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发挥劳动的模范引领示范作用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充分发挥劳动的模范引领示范作用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在群众眼中的劳动模范,应该是劳动标兵、技术能手,是踏实能干、人格高尚、品行优良、乐于奉献、持之以恒、出类拔萃、具有表率作用的普通人,也是最“接地气”的人。在资本主义金钱社会里是培养不出劳动模范的,只有在我们社会主义倡导的精神文明社会里,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才能涌现出千万个劳动模范,在各个领域、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成为领军的一面旗帜。由于劳模的无私奉献和忘我付出,为单位、为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因而才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人们的尊重。劳模固然是块好钢,如何把他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劳模在新时期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弘扬劳模精神的同时,又要关心爱护劳模,保护劳模不受伤害,不仅是门领导科学,也与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相关。下面结合本单位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重要岗位,派重兵把守,配重量级人物,干重量级事情。我们电站有位劳模叫姚学喜,是上世纪90年代末被评为电力系统部级劳动模范(当时在我省电力系统仅评两名)。姚学喜同志工作一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而且是多面手,机械电气样样拿得起来,在家又是孝子加模范丈夫,提起他,职工、家属都树大拇指!所以在电站很服众。为了发挥姚学喜同志的引领示范作用,在九十年代末,将他从班长提拔到中层管理岗位上,从检修分场调到老大难的实业开发总公司,先后担任检修、供电公司副经理、经理,实业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兼物业管理公司经理,姚学喜同志不辱使命,以他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娴熟的业务技能、高尚的人格力量,在十年间与总公司班子紧密配合,为电站第三产业抓基层、打基础、创效益做出了显著贡献,为多种经营打了一个翻身仗,充分发挥了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随着企业深化内部改革,电站发电运行分场暴露的问题较多,直接影响到主业的经济效益。搞好运行分场建设、稳定队伍、提高生产技术成为当时电站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电站领导班子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将姚学喜同志调任发电运行分场任党支部书记,协同分场主任抓好生产的同时,重点解决运行人员的思想问题。上任一年多来,姚学喜同志深入6个值(班组)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拿出解决方案,团结带领发电运行分场班子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带领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行价值观和爱岗敬业教育,妥善解决职工中存在的不愿长期上运行值夜班、待遇偏低、与外单位攀比等不安心工作的现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从生活上关心,福利上争取,岗位上公平竞争,制度上严格管理,生产上破解技术难题,消除了运行值班人员的后顾之忧,解开了思想疙瘩,并以人格力量带动所属职工,为多发电、发好电、讲安全、识大体、顾大局、作奉献,逐渐收拢了人心,稳定了职工队伍,改变了发电运行分场的局面,去年发电又创历史新高。
通过这两次劳模任职的调整,做到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了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改变了单位面貌。
二、要树正气、刹歪风、排干扰,开展劳动竞赛,树立劳动光荣,弘扬劳模精神,营造学习氛围。在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新形势下,有人认为劳模精神过时了,甚至有人说当劳模是傻子,热衷于讲实惠、向钱看,致使香的不香,臭的不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劳模、崇尚劳模精神、争当劳模活动的开展。鉴于这种情况,单位的党团工会组织要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树正气、刹歪风活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好好“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扫除“四风”,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涌现出更多的业务技术尖子、行业标兵,要让尖子、标兵自豪,当劳模感到光荣,令人羡慕。大力弘扬正能量,打击歪风邪气,做到赏罚严明,排除各种干扰和消极因素,真正把学习劳模的活动引导好、开展好,从身边劳模学起,最有“地气”与说服力;从平凡小事做起,才有群众性;人人从我做起,才能蔚然成风。
三、要把学雷锋活动与学劳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雷锋精神永远与时俱进、与文明相随。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钉子精神”。劳模虽没有雷锋那样伟大,却是在我们身边学习雷锋的标兵。劳模的精神品质与雷锋精神品质是一致的。在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同时,要把劳模的闪光点与表率作用,作为学习雷锋带头人、先行者来予以褒奖,带动大家学雷锋见行动,发挥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争当雷锋精神传人,树文明新风。
四、要关心、爱护、培养劳模的创新精神,持续发挥领军人物的引领示范作用。人非圣贤,皆食人间烟火,均有七情六欲,有优点也有缺点,劳模亦是如此。在我们身边的劳模,我们在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的同时,组织上要给予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学习上指导。对其不足之处要理解、包容并帮助克服,不让劳模受到伤害,不让劳模吃亏,要保护劳模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增强其内在动力,始终发挥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劳动模范。
综上所述,各级党团工会组织,要把“发挥好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作为一门领导科学来运用好,实践好;对劳模培养好,保护好,弘扬正能量,让劳模精神与时代同行,与文明相随,从而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简介:彭泽山,安徽省响洪甸水电站工会副主席、离退休支部书记、离退休工作部主任。
第二篇:浅谈村镇银行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浅谈村镇银行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沙湖村镇银行发展纪实
【摘要】2009年7月23日银监会出台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银监发[2009]72号),标志着银监会自2006年开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试验,正式成为我国下一步农村金融改革的战略规划。经银监会核准,于2008年12月26日挂牌成立的平罗沙湖村镇银行,不仅是石嘴山经济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的又一丰硕成果。沙湖村镇银行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等优势,出台金融服务举措,服务“三农”发展,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搭建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已经产生了积极影响。针对这些影响,结合沙湖村镇银行的发展纪实和参与筹建及信贷工作的经历,就村镇银行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问题,提出以下粗浅见解。
【关键词】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科学发展 制约因素 对策 【引言】
面对改革中的农村金融市场,村镇银行即将进入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业务经营的稳健过渡期、行业发展的加速扩容期、攻坚克难的严峻考验期。平罗沙湖村镇银行作为新时期农村金融的生力军,针对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在进一步加强市场定位、深化机制改革、加快自我发展基础上,忠实履行好社会和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推动“三农”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正文】
沙湖村镇银行自成立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银监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区、市、县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平罗县委、政府关于农村经济工作的整体部署,以其决策高效、定价机制灵活、控制机制新颖、市场定位明确的鲜明的支农特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延伸服务内涵,强有力地支持支柱产业的发展,积极支持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农村个体经济的发展,加大对城乡居民消费信贷的支持,信贷扶持城乡居民再创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有效激活了当地农村金融市场,改善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
一、村镇银行发展概况
(一)政策基础
村镇银行,即为“三农”设立的银行。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出台了“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意见”,随后又于2007年1月29日发布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6项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以下简称“新政”)。新政的出台既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创新之举,又是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充分性的具体行动。这对于改善农村金融领域信贷资金外流、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困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同时,新政也将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对农村金融市场主体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发展现状
沙湖村镇银行位于素有“塞上小江南”之美誉的西部百强县——平罗。平罗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西依贺兰山,东临黄河,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毗邻,总人口29.85万人,农业人口22.65万人,城区人口7.2万人,其中:回族人口9.55万人。现有耕地82.18万亩,未利用土地113.49万亩。
沙湖村镇银行现有员工32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57%。服务县辖7镇12乡、145个行政村,总人口29.85万人。境内土地肥沃,排灌自如,气候宜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盛产小麦、水稻、大豆、玉米、油料、水果、瓜菜等。
沙湖村镇银行于2008年12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由宁夏泾源县农村信用社发起设立,注册资本金301万元,其中泾源农信社作为发起人出资211万元,占注册资本的70.09%;其余的三个股东为自然人发起人,分别出资30万元、共9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9.91%。开业以来该行按照《村镇银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紧紧围绕“定目标、明责任、强宣传、树品牌、抓服务、提效率”的工作思路,突出“服务三农”主题,加大投放力度,有效推进了各项经营业绩稳步增长。
沙湖村镇银行开业以来受到了平罗县广大农户的欢迎。截止2009年10月末,我行资产总额5441.39万元,较年初增加5441.39万元;负债总额5352.38万元;各项存款余额4817.28万元,较年初增加4817.2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577.05万元,较年初增加3577.05万元,存贷比例63.88%;其中:涉农贷款2829万元,占比79.09%;其他贷款748.05万元,占比20.91%。按风险资产四级分类,正常贷款3577.05万元,占比100%;按风险资产五级分类,正常贷款3413.05万元,占比96%;关注类贷款164.00万元,占比4%,无不良贷款。累计发放贷款425笔,金额3881.78万元,累计收回贷款25笔,累计收回金额304.73万元。累计收回利息154.71万元。发行黄河银联借记卡284张。目前,我行无一笔逾期、欠息贷款,利息收回率为100%。由于沙湖村镇银行平均贷款利率与当地农村信用社基本持平,期限结构也基本相当,也得到了当地农户的肯定。
二、村镇银行工作重点
(一)立足平罗经济发展,明确经营思路。
为确保2009年各项业务发展的良好势头,切实落实服务“三农”的各项措施,我行立足当地经济发展,确定经营思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一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为核心,以做大做强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紧扣服务“三农”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三农”的新模式,切实肩负起服务“三农”的历史重任,在全面推进平罗新农村建设中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二)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信贷机制。
年初,我行紧紧围绕平罗县委、政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部署,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始终树立“靠支农树形象、靠支农防风险、靠支农增效益”的观念,扎实有效开展服务“三农”工作。
一、在资金投向上实行了“三优”政策:农民贷款优先、农业贷款优先、农村贷款优先。
二、资金分配实行“四倾斜”政策:资金向农民一家一户倾斜,支持农民走共同富裕的路子;资金向农村多元化经济倾斜,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资金向农业龙头企业倾斜,支持构建“公司+农户”型的农业产业链;资金向民营经济倾斜,支持民、企共发展。
三、积极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多种担保形式。
(三)突出服务三农主题,构筑支农通道。
服务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我行始终坚持诚信经营的宗旨,把“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作为支农工作的行动纲领,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努力为农民提供最实际、最贴切的服务。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抓好春耕生产是保证夏熟作物和全年农业丰收的关键。为确保支农工作顺利开展,我行及时召开信贷支农工作会议,做到早调查、早安排、早发放。一是及时组织信贷人员深入农户家中进行调查摸底,及时了解掌握农户对资金需求的愿望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二是临柜人员利用农民办理各项结算业务之机,收集农民的信贷需求信息,为我行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贷款、结算等问题提供依据;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信贷政策和办理存贷款的操作程序及结算方面知识,以减少农民在办理业务时不必要的麻烦;四是大力组织存款,为支农贷款的发放作好充分资金准备;五是根据农户生产经营实际的合理需要,及时足额地发放贷款,确保不误农时。
在信贷支农服务上,根据农户资金需求“面广、量小、时效强”的特点,做到调查快速,发放及时。加快小额农贷发放进度,提高涉农贷款支持力度和广度,保证了“三农”资金需求。截止10月末,我行在枸杞种植、清真牛羊肉、蔬菜、种子、生态水产等产业项目共发放贷款317户,2829万元。主要用于农户购买籽种、肥料、农药、农膜、耕牛、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及时解决了农民春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为实现我县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确保稳健经营。
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实行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强化风险控制能力。
一、通过实行风险“垂直管理”,加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的管理,建立风险识别、计量和控制全面的管理体系;
二、加大贷后检查力度,进一步防范信贷资产风险。贷后检查是是识别、预防、控制信贷风险的有效途径,也是有效控制冒名、跨区、垒大户等违规贷款的重要举措。行领导高度重视,本着“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的原则,下发《关于对我行信贷资产全面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采用“领导带队、交叉检查”的方式,分别由董事长及各副行长带队,统筹安排,合理划分为四个小组,检查对象共267户,完成检查并填写贷款贷后检查表217户,完成率达81%。
三、提高信贷管理工作效率,创新贷后检查模式。通过实行“四位一体”制度,把贷后检查、催收利息、清收不良、客户交流有效统一结合,通过贷后检查,及时了解了贷户各方面的现状,而且大大降低了贷款风险,增进了我行和贷户之间的友谊,促进了银企双赢。在行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截止10月末结息,未出现一笔逾期,实现利息收入154.71万元。
(五)政银共建金融和谐,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将进一步增强银行的凝聚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银行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银行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持。
一是银团共商合作,喜迎市场开局。2月16号,随着我行第一笔贷款的成功发放,信贷工作也逐渐拉开帷幕。2月份,我行携手团县委,大力支持全民创业,开始发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与团委合作,对于此时的我行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由团委推荐优秀青年,我行依据信贷流程严格审查后确定是否发放贷款,这样对我行控制信贷风险提供了更高的保证。经双方合作,截止十月末,累计发放团委青年创业贷款45笔,金额409万元。其中:种植类贷款11笔,发放131万元,占比32%;养殖类贷款17笔,发放110万元,占比26.89%;农机化肥类7笔,发放59万元,占比14.42%;其他类10笔,发放109万元,占比26.6%。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6月15日莅临我行考察时,在听取了我行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指出沙湖村镇银行作为宁夏新型农村银行金融机构的首批试点之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中小银行机构灵活等优势,出台金融服务举措,切实支持“三农”,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发展。
二是依托科技平台,推进市场拓展。3月份,我行联合科技局,发放科技特派员担保贷款,无疑为我行的信贷市场拓展又增添了一剂催化剂。发放科技特派员贷款,扶持农业发展,正符合我行的发展理念,支持三农、扶助三农,依托科技平台,十月末,累计发放农村科技特派员担保贷款22笔,金额242万元,为我县三农的发展添砖加瓦,“塞上春”无公害万亩蔬菜示范基地等一批科技特派员项目在我行担保贷款的扶持下得以迅速发展,为我行“三农”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三是发挥工会优势,搭建创业平台。6月份,我行积极发挥工会优势,携手平罗县总工会,为平罗县困难职工、返乡农民工、困难职工子女创业提供“工字号”创业担保贷款。以政府投入为基础,以社会资金为补充,建立平罗县“工字号”创业担保基金,面向困难职工、返乡农民工、困难职工子女创办的小企业、小商铺发放担保贷款,鼓励全民创业,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截止十月末,存入担保基金39万元,我行累计发放“工字号”创业担保贷款16笔,金额40万元。得到了创业者们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是加大投放力度,加速市场拓展。随着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科技特派员担保贷款、“工字号”创业担保贷款的及时发放,我部全员乘热打铁,加速市场拓展,截止十月末,贷款发放覆盖平罗县大部分乡镇,每拓展一个市场,带去的不仅仅是资金的支持,更把我行优质的服务和服务理念深深的烙在了每一个客户的心理。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宣传推介工作是我行立足平罗,长足发展的首要工作。我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主动地与平罗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建立友好联系,跟他们交流经验、沟通信息、建立友谊,利用春节期间的视频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通过注重实时报道与深度报道相结合,创造震撼效应。既借助宁夏金融网网络平台,发挥了消息类稿件发布及时,能反映动态的长处,又借助石嘴山日报等报纸载体,充分利用了通讯类稿件能进行深度报道的优势,加大报道力度,创造巨大效应。通过全行上下的共同努力,我行全面开展宣传推介工作,将我行推向中国农村金融网,使之成为明星机构。上半年,共播放专题视频5盘、发表通讯19篇、人民网发表通讯1篇,中国农村金融网发表通讯13篇。
六是落实科学发展,政银共建和谐。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庆祝建党八十八周年,我行党支部携手城关镇镇党委,举办了“推动科学发展,政银共建和谐”庆“七·一”广场晚会系列活动,用舞蹈与歌声赞颂党的丰功伟绩,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本次系列活动是我行以“政银共建庆五·一,金融服务进社区”启动仪式为契机,携手城关镇党委在城关镇人东社区等9个社区、关渠村等16个村进行巡回演出,为广大城乡居民不仅送去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同时送去了金融知识,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一活动以“普及金融知识,服务百姓生活,共建和谐平罗”为主题,以金融知识普及、金融服务延伸为重点,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密切与县辖居民群众的联络交流,增强居民的金融安全意识、科学理财能力,达到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和提高行业社会公信的“双赢”效果。
(七)强化金融服务意识,提高支农服务质量。
为保证支农信贷资产高质量运行,我行制定了《沙湖村镇银行内控制度》、《沙湖村镇银行贷款操作规程》、《沙湖村镇银行信贷管理办法》、《平罗县农村信用营业窗口规范化服务实施细则》等,通过制度约束使员工自觉树立合规经营和合规操作的经营理念。同时,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和荣辱观等教育,使全员树立高尚的职业操守,充分发挥村镇银行支农生力军作用。
三、村镇银行发展制约因素
虽然沙湖村镇银行目前发展平稳,但是经营效益欠佳,依然困难重重,面临着如下制约因素。
(一)注册资本金小、金融供给有限
平罗县属农业大县,农户占比达到80%,农民的储蓄观念非常传统,缺乏理财意识。以非银行(尤其是非国有商业银行)民资企业为发起人的村镇银行,在吸纳存款时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缺乏令农民信服的资金实力。经过市场调研,平罗县域居民“银行国有”的意识观念较深,沙湖村镇银行因民营资本的注入被理解为“私人银行”,认可度较低,普遍存在不可信赖,不安全的认识,加上其规模远不及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从而影响了其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业务的开展。除此之外,一些大中型企业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也不是很高。原因就在于,沙湖村镇银行目前的经营规模太小,金融供给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大中型企业对项目的融资需求。而作为小企业和农户,他们又有着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共性,从而与村镇银行形成了存款难、放贷同样难的困境。
(二)社会认知度低、资金组织较难
虽然村镇银行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并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同时,沙湖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大打折扣。除此之外,村镇银行营业网点少,目前只在县城设立一个营业网点,而大部分农民又分布在各乡镇,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部分居民将钱存到村镇银行,其初衷主要是为了获得村镇银行的优惠贷款。因此,村镇银行即便是享有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的优惠政策,根据其资产资本金和负债规模的限制也只是杯水车薪,截止10月末,存款只有4817.28万元,得到当地人民银行500万元额度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很难解决其资金困难的现状。
(三)政策扶持不足、经营成果受限
国家对村镇银行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的扶持方面仍然有许多不够明确的地方。一是税收到底能减多少并不明朗,比照农村信用社的税收优惠并未完全落实。目前,村镇银行的营业税率为5%,而农信社仅为3.3%,税收较高,加重了其经营成本;二是存款准备金率比照当地农村信用社执行,而平罗农信社存款准备金率为11.5%,同类相比仍然较高;三是资金支持上,虽其可享受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扶持政策,但由于其自身规模及承受能力有限,扶持力度也相应受限;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无扶持政策,加入金融业务系统、加入银联系统成本费用较高,成为村镇银行无法承担的财务负担;最后,在不良资产的处置、呆账的核销等国家均未明确其优惠政策措施。因此,村镇银行实质在政策扶持上收益极小,成为影响其经营成果的重要方面。
(四)市场环境不熟,风险控制欠佳
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村镇银行93%的职员均非本地人,没有充足的人脉网络,也没有有力的社会资源,加之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差强人意,一些借款户信用意识、法律意识淡漠,欠账不还,签字不认,逃、废、赖债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信贷资金安全面临很大挑战。最后由于村镇银行借鉴发起行相关内控管理制度,具有明显的发起行的印迹,在内控制度建设、业务发展等管理上缺乏自我创新意识。
(五)金融产品单
一、中间业务不足
村镇银行起步较晚,受软硬件环境条件的约束,一般只能办理传统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等一些金融业务。由于沙湖村镇银行最没有直接参与央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受结算瓶颈的制约以及受财力、人力、技术条件的制约,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等中间业务尚未开办,代客理财产品等投资类金融产品也处于空白。
四、村镇银行稳健发展对策
(一)突出支农重点、把握市场定位、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立足农村、扎根村镇、服务“三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将自身定位于农村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户,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而改变建立村镇银行的初衷,对县域工业经济尽量不投放或少投放,对涉农贷款的投放总量理应控制在70%以上,切实保证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
开展“银政共建和谐·金融服务进乡镇、进社区”活动,设计系列宣传方案,携手政府积极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政策宣传,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社会公众及农户的宣传力度,让公众、农户及中小企业深入了解村镇银行的经营宗旨和业务范围,提高社会认知度。
(三)加大政策扶持,确保稳健经营
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对村镇银行应开放更多的融资途径,以使其获得批发性资金支持,如中央银行给予支农再贷款资金、捆绑发行金融债券、吸收大额的协议存款、加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融通资金等等。对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应区别对待,在税收政策上给予营业税和所得税的减免优惠政策,也可效仿农村信用社采取“先征后返”方式,返还部分用于增提拨备;特别是村镇银行发放的涉农贷款,政府应建立补贴制度,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信贷补贴,鼓励其加大“三农”的信贷投入。央行在存款准备金制度方面,应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可比照当地农村信用社A类社最低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同时大力给予支农再贷款的支持,放宽对村镇银行融资的限制;最后在资金清算上,村镇银行应加快清算网络建设、加入银联,监管上提高村镇银行的存贷比等。
(四)摸清市场环境,加强风险防范
村镇银行职工应深入“三农”的各个触角,及时了解农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加快村镇银行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化的手段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的加盟。
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政府引导、人民银行、银监部门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大力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审活动,建立农户信用电子档案,提高信用农户比例,同时村镇银行要积极加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从源头上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另一方面村镇银行可借鉴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制度,制定一套系统的包括会计、结算、风险控制、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制度办法和业务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内控管理。
(五)创新金融产品,拓展中间业务
村镇银行应因地制宜,大力开发有利于自身发展、适应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大力拓展农村承包土地、林地使用权、农户宅基地及房产的抵押担保贷款,逐步扩大担保物范围;积极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联保小组”保证担保等多种担保形式,力促业务快速稳健发展;二要规范贷款操作流程,简化贷款手续,提高信贷效率,要求从客户申请贷款,到贷款发放,原则上不超过5个工作日;从单一存款结构向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多元结构转变,逐步实现贷款利差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合理搭配,实现收益来源多元化。
沙湖村镇银行将继续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牢固树立以农为本的思想,以支农、富农、兴农为已任,进一步提高服务功能,尽最大努力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为平罗农民致富,农业增产,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区工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区工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经验材料
2007年1至6月,××区委、工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县十五届人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统领工作全局,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主抓工业,重抓烤烟,构建和谐”的发展思路,抢抓机遇,克服困难,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着力抓
好工业强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了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工业产值:县委、县政府下达我区2007年工业总产值任务数为××亿元(含××矿业××亿元和××公司××亿元)扣除两家,我区实际要完成的工业产值基数为××亿元,1至6月完成××亿元,占全年计划数的50,较上年同期增长163。二是主要矿产品产量:铜金属完成××××吨,占全年计划数××××吨的44,较上年增长50;铁精粉完成××万吨,占全年计划数××万吨的55.3,较上年增长54;镍金属××吨,占全年计划数××吨的36.3,较上年增长89;钼金属完成××吨,占全年计划数××吨的102。
三、工业的超常规发展带来了财政税收的快速增长:2007年全区财政税收基数为××××万元(含烤烟税××万元和非税收收入××万元),扣除两项后,为××万元,1至6月实现财政税收××××万元,占全年计划数的60.5。纳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考核基数××××万元(含烤烟税××万元和非税收收入××万元),扣除两项后为××万元,现完成××万元,占计划数的64。
主要做法:
一、牢固树立快速发展的思想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已逐渐得到合理的开发,目前以铜、铁、镍、钼等为主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已形成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特别是近年县委、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县,为××区工业强区指明了方向。全区已具备快速发展条件,全区各级干部已形成抢抓机遇,主挑全县工业重担,勿须扬鞭自奋蹄,自加压力,负重发展的思想。
二、围绕一个奋斗目标
1至6月,全区紧紧围绕:“全年完成铜金属××吨、铁精粉××万吨、镍金属××吨,钼金属××吨,工业产值××个亿,全年实现税收总量保××万元,力争达到××个亿”的奋斗目标抓好工业发展。
三、强化一个措施促发展
(1)、优化××发展大环境
进一步深化对工业发展、工业兴区、工业强区、工业兴乡、工业强乡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企业发财,我发展”的思想,把优化良好的投资环境摆在企业发展的首位,主动关心已经投产的企业和正在建设的企业,教育引导村、组干部和群众做好优化环境工作,通过优化地方环境工作,构建和谐厂社关系,进一步规范企业,农户和基层组织的行为,以优化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
(2)、狠抓新建和在建项目的工作进度,为全区经济持续增长打基础
一是抓好全区九个在建项目的协调工作,着力推进××矿业技改扩能、××铁选厂技改扩能、××铜矿洗选、××铜矿石洗选、××铅锌矿洗选、××钒钛磁铁矿洗选、××铁矿分厂技改扩能、××蛇纹石扩能、××6000吨铜选厂的进度。到目前,××铜矿日处理1000吨铜原矿的选厂已开始投产,预计新增工业产值1500万元。二是协调好××镍铁选厂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进场施工。
(3)、在今年各企业生产要素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协助企业解决“水、电”等制约企业发展的矛盾,在电力极度紧张的情况下,采取限制规模以下企业的生产用电,全力确保境内××家规模以上企业的生产用电,为完成全区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4)、抓安全生产。抓安全生产和安全措施的落实,督促各大小企业完善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强化对隐患的整治措施。
《区工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区工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经验材料。
第四篇:五粮液:企业将在“整改”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五粮液:企业将在“整改”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txt2机会靠自己争取,命运需自己把握,生活是自己的五线谱,威慑呢们不亲自演奏好它?五粮液:企业将在“整改”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五粮液回应“证监会处理结果”,表示企业正在“整改”中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今天下午,在国家证监会向五粮液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后,记者就此事件采访了五粮液股份公司董秘彭智辅,他说,五粮液接受证监会的处罚结果,并将汲取教训,依法、合规经营,积极做好各方面工作。一年多来,企业十分重视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以证监会调查为契机,通过一系列的整改措施,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使得公司治理结构更趋完善,股份公司运作更加规范、高效,并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同。
针对五粮液历时一年多“调查门”事件的尘埃落定,彭智辅说,企业上市之初法人治理结构不尽完善,公司借助证监会调查全力进行“整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解决问题中前进,将“坏事”变成了“好事”。他介绍到,五粮液推进了涵盖两笔资金妥善处理以及生产、销售、关联交易等一系列整改措施。截止目前为止,已经全部完成12项整改工作。其中,股份公司通过对酒类销售公司的单方增资1.5亿元,使得注册资本总额增至2亿元,使股份公司持股比例增加至95%,集团公司持股比例从先前20%降低为5%,股份公司充分获得酒类销售工作的主动地位。广受社会关注的“亚洲证券5500万元资金”问题,集团公司在2009年12月22日,已免除了投资公司负责追回8000万元借款(含亚洲证券5500万元)的责任,该项损失由集团公司承担,未对股份公司造成实质性影响。另外,关于“中科证券约8300万元资金”的整改,宜宾市国资公司收购投资公司对中科证券享有的8294余万元债权已完成,并于2009年12月17日将资金划入投资公司账户。该项损失由大股东宜宾市国资公司承担,未对股份公司造成实质性影响。其它如商标标识许可使用费、土地租赁以及综合服务费等关联交易都得到了有效整改。与此同时,五粮液还在增强股份公司独立性、规范高管薪酬管理和信息披露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推行了多项整改措施。
据记者调查了解,五粮液整改治理成效显著,企业发展呈现全面持续增长态势,市场业绩、营业收入、利润、股票市值等都显著提高。2010年,股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41亿元,同比增长39.64%;实现净利润43.95亿元,同比增长35.5%。而2011年第一季度,股份公司实现收入62.45?亿元、净利润20.8亿元、预收账款76亿元,分别增长近39%、37%和54.3%。2009年五粮液市值为800多亿元,整改期间公司股价逆市上涨9.38%,市值提高到1314.54亿元,资本市场对五粮液品牌、战略、产品、业绩等各项指标给予了全面肯定。
彭智辅说,五粮液将“百尺杆头,更进一步”。企业将进一步加强股份公司规范化、系统化运作。并且,五粮液将站在“将中国文化在全球商品化”的高度做大做强白酒产业,向世界营销中国文化,振兴民族产业。
第五篇:关于马铃薯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调查
六化"实现共赢 产业走出怪圈———关于定西马铃薯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调查
“定西模式”:多方主体共赢的运作模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过程中,如何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紧密对接,始终是困扰各级政府的一个难题。从现实看,在农产品大流通格局形成的同时,各地鲜活农产品卖难现象时有发生,一直难以走出“量增价跌、量减价涨”的怪圈。然而,近年来甘肃定西的马铃薯产业却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市场价格稳定攀升,有效避免了薯贱伤农现象的发生,初步形成了多方主体共赢的运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破解这一难题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近期,我们专赴定西进行了实地调研。“定西模式”:六大特征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定西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产品质量品牌化:迈向市场的“通行证”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科技是质量的保证。近年来,定西通过各级马铃薯协会,邀请农技人员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统一品种、统一机械深松耕、统一刀具消毒、统一种植模式、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的种植技术,有效地提升了产品质量。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内官村的赵登文说:“实行标准种植以后,不光产量提高了将近一半,洋芋的个头也翻了个儿,现在七八斤重的马铃薯都很常见。”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定西大力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渭源马铃薯良种”、“安定区专用马铃薯”、“定西马铃薯脱毒种薯”等先后获得国家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志注册登记,一些企业的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安定区和渭源县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和“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如今,质量和品牌已经成为定西马铃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在定西市临洮县康家崖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上,一位工作人员说:“在广东等市场,只要说是我们定西的马铃薯,商贩们就会一抢而空。”
营销促销组织化:开拓市场的“金钥匙”
定西马铃薯的销售以往主要依靠陕西、河南、四川等地的经销商上门收购,本地农民和经纪人处于产业链条的最末端,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压级压价、无序竞争问题非常突出。据定西市安定区贩运大户冯有铭回忆,“原来定西农民出售马铃薯时一斤只有2毛钱,最低时还不够成本钱,但到了广州市场却能卖到1块钱,大部分利益被中间商赚走了”。为减少流通环节,实现产销直接对接,2003年定西市安定区成立了马铃薯经销协会,组织经纪人带领农户共同开拓终端市场。冯有铭说:“当时的信念就是要把定西的洋芋贩子组织起来,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集中管理、分散经营,联合对外、统一营销。”协会的成立迅速改变了以往经纪人单打独斗的局面,在市场上表现出来强劲的联合优势,为开拓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办公室的潘燕军介绍说:“2005年,协会组织贩运大户连续向广州大良发了好几辆马铃薯专列,在短时间内就占领了广州市场。”他还自豪地说:“通过采取‘品牌+专列’的方式,现在定西马铃薯已经稳定占领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市场,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市场份额达到60~70%,以上海、南京、武汉为中心的华东、华中市场份额增加到50%以上。”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有效地增强了产区在市场上的话语权,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价格上的谈判地位。目前,仅安定区每年就要发运至上海、广州、郑州、成都等终端市场三至四
次专列。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办公室的梁习伟说:“量大了,说话就有人听。”近年来,安定区马铃薯收购价格稳定攀升,2003年平均每斤0.18元,2004年0.21元,2005年0.25元,2006年0.33元,2007年价格则达到0.36元。安定区巉口镇的一位薯农说,近几年家里种了20多亩马铃薯,由于有协会帮助销售,从来没有为销路犯过愁。目前,协会根据当地马铃薯种植面积、上市规律以及终端市场需求和容量进行组织协调,各经纪人在收购区域的划分、销售市场的确定、交通运输的整合等方面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此外,近年来协会还积极组织经纪人在广东、上海、成都、福建、湖北、四川等省市建立直销窗口30多个,并与全国42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
信息服务网状化:进入市场的“指挥棒”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供求等市场信息是引导生产和销售的“指挥棒”。为此,定西市先后建立了临洮康家崖、陇西文峰、安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安定巉口、渭源会川、岷县梅川等6个较大规模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努力将定西打造成马铃薯商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并每年举办一次马铃薯经贸洽谈会,加强产地与销地的信息沟通。除了发挥本地市场的作用,安定区马铃薯经销协会还另外通过四个渠道采集市场信息:一是通过中国农业信息网及其它农业网站查阅全国各大马铃薯产区市场的出货价格和各大终端市场的销货价格;二是委派专人到各产销地进行市场调查;三是通过外地客商反馈价格行情和供求趋势;四是通过在河南郑州、广西柳州两个自建信息中心掌握各大市场的出进货准确数量。协会在收集各种信息后,及时通过广播、电视、传真、简报、公告栏、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将各大城市终端市场及黑龙江、内蒙古等马铃薯主产区当日的购销价格价传送到各乡镇,及时向农民群众和收购网点发布。协会的屠伯荣说:“现在农民不怕经销商压级压价,随便到哪儿都能了解到市场行情;我们经纪人也不怕收上来卖不出去,全国哪儿缺货我们随时都能知道。”
贮藏上市均衡化:调节市场的“稳压器”
每年的国庆前后是定西马铃薯的集中上市季节,由于铁路运力限制,往往出现货源积压、价格波动等问题。定西的做法是按照“深挖窖、广积薯、均上市、保加工、稳价格、增收入”的指导思想,通过大力加强贮藏体系建设来延长马铃薯上市时间,化解市场风险。从安定区来看,目前贮藏能力约50万吨,贮藏设施建设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以协会大户为主,已建成自然通风式贮藏库650座,贮藏能力5.2万吨;二是以乡镇协会为主,已建成窑群1130间,贮藏能力11万吨;三是以加工企业为主,已建成恒温贮藏库5座,贮藏能力3.3万吨;四是以农户为主,已建成商品窖和种子窖9.1万座,贮藏能力30万吨。从整个定西市来看,2007年贮藏能力已经达到250万吨,约相当于年产量的1/2。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办公室的潘燕军说:“贮藏设施的完善解决了两大问题,一个是实现了马铃薯上市的旺吞淡吐,解决了以往因销售期短带来的种种问题;另一个是为加工企业实现全年均衡生产提供了原料保证。”
产业发展加工化:延伸市场的“助推器”
从根本上解决由于马铃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可能带来的卖难问题,关键是要靠不断增加对马铃薯的需求。近年来,定西市按照“立足资源办工业、依托产业上项目”的思路,把推进由销售马铃薯原料为主向发展深加工增值转变,作为提升马铃薯产业水平,实现长远持续
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位于临洮县的甘肃腾胜农产品集团董事长康克归说:“仅我们企业一条年产2.5万吨的精淀粉生产线,就可消化16万吨马铃薯。”目前,安定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休闲食品为主的比较完整的加工体系,并呈现出“规模化”、“集群化”、“集团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从定西市来看,通过争取国外贷款、与外资企业股份合作等形式,全市淀粉加工企业达到443家,其中万吨以上生产能力的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就有20家。加工企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也成为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稳定市场利农化:政府与农民的“连心桥”
由于农民仍然是市场竞争的弱势群体,在各利益主体良性互动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为维护农民利益,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必须适当干预和调控市场。定西的做法是由政府综合终端市场价格、中间经营费用、农户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关系等情况,采用“倒推法”测算出当地的收购指导价格,并由协会组织实施。定西市农牧局梁副局长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达到农民增收入、客商增票子、企业增效益、政府增税收的共赢结果。”调查了解到,这一指导价格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第一,铁路运输是定西马铃薯外运的主要方式,约占总外销量的70%。定西市成立了马铃薯联合运销办公室,采取“政府主导、(铁)路地(方)联合、协会运作”的方式,通过对车皮的配载调控来约束和引导经销商的收购行为。第二,在马铃薯集中上市季节,经销商对收购资金的需求量较大,仅安定区就需要1亿元左右。定西市采取“经销商申请、联名担保、协会推荐、政府审查、银行放贷”的方式,通过贷款发放的金融杠杆来约束和引导经销商的收购行为。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办公室的潘燕军说:“去年马铃薯集中上市也曾出现价格下跌的趋势,由于政府及时公布了收购指导价格,迅速稳定了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
“定西模式”:现实的借鉴
总的来看,“定西模式”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改变了农户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降低了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促进了产销对接,架起了农民通往市场的桥梁,马铃薯产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定西市已经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产区之一,产量也由2003年的100多万吨扩大到2007年的500多万吨,产值扩大到17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52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与此同时,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定西马铃薯的收购价格在不同月份之间的波动幅度较以往已经有所加大。同时,定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条件,今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仍有待时间的检验。此外,各界对“定西模式”的运作机制和方式仍存在不同看法和争议。但无论如何,“定西模式”对其他地区仍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是从搞好信息服务看,社会力量参与是关键。政府在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而面向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微观服务主要应依靠各种农业专业协会、科研推广机构以及中介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直接提供。
二是从促进产销衔接看,提高组织化程度是基础。定西马铃薯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三分天下有其一”,行业协会的统一协调、组织经纪人共同开拓市场发挥了不可替
代的主导作用。
三是从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看,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密不可分。没有完善的冷藏保鲜、仓储物流体系,没有加工环节的发展壮大,农产品市场就难免出现大起大落。同样,离开了必要的政府干预和调控,单凭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农民的利益也很难得到保障。
四是从推动产业发展看,政府高度重视是保障。多年来,定西市委、市政府把“洋芋工程”作为当地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了投入力度,出台了许多措施和办法,并建立了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确保了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