以将心比心,站在公考阅卷老师的立场上来审视这份答卷,首先从卷面上来看就显得很臃肿,如此,第一印象就不好,也就很难获得高分。退一万步讲,阅卷的老师具有十二分的敬业精神,会一条条的对照考生的要点,如此,也难免出现遗漏的现象,最终受影响的还是考生自己。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所谓的层次、条理、逻辑都是为了更为直观有效的凸显答题的要点,给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的清晰感。那么,怎样的答卷才是条理清晰、层次鲜明、逻辑性强呢?
同样可以从上面的案例中找出答案。第一步,先找出上面案例中问题的具体表现(摒弃语法等其他错误)。
1、没有以数字标注归纳相关要点,即要点之间缺少必要的区分度;
2、要点之间的层次、逻辑混乱不明,各要点混杂在一起。比较规范的作答方式如下:
材料所反映是我国城市规划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所带来的影响有:
1、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工业发展中忽视了对民生和环境的合理规划;
2、急功近利求发展,忽视了科学论证。
3、城市的基础设施薄弱,公共安全存在隐患;
4、公共安全管理缺乏协调和远见,体制运行需要改进;
5、重新整治城市基础设施,花费了巨大代价。
上面的作答虽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但主要内容一目了然,无论是卷面的整体还是答题的脉络都十分的清晰,呈现了先思想、后体制的作答层次与逻辑思维。
案例二、一位考生在阐述如何弘扬主流文化时,这样总结道“首先:应从我国文化产业和体制着手,通过发行光碟,书籍,报纸,电影等传统手段外,还应以网络为载体对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产品进行宣传。对现行体制进行调整,是宣传机构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分工。其次:主流文化应打破传统,破而求立。吸取当下流行的艺术表达方式结合自身打造出新的符合当今潮流的主流文化,在主流文化中加入草根的贫民的表现形式,粘合起来使人耳目一新,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是主流文化凸显出来。最后:文化及网络从业人员,应加强自身的行业素质,管理层面的人员,文化部门应加强监管机制,对每部作品应由管理层审核后上报文化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发行。发现违规操作的,首先是对管理层进行处罚,做到责任到人。最大限度的对从业人员进行监管。”
首先,这位考生忽视了申论的行文应以策论为重点,没有将所提措施分条逐段进行阐述,并联系材料背景或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加以必要性的分析。其次,虽然考生用“首先”“其次”等衔接词将各措施进行了概括,但措施之间逻辑混乱。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时,考生同样应按照先阐述思想意识范畴的内容,后论述体制建设等角度的措施,以增强申论行文的规范性与严谨性,给阅卷老师一种思维清晰、行文严密的良好感觉。
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考生应该有“调度好文字之间的关系,才能胜任公务员岗位繁琐的工作”的思想意识。建议考生在行文之前,列一个简要的提纲,以增强行文、作答的组织筹划能力,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应该在平时的练习中有意识的树立层次、条理、逻辑的意识,让有条不紊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彰显自己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七、行文口语化 主观化
公务员考试选拔的是具有行政能力的政府工作人员,而申论作为行政文化的一种,其基本特质是行文的严谨、客观与规范性。然而在申论的实际写作中,许多的考生总会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了行文的口语化与主观化,如此,想要赢得申论的高分,可以概括为: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那么,在申论的具体写作中,怎样的行文属于口语化与主观化呢?下面,中政申论将结合考生的答卷做以下分析。
案例一:有考生在分析弘扬主流文化的必要性时,义愤填膺、不能自已,遂大呼“以此反过来看现在的公务员招考,报名人数几乎出现井喷的现像,而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人为何报考警察和公务员?是实现抱负保一方平安?还是找一份高福利高待遇的好工作?还是其它?报考者的动机决定这个国家或这个地区的未来!!”
关注社会,思考生活的本身是每一位准公务员的必备素养,但关注社会时事不代表牢骚满腹,更不代表器宇轩昂。先天下之忧而忧没有错,但重在行动,而不是“仰天大呼”,如此,只能给阅卷老师带来一个感受:自以为是、自命不凡。以上考生完全可以转变一下思维,换一种更为自然贴切的叙述方式:作为以践行“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公考者来说,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在平时的生活中,自觉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以“八荣八耻”严格要求自己,坚决反对三俗现象,为弘扬主流文化作出自己的努力。
案例二:“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庄周梦蝶,是希望可以像鲲鹏一样扶摇而上九万里。黄老思想中亘古不变的无为而治,老死不相往来,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文化,也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小农经济所决定的。”这个案例所存在的问题比较多,首先,考生对于“庄周梦蝶”的典故了解不够深入,只是贸贸然的总结为“是希望可以像鲲鹏一样扶摇而上九万里”,与典故的实际含义相去甚远,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其次,考生将道家中的“无为”概述为“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文化”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黄老思想诞生于战国时期,那时的中国学术界正处于“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没有主流才是真正的“主流”。
案例三:“本人认为,进一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十分有必要”,“笔者以为,完善社会监管体制是必须的,是值得我们去做的”,“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努力增强反对手机涉黄的能力”等。
以上考生犯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没有站在政府行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通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都会直接进入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会以行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每一位准公务员应该具有的意识与能力。申论的写作不是单纯的考察写作能力,但是一个不具有基本的文字组织能力,对于行政公文的写作要求都不能熟知的考生,又怎能胜任往后的工作,如何做到规范化行政呢?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因此,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要不断学习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以行政的思维看待社会问题、思考社会问题,同时,不断了解行政公文的写作要求,增强行文的严谨性与规范性,从而使自己申论的作答符合行政文化的基本特质。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八、措施空洞 缺乏实质性内容
申论行文的基本层次是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策论更是申论行文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申论的具体写作中应以解决问题(措施论证)为重点,然而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时,由于考生对于相关的国家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对于材料把握不够精准,很容易产生言之无物、针对性不强以及缺少实质性内容等常规性问题。
空洞、缺乏实质性内容很好理解,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没有任何意义”。那么怎样的措施是空洞的,是缺少实质性内容,是没有现实性意义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
一、有位考生就如何弘扬主流文化作了以下的回答“首先要认识到三俗风气对民族崛起和国家发展的危害。三俗与美德是对立的,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三俗之风盛行,从另一侧也反映精神与美德的沦落;其次,伟大精神铸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铸就伟大的国家。再次,文化传播有关的部门首先要把好关审核关,对于渲染三俗文化的题材要禁止其传播...”
抛开语法、衔接词等因素,单纯的看考生所提的措施本身,我们可以发现“要认识到三俗风气对民族崛起和国家发展的危害”“伟大精神铸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铸就伟大的国家”“文化传播有关的部门首先要把好关审核关,对于渲染三俗文化的题材要禁止其传播”都是完完全全的废话,很直白的讲:如此提出措施只能证明自己和高分绝缘了。
那么以上的措施可不可以修改?怎样修改呢?第一点与第二点都是思想意识范畴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概括为:加强社会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来教育人,帮助广大民众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然后可联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及相关案例进行阐述;最后一点可以概括为: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社会监管体系。接下来可以联系依法治国、完善法律制度、建议社会监管体制的意义或相应的案例进行阐述。
案例
二、2010年国考时,有位考生就如何保护海洋资源,节约用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加强海水利用,规定每一位公民每天用水的量,有效的节约水资源...”,该措施的针对性倒是很强,但考生明显的忽视了所提措施的现实可操作性。正确的表述方式应该是:必须深入贯彻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不仅要为当代人的利益着想,更要为后代人的利益考虑。要全面推进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确保引进项目为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企业和产品,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很容易理解,要使得自己所提出的措施针对性强、言之有物,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对于材料的深入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见解;
2、对于国家的相关政策能够举一反三;
3、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在关注时事热点的时候,应该学会站在国家行政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形成辩证统一的逻辑思维,如此,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申论作答的水平。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九、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申论所考察的能力在公务员考试大纲中有明确的阐述: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等七种能力,因此,要写好申论必须建立在对材料的理解与深度把握的基础之上,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可多考生往往却犯了只见现象,不见实质的错误,成为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的注脚。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的事例,来分析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问题的表现形式,及解决问题的相关办法。
案例一:面对同样的一份材料,同样的问题,可不同的考生却有不同的答案。问:导致“三俗文化”(庸俗、低俗和媚俗)产生发展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考生一答:三俗只是一种社会风俗现象,其本质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外在体现;考生二答:社会物质条件的充裕为低俗提供了生存土壤;考生三答:新闻媒介的推波助澜。
不可否认第二位与第三位考生所阐述的都是三俗文化产生发展的原因,但题目的要求是分析三俗文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具体来说,第一位考生的答案最为离谱,将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与三俗文化的流行混为一谈。而第二三位考生都只看到了三俗文化产生的外在因素,没有抓住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本性原因。从哲学上讲,内因是主导,从经济学来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导致三俗文化产生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由此可见,对于材料的把握决不可只从表面引发,而应该进行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的思索、分析,透过问题的现象看本质,从材料所蕴含的本质出发,才不会带来偏离材料,乃至谬以千里的结果。
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第二种表现就是只抓一点不计其余与无限放大。
案例
二、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真题来讲的要求是“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有考生的标题是:加强环境保护建设,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禁止开发海洋资源;加快海洋资源保护体制建设,呵护人类蓝色家园。
第一位考生所犯的错误就是无限扩大材料的外延,已经脱离了材料中的“海洋的保护与开发”的内核,延展到了环境保护的高度;第二位考生有点以偏概全,只看到了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忽略了统筹开发与保护的主题;第三位考生刚好相反,只看到了保护海洋环境的紧迫性,而没有具体的分析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可行性。总体而言,三位考生共同存在的问题都是:对于材料的理解不够透彻,不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没有从全局的思维来考虑问题。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得知,在申论的写作过程中,面对任何的材料,我们都应该从整体上全面地审视其中的全部信息,理清材料所反映问题的层次及相互关系,通过深入的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如果断章取义地摘取材料内容,必然会导致偏题等毁灭性的错误,在此,郑重的提醒广大考生务必不要怕耗费时间而忽视申论材料的本身。
第二篇:申论写作的典型错误
申论写作是很多公考者所头痛的事情。不管是申论的初学者还是具有一定申论写作功底的人,了解申论写作中所存在的常见性错误,对于申论的备考都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学会总结,熟悉行政文化本身的特点。祝愿各位学习进步!考试顺意!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经验分享看过的不用看了),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QZZN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到这里用这个软件训练速读,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比较厉害的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是给我帮助非常大的一个网站,大家只需花5分钟就可以注册学习,或许就因为这5分钟你成功进面,极力的推荐给大家(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大家好好学习吧!最后,祝大家早日上岸。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一、行文模式化
有经验的考生对于申论写作的“万能八条”肯定不会陌生。随着公务员考试招考的规模与参考人数的破纪录增长,公考的培训业也随之红火了起来,在众多的“公考技能培训”中,“成果”最大,影响最深的莫过于钟君先生的“万能八条”了。
不可否认的是,总结出“万能八条”的人是应试教育的天才,而且在其最初面世的阶段确确实实的改变了许多考生的公考之路。从一定意义上讲“万能八条”是申论写作的最佳模板,但是对于考察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的公务员考试来讲,“万能八条”模板中走出来的考生只能成为重在参与规则的牺牲者,因为公务员考试选拔的是具有实实在在行政办公能力的工作者,而不是培训培训、模式模式就能出炉的产品。
为帮助广大考生有效的提升申论写作的能力,把握住公考的脉搏,避免因为“万能八条”等模式所带来的影响,中政申论现结合阅卷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证:为什么申论的行文应避免模式化?
案例一(如何弘扬主流文化):
一、加强领导对于弘扬主流文化的重视,提高对于弘扬主流文化的认识;
二、加强社会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对与文化工作者的素
质培训,提高文化工作者的素质;
四、健全政府的法律法规,完善社会制度...以上考生的答卷就是完完整整的模式化套路,典型的特点就是笼统、宽泛,乍一看好像非常有理,但其实缺少实质性内容,与试卷所给的材料缺乏联系,一言以蔽之:独立于材料的案例之外。为了加深考生对于模式化文章的认识,我们再举一例:
案例二(如何加强城市建设):
一、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城市规划建设等问题;
二、在全社会营造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体制建设的良好文化气氛;
三、通过社会公共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以上两个案例所反映的共同问题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思维僵化、毫无意义。那么,怎么才能避免申论行文的模式化,消除“万能八条”所带来的局限性呢?以案例一为例,比较规范的作答方式是:
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与要求,以“八荣八耻”为指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媒体应当明确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社会利益为导向,了解民间疾苦,感知百姓冷暖,落实文化监督。同时,提高创新意识,积极应对大众媒体的挑战,完善文化传播手段,大力弘扬主流文化,发挥主流媒体应有的引导的作用。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主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机制,以激发文化工作者积极创作的热情,激发创作潜能,不断强化监管手段,加大对“三俗文化”的惩处力度。
二、正视当前文化体制发展中所存在的三俗等问题,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通过提升主流文化的引导力与表现力,增强人民群众对于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必须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体制改革,将计划和市场分开,明确文化事业单位的商业价值功能和社会文化传播效益功能,明确身份定位。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主流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成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和发展主流文化产业,特别是对那些有着深远教育意义,短期内无法见诸商业效益的文化产业要坚决给予无偿支持和保护...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要避免申论行文的模式化,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认真分析材料,紧密联系材料内容;第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策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第三、熟悉国家的相关政策,增强行文的现实感与实质性内容。
在以往的申论批改中,申论行文的模式化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而且也是非常致命的问题(失分最大,最容易成为三类乃至四类卷)。最后,需要郑重提醒考生的是,申论的写作没有什么速成法,也没有捷径可言,只有踏踏实实的去学,认认真真去写,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符合一名合格公务员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二、行文切入与总结不当
要提升申论写作的能力,赢得高分需要建立在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及对于材料的运用等基础之上。因此,申论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时间不懈的坚持与有效的练习。要获得申论的高分取决于众多的因素,但有过批改申论或者作文批改经验的人士应该很清楚,好的开头与恰当的结尾往往就是成功的开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凤头豹尾”。那么
在实战中,关于申论的开头与结尾往往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又该如何修改呢?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加以分析。
首先需要明晰的是,为什么好的开头和结尾很重要。申论的“头”就像人的脸,就算“虚有其表”至少也会给人一种很友好、亲近的感觉,从而在阅卷老师的心目中确立良好的印象。要知道,包装是必要的,有名有实当然好,但“有名”也是赢取高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三国的庞统,虽然名声在外,但还是因为自己的“头部”问题,给自己的“就职”等多方面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写好申论的开头与结尾就是走上公务员之路的开始。
案例
一、有考生在写通货膨胀专题的时候,这样写道“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我国汇率波动。人民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将进一步削弱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民币持有者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人民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人民币转化为其它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人民币贬值”。考生主要论述的是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影响,内容上并没有错。但撇开语法等角度的问题,我们应该明确,申论行文应自由过度,首先第一步应简要的概述材料的背景(大概120字左右),然后再引出相应的问题,并适时的提出自己的论点(在此提醒考生一定要将自己的中心论点在文章的起首段就明确的提出)。反观该考生,整个第一段行文所论述的都是通胀及人民币升值的社会影响,行文突兀不说,且没有直接明了的提出自己的论点。
文章的结尾与起首同样重要,好的结尾也是一篇规范的申论应有的结构。可是在具体的写作中,结尾的重要性却往往被考生所忽视,以下是两位考生行文的结尾性段落:
案例
二、城市创造美好未来,城市规划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相信经过我们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建设出和谐的城市环境。
案例
三、总之,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才能解决主流文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获得长足发展与进步。
上面两位考生所犯的同一个错误就是:结尾潦草、空洞,缺少实质性内容。结尾是一篇文章的结束,从书法的角度来讲,收好最后一笔才是完整的结束。那么,怎样的结尾才是行之有效的结尾呢?
基本的模式有两种:名人名言+号召性语言+点题;联系时代发展的主题+号召性语言+点题。两种结尾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点题,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不管采用何种结尾的方式,点题或者重申论点都是行政文化的特质及必然要求。当然,任何一种结尾方式都要活学活用,避免生搬硬套等本本主义。最后慎重提升广大考生,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不是投机取巧,开头和结尾只是行文的一部分,最为重要的还是行文的内容,因此,功夫应在考场之外。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三、脱离材料及时代主题
申论写作的基本层次是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经过系统复习的考生来讲基本上都能做到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然而在具体的行文中,很多考生却往往忽视了材料的本身以及时代的主题(主流)。
申论作答的基本要求就是结合所反映的问题,自立观点加以论证,因此行文联系材料背景是写好申论的立足点。那么,在具体的写作中,哪些问题是属于与材料联系不够紧密乃至脱离材料的呢?
与材料联系不够紧密并不是说跑题,而是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与材料联系不够紧密,没有深度的把握材料,如提出相应的措施时,不能结合材料中所反映的相关案例进行论证,分析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时不能联系材料中的核心观点进行分析,从而带来了行文与材料的脱离等问题。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
一、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有考生在论述统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时候,这样写道“建立海洋规划体系,实施海洋综合管理。海洋规划是对海洋事业发展的总体运筹和时空安排,科学合理的海洋规划,是海洋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要遵循现代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
可以肯定的是,考生所提的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没有在接下来的行文中,联系材料的背景进行阐述。完善可行的措施应紧接上文加述:以海洋功能区划和《全国海洋开发规划》为基础,建立和完善符合渤海海域资源与环境现状的规划体系,确定海洋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为实施海洋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提供依据,提升宏观调控力度。这样不仅总结概括了材料中的案例,同时结合了国家的相关政策,行政性、现实意义都有较大程度上的增强。
脱离材料的第二种典型是指把握了材料的主题,但整篇行文完全按照主观的思维进行阐述,从而形成了长篇的大话、空话、套话,看似很有道理,其实毫无实质性意义。因此,这就要求广大的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多多了解国家的基本政策,看到相应的案例,能具体的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解答。
行文不能联系时代发展的主题是申论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而联系时代主题来行文,不仅有利于深化文章的主旨,同时有利于增强行文的时代感与现实感,体现行文的策论性。
案例
二、我们同样以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试题为例。材料的主题是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因此我们应联系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社会意义来加以阐述,当然,我们同样可以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层次来论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很好的展现对材料的把握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于社会政治思考的逻辑思维,符合一名公务员的基本特质。
总而言之,考生在申论的具体写作中,不仅要紧密的联系材料中的核心内容,同时应发散自己的思维,做到时事与社会主题相融合(注:联系时代主题不是简单的概括,而应将时代发展的主题寓于全文之中),这样才能较好的打造自己的亮点,赢取 高分。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四、简单的拼凑材料
申论的写作立足于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依靠于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因此,要赢得申论的高分,深入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洞悉材料所揭示的内容是关键,而写作的形式等都是外在的形式。然而,在申论的实际操作中,很多考生却由于对考试时间的“紧张”等原因,脱离材料而下笔千言,与此相反的是另外一部分考生却对于材料过分的关注,甚至按照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次整体的拼凑材料。殊不知,这恰巧犯了申论写作的大忌,最容易沦为三类乃至四类卷。
所谓的拼凑材料很简单,就是将材料中的原文直接摘取、引用至具体的写作中。申论作答的要点基本上都来源于材料,但来源于材料并不意味着完完整整的“截取”材料。
案例
一、有考生在回答如何弘扬主流文化时,这样答道“
1、精品意识,就是在主流文化经典的打造上要体现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追求。2008年,中国气派的“奥运文化”,以传统文化融合现代理念,强势出击,赢得世界瞩目,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大气磅礴的开幕式,将中国特色的奥运文化推向世界的舞台,令世人震撼。
2、市场意识,就是在主流文化产品的生产中,要加强对当代文化市场运作规律的把握和运用,这是主流文化获得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前提。近年来,以江西“红歌会”等为代表的重温红色文化经典现象引起各界关注。
3、创新意识,就是在主流文化打造中要突出创新的意识、开放的心态。这一点在流行文化风靡全球,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当代显得尤其重要。事实上,近年来主流文化在许多领域进行了令人欣喜的探索,其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比如,2009年央视春晚上一展风采的“英伦组合”令所有的观众惊讶不已。这是一个横跨流行音乐与民歌、通俗与高雅的大胆而成功的“混搭”。当盛装的宋祖英出现在流行歌手周杰伦身旁,当优美的民歌旋律与鲜明的流行节奏交织一处,让人耳目一新。事实上,以宋祖英与周杰伦搭档演出,这原本是个源于网络的创意,但春晚编导团队却从中发现了其雅俗共赏的巨大吸引力和实施的可能性。”
乍一看,考生的分析理论与具体的案例相结合,可谓论据翔实,但阅卷人员一看就知道考生所列举的措施都是材料的原文,只是将相应的案例简单的加以拼凑,如此的考卷又怎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呢?
案例二、一位考生在回答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时,“完整”的阐述了主流文化的内涵“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那些历经几千年,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和智慧光芒的东西;二是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进程中作出的伟大创新,包括体现时代精神的当代文化;三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元素”遵循材料进行作答并没有错,但作答的具体过程中,考生不能忽视了考试大纲中最为基本的要求“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整篇申论都是由材料“组合”而成,那所谓的考察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因此,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体会材料的内容,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让自己的试卷彰显出完整的分析材料-把握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五、标题与立论不准确
申论属于行政文化的范畴,基本的行文层次是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很多考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都会构思一个写作的基本框架,进而联系材料的内容展开行文的各个层次。一篇优秀的申论一般取决于结构的完整,内容的翔实,观点的新颖等内容,然而最能“出卖”考生的往往却是标题与行文的论点。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怎样的标题与立意才是规范合格的呢?下面我们结合几个常见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
一、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题目是“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有考生这样写道“科学开发,让蓝色伊甸园更加美丽和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该标题立意新颖,很有创意,但是却存在着三个问题:第一、有着重开发而忽视保护之嫌;
2、标题中间不需使用标点符号;
3、前后标题应尽量对称。因此,既要符合题目的要求,又要写出新意,我们可以改为:统筹保护开发 铸就蓝色海洋(只是一个范式)。
案例
二、有的考生一味的求新颖,却往往又犯了过犹不及的错误。如分析如何进一步加强主流文化建设时,有考生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当代中国主流文化”。乍一看,考生的标题有诗、有时代主题,应该是不错的。其实不然,首先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出现了明显的断层或者说牵强附会的错误。引用古诗词并没有错,但是只会生搬硬套,所带来的却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此,考生在命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标题即是论点的意识,仔细的揣摩题目的要求,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之上做到新颖、创新,不然,一切只是无本之源。
论点是申论的灵魂,只有确立好客观、全面的论点,接下来的行文才有意义。如果因行文立意而导致论点错误,那接下来的行文写的再好也是徒然,因此,考生一定要认真审题,确立正确、切合题目要求的论点。
提出论点很重要,什么时候提出论点往往更重要。在文章适当的位置提出论点,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相反则会“埋没随百草”。那一般行文的论点在什么时候提出来才是最合适的呢?
案例三、一位考生在阐述加快煤炭产业重组时这样开头“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危机波及了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就连处在内陆的山西也受危机的影响,全省的煤矿企业半数以上关闭,停产,闲置。而作为山西的支柱产业,煤矿业的萧条自然给整个山西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原本以为最不可能受危机冲击的山西此次也被波及了”
考生行文的思维很清晰,首先结合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其次引出了相应的问题,但是可惜的是没有在引出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论点:因此,要拓宽煤基多联产,摆脱其单一产业结构的局限性,实现煤炭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加快煤炭产业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
建议考生在总结完材料、引出相应的问题后(大概120字左右)就应该提出自己的论点。同时,需要重申的是,所提的观点不仅要切合题目要求,同时应避免片面化、主观化等问题。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六、条理层次逻辑杂乱化
在申论作答中,考生做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条理不清、层次不明以及逻辑杂乱。说到底,之所以出现这类问题,最要的原因还是思想意识及平时养成的行文习惯。只要考生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意识,在申论的行文中,完全可以作答条理清晰、层次鲜明、逻辑性较强。
那么,我们不仅要问,申论的作答中,条理、层次以及逻辑性真的那么重要吗?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加以分析:
案例
一、有考生在总结我国城市体制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时,这样答道:“材料中反应的我国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健全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领导干部政绩观影响不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只重视形象工程建设,城市规划不科学、不合理,重速度不重质量,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市规划领导责任不明缺乏沟通造成城市规划没有明确目标,城市规划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和污染事件,城市规划者在城市规划中不客观不科学不能以公共利益为重。”
以上的作答就是典型的条理不清晰、层次混乱、逻辑性不强。我们可以将心比心,站在公考阅卷老师的立场上来审视这份答卷,首先从卷面上来看就显得很臃肿,如此,第一印象就不好,也就很难获得高分。退一万步讲,阅卷的老师具有十二分的敬业精神,会一条条的对照考生的要点,如此,也难免出现遗漏的现象,最终受影响的还是考生自己。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所谓的层次、条理、逻辑都是为了更为直观有效的凸显答题的要点,给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的清晰感。那么,怎样的答卷才是条理清晰、层次鲜明、逻辑性强呢?
同样可以从上面的案例中找出答案。第一步,先找出上面案例中问题的具体表现(摒弃语法等其他错误)。
1、没有以数字标注归纳相关要点,即要点之间缺少必要的区分度;
2、要点之间的层次、逻辑混乱不明,各要点混杂在一起。比较规范的作答方式如下:
材料所反映是我国城市规划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所带来的影响有:
1、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工业发展中忽视了对民生和环境的合理规划;
2、急功近利求发展,忽视了科学论证。
3、城市的基础设施薄弱,公共安全存在隐患;
4、公共安全管理缺乏协调和远见,体制运行需要改进;
5、重新整治城市基础设施,花费了巨大代价。
上面的作答虽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但主要内容一目了然,无论是卷面的整体还是答题的脉络都十分的清晰,呈现了先思想、后体制的作答层次与逻辑思维。
案例二、一位考生在阐述如何弘扬主流文化时,这样总结道“首先:应从我国文化产业
和体制着手,通过发行光碟,书籍,报纸,电影等传统手段外,还应以网络为载体对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产品进行宣传。对现行体制进行调整,是宣传机构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分工。其次:主流文化应打破传统,破而求立。吸取当下流行的艺术表达方式结合自身打造出新的符合当今潮流的主流文化,在主流文化中加入草根的贫民的表现形式,粘合起来使人耳目一新,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是主流文化凸显出来。最后:文化及网络从业人员,应加强自身的行业素质,管理层面的人员,文化部门应加强监管机制,对每部作品应由管理层审核后上报文化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发行。发现违规操作的,首先是对管理层进行处罚,做到责任到人。最大限度的对从业人员进行监管。”
首先,这位考生忽视了申论的行文应以策论为重点,没有将所提措施分条逐段进行阐述,并联系材料背景或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加以必要性的分析。其次,虽然考生用“首先”“其次”等衔接词将各措施进行了概括,但措施之间逻辑混乱。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时,考生同样应按照先阐述思想意识范畴的内容,后论述体制建设等角度的措施,以增强申论行文的规范性与严谨性,给阅卷老师一种思维清晰、行文严密的良好感觉。
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考生应该有“调度好文字之间的关系,才能胜任公务员岗位繁琐的工作”的思想意识。建议考生在行文之前,列一个简要的提纲,以增强行文、作答的组织筹划能力,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应该在平时的练习中有意识的树立层次、条理、逻辑的意识,让有条不紊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彰显自己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七、行文口语化 主观化
公务员考试选拔的是具有行政能力的政府工作人员,而申论作为行政文化的一种,其基本特质是行文的严谨、客观与规范性。然而在申论的实际写作中,许多的考生总会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了行文的口语化与主观化,如此,想要赢得申论的高分,可以概括为: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那么,在申论的具体写作中,怎样的行文属于口语化与主观化呢?下面,中政申论将结合考生的答卷做以下分析。
案例一:有考生在分析弘扬主流文化的必要性时,义愤填膺、不能自已,遂大呼“以此反过来看现在的公务员招考,报名人数几乎出现井喷的现像,而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人为何报考警察和公务员?是实现抱负保一方平安?还是找一份高福利高待遇的好工作?还是其它?报考者的动机决定这个国家或这个地区的未来!!”
关注社会,思考生活的本身是每一位准公务员的必备素养,但关注社会时事不代表牢骚满腹,更不代表器宇轩昂。先天下之忧而忧没有错,但重在行动,而不是“仰天大呼”,如此,只能给阅卷老师带来一个感受:自以为是、自命不凡。以上考生完全可以转变一下思维,换一种更为自然贴切的叙述方式:作为以践行“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公考者来说,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在平时的生活中,自觉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以“八荣八耻”严格要求自己,坚决反对三俗现象,为弘扬主流文化作出自己的努力。
案例二:“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庄周梦蝶,是希望可以像鲲鹏一样扶摇而上九万里。黄老思想中亘古不变的无为而治,老死不相往来,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文化,也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小农经济所决定的。”这个案例所存在的问题比较多,首先,考生对于“庄周梦蝶”的典故了解不够深入,只是贸贸然的总结为“是希望可以像鲲鹏一样扶摇而上九万里”,与典故的实际含义相去甚远,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其次,考生将道家中的“无为”概述为“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文化”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黄老思想诞生于战国时期,那时的中国学术界正处于“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没有主流才是真正的“主流”。
案例三:“本人认为,进一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十分有必要”,“笔者以为,完善社会监管体制是必须的,是值得我们去做的”,“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努力增强反对手机涉黄的能力”等。
以上考生犯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没有站在政府行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通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都会直接进入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会以行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每一位准公务员应该具有的意识与能力。申论的写作不是单纯的考察写作能力,但是一个不具有基本的文字组织能力,对于行政公文的写作要求都不能熟知的考生,又怎能胜任往后的工作,如何做到规范化行政呢?
因此,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要不断学习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以行政的思维看待社会问题、思考社会问题,同时,不断了解行政公文的写作要求,增强行文的严谨性与规范性,从而使自己申论的作答符合行政文化的基本特质。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八、措施空洞 缺乏实质性内容
申论行文的基本层次是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策论更是申论行文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申论的具体写作中应以解决问题(措施论证)为重点,然而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时,由于考生对于相关的国家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对于材料把握不够精准,很容易产生言之无物、针对性不强以及缺少实质性内容等常规性问题。
空洞、缺乏实质性内容很好理解,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没有任何意义”。那么怎样的措施是空洞的,是缺少实质性内容,是没有现实性意义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
一、有位考生就如何弘扬主流文化作了以下的回答“首先要认识到三俗风气对民族崛起和国家发展的危害。三俗与美德是对立的,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三俗之风盛行,从另一侧也反映精神与美德的沦落;其次,伟大精神铸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铸就伟大的国家。再次,文化传播有关的部门首先要把好关审核关,对于渲染三俗文化的题材要禁止其传播...”
抛开语法、衔接词等因素,单纯的看考生所提的措施本身,我们可以发现“要认识到三
俗风气对民族崛起和国家发展的危害”“伟大精神铸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铸就伟大的国家”“文化传播有关的部门首先要把好关审核关,对于渲染三俗文化的题材要禁止其传播”都是完完全全的废话,很直白的讲:如此提出措施只能证明自己和高分绝缘了。
那么以上的措施可不可以修改?怎样修改呢?第一点与第二点都是思想意识范畴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概括为:加强社会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来教育人,帮助广大民众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然后可联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及相关案例进行阐述;最后一点可以概括为: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社会监管体系。接下来可以联系依法治国、完善法律制度、建议社会监管体制的意义或相应的案例进行阐述。
案例
二、2010年国考时,有位考生就如何保护海洋资源,节约用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加强海水利用,规定每一位公民每天用水的量,有效的节约水资源...”,该措施的针对性倒是很强,但考生明显的忽视了所提措施的现实可操作性。正确的表述方式应该是:必须深入贯彻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不仅要为当代人的利益着想,更要为后代人的利益考虑。要全面推进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确保引进项目为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企业和产品,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很容易理解,要使得自己所提出的措施针对性强、言之有物,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对于材料的深入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见解;
2、对于国家的相关政策能够举一反三;
3、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
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在关注时事热点的时候,应该学会站在国家行政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形成辩证统一的逻辑思维,如此,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申论作答的水平。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九、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申论所考察的能力在公务员考试大纲中有明确的阐述: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等七种能力,因此,要写好申论必须建立在对材料的理解与深度把握的基础之上,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可多考生往往却犯了只见现象,不见实质的错误,成为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的注脚。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的事例,来分析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问题的表现形式,及解决问题的相关办法。
案例一:面对同样的一份材料,同样的问题,可不同的考生却有不同的答案。问:导致“三俗文化”(庸俗、低俗和媚俗)产生发展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考生一答:三俗只是一种社会风俗现象,其本质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外在体现;考生二答:社会物质条件的充裕为低俗提供了生存土壤;考生三答:新闻媒介的推波助澜。
不可否认第二位与第三位考生所阐述的都是三俗文化产生发展的原因,但题目的要求是分析三俗文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具体来说,第一位考生的答案最为离谱,将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与三俗文化的流行混为一谈。而第二三位考生都只看到了三俗文化产生的外在因素,没有抓住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本性原因。从哲学上讲,内因是主导,从经济学来讲,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虽然导致三俗文化产生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由此可见,对于材料的把握决不可只从表面引发,而应该进行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的思索、分析,透过问题的现象看本质,从材料所蕴含的本质出发,才不会带来偏离材料,乃至谬以千里的结果。
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第二种表现就是只抓一点不计其余与无限放大。
案例
二、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真题来讲的要求是“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有考生的标题是:加强环境保护建设,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禁止开发海洋资源;加快海洋资源保护体制建设,呵护人类蓝色家园。
第一位考生所犯的错误就是无限扩大材料的外延,已经脱离了材料中的“海洋的保护与开发”的内核,延展到了环境保护的高度;第二位考生有点以偏概全,只看到了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忽略了统筹开发与保护的主题;第三位考生刚好相反,只看到了保护海洋环境的紧迫性,而没有具体的分析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可行性。总体而言,三位考生共同存在的问题都是:对于材料的理解不够透彻,不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没有从全局的思维来考虑问题。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得知,在申论的写作过程中,面对任何的材料,我们都应该从整体上全面地审视其中的全部信息,理清材料所反映问题的层次及相互关系,通过深入的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如果断章取义地摘取材料内容,必然会导致偏题等毁灭性的错误,在此,郑重的提醒广大考生务必不要怕耗费时间而忽视申论材料的本身。
第三篇:英语作文典型写作错误
走出中国式英语作文三大误区
“为什么我的词汇量如此丰富却仍然写不出能让阅卷老师满意的作文?”相信不少同学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对此,英语老师相楠分析指出,词汇量的多寡往往并不是一篇英语作文质量好或者坏的关键。许多同学即便很努力地去准备作文,但最终分数仍然不理想,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陷入了某种写作的误区。相楠老师特为我们列举了比较常见的三种英语写作误区,希望能帮广大学生“对号入座”,并施以针对性的改进。
误区一:用中文思维串联英文词汇
一些同学在绞尽脑汁也写不出英语作文的情况下,会先按照题目写一个中文稿出来,然后再借助电子辞典翻译出一篇所谓的英语作文。还有一些同学习惯性地用中文的表达方式来写英语作文。这就造成了所谓的中国式英语作文。在这样的作文里,我们常常读到以下这类用中文的语法和英语单词拼凑出来的句子:“When Iwas a child,my parentsvery loveme。”(正确的表达:When I was a child, my parents loved me very much。)“The supermarket’s in front of is a guesthouse。”(正确的表达:There is a guesthouse in front of the supermarket。)。
◆解决之道:强化语法
要想流利的掌握一门外语,你需要能够使用该语言思考,而不用在头脑里来回翻译。而将中文式思维转变为英语思维的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就是强化语法知识。很多同学的词汇量很丰富,但是对于怎么用,什么时候用却并不明白。而这些恰恰是语法知识所能告诉我们的。哪些词要用在句中,哪些词应该用在句尾,语法里都有相应的规定。一旦用错了位置就会写成英国人看不懂的英语作文。另外,对于词汇所存在的不同的形态也应该注意。
误区二:过分“精雕细琢”而忽视了“大局”
不少同学在写英语作文时,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优美的文笔”上面。因此,他们不停地用电子辞典搜集华丽的词藻,并运用难度颇高的句式,以期能让自己的作文“技高一筹”。但事实上,多数情况下会弄巧成拙。太生僻的单词同学们运用起来并不能得心应手,而且使用太复杂的句型也常常会出错。还有一些同学为了使句式错落有致而将句子随意断开,或者是在句中插入一些短语,如果运用不当会有哗众取宠之嫌,反而会使作文质量下降。
◆解决之道:用平常心表达平常事
写作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逻辑、词汇和语法等多种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一个写作任务,但并不苛求学生去做标新立异的创作。因此同学们无需力求完美地到电子辞典里去找生僻的词汇,也不需要写得多么高深莫测,而是应该抱着平常的心态去描述自己看到的东西,表达自己想到的内容,将学过的词从记忆深处调动出来,复习语法课上学到的知识。
同时,考生应注意用一些能反映自己观点的词,从而增加文章的韵味。很多情况下,用这样的心态写出来的东西内容虽简单但不乏生活气息,语言虽稚嫩,但却准确易懂。
误区三:文章冗长细枝末节过多
不少学生在写作中的一大担心就是文章的长度不够,再加上对于“可适当增减细节,不可字对字的翻译”的误解,于是便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加入了很多离题较远的细枝末节。这样的文章写出来更像是一篇“大杂烩”,从中找不到任何主题。还有一些作文,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连贯性不强,逻辑思维混乱,读起来让人摸不到头脑。
◆解决之道:理清思路,言之有物
英语老师认为,很多人之所以写不够题目要求的作文字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题目本身没有理解透彻。建议同学们不要急于下笔,而是先考虑清楚自己要说几点内容,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作文开头不要写得太罗嗦,要找着恰当的切入点,快速入题,简洁明快,结尾同样不要拖泥带水。建议大家多使用一些关联词。有了这些词的连接,就会使文章变得语句通顺,层次清楚。另外,考生不用过度迷信一些使用难度较高的复合句,只要关联词搭配合理,短小的句型、简单的短语同样也能使文章出彩。
英语作文典型写作错误
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常出现很多错误。下面我们对一些常见的错误进行了归纳,并对一些典型的病句实例逐一加以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汉语式”英语
例:His father‘s body is strong.他父亲身体很好。
析:汉语说“某人的身体强弱”时,在英语中不必加 body。因此,在书面表达中要注意英语的习惯用法,否则容易杜撰出“汉语式”英语,使人难以看懂。同时不能先想汉语意思,然后再直译成英语,而要擅于直接用英语思考。正:His father is strong.二、难词解释
例:the time fell sleeping 就寝时间
析:同学们遇到要表达的术语有难词时,想不到用合适的单词来表达,于是就闹出了这样的笑话。因此,在平时学习中学生们就要知难而进,想方设法记忆必要的单词,同时增强解释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正:the sleeping time
三、单词堆砌
例:Our go to school time is 8:00.上学时间是8:00。析:同学们在书面表达中应尽量使用自己熟悉且有把握的习惯用语,不能凭着自己的中文习惯主观臆造句子,否则不可能做到“语言准确,得当”。
正:We go to school at eight.四、时态的误用
例:She like it very much and reads it to the class.她很喜欢它并且读给同学们听。
析:在书面表达中,应根据上下文或时间状语来确定动词的时态。正:She liked it very much and read it to the class.五、用词错误
例:He gave me a very good advice yesterday.昨天他给我一个非常好的建议。
析:advice 表示“建议”时,是不可数名词,不能用不定冠词来修饰,而应用 a piece of。
正:He gave me a piece of very good advice yesterday.六、一致性错误
所谓不一致不仅指主谓不一致,它还包括数的不一致、时态不一致以及代词不一致等。
例1:Once one have money,he can do what he want to do.人一旦有了钱,他就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析:one 是第三人称单数,因此本句的 have 应改为 has。同理,want 应改为 wants。
正:Once one has money,he can do what he wants to do.例2:Water will boil at 100℃.水在100℃沸腾。
析:表示客观真理的句子,其谓语动词应用一般现在时。
正:Water boils at 100℃.七、修饰语错位
英语与汉语不同,同一个修饰语置于句子中不同的位置,句子的含义就有可能发生变化。
例:I can dance.I too can sing.我会跳舞,也会唱歌。
析:too 一般位于句尾,不能用于句首。
正:I can dance.I can sing too.或 I can dance and sing too.八、结构不完整
在口语中,交际可借助手势、语气、上下文等来理解结构不完整的句子。可是书面语就不同了,句子结构不完整会令句意表达不清。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主句写完以后,作者又想加些补充说明的时候。
例: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the society.For example,by TV radio,newspaper and so on.有许多方式来了解这个社会,例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等。
析:本句后半部分 For example,by TV,radio,newspaper and so on 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仅是一些不连贯的词语,不能独立成句。
正: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the society,for example,by TV,radio,and newspaper and so on.九、悬垂修饰语
所谓悬垂修饰语是指句首的短语与后面句子逻辑关系混乱不清。
例:At the age of ten,my grandfather died.在我10岁时,我祖父去世了。
析:at the age of ten 只指出10岁时祖父去世了,但没有说明是“谁”10岁时。按一般的推理不可能是 my grandfather。
正:When I was at the age of ten,my grandfather died.十、词性误用
“词性误用”常表现为:介词当动词用,形容词当副词用,名词当动词用等。例1:Few people can around the world.很少人能周游世界。
析:around 是副词,这里误当动词用。
正:Few people can travel around the world.例2:The place is danger.这个地方危险。
析:danger 是名词,这里误用为形容词。
正:The place is dangerous.或 The place is in danger.十一、指代不清
指代不清主要指代词与被指代的人或物关系不清,或者先后所用的代词不一致。
例1: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her to be her bridesmaid.玛丽和我姐姐很要好,因为她要她做她的伴娘。
析:此句让读者无法判断两位姑娘中谁将结婚,谁将当伴娘。
正: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my sister to be her bridesmaid.例2:Help yourself to some drink,boys and girls.孩子们,随便喝些饮料吧。
析:句中的 boys and girls 和反身代词 yourself指代不一致。正:Help yourselves to some drink,boys and girls.十二、间断句子
我们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简单地连结起来,应注意连结时应加上适当的词。
例:There are many ways we get to know the outside world.我们有许多方式来认识外面的世界。
析:这个句子包含了两层意思:There are many ways 以及 we get to know the outside world,简单地把它们连在一起就不妥当了。
正:There are many ways for us to get to know the outside world.十三、累赘
语言以简洁为贵。能用单词的不用词组;能用词组的不用从句或句子。例:Except the fact that he is lazy,I like him.除了他很懒外,我喜欢他。
析:本句中的 the fact that he is lazy 是同位语从句,我们按照上述“能用词组的不用从句”的原则可以将其改写为:
正:Except his laziness,I like him.十四、不连贯
不连贯是指一个句子前言不对后语,或是结构上不畅通。
例:The fresh water,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of the earth.淡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
析:The fresh water 与逗号后面的 it 不连贯,同时 it 与 things 在数方面不一致。
正:The fresh wa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world.十五、综合性语言错误
所谓“综合性语言错误”,是指除了上述十几种错误之外,还有诸如时态、语态、标点符号、大小写等方面的错误。
2011年大纲要求考生应能写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包括私人和公务信函、备忘录、摘要、报告等,以及一般描述性、叙述性、说明性或议论性的文章。写作时,考生应能:1)做到语法、拼写、标点正确,用词恰当;2)遵循文章的特定文体格式;3)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使其内容统一、连贯;4)根据写作目的和特定读者,恰当选用语域。考生应能掌握的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考研大作文(20分)的要求是很好地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包含所有内容要点;使用丰富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语言自然流畅,语法错误极少;有效地采用了多种衔接手段,文字连贯,层次清晰。平时练习主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语言是第一要素;其次,结构层次要清晰。
在语言方面,应把语言错误降低到最低限度。语言错误大致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主谓一致;第二,时态;第三,冠词的用法;第四,名词的单复数;第五,搭配问题;第六,单词的拼写。检查的时候,一般不要作内容上的修改。阅卷者根本不会意识到所加的话有多么重要,文章多一句话少一句话是不会改变阅卷者印象的。
根据考试大纲的文字来看,今年的应用文写作应依旧是书信的写作,希望考生能够把书信的格式进行进一步的强化。
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锻炼。重点要注意语域和格式两个问题。在复习阶段,应用文的写作,尤其是书信的写作要注意内容的格式安排,首先要熟悉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写作格式,注意事项,写作特点等。其次要背诵大量的优秀范文。再次,是要多动手写作,要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
第四篇:2014选内蒙古调生考试申论写作典型错误行文口语
2014选内蒙古调生考试申论写作典型错误:行文口语
选调生考试选拔的是具有行政能力的政府工作人员,而申论作为行政文化的一种,其基本特质是行文的严谨、客观与规范性。然而在申论的实际写作中,许多的考生总会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了行文的口语化与主观化,如此,想要赢得申论的高分,可以概括为: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那么,在申论的具体写作中,怎样的行文属于口语化与主观化呢?下面,将结合考生的答卷做出分析。
案例一:有考生在分析弘扬主流文化的必要性时,义愤填膺、不能自已,遂大呼“以此反过来看现在的选调生招考,报名人数几乎出现井喷的现像,而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人为何报考警察和选调生?是实现抱负保一方平安?还是找一份高福利高待遇的好工作?还是其它?报考者的动机决定这个国家或这个地区的未来!!”
关注社会,思考生活的本身是每一位准选调生的必备素养,但关注社会时事不代表牢骚满腹,更不代表器宇轩昂“颐指气使”。先天下之忧而忧没有错,但重在行动,而不是“仰天大呼”,如此,只能给阅卷老师带来一个感受:自以为是、自命不凡。以上考生完全可以转变一下思维,换一种更为自然贴切的叙述方式:作为以践行“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公考者来说,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在平时的生活中,自觉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以“八荣八耻”严格要求自己,坚决反对三俗现象,为弘扬主流文化作出自己的努力。
案例二:“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庄周梦蝶,是希望可以像鲲鹏一样扶摇而上九万里。黄老思想中亘古不变的无为而治,老死不相往来,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文化,也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小农经济所决定的。”
这个案例所存在的问题比较多,首先,考生对于“庄周梦蝶”的典故了解不够深入,只是贸贸然的总结为“是希望可以像鲲鹏一样扶摇而上九万里”,与典故的实际含义相去甚远,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其次,考生将道家中的“无为”概述为“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文化”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黄老思想诞生于战国时期,那时的中国学术界正处于“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没有主流才是真正的“主流”。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案例三:“本人认为,进一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十分有必要”,“笔者以为,完善社会监管体制是必须的,是值得我们去做的”,“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努力增强反对手机涉黄的能力”等。
以上考生犯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没有站在政府行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通过选调生考试的考生,都会直接进入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会以行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每一位准选调生应该具有的意识与能力,而不是从主观个体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申论的写作不是单纯的考察写作能力,但是一个不具有基本的文字组织能力,对于行政公文的写作要求都不能熟知的考生,又怎能胜任往后的工作,如何做到规范化行政呢?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备考中,要不断学习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以行政的思维看待社会问题、思考社会问题(简单来讲就是要将自己当成选调生公职人员),同时,不断了解行政公文的写作要求,增强行文的严谨性与规范性,使自己申论的作答符合行政文化的基本特质。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第五篇:浅析申论写作
申论浅析
浅析四川省考申论写作
编写说明:
一、本资料应朋友需求据个人参加公考经历编写而成,具有一定片面性,适用于四川省公务员申论考试,鉴于主观认识再所避免,加之阅历、思维的局限性和语言表述的笨拙,时间仓促,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望指正,仅供参考。
二、谈一点关于物质、权力的认识。人离不开衣食住行,物质才能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古人推崇学者应当入仕,一方面可以实现人的理想,从大的方面可以说只有有了入仕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公务员虽然收入适中,但身份稳定、社会地位较高,个人认为考取公务员应当看做一种理想,通过公务员平台解决自身工作的后顾之忧后,有所建树。
三、申论的复习,建议参考如下资料:一是部分政府公文,如党的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实施意见、实施办法、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之类。这类资料可以在机关借阅,也可以从各级政府网站看到一些。它们可以学习的一方面是措辞和记叙文、诗歌等文种有着本质的区别,避免‚申论口语化‛,另一方面它们就是政府机关平时工作中实际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制度、经验等,要注意领会;二是一些党报的评论,如《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等社论和中组部匿名评论文章,这类资料有助于培养观点的树立和论证观点的成立,同时对措辞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三是《求是》杂志一些领导干部署名的文章和一些领导的访谈节目、新闻,比如近期温家宝总理就房价泡沫问题接受新华网专访提出的几点对策,不失为一篇优秀的‚策论‛。综上,从行政工作来讲,时时是申论,处处有申论,考生站在公务员的高度以准公务员解读、审视、思考问题,对考取公务员十分有益。
2010年1月
konei友情奉献,谨祝早日金榜题名!
——
申论浅析
第一部分 申论的含义
申论属议论文范畴,部分资料讲申论是申而论之,有些类似于过去科举考试的命题形式,都是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答题也不例外。我认为申论是策论,策论可以理解为对策、计策,相信大家都看过申论题本,都是一些在现实公共事务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需要对策和办法,而考生提出对策办法后,还需要论述其对策办法的科学有效性,否则您的试卷显得苍白。
第二部分 申论考察的能力
申论是对文字能力的考察,具体而言考察的是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如第一题归纳总结材料)、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大多数第二题)、综合分析能力、论述能力(第三题)等。故申论的写作离不开材料的阅读分析,应当避免片面地进入范文的误区,掌握好写作的基本功,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切忌不看材料或者疏忽材料提笔就写。不过范文和‚参考答案‛在各方面有一定借鉴作用,特别是论点,也应当多参考、巧参考。
因申论能全面考察这些行政上不可或缺能力,不论是从今后能更好从事公务员工作,处理好日常公文的角度,还是从考取公务员资格来讲,都必须下硬功不断对材料的把握。
第三部分 申论材料的归纳总结
四川省考的申论第一部分大多要求用200字左右归纳总结材料,要求全面、简洁,推荐一个方法,针对此题,在阅读材料之时,针对每一小段材料,就事先在试卷上勾画出中心句,写出小段总结,材料konei友情奉献,谨祝早日金榜题名!
——
申论浅析
阅读后,就可以合并同类项了,比如③⑥⑦⑨段可能讲的申论反映的社会问题造成的影响,①④⑤段揭示了社会问题产生的一些原因,②⑧段讲的针对这一问题部分地区、部门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效果等,这就要用两种线把问题穿起来,一种是把同类项串起来,第二种是把几个大类串起来,像串珠子一样,这时候还需要注意串连的技巧,避免重复和语序的连贯通顺,最后加以修饰,保持整段总结的衔接,其中包括引言和结尾,比如‚随着经济(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串起来的内容),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亟待解决这一问题)。‛多参考其他资料和一些电视栏目的引言的叙述方式。
第四部分 申论材料反映问题的解决办法
通过第三部分的回答,也就是题本的第一题,可以看出材料所说的社会问题的一些产生原因、现象和部分办法。从原因可以找出解决办法;出现的现象也就是问题,有问题就可以找出解决办法;部分地区或者部门的有效应对措施,也是解决办法(这部分要巧妙合理引用);从材料上就可以从这几类材料中找到解决办法,看来提出对策不是难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有取舍和加上自己的认识,通过融合,写出一份经典的解决办法和行之有效的问题对策。
这部分不需要具体论述,写出干条条就是了,避免重复赘述,不过也应当注意不宜过多过细,注重轻重缓急进行罗列。还应当注意自己的个人观点应当慎重,不用可能稳妥,用可能偏激,多看材料,多了解时政事件、新闻。个人觉得解决办法在四至六条较为合适。
第五部分 申论标题的拟写
konei友情奉献,谨祝早日金榜题名!
——
申论浅析
申论标题的拟写十分重要,我在考取公务员之前,一高手甚至戏称,写申论主要就是把标题、第一段,后面各小段主旨句写好就是高分了,全省公务员参考人数多,像高考一样阅卷工作量大,阅卷老师可能也只注意了这些部分,从这方面讲,高手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应当注意的是,在自己能够写好整片文章的情况下,高手的办法是有风险的,应当注重权衡,他的观点只能是参考,同样我的观点也只能是个参考,呵呵。说远了,标题的拟写十分重要,有平铺直叙的,也有反问的,还有政府公文格式的,比如我2008年10月参加省考的标题‚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城建‛。还有论点型,指的是题目就是中心论点,比如‚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关键靠发展‛,另外就是批驳型,我市委办一考霸朋友07年考试就通过‚摩托岂能一禁了之‛博得高分,还有比如‚绝不允许‘特殊公民’‛等。
标题这部分我说不好,反正我个人习惯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促进)城建(人口、劳务…可以成万花筒了)和谐这类标题,一是它符合我党的执政理念,理论水平高,二是有排比、标语句子的效果,但这类标题稍缺新颖,但瑕不掩瑜,且稳妥,一家之言,请自行参考。
建议多看党报新闻标题,(人民日报、四川日报、达州日报等,华西、达州晚报属都市报,另外一个类别了)慢慢就有灵感了,这部分我有些道不清道不明,见谅,呵呵。
第六部分 申论的结构和论证形式
申论的结构可以为如下流程,第一段总结材料引出问题(承接材料引出观点段,结尾加上诸如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多管齐下,多措并konei友情奉献,谨祝早日金榜题名!
——
申论浅析
举等语句),第二段观点概述,如针对***等问题,可以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健全制度、宣传教育等多形式积极解决…,第三大部分为具体论述部分,这部分就是具体的策论了,一是立论,分论点围绕解决总论点也就是材料反映的问题,具体小段就是论证分论点的正确性、可行性,总之通过这部分达到一个效果:就是通过分论点提出的措施能够解决材料的社会问题,并且分论点正确有效。可以想象成一座塔,小段的论述部分是基础,分论点是支架,支架稳固支起一坐塔,高塔就是总论像明珠一样照耀每一个角落。总之申论就是照你这篇文章的叙述去做,解决矛盾的有效性,越有效分越高,反之则低。当然还需要文字的把握能力,不单但某一方面的能力,这是对文字、思想综合水平的考察。
第七部分 申论的结尾
结尾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处理:概括总结,收束全文。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要准确无误,文字简洁;深化主题。在收尾时,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或强调,使文章一脉相承,结构紧凑,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提出建议,满怀期待。结尾时表示感召或期待,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引用名言,强化主题。在结尾中引用名言或诗句,以加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
最精彩的结尾应该是:意未尽,言已止。切忌在结尾处喊口号:让我们……努力吧!感觉单调、幼稚、底气不足。
如经济的发展需要开发各种资源,资源的开发需要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抛弃了任何一方面而作出的决策都是片面和错误的。人与自konei友情奉献,谨祝早日金榜题名!
——
申论浅析
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认识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够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拥有一个生活富足、环境优美的秀丽家园。
第八部分 申论理论水平的提高
前面标题部分讲到的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是时代的主题,不论是环保治理、促进就业、城市建设、环境治理,还是看病难、看病贵,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予以促进、治理、解决,这里的科学不单指科学研究,是广义范畴的科学,科学的投入、科学的制度…,教育、监督等等都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应当发散思维。
科学发展观,建和谐社会就像一个万能的箩筐,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面装,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都提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工作指导,有死板的嫌疑,从指导思想的角度想绝不离谱,如果在申论中引入这一基调,在文章的理论水准上就上了另一个档次了,而每个问题都可以用上,可谓永远的同一首歌。
第九部分 万能八条(引自网络)(1)法律手段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来检验有关行为的正确与错误,衡量其是否合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来处理有关问题;通过有关法律程序(例如民事、刑事、行政诉讼、调解)来解决有关矛盾、争端;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执法主体、依据、程序合法;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有关方面和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快有关方面的立法步伐;加大普法教育力度,树立全民法konei友情奉献,谨祝早日金榜题名!
——
申论浅析
治意识;深化司法制度改革。
(2)行政手段
制定机关政策、贯彻执行政策;实施职能管理,例如城市管理、规划管理、市场管理、人事管理、文化管理;改革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切实转变职能 ;推进行政民主化进程,实行透明管理;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加强督办、查办,强调落实,提高执行力; 加强信息工作,加速推进电子政务 ; 重视调查研究,充分体察民意 ; 重视可行性研究,重大决策出台前举行听证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社会环境 ;各级领导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心为民想,事为民办,利为民谋‛ ;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遏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正之风 ;遏止行政腐败,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建立预警机制,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实行政务公开,推进民主化进程;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节约政府 ; 构建和谐社会 ;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人才观、正确的群众观;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经济手段
制定有关经济法律、法规、政策;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环境、资源、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konei友情奉献,谨祝早日金榜题名!
——
申论浅析
治理经济环境,政治经济秩序;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深化改革开放; 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经济杠杆,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培育规范各种经济要素市场,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 熟悉WTO规则及有关经济法规,妥善应对经济纠纷;从实际出发,发展地方经济、特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和建立全新的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分配机制;加强工商管理,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差距、东西部地区差距;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建立诚实守信的经济道德、社会道德;按规定对有关方面实施经济处罚、经济赔偿;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实行政府采购制,公开招投标制;认真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预算; 厉行解决,建设节约型社会。
(4)管理手段
掌握管理规律,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探索先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管理规章(规章制度)(建章立制),做到照章办事;明确职责、权利,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管理;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搞好有关工作;强化社会管理、社区管理、属地管理、行业管理;树立‚人本‛意识,加强人性管理、柔性管理; 加强协调沟通,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社会环境、人际环境、上下级环境、劳资环境;加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节约管理成本。
(5)教育手段
konei友情奉献,谨祝早日金榜题名!
——
申论浅析
继续实施普法教育,树立全民‚法治‛意识,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推行社会主义全民道德教育,提高全民公德水准; 加强对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搞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扫盲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教育;加强有关适应性、针对性短期培训,加强继续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努力培养选拔科技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和管理者队伍;深化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改革;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加强宣传教育,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6)监督手段
党纪国法监督;司法监督;新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内部监督;审计监督(领导干部离任审计)
(7)协调手段
树立协调意识; 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利他观念; 注意协调沟通,形成工作合力;互相尊重、理解、支持、帮助; 统筹兼顾,注重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注意利益协调,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双赢多赢;注意协调方法与技巧;选择适当的协调方式; 注意上下级协调、干群关系协调、矛盾各方协调,有关方面的协调;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8)自律手段
建立有关机关单位的自我约束机制;有关方面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修正;领导干部要加强‚四自‛,即‚自重、自省、konei友情奉献,谨祝早日金榜题名!
——
申论浅析
自励‛ ;领导干部要接受监督,更要加强自律;要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官德修养;自觉树立诚信观念; 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严于律己,‚慎独‛。
第十部分 可以索取的资料
1.仲祖文(中组部匿名评论文章,官方用语范例)2.四川省近年部分申论考试原题PDF版 3.申论热点问题材料及答案(可参考)
4.如果热衷于网上学习,可到QZZN论坛交流,地址:http://bbs.qzzn.com 第十一部分 补充说明
应当注意部分措词的方式,比如对中国共产党的称呼,适宜用‚我们党‛而不宜用‚执政党‛;
为了文章的层次性,往往以条理进行区分,建议采用第一、第二、第三的形式,这样可以避免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的条数局限性;
网络是一个大容器,可以学的东西很多,网友中不乏能力和才干出众者,但在网上也容易迷失方向和学到不中用的东西,应注意甄别。
公务员考试是比较公平的一类考试,行测采用机读卡机器阅卷的方式进行。申论的阅卷由两个阅卷老师分别打分,两者相加除二,如果二者分数相差大于5分,则转第三人评卷。
konei友情奉献,谨祝早日金榜题名!
——
申论浅析
由于时间仓促,材料不够精细,建议参考以上方法后,多看、多写、多思,在借鉴的基础上出新。谢谢!
konei友情奉献,谨祝早日金榜题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