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真水无香读后感1000字
真水无香读后感
(一)暑假里,我观看了电影《真水无香》。整部影片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位法律职业者对中国法制现状的深刻思考。《真水无香》以宋鱼水同志为原型,通过生动感人的叙述和细致入微的刻画,宣传和弘扬了以她为代表的新时期人民法官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无私忘我的崇高品格,成功塑造了他们在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光彩照人的形象。它对于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理念,促进人民群众对法官生活和法院工作的了解,增强对依法治国的信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影片中我们看到宋鱼水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给张先生打电话,试图能让他理解判决的各种法律依据和道理,最终让张先生明白法律的意义;和同事李聪坚持不懈地关注高中汉,用真诚让高中汉对法律有了希望和信仰;坚信“一个最坏的调解也胜过两个最好的判决”,多次耐心细致的调解最终促成了两个荷香园的和解,使濒临倒闭的百年老厂看到了生机。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当家长们把他们的希望之星交付与我们的时候,当我们抱怨现在的家长太不尊重教育工作者、要求太高的时候,我们是否象宋鱼水那样,面对不理解、不信任,仍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关心、细心和爱心。如果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能多一些耐心、关心、细心和爱心,心中时刻装着孩子,怀揣一颗爱心,耐心细致的去照顾、去呵护孩子,才能真正的做到爱孩子胜己出。这样我们最终会被家长们理解和尊重,并积极支持配合我们的各项工作。
影片的最后,当张先生决定重新提起上诉时,宋鱼水对自己的判决表现出的自信让我肃然起敬。她的自信来源于她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以及她对法律工作的热爱。当我们面对家长和学生时,没有一位家长、学生愿意去相信、喜欢一个不自信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信心和热情有信心,才能让家长、学生从心底接纳你,亲其师,信其道!
“大象无形,真水无香。”只有超越自我,才能在纷扰的社会中,处变不惊,不计得失,厚德载物,才能使自己人格得到升华,达到真水无香的境地。善待每一位家长、学生,多一些耐心、关心、细心和爱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多一些热情和努力。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对待同一份工作,保持一年二年的热情容易,难的是几十年的热情不减。我以后会时常想起宋鱼水法官,想想她对工作的热情,想想她对工作的创新,时时刻刻用她的事迹激励自己,使我继续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投入到今后的教育工作之中去!
真水无香读后感
(二)“真水无香”是佛教用语,意思是将散乱的心神凝聚一处。对于长期喜欢禅修的我来说并不陌生:真即禅,意思是将散乱的心神聚集一处,被广泛的用来形容一种平静的身体状态与心灵静默。水,言喻着一种高深的人生哲理和智慧,有一本叫《水知道的智慧》的书中对水的智慧做了详尽阐述„„“真水无香”的意境很是高深,比喻真正至纯至高的境界是表面平淡,不张扬。我还知道“真水无香”一词来源于古人金石印章文字,形容人的品格的淡泊、纯净和高尚,所以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以宣传“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好法官——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宋鱼水同志的先进事迹为主题。整部影片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位法律职业者对中国法制现状的深刻思考;《真水无香》以宋鱼水同志为原型,通过生动感人的叙述和细致入微的刻画,宣传和弘扬了以她为代表的新时期人民法官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无私忘我的崇高品格,成功塑造了他们在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光彩照人的形象
在这部影片中我真正看到了一种“以人为本”、“以物为本”的天性自然。一种返璞归真造化自然的美在这里变得更加真实,亲切美好而不乏理性。电影《真水无香》让我感受到了那种无需刻意只需静心,才能体会到的那一缕缕无色无味的清香。
在宋鱼水法官身上有股特质——对工作不厌其烦、永远的情绪饱满、孜孜不倦、耐心细致的处理每一件实情。而我所从事的工作正是需要向她那样具备如此特质才能做到:那股对工作保持持之以恒的干劲和热情。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同样,一年二年的热情容易,难的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热情不减。我们刚到一个新的岗位,觉得很新鲜、很有趣,会很热情、很积极。但几年、几十年的工作重复,我们多多少少会生出一些厌倦、疲惫、被动,甚至冷漠,进而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情况。如何克服这种惰性,我想以后就会时常想想宋鱼水法官,想想她对工作的热情,想想她对工作的创新,多出点子,多动脑筋。然后继续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之中去。
真水无香读后感
(三)钟校长的《真水无香》上学期就拜读了。初读此文,觉得校长给予的评价太高,心中充满不安。谁知钟校长怎样想的,前几天竟作为全校教师导读材料,在全校公开发表。手捧这篇文章,几次三番要构思完成学校要求的读后感,可怎么也动不了笔。脑海中不断地出现我上《最后一分钟》的情景,不断地浮现出我与年组教师备课、批改、吃饭、唱歌的情景。忽然间,我明白了校长的用意。
既然身在这个团队,就说说这几年的感受吧。
我来到这个团队已近三年了。这个团队给我的感觉就是:真诚、友善、勤奋、敬业、乐观、豁达。在我们的团队,每个人的资源都完全共享。备课时,一旦谁发现好的教学方法,立刻跟大家通报,然后,其他老师立刻拿笔作记录。上完课后,大家又纷纷讲述自己的课堂学生有哪些出色表现,有什么样的生成,自己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课件谁有时间谁来做,做完放在固定文件夹中供其他老师共享。期中、期末复习阶段,每人有不同的分工,每个老师出的练习题都要完全共享。学生作业也是统一的。每天留的作业、轮流日记用的日记本、练习用的稿纸本都是一致的。指导学生写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一大课题。我们的团队,无论老少,谁都是老师,谁又都是学生。大家课前讨论如何指导,课后讨论如何修改。在我们的办公室,几个老师共同给一个学生修改语句是常有的事。班级管理我们也是互通有无。大家经常在一起讲班级学生存在的问题,互相出谋划策,几经议论,一套班级管理的办法就诞生了。对于学校布置的工作,组长公静惠立即执行,个个落实。这学期,学校开通了“家校通”短信平台,我们更是充分利用。每个班的账号、密码都打印出来,贴在电脑旁边,只要学校有信息需要通知家长,无论谁在办公室谁都会把这个短信发给各个班的家长。
在这个团队工作,心情是那么轻松、愉快。大家在一起乐乐呵呵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学期。回顾我们取得的成绩,只因为“简单”二字。我们的工作目的很简单——教育好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之间的关系很简单——亲如姐妹;我们给学生上课很简单——让学生听得动,记得住„„说到底,我们每天简单地来上班,简单地下班,因为简单所以快乐,因为简单所以美丽。
我明白了校长的用意。真水无香,说的是我们的团队。
第二篇:真水无香读后感
真实自然才是最美
——《真水无香》读后感
拿到美学散步系列丛书,如获至宝,书籍沉甸甸的,如同书中的大家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思考般厚重而又深刻。
净手端坐,带着虔诚的心,打开书籍,宗白华的总序跃然眼前,中国的美学大家中,我欣赏宗白华与朱光潜的理论,还有李泽厚的美学思想。
宗白华总是能够将最深奥的美学思想转化为具有意境、诗意的语句,读来婉转清新,其间的道理让人在不觉间欣然接受,比如,他将美学与散步相类比,美学的研究不是高深的推理测算,不是玄妙的学术理论,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用心的感受生命,观照自我。生活中的美学俯拾皆是,如同散步中偶见的一朵花,或路边无意间看到的美丽石子,他告诉我们,平淡的生活中充满了世间最真、最纯的美。
每次读到宗白华的书籍,瞬间慨叹生活美妙的情感就会充盈于胸,提醒自己生活中处处都是美的所在。可是我们总是在追求浮华飘渺的东西,而忽略了身边最简单、最便捷、最本原的快乐和美好。
其实美学并非关于美的事物本身,而是关于人生的,是告诉人们如何带着审美的心情和眼睛去生活,进而体味到人生的真谛,那是一种境界,简单,也最难。《真水无香》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朱良志先生所作,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有一美学佳作。该书讲述了: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不小的哲学家——庄子,他好像整天是在山野里散步,观看着鹏鸟、小虫、蝴蝶、游鱼,又在人间世里凝视一些奇形怪状的人:驼背、跛脚、四肢不全、心灵不正常的人,很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大天才达〃芬奇在米兰街头散步时速写下来的一些“戏画”,现在竟成为“画院的奇葩”。庄子文章里所写的那些奇特人物大概就是后来唐、宋画家画罗汉时心目中的范本。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中国艺术的一大特征,是在秩序中寻求摆脱秩序,在约束中追寻内心的无拘束——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本书承袭宗白华“散步美学”的余绪,上篇纵论中国艺术“师法自然”的思想,其对幻实、美丑、生灭、巧拙等命题的论述颇有新意。下篇则选择园林、盆景、篆刻、瓷器、山水画数种有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形式,分析天趣与人工的关系,佐以实证。虽然文笔仍然是体悟式的,结构则摆脱了古典笔记体,尝试建立起自己 的逻辑框架,理性与感性得以圆融。
进入《真水无香》的引言,首先被朱良志先生的优美文笔所吸引,意境隽永,清新淡雅的文字,仿佛可以感受到一颗平和而又充满热情的内心,在淡淡的而又富有情感的讲述。忽然被他的一句话打动,他说,绚烂的西湖其实是虚幻的,只是一种表面的真实。。停留在物质上的迷恋,是表相的。他说,感官带来的快乐究竟是短暂的,不能给人以深层的心灵慰藉。
忽然明白了“真水无香”的含义。所谓喧嚣,所谓绚烂,不过都是幻象,最真实存在的意义世界,往往是最简单、最平淡、最平实、也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的。世人皆知“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句话,其实很少有人真的懂这句话。
可是,我在想,艺术家们追求真实的世界,是为了创作出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理论家们追求真实的世界,是为了让自己的思想更深刻。而平凡的普通人了解真实的意义世界又是为了什么?我想,它的意义在于让人们看清喧嚣浮华背后的本质,而提醒人们以平和、平淡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所有喧嚣终将散去,最朴实无华的“水”,才是生命的永恒。
忽然读出一种悲观主义的东西,如果经历繁华与喧嚣的时刻,告诉自己一切都会散去,会不会心生悲凉之感。有这种感觉说明我还不够智慧。真的智者,是在喧嚣中品出平淡,在平淡中感悟幸福。
从人生的角度来说,我想“真水无香”在讲一种面对喧嚣 的心态,不是冷冷的拒绝喧嚣,更不是沉浸放逐于喧嚣里,而是在犬马声色中,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和宠辱不惊的心态。在最热闹之处看到散场后的冷清,在最荒凉之时,体味生命的本真。喧嚣纵然绚烂,终究虚幻,人若随物转,定然漂浮无依,心灵无以为寄,只有最本真的所在,才是心灵与生命的安顿之所。
真水无香。为所有寻找心灵家园的人,指示着心灵归家的路。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艺术作品应去除所有繁复的技巧和形式,以做减法的姿态,呈现的却是最复杂的真实。艺术创作的最高法则即是“师法自然”,最自然的,最自然而然的,流于生命冲动与激情本身的,不刻意、不做作、不矫情,就是最美的。
自然最美。自然的最美。自然而然的最美。
有一种自然是发自艺术家本真的生命冲动而成就的作品,其中艺术家的修养、气质、内涵等决定了艺术品的成就,由此,作为一个艺术家,必定要拥有对世界人生的感悟与观照,要体察本真世界的存在,要懂得“真水无香”的境界,要拥有对真实世界深刻感悟的人生姿态,才能创作出最完美的作品。
进入《真水无香》的正文部分,我首先选择了“第三章:水不流花不开的世界”。
我学过西方文艺理论,总觉得过于抽象和玄虚,以理论论 证理论的研究方法,始终落不到实处,就成了语言的游戏。我喜欢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进行理论概括与提升,进而抽象为哲理思考的研究方式。
从“第一章:由幻境入门”下面的小标题来看,“幻化、幻有、幻相”似乎很玄妙,留待后面慢慢体味吧。“第二章:超越美丑分别”,这个在西方文艺理论中有所接触,对于“丑”的表现,西方艺术作品相对影响更大,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到波德莱尔的诗歌《恶之花》再到罗丹的雕塑《罗米埃尔》,都是以丑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其中对于丑与美的关系,曾经有所涉猎,所以暂且跳过。日后再对比西方艺术创作和理论仔细体会。
第三章的标题:“水不流花不开的世界”以及下面的小标题吸引了我。中国的传统艺术是富于意境与韵味的表现方式,读论述传统艺术的文章,我也喜欢那种富于诗意的表达语句,总觉得只有诗意的表达,才配得上那些意味深远的艺术作品的境界。另外我也欣赏那些弥漫着寂寞寒凉体验的艺术作品,所以忍不住首先阅读起来。
文中提到,水不流花不开的死寂世界,是中国艺术的寂寥境界。朱良志先生紧密围绕元代画家倪云林的绘画,深入分析了其作品中呈现的一弯瘦水,几棵疏松,所表现的寂寥世界的深意。文中充盈着道家、禅宗、佛家的思想,朱先生指出,画家过滤掉繁复喧嚣的世界,是为了呈现世界的本真,表达世界 的真意,超越色相世界,建立真实的意义世界。这是一个“去蔽”的过程,荡去一切遮蔽,让本原世界自在显现。
我在想,为什么如此荒凉寂寥的世界才是世界的本原,为什么生机勃勃的世界就是本原世界的遮蔽?难道生机盎然的世界就不真实吗?万物有生有灭,不都是真实的自然规律、生命的轮回吗?不都是真实的存在吗?那么画家又是如何通过寂寥的世界来传达本原世界的真实的呢?
带着诸多的疑问继续阅读,朱先生通过对佛家“无生法忍”基本观念,引申到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的“无生”境界,指出倪云林运用中国艺术诠释了佛家的“无生”哲学,进而得出结论:中国艺术的寂寞境界追求的是“无生感”,是一个表面看来没有任何生命感的世界,是为了让人从色相的生命感中跳脱开去,获得另一重真实的水流花开的生命。
我对于佛家的思想揣摩甚少,那些充满哲理而又意味深远的思想,非我等门外汉能够深刻体会的。但我想,画家在创作这幅绘画作品的时候,真的是想通过这幅作品来阐释佛家的“无生”哲理吗?书中提到倪云林的自题诗:“萧然不作人间梦,老鹤眠秋万里心”、“眼底繁华一旦空,寥寥南北马牛风。鸿飞不与人间事,山自白云江自东”,其中传达的心境似乎是经历人间世事之后的看破红尘,远离尘世,进而追求内心的旷达逍遥与自在。从“老鹤眠秋万里心”和“山自白云江自东”能够感受到一种如陶渊明般的怡然与旷达的心境,这似乎是道家老庄的 人生哲学,而非佛家所讲的“无生无灭”、无欲无求的寂静心理世界。况且在倪云林的其他文字里,都可见他对生命的无常与落寞充满叹息,似乎还没有到达彻悟佛家哲理的人那种内心的无欲无求,无悲无喜,心如止水的境地,所以对于“无生”哲理的诠释,或许只是研究者的感悟,并非画家本意。
当然我赞同这种绘画形式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越和对生命的顿悟,是画家在寻找心灵的安顿之所,是要固守淡泊之心,遁于云敛无迹的世界,但这种超越与顿悟,对画家来说,我认为是道家的而非佛家。
之后朱先生又提到中国艺术中的寂寞无人之境是“寂寞无可奈何之境”,突出的是“不在场和无从着落”的精神内涵,“怅惘是寂寞的重要特征”,无从着落,“由此产生无可奈何的感觉”,“寂寞哪里是死寂,有一种暗流在奔涌,有万般不能安抚的情愫在潺湲”。朱先生在这一部分的论述中,似乎与前面有些自相矛盾,既然中国艺术的寂廖境界是要表达世界的本真与佛家的无生,怎么又充满着那么多的不甘、无可奈何与怅惘失落呢?这似乎与前面的境界大相径庭。
所以结合这段论述,我认为绘画作品首先还是“画为心声”,重在表达画家的内心情感,当然这种情感里包含着画家对世界、宇宙、人生的感悟,这种感悟一定是与画家自身的人生追求与心灵归属有关。其次,欣赏者、研究者可以在作品之中体味其表现出来的关于人生世界的哲理内涵,但研究者的感悟与画家 的本意并非完全一致,所以应首先透彻了解画家的本意,进而引申升华。
我赞同本章的最后部分,关于宇宙的“静”的论述。顺着朱先生寂静的宇宙观,我渐渐理出一条思路:寂寥肃穆的世界体现出一种永恒的宇宙感,这种寂静深远的宇宙感才是世界的本原。从宏观的宇宙观来看,世界的本原是寂寥静穆,无生无灭,永恒寂寞的。这样将永恒寂静的宇宙和人的生命相连,人无欲无求,淡定从容,才是顺应自然,与宇宙合一的。由此,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上,尽可能表现出世界的寂静与寂寥,才是对于世界本原的传达。人的心境顺应了宇宙自然,达到了寂静淡定,才真正找到了心灵的归家之路。
第三篇:《真水无香》观后感
观看《真水无香》心得体会
第三中心小学马志烩
4月28日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观看了以宋鱼水同志为原型拍摄的电影《真水无香》。该电影描述了宋鱼水在审理案件中理想与现实、法理与情理的矛盾冲突之中激烈的思想斗争,颂扬了她在案件审理中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境界。影片一方面唤起人们学法、懂法、守法,宣扬法律的威严;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法与情的理性思考。
“真水无香”一词来源于古人金石印章文字,形容人的品格的淡泊、纯净和高尚。真水无香,应当看透一切功名利禄,远离一切世事纷繁,杜绝一切尔虞我诈,甘食粗粝,不染纷华,修美于内,探求天道。宋鱼水努力追求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正表现出新时期人民法官的高尚情操和敬业精神,渗透着真水无香所体现的精神境界。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被宋鱼水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从宋鱼水的身上我看到了她对岗位的热爱,对工作的执著,对工作对象的耐心、细致!她的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无私忘我,不正是我们教师应该学习的吗?
学习宋鱼水同志,在教育上,我应该既把学生看作一个知识的学习者,更把学生看作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有独立人格尊严和巨大生命潜能的个体,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能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各种活动,让学生的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得以充分释放,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心中时刻装着爱,不忘记对每一位学生付出爱。
学习宋鱼水同志,我们作为普通的教师,应该学习她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无私忘我的精神。宋鱼水同志对工作不厌其烦、永远的情绪饱满、孜 1
孜不倦、耐心细致的处理每一件棘手的案件,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正需要我们向她那样:心中时刻装着学生,怀揣一颗爱心,真正的做好一名教师。
学习宋鱼水同志,饱满的工作热情。我们要善待每一位家长,耐心细致的同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热爱自己的工作,多一些热情和努力。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对待同一份工作,保持一年二年的热情容易,难的是几十年的热情不减。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时常想起宋鱼水法官,想想她对工作的热情,想想她对工作的创新,时时刻刻用她的事迹激励自己,使我继续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投入到今后的教育工作之中去!
第四篇:真水无香
《真水无香》观后感
2009 年3月15日观看了《真水无香》这部影片,该影片以宋鱼水同志为原型,通过生动感人的叙述和细致入微的刻画,宣传和弘扬了以宋鱼水为代表的新时期人民法官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无私忘我的崇高品格。
该影片通过讲述几个普通案例,把主人公法官宋鱼水置身于理想与现实、法理与情理的冲突之中,成功塑造了宋鱼水同志“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忠诚地实践党的宗旨的光辉形象,特别是把宋鱼水同志在审理案件中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境界,影片体现了伟大事业与崇高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司法工作带来的巨大成效,是一部反映时代主旋律的好影片。让人们看到一种久违的纯粹和激情。她忠诚地践行党的宗旨,体现了她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司法工作带来的显著成效,弘扬了人民法官为民的服务型裁判理念,宣扬了法院裁判追求利益多元、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精神,对于引导我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维护公正具有指导意义。
看后,我深受感动,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在坚持党的利益至上、人民的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要用高度的政治意思、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思在三尺讲台上言传身教,履行好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培养学生从小建立法制观念,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要以主人翁为榜样,结合实际工作查找差距,扎实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我应该认真学习宋鱼水同志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岗位的热爱、对工作的执着、对群众的热心,对事业的执着。善待每一位家长、学生,多一些耐心、关心、细心和爱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多一些热情和努力。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我以后会时常想起宋鱼水法官,想想她对工作的热情,想想她对工作的创新,时时刻刻用她的事迹激励自己。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对自己所干的工作充满热情与责任心。
第五篇:真水无香观后感
篇一:真水无香观后感——理想虽远,但我们从未放弃努力
这部影片讲述了法官宋鱼水全心全意为普通老百姓办案的真实故事,在这样一个法制尚未健全,国民素质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宋法官与她的同事孜孜不倦地用实际行动来实现她们的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重重压力之下她们没有屈服,而是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求平衡,并逐步接近理想。
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启示是:理想虽远,但我们从未放弃努力!
关于理想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明白。自从进入大学后,这半学期我更加努力思考,也看了不少书,所以对理想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人活在世上从动物这一层面上来说意义是极其微不足道的,但是将人的一生放大,我们有我们的追求,我们有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并因此而感到满足。也会因我们的努力而使这个社会更加美好。
当初我的理想是成为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是随着我的成长,我越来越发现这不是我真正所想要追求的。我的成长经历和我所感知的社会以及我在书上所见到的社会中的不公平,贫富不均深深震撼了我。在我的家乡很多同龄人因为父母迫于生计而疏于管教,很早就走上社会。还有许多贫困的同胞,在我国西部,当人们把那些百年百年不变的沧桑与贫穷,落后与被动的生存环境冠以“刻意保护而留存下来的自然美景”展示在世人面前时,我感到无比悲哀与可耻!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人对改善生存状态的渴望。“幸好那些同胞受教育程度有限,他们来不及思考这些残忍的现实”。所以我想努力学习,或许就在不远的未来可以为这些同胞尽上绵薄之力。我希望看到一个和谐公平积极向上的社会。我知道正与法官宋鱼水所遇到的境况相似,这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路。但是理想虽很遥远,但我们从未放弃努力,毕竟社会上还有许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将与我们同行。
转眼大学已过去十六分之一,当初入学的激情渐渐被磨逝时,当我们在流金岁月里徘徊迷惘时,当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平庸中堕落时,我想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还能做的更多,我相信人是要有信仰的,没有信仰的灵魂终究将在平庸与乏味中凋零枯萎!
篇二:真水无香观后感
周统建
真水无香,语出《道德经》。意思是说:每个人都追慕美好事物,如这种美好事物,能返璞归真于自然,那么这种美就会变得更加真实,亲切而不乏美好与理性。电影《真水无香》让我们在感动、深思之余,对此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影片讲述的是优秀法官宋鱼水审判几起案件的曲折经历。这几起案件非常典型:张先生生产自己辛苦开发出的产品,法律判他侵权,他不服气。高中汉被生产伪劣产品的厂商骗了,结果在打官司过程中因为证据不足被法庭判为败诉。林万成的老字号商标十年前被别人抢注,对方因他继续使用商标品牌将他告上了法庭……
这就是影片中的宋鱼水所要面对的现实。作为一个法官,她该怎么办?如果我们仅仅满足做好一个法官的话,根据“法律事实”、“诉讼证据”、“诉讼案由”进行裁判,结论可能从法理角度无可挑剔。但是,情理上却难以让人接受。影片中的张先生也许就会从此失去对法律的信念,高中汉也会成为社会的一个悲哀,林万成的百年老厂就会被商品社会的大潮冲垮。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许就会有人问:我们的法律究竞是不是为了保护正义,维护公平?
面对我们中国这样一个法治传统相对薄弱、法律信仰也相对薄弱的现实,影片中的宋鱼水没有简单处事,而是在法律的逻辑与老百姓自己的逻辑之间,艰辛探索,找出了一条既尊重法律又照顾老百姓的路。用现实中的宋鱼水的话说,就是:在当前的中国,一个法官在最大限度地支持合法东西的同时,也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化解矛盾。
影片中的宋鱼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这个追求,在两个月里不厌其烦地给败诉的张先生打电话,捧着鲜花到医院看望高中汉,给他们送去温暖,化解他们的疑虑。为了帮助林万成,她不仅到医院看望,还到西城荷香园了解情况,在大雨中看到全厂职工对法律的理性认知,最终促成了两个荷香园的和解,使濒临倒闭的百年老厂看到了生机。
影片中的宋鱼水不仅做到了一个好法官应该做到的公正、神圣、公平,她还做到了她作为一个法官可以不做的事情。然而,正是她的额外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让人们得到了心灵上的抚慰,物质上的补偿,更重要的收获是,群众在法律上的觉醒。她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好法官,成为我们优秀的共产党员。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中国立法的宗旨是为了保护人民。一般来说,法理和情理是相通的,但也有发生矛盾的时候。电影真爱无香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只要心中有一份爱,只要我们办事情多为群众着想,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法理和情理之间找到一条途径,就一定能够让法律尽到保护老百姓的责任。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在矛盾面前,有一些官员考虑的只是制度、规范,没有考虑人们的利益、感受,结果导致了一场场悲剧。而那些钻法律洞子的人则在后面偷笑。近两年,一些群体事情的发生,就是由于执法时过于机械造成的。我们在执法的同时,要首先问问自己,我们在执法之外,我们还要多做一些什么?我们所做的,是不是真正做到了让人民群众满意?
宋鱼水用她的实践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只要我们共产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里装着人民群众,心中装着爱,只要我们真正能够做到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一定会就能够回归制度和管理的本源,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心中有爱,真水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