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监局发布试行自贸区银行业监管制度安排通知(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09:1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银监局发布试行自贸区银行业监管制度安排通知(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银监局发布试行自贸区银行业监管制度安排通知(本站推荐)》。

第一篇:上海银监局发布试行自贸区银行业监管制度安排通知(本站推荐)

上海银监局发布自贸试验区银行业监管制度安排的通知

上海银监局5月14日发布了《关于试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管相关制度安排的通知》。《通知》包括一个正文和三个制度附件,三个附件分别为三项针对自贸试验区银行业的基础性监管制度,即《关于简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相关机构和高管准入方式的实施细则(试行)》、《自由贸易试验区业务风险评估指导意见(试行)》、《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测报表制度(试行)》。三项制度覆盖了银行业监管的事前、事中、事后环节,涉及机构、高管、业务等重要领域,构成了自贸试验区银行业监管的基本框架。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战略部署,促进自贸试验区投资贸易便利化,中国银监会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及《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密集调研论证,初步形成自贸试验区银行业监管的基本框架,并授权上海银监局发布上述《通知》。

《通知》正文系统阐述了银监会对自贸试验区银行业的监管原则、思路和主要要求,并重点就自贸试验区业务的风险评估、统计监测以及自贸试验区内机构的监管安排、自贸试验区银行业的功能布局及资源支持等给予了明确监管指引。对试验区业务及其经营机构作出明确界定,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试验区业务是指针对试验区内客户提供的银行业金融服务。

《通知》明确提出试验区银行业监管的总体原则和底线,强调经营试验区业务的上海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遵守中国银监会现行各项审慎监管要求,另有规定的除外。对于试验区业务中可能更为突出的风险管理领域,如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国别风险、法律合规风险以及消费者保护等,应适用更为审慎的管理标准。同时,监管部门将加大鼓励和支持在沪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区内投资贸易便利化需求,积极开展金融创新,特别是支持区内客户跨境贸易和跨境投融资的金融服务需求、支持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为区内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风险管理。

《通知》针对试验区内机构予以了特别监管安排,简化事前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通知》对试验区内分行级以下(不含分行)的机构和高管的简化准入流程作出了具体规定。明确试验区内的全国性中资商业银行(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上海本地银行、外资法人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在区内新设、变更、终止分行级以下(不含分行)分支机构的,无需报经上海银监局事先审批,实行事后报告制。但银行尚未在区内设立分行及以上管辖行的除外。此外,上述区内分行级以下分支机构的高管任职资格,亦无需报经监管部门事先审批,实行事后报告制。《通知》同时指出,监管部门将强化对试验区内机构的日常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强化行为监管,防止重大风险事件。

《通知》着重强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在风险管控中的首要责任。要求经营试验区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针对试验区业务做好事前和持续的整体风险自我评估,确保相关风险管理流程和管理能力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通知》明确了试验区银行业特色监测报表体系制度安排。《通知》指出,监管部门将按月监测分析试验区银行业运行状况。特色监测报表可为加强试验区银行业的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信息保障和支撑,便于监管部门及时调整、完善和创新相关风险监管和管理制度安排。

《通知》就试验区银行业的功能布局及资源支持,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作出窗口指导。《通知》指出,办理试验区业务是银行业探索跨境金融服务和加快金融创新的战略需要和重大契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客户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需求,发挥各自优势,制定科学的试验区业务经营和创新战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合理区分区内机构和区外境内机构的试验区业务定位与发展重点,同时积极向总行充分争取政策支持,为试验区业务的探索与创新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表示,此次《通知》突出了四个重点:一是监管理念上注重让权与市场,二是监管目标更加鼓励创新和风险平衡,三是监管方式方法向国际看齐,四是监管流程更加注重放权于基层。

以下为政策解读

摘自《 人民日报 》(2014年05月15日 02 版)解读人:中国银监会、上海银监局有关负责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管相关制度安排5月14日在上海发布,简化了上海自贸区相关机构和高管准入方式,同时在存贷比等监管指标上给予了自贸区内银行一定程度的松绑。相关安排主要包括三个监管制度:《关于简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相关机构和高管准入方式的实施细则(试行)》《自由贸易试验区业务风险评估指导意见(试行)》《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测报表制度(试行)》。三项制度构成了自贸试验区银行业监管的基本框架,为自贸区业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足够空间。

此次制度安排有何亮点?如何兼顾监管创新和风险管理?记者采访了中国银监会、上海银监局有关负责人。

简化区内银行机构和高管准入,增设分支机构不纳入所在银行年度网点计划

据介绍,上海自贸区银行业的新监管制度,在制度设计上主要体现六大特点: 加大简政放权,简化区内事前准入。区内分行级以下(不含分行)的中外资商业银行机构和高管准入事项,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报告;区内增设或升格的分支机构不纳入所在银行的年度网点计划。适当调整对试验区业务和试验区内机构的绩效考核标准;在试验区业务开展初期不对试验区业务和试验区内分支机构下达单独的存贷比考核指标等。

调整监管重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相对独立的试验区特色监测报表制度,夯实事中事后监管的信息基础。此外,着重加强监管部门的持续监管后评估安排,加大对违规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

强调风险全覆盖,突出试验区特殊风险管理要求。要求经营试验区业务的银行机构切实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对于试验区业务中可能更为突出的风险管理领域,须适用更为审慎的风险管理标准。

优化监管方式,强调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自我管理责任。要求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员对所提交的事后报告材料,盖章、签字承诺已尽职履行合规审查义务,监管部门仅就报告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形式审核。

统一中外资监管标准,促进行业开放与竞争。本次发布的各项监管制度,均对中外资商业银行予以统一监管要求。对区内中外资商业银行的机构和高管准入简化事项,设定了统一的报告情形、主体、内容、流程、时限等监管标准。

允许试验区内机构根据区内客户投资贸易便利化的需求,创新探索境内区外、区内、境外三个市场的联动经营。

平衡鼓励创新与风险管理,强调银行风险控制的首要责任

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制度创新力求鼓励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平衡。

监管理念上,更加注重让权于市场,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本次制度一方面赋予了银行机构更大的自主经营空间,另一方面,对银行机构的风险自我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监管目标上,在机构层面,要求银行对试验区业务及时开展事前评估和持续的事中、事后评估,确保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能力的同步进步。在监管层面,通过简化准入审批,实行事后报告制,出台试验区特色监管统计报表体系,这些都是落实机构是风险管理主体与第一责任人的举措。据介绍,新制度着重强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在风险管控中的首要责任。根据新要求,经营试验区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针对试验区业务做好事前和持续的整体风险自我评估。相关机构应于正式开办试验区业务后10个工作日内,以及此后的每年3月底前,向监管部门提交相关风险自我评估报告。根据要求,区内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提交事后报告的准入事项材料时,应提供报告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签字、盖章或审查承诺函等,以确保落实对所报告材料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的责任。监管部门仅就报告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形式审核,并利用这些报告材料加强事中事后的跟踪和监管。

监管方式方法上,更加注重向国际惯例看齐。如统一对中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要求,实行监管国民待遇。同时,借鉴国际惯例,突出强调银行机构的主体责任和从业人员的履职承诺,要求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对责任事项盖章或签字负责,监管部门保留追究的权利。

监管流程上,更加注重放权于基层。本次制度由银监会指导并授权上海银监局直接颁布和执行。近期,银监会已批准上海银监局设立专门的自贸业务监管处室。

《关于试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管相关制度安排的通知》要点

一、关于试验区业务的总体监管要求

经营试验区业务的上海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遵守中国银监会现行各项审慎监管要求。对于试验区业务中可能更为突出的风险管理领域,如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国别风险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适用更为审慎的管理标准。

监管部门鼓励和支持上海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区内投资贸易便利化需求,积极开展金融创新,特别是支持区内客户跨境贸易和跨境投融资的金融服务要求、支持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为区内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服务。

二、关于试验区业务的风险评估要求

经营试验区业务的上海各银行金融机构,应针对试验区业务做好事前和持续的风险自评估。风险自评估侧重于针对试验区业务的风险管理流程和管理能力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事前自评估报告须于正式开办试验区业务后10个工作日内,有开办试验区业务的银行金融机构法人或授权归口管理机构,向上海银监局书面提交。本通知发布前已开展试验区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于2014年6月10日前提交自评估报告。此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一年度风险自评估报告报送上海银监局。

试验区业务项下的新产品管理纳入日常监管流程中。监管部门将根据监管需要,酌情对机构的自评估情况进行监管评估及督导,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监管评估不达标者,监管部门将依法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包括责令暂停业务等强制措施。

三、关于试验区银行业特色监测报表体系

监管部门将对试验区银行业建立相对独立的统计和监测体系,定期从试验区业务和机构两个维度收集数据和监管信息。考虑到试验区相关工作的创新性和试验性,特设置两个月的试报期。试报期后,监管部门将依法对报送工作不合规的机构和个人,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

四、关于试验区内机构的监管要求

(一)关于试验区内机构的业务范围。试验区内机构可根据区内客户投资贸易便利化的要求,在主要从事区内业务和跨境业务的基础上,经营境内区外业务。取得离岸业务资格的中资商业银行总行,可授权试验区内自贸区分行开办离岸业务。

(二)关于试验区内的机构网点规划。对全国性中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上海本地银行在区内增设或升格分支机构的年度网点计划不作事前审批,在区内增设或升格银行分支机构不受该银行在上海地区年度网点总计划的限制。

(三)关于试验区内机构及其高管准入。对区内分行级以下(不含分行)银行机构和高管的准入,实行事后报告制度。

(四)关于试验区内机构和试验区业务的风险管控。加强对试验区内机构的日常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重点防范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法律合规风险、操作风险及做好金融消费者保护,强化行为监管,防止重大风险事件。

五、关于试验区银行业的功能布局及资源支持

(一)上海各银行金融机构应合理区分试验区内机构、区外境内的上海地区其他机构经营试验区业务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尽快形成特色化的试验区业务创新发展模式。

(二)经营试验区业务的上海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争取分行或总部的充分支持,为试验区业务的探索与创新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包括但不限于:适当调整对试验区业务和试验区内分支机构下达单独的存贷比考核指标;对于按有关规定以自求平衡性原则的账户,建立相对独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并从资金来源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自主开展资金交易业务、单独区内或境外平盘;协调经营试验区业务的区内外经营网点和境内外机构的协同运作,加强资源共享,协同支持试验区业务的创新发展和风险管理。

第二篇:上海自贸区总结

2015年标准化制度改革情况

市质监局

上半年,标准化制度改革情况进展顺利,现将有关改革事项总结如下:

1.改革事项名称:企业产品标准备案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关于在部分省市开展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开展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试点工作,引导企业进行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自2015年起,办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的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利用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系统办理企业产品标准的自我声明公开工作,自我公开声明完成后视为企业完成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工作。

第三篇: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全文)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全文)

2013年09月27日 14:31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3〕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予印发。

一、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二、上海市人民政府要精心组织好《方案》的实施工作。要探索建立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要扩大服务业开放、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做好协调配合、指导评估等工作。

三、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相应暂时调整有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的部分规定。具体由国务院另行印发。

《方案》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上海市人民政府要及时向国务院请示报告。

国务院

2013年9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为全面有效推进试验区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试验区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战略需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先行先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率先建立符合国际化和法治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使试验区成为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二)总体目标。

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努力形成促进投资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着力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国服务。

(三)实施范围。

试验区的范围涵盖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并根据先行先试推进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需要,逐步拓展实施范围和试点政策范围,形成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紧紧围绕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战略要求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战略任务,按照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方式,把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把培育功能与政策创新相结合,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不同部门的协同管理机制。建立行业信息跟踪、监管和归集的综合性评估机制,加强对试验区内企业在区外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监督。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在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知识产权、工商、税务等管理领域,实现高效监管,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体现投资者参与、符合国际规则的信息公开机制。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实现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自由转移其投资收益。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援助等解决机制。

(二)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

2.扩大服务业开放。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开放(具体开放清单见附件),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银行业机构、信息通信服务除外),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

3.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研究制订试验区外商投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负面清单,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由上海市负责办理;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由上海市负责备案管理,备案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工商登记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衔接,逐步优化登记流程;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在试验区内试点开展涉及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

4.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由上海市负责备案管理,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创新投资服务促进机制,加强境外投资事后管理和服务,形成多部门共享的信息监测平台,做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和年检工作。支持试验区内各类投资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鼓励在试验区设立专业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支持有条件的投资者设立境外投资股权投资母基金。

(三)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5.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鼓励跨国公司建立亚太地区总部,建立整合贸易、物流、结算等功能的营运中心。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拓展专用账户的服务贸易跨境收付和融资功能。支持试验区内企业发展离岸业务。鼓励企业统筹开展国际国内贸易,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探索在试验区内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开展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扩大完善期货保税交割试点,拓展仓单质押融资等功能。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推动生物医药、软件信息、管理咨询、数据服务等外包业务发展。允许和支持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项目子公司并开展境内外租赁服务。鼓励设立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按照国际标准采信其检测结果。试点开展境内外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维修业务。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试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撑系统。

6.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积极发挥外高桥港、洋山深水港、浦东空港国际枢纽港的联动作用,探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积极发展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航运经纪等产业。加快发展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业务。推动中转集拼业务发展,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支持浦东机场增加国际中转货运航班。充分发挥上海的区域优势,利用中资“方便旗”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船舶在上海落户登记。在试验区实行已在天津试点的国际船舶登记政策。简化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许可流程,形成高效率的船籍登记制度。

(四)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

7.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在试验区内实现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深化外债管理方式改革,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促进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或全球性资金管理中心。建立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8.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支持在试验区内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允许金融市场在试验区内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支持股权托管交易机构在试验区内建立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培育发展再保险市场。

(五)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

9.完善法制保障。加快形成符合试验区发展需要的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针对试点内容,需要停止实施有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的部分规定的,按规定程序办理。其中,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权,暂时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规定的有关行政审批,自2013年10月1日起在三年内试行。各部门要支持试验区在服务业扩大开放、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方面深化改革试点,及时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制度保障问题。上海市要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试验区管理制度。

三、营造相应的监管和税收制度环境

适应建立国际高水平投资和贸易服务体系的需要,创新监管模式,促进试验区内货物、服务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和货物贸易深入发展,形成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同时,在维护现行税制公平、统一、规范的前提下,以培育功能为导向,完善相关政策。

(一)创新监管服务模式。

1.推进实施“一线放开”。允许企业凭进口舱单将货物直接入区,再凭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向主管海关办理申报手续,探索简化进出境备案清单,简化国际中转、集拼和分拨等业务进出境手续;实行“进境检疫,适当放宽进出口检验”模式,创新监管技术和方法。探索构建相对独立的以贸易便利化为主的货物贸易区域和以扩大服务领域开放为主的服务贸易区域。在确保有效监管的前提下,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深化功能拓展,在严格执行货物进出口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允许在特定区域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平台。

2.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优化卡口管理,加强电子信息联网,通过进出境清单比对、账册管理、卡口实货核注、风险分析等加强监管,促进二线监管模式与一线监管模式相衔接,推行“方便进出,严密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加强电子账册管理,推动试验区内货物在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和跨关区便捷流转。试验区内企业原则上不受地域限制,可到区外再投资或开展业务,如有专项规定要求办理相关手续,仍应按照专项规定办理。推进企业运营信息与监管系统对接。通过风险监控、第三方管理、保证金要求等方式实行有效监管,充分发挥上海市诚信体系建设的作用,加快形成企业商务诚信管理和经营活动专属管辖制度。

3.进一步强化监管协作。以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市场公平竞争为原则,加强各有关部门与上海市政府的协同,提高维护经济社会安全的服务保障能力。试验区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严格实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加强海关、质检、工商、税务、外汇等管理部门的协作。加快完善一体化监管方式,推进组建统一高效的口岸监管机构。探索试验区统一电子围网管理,建立风险可控的海关监管机制。

(二)探索与试验区相配套的税收政策。

4.实施促进投资的税收政策。注册在试验区内的企业或个人股东,因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而产生的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缴纳所得税。对试验区内企业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企业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奖励,实行已在中关村等地区试点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分期纳税政策。

5.实施促进贸易的税收政策。将试验区内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或金融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纳入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范围。对试验区内注册的国内租赁公司或租赁公司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从境外购买空载重量在25吨以上并租赁给国内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享受相关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对设在试验区内的企业生产、加工并经“二线”销往内地的货物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根据企业申请,试行对该内销货物按其对应进口料件或按实际报验状态征收关税的政策。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对试验区内生产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货物予以免税,但生活性服务业等企业进口的货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不予免税的货物除外。完善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适时研究扩大启运地、承运企业和运输工具等试点范围。

此外,在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以及不导致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的前提下,积极研究完善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

四、扎实做好组织实施

国务院统筹领导和协调试验区推进工作。上海市要精心组织实施,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根据《方案》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先行先试任务,按照“成熟的可先做,再逐步完善”的要求,形成可操作的具体计划,抓紧推进实施,并在推进过程中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国务院请示报告。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积极做好协调配合、指导评估等工作,共同推进相关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把试验区建设好、管理好。

附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

第四篇:上海自贸区总结

上海自贸区主要摘要

1.区域范围

国务院划定的上海自贸区,包括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2.服务模式

在贸易领域,上海自贸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凡是进入这20多平方公里区域的货物都是零关税,出了这个区域要实行出口退税,但进入国内消费,要重新征税。”

“在这里,工商注册登记更加便利,对外国投资者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就是‘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都列为开放’。负面清单式的开放方式,是一种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尝试。”

3.挂牌及政策公布实施时间

据报道,根据上海自贸区方案制定机构处得到的消息,若无特殊变数,自贸区初步确定在本月27日挂牌。“准确时间需要进一步协调,也需要根据各方领导时间安排,如果无变数,初步确定时间为本月27日。”相关人士表示,自贸区在9月底挂牌已确定。

上海自贸区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将于2013年10月1日起实行。即将在10月1日正式启动的自贸区方案涉及56项政策,这56项政策包含小部分金融政策,年底前再启动42项政策中再包含一部分金融开放政策。商务部同意25家企业参与内资融资租赁业务试点,这似乎又为自贸概念炒作提供了新路径。分析人士表示,融资租赁扶持政策将成为各路资金关注的新重点,目前涉足该业务或者注册地在上海自贸区的上市公司。

4.关注焦点

金融领域的开放则成为试点中最受关注的焦点。申报的方案明确表示,在区域内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区域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离岸金融业务亦被列为金融领域开放的重要部分。据相关媒体报道,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政策包含允许融资租赁公司设保理业务、允许外资设有限牌照银行等内容,但金融政策将晚于其他政策启动。

据介绍,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试点主要面向贸易和投资服务。除上述举措外,在试点中,还将对区内注册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及项目子公司,实施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的试点政策。建议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建议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已有多家融资租赁公司在所划定的自贸区内设立了相关业务项目;而自贸区的建成,将对国内融资租赁行业带来进一步的发展机遇。

据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市综合保税区还与交银租赁、招银租赁、国银租赁、农银租赁、工银租赁、中航租赁、美国威利斯租赁、大新华租赁以及远东租赁9家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包括国内的租赁公司以及国际租赁公司,都将成为上海未来融资租赁项目的储备资源

5.主要涉及领域

有关方面提出了上海自贸区建设方案中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清单,涉及六大领域十九个行业,主要包括:

金融服务:允许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允许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开办离岸业务;降低融资租赁公司的限制,并允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

专业服务:将放开外资从事律师、资信调查、人才中介、投资管理、工程设计和建筑服务等,中外合资旅行社将允许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这意味着扩大了中国国旅和中青旅等公司的业务范围。

航运服务:除了对外资企业放宽投资比例限制外,对港口业务也有扩大,不过上海港口类上市公司已大幅上涨,对利好预期已有反应。

商贸服务:将放开外资参与增值电信业务、游戏机的生产和销售、外资从事文物拍卖等,与上市公司的影响不大。

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领域主要是放开外资机构的限制,与A股的公司关

6.部分优惠政策:

免税和自由港将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业,而贸易区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聚集,叠加我国的产业升级。因此,自由贸易区对于物流的集聚效应将更加显著。

在自由贸易园区的概念中,港口、机场、仓储、地产以及金融服务业的企业更容易成为受益企业。某券商研究员分析认为,上港集团、上海机场、长江投资、外高桥、浦东金桥、浦发银行等公司都有可能成为自贸区的受益者。

目前上海自贸区正在研究制定鼓励类产业投资目录,处在目录内的企业,所得税按15%优惠。其他企业所得税率一律按25%征收。并非所有“关内”企业都能享受到税收优惠。从企业所得税来看,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企业所得税为16.5%,上海自贸区内的一般企业与区外一样,都为25%,高于前者。

而且,未来在自贸区内设立的企业除了能享受税收优惠外,在进出口额度上也会有更大的空间。对一些未完税的进口商品,企业将可以直接通过自贸区内的外资银行办理仓单质押,拥有更多更丰富的金融盘活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于国际艺术品拍卖这样的高端文化业态也将在自贸区内得到长足发展,从而大大降低了艺术品流通市场的税费成本和交易成本。

上海提出,对于自贸区内企业对外投资,将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切实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境外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资源开发类项目以及中方用汇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非资源类境外投资项目须由国家发改委核准,在试点内此项审批或将停止实施;对非金融类的境外投资,将由前置审批转变为加强事后管理。

7.关于汇率,兑换及资金转移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可基本实现利率、汇率的市场化这个金融完全市场化和全面开放的重要指标。在自贸区内基本放开人民币汇率的衍生品交易,企业可以比较自由从境外获得借款,境外资本在自贸区内可以投资中国证券市场,境内个人资本流出将比较便利。实施负面清单后,在自贸区内外双向投资可自由流通,特别是境内外双向投资,包括境内(外)资本参股境外(内)企业。外商投资全面享受“准入前国民待遇”。

还有,对跨境资金转移的限制。一方面,在利率汇率市场化前提下,一定程度限制跨境资金(资本)转移是必要的。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区内外人民币存款的转移要受到限制。区内的个人可以把工资收入、其他合法收入以及海外收入存入区内的人民币账户,享受利率市场化的好处,但是禁止将个人在境内的人民币资金转存该账户。另一方面,即使在上海自贸区内,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也不等于跨境资金转移的完全自由。对某些资金,例如洗钱和非法融资等违反世界公认的行为准则的跨境资金转移必须受到限制。同时,根据G20伦敦会议的精神,各国启动对避税天堂的监管也很紧等。

8.区内设立期货仓库

如果国外商品交易所能够在自贸区设立自己的期货仓库,将有助于国内大宗商品买家节约交易和运输成本,也能够减少对国外仓库的依赖。如中国是铜和钢等金属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像伦敦金属交易所这样的全球最大的金属交易所,在内地没有仓库(像伦敦金属交易所和全球其他大宗商品交易所通常希望设立自己的仓库,以确保交货地点尽可能地靠近消费和制造目的地)。这就意味着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交易的许多中国内地客户只能通过新加坡或高雄的仓库进行金属实物交割,这增加了他们的运输成本。

9.鼓励发展行业

另外,自贸区鼓励从事境外股权投资,并提供相应的中介服务。比如,鼓励在试验区设立专业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支持有条件的投资者设立境外投资股权投资母基金,可能与前海基本类似。

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处长张红也曾介绍,为了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自贸区将鼓励发展诸多新型业态,包括发展电子商务、融资租赁、高端维修、大宗商品交易、离岸贸易等。金融领域开放方面,自贸区将探索建立试验区金融监管新体制,将会有一揽子制度创新,包括人民币自由兑换、资金自由流通等。

后续仍每日关注并收集相关信息。

2013.9.22

第五篇:上海自贸区四大制度创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四大制度创新及初步成效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上海自贸试验区自挂牌以来,在推进四大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创新投资管理制度。一是实施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模式。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在外商投资的准入领域实行了负面清单制度,外商投资特别管理措施共有190条。经过2年调整,2015年版负面清单中外商投资特别管理措施压缩到122条,调整率达35.8%,并将适用范围扩大至上海、广东、天津、福建4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二是创新外商投资备案制度。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实施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2015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企业3326户,是2014年的1.5倍,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外资设立管理制度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审批向备案登记的转变。三是创新境外投资备案制度。上海自贸试验区境外投资备案办法简便高效,自开展以来,股权投资基金类企业借用自贸试验区平台开展的境外投资活跃。截至2015年6月底,上海自贸区累计办结境外投资备案项目411个,上半年保税区办结境外投资备案项目208个,中方投资总额71.7亿美元,同比增长10倍。四是创新工商登记制度。建立了由工商部门主导的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制度并拓展到业务变更和进出口经营资格备案登记,质检部门推出组织机构代码实时赋码,税务部门推出“办税一网通”等创新举措,实现了由多头受理向一口受理的治理流程再造。试行企业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入驻企业已经超过原上海综合保税区过去20年存量企业总数。

二、创新贸易监管制度。一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运行,收单业务通过“单一窗口”完成一半贸易进口货物的申报手续。二是稳步推进“货物状态分类监管”非保物流模式试点。海关已制定出监管方案和操作规范,对使用仓库管理系统的仓库物流企业,实施“联网监管+库位管理+实时核注”的监管模式。2014年底开展“货物状态分类监管”非保物流模式试点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安全可控。三是“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流动”的监管制度。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了“先入区、后报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等多项创新举措,成效显著。截止2015年9月,自贸区从账册备案到核销企业操作环节由34项减为10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分别较区外减少41.3%和36.8%。“先进区、后报关”参与企业从最初7家增至419家。

三、创新金融制度。一是金融制度创新框架体系基本形成。自挂牌以来,在坚持宏观审慎、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共发布了51条金融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和措施以及一系列实施细则。2015年10月30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了《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简称“金改40条”)。上述内容构成了以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制度创新框架体系。二是自由贸易账户业务、投融资汇兑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等一系列金融创新试点逐步开展。2014年正式启动自由贸易账户业务。2015年10月制定实施新一轮金融改革方案,本外币一体化运作的自由贸易账户功能进一步拓展,截至2015年底,共有40家机构接入分账核算单元体系,开设自由贸易账户44186个,账户收支总额22053亿元。跨境人民币借款、跨境人民币结算、本外币双向资金池、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等金融创新进一步深化,2015年全年跨境人民币借款69.82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12026.4亿元(占上海全市的42%)。三是面向国际的金融平台建设初见成效。上海期货交易所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了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开始运作,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在自贸试验区内筹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金融要素市场也都积极研究如何利用上海自贸试验区优势设立面向国际市场的金融平台或开发面向国际投资者的金融交易业务。四是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快推进。“一行三会”驻沪机构和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建立宏观审慎的金融监管框架和监管协调机制,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和试验区“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监管协调。

四、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一是建立安全审查制度。制定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安全审查办法,明确了外资安全审查的范围、内容、工作机制和程序。二是建立反垄断审查制度。制定了“经营者集中”“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价格垄断”3个领域的反垄断工作草案,形成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反垄断审查联席会议制度方案。三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依托全市信用平台,上海自贸试验区子平台正在加快建设,已完成归集查询、异议处理、数据目录管理等功能开发工作,同时探索开展事前诚信承诺、事中评估分类、事后联动奖惩的信用管理模式。四是建立企业年报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企业年检制改为报告公示制度,企业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部门报送报告,并向社会公示。特定企业还须提交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对未按规定期限公示报告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将其载入经营异常名录。五是健全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推动部门监管信息的归集应用和共享,已汇集信息数据422万余条,制定了《共享平台信息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各个部门联动执法、协调合作机制,梳理了相对集中的执法事权,建设网上执法办案系统,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已承担了19个条线的行政执法权。六是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承担企业年报审计工作,第三方检验机构为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商品检验出具鉴定报告;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在区内开展业务;上海国际仲裁中心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仲裁院,制定发布了上海自贸试验区仲裁规则。

五、初步取得了四大改革开放成效。一是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政府管理理念。引入负面清单的管理思路,培育了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管理理念。创新不同部门协同管理的模式,培育“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政府服务理念。建立政府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培育了政府由被动审批转向主动服务的管理理念。明确内外资一致原则,培育公开透明的政府管理理念。建立第三方检验、评估和结果采信制度,培育以市场为主体的政府管理理念。这些理念已经被全国各地广泛接受,成为各个地区深入推进改革的重要思路。二是形成一批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政府管理创新制度。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的外商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境外投资项目管理、新设企业注册资本认缴制、统一营业执照样式、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制度等制度创新,大胆借鉴了国际通行规则,并已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复制。三是形成一批可在特定区域内复制推广的政府监管创新制度。海关监管制度方面,一线进境货物先进区后报关、区内企业货物流转自行运输等14项制度创新,已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检验检疫制度方面,进境货物预检验等8项试验成果,已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场所复制推广。海事监管制度方面,海事行政许可全程透明等2项试验成果,已复制到全国海事系统。上海自贸试验区水域国际航行船舶航海监管技术和海事诚信管理综合体系等试验成果,也已在特定区域内复制推广。四是在金融和服务业领域形成一定的溢出效应。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等相关政策已在上海推广。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等8项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有力推动了国家整体金融改革进程。

下载上海银监局发布试行自贸区银行业监管制度安排通知(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银监局发布试行自贸区银行业监管制度安排通知(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自贸区9大金融业务最热

    上海自贸区9大金融业务最热: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居首 2014-09-23 16:08:00 2013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地方自贸区在上海呱呱坠地,伴随着一次次的揭牌或发布,上海自贸区行将满一......

    上海自贸区的钢铁机会(范文)

    上海自贸区的“钢铁”机会 事件 8月22日,商务部发布消息,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意味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成为国内首个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上海自贸区的离岸金融业务

    【摘要】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政府在上海设立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也是我国大陆境内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自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以来,其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建立......

    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政策汇总

    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政策汇总 1.与境内区外的融资租赁公司仅能开展国内业务相比,区内公司的业务范围更广,可开展全流向的租赁业务,包括两头在内的境内租赁、两头在外的境外租赁......

    上海自贸区综合性新闻[推荐阅读]

    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周年进出口值达7475亿元 2014-10-30 08:58:00 出处:东方网 据上海海关统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一周年来(自去年10月至今年9月的整月数据统计),累计实......

    上海自贸区注册公司总结文档

    上海自贸区注册公司总结文档 在自贸区注册企业相对来说比区外方便很多。从自贸区企业注册登记流程可以看出,与区外内资公司注册比较,有四个主要的不同:一是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

    1上海自贸区政策解析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于9月29日开始正式运行。为充分认识上海自贸区政策内涵及运行机制,准确把握当前形势,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市政府办公......

    浅谈上海自贸区的战略意图

    厚德博学,追求卓越 浅谈上海自贸区的战略意图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该试验区成立时,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辅之以机场保税区和洋山港临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