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推进依法治路 加快建设路政队(20150504)
全面推进依法治路 提升路政执法能力
——省酒泉路政执法管理处书写保障公路畅通服务社会发展新篇章
公路安全,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路通畅,对推动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式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
为保护经济、国防大动脉的畅通,酒泉公路路政执法管理处用‚航天精神‛和‚铁人精神‛书写着保护公路完好、保通保畅的壮丽篇章。
强素树形建队伍
作为公路上流动的交通执法‚窗口‛,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路政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建队伍、强素质、抓管理、树形象的思路指导下,酒泉路政执法处以交通运输部确定肃州路政执法所为‚三基三化‛建设试点为契机,扎实推进以基层执法队伍职业化、基层执法站所标准化和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三基三化‛建设工作,通过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职责、任职资格、优化结构、职业培训、在岗教育等举措,对站所股室负责人的岗位在全处实施竞争上岗,建立健全路政巡查、岗位轮换、勤务训练、执法评议考核、案卷评查、内务管理、执法监督等27项管理制度,形成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机制,形成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确保队伍向规范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同时,通过绩效考核、岗位轮换等办法,增强路政人员忧患意识和责任感,调动路政人员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形成了路政人员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
为规范路政人员执法行为,增强纪律观念,做到令行禁
止,实现路政队伍管理军事化,酒泉路政执法处采取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相结合、规范管理和习惯养成相结合的办法,通过业务技能培训、队列手势训练、现场模拟演练以及内务管理等途径,从规范着装、言谈举止、仪容风纪做起,提高了路政人员听从指挥、雷厉风行、文明执法的综合素质,锤炼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的路政执法队伍。
创新执法展风采
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是酒泉路政人的庄严承诺,保护公路路产路权,是酒泉路政人的坚定信念。针对公路建设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作难度加大、路政案件增多的实际,酒泉路政执法处坚持‚提前预控比事后弥补更有效,预防案件比处理案件更有效,预警提示比行政处罚更有效‛的执法理念,不断探索管理与服务并举的文明执法新途径,加大上路巡查频率,提高巡查效能,严查涉路案件,抓好路域环境整治,积极探索建立路政部门与交警、养护、运营部门联巡、联防、联动、联席工作机制,建立错时交叉巡查机制,不定期开展路域环境联合整治,形成信息共享、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合力保畅的有效工作环境,大大提高了巡查质量和管理效能。肃州、金塔、玉门路政执法所在与交警、养护部门联勤联动月巡查计划的基础上,联系公路沿线地方政府,建立了路况信息联络机制和路政工作联络制度,聘请义务联络员,搭建路政案件立体防控体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有效制止和查处了各种损毁、侵占公路的违法行为。肃州路政执法所在试点建设经验中,成立女子巡查组,以飒爽的英姿、亲和的笑容、规范的程序、文明的举止,变刚性执法为柔性执法,以女性特有的耐心细
致和服务意识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公路路产完好和道路通畅,树立了路政队伍的良好形象。
酒泉路政执法处对辖区内占用、利用、挖掘和穿越公路的工程,依法受理行政许可事项,加强现场勘查和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做到了依照法定程序和管理权限办事。树立‚规范、精简、高效、便民‛服务理念,优化审批流程,推行网络审批和公示,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向社会做出五项承诺,推行节假日办公和上门服务。为支持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不可解体的风电设备大件运输企业《超限车辆通行证》缩短办结时限30%,为大件运输企业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树立了风电运输办理示范‚窗口‛形象,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
路政人员在执法中做到‚三在先四公开五统一‛,即出示证件在先、明示法规在先、说服教育在先;执法依据公开、执法程序公开、处理结果公开、监督电话公开;统一着装、统一佩证上岗、统一处罚标准、统一路政票据、统一执法文书。通过开展季度工作检查、路政案卷评查、执法评议考核等活动,对路政执法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不断规范执法工作。2014年以来,路政案件查处率在98%以上,路政案件结案率在100%,有效地保护了公路路产路权的完好。
强化治超保畅通
省政府《关于加强非法超限超载货运车辆治理工作的通告》发布后,按照‚政府主抓、部门联动、标本兼治、依法严管、联防联治、规范行为、追究责任‛的原则,酒泉路政执法处不断规范治超工作,坚持路面执法不松懈,采取区域联动治理、流动检测治超和集中整治等有效手段,重点加强对从新疆、内蒙等省进入辖区和马鬃山拉运矿石、煤、铁粉
等超限超载车辆加强监管,运用静态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严厉打击‚双超‛违法行为,严禁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车辆上路行驶,做到不消除违法行为不放行,处罚一个,教育一片。采取抽调人员轮岗交流学习、派员驻站协助工作等形式,加大治超监管力度。加强与公安交警、公路养护、运管、收费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建立多部门协作配合联动治超长效工作机制,加大对超限超载车辆的打击力度,使辖区内超限超载车辆严格控制在5%以内,有效遏制了超限超载车辆对公路的破坏。
科学管理提水平
为进一步推进路政管理规范化建设进程和信息化建设步伐,酒泉路政执法处严格实施内业档案标准化管理,统一格式、统一流程,纸质档案、电子文档、影像资料同时保存,相互印证,及时更新。在日常巡查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巡查工作,做好每季一次的路况信息视频资料,做实视频资料信息比对分析,准确记录反映路产路权、路域环境、非公路标志牌、平交道口、穿跨越公路桥梁等基本信息的变化。在规范内业管理、完善路政装备、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上不断加大投入,基层单位建立标准化路政装备室,规范路政执法装备管理,为路政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激光测距仪,解决路政执法取证难的问题;以路政网络办公系统为平台,实现路政人员、装备、报表、路政巡查、行政许可、案件处理等信息的实时传输与共享,大大节省人力、物力与财力。积极配合省局推进‚数字路政‛建设工作,在治超检测站点安装高清视屏监控设备,实现实时监控、异地监控和互联互通三大功能,实现了声音图像远程传输,全天候24小时监控运行。安装公路路政电子巡查系统,网络覆盖重点
路段巡查点,并借助GPS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对巡查车辆进行远程监控管理,实现了对路政案件处理量就近调配和路政巡查工作的有效监管,提高了路政办公自动化水平。
阳光执法促廉洁
为实现管理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执法管理目标,酒泉路政执法处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倡导‚阳光执法‛,积极推行执法责任制,与基层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到人。组织路政人员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的学习,观看《路政人员违规违纪警示教育片》,组织干部职工到警示教育基地和酒泉监狱接受警示教育,与路政人员签订《规范执法廉洁自律承诺书》,有效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规范执法、廉洁自律和主体责任意识。在办公场所将执法依据、管辖范围、许可事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监督电话等内容上墙公示,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图整齐悬挂,增强办事透明度和工作效能,将治超五不准、十条禁令贯穿执法工作始终,落实执法公开制度,不定期开展日常稽查和暗访检查已形成长效工作机制,通过稽查工作常态化的开展,严明了工作纪律,规范了执法行为。同时还分别从公安交警、道路运输、公路养护、运输企业等部门和企业聘请了9名政风行风义务监督员,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文明创建树品牌
加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分布,健全完善所、站、队党支部,以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党员和群众为目标,不断推进党支部的组织、阵地、管理、制度、活动等规范化建设,为促进路政事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和作风
保证。
结合创先争优、效能风暴和行业文明创建等活动,以凝聚行业正能量、构建和谐路政为主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快乐和谐的执法氛围。在全体路政人员中开展‚‘三严三实’、‘联系群众转作风、公道正派树形象’‛、‚整顿纪律作风、规范执法行为‛、‚敬廉崇洁警示教育‛、‚争创标准化路政执法站所‛、‚巾帼建功文明岗‛、‚道德大讲堂‛等一系列专题活动,丰富并活跃文明创建氛围,树立路政文明执法新形象。以团结友爱、快乐工作、和谐共事为主题,积极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举办知识竞赛、岗位练兵、文艺汇演、读一本好书、车驾技能比武、厨艺比拼等活动,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建立路政文化室,使路政人员感受路政文化的氛围,得到高尚精神的熏陶。
创新宣传方式,扎实开展路政宣传工作。结合法制宣传‚五走进‛活动,向广大职工群众宣传路政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积极与肃州电视台《法庭内外》栏目组联合录制了《不能承受之重》和《非公路标牌拆除行动》节目,对超限车辆、非公路标志牌对公路及交通安全的危害进行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更进一步了解路政工作,自觉增强爱路护路意识。同时,自编自导自演的《酒泉路政小苹果》,在甘肃路政系统内外广泛传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传递了路政正能量,展现了路政新形象。
每当有司乘人员拨打求助电话时,基层所、站、队都在第一时间提供救助,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路政人员热情帮助在风雪中被困司机和乘客,为司乘人员免费提供热水和食品;随车携带修理工具箱和医药箱抢救事故车辆和受伤人员,帮牧民找回丢失的羊群,护送在风沙中迷路孩子回家等
感人事迹,在《中国公路》、《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酒泉日报》等新闻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在河西大地树立了酒泉路政人员‚公路卫士‛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长年累月奔走在车流如织的公路上,巡查、清障、治超、处理案件,为司乘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对公路事业尽职尽责,酒泉路政人在严寒酷暑中坚守岗位辛勤劳作,展现了‚畅通、安全、和谐、高效‛的文明执法风貌,以酒泉路政精神书写着保障公路畅通、服务社会发展新篇章。
第二篇:加快法治广东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工作
加快法治广东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工作
一、全面推进法治广东建设的重大意义
充分认识法治广东建设是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迫切需要。当前,我省正处于传统发展模式转向科学发展模式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深化法治建设,逐步实现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领域的法治化,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充分认识法治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保障。建设幸福广东,归根到底,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只有加强法治建设,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化解各种纠纷,改善社会治安,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才能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乡,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二、法治广东建设的目标任务
准确把握法治广东建设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运行机制和有效实现形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明显提高,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能力普遍增强、法治政府基本建立,公正司法不断深化,监督机制更加完善,综治信访维稳格局总体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城乡群众自治机制逐步健全,公民法律素质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全社会得到弘扬,法治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15年,初步建成地方立法完善、执法严格高效、司法公正权威、法治氛围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法治省。
抓好落实法治广东建设的主要任务:切实提高各级党委依法执政能力,完善推动我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法规规章,基本建立法治政府,深入推进公正司法,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广东宣传教育。
三、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行政
切实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各级党委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人事任免、决定重大事项等职权,把有利于推动广东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成功经验,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支持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支持各级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完善市厅级领导干部民主法治考核指标,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好法治建设。
必读文献:
《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年)》 参考文献:
沈春耀:《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0年;
魏礼群:《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0年。
第三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2008年6月12日辽源日报社撰稿
市委常委、副市长 李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依法行政”,这是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为保证这一重要精神的落实,进一步加快和谐辽源建设,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市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会议,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深化对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的理解和落实,我也借此机会谈谈对法治政府建设问题的粗浅认识。
一、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客观现实
探索建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个人体会:一是政府活动空间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国门的打开,我们的各级政府的活动空间正在不断地开放和拓展,全方位地开展社会或社区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国与国政府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而交往和合作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交往和合作双方相关法律和话语体系的趋同性,俗话说要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二是政府的责任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正处在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臣民社会向现代社会、公民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政府的权力实质上已经上升为按照国家意志的政治委托和公民的民主意愿,来行使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责。三是政府治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实践证明,仅仅单纯依靠国家力量来管理和控制一切的执政方式,既力不从心,也没有必要,必须要建立新的社会治理体系,重视非政府力量,逐步实现由权利政治向公益政治的过渡。另外,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政治诉求和民主诉求越来越强烈。这些因素都需要我们通过各方面的改革,尤其是行政体制改革给予回应和适应。
二、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实践
法治政府是指政府在行政过程中时刻受到法律的约束和支配。它强调的不只是国家通过法律来控制社会,而且也强调国家本身受法律的支配。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特权的存在。法治政府主要有4个标志:行政权利法定化;行政程序公开化;行政执法规范化;法律监督体制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建设法治政府的实践历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起步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1989年)。中国为重建和发展行政法制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主要表现为:第一,恢复原有法制,解决行政领域无法可依的问题。第二,制定新宪法,确定行政法制的宗旨和发展方向。第三,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第四,确立行政立法制度,健全行政法制。第五,建立行政司法制度,保障公正行政。我们党继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84年明确提出“从依政策办事,逐步转变为既要依政策办事,又要依法律办事”。
——发展阶段(1989年-1997年党的十五大)。我国的依法行政建设朝着更高更新阶段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行政诉讼法》的颁行,正式确立了“民告官”的行政诉讼制度,为行政权的行使,提供了有效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第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行,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标志着我国的人事管理开始步入法治化轨道。第三,《国家赔偿法》的颁行,落实了行政侵权的国家赔偿责任。第四,《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的颁行,为行政权的行使,设定了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第五,《行政处罚法》的颁行,较好地解决了对行政处罚行为的程序制约问题,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民主法治的精神和原则,对保障处罚权的合法公正行使,防止处罚权的滥用,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为我国的行政程序立法积累了经验。第六,行政管理领域众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颁行,为行
政管理活动的进行提供了法律依据,设定了行为规则。第七,明确提出了依法行政的原则。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以政府文件的形式确定了依法行政的原则。明确提出:“各级政府都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一切公职人员都要带头学法懂法,做执法守法的模范。” 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进一步将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作为国家的治国方针。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迫切需要,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正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确定下来。
——完善阶段(1998年-至今)。1998年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指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原则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职责分工,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也取得了明显进展。1999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1999〕23号),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2003年《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该法是继《行政诉讼法》及《行政处罚法》后我国行政法制建设领域又—部极其重要的法律,其对于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于2004年制定和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把20多年来我国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确认为制度,全面确立了我国未来10年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行动纲领。这是对国务院1999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的深化、细化和发展,是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内对依法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总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依法行政基本上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进展速度较快,成效显著,主要体现为:政府从主要依政策、命令行政转为依法行政;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从简单的命令与服从到“民”可以告“官”;行政侵权责任从“落实政策”到可以要求国家赔偿;人事行政管理从实行传统的干部管理到建立与推行公务员制度;政府及其公务员从只是“管理者与监督者”到亦是“被监督者与责任承担者”;对行政权的控制从只注重实体制约到同时注重程序规范。
三、当前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法治化进程中虽然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一些行政机构及其公务人员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强。普法工作强化了老百姓的法律意识,干部的意识还没有强化起来,“黑头(法律)不如红头(文件)、红头不如白头(批示)、白头不如口头(电话)”等现象还存在。更有甚者,有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等现象还时有发生。
二是制度建设还不能完全达到行政管理的需要,有些亟需规范的领域或方面还无法可依,尤其是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法规还很少。如,北京密云县“2·05”特大伤亡事故,依据的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务院和北京市的关于重大安全行政责任事故追究的相关规定。令人可喜的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安全生产领域的政纪处
分方面的部门规章《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绩处分暂行规定》的出台,为这方面的问责提供了依据。
三是在行政执法方面,重复执法,交叉执法,多头执法,乱执法,执法效率低下的问题还比较严重。这与立法职责边界不清有很大关系。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在改革过程中、政府职能在转变过程中和复杂的历史因素,在“三定”方案中,部门之间职责交叉不少。对同一个事项,在不同部门的“三定”方案中都有负责管理或者指导的规定,每个部门都以此为依据在立法过程中争夺管理权,并尽量缩小其他部门的管理领域。有的该管的不管,管了又管不好,如小广告问题、摆摊设点问题等成为大多城市的顽症。
四是缺少强有力地行政内部监督。目前,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或是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或是还不够完善。已有的一些监督制度还没有很好的运作起来。尤其是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更是乏力,缺少刚性,致使一些违法或不当的执法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违法乱纪的行政执法人员得不到责任追究。这是当前不能做到依法行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五是部门利益化倾向问题突出。“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法制化”,是当前一些地方依法行政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行政立法方面,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在起草法规和规章中,总是力图将那些有利于本部门的行政管理办法法制化,对管理相对人设置义务多,赋予权力少;对行政执法机关设置权力多,规定义务少;重视法律规范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制裁,忽视法律规范对社会和公民的引导、服务功能。在行政执法方面,个别地方、部门或个别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往往以利益为重,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严重的侵害了百姓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部门利益的干扰,已成为一些地方立法质量不高、执法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新旧体制转轨影响了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新旧体制彼消此长的渐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两种体制都在发挥作用,又都不能发挥作用的现象。新旧体制这种共生共存、同时运转的局面,既产生很大的摩擦和冲突,又会在政府权力运行和责任设定上造成空隙,使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呈现出暂时和局部的管理无序,造成法律空洞。
2、政府推进型改革模式对行政权力过度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治的管理方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总体上是一种政府推进型改革,大量的改革举措主要靠行政权力来推动。在法律意识尚没有变成公务员队伍自觉行动的时候,政府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传统的管理方式来推动,这必然会造成对行政权力的滥用,造成一段时间在观念和制度设计上放松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3、法治政府生长发育的现代土壤还不够肥沃。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式、社会控制模式以及价值系统是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物,这对一个有着漫长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确实有一个理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其实,法治政府中很多东西,我们至今也没有弄清楚。我们一些官员当中,现代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谈薄,潜意识中还存有“官贵民贱”的残余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管理信条;老百姓的“民不与官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弱民心态,都是这种现象表现。现在不可胜数的皇帝戏、清官戏,都是这种历史无意识的体现。
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建立法治政府机制的核心问题就是权力均衡,主要包括政府内部的权力平衡和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权利平衡,二者不可偏废。建立法治政府,有以下几方面对策和建议:
1、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首先要依法决策,科学合理地界定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行政决策权,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重大决策要进行合法性论证。其次要科学决策,实行公众
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应当事先组织专家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应事先向社会公布。
2、建立和完善行政监督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立法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司法监督,对人民法院受理的的行政案件,要积极应辩,对判决结果要自觉遵守;备案监督,依法保送,政府法制机关要严格审查,有错必纠。
3、建立法律法规审修机制。及时清理和修改与市场经济体制和世贸组织规则不相符、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相适应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废止,消除地方立法清理工作滞后现象,保证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4、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矫正机制。切实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行政诉讼等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行为的矫正机制。一是要加强对国家的《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和《行政诉讼法》宣传教育力度,结合“普法”活动,广泛宣传国家的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和行政诉讼法及其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三部法律的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依据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和行政诉讼法,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赔偿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从而为行政执法行为的矫正机制营造制度保障。三是要从现阶段各地区的具体实际出发,切实为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实施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环境,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改变现行管理体制,实现行政复议组织和行政审判机关在人、财、物等方面的独立,使之能够依法、公正和独立地行使行政复议权和行政审判权,严格依法监督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努力保证办案质量,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5、建立健全公务员培养教育机制。通过长期规范的岗前教育培训,使得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增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建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既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发展趋势,又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对待这项工作,急不得,停不得。
第四篇:张春贤: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
张春贤:全面推进依法治疆 建设法治新疆
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在乌举行全面推进依法治疆 建设法治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主持会议 张春贤作重要讲话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张春贤受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委托作的工作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了《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委员会 第八次全体会议决议(2014年11月25日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1月23日至25日在乌鲁木齐举行。自治区党委委员66人、候补委员11人出席会议,自治区纪委副书记、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张春贤作重要讲话。
全会由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听取和讨论了张春贤同志受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全会高度评价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政治局过去一年的工作。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从思想上、制度上谋划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大刀阔斧、励精图治,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时代,迈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受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全疆上下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对党中央工作成效的深刻认识上来,统一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来,统一到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自觉地全面推进依法治疆,更加自觉地把新疆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
全会充分肯定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一致认为,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稳定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工作任务,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总书记视察新疆作为强大动力,把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工作主线,召开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进行全面部署,推动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转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来,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工作总基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规模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坚决打击暴恐活动,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着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建设政治强、能力强、作风强、心力强的干部队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央国家各部委和援疆省市无私援助的结果,是全疆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
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坚持“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和新疆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总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面落实宪法和法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着力构建符合新疆实际的地方性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新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法治新疆,全力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全会指出,新疆区情复杂特殊,依法治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结合新疆实际,把依法治疆作为治疆基本方略,走符合新疆区情特点的法治建设道路。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必须坚持“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必须强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必须坚持依法治疆和以德治疆相结合。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重大任务:一是紧紧围绕平安新疆建设推进依法治疆,全力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二是紧紧围绕法治环境建设推进依法治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三是紧紧围绕法治社会建设推进依法治疆,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四是坚持立足区情,提高地方立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五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六是坚持公正司法,进一步增强司法公信力;七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八是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疆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九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全面开创依法治疆工作新局面。
全会强调,严厉打击“三股势力”是维护新疆稳定的主要任务,也是新疆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突出依法打击“三股势力”,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加快制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完善宗教事务管理法规,研究制定反恐怖法律实施细则,加强“去极端化”、互联网管控、打击暴恐音视频等方面立法工作;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依法打击分裂国家、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犯罪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人士、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依法开展“三非”整治;依法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会强调,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一种宝贵的软实力,也是一个地方重要的竞争力。必须突出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着力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围绕完善市场经济环境,做好立、改、废、释工作;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健全促进发展的法规规章;严格执法,依法打击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全会强调,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必须突出建设法治社会,努力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深入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充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的作用,重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建设功能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培育社会成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环境。
全会强调,行政机关是执法的主体,负有贯彻宪法法律的重要职责;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突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确保宪法法律全面正确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要坚守公正司法底线,增强司法公信力,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推进严格司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会强调,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是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的必然要求,也是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重要体现,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重大任务,必须突出增强干部群众法治观念。持之以恒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让各族群众知道法律是底线,也是高压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新疆绝不允许有法外之人。要把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结合起来,让各族干部群众在每一项具体的立法、执法、司法活动中学习法治、感受法治,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各族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模范守法,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以实际行动释放以上带下的正能量。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最根本的保证。必须突出加强和改进党对依法治疆的领导,按照四中全会提出的“三统一”、“四善于”的要求,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疆全过程和各方面,切实体现在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坚持依宪治疆、依法执政,高举宪法旗帜,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加强党委对依法治疆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切实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形成符合党章要求、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夯实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基层基础。会议现场。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对抓好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培训、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基础、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做好思想舆论工作、抓好年底经济工作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安排部署。
全会号召,全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法治旗帜,高扬奋斗精神,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真抓实干,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步伐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精心打造法治政府
—拜城县依法行政工作先进材料
2010年,我县按照地区行署《2010年法制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阿克苏地区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自治区关于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指导意见,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依法治县工作,有效提高了政府及各部门依法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一、政府法制机构及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全县现有执法部门44个,行政执法人员538人。县政府法制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3名,其中副主任1名,科员2名,各乡镇、各部门视具体情况均配备了专(兼)职法制工作人员,公安、林业、工商、税务等部门还单设了法制科(室)。
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一是及时制定印发了《拜城县2010年法制工作要点及法制工作计划》,定期及时掌握各部门工作情况,做好协调、督促指导、经验交流工作,不断推动工作进展。二是根据地区《依法行政考核办法》[2010]6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拜城县依法行政考核实施细则》,将依法行政考核目 1
标任务、内容和标准进行了详细分解,积极做好日常督查和年终考核的各项准备、督促、指导等工作。同时制定《拜城县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重点在加强和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监督、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和培训等方面提出创建任务,按阶段对各乡镇场、行政执法部门确定了创建步骤,明确和细化创建标准。今年6月12日—21日和10月20日—11月3日,按照《拜城县依法行政考核实施细则》,对全县各乡镇场、县直行政执法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加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的督促指导力度。三是按照地区有关文件要求,在完成我县第一个《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5-2009年)的基础上,制定第二个《依法行政五年工作规划(2010-2014年)》,为我县今后五年依法行政工作确定了“七个基本”总体目标:各乡镇场和各行政执法部门基本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实现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行政效能显著提高;基本建立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公开化、法制化;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完善行政监督各项制度和机制;基本形成各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想依法办
事、会依法办事、能依法办成事的氛围;基本建成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
(二)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清理工作,为依法行政提供法制保障
一是不断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备案工作的新路子。督促、指导各乡镇场和部门在规范性文件发布前和县人民政府法制办沟通,听取县人民政府法制办的意见,发布后按时报送备案,确保了文件的合法性,避免了规范性文件在备案审查时才发现问题的现象发生。今年,共备案登记规范性文件30件,责令废止3件。二是认真履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职责。高度重视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对县人民政府和政府办公室出台的规范性文件都严格进行合法性审查,出具审查意见。今年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对17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并严格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及时向行署法制办报备,报备率达100%。三是深入细致清理规范性文件。根据自治区和地区有关文件精神,及时下发了《拜城县关于开展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对历年来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法制办采取首先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档案室查阅历年来文件及目录,然后到档案局核对一些有疑问的文件,最后与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责任单位联系,对保留、失效、废止的规范性进行逐一确认。经清理,政府和政府办公室符合情理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共92件,其中,保
留的行政规范性文件71件,废止和宣布失效的规范性文件21件。各乡镇场合县直部门符合要求的规范性文件396件,保留的行政规范性文件108件,废止和宣布失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288件。四是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安排,对自治区正在实施的108件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对4件规章提出了修正的建议,对11件规章提出了废止的建议,并及时上报地区行署法制办。
(三)认真履行行政执法监督职责,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加强了行政执法人员“两证”管理和培训。对全县行政执法部门进行摸底、调查,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考核确认执法资格。今年对县直执法部门50名换证和新增行政执法人员组织开展了《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确保了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合法率、合格率达到100%的要求。
二是做好行政应诉、行政处罚案件统计汇总工作。根据地区行署法制办的要求,今年我们对全县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及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有关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并及时上报。我县共发生行政处罚案件1274件,其中警告30件,罚款1192件,涉及款额593531.20元,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14件,涉及款额39327元。无行政应诉案件。三是继续做好行政审批工作。今年根据自治区及地区确认公布的行政许可项目,对我县政府部门正在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进
行清理,确认建设局等6个部门实施的6项许可项目,取消4项许可项目。截至目前,我县已经分七批确认公布228项行政许可项目,取消9项许可项目,进一步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四是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积极缓解行政纠纷。认真对待前来我办申请行政复议人员、咨询人员,热情服务群众。一年来,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3件,其中受理2件,办结1件,自行放弃1件。
(四)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制意识。
结合“3•8”妇女节、“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利用巴扎天在城区、乡镇主要街道集中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种子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动物防疫法》、《广告法》、《反洗钱法》、《公证法》、《法律援助条例》、《信访条例》、《宪法》、《税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物权法》、《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城乡规划法》、《工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自治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共设立固定法律宣传点45个,出动宣传人员781人次,悬挂横幅156条,宣传挂图126张,发放宣传资料5.7万余份,制作法制宣传板报240块,出动流动宣传车47台次,为群众提供现场法律咨询服务900余次,播放录音839小时,营造了良好的学法用法氛围。
同时,充分发挥“法制一条街”宣传作用,采用维汉两种文字更换了29块不锈钢法制宣传栏内法律法规内容,在人员流动的密集地段,全面宣传了《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二十多部法律法规知识,使群众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法律,进一步提高了法律素养,增强了法制观念,强化了守法意识。
(五)强化政府法制监督,落实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拜城县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拜城县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办法》、《拜城县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办法》,开展了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制度,成立了拜城县专家顾问团,制定《拜城县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暂行)》、《拜城县重大行政决策听证暂行办法》、《拜城县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制度》、《拜城县行政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草案,对涉及全局的大事、重大建设项目以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确保了政府各项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