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创新实践中推动非公经济党建科学化水平
在创新实践中推动非公经济党建科学化水平
摘要:佳木斯市通过成立全省首家党工委、在规模企业派驻指导员等一系列新举措,推动非公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升其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探索出推动非公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路子,2010年底荣获第一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论坛优秀案例奖。
关键词:非公党建;党建指导员;党建科学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作出重要部署,胡锦涛的七一讲话为新时期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佳木斯市把提高非公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出一系列加强改进非公党建的新探索、新举措,推动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探索出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路子。
一、佳木斯市非公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与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佳木斯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着滞后性,如工作责任认识不清、党组织覆盖面窄,基础工作薄弱;组织设置不优、隶属关系复杂,管理体制不顺;人才匮乏、党员管理教育相对弱化,党员流动无序,部分党员长期“游离”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佳木斯市非公党建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在增强影响力、凝聚力、带动力及对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0年底荣获第一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论坛优秀案例
奖。
第一,完善考核制度,实现上下贯通的责任体系。市委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关于在民营经济推进工作中同步推进党建工作的意见》,明确非公党建工作任务和目标,把推进落实情况作为年终目标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和参考依据,切实形成了上下贯通的责任体系。各县(市)区委成立组织机构,围绕企业发展和经营活动开展工作,搭建与企业平等讨论交流平台,市委组织部从市管党费中下拨专项资金,帮助非公企业搞好党建图板、簿卡册等基础性工作,并积极协调指导各企业利用会议室、减小公司领导办公室面积等形式因地制宜为党组织提供办公室和活动室,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突出发展重点、推进党建组织的全覆盖。按照有利于非公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原则,通过采取确立联系点、下派指导员、健全完善机制等形式,切实做到党组织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使党组织设置更加符合非公经济领域特点,实施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第三,强化教育管理,拓展非公党建的典型示范带。市委结合企业主和员工的思想动态,充分宣传报、标语等宣传载体,深入宣传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通过定期召开非公有制企业主和党组织负责人座谈会,查摆存在问题,把那些“游离”的党员组织起来,为加强个体私营企业党建工作打牢基础。截至当前,全市有5个典型
在非公党建工作推进会上做经验介绍,其中报送凯华汽车有限公司事迹在全省进行交流,选派恒泰集团副书记、阳光农业总经理参加全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推动了佳木斯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
第四,加大人才创新,强化党建指导员的助推功能。基于目前党组织组建率低、党建工作不活跃、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等问题,佳木斯市创造性地提出了推荐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任党建指导员的新路子,此举得到习近平及中央领导充分肯定,经验材料在《全国组工通讯》和《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上予以刊发,《焦点访谈》栏目进行专题报道并被其他报刊杂志转载,很多地区学习此经验做法,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十七届四中全会后,佳木斯市进一步制定下发《关于选派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担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的意见》,明确了选派指导员和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方式,确保这项工作积极有序地开展。这一做法又在2010年被评选为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市组织部长郝近江同志出席人民大会堂的颁奖仪式。现在全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被选派到非公有制企业任党建指导员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在企业生产的急、难、险、重等关键环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破解党建难题,充分发挥党工委的职能创新作用。针对佳木斯市小型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内党建工作空白的问题,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
立党组织”的要求,在管理体制上大胆创新,成立了黑龙江省首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以推动企业科学发展、服务员工、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落脚点,精心打造“三二一一”党建工程新模式,在不增加人员编制和财政负担的情况下,从工商系统政治素质高、热爱党务工作的干部,进驻党建工作基础薄弱和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指导开展党的工作,破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难题。在2010年6月,市委又依托民政局成立了黑龙江省首家社会组织党工委,继佳木斯市委成立黑龙江省第一个非公有制党工委后的又一次党建创新性尝试,为消除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空白点提供保障支持。
第六,创新活动方式,促进党企共进双赢的新发展。把“四双”活动作为提升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三力”的有效载体,继续开展通过深入开展“全覆盖工程”、“党员旗帜工程”和“四三三”等活动。一是拓宽“双培”途径,从源头抓起,在生产经营管理能手、技术骨干和文化较高、综合素质较好的青年职工中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二是加大“双推”力度,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积极推选党组织负责人与经营管理层交叉任职。三是营造“双争”氛围,在创先争优中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有方向、创有载体、比有标准。四是实现“双保”,通过主动服务和逐步引导,增强非公企业主的组建党组织和强化党建工作意识,发挥党建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力提高非公党建工作水平。同时通过“三比一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关
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党建工作的建议
第一,抓体制创新,提高非公党建体制规范化水平。当前,针对佳木斯市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行业管理上,存在着单独管理各自为政和多头共管交差重叠的问题,要注重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做好非公党建工作归口管理,主要从党组织机构设置、工作流程、工作制度规范化等来推进党组织的阵地建设,对党建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的,采取主要领导分工挂钩、选派党建指导员等办法,进行整顿或帮扶;对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的,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机制,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特别要突出佳木斯市非公党工委和社会组织党工委的指导工作,形成有关部门紧密联系、齐抓共管、资源共享、合力推动的领导体制,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第二,抓管理创新,做好非公党员培养与培训工作。实施科学管理,对建立非公企业业主和党务干部定期培训制度,定期举办民营企业发展论坛。全市非公组织中的党员流动性大,且集中在生产经营岗位,管理型、技能型党员骨干明显不足,如果采取集中方式在党校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时间难度相对较大,不利党员队伍的扩大。可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为非公企业业主和党务工作者提供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加强党员队伍的能力素质建设,既达到培训的目的,走完培训的过程,又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引导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抓载体创新,化解党建工作难突破的问题。依据时势,创
新不同于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功能及工作理念,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型信息沟通方式,创新非公党组织生活方式。可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党员的不同需求和不同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网站建立党总支网上阵地,通过支部qq群召开网络会议,建立支部网页和博客,开辟党委信箱、支部信箱和网上论坛等,充分发挥红色网站的积极作用,增强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互联网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形成强有力的网上主流意识形态,以提高党的工作的实效性。
第四,抓机制创新,在创先争优中提高管理激励机制。要定期开展优秀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业主评比活动。适当提高非公企业领域的优秀党务干部特别是优秀党员业主推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或其他先进的比例,不断提高其政治待遇,增强非公企业党务干部、党员业主的光荣感和工作积极性;要建立上级党组织服务企业党建的长效机制。如开通非公企业党建服务热线、民营企业家服务热线,为非公有制企业及其党组织、业主、党员排忧解难,解答疑难问题;要积极维护党务干部的合法权益,在他们因坚持原则,维护国家、集体、职工利益而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上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及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佳木斯市创新实践对提高黑龙江省非公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启
示
第一,必须深刻认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战略意义。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增强党执政的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和思想文化基础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具有战略意义。第二,必须在把握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实现新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必须以尊重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为基础。调研发现,工作目标不够具体、定位不够明确,是制约非公企业党建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党组织只有按照企业发展的规律明确定位、界定职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律,符合党建工作的规律。
第三,必须围绕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发挥党组织的作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应把维护好各方面合法权益、促进和谐企业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认真抓好落实。只有把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大局、与企业员工的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才能目标同向、工作同力、发展同步,才能更多、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第四,必须运用各种资源,全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必须以开放的理念,运用、整合区域内的各种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争取非公有制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实现党建资源由少到多的转变,特别是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要大胆创新,积极实践,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建的科学
化水平。
第五,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非公党建是党建领域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党的政治要求、企业的发展需求、职工群众的利益要求和广大党员的个人追求有机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才能在新形势下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从而让鲜红的党旗在更多的非公企业高高飘扬。
*本文系黑龙江省201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扶持共建科研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e010)。
第二篇: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马维敏
(2015年11月)
当前,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正迅速展开,这一轮改革更加注重由单项改革转向综合配套改革,既有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治理改革、更有高校内部的改革问题。这一轮改革是高等教育扩大规模后一次深刻的变革,高校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增强改革意识,主动融入改革大局,不断的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当前,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在办学治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干部和教职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不强,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还不明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联系不密切,不能满足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的需求。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能力上的不适应,机制上的不完善。我认为,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主要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切实转变发展理念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既是职业院校学院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今后,职业院校要按照“市场所需,学生所盼,学院所能”的原则,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与市场对接,做到学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相适应。要紧紧跟上产业振兴、1
调整、升级、发展的步伐,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主动对接产业和行业需求,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加强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2014年,我院经过广泛的调研,确定了学院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两心”地位(以党建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保证学院正确办学方向,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强“两级”管理(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院系两级工作新机制,提升办学水平),强化“四个转变”(按照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进一步转变办学思路,转变专业设置、转变教学模式、转变行政职能,促进内涵建设),实施四大工程(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提升学院内涵品质;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增强学院发展动力;实施项目建设工程,夯实学院发展基础;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促进学院发展现代化),建设“两个基地”(建设“中国(吴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人才高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中国(吴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人才高地——对阿经贸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实现“三个提升”(实现“学院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有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有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到2020年,努力将学院打造成为“机制一流、特色鲜明,在西部地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现代民族高职院校”。这个思路符合我院今后发展的实际。
二、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缓解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够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够好等问题。综合来讲,要实现以下四个创新
一是推进办学机制创新。深化多元化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要积极联合各级有关行政部门、行业企业、各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及各中职学校,成立由学院、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共同组建的“职业教育联盟”,进一步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搭建全市中高职衔接的直通车。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力争使恒丰纺织、吴忠仪表等大企业都成为学生实训基地。逐步实现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员主体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
要借力办学,学院要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国家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善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级各项财政支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今年,我院抢抓机遇,争取到“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总投资5.24亿元,计划建筑面积9.15万平方米。项目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投入,放大贷款资金的杠杆作用。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十八届三中 3
全会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本着“学校即工厂,工厂即学校”的原则,与企业共同制订详细的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企业招收职员,学院招收学员的“两员”模式试点工作,将课堂搬到企业,实行订单培养。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现代学徒制中“半工半读、边学习边实践”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校企师资对接、理论与实践课程对接、实验实训设备对接、职业资格对接、技术要求对接等内容,充分让学生用理论指导技术操作,让企业师傅的传帮带深化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提升,从而不断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达到“进校即进厂、毕业即就业、进厂即操作”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专业教学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评价,推行学制和学分制,实行“双证书”制,鼓励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获得专科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取得其他的资格证书。
三是转变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宗旨,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改革教学内容,把以理论教学为主转向以实践教学为主。创新教学模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围绕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技能及职业习惯的养成,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做中学、学中做”。学院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确保相 4
关专业学生1年以上顶岗实习的工作经历,使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零适应期”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坚持特色发展道路
一是突出专业特色。建立动态调控机制,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积极拓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市场需求过剩的专业,力求实现“三对接”,即“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需求对接”、“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对我院来说,施行“市场主导型专业设置模式”,紧密围绕吴忠市产业和企业人才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经济产业规划来设置专业,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要结合民族地区特点,顺应全市清真产业发展趋势,开发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阿拉伯经济贸易等民族特色专业群。采取措施,先行先试 “两员”教育模式,大力开拓职业教育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办学渠道。
二是设置特色课程。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实施以“导向化、企业化、职业化”为主题的课程内容改革,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校本教材建设,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制定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实验实训建设标准,积极探索建立技能与学分的转换机制,把企业、行业、社会用人标准与教育 5
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发课程。
三是推进国际合作。依托民族地区优势,借助中阿博览会、中阿校长论坛、回商大会等平台,深入开展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国家高等院校建立全面、务实的教育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和已经签订合作协议的约旦的阿杰隆国家大学、苏丹的蓝尼罗河大学、《古兰经》大学、卡萨拉大学、阿尔及利亚第二大学、摩洛哥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大学深层次合作,就学校领导互访,推动合作交流,教师互访互学,大力推进师生互换、学位等值、学者互访、联合办学、合作研究、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促进教育资源的互补和援助。面向迪拜等中阿合作重点区域,义乌、广州与阿拉伯地区经贸合作等领域,大力培养阿语+商贸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逐步提升学院办学档次。
三、实现和谐发展目标
要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科学治校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保证学校科学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办学治校能力。“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就高等学校来说,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以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为重点,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要以学习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谋划发展和改革创新的能 6
力。加强领导班子廉政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落实“两个责任”,落实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不分管财务、人事工作、工程项目建设、行政审批事项、物资采购工作),坚持做好“一岗双责”,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环境,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完成。结合学院实际,明确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事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都由学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做出决定。
三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严格依法治校。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着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依据法律和《章程》,制定完善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学生管理、后勤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
四是推行院系两级管理,理顺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积极推动管理重心由学院向系部下移,管理方式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过渡,学院从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经费划拨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7
把相关的权力和日常运行经费下放到院系,同时也要把相关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到院系,并确定事后评价体系和方式,实行效能目标考核,确保院系恰当地使用权力和资源,完成工作任务,真正把系部一级的办学活力激发起来。
五是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多层次工作研讨论证机制。围绕学校的重要决策和重要部署,坚持事先以教代会、学术委员会、系部党政联席会议等为载体,开展多层次的深入论证和征求意见。将重点任务分解,明确完成时限并向全院公布。成立了行政、教学和学生管理三个督察组,定期对决定事项进行督查。学校领导班子还通过年终述职述廉会、教代会会等多种途径自觉接受监督。把公开透明作为学院的基本制度,完善各类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了公开台账,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三篇: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临河热电厂党委书记座谈会发言材料 尊敬的永达书记以及各位领导下午好!
我是临河热电厂党委书记丁建华,下面我就临电党建科学化工作向黄书记做一简单汇报,不足之处请予以指正。北方联合电力临河热电厂始建于2004年,装机为两台300MW亚临界湿冷机组,现有员工389人,其中党员151人,设立5个基层党支部。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在北方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临电党委将提升党建工作科学水平作为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重要保障。在党建工作中不断创新方式,丰富党建工作内涵,在党建工作科学化的进程的道路上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通过党建平台的开发,将党建工作引入科学化轨道
临河热电厂党委以“融入中心、进入管理、引领方向、服务大局”为指导思想,把党建工作重点定位在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上。自主研制开发了临电“党建信息”平台,目的是将党建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科学化,把党的宗旨、上级的精神及时传递给每一个党支部,每一位党员,使临电党员、职工的工作与生活紧密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以公开透明的实际行动,为党建工作科学化建设提供可靠而稳定的工作联系平台。把党建平台建设成为宣传党的方
针、政策的阵地、优化整合党建资源的沃土、构建领导干部与党员职工交流的平台、丰富活跃党内生活的课堂、满足党员日常生活需求的渠道。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工作机制的创新,运用网络的技术手段将日常党建工作借助信息平台进行规范,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执行力。
二、党建平台的运用,提高了党建工作效率
临电党建平台,涵盖了党务公开、培训园地、党建热点、创先争优、新闻视频、图片新闻、支部亮点、党员论坛等模块,融入了组织、宣传、党办、工会、纪委、团青以及党支部的全部具体工作内容。平台共设39个工作模块、107个子模块,包括《党支部活动记录本》、《党小组活动记录本》、《团支部活动记录本》、《青工活动记录本》四个记录本共计149张报表。实现了计算机填写、内部网络共享等功能。平台最多可供5000个用户使用,系统并发用户在200-300之间。为工作方便,平台还设有短信群发器,为便于工作督导,建立了工作晒台栏目。从真正意义上创建了一套党建管理高度化,工作流程网络化,党建宣传直观化,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信息化的PDCA闭环科学化管理体系。例如:组织工作模块中开设了干部管理栏目,要求中层干部每半年撰写工作总结并进行述职述廉。每月填写一份“中层干部平时表现登记卡”,登记卡详细记载了本月所做工作、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本月个人学习情
况,未及时填写的干部,名单将被挂在工作晒台上进行曝光。不仅使每一名干部日常工作情况清晰的展现在职工、组织的面前,还杜绝了说空话、不办实事干部现象的存在。在“新闻视频”栏目开展了 “网络述职”活动,每位干部身着正装,坐在演播间进行述职述廉,事后将述职视频上传到“党建平台”。这样做一方面使全体职工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中层干部的工作实绩、存在不足以及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促使每位述职者静下心来仔细回味一年来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收获,同时潜心斟酌下一步工作思路。在创先争优栏目将实施方案、推进计划、党员公开承诺等挂在栏目里便于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将活动以来取得的实效及形成的长效机制整理成文字或制作成PPT、专题片等形式资料,进行成果展示,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三、通过党建平台的导入,取得了丰硕的实效
将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有效导入党建工作,对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党务工作时效化、管理方式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临电党建平台的研制开发使各部门的文件归档、文件下发、文件保存、文件调用与以前相比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短信群发平台及视频栏目的开发、使用,方便了通知下发,上级精神、政策的及时传达,减少了集中开会、学习的次数。通过党建平台的搭建,收到以下显著
效果:一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党建工作的实践性问题,规范了何时何人办何事,便于接受监督;二是有效地解决了党建工作任务重与专职人员少的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三是成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活跃载体,是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展示党员风采的活动舞台;四是便于宝贵资料和思想火花的留存,不断发挥激励作用,受众面扩大,影响力持久。
临电党建科学化工作在集团公司、北方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差距,如:政工队伍人员少,党建科学化工作中没有出更多的精品和亮点,党建工作融入企业工作中心的范围还不够广等。今后的党建工作中,我们一定将曹培玺总经理和黄永达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具体工作要求和“六个坚持”等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和不足,全力以赴完成明年四个“8”的奋斗目标。由于时间关系,临电党建科学化工作只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介绍,真诚的邀请尊敬的永达书记及各位有时间到临电详细的了解我厂党建工作,同时给予指导和指正。
借此机会,请永达书记对我厂党建工作进行点评指导,我将认真听取,以便为我厂下一步党建科学化工作增添新动力,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奉献更加出色的工作!
第四篇: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提高科学化水平_推动党的建设创新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提高科学化水平推动党的建设创新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三
对一个有7500多万党员、领导13亿人民的大党,如何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如何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如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认真探讨和回答的课题。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这一命题,体现了我们党对世情、党情、国情深刻变化的清醒认识,反映了我们党对巩固执政地位、坚持长期执政的深刻自觉。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就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历史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顺应了这一规律;现实也表明,现在一些党建工作还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得不够不深。
执政党建设是长期任务,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永恒主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实效。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我们要在加强实践探索的同时,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任务,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和创新,努力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执掌政权的客观规律,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总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建理论。
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要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违反规定该怎么处理,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科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党的建设水平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们探索和运用党的建设科学方法取得了不少成效,应该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完善。面对信息网络化程度的提高,各级干部要提高运用信息网络进行引导和管理的能力。既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方法,也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借鉴外国政党的有益做法。
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政党,必然是一个崇尚科学、遵循规律的政党。回首我们党的光辉历程,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规律的探索、认识和掌握,始终贯穿其中。在新的历
史起点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党必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第五篇:申论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时间:2011年09月16日 09时00分来源:《求是》作者:中共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我要评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我们通过加强学习实践,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切实增强领导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以学促思,深刻认识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通过加强学习,结合省情实际,在充分调研、摸清实情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但遇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早发多发。“十二五”时期浙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人均生产总值由7000美元向1万美元迈进,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时期,社会问题和矛盾新老掺杂、关联渗透、碰头叠加,错综性、敏感性、复杂性增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刻不容缓。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带来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带来社会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动,容易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这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比如,解决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均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解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征地拆迁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法规制度体系;适应社会利益多元化、社会需求和价值追求差异大的变化,建立健全利益平衡与协调机制、通畅利益诉求表达渠道;针对各种风险与矛盾交织并存,突发事件易发多发的新情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适应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实际,用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引领社会风尚,等等。通过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活力,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
二、以学增智,准确把握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工作要求
通过加强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的方法、体系和机制。
坚持科学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全面进步,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牢牢把握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科学发展规律,理清社会管理工作思路,完善社会管理方式方法,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体现群众性。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各项工作,着力在倾听民意、关注民生、惠及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上下功夫,切实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提高服务能力,在服务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发挥能动性。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在规范社会关系、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社会管理的能动作用。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注重规范性。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坚持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的有机结合,改变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形成一套长效机制,着力规范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管理事项的程序和行为,健全完善依法、常态、有序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努力做到社会管理“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强化基础性。树立重心下移、夯实基础的理念,注重抓好基层、打牢基础,以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为切入点,着力在建立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上下功夫,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大力推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做法,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力求实效性。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在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社会管理的同时,运用法律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运用平等对话、互动沟通、民主协商、统筹协调等方式,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努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宣传思想教育受众面宽、覆盖面广、实效性强。
三、以学致用,切实抓好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点工作
通过加强学习,找准抓住最急迫、最关键的重点问题,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务求实效。
抓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个焦点,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创新信访工作方式方法,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大接访机制,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活动,实现由堵到疏、由被动待访向主动下访、由信访上行到基层化解的根本性转变。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纠纷,推进“和谐促进工程”建设,发展专业调解组织,引导人民调解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及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的调处,着力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主体多元、系统衔接、手段多样的大调解工作体系。
抓住基层基础这个重点,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建立健全党委政府主导、职能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组织领导体制,完善联动协调、研判、解难、限时办结等工作机制。完善社会稳定评估机制,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整合公安、政法、居民及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动态管理。探索村级民主自治、民主监督新路子,在全省农村普遍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和“便民服务中心”,巩固城市社区管理成果,完善协商议事制度,健全社会事务服务机构。
抓住虚拟社会管理这个热点,积极主动地引导网络舆论。统筹管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互联网综合管理格局。倡导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建设网络主流文化阵地。加强舆论引导,健全预防性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利用网络渠道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群众关切,做好澄清事实、释疑解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增强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网上舆论应对能力。维护网络安全,推进网络社会治安管控机制建设,保障信息网络健康有序发展。
抓住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这个难点,加强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专门机构和工作体制,积极回应流动人口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就学、居住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和期盼。建设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及时有效掌握实有人口基本状况、流动情况。完善特殊人群服务和管理政策,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完善高危流动人口排查、服务管控工作机制。
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落脚点,强化社会公共服务。启动“惠民富民”十大工程,实施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优化教育和医疗资源配置,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巩固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成果,积极构建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完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提高
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