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典型病例分析---卵巢囊肿

时间:2019-05-13 09:2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妇产科典型病例分析---卵巢囊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妇产科典型病例分析---卵巢囊肿》。

第一篇:妇产科典型病例分析---卵巢囊肿

妇产科典型病例分析---卵巢囊肿

发表者:蒋惠萍 487人已访问

病史

1.病史摘要:

韩*,女,35岁。主诉:左下腹不适、隐痛2月。

患者无明显诱因于2月前开始自觉左下腹部隐约不适感,呈轻微钝痛、无放射痛,无阴道流血,无恶心呕吐,无腹泻和便秘,无发热,未用任何药物治疗。既往月经正常,5/27~29天,末次月经为17天前,量同前。孕产史1-0-2-1,末次分娩为9年前、足月分娩一女,丈夫和女儿健康;宫内避孕环避孕。家族史无特殊和疾病史。

2.病史分析:

(1)患者为育龄期妇女,除左下腹不适2月,无其他特殊的病史,在半年前单位体格检查时曾行妇科B超检查提示“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异常”,所以该患者的诊断应着重考虑盆、腹腔器官的炎症或肿块等病变;因患者的疼痛位于左侧下腹痛,可排除慢性阑尾炎所导致的腹痛,而且患者无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因此考虑妇科疾患的可能性较大。

(2)病史特点:①左下腹不适、隐痛2月,无放射痛,无阴道流血。②无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等消化道症状。③无发热等其他伴随症状,未用任何药物治疗。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0℃,P 96次/分,R16次/分,BPl20/70mmHg。

一般情况可,身高162cm,体重约65kg.营养良好,无痛苦病容,神志清楚,查体合作。颈软,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乳房和胸廓正常,双肺叩诊为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无扩大,心率96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和反跳痛,肝脾未触肿大。

妇科检查:外阴和阴道正常,阴道分泌物正常;宫颈光滑、经产式、无举痛、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地中等、无压痛;左侧附件区轻度压痛、略增厚感,右侧未扪及异常。

2.体格检查分析:

(1)患者身体健康,体检除左附件区轻度增厚和压痛外,余无其他阳性体征。需进一步证实左附件是否有肿块,并鉴别是什么性质的肿块。

(2)体检特点:①左侧附件区轻度压痛,略增厚感,右侧未扪及异常。多考虑为左侧附件区的病变。②体格检查无其他阳性发现。辅助检查 1. 结果:

(1)血常规:WBC 7.9×109/L,RBC 3.5×109/L,Hb l10g/L。(2)尿HCG:阴性。

(3)B超:见左附件囊肿直径约3cm,境界清楚;借助阴道探头,可清晰鉴别囊肿位于卵巢内,且包膜光滑完整,囊内未见乳头样或实质性肿块图像,提示卵巢良性囊肿可能性大。

(4)胸片、心电图及肝肾功:未见异常。2.辅助检查分析:

尿HCG检查结果排除与妊娠有关的临床问题。B超见左附件囊肿直径约3cm,境界清楚;借助阴道探头,可清晰鉴别囊肿位于卵巢内,且包膜光滑完整,囊内未见乳头样或实质性肿块图像,提示卵巢良性囊肿可能性大,该囊肿因直径大于正常成熟卵泡,且根据月经史和B超检查发现的子宫内膜的形态,应是处于黄体期的阶段,这个无回声包块应视为囊肿而非卵泡。

3.诊断性治疗:

给予短效避孕药口服3个周期共2l天,3个周期后复查B超,提示囊肿消失。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左卵巢囊肿 2.诊断依据:

(1)34岁,已婚,l-0-2-l,宫内避孕环避孕。

(2)育龄期妇女,既往月经周期正常,6个月前体格检查盆腔B超未发现任何异常。

(3)以左下腹不适、隐痛2个月就诊。(4)盆腔检查发现左侧附件区增厚,压痛。

(5)阴道B超提示左卵巢内直径3cm包膜光滑无回声囊肿。(6)3个月口服短效避孕药后囊肿消失。3.鉴别诊断:

(1)卵巢肿瘤:卵巢肿瘤的早期一般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多在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良性肿瘤生长比较缓慢,随着囊肿的增大有局部胀痛不适的感觉;B超检查可见囊肿包膜完整光滑,囊内容为均匀无回声影像;服用避孕药3个周期后一般不会消失。本例的卵巢囊肿的病史不足6个月,口服避孕药3个周期后囊肿自行消失,考虑滤泡囊肿的可能性较大。

(2)盆腔炎:急性盆腔炎或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都可表现为急腹症,常伴有畏寒发热,血常规查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盆腔检查多为两侧附件区压痛包块或增厚感;宫颈举痛明显;B超检查常表现为盆腔积液,附件区有不均质包块,如果有输卵管积水,则可见到卵巢外无回声暗区,有时与卵巢囊肿较相似,抗生素治疗有效。

(3)异位妊娠:一般有停经史,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和下腹痛;异位妊娠未破裂时常仅表现为一侧下腹部隐痛不适;盆腔检查可扪及一侧附件区压痛.B超提示宫腔内不见妊娠囊,附件区可见血块形成的不均质包块,有时可附件区妊娠囊,常观察到一侧卵巢有黄体囊肿;尿HCG阳性。治疗

治疗原则:﹤5cm的卵巢肿瘤患者可予随访观察,必要时行诊断性治疗;如卵巢肿瘤持续增大,则应考虑手术探查。

第二篇:《妇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妇产科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先兆流产

病例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病例三、卵管妊娠

病例四、胎盘早剥

病例五、胎儿宫内窘迫

病例六、妊娠期糖尿病

病例七、产后出血

病例八、慢性盆腔炎

病例九、宫颈癌

病例十、子宫肌瘤

病例十一、卵巢囊肿

病例十二、绒

先兆流产(2011.02)

病史

1.病史摘要:

王丽蓉,女,30岁。主诉:停经45天,少量阴道流血一天。

患者停经45天,于一天前有少量阴道流血,无腹痛,未引起重视,一天来阴道流血无缓解,但量亦未增多,无组织块排出,来院就诊。发病以来,精神好,食欲佳,两便无异常。平时身体健康,无妇科疾病史,月经规则,5/30天;末次月经:2011-01-01(45天前),量如平素,28岁结婚,爱人体健,0—0—1—0,结婚后2月有一次早孕人工流产史。未避孕半年。

2.病史分析:

(1)在病史采集中,育龄妇女出现阴道流血,并有停经史,要初步鉴别出血是否与妊娠有关,应重点询问患者出血与月经的关系、出血量、持续时间、有无组织物排出、有无腹痛等。如有腹痛,应了解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还应了解阴道有无水样排液,阴道排液的色、量及有无臭味,有无妊娠产物排除。

(2)停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分析对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①流产:发生在妊娠28周以前,开始时绒毛与蜕膜分离,血窦开放,即开始出血;当胚胎完全分离排出后,子宫收缩,出血停止。②宫外孕:胚胎死亡后,常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色暗红或深褐,量少呈点滴状,一般不超过月经量。阴道流血可伴有蜕膜管型或蜕膜碎片排出。③葡萄胎:多数患者在停经后2~4个月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断续不止,开始量少,以后逐渐增多,且常反复大量流血,因葡萄胎组织自蜕膜剥离,使母体血管破裂。有时可自然排除水泡组织,此时出血往往汹涌,而腹痛并不十分明显。结合该患者的表现,多考虑为先兆流产。

(3)病史特点:①已婚女性,停经45天,阴道流血。②无腹痛,一天来阴道流血无缓解,无组织排出,量无增多。③平素月经正常,规则,未避孕半年。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0℃,P

84次/分,R18次/分,Bp

ll0/70mmHg。

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面色红润,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无异常;颈软,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乳房发育丰满,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腹部未及异常包块;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关节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末引出。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未产式,阴道畅,见少许暗红色积血;宫颈光滑,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轻度着色,无举痛;子宫前位、软、均匀增大如孕40余天大小;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包块,无压痛。

2.体格检查分析:

(1)体格检查特点:阴道少量积血,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子宫均匀增大、与停经日期相符,质地软,附件区无异常。

(2)阳性体征主要表现在:①子宫增大与停经日期相符。②阴道少量积血,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③宫颈无举痛。可以初步排除葡萄胎、宫外孕等,但仍需进一步的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WBC

4.5×109/L、N

70%,Hb

110g/L,PLT

250×109/L。

(2)

尿妊娠HCG试验:阳性。

(3)

B超:宫腔内见孕囊,如孕44天,见胚芽,见胎心;孕囊周围见小的液性暗区,附件无异常发现。

2.辅助检查分析: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妊娠,盆腔B超提示宫内妊娠,胚囊大小与停经天数相符,胚胎存活,但胚囊周围有出血征象。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先兆流产

2.诊断依据:

(1)

育龄期女性患者,已婚,未产。

(2)

主诉:停经45天,少量阴道流血l天。

(3)

病史特点:停经45天,于一天前有少量阴道流血,无腹痛,一天来阴道持续流血无缓解,无组织块排出。

(4)

体格检查特点:妇科检查子宫如孕40余天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宫颈口闭,无组织堵塞,符合先兆流产表现。

(5)

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提示宫内妊娠,依此可确诊早孕。孕囊周围少量暗区提示底蜕膜出血征象,见胚芽及胎心,提示胎儿存活,故确诊先兆流产。

3.鉴别诊断:

(1)

异位妊娠:典型的异位妊娠临床表现有停经、阴道流血,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

与本病相似,如果异位妊娠发生破裂者可有剧烈的腹痛、急性失血甚至晕厥及休克表现,并出现急腹症和腹腔内出血的体征。在异位妊娠未破裂或流产以前,临床表现不一定很典型,一般仅有短暂的停经史,少量阴道流血和下腹部不适的表现。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或略大,B超检查宫内无妊娠囊,附件区可见不均质的回声,形态不规则,与流产不难鉴别,但如果在孕期较早的阶段,可仅仅表现为停经后少量出直,与流产容易混淆,需通过B超检查、结合动态监测血β—HCG水平方可鉴别。

(2)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等。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B超检查子宫附件区无异常发现,尿妊娠试验阴性,血β—HCG水平正常。

(3)

葡萄胎:葡萄胎的临床表现为停经后阴道流血,可有轻微腹痛,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异常增大,与停经月份不相符,有时伴重度妊娠反应、阴道流血并有时有葡萄状组织排出,葡萄胎患者往往伴有卵巢黄素囊肿,如果发生扭转后可有剧烈的腹痛,B超为重要的诊断手段,可见明显增大的子宫腔内充满弥漫分布的光点和小囊样无回声区,无妊娠囊可见,无胎儿结构及胎心搏动。

治疗

1.治疗原则:在严密随访下行保胎治疗。

2.治疗方案:

(1)

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

(2)

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可给以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镇静剂。

(3)

药物治疗:如维生素E

口服,黄体酮肌注;HCG

肌注等。

(4)

定期随访,治疗两周,阴道流血增多,提示妊娠可能不能维持,流产难免,定期行B超检查,观察到宫内液性暗区增大,胚囊呈液滴状形态垂向子宫颈口,一周后胎心消失,予以清宫处理。吸刮出胚囊及绒毛组织完整,术后5天阴道流血停止。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11.01)

病史

1.病史摘要:

陈金玉,女性,24岁。主诉:停经40周,发现血压升高一月,加重一天。

患者为第一次妊娠,现停经40周,平素月经规则、4~5/35天,末次月经2010年04月01日,预产期2011年01月08日.停经40天始出现早孕反应及尿HCG(+),停经4个月余始觉胎动、至今良好,停经期间无有害物质接触史,无病毒感染史,无用药史,无腹痛、阴道流血流水史。停经12周始建围生期保健卡进行产前检查,共检查6次未发现其他异常。l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当时产前检查血压为145/90rnmHg,尿常规检查正常,未遵医嘱用药。入院前一天患者觉头昏不适,无眼花、恶心呕吐,无胸闷心慌,在外院就诊,测血压为160/110mmHg,急诊转入本院。患者现无胸闷心慌、气喘等不适,无腹痛、无临产征兆。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癫痫”等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婚育史:23岁结婚,爱人体健,生育史0-0-0-0,初潮13岁。家族史;否认家族有高血压、糖尿病、癫痫、恶性肿瘤等病史。父母健在。

2.病史分析:

(1)患者为妊娠晚期妇女,初产妇,血压升高伴下肢水肿均出现于妊娠晚期,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特点;而患者既往体健,无原发性高血压病及肾脏病史,因此应考虑血压升高系妊娠引起。

(2)病史特点:①停经40周,发现血压升高一月加重一天。②产前检查血压为145/90rnmHg,未遵医嘱用药。③入院前一天自觉头昏不适,测血压为160/110mmHg。④既往体健。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P

90次/分,R

20次/分,BPl60/110mmHg。

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正常,巩膜无黄染;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两侧乳房丰满;心肺检查未发现异常;妊娠腹型,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活动正常,下肢浮肿(++);外阴无瘢痕溃疡,无静脉曲张,肛门无痔疮。

专科检查:宫高36cm,腹围96cm,胎方位左枕前,胎心140次/分,先露头,已衔接,胎膜未破,未及宫缩,宫颈管长约2cm,质中,居后,宫口未开;骨盆外测量:髂棘间径25cm,髂前上嵴间径27cm,骶耻外径19cm,坐骨结节间径9cm。

2.体格检查分析:

(1)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足月妊娠腹型,胎心140次/分,胎方位左枕前,符合妊娠晚期的体征;无宫缩,胎膜未破,宫口未开符合待产情况;血压160/110mmHg,下肢水肿(++)。

(2)阳性体征: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160/110mmHg,下肢水肿(++);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足月妊娠腹型,胎心140次/分,胎方位左枕前;无宫缩,胎膜未破,宫口未开。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体征。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WBC

7.4×109/L,Hb

133g/L、HCT

37.1%,PLT

170×109/L。

(2)

血PT、KPTT均正常。

(3)

血电解质:K+

4.62μmol/L、Na

+137.9μmol/L、C1

-106.5mmol/L。

(4)血生化功能:肝、肾功能及血糖等均无异常。

(5)胎心监护NST:反应良好,评l0分。

(6)B超:胎儿双顶径(BPD)9.4cm;胎心140次/分;胎盘II+级,位于宫底部,厚43mm;羊水指数(AFI)101mm,脐血流(S/D)2.2。

(7)ECG:窦性心率,90次/分,正常心电图。

(8)眼底检查:眼底A:V=1:3,视网膜未见水肿,未见渗出及出血。

(9)尿常规:蛋白(++),其余无异常。

(10)尿雌三醇/肌酐(E/C)值:15。

2.辅助检查分析

(1)患者NST反应良好,说明胎儿目前宫内情况尚好,各项血液检查报告和ECG无异常,表明患者一般状况及重要脏器功能良好。

(2)B超提示胎儿已成熟。

(3)眼底检查提示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反映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4)尿蛋白的多少也标志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该患者蛋白(++),提示蛋白丢失较严重,已达到子痫前期重度的标准。

(5)尿雌三醇/肌酐(E/C)值反映的是胎盘功能状况,患者的结果为15,提示胎盘功能状况并非十分良好,胎儿宫内的生存环境不是非常有利。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

第一胎零产妊娠40周待产,LOA

(2)

子痫前期:重度

2.诊断依据:

(1)

24岁已婚女性,第一次妊娠。

(2)

主诉:停经40周,发现血压升高一月,加重一天。

(3)

病史特点:患者为24岁已婚初产妇,现停经40周,发现血压升高一月,加重一天入院,伴浮肿和头昏不适症状。既往无高血压病史。

(4)

体格检查特点:血压160/110mmHg,下肢浮肿(++),足月妊娠腹型,胎心140次/分。

(5)

辅助检查:尿常规:尿蛋白(++)。

(6)

特殊检查:眼底检查:眼底A:V=1:3,视网膜未见水肿,未见渗出及出血;尿雌三醇/肌酐(E/C)值:15。B超提示胎儿已成热。

3.鉴别诊断:

(1)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是指孕前或孕20周首次诊断高血压,而该患者既往体健,孕早期检查未发现血压升高。

(2)

慢性肾炎合并妊娠:是指既往有慢性肾炎病史,在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有持续性蛋白尿或伴管型尿、水肿、贫血、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结合该患者病史,既往体健无肾炎病史,蛋白尿出现于妊娠晚期,与血压升高伴随出现。

治疗

1.治疗原则:

镇静,解痉,降压,适时终止妊娠。

2.治疗方案:

(1)

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2)

在尿量、呼吸、腱反射等生命体征正常情况下可考虑给予25%硫酸镁解痉治疗,同时予以硝苯地平口服。

(3)

患者入院24小时血压波动于145/100mmHg,脉搏、呼吸平稳,尿蛋白(++),下肢浮肿(++),遂行阴道检查,提示骨软产道无明显异常;宫颈管长约2cm,质中,居后,头先露,棘上2cm,未破膜,考虑患者已停经38+4周,B超提示胎儿已成熟,胎盘Ⅱ+级,尿E/c值15已达警戒线,血压控制不是十分理想,短期内不能从阴道分娩,拟手术终止妊娠,故与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后,做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前准备。

输卵管妊娠(2010.12)

病史

1.病史摘要:

黄晓,女,25岁。主诉:停经50天,刮宫术后3天,腹痛2小时。

患者平时月经规则,末次月经为2010年11月01日,2010年12月17日因停经47天、尿HCG阳性,拟诊为“早孕”在当地医院行人工流产术,手术记录不详。2010年12月20日上午l0时突然出现下腹坠痛、肛门坠胀,伴面色苍白、出汗、头晕,并晕厥两次,来我院急诊就诊。急诊B超提示: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低回声包块,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急诊收入病房。

既往史:患者2008年3月曾因“急性盆腔炎”住院治疗。否认传染病史和药物过敏史。月经史:13岁初潮,月经周期5/28天,量中等,无痛经,未避孕,2007年行人工流产1次。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2.病史分析:

(1)

本例患者为已婚、育龄女性,有慢性盆腔炎史,有人工流产史,存在着异位妊娠发生的高危因素。患者3天前在外院行人工流产术,应详细询问术中情况,如是否见到绒毛等;即使有手术记录发现绒毛组织的情况下,仍然不能完全排除异位妊娠的可能性。患者人工流产后以腹痛和晕厥为主要症状就诊,B超提示: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低回声包块,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故本例患者宫外孕的可能性比较大。

(2)

病史特点:①患者有慢性盆腔炎史,有人工流产史,3天前行刮宫术(手术记录不详)。②停经50天突然出现下腹坠痛、肛门坠胀,伴面色苍白、出汗、头晕,并晕厥两次。③急诊B超提示: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低回声包块。④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3℃,P

104次/分,R

24次/分,BP

80/50rmn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贫血貌,痛苦面容,神志清楚,检查合作;皮肤黏膜苍白,湿冷,无黄染;全身体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异常,巩膜无黄染;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心肺未发现异常;腹部略膨隆,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畅,少量陈旧性血液;宫颈;光滑,举痛阳性;子宫:后位,饱满,压痛,质地软,有漂浮感;附件:左附件区似可触及直径6cm的包块,双附件区压痛,以左侧为著。

2.体格检查分析:

查体特点:①血压下降,脉搏细速,有休克的表现。②腹部略膨隆,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的急腹症和盆腹腔积液的征象。③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子宫正常大小,质软,有漂浮感;左附件区似可及直径6cm的包块,压痛明显。④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上述表现符合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的诊断。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Hb

65g/L,WBC

9×109/L,PLT

230×109/L。

(2)

尿HCG;阳性。

(3)

B超: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包块。

(4)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正常心电图。

(5)

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检查正常。

2.辅助检查分析:

血常规提示贫血,盆腔B超和后穹隆穿刺结果提示腹腔内出血;尿HCG阳性,人工流产术中的情况不详,宫外孕的可能性较大。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

异位妊娠

(左输卵管妊娠破裂)

(2)

失血性休克

2.诊断依据:

(1)

25岁已婚育龄妇女。

(2)

主诉:停经50天,刮宫术后3天,腹痛2小时。

(3)

病史特点:有人工流产手术史(记录不详),不能明确是否见到绒毛,术后三天突然出现下腹坠痛、肛门坠胀,伴面色苍白、出汗、头晕,并晕厥两次。

(4)

体格检查特点:①腹部略膨隆,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②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③宫颈举痛,子宫正常大小,软。④左附件触及6cm直径的囊块,压痛。

(5)

实验室检查:Hb65g/L,尿HCG阳性。

(6)

B超检查: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包块。

3.鉴别诊断:

(1)

妊娠流产;有停经史,尿HCG阳性,可有下腹阵发性坠痛,阴道出血量较多,出血量与临床体征相符,无急腹症的表现;妇科检查宫口扩张,有时可见妊娠物堵于宫口,排出的组织中有绒毛和蜕膜组织。本例患者如果在“人工流产术”中未见到绒毛,刮出组织送病理检查见子宫内膜A-S反应,则更有利于排除流产的诊断。

(2)

黄体破裂:黄体破裂造成的盆腔急性出血与宫外孕在症状、体征、腹部B超检查方面极为相似。但黄体破裂多在月经中期或后半期出现,一般不伴有停经史,且症状较轻,不伴阴道流血,尿妊娠试验阴性,术中卵巢的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3)

卵巢肿瘤蒂扭转:无停经史,无阴道流血;常有卵巢肿瘤病史,突然出现一侧下腹剧烈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腹部检查腹肌较紧张,下腹部有局限压痛,有时可扪及包块;妇科检查两侧附件区可扪及包块,压痛局限;B超检查发现盆腔包块;尿妊娠试验阴性。

(4)

卵巢肿瘤破裂:卵巢肿瘤破裂可为自发性或外伤引起,小囊肿破裂时可有轻微腹痛,大囊肿尤其是畸胎瘤破裂时,常有剧烈的下腹痛,伴恶心、呕吐,甚至出现休克;体格检查腹部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妇科检查示原附件的囊性肿物缩小或消失;患者一般无停经史,无阴道流血,尿妊娠试验阴性。

(5)

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无停经史及妊娠征象,常表现为发热、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腹部检查发现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尿妊娠试验阴性,B超子宫双附件无明显异常。

治疗

1.治疗原则:立即开放静脉输晶体和胶体液,配血输血,吸氧,纠正休克,积极准备手术治疗。

2.治疗方案:在扩容和纠正休克的同时,立即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继续补液、抗生素预防感染。

胎盘早剥(2010.11)

病史

1.病史摘要:

曾静静,女,30岁。主诉:停经38周,下腹部持续性坠胀伴阴道不规则流血1小时。

患者既往月经规律,这次因停经约40余天到医院就诊查尿妊娠试验结果为阳性,停经后无不适感,停经4个月余感觉胎动至今;孕26周时行腹部B超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定期行产前检查,也未发现明显异常。一天前外出散步时不慎摔倒,腹部着地,无重体力活动史及性生活史,l小时前突然出现持续性下腹坠胀,伴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多于月经量,休息后无好转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否认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史。生育史:0-0-1-0。

2.病史分析

(1)

在产前出血的病史采集中,应重点询问出血的时间,出血是否合并腹痛,出血是否有诱因,出血量、性质等,通过对这些情况的了解,需要初步判断出血的原因,如常见的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临产前见红等。

(2)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要侧重于上述疾病的鉴别。鉴别要点为:胎盘早剥常突发持续性腹痛伴阴道不规则流血;前置胎盘往往为无痛性阴道流血;先兆临产见红常常为少量出血,少于月经量,由于与宫颈黏液相混合而排出,往往呈粉红色;先兆子宫破裂常表现宫缩强烈,下腹疼痛拒按,阴道少量流血。

(3)病史特点:①孕38周,一天前有外伤史,腹部着地。②出现持续性下腹坠胀并伴阴道不规则流血。根据病史分析患者曾有外伤史,腹部着地,继而出现下腹痛、阴道流血,符合胎盘早剥的病史特点。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6.7℃,P

100次/分,R

19次/分,BP

l20/90mmHg。

神志清楚,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心肺检查无明显异常。

妇科检查:下腹轻度压痛,宫底脐上三指,宫体稍硬,有宫缩、持续不缓解;阴道扩阴器检查见较多鲜红色血液自宫颈口流出,宫口未开。

2.体格检查分析:

(1)查体特点: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下腹轻度压痛,轻度板状腹,宫体稍硬,有宫缩、持续不缓解,阴道检查见较多鲜红色血液流出,宫口未开。

(2)阳性体征:主要表现为下腹轻度压痛,宫体稍硬,阴道检查见较多鲜红色血液流出,宫口未开。符合胎盘早剥的体征,需进一步辅助检查确诊。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RBC

3.58×1012/L,、WBC

4.9×109/L,,Hb

95g/L,PLT

105×109/L。

(2)

凝血功能检查;3P试验阴性,凝血酶原时间8秒。

(3)

肝、肾功能正常。

(4)

B超检查:胎头双顶径为9.3cm,胎心规律,羊水中可见浮动的细小光点和光块,胎盘位于宫底前壁,左下方与宫壁间见一4.5cm×l.7cm的不规则液性暗区。

(5)

胎心监护示;胎心基线110~120

bpm,20分钟出现一次中度及一次重度变异减速。

2.辅助检查分析:

本患者实验室检查提示有轻度贫血,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正常,肝肾功能正常;盆腔B超提示胎盘位置正常,但其左下方胎盘与宫壁间见一4.5cm×l.7cm不规则液性暗区;胎心监护提示胎儿宫内窘迫;实验室检查无特征性改变。符合产前胎盘早剥的诊断。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1)

第二胎零产妊娠38周待产

(2)

胎盘早剥

(3)

胎儿宫内窘迫

2.诊断依据:

(1)

孕妇,停经38周,下腹部持续性坠胀伴阴道不规则流血1小时。

(2)

病史特点:孕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一天前散步摔倒,腹部有外伤史,1小时前出现持续性下腹坠胀并伴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多于月经量.

(3)

体格检查特点:下腹轻度压痛,宫体稍硬,持续不缓解的宫缩现象;阴道检查见较多鲜红色于宫出血,宫口未开。

(4)辅助检查:血常规提示轻度贫血,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正常,肝肾功能正常。

(5)

盆腔B超:提示胎盘位置正常,但其左下方与宫壁间见一4.5cm×l.7cm不规则的液性暗区,羊水中可见浮动的细小光点和光块的血性羊水征象。

(6)

胎心监护;提示胎儿宫内窘迫。

3.鉴别诊断:

(1)

前置胎盘:往往为无痛性阴道流血,主要通过B超检查确定胎盘的位置,即可做出判断。该病人B超胎盘位置正常。

(2)

见红:是由于分娩发动前,宫颈内口附着的胎膜和此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而少量出血,少于月经量,于宫颈黏液相混合而排出,常呈粉红色。该病人阴道出血量多。鲜红色.多于月经量。

(3)

先兆子宫破裂:病人可有子宫瘢痕史,常发生于分娩过程中由于头盆不称、分娩梗阻产程延长或停滞,患者常表现宫缩强烈,下腹疼痛拒按,阴道少量流血,体格检查腹部见子宫病理性缩复环。

治疗

1.治疗原则:对胎盘早剥的孕妇,及时正确的诊治对围生儿的预后至关重要,一旦确诊,应根据孕妇病情的轻重、胎儿宫内情况、产程进展、胎产式,决定终止妊娠的方式、时间。

2.治疗方案:尽快终止妊娠,以剖宫产为宜。

胎儿宫内窘迫(2010.10)

病史

1.病史摘要:

韩香,26岁。主诉:停经35周,胎动减少2天。

患者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胎动减少,无腹痛及阴道出血,外院检查未发现异常,孕妇自12周始在外院行产前检查,孕28周曾行胎儿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异常。该孕妇平素体建,无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慢性病史。孕期无毒物、药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孕期无吸烟及被动吸烟史,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胎动减少前无性生活、无外伤及腹部外力作用,不伴头晕及其他不适。

2.病史分析:

(1)

胎动减少是患者的一个不确切的主观指标,应嘱咐患者记录胎动次数。

(2)

应详细询问有无腹痛、腹胀、阴道出血及流水,有无头痛、头晕及发热,有无腹部外伤、性交及阴道出血史,检查中还应注意患者的血压及子宫张力情况,查找可能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

(3)

病史特点:①无明显诱因出现胎动减少,不伴腹痛及阴道出血。②胎动减少前无性生活、无外伤及腹部外力作用,不伴头晕及其他不适。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2℃,P

80次/分,R

20次/分,BPl20/80mmHg。

孕妇身高1.56m,体重66kg;宫高36cm,腹围94cm,胎心120次/分;头先露,子宫张力无明显增高,宫体无压痛,阴道无流血、流水。

2.体格检查分析:

(1)

查体特点:胎心120次/分,宫高36cm,腹围94cm,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

(2)

无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1.结果:

(1)

B超检查发现胎盘后壁附着,胎儿双顶径为8.3cm,羊水平段6.6cm,未见胎盘早剥迹象。

(2)

胎心监护:胎心率120次/分,监测40分钟未及胎动,基线变异明显减少。

2.辅助检查分析:

本患者胎心监护为无反应型,胎心率基线于正常低限;B超提示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未见明显畸形。胎动不良首选胎心监护,胎心监护异常可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

GlP0,宫内孕35+4周头位

(2)胎儿宫内窘迫

2.诊断依据:

(1)胎动明显减少,表示胎儿危险。

(2)胎心监护NST无反应型。

3.鉴别诊断:

需与胎儿心动过缓鉴别;胎儿心率≤120次/分.胎动及胎心率反应正常。本病例胎动明显减少,胎心监护NST无反应型,可排除胎儿心动过缓的诊断。

治疗

1.治疗原则:寻找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祛除病因,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及时终止妊娠。

2.治疗方案:

(1)

给予改善子宫胎盘血流量的药物,如硫酸镁静滴。

(2)

一般治疗:左侧卧位,间断吸氧.

(3)

经吸氧、左侧卧位及改善胎盘血运后如胎心率无改善,胎动不恢复,应及时终止妊娠。

妊娠期糖尿病(2010.09)

病史

1.病史摘要:

李丽红,女,26岁。主诉:停经33+2周、多饮多食、消瘦2个月,伴恶心、呕吐1天。

患者孕期未行规范的产前检查,停经25周在当地医院检查时发现血糖升高(具体结果不详),未行进一步诊治。近2月来出现多饮、多食、伴乏力、消瘦,1天前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伴胎动减少,来我院急诊就诊,以“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院。既往体健,无妊娠史,孕前无糖尿病、高血压史。其母患糖尿病,无高血压病家族史。无遗传病家族史。

2.病史分析:

(1)

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史采集应着重于明确孕前疾病,糖尿病与妊娠发生的时间关系,糖尿病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糖尿病并发症出现的时间及症状等主要临床表现。更要重点询问有无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胎儿宫内情况也是病史采集必须了解的内容。

(2)

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应注意了解全身情况、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代谢状态,明确代谢紊乱的程度、微血管受累程度等。

(3)

病例特点;①孕前无糖尿病史,其母患糖尿病。②停经25周时发现血糖升高,未行进一步诊治。③孕晚期逐渐出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未得到恰当处理,逐渐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代谢紊乱的典型症状。④伴胎动减少。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5℃,P

120次/分,R

19次/分,BP

80/50mmHg。

晚孕体态,痛苦面容.反应迟钝,神智尚清楚,可应答问,查体合作;身高160cm,体重73kg;眼眶下陷,全身皮肤黏膜无淤点淤斑,无黄染,皮肤弹性差;双肺呼吸音清晰,呼吸深大,双肺底未闻干湿啰音;心率120次/分,心界无扩大,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

产科检查;宫高33cm,腹围103cm,胎位LOA,胎头浮,胎心136次/分;骨盆外测量各径线在正常值范围。

2.体格检查分析

(1)

查体特点:胎儿心率136次/分,宫高33cm,腹围103cm,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患者呼吸深大,提示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出现了并发症,可能为酮症酸中毒。

(2)

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生化:空腹血糖346mg/L,阴离子间隙18mmol/L、CO2CP

17.5mmol/L;BUN

18mg/L,肌酐0.8mg/L。

(2)

动脉血气:pH

7.25、HCO-3

9mmol/L,尿酮体150mg/L。

(3)

NST:基线150bpm,变异幅度10bpm,胎动后胎心加速5bpm;延长监护时间40分钟以上无改善。

(4)

ECG:窦性心动过速。

(5)

眼底检查:无明显异常。

(6)

B超:宫内孕单活胎,胎儿双顶径8.9cm,胎儿股骨长7.6cm,羊水指数23.2cm,胎盘位于后壁,I级;PI

0.98,RI

0.45,AD

2.17;BPS

5分(胎动1分、肌力1分、羊水2分、呼吸1分)。

(7)

血常规:WBC

8.7×109/L、N

78%,Hb

130g/L,PLT

187×109/L。

2.辅助检查分析:

空腹血糖300mg/L,尿酮体150mg/dl,动脉血pH值7.25,阴离子间隙18mmol/L,CO2CP

l7.5mmol/l,HCO-3

9mmol/l,可以考虑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NST基线平直,变异幅度﹤10bpm,胎动后胎心无明显加速,排除胎儿睡眠期;B超提示宫内孕单活胎,胎儿双顶径8.9cm,胎儿股骨长7.6cm,羊水指数23.2cm,胎盘位于后壁,I级;PI

0.98、RI

0.45、AD

2.17,BPS

5分,提示羊水过多、胎儿宫内缺氧、酸中毒。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1)

GlP0宫内孕33+2周,LOA

(2)

妊娠期糖尿病

(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

胎儿宫内窘迫

(5)

羊水过多

2.诊断依据:

孕前无糖尿病史,其母患糖尿病;停经25周时血糖升高,未进一步诊治。孕晚期逐渐出现多饮多食、消瘦、乏力;停经33+2周,多饮多食、消瘦、乏力2个月,头晕、眼花、恶心、呕吐1天,体格检查发现脱水、低血容量的表现:如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皮肤弹性差;空腹血糖>300

mg/L,尿酮体150mg/L,动脉血pH7.25,阴离子间隙18

mmol/L,CO2CP

l7.5mmol/L,HCO-3

mmol/L,呼吸深大,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NST基线平直,变异幅度﹤10bpm,胎动后胎心无明显加速,排除胎儿睡眠期;B超提示宫内孕单活胎,羊水指数23.2cm,胎盘位于后壁,I级;PI

0.98,、RI

0

.45、AD

2.17,BPS

5分。

3.鉴别诊断:

(1)

饥饿性酮症酸中毒:由于饥饿导致机体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导致酮症酸中毒。与高血糖酮症酸中毒最重要的鉴别点:一是既往病史不同,前者无糖尿病史,后者有明确的糖尿病史;二是前者低血糖、合并高血酮体及尿酮体,后者高血糖合并高血酮体及尿酮体,两者均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2)

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前已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由于病程长,大部分病人妊娠时已经出现微血管病变,常合并胎儿生长受限,这一点与妊娠期糖尿病常合并巨大儿截然不同;由于微血管病变,常导致胎盘循环障碍,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的危险性较妊娠期糖尿病高。合并妊娠高血压、慢性高血压的危险性增高。根据妊娠前的病史、妊娠经过及体格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1.治疗原则:积极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静脉滴注、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2.治疗方案:

(1)

大量补液,纠正低血容量。

(2)

小剂量胰岛素静脉点滴。

(3)

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4)

孕期监测:严密监测血压、肾功能、眼底和心电图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孕18~20周行常规检查,核对胎龄并排除致命性胎儿畸形。孕晚期行胎儿监护、胎动计数、胎心监护、生物物理评分。

(5)

孕期治疗:严格糖尿病饮食,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动态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根据不同孕周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强调个体化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孕妇,停经40周以前结束分娩。

产后出血(2010.08)

病史

1.病史摘要:

吴珊,女,32岁。主诉:产后阴道大量出血20分钟。

患者因宫内妊娠39周,阴道流液1小时入院;入院后24小时因未出现宫缩,故予催生素静脉滴注,在会阴侧切术下顺利娩出一男活婴,体重约4000g,身长53cm,Apgar评分l0分;5分钟后胎盘自然剥离,查胎盘胎膜完整,随后阴道出现大量出血,色鲜红,伴血块,持续性,共计800ml,立刻给予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子宫收缩好,宫底平脐,但阴道鲜血仍呈喷流状。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否认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史。本次妊娠期产前检查无异常发现。

2.病史分析:

(1)

关于产后出血的病史采集,应重点询问分娩时的具体经过,如产程是否顺利、第三产程胎盘剥离情况,阴道流血发生的时间、量等相关表现,初步判断和逐一排除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如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或凝血功能障碍。

(2)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要侧重下列几方面的鉴别:胎儿娩出后立即发生阴道出血,颜色鲜红且伴血块,子宫收缩良好,可大致排除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出血颜色鲜红,持续性,胎儿较大,有催产素引产产程,应考虑软产道损伤的可能。胎儿娩出后数分钟出现阴道流血,常与胎盘因素相关。胎盘娩出后的出血多与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胎膜残留有关。持续性的阴道流血、无血凝块则要考虑疑血功能障碍;阴道流血不多,但是产妇失血表现明显,伴阴道疼痛,应考虑隐匿性软产道损伤,如阴道血肿。

(3)

病史特点:产后胎盘自然剥离,查胎盘胎膜完整,胎儿娩出后随即阴道出现大量出血,持续性,色鲜红,有血块形成,共计800ml。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6.8℃,P115次/分,R

21次/分,BP

95/60mmHg。

神志清楚,面色苍白,轻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心肺体检无异常;腹平软,宫底平脐,宫体质硬;阴道检查:宫颈4点位有长约3cm的裂伤、有活动性出血,阴道侧切伤口未见明显延伸。

2.体格检查分析:宫底平脐,宫体质硬;阴道检查:宫颈4点位有长约3cm裂伤、有活动性出血,阴道侧切伤口未见明显延伸。进一步证明该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为软产道损伤。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RBC

2.88×1012/L,WBC

7.9×109/L,Hb

85g/L,PLT

106×109/L。

(2)

凝血功能检查:3P试验阴性,凝血酶原时间11.8秒。

(3)

B超:宫腔内未见强回声光团。

2.辅助检查分析:

该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提示有轻度贫血,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正常,盆腔B超提示宫腔内未见明显残留。产后宫颈裂伤出血的实验室检查无特征性改变,当有贫血时,则出现血红蛋白下降。盆腔B超检查协助排除胎盘因素所致的产后出血。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产后出血

2.诊断依据:

(1)

产后阴道大量出血20分钟。

(2)

病史特点:产后胎盘自然剥离,查胎盘胎膜完整,胎儿娩出后随即出现阴道大量出血,持续性,色鲜红,有血块形成,共计800ml。

(3)

体检特点:宫底平脐,宫体质硬;阴道检查:宫颈4点位有长约3cm的裂伤、有活动性出血,阴道侧切伤口未见明显延伸。

(4)

血常规提示轻度贫血,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正常。

(5)

B超检查:宫腔内未见胎盘残留征象。

3.鉴别诊断:

(1)

子宫收缩乏力:往往发生于胎盘排出后,阴道仍有阵发性暗红色血液流出;检查发现子宫体软,轮廓不清,也可因宫腔积血而增大,宫底升高,按摩和挤压宫底时,可有大量血液和血块流出。

(2)

胎盘因素出血:胎盘娩出前有较多的出血,徒手取出胎盘后,出血停止者为胎盘滞留出血;如检查取出的胎盘胎膜有缺损或有副胎盘存在的可能,且阴道仍流血者为胎盘残留出血;如胎盘需徒手剥离或刮宫后才能取出者为胎盘粘连;如徒手无法剥离取出者应考虑为植入性胎盘,确诊需行病理检查。

(3)

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宫缩良好,产道无损伤或修补,但流血持续不断,且血液经久不凝,无血块,相关的病史和化验检查可提供诊断依据。

治疗

1.治疗原则: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2.治疗方案:开放静脉通路,备新鲜血,必要时输血纠正贫血;行宫颈修补术;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慢性盆腔炎(2010.07)

病史

1.病史摘要:

张苗,女,40岁。主诉:下腹痛伴不规则阴道出血3月余,发现腹部包块1月。

患者平素月经规则,6/28天。3个月前自觉下腹隐痛,伴不规则阴道出血,下午时有低热,因自觉症状较轻,未到医院就诊,随后感觉腹痛加重,伴发热、自测体温为38.0℃左右,无畏寒、寒战,在当地医院就诊,拟诊为“盆腔炎”予口服抗生素治疗,腹痛有所缓解,但仍感乏力不适,近1月小便次数增加,但无尿急、尿痛,当患者平卧时可自己触及下腹部包块,到医院复诊,行盆腔B超检查发现“盆腔包块”收入院。患者半年前“带环妊娠”,于孕70余天行钳刮术,一个周后因“组织残留”大出血行再次清宫及放环术,术后曾口服抗生素治疗;之后常自觉乏力,月经淋漓不净,但无腹痛、发热等不适。患病以来,精神较差,食欲不佳,大便次数增加、呈黄褐色糊状便、无里急后重感,小便次数增加,体重下降约5kg。既往体健,否认“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月经初潮16岁,6/28天,23岁结婚,2-0-2-2,育有两子,宫内节育器避孕。家族史无特殊。

2.病史分析:

(1)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所以在询问病史时要注意近期有无盆腔操作史及急性盆腔炎病史。该患者半年前曾有两次宫腔操作史,且主要症状为腹痛和发热等,所以应首先考虑慢性盆腔炎可能,但患者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及慢性消耗症状,因此也应注意鉴别胃肠道及盆腔恶性肿瘤。

(2)病史特点:①3个月前自觉下腹隐痛,伴不规则阴道出血。②时有午后低热,在当地医院予口服抗生素治疗,腹痛有所缓解,但仍感乏力不适。③B超发现“盆腔包块”。④半年前因孕70余天行钳刮术,一个周后因“组织残留”大出血行再次行清宫及放环术。⑤精神差,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约5kg。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9℃,P

108次/分,R

20次/分,BP

l00/70mmHg。

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欠佳,慢性贫血貌,神志清楚;颈部皮肤见散在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全身皮肤未见黄染;腹股沟淋巴结可触及如绿豆大,呈串珠样;头颅无畸形,眼睑口唇苍白,巩膜无黄染;颈软,气管居中,无颈静脉怒张,甲状腺未及肿大;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心率108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略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lcm,脾脏未触及肿大,右下腹可触及约10cm×7cm×6cm大小的包块、边界不规则、活动度欠佳、有压痛;全腹软,下腹部有压痛,无明显肌卫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正常,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妇科检查:外阴(一),阴道内见少许咖啡色分泌物,无明显异味,宫颈轻-中糜烂,子宫似前位,右后方可触及包块,与子宫粘连紧密,如孕3月大小,压痛(+);左侧附件区增厚;三合诊:子宫后方肠腔明显狭窄,指套无血染。

2.体格检查分析:

患者一般情况较差,贫血貌,腹股沟淋巴结可触及肿大,腹部略膨隆,右下腹可触及包块,活动度欠佳,有压痛,子宫似前位,右后方可触及包块,与子宫粘连紧密,如孕3月大小,压痛(+),左侧附件区增厚。三合诊:子宫后方肠腔明显狭窄,指套无血染。体格检查结果分析患者有盆腔包块,子宫后方肠腔明显狭窄,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必须的辅助检查来加以鉴别。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RBC

2.3×1012/L,Hb

68g/L,WBC

12.9×109/L、N

85%,PLT214×109/L。

(2)尿常规:红细胞6~7/HP,余(一)。

(3)生化检查:肝肾功能正常。

(4)肿瘤标志物;CA125

851U/ml,CEA、CAl99均为正常值高界,AFP、血β—HCG正常。

(5)B超:子宫正常,宫腔内见节育环影,子宫右后方探及9cm×5cm×5cm的囊实性包块,内部见不规则回声增强光团,包块外形不规则,与子宫无明显界限,盆腔内见少量积液。

(6)结核菌素试验(+),抗结核抗体(一)。

(7)诊断性刮宫:宫颈刮出物见炎性渗出物,宫腔刮出物见少许增殖期子宫内膜,可见细菌菌落。

(8)肠镜及胃镜:未发现异常。

2.辅助检查分析:

血常规提示贫血及感染;超声检查下腹部见囊实性包块,CAl25值明显高于正常,因此卵巢肿瘤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肠镜及胃镜未发现异常对排除消化道肿瘤非常有价值。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2.诊断依据:

(1)

主诉:下腹痛伴不规则阴道出血病史3个月余,发现腹部包块1个月。

(2)

病史特点:半年前因孕70余天行钳刮术,一个周后因“组织残留”大出血行再次行清宫及放环术;3个月前自觉下腹隐痛,伴不规则阴道出血,下午有时低热,在当地医院予口服抗生素治疗后腹痛有所缓解,但仍感乏力不适。

(3)

体检特点:发现盆腔包块,包块压痛明显,腹股沟淋巴结呈串珠样肿大。

(4)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5)

诊断性刮宫见炎性渗出物及细菌菌落,所以盆腔炎性包块的诊断成立。

3.鉴别诊断:

(1)

子宫肌瘤:尤其是肌瘤变性,除了子宫增大还可能有低热、腹痛及不规则阴道出血等表现。患者B超提示子宫未发现明显异常,盆腔包块位于子宫右后方,故可基本排除肌瘤的诊断。

(2)

妊娠子宫:患者血β—HCG正常,排除了与妊娠有关的疾病。

(3)

结核性盆腔炎:多发生于年轻、不孕的妇女,可发生腹痛、腹胀,偶可有腹部包块伴午后低热,包块位置通常较高、界限不清、固定,常合并其他脏器的结核病,通过诊断性刮宫常可发现内膜结核。该患者的诊断性刮宫报告未提示结核感染。

(4)

卵巢肿瘤:良性卵巢肿瘤常有以下特点:单侧、囊性、活动、表面光滑,三合诊后穹隆无结节、无积水,生长慢,患者的一般状况好。而恶性卵巢肿瘤的特点是:双侧、实性、固定、表面呈结节状,三合诊后穹隆有结节,有腹水,生长快,患者的一般状况差。该患者有慢性消耗症状,B超检查包块为囊实性、边界不清、与子宫相连,肿瘤标志物值轻度升高或在正常高界,所以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卵巢恶性肿瘤的可能。

综上分析,该患者盆腔炎性包块的可能性较大,但不能完全排除卵巢恶性肿瘤,应进一步诊断,如腹腔镜检查帮助诊断;在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征得家属同意可考虑行剖腹探查术。

治疗

1.治疗原则:积极抗炎及支持治疗,同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

2.治疗方案:

(1)

支持疗法:卧床休息,半卧位有利于盆腔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而使炎症局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液体,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必要时少量输血。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引起炎症扩散,若有腹胀应行胃肠减压。

(2)

药物治疗:抗生素治疗。

(3)

手术治疗:患者经充分的术前检查及抗生素治疗后,于入院后2周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盆腔组织广泛粘连,右侧输卵臂增粗扭曲,与肿大的卵巢包膜贯通形成一约8cm×6cm×5cm的包块,与子宫右侧壁、肠管、阔韧带粘连;左侧输卵管增粗,与左卵巢及肠管疏松粘连,左卵巢外观正常,子宫略大,表面充血。在分离过程中囊肿破裂,见有稀薄脓性液体流出。行右侧附件、左侧输卵管切除术。

宫颈癌(2010.06)

病史

1.病史摘要:

刘洁,女,22岁。主诉:阴道接触性出血半年。

患者平时月经正常,半年前同房后阴道少量出血,未到医院诊治。近期同房后阴道出血较前增多,白带中夹有血丝,但无腹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便秘、下肢浮肿。到我院就诊,妇检及宫颈病理活检后以“宫颈鳞癌”收入院。发病以来无发热,无恶心,呕吐,二便正常,无体重减轻。

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手术及外伤史。月经规则、量中等、未婚,16岁开始性生活,有多个性伴侣,无生育史。

2.病史分析:

(1)患者为年轻女性,性生活开始较早,性伴侣较多,性生活紊乱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2)病史特点:①阴道接触性出血半年。②宫颈病理活检提示宫颈鳞癌。③16岁开始性生活,有多个性伴侣。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6.8℃,P

80次/分,R18次/分,BP

100/65mmHg。

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智清楚,检查合作;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巩膜无黄染;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触及腹部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四肢活动正常,无畸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通畅,穹隆存在;宫颈:呈不规则菜花状,直径约4cm,触及时出血明显,宫旁无增厚;宫体:如正常大小、无压痛、活动好;附件:未触及包块。

2.体格检查分析:

(1)患者全身一般情况可,除妇科情况外,未发现明显异常体征,患者宫颈为不规则菜花状,触及时出血明显,宫旁无增厚,子宫及双附件未见异常,盆腔未触及包块,提示宫颈病变,高度怀疑宫颈恶性肿瘤。

(2)体检特点:①妇检见宫颈呈不规则菜花状,触及时出血明显。②其余未发现其他异常体征。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RBC

3.3×109/L,Hb

l05g/L,WBC

4.3×109/L。

(2)

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正常。

(3)

B超:子宫及双附件未见异常,宫颈部不规则强回声光团提示宫颈肿块。

(4)

CT:宫颈肿瘤,腹盆腔淋巴结未见肿大。

(5)

宫颈活检:宫颈鳞状细胞癌Ⅱ级。

2.辅助检查分析:

B超、CT提示宫颈部病变,宫颈病理活检可确诊为宫颈癌,B超、CT可提示盆腔及淋巴结情况以及有无盆腔转移。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宫颈癌(Ⅰb期)

2.诊断依据:

(1)

阴道接触性出血半年。

(2)

22岁女性、未婚未育、但有性生活史,性伴侣多。

(3)

妇科检查:宫颈不规则菜花状,直径约4cm,触及时出血明显,宫旁无增厚。

(4)

CT:宫颈肿瘤,盆腹腔淋巴结未见肿大。

(5)

B超:宫颈部不规则强回声光团提示宫颈肿块。

(6)

宫颈病理活检诊断为宫颈鳞状细胞癌。

3.鉴别诊断:

(1)

宫颈良性病变:宫颈糜烂、患肉、宫颈内膜异位、宫颈腺上皮外翻和宫颈结核性溃疡等,根据宫颈活检病理诊断可以鉴别。

(2)

宫颈良性肿瘤:宫颈黏膜下肌瘤、宫颈管肌瘤质地比较硬,且有一定时间的病史;可扪及蒂部从宫颈管内延伸出来;宫颈乳头状瘤与宫颈癌的表现比较相似,但宫颈表面少有溃疡和糜烂,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且没有周围组织的浸润性生长。

(3)

宫颈恶性肿瘤: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肉瘤及淋巴瘤、转移瘤,应注意原发性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并存的可能。应有身体其他部位肿瘤病史,宫颈组织学检查可以证实。

(4)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原位癌:均可表现为阴道出血,但宫颈活检组织学检查可帮助诊断及鉴别。

治疗

1.治疗原则:患者较年轻,尽量保留卵巢内分泌功能,故应早期手术治疗。因局部菜花较大,应选择术前放化疗为手术创造条件。

2.治疗方案:首选放疗及化疗使局部病灶缩小后再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2011.03)

病史

1.病史摘要:

张丽英,女,40岁。主诉:月经量多三年。

患者既往月经正常,周期30天左右,经期4天,无痛经,每次月经来潮用卫生巾十多片。近三年来月经周期虽然正常,但经期延长至7天,且月经逐渐增多至每次来潮用卫生巾30多片,有血块,伴下腹坠感,经期感头昏、头晕、四肢无力。生育史:G2Pl,10年前足月妊娠自然分娩;产后半年上环,因月经增多已于1年前取环,取环后月经量无明显减少。发病以来,食欲尚好,有尿频、无尿痛,时感腰酸、无明显腰痛,大便正常,无明显消瘦。既往身体健康,无身体其他部位出血病史,无抗凝药物使用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月经:13岁初潮,周期7/30天,量中等,轻度痛经,白带正常;生育:l-0-2-1。家族史无特殊情况。

2.病史分析

(1)

在询问月经量多的病史中,应重点询问出血时间与月经的关系,有无停经史,出血持续时间、出血量、有无组织物排出,出血时有无阵发性腹痛,有无晕厥等。通过对这些症状进行详细了解,可初步判断出血是否为妊娠并发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

(2)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要侧重于上述引起月经量增多常见疾病的鉴别。妊娠并发症往往有停经史,伴恶心等妊娠反应,出血时有阵发性下腹痛,可有组织物排出。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除有月经量增多外,还往往伴有痛经,出现贫血时可有头晕。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以发生在月经期,也可以发生在其他时间。

(3)

病史特点:①三年来月经周期虽然正常,但经期延长至7天。②月经逐渐增多至每次来潮用卫生巾30多片、有血块,伴下腹坠感。可见该患者月经经期延长,且经量增多的特点。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2℃,P

90次/分,R

20次/分,BP

ll0/80mmHg。

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状况中等,表情自如,神志清晰,自动体位,检查合作;皮肤黏膜苍白,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及五官无异常,巩膜无黄染,睑结膜苍白;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心肺体检未发现异常;腹平软,无压痛,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四肢正常。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良好,已婚已产式;阴道伸展性良好,黏膜无充血,分泌物少、色白、无异味;宫颈正常大小、质地中等、光滑;宫体前位、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好、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增厚感、未触及肿块、无压痛。

2.体格检查分析:

(1)患者除贫血貌外,全身一般情况尚可。妇科检查宫颈质地中等、光滑,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好、无压痛,两侧附件未触及肿块、无压痛。以上提示子宫病变可能。

(2)体检特点:①妇科检查宫颈质地中等、光滑、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好、无压痛,两侧附件未触及肿块,无压痛。②其余无明显阳性体征。该患者的体检特点与病史特点相结合进一步提示此病例为子宫病变,确诊需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RBC

2.9×109/L,Hb

54g/L,WBC

4.3×109/L,PLT

l89×109/L。

(2)

B超:子宫大小12cm×l1cm×l0cm,子宫前壁见5cm×5cm×5cm的稍低回声区,宫底浆膜下见4cm×3cm×3cm稍低回声区,子宫后壁2.5cm×2cm×2cm稍低回声区,向宫腔内突出,宫腔线不规则,双附件未见异常。

(3)

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及出、凝血无异常。

2.辅助检查分析:

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提示有中度贫血、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正常,盆腔B超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的实验室检查常无特征改变,当有贫血时,则出现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盆腔B超检查是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并可协助诊断。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

多发性子宫肌瘤

(2)

继发性贫血

2.诊断依据:

(1)

患者40岁,已婚已育女性。

(2)

主诉月经量多三年。

(3)

病史特点:月经量多三年、有血块,每次月经来潮用卫生巾十多片,逐渐多达30余片,经期延长,伴头昏、头晕、四肢无力。

(4)

体格检查特点;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质地硬、活动好、无压痛。

(5)

血常规;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减少,血小板正常。

(6)

B超:子宫增大,见多个稍低回声区,向宫腔内突出,宫腔线不规则。

3.鉴别诊断:

(1)

妊娠子宫: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子宫随停经月份增大变软,借助尿或血HCG测定、B超可确诊。

(2)

子宫腺肌病:有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的病史,子宫多呈均匀增大,很少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质硬,也可有月经增多等症状,B超检查可有助于诊断。

(3)

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有月经多、月经紊乱的症状,但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B超等辅助检查均提示子宫和附件正常,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4)

子宫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妇女,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及白带增多或不正常排液等症状,生长迅速,可出现侵犯周围组织的症状,子宫增大变软或有息肉状、质脆的赘生物脱出。可借助B超、宫颈细胞学刮片检查、宫颈活体组织检查、宫颈管搔刮及分段诊刮等鉴别子宫恶性肿瘤。

治疗

治疗原则:纠正贫血,手术治疗。

病例

卵巢囊肿

(2011.04)

病史

1.病史摘要:

韩虹,女,35岁。主诉:左下腹不适、隐痛2月。

患者无明显诱因于2月前开始自觉左下腹部隐约不适感,呈轻微钝痛、无放射痛,无阴道流血,无恶心呕吐,无腹泻和便秘,无发热,未用任何药物治疗。既往月经正常,5/27~29天,末次月经为17天前,量同前。孕产史1-0-2-1,末次分娩为9年前、足月分娩一女,丈夫和女儿健康;宫内避孕环避孕。家族史无特殊和疾病史。

2.病史分析:

(1)患者为育龄期妇女,除左下腹不适2月,无其他特殊的病史,在半年前单位体格检查时曾行妇科B超检查提示“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异常”,所以该患者的诊断应着重考虑盆、腹腔器官的炎症或肿块等病变;因患者的疼痛位于左侧下腹痛,可排除慢性阑尾炎所导致的腹痛,而且患者无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因此考虑妇科疾患的可能性较大。

(2)病史特点:①左下腹不适、隐痛2月,无放射痛,无阴道流血。②无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等消化道症状。③无发热等其他伴随症状,未用任何药物治疗。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0℃,P

96次/分,R16次/分,BPl20/70mmHg。

一般情况可,身高162cm,体重约65kg.营养良好,无痛苦病容,神志清楚,查体合作。颈软,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乳房和胸廓正常,双肺叩诊为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无扩大,心率96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和反跳痛,肝脾未触肿大。

妇科检查:外阴和阴道正常,阴道分泌物正常;宫颈光滑、经产式、无举痛、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地中等、无压痛;左侧附件区轻度压痛、略增厚感,右侧未扪及异常。

2.体格检查分析:

(1)患者身体健康,体检除左附件区轻度增厚和压痛外,余无其他阳性体征。需进一步证实左附件是否有肿块,并鉴别是什么性质的肿块。

(2)体检特点:①左侧附件区轻度压痛,略增厚感,右侧未扪及异常。多考虑为左侧附件区的病变。②体格检查无其他阳性发现。

辅助检查

1.结果:

(1)血常规:WBC

7.9×109/L,RBC

3.5×109/L,Hb

l10g/L。

(2)尿HCG:阴性。

(3)B超:见左附件囊肿直径约3cm,境界清楚;借助阴道探头,可清晰鉴别囊肿位于卵巢内,且包膜光滑完整,囊内未见乳头样或实质性肿块图像,提示卵巢良性囊肿可能性大。

(4)胸片、心电图及肝肾功:未见异常。

2.辅助检查分析:

尿HCG检查结果排除与妊娠有关的临床问题。B超见左附件囊肿直径约3cm,境界清楚;借助阴道探头,可清晰鉴别囊肿位于卵巢内,且包膜光滑完整,囊内未见乳头样或实质性肿块图像,提示卵巢良性囊肿可能性大,该囊肿因直径大于正常成熟卵泡,且根据月经史和B超检查发现的子宫内膜的形态,应是处于黄体期的阶段,这个无回声包块应视为囊肿而非卵泡。

3.诊断性治疗:

给予短效避孕药口服3个周期共2l天,3个周期后复查B超,提示囊肿消失。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左卵巢囊肿

2.诊断依据:

(1)

34岁,已婚,l-0-2-l,宫内避孕环避孕。

(2)

育龄期妇女,既往月经周期正常,6个月前体格检查盆腔B超未发现任何异常。

(3)

以左下腹不适、隐痛2个月就诊。

(4)

盆腔检查发现左侧附件区增厚,压痛。

(5)

阴道B超提示左卵巢内直径3cm包膜光滑无回声囊肿。

(6)

3个月口服短效避孕药后囊肿消失。

3.鉴别诊断:

(1)

卵巢肿瘤:卵巢肿瘤的早期一般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多在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良性肿瘤生长比较缓慢,随着囊肿的增大有局部胀痛不适的感觉;B超检查可见囊肿包膜完整光滑,囊内容为均匀无回声影像;服用避孕药3个周期后一般不会消失。本例的卵巢囊肿的病史不足6个月,口服避孕药3个周期后囊肿自行消失,考虑滤泡囊肿的可能性较大。

(2)

盆腔炎:急性盆腔炎或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都可表现为急腹症,常伴有畏寒发热,血常规查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盆腔检查多为两侧附件区压痛包块或增厚感;宫颈举痛明显;B超检查常表现为盆腔积液,附件区有不均质包块,如果有输卵管积水,则可见到卵巢外无回声暗区,有时与卵巢囊肿较相似,抗生素治疗有效。

(3)

异位妊娠:一般有停经史,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和下腹痛;异位妊娠未破裂时常仅表现为一侧下腹部隐痛不适;盆腔检查可扪及一侧附件区压痛.B超提示宫腔内不见妊娠囊,附件区可见血块形成的不均质包块,有时可附件区妊娠囊,常观察到一侧卵巢有黄体囊肿;尿HCG阳性。

治疗

治疗原则:﹤5cm的卵巢肿瘤患者可予随访观察,必要时行诊断性治疗;如卵巢肿瘤持续增大,则应考虑手术探查。

癌(2011.05)

病史

1.病史摘要:

藤俊英,女,26岁。主诉:不规则阴道流血,伴咳嗽、痰中带血1月。

患者近一个月来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有时伴下腹隐痛,无放射痛,无发热,末次月经为45天前,月经量和行经天数均正常;同时伴咳嗽,痰中带血,无胸痛、呼吸困难和皮肤黏膜出血等。发病以来食欲不振,精神可,大小便正常,睡眠好,体重无明显变化。患者既往月经规则,5~6/30天;生育史:0-0-1-0,2年前因停经45天早孕人工流产一次;否认其他疾病和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和药物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

2.病史分析:

(1)

患者既往月经正常,末次月经为45天前;近1月有不规则阴道流血,伴咳嗽、痰中带血,两年前人工流产一次。育龄妇女出现异常阴道流血,首先应排除与妊娠有疾病,如早孕。本例患者伴有肺部症状,需高度警惕滋养细胞肿瘤的可能。

(2)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应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如检查尿HCG,明确是否与妊娠相关;还需行B超检查,证实是否为正常妊娠;患者伴有呼吸道症状,还需肺部摄片检查等,明确肺部病变的原因。

(3)

病史特点:①不规则阴道流血1月,伴咳嗽、痰中带血。②2年前因停经45天早孕人工流产一次。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2℃,P

68次/分,R18次/分,Bp

110/70mmHg。

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楚,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68次/分,律齐,未闻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良好,阴道壁黏膜光滑,未见异常结节及新生物;宫颈表面光滑、着色、宫体如孕4月大小、质软、表面尚光滑、未及明显突起及压痛;双侧附件区无明显异常.

2.体格检查分析:

查体特点为:①子宫如孕4月大小,质软。②双附件检查无明显异常。③阴道壁未触及异常结节及新生物。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WBC

8.6×l09/L、N

67%,Hb

l09g/L,PLT

l67×109/L。

(2)

尿HCG:(+)。

(3)

血HCG:>32

000

IU/L。

(4)

胸片:右下肺见约2cm×2cm×2cm团块状阴影,肺纹理增粗。

(5)

妇科B超:子宫大小14cm×9cm×5cm,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可见多个蜂窝状低回声区,最大者约4cm×3cm×2cm,境界清楚;双附件区无明显异常。

(6)

腹部B超:肝、胆、胰、脾及双肾均未见明显异常.

(7)

磁共振检查:脑部无明显异常。

2.辅助检查分析:

血HCG、妇科B超及胸片提示本病例可能的诊断为绒毛膜癌及肺转移。HCG测定及妇科B超检查是主要的辅助检查方法,胸片、脑部磁共振及腹部B超可以进一步判断有无机体其他器官的转移病灶。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绒癌(III

11期)

2.诊断依据:

(1)

主诉不规则阴道流血1月,伴咳嗽、痰中带血。

(2)

血HCG:>32

000

IU/L。

(3)

胸片:右下肺见约2cm×2cm×2cm团块状阴影,肺纹理增粗。

(4)

妇科B超:子宫大小14cm×9cm×5cm,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可见多个蜂窝状低回声区,最大者约4cm×3cm×2cm,境界清楚,双附件区无明显异常。

3.鉴别诊断:

(1)

侵蚀性葡萄胎:继发于良性葡萄胎者,多发生于良性葡萄胎排出后半年以内,肉眼观可见子宫肌层内有缺损,其中含有不等量的葡萄胎组织,镜检可见绒毛结构,滋养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而绒毛膜癌大多数继发于正常或不正常的妊娠之后,或继发于葡萄胎,后者的潜伏期大多在一年以上,其病理特点为增生的滋养细胞大片地侵犯子宫肌层及血管,常伴有远处组织器官的转移,镜下观典型的病变为增生与分化不良的滋养细胞排列成片状侵人肌层,井伴有大量出血及坏死.癌组织常排列紊乱,不易见到绒毛结构。

(2)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是起源于胎盘种植部位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滋养细胞肿瘤,多数呈良性临床经过,一般不发生转移,预后良好;可继发于足月产、流产和葡萄胎;镜下见肿瘤主要由中间型滋养细胞组成,无绒毛结构;临床表现为停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月经过多,血HCG常为阴性或轻度升高。

治疗

治疗原则: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

妊娠期糖尿病(2011.06)

病史

1.病史摘要:

黄丽英,女,30岁。主诉:停经38周、发现“血糖高”3个月。

患者孕期未行规范的产前检查,停经25周在我院检查时发现血糖升高(OGTT阳性),嘱饮食控制,无多饮、多食、头晕、眼花、恶心、呕吐,今临近预产期,入院待产。以“妊娠期糖尿病”收入院。既往体健,无妊娠史,孕前无糖尿病、高血压史。其母患糖尿病,无高血压病家族史。无遗传病家族史。

2.病史分析:

(1)

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史采集应着重于明确孕前疾病,糖尿病与妊娠发生的时间关系,糖尿病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糖尿病并发症出现的时间及症状等主要临床表现。更要重点询问有无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胎儿宫内情况也是病史采集必须了解的内容。

(2)

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应注意了解全身情况、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代谢状态,明确代谢紊乱的程度、微血管受累程度等。

(3)

病例特点;①孕前无糖尿病史,其母患糖尿病。②停经25周时发现血糖升高,嘱饮食控制。③无自觉症状。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P

92次/分,R

19次/分,BP

110/70mmHg。

晚孕体态,神智清楚,查体合作;身高160cm,体重73kg;全身皮肤黏膜无淤点淤斑,无黄染,皮肤弹性可;双肺呼吸音清晰,呼吸正常,双肺底未闻干湿啰音;心率92次/分,心界无扩大,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

产科检查;宫高35cm,腹围103cm,胎位LOA,胎头浮,胎心136次/分;骨盆外测量各径线在正常值范围。

2.体格检查分析

(1)

查体特点:胎儿心率136次/分,宫高35cm,腹围103cm,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

(2)

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1.结果:

(1)

OGTT示:空腹血糖为4.90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为11.95mmol/l、2小时后血糖为10.44mmol/l、3小时后血糖为7.40mmol/l。

(2)

NST:8-9分,反应型。

(3)

ECG:窦性心动过速。

(4)

眼底检查:无明显异常。

(5)

B超:宫内孕单活胎,(胎儿双顶径9.3cm,胎儿股骨长7.6cm羊水指数23.2cm)胎盘II度。

(6)

血常规:WBC

8.7×109/L、N

78%,Hb

110g/L,PLT

187×109/L。

2.辅助检查分析:

结合OGTT可明确诊断。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1)

GlP0宫内孕38周,LOA

(2)

妊娠期糖尿病

2.诊断依据:

孕前无糖尿病史,其母患糖尿病;停经25周时血糖升高,嘱饮食控制,现血糖控制可,无自觉症状。

3.鉴别诊断:

(1)

饥饿性酮症酸中毒:由于饥饿导致机体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导致酮症酸中毒。与高血糖酮症酸中毒最重要的鉴别点:一是既往病史不同,前者无糖尿病史,后者有明确的糖尿病史;二是前者低血糖、合并高血酮体及尿酮体,后者高血糖合并高血酮体及尿酮体,两者均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2)

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前已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由于病程长,大部分病人妊娠时已经出现微血管病变,常合并胎儿生长受限,这一点与妊娠期糖尿病常合并巨大儿截然不同;由于微血管病变,常导致胎盘循环障碍,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的危险性较妊娠期糖尿病高。合并妊娠高血压、慢性高血压的危险性增高。根据妊娠前的病史、妊娠经过及体格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1.治疗原则:积极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静脉滴注、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2.治疗方案:

(1)

大量补液,纠正低血容量。

(2)

小剂量胰岛素静脉点滴。

(3)

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4)

孕期监测:严密监测血压、肾功能、眼底和心电图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孕18~20周行常规检查,核对胎龄并排除致命性胎儿畸形。孕晚期行胎儿监护、胎动计数、胎心监护、生物物理评分。

(5)

孕期治疗:严格糖尿病饮食,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动态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根据不同孕周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强调个体化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孕妇,停经40周以前结束分娩。

先兆流产(2011.07)

病史

1.病史摘要:

患者黄仁韩,女,26岁,主诉:停经11+3周,阴道出血半天。

系第1胎未产,平素月经规则停经37天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停经后无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入院前半天无诱因出现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无含血块,无腹痛、阴道排除肉样组织及水泡样组织,无鼻衄、牙龈出血等,自述于本院门诊查B超示“早孕(未见单)”。平时身体健康,无妇科疾病史,月经规则,5-6/30天;,末次月经2011.04.03,量、色与既往月经相似。25岁结婚,爱人体健,0—0—0—0,未避孕。

2.病史分析:

(1)在病史采集中,育龄妇女出现阴道流血,并有停经史,要初步鉴别出血是否与妊娠有关,应重点询问患者出血与月经的关系、出血量、持续时间、有无组织物排出、有无腹痛等。如有腹痛,应了解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还应了解阴道有无水样排液,阴道排液的色、量及有无臭味,有无妊娠产物排除。

(2)停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分析对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①流产:发生在妊娠28周以前,开始时绒毛与蜕膜分离,血窦开放,即开始出血;当胚胎完全分离排出后,子宫收缩,出血停止。②宫外孕:胚胎死亡后,常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色暗红或深褐,量少呈点滴状,一般不超过月经量。阴道流血可伴有蜕膜管型或蜕膜碎片排出。③葡萄胎:多数患者在停经后2~4个月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断续不止,开始量少,以后逐渐增多,且常反复大量流血,因葡萄胎组织自蜕膜剥离,使母体血管破裂。有时可自然排除水泡组织,此时出血往往汹涌,而腹痛并不十分明显。结合该患者的表现,多考虑为先兆流产。

(3)病史特点:①已婚女性,停经11+3周,阴道出血半天。②无腹痛,阴道流血无缓解,无肉样组织及水泡样组织排出,阴道持续流血无缓解。③平素月经正常,规则,未避孕半年。

体格检查

1.体格检查结果:

T

36.8℃,P

84次/分,R18次/分,Bp

90/62mmHg。

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面色红润,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无异常;颈软,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乳房发育丰满,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腹部未及异常包块;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关节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末引出。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未产式,阴道畅,见少许暗红色血迹,未见异常分泌物,粘膜无潮红、出血点,后穹窿不饱满;宫颈光滑,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轻度着色,无举痛;子宫前位,约孕2月余大,质软,界清,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可;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包块,无压痛。

2.体格检查分析:

(1)体格检查特点:阴道少量积血,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子宫均匀增大、与停经日期相符,质地软,附件区无异常。

(2)阳性体征主要表现在:①子宫增大与停经日期相符。②阴道少量积血,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③宫颈无举痛。可以初步排除葡萄胎、宫外孕等,但仍需进一步的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WBC

34.5×109/L、N

70%,Hb

110g/L,PLT

250×109/L。

(2)

尿妊娠HCG试验:阳性。

(3)

本院门诊查B超示“早孕(未见单)”。

2.辅助检查分析: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妊娠,本院门诊查B超示早孕(未见单)。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先兆流产

2.诊断依据:

(1)

育龄期女性患者,已婚,未产。

(2)

主诉:停经11+3周,阴道出血半天。

(3)

病史特点:停经11+3周,于半天前有少量阴道流血,无腹痛,阴道持续流血无缓解,无组织块排出。

(4)

体格检查特点:妇科检查子宫如孕3个月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宫颈口闭,无组织堵塞,符合先兆流产表现。

(5)

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示早孕(未见单),依此可确诊早孕。

3.鉴别诊断:

(1)

异位妊娠:典型的异位妊娠临床表现有停经、阴道流血,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

与本病相似,如果异位妊娠发生破裂者可有剧烈的腹痛、急性失血甚至晕厥及休克表现,并出现急腹症和腹腔内出血的体征。在异位妊娠未破裂或流产以前,临床表现不一定很典型,一般仅有短暂的停经史,少量阴道流血和下腹部不适的表现。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或略大,B超检查宫内无妊娠囊,附件区可见不均质的回声,形态不规则,与流产不难鉴别,但如果在孕期较早的阶段,可仅仅表现为停经后少量出直,与流产容易混淆,需通过B超检查、结合动态监测血β—HCG水平方可鉴别。

(2)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等。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B超检查子宫附件区无异常发现,尿妊娠试验阴性,血β—HCG水平正常。

(3)

葡萄胎:葡萄胎的临床表现为停经后阴道流血,可有轻微腹痛,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异常增大,与停经月份不相符,有时伴重度妊娠反应、阴道流血并有时有葡萄状组织排出,葡萄胎患者往往伴有卵巢黄素囊肿,如果发生扭转后可有剧烈的腹痛,B超为重要的诊断手段,可见明显增大的子宫腔内充满弥漫分布的光点和小囊样无回声区,无妊娠囊可见,无胎儿结构及胎心搏动。

治疗

1.治疗原则:在严密随访下行保胎治疗。

2.治疗方案:

(1)

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

(2)

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可给以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镇静剂。

(3)

药物治疗:如维生素E

口服,黄体酮肌注;HCG

肌注等。

(4)

定期随访,治疗两周,阴道流血增多,提示妊娠可能不能维持,流产难免,定期行B超检查,观察到宫内液性暗区增大,胚囊呈液滴状形态垂向子宫颈口,一周后胎心消失,予以清宫处理。吸刮出胚囊及绒毛组织完整,术后5天阴道流血停止。

妊娠期糖尿病(2011.08)

病史

1.病史摘要:

张美金,女,26岁,住院号419298。主诉:停经37+1周,发现“血糖高”2月余。

系第2胎未产,末次月经:2010.11.11,预产期:2011.08.18,孕期于我院产前检查10次,未发现明显异常,入院前2月余于我院门诊“糖筛查”试验,即口服50g糖后1小时测血糖:10.8mmol/L,无明显多饮、多食、多尿。瞩正常饮食1周后予“糖耐量试验”:空腹、餐后1小时、2小时、3小时,血糖分别为:4.8mm0l/L、14.5mmol/L、4.6mmol/L、7.7mmol/L,考虑“妊娠期糖尿病”,予饮食控制及定期监测血糖,入院前1天门诊查NST示胎动频繁,吸氧后复查NST示胎动频繁,并见变异性减速,建议住院治疗,遂拟“1.G2P0孕37+1周LOA待产2.妊娠期糖尿病3.胎儿宫内窘迫待排”收住产科。

2.病史分析:

(1)

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史采集应着重于明确孕前疾病,糖尿病与妊娠发生的时间关系,糖尿病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糖尿病并发症出现的时间及症状等主要临床表现。更要重点询问有无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胎儿宫内情况也是病史采集必须了解的内容。

(2)

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应注意了解全身情况、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代谢状态,明确代谢紊乱的程度、微血管受累程度等。

(3)

病例特点;①孕前无糖尿病史,其母患糖尿病。②停经25周时发现血糖升高,未行进一步诊治。③孕晚期逐渐出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未得到恰当处理,逐渐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代谢紊乱的典型症状。④伴胎动减少。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6.8℃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

110/84mmHg

神清,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隆起,软,无压痛,肠鸣音4次/分。产科情况:腹围103cm,宫高37cm,未扪及宫缩,先露头,半定,胎位LOA,胎心134次/分,预计胎儿体重3811g,胎儿评分3分。骨盆外测量各经线值正常,骨盆评分5分。外阴:发育正常,无水肿、静脉曲张。肛查:宫口未开,S-3,胎膜未破。产科检查;宫高33cm,腹围103cm,胎位LOA,胎头浮,胎心136次/分;骨盆外测量各径线在正常值范围。

2.体格检查分析

(1)

查体特点:胎儿心率134次/分,宫高103cm,腹围37cm,预计胎儿体重3811g,胎儿较大,考虑“巨大儿”可能。

(2)

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1.结果:

2011.05.02于我院门诊“糖筛查”试验,即口服50g糖后1小时测血糖:10.8mmol/L,无明显多饮、多食、多尿。瞩正常饮食1周后予“糖耐量试验”:空腹、餐后1小时、2小时、3小时,血糖分别为:4.8mm0l/L、14.5mmol/L、4.6mmol/L、7.7mmol/L。

2.辅助检查分析:OGTT试验阳性,得出“妊娠期糖尿病”诊断。入院前1天门诊查NST示胎动频繁,吸氧后复查NST示胎动频繁,并见变异性减速,考虑“胎儿宫内窘迫”可能。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1).G2P0孕37+1周LOA待产(2).妊娠期糖尿病(3).胎儿宫内窘迫待排。

2.诊断依据:1、停经37+1周,发现“血糖高”2月余。2、产科情况:腹围103cm,宫高37cm,未扪及宫缩,先露头,半定,胎位LOA,胎心134次/分,预计胎儿体重3811g,胎儿评分3分。骨盆外测量各经线值正常,外阴发育正常。肛查:宫口未开,S-3,胎膜未破。3.OGTT阳性。

3.鉴别诊断:(1)、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既往即有糖尿病病史,与患者不符,故可排除。(2)、死胎:无胎动及胎心为特点、B超可鉴别。(3)、臀位、横位妊娠:可扪及胎头位于上腹部或侧腹部,B超可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孕期治疗):严格糖尿病饮食,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动态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根据不同孕周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强调个体化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孕妇,停经40周以前结束分娩。孕期监测:严密监测血压、肾功能、眼底和心电图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孕18~20周行常规检查,核对胎龄并排除致命性胎儿畸形。孕晚期行胎儿监护、胎动计数、胎心监护、生物物理评分。分娩方式:本病本身不是剖宫产指征,有巨大儿、胎盘功能不良、胎位异常或其他产科指征者,应行剖宫产。分娩时机:原则应尽量推迟终止妊娠时间,血糖控制良好,孕晚期无合并症,胎儿宫内情况良好,应等待至38-39周终止妊娠。血糖控制不满意,伴血管病变、合并重度子痫前期、FGR等及早抽取羊水,了解胎肺成熟情况,并注入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胎肺成熟后立即终止妊娠。

本患者已孕足月,应注意休息、镇静,给予适当饮食,严密观察血糖、尿糖及酮体变化,必要时使用胰岛素。加强胎儿监护。若胎儿宫内情况良好,可等待至38-39周终止妊娠,因胎儿偏大,可考虑剖宫产终止妊娠。

子宫肌瘤(2011.09)

病史

1.病史摘要:

任丽平,女,33岁。主诉:发现子宫占位3年,经量增多1年。

平素月经规则6-7/30,量中,无痛经。入院前3年于外院体检查B超示:“子宫占位(直径约3cm),考虑肌瘤可能”,无伴月经紊乱、痛经、发热、头晕,无腹痛、腹泻、便秘、纳差、消瘦等,无服药治疗,随访B超发现子宫占位体积渐增大。入院前1年始出现经量增多,约为原来的1倍,伴有血块,色暗红。经期延长至9-10天,月经周期无改变,经期第1日起有下腹间歇性闷

痛不适,约持续2-3天后可自行缓解,无阵发性加剧及向他处转移放射。无伴面色苍白、头晕、晕厥、白带增多、阴道异常排液,无接触性阴道出血,无鼻衄、牙龈出血、便血、血尿等全身他处出血,无腹泻、排便困难、纳差、消瘦等。未重视诊疗。入院前5个月余曾求诊外院,复查B超示:子宫体低回声团(大小分别约27mm×18mm、38mm×36mm),考虑:肌瘤可能。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自服中药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既往身体健康,无身体其他部位出血病史,无抗凝药物使用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月经:15岁初潮,周期5/30天,量中等,无痛经,白带正常;生育:1-0-0-1。家族史无特殊情况。

2.病史分析

(1)

在询问月经量多的病史中,应重点询问出血时间与月经的关系,有无停经史,出血持续时间、出血量、有无组织物排出,出血时有无阵发性腹痛,有无晕厥等。通过对这些症状进行详细了解,可初步判断出血是否为妊娠并发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

(2)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要侧重于上述引起月经量增多常见疾病的鉴别。妊娠并发症往往有停经史,伴恶心等妊娠反应,出血时有阵发性下腹痛,可有组织物排出。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除有月经量增多外,还往往伴有痛经,出现贫血时可有头晕。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以发生在月经期,也可以发生在其他时间。

(3)

病史特点:①1年来月经周期虽然正常,但经期延长至9-10天。②月经逐渐增多至原来的1倍。可见该患者月经经期延长,且经量增多的特点。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2℃,P

90次/分,R

20次/分,BP

ll0/80mmHg。

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状况中等,表情自如,神志清晰,自动体位,检查合作;皮肤黏膜苍白,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及五官无异常,巩膜无黄染,睑结膜苍白;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心肺体检未发现异常;腹平软,无压痛,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四肢正常。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良好,已婚已产式;阴道伸展性良好,黏膜无充血,分泌物少、色白、无异味;宫颈正常大小、质地中等、光滑;宫体前位、增大如孕2月余大小、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好、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增厚感、未触及肿块、无压痛。

2.体格检查分析:

(1)患者除贫血貌外,全身一般情况尚可。妇科检查宫颈质地中等、光滑,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好、无压痛,两侧附件未触及肿块、无压痛。以上提示子宫病变可能。

(2)体检特点:①妇科检查宫颈质地中等、光滑、宫体增大如孕2月余大小、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好、无压痛,两侧附件未触及肿块,无压痛。②其余无明显阳性体征。该患者的体检特点与病史特点相结合进一步提示此病例为子宫病变,确诊需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RBC

2.9×109/L,Hb

54g/L,WBC

4.3×109/L,PLT

l89×109/L。

(2)

B超:2010、4、22九五医院B超示:子宫体低回声团(大小分别约27mm×18mm、38mm×36mm),考虑肌瘤可能,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宫内节育器居中。

(3)

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及出、凝血无异常。

2.辅助检查分析:

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提示有中度贫血、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正常,盆腔B超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的实验室检查常无特征改变,当有贫血时,则出现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盆腔B超检查是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并可协助诊断。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

多发性子宫肌瘤

(2)

继发性贫血

2.诊断依据:

(1)

患者40岁,已婚已育女性。

(2)

主诉发现子宫占位3年,经量增多1年。

(3)

病史特点:月经量多1年、有血块,每次月经来潮用卫生巾十多片,逐渐多达30余片,经期延长,伴头昏、头晕、四肢无力。

(4)

体格检查特点;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质地硬、活动好、无压痛。

(5)

血常规;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减少,血小板正常。

(6)

B超:子宫增大,见多个稍低回声区,向宫腔内突出,宫腔线不规则。

3.鉴别诊断:

(1)

妊娠子宫: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子宫随停经月份增大变软,借助尿或血HCG测定、B超可确诊。

(2)

子宫腺肌病:有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的病史,子宫多呈均匀增大,很少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质硬,也可有月经增多等症状,B超检查可有助于诊断。

(3)

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有月经多、月经紊乱的症状,但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B超等辅助检查均提示子宫和附件正常,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4)

子宫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妇女,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及白带增多或不正常排液等症状,生长迅速,可出现侵犯周围组织的症状,子宫增大变软或有息肉状、质脆的赘生物脱出。可借助B超、宫颈细胞学刮片检查、宫颈活体组织检查、宫颈管搔刮及分段诊刮等鉴别子宫恶性肿瘤。

治疗

治疗原则:纠正贫血,手术治疗。

胎儿宫内窘迫(2011.10)

病史

1.病史摘要:

陈芳,19岁。主诉:停经40+5周,自觉胎动减弱2天。

患者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胎动减少,无腹痛及阴道出血,外院检查未发现异常,孕妇自12周始在外院行产前检查,孕28周曾行胎儿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异常。该孕妇平素体建,无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慢性病史。孕期无毒物、药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孕期无吸烟及被动吸烟史,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胎动减少前无性生活、无外伤及腹部外力作用,不伴头晕及其他不适。

2.病史分析:

(1)

胎动减少是患者的一个不确切的主观指标,应嘱咐患者记录胎动次数。

(2)

应详细询问有无腹痛、腹胀、阴道出血及流水,有无头痛、头晕及发热,有无腹部外伤、性交及阴道出血史,检查中还应注意患者的血压及子宫张力情况,查找可能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

(3)

病史特点:①无明显诱因出现胎动减少,不伴腹痛及阴道出血。②胎动减少前无性生活、无外伤及腹部外力作用,不伴头晕及其他不适。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2℃,P

80次/分,R

20次/分,BPl20/80mmHg。

孕妇身高1.56m,体重66kg;腹围94cm,宫高34cm,胎位LOA,FHR140次/分,先露头、定,预计胎儿体重3446g,胎儿评分2分,骨盆外测量正常,骨盆评分5分,外阴发育正常,无水肿、静脉曲张,肛查:宫口开1cm,先露头,S-3,胎膜未破。

2.体格检查分析:

(1)

查体特点:胎心140次/分,宫高34cm,腹围94cm,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

(2)

无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1.结果:

(1)

B超检查发现胎盘后壁附着,胎儿双顶径为8.3cm,羊水平段6.6cm,未见胎盘早剥迹象。

(2)

胎心监护:胎心率140次/分,监测40分钟未及胎动,基线变异明显减少。

2.辅助检查分析:

本患者胎心监护为无反应型,胎心率基线于正常低限;B超提示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未见明显畸形。胎动不良首选胎心监护,胎心监护异常可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

GlP0,宫内孕40+5周头位

(2)胎儿宫内窘迫

2.诊断依据:

(1)胎动明显减少,表示胎儿危险。

(2)胎心监护NST无反应型。

3.鉴别诊断:

需与胎儿心动过缓鉴别;胎儿心率≤120次/分.胎动及胎心率反应正常。本病例胎动明显减少,胎心监护NST无反应型,可排除胎儿心动过缓的诊断。

治疗

1.治疗原则:寻找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祛除病因,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及时终止妊娠。

2.治疗方案:

(1)

给予改善子宫胎盘血流量的药物,如硫酸镁静滴。

(2)

一般治疗:左侧卧位,间断吸氧.

(3)

经吸氧、左侧卧位及改善胎盘血运后如胎心率无改善,胎动不恢复,应及时终止妊娠。

宫颈机能不全(2011.12)

病史

1.病史摘要:

患者,陈凤宝,女,25岁,主诉“停经16周,阴道少许出血1天”。

患者末次月经2010.6.26,停经35天出现早孕反应,停经40天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轻微闷痛,可忍受,伴少许阴道出血,无下腹痛及肉样组织物排出,无鼻衄、牙龈出血等全身它处出血。0-0-3-0。第一胎孕6个月出现阴道出血流产,第二胎孕4个月阴道出血流产。第三胎孕5个月阴道出血流产,均无明显腹痛。末次流产2009-4-20,未避孕。

2.病史分析:

(1)

患者已有3次自然流产病史,此次妊娠再次于孕4个月出现阴道出血的流产先兆。

(2)

应详细询问既往流产病史、症状发生的时间顺序,如出血、疼痛、破膜及宫颈扩张,每次流产的详细时间顺序及孕周。了解病因,如:孕期有无有害物质及射线接触史。有无子宫畸形、孕期感染、甲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2℃,P

80次/分,R

20次/分,BPl20/80mmHg。

神清,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妇检:外阴正常,内见少许暗红色血迹,宫颈着色,光滑,无举痛,宫口闭,未见肉样组织物堵塞。宫体前位,如孕4个月大,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好。双附件未触及明显包块、压痛。

2.体格检查分析:

(1)

除阴道少许出血外无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1.结果:2010-09-21B超提示:1.单胎头位存活(BPD28mm)。2.胎盘0度。

2.辅助检查分析:B超提示:胎儿存活。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1).晚期先兆流产(2).习惯性流产(3).宫颈机能不全(4).慢性宫颈炎。

2.诊断依据:(1)停经16周,阴道少许出血1天,(2)妇检:外阴正常,内见少许暗红色血迹,宫颈着色,光滑,无举痛,宫口闭,未见肉样组织物堵塞。宫体前位,如孕4个月大,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好。双附件未触及明显包块、压痛。(3)2010-09-21B超提示:1.单胎头位存活(BPD28mm)。2.胎盘0度。

3、分析:宫颈机能不全在临床上,表现中期妊娠无明显腹痛及阴道出血,宫颈扩张,羊膜囊鼓出、破裂,至胎儿娩出。超声有一定价值,20-24周颈管长度<2cm,颈管内口>1.5cm,。非孕时7号扩颈器无主力通过。

4.鉴别诊断:难免流产:腹痛剧烈、阴道出血多。妇检见宫口开大大于2cm。若B超提示:无胎心。则考虑“稽留流产”,可鉴别。

治疗

宫颈机能不全还象一个难解的迷。在临床实践中,尚缺乏事实与理解,这一空白被浅薄的判断和争论所替代。宫颈机能不全这一领域还是一片真空,诊断方法可重复性较差,治疗多是基于准随机的、小样本、临床表现复杂的研究。历史上,宫颈机能不全的识别有确定的家系,同时也通常是被过度诊断的。子宫口太松以至于不能有力的收缩来保存自己的胚胎;主要是由于流产、艰难的流产或生产,子宫的纤维相互断裂,子宫的内口过度松弛。常用的广为接受的定义包括无痛性宫颈扩张随后发生胎膜早破,导致中期流产或早早产。孕16周经阴道超声提示宫颈内口扩张(1)由于宫颈无力宫颈全长扩张(2),胎头位于其上(3)。缝合前窥具检查显示胎膜膨出(4)。最终患者在妊娠26周分娩,胎儿存活。在非孕期,9号Hegar括宫棒可以无阻力的通过宫颈作为诊断的替代方法。最初无痛性的、进展性的宫颈扩张,不采取干预治疗早产在临床上。

经阴宫颈环扎术手术主要步骤上推膀胱,尽量靠近宫颈内口缝合。亦不要求膀胱反折,McDonald环扎术方法(a)荷包缝合宫颈,不分离阴道粘膜。(b)在前方打结。一小部分患者不适合经阴道操作。需经腹宫颈环扎术,通常在孕9至13周进行。手术主要步骤在中线处横行打开膀胱宫颈腹膜反折。由于膀胱反折在峡部的水平(通常不需要打开)。手指确认子宫血管和峡部。双边2-gauge尼龙线(Ethicon,UK)穿40-mm圆针。手指抓住峡部来稳定子宫。在宫骶韧带上方、子宫峡部的水平,自宫颈侧壁至宫颈管从后向前缝合,而不是从中部向子宫血管缝合重新穿针,在对侧从后向前重复缝合。将线结打在前面,覆盖以疏松的腹膜并关腹。随诊包括妊娠20周时胎儿畸形筛查和胎儿生长监测。有合并症者继续进行辅助治疗,如合并有抗心磷脂综合症(APS)者给与低分子肝素和小剂量阿斯匹林;林可霉素霜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妊娠进展到超过可存活期后行剖宫产分娩;如果患者还想要下一胎则保留缝线。

经过分析与咨询后,接受经腹宫颈环扎术的妇女包括:有前次经阴道宫颈环扎失败史、或宫颈病损严重无法施行经阴道环扎的、诊断为宫颈无力的妇女。术前咨询包括仔细的分析前次失败的原因、既往手术史带来的并发症,如经典的剖宫产,宫颈沙漏状收缩及邻近大血管、肠管和膀胱损伤,需要两次大的手术。所有这些因素均应该告知患者,使其在认知前获得全部的相关信息,并懂得经腹宫颈环扎可以被看作是最要的办法。

程序

经腹宫颈环扎术通常在孕9至13周进行。

在中线处横行打开膀胱宫颈腹膜反折。由于膀胱反折在峡部的水平,通常不需要打开。手指确认子宫血管和峡部。

双边2-gauge尼龙线(Ethicon,UK)穿40-mm圆针。手指抓住峡部来稳定子宫。在宫骶韧带上方、子宫峡部的水平,自宫颈侧壁至宫颈管从后向前缝合,而不是从中部向子宫血

孕期和孕前行经腹宫颈环扎术的差异。在非孕状态下,可以对组织有更多的操作和更换的路径。消减该优势的是,有在孕10周前早期流产的可能,且自发性早产可发生缝合线将妊娠的宫颈撕裂。此外,在最常见的血栓形成倾向APS中,胎儿丢失率增高,吸宫可能对于孕前经腹的环扎产生威胁。在非孕状态下子宫的血管不容易识别,更加难以确认其未被缝合。另外,宫颈的组织不够软,圆针难以由宫颈组织通过。在拆除缝线时行急诊经典的剖宫产术,随后到达下段的入路很差。

早产(2012.01)

病史

1.病史摘要:

孕妇,徐丽琴,主诉:停经33+5周,阴道出血伴下腹闷痛1小时。

此系第3胎已产,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1.5.8,预产期2012.2.15,孕早期顺利,孕18周始胎动至今,每12小时约30次,于外院及我院行产前检查4次,发现“剖宫产史”,余无明显异常。入院前1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量少于平时月经量,色红,无血块,伴下腹闷痛,无阵发性加剧,无放射至他处,无伴阴道流水、胎动减弱,急诊我院,拟“G3P1孕33+5周先兆早产”收住产科。2008年因”头盆不称”于外院行剖宫产术。

2.病史分析:

(1)

阴道出血及下腹不规则闷痛为早产的先兆症状。

(2)

应详细询问有无腹痛持续及间歇时间,阴道出血量,有无阴道流水、发热等,有无腹部外伤、性交及既往阴道出血史。

(3)

病史特点:1、生育期妇女

2、停经33+5周,阴道出血伴下腹闷痛1小时。

3、产检可扪及不规则宫缩,弱,肛查:宫口未开,S高,胎膜未破。

4、患方要求保胎治疗,入院后予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安宝安胎等处理;查NST:反应型。经安宝保胎后,目前患者情况尚稳定,无宫缩,无阴道出血。保胎成功。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2℃,P

80次/分,R

20次/分,BPl20/80mmHg。

孕妇身高1.60m,体重66k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腹隆起,下腹可见一长约10cm横行陈旧性手术疤痕,偶可扪及不规则宫缩,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触诊不满意。双下肢无浮肿。产科情况:腹围90cm,宫高28cm,偶可扪及不规则宫缩,弱,先露头,浮,胎位LOA,FHR140次/分,预计胎儿体重2.270kg,骨盆外测量各进径线均正常;肛查:宫口未开,S高,胎膜未破。

2.体格检查分析:

(1)

查体特点:胎心140次/分,宫高28cm,腹围90cm,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

(2)余无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1.结果:

(1)

B超:宫内单胎头位存活,胎盘位于前壁近宫底部。

(2)

胎心监护:胎心率基线130次/分,胎动反应好。

2.辅助检查分析:

本患者胎心监护为反应型,B超提示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未见明显畸形。胎盘位置正常。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

1.G3P1孕33+5周LOA先兆早产(2).疤痕子宫。

2.诊断依据:

(1)

停经33+5周,阴道出血伴下腹闷痛1小时。

(2)

既往剖宫产病史,(3)查体:下腹可见一长约10cm横行陈旧性手术疤痕,偶可扪及不规则宫缩,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触诊不满意。双下肢无浮肿。产科情况:腹围90cm,宫高28cm,偶可扪及不规则宫缩,弱,先露头,浮,胎位LOA,FHR140次/分,预计胎儿体重2.270kg,骨盆外测量各进径线均正常;肛查:宫口未开,S高,胎膜未破。

3.鉴别诊断:早产临产:停经大于28周,小于37周,出现规则宫缩及阴道出血,检查发现宫口开大大于2cm。可鉴别。

治疗

(一)治疗原则:

胎儿存活,无胎儿窘迫,胎膜未破---尽可能抑制宫缩,维持妊娠(保胎)

胎膜已破,早产不可避免----设法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二)处理:治疗措施

1.卧床休息

2.抑制宫缩:

1)沙丁胺醇:口服2.4-4.8mg,通常首次4.8mg,以后每8小时口服2.4-4.8mg,直到宫缩抑制时停药。

2)硫酸镁:用药方法:硫酸镁可采用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首次用硫酸镁16-20ml加25%GS20

ml缓慢静脉注射(10min↑),继以60ml静脉滴注。滴速1-2g/h,每日用量20-25g。

注意事项:膝反射必须存在、呼吸每分钟不少于16次、尿量每24小时不少于600ml、3)利托君:150mg加于5%葡萄糖液500ml,稀释为0.3mg/ml静滴,保持0.15--0.35mg/min滴速,48h内滴完,待宫缩抑制后至少持续滴注12小时,再改为口服10mg,每日4次。

4)硝本地平: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扩张冠脉及全身小动脉。口服剂量为10mg,qid,24小时量不超过60mg。

5)消炎痛:开始25mg,每8小时口服1次,24小时后改为每6小时一次,使用周期要小于1周,因对胎儿肾功可能有一定影响,故目前少用。

3.控制感染

4.促胎肺成熟,预防新生儿RDS:地塞米松

5.分娩的处理:

(三)早产儿的处理:患儿出生后若有必要予行新生儿抢救,如深部吸痰、加压给氧,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等抢救措施,并注意保暖且必要时转儿科ICU加强护理及治疗。

胎膜早破(2012.02)

病史

1.病史摘要:

孕妇,朱素花,主诉:停经33+5周,阴道流水2小时。

此系第1胎未产,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1.6.8,预产期2012.3.15,孕早期无患病服药史及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孕18周始觉胎动,约30次/12小时,持续至今,后下腹渐隆起。于本院行产前检查3次,未见明显异常(未见单)。孕中晚期无双下肢浮肿、头痛、眼花、双下肢浮肿等。入院前2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水,量约50ml,色清,无腹痛、阴道流血、自觉胎动频繁或减弱,无外阴脱出索条状物质等,求诊本院。素健,0-0-0-0。

2.病史分析:

(1)孕周不足37周。阴道流水2小时,但无伴规则腹痛,为早产的先兆症状。

(2)

应详细询问有无腹痛持续及间歇时间,阴道流水量及颜色,有无伴发热、阴道出血等,有无腹部外伤、性交及阴道炎病史。

(3)

病史特点:1、生育期妇女

2、停经33+5周,阴道出血伴下腹闷痛1小时。

3、产检可扪及不规则宫缩,弱,肛查:宫口未开,S高,胎膜未破。

4、患方要求保胎治疗,入院后予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安宝安胎等处理;查NST:反应型。经安宝保胎后,目前患者情况尚稳定,无宫缩,无阴道出血。保胎成功。

(4)分析:胎膜早破症状表现为:1.不能控制的阴道流液

孕妇突感较多液体自阴道流出,不能控制。流液多少与破口大小及位置有关,有时在流液中可见到白色胎脂块,有助于诊断。

2.肛诊或阴道检查

触不到前羊水囊,上推先露时流液增多。

3.阴道流液酸碱度测定

阴道分泌物pH值为4.5~5.5,尿液为5.5~6.5,羊水为7.0~7.5,用硝嗪试纸或石蕊试纸检查流液的酸碱性,如pH值在7.0以上可能为羊水。

4.阴道流液涂片检查

阴道流液干燥片染色检查有羊齿植物叶状结晶、胎儿皮肤脂肪细胞及毳毛可确定为羊水。

5.羊膜腔镜检查

可直视胎先露,看不到前羊膜囊。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0℃

P80次/分

R20次/分

BP110/70mmHg。

神清,心肺正常,腹隆起,肝脾肋下触诊不满意,双下肢无浮肿。产科情况:

腹围102cm,宫高32cm,子宫轮廓清,未扪及宫缩,胎位LOA,FHR140次/分,先露头,浮,预计胎儿体重3.014㎏,胎儿评分3分,骨盆外测量正常,骨盆评分5分。外阴发育正常,无水肿、无静脉曲张,肛查:宫口未开,先露浮,胎膜已破,阴道口流出液体可使石蕊试纸变蓝。

2.体格检查分析:

(1)

查体特点:胎心140次/分,宫高32cm,腹围102cm,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

(2)

肛查:宫口未开,先露浮,胎膜已破,阴道口流出液体可使石蕊试纸变蓝。

辅助检查

1.结果:

(1)

B超:2012.2、4我院B超示:1.单胎头位存活2.胎盘II度。

(2)

胎心监护:胎心率基线130次/分,胎动反应好。

2.辅助检查分析:

本患者胎心监护为反应型,B超提示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未见明显畸形。胎盘位置正常。阴道口流出液体可使石蕊试纸变蓝。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

G1P0孕33+5周LOA胎膜早破

2.诊断依据:

(1)

停经33+5周,阴道流水2小时。

(2)查体:腹围102cm,宫高32cm,子宫轮廓清,未扪及宫缩,胎位LOA,FHR140次/分,先露头,浮,预计胎儿体重3.014㎏,胎儿评分3分,骨盆外测量正常,骨盆评分5分。外阴发育正常,无水肿、无静脉曲张,肛查:宫口未开,先露浮,胎膜已破,阴道口流出液体可使石蕊试纸变蓝。

3.鉴别诊断:(1).腹盆腔巨大肿物:无停经史,无胎动史,B超检查亦可鉴别。(2).死胎:无胎动及胎心为特点,B超可鉴别。(3).尿失禁:查尿道口见尿液流出,胎膜未破者PH试纸未变色可鉴别。

4、分析:胎膜在临产前破裂称胎膜早破。其病因:

1.先露与骨盆衔接不良

如胎位异常、骨盆狭窄、头盆不称等。

2.胎膜本身病变

如胎膜炎、胎膜发育不良等,使胎膜弹性降低。

3.子宫颈内口松驰

使胎囊失去正常支持力。

4.羊膜腔内压力过高

如双胎、羊水过多等。

5.机械刺激

如性交,腹部受撞击,突然增加腹压,羊膜腔镜检查等。

治疗

1.住院待产,密切观察胎心。先露未衔接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侧卧位或臀高位,防止脐带脱垂。已临产者不应阻止产程进展,破膜超过12小时者应给抗生素预防感染。

2.产科处理

(1)妊娠超过37周,多于破膜后短时间内自行发动分娩,无需干预。若破膜超过12小时无产兆者应引产,合并产科指征者行剖宫产。

(2)妊娠大于28周,不足37周无产兆亦无感染征象者,应保持外阴清洁,给予抗生素,争取适当延长孕龄。

(3)妊娠28周以下,胎儿小,成活率低,为预防感染应尽快终止妊娠。

(4)胎膜早破合并感染,无论孕期长短,胎儿是否成熟均应及早终止妊娠。

预防:1.加强孕期保健,避免负重和外伤,妊娠晚期禁止性交,宫颈内口松弛者于妊娠14周左右行内口缝扎术。

2.加强产前检查,及时纠正胎位异常。对临产后仍有胎位异常及头盆不称者应卧床休息,取臀高位,尽量减少肛诊检查的次数。

3.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以免影响胎膜发育。

子宫肌瘤(2012.03)

病史

1.病史摘要:

陈美英,女,40岁。主诉:月经量增多三年。

患者既往月经正常,周期30天左右,经期5-6天,无痛经,每次月经来潮用卫生巾十多片。近三年来月经周期虽然正常,但经期延长至7天,且月经逐渐增多至每次来潮用卫生巾30多片,有血块,伴下腹坠感,经期感头昏、头晕、四肢无力。生育史:G2Pl,10年前足月妊娠自然分娩;产后半年上环,因月经增多已于1年前取环,取环后月经量无明显减少。发病以来,食欲尚好,有尿频、无尿痛,时感腰酸、无明显腰痛,大便正常,无明显消瘦。既往身体健康,无身体其他部位出血病史,无抗凝药物使用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月经:14,5-6/30,量中等,轻度痛经,白带正常;生育:l-0-2-1。家族史无特殊情况。

2.病史分析

(1)

在询问月经量多的病史中,应重点询问出血时间与月经的关系,有无停经史,出血持续时间、出血量、有无组织物排出,出血时有无阵发性腹痛,有无晕厥等。通过对这些症状进行详细了解,可初步判断出血是否为妊娠并发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

(2)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要侧重于上述引起月经量增多常见疾病的鉴别。妊娠并发症往往有停经史,伴恶心等妊娠反应,出血时有阵发性下腹痛,可有组织物排出。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除有月经量增多外,还往往伴有痛经,出现贫血时可有头晕。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以发生在月经期,也可以发生在其他时间。

(3)

病史特点:①三年来月经周期虽然正常,但经期延长至7天。②月经逐渐增多至每次来潮用卫生巾30多片、有血块,伴下腹坠感。可见该患者月经经期延长,且经量增多的特点。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4℃,P

80次/分,R

20次/分,BP

ll0/80mmHg。

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状况中等,表情自如,神志清晰,自动体位,检查合作;皮肤黏膜苍白,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及五官无异常,巩膜无黄染,睑结膜苍白;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心肺体检未发现异常;腹平软,无压痛,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四肢正常。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良好,已婚已产式;阴道伸展性良好,黏膜无充血,分泌物少、色白、无异味;宫颈正常大小、质地中等、光滑;宫体前位、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好、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增厚感、未触及肿块、无压痛。

2.体格检查分析:

(1)患者除贫血貌外,全身一般情况尚可。妇科检查宫颈质地中等、光滑,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好、无压痛,两侧附件未触及肿块、无压痛。以上提示子宫病变可能。

(2)体检特点:①妇科检查宫颈质地中等、光滑、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好、无压痛,两侧附件未触及肿块,无压痛。②其余无明显阳性体征。该患者的体检特点与病史特点相结合进一步提示此病例为子宫病变,确诊需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RBC

2.8×109/L,Hb

54g/L,WBC

4.3×109/L,PLT

l89×109/L。

(2)

B超:子宫大小12cm×l1cm×l0cm,子宫前壁见5cm×5cm×5cm的稍低回声区,宫底浆膜下见4cm×3cm×3cm稍低回声区,子宫后壁2.5cm×2cm×2cm稍低回声区,向宫腔内突出,宫腔线不规则,双附件未见异常。

(3)

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及出、凝血无异常。

2.辅助检查分析:

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提示有中度贫血、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正常,盆腔B超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的实验室检查常无特征改变,当有贫血时,则出现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盆腔B超检查是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并可协助诊断。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

多发性子宫肌瘤

(2)

继发性贫血

2.诊断依据:

(1)

患者40岁,已婚已育女性。

(2)

主诉月经量多三年。

(3)

病史特点:月经量多三年、有血块,每次月经来潮用卫生巾十多片,逐渐多达30余片,经期延长,伴头昏、头晕、四肢无力。

(4)

体格检查特点;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质地硬、活动好、无压痛。

(5)

血常规;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减少,血小板正常。

(6)

B超:子宫增大,见多个稍低回声区,向宫腔内突出,宫腔线不规则。

3.鉴别诊断:

(1)

妊娠子宫: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子宫随停经月份增大变软,借助尿或血HCG测定、B超可确诊。

(2)

子宫腺肌病:有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的病史,子宫多呈均匀增大,很少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质硬,也可有月经增多等症状,B超检查可有助于诊断。

(3)

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有月经多、月经紊乱的症状,但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B超等辅助检查均提示子宫和附件正常,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4)

子宫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妇女,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及白带增多或不正常排液等症状,生长迅速,可出现侵犯周围组织的症状,子宫增大变软或有息肉状、质脆的赘生物脱出。可借助B超、宫颈细胞学刮片检查、宫颈活体组织检查、宫颈管搔刮及分段诊刮等鉴别子宫恶性肿瘤。

治疗

治疗原则:纠正贫血,手术治疗。

输卵管妊娠(2012.4)

病史

1.病史摘要:

李金玉,女,25岁。主诉:停经50天,腹痛2小时。

患者平时月经规则:3-4/30,末次月经为2012年2月9日,2012年4月8日上午l0时突然出现下腹坠痛、肛门坠胀,伴面色苍白、出汗、头晕,并晕厥两次,来我院急诊就诊。急诊B超提示: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低回声包块,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急诊收入病房。

既往史:患者2011年3月曾因“急性盆腔炎”住院治疗。否认传染病史和药物过敏史。月经史:13岁初潮,月经周期3-4/30,量中等,无痛经,未避孕,2010年行人工流产1次。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2.病史分析:

(1)

本例患者为已婚、育龄女性,有慢性盆腔炎史,有人工流产史,存在着异位妊娠发生的高危因素。患者以腹痛和晕厥为主要症状就诊,B超提示: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低回声包块,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故本例患者宫外孕的可能性比较大。

(2)

病史特点:①患者有慢性盆腔炎史,有人工流产史。②停经50天突然出现下腹坠痛、肛门坠胀,伴面色苍白、出汗、头晕,并晕厥两次。③急诊B超提示: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低回声包块。④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3℃,P

104次/分,R

24次/分,BP

80/50rmn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贫血貌,痛苦面容,神志清楚,检查合作;皮肤黏膜苍白,湿冷,无黄染;全身体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异常,巩膜无黄染;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心肺未发现异常;腹部略膨隆,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畅,少量陈旧性血液;宫颈;光滑,举痛阳性;子宫:后位,饱满,压痛,质地软,有漂浮感;附件:左附件区似可触及直径6cm的包块,双附件区压痛,以左侧为著。

2.体格检查分析:

查体特点:①血压下降,脉搏细速,有休克的表现。②腹部略膨隆,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的急腹症和盆腹腔积液的征象。③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子宫正常大小,质软,有漂浮感;左附件区似可及直径6cm的包块,压痛明显。④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上述表现符合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的诊断。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Hb

65g/L,WBC

9×109/L,PLT

230×109/L。

(2)

尿HCG;阳性。

(3)

B超: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包块。

(4)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正常心电图。

(5)

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检查正常。

2.辅助检查分析:

血常规提示贫血,盆腔B超和后穹隆穿刺结果提示腹腔内出血;尿HCG阳性,宫外孕的可能性较大。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

异位妊娠

(左输卵管妊娠破裂)

(2)

失血性休克

2.诊断依据:

(1)

25岁已婚育龄妇女。

(2)

主诉:停经50天,腹痛2小时。

(3)

病史特点:有盆腔炎、人工流产手术史、入院前2小时突然出现下腹坠痛、肛门坠胀,伴面色苍白、出汗、头晕,并晕厥两次。

(4)

体格检查特点:①腹部略膨隆,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②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③宫颈举痛,子宫正常大小,软。④左附件触及6cm直径的囊块,压痛。

(5)

实验室检查:Hb65g/L,尿HCG阳性。

(6)

B超检查: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包块。

3.鉴别诊断:

(1)

妊娠流产;有停经史,尿HCG阳性,可有下腹阵发性坠痛,阴道出血量较多,出血量与临床体征相符,无急腹症的表现;妇科检查宫口扩张,有时可见妊娠物堵于宫口,排出的组织中有绒毛和蜕膜组织。本例患者如果在“人工流产术”中未见到绒毛,刮出组织送病理检查见子宫内膜A-S反应,则更有利于排除流产的诊断。

(2)

黄体破裂:黄体破裂造成的盆腔急性出血与宫外孕在症状、体征、腹部B超检查方面极为相似。但黄体破裂多在月经中期或后半期出现,一般不伴有停经史,且症状较轻,不伴阴道流血,尿妊娠试验阴性,术中卵巢的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3)

卵巢肿瘤蒂扭转:无停经史,无阴道流血;常有卵巢肿瘤病史,突然出现一侧下腹剧烈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腹部检查腹肌较紧张,下腹部有局限压痛,有时可扪及包块;妇科检查两侧附件区可扪及包块,压痛局限;B超检查发现盆腔包块;尿妊娠试验阴性。

(4)

卵巢肿瘤破裂:卵巢肿瘤破裂可为自发性或外伤引起,小囊肿破裂时可有轻微腹痛,大囊肿尤其是畸胎瘤破裂时,常有剧烈的下腹痛,伴恶心、呕吐,甚至出现休克;体格检查腹部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妇科检查示原附件的囊性肿物缩小或消失;患者一般无停经史,无阴道流血,尿妊娠试验阴性。

(5)

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无停经史及妊娠征象,常表现为发热、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腹部检查发现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尿妊娠试验阴性,B超子宫双附件无明显异常。

治疗

1.治疗原则:立即开放静脉输晶体和胶体液,配血输血,吸氧,纠正休克,积极准备手术治疗。

2.治疗方案:在扩容和纠正休克的同时,立即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继续补液、抗生素预防感染。

先兆流产(2012.05)

病史

1.病史摘要:

林晓楠,女,30岁。主诉:停经45天,少量阴道流血2天。

患者停经45天,于2天前有少量阴道流血,无腹痛,未引起重视,2天来阴道流血无缓解,但量亦未增多,无组织块排出,来院就诊。发病以来,精神好,食欲佳,两便无异常。平时身体健康,无妇科疾病史,月经规则,5/30天;末次月经:2011-03-25(45天前),量如平素,28岁结婚,爱人体健,0—0—1—0,结婚后2月有一次早孕人工流产史。未避孕半年。

2.病史分析:

(1)在病史采集中,育龄妇女出现阴道流血,并有停经史,要初步鉴别出血是否与妊娠有关,应重点询问患者出血与月经的关系、出血量、持续时间、有无组织物排出、有无腹痛等。如有腹痛,应了解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还应了解阴道有无水样排液,阴道排液的色、量及有无臭味,有无妊娠产物排除。

(2)停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分析对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①流产:发生在妊娠28周以前,开始时绒毛与蜕膜分离,血窦开放,即开始出血;当胚胎完全分离排出后,子宫收缩,出血停止。②宫外孕:胚胎死亡后,常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色暗红或深褐,量少呈点滴状,一般不超过月经量。阴道流血可伴有蜕膜管型或蜕膜碎片排出。③葡萄胎:多数患者在停经后2~4个月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断续不止,开始量少,以后逐渐增多,且常反复大量流血,因葡萄胎组织自蜕膜剥离,使母体血管破裂。有时可自然排除水泡组织,此时出血往往汹涌,而腹痛并不十分明显。结合该患者的表现,多考虑为先兆流产。

(3)病史特点:①已婚女性,停经45天,阴道流血。②无腹痛,一天来阴道流血无缓解,无组织排出,量无增多。③平素月经正常,规则,未避孕半年。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0℃,P

84次/分,R18次/分,Bp

ll0/70mmHg。

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面色红润,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无异常;颈软,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乳房发育丰满,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腹部未及异常包块;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关节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末引出。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未产式,阴道畅,见少许暗红色积血;宫颈光滑,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轻度着色,无举痛;子宫前位、软、均匀增大如孕40余天大小;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包块,无压痛。

2.体格检查分析:

(1)体格检查特点:阴道少量积血,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子宫均匀增大、与停经日期相符,质地软,附件区无异常。

(2)阳性体征主要表现在:①子宫增大与停经日期相符。②阴道少量积血,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③宫颈无举痛。可以初步排除葡萄胎、宫外孕等,但仍需进一步的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WBC

4.5×109/L、N

70%,Hb

110g/L,PLT

250×109/L。

(2)

尿妊娠HCG试验:阳性。

(3)

B超:宫腔内见孕囊,如孕44天,见胚芽,见胎心;孕囊周围见小的液性暗区,附件无异常发现。

2.辅助检查分析: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妊娠,盆腔B超提示宫内妊娠,胚囊大小与停经天数相符,胚胎存活,但胚囊周围有出血征象。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先兆流产

2.诊断依据:

(1)

育龄期女性患者,已婚,未产。

(2)

主诉:停经45天,少量阴道流血2天。

(3)

病史特点:停经45天,于2天前有少量阴道流血,无腹痛,一天来阴道持续流血无缓解,无组织块排出。

(4)

体格检查特点:妇科检查子宫如孕40余天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宫颈口闭,无组织堵塞,符合先兆流产表现。

(5)

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提示宫内妊娠,依此可确诊早孕。孕囊周围少量暗区提示底蜕膜出血征象,见胚芽及胎心,提示胎儿存活,故确诊先兆流产。

3.鉴别诊断:

(1)

异位妊娠:典型的异位妊娠临床表现有停经、阴道流血,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

与本病相似,如果异位妊娠发生破裂者可有剧烈的腹痛、急性失血甚至晕厥及休克表现,并出现急腹症和腹腔内出血的体征。在异位妊娠未破裂或流产以前,临床表现不一定很典型,一般仅有短暂的停经史,少量阴道流血和下腹部不适的表现。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或略大,B超检查宫内无妊娠囊,附件区可见不均质的回声,形态不规则,与流产不难鉴别,但如果在孕期较早的阶段,可仅仅表现为停经后少量出直,与流产容易混淆,需通过B超检查、结合动态监测血β—HCG水平方可鉴别。

(2)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等。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B超检查子宫附件区无异常发现,尿妊娠试验阴性,血β—HCG水平正常。

(3)

葡萄胎:葡萄胎的临床表现为停经后阴道流血,可有轻微腹痛,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异常增大,与停经月份不相符,有时伴重度妊娠反应、阴道流血并有时有葡萄状组织排出,葡萄胎患者往往伴有卵巢黄素囊肿,如果发生扭转后可有剧烈的腹痛,B超为重要的诊断手段,可见明显增大的子宫腔内充满弥漫分布的光点和小囊样无回声区,无妊娠囊可见,无胎儿结构及胎心搏动。

治疗

1.治疗原则:在严密随访下行保胎治疗。

2.治疗方案:

(1)

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

(2)

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可给以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镇静剂。

(3)

药物治疗:如维生素E

口服,黄体酮肌注;HCG

肌注等。

(4)

定期随访,治疗1周后阴道流血停止,嘱继续随访,定期产检。

癌(2012.07)

病史

1.病史摘要:

林瑞妹,女,26岁。主诉:不规则阴道流血,伴咳嗽、痰中带血1月。

患者近一个月来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有时伴下腹隐痛,无放射痛,无发热,末次月经为45天前,月经量和行经天数均正常;同时伴咳嗽,痰中带血,无胸痛、呼吸困难和皮肤黏膜出血等。发病以来食欲不振,精神可,大小便正常,睡眠好,体重无明显变化。患者既往月经规则,5~6/30天;生育史:0-0-1-0,2年前因停经45天早孕人工流产一次;否认其他疾病和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和药物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

2.病史分析:

(1)

患者既往月经正常,末次月经为45天前;近1月有不规则阴道流血,伴咳嗽、痰中带血,两年前人工流产一次。育龄妇女出现异常阴道流血,首先应排除与妊娠有疾病,如早孕。本例患者伴有肺部症状,需高度警惕滋养细胞肿瘤的可能。

(2)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应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如检查尿HCG,明确是否与妊娠相关;还需行B超检查,证实是否为正常妊娠;患者伴有呼吸道症状,还需肺部摄片检查等,明确肺部病变的原因。

(3)

病史特点:①不规则阴道流血1月,伴咳嗽、痰中带血。②2年前因停经45天早孕人工流产一次。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2℃,P

68次/分,R18次/分,Bp

110/70mmHg。

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楚,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68次/分,律齐,未闻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良好,阴道壁黏膜光滑,未见异常结节及新生物;宫颈表面光滑、着色、宫体如孕4月大小、质软、表面尚光滑、未及明显突起及压痛;双侧附件区无明显异常.

2.体格检查分析:

查体特点为:①子宫如孕4月大小,质软。②双附件检查无明显异常。③阴道壁未触及异常结节及新生物。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WBC

8.6×l09/L、N

67%,Hb

l09g/L,PLT

l67×109/L。

(2)

尿HCG:(+)。

(3)

血HCG:>32

000

IU/L。

(4)

胸片:右下肺见约2cm×2cm×2cm团块状阴影,肺纹理增粗。

(5)

妇科B超:子宫大小14cm×9cm×5cm,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可见多个蜂窝状低回声区,最大者约4cm×3cm×2cm,境界清楚;双附件区无明显异常。

(6)

腹部B超:肝、胆、胰、脾及双肾均未见明显异常.

(7)

磁共振检查:脑部无明显异常。

2.辅助检查分析:

血HCG、妇科B超及胸片提示本病例可能的诊断为绒毛膜癌及肺转移。HCG测定及妇科B超检查是主要的辅助检查方法,胸片、脑部磁共振及腹部B超可以进一步判断有无机体其他器官的转移病灶。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绒癌(III

11期)

2.诊断依据:

(1)

主诉不规则阴道流血1月,伴咳嗽、痰中带血。

(2)

血HCG:>32

000

IU/L。

(3)

胸片:右下肺见约2cm×2cm×2cm团块状阴影,肺纹理增粗。

(4)

妇科B超:子宫大小14cm×9cm×5cm,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可见多个蜂窝状低回声区,最大者约4cm×3cm×2cm,境界清楚,双附件区无明显异常。

3.鉴别诊断:

(1)

侵蚀性葡萄胎:继发于良性葡萄胎者,多发生于良性葡萄胎排出后半年以内,肉眼观可见子宫肌层内有缺损,其中含有不等量的葡萄胎组织,镜检可见绒毛结构,滋养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而绒毛膜癌大多数继发于正常或不正常的妊娠之后,或继发于葡萄胎,后者的潜伏期大多在一年以上,其病理特点为增生的滋养细胞大片地侵犯子宫肌层及血管,常伴有远处组织器官的转移,镜下观典型的病变为增生与分化不良的滋养细胞排列成片状侵人肌层,井伴有大量出血及坏死.癌组织常排列紊乱,不易见到绒毛结构。

(2)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是起源于胎盘种植部位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滋养细胞肿瘤,多数呈良性临床经过,一般不发生转移,预后良好;可继发于足月产、流产和葡萄胎;镜下见肿瘤主要由中间型滋养细胞组成,无绒毛结构;临床表现为停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月经过多,血HCG常为阴性或轻度升高。

治疗

治疗原则: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12.07)

病史

1.病史摘要:

苏美娟,女性,24岁。主诉:停经40周,发现血压升高一周,加重一天。

患者为第一次妊娠,现停经38+4周,平素月经规则、4~5/35天,末次月经2011年10月01日,预产期2012年07月08日,停经40天始出现早孕反应及尿HCG(+),停经4个月余始觉胎动、至今良好,停经期间无有害物质接触史,无病毒感染史,无用药史,无腹痛、阴道流血流水史。停经12周始建围生期保健卡进行产前检查,共检查6次未发现其他异常。l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当时产前检查血压为135/80rnmHg,尿常规检查正常,未用药。入院前1周检查发现血压升高:145/90mmHg,尿常规正常,嘱注意休息。入院前一天患者觉头昏不适,无眼花、恶心呕吐,无胸闷心慌,在外院就诊,测血压为160/110mmHg,急诊转入本院。患者现无胸闷心慌、气喘等不适,无腹痛、无临产征兆。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癫痫”等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婚育史:23岁结婚,爱人体健,生育史0-0-0-0,初潮13岁。家族史;否认家族有高血压、糖尿病、癫痫、恶性肿瘤等病史。父母健在。

2.病史分析:

(1)患者为妊娠晚期妇女,初产妇,血压升高伴下肢水肿均出现于妊娠晚期,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特点;而患者既往体健,无原发性高血压病及肾脏病史,因此应考虑血压升高系妊娠引起。

(2)病史特点:①停经40周,发现血压升高一周,加重一天。②产前检查血压为145/90rnmHg,未遵医嘱用药。③入院前一天自觉头昏不适,测血压为160/110mmHg。④既往体健。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P

90次/分,R

20次/分,BPl60/110mmHg。

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正常,巩膜无黄染;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两侧乳房丰满;心肺检查未发现异常;妊娠腹型,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活动正常,下肢浮肿(++);外阴无瘢痕溃疡,无静脉曲张,肛门无痔疮。

专科检查:宫高36cm,腹围96cm,胎方位左枕前,胎心140次/分,先露头,已衔接,胎膜未破,未及宫缩,宫颈管长约2cm,质中,居后,宫口未开;骨盆外测量:髂棘间径25cm,髂前上嵴间径27cm,骶耻外径19cm,坐骨结节间径9cm。

2.体格检查分析:

(1)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足月妊娠腹型,胎心140次/分,胎方位左枕前,符合妊娠晚期的体征;无宫缩,胎膜未破,宫口未开符合待产情况;血压160/110mmHg,下肢水肿(++)。

(2)阳性体征: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160/110mmHg,下肢水肿(++);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足月妊娠腹型,胎心140次/分,胎方位左枕前;无宫缩,胎膜未破,宫口未开。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体征。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WBC

7.4×109/L,Hb

133g/L、HCT

37.1%,PLT

170×109/L。

(2)

血PT、KPTT均正常。

(3)

血电解质:K+

4.62μmol/L、Na

+137.9μmol/L、C1

-106.5mmol/L。

(4)血生化功能:肝、肾功能及血糖等均无异常。

(5)胎心监护NST:反应良好,评l0分。

(6)B超:胎儿双顶径(BPD)9.2cm;胎心140次/分;胎盘II+级,位于宫底部,厚43mm;羊水指数(AFI)111mm,脐血流(S/D)2.2。

(7)ECG:窦性心率,90次/分,正常心电图。

(8)眼底检查:眼底A:V=1:3,视网膜未见水肿,未见渗出及出血。

(9)尿常规:蛋白(++),其余无异常。

(10)尿雌三醇/肌酐(E/C)值:15。

2.辅助检查分析

(1)患者NST反应良好,说明胎儿目前宫内情况尚好,各项血液检查报告和ECG无异常,表明患者一般状况及重要脏器功能良好。

(2)B超提示胎儿已成熟。

(3)眼底检查提示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反映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4)尿蛋白的多少也标志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该患者蛋白(++),提示蛋白丢失较严重,已达到子痫前期重度的标准。

(5)尿雌三醇/肌酐(E/C)值反映的是胎盘功能状况,患者的结果为15,提示胎盘功能状况并非十分良好,胎儿宫内的生存环境不是非常有利。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

第一胎零产妊娠38+4周待产,LOA

(2)

子痫前期:重度

2.诊断依据:

(1)

24岁已婚女性,第一次妊娠。

(2)

主诉:停经40周,发现血压升高一周,加重一天。

(3)

病史特点:患者为24岁已婚初产妇,现停经40周,发现血压升高一周,加重一天入院,伴浮肿和头昏不适症状。既往无高血压病史。

(4)

体格检查特点:血压160/110mmHg,下肢浮肿(++),足月妊娠腹型,胎心140次/分。

(5)

辅助检查:尿常规:尿蛋白(++)。

(6)

特殊检查:眼底检查:眼底A:V=1:3,视网膜未见水肿,未见渗出及出血;尿雌三醇/肌酐(E/C)值:15。B超提示胎儿已成热。

3.鉴别诊断:

(1)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是指孕前或孕20周首次诊断高血压,而该患者既往体健,孕早期检查未发现血压升高。

(2)

慢性肾炎合并妊娠:是指既往有慢性肾炎病史,在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有持续性蛋白尿或伴管型尿、水肿、贫血、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结合该患者病史,既往体健无肾炎病史,蛋白尿出现于妊娠晚期,与血压升高伴随出现。

治疗

1.治疗原则:

镇静,解痉,降压,适时终止妊娠。

2.治疗方案:

(1)

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2)

在尿量、呼吸、腱反射等生命体征正常情况下可考虑给予25%硫酸镁解痉治疗,同时予以硝苯地平口服。

(3)

患者入院24小时血压波动于145/100mmHg,脉搏、呼吸平稳,尿蛋白(++),下肢浮肿(++),遂行阴道检查,提示骨软产道无明显异常;宫颈管长约2cm,质中,居后,头先露,棘上2cm,未破膜,考虑患者已停经38+4周,B超提示胎儿已成熟,胎盘Ⅱ+级,尿E/c值15已达警戒线,血压控制不是十分理想,短期内不能从阴道分娩,拟手术终止妊娠,故与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后,做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前准备。

先兆流产(2012.08)

病史

1.病史摘要:

林必金,性别:女,年龄:22岁,主诉:停经88天,反复阴道出血1个月,腹痛3小时。

平素月经规则,5-6/30,末次月经2012.05.21,入院前1个月起出现阴道少量暗红色出血,无血块,无伴发热、腹痛、阴道肉样组织物排出等,求诊外院,予保胎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反复。入院前3小时出现下腹不规则闷痛,可自然缓解,无阵发性加剧及向他处转移、放射。伴阴道少许暗红色出血,无阴道肉样组织物排出,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求诊我院查B超示:1.单胎存活,2.胎盘0-Ⅰ度,3、胎盘前置状态(边缘性)。门诊拟“早期先兆流产”收住院。PE:BP:121/75mmHg,神清,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未扪及包块。无压痛。妇科情况:外阴未见异常,阴道畅,见少量暗红色血液,粘膜无潮红、出血点,后穹窿不饱满。宫颈:光滑,着色,无肥大,无触痛,宫口闭,宫颈口未见组织物堵塞。宫体前位,如孕2个半月余大小,质软,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好,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扪及明显肿物,无压痛。

2.病史分析:

(1)在病史采集中,育龄妇女出现阴道流血,并有停经史,要初步鉴别出血是否与妊娠有关,应重点询问患者出血与月经的关系、出血量、持续时间、有无组织物排出、有无腹痛等。如有腹痛,应了解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还应了解阴道有无水样排液,阴道排液的色、量及有无臭味,有无妊娠产物排除。

(2)停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分析对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①流产:发生在妊娠28周以前,开始时绒毛与蜕膜分离,血窦开放,即开始出血;当胚胎完全分离排出后,子宫收缩,出血停止。②宫外孕:胚胎死亡后,常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色暗红或深褐,量少呈点滴状,一般不超过月经量。阴道流血可伴有蜕膜管型或蜕膜碎片排出。③葡萄胎:多数患者在停经后2~4个月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断续不止,开始量少,以后逐渐增多,且常反复大量流血,因葡萄胎组织自蜕膜剥离,使母体血管破裂。有时可自然排除水泡组织,此时出血往往汹涌,而腹痛并不十分明显。结合该患者的表现,多考虑为先兆流产。

(3)病史特点:①已婚女性,停经88天,阴道流血。②无腹痛,反复阴道出血1个月,腹痛3小时,无肉样组织物排出。③平素月经正常,规则。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0℃,P

84次/分,R18次/分,Bp

121/75mmHg。

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面色红润,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无异常;颈软,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乳房发育丰满,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腹部未及异常包块;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关节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末引出。

妇科检查:外阴未见异常,阴道畅,见少量暗红色血液,粘膜无潮红、出血点,后穹窿不饱满。宫颈:光滑,着色,无肥大,无触痛,宫口闭,宫颈口未见组织物堵塞。宫体前位,如孕2个半月余大小,质软,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好,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扪及明显肿物,无压痛。

2.体格检查分析:

(1)体格检查特点:阴道畅,见少量暗红色血液,粘膜无潮红、出血点,后穹窿不饱满。子宫增大与停经日期相符,质地软,附件区无异常。

(2)阳性体征主要表现在:①子宫增大与停经日期相符。②阴道少量积血,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③宫颈无举痛。可以初步排除葡萄胎、宫外孕等,但仍需进一步的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1.结果:

(1)2012、8、16B超:单胎存活,胎盘0-Ⅰ度,3、胎盘前置状态(边缘性)。

(2)

入院后查血常规(2012-08-16)、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生化全套(2012-08-16)示:糖9.30mmol/L,余大致正常。

(3)

(2012-08-16):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稀释)165552.00mIU/ml,孕酮>40.00ng/ml。

2.辅助检查分析: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妊娠,盆腔B超提示宫内妊娠,胚囊大小与停经天数相符,胚胎存活,但胚囊周围有出血征象。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先兆流产

2.诊断依据:

(1)

育龄期女性患者,已婚,未产。

(2)

主诉:停经88天,反复阴道出血1个月,腹痛3小时。

(3)

病史特点:停经88天,入院前1个月起出现阴道少量暗红色出血,无血块,无伴发热、腹痛、阴道肉样组织物排出等,求诊外院,予保胎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反复。入院前3小时出现下腹不规则闷痛,可自然缓解,无阵发性加剧及向他处转移、放射。伴阴道少许暗红色出血,无阴道肉样组织物排出,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

(4)

体格检查特点:妇科检查子宫如孕88天,与停经月份相符;阴道畅,见少量暗红色血液。宫颈口闭,无组织堵塞,符合先兆流产表现。

(5)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稀释)165552.00mIU/ml,孕酮>40.00ng/ml。B超提示宫内妊娠,胚囊大小与停经天数相符,胚胎存活,但胚囊周围有出血征象。

3.鉴别诊断:

(1)

异位妊娠:典型的异位妊娠临床表现有停经、阴道流血,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

与本病相似,如果异位妊娠发生破裂者可有剧烈的腹痛、急性失血甚至晕厥及休克表现,并出现急腹症和腹腔内出血的体征。在异位妊娠未破裂或流产以前,临床表现不一定很典型,一般仅有短暂的停经史,少量阴道流血和下腹部不适的表现。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或略大,B超检查宫内无妊娠囊,附件区可见不均质的回声,形态不规则,与流产不难鉴别,但如果在孕期较早的阶段,可仅仅表现为停经后少量出直,与流产容易混淆,需通过B超检查、结合动态监测血β—HCG水平方可鉴别。

(2)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等。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B超检查子宫附件区无异常发现,尿妊娠试验阴性,血β—HCG水平正常。

(3)

葡萄胎:葡萄胎的临床表现为停经后阴道流血,可有轻微腹痛,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异常增大,与停经月份不相符,有时伴重度妊娠反应、阴道流血并有时有葡萄状组织排出,葡萄胎患者往往伴有卵巢黄素囊肿,如果发生扭转后可有剧烈的腹痛,B超为重要的诊断手段,可见明显增大的子宫腔内充满弥漫分布的光点和小囊样无回声区,无妊娠囊可见,无胎儿结构及胎心搏动。

治疗

1.治疗原则:在严密随访下行保胎治疗。

2.治疗方案:

(1)

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

(2)

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可给以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镇静剂。

(3)

药物治疗:入院后予静滴硫酸镁解痉、止血敏止血、黄体酮保胎、阿莫西林预防感染治疗。因白带检出霉菌,予使用克霉唑阴道片塞阴治疗。

(5)

经治疗1周,阴道流血停止,腹痛缓解,办理出院。嘱门诊随访,定期产检。

早产(2012.09)

病史

1.病史摘要:

孕妇,吴梅芳,主诉:停经35+3周,阴道少许出血1小时余。

系第1胎未产,末次月经2010.10.18,EDC2011.07.25,孕早期无有害物质接触史,停经2月起有轻微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持续1个月余后自行缓解。孕4个月始出现胎动,约30次/12小时,之后下腹渐隆起,行产前检查5次,发现大三阳病史,2月前发现频发室性早搏,无特殊处理,未发现明显异常。入院前1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闷痛,无阵发性加剧,无他处转移,无伴阴道出血、阴道流水、胎动异常等,就诊本院,拟“G1P0孕33+3周LOA先兆早产”收住院,给予“硫酸镁解痉,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等处理(详见旧病历号413324),予6.13要求出院。入院前1小时余无诱因出现阴道少许出血,色暗红,仅粘裤底,无血块,无腹痛、阴道流水、胎动异常等,就诊本院,拟“1、G1P0孕35+3周LOA先兆早产”收住院。

2.病史分析:

(1)

阴道出血及下腹不规则闷痛为早产的先兆症状。

(2)

应详细询问有无腹痛持续及间歇时间,阴道出血量,有无阴道流水、发热等,有无腹部外伤、性交及既往阴道出血史。

(3)

病史特点:1、生育期妇女

2、停经35+3周,阴道少许出血1小时余。

3、产检未扪及宫缩,肛查:宫口未开,S-4,胎膜未破。

4、患方要求保胎治疗,入院后予硫酸镁解痉安胎及止血敏止血处理;查NST:反应型。经治疗后,目前患者情况尚稳定,无宫缩,无阴道出血。保胎成功。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6.8℃

P:80次/分

R:20次/分

BP:100/60mmHg

孕妇身高161cm

体重:56.5K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腹隆起,软,未扪及宫缩,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触诊不满意。双下肢无浮肿。产科情况:腹围90cm,宫高34cm,未扪及宫缩,胎位LOA,FHR140次/分,先露头,半定,预计胎儿体重3.060kg,胎儿评分2分。骨盆外测量各径线正常,骨盆评分5分。外阴:发育正常,无水肿、静脉曲张等。肛查:宫口未开,S-4,胎膜未破。

2.体格检查分析:

(1)

查体特点:胎心140次/分,宫高34cm,腹围90cm,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

(2)余无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1.结果:床边B超示:1、单胎头位存活(BPD86mm,Fl65mm),2、胎盘II度早。

2.胎心监护:胎心率基线130次/分,胎动反应好。

2.辅助检查分析:

本患者胎心监护为反应型,B超提示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未见明显畸形。胎盘位置正常。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G1P0孕35+3周LOA先兆早产。

2.诊断依据:

(1)

停经35+3周,阴道少许出血1小时余。

(2)查体:腹隆起,软,未扪及宫缩,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触诊不满意。双下肢无浮肿。产科情况:腹围90cm,宫高34cm,未扪及宫缩,胎位LOA,FHR140次/分,先露头,半定,预计胎儿体重3.060kg,胎儿评分2分。骨盆外测量各径线正常,骨盆评分5分。外阴:发育正常,无水肿、静脉曲张等。肛查:宫口未开,S-4,胎膜未破。

(3)、床边B超示:1、单胎头位存活(BPD86mm,Fl65mm),2、胎盘II度早。

3.鉴别诊断:早产临产:停经大于28周,小于37周,出现规则宫缩及阴道出血,检查发现宫口开大大于2cm。可鉴别。

治疗

(一)治疗原则:

胎儿存活,无胎儿窘迫,胎膜未破---尽可能抑制宫缩,维持妊娠(保胎)

胎膜已破,早产不可避免----设法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二)处理:治疗措施

1.卧床休息

2.抑制宫缩:

1)沙丁胺醇:口服2.4-4.8mg,通常首次4.8mg,以后每8小时口服2.4-4.8mg,直到宫缩抑制时停药。

2)硫酸镁:用药方法:硫酸镁可采用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首次用硫酸镁16-20ml加25%GS20

ml缓慢静脉注射(10min↑),继以60ml静脉滴注。滴速1-2g/h,每日用量20-25g。

注意事项:膝反射必须存在、呼吸每分钟不少于16次、尿量每24小时不少于600ml、3)利托君:150mg加于5%葡萄糖液500ml,稀释为0.3mg/ml静滴,保持0.15--0.35mg/min滴速,48h内滴完,待宫缩抑制后至少持续滴注12小时,再改为口服10mg,每日4次。

4)硝本地平: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扩张冠脉及全身小动脉。口服剂量为10mg,qid,24小时量不超过60mg。

5)消炎痛:开始25mg,每8小时口服1次,24小时后改为每6小时一次,使用周期要小于1周,因对胎儿肾功可能有一定影响,故目前少用。

3.控制感染

4.促胎肺成熟,预防新生儿RDS:地塞米松

5.分娩的处理:

(三)早产儿的处理:患儿出生后若有必要予行新生儿抢救,如深部吸痰、加压给氧,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等抢救措施,并注意保暖且必要时转儿科ICU加强护理及治疗。

胎儿宫内窘迫(2012.10)

病史

1.病史摘要:

王冰琴,26岁。主诉:停经35周,胎动减少2天。

患者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胎动减少,无腹痛及阴道出血,外院检查未发现异常,孕妇自12周始在外院行产前检查,孕28周曾行胎儿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异常。该孕妇平素体建,无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慢性病史。孕期无毒物、药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孕期无吸烟及被动吸烟史,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胎动减少前无性生活、无外伤及腹部外力作用,不伴头晕及其他不适。

2.病史分析:

(1)

胎动减少是患者的一个不确切的主观指标,应嘱咐患者记录胎动次数。

(2)

应详细询问有无腹痛、腹胀、阴道出血及流水,有无头痛、头晕及发热,有无腹部外伤、性交及阴道出血史,检查中还应注意患者的血压及子宫张力情况,查找可能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

(3)

病史特点:①无明显诱因出现胎动减少,不伴腹痛及阴道出血。②胎动减少前无性生活、无外伤及腹部外力作用,不伴头晕及其他不适。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2℃,P

80次/分,R

20次/分,BPl20/80mmHg。

孕妇身高1.56m,体重66kg;宫高36cm,腹围94cm,胎心120次/分;头先露,子宫张力无明显增高,宫体无压痛,阴道无流血、流水。

2.体格检查分析:

(1)

查体特点:胎心120次/分,宫高36cm,腹围94cm,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

(2)

无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1.结果:

(1)

B超检查发现胎盘后壁附着,胎儿双顶径为8.3cm,羊水平段6.6cm,未见胎盘早剥迹象。

(2)

胎心监护:胎心率120次/分,监测40分钟未及胎动,基线变异明显减少。

2.辅助检查分析:

本患者胎心监护为无反应型,胎心率基线于正常低限;B超提示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未见明显畸形。胎动不良首选胎心监护,胎心监护异常可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

GlP0,宫内孕35+4周头位

(2)胎儿宫内窘迫

2.诊断依据:

(1)胎动明显减少,表示胎儿危险。

(2)胎心监护NST无反应型。

3.鉴别诊断:

需与胎儿心动过缓鉴别;胎儿心率≤120次/分.胎动及胎心率反应正常。本病例胎动明显减少,胎心监护NST无反应型,可排除胎儿心动过缓的诊断。

治疗

1.治疗原则:寻找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祛除病因,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及时终止妊娠。

2.治疗方案:

(1)

给予改善子宫胎盘血流量的药物,如硫酸镁静滴。

(2)

一般治疗:左侧卧位,间断吸氧.

(3)

经吸氧、左侧卧位及改善胎盘血运后如胎心率无改善,胎动不恢复,应及时终止妊娠。

输卵管妊娠(2012.11)

病史

1.病史摘要:

张晶晶,女,25岁。主诉:停经50天,刮宫术后3天,腹痛2小时。

患者平时月经规则,末次月经为2012年9月20日,2012年11月7日因“停经47天、尿HCG阳性”,拟诊为“早孕”在当地医院行人工流产术,手术记录不详。2012年11月10日上午l0时突然出现下腹坠痛、肛门坠胀,伴面色苍白、出汗、头晕,并晕厥两次,来我院急诊就诊。急诊B超提示: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低回声包块,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急诊收入病房。

既往史:患者2011年3月曾因“急性盆腔炎”住院治疗。否认传染病史和药物过敏史。月经史:13岁初潮,月经周期5/28天,量中等,无痛经,未避孕,2010年行人工流产1次。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2.病史分析:

(1)

本例患者为已婚、育龄女性,有慢性盆腔炎史,有人工流产史,存在着异位妊娠发生的高危因素。患者3天前在外院行人工流产术,应详细询问术中情况,如是否见到绒毛等;即使有手术记录发现绒毛组织的情况下,仍然不能完全排除异位妊娠的可能性。患者人工流产后以腹痛和晕厥为主要症状就诊,B超提示: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低回声包块,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故本例患者宫外孕的可能性比较大。

(2)

病史特点:①患者有慢性盆腔炎史,有人工流产史,3天前行刮宫术(手术记录不详)。②停经50天突然出现下腹坠痛、肛门坠胀,伴面色苍白、出汗、头晕,并晕厥两次。③急诊B超提示: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低回声包块。④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3℃,P

104次/分,R

24次/分,BP

80/50rmn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贫血貌,痛苦面容,神志清楚,检查合作;皮肤黏膜苍白,湿冷,无黄染;全身体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异常,巩膜无黄染;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心肺未发现异常;腹部略膨隆,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畅,少量陈旧性血液;宫颈;光滑,举痛阳性;子宫:后位,饱满,压痛,质地软,有漂浮感;附件:左附件区似可触及直径6cm的包块,双附件区压痛,以左侧为著。

2.体格检查分析:

查体特点:①血压下降,脉搏细速,有休克的表现。②腹部略膨隆,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的急腹症和盆腹腔积液的征象。③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子宫正常大小,质软,有漂浮感;左附件区似可及直径6cm的包块,压痛明显。④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上述表现符合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的诊断。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Hb

65g/L,WBC

9×109/L,PLT

230×109/L。

(2)

尿HCG;阳性。

(3)

B超: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包块。

(4)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正常心电图。

(5)

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检查正常。

2.辅助检查分析:

血常规提示贫血,盆腔B超和后穹隆穿刺结果提示腹腔内出血;尿HCG阳性,人工流产术中的情况不详,宫外孕的可能性较大。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

异位妊娠

(左输卵管妊娠破裂)

(2)

失血性休克

2.诊断依据:

(1)

25岁已婚育龄妇女。

(2)

主诉:停经50天,刮宫术后3天,腹痛2小时。

(3)

病史特点:有人工流产手术史(记录不详),不能明确是否见到绒毛,术后三天突然出现下腹坠痛、肛门坠胀,伴面色苍白、出汗、头晕,并晕厥两次。

(4)

体格检查特点:①腹部略膨隆,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②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③宫颈举痛,子宫正常大小,软。④左附件触及6cm直径的囊块,压痛。

(5)

实验室检查:Hb65g/L,尿HCG阳性。

(6)

B超检查: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包块。

3.鉴别诊断:

(1)

妊娠流产;有停经史,尿HCG阳性,可有下腹阵发性坠痛,阴道出血量较多,出血量与临床体征相符,无急腹症的表现;妇科检查宫口扩张,有时可见妊娠物堵于宫口,排出的组织中有绒毛和蜕膜组织。本例患者如果在“人工流产术”中未见到绒毛,刮出组织送病理检查见子宫内膜A-S反应,则更有利于排除流产的诊断。

(2)

黄体破裂:黄体破裂造成的盆腔急性出血与宫外孕在症状、体征、腹部B超检查方面极为相似。但黄体破裂多在月经中期或后半期出现,一般不伴有停经史,且症状较轻,不伴阴道流血,尿妊娠试验阴性,术中卵巢的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3)

卵巢肿瘤蒂扭转:无停经史,无阴道流血;常有卵巢肿瘤病史,突然出现一侧下腹剧烈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腹部检查腹肌较紧张,下腹部有局限压痛,有时可扪及包块;妇科检查两侧附件区可扪及包块,压痛局限;B超检查发现盆腔包块;尿妊娠试验阴性。

(4)

卵巢肿瘤破裂:卵巢肿瘤破裂可为自发性或外伤引起,小囊肿破裂时可有轻微腹痛,大囊肿尤其是畸胎瘤破裂时,常有剧烈的下腹痛,伴恶心、呕吐,甚至出现休克;体格检查腹部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妇科检查示原附件的囊性肿物缩小或消失;患者一般无停经史,无阴道流血,尿妊娠试验阴性。

(5)

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无停经史及妊娠征象,常表现为发热、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腹部检查发现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尿妊娠试验阴性,B超子宫双附件无明显异常。

治疗

1.治疗原则:立即开放静脉输晶体和胶体液,配血输血,吸氧,纠正休克,积极准备手术治疗。

2.治疗方案:在扩容和纠正休克的同时,立即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继续补液、抗生素预防感染。

癌(2012.12)

病史

1.病史摘要:

周元元,女,26岁。主诉:不规则阴道流血,伴咳嗽、痰中带血1月。

患者近一个月来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有时伴下腹隐痛,无放射痛,无发热,末次月经为45天前,月经量和行经天数均正常;同时伴咳嗽,痰中带血,无胸痛、呼吸困难和皮肤黏膜出血等。发病以来食欲不振,精神可,大小便正常,睡眠好,体重无明显变化。患者既往月经规则,5~6/30天;生育史:0-0-1-0,2年前因停经45天早孕人工流产一次;否认其他疾病和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和药物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

2.病史分析:

(1)

患者既往月经正常,末次月经为45天前;近1月有不规则阴道流血,伴咳嗽、痰中带血,两年前人工流产一次。育龄妇女出现异常阴道流血,首先应排除与妊娠有疾病,如早孕。本例患者伴有肺部症状,需高度警惕滋养细胞肿瘤的可能。

(2)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应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如检查尿HCG,明确是否与妊娠相关;还需行B超检查,证实是否为正常妊娠;患者伴有呼吸道症状,还需肺部摄片检查等,明确肺部病变的原因。

(3)

病史特点:①不规则阴道流血1月,伴咳嗽、痰中带血。②2年前因停经45天早孕人工流产一次。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2℃,P

68次/分,R18次/分,Bp

110/70mmHg。

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楚,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68次/分,律齐,未闻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良好,阴道壁黏膜光滑,未见异常结节及新生物;宫颈表面光滑、着色、宫体如孕4月大小、质软、表面尚光滑、未及明显突起及压痛;双侧附件区无明显异常.

2.体格检查分析:

查体特点为:①子宫如孕4月大小,质软。②双附件检查无明显异常。③阴道壁未触及异常结节及新生物。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WBC

8.6×l09/L、N

67%,Hb

l09g/L,PLT

l67×109/L。

(2)

尿HCG:(+)。

(3)

血HCG:>32

000

IU/L。

(4)

胸片:右下肺见约2cm×2cm×2cm团块状阴影,肺纹理增粗。

(5)

妇科B超:子宫大小14cm×9cm×5cm,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可见多个蜂窝状低回声区,最大者约4cm×3cm×2cm,境界清楚;双附件区无明显异常。

(6)

腹部B超:肝、胆、胰、脾及双肾均未见明显异常.

(7)

磁共振检查:脑部无明显异常。

2.辅助检查分析:

血HCG、妇科B超及胸片提示本病例可能的诊断为绒毛膜癌及肺转移。HCG测定及妇科B超检查是主要的辅助检查方法,胸片、脑部磁共振及腹部B超可以进一步判断有无机体其他器官的转移病灶。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绒癌(III

11期)

2.诊断依据:

(1)

主诉不规则阴道流血1月,伴咳嗽、痰中带血。

(2)

血HCG:>32

000

IU/L。

(3)

胸片:右下肺见约2cm×2cm×2cm团块状阴影,肺纹理增粗。

(4)

妇科B超:子宫大小14cm×9cm×5cm,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可见多个蜂窝状低回声区,最大者约4cm×3cm×2cm,境界清楚,双附件区无明显异常。

3.鉴别诊断:

(1)

侵蚀性葡萄胎:继发于良性葡萄胎者,多发生于良性葡萄胎排出后半年以内,肉眼观可见子宫肌层内有缺损,其中含有不等量的葡萄胎组织,镜检可见绒毛结构,滋养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而绒毛膜癌大多数继发于正常或不正常的妊娠之后,或继发于葡萄胎,后者的潜伏期大多在一年以上,其病理特点为增生的滋养细胞大片地侵犯子宫肌层及血管,常伴有远处组织器官的转移,镜下观典型的病变为增生与分化不良的滋养细胞排列成片状侵人肌层,井伴有大量出血及坏死.癌组织常排列紊乱,不易见到绒毛结构。

(2)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是起源于胎盘种植部位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滋养细胞肿瘤,多数呈良性临床经过,一般不发生转移,预后良好;可继发于足月产、流产和葡萄胎;镜下见肿瘤主要由中间型滋养细胞组成,无绒毛结构;临床表现为停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月经过多,血HCG常为阴性或轻度升高。

治疗

治疗原则: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

子宫肌瘤(2013.01)

病史

1.病史摘要:

黄雪红,女,40岁。主诉:月经量多2年。

患者既往月经正常,周期30天左右,经期4天,无痛经,每次月经来潮用卫生巾十多片。近2年来月经周期虽然正常,但经期延长至7天,且月经逐渐增多至每次来潮用卫生巾30多片,有血块,伴下腹坠感,经期感头昏、头晕、四肢无力。生育史:G2Pl,10年前足月妊娠自然分娩;产后半年上环,因月经增多已于1年前取环,取环后月经量无明显减少。发病以来,食欲尚好,有尿频、无尿痛,时感腰酸、无明显腰痛,大便正常,无明显消瘦。既往身体健康,无身体其他部位出血病史,无抗凝药物使用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月经:13岁初潮,周期7/30天,量中等,轻度痛经,白带正常;生育:l-0-2-1。家族史无特殊情况。

2.病史分析

(1)

在询问月经量多的病史中,应重点询问出血时间与月经的关系,有无停经史,出血持续时间、出血量、有无组织物排出,出血时有无阵发性腹痛,有无晕厥等。通过对这些症状进行详细了解,可初步判断出血是否为妊娠并发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

(2)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要侧重于上述引起月经量增多常见疾病的鉴别。妊娠并发症往往有停经史,伴恶心等妊娠反应,出血时有阵发性下腹痛,可有组织物排出。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除有月经量增多外,还往往伴有痛经,出现贫血时可有头晕。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以发生在月经期,也可以发生在其他时间。

(3)

病史特点:①三年来月经周期虽然正常,但经期延长至7天。②月经逐渐增多至每次来潮用卫生巾30多片、有血块,伴下腹坠感。可见该患者月经经期延长,且经量增多的特点。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P

90次/分,R

20次/分,BP

ll0/80mmHg。

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状况中等,表情自如,神志清晰,自动体位,检查合作;皮肤黏膜苍白,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及五官无异常,巩膜无黄染,睑结膜苍白;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心肺体检未发现异常;腹平软,无压痛,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四肢正常。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良好,已婚已产式;阴道伸展性良好,黏膜无充血,分泌物少、色白、无异味;宫颈正常大小、质地中等、光滑;宫体前位、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好、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增厚感、未触及肿块、无压痛。

2.体格检查分析:

(1)患者除贫血貌外,全身一般情况尚可。妇科检查宫颈质地中等、光滑,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好、无压痛,两侧附件未触及肿块、无压痛。以上提示子宫病变可能。

(2)体检特点:①妇科检查宫颈质地中等、光滑、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好、无压痛,两侧附件未触及肿块,无压痛。②其余无明显阳性体征。该患者的体检特点与病史特点相结合进一步提示此病例为子宫病变,确诊需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RBC

2.9×109/L,Hb

64g/L,WBC

4.3×109/L,PLT

l89×109/L。

(2)

B超:子宫大小12cm×l1cm×l0cm,子宫前壁见5cm×5cm×5cm的稍低回声区,宫底浆膜下见4cm×3cm×3cm稍低回声区,子宫后壁2.5cm×2cm×2cm稍低回声区,向宫腔内突出,宫腔线不规则,双附件未见异常。

(3)

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及出、凝血无异常。

2.辅助检查分析:

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提示有中度贫血、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正常,盆腔B超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的实验室检查常无特征改变,当有贫血时,则出现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盆腔B超检查是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并可协助诊断。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

多发性子宫肌瘤

(2)

继发性贫血

2.诊断依据:

(1)

患者40岁,已婚已育女性。

(2)

主诉月经量多2年。

(3)

病史特点:月经量多2年、有血块,每次月经来潮用卫生巾十多片,逐渐多达30余片,经期延长,伴头昏、头晕、四肢无力。

(4)

体格检查特点;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质地硬、活动好、无压痛。

(5)

血常规;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减少,血小板正常。

(6)

B超:子宫增大,见多个稍低回声区,向宫腔内突出,宫腔线不规则。

3.鉴别诊断:

(1)

妊娠子宫: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子宫随停经月份增大变软,借助尿或血HCG测定、B超可确诊。

(2)

子宫腺肌病:有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的病史,子宫多呈均匀增大,很少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质硬,也可有月经增多等症状,B超检查可有助于诊断。

(3)

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有月经多、月经紊乱的症状,但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B超等辅助检查均提示子宫和附件正常,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4)

子宫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妇女,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及白带增多或不正常排液等症状,生长迅速,可出现侵犯周围组织的症状,子宫增大变软或有息肉状、质脆的赘生物脱出。可借助B超、宫颈细胞学刮片检查、宫颈活体组织检查、宫颈管搔刮及分段诊刮等鉴别子宫恶性肿瘤。

治疗

治疗原则:纠正贫血,手术治疗。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13.02)

病史

1.病史摘要:

陈淑钦,女性,28岁。主诉:停经40周,发现血压升高一月,加重一天。

患者为第一次妊娠,现停经40周,平素月经规则、4~5/35天,末次月经2012年5月18日,预产期2013年02月25日.停经42天始出现早孕反应及尿HCG(+),停经4个月余始觉胎动、至今良好,停经期间无有害物质接触史,无病毒感染史,无用药史,无腹痛、阴道流血流水史。停经12周始建围生期保健卡进行产前检查,共检查6次未发现其他异常。l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当时产前检查血压为145/90rnmHg,尿常规检查正常,未遵医嘱用药。入院前一天患者觉头昏不适,无眼花、恶心呕吐,无胸闷心慌,在外院就诊,测血压为160/110mmHg,急诊转入本院。患者现无胸闷心慌、气喘等不适,无腹痛、无临产征兆。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癫痫”等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婚育史:23岁结婚,爱人体健,生育史0-0-0-0,初潮13岁。家族史;否认家族有高血压、糖尿病、癫痫、恶性肿瘤等病史。父母健在。

2.病史分析:

(1)患者为妊娠晚期妇女,初产妇,血压升高伴下肢水肿均出现于妊娠晚期,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特点;而患者既往体健,无原发性高血压病及肾脏病史,因此应考虑血压升高系妊娠引起。

(2)病史特点:①停经40周,发现血压升高一月加重一天。②产前检查血压为145/90rnmHg,未遵医嘱用药。③入院前一天自觉头昏不适,测血压为160/110mmHg。④既往体健。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P

90次/分,R

20次/分,BPl60/110mmHg。

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正常,巩膜无黄染;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两侧乳房丰满;心肺检查未发现异常;妊娠腹型,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活动正常,下肢浮肿(++);外阴无瘢痕溃疡,无静脉曲张,肛门无痔疮。

专科检查:宫高36cm,腹围96cm,胎方位左枕前,胎心140次/分,先露头,已衔接,胎膜未破,未及宫缩,宫颈管长约2cm,质中,居后,宫口未开;骨盆外测量:髂棘间径25cm,髂前上嵴间径27cm,骶耻外径19cm,坐骨结节间径9cm。

2.体格检查分析:

(1)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足月妊娠腹型,胎心140次/分,胎方位左枕前,符合妊娠晚期的体征;无宫缩,胎膜未破,宫口未开符合待产情况;血压160/110mmHg,下肢水肿(++)。

(2)阳性体征: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160/110mmHg,下肢水肿(++);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足月妊娠腹型,胎心140次/分,胎方位左枕前;无宫缩,胎膜未破,宫口未开。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体征。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常规:WBC

7.4×109/L,Hb

133g/L、HCT

37.1%,PLT

170×109/L。

(2)

血PT、KPTT均正常。

(3)

血电解质:K+

4.62μmol/L、Na

+137.9μmol/L、C1

-106.5mmol/L。

(4)血生化功能:肝、肾功能及血糖等均无异常。

(5)胎心监护NST:反应良好,评l0分。

(6)B超:胎儿双顶径(BPD)9.4cm;胎心140次/分;胎盘II+级,位于宫底部,厚43mm;羊水指数(AFI)101mm,脐血流(S/D)2.2。

(7)ECG:窦性心率,90次/分,正常心电图。

(8)眼底检查:眼底A:V=1:3,视网膜未见水肿,未见渗出及出血。

(9)尿常规:蛋白(++),其余无异常。

(10)尿雌三醇/肌酐(E/C)值:15。

2.辅助检查分析

(1)患者NST反应良好,说明胎儿目前宫内情况尚好,各项血液检查报告和ECG无异常,表明患者一般状况及重要脏器功能良好。

(2)B超提示胎儿已成熟。

(3)眼底检查提示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反映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4)尿蛋白的多少也标志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该患者蛋白(++),提示蛋白丢失较严重,已达到子痫前期重度的标准。

(5)尿雌三醇/肌酐(E/C)值反映的是胎盘功能状况,患者的结果为15,提示胎盘功能状况并非十分良好,胎儿宫内的生存环境不是非常有利。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

第一胎零产妊娠40周待产,LOA

(2)

子痫前期:重度

2.诊断依据:

(1)

24岁已婚女性,第一次妊娠。

(2)

主诉:停经40周,发现血压升高一月,加重一天。

(3)

病史特点:患者为28岁已婚初产妇,现停经40周,发现血压升高一月,加重一天入院,伴浮肿和头昏不适症状。既往无高血压病史。

(4)

体格检查特点:血压160/110mmHg,下肢浮肿(++),足月妊娠腹型,胎心140次/分。

(5)

辅助检查:尿常规:尿蛋白(++)。

(6)

特殊检查:眼底检查:眼底A:V=1:3,视网膜未见水肿,未见渗出及出血;尿雌三醇/肌酐(E/C)值:15。B超提示胎儿已成热。

3.鉴别诊断:

(1)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是指孕前或孕20周首次诊断高血压,而该患者既往体健,孕早期检查未发现血压升高。

(2)

慢性肾炎合并妊娠:是指既往有慢性肾炎病史,在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有持续性蛋白尿或伴管型尿、水肿、贫血、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结合该患者病史,既往体健无肾炎病史,蛋白尿出现于妊娠晚期,与血压升高伴随出现。

治疗

1.治疗原则:

镇静,解痉,降压,适时终止妊娠。

2.治疗方案:

(1)

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2)

在尿量、呼吸、腱反射等生命体征正常情况下可考虑给予25%硫酸镁解痉治疗,同时予以硝苯地平口服。

(3)

患者入院24小时血压波动于145/100mmHg,脉搏、呼吸平稳,尿蛋白(++),下肢浮肿(++),遂行阴道检查,提示骨软产道无明显异常;宫颈管长约2cm,质中,居后,头先露,棘上2cm,未破膜,考虑患者已停经40周,B超提示胎儿已成熟,胎盘Ⅱ+级,尿E/c值15已达警戒线,血压控制不是十分理想,短期内不能从阴道分娩,拟手术终止妊娠,故与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后,做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前准备。

妊娠期糖尿病(2013.03)

病史

1.病史摘要:

陈梅香,女,26岁。主诉:停经33+2周、多饮多食、消瘦2个月,伴恶心、呕吐1天。

患者孕期未行规范的产前检查,停经25周在当地医院检查时发现血糖升高(具体结果不详),未行进一步诊治。近2月来出现多饮、多食、伴乏力、消瘦,1天前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伴胎动减少,来我院急诊就诊,以“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院。既往体健,无妊娠史,孕前无糖尿病、高血压史。其母患糖尿病,无高血压病家族史。无遗传病家族史。

2.病史分析:

(1)

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史采集应着重于明确孕前疾病,糖尿病与妊娠发生的时间关系,糖尿病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糖尿病并发症出现的时间及症状等主要临床表现。更要重点询问有无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胎儿宫内情况也是病史采集必须了解的内容。

(2)

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应注意了解全身情况、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代谢状态,明确代谢紊乱的程度、微血管受累程度等。

(3)

病例特点;①孕前无糖尿病史,其母患糖尿病。②停经25周时发现血糖升高,未行进一步诊治。③孕晚期逐渐出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未得到恰当处理,逐渐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代谢紊乱的典型症状。④伴胎动减少。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5℃,P

120次/分,R

19次/分,BP

80/50mmHg。

晚孕体态,痛苦面容.反应迟钝,神智尚清楚,可应答问,查体合作;身高160cm,体重73kg;眼眶下陷,全身皮肤黏膜无淤点淤斑,无黄染,皮肤弹性差;双肺呼吸音清晰,呼吸深大,双肺底未闻干湿啰音;心率120次/分,心界无扩大,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

产科检查;宫高33cm,腹围103cm,胎位LOA,胎头浮,胎心136次/分;骨盆外测量各径线在正常值范围。

2.体格检查分析

(1)

查体特点:胎儿心率136次/分,宫高33cm,腹围103cm,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患者呼吸深大,提示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出现了并发症,可能为酮症酸中毒。

(2)

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1.结果:

(1)

血生化:空腹血糖346mg/L,阴离子间隙18mmol/L、CO2CP

17.5mmol/L;BUN

18mg/L,肌酐0.8mg/L。

(2)

动脉血气:pH

7.25、HCO-3

9mmol/L,尿酮体150mg/L。

(3)

NST:基线150bpm,变异幅度10bpm,胎动后胎心加速5bpm;延长监护时间40分钟以上无改善。

(4)

ECG:窦性心动过速。

(5)

眼底检查:无明显异常。

(6)

B超:宫内孕单活胎,胎儿双顶径8.9cm,胎儿股骨长7.6cm,羊水指数23.2cm,胎盘位于后壁,I级;PI

0.98,RI

0.45,AD

2.17;BPS

5分(胎动1分、肌力1分、羊水2分、呼吸1分)。

(7)

血常规:WBC

8.7×109/L、N

78%,Hb

130g/L,PLT

187×109/L。

2.辅助检查分析:

空腹血糖300mg/L,尿酮体150mg/dl,动脉血pH值7.25,阴离子间隙18mmol/L,CO2CP

l7.5mmol/l,HCO-3

9mmol/l,可以考虑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NST基线平直,变异幅度﹤10bpm,胎动后胎心无明显加速,排除胎儿睡眠期;B超提示宫内孕单活胎,胎儿双顶径8.9cm,胎儿股骨长7.6cm,羊水指数23.2cm,胎盘位于后壁,I级;PI

0.98、RI

0.45、AD

2.17,BPS

5分,提示羊水过多、胎儿宫内缺氧、酸中毒。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1)

GlP0宫内孕33+2周,LOA

(2)

妊娠期糖尿病

(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

胎儿宫内窘迫

(5)

羊水过多

2.诊断依据:

孕前无糖尿病史,其母患糖尿病;停经25周时血糖升高,未进一步诊治。孕晚期逐渐出现多饮多食、消瘦、乏力;停经33+2周,多饮多食、消瘦、乏力2个月,头晕、眼花、恶心、呕吐1天,体格检查发现脱水、低血容量的表现:如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皮肤弹性差;空腹血糖>300

mg/L,尿酮体150mg/L,动脉血pH7.25,阴离子间隙18

mmol/L,CO2CP

l7.5mmol/L,HCO-3

mmol/L,呼吸深大,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NST基线平直,变异幅度﹤10bpm,胎动后胎心无明显加速,排除胎儿睡眠期;B超提示宫内孕单活胎,羊水指数23.2cm,胎盘位于后壁,I级;PI

0.98,、RI

0

.45、AD

2.17,BPS

5分。

3.鉴别诊断:

(1)

饥饿性酮症酸中毒:由于饥饿导致机体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导致酮症酸中毒。与高血糖酮症酸中毒最重要的鉴别点:一是既往病史不同,前者无糖尿病史,后者有明确的糖尿病史;二是前者低血糖、合并高血酮体及尿酮体,后者高血糖合并高血酮体及尿酮体,两者均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2)

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前已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由于病程长,大部分病人妊娠时已经出现微血管病变,常合并胎儿生长受限,这一点与妊娠期糖尿病常合并巨大儿截然不同;由于微血管病变,常导致胎盘循环障碍,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的危险性较妊娠期糖尿病高。合并妊娠高血压、慢性高血压的危险性增高。根据妊娠前的病史、妊娠经过及体格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1.治疗原则:积极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静脉滴注、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2.治疗方案:

(1)

大量补液,纠正低血容量。

(2)

小剂量胰岛素静脉点滴。

(3)

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4)

孕期监测:严密监测血压、肾功能、眼底和心电图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孕18~20周行常规检查,核对胎龄并排除致命性胎儿畸形。孕晚期行胎儿监护、胎动计数、胎心监护、生物物理评分。

(5)

孕期治疗:严格糖尿病饮食,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动态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根据不同孕周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强调个体化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孕妇,停经40周以前结束分娩。

END

第三篇:妇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妇产科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

一、先兆流产

病例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病例

三、卵管妊娠 病例

四、胎盘早剥 病例

五、病例

六、病例

七、病例

八、病例

九、病例

十、病例

十一、病例

十二、胎儿宫内窘迫 妊娠期糖尿病 产后出血 慢性盆腔炎 宫颈癌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绒 癌

先兆流产(2011.02)病史

1.病史摘要:

王丽蓉,女,30岁。主诉:停经45天,少量阴道流血一天。

患者停经45天,于一天前有少量阴道流血,无腹痛,未引起重视,一天来阴道流血无缓解,但量亦未增多,无组织块排出,来院就诊。发病以来,精神好,食欲佳,两便无异常。平时身体健康,无妇科疾病史,月经规则,5/30天;末次月经:2011-01-01(45天前),量如平素,28岁结婚,爱人体健,0—0—1—0,结婚后2月有一次早孕人工流产史。未避孕半年。

2.病史分析:

(1)在病史采集中,育龄妇女出现阴道流血,并有停经史,要初步鉴别出血是否与妊娠有关,应重点询问患者出血与月经的关系、出血量、持续时间、有无组织物排出、有无腹痛等。如有腹痛,应了解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还应了解阴道有无水样排液,阴道排液的色、量及有无臭味,有无妊娠产物排除。

(2)停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分析对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①流产:发生在妊娠28周以前,开始时绒毛与蜕膜分离,血窦开放,即开始出血;当胚胎完全分离排出后,子宫收缩,出血停止。②宫外孕:胚胎死亡后,常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色暗红或深褐,量少呈点滴状,一般不超过月经量。阴道流血可伴有蜕膜管型或蜕膜碎片排出。③葡萄胎:多数患者在停经后2~4个月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断续不止,开始量少,以后逐渐增多,且常反复大量流血,因葡萄胎组织自蜕膜剥离,使母体血管破裂。有时可自然排除水泡组织,此时出血往往汹涌,而腹痛并不十分明显。结合该患者的表现,多考虑为先兆流产。

(3)病史特点:①已婚女性,停经45天,阴道流血。②无腹痛,一天来阴道流血无缓解,无组织排出,量无增多。③平素月经正常,规则,未避孕半年。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0℃,P 84次/分,R18次/分,Bp ll0/70mmHg。

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面色红润,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无异常;颈软,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乳房发育丰满,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腹部未及异常包块;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关节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末引出。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未产式,阴道畅,见少许暗红色积血;宫颈光滑,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轻度着色,无举痛;子宫前位、软、均匀增大如孕40余天大小;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包块,无压痛。

2.体格检查分析:

(1)体格检查特点:阴道少量积血,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子宫均匀增大、与停经日期相符,质地软,附件区无异常。

(2)阳性体征主要表现在:①子宫增大与停经日期相符。②阴道少量积血,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③宫颈无举痛。可以初步排除葡萄胎、宫外孕等,但仍需进一步的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1.结果:

(1)血常规:WBC 4.5×10/L、N 70%,Hb 110g/L,PLT 250×10/L。(2)尿妊娠HCG试验:阳性。

(3)B超:宫腔内见孕囊,如孕44天,见胚芽,见胎心;孕囊周围见小的液性暗区,附件无异常发现。

2.辅助检查分析: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妊娠,盆腔B超提示宫内妊娠,胚囊大小与停经天数相符,胚胎存活,但胚囊周围有出血征象。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诊断:先兆流产 2.诊断依据:

(1)育龄期女性患者,已婚,未产。(2)主诉:停经45天,少量阴道流血l天。

(3)病史特点:停经45天,于一天前有少量阴道流血,无腹痛,一天来阴道持续流血无缓解,无组织块排出。

(4)体格检查特点:妇科检查子宫如孕40余天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宫颈口闭,无组织堵塞,符合先兆流产表现。

(5)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提示宫内妊娠,依此可确诊早孕。孕囊周围少量暗区提示底蜕膜出血征象,见胚芽及胎心,提示胎儿存活,故确诊先兆流产。

3.鉴别诊断:

(1)异位妊娠:典型的异位妊娠临床表现有停经、阴道流血,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 与本病相似,如果异位妊娠发生破裂者可有剧烈的腹痛、急性失血甚至晕厥及休克表现,并出现急腹症和腹腔内出血的体征。在异位妊娠未破裂或流产以前,临床表现不一定很典型,一般仅有短暂的停经史,少量阴道流血和下腹部不适的表现。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或略大,B超检查宫内无妊娠囊,附件区可见不均质的回声,形态不规则,与流产不难鉴别,但如果在孕期较早的阶段,可仅仅表现为停经后少量出直,与流产容易混淆,需通过B超检查、结合动态监测血β—HCG水平方可鉴别。

(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等。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B超检查子宫附件区无异常发现,尿妊娠试验阴性,血β—HCG水平正常。(3)葡萄胎:葡萄胎的临床表现为停经后阴道流血,可有轻微腹痛,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异常增大,与停经月份不相符,有时伴重度妊娠反应、阴道流血并有时有葡萄状组织排出,葡萄胎患者往往伴有卵巢黄素囊肿,如果发生扭转后可有剧烈的腹痛,B超为重要的诊断手段,可见明显增大的子宫腔内充满弥漫分布的光点和小囊样无回声区,无妊娠囊可见,无胎儿结构及胎心搏动。治疗

1.治疗原则:在严密随访下行保胎治疗。

2.治疗方案:

(1)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

(2)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可给以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镇静剂。(3)药物治疗:如维生素E 口服,黄体酮肌注;HCG 肌注等。

(4)定期随访,治疗两周,阴道流血增多,提示妊娠可能不能维持,流产难免,定期行B超检查,观察到宫内液性暗区增大,胚囊呈液滴状形态垂向子宫颈口,一周后胎心消失,予以清宫处理。吸刮出胚囊及绒毛组织完整,术后5天阴道流血停止。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11.01)病史

1.病史摘要:

陈金玉,女性,24岁。主诉:停经40周,发现血压升高一月,加重一天。

患者为第一次妊娠,现停经40周,平素月经规则、4~5/35天,末次月经2010年04月01日,预产期2011年01月08日.停经40天始出现早孕反应及尿HCG(+),停经4个月余始觉胎动、至今良好,停经期间无有害物质接触史,无病毒感染史,无用药史,无腹痛、阴道流血流水史。停经12周始建围生期保健卡进行产前检查,共检查6次未发现其他异常。l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当时产前检查血压为145/90rnmHg,尿常规检查正常,未遵医嘱用药。入院前一天患者觉头昏不适,无眼花、恶心呕吐,无胸闷心慌,在外院就诊,测血压为160/110mmHg,急诊转入本院。患者现无胸闷心慌、气喘等不适,无腹痛、无临产征兆。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癫痫”等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婚育史:23岁结婚,爱人体健,生育史0-0-0-0,初潮13岁。家族史;否认家族有高血压、糖尿病、癫痫、恶性肿瘤等病史。父母健在。

2.病史分析:

(1)患者为妊娠晚期妇女,初产妇,血压升高伴下肢水肿均出现于妊娠晚期,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特点;而患者既往体健,无原发性高血压病及肾脏病史,因此应考虑血压升高系妊娠引起。

(2)病史特点:①停经40周,发现血压升高一月加重一天。②产前检查血压为145/90rnmHg,未遵医嘱用药。③入院前一天自觉头昏不适,测血压为160/110mmHg。④既往体健。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P 90次/分,R 20次/分,BPl60/110mmHg。

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正常,巩膜无黄染;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两侧乳房丰满;心肺检查未发现异常;妊娠腹型,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活动正常,下肢浮肿(++);外阴无瘢痕溃疡,无静脉曲张,肛门无痔疮。

专科检查:宫高36cm,腹围96cm,胎方位左枕前,胎心140次/分,先露头,已衔接,胎膜未破,未及宫缩,宫颈管长约2cm,质中,居后,宫口未开;骨盆外测量:髂棘间径25cm,髂前上嵴间径27cm,骶耻外径19cm,坐骨结节间径9cm。

2.体格检查分析:

(1)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足月妊娠腹型,胎心140次/分,胎方位左枕前,符合妊娠晚期的体征;无宫缩,胎膜未破,宫口未开符合待产情况;血压160/110mmHg,下肢水肿(++)。(2)阳性体征: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160/110mmHg,下肢水肿(++);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足月妊娠腹型,胎心140次/分,胎方位左枕前;无宫缩,胎膜未破,宫口未开。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体征。辅助检查

1.结果:

(1)血常规:WBC 7.4×10/L,Hb 133g/L、HCT 37.1%,PLT 170×109/L。(2)血PT、KPTT均正常。

(3)血电解质:K+ 4.62μmol/L、Na +137.9μmol/L、C1-106.5mmol/L。(4)血生化功能:肝、肾功能及血糖等均无异常。(5)胎心监护NST:反应良好,评l0分。

(6)B超:胎儿双顶径(BPD)9.4cm;胎心140次/分;胎盘II+级,位于宫底部,厚43mm;羊水指数(AFI)101mm,脐血流(S/D)2.2。

(7)ECG:窦性心率,90次/分,正常心电图。

(8)眼底检查:眼底A:V=1:3,视网膜未见水肿,未见渗出及出血。(9)尿常规:蛋白(++),其余无异常。(10)尿雌三醇/肌酐(E/C)值:15。2.辅助检查分析

(1)患者NST反应良好,说明胎儿目前宫内情况尚好,各项血液检查报告和ECG无异常,表明患者一般状况及重要脏器功能良好。

(2)B超提示胎儿已成熟。

(3)眼底检查提示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反映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4)尿蛋白的多少也标志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该患者蛋白(++),提示蛋白丢失较严重,已达到子痫前期重度的标准。

(5)尿雌三醇/肌酐(E/C)值反映的是胎盘功能状况,患者的结果为15,提示胎盘功能状况并非十分良好,胎儿宫内的生存环境不是非常有利。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第一胎零产妊娠40周待产,LOA(2)子痫前期:重度 2.诊断依据:

(1)24岁已婚女性,第一次妊娠。

(2)主诉:停经40周,发现血压升高一月,加重一天。

(3)病史特点:患者为24岁已婚初产妇,现停经40周,发现血压升高一月,加重一天入院,伴浮肿和头昏不适症状。既往无高血压病史。

(4)体格检查特点:血压160/110mmHg,下肢浮肿(++),足月妊娠腹型,胎心140次/分。

(5)辅助检查:尿常规:尿蛋白(++)。

(6)特殊检查:眼底检查:眼底A:V=1:3,视网膜未见水肿,未见渗出及出血;尿雌三醇/肌酐(E/C)值:15。B超提示胎儿已成热。

93.鉴别诊断:

(1)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是指孕前或孕20周首次诊断高血压,而该患者既往体健,孕早期检查未发现血压升高。

(2)慢性肾炎合并妊娠:是指既往有慢性肾炎病史,在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有持续性蛋白尿或伴管型尿、水肿、贫血、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结合该患者病史,既往体健无肾炎病史,蛋白尿出现于妊娠晚期,与血压升高伴随出现。治疗

1.治疗原则: 镇静,解痉,降压,适时终止妊娠。2.治疗方案:

(1)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2)在尿量、呼吸、腱反射等生命体征正常情况下可考虑给予25%硫酸镁解痉治疗,同时予以硝苯地平口服。

(3)患者入院24小时血压波动于145/100mmHg,脉搏、呼吸平稳,尿蛋白(++),下肢浮肿(++),遂行阴道检查,提示骨软产道无明显异常;宫颈管长约2cm,质中,居后,头先露,棘上2cm,未破膜,考虑患者已停经38+4周,B超提示胎儿已成熟,胎盘Ⅱ+级,尿E/c值15已达警戒线,血压控制不是十分理想,短期内不能从阴道分娩,拟手术终止妊娠,故与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后,做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前准备。

输卵管妊娠(2010.12)病史

1. 病史摘要:

黄晓,女,25岁。主诉:停经50天,刮宫术后3天,腹痛2小时。

患者平时月经规则,末次月经为2010年11月01日,2010年12月17日因停经47天、尿HCG阳性,拟诊为“早孕”在当地医院行人工流产术,手术记录不详。2010年12月20日上午l0时突然出现下腹坠痛、肛门坠胀,伴面色苍白、出汗、头晕,并晕厥两次,来我院急诊就诊。急诊B超提示: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低回声包块,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急诊收入病房。

既往史:患者2008年3月曾因“急性盆腔炎”住院治疗。否认传染病史和药物过敏史。月经史:13岁初潮,月经周期5/28天,量中等,无痛经,未避孕,2007年行人工流产1次。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2.病史分析:

(1)本例患者为已婚、育龄女性,有慢性盆腔炎史,有人工流产史,存在着异位妊娠发生的高危因素。患者3天前在外院行人工流产术,应详细询问术中情况,如是否见到绒毛等;即使有手术记录发现绒毛组织的情况下,仍然不能完全排除异位妊娠的可能性。患者人工流产后以腹痛和晕厥为主要症状就诊,B超提示: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低回声包块,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故本例患者宫外孕的可能性比较大。

(2)病史特点:①患者有慢性盆腔炎史,有人工流产史,3天前行刮宫术(手术记录不详)。②停经50天突然出现下腹坠痛、肛门坠胀,伴面色苍白、出汗、头晕,并晕厥两次。③急诊B超提示: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低回声包块。④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3℃,P 104次/分,R 24次/分,BP 80/50rmn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贫血貌,痛苦面容,神志清楚,检查合作;皮肤黏膜苍白,湿冷,无黄染;全身体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异常,巩膜无黄染;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心肺未发现异常;腹部略膨隆,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畅,少量陈旧性血液;宫颈;光滑,举痛阳性;子宫:后位,饱满,压痛,质地软,有漂浮感;附件:左附件区似可触及直径6cm的包块,双附件区压痛,以左侧为著。

2.体格检查分析:

查体特点:①血压下降,脉搏细速,有休克的表现。②腹部略膨隆,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的急腹症和盆腹腔积液的征象。③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子宫正常大小,质软,有漂浮感;左附件区似可及直径6cm的包块,压痛明显。④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上述表现符合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的诊断。辅助检查

1.结果:

(1)血常规:Hb 65g/L,WBC 9×10/L,PLT 230×109/L。(2)尿HCG;阳性。

(3)B超: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包块。(4)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正常心电图。(5)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检查正常。

2.辅助检查分析:

血常规提示贫血,盆腔B超和后穹隆穿刺结果提示腹腔内出血;尿HCG阳性,人工流产术中的情况不详,宫外孕的可能性较大。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异位妊娠(左输卵管妊娠破裂)(2)失血性休克

2.诊断依据:

(1)25岁已婚育龄妇女。

(2)主诉:停经50天,刮宫术后3天,腹痛2小时。

(3)病史特点:有人工流产手术史(记录不详),不能明确是否见到绒毛,术后三天突然出现下腹坠痛、肛门坠胀,伴面色苍白、出汗、头晕,并晕厥两次。

(4)体格检查特点:①腹部略膨隆,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②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③宫颈举痛,子宫正常大小,软。④左附件触及6cm直径的囊块,压痛。(5)实验室检查:Hb65g/L,尿HCG阳性。

(6)B超检查:盆腔中等量积液,左附件区包块。3.鉴别诊断:

(1)妊娠流产;有停经史,尿HCG阳性,可有下腹阵发性坠痛,阴道出血量较多,出血量与临床体征相符,无急腹症的表现;妇科检查宫口扩张,有时可见妊娠物堵于宫口,排出的组织中有绒毛和蜕膜组织。本例患者如果在“人工流产术”中未见到绒毛,刮出组织送病理检查见子宫内膜A-S反应,则更有利于排除流产的诊断。

(2)黄体破裂:黄体破裂造成的盆腔急性出血与宫外孕在症状、体征、腹部B超检查方面极为相似。但黄体破裂多在月经中期或后半期出现,一般不伴有停经史,且症状较轻,不伴阴道流血,尿妊娠试验阴性,术中卵巢的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3)卵巢肿瘤蒂扭转:无停经史,无阴道流血;常有卵巢肿瘤病史,突然出现一侧下腹剧烈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腹部检查腹肌较紧张,下腹部有局限压痛,有时可扪及包块;妇科检查两侧附件区可扪及包块,压痛局限;B超检查发现盆腔包块;尿妊娠试验阴性。(4)卵巢肿瘤破裂:卵巢肿瘤破裂可为自发性或外伤引起,小囊肿破裂时可有轻微腹痛,大囊肿尤其是畸胎瘤破裂时,常有剧烈的下腹痛,伴恶心、呕吐,甚至出现休克;体格检查腹部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妇科检查示原附件的囊性肿物缩小或消失;患者一般无停经史,无阴道流血,尿妊娠试验阴性。.

9(5)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无停经史及妊娠征象,常表现为发热、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腹部检查发现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尿妊娠试验阴性,B超子宫双附件无明显异常。治疗

1.治疗原则:立即开放静脉输晶体和胶体液,配血输血,吸氧,纠正休克,积极准备手术治疗。

2.治疗方案:在扩容和纠正休克的同时,立即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继续补液、抗生素预防感染。

胎盘早剥(2010.11)病史

1.病史摘要:

曾静静,女,30岁。主诉:停经38周,下腹部持续性坠胀伴阴道不规则流血1小时。患者既往月经规律,这次因停经约40余天到医院就诊查尿妊娠试验结果为阳性,停经后无不适感,停经4个月余感觉胎动至今;孕26周时行腹部B超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定期行产前检查,也未发现明显异常。一天前外出散步时不慎摔倒,腹部着地,无重体力活动史及性生活史,l小时前突然出现持续性下腹坠胀,伴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多于月经量,休息后无好转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否认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史。生育史:0-0-1-0。

2.病史分析

(1)在产前出血的病史采集中,应重点询问出血的时间,出血是否合并腹痛,出血是否有诱因,出血量、性质等,通过对这些情况的了解,需要初步判断出血的原因,如常见的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临产前见红等。

(2)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要侧重于上述疾病的鉴别。鉴别要点为:胎盘早剥常突发持续性腹痛伴阴道不规则流血;前置胎盘往往为无痛性阴道流血;先兆临产见红常常为少量出血,少于月经量,由于与宫颈黏液相混合而排出,往往呈粉红色;先兆子宫破裂常表现宫缩强烈,下腹疼痛拒按,阴道少量流血。

(3)病史特点:①孕38周,一天前有外伤史,腹部着地。②出现持续性下腹坠胀并伴阴道不规则流血。根据病史分析患者曾有外伤史,腹部着地,继而出现下腹痛、阴道流血,符合胎盘早剥的病史特点。体格检查

1.结果:

T 36.7℃,P 100次/分,R 19次/分,BP l20/90mmHg。

神志清楚,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心肺检查无明显异常。

妇科检查:下腹轻度压痛,宫底脐上三指,宫体稍硬,有宫缩、持续不缓解;阴道扩阴器检查见较多鲜红色血液自宫颈口流出,宫口未开。

2.体格检查分析:

(1)查体特点: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下腹轻度压痛,轻度板状腹,宫体稍硬,有宫缩、持续不缓解,阴道检查见较多鲜红色血液流出,宫口未开。

(2)阳性体征:主要表现为下腹轻度压痛,宫体稍硬,阴道检查见较多鲜红色血液流出,宫口未开。符合胎盘早剥的体征,需进一步辅助检查确诊。辅助检查

1.结果:

(1)血常规;RBC 3.58×1012/L,、WBC 4.9×109/L,,Hb 95g/L , PLT 105×109/L。

(2)凝血功能检查;3P试验阴性,凝血酶原时间8秒。(3)肝、肾功能正常。

(4)B超检查:胎头双顶径为9.3cm,胎心规律,羊水中可见浮动的细小光点和光块,胎盘位于宫底前壁,左下方与宫壁间见一4.5cm×l.7cm的不规则液性暗区。

(5)胎心监护示;胎心基线110~120 bpm,20分钟出现一次中度及一次重度变异减速。2.辅助检查分析:

本患者实验室检查提示有轻度贫血,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正常,肝肾功能正常;盆腔B超提示胎盘位置正常,但其左下方胎盘与宫壁间见一4.5cm×l.7cm不规则液性暗区;胎心监护提示胎儿宫内窘迫;实验室检查无特征性改变。符合产前胎盘早剥的诊断。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1)第二胎零产妊娠38周待产(2)胎盘早剥(3)胎儿宫内窘迫 2.诊断依据:

(1)孕妇,停经38周,下腹部持续性坠胀伴阴道不规则流血1小时。

(2)病史特点:孕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一天前散步摔倒,腹部有外伤史,1小时前出现持续性下腹坠胀并伴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多于月经量.

(3)体格检查特点:下腹轻度压痛,宫体稍硬,持续不缓解的宫缩现象;阴道检查见较多鲜红色于宫出血,宫口未开。

(4)辅助检查:血常规提示轻度贫血,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正常,肝肾功能正常。(5)盆腔B超:提示胎盘位置正常,但其左下方与宫壁间见一4.5cm×l.7cm不规则的液性暗区,羊水中可见浮动的细小光点和光块的血性羊水征象。

(6)胎心监护;提示胎儿宫内窘迫。3.鉴别诊断:

(1)前置胎盘:往往为无痛性阴道流血,主要通过B超检查确定胎盘的位置,即可做出判断。该病人B超胎盘位置正常。

(2)见红:是由于分娩发动前,宫颈内口附着的胎膜和此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而少量出血,少于月经量,于宫颈黏液相混合而排出,常呈粉红色。该病人阴道出血量多。鲜红色.多于月经量。

(3)先兆子宫破裂:病人可有子宫瘢痕史,常发生于分娩过程中由于头盆不称、分娩梗阻产程延长或停滞,患者常表现宫缩强烈,下腹疼痛拒按,阴道少量流血,体格检查腹部见子宫病理性缩复环。治疗

1.治疗原则:对胎盘早剥的孕妇,及时正确的诊治对围生儿的预后至关重要,一旦确诊,应根据孕妇病情的轻重、胎儿宫内情况、产程进展、胎产式,决定终止妊娠的方式、时间。

2.治疗方案:尽快终止妊娠,以剖宫产为宜。胎儿宫内窘迫(2010.10)病史

1.病史摘要:

韩香,26岁。主诉:停经35周,胎动减少2天。

患者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胎动减少,无腹痛及阴道出血,外院检查未发现异常,孕妇自12周始在外院行产前检查,孕28周曾行胎儿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异常。该孕妇平素体建,无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慢性病史。孕期无毒物、药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孕期无吸烟及被动吸烟史,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胎动减少前无性生活、无外伤及腹部外力作用,不伴头晕及其他不适。

2.病史分析:

(1)胎动减少是患者的一个不确切的主观指标,应嘱咐患者记录胎动次数。

(2)应详细询问有无腹痛、腹胀、阴道出血及流水,有无头痛、头晕及发热,有无腹部外伤、性交及阴道出血史,检查中还应注意患者的血压及子宫张力情况,查找可能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

(3)病史特点:①无明显诱因出现胎动减少,不伴腹痛及阴道出血。②胎动减少前无性生活、无外伤及腹部外力作用,不伴头晕及其他不适。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2℃,P 80次/分,R 20次/分,BPl20/80mmHg。

孕妇身高1.56m,体重66kg;宫高36cm,腹围94cm,胎心120次/分;头先露,子宫张力无明显增高,宫体无压痛,阴道无流血、流水。

2.体格检查分析:

(1)查体特点:胎心120次/分,宫高36cm,腹围94cm,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2)无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 1.结果:

(1)B超检查发现胎盘后壁附着,胎儿双顶径为8.3cm,羊水平段6.6cm,未见胎盘早剥迹象。

(2)胎心监护:胎心率120次/分,监测40分钟未及胎动,基线变异明显减少。2.辅助检查分析:

本患者胎心监护为无反应型,胎心率基线于正常低限;B超提示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未见明显畸形。胎动不良首选胎心监护,胎心监护异常可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GlP0,宫内孕35+4周头位(2)胎儿宫内窘迫 2.诊断依据:

(1)胎动明显减少,表示胎儿危险。(2)胎心监护NST无反应型。3.鉴别诊断:

需与胎儿心动过缓鉴别;胎儿心率≤120次/分.胎动及胎心率反应正常。本病例胎动明显减少,胎心监护NST无反应型,可排除胎儿心动过缓的诊断。治疗

1.治疗原则:寻找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祛除病因,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及时终止妊娠。2.治疗方案:

(1)给予改善子宫胎盘血流量的药物,如硫酸镁静滴。(2)一般治疗:左侧卧位,间断吸氧.

(3)经吸氧、左侧卧位及改善胎盘血运后如胎心率无改善,胎动不恢复,应及时终止妊娠。

妊娠期糖尿病(2010.09)病史

1.病史摘要:

李丽红,女,26岁。主诉:停经33+2周、多饮多食、消瘦2个月,伴恶心、呕吐1天。患者孕期未行规范的产前检查,停经25周在当地医院检查时发现血糖升高(具体结果不详),未行进一步诊治。近2月来出现多饮、多食、伴乏力、消瘦,1天前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伴胎动减少,来我院急诊就诊,以“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院。既往体健,无妊娠史,孕前无糖尿病、高血压史。其母患糖尿病,无高血压病家族史。无遗传病家族史。

2.病史分析:

(1)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史采集应着重于明确孕前疾病,糖尿病与妊娠发生的时间关系,糖尿病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糖尿病并发症出现的时间及症状等主要临床表现。更要重点询问有无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胎儿宫内情况也是病史采集必须了解的内容。

(2)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应注意了解全身情况、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代谢状态,明确代谢紊乱的程度、微血管受累程度等。

(3)病例特点;①孕前无糖尿病史,其母患糖尿病。②停经25周时发现血糖升高,未行进一步诊治。③孕晚期逐渐出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未得到恰当处理,逐渐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代谢紊乱的典型症状。④伴胎动减少。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5℃,P 120次/分,R 19次/分,BP 80/50mmHg。

晚孕体态,痛苦面容.反应迟钝,神智尚清楚,可应答问,查体合作;身高160cm,体重73kg;眼眶下陷,全身皮肤黏膜无淤点淤斑,无黄染,皮肤弹性差;双肺呼吸音清晰,呼吸深大,双肺底未闻干湿啰音;心率120次/分,心界无扩大,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

产科检查;宫高33cm,腹围103cm,胎位LOA,胎头浮,胎心136次/分;骨盆外测量各径线在正常值范围。

2.体格检查分析

(1)查体特点:胎儿心率136次/分,宫高33cm,腹围103cm,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患者呼吸深大,提示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出现了并发症,可能为酮症酸中毒。

(2)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1.结果:

(1)血生化:空腹血糖346mg/L,阴离子间隙18mmol/L、CO2CP 17.5mmol/L;BUN 18mg/L,肌酐0.8mg/L。

(2)动脉血气:pH 7.25、HCO-3 9mmol/L,尿酮体150mg/L。

(3)NST:基线150bpm,变异幅度10bpm,胎动后胎心加速5bpm;延长监护时间40分钟以上无改善。

(4)ECG:窦性心动过速。(5)眼底检查:无明显异常。

(6)B超:宫内孕单活胎,胎儿双顶径8.9cm,胎儿股骨长7.6cm,羊水指数23.2cm,胎盘位于后壁,I级;PI 0.98,RI 0.45,AD 2.17;BPS 5分(胎动1分、肌力1分、羊水2分、呼吸1分)。

(7)血常规:WBC 8.7×109/L、N 78%,Hb 130g/L,PLT 187×109/L。2.辅助检查分析:

空腹血糖300mg/L,尿酮体150mg/dl,动脉血pH值7.25,阴离子间隙18mmol/L,CO2CP l7.5mmol/l,HCO-3 9mmol/l,可以考虑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NST基线平直,变异幅度﹤10bpm,胎动后胎心无明显加速,排除胎儿睡眠期;B超提示宫内孕单活胎,胎儿双顶径8.9cm,胎儿股骨长7.6cm,羊水指数23.2cm,胎盘位于后壁,I级;PI 0.98、RI 0.45、AD 2.17,BPS 5分,提示羊水过多、胎儿宫内缺氧、酸中毒。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1)GlP0宫内孕33+2周,LOA(2)妊娠期糖尿病(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胎儿宫内窘迫(5)羊水过多 2.诊断依据:

孕前无糖尿病史,其母患糖尿病;停经25周时血糖升高,未进一步诊治。孕晚期逐渐出现多饮多食、消瘦、乏力;停经33+2周,多饮多食、消瘦、乏力2个月,头晕、眼花、恶心、呕吐1天,体格检查发现脱水、低血容量的表现:如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皮肤弹性差;空腹血糖>300 mg/L,尿酮体150mg/L,动脉血pH7.25,阴离子间隙18 mmol/L,CO2CP l7.5mmol/L,HCO-3 9 mmol/L,呼吸深大,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NST基线平直,变异幅度﹤10bpm,胎动后胎心无明显加速,排除胎儿睡眠期;B超提示宫内孕单活胎,羊水指数23.2cm,胎盘位于后壁,I级;PI 0.98,、RI 0.45、AD 2.17,BPS 5分。

3.鉴别诊断:

(1)饥饿性酮症酸中毒:由于饥饿导致机体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导致酮症酸中毒。与高血糖酮症酸中毒最重要的鉴别点:一是既往病史不同,前者无糖尿病史,后者有明确的糖

尿病史;二是前者低血糖、合并高血酮体及尿酮体,后者高血糖合并高血酮体及尿酮体,两者均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2)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前已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由于病程长,大部分病人妊娠时已经出现微血管病变,常合并胎儿生长受限,这一点与妊娠期糖尿病常合并巨大儿截然不同;由于微血管病变,常导致胎盘循环障碍,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的危险性较妊娠期糖尿病高。合并妊娠高血压、慢性高血压的危险性增高。根据妊娠前的病史、妊娠经过及体格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1.治疗原则:积极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静脉滴注、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2.治疗方案:

(1)大量补液,纠正低血容量。(2)小剂量胰岛素静脉点滴。(3)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4)孕期监测:严密监测血压、肾功能、眼底和心电图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孕18~20周行常规检查,核对胎龄并排除致命性胎儿畸形。孕晚期行胎儿监护、胎动计数、胎心监护、生物物理评分。

(5)孕期治疗:严格糖尿病饮食,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动态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根据不同孕周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强调个体化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孕妇,停经40周以前结束分娩。

产后出血(2010.08)

病史

1.病史摘要:

吴珊,女,32岁。主诉:产后阴道大量出血20分钟。

患者因宫内妊娠39周,阴道流液1小时入院;入院后24小时因未出现宫缩,故予催生素静脉滴注,在会阴侧切术下顺利娩出一男活婴,体重约4000g,身长53cm,Apgar评分l0分;5分钟后胎盘自然剥离,查胎盘胎膜完整,随后阴道出现大量出血,色鲜红,伴血块,持续性,共计800ml,立刻给予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子宫收缩好,宫底平脐,但阴道鲜血仍呈喷流状。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否认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史。本次妊娠期产前检查无异常发现。

2.病史分析:

(1)关于产后出血的病史采集,应重点询问分娩时的具体经过,如产程是否顺利、第三产程胎盘剥离情况,阴道流血发生的时间、量等相关表现,初步判断和逐一排除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如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或凝血功能障碍。

(2)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要侧重下列几方面的鉴别:胎儿娩出后立即发生阴道出血,颜色鲜红且伴血块,子宫收缩良好,可大致排除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出血颜色鲜红,持续性,胎儿较大,有催产素引产产程,应考虑软产道损伤的可能。胎儿娩出后数分钟出现阴道流血,常与胎盘因素相关。胎盘娩出后的出血多与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胎膜残留有关。持续性的阴道流血、无血凝块则要考虑疑血功能障碍;阴道流血不多,但是产妇失血表现明显,伴阴道疼痛,应考虑隐匿性软产道损伤,如阴道血肿。

(3)病史特点:产后胎盘自然剥离,查胎盘胎膜完整,胎儿娩出后随即阴道出现大量出血,持续性,色鲜红,有血块形成,共计800ml。体格检查

1.结果:

T 36.8℃,P115次/分,R 21次/分,BP 95/60mmHg。

神志清楚,面色苍白,轻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心肺体检无异常;腹平软,宫底平脐,宫体质硬;阴道检查:宫颈4点位有长约3cm的裂伤、有活动性出血,阴道侧切伤口未见明显延伸。

2.体格检查分析:宫底平脐,宫体质硬;阴道检查:宫颈4点位有长约3cm裂伤、有活动性出血,阴道侧切伤口未见明显延伸。进一步证明该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为软产道损伤。辅助检查

1.结果:

(1)血常规:RBC 2.88×1012/L,WBC 7.9×109/L,Hb 85g/L,PLT 106×109/L。

(2)凝血功能检查:3P试验阴性,凝血酶原时间11.8秒。(3)B超:宫腔内未见强回声光团。2.辅助检查分析:

该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提示有轻度贫血,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正常,盆腔B超提示宫腔内未见明显残留。产后宫颈裂伤出血的实验室检查无特征性改变,当有贫血时,则出现血红蛋白下降。盆腔B超检查协助排除胎盘因素所致的产后出血。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产后出血 2.诊断依据:

(1)产后阴道大量出血20分钟。

(2)病史特点:产后胎盘自然剥离,查胎盘胎膜完整,胎儿娩出后随即出现阴道大量出血,持续性,色鲜红,有血块形成,共计800ml。

(3)体检特点:宫底平脐,宫体质硬;阴道检查:宫颈4点位有长约3cm的裂伤、有活动性出血,阴道侧切伤口未见明显延伸。

(4)血常规提示轻度贫血,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正常。(5)B超检查:宫腔内未见胎盘残留征象。3.鉴别诊断:

(1)子宫收缩乏力:往往发生于胎盘排出后,阴道仍有阵发性暗红色血液流出;检查发现子宫体软,轮廓不清,也可因宫腔积血而增大,宫底升高,按摩和挤压宫底时,可有大量血液和血块流出。

(2)胎盘因素出血:胎盘娩出前有较多的出血,徒手取出胎盘后,出血停止者为胎盘滞留出血;如检查取出的胎盘胎膜有缺损或有副胎盘存在的可能,且阴道仍流血者为胎盘残留出血;如胎盘需徒手剥离或刮宫后才能取出者为胎盘粘连;如徒手无法剥离取出者应考虑为植入性胎盘,确诊需行病理检查。

(3)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宫缩良好,产道无损伤或修补,但流血持续不断,且血液经久不凝,无血块,相关的病史和化验检查可提供诊断依据。治疗

1.治疗原则: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2.治疗方案:开放静脉通路,备新鲜血,必要时输血纠正贫血;行宫颈修补术;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慢性盆腔炎(2010.07)病史

1.病史摘要:

张苗,女,40岁。主诉:下腹痛伴不规则阴道出血3月余,发现腹部包块1月。患者平素月经规则,6/28天。3个月前自觉下腹隐痛,伴不规则阴道出血,下午时有低热,因自觉症状较轻,未到医院就诊,随后感觉腹痛加重,伴发热、自测体温为38.0℃左右,无畏寒、寒战,在当地医院就诊,拟诊为“盆腔炎”予口服抗生素治疗,腹痛有所缓解,但仍感乏力不适,近1月小便次数增加,但无尿急、尿痛,当患者平卧时可自己触及下腹部包块,到医院复诊,行盆腔B超检查发现“盆腔包块”收入院。患者半年前“带环妊娠”,于孕70余天行钳刮术,一个周后因“组织残留”大出血行再次清宫及放环术,术后曾口服抗生素治疗;之后常自觉乏力,月经淋漓不净,但无腹痛、发热等不适。患病以来,精神较差,食欲不佳,大便次数增加、呈黄褐色糊状便、无里急后重感,小便次数增加,体重下降约5kg。既往体健,否认“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月经初潮16岁,6/28天,23岁结婚,2-0-2-2,育有两子,宫内节育器避孕。家族史无特殊。

2.病史分析:

(1)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所以在询问病史时要注意近期有无盆腔操作史及急性盆腔炎病史。该患者半年前曾有两次宫腔操作史,且主要症状为腹痛和发热等,所以应首先考虑慢性盆腔炎可能,但患者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及慢性消耗症状,因此也应注意鉴别胃肠道及盆腔恶性肿瘤。

(2)病史特点:①3个月前自觉下腹隐痛,伴不规则阴道出血。②时有午后低热,在当地医院予口服抗生素治疗,腹痛有所缓解,但仍感乏力不适。③B超发现“盆腔包块”。④半年前因孕70余天行钳刮术,一个周后因“组织残留”大出血行再次行清宫及放环术。⑤精神差,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约5kg。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9℃,P 108次/分,R 20次/分,BP l00/70mmHg。

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欠佳,慢性贫血貌,神志清楚;颈部皮肤见散在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全身皮肤未见黄染;腹股沟淋巴结可触及如绿豆大,呈串珠样;头颅无畸形,眼睑口唇苍白,巩膜无黄染;颈软,气管居中,无颈静脉怒张,甲状腺未及肿大;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心率108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略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lcm,脾脏未触及肿大,右下腹可触及约10cm×7cm×6cm大小的包块、边界不规则、活动度欠佳、有压痛;全腹软,下腹部有压痛,无明显肌卫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正常,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妇科检查:外阴(一),阴道内见少许咖啡色分泌物,无明显异味,宫颈轻-中糜烂,子宫似前位,右后方可触及包块,与子宫粘连紧密,如孕3月大小,压痛(+);左侧附件区增厚;三合诊:子宫后方肠腔明显狭窄,指套无血染。

2.体格检查分析:

患者一般情况较差,贫血貌,腹股沟淋巴结可触及肿大,腹部略膨隆,右下腹可触及包块,活动度欠佳,有压痛,子宫似前位,右后方可触及包块,与子宫粘连紧密,如孕3月大小,压痛(+),左侧附件区增厚。三合诊:子宫后方肠腔明显狭窄,指套无血染。体格检查结果分析患者有盆腔包块,子宫后方肠腔明显狭窄,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必须的辅助检查来加以鉴别。辅助检查

1.结果:

(1)血常规:RBC 2.3×1012/L,Hb 68g/L,WBC 12.9×109/L、N 85%,PLT214×109/L。(2)尿常规:红细胞6~7/HP,余(一)。(3)生化检查:肝肾功能正常。

(4)肿瘤标志物;CA125 851U/ml,CEA、CAl99均为正常值高界,AFP、血β—HCG正常。

(5)B超:子宫正常,宫腔内见节育环影,子宫右后方探及9cm×5cm×5cm的囊实性包块,内部见不规则回声增强光团,包块外形不规则,与子宫无明显界限,盆腔内见少量积液。

(6)结核菌素试验(+),抗结核抗体(一)。

(7)诊断性刮宫:宫颈刮出物见炎性渗出物,宫腔刮出物见少许增殖期子宫内膜,可见细菌菌落。

(8)肠镜及胃镜:未发现异常。2.辅助检查分析:

血常规提示贫血及感染;超声检查下腹部见囊实性包块,CAl25值明显高于正常,因此卵巢肿瘤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肠镜及胃镜未发现异常对排除消化道肿瘤非常有价值。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2.诊断依据:

(1)主诉:下腹痛伴不规则阴道出血病史3个月余,发现腹部包块1个月。

(2)病史特点:半年前因孕70余天行钳刮术,一个周后因“组织残留”大出血行再次行清宫及放环术;3个月前自觉下腹隐痛,伴不规则阴道出血,下午有时低热,在当地医院予口服抗生素治疗后腹痛有所缓解,但仍感乏力不适。

(3)体检特点:发现盆腔包块,包块压痛明显,腹股沟淋巴结呈串珠样肿大。(4)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5)诊断性刮宫见炎性渗出物及细菌菌落,所以盆腔炎性包块的诊断成立。3.鉴别诊断:

(1)子宫肌瘤:尤其是肌瘤变性,除了子宫增大还可能有低热、腹痛及不规则阴道出血等表现。患者B超提示子宫未发现明显异常,盆腔包块位于子宫右后方,故可基本排除肌瘤的诊断。

(2)妊娠子宫:患者血β—HCG正常,排除了与妊娠有关的疾病。

(3)结核性盆腔炎:多发生于年轻、不孕的妇女,可发生腹痛、腹胀,偶可有腹部包块伴午后低热,包块位置通常较高、界限不清、固定,常合并其他脏器的结核病,通过诊断性刮宫常可发现内膜结核。该患者的诊断性刮宫报告未提示结核感染。

(4)卵巢肿瘤:良性卵巢肿瘤常有以下特点:单侧、囊性、活动、表面光滑,三合诊后穹隆无结节、无积水,生长慢,患者的一般状况好。而恶性卵巢肿瘤的特点是:双侧、实性、固定、表面呈结节状,三合诊后穹隆有结节,有腹水,生长快,患者的一般状况差。该患者有慢性消耗症状,B超检查包块为囊实性、边界不清、与子宫相连,肿瘤标志物值轻度升高或在正常高界,所以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卵巢恶性肿瘤的可能。

综上分析,该患者盆腔炎性包块的可能性较大,但不能完全排除卵巢恶性肿瘤,应进一步诊断,如腹腔镜检查帮助诊断;在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征得家属同意可考虑行剖腹探查术。治疗

1.治疗原则:积极抗炎及支持治疗,同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2.治疗方案:

(1)支持疗法:卧床休息,半卧位有利于盆腔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而使炎症局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液体,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必要时少量输血。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引起炎症扩散,若有腹胀应行胃肠减压。

(2)药物治疗:抗生素治疗。

(3)手术治疗:患者经充分的术前检查及抗生素治疗后,于入院后2周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盆腔组织广泛粘连,右侧输卵臂增粗扭曲,与肿大的卵巢包膜贯通形成一约8cm×6cm×5cm的包块,与子宫右侧壁、肠管、阔韧带粘连;左侧输卵管增粗,与左卵巢及肠管疏松粘连,左卵巢外观正常,子宫略大,表面充血。在分离过程中囊肿破裂,见有稀薄脓性液体流出。行右侧附件、左侧输卵管切除术。

宫颈癌(2010.06)病史

1.病史摘要:

刘洁,女,22岁。主诉:阴道接触性出血半年。

患者平时月经正常,半年前同房后阴道少量出血,未到医院诊治。近期同房后阴道出血较前增多,白带中夹有血丝,但无腹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便秘、下肢浮肿。到我院就诊,妇检及宫颈病理活检后以“宫颈鳞癌”收入院。发病以来无发热,无恶心,呕吐,二便正常,无体重减轻。

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手术及外伤史。月经规则、量中等、未婚,16岁开始性生活,有多个性伴侣,无生育史。

2.病史分析:

(1)患者为年轻女性,性生活开始较早,性伴侣较多,性生活紊乱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2)病史特点:①阴道接触性出血半年。②宫颈病理活检提示宫颈鳞癌。③16岁开始性生活,有多个性伴侣。体格检查

1.结果:

T 36.8℃,P 80次/分,R18次/分,BP 100/65mmHg。

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智清楚,检查合作;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巩膜无黄染;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触及腹部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四肢活动正常,无畸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通畅,穹隆存在;宫颈:呈不规则菜花状,直径约4cm,触及时出血明显,宫旁无增厚;宫体:如正常大小、无压痛、活动好;附件:未触及包块。

2.体格检查分析:

(1)患者全身一般情况可,除妇科情况外,未发现明显异常体征,患者宫颈为不规则菜花状,触及时出血明显,宫旁无增厚,子宫及双附件未见异常,盆腔未触及包块,提示宫颈病变,高度怀疑宫颈恶性肿瘤。

(2)体检特点:①妇检见宫颈呈不规则菜花状,触及时出血明显。②其余未发现其他异常体征。辅助检查

1.结果:

(1)血常规:RBC 3.3×109/L,Hb l05g/L,WBC 4.3×109/L。(2)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正常。

(3)B超:子宫及双附件未见异常,宫颈部不规则强回声光团提示宫颈肿块。(4)CT:宫颈肿瘤,腹盆腔淋巴结未见肿大。(5)宫颈活检:宫颈鳞状细胞癌Ⅱ级。2.辅助检查分析:

B超、CT提示宫颈部病变,宫颈病理活检可确诊为宫颈癌,B超、CT可提示盆腔及淋巴结情况以及有无盆腔转移。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宫颈癌(Ⅰb期)2.诊断依据:

(1)阴道接触性出血半年。

(2)22岁女性、未婚未育、但有性生活史,性伴侣多。

(3)妇科检查:宫颈不规则菜花状,直径约4cm,触及时出血明显,宫旁无增厚。(4)CT:宫颈肿瘤,盆腹腔淋巴结未见肿大。(5)B超:宫颈部不规则强回声光团提示宫颈肿块。(6)宫颈病理活检诊断为宫颈鳞状细胞癌。3.鉴别诊断:

(1)宫颈良性病变:宫颈糜烂、患肉、宫颈内膜异位、宫颈腺上皮外翻和宫颈结核性溃疡等,根据宫颈活检病理诊断可以鉴别。

(2)宫颈良性肿瘤:宫颈黏膜下肌瘤、宫颈管肌瘤质地比较硬,且有一定时间的病史;可扪及蒂部从宫颈管内延伸出来;宫颈乳头状瘤与宫颈癌的表现比较相似,但宫颈表面少有溃疡和糜烂,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且没有周围组织的浸润性生长。

(3)宫颈恶性肿瘤: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肉瘤及淋巴瘤、转移瘤,应注意原发性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并存的可能。应有身体其他部位肿瘤病史,宫颈组织学检查可以证实。(4)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原位癌:均可表现为阴道出血,但宫颈活检组织学检查可帮助诊断及鉴别。治疗

1.治疗原则:患者较年轻,尽量保留卵巢内分泌功能,故应早期手术治疗。因局部菜花较大,应选择术前放化疗为手术创造条件。

2.治疗方案:首选放疗及化疗使局部病灶缩小后再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2011.03)病史

1.病史摘要:

张丽英,女,40岁。主诉:月经量多三年。

患者既往月经正常,周期30天左右,经期4天,无痛经,每次月经来潮用卫生巾十多片。近三年来月经周期虽然正常,但经期延长至7天,且月经逐渐增多至每次来潮用卫生巾30多片,有血块,伴下腹坠感,经期感头昏、头晕、四肢无力。生育史:G2Pl,10年前足月妊娠自然分娩;产后半年上环,因月经增多已于1年前取环,取环后月经量无明显减少。发病以来,食欲尚好,有尿频、无尿痛,时感腰酸、无明显腰痛,大便正常,无明显消瘦。既往身体健康,无身体其他部位出血病史,无抗凝药物使用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月经:13岁初潮,周期7/30天,量中等,轻度痛经,白带正常;生育:l-0-2-1。家族史无特殊情况。

2.病史分析

(1)在询问月经量多的病史中,应重点询问出血时间与月经的关系,有无停经史,出血持续时间、出血量、有无组织物排出,出血时有无阵发性腹痛,有无晕厥等。通过对这些症状进行详细了解,可初步判断出血是否为妊娠并发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

(2)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要侧重于上述引起月经量增多常见疾病的鉴别。妊娠并发症往往有停经史,伴恶心等妊娠反应,出血时有阵发性下腹痛,可有组织物排出。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除有月经量增多外,还往往伴有痛经,出现贫血时可有头晕。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以发生在月经期,也可以发生在其他时间。

(3)病史特点:①三年来月经周期虽然正常,但经期延长至7天。②月经逐渐增多至每次来潮用卫生巾30多片、有血块,伴下腹坠感。可见该患者月经经期延长,且经量增多的特点。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2℃,P 90次/分,R 20次/分,BP ll0/80mmHg。

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状况中等,表情自如,神志清晰,自动体位,检查合作;皮肤黏膜苍白,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及五官无异常,巩膜无黄染,睑结膜苍白;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心肺体检未发现异常;腹平软,无压痛,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四肢正常。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良好,已婚已产式;阴道伸展性良好,黏膜无充血,分泌物少、色白、无异味;宫颈正常大小、质地中等、光滑;宫体前位、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好、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增厚感、未触及肿块、无压痛。

2.体格检查分析:

(1)患者除贫血貌外,全身一般情况尚可。妇科检查宫颈质地中等、光滑,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好、无压痛,两侧附件未触及肿块、无压痛。以上提示子宫病变可能。

(2)体检特点:①妇科检查宫颈质地中等、光滑、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好、无压痛,两侧附件未触及肿块,无压痛。②其余无明显阳性体征。该患者的体检特点与病史特点相结合进一步提示此病例为子宫病变,确诊需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辅助检查

1.结果:

(1)血常规:RBC 2.9×109/L,Hb 54g/L,WBC 4.3×109/L,PLT l89×109/L。(2)B超:子宫大小12cm×l1cm×l0cm,子宫前壁见5cm×5cm×5cm的稍低回声区,宫底浆膜下见4cm×3cm×3cm稍低回声区,子宫后壁2.5cm×2cm×2cm稍低回声区,向宫腔内突出,宫腔线不规则,双附件未见异常。

(3)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及出、凝血无异常。2.辅助检查分析:

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提示有中度贫血、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正常,盆腔B超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的实验室检查常无特征改变,当有贫血时,则出现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盆腔B超检查是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并可协助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多发性子宫肌瘤(2)继发性贫血 2.诊断依据:

(1)患者40岁,已婚已育女性。(2)主诉月经量多三年。

(3)病史特点:月经量多三年、有血块,每次月经来潮用卫生巾十多片,逐渐多达30余片,经期延长,伴头昏、头晕、四肢无力。

(4)体格检查特点;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质地硬、活动好、无压痛。(5)血常规;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减少,血小板正常。

(6)B超:子宫增大,见多个稍低回声区,向宫腔内突出,宫腔线不规则。3.鉴别诊断:

(1)妊娠子宫: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子宫随停经月份增大变软,借助尿或血HCG测定、B超可确诊。

(2)子宫腺肌病:有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的病史,子宫多呈均匀增大,很少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质硬,也可有月经增多等症状,B超检查可有助于诊断。

(3)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有月经多、月经紊乱的症状,但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B超等辅助检查均提示子宫和附件正常,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4)子宫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妇女,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及白带增多或不正常排液等症状,生长迅速,可出现侵犯周围组织的症状,子宫增大变软或有息肉状、质脆的赘生物脱出。可借助B超、宫颈细胞学刮片检查、宫颈活体组织检查、宫颈管搔刮及分段诊刮等鉴别子宫恶性肿瘤。治疗

治疗原则:纠正贫血,手术治疗。

病例

卵巢囊肿(2011.04)病史

1.病史摘要:

韩虹,女,35岁。主诉:左下腹不适、隐痛2月。

患者无明显诱因于2月前开始自觉左下腹部隐约不适感,呈轻微钝痛、无放射痛,无阴道流血,无恶心呕吐,无腹泻和便秘,无发热,未用任何药物治疗。既往月经正常,5/27~29天,末次月经为17天前,量同前。孕产史1-0-2-1,末次分娩为9年前、足月分娩一女,丈夫和女儿健康;宫内避孕环避孕。家族史无特殊和疾病史。

2.病史分析:

(1)患者为育龄期妇女,除左下腹不适2月,无其他特殊的病史,在半年前单位体格检查时曾行妇科B超检查提示“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异常”,所以该患者的诊断应着重考虑盆、腹腔器官的炎症或肿块等病变;因患者的疼痛位于左侧下腹痛,可排除慢性阑尾炎所导致的腹痛,而且患者无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因此考虑妇科疾患的可能性较大。

(2)病史特点:①左下腹不适、隐痛2月,无放射痛,无阴道流血。②无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等消化道症状。③无发热等其他伴随症状,未用任何药物治疗。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0℃,P 96次/分,R16次/分,BPl20/70mmHg。

一般情况可,身高162cm,体重约65kg.营养良好,无痛苦病容,神志清楚,查体合作。颈软,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乳房和胸廓正常,双肺叩诊为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无扩大,心率96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和反跳痛,肝脾未触肿大。

妇科检查:外阴和阴道正常,阴道分泌物正常;宫颈光滑、经产式、无举痛、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地中等、无压痛;左侧附件区轻度压痛、略增厚感,右侧未扪及异常。

2.体格检查分析:

(1)患者身体健康,体检除左附件区轻度增厚和压痛外,余无其他阳性体征。需进一步证实左附件是否有肿块,并鉴别是什么性质的肿块。

(2)体检特点:①左侧附件区轻度压痛,略增厚感,右侧未扪及异常。多考虑为左侧附件区的病变。②体格检查无其他阳性发现。辅助检查

1. 结果:

(1)血常规:WBC 7.9×109/L,RBC 3.5×109/L,Hb l10g/L。(2)尿HCG:阴性。

(3)B超:见左附件囊肿直径约3cm,境界清楚;借助阴道探头,可清晰鉴别囊肿位于卵巢内,且包膜光滑完整,囊内未见乳头样或实质性肿块图像,提示卵巢良性囊肿可能性大。

(4)胸片、心电图及肝肾功:未见异常。2.辅助检查分析:

尿HCG检查结果排除与妊娠有关的临床问题。B超见左附件囊肿直径约3cm,境界清楚;借助阴道探头,可清晰鉴别囊肿位于卵巢内,且包膜光滑完整,囊内未见乳头样或实质性肿块图像,提示卵巢良性囊肿可能性大,该囊肿因直径大于正常成熟卵泡,且根据月经史和B超检查发现的子宫内膜的形态,应是处于黄体期的阶段,这个无回声包块应视为囊肿而非卵泡。

3.诊断性治疗:

给予短效避孕药口服3个周期共2l天,3个周期后复查B超,提示囊肿消失。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左卵巢囊肿 2.诊断依据:

(1)34岁,已婚,l-0-2-l,宫内避孕环避孕。

(2)育龄期妇女,既往月经周期正常,6个月前体格检查盆腔B超未发现任何异常。(3)以左下腹不适、隐痛2个月就诊。(4)盆腔检查发现左侧附件区增厚,压痛。

(5)阴道B超提示左卵巢内直径3cm包膜光滑无回声囊肿。(6)3个月口服短效避孕药后囊肿消失。3.鉴别诊断:

(1)卵巢肿瘤:卵巢肿瘤的早期一般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多在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良性肿瘤生长比较缓慢,随着囊肿的增大有局部胀痛不适的感觉;B超检查可见囊肿包膜完整光滑,囊内容为均匀无回声影像;服用避孕药3个周期后一般不会消失。本例的卵巢囊肿的病史不足6个月,口服避孕药3个周期后囊肿自行消失,考虑滤泡囊肿的可能性较大。(2)盆腔炎:急性盆腔炎或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都可表现为急腹症,常伴有畏寒发热,血常规查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盆腔检查多为两侧附件区压痛包块或增厚感;宫颈举痛明显;B超检查常表现为盆腔积液,附件区有不均质包块,如果有输卵管积水,则可见到卵巢外无回声暗区,有时与卵巢囊肿较相似,抗生素治疗有效。

(3)异位妊娠:一般有停经史,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和下腹痛;异位妊娠未破裂时常仅表现为一侧下腹部隐痛不适;盆腔检查可扪及一侧附件区压痛.B超提示宫腔内不见妊娠囊,附件区可见血块形成的不均质包块,有时可附件区妊娠囊,常观察到一侧卵巢有黄体囊肿;尿HCG阳性。治疗

治疗原则:﹤5cm的卵巢肿瘤患者可予随访观察,必要时行诊断性治疗;如卵巢肿瘤持续增大,则应考虑手术探查。

绒 癌(2011.05)病史

1.病史摘要:

藤俊英,女,26岁。主诉:不规则阴道流血,伴咳嗽、痰中带血1月。

患者近一个月来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有时伴下腹隐痛,无放射痛,无发热,末次月经为45天前,月经量和行经天数均正常;同时伴咳嗽,痰中带血,无胸痛、呼吸困难和皮肤黏膜出血等。发病以来食欲不振,精神可,大小便正常,睡眠好,体重无明显变化。患者既往月经规则,5~6/30天;生育史:0-0-1-0,2年前因停经45天早孕人工流产一次;否认其他疾病和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和药物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

2.病史分析:

(1)患者既往月经正常,末次月经为45天前;近1月有不规则阴道流血,伴咳嗽、痰中带血,两年前人工流产一次。育龄妇女出现异常阴道流血,首先应排除与妊娠有疾病,如早孕。本例患者伴有肺部症状,需高度警惕滋养细胞肿瘤的可能。

(2)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应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如检查尿HCG,明确是否与妊娠相关;还需行B超检查,证实是否为正常妊娠;患者伴有呼吸道症状,还需肺部摄片检查等,明确肺部病变的原因。

(3)病史特点:①不规则阴道流血1月,伴咳嗽、痰中带血。②2年前因停经45天早孕人工流产一次。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2℃,P 68次/分,R18次/分,Bp 110/70mmHg。

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楚,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68次/分,律齐,未闻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良好,阴道壁黏膜光滑,未见异常结节及新生物;宫颈表面光滑、着色、宫体如孕4月大小、质软、表面尚光滑、未及明显突起及压痛;双侧附件区无明显异常.

2.体格检查分析:

查体特点为:①子宫如孕4月大小,质软。②双附件检查无明显异常。③阴道壁未触及异常结节及新生物。辅助检查

1.结果:

(1)血常规:WBC 8.6×l0/L、N 67%,Hb l09g/L,PLT l67×10/L。(2)尿HCG:(+)。

(3)血HCG:>32 000 IU/L。

(4)胸片:右下肺见约2cm×2cm×2cm团块状阴影,肺纹理增粗。

(5)妇科B超:子宫大小14cm×9cm×5cm,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可见多个蜂窝状低回声区,最大者约4cm×3cm×2cm,境界清楚;双附件区无明显异常。

(6)腹部B超:肝、胆、胰、脾及双肾均未见明显异常.(7)磁共振检查:脑部无明显异常。2.辅助检查分析:

血HCG、妇科B超及胸片提示本病例可能的诊断为绒毛膜癌及肺转移。HCG测定及妇科B超检查是主要的辅助检查方法,胸片、脑部磁共振及腹部B超可以进一步判断有无机体其他器官的转移病灶。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绒癌(III 11期)2.诊断依据:

(1)主诉不规则阴道流血1月,伴咳嗽、痰中带血。(2)血HCG:>32 000 IU/L。

(3)胸片:右下肺见约2cm×2cm×2cm团块状阴影,肺纹理增粗。

(4)妇科B超:子宫大小14cm×9cm×5cm,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可见多个蜂窝状低回声区,最大者约4cm×3cm×2cm,境界清楚,双附件区无明显异常。

3.鉴别诊断:

(1)侵蚀性葡萄胎:继发于良性葡萄胎者,多发生于良性葡萄胎排出后半年以内,肉眼观可见子宫肌层内有缺损,其中含有不等量的葡萄胎组织,镜检可见绒毛结构,滋养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而绒毛膜癌大多数继发于正常或不正常的妊娠之后,或继发于葡萄胎,后者的潜伏期大多在一年以上,其病理特点为增生的滋养细胞大片地侵犯子宫肌层及血管,常伴有远处组织器官的转移,镜下观典型的病变为增生与分化不良的滋养细胞排列成片状侵人肌层,井伴有大量出血及坏死.癌组织常排列紊乱,不易见到绒毛结构。

(2)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是起源于胎盘种植部位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滋养细胞肿瘤,多数呈良性临床经过,一般不发生转移,预后良好;可继发于足月产、流产和葡萄胎;镜下见肿瘤主要由中间型滋养细胞组成,无绒毛结构;临床表现为停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月经过多,血HCG常为阴性或轻度升高。治疗

治疗原则: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

妊娠期糖尿病(2011.06)病史

1.病史摘要:

黄丽英,女,30岁。主诉:停经38周、发现“血糖高”3个月。

患者孕期未行规范的产前检查,停经25周在我院检查时发现血糖升高(OGTT阳性),嘱饮食控制,无多饮、多食、头晕、眼花、恶心、呕吐,今临近预产期,入院待产。以“妊娠期糖尿病”收入院。既往体健,无妊娠史,孕前无糖尿病、高血压史。其母患糖尿病,无高血压病家族史。无遗传病家族史。2.病史分析:

(1)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史采集应着重于明确孕前疾病,糖尿病与妊娠发生的时间关系,糖尿病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糖尿病并发症出现的时间及症状等主要临床表现。更要重点询问有无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胎儿宫内情况也是病史采集必须了解的内容。

(2)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应注意了解全身情况、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代谢状态,明确代谢紊乱的程度、微血管受累程度等。

(3)病例特点;①孕前无糖尿病史,其母患糖尿病。②停经25周时发现血糖升高,嘱饮食控制。③无自觉症状。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P 92次/分,R 19次/分,BP 110/70mmHg。

晚孕体态,神智清楚,查体合作;身高160cm,体重73kg;全身皮肤黏膜无淤点淤斑,无黄染,皮肤弹性可;双肺呼吸音清晰,呼吸正常,双肺底未闻干湿啰音;心率92次/分,心界无扩大,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产科检查;宫高35cm,腹围103cm,胎位LOA,胎头浮,胎心136次/分;骨盆外测量各径线在正常值范围。

2.体格检查分析

(1)查体特点:胎儿心率136次/分,宫高35cm,腹围103cm,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

(2)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1.结果:

(1)OGTT示:空腹血糖为4.90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为11.95mmol/l、2小时后血糖为10.44mmol/l、3小时后血糖为7.40mmol/l。

(2)NST:8-9分,反应型。(3)ECG:窦性心动过速。(4)眼底检查:无明显异常。

(5)B超:宫内孕单活胎,(胎儿双顶径9.3cm,胎儿股骨长7.6cm羊水指数23.2cm)胎盘II度。

(6)血常规:WBC 8.7×109/L、N 78%,Hb 110g/L,PLT 187×109/L。2.辅助检查分析:

结合OGTT可明确诊断。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1)GlP0宫内孕38周,LOA(2)妊娠期糖尿病

2.诊断依据:

孕前无糖尿病史,其母患糖尿病;停经25周时血糖升高,嘱饮食控制,现血糖控制可,无自觉症状。

3.鉴别诊断:

(1)饥饿性酮症酸中毒:由于饥饿导致机体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导致酮症酸中毒。与高血糖酮症酸中毒最重要的鉴别点:一是既往病史不同,前者无糖尿病史,后者有明确的糖尿病史;二是前者低血糖、合并高血酮体及尿酮体,后者高血糖合并高血酮体及尿酮体,两者均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2)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前已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由于病程长,大部分病人妊娠时已经出现微血管病变,常合并胎儿生长受限,这一点与妊娠期糖尿病常合并巨大儿截然不同;由于微血管病变,常导致胎盘循环障碍,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的危险性较妊娠期糖尿病高。合并妊娠高血压、慢性高血压的危险性增高。根据妊娠前的病史、妊娠经过及体格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1.治疗原则:积极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静脉滴注、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2.治疗方案:

(1)大量补液,纠正低血容量。(2)小剂量胰岛素静脉点滴。(3)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4)孕期监测:严密监测血压、肾功能、眼底和心电图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孕18~20周行常规检查,核对胎龄并排除致命性胎儿畸形。孕晚期行胎儿监护、胎动计数、胎心监护、生物物理评分。

(5)孕期治疗:严格糖尿病饮食,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动态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根据不同孕周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强调个体化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孕妇,停经40周以前结束分娩。

先兆流产(2011.07)病史

1.病史摘要:

患者黄仁韩,女,26岁,主诉:停经11+3周,阴道出血半天。

系第1胎未产,平素月经规则停经37天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停经后无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入院前半天无诱因出现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无含血块,无腹痛、阴道排除肉样组织及水泡样组织,无鼻衄、牙龈出血等,自述于本院门诊查B超示“早孕(未见单)”。平时身体健康,无妇科疾病史,月经规则,5-6/30天;,末次月经2011.04.03,量、色与既往月经相似。25岁结婚,爱人体健,0—0—0—0,未避孕。

2.病史分析:

(1)在病史采集中,育龄妇女出现阴道流血,并有停经史,要初步鉴别出血是否与妊娠有关,应重点询问患者出血与月经的关系、出血量、持续时间、有无组织物排出、有无腹痛等。如有腹痛,应了解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还应了解阴道有无水样排液,阴道排液的色、量及有无臭味,有无妊娠产物排除。

(2)停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分析对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①流产:发生在妊娠28周以前,开始时绒毛与蜕膜分离,血窦开放,即开始出血;当胚胎完全分离排出后,子宫收缩,出血停止。②宫外孕:胚胎死亡后,常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色暗红或深褐,量少呈点滴状,一般不超过月经量。阴道流血可伴有蜕膜管型或蜕膜碎片排出。③葡萄胎:多数患者在停经后2~4个月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断续不止,开始量少,以后逐渐增多,且常反复大量流血,因葡萄胎组织自蜕膜剥离,使母体血管破裂。有时可自然排除水泡组织,此时出血往往汹涌,而腹痛并不十分明显。结合该患者的表现,多考虑为先兆流产。

(3)病史特点:①已婚女性,停经11+3周,阴道出血半天。②无腹痛,阴道流血无缓解,无肉样组织及水泡样组织排出,阴道持续流血无缓解。③平素月经正常,规则,未避孕半年。体格检查

1.体格检查结果:

T 36.8℃,P 84次/分,R18次/分,Bp 90/62mmHg。

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面色红润,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无异常;颈软,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乳房发育丰满,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腹部未及异常包块;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关节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末引出。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未产式,阴道畅,见少许暗红色血迹,未见异常分泌物,粘膜无潮红、出血点,后穹窿不饱满;宫颈光滑,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轻度着色,无举痛;子宫前位,约孕2月余大,质软,界清,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可;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包块,无压痛。

2.体格检查分析:

(1)体格检查特点:阴道少量积血,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子宫均匀增大、与停经日期相符,质地软,附件区无异常。

(2)阳性体征主要表现在:①子宫增大与停经日期相符。②阴道少量积血,宫口闭,无组织物堵塞。③宫颈无举痛。可以初步排除葡萄胎、宫外孕等,但仍需进一步的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1.结果:

(1)血常规:WBC 34.5×109/L、N 70%,Hb 110g/L,PLT 250×109/L。(2)尿妊娠HCG试验:阳性。

(3)本院门诊查B超示“早孕(未见单)”。2.辅助检查分析: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妊娠,本院门诊查B超示早孕(未见单)。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先兆流产 2.诊断依据:

(1)育龄期女性患者,已婚,未产。(2)主诉:停经11+3周,阴道出血半天。

(3)病史特点:停经11+3周,于半天前有少量阴道流血,无腹痛,阴道持续流血无缓解,无组织块排出。

(4)体格检查特点:妇科检查子宫如孕3个月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宫颈口闭,无组织堵塞,符合先兆流产表现。

(5)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示早孕(未见单),依此可确诊早孕。3.鉴别诊断:

(1)异位妊娠:典型的异位妊娠临床表现有停经、阴道流血,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 与本病相似,如果异位妊娠发生破裂者可有剧烈的腹痛、急性失血甚至晕厥及休克表现,并出现急腹症和腹腔内出血的体征。在异位妊娠未破裂或流产以前,临床表现不一定很典型,一般仅有短暂的停经史,少量阴道流血和下腹部不适的表现。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或略大,B超检查宫内无妊娠囊,附件区可见不均质的回声,形态不规则,与流产不难鉴别,但如果在孕期较早的阶段,可仅仅表现为停经后少量出直,与流产容易混淆,需通过B超检查、结合动态监测血β—HCG水平方可鉴别。

(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等。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B超检查子宫附件区无异常发现,尿妊娠试验阴性,血β—HCG水平正常。(3)葡萄胎:葡萄胎的临床表现为停经后阴道流血,可有轻微腹痛,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异常增大,与停经月份不相符,有时伴重度妊娠反应、阴道流血并有时有葡萄状组织排出,葡萄胎患者往往伴有卵巢黄素囊肿,如果发生扭转后可有剧烈的腹痛,B超为重要的诊断手段,可见明显增大的子宫腔内充满弥漫分布的光点和小囊样无回声区,无妊娠囊可见,无胎儿结构及胎心搏动。

治疗

1.治疗原则:在严密随访下行保胎治疗。2.治疗方案:

(1)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

(2)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可给以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镇静剂。(3)药物治疗:如维生素E 口服,黄体酮肌注;HCG 肌注等。

(4)定期随访,治疗两周,阴道流血增多,提示妊娠可能不能维持,流产难免,定期行B超检查,观察到宫内液性暗区增大,胚囊呈液滴状形态垂向子宫颈口,一周后胎心消失,予以清宫处理。吸刮出胚囊及绒毛组织完整,术后5天阴道流血停止。

妊娠期糖尿病(2011.08)病史

1.病史摘要:

张美金,女,26岁,住院号419298。主诉:停经37+1周,发现“血糖高”2月余。系第2胎未产,末次月经:2010.11.11,预产期:2011.08.18,孕期于我院产前检查10次,未发现明显异常,入院前2月余于我院门诊“糖筛查”试验,即口服50g糖后1小时测血糖:10.8mmol/L,无明显多饮、多食、多尿。瞩正常饮食1周后予“糖耐量试验”:空腹、餐后1小时、2小时、3小时,血糖分别为:4.8mm0l/L、14.5mmol/L、4.6mmol/L、7.7mmol/L,考虑“妊娠期糖尿病”,予饮食控制及定期监测血糖,入院前1天门诊查NST示胎动频繁,吸氧后复查NST示胎动频繁,并见变异性减速,建议住院治疗,遂拟“1.G2P0孕37+1周LOA待产2.妊娠期糖尿病3.胎儿宫内窘迫待排”收住产科。2.病史分析:

(1)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史采集应着重于明确孕前疾病,糖尿病与妊娠发生的时间关系,糖尿病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糖尿病并发症出现的时间及症状等主要临床表现。更要重点询问有无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胎儿宫内情况也是病史采集必须了解的内容。

(2)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应注意了解全身情况、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代谢状态,明确代谢紊乱的程度、微血管受累程度等。

(3)病例特点;①孕前无糖尿病史,其母患糖尿病。②停经25周时发现血糖升高,未行进一步诊治。③孕晚期逐渐出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未得到恰当处理,逐渐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代谢紊乱的典型症状。④伴胎动减少。体格检查 1.结果:

T 36.8℃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 110/84mmHg 神清,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隆起,软,无压痛,肠鸣音4次/分。产科情况:腹围103cm,宫高37cm,未扪及宫缩,先露头,半定,胎位LOA,胎心134次/分,预计胎儿体重3811g,胎儿评分3分。骨盆外测量各经线值正常,骨盆评分5分。外阴:发育正常,无水肿、静脉曲张。肛查:宫口未开,S-3,胎膜未破。产科检查;宫高33cm,腹围103cm,胎位LOA,胎头浮,胎心136次/分;骨盆外测量各径线在正常值范围。

2.体格检查分析

(1)查体特点:胎儿心率134次/分,宫高103cm,腹围37cm,预计胎儿体重3811g,胎儿较大,考虑“巨大儿”可能。

(2)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1.结果:

2011.05.02于我院门诊“糖筛查”试验,即口服50g糖后1小时测血糖:10.8mmol/L,无明显多饮、多食、多尿。瞩正常饮食1周后予“糖耐量试验”:空腹、餐后1小时、2小时、3小时,血糖分别为:4.8mm0l/L、14.5mmol/L、4.6mmol/L、7.7mmol/L。

2.辅助检查分析:OGTT试验阳性,得出“妊娠期糖尿病”诊断。入院前1天门诊查NST示胎动频繁,吸氧后复查NST示胎动频繁,并见变异性减速,考虑“胎儿宫内窘迫”可能。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1).G2P0孕37+1周LOA待产(2).妊娠期糖尿病(3).胎儿宫内窘迫待排。2.诊断依据:

1、停经37周,发现“血糖高”2月余。

2、产科情况:腹围103cm,宫高37cm,未扪及宫缩,先露头,半定,胎位LOA,胎心134次/分,预计胎儿体重3811g,胎儿评分3分。骨盆外测量各经线值正常,外阴发育正常。肛查:宫口未开,S-3,胎膜未破。3.OGTT阳性。

3.鉴别诊断:(1)、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既往即有糖尿病病史,与患者不符,故可排除。(2)、死胎:无胎动及胎心为特点、B超可鉴别。(3)、臀位、横位妊娠:可扪及胎头位于上腹部或侧腹部,B超可鉴别。治疗

治疗原则:(孕期治疗):严格糖尿病饮食,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动态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根据不同孕周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强调个体化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孕妇,停经40周以前结束分娩。孕期监测:严密监测血压、肾功能、眼底和心电图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孕18~20周行常规检查,核对胎龄并排除致命性胎儿畸形。孕晚期行胎儿监护、胎动计数、胎心监护、生物物理评分。分娩方式:本病本身不是剖宫产指征,有巨大儿、胎盘功能不良、胎位异常或其他产科指征者,应行剖宫产。分娩时机:原则应尽量推迟终止妊娠时间,血糖控制良好,孕晚期无合并症,胎儿宫内情况良好,应等待至38-39周终止妊娠。血糖控制不满意,伴血管病变、合并重度子痫前期、FGR等及早抽取羊水,了解胎肺成熟情况,并注入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胎肺成熟后立即终止妊娠。

本患者已孕足月,应注意休息、镇静,给予适当饮食,严密观察血糖、尿糖及酮体变化,必要时使用胰岛素。加强胎儿监护。若胎儿宫内情况良好,可等待至38-39周终止妊娠,因胎儿偏大,可考虑剖宫产终止妊娠。

+

1子宫肌瘤(2011.09)病史

1.病史摘要:

任丽平,女,33岁。主诉:发现子宫占位3年,经量增多1年。

平素月经规则6-7/30,量中,无痛经。入院前3年于外院体检查B超示:“子宫占位(直径约3cm),考虑肌瘤可能”,无伴月经紊乱、痛经、发热、头晕,无腹痛、腹泻、便秘、纳差、消瘦等,无服药治疗,随访B超发现子宫占位体积渐增大。入院前1年始出现经量增多,约为原来的1倍,伴有血块,色暗红。经期延长至9-10天,月经周期无改变,经期第1日起有下腹间歇性闷 痛不适,约持续2-3天后可自行缓解,无阵发性加剧及向他处转移放射。无伴面色苍白、头晕、晕厥、白带增多、阴道异常排液,无接触性阴道出血,无鼻衄、牙龈出血、便血、血尿等全身他处出血,无腹泻、排便困难、纳差、消瘦等。未重视诊疗。入院前5个月余曾求诊外院,复查B超示:子宫体低回声团(大小分别约27mm×18mm、38mm×36mm),考虑:肌瘤可能。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自服中药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既往身体健康,无身体其他部位出血病史,无抗凝药物使用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月经:15岁初潮,周期5/30天,量中等,无痛经,白带正常;生育:1-0-0-1。家族史无特殊情况。

2.病史分析

(1)在询问月经量多的病史中,应重点询问出血时间与月经的关系,有无停经史,出血持续时间、出血量、有无组织物排出,出血时有无阵发性腹痛,有无晕厥等。通过对这些症状进行详细了解,可初步判断出血是否为妊娠并发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

(2)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要侧重于上述引起月经量增多常见疾病的鉴别。妊娠并发症往往有停经史,伴恶心等妊娠反应,出血时有阵发性下腹痛,可有组织物排出。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除有月经量增多外,还往往伴有痛经,出现贫血时可有头晕。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以发生在月经期,也可以发生在其他时间。

(3)病史特点:①1年来月经周期虽然正常,但经期延长至9-10天。②月经逐渐增多至原来的1倍。可见该患者月经经期延长,且经量增多的特点。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2℃,P 90次/分,R 20次/分,BP ll0/80mmHg。

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状况中等,表情自如,神志清晰,自动体位,检查合作;皮肤黏膜苍白,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及五官无异常,巩膜无黄染,睑结膜苍白;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心肺体检未发现异常;腹平软,无压痛,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四肢正常。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良好,已婚已产式;阴道伸展性良好,黏膜无充血,分泌物少、色白、无异味;宫颈正常大小、质地中等、光滑;宫体前位、增大如孕2月余大小、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好、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增厚感、未触及肿块、无压痛。

2.体格检查分析:

(1)患者除贫血貌外,全身一般情况尚可。妇科检查宫颈质地中等、光滑,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好、无压痛,两侧附件未触及肿块、无压痛。以上提示子宫病变可能。

(2)体检特点:①妇科检查宫颈质地中等、光滑、宫体增大如孕2月余大小、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好、无压痛,两侧附件未触及肿块,无压痛。②其余无明显阳性体征。该患者的体检特点与病史特点相结合进一步提示此病例为子宫病变,确诊需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辅助检查

1.结果:

(1)血常规:RBC 2.9×109/L,Hb 54g/L,WBC 4.3×109/L,PLT l89×109/L。(2)B超:2010、4、22九五医院B超示:子宫体低回声团(大小分别约27mm×18mm、38mm×36mm),考虑肌瘤可能,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宫内节育器居中。

(3)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及出、凝血无异常。2.辅助检查分析:

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提示有中度贫血、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正常,盆腔B超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的实验室检查常无特征改变,当有贫血时,则出现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盆腔B超检查是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并可协助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多发性子宫肌瘤(2)继发性贫血 2.诊断依据:

(1)患者40岁,已婚已育女性。

(2)主诉发现子宫占位3年,经量增多1年。

(3)病史特点:月经量多1年、有血块,每次月经来潮用卫生巾十多片,逐渐多达30余片,经期延长,伴头昏、头晕、四肢无力。

(4)体格检查特点;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质地硬、活动好、无压痛。(5)血常规;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减少,血小板正常。

(6)B超:子宫增大,见多个稍低回声区,向宫腔内突出,宫腔线不规则。3.鉴别诊断:

(1)妊娠子宫: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子宫随停经月份增大变软,借助尿或血HCG测定、B超可确诊。

(2)子宫腺肌病:有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的病史,子宫多呈均匀增大,很少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质硬,也可有月经增多等症状,B超检查可有助于诊断。

(3)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有月经多、月经紊乱的症状,但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B超等辅助检查均提示子宫和附件正常,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4)子宫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妇女,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及白带增多或不正常排液等症状,生长迅速,可出现侵犯周围组织的症状,子宫增大变软或有息肉状、质脆的赘生物脱出。可借助B超、宫颈细胞学刮片检查、宫颈活体组织检查、宫颈管搔刮及分段诊刮等鉴别子宫恶性肿瘤。治疗

治疗原则:纠正贫血,手术治疗。

胎儿宫内窘迫(2011.10)病史

1.病史摘要:

陈芳,19岁。主诉:停经40+5周,自觉胎动减弱2天。

患者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胎动减少,无腹痛及阴道出血,外院检查未发现异常,孕妇自12周始在外院行产前检查,孕28周曾行胎儿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异常。该孕妇平素体建,无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慢性病史。孕期无毒物、药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孕期无吸烟及被动吸烟史,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胎动减少前无性生活、无外伤及腹部外力作用,不伴头晕及其他不适。

2.病史分析:

(1)胎动减少是患者的一个不确切的主观指标,应嘱咐患者记录胎动次数。

(2)应详细询问有无腹痛、腹胀、阴道出血及流水,有无头痛、头晕及发热,有无腹部外伤、性交及阴道出血史,检查中还应注意患者的血压及子宫张力情况,查找可能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

(3)病史特点:①无明显诱因出现胎动减少,不伴腹痛及阴道出血。②胎动减少前无性生活、无外伤及腹部外力作用,不伴头晕及其他不适。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2℃,P 80次/分,R 20次/分,BPl20/80mmHg。

孕妇身高1.56m,体重66kg;腹围94cm,宫高34cm,胎位LOA,FHR140次/分,先露头、定,预计胎儿体重3446g,胎儿评分2分,骨盆外测量正常,骨盆评分5分,外阴发育正常,无水肿、静脉曲张,肛查:宫口开1cm,先露头,S-3,胎膜未破。

2.体格检查分析:

(1)查体特点:胎心140次/分,宫高34cm,腹围94cm,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2)无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 1.结果:

(1)B超检查发现胎盘后壁附着,胎儿双顶径为8.3cm,羊水平段6.6cm,未见胎盘早剥迹象。

(2)胎心监护:胎心率140次/分,监测40分钟未及胎动,基线变异明显减少。2.辅助检查分析:

本患者胎心监护为无反应型,胎心率基线于正常低限;B超提示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未见明显畸形。胎动不良首选胎心监护,胎心监护异常可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GlP0,宫内孕40周头位(2)胎儿宫内窘迫 2.诊断依据:

(1)胎动明显减少,表示胎儿危险。(2)胎心监护NST无反应型。3.鉴别诊断:

需与胎儿心动过缓鉴别;胎儿心率≤120次/分.胎动及胎心率反应正常。本病例胎动明显减少,胎心监护NST无反应型,可排除胎儿心动过缓的诊断。治疗

1.治疗原则:寻找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祛除病因,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及时终止妊娠。2.治疗方案:

(1)给予改善子宫胎盘血流量的药物,如硫酸镁静滴。(2)一般治疗:左侧卧位,间断吸氧.

(3)经吸氧、左侧卧位及改善胎盘血运后如胎心率无改善,胎动不恢复,应及时终止妊娠。

+

5宫颈机能不全(2011.12)病史

1.病史摘要:

患者,陈凤宝,女,25岁,主诉“停经16周,阴道少许出血1天”。

患者末次月经2010.6.26,停经35天出现早孕反应,停经40天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轻微闷痛,可忍受,伴少许阴道出血,无下腹痛及肉样组织物排出,无鼻衄、牙龈出血等全身它处出血。0-0-3-0。第一胎孕6个月出现阴道出血流产,第二胎孕4个月阴道出血流产。第三胎孕5个月阴道出血流产,均无明显腹痛。末次流产2009-4-20,未避孕。

2.病史分析:

(1)患者已有3次自然流产病史,此次妊娠再次于孕4个月出现阴道出血的流产先兆。(2)应详细询问既往流产病史、症状发生的时间顺序,如出血、疼痛、破膜及宫颈扩张,每次流产的详细时间顺序及孕周。了解病因,如:孕期有无有害物质及射线接触史。有无子宫畸形、孕期感染、甲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2℃,P 80次/分,R 20次/分,BPl20/80mmHg。

神清,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妇检:外阴正常,内见少许暗红色血迹,宫颈着色,光滑,无举痛,宫口闭,未见肉样组织物堵塞。宫体前位,如孕4个月大,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好。双附件未触及明显包块、压痛。

2.体格检查分析:

(1)除阴道少许出血外无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

1.结果:2010-09-21B超提示:1.单胎头位存活(BPD28mm)。2.胎盘0度。

2.辅助检查分析:B超提示:胎儿存活。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1).晚期先兆流产(2).习惯性流产(3).宫颈机能不全(4).慢性宫颈炎。2.诊断依据:(1)停经16周,阴道少许出血1天,(2)妇检:外阴正常,内见少许暗红色血迹,宫颈着色,光滑,无举痛,宫口闭,未见肉样组织物堵塞。宫体前位,如孕4个月大,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好。双附件未触及明显包块、压痛。(3)2010-09-21B超提示:1.单胎头位存活(BPD28mm)。2.胎盘0度。

3、分析:宫颈机能不全在临床上,表现中期妊娠无明显腹痛及阴道出血,宫颈扩张,羊膜囊鼓出、破裂,至胎儿娩出。超声有一定价值,20-24周颈管长度<2cm,颈管内口>1.5cm,。非孕时7号扩颈器无主力通过。

4.鉴别诊断:难免流产:腹痛剧烈、阴道出血多。妇检见宫口开大大于2cm。若B超提示:无胎心。则考虑“稽留流产”,可鉴别。治疗

宫颈机能不全还象一个难解的迷。在临床实践中,尚缺乏事实与理解,这一空白被浅薄的判断和争论所替代。宫颈机能不全这一领域还是一片真空,诊断方法可重复性较差,治疗多是基于准随机的、小样本、临床表现复杂的研究。历史上,宫颈机能不全的识别有确定的家系,同时也通常是被过度诊断的。子宫口太松以至于不能有力的收缩来保存自己的胚胎;主要是由于流产、艰难的流产或生产,子宫的纤维相互断裂,子宫的内口过度松弛。常用的广为接受的定义包括无痛性宫颈扩张随后发生胎膜早破,导致中期流产或早早产。孕16周经阴道超声提示宫颈内口扩张(1)由于宫颈无力宫颈全长扩张(2),胎头位于其上(3)。缝合前窥具检查显示胎膜膨出(4)。最终患者在妊娠26周分娩,胎儿存活。在非孕期,9号Hegar括宫棒可以无阻力的通过宫颈作为诊断的替代方法。最初无痛性的、进展性的宫颈扩张,不采取干预治疗早产在临床上。

经阴宫颈环扎术手术主要步骤上推膀胱,尽量靠近宫颈内口缝合。亦不要求膀胱反折, McDonald环扎术方法(a)荷包缝合宫颈,不分离阴道粘膜。(b)在前方打结。一小部分患者不适合经阴道操作。需经腹宫颈环扎术,通常在孕9至13周进行。手术主要步骤在中线处横行打开膀胱宫颈腹膜反折。由于膀胱反折在峡部的水平(通常不需要打开)。手指确认子宫血管和峡部。双边2-gauge尼龙线(Ethicon,UK)穿40-mm圆针。手指抓住峡部来稳定子宫。在宫骶韧带上方、子宫峡部的水平,自宫颈侧壁至宫颈管从后向前缝合,而不是从中部向子宫血管缝合重新穿针,在对侧从后向前重复缝合。将线结打在前面,覆盖以疏松的腹膜并关腹。随诊包括妊娠20周时胎儿畸形筛查和胎儿生长监测。有合并症者继续进行辅助治疗,如合并有抗心磷脂综合症(APS)者给与低分子肝素和小剂量阿斯匹林;林可霉素霜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妊娠进展到超过可存活期后行剖宫产分娩;如果患者还想要下一胎则保留缝线。

经过分析与咨询后,接受经腹宫颈环扎术的妇女包括:有前次经阴道宫颈环扎失败史、或宫颈病损严重无法施行经阴道环扎的、诊断为宫颈无力的妇女。术前咨询包括仔细的分析前次失败的原因、既往手术史带来的并发症,如经典的剖宫产,宫颈沙漏状收缩及邻近大血管、肠管和膀胱损伤,需要两次大的手术。所有这些因素均应该告知患者,使其在认知前获得全部的相关信息,并懂得经腹宫颈环扎可以被看作是最要的办法。程序

经腹宫颈环扎术通常在孕9至13周进行。

在中线处横行打开膀胱宫颈腹膜反折。由于膀胱反折在峡部的水平,通常不需要打开。手指确认子宫血管和峡部。

双边2-gauge尼龙线(Ethicon,UK)穿40-mm圆针。手指抓住峡部来稳定子宫。在宫骶韧带上方、子宫峡部的水平,自宫颈侧壁至宫颈管从后向前缝合,而不是从中部向子宫血

孕期和孕前行经腹宫颈环扎术的差异。在非孕状态下,可以对组织有更多的操作和更换的路径。消减该优势的是,有在孕10周前早期流产的可能,且自发性早产可发生缝合线将妊娠的宫颈撕裂。此外,在最常见的血栓形成倾向APS中,胎儿丢失率增高,吸宫可能对于孕前经腹 的环扎产生威胁。在非孕状态下子宫的血管不容易识别,更加难以确认其未被缝合。另外,宫颈的组织不够软,圆针难以由宫颈组织通过。在拆除缝线时行急诊经典的剖宫产术,随后到达下段的入路很差。

早产(2012.01)病史

1.病史摘要:

孕妇,徐丽琴,主诉:停经33+5周,阴道出血伴下腹闷痛1小时。

此系第3胎已产,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1.5.8,预产期2012.2.15,孕早期顺利,孕18周始胎动至今,每12小时约30次,于外院及我院行产前检查4次,发现“剖宫产史”,余无明显异常。入院前1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量少于平时月经量,色红,无血块,伴下腹闷痛,无阵发性加剧,无放射至他处,无伴阴道流水、胎动减弱,急诊我院,拟“G3P1孕33+5周先兆早产”收住产科。2008年因”头盆不称”于外院行剖宫产术。

2.病史分析:

(1)阴道出血及下腹不规则闷痛为早产的先兆症状。

(2)应详细询问有无腹痛持续及间歇时间,阴道出血量,有无阴道流水、发热等,有无腹部外伤、性交及既往阴道出血史。

(3)病史特点:

1、生育期妇女

2、停经33+5周,阴道出血伴下腹闷痛1小时。

3、产检可扪及不规则宫缩,弱,肛查:宫口未开,S高,胎膜未破。

4、患方要求保胎治疗,入院后予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安宝安胎等处理;查NST:反应型。经安宝保胎后,目前患者情况尚稳定,无宫缩,无阴道出血。保胎成功。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2℃,P 80次/分,R 20次/分,BPl20/80mmHg。

孕妇身高1.60m,体重66k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腹隆起,下腹可见一长约10cm横行陈旧性手术疤痕,偶可扪及不规则宫缩,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触诊不满意。双下肢无浮肿。产科情况:腹围90cm,宫高28cm,偶可扪及不规则宫缩,弱,先露头,浮,胎位LOA,FHR140次/分,预计胎儿体重2.270kg, 骨盆外测量各进径线均正常;肛查:宫口未开,S高,胎膜未破。

2.体格检查分析:

(1)查体特点:胎心140次/分,宫高28cm,腹围90cm,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2)余无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 1.结果:

(1)B超:宫内单胎头位存活,胎盘位于前壁近宫底部。(2)胎心监护:胎心率基线130次/分,胎动反应好。2.辅助检查分析:

本患者胎心监护为反应型,B超提示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未见明显畸形。胎盘位置正常。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1)1.G3P1孕33+5周LOA先兆早产(2).疤痕子宫。

2.诊断依据:

(1)停经33+5周,阴道出血伴下腹闷痛1小时。(2)既往剖宫产病史,(3)查体:下腹可见一长约10cm横行陈旧性手术疤痕,偶可扪及不规则宫缩,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触诊不满意。双下肢无浮肿。产科情况:腹围90cm,宫高28cm,偶可扪及不规则宫缩,弱,先露头,浮,胎位LOA,FHR140次/分,预计胎儿体重2.270kg, 骨盆外测量各进径线均正常;肛查:宫口未开,S高,胎膜未破。

3.鉴别诊断:早产临产:停经大于28周,小于37周,出现规则宫缩及阴道出血,检查发现宫口开大大于2cm。可鉴别。治疗

(一)治疗原则:

胎儿存活,无胎儿窘迫,胎膜未破---尽可能抑制宫缩,维持妊娠(保胎)胎膜已破,早产不可避免----设法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二)处理:治疗措施

1.卧床休息 2.抑制宫缩: 1)沙丁胺醇:口服2.4-4.8mg,通常首次4.8mg,以后每8小时口服2.4-4.8mg,直到宫缩抑制时停药。

2)硫酸镁:用药方法:硫酸镁可采用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首次用硫酸镁16-20ml

加25%GS20 ml缓慢静脉注射(10min↑), 继以60ml静脉滴注。滴速1-2g/h,每日用量20-25g。

注意事项:膝反射必须存在、呼吸每分钟不少于16次、尿量每24小时

不少于600ml、3)利托君:150mg加于5%葡萄糖液500ml,稀释为0.3mg/ml静滴,保持

0.15--0.35mg/min滴速,48h内滴完,待宫缩抑制后至少持续滴注12小时,再改为口服10mg,每日4次。

4)硝本地平: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扩张冠脉及全身小动脉。口服剂量为10mg,qid,24小时量不超过60mg。

5)消炎痛:开始25mg,每8小时口服1次,24小时后改为每6小时一次,使用周期要小于1周,因对胎儿肾功可能有一定影响,故目前少用。

3.控制感染

4.促胎肺成熟,预防新生儿RDS:地塞米松 5.分娩的处理:

(三)早产儿的处理:患儿出生后若有必要予行新生儿抢救,如深部吸痰、加压给氧,气

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等抢救措施,并注意保暖且必要时转儿科ICU加强护理及治疗。

胎膜早破(2012.02)病史

1.病史摘要:

孕妇,朱素花,主诉:停经33+5周,阴道流水2小时。

此系第1胎未产,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1.6.8,预产期2012.3.15,孕早期无患病服药史及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孕18周始觉胎动,约30次/12小时,持续至今,后下腹渐隆起。于本院行产前检查3次,未见明显异常(未见单)。孕中晚期无双下肢浮肿、头痛、眼花、双下肢浮肿等。入院前2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水,量约50ml,色清,无腹痛、阴道流血、自觉胎动频繁或减弱,无外阴脱出索条状物质等,求诊本院。素健,0-0-0-0。

2.病史分析:

(1)孕周不足37周。阴道流水2小时,但无伴规则腹痛,为早产的先兆症状。

(2)应详细询问有无腹痛持续及间歇时间,阴道流水量及颜色,有无伴发热、阴道出血等,有无腹部外伤、性交及阴道炎病史。

(3)病史特点:

1、生育期妇女

2、停经33+5周,阴道出血伴下腹闷痛1小时。

3、产检可扪及不规则宫缩,弱,肛查:宫口未开,S高,胎膜未破。

4、患方要求保胎治疗,入院后予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安宝安胎等处理;查NST:反应型。经安宝保胎后,目前患者情况尚稳定,无宫缩,无阴道出血。保胎成功。

(4)分析:胎膜早破症状表现为:1.不能控制的阴道流液

孕妇突感较多液体自阴道流出,不能控制。流液多少与破口大小及位置有关,有时在流液中可见到白色胎脂块,有助于诊断。

2.肛诊或阴道检查

触不到前羊水囊,上推先露时流液增多。

3.阴道流液酸碱度测定

阴道分泌物pH值为4.5~5.5,尿液为5.5~6.5,羊水为7.0~7.5,用硝嗪试纸或石蕊试纸检查流液的酸碱性,如pH值在7.0以上可能为羊水。

4.阴道流液涂片检查

阴道流液干燥片染色检查有羊齿植物叶状结晶、胎儿皮肤脂肪细胞及毳毛可确定为羊水。

5.羊膜腔镜检查

可直视胎先露,看不到前羊膜囊。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0℃ P80次/分 R20次/分 BP110/70mmHg。

神清,心肺正常,腹隆起,肝脾肋下触诊不满意,双下肢无浮肿。产科情况: 腹围102cm,宫高32cm,子宫轮廓清,未扪及宫缩,胎位LOA,FHR140次/分,先露头,浮,预计胎儿体重3.014㎏,胎儿评分3分,骨盆外测量正常,骨盆评分5分。外阴发育正常,无水肿、无静脉曲张,肛查:宫口未开,先露浮,胎膜已破,阴道口流出液体可使石蕊试纸变蓝。

2.体格检查分析:

(1)查体特点:胎心140次/分,宫高32cm,腹围102cm,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

(2)肛查:宫口未开,5.机械刺激

如性交,腹部受撞击,突然增加腹压,羊膜腔镜检查等。先露浮,胎膜已破,阴道口流出液体可使石蕊试纸变蓝。

辅助检查 1.结果:

(1)B超:2012.2、4我院B超示:1.单胎头位存活2.胎盘II度。(2)胎心监护:胎心率基线130次/分,胎动反应好。2.辅助检查分析:

本患者胎心监护为反应型,B超提示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未见明显畸形。胎盘位置正常。阴道口流出液体可使石蕊试纸变蓝。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G1P0孕33+5周LOA胎膜早破 2.诊断依据:

(1)停经33+5周,阴道流水2小时。

(2)查体:腹围102cm,宫高32cm,子宫轮廓清,未扪及宫缩,胎位LOA,FHR140次/分,先露头,浮,预计胎儿体重3.014㎏,胎儿评分3分,骨盆外测量正常,骨盆评分5分。外阴发育正常,无水肿、无静脉曲张,肛查:宫口未开,先露浮,胎膜已破,阴道口流出液体可使石蕊试纸变蓝。

3.鉴别诊断:(1).腹盆腔巨大肿物:无停经史,无胎动史,B超检查亦可鉴别。(2).死胎:无胎动及胎心为特点,B超可鉴别。(3).尿失禁:查尿道口见尿液流出,胎膜未破者PH试纸未变色可鉴别。

4、分析:胎膜在临产前破裂称胎膜早破。其病因:

1.先露与骨盆衔接不良

如胎位异常、骨盆狭窄、头盆不称等。2.胎膜本身病变

如胎膜炎、胎膜发育不良等,使胎膜弹性降低。3.子宫颈内口松驰

使胎囊失去正常支持力。4.羊膜腔内压力过高

如双胎、羊水过多等。

治疗

1.住院待产,密切观察胎心。先露未衔接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侧卧位或臀高位,防止脐带脱垂。已临产者不应阻止产程进展,破膜超过12小时者应给抗生素预防感染。

2.产科处理

(1)妊娠超过37周,多于破膜后短时间内自行发动分娩,无需干预。若破膜超过12小时无产兆者应引产,合并产科指征者行剖宫产。

第四篇:神经内科典型病例分析

神经内科典型病例目录

1、右侧颞叶出血(轻度)„„„„„„„„„„„..陈谊

2、左侧基底节区出血(重度)„„„„„„„„„„„..翟宇

3、脑梗塞(右侧内囊)„„„„„„„„„ 许建忠

4、右侧颞顶区大面积脑梗塞 „„„„„„„„„„„.曹炯

5、脑栓塞(左侧颞顶枕区)„„„„„„„„„„ 方晶

6、蛛网膜下腔出血 „„„„„„„„„„..万里明

7、带状疱疹病毒脑炎 „„„„„„„„„„.周翠

8、急性脊髓炎 „„„„„„„„„„ 陆勤

9、癫痫 „„„„„„„„„„ 沈仙娣

10、格林-巴利综合症 „„„„„„„„„„ 严为宏

11、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朱宁

12、重症肌无力 „„„„„„„„„„„.石楠

13、帕金森氏症 „„„„„„„„„„„..翟宇

14、多发性硬化 „„„„„„„„„„„..李威

病例一 病史摘要

患者女,78岁。入院前四小时突然觉得头痛,同时发现左侧肢体乏力,左上肢不能持物,左下肢不能行走,恶心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无意识丧失,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即送医院急诊。

体格检查:神清,BP 185/95mmHg,HR 80次/分,律齐,EKG示窦性心律.对答切题,双眼向右凝视,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左鼻唇沟浅,伸舌略偏左。左侧肢体肌张力增 高,左侧腱反射略亢进,左侧肌力III0,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肌力V0。左侧巴氏征(+),右侧病理症(-)。颈软,克氏征(-)。辅助检查:头颅CT示右侧颞叶血肿。既往史:患者原有高血压史十余年,平时不规则服药,不监测血压。否认有慢性头晕头痛,反复意识障碍,否认长期偏侧肢体麻木乏力症状,否认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咯血、腹痛便血、低热、体重减轻史。发病前无短暂性意识障碍、眩晕、四肢轻瘫及跌倒发作。分析思考: 1 请做出诊断及依据? 2 可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3 治疗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诊断:脑溢血(右侧颞叶)。诊断依据:

(1)患者有十多年高血压史,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故有脑溢血的病理基础。

(2)患者起病较突然,以头痛为先兆,发病时有头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并出现左侧肢体肌力减退,伸舌左偏等症状均与脑溢血的发病表现相符合。(3)头颅CT见右侧颞叶血肿亦与患者伸舌左偏,左鼻唇沟浅,双眼向右凝视及左侧肢体偏瘫相吻合。2可与以下两种疾病相鉴别:

(1)脑梗塞:一般为老年人好发,起病亦较急,但不似脑溢血突然,发病前多有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起病多于睡眠后或休息时,发病时的血压可无明显的增高,症状常在几小时或较长时间内逐渐加重,意识清晰,而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则较明显,可不伴有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急诊头颅CT无高密度出血影。此患者起病突然,起病时血压较高,伴有明显脑膜刺激症状,发病前无TIA发作,头颅CT亦可见出血灶,故可排除此病。(2)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多为青、中年人,多有先天性动脉瘤及血管畸形,发病突然,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多无失语,偏瘫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可无高血压史,头颅CT蛛网膜下腔可见有高密度影,脑脊液呈血性。该患者为老年女性,有高血压史多年,发病时有明显的左侧肢体偏瘫,无颈项强直,头颅CT亦未见有蛛网膜下腔的出血影,故可排除。

3治疗原则:

(1)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压:可予降颅压药物(如甘露醇等),急性期内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脑水肿,但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溃疡病有不利作用,故不可长期应用,且用药应审慎。

(2)控制高血压:如有高血压,及时应用降压药物以控制高血压,使逐渐下降至脑出血前原有的水平或20/12kpa左右,降压不可过速、过低。舒张压较低,脉压过大者不宜用降压药(3)预防应激性溃疡。(4)预防继发性感染:每2-3小时翻身护理一次,防止褥疮发生,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但应避免巴比妥类,以免抑制呼吸。

(5)营养、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如无应激性溃疡发生,发病第二日可进食或予鼻饲饮食,补充热能,水分及电解质,监测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时补充调整。陈谊

病例二 病史摘要

患者男,45岁。入院前一天中午奔跑回家后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伴恶心呕吐,随即出现神志不清,身体向右倾倒在地,同时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约5分钟抽搐止,但小便失禁,不能言语,左侧肢体可见自主活动,右侧肢体无自主活动,即来院急诊。

体格检查:神志朦胧,血压190/115mHg,HR8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失语,头眼向左侧偏斜,右口角低,右侧肢体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右侧肢体落鞭试验(+),左侧肢体肌张力、腱反射均正常,并有自主活动,右侧巴氏征(+)。左侧病理征均为(-),颈软,克氏征(-)。辅助检查:EKG(-),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见一异常高密度影,周围伴低密度水肿区,左侧侧脑室受压。

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史5年,平时服用(不规则)降压药,血压控制在150/90mHg,否认有慢性头痛、头昏,无意识障碍,无偏侧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否认有长期咳嗽、咳痰、低热等症状。分析思考:

1.请作出诊断并写出诊断依据。2.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3.治疗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诊断:脑溢血(左基底节区)。诊断依据:

⑴患者为中年男性有高血压史,发病时血压明显高于正常,故有脑溢血的病理基础。⑵患者发病于剧烈活动后,发病时有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肢体 偏瘫在数分钟内即走到高峰,符合脑溢血的发病特点。

⑶CT表现的左侧基底节区异常高密度影伴周围低密度水肿区、左侧侧脑室受压,与患者右侧偏瘫相吻合。2.应与以下两种疾病相鉴别:(1)肿瘤型卒中:一般中年为肿瘤的好发年龄,肿瘤内异常血管增生,在一定条件

下易发生破裂出血,发病时亦会表现类似脑溢血的发病特点和头颅CT 征象,但该患者缺乏原发或继发颅内肿瘤的病史如长期头痛、头昏、偏侧肢体麻木乏力、反复癫痫史、亦无长期咳嗽咳痰低热等其他内脏的原发灶病史,故目前病史不符。

(2)脑栓塞性出血:脑栓塞一般起病急,症状在数分钟内达到高峰,但患者往往有

风心,房颤病史或其他外伤性栓子来源,该患者急诊时EKG正常,心脏听诊3.治疗原则:(1)控制高血压:适当用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控制在发病前水平,不宜降血压过快过低。(2)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或激素,但应注意水和电解质的平衡。(3)防止应激性溃疡可用制酸剂。(4)防止继发肺部感染。

(5)加强护理注意翻身拍背,防褥疮,保持患肢功能位。翟宇 病例三 病史摘要

患者男,79岁。于入院前6小时平静坐着休息时,突觉左手乏力,不能握紧手中杯子,行走不稳,向左侧偏斜,伴口齿不清,无头痛恶心呕吐,无意识不清,无四肢抽搐,我院急诊,收治入院。

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史十余年,最高时达180/120mmHg,平日血压控制不详,否认有糖尿病史,否认冠心房颤史。

体格检查:神清,口齿欠清,对答切题,双眼球活动度好,眼震(-),左侧视野缺损,左侧鼻唇沟略浅,伸舌左偏,颈软,左侧上肢近端肌力IV0,远端肌力III0;左下肢近端肌力IV0,远端IV0,右侧肢体肌力V0 ,双侧肢体肌张力等对,左侧巴氏症(+),左侧偏身感觉减退,BP160/90mmHg。辅助检查:头颅CT示:颅内未见明显高或低密度影。

分析思考 1请做出诊断及诊断依据?还需进行何种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2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3治疗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诊断:脑梗塞(右侧内囊)。

诊断依据:(1)患者,男性,79岁,有高血压史十余年,本次发病以左侧肢体乏力5小时,伴口齿不清为特点,起病于平静状态,发病较急,有恶心,呕吐,无头痛,无意识不清,这与脑梗塞起病特点相符合。

(2)体检:口齿欠清,左侧偏盲,左鼻唇沟浅,伸舌左偏,颈软,左侧肢体肌力下降,左侧偏身针刺觉下降,左侧巴氏症(+),患者有典型的“三偏”症状,这与内囊处梗塞症状相符合。

(3)头颅CT未见明显高或低密度影,由于患者行CT时仅发病6小时,而CT显示梗塞灶以48-72小时最清楚,目前尚未表现出来,72小时后,再行头颅CT,梗塞病灶,以进一步定位诊断。

2鉴别诊断:(1)脑溢血:患者多50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管硬化基础,发病多于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较突然,血压可明显升高,发病后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及偏瘫失语等局灶体征,头颅CT可示:颅内高密度影,本患者发病也较急,但无颅内高压表现,发病时血压无明显升高,于安静时发病,且CT未见出血灶,故可基本排除。

(2)脑栓塞:多见于风心房颤或冠心房颤,一般起病急骤,瞬时即达高峰,一般缺血范围较广,故半数以上的患者会出现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及偏侧肢体的完全性瘫痪,本患者无风湿病史,无房颤史且发病无如此急,故基本上不考虑。3诊疗原则:(1)一般处理:病人卧床休息,注意防止褥疮呼吸道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2)调整血压:一般使血压维持在150/90mmHg左右。

(3)溶栓治疗:由于患者发病于6小时以内,故可用γ-tPA治疗。

(4)抗凝治疗:防止血栓继续发展,可用速避凝0.4ml 脐周皮下注射Bid(5)扩容降低血粘度:低右+丹参治疗,一疗程为两周。(6)防治脑水肿:20% 甘露醇 静脉滴注。

许建忠 病例四 病史摘要

患者男,49岁。于入院前三天工作疲劳后出现右颞部持续胀痛,当时未予诊治,入院前一天夜间起床上厕所时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及头痛。但无意识障碍,无头昏,无肢体抽搐。来医院急诊。既往史:十年前发现心脏病(具体不详),EKG示早博。

体格体检:T36.9oC P60次/分 R18次/分 BP14/10Kpa 心肺(-)

神经系统检查:神清,言语含糊,两眼向右侧凝视,左鼻唇沟浅,伸舌左偏,两眼闭合 好,皱额好,左侧肢体肌张力下降,左侧肢体肌力00,左侧Babinski(+),左偏身针刺觉减退。视野检查不合作。

辅助检查:头颅CT:右侧大脑颞顶区大面积低密度灶。

头颅 MRI:右侧大脑颞顶区部T1W低信号,T2W高信号,中线结构明显 左移,右侧脑室明显受压变形。双侧颈动脉超声:双侧颈动脉供血未见异常。EEG:边缘性异常EEG。分析思考:

1.全面诊断并提出证断依据。2.应与哪些疾病鉴别,如何鉴别。3.何种治疗措施。参考答案

1.诊断:脑梗塞(右侧大脑颞顶区)(注:大面积脑梗塞)。诊断依据:

1)患者于睡眠时发病,即在安静状态下起病,且症状有进行性加重表现。2)起病时血压正常。

3)体检表现:神清,言语含糊,两眼向右侧凝视,左侧中枢性面瘫表现(左皱额好,左闭 眼好,左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左肌张力下降,左侧肢体肌力00, 左偏身针刺觉减退,左侧Babinski(+)。

4)头颅CT:右侧大脑颞顶区大面积低密度影。

头颅 MRI:右侧大脑颞顶区部T1W低信号,T2W高信号,中线结构明显左移右侧脑室明显受压变形。

2应与脑出血、颅内占位鉴别。

1)脑出血:a.病史特点:急性起病,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病情发展至高峰,多在情绪激动、用力、血压骤升等情况下发病。发病前及发病过程中通常有头痛伴呕吐,有时呕吐物呈咖啡色(应激性溃疡),更有甚者昏迷不醒。多有高血压史。b.头颅CT:示高密度影。以此可与本病相鉴别 2)颅内占位(肿瘤性):多病程较长,有慢性头痛病史,并逐渐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常 呈喷射样),视肿瘤部位不同,有些可表现为人格改变、进行性痴呆、内分泌紊乱、幻听、幻视等。体检可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由肿瘤部位决定),眼底大多见视乳头水肿。头颅CT增强或头颅MRI可示占位影。

3治疗措施:抢救措施:a低右,丹参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

b.甘露醇、甘油、甘油果糖及激素减轻脑水肿。c.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d.血管扩张剂(如钙离子拮抗剂 尼莫地平)。e.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f.对症处理。

恢复期的治疗:a.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减轻后遗症。

b.加强翻身,拍背,防褥疮,肺部、泌尿系统感染。

曹炯 病例五 典型病例

患者女,82岁。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一天入院。

患者于入院当天做家务时突然倒地,呼之不应,右侧肢体不能活动,无口吐白沫,无四肢抽搐及二便失禁,即来院急诊。追问病史,患者有冠心病、房颤史十余年,平时口服地奥心血康等药物。

体格检查:T36.60C P76次/分 R22次/分 BP22/14Kpa 两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浊音界向左侧扩大,HR80次/分,律不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平软,双下肢无浮肿。

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朦胧,呼之能睁眼,双眼向左侧凝视,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15cm,对光反射(+)。右侧鼻唇沟略浅,伸舌不合作。颈软,右侧肢体肌张力〈左侧,肌力检查不合作,左侧肢体见自主活动,右侧肢体未见自主活动,右侧Babinski(+)、Chaddock(+)。左下肢病理征(-)。

辅助检查:头颅CT:左侧颞顶枕部片状低密度影。EKG:房颤,室率82次/分,ST-T改变。分析思考:

(1)该患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2)鉴别诊断。(3)抢救、治疗措施。参考答案:

1.诊断 ⑴脑栓塞(左侧颞顶枕)。

⑵冠心病(心律失常型)慢性心房纤维颤动。

诊断依据 ⑴脑栓塞:患者起病快而突然,数秒内即发展到高峰,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及前 驱症状,根据其发病特点符合脑血管意外中的脑栓塞。根据体检结果:患者突然意识障碍,双目向左凝视,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偏瘫,右侧病理征(+),病灶定位于左侧大脑半球,结合CT检查结果提示位于左侧颞顶枕部,且为缺血性表现。另外,患者既往史中有多年冠心病房颤史,具备栓子形成的条件。

⑵冠心病(心律失常型)慢性房颤,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及ECG检查结果可确证。2.鉴别诊断:

(1)血栓形成性脑梗塞:起病较缓慢(以小时和天计算),呈进行性发展,多无意识障碍。既往可有TIA发作史,并有动脉硬化或血栓形成的基础,伴有脑外器官病变表现。该患者虽有动脉硬化的基础,但其他病程特点均不符合。(2)脑出血:发病过程较急(以分钟和小时计算),有情绪激动、用力、血压骤升等诱发因素,伴明显头痛、呕吐,并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脑脊液压力升高,含血,CT上可见相应部位的高密度影,以上各点与本患者病情特点不符,基本可排除。(3)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较急(以分钟计算),头痛明显,常有剧烈呕吐,体检可见颈项强直,但无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脑脊液检查为血性,压力升高;头颅 CT: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脑沟可见高密度影,该患者无以上特点,不予考虑。

3.治疗措施:

(1)抢救性治疗:i.低右+丹参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

ii.血管扩张剂如尼莫通:在急性期内使用(24小时内)。iii.脱水药物及激素:减轻病变周围脑水肿,降低颅内压。iv.改善循环功能,控制血压。

v.由于患者栓子来源最可能为心源性,其形成的充血性梗死区极易出 血,故抗凝治疗暂不应用。

(2)长期治疗:i.加强患者患侧肢体活动,减轻后遗症。

ii.防治心脏病是防治脑栓塞的重要环节,故患者病情稳定后仍需积极治疗 冠心病、房颤。

方晶 病例六 病史摘要

患者女,41 岁。入院前一天下午做家务时突然出现刀劈样剧烈头痛,于地段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即回家,回家后觉头痛加剧,伴喷射样呕吐二次,即送我院急诊,拒绝腰穿检查,予甘露醇补液后稍好转,回家,次日又因头痛呕吐再来我院,腰穿检查发现异常,即收入病房。体格检查:神志清,颈部抵抗,颅神经(-),眼底未见异常,四肢腱反射迟钝,四肢 肌张力等对,肌力V0,双侧克氏征(+),双下肢病理征(-)。BP140/80mmHg。辅助检查:⑴CSF:深粉红色(三管)细胞总数27000×106/L,WBC 5×106/L,其余均为RBC,单核34%,多形核66%,糖2..4mmol/L,蛋白0.78g/L,氯化物130mmol/L。

⑵头颅CT:各脑沟及双侧裂池见高密度影。分析思考:

1.诊断、诊断依据及可能的病因。2.根据病情作出必要的鉴别诊断。3.治疗措施及如何进一步检查。参考答案:

1.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依据:⑴ 各年龄均可发病,颅内动脉瘤破裂多在青年以后。⑵ 绝大数病例为突然起病,可有用力或情绪激动等诱因。⑶ 起病最常见症状为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⑷ 体征主要表现为脑膜刺激征。

⑸ 辅助检查:CSF:外观均匀血性,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蛋白含量常增高,而糖、氯化物量正常。头颅CT:脑沟、脑室可见高密度影。

可能病因: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破裂,为蛛血最常见的病因,约占57%,尤其是中青年患者,更要考虑动脉瘤畸形或血管畸形破裂引起的出血。

2.鉴别诊断:⑴各种脑膜炎:均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但起病不似“蛛血”急骤,开始时即有发热,脑脊液检查可明确鉴别。

⑵高血压性脑出血引起继发性蛛血:此类病人意识障碍症状较严重,有明显的脑实质受损的定位体征,且在起病时即出现,头颅CT可帮助鉴别。3.治疗措施:

⑴降颅压:绝对卧床4~6周,避免引起血压及颅内压增高因素,适当应用止痛剂及镇静剂。适当限制入水量,甘露醇及甘油果糖脱水降低颅内压,有抽搐发作可予抗痉药物,血压过高可予药物控制。⑵防止并发症:

a.防止继发性动脉痉挛(尼莫通)。b.防止应激性溃疡(泰胃美等制酸剂)。c.防止继发感染,如肺部,褥疮等(若发生予抗感染治疗)。d.注意水电解质平衡。⑶去除原发病因:病情稳定后,可作脑血管造影,以发现颅内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并积极争取外科手术,以防再次出血。

万里明 病例七 病史摘要

患者男,33岁。入院前三周双眼充血,外院眼科就诊,诊断为“结膜炎”,用氯霉素、利福平眼药水治疗,一周左右好转。入院前一周,左前额部发红,第二天局部出现疱疹,未去就诊。入院前一天,发热T380C,伴有持续性头痛,恶心及呕吐。88年1月,患急性肝炎。体格检查:T380C,P100次/分,BP16/10mHg,神志清,颅神经(-),四肢肌力50,腱反射(++),颈部抵抗,克氏症(+),病理反射未引出。左前额部见成簇疱疹,部分结痂。

辅助检查:腰穿,CSF压力200mmH20,WBC50×106/L,蛋白0.65g/L,糖3.0mm0l/L,氯化物130mmol/L,EEG:轻中度弥漫性异常。皮肤科会诊:左前额部为带状疱疹。分析思考:

1.请作出诊断并提出诊断依据。2.须与哪些疾病相鉴别。3.治疗原则。参考答案

1.诊断:带状疱疹病毒脑炎。诊断依据:(1)带状疱疹病毒属脱氧核糖核酸疱疹病毒,感染后可存在于脊神经背根神经节及三叉神经节细胞内,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沿感觉神经下行传到相应皮

肤引起皮疹,沿神经上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脑炎或脑膜炎。患者于结膜炎及皮肤带状疱疹后出现发热、头痛,故考虑为带状疱疹病毒脑炎。

(2)患者带状疱疹感染后出现发热,头痛,脑膜刺激症,腰穿CSF压力增高,白细胞及蛋白增高,脑电图:弥漫性异常,符合脑部炎症的表现。2.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一般全身感染症状明显,发病前常有细菌感染史,腰穿CSF中白细 胞明显增高,一般在(1000~10000)×106/L,蛋白增高明显,糖、氯化物降低,且50%病例CSF中找到致病菌。本患者脑脊液与此不符。

(2)乙型脑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由蚊或其他吸血昆虫传播,临床上有高热,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特征,腰穿CSF白细胞常在(100~500)× 106/L,上述表现与本患者不符。

(3)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头痛呈刀劈样,体检有明显脑膜刺激症状,腰穿脑脊液 检查呈均匀血性,以此可与本患者相鉴别。3.治疗原则:

⑴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静脉滴注。

⑵激素:地塞米松 10mg/日静滴,二周后改口服强的松,并逐渐减量,或甲基强的 送龙240mg/日,冲击治疗,3~5天后停药。⑶抗病毒:阿昔洛韦口服,病毒唑静滴。

⑷抗菌素:如有继发感染皆可适当加用抗生菌素。周翠娟 病例八 病史摘要

患者女,29岁。入院前4天开始发热,鼻塞,流涕,咽痛,白细胞8.0×109/L,中性80%,当地医院拟诊“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青钠640万u治疗,入院前一天晚11时许,突然双下肢乏力,不能行走,排尿困难,急诊转来我院。

体格检查:T390C,P110次/分,R24次/分,BP16/11Kpa。颅神经(-),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减退,左侧I0,右侧II0,腱反射迟钝,针刺觉存在,病理征(-),三小时以后,左侧T10以下,右侧T12以下针刺觉减退,并出现尿儲留。

辅助检查:白细胞7.8×109/L,中性72%,血钾4.2mmol/l,腰穿:脑脊液细胞总数295×106/L,, 白细胞20×106/L,蛋白1.2g/l,糖、氯化物正常。分析思考:

1.请作出诊断并提出诊断依据。

2.病人当时的病情必须与何种疾病进行鉴别,如何鉴别。3.治疗措施。参考答案

1.诊断:急性脊髓炎。诊断依据:

(1)多发生在青壮年,起病前1~2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2)急性起病,多于数小时或1~3天内病情达到高峰。(3)临床表现为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的急性期表现,如双下肢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下肢乏力,病理征可引不出,出现感觉障碍平面,尿储留等。(4)腰椎穿刺:白细胞数正常或稍增多,蛋白含量可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2.本病须与以下疾病鉴别:

(1)格林-巴利综合征:也可表现为肢体的弛缓性瘫痪,起病前也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 史,但格林-巴利综合征多为四肢受累,无感觉障碍平面,多为手套袜子型感觉障碍,可伴有颅神经受累(常为第VII,其次为Ⅸ、Ⅹ、Ⅺ、XII对颅神经),无尿储留或极少见,脑脊液检查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2)周期性低钾麻痹:常有反复发作史,病前多无感染史,可有暴饮暴食史,可表现 为四肢瘫痪,近端重于远端,无呼吸肌麻痹,无感觉障碍及颅神经受累,无尿储留,脑脊液正常,血钾降低,补钾治疗有效。

(3)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发病前多有感染史,可有高热,肢体瘫痪多为单侧,不对 称,无感觉障碍,较少累及后组颅神经运动核,脑脊液细胞数增高,蛋白轻度增高。(4)脊髓压迫症:急性脊髓压迫症通常由外伤引起,立即发生,表现为截瘫或四肢瘫,慢性脊髓压迫症可由脊髓肿瘤、椎间盘突出等引起,病灶从一侧开始,可出现受压节段的神经根痛,下肢不对称的轻瘫,感觉障碍,以后逐渐演变到脊髓的横贯性损伤,腰椎穿刺压颈试验不通畅,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3.治疗原则:目前无特殊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1)激素治疗:甲基强的松龙0.5~1克/日,静脉滴注,随病情好转逐渐减量。(2)预防感染,尤其是尿路感染,对尿储留者应留置导尿管,可进行膀胱冲洗。(3)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为预防肺部感染及褥疮,应定时翻身拍背,每两小时一

次,使用气垫床,如有褥疮应积极治疗,经常活动瘫痪肢体,以防肢体挛缩。陆勤 病例九 病史摘要

患者男,38岁。发作性四肢抽搐23年,走路不稳伴呕吐5天入院。患者于15岁开始,出现反复发作性意识不清,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尿失禁,每次发作持续15-20秒,抽搐后昏睡1-2小时。每月发作2-3次,劳累或情绪紧张后次数增多。长期服用苯妥英纳治疗。入院前一周,因母亲病故,情绪不稳定而发作频繁,自行加药,苯妥英钠每日3次,每次2片。四天后出现头晕,走路不稳,呕吐等症状。

体格检查:T:36.8oC P:88次/分 BP:120/90mmHg R:18次/分。神清,言语含糊,双眼向两侧注视时出现水平眼球震颤,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o,腱反射++,步态不稳,行走困难,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脑电图:痫性放电。WBC: 9.0×109/L N: 70% L: 30%。尿常规:(-)。

分析思考:1.作出诊断并提出诊断依据。

2.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如何鉴别? 3.治疗措施? 参考答案

1.诊断:(1)癫痫,全面性强直性一阵挛发作(大发作)。(2)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过量中毒。诊断依据:

(1)患者23年来 反复发作性四肢抽搐,发作时意识不清,口吐白沫,伴尿失禁等,抽搐持续15-20秒,抽搐后昏睡1-2小时。脑电图:痫性放电。癫痫诊断成立。(2)患者长期抗癫痫药治疗,因母亲病故,情绪激动,发作次数增多,自行加大抗癫痫药物的剂量,四天后出现头晕,言语含糊,走路不稳,眼球震颤等共济失调症状,考虑为 苯妥英钠过量所致。2.鉴别诊断:

(1)失神发作:儿童时期起病,有短暂的意识丧失,持续数秒或数分钟,突然谈话中断,双眼凝视,无肢体抽搐,发作后意识立即清醒,发作经过无记忆。(2)部分运动性发作(局限性运动性发作):通常是从一侧口角、手指、趾关节开始,局 部肌肉抽搐,为大脑皮层局部神经细胞受病理性刺激所引起的。常按大脑皮层区的分布形式扩散而达整个一侧肢体或对侧肢体。发作后可能有短暂肢体乏力或瘫痪,称Todd’s麻痹。(3)复杂部分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病人突然出现精神异常,进行一些无意识的动作:如伸舌、吞咽、抚摩衣服、骑车或突然无目的外出、唱歌等动作。每次发作可持续几分钟或数小时,神志恢复后毫无记忆,大多为大脑颞叶病变引起。

3.治疗措施:(1)控制癫痫发作: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用适当的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丙戊酸纳、苯妥英纳、苯巴比妥等。(2)寻找癫痫发作的病因:进行必要的各种检查,如脑电图、头颅CT或头颅M RI,如发现有血管畸形、肿瘤等,给予相应的治疗。(3)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要定期测定药物血浓度、肝功、WBC等,以防药物的毒性作用。沈仙娣

病例十

病史摘要

患者男,34岁。进行性四肢乏力三周,加重四天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三周出现鼻塞、流涕及发热症状,体温波动于380C左右,口服退热片后体温于5天后恢复正常,但患者一直觉四肢乏力,尚未影响生活、工作,入院前四天患者症状加重,上楼梯、解衣扣都有困难,并出现右上肢麻木感、胸闷、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进食 呛咳,遂来本院诊治。

体格检查:神清,呼吸平稳,声音嘶哑,双眼闭合差,眼球活动好,右侧额纹消失,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居中,四肢肌力IV0,肌张力降低,腱反射迟钝,四肢呈手套袜子样感觉减退,双下肢病理征(-),眼底(-)。辅助检查:1.EEG:正常。

2.EKG:窦性心律不齐。

3.血Rt:WBC11.2×109/L,N85%。

4.血 清钾、钠、氯正常。4.腰穿(入院后三天):CSF压力100mmH2o,蛋白1.9g/L,糖3.6mmol/L,氯化物 125mmol/L,潘 氏试验(+),细胞总数42×106/L.白细胞计数2×107/L。分析思考:

1.请作出诊断并提出诊断依据。

2.根据临床表现需与何种疾病鉴别,如何鉴别。3.请提出主要治疗方案。

参考答案

(1)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依据: 1)发病前数日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患者起病呈亚急性对称性四肢乏力,四肢腱反射减低,症状进行性加重。3)四肢远端手套袜子感觉减退。

4)颅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双侧面瘫及迷走、舌咽神经麻痹症状。5)起病后两周余,腰穿CSF呈现典型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2)鉴别诊断:

1)急性脊髓灰质炎:表现为发病的肢体弛缓性瘫痪,但起病时多有发热,肌肉瘫痪呈节 段性,可不对称,无感觉障碍及颅神经损害症状,脑脊液蛋白、细胞均增高。

2)周期性麻痹:表现为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但过去常有发作史,无感觉障碍及颅神 经损害症状,脑脊液正常,发作时常有血钾降低及低钾性心电图改变,补钾后症状较快缓解。3)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呈四肢乏力,但起病较慢,有晨轻暮重特点,疲劳试验及新斯的 明试验阳性,脑脊液正常。

(3)治疗:主要以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及控制肺部感染,呼吸肌麻痹为本病最危险症状,一旦出现呼吸肌麻痹,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支持呼吸。

严为宏 病例十一 病史摘要

患者 男,33岁。左眼睑闭合不全伴口唇歪斜三小时。

患者于入院前一天有着凉史。入院当天晨起后觉左耳后疼痛,左眼睑闭合不全,同时家属发现其口唇歪斜。当时无头痛、无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不利,无肢体麻木,无面部疼痛,无复视,无耳鸣,无听力下降,无发热,无意识障碍,遂来急诊。

体格检查:神清,左额纹浅,左侧皱额不能,左眼睑闭合不全,Bell’s(+),左睑裂〉右睑裂,右侧皱额闭目正常。眼球活动正常,无眼震。左鼻唇沟浅,左鼓腮露齿差。伸舌居中。面部针刺觉等对,咽反射存在。双侧肌张力等对,四肢肌力V0,病理征(-),针刺觉等对。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本科。分析思考

1请根据病史作出诊断及诊断依据。2如何鉴别。3如何治疗。参考答案

1诊断:左侧周围性面瘫。(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s麻痹)。诊断依据:⑴患者呈急性起病,起病前有着凉史,⑵病变为单侧性,表现为左眼睑闭合不全,口唇歪斜,同时伴有耳后疼痛。当时无肢体瘫痪,无耳部症状表现。⑶ 体检:左侧额纹变浅,左皱额不能,左眼睑闭合不全,Bell’s(+),左睑裂〉右睑裂,左鼻唇沟浅,左鼓腮不能。无其他颅神经表现,无锥体束征。2鉴别诊断:⑴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可有周围性面瘫常为双侧性。其典性的表现有前驱感染史,对称性的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四肢呈下运动神经元瘫痪,CSF中有蛋白增加而细胞数不增加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⑵腮腺炎,腮腺肿瘤,颌后的化脓性淋巴结炎:均可累及面神经而引起病侧周围性面瘫,因有腮腺及局部体征不难鉴别。中耳炎并发症,因中耳感染侵及面神经管产生面神经麻痹,除面肌瘫痪外,往往伴有病侧舌前2/3的味觉丧失,并有中耳炎史及耳部的阳性体征。

⑶颅后窝病变:例如桥小脑角肿瘤,颅底脑膜炎,及鼻咽癌颅内转移 等原因所致的面神经麻庳,多伴听觉障碍,三叉神经功能障碍及各种原发病的特殊表现,桥脑病变 如肿瘤、炎症、出血所致面神经麻痹,常伴有面神经核附近的颅神经核或长束受损。可伴有病侧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和对侧肢体的偏瘫。⑷大脑半球病变:例如脑血管病、肿瘤等出现的中枢性面瘫仅限于病变对侧下面部的表情肌的运动障碍,而上面部表情肌运动如闭目、皱额仍正常,且常伴有肢体偏瘫。

3治疗:⑴理疗:急性茎乳孔附近热敷或红外线照射,促进血循环消除水肿。恢复期:碘离子透入治疗。

⑵体疗:对镜用手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日数次,每次5~10分钟。

⑶药物:VitB1100mg/qd肌注,弥可保500ug肌注qod,TTFD25mg,tid,po,地巴唑10mg,tid,po,强的松5mg,tid,po,(1-2周)。⑷保护暴露的角膜和防止结膜炎:采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膏等。⑸手术治疗:对某些面神经功能不能恢复的某些病例,可考虑面——副神经或面——膈神经吻合术。手术目的恢复瘫痪面肌的能力,使安静时面部外型能对称。随意运动需锻炼,表情动作较难建立。朱宁

病例十二 病史摘要

患者男,36岁。出现双侧眼睑下垂,视物成双两年,后逐渐累及四肢肌肉,感觉全身乏力,在劳动后及傍晚时更明显,清晨及休息后可以减轻,曾做新斯的明试验(+),五天前,患者上感发热,出现咳嗽无力,气急,呼吸困难,言语声低,吞咽困难。现来我院急诊。既往史:无特殊疾病病史。

体格检查:T380C,P72次/分,R30次/分,BP20/12Kpa。神清,重病容,双侧眼睑下垂,睁目困难,伸舌居中,颈软,抬头无力,四肢肌张力减低,四肢肌力III0,双侧下肢病理征(-),深浅感觉正常,深吸气后连续报数到“13”,患者音语声低,尚清晰,呼吸急促、浅弱,口唇及四肢末端有青紫。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5.6×109/L,中性粒细胞(N)87%,淋巴细胞(L)11%。腾喜龙试验:予注射腾喜龙4mg后,患者呼吸好转。

胸片:两侧肺纹理增多,右膈略抬高,心影大小正常,余未见异常影。分析思考:(1)请全面诊断并提出诊断依据?(2)病人目前的呼吸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鉴别?(3)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4)抢救措施?(5)今后的治疗方案? 参考答案

1.诊断:(1)重症肌无力(全身型):依据:a.患者眼睑下垂,视物成双,四肢乏力两年,有晨轻暮重及疲劳后加重表现。b.查体:双侧眼睑下垂,四肢肌张力减低,肌力III0,连续报数“13”。c.新斯的明实验(+),疲劳试验(+)。

(2)重症肌无力危象:依据:a.有重症肌无力病史。b.呼吸困难,气急,四肢末端青紫。c.腾喜龙试验(+)。(3)肺部感染:依据:a.有上感发热史,后出现咳嗽无力。b.血常规:WBC15.6×109/L,中性粒细胞(N)87%,体温380C。

2.患者目前所出现的呼吸困难,考虑为“重症肌无力危象”。这是疾病发展所致。多见于暴发型或严重的全身型,静注腾喜龙后可暂时好转。需鉴别的有重症肌无力反拗性危象,这是由于全身情况,如上呼吸道感染,手术或分娩后突然对药物不起疗效反应,腾喜龙试验无反应。胆碱能危象为胆碱酯酶抑制剂过量,使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阻断所致。常伴有药物副作用,如瞳孔缩小,出汗,唾液增多,肌肉跳动,肠鸣音亢进,腾喜龙试验无改变或加重。3.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⑴急性灰髓炎:为急性起病的肢体弛缓性瘫痪,但起病时多有发热,肌肉瘫痪多为节段性,可不对称,无感觉障碍,脑脊液蛋白及细胞均增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可正常,但波幅则减低,肌电图可有失神经支配现象。

⑵周期性麻痹:发作时为肢体弛缓性瘫痪,过去有发作史,无感觉障碍与颅神经损害,脑脊液正常,发作时多有血钾降低和低钾心电图改变,补钾后症状迅速缓解。

⑶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前1~4周有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可有颅神经损害,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4.抢救措施:必须紧急抢救,最重要的是要维持呼吸道通畅,可实行气管切开或人工呼吸,勤吸痰,应用抗菌素控制肺部感染,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抢救过程中停用所有抗胆碱酯酶制剂,给予激素治疗控制症状。

5.今后的治疗方案:首先须避免过度疲劳,忌用神经-肌肉传递有妨碍的药物,如各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奎宁、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心得安、氯丙嗪、以及各种肌肉松弛剂,药物治疗方案可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如溴化新斯的明、吡啶斯的明,但单用这种疗法不能阻止症状恶化,应及早合用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治疗中注意低盐高蛋白饮食,抗酸剂,补充钾钙,另外有胸腺瘤者必须切除。

石楠

病例十三 病史摘要

患者男,59岁。五年前开始自觉右上肢动作不如从前灵活,有僵硬感并伴不自主抖动,情绪紧张时症状加重,睡眠时症状消失,一年后左上肢亦出现类似症状,并逐渐出现起身落座动作困难,行走时前冲,易跌倒,步态幅度小,转身困难,近一年来记忆力明显减退,情绪低落。

体格检查:神清,面具脸,面部油脂分泌较多,伸舌居中,鼻唇沟等对,四肢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腱反射双侧正常,四肢肌力均V0,双手放置时呈搓丸样。不自主震颤,无明显共济失调。双侧病理征(-),交谈时语音低沉,写字时可见字越写越小。辅助检查:头颅CT:双侧基地节区有腔隙性低密度影。分析思考:

1.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请作出诊断和诊断依据。2.类似该病的综合征主要有哪些病因。3.目前有哪些常用的治疗方法。参考答案

1.诊断:帕金森氏病。诊断依据:

(1)该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起病缓慢逐渐进展,该患者病史符合上 述情况。

(2)该患者有帕金森氏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如i.运动减少:表现始动困难,动作缓慢,小写症。ii.震颤:患者表现典型的静止性震颤,紧张时症状加重,睡眠时症状消失。iii.强直:患者表现面具脸,运动困难,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iv.体位不稳:表现慌张步态,如碎步前冲,易跌倒。v.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该患者皮脂分泌增加。vi.精神症状:如忧郁,记忆力减退。2.病因:(1)感染:脑炎。(2)中毒:CO和Mn中毒。(3)外伤:颅脑外伤后遗症。(4)药物。(5)动脉硬化。(6)中枢神经系统的变性性疾病。3.治疗方法

(1)左旋多巴及脱羧酶抑制剂:美多巴、息宁。(2)抗胆碱能药物:金刚烷、安坦。(3)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4)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协良行。(5)外科手术。

翟宇

病例十四.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 32岁。1985年2月9日突然视物模糊,右上视野缺损,右眼视力1.0。十天后右眼视力迅速降至0.04。病前一周有“感冒”史。激素治疗一个月后视力恢复到1.5。1986年11月28日因“感冒”一周后左上肢及左侧偏身麻木,颈部疼痛首次住院,住院时左侧上下肢肌力减退和左偏身针刺觉减退,右眼轮匝肌肌力减退,右侧鼻唇沟变浅。脑脊液检查基本正常。血清学检查lgG 167.5mg%,lgA 310mg%,lgM 200mg%。头颅CT检查发现左枕叶小片低密度病灶。经激素和大蒜素治疗一个月症状缓解出院。1987年1月18日起床后头昏,行走不稳。左上肢指鼻试验差,眼球震颤,双侧颈4到胸4节段性针刺觉减退。5天后双眼视力突然下降,视物模糊,视力检查仅1公尺手动。激素治疗二个月后除左侧伸指肌力稍差外,其余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同年6月23日上班时,突然酸痛不适,第二天二上肢肘关节以上针刺觉异常。当晚病人无原因发热达38.2℃,随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尿潴留。

一周后左上肢无力,言语含糊。当时体检发现构音含糊,右侧鼻唇沟浅,左侧耸肩力Ⅱ-Ⅲo,左上肢肌力Ⅲo,左下肢左上肢Ⅰ-Ⅱo,右下肢肌力Ⅲo,双侧Babinski’s征(+),右颈6-7针刺觉减退。激素、大蒜素治疗二个月未愈,遗有四肢肌力Ⅳo,左上肢针刺觉略差,双侧Babinski’s征(+)等。

1992年2月到94年6月间,经常出现上肢麻木,胸部束带感和行走不便,每次发作激素治疗可缓解。94年8月27日再次无原因发热,随后出现胸部束带感,双下肢完全瘫痪,腰部以下感觉丧失,小便失禁,激素治疗可以部分缓解症状。从94年至今这些症状反复交替出现,未能彻底解除。分析思考:

⑴ 针对该病人的疾病特点提出你的诊断和诊断依据? ⑵ 该病人应该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⑶ 该疾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该患者的发病特点有:⑴青年女性;⑵从1985年一次“感冒”后开始反复出现不同 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病程迁延;⑶发作时间没有固定规律,初期发作前都有类似“感冒”史,以后无任何诱因;⑷曾经出现失明,象限性偏盲,偏瘫,节段性脊髓病变和根痛的刺激症状说明包括视神经,大脑半球,脑干,上/下脊髓段和脊神经后根在内多处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被累及;⑸曾经发现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异常,头颅CT显示大脑半球局灶性病变。⑹每次发作后激素治疗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总体趋势显示治疗效果越来越差,后遗症逐渐增多。依据上述特点,该病人应该被诊断为“多发性硬化”

2.本病应该与以下疾病鉴别:⑴起病初期病人有视觉异常时应与急性视神经炎鉴别。急性视神经炎也是一种可能与病毒感染诱发自提免疫性疾病,但是该病只影响视神经而不累及其他神经功能,经激素治疗后视力恢复正常而不复发。⑵病人发热后出现神经定位体征应与病毒感染性疾病(如疱疹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鉴别。此二种疾病都有发热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前者发病后可以在病人的口腔,嘴唇等黏膜部位出现疱疹,后者一般在夏秋季节蚊虫繁殖旺盛的时候发病,有明显的传染病特点。由于病毒感染造成神经系统病变一般很少复发,几乎不可能出现多灶性交替发病。⑶该患者每次发作都是突然发作,出现的神经系统体征包括偏瘫、偏盲等,因此应该与急性脑血管病鉴别。急性脑血管病一般见于中老年患者,患者常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依据。一旦发病症状很难在短期内消失。所出现的神经系统体征符合一定的血管分布范围,很少出现视神经和节段性脊髓损伤的体征。头颅CT等检查可以明确发现病灶。

3. 治疗原则:本病以抑制病人的自体免疫为主,激素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但是由 于长时间激素可以诱发低钾麻痹,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因此应该及时补钾补钙。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硫唑嘌啉或环磷酰胺治疗。除了免疫抑制剂治疗外,在本病发作的急性期,可以应用小剂量脱水剂以减轻症状。

李威

第五篇:儿科典型病例分析

儿科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病史

1.病史摘要:

杨××,女,10个月。主诉:体重不增 2 个多月。

患者近三月来反复腹泻、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样,每日十余次,病初有呕吐,治疗后好转,食欲尚可,进食即泻,小便多,明显消瘦,无抽搐。近2个月主要以米粉喂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5 kg,母乳喂养至4个月,添加牛奶及米粉。2.病史分析:

(1)患儿系婴儿,出生时生长发育正常,病程近2 月,生长缓慢,体重不增,病史中有反复腹泻,食欲尚可,但主要以米粉喂养,考虑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应重点询问出生史,喂养史,了解辅食添加情况、如饮食的种类,数量;分析一天内热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人量;询问饮食习惯,有无偏食挑食等;了解伴随疾病及治疗的情况,寻找诱因和病因。

(2)病史特点:①女婴,10月婴儿。②有反复腹泻病史及喂养不当,以淀粉喂养为主,每日能量摄入不足。

(3)营养不良是一个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紊乱及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因此在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中应着重检查。体格检查 1.结果:

T 36.2℃,P 108次/分,R 28次/分,身高70cm,体重5kg。

精神欠佳,消瘦,皮下脂肪少,无水肿,皮肤松弛,弹性差,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前囟1cm×lcm,稍凹陷;头发稀少,干枯;双肺呼吸音清晰。心音有力,无杂音;腹软,腹壁皮下脂肪0.2cm。肝脏肋下2.5 cm,质软,脾脏肋下未及,肠鸣音亢进。2.体检分析:

(1)本病特点: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明显消瘦,体重减轻。皮肤松弛,弹性差,腹壁皮下脂肪少,肝脏偏大。.应考虑营养不良。

(2)本病例的阳性体征:消瘦,体重低,皮下脂肪少,皮肤弹性差,前囟凹陷。.辅助检查

1.结果: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5.2×109/L,、N 0.40、L 0.58,,Hb 87g/L;大便常规:黄色稀便;血生化:ALT 55.2IU/L,AST 581U/L,GGT 871U/L,LDH 6191U/L,HBDH 2271U/L,TP 49g/L,ALB 29g/L;肾功能正常;血K+ 3.5mmol/L、Na+ 131mmol/L,、Cl-96mmol/L;空腹血糖3.5mmol/L;乙肝两对半:阴性。

2.辅助检查分析:

患者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红蛋白 87g/L,呈轻度贫血;血生化转氨酶等指标轻度升高,提示肝功能损害,乙肝两对半阴性可排除乙型肝炎;总蛋白与白蛋白降低示有低蛋白血症,血糖偏低,提示存在营养不良;血电解质钾、钠、氯均为正常低值可能与反复腹泻有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2.诊断依据:

(1)生长迟缓,体重低下,较同龄儿平均体重低>40%。

(2)明显消瘦,腹壁皮下脂肪减少<0.4cm。

(3)有反复腹泻病史,影响食物消化吸收。

(4)喂养史中,近2个月中主要以米粉喂养,有蛋白质热能不足。

(5)伴其他系统功能紊乱,有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贫血等。

3.鉴别诊断:

(1)慢性感染:丢失过多蛋白质致低蛋白血症,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治疗应着重抗感染,以及对原发病的处理.(2)营养性贫血:缺乏铁、维生素B12及叶酸,出现营养性贫血;常是营养不良的合并症,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应值得注意。

4.营养不良的分度标准

(1)临床分度标准:

分 度

I 度

II 度

III 度

体重低于正常均值

15~25%

25~40%

>40

腹部皮下脂肪厚度

0.8-0.4cm

<0.4cm

消失

消瘦

不明显

明显

皮包骨状

肌张力

基本正常

减低,肌肉松弛

肌肉松弛或萎缩

精神状态

基本正常

不稳定,易疲乏

萎靡,反应低下

皮肤弹性

正常

较差

极差

(2)分型标准:

1)体重低下(underweight):小儿年龄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反映儿童过去和(或)现在有慢性和(或)急性营养不良,但不能区别急性还是慢性营养不良。

2)生长迟缓(stunting):小儿年龄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3)消瘦(wasting):小儿身高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标准主要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该患儿为中至重度营养不良,以消瘦为主,伴低蛋白血症,但无明显水肿。

治疗

治疗原则:采取综合措施,调整饮食,合理补充营养物质,营养增加应由少到多,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缓慢递增。祛除病因,治疗继发性疾病。

病例二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病史

1.病史摘要:

张××,男,8个月。主诉:睡眠欠佳易惊两月余。

患儿近近两月来睡眠不安,哭闹,易激惹,有惊跳,多汗,大小便正常,食欲正常。出生5个月后反复腹泻 3 次,每次5~7天,无黄疸史及特殊服药史。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2kg,母乳与牛奶混合喂养,5个月后添加蛋黄米粉等,现每天喂少量蔬菜汁果汁,5个月前间断服用维生素D制剂,户外活动少。母孕期无疾病史,无下肢抽搐史。

2.病史分析:

(1)6~8月以内的婴儿,夜间哭闹,睡眠差,易惊者,要考虑佝偻病,病史中应重点询问母孕期有无缺钙症状,患儿有否早产,出生体重,喂养史是否按时添加辅食及维生素D制剂,平时日光照射是否充足,有无腹泻等诱因影响维生素D及钙的吸收,有无肝胆疾病和服药等病史,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

(2)病史特点:①男婴,8个月,夜惊。②未及时添加辅食及正规服用维生素D。③缺乏日照。④有反复腹泻史。应考虑有维生素D缺乏,体格检查应注意有无佝偻病体征,辅助检查的重点为血生化,血钙磷及骨骼X线检查等等。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6.8℃,,P 116次/分,R 28次/分,身长70cm,体重8.5kg,头围44cm。

神清,生长发育正常,体态匀称,皮肤不粗糙;前囟2.5cm×2.5cm,枕秃明显,方颅,无特殊面容,未出牙;胸廓无畸形,无赫氏沟,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膨隆柔软,肝脏肋下1.5cm,质软,脾脏肋下未及;无手镯及脚镯征。

2.体检分析:

(1)无特殊面容,无皮肤干燥,生长发育正常,甲减可排除;囟门大需排除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脑积水等疾病,应注意病儿的智力发育情况。

(2)阳性体征:枕秃,前囟大,方颅,出牙迟,提示佝偻病可能。

辅助检查

1.结果:

⑴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0.8×109/L,、N 0.30、L 0.69,Hb 128g/L;血生化:肝肾功能正常,血电解质Ca+2 1.97mmol/L,,Phos 1.0mmol/L,,ALP 97IU/L,,K+ 3.9mmol/L,,Na+ 140mmol/L,,Cl- 10lmmol/L。

(2)X线检查:腕骨骨化中心1枚,尺挠骨远端呈毛刷样及杯口样改变,干骼端骨皮质疏松,临时钙化带消失,软骨间隙增宽。

2.辅助检查分析:

血生化正常,钙、磷、碱性磷酸酶正常,X线有佝偻病表现,骨龄落后符合佝偻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诊断依据:

(1)8个月为佝偻病的好发年龄。

(2)临床表现为夜惊,激惹,睡眠不安,多汗及枕秃等症状。

(3)体检:前囟大,方颅,出牙迟等体征。

(4)X线检查有骨质疏松,临时钙化带消失,杯口样、毛刷样改变等佝偻病的典型表现。

3.鉴别诊断:

(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生长发育迟缓,体格明显矮小不匀称,骨龄落后,出牙迟,前囟大而闭合晚,腹胀等;但患儿的智力发育落后,有特殊面容,长骨干骺端无佝偻病改变,甲状腺功能测定可鉴别。该患儿无特殊面容及体态,皮肤不干燥,不考虑。

(2)软骨发育不良:是遗传性软骨发育障碍,头大,前额突出,长骨骺端膨出,胸部有串珠,腹大等,但四肢及手指粗短,有腰椎前突,臀部后凸的特殊体形,骨骼X线有特征性改变可鉴别。患儿与之不符。

(3)脑积水:头围和前囱进行性增大,有落日貌,无骨骼改变,头颅CT及B超可确诊。该患儿可排除。

(4)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性连锁遗传病,系肾小管重吸收磷及肠道吸收磷障碍,佝偻病症状发生迟,多在一岁以后,血钙多正常、血磷降低、尿磷增高,一般治疗量维生素D无效,需同时补充磷制剂及大剂量维生素D。患儿年龄小,有明确维生素D缺乏病史,暂不考虑本病。

(5)远端肾小管酸中毒:远端肾小管泌氢障碍,从尿中丢失大量的钠、钾、钙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脱钙和佝偻病症状和体征,矮小,骨骼畸形,有代谢性酸中毒,碱性尿,有低钙、低磷及低钾血症。该患儿电解质正常,暂不考虑。

(6)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分两型:I型为肾脏1-羟化酶缺陷,II型为靶器官1,25-(OH)2D3受体缺陷;两型均表现为重症佝偻病,血清钙、磷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I型有高氨基酸尿症,II型有脱发特征。该患儿表现与之不符。

(7)肾性佝偻病:肾病疾病导致的慢性肾功能障碍可出现钙磷代谢障碍:高钙低磷血征,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使骨质脱钙,骨骼呈佝偻病改变。随年龄增长,症状明显,矮小。患儿无肾脏疾病,不考虑。

治疗

治疗原则:采取综合措施,加强保健预防,早期诊断和药物预防,合理使用维生素D控制佝偻病的活动,防止骨骼畸形。

病例三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病史

1.病史摘要:

李×之子,9小时。主诉:呼吸困难、呻吟伴紫绀4小时。

患儿系第1胎第1产,孕32周,出生体重1600克,出生时1分钟Apgar评分9分,出生后5小时出现呼吸急促,伴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母妊娠史无特殊。

2.病史分析:

(1)关于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病史采集应重点应强调发生的诱因、出现时间、性质,呼吸急促是否伴其他全身症状,对呼吸急促,紫绀的详细了解,大致可判断肺源性、心源性、中枢神经系统以及母亲分娩前服用某些药物引起的。

(2)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要侧重于上述疾病疾病的鉴别:应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鉴别:①呼吸困难、紫绀是全身性还是局限性,全身性紫绀应注意有否为先天性心脏病,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出血等所致。②母亲分娩前有否应用麻醉剂及镇静剂。

(3)病史特点为:①男婴,出生后9小时,早产儿,胎龄32周。②母亲妊娠史无特殊,分娩前无特殊用药史。③出生时正常,出生后5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伴有紫绀。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6.2℃,P 162次/分,R 74次/分,体重1.5kg。

早产儿貌,神志清楚,面色发绀,呻吟;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前囟平、2cm×2cm,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呼吸急促:74次/分,有吸气性三凹症,双肺呼吸音降低;心率162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II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肋下1.5cm,脾肋下未及;颈软,吸吮反应弱,拥抱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降低。

2.体检分析:

(1)查体特点为:①早产儿貌,全身发绀,呼吸急促、呻吟。②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II级收缩期杂音。③颈软,前囟平,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2)阳性体征主要表现为:早产儿貌,呼吸急促、困难,吸气性三凹症,全身发绀,提示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能排除先天性心脏病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急促、紫绀。

辅助检查

1.结果: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 9.5×109/L,、N 0.48,、L 0.52,,Hb 161g/L;尿常规、大便常规无异常;肝肾功能正常;血电解质K

十、Na+、C1一均正常,Ca 2+ 2.0 mmol/L;血气分析:pH 7.23、PaO2 4.1kPa、PaCO2 9.3kPa、BE-11。

(2)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3)超声心动图:正常。

(4)胸片:双肺野普遍透光度降低,伴弥漫性均匀颗粒状、网状阴影及支气管充气征。

(5)头颅B超正常。

(6)胃液振荡试验阴性。

2.辅助检查分析:

该患儿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酸中毒,胸部X片提示双肺野普遍透光度降低,伴弥漫性均匀颗粒状、网状阴影及支气管充气征,提示肺部疾病引起的低氧血症、两肺膨胀不全。肝肾功能正常,头颅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正常,可初步排除心源性、中枢性神经系统引起的呼吸困难。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

2.诊断依据:(1)早产儿,孕32周,低体重儿,体重1.5kga。

(2)出生时Apgar评分正常,4~6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症,双肺呼吸音降低。

(3)血气分析:PaO2降低,PaCO2升高,BE减少。

(4)胸片:双肺野普遍透光度降低,伴弥漫性均匀颗粒状、网状阴影及支气管充气征。

3.鉴别诊断:

(1)湿肺:多见于足月儿或剖宫产儿,症状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较好,胃液振荡试验阳性,胸片无肺透明膜病的表现,肺淤血和叶间积液较常见。该患儿胃液振荡试验阳性,胸片示肺透明膜病表现,故可排除。

(2)颅内出血:缺氧引起的多见于早产儿,产伤引起的多见于足月儿,表现为呼吸抑制或不规则,神经系统症状抑制或兴奋。该患儿头颅B超正常,无神经系统症状抑制或兴奋,故可排除。

(3)B族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本病极似肺透明膜病,但本病病儿有胎膜早破或产程延长史,或妊娠后期母亲有感染史,母亲宫颈拭子培养示B族β溶血性链球菌阳性。只要及时做血培养、病儿胃液或气管分泌物,即可发现链状排列的G+的球菌。该患儿无上述表现与实验依据,故可排除本病。

(4)胎粪吸人性肺炎:多见于足月儿和过期产儿,有窒息史和胎粪吸人史,胸片有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肺气肿明显。该患儿无窒息史与胎粪吸人,胸片不符合肺炎表现,故可排除。

治疗

治疗原则:及早治疗,进行呼吸支持以纠正低氧血症,同时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保证营养的供给,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治发症。

病例四 过敏性紫癜

病史

1.病史摘要:

顾××,男,9岁。主诉:两下肢紫癜 2 天,加重伴浮肿1天。

患儿家长 2 天前帮助患儿洗脚时,发现患儿双下肢皮肤有紫癜、不痛不痒。今日紫癜增多,并出现晨起眼睑浮肿,起床行走后感腿痛,患儿近2 周无倦怠、乏力、低热等症状;1周前曾有短暂的腹痛病史,未到医院就诊,家长也未给患儿服用任何药物。发病前2日患儿曾进食螃蟹及河虾。既往无类似发作史,家族中亦无类似病人。

2.病史分析:

(1)病史采集应着重询问紫癜的特征以及有无呼吸道感染史、药物应用史,特殊化学品接触史及食物过敏史等。注意患儿的年龄与性别:生后或幼年即有紫癜倾向,常提示先天性出血性疾病;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则常于儿童期发病。紫癜有无相关的伴发症状,如伴有严重贫血者,应考虑再障、白血病、慢性肾脏疾病;伴有黄疸和肝功能异常者,提示肝脏疾患所致的出血倾向等。通过病史的详细询问,区分紫癜是血管性因素或血小板异常性因素,抑或凝血异常性因素,进而以此为线索来推断其病因。

(2)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要侧重于紫癜的鉴别:紫癜全身分布、间有针尖大小出血点,伴有鼻出血或齿酿出血者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瘀点稀少,伴发热,全身中毒症状重,常见于败血症或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紫癜以双下肢对称分布为主,高出皮面,大小、形态不一,常伴有腹痛、关节痛、浮肿等表现者多见于过敏性紫癜。该患儿主要表现为两下肢紫癜,无其他出血的表现,伴有浮肿,曾有短暂的腹痛史,考虑过敏性紫癜可能性较大。

(3)病史特点:①9岁男孩,突然起病。②双下肢对称性紫癜。③伴浮肿、腹痛。④无机体其他出血的表现。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P 82次/分,R 28次/分,BP 100/65mmHg。

神志清楚,营养发育良好,无贫血貌;臀部以下双下肢皮肤有大小不等的紫癜,呈紫红色,部分高出皮肤,呈对称性分布,压之不褪色;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眼睑稍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无鼻翼搧动,口唇无紫绀,咽无充血;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心率82次/分,律齐,未闻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四肢活动正常,各关节无肿胀;生殖器无畸形,阴囊无水肿,克氏征及布氏征(-),病理反射未引出。

2.体检分析:

(1)该病例的体格检查要重点检查皮肤粘膜、淋巴结及肝脾等部位。如患者有齿龈肿胀、出血和毛囊周围出血常提示维生素C缺乏;口唇、舌、鼻腔、面部、手指和手背等处有斑点状毛细血管扩张,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特征;躯干特别是下肢对称性紫癜,紫癜略高出皮面,或伴有皮肤疹痒或荨麻疹者,应首先考虑过敏性紫癜;出血相对较轻而贫血明显者,多考虑再障或急性白血病;自幼反复大片皮下出血,深部组织出血、血肿或关节腔出血,强烈提示血友病;脾大伴皮肤粘膜出血者,应考虑脾功能亢进。(2)患者的阳性体征主要表现为臀部以下双下肢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癜,呈紫红色、高出皮肤、呈对称性分布、压之色不褪,提示过敏性紫癜,各关节无肿胀提示无关节病变;双眼睑稍浮肿要注意可能伴有肾脏损害。

辅助检查

1.结果: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21g/L,WBC 9.8×109/L,、N 0.63、L 0.37,Plt 174×109/L;大便常规:隐血(-);尿常规:蛋白(+), RBC 5~6个/HP;肝肾功能正常;补体C3、C4、CH50正常;抗DNA、RNA抗体(-),ENA多肽抗体七项(-);IgA、IgG、IgM正常;出血和凝血时间正常、APTT正常。

(2)腹部B超:双侧肾脏轻度肿大,膀胱、输尿管无异常。

(3)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4)胸部 X 线:双肺纹理清晰,心肺无异常。

2.辅助检查分析:

血小板计数正常,出血和凝血时间正常,可排除血小板异常因素引起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尿常规蛋白(+),红细胞5~.6个/HP提示伴肾脏损害,必要时可考虑做肾活检明确肾脏损害的病理类型及损害程度;大便隐血试验阴性排除消化系统出血。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过敏性紫癜

2.诊断依据:

(1)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分批出现,较重者累及上肢及躯干。紫癜大小不等、呈紫红色、高出皮面,伴有尊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2)病程中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

(3)反复阵发性腹痛,位于脐周或下腹部。

(4)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或凝血时间、APTT正常,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鉴别诊断: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根据皮疹的形态、分布及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或凝血时间、APTT正常,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外科急腹症:在皮疹出现以前如出现急性腹痛者,应与急腹症鉴别。过敏性紫癜的腹痛位置不固定,压痛较轻,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出现肠穿孔时伴剧烈腹痛;出现血便时,需与肠套叠、梅克尔憩室做鉴别。该患儿无剧烈腹痛、紫癜明显可排除。

(3)细菌感染:如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均可出现紫癜样皮疹,上述疾病紫癜的特点是中心部位可有坏死,且患儿的病情往往比较危重,发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血培养阳性。该患儿的临床表现与此不符,可排除。

(4)急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患儿当皮肤表现出现较迟时,应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区别,后者血清补体降低,可与紫癜性肾炎区别。

治疗

治疗原则:卧床休息,积极寻找和去除致病因素,如控制感染,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抗凝治疗和对症治疗。必要时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病例五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病史

1.病史摘要:

患儿,男,2岁。主诉:发热、咳嗽 3 天,加重半天。

患儿于 3 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发热、测体温“39.0℃”,家长自行给服“感冒药”无效,于就诊当日患儿出现烦躁不安,气促加重,咳嗽剧烈,尿量减少而急诊人院。病程中患儿食欲差,大便正常,不能安睡。既往体质弱,有反复“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病史。

2.病史分析:

(1)采集病史应重点询问起病的诱因、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接触史,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经过、如发热(体温变化的特点、热型等)、流涕、鼻塞、喷嚏、咽痛、气促、咳嗽的性质,有无呼吸困难,有无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抽搐、呕吐、腹泻等。既往有无佝偻病、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结核病等病史、是否常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等。

(2)围绕患儿咳嗽、气促,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应侧重于下列疾病的鉴别: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患儿咳嗽明显,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表现、如流涕、鼻塞、咳痰等;心脏疾病:除气促外,有无晕厥、胸闷等表现;肾脏疾病:注意患儿尿量、尿色,有无浮肿等。该患儿首先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有气促、尿少,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性较大。(3)病史特点为:①男性,2岁,骤然起病,初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情进展迅速。②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细湿.啰音。③伴烦躁,精神萎靡,气促。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9.5℃,P 182次/分,R 70次/分,BP 80/65mmHg;

神志清楚,精神萎靡,自动体位,营养一般,呼吸急促;唇周发绀,鼻翼搧动,面色苍白,皮肤粘膜无黄染;前囟已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咽充血,双侧扁桃体II度肿大;颈软、无抵抗感;轻度鸡胸,双侧胸廓对称,可见吸气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可闻及中细湿啰音;心率182次/分,可闻及奔马律,无杂音;腹软,肝右肋下3.5 cm,质软,脾未触及;脊柱四肢无畸形;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未引出。

2.体检特点:①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中细湿啰音,提示患儿有肺部感染。②烦躁,精神萎靡,气促,面色苍白,唇周发绀,心率182次/分,呼吸70次/分,心音低钝,可闻及奔马律,肝脏增大。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和呼吸困难不相称,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

辅助检查

1,结果:

(1)实验室检查:Hb 100g/L,,WBC 18×109/L、N 0.65、L 0.35;大便常规、尿常规无异常;CRP 45mg/L;病原学检查:抽吸痰液培养肺炎链球菌阳性,血培养阴性;动脉血气分析(在吸氧条件下)pH 7.30、PaO2 7.30 kPa,、PaCO2 6.5 kPa,、BE-5mmol/L;生化检查:肝、肾功能正常,心肌酶谱正常。

(2)X线检查:胸片示双肺小斑片状浸润,以肺下野、心隔角及中、内带居多,心影增大。

(3)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及咽拭子MP-PCR显示阴性,血清结核抗体IgM、IgG均为(-);PPD(-)。

(4)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2.辅助检查分析: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提示细菌感染;X线胸片显示双肺小斑片状影提示肺部炎症浸润;痰液培养肺炎链球菌阳性,病原学诊断明确;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阴性,血清结核抗体IgM, IgG均为阴性,PPD阴性,可初步排除肺炎支原体感染、结核感染。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1)肺炎链球菌肺炎

(2)心力衰竭

2.诊断依据:

(1)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闻及较固定的中湿啰音。

(2)患儿心率180次/分,与体温升高和呼吸困难不相吻合,心音低钝、可闻及奔马律,肝脏显著增大或在短时间内增大,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尿少,均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征象。

(3)痰培养肺炎链球菌阳性;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

(4)X线胸片显示肺部炎症浸润,心影增大。

3.鉴别诊断:

(1)急性支气管炎:以咳嗽为主,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肺部呼吸音粗糙或有不固定的干啰音和粗湿啰音。该例患儿肺部听诊有固定中细湿啰音,同时并发心力衰竭,不符合支气管炎的诊断。

(2)肺结核:婴幼儿活动性肺结核的症状及X线影像改变与支气管肺炎有相似之处,但肺部啰音常不明显。应根据是否有结核病人的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和X线胸片及抗生素治疗后的反应等加以鉴别。鉴别时尤应重视家庭结核病史、结核菌素试验以及长期的临床观察。大多数病人的胸部X线片可见比较明显的肺部病变、而相对临床症状较少。本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不符合肺结核的诊断。

(3)支气管异物:吸人异物可致支气管部分或完全阻塞而导致肺气肿或肺不张,易继发感染、引起肺部炎症。但根据异物吸人史,突然出现呛咳以及胸部X线检查可予以鉴别,必要时可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本例无异物吸人史可以排除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控制炎症,加强护理,保证休息、营养及液体人量,治疗并发症。积极对症治疗包括镇静、止咳平喘、强心、输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危重患儿应重视缺氧、中毒性脑病、心力衰竭、水及电解质紊乱以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气胸、脓气胸),及时给以适当处理。

病例六 大肠杆菌性肠炎

病史

1.病史摘要:

患儿男性,6岁。主诉:发热伴呕吐、腹泻二天。

患儿二天前始发热,体温骤升、高达“39℃.0~40℃.0“,且高热持续不退,伴呕吐、为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2~3次/日,有腹泻、初起大便黄稀水样、后为粘液便、带有脓血、以脓为主、10次/日、量中等,有里急后重感;患儿自诉脐周阵发性疼痛,无放射痛。患儿精神萎靡,尿少,诉口渴。患儿病前有不洁饮食史。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2.病史分析:

(1)对于发热伴呕吐、腹泻的患儿,应细致询问发热的情况,如高热或低热、热型的特点;伴有呕吐时应询问呕吐的性质、呕吐物的性状、呕吐的频度;出现腹泻的患儿应了解大便的性状、每次的量、腹泻的频度;还应询问患儿的精神状况、尿量等;病前有无不洁饮食史对疾病的诊断也很有帮助。

(2)患儿发热、呕吐、腹泻二天,呕吐2~3次/日,腹泻10次左右/日,有精神萎靡、尿量减少,表明有脱水。在体检方面应仔细检查皮肤弹性、有无皮肤花纹、四肢循环情况以及意识状况和血压。腹痛患儿要仔细进行腹部的体检,重点是检查腹部有无包块、有无压痛、反跳痛。

(3)病史特点:①男性,6岁。②发热二天,高热持续不退。③呕吐,2~3次/日,腹泻,有粘液便,带有脓血,有里急后重感。脐周阵发性疼痛;④病前有不洁饮食史。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9.5℃,P 120次/分,R 30次/分,BP 90/60mmHg,体重20kg;

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双眼凹陷,口唇干燥和皮肤弹性稍差;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干湿啰音;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尚有力;腹软,肝肋下1.0cm、质软,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脐周轻压痛,无肌卫,肠鸣音亢进;病理反射未引出。

2.体检分析:

(1)查体特点:①高热,神志清楚,心肺体检未发现异常。②脱水体征:双眼凹陷、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差。③腹软,肝脾无肿大,脐周压痛,无肌卫,肠鸣音亢进。(2)本病的阳性体征主要为高热,中度脱水体征,腹部体征暂未提示外科情况。

辅助检查

1.结果:

(1)实验室检查:Hb 120g/L,,WBC 11.0×109/L、N 0.8、L 0.2;CRP 40mg/L;尿常规正常;大便常规:脓血便,以脓为主,WBC + + +,RBC +;大便培养:大肠杆菌生长;血Na+ 140mmol/L,、Cl-102mmol/L、K+ 4.6mmol/L,、Ca+2 2.1mmol/L;动脉血气分析:pH 7.30、HCO-3 18mmol/L、PaCO2 30mmol/L,、BE-5mmol/L。

(2)腹部平片:无异常。

2.辅助检查分析:

(1)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高,CRP 40mg/L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较大,大便常规:脓血便,以脓为主,WBC + + +,RBC +;大便培养:大肠杆菌生长提示为大肠杆菌性肠炎。

(2)血Na+ 140mmol/L,在正常范围内提示等渗性脱水。

(3)pH 7.30、HCO一3 18mmol/L、BE-5mmol/L,提示轻度代谢性酸中毒。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大肠杆菌性肠炎

(2)中度脱水

(3)酸中毒

2.诊断依据:

(1)患儿高热持续不退,非喷射状呕吐,伴腹泻粘液脓血便,脐周阵发性疼痛,精神萎靡,口渴、尿少。病前有不洁饮食史。

(2)体检特点为:高热,脱水征:双眼凹陷,口唇干燥和皮肤弹性差;腹软,肠鸣音亢进。

(3)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1.0×109 /L,、N 0.8,、L 0.2;CRP 40mg/L;大便常规:脓血便,WBC+++,RBC+;大便培养大肠杆菌生长。

(4)pH 7.30、HCO-3 18mmol/L、BE 一5mmol/L;血Na+ 140mmol/L,3.鉴别诊断:

(1)细菌性痢疾:常有高热持续不退,呕吐,腹泻,腹痛、腹痛以左下腹为主,脓血便,里急后重感明显。病前有不洁饮食史;其临床表现与侵袭性细菌肠炎类似,但大便细菌培养有痢疾杆菌可与大肠杆菌性肠炎鉴别。

(2)急性坏死性肠炎:本病具有腹痛、腹胀、便血、高热及呕吐等五大症状。大便初期呈黄稀便,以后出现典型的赤豆汤样血便,腹胀多较严重,后期出现休克,腹部立、卧位X线摄片发现小肠呈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等。根据患儿无赤豆汤样血便病史、无腹胀,腹部平片无异常可排除。

(3)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多继发于使用大量抗生素后,病情与症状常与菌群失调的程度有关,有时继发于慢性疾病的基础上。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不同程度中毒症状、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发生休克。典型大便为暗绿色、量多带粘液、少数为血便;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和成簇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培养有葡萄球菌生长,凝固酶阳性。根据该患儿病程短,病前无用药,大便性状及细菌培养结果可与大肠杆菌性肠炎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控制感染;调整饮食;纠正脱水和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加强监护;预防并发症。

病例七 房间隔缺损

病史

1.病史摘要:

黄××,男性,4岁。主诉:发现心脏杂音四年余。

患儿幼时吃奶常有停顿,学走路后较长距离行走便感气促,休息片刻后好转;平时易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其母亲发现患儿多汗、易乏力,但未见皮肤或口唇青紫;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收入院。患儿为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无窒息抢救史;出生体重为3.8kg,母乳喂养。其母否认妊娠早期的三个月内有病毒感染、接触放射线或服用药物史等。

2.病史分析:

(1)病史特点:自幼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活动后气促,平时易患呼吸道感染,乏力、多汗,无青紫。

(2)幼年即出现心脏杂音的患儿,首先要考虑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病史询问应注意了解呼吸道感染、青紫和乏力等情况,以初步判断属何种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要询问婴儿期有否吃奶中断、幼儿期活动后气促情况,以了解心功能状况。

(3)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可能与宫内病毒感染、大剂量放射线接触或受某些药物的影响有关,还需询问母亲早期妊娠的情况,以了解致病因素。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0℃,P 104次/分,R 28次/分,BP 100/60mmHg,体重13kg,身高95cm,体型偏瘦。

全身皮肤未见青紫;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干湿啰音;心前区稍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右缘增宽,心率104次/分,律齐,心音有力,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III级收缩期喷射状杂音,P2亢进、固定分裂;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身各部位未见畸形。

2.体检分析:

(1)体格检查特点:体型偏瘦,未见青紫;心前区稍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和心浊音界右缘增宽反映右心室扩大;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较粗糙的收缩期杂音,系肺循环血量增多,引起右心室流出道相对性狭窄所致;P2亢进提示肺动脉高压存在,P2固定分裂提示右心室血量增多致肺动脉瓣关闭延迟。

(2)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常为染色体畸变如21一三体综合征的一种症状,也可同时伴发其他畸形,如多指(趾)畸形等,因此在体检中应加以注意。

辅助检查

1.结果: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

(2)X线检查:心外形中度扩大,主动脉结影较小,肺动脉段稍膨隆,心影向右和左下扩大、呈梨形心;肺野充血。

(3)心电图:电轴右偏,Rv1=1.8mV,Vl导联R/S= 2.1,Sv5 =1.2mV,Vl导联室壁激动时间=0.04秒,aVR导联R/Q>l,提示右心室肥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4)超声心动图:房间隔回声中断,右心内径增大,室间隔活动与左心室后壁同向;彩色多普勒检查可见心房内由左向右穿隔血流。

(5)右心导管检查:右心导管检查发现血氧含量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之比为2.8容积%,血氧饱和度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之比为11%;导管可由右心房进人左心房;右心房压力、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正常。2.辅助检查分析:

X 线检查提示右心房、右心室扩大;肺动脉段膨隆、肺野充血均提示肺循环血量增多;心电图提示右心室肥大;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中断;血氧含量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之比、血氧饱和度右心房与上腔静脉比均增高提示心房水平上接受左心高含氧量血液;心导管可由右心房进人左心房,说明两心房间存在异常通道。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房间隔缺损(ASD),心功能II级

2.诊断依据:

(1)患儿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在婴儿期吃奶时有中断现象,活动后出现气促,多汗、乏力,平时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但无皮肤、口唇青紫。体检发现体型偏瘦,心前区稍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界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较粗糙的收缩期杂音,P2亢进、固定分裂。上述症状和体征比较符合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初步印象为房间隔缺损。

(2)X线检查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段膨隆和肺野充血。心电图检查右心室肥大,伴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3)超声心动图检查房间隔中断,右心内径增大,彩色多普勒检查可见心房内有左向右穿隔血流,为诊断房间隔缺损主要依据。

(4)右心导管检查血氧含量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之比为2.8容积%,血氧饱和度右心室与右心房之比为11%,均较正常增高;导管可由右心房进入左心房,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正常;符合房间隔缺损的特征。

(5)在初步确定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诊断后,还需进行心功能评判;患儿安静或稍运动时无症状,长时间或剧烈活动后感气促,属心功能Ⅱ级。

3.鉴别诊断:

(1)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同为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特征性的体征为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X线检查可发现肺动脉段明显突出,左、右心室增大;心电图提示左、右心室肥大;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中断现象。该患儿杂音位置较高,P2亢进、固定分裂;X线检查右房、右室增大;心电图检查右心室肥大;超声心动图检查房间隔中断,可以排除室间隔缺损。

(2)动脉导管未闭:为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杂音的特点是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响亮粗糙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脉压差显著增宽,有周围血管征。X线检查有主动脉弓增大等特点;超声心动图发现左房、左室和主动脉内径增宽。这些表现均与该患儿不吻合。

(3)肺动脉狭窄:为无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杂音的部位在肺动脉瓣区、可听到响亮喷射性全收缩期杂音,P2减低;X线胸片表现为肺纹理减少、肺野清晰,肺动脉段多平直;超声心动图:如中度以上的肺动脉狭窄可见肺动脉瓣于收缩期提前开放;心导管检查:肺动脉与右心室收缩压力之间具有阶差的特征。该患儿P2亢进,X线胸片表现为肺血增多,右心导管未见肺动脉和右心室压力阶差,可排除该病。

治疗

治疗原则:手术修补缺损。

病例八 急性肾小球肾炎

病史

1.病史摘要:

姜××,男,7岁。主诉:少尿、浮肿5天,加剧伴气促2天。

患儿于5天前出现尿量减少,每日2-3次、每次约“100m1”,呈浓茶色,并发现眼睑浮肿、晨起较明显,随后渐扩散至全身;2天前患儿出现烦躁、气促,头痛,时有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半月前患儿曾出现发热(体温不详)3~4天,当地医院予以“罗红霉素”及退热药口服后体温渐降至正常。既往体健,营养状态良好。

2.病史分析:

(1)病史采集应着重询问患儿近日来每天的尿量,最好记录每天24小时的出人量,以了解患儿是否出现了少尿;应询问尿色,以了解有无血尿;还应询问浮肿发生的部位、顺序及伴随症状;询问有无失水、药物过敏史、休克史、肾脏疾病史、心血管疾病史、排尿困难史等。通过对病史的详细了解,大致可以推断少尿的原因。

(2)少尿的伴随症状对病因分析也很重要,少尿可分为:①肾前性少尿: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肾脏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引起,常有明确的原因存在,如血容量不足、休克、左心衰竭等。②肾性少尿:无论是原发肾小球肾炎还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均可引起肾实质损害,引起少尿或无尿;药物过敏如青霉素、磺胺药物、氨基贰类抗生素等引起肾间质损害及肾血管性疾患也可引起少尿,除少尿外,常伴有尿色的改变及浮肿等症状。③肾后性少尿:儿童较少见,常由肾结石等因素引起,除少尿外,往往伴有绞痛。结合该患儿的表现,考虑少尿为肾性少尿的可能性较大。

(3)病史特点:①男性,学龄期儿童,急性起病。②少尿明显,小便颜色改变、水肿,继之出现气促、烦躁。③半月前患儿有发热。④症状进行性加剧,全身症状明显。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4℃,P 140次/分,R 40次/分,BP 140/85mmHg。

神志清楚,精神疲倦,反应差,端坐位;颜面及下肢非凹陷性水肿;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口唇轻度发绀;颈软,颈静脉怒张;心率14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无杂音;双肺闻及中小水泡音;腹稍膨隆,肝右肋下2cm、质中等、边缘较钝,脾未触及,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四肢肌力、肌张力大致正常;生殖器无畸形,阴囊轻度水肿;克氏征和布氏征(-),病理反射未引出。

2.体检分析:

(1)查体特点为:①眼睑及双下肢浮肿,阴囊轻度水肿,浮肿非凹陷性。②血压140/85mmHg,明显升高。③颈静脉怒张,心率140次/分,心音低钝,双肺闻及中小水泡音,肝右肋下2cm,提示心功能不全或体循环淤血。④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紫癜及黄染。

(2)本病的阳性体征主要表现为水肿,心率快,血压高,肝脏大,考虑肾脏疾病可能性大,但心脏疾病不能排除。

辅助检查

1.结果: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94g/L,WBC 8.8×109 /L、N 0.72、L 0.28.,Plt 219×109 /L;大便常规无异常;尿常规:蛋白

(十),红细胞(十十十),颗粒管型

(十),尿比重1.015;血生化:TP 64.7g/L,ALB 43.4g/L,CHOL 2.67mmol/L;BUN 7.5mmol/L,Cr 92.8μmol/L;ALT 41U/L,AST 69U/L,LDH 123U/L,CK 53U/L,CK-MB 7U/L;C3 0.32g/L,C4 0.23g/L,CH50 13U/L;ASO 1200U;ESR79mm/h;24小时尿蛋白定量0.46g;两对半阴性;血Na+130.Ommol/L、Ca+2 l.95mmol/L、血K+、Cl一在正常范围;IgA、IgG、IgM在正常范围,ENA多肽抗体七项(-)。

(2)B超:双侧肾脏轻度肿大,肾内弥漫病变。(3)心电图:窦性心律。

(4)胸部X线片:双肺纹理增粗,心影丰满。2.辅助检查分析:

(1)本患儿尿常规红细胞(十十)、颗粒管型

(十),24小时尿蛋白定量稍升高,ASO升高,补体降低,B超双侧肾脏肿大及弥漫病变,这些检查均提示该患儿系肾脏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能;总蛋白、白球比、胆固醇、甘油三酷正常可初步排除肾病综合征。(2)患儿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基本正常,可排除心脏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2.诊断依据:

(1)急性起病,1~3周前有前驱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脓皮病等。

(2)尿常规检查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离心尿沉淀红细胞>5个/HP、不离心尿红细胞>2~3个/HP,白细胞(WBC)

(4)起病6~8周内血清补体降低;有链球菌感染的血清学证据、如ASO升高。(5)颈静脉怒张,心率140次/分,心音低钝,肝右肋下2cm提示体循环淤血。具有上述表现的前4项可确诊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3.鉴别诊断:

(1)其他病原所致的急性感染后肾炎:细菌、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肺炎支原体等也可导致急性肾炎。本病例有前驱症状及链球菌感染的血清学证据如ASO升高可资鉴别。

(2)急进性肾炎:起病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相似,在病程2~4周病情急剧恶化,出现进行性肾功能衰竭,预后差,血清补体多正常。肾脏活检病理改变为半月体性肾炎。(3)肾炎型肾病:它具有肾病四大特点: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水肿,可有高血压、血尿、补体下降、肾功能不全。患儿总蛋白、白球比、胆固醇、甘油三醋正常可排除肾病综合征。

(4)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既往多有肾脏病史,常在感染后1-2日出现急性肾炎表现,贫血、高血压、氮质血症严重,尿比重低而固定。本病例无既往病史、无贫血及氮质血症可以鉴别。

(5)IgA肾病:在上呼吸道感染等后1~5日内出现肉眼血尿,不伴水肿、高血压及少尿,血尿持续1~5日,如此反复发作;有的病例起病缓慢,偶然发现镜下血尿,多无其他表现。ASO、补体多正常,可与本病例鉴别。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包括:①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低盐饮食,适当摄人蛋白质。②适当使用抗生素。③对症治疗:利尿和(或)降压治疗。病例九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病史

1.病史摘要:

张××,男性,11月。主诉:皮肤粘膜苍白伴精神不振4个月。

近4个月患儿父亲发现患儿皮肤苍白,易疲乏,不爱活动,食欲差,早期曾表现为烦躁不安和注意力不易集中,以皮肤粘膜苍白伴精神不振4个月收入院。患儿为第1胎、第1产,32周早产,出生体重1500克,出生5个月起不规则添加米汤、米粉糊等,未添加其他辅助食品。父母体健,无贫血家族史。2.病史分析:

(1)病史采集应着重询问出生史、喂养史,寄生虫感染史,服药史如氯霉素、细胞毒性药物均可引起再障,磺胺、非那西汀、伯氨喹琳可诱发G-6-PD缺陷症的患儿发生急性溶血;是否有引起贫血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肝肾或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病等。有否存在胃肠道潜在出血的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肠息肉、麦克尔憩室等引起的慢性出血性贫血。

(2)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应主要侧重于与贫血的鉴别:患儿的全身皮肤粘膜、口唇及甲床苍白,多考虑营养性贫血,指甲扁平或凹陷常为缺铁性贫血特征之一;如皮肤出现瘀点、瘀斑常提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白血病等;贫血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常提示恶性淋巴瘤,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等。该患儿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无其他出血表现,伴易疲乏,食欲差,烦躁不安和注意力不集中,首先考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能性大。

(3)病史特点:①11个月男孩,皮肤粘膜苍白伴精神不振4个月。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③有喂养不当史。④无其他出血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 1.结果:

T 36.5℃ , P 128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体重7kg,身高65cm。

神清,精神欠佳,前囟1.2cm×1.2cm;双颈后各触及三枚0.4cm×0.4cm的淋巴结、活动、无粘连及压痛;皮肤粘膜苍白、以口唇和甲床明显,心率128次/分,心律齐,心前区可闻及I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肺未闻干湿啰音;轻度舟状腹,皮脂0.4cm,肝肋下2cm、质软,脾肋下1.5cm,质软,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2.体检分析:

(1)要着重检查皮肤、粘膜、甲床及肝脾淋巴结等部位。贫血外貌伴特殊面容,如额部隆起、颧高、鼻梁塌陷、两眼距增宽,肝脾明显增大,应考虑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早期即出现进行性苍白、虚弱无力,伴发热、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紫癜、出血点,肝脾淋巴结肿大,要考虑急性白血病;贫血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要考虑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单纯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者首先考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本病例的阳性体征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精神欠佳,皮肤粘膜苍白、以口唇和甲床明显,窦性心动过速,心前区可闻及I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辅助检查 1.结果:

(1)血常规:RBC 2.68×1012 /L,、Hb 52g/L,,WBC 5.5×109 /L,,Plt 196×109 /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72fl(正常值 82~98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23pg(正常值27~34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0.27(0.32~0.36)。

(2)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中央淡染区扩大。

(3)骨髓象: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各期红细胞均较小,血红蛋白含量极少,未见原始及幼稚细胞。

(4)血生化:血清铁蛋白(SF)10mg/L(正常值18~91mg/L),血清铁(SI)7.8mmol/L(正常值12.8~31.3mmol/L),总铁结合力(TIBC)70.8mmol/L(正常值<62.7m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TS)0.13(正常值>0.1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1.1mmol/L(正常值< 0.9mmol/L),血清谷丙转氨酶(ALT)11.7 IU/L(正常值0.65 IU/L),血清谷草转氨酶(AST)12.5 1U/L(正常值6~371U/L),乙肝两对半阴性,血清总蛋白48g/L(正常值60~80g/L),白蛋白28g/L(正常值40~55g/L)(5)尿常规(-)、大便常规(-)、大便隐血(-)、大便查虫卵(-)。(6)X线胸片正常。2.辅助检查分析:

(1)骨髓象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未见原始及幼稚细胞,可排除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慢性白血病。

(2)大便常规及OB(-)可排除消化道慢性出血性疾病所引起的贫血。(3)大便查虫卵(-)可初步排除寄生虫感染。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诊断依据:

(1)患儿早产,出生体重低,人工喂养、未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早期表现为烦躁不安和注意力不集中,易疲乏,不爱活动,食欲差;生长发育落后,精神欠佳,皮肤粘膜苍白,心率偏快,心前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

(2)RBC、Hb明显下降,以Hb下降更甚;MCV、MCH、MCHC均下降,外周血涂片显示小细胞低色素;血生化示SF、SI,、TS下降而TIBC、FEP升高;骨髓象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各期红细胞均较小,Hb含量极少。3.鉴别诊断:

(1)铁粒幼红细胞贫血:表现为皮肤粘膜不同程度的苍白或轻度黄疸,可伴轻度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可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SI、SF、TS升高及骨髓片出现大量环形铁粒幼红细胞。该患儿SI、SF、TS下降;骨髓片未见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故不符合该诊断。

(2)铅中毒性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红细胞中可见嗜碱性点彩,铅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涉及机体的多个系统和器官而出现多系统的临床表现。该患儿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易疲劳,不爱活动,食欲差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其他系统的异常表现,如需进一步鉴别,必要时应检查血清铅及摄X线长骨片加以鉴别。

(3)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常表现为反复咳嗽,发作性苍白、乏力,伴咯血、呕血、痰中带血;外周血象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X线胸片肺部可见网点状阴影,痰液或胃液中可发现含铁血黄素细胞。该患儿无上述临床表现,X线胸片正常,故不符合该诊断,必要时应进行痰液检查明确有无含铁血黄素细胞,进一步加以鉴别。

(4)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有家族史,特殊面容、如额部隆起,颧高,鼻梁塌陷,两眼距增宽,X线颅骨摄片可见颅骨内外板变薄,板障增宽;肝脾明显增大;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形状不

一、可见靶形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HbF、HbA2或HbH,、HbBarts升高。该患儿虽皮肤粘膜苍白,但无以上特殊面容,肝脾仅轻度肿大,无贫血家族史,外周血涂片未见靶形红细胞,故可排除该诊断。

(5)急性白血病:早期即出现进行性苍白,以皮肤和口唇粘膜较明显,随着贫血加重,可出现活动后气促,虚弱无力等症状,半数以上的患者可有发热、鼻出血、牙眼出血和皮肤紫斑或淤点,大多数患儿有肝脾淋巴结肿大;血象可见较多原始及幼稚细胞,骨髓象可见白血病细胞极度增生。该患儿虽有贫血的临床表现,但无发热、鼻出血、牙龈出血及皮肤紫癜或瘀点,血象未见原始及幼稚细胞,骨髓象未见白血病细胞,故可基本排除白血病。治疗

治疗原则:去除病因;补充铁剂。

下载妇产科典型病例分析---卵巢囊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妇产科典型病例分析---卵巢囊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妇产科见习-病例

    病例: 患者23岁, 经产妇,平产一胎,1-0-0-1 患者孕期无正规产检,LMP:2012.1.10,孕期在奉贤中心医院建卡产检,发现双胎,09-03在奉贤中心医院发现血压高,09-04到奉城医院就诊,查血压150/......

    内科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内科学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病例六、 病例七、 病例八、 病例九、 病例十、 病例十一、 病例十二、 病例十三、 病例十四、 病例十......

    颅脑外伤 典型病例分析

    患者,张义涛,男,39岁,以外伤5小时昏迷2小时主诉入院,患者家属诉患者于5小时前被摩托车撞到在地,当场昏迷约10分钟,随后清醒,感头昏,头痛剧烈,尚能自行回家,呕吐2次。不能回忆当时经过,2......

    第八版妇产科学配套课件典型病例和习题(推荐阅读)

    异常妊娠 28岁女性70日少许阴道流血就诊。平素月经规律4~5/28~3030 日验尿hCG+60 日B 型超声检查提示“宫内见一孕囊20mm×25mm×19mm5mm6周+。 1. 该病例临床诊断应为 A.......

    妇产科学病例分析题(精选五篇)

    《妇产科学》病例分析题 《妇产科学》病例分析题 1、孕妇35岁,G1P0,孕36周,浮肿(++),血压21.3/14.6kPa(160/110mmH蛋白尿(++),一天前出现头痛,恶心。入院诊断为重度妊高征,先兆子痫,(1)试......

    胃肠外科典型病例分析试题

    1.某女,65岁,因右下腹痛并自扪及包块5小时而急诊入院,伴有腹胀、呕吐不适,既往无类似发病史。体检:T 37.8℃,P 98次/分,R 20次/分,BPl05/70mmHg,腹部查体:腹软,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肝脾肋下未......

    口腔内科典型病例分析(详解)

    口腔内科典型病例分析病例1患者,男,17岁,学生。刷牙时牙龈出血2年。2年前开始患者每日刷牙时发生牙龈少量出血,未曾治疗。近一年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出血症状加重,并且牙龈肿胀明显,......

    医学系典型病例分析报告写作要求(5篇)

    医学系典型病例分析报告写作要求 一、分析报告内容要求 (一)报告封面 报告封面的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实习单位等,统一用四号楷体。题目一般不超过字,四号宋体,加粗。 ...20.........(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