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汇报材料
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苇子沟镇中心校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经验交流材料
九台市苇子沟镇中心校
2012年4月
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03年,九台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启动“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理解是“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教师素质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大家都知道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素质。而教师的素质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师德高尚、知识渊博、业务精湛。
在“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中我们坚持走学校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引领教师形成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发展的方式,几年来,从学习型团队的构建,到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科研、校本管理,逐渐形成了清晰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具体做法如下:
一、基于教师,强化师德,促进教师专业情意发展。
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重师德是学校强校之本,更是学校精魂所在,之所以这样说原因在于:教师道德水平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格完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因为教师的职业是用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对孩子来说潜移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无可替代。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此师德建设成为提高教师道德素质的必然路径。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强化师德教育。我校坚持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及时记录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促进教师增强职业信仰。
第二,开展师德宣传活动。为了确保师德建设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学校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渠道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开展了以“爱与责任”为主题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演讲会,“铸师魂、修师德、树师观、练师能”主题教育;坚持全体教师期初集体宣誓活动,“阳光爱心”活动启动仪式;向汶川地震灾区英雄教师学习讨论活动。我们利用周一升旗时间和学校网站、广播、板报、橱窗、家长会等阵地大力宣传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及学校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极力创设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一直坚持以庆祝教师节和表彰优秀教师为契机,开展师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褒奖师德先进,广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展现教师奋发进取、忠诚奉献的精神风貌,引导广大教师向模范教师学习,提高师德修养。
第三,关爱教师生活,让教师热爱工作和学校。十几年我校一直坚持为教师提供免费的午餐,对困难教师及时予以关怀和帮助,对离退休教师在节假日进行探望,在学校重大活动日时邀请他们参加。这些关爱,把大家紧紧团结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之中,让教师幸福安心工作。
第四,重视教师身心发展,让教师拥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学校十几年如一日每两年为教师体检一次,坚持开展教师文体活动,比如结合六一儿童节学生活动时,让全体教师参加与学生一起运动、游戏,锻炼身体,愉悦心情,结合七
一、教师节、元旦开展文艺表演,促进教师相互沟通、展示教师特长,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情感,保持平稳的心态,也增强了团队建设和凝聚力。
第五,带领教师外出考察参观,开阔教师视野,陶冶教师心灵。
第六,构建文化,凝聚人心。强力型的学校文化,如同强烈的粘合剂,使全体教职工在价值观上达成共识,对学校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首先,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凝聚人心。学校结合时代特征,提出“求真知、练真能、育真人”这一新时期办学理念。其核心是教育应该充分体现以“学会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做人”为基础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一办学理念与新世纪对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它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的终身发展,体现了人文关怀,符合现代教育的宗旨。目前,这一理念已深入到每一个师生的心中,渗透到了每项工作与活动,每个教师都以这样的理念设计、制定、实施各自的教育教学计划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其次,通过教代会至高无上的主人翁地位温暖人心。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教代会的地位至高无上也不是一句空话。教代会代表教师的意志愿望,行使主人的权力,既保障学校中心工作的顺利实施,又监督学校办学过程中每个环节。大到学校发展规划、教学改革,小到教师课间点心发放,每件事由教代会作主,教师心悦诚服,主人翁意识大大得到强化。“与学校发展共荣辱”的主人态度,使教师体验到学校是自己发展的最好空间。
以上开展的基于教师的各项师德建设活动,使我们的教师形成了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在工作中表现出极强的责任心,对待学校像对待家一样热爱,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负责有耐心,因此促进了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学校也因此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2011年我校被评为“长春市师德先进单位”,这也是对我校全体教师师德高尚的最高的奖励。
二、发展教师,加强学习,夯实教师专业知识掌握
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导向,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贯彻落实新课程要求,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挖掘全方位的人、材、物、时间、信息等资源,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丰富教师专业知识。我们的“读书宣言”是:“读书引领人生,让我们将读书进行到底!”引领全体师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人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
一所学校不在于它有多少漂亮的建筑,而在于它有多少优秀的名师。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与反思中成长的。优秀的教师将意味着优秀的教育,况且教师的读书兴趣又直接影响学生的读书兴趣与水平。读书不但是教师教育的需要,也是在不断地丰富教师人生的内涵。充实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的。当前农村学校师资水平整体不高的情况下,打造学习型教师团体,是农村教育摆脱薄弱的一大关键。对于教师而言,书带动的是阅读,是思考,是实践。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
1、学期初教师制定个人读书计划。主要有向教育界的大师、专家、名师学习,吸取他们思想的精华,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框架,还要学习专业书籍和教育类书籍。
2、完善图书室、阅览室建设管理,让“沉淀”的图书“流动”起来,使之成为教师借书、读书的开放港湾。
3、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网络资源,搜集适合教师及广大学生阅读的电子图书,将软件安装到多媒体教室。面向全体师生开放,教师可随时阅读。
4、每学期每位教师必读两本教育专著,同时认真做好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学校于期末前组织教师进行理论考核。
5、开展每两周一次的学习沙龙活动,从不间断,大家把学习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学
校的教育教学现状,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还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大胆地提出建议。全体成员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个案反思教育叙事等,多篇发表或得奖。
6、开展教师读书汇报活动,为广大教师交流读书心得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这源泉进在咫尺,这阶梯已在脚下。我们已经让教师灵动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三、立足教研,打造团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
(一)全员互助式校本教研,让教师主动发展
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开展全员互助式校本教研活动,全乡全员参加,先后开展了“村小全员互助式汇报课”、“村小优秀课展示”等。全员互助式校本教研活动特点:“七步一心”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分科定组、专人负责。把全体任课教师按年级、学科分成几个教研组,并由本组成员推选、经学校审核确定了大家认可的有教学经验、有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教研组长。
第二步:制定计划、全员参加。教研活动以组为单位推选人员参加。我们的做法是:开学初,各教研组根据总计划中确定的四次教研时间,拟订本组计划表,做到定时间、定主题、定人员,即做到每个教师都得亮相。
第三步:钻研教材、自主备课。个人根据教研主题进行自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全力进行自主备课。
自主备课也是上好课的关键。所以要强化自主备课,虽然自主备课时间长短不一,少则十几天,多则一两个月。在自主备课的过程中,就是教师的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段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要搜集资料、寻求帮助、挖掘教材、研究学生、找寻方法、整合资源等等。而这一切的学习是主动的,是围绕上课这一实践来展开的,做到了“学而能用,知而能行”,俗话说得好:“学而能用,是真学;知而能行,是真知;真学真知,是智慧。”这样,个人自主备课就真的成为教师长智慧的过程。
第四步:同伴互助、小组会课。即在教研活动的前一两天进行,作课人发言,讲述自己的思路,组内其他人员评议,完善教学思路。
此环节也不可忽视,这是一个互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求每位教师要真心对待别人、帮助别人。逐步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引导每一位教师认真帮助他人,我也发现教师的思想真的发生了变化。这样我们在会课中就不会去走形式而是毫无顾忌地与大家坦诚相对,互取所长,补己所短,提高了会课的实效性。
第五步:代表作课、互相学习。小组代表进行作课,领导、组内全体成员及其他组部分成员及时参加听课,填写评课报告。
第六步:反思交流、思想碰撞。即所有作课人员进行教后反思,所有听课人员参与评课,组织者通过“头脑风暴法”让每位教师思想火花在这里产生碰撞,教师用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审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作课人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清楚”通过实践、反思,找到了正确的做法。能够及时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第七步:多元评价、整体考核。虽然在步骤中是最后一步,但是整体评价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一
个导向作用。体现了一个“整体性”。评价由领导、同组人员,他组人员,作课者本人四部分组成,评价中每个小组代表作课的成绩或几个人的平均成绩就是这个小组每个成员本月的课堂教学成绩。此评价也因此引起了每一位教师重视。因为有的教师,特别是有的老教师,惰性是很强的,有时评价自己也不太在意,都要退休的人了,愿评几档就几档吧,自己就这样了。但当一个人代表几个人的一个团队的时候,他就不能不在乎了,集体中工作着,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大家的成绩那多过意不去呀!临退休了,还拖累别人,那可不行。所以准备中就费尽心思,想方设法多学点、多问点、主动寻求帮助提高自己,不给小组拖后腿。
这样的整体评价,并非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通过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通过全员互助式校本教研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
“一心”指的是全部教研过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需要集体一条心共同努力,集全体成员的智慧。
坚持原则:坚持全员性和互助性
好处: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更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人心更齐,打造了一支优质的教师团队。
(二)教研与培训相结合,让教师在引领中发展。
在校本教研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如何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如何有效备课?如何关注差异,构建高效课堂等,我们就及时组织教师集中培训,我们的培训采取四种方式。
第一种,专题引领,满足教师的需求。
专题引领教师培训可以理解为目标式培训,是根据不同阶段教师的需求,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培训。我们的做法是:明确主题,骨干先行,广泛互动,且思且行。力争做到一题一得。
本校业务校长、主任、骨干教师进行主题式培训。从工作实际出发,引用身边生动的例子,每学期初 必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如“如何运用新理念进行备课”、“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在备课中 进行学困指导”、“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等,尤其各个教研组均配备业务精通的指导人员,针对本学年组开展有针对性的组级培训,如低年组的主题是“如何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中年级的主题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高年级的主题是“如何指导学生复习”等等。做到有的放矢,启发教师,激发灵感。
第二种,聘请专家,满足教师的愿望。几年来我们先后聘请了邢显军所长讲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研究》、郝长春校长为我们讲了《个人如何搞好备课,如何上好课》等等,这些专家、名师为我们讲理论、讲方法,专业性很强,令全体教师豁然开朗。
第三种,观看光盘,满足教师实践。学校购买了国家、省、市名、特、优教师教学光盘、专家讲座。例如我们先后购买了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的全册光盘,还有于永正、支玉恒的,利用网络和远程教育资源,实现了不出校门,就走近了名家名师,令全员受益。
第四种,外出取经,为我所用。只要上级开展名师名家授课或辅导,我们从来不放过,肯花钱,有时每人次要花几千元,我们都及时派出,更重要的是我们派出的老师回校后必须根据本校实际进行二级传导,开展培训,讲收获、谈体会,做到一人学习全乡受益,并编成培训学习文本,发到每个教研组,作为大家永久的的学习资源。
第五种:自我实践,反思提高。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道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善于在实践中反思、总结,是我校教师“内功”练成的另一条途径,教学没有模式,只有思路。在实际教学中,把书教活,把学生教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不断总结、反思,教师要学会与自己对话。近年来,我们提倡“教学反思”,让教师在批判的基础上进行建构,从而促使教师不断思考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每位教师须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一篇教学总结和一篇教学反思。我校教师自我反思呈现的方式除了课后记以外,还有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育叙事。学校将这些教学反思、教学总结,经过筛选、修改、整理,逐步生成了校本资源,学校充分利用这些鲜活的资源,共编印成十几个学习本簿,包括《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等,使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另外,学校每学期均要组织人员对一些优秀的论文或教学反思进行评比,推荐质量较高的论文或教学反思参加县、市、省不同级别的评选活动。纵观教师们的总结或反思,都能从问题和困惑出发,从探讨问题解决的对策出发,从教师的得意和失意出发,从教学前期的期望与实际教学效果出发。通过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整合已有的经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第六种,管理者自培,做到高人一筹,才能促进教师发展。要想让教师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管理者必须首先发展。我们的策略是:一方面每位管理者每学期要针对所主管的内容对教师至少进行集中培训一次,培训中管理者获得理论的提升,对经验进行总结梳理,管理者获得发展。另一方面每位管理者针对所管理的内容深入实践的每个环节,做到教师懂的你必须懂,教师会的你必须会,教师不懂的,你还得懂,否则无法指导教师。只有管理者发展了,教师才能真正发展。
(三)教研与科研相结合,让教师在研究总结中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具有艰苦探索和认真钻研的科学精神。“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日渐成为“教师专业化”的同义语。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师要转换一种生活方式,从重复性的日常教学生活,转化为反思性、探究性的创造性生活。学校校本培训倡导“行动研究”为重要理论支撑,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这一行动研究螺旋式渐进解决实践问题的方式武装教师,引导教师从解决身边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需要出发,在“行动中研究”,为改善行动而研究,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做法是:一方面在校本教研中,根据教师遇到的难点,确立我们主导的科研课题,我们以校本教研为主要研究方式开展研究。以研带思考,以研促提高。例如:针对我们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我们开展了“作文教学经验交流会”、“作文教学研讨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关于《小学学科教学模式研究》,我们开展了组级、校级、乡级研讨课活动。使得教师在研究中找到恰当的做法,我们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现已经总结出六大学科十二种教学模式,并已汇编成册,供大家学习使用。另一方面建立学校课题的基础上,深化“年级组科研”,力争人人有课题,人人有研究,在科研探索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制度与机制相结合,让教师在激励中和谐发展
为了促使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加快专业发展的步伐,迅速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学校出台各种奖励条例,完善了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1、建立教研组整体奖励机制
一首歌词里唱到:“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说的就是和谐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所以我校特别重视团队建设,建立了教研组整体考核奖励机制,即以组为单位设定教学目标,从备课、上课、作业布臵与批改、组级教研、会课、培训等全方面予以检查考核,整体排序,第一名的教研组全体成员获得奖励。另外对教师个人考核也是重视教师间协作能力的考核评价,目的就是让全体教师互相研究、互相帮助,形成团队的凝聚力,那么就会像歌里唱的那样:“众人划桨开大船”。
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教师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规范化管理的主体,要想让教师全面成长,必须要加强管理、完善各种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学校把教师专业发展纳入校长任期目标责任书中,并加强管理、评估和考核。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一把手亲自抓,负全责,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兴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业务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教研骨干为成员,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组织保证。另一方面我们还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来保证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实施。这些制度是理论学习制度、外出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校本教研日制度,教研组评估制度、教研管理制度、及教学工作常规等。把每位教师应该做到的常规工作形成制度,达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促进教师整体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3、以检查评价促进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其实建立制度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有效落实制度。我们的做法是:运用多元评价方式,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学校整体和教师个人发展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为校本研训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学校评教师
学期初,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同时制订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学期末,学校依据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从教育理论学习情况、教育教学、自我反思及教育创新、培训成果等方面对教师参加校本研训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教师自评
校本培训之所以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欢迎,其原因在于它立足于教师自身的需要和专业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是校本培训评价的主体。
我们为每一位教师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变行政的“硬性”管理为人本管理,让教师有自我评价的主动权。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材料“堆积器”,也不是放在学校展室里的展览品,它是教师个人成长轨迹的有形载体。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内容有:科研篇、教研篇、活动篇、叙事篇、德育篇、积累篇、荣誉篇等栏目。学期末,在全校范围内展示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师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从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找寻失败的教训。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在比较中找准自己的最佳发展方向,从而顺利实现教师的自我评价。
3)教师互评
同伴交流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的互评同样是对校本培训效果的一种检验。为避免教师互评中产生的消极因素,我们设计发放了《教师教研活动情况问卷调查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a)本学期你们在互相听课中,谁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一些?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b)在评课活动中,谁的评课运用所学理论较多?理念较新?哪位教师的评课比较准确,对你今后的课堂教学指导作用更大一些?
c)在日常交流中,哪位教师经常给你启迪?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d)你认为哪种教研活动对你的启发最大? 4)学生评教师
校本研训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其目标和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从这一意义出发,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效果如何,学生的反映也是一种参照。为此,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作为校本培训评价的一个维度,让学生参与对教师校本培训效度的测量,使评价体系相对更加完善。我们主要通过座谈会直接提问的方式进行调查。
主要问题有:这一学期,老师有哪些变化?你喜欢老师如何为你们上课?等等。例如,一个学生在回答教师有哪些变化时说道:“老师表扬我的次数多了”。我们从中可以发现教师的理念在发生变化。重视鼓励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也正是新课改所要求的。
在具体的工作中,由校长带队,全体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及时检查相关业务。重视常态检查和评价,检查不提前通知,这样我们才真正做到不停地发现实际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也能引导教师在平时就按制度要求去做,不拖拉,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也进一步规范了常规教学,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我们立足校本的做法是成功的,学校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才华的的蕴积、彰显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人情味的氛围,营造了一个相互提携、相互支持、相互宽容、相互学习的文化氛围,形成柔性、合作、共享和宽容的管理机制,能让教师充分发展,真正让教师感受专业提升和工作的成功感和乐趣,教师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以下荣誉的获得更充分证明了我们的做法是成功的:
学校荣誉:连续七年被教育局评为“学校工作综合评比先进校”、“规范加特色工作评比先进校”、先后取得的荣誉称号有“九台市级先进工会”、“九台市科研先进校”、“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长春市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敬老先进单位”、“长春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标准化学校”、“长春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示范校”、“九台市基础教育改革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先进集体”、“长春市幼儿示范学校”、“九台市关工委创先争优先进单位”、“九台市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长春市师德先进单位”等。学校有5项科研课题被确定为省级以上重点课题,其中3项课题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学校被评为市级科研先进单位,目前“十一五”实验研究进展顺利,在科研立项、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所突破,走在了同类学校的前列。
教师荣誉:朱立新等5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张玉凤等10人被评为长春市级骨干教师,王野等27人被评为九台市级骨干教师,乡级骨干教师12人。白小云在吉林省“教学能手”大赛种荣获一等奖;田海生在长春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论坛上喜获“金星奖”;在长春市
教育局教育研究室举办的“城乡互动”教学交流研究会中获得突出贡献奖;聂飞在“长春杯”教学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孙旭红被评为“长春市师德先进个人”;白小云、张玉凤被评为“九台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十佳教师”;田海生被长春市教育局继教办公室授予“优秀授课教师”称号;赵金丽和聂飞在九台市教育局举办的骨干教师学科论坛中获得二等奖;王小红和于静波在长春市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秀课评选活动中荣获学科二等奖等;
从2003年至现在我校教师拟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国家、省、市、县级奖励的有355人次,发表的有46人次,获得科研成果奖励的有269人次,教学设计、叙事、反思等获奖的有198人次,教学课件、电子软件获奖的有68人次。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在稳步提高。
我们学校先后编辑成册了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科教学模式汇编》《教海拾贝》之指导篇、教学设计篇、教学反思篇等书籍,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苇子沟中心校教师生命成长的痕迹。
但在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对骨干教师的奖励机制没有落实,这样不能有效调动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学习和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对能力强者、多付出者在工资上予以区分,这样就能真正引导大家主动提高。
总之,我校在建设专业发展型学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一如既往的地踏实工作,大胆开拓,努力创新,准备迎接新的教育挑战。
第二篇:教师专业发展汇报材料定稿
易县教育局
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2011年5月1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易县教育局对您们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就我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做简要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易县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3.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达到3678元,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181所,在校生80439人,教职工4540人,是典型的穷县办大教育。我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工作自2009年起步,目前已建成县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示范校22所,申报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示范校4所,省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示范校1所。
二、主要举措
(一)深刻认识,奠定教师专业发展坚实基础 作为山区大县,全县教师队伍存在着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岗位学历水平不高,专业学科教师短缺等问题。整体偏低的教师专业水平严重制约着县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以来,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和师资队伍水平之间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改革和发展,教师是关键,而专业化发展则是教师的必由之路。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全县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教育能力,已成为当前县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和迫切需要。
为此,我们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主管副局长为副组长,进修学校校长和局办公室、人事、普教、教研、计财、督导、电教仪器站、成职教、电大等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各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并实行校长负责制,一岗双责,具体负责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
构建了县—学区—学校三级和县—直属学校管理平台,分级管理,分层负责。同时,充分整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电教等资源,成立了继续教育与管理中心,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总校,承担全县专业发展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指导任务。学区负责本辖区内工作的组织、管理、协调、指导任务。学校科学合理确定学校规划,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明确教师专业成长目标,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二)科学规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努力方向 经过深入调研,广泛论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三年规划》和《关于建设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了近期、中期、远期三期阶段性建设目标。即:2009年9月—2011年12月,创建县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22所,市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4所,省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1所。2012年1月—2015年12月,全县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全部建成县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50%的学校建成市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15%的学校建成省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2016年1月—2020年12月,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成市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30%的学校建成省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清晰的思路,具体的目标,明确了我县教师专业发展的努力方向。
(三)强化举措,创新教师专业发展鲜活载体 几年来,我们树立‚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提高‛思想,想千方,设百计,拓宽渠道,加大投入,用灵活的方法,多样的形式,鲜活的载体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有效开展。
1、加强师德建设。开展以‚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做新时期优秀教师‛和‚爱与责任‛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开展向易县中学杨军、西陵初中特岗教师冯超、高陌乡辛庄头小学张艳菊、紫荆关小学孙金兰等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优秀师德典型学习活动。特别是张艳菊老师,多年来,无私照顾本村单亲学生龙婉玉,赢得了全体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尊重和同事的赞扬,在社会上反响很大。通过开展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争做新时期优秀教师。
2、加强对外学习。一是积极走出去。为更新理念,拓宽思路,我们积极组织全县校长和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培训。近两年,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校长、德育主任及骨干班主任培训会;组织教师参加保定市教育局组织的骨干班主任培训会;组织部分中小学德育校长、主任参加中国教育协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以尊重为价值导向,推动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参加保定市举办的‚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之路‛系列讲座等。
截至目前,全县273名校长全部完成了十一五校长提高培训;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4人,省级培训129人,市级培训768人,参加国培计划96人。
同时,积极组织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北京、唐山、石家庄、山东、湖北、江苏等地参观考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回来后,由继管中心、普教、教研等部门组织二次培训,请部
分校长教师谈考察体会。目前,唐山丰南区的中小学教育管理、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办学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发展理念等已在全县产生了巨大反响,为我县教育的再发展提供了借鉴。
二是主动请进来。主动聘请德育报社长张国宏、原教育部基教司司长王文湛、教育规划纲要起草组组长郭振友、保定市特级教师讲学团等知名专家、学者到我县讲学,与校长教师面对面交流,解答教育管理及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以来,我们组织专家讲座10场,内容涉及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中高考方向以及学科教学、师生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近万人次参加。
3、加强校本研修。立足岗位,结合实际,牢固树立‚科研兴教,教研兴校‛思想,按照‚以校为本,研训一体‛工作思路,由继管中心牵头,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各学校各显其能,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校本研修工作。
易县中学倡导教研工作的‚三种精神‛: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扎扎实实、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新课程同行的与时俱进精神。做到了‚一个结合‛‚两个发挥‛: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发挥骨干教师和名师作用,发挥集体智慧和优势。强化了集体备课的‚三个环节‛:确定内容和主讲人,分头提前准备;准备预学案;组织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案。开展了‚六个一‛活动:教师每课有一次教学反思,每周向备课组提供一个教学问题,每月向教研组提供一个教学案例,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研论文,建立一个班级学生学习档案。开展‚两项评比‛,设立‚两个论坛‛: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论文和课堂案例评比,一次教学大赛评比;学校每学期围绕新课程标准开展一次‚教师论坛‛,围绕校本教研开展一次‚名师论坛‛。认真扎实的校
本教研,推动了该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连续多年荣获‚保定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立功单位‛称号。2009年,该校被评为‚保定市优秀教育科研型学校‛。
此外,还有第二高中开展的‚三声‛校园(朗朗的读书声、动听的歌声、激昂的口号声)活动;实验中学数学教学的‚三阶段、四环节教学法‛;第一小学以‚水文化‛为引领,保障教师身心健康的做法;第三小学的‚攀登英语‛和‚数学分层测试‛等等。
扎实有效地校本研修,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桥梁。教师间共同切磋,分享经验,形成了一个教与学的共同体,学科内形成了以老带新、合作、和谐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新课程改革,为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4、加强县域培训。我们成立了以主管局长为首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制订了‚以课程培训为龙头,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高考改革为方向,以培养优质人才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思路,高中段由易县中学牵头,各科兼职教研员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培训与研讨。小学、初中由县教研员、学区研训员和学科中心组成员具体负责学科培训。
同时,为检验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各种评比活动。如‚全县中小学青年教师课件制作评比大赛‛,‚易县中小学教学标兵评选‛,‚易县中小学教师优质课大赛‛,‚易县中小学教师说课大赛‛等,这些活动,不仅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展示平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更形成了愿学乐教的浓厚氛围。
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我们举行了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评课大赛,参赛人员包括校长、分管副校长和教务主任。为实现‚以活动促提高‛的目的,我们提前5个多月下发通知,要求他们加强学习,深入课堂,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中,对课堂实录选择、评委确定、人员分组、成绩统计等
各个环节,做到了公平公正,确保了活动的实效性。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印发通报,公布成绩,使参赛人员了解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
这一做法,受到了《中国教育报》的高度关注。4月14日,《中国教育报》记者部主任张圣华、驻华北地区记者部主任刘新军和记者周红松专程到我县采访,张圣华主任对我们这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新形势下的校长不应该只是社会活动家,而更应该成为善管理、精业务的教育家,要努力引导校长‘做该做的事’。易县开展的这项活动,为推动校长实现这一角色的转变,选准了切入点,找准了突破口,是一项值得充分肯定的创新举措!‛
(四)健全机制,构筑教师专业发展坚强屏障 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继管中心、普教、教研等相关部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结合实际,修订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构筑起了坚强屏障。
完善了基础教育量化实施方案。重点加大对音、体、美、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的考核力度,每年按照基本理论、技能与特长、作课水平三项内容量化打分,全县排队,并与评优评模和绩效工资结合起来,与干部教师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出台了《易县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估办法》、《易县特色学校建设实施办法》、《易县骨干教师管理办法》、《易县教学评估细则》、《易县教科研工作奖励办法》等相关文件。文件明确规定,要不断加大德育骨干队伍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德育干部及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设立德育工作创新奖,鼓励开展校本德育教研;凡不是骨干教师不能参加同级的评优评模,并将建设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情况列为年终督导评估内容,进一步制定量化考评体系,定期对中小学教师
专业化建设进行督导检查,查找问题,鼓励先进,充分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把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列入各校工作规划,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费,其中3%由继管中心集中统一使用,2%由学校用于参加培训教师所需的培训费、资料费、差旅费、住宿费和伙食补贴等,由教育局支付中心负责落实并监管。
三、显著成效
几年来,在上级部门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的原则,坚持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教师培训质量和教育干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赞誉。
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全县初中已经调整为12所,提前完成了三年规划,校均规模达到1300人;小学调整为58所,校均规模不断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更趋科学、合理,管理更加规范,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到2010年底,共有34所学校通过市标准化学校验收,全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居保定市前列,大面积提高了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几年来,我们努力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狠抓学生养成教育,抓实素质教育;校际间、学生间差异逐渐缩小,中考学校总成绩最高与最低分差由60分降到了不足30分,优秀率、合格率和巩固率也有了极大提高,这标志着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质量正在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有了可靠保障,教育公平正在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升,向高中段学校提供了大量合格、优质的生源,为我县高中教育质量的提
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每年本二以上增加人数均达100人以上。高考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平台。近几年,共有7名学子跨入清华、北大的校门。我局连续多年被授予市高考立功单位。
德育、体艺科普工作硕果累累,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每年坚持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三年来,共有25人次获省级以上奖励;每年举办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迎新年长跑比赛和中学生篮球赛;举办全县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组织开展青少年书信文化和邮票设计大赛、科技创新大赛。三年来,有近千人次获市级以上各项活动奖励。我县连续多年被评为市教育工作先进县,省德育工作一类县,连续多年被市教育局评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我县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和普及高中段教育验收。督导组一致认为,我县教育工作领导重视程度高,教育投入高,管理水平高,高中普及程度高,布局调整成效好,尊师重教氛围好,学校文化创建好。
同时,更是凸现了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名师:易县中学肖坤校长荣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谢建军、王艳卉荣获河北省特级教师称号;张玉良、赵翠琴获保定市‚魅力教师‛称号。
截止目前,承担的省市42 项课题,包括易县中学校长肖坤主持的《素质教育中的培优实践与研究》在内的共19项已经结题。各种论文评选活动获国家级论文奖295人次,课件比赛、优质课评选获市级一等奖55人次。
四、点滴体会
一是必须增强“针对性”。‚有为才能有位‛。继管中心要将工作重心下移,创新培训模式,研训员要深入基层,加强调研,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做到‚按需施训‛解决问题。
二是必须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加强体制建设,充分发挥继管中心、教研、电教仪器站等业务股室的职能作用和普教、督导的行政职能作用。
三是必须作为学校“一把手”工程。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速度,尽快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区域教学办学水平。
四是必须适应教育发展形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必将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必须将它纳入政府督导内容,不断加大学校建设投入力度,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经常抓,抓经常,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五、今后设想
1、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机制,健全评估制度,加强评估方案与原有考核评价机制的有机整合,促进评估工作常态化,充分发挥评估功能,通过评估工作激发学校和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积极主动参与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进一步加大学区建设和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改造薄弱学校,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臵,统筹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大力推进教师素质全面、整体、均衡发展。
3、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训活动,进一步提高教科研整体水平,不断完善骨干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切实增强学校实施新课程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进一步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职后教育特别是学历进修教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特别是岗位学历水平,以适应教育形式的发展。
5、进一步总结教师培训的历史经验,反思各种培训模式利弊;移植和借鉴基础教育改革和国内外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构建符合农村实际的教师培训模式和管理模
式。依据教育信息化和校本研修理论,构建起网络环境下的农村教师培训模式。
6、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培训者队伍及培训机构建设,优化培训者队伍结构,加强培训队伍管理,努力为培训者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研修平台。
7、进一步立足实际,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学校周边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加强特色学校创设工作,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易县是保北山区大县,经济欠发达,基础教育还很薄弱,我们诚恳地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在易县多走走、多看看,毫无保留地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决心以这次验收作为新的起点,按照评估组的指导建议,切实抓好整改工作,不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努力开创易县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汇报完毕,谢谢!
第三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汇报材料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大龙华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校督导检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多年来对我乡教育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校依据《易县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标准》,以提升师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紧紧围绕“立足家乡,办人民满意教育;彰显特色,育时代创新人才”的办学理念和建设“让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理想学校的奋斗目标,扎实开展校本教研,狠抓教师专业发展。并开展了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大龙华中心小学成立于2009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45270平方米,建筑面积8076平方米。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生1376人。教职工90人,专任教师69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教师全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学校配备了电子备课室、多功能教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语音室、劳动器材室、卫生室、少先队科技活动室等14室,4个教学班实现班班通。学校共有图书31477册,学校校园网与班班通运行正常。
二、加强领导与制度管理,保障经费和硬件设施到位。我校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机构。领导小组以校长
佟荣喜为组长,副校长王建国为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明确了由“校长、主任引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和艺术教研组具体落实”的工作职责。由教务主任崔继伟(原大龙华中学英语教师)分包英语教研、由总务主任任永山(原大龙华中学语文教师)分包语文教研、由教务处干事卢建忠(原大龙华中学数学教师)分包数学教研、由德育主任闫建民(原大龙华中学英语教师)分包综合科教研。各主任直接参与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和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了教师专业发展能够科学化、长效化,我校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了《教师继续教书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科研制度》。坚持把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校本教科研的业绩作为教师业务考核、评优评模以及评定骨干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发挥激励作用。
在经费投入上,把校公用经费预算的5%列为教师培训专项资金,用于开展校本教研、教师培训和及时购臵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图书、报刊、资料等。
三、扎实开展实效性教研。
1、加大课改力度,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聚焦课堂,让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强化把“把课本教厚”的理念,确立了“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的三段式的教学思路,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方法落实课标新理念,力争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学校几位领导分头听
所包学科的课,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听课意见,提出改进方法。通过研究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课后研讨、行为改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和自我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正是在这种“磨课”的过程中,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解决了,课堂教学规范了,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提高了。“磨课”中狠抓“五种课型”,努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一是推门课。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推门听课,及时了解教师教研教改现状,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指导他们落实教学常规和基本的教育理念。
二是过关课。对于新分的15名特岗教师,安排骨干教师根据学科结对子,亲临课堂指导,适时组织骨干教师听课验收,并汇报验收情况。给年轻教师压担子,分任务,使他们迅速成长,与其他教师齐头并进。
三是展示课。每位教师每学期把自己最欣赏的一节课拿出来做公开展示课,各教师交流听课收获,及时推广先进经验。
四是示范课。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外出学习,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并指导和参与集体备课,每学期至少上两节示范课,发挥好骨干教师带头作用。
五是研讨课。分学科按不同的主题定时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及时推广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形成总结性材料,在全校进行交流。
2、探索集体备课方式,促进教师共同发展,为校本教研
注入活力。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我校一直在摸索着前进。我校实行集体备课签到制,现已做到集体备课出勤正常化。每个备课组主要以同年级同科的两位教师为主,各年级同科教师为辅,采用“伙伴式”备课。“伙伴式”备课具有“三个体现”:体现互助、交流、合作;“伙伴式”备课分三个层次。第一是“个人备”,首先是教师个人自备,每位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个人的教学风格,发挥自己的特长,备出个性化教案;第二是“集体备”,集体备课时要吸取伙伴备课中的“亮点”,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二次设计,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第三是“课后备”,教师课后反思自己教学行为,将具有实效性、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总结经验、加以完善,对于不符合本班实际,针对性不强,效果不理想的教学设计查找原因,加以改进。
3、开展主题集体教研活动。
我校定于每个第二周的周四下午2:30—5:30进行学校的主题集体教研。每个教研组根据教学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定出活动主题,然后集体讨论,找出解决的办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最后形成教学成果。
4、倡导教学反思,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我校积极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一天一小反思,写在教案的课后小结中。两周一大反思,写在自己的教学随笔中。反思成为了我校教师的自觉行为,老师们在反思中促进了自己专业发展。
5、互助成长,结对子提高
学校十分重视结对帮扶活动,制订了同伴互助的具体方案,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促进年青教师迅速成长和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我们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与薄弱点进行组合成立互助小组,共同提高。如教学经验方面的问题有经验足的老教师、理念新的骨干老师帮青年教师;课件的制作、网络的使用由青年教师帮老教师。我们老师虚心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我校的老教师也全部能够制作课件,使用课件教学。
四、实施课堂结构改革,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2009—2010学年,我校各教研组大胆尝试,开展课题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完善,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如语文组——“在阅读中渗透写作指导”、数学组——“指导学生解答应用题”、英语组——“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综合组——“实验教学法”等。这些课题在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下,正在逐步辐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学习兴趣较浓,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培养,实践和创新意识加强,学业成绩优异。现在语文组——“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数学组——“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英语组——“小学英语课堂导入发的研究”、综合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等课题正在研究实施中。
五、丰富教研形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1、开展教师读书活动。自我校成立起,就开始了“书香校园”的创建,努力打造书香教师。“最是书香能致远”,通过读书提升其精神境界,保持阳光的心态,消除职业倦怠,寻找到新的兴奋点,创生出新的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创造充盈的教育人生。学校要求教师一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坚持写读书笔记。如今,读书已经成为龙小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职业习惯,读书增加了教师的“底气”。
2、计算机培训活动。学校多次组织计算机培训,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入手,到课件的制作,网络的建设等,内容丰富,收到了教师的欢迎。本学期我们又把教研室的专家请来开展了一次多媒体培训。
3、推行“走出去”的培训方式。2010年田凤玲老师、庄若云老师参加保定市骨干教师培训,崔继伟和周淑明老师去石家庄参加了“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今年,闫红英和崔继伟老师去北京参加了阅读课培训。外出培训的教师回来后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采用专题讲座、经验交流、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让更多的教师受益。
六、特色办学,打造品牌学校。1、2011年,在市、县教育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下,我校与贝塔斯曼传媒公司和绿孩子读书俱乐部项目组联合,“阅读课特色实验班”已正式在我校落户,我校为实验基地之一。
2、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努力开发学校校本课程。我
校在认真执行国家地方课程基础上,积极开发了适合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校本课程。已经实施的有国学教育诵读《论语》、《行规礼仪教育》和《可爱的家乡、成长的摇篮》。
七、取得的成效。
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我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2010年7月苑凤娟老师的论文《小学习作教学新探索》获全国一等奖。2011年3月佟荣喜校长在全县校长评课大赛中获得第二名,并接受了中国教育报的采访。2011年4月在县级课件大赛中马萧箫老师、庄若云老师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2011年3月赵小微老师辅导的征文《易水湖畔我的家》在“颂家乡、提干劲”征文大赛中获得保定市一等奖。2011年5月闫红英老师辅导的征文获得第二届冰心大赛三等奖。
我校先后获得县级“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教学质量优胜单位”、“颂家乡、提干劲征文大赛优秀组织奖”和“冰心文学大赛优秀组织”等荣誉称号。
八、问题与反思
总结我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在取得小小的一点成绩的同时,我们还有着更多的思考和追求。
1、教研活动缺乏开展的深度,学习内容较为局限;同时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我们的理论水平还不高,需要多“走出去、请进来”开阔视野
2、我们的工作还处于层面之上,还未深入到校本教研的精髓,没有留下多少值得细细品味、或供人评判的资料,需要
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注意收集和整理。
3、期盼走向网络教研之路,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大龙华中心小学
2011年6月12日
第四篇:教师专业发展汇报材料定稿
后房子中心校教师能力提升以及专业化发展提升的实效
后房子中心校教师队伍存在着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岗位学历水平不高,专业学科教师短缺等问题。整体偏低的教师专业水平严重制约着县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以来,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和师资队伍水平之间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改革和发展,教师是关键,而专业化发展则是教师的必由之路。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全县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教育能力,已成为当前县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和迫切需要。
为此,我们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并实行校长负责制,一岗双责,具体负责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
同时,承担全校专业发展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指导任务。学校科学合理确定学校规划,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明确教师专业成长目标,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一创新教师专业发展鲜活载体
几年来,我们树立“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提高”思想,想千方,设百计,拓宽渠道,加大投入,用灵活的方法,多样的形式,鲜活的载体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有效开展。
1、加强师德建设。开展以“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做新时期优秀教师”和“爱与责任”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通过开展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 1
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争做新时期优秀教师。
2、加强对外学习。为更新理念,拓宽思路,我们积极组织科任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培训。近两年,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校长、德育主任及骨干班主任培训会;组织教师参加市级,县级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会;组织班主任参加中国教育协会举办的班主任培训等。
目前,我校教师基本全部参加国家级培训,同时,积极组织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山东等地参观考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回来后,由教导处组织二次培训,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办学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发展理念等已在全校产生了巨大反响,为我校教育的再发展提供了借鉴。
3、加强校本研修。立足岗位,结合实际,牢固树立“科研兴教,教研兴校”思想,按照“以校为本,研训一体”工作思路,由校长牵头,教师协同配合,各位教师各显其能,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校本研修工作。
我校实行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发挥骨干教师和名师作用,发挥集体智慧和优势。教师每课有一次教学反思,每周向备课组提供一个教学问题,每月向教研组提供一个教学案例,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建立一个班级学生学习档案。
扎实有效地校本研修,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桥梁。教师间共同切磋,分享经验,形成了一个教与学的共同体,学科内形成了以老带新、合作、和谐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新课程改革,为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二健全机制,构筑教师专业发展坚强屏障
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继管中心、普教、教研等相关部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结合实际,修订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构筑
起了坚强屏障。
完善了基础教育量化实施方案。重点加大对音、体、美、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的考核力度,每年按照基本理论、技能与特长、作课水平三项内容量化打分,全县排队,并与评优评模和绩效工资结合起来,与干部教师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出台了《后房子中心校德育工作评估办法》、《后房子中心学校建设实施办法》、《后房子中心校教学评估细则》、《后房子中心校教学质量奖励办法》等相关文件。文件明确规定,要不断加大德育骨干队伍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德育干部及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设立德育工作创新奖,鼓励开展校本德育教研;凡不是骨干教师不能参加同级的评优评模,并将建设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情况列为年终督导评估内容,进一步制定量化考评体系,定期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进行督导检查,查找问题,鼓励先进,充分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把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列入各校工作规划,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费,其中3%由继管中心集中统一使用,2%由学校用于参加培训教师所需的培训费、资料费、差旅费、住宿费和伙食补贴等。
三、显著成效
几年来,在上级部门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我校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的原则,坚持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教师培训质量和教育干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赞誉。
我校管理更加规范,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几年来我校大面积提高了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为提升
学校管理水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几年来,我们努力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狠抓学生养成教育,抓实素质教育;校际间、学生间差异逐渐缩小,中考学校总成绩最高与最低分差由60分降到了不足30分,优秀率、合格率和巩固率也有了极大提高,这标志着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质量正在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有了可靠保障,教育公平正在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升,向高中段学校提供了大量合格、优质的生源,德育、体艺科普工作硕果累累,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每年坚持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每年举办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迎新年长跑比赛和中学生篮球赛;举办全校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
四、点滴体会
一是必须增强“针对性”。“有为才能有位”。加强调研,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做到“按需施训”解决问题。
二是必须作为学校“一把手”工程。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速度,尽快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区域教学办学水平。
三是必须适应教育发展形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必将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必须将它纳入政府督导内容,不断加大学校建设投入力度,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经常抓,抓经常,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五、今后设想
1、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机制,健全评估制度,加强评估方案与原有考核评价机制的有机整合,促进评估工作常态化,充分发挥评估功能,通过评估工作激发学校和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积极主动参与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统筹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大力推进教师素质全面、整体、均衡发展。
3、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训活动,进一步提高教科研整体水平,不断完善骨干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切实增强学校实施新课程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进一步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职后教育特别是学历进修教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特别是岗位学历水平,以适应教育形式的发展。
5、进一步总结教师培训的历史经验,反思各种培训模式利弊;移植和借鉴基础教育改革和国内外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构建符合农村实际的教师培训模式和管理模式。依据教育信息化和校本研修理论,构建起网络环境下的农村教师培训模式。
6、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培训者队伍及培训机构建设,优化培训者队伍结构,加强培训队伍管理,努力为培训者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研修平台。
后房子中心校
2012-12-17
第五篇:教师专业发展汇报材料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 提升学校竞争力
——2012年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示范校汇报材料 细沟小学位于阜平县城东南,始建于1945年,后由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河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社会各界鼎立相助,于2005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我校坚持以“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为目标,不断完善“德育为首,教研先行,强化师资,科学评价,全面育人”的综合管理措施。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教改意识浓,教学理念新,管理标准高的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先后荣获“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单位”、“明星小学”、“十佳明星小学”等称号。
一、基本情况:
学校有1-6个年级6个教学班、1个幼儿班。1—6年级116人,幼儿25人,学生在校总人数141人,其中住宿生52人。现有教职工11人,专任教师9人,学历合格率100%,其中本科学历教师1人,中级教师8人,市级骨干教师、师德先进个人3人,县人大代表1人。全体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与考核,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
学校占地1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仪器、1
试验室为4间,80平方米;电教室40平方米;阅览室、图书室40平方米,藏书4574册;电子备课室2间,40平方米;电教室2间,40平方米;微机室2间40平方米,电脑35台;音、美专用教室各两间,共80平方米;学生宿舍140平方米,食堂60平方米,满足了学生生活的需要。
二、建设规划
(一)发展理念:学校的功能和价值在于能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教育资源,而其中最活跃而又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就是教师。因此我校确定以“教师发展为本”,坚持把“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
(二)发展目标:以“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构建教师“以校为本”的继续教育机制,完善“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的教师管理、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争创以“自主认识、自主发展、自主提升”为标志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三)发展规划:制定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要求,制定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做到符合自身实际、目标具体、操作性检测性强。
三、组织机构建设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确保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得力,指导到位。采用以备课组、教研组并行管理的研修方式。备课组侧重师德培训和常规管理,由李娜负责;教
研组侧重教学科研与课程培训,由彭义霞负责。日常组织形式上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下移到教研组,使得教研组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教学合作小组,同时又是课程开发的研究小组。定期召开相关会议,研究落实具体工作。对教师的教学设计、作业批改定期有检查、学期有总结评价。
四、经费保障和时间保障
每年拿全年经费的5%投入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专项经费,保障校内骨干教师、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等激励制度的落实;同时为教师的培训、交流考察、专业发展等学习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奖励。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听课培训,凡上级组织的外出学习和教研活动我们都不折不扣的派出人员参加。三年来白自玲,彭义霞,周秀云三位教师到高阳师范参加了骨干教师学习培训,李娜老师到石家庄参加英语教师培训学习。2011年8月周秀云,李娜到城厢中学参加英语培训学习,杨春红,杨万军到阜平中学参加数学培训学习;白自玲,彭义霞到城厢小学参加语文培训学习等等,对外出参加培训的老师要求回校后做一次报告、讲一堂公开课、写一篇心得体会,供老师们学习交流。学校还定期邀请教研室、乡总校领导到校来诊断、教研、指导我校的教科研工作。
五、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较明显成绩,积极探索激励机制初见
成效,教师年龄结构日趋合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有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已经形成。在2010---2011学第二学期县五、六年级统考中,12个学科有9个学科进入县18强,五,六年级品德分别为县第二、第一,特岗教师李娜所担任的4个学科全部进入县18强,五、六年级教师全部荣获县“优秀教师”称号。学校教师全部有教师资格证,全部取得教师普通话合格证,专任教师均能胜任循环教学。还注重团队的发展,实行师徒结对,为青年教师安排了带教老师,师徒之间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利于资源优势的互补。
六、研训活动
完善组织研训机构,建立校本研训专项档案,形成研训效果测评体系,注重日常教研活动的资料管理。做到每次校本研训有组织、有主题、有针对、有实效,活动前有计划、有方案,活动后有记录、有反馈、有整改、有总结的制度。定期组织评选新课程活动优秀教案、教学反思、典型案例、心得体会。每年对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地进行总结,修正那些不合理的因素,对规划进行科学的调整。力求使校本研训在科学化、规范化的引导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七、师德教育
强化广大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和爱生情怀,加强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和师德规范教育,提高广大教师的人格素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大情感投入,调动积极性,关心体贴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以上举措,教师的整体师德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10白自玲教师荣获“保定市优秀班主任”称号。彭义霞教师荣获“保定市师德标兵”称号。2011年白自玲被评为县人大代表。
八、学校特色
学校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推行地方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我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成立了以彭义霞、白自玲业务精干的教师为成员的校本课程研发小组,进行以“知荣明耻 师生共勉”为主题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师生“荣辱观”的培养。我校积极开展了教师“知荣明耻”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教师随笔、教师感言等一系列活动,使我校教师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在发展中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促使学生明辨是非,谈吐文雅,举止文明、老师追求上进,团结协作,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虽然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对照上级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我们还有许多不足,还有许多需要开发和创造的领域,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评估,得到各位领导、专家的指点和帮助,使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更科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