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焊工作业的危害及影响因素

时间:2019-05-13 09:2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电焊工作业的危害及影响因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电焊工作业的危害及影响因素》。

第一篇:浅析电焊工作业的危害及影响因素

浅析电焊工作业的危害及影响因素

1、电焊作业危害因素及影响因素

电焊作业的健康危害因素很多,一般可分为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大类。前者有高温电弧光产生的紫外线、红外线等。后者为电焊气溶胶的各种成分,固态有各种金属铁、锰、铝、铬、铅、镍,放射性元素等,气相部分有氧化锰、氟化氢、氮氧化物等[1]等气体。高温、震动、噪声则不是很明显。

电焊气溶胶的分散度极高,生物活性明显高于其它粉尘。焊条、焊接方式不同,电焊气溶胶的组成变化也很大,生物活性也不同[2];生物活性还与电焊烟尘溶解度、新鲜度有关。

2、电焊作业对工人健康的损害

2.1焊工尘肺及肺功能的影响

电弧焊接时,焊条中的焊芯、药皮和金属母材在电弧高温下熔化、蒸发、氧化、凝集,产生大量金属氧化物及其他物质的烟尘,长期吸入可引起焊工尘肺。电焊工尘肺一般发生在密闭、通风不良的作业条件下,发病工龄平均为18年左右[3]。肺通气功能测定表明接触电焊尘可引起电焊工一定程度的肺通气功能损伤,FVC、FEV1.0、FEV1.0%、MMF、V50、V25、PEFR等肺通气功能指标均明显降低[4];吸烟因素与接尘因素对电焊工的肺通气功能可能产生协同作用;电焊工的肺通气功能损伤有随接尘工龄的延长而加重的趋势[5]。

2.2锰中毒

各种焊件和焊条中均含有数量不等的锰,一般焊芯中的含锰量很低,只有0.3~0.6%左右N颂岣呋登慷取⒛湍ァ⒖垢吹刃阅埽褂煤毯柑跏保塘靠筛叽?3%。在通风不良场所如船舱、锅炉或密闭容器内施焊,长期吸入含锰的烟尘可发生锰中毒,可检出血锰、尿锰升高,神经行为功能改变[6],发锰测定亦可作为锰中毒早期筛检指标[7]

2.3电焊烟热

电焊烟热也称焊工热,是金属烟热的一种,由吸入金属氧化物地所致的以骤起体温升高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常在接触金属氧化物烟后6一12小时[8]起发病,有头晕、乏力、胸闷、气急、肌肉关节酸痛,以后发热,白细胞增多,重者有畏寒、寒颤。

2.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电焊作业存在与职业接触有关的神经系统损害,主要涉及记忆、分析、定位等信息加工处理的功能,表现为神经生理、神经心理、神经行为异常[9],与电焊烟尘中的锰、铝、铅等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采用WHO.NCTB测试,结果行为功能总分与尿锰存在负

相关[10],提示神经行为功能的变化可作为预防锰中毒的早期指标之一[11]。国外研究有电焊作业工人行为功能总分反而较对照组升高的报告,作者分析可能是工人健康效应和工作相关技能训练效应所致[12]。电焊作业对工人副交感神经调查功能的影响也有报道[13]。国外尚有报道帕金氏综合症在电焊工人群中的发病年龄明显提前[14](平均46岁,对照组平均63岁),提示电焊作业是帕金氏综合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2.5对眼及皮肤的影响

紫外线(UVR)和红外线(IFR)对眼及皮肤的损伤是电焊作业职业损害的一个重要方面。电焊工眼部症状明显增多常有报道,表现为电光性眼炎、慢性睑缘炎、结膜炎、晶体混浊等,且慢性睑缘炎、结膜炎患病率有随工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15]。过量UVR暴露的主要损害为光敏性角膜炎,电焊工白内障与红外线接触有关。国外最近的研究表明,工人接触过量UVR会有发生非黑色素细胞皮肤癌[16]和其它诸如眼恶性黑色素瘤[17]等慢性疾病的危险。

2.6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生殖毒性的结局意义重大,故近10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一些关于电焊作业生殖毒性的研究,主要涉及男工精液质量、女工生殖结局及损害机制。研究表明:电焊女工月经的经量增加、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白带增加,自然流产、早产、痛经、均较对照组高[18]。锰中毒男工精液外观呈均匀灰白色,PH值正常,平均液化时间比对照组延长。检验结果证明,锰中毒男工平均一次射精量、精子总数、精子存活率及活动精子率均比对照组下降,锰中毒男工精子畸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9]。认为金属锰能够影响男工生精系统,对精子的发育有直接毒作用,并能杀伤精子,从而引起男性精液质量的改变。国外也有报道电焊作业工人性激素分泌改变,精子质量下降,但对子代的性别比例没有影响[20]。

2.7对体内酶和抗体水平的影响

近年来,有关电焊作业对工人体内酶及抗体产生影响的报道很多。研究表明:电焊工血清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下降,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但不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21、22],电焊工于氧化应激状态,抗氧化能力减弱,提示生物膜受到损伤[23]。

为探讨电焊烟尘对人体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对电焊工和健康对照者采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IgG、IgA、IgM含量。结果发现,电焊组的IgG、IgA二项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电焊组的IgM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尿锰与IgG、IgA有相关关系,分别为r=0.982,r=0.991[24],提示电焊烟尘对人体免疫球蛋白含量有影响。

热应激蛋白(HSPs)是机体在各种应激状态下诱导合成增加的一组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在生理状态下,它们是细胞生存所必需,在应激状态下水平的增加,可提高细跑对损伤的耐受力和应激能力,以保护组织细胞抵抗有害因家的损害作用,对维持机体的自身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电焊工血浆中HSP65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电焊工血浆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异常检出率均为26.1%,认为电焊混合尘作为应激原能够诱导机体HSP65抗体水平合成增加[25]。因此认为,电焊工血浆中HSDP65抗

体水平能够反映电焊混合尘对工人的危害程度。

2.8对内脏的影响

通过B超检查探讨电焊对作业工人肝脾的影响。结果电焊作业组工人左肝长、厚,右肝斜厚及脾厚均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电焊对作业工人肝脾存在一定的损害,且随工龄延长有加重趋势[26]。国外有报道,胰腺内分泌肿瘤在电焊工中发生的危险度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群[27]。

2.9对体内微量元素的影响

有报道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检测锰电焊作业工人血清中的Mn,Cu,Zn,Fe和Pb5种微量元素。结果接触组锰和铁的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铜略高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锌和铅的血清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接触组工龄及年龄分层显示,各组血清微量元素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锰的过量吸入可影响体内Mn,Cu,Zn,Fe和Pb5种微量元素变化,从而引起体内微量元素的失衡,促使锰中毒的发生[28]。尚有报道电焊作业者红细胞内锰含量女性高于男性,且红细胞内铜锌含量变化与锰呈正相关关系[29]。

氩弧焊的危害程度要比焊条电弧焊相对来说要大,但是没有大到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步,红外线辐射约为普通焊条电弧焊的1~1.5倍,氩弧焊电弧产生的紫外线辐射约为焊条电弧焊的5~30倍,在有限空间内焊接时,臭氧的浓度可增大到危险程度,在焊接过程中,还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这些都对焊工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我们在焊接过程中要做好防护,选用电极的材料,要尽量选用放射性小的钍钨·铈钨。磨削电极时,要戴好口罩·手套,且工作后要洗手;如果长时间的焊接要定期的进行身体检查,在工作中做到有张有持,就像我们晒太阳,晒久了也会对人身体不好的。

电光性眼炎

有些人白天被电焊晃了眼睛,在夜间突然发生两眼睁不开,剧烈眼痛,流泪,这往往就是电光性眼炎。

电焊和气焊的弧光、紫外线灯、烈日的海滨和高原、雪山的日光反射都可产生大量紫外线而引起电光性眼炎,尤以电焊工为多见。电光性限炎的主要表现是:在眼睛接触紫外线照射的2~12小时后,由于角膜上皮受损,患者感觉眼痛,怕光,眼睛难以睁开,眼痛犹如许多沙粒进入眼睛一样,视物很模糊。眼科检查可见眼睑皮肤充血、眼红、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脱落。电光性服炎虽然病情来势凶猛,但预后较好。发病当时可滴用表面麻醉药(如0.5%地卡因液)1~2次,可立即消除眼痛症状,并滴用消炎眼水以预防感染。随着结膜、角膜上皮的迅速修复,2~5天后即可痊愈。

为预防电光性眼炎,电焊工人操作时一定要戴上防护面罩或眼镜。此外,高原、雪地或沙漠日光反射后的紫外线也可使人发生电光性眼炎,因此也需戴上防护眼镜。

第二篇:电焊工职业危害

电焊作业中的主要危害

其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有毒气体、高温、电弧光、高频电磁场等

1. 金属烟尘的危害

电焊烟尘的成分因使用焊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焊芯除含有大量的铁外,还有碳、锰、硅、铬、镍、硫和磷等。在熔化焊条和焊件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烟尘,其成分主要为氧化铁、氧化锰、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烟尘粒弥漫于作业环境中,极易被吸入肺内。长期吸入则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称为电焊工尘肺,而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并伴有头痛、全身无力等病症,肺通过气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2. 有毒气体的危害

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1)臭氧,为无色、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它对呼吸道粘膜及肺有强烈的刺激

作用。短时间吸入低浓度(0.4mg/m3)的臭氧时,可引起咳嗽、咽喉干燥、胸闷、食欲减退、疲劳无力等症状,长期吸入低浓度臭氧时,则可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等。

(2)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它极易与人体中运输氧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难分离,因而,当大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以后,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人体输送和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

(3)氮氧化物,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其中常接触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

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时,经过上呼吸道进入肺泡内,逐渐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3. 电弧光辐射的危害

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其中紫外线主要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胆红斑症。主要表现为患者眼痛、羞明、流泪、眼睑红肿痉挛,受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可出现界限明显的水肿性红斑,严重时可出现水泡、渗出液和浮肿,并有明显的烧灼感。

二、电焊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

1.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

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通过改进焊接工艺,如合理设计焊接容器的结构,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新工艺,避免焊工在通风极差的容器内进行焊接,从而大大地改善焊工的作业条件;再如选用具有电焊烟尘离子荷电就地抑制技术的CO。保护电焊工艺,可使80%~90%的电焊烟尘被抑制在工作表面,实现就地净化烟尘,减少电焊烟尘污染。由于电焊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条药皮成份有关,所以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2.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

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容器内进行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

3.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可以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穿白色防护服、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容器内工作,还要佩戴使用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

4. 强化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

对电焊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同时,还应加强电焊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的监测工作以及电焊工的体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三篇: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因素

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因素

2009-04-15 13:35

电焊作业的健康危害因素很多,一般可分为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大类。前者有高温电弧光产生的紫外线、红外线等。后者为电焊气溶胶的各种成分,固态有各种金属铁、锰、铝、铬、铅、镍、放射性原素等,气相部分有氧化锰、氟化氢、氮氧化物等气体。高温、震动、噪声则不是很明显。

电焊气溶胶的分散度极高,生物活性明显高于其它粉尘。焊条、焊接方式不同,电焊气溶胶的组成变化也很大,生物活性也不同;生物活性还与电焊烟尘溶解度、新鲜度有关。

电焊作业对工人健康有多方面的损害,都是不可以忽视的。

电焊作业对焊工尘肺及肺功能的影响。电弧焊接时,焊条中的焊芯、药皮和母材金属在电弧高温下熔化、蒸发、氧化、凝集,产生大量金属氧化物及其它物质的烟尘,长期吸入可引起焊工尘肺。电焊工尘肺一般发生在密闭、通风不良的作业条件下,发病工龄平均为18年左右。肺通气功能测定表明,接触电焊尘可引起电焊工一定程度的肺通气功能损伤,肺通气功能指标明显降低;吸烟因素与接尘因素对电焊工的肺通气功能可能产生协同作用;电焊工的肺通气功能损伤有随接尘工龄的延长而加重的趋势。

电焊中,锰中毒是很常见的。各种焊件和焊条中均含有数量不等的锰,一般焊芯中的含锰量很低,只有0.3~0.6%左右。为了提高机械强度,耐磨、抗腐蚀等性能,使用含锰焊条时,含锰量可高达23%。在通风不良场所,如船舱、锅炉或密闭容器内施焊,长期吸入含锰的烟尘可发生锰中毒,可检查出血锰、尿锰升高,神经行为功能改变,发锰测定亦可作为锰中毒早期筛检指标。

电焊可引起多种疾病。电焊烟尘也称焊工热,是金属烟热的一种,由吸入金属氧化物所致的以骤起体温升高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常在接触金属氧化物烟后6~12小时内发病,有头晕、乏力、胸闷、气急、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随后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重者有畏寒、寒颤等。

电焊对神经系统也有很大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电焊作业存在与职业接触有关的神经生理、神经心理、神经行为异常,与电焊烟尘中锰、铝、铅等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采用测试结果表明,行为功能总分与尿锰存在负相关,提示神经行为功能的变化可作为预防锰中毒的早期指标之一。国外研究报告中,有电焊作业工

人行为功能总分反而较对照组升高的报告,作者分析可能是工人健康效应和工作相关技能训练效应所致。电焊作业对工人副交感神经调查功能的影响也有报道。国外尚有报道帕金森综合症在电焊工人群中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平均46岁,对照组63岁),提示电焊作业是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电焊对眼睛和皮肤的损害可引发肿瘤。紫外线(UVR)和红外线(IFR)对眼睛和皮肤的损伤是电焊作业职业损害的一个重要方面。电焊工眼部患疾明显增多,常有报道,表现为电光性眼炎、慢性睑缘炎、结膜炎、晶体浑浊等,并且慢性睑缘炎、结膜炎患病率有随工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过量URV暴露的主损害为光敏性角膜炎,电焊工白内障与红外线接触有关。国外最近的研究表明,工人接触过量URV会有发生非黑色素细胞皮肤癌和其它诸如眼恶性黑色素瘤等慢性疾病的危险。

电焊作业可引起生殖系统疾病。近10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一些关于电焊作业生殖毒性的研究,主要涉及男工精液质量,女工生殖结局及损害机制。研究表明:电焊女工月经的经量增加,自然流产、早产、痛经等症状的发作均较对照组高。锰中毒男工精液外观呈均匀灰白色,PH值正常,平均液化时间比对照组延长。检验结果证明,锰中毒男工精子畸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专家认为金属锰能够影响男工生精系统,对精子的发育有直接毒作用,并能杀伤精子,从而引起男性精液质量改变。国外也有报道电焊作业工人性激毒分泌改变,精子质量下降,但对子代的性别比例没有明显影响。

电焊作业对体内酶及抗体产生影响的报道很多。研究表明:电焊工血清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下降,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但不存在剂量效应光系,电焊工处于氧化反应激状态,抗氧化能力弱,提示生物膜受到损伤。

对探讨电焊烟尘对人体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对电焊工和健康对照者采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lgG、lgA、lgM含量。结果发现,电焊组的lgG、lgA二项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且尿锰与lgG、lgA有相关关系,分别为r=0.982,r=0.991,提示电焊烟尘对人体免疫球蛋白含量有影响。

热应激蛋白(HSPs)是机体在各种应急状态下诱导合成增加的一组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在生理状态下,它们是细胞生存所必需,以保护组织细胞抵

触有害因子的损害作用,对维持机体的自身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应用酶联反应吸附法对电焊工血浆中HSP65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电焊工血浆抗体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异常检出率均为26.1%,认为电焊混合尘作为应急源能够诱导机体HSP65抗体水平合成增加。因此认为,电焊工血浆中HSP65抗体水平能够反映电焊混合尘对工人的危害程度。

电焊作业对内脏的影响不小。通过B超检查电焊作业对工人肝脾的影响,结果电焊作业组工人左肝长、厚,右肝斜厚及脾厚均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电焊对作业工人肝脾存在一定损害,且随工龄延长有加重趋势。国外有报道,胰腺内分泌肿瘤在电焊工中发生的危险度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电焊作业对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不可小觑的影响。有报道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检测锰电焊作业工人血清中的Mn、Cu、Zn、Fe和Pb5种微量元素。结果接触组锰和铁的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铜略高于对照组;而锌和铅的血清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接触组工龄及年龄分层显示,各组血清微量元素比较均无统计血意义。结果表明:锰的过量吸入可影响体内微量元素变化,从而引起体内微量元素失衡,促使锰中毒的发生。有报道称。电焊作业者红细胞含量女性高于男性,且红细胞内铜锌的含量变化与锰成正相关关系:氩弧焊的危害程度要比焊条电弧焊相对来说要大,但是没有大到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步,红外线辐射约为普通焊条电弧焊的1~1.5倍,氩弧焊产生的紫外线约为焊条电弧焊的2~30倍,在焊接过程中,还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粉尘,这些都对焊工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我们在焊接过程中要做好各种防护。

有些人白天被电焊晃了眼睛,在夜间突然发生两眼睁不开、剧烈眼痛、流泪,这往往就是电光性眼炎。电焊和气焊的弧光、紫外线灯、烈日的海滨和高原、雪山的日光反射都可产生大量紫外线而引起电光性眼炎,尤以电焊工为多见。电光性眼炎的主要表现是:在眼睛接触紫外线照射的2~12小时后,由于角膜上皮受损,患者感觉眼痛、怕光、眼睛难以睁开,眼痛犹如许多沙粒进入眼睛一样,视物很模糊。眼科检查可见眼睑皮肤充血、眼红、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脱落。电光性眼炎虽然病情来似凶猛,但愈合较快。发病当时可滴用表面麻醉药(如0.5的地卡因液)1~2次,可立即消除眼痛症状,并滴用消炎眼水以预防感染。随着结膜、用膜上皮的迅速修复,2~5天可痊愈。

为预防电光性眼炎,电焊工人操作时一定要戴上防护面罩或眼镜。此外,高原。雪地或沙漠日光反射后的紫外线可可使人发生电光性眼炎,因此也需要戴上防护镜。

第四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XX公司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

制: 审

核: 批

准:

本:第1版

发布日期: 2013.01.20 实施日期:2013.01.20

XX公司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GBZ188-2007《职业健康技术规范》、GBZ/T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的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

3、职责:

3.1、公司生产副总负责组织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3.2、公司安环科、生产车间负责配合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分级和检测工作。

3.3、公司总经理负责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4、公司安环科负责抽查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检测记录。

4、内容 4.1、分布区域

4.1、安环科、生产车间应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原材料的各种因素,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对本公司作业场所以及接触的化学品进行校对,明确有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和分布区域,并经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审核后,由生产副总负责组织检测工作。4.2、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划分 职业病危害场所的划分应按以下要求:

4.2.1、一种生产作业如同时产生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以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工作场所种类。

4.2.2、在同一车间(空间)内,存在同一性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采取流水方式,且每道工序的作业点及作业人员又相对固定,每道工序可以为一个工作场所。

4.2.3、在同一车间内(空间)内,存在同一性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规模较小或作业工人同时完成多道工序作业,则以整个广房(空间)为一个工作场所。

4.2.4、凡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一般以单台划分场所,多台设备产生同一性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又相互影响时,可划为一个工作场所。

4.3、监测点的设置

4.3.1、工作场所设置监视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综合考虑空气中待测物浓度、逸散方向、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等因素。

4.3.2、同一工作场所,不同有害因素,应分别设置监测点。4.3.3、仪表控制室和员工休息室,至少设置1 个监测点。

4.3.4、粉尘、毒物的监测点设置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第7章的规定,粉尘的监测点设置还应符含GBZ/T192.1-2007中附录B的规定。

4.3.5、物理因素监测点的设置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噪声工作场所监测点的设置应符合GBZ/T189.9-2007中3.3 的规定。高温工作场所监测点的设需应符合GRZ/ T189.7-2007 中第4章的规定。4.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监测点确定应符合《卫生部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附件4 的规定。

4.5、监测点确定后,应绘制监视)点方位平面图。4.6、监测频次

4.6.1、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公司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每年对作业场所进行粉尘、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公布。

4.6.2、高温作业的监测时间应符合GBZ/T189.7-2007中第5章的规定。4.7、各类监测结束后,公司生产副总应做出综合性职业病危害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讨论整改措施与实施方案,并保存评价档案。

4.8、公司办公室根据监测结果,全面衡量公司职业卫生体检的频次和项目,保障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提出调整或改进建议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审批。

5、变更与修订

5.1、公司生产副总应关注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变更或修订情况或者是作业场所工艺的调整、配方的改变,设备设施的增加等情况,对照其更新过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标准规范,评价本制度的合法性与适时性,及时变更或修订本制度。

第五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CGYC/AG-B-29 为加强对工作场所职工卫生危害场所的管理,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并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五项的规定,对我公司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区进行划分,针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范围

存在三氯氧磷、三氯化磷、偏二甲肼、N-甲基苯胺、MDI、HDI、甲苯、苯酚、甲酸中毒及苯酚、MDI粉尘危害因素,主要场所分布如下:

(1)三氯氧磷、三氯化磷、偏二甲肼、N-甲基苯胺、MDI、HDI、甲苯、苯酚、甲酸有毒有害场所分布地点:

1)二车间操作岗位检测内容:甲苯、N-甲苯胺、三氯氧磷、甲酸、噪声

2)三车间操作岗位检测内容:甲苯、噪声

3)四车间操作岗位检测内容:三氯化磷、苯酚、4)烘干房操作岗位检测内容:粉尘、噪声

二、危害因素接触限值标准

1、按照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接触限值标准为:偏二甲肼≤0.5㎎/m3、N-甲基苯胺≤0.04mg/m3、甲苯≤500mg/m3、三氯氧磷≤0.3mg/m3、三氯化磷≤1mg/m3、甲酸≤10mg/m3、MDI≤0.055mg/m32、按照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规定,车间噪声≤85dB;粉尘≤8 mg/m

三、检测

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由安保科负责,联系姜堰市疾控中心每年对以上各部位进行监测(车间空气、车间噪声、车间粉尘),并对报告书进行存档留册。如监测后车间设备另有变动的,必须重新监测。

2、设备科负责对由公司所有防静电接地电阻每月进行一次检测,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 3

中性点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

防静电保护接地,其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大于100Ω。

3、每半年由气象部门对公司所有避雷、防雷进行监测,应符合相关的要求。(防雷保护接地,其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

四、管理

各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场所的日常管理由各自所属单位负责管理,安保科负责职业危害的监督管理工作及职业危害的统筹管理和职业病的后续管理工作。

检测人员发现有职业危害因素超标情况,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浓度在规定范围之内。

五、相关记录

1.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2.工作场所空气监测报告(车间空气、粉尘、噪声)

3.防雷监测报告

4.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测台帐AG-C-5.8-05

5.防雷、防静电检测台帐AG-C-5.8-06

下载浅析电焊工作业的危害及影响因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电焊工作业的危害及影响因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场营销作业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1201418摘要 由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对象是干变万化的人的行为,不可能有通用的最佳模式,所以市场营销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对策。消费者某一具体的购买决......

    影响作业效率因素分析报告

    影响作业效率因素分析报告 受董事长讲话发言稿启发,并结合近期煤炭市场不景气、港区生产作业量及作业效率较正常水平差距较大等原因,遂将生产业务部所统计的数据加以筛选、提......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

    企业生产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大全

    企业生产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制度一、 目的为了规范公司有毒有害等危险岗位安全检测规定,明确公司环境监测项目、指标、监测周期,规范监测分析方法,特制定本制度。二、适用范......

    020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东莞市吉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编号:BZH-ZD-020-A 1 目的 本公司生产车间、仓库等作业场所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为保证操作人员了解作业场所内......

    2015年度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2015年度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一、 粉尘类: (一) 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1.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 2. 行业举例: (1)煤炭采选业:岩巷凿岩、岩巷爆破、岩巷装......

    加油站危害因素识别

    加油站危害因素 汽油、柴油的成份很复杂,长期接触对身体的危害是多种多样的(个体原因),最主要最常见是铅中毒的病状和一些像缺乏维生素的症状,究其原因,都是由于铅所引起。另外,由......

    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管理研究方法论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讨论报告书 学 院: 题 目: 研究对象: 组 别: 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 指导教师:二O一二 年 十 月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