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职业教育建设的请示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职业教育建设的请示
职业技术学校于1999年8月成立,2011年8月迁至城南中学原校址。为完成全省教育布局调整和发展目标,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2008年6月,**县人民政府引进市场运作模式,与海南省工业学校签订三年合作办学协议,自2008年9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实际从2009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期内,由海南省工业学校全面接管**职业技术学校。根据双方协议,**职业技术学校执行经济独立核算,学校教职员工由工校教师(11名)和**县各中学抽调教师(8名)及外聘人员(7名)组成,**县负责招生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年招生规模达1000人左右,海南省工业学校负责经营管理。**职校执行“三段式”办学,第一年在**职校,第二年转到省属中专,绝大部分转到省工业学校,第三年顶岗实习。
自2009年海南省工业学校接管**职业技术学校以来,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着重培养做人做事特色,第一年就将专业课和技能课引入课堂,加强技能训练,推行“准军事化和企业化”管理,强化素质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学生文明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在参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和**县中学文艺汇演中分别获得两个三等奖和一等奖,得到**教育界的充分认可。三年来,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培养和锻炼,先后选派7名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充分发挥工校传、帮、带作用,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进行辐射和示范,促进了**职校教师的成长。同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三年来得到170万
元设备款的投入,建起了餐厅客房实训室、计算机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家电实验室、制冷空调实验室、农机实训室、焊工钳工实训室、多媒体教室。今年下半年,又将得到50万元设备款,用于建设烹饪实训室。随着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验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学校自主办学,开展学历教育和涉外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接管期限已经结束,为了能够自主办学,进一步促进我县职业教育健康、快速、持续发展,需要配备师资和资金投入作保障,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恳请县政府解决以下问题:
一、解决固定办学场所,明确职校办学职能
这些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产品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已成为继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之后又一重要教育。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定,要在全国建设1000所职业学校,海南省政府规定每个市县都要有一所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心)。职业学校主要承担两大教育功能,一是承担本县初中应、往届毕业生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二是承担社会人员(含下岗员工、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在职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职业培训需求的不断增大,职业教育的第二教育功能越发突显,发展前景良好。目前,学校与中小学校合校办学,发展空间严重不足,不利于职校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托管期满后,建议县政府尽快建设一所固定的校址独立办学,在办好中职学历教育的同时,加大社会培训,更好地服务我县经济建设。
二、解决教师编制问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通知(教职成„2010‟12号)文件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县级
职业教育中心(职业学校)建设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琼府办„2009‟29号)文件精神,在校生规模应达到1000人左右,必须落实教师编制和招聘专任教师,专任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原则上应达到1:16左右。目前,县编委办给**职校的编制才15人,而全校现有教职工26人,其中在编人员为5人,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借调8人(全为文化基础课教师),外聘教师2人,海南省工业学校委派教师7人,临时聘请2位勤杂人员,公益性保安2人。借调人员还未办理入编手续,学校专业课的教学多由省工业学校所派教师任教。目前职校开设酒店服务与管理、汽车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餐旅服务、会计、电子电工、机电技术应用、烹饪等专业,如职业学校在校生的建设规模为600至800人左右,根据定府办[2009]23号文件来测算教师队伍编制数(1:16)约为40人左右,若学校独立办学,需要县政府追加职校人员编制数(达到40人),并尽快解决目前人员的入编问题,加快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的招聘,保证专业教师达到15人左右,文化教师可从全县中学教师当中调配。同时,**职校按科级建制,根据定府办[2009]23号文件配备领导班子成员3-4名,以加强对**职校的管理。自主办学过度期可聘请工校教师担任专业教学任务。
三、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职校发展
根据省政府规定,从今年开始,凡报读职校农村户籍学生一律免除学杂费,明年全部职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市县职校与省属中专相比已无优惠优势,为确保招生任务的完成,鼓励更多的学生报读**职校,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希望政府加大对职业学校的资金投入。一是县政府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设立职业教育建设专项预算经费,生均公用经费按省政府核定标准执行,不能再收取学生的学
杂费用于支付外聘教师和后勤人员工资费用。二是在未落实编制之前拨专款解决外聘教师工资问题,如招聘各类人员20人,每人每年平均工资为35000元,共计需要70万元。三是要给学生一定的优惠政策,参照文昌、昌江、琼中等市县在招生工作中实行“三免一补”政策,我县今年中职招生拟实行“三免一补”,即免学费、免教材费、免住宿费,月补贴150元生活费。其中“免学费”和“一补”已分别从省级配套资金与国家助学金中解决,但为了留住学生和便于军事化管理,特请求县政府拨款解决,其标准为每生教材费250元、住宿费250元,合计500元,如按今年招生计划440名学生来计算,一年共计需要经费22万元。
四、整合部门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根据定府办[2009]23号文件精神,为了落实县级职业教育中心(职业学校)的社会培训职能,提高**职校的办学效益,建议县政府将人事、劳动保障、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的农村劳动培训项目集中在县职业学校进行培训,由有关部门提供培训经费。县就职业教育中心(职业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共建,寻求社会的广泛支持,拓宽职校办学经费来源渠道,以促进**职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以上请示妥否,请批示。
**县教育局 2012年6月28日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建设工地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的若干规定
文明整洁的建设工地是城市环境风貌的重要窗口,也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工程安全生产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为加快推进形成一流生态宜居环境,顺应后峰会时代杭州市创建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固化G20杭州峰会建设管理的各项体制机制,并对建设工地文明施工进一步优化执行标准、强化监管措施、量化工作指标、再造管理流程、明晰各方职责、消除薄弱环节,提升我市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管理水平。现依据《杭州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市政府令第278号)、《杭州市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建筑工地环境整治行动方案》等规章文件,在细化既有标准规定执行的基础上,针对我市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现场易发多发的问题,突出过程管理重点,特制定本规定。
一、各司其职强化主体责任
(一)建设单位是文明施工的组织责任单位,应明确工地文明施工负责人,负责协调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各项文明施工措施,并可采取社区共建、发公开信等方式向周边社区、居民主动公示项目信息、联动互动,共建和谐生产生活环境。
(二)建设单位应将我市关于文明施工现行规定列入招标文件,在签订施工承发包合同时须明确施工单位文明施工的责任,明确工地可视化监控系统、雾炮、车辆自动冲洗装置等配置要求和文明施工的具体执行标准,并将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列入工程概算,按规定及时支付。
(三)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监理单位按文明施工管理标准做好现场管理,特别在工程开工、桩基施工、土方开挖、后期扫尾等阶段,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督促文明施工措施的落实,不得降低文明施工标准。
(四)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要督促施工单位完成围挡设置,硬化工地现场出入口和场内主要道路,安装车辆冲洗设施、工地可视化监控系统,并组织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开工前文明施工条件验收;在桩基施工前,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做到就地固化处理或规范处理泥浆。
(五)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须与施工单位签订相关协议,落实对驶出车辆的清洗及场内区域(含临时通道)的清扫保洁。
(六)施工单位是文明施工的实施责任单位,开工前应结合周边环境和现场管理标准编制文明施工专项方案,明确工地文明施工负责人,建立健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七)施工单位应执行工人岗前教育培训和班前交底制度,严格执行文明施工各项措施,做到“工完场清”,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应加强检查,及时纠正不文明施工行为。
(八)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前应按规定配备车辆冲洗设施,并落实专人做好冲洗和设备的维保,确保净车出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浆和淤泥应当按照规定处置,需向城市排水管网排放的,应当办理临时排水行政许可手续。
(九)施工单位在桩基施工前,应落实泥浆就地固化处理或规范化集中处置工作。在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渣土运输企业,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加强对渣土运输企业的文明施工教育工作。
(十)施工单位应积极运用工地可视化系统进行项目管理,落实专人对承建的工程做到每天全覆盖网上巡检,遇有线路故障及时报修,并于3日内完成修复。
(十一)监理单位是文明施工的监理责任单位,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文明施工条件开工前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得签署开工报告。
(十二)监理单位应加强日常检查,严格履行监理职责,建立日常检查及巡查制度,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各项文明施工措施。对未落实文明施工措施的,应及时下达监理通知单或暂停令;对情节严重或拒不整改的,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和监督机构。
(十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应加强对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履行文明施工职责情况及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未落实主体职责及不文明施工行为的,应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予以纠正,并依法依规进行惩处。市质安监总站应加强对区级监督机构的业务指导、层级巡查;市建委应加强对市质安监总站、区级住建局的业务指导、工作督查。
二、细化标准突出管理重点
(十四)建设工地应实施封闭作业,围挡设置应符合相关要求。建筑工地不得利用广告或宣传标牌体系代替围挡,房屋建筑工地围挡高度不低于2.5米,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线性工程的围挡高度不低于2.1米;围挡广告设置应以公益广告为主,公益广告量应不少于围挡外侧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施工需要,需拆除原工地围挡的,应设置连续的临时隔离设施,不得降低文明施工要求。
(十五)建设工地应安装可视化监控系统,工地可视化监控系统应与工地现场的大门、围挡、临时设施同步设置,并及时接入市区两级物联网管理应用平台。
(十六)建设工地出入口、场内主要道路、材料堆放和加工场地应硬化。场内保持排水畅通,无明显积水。
市政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设置的供社会车辆、行人通行的临时通道,应硬化处理,保持路面平整排水畅通,出现破损及时修补,并落实专人或委托专业保洁单位做好路面保洁。
桩基工程施工作业场地应当坚实稳固,使用路基板(箱)等进行硬化处理;利用泥浆护壁的,应当设置砌体或者钢板成型的泥浆沉淀池,泥浆池周边设置高度不低于1.2米的防护栏杆。
(十七)建设工地出入口应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和废水沉淀池等设施,车辆冲洗干净后方可出场。土方施工阶段还应增设洗车槽和车辆自动冲洗装置;工地现场用地条件受限的,应采取其他措施确保净车出场。
(十八)建设工地应加强日常保洁,采取洒水、喷淋、雾炮等防尘降尘措施,各项目日常保洁措施应制定制度明确责任人。现场实施破拆、切割等易产生扬尘的作业时,应当边施工、边洒水。
(十九)建设工地现场应全面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易产生扬尘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干粉砂浆、水泥、粉煤灰、灰土、细砂石等)应密闭存放或覆盖。非施工作业面的裸露地面、超过一天以上临时存放的裸土应采用防尘网覆盖或采取临时绿化措施。(二十)建设工地应实现泥浆就地固化处理或规范化集中处置,采取集中处置的应与所在区的泥浆规范处置点签订处置合同;同时应加强建筑垃圾收集管理,有条件的实施建筑垃圾减量化处理,减少建设工地现场扬尘。
(二十一)建设工地外脚手架架体应使用符合标准的密目式安全网(颜色宜为绿色)。安全网应沿外架内侧进行封闭,安全网之间应连接牢固,封闭严密,并与架体固定。安全网要定期清理,保持干净、整齐。
(二十二)建设工地的人员宿舍、办公用房等临时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宿舍应当配置生活物品专柜、脸盆架等设施,并建立保洁制度,落实专人保洁。
(二十三)建设工地的宿舍、办公用房、围挡等临时设施,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拆除,并清理场地。
(二十四)建设工地的临时设施屋面、围挡禁止使用红色或蓝色等高艳度色彩材质,宜采用灰色系色彩,具体按《杭州市城市建筑屋面整治与管理导则》执行。
三、创新方式提升管理绩效
(二十五)监督交底对文明施工实施双向交底。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参建单位和监督机构的双向交底机制,监督机构应将文明施工的监督要求、管理重点等内容事先向工地现场责任单位交底;工地现场责任单位应将文明施工创建目标、实施方案、保证措施和有关承诺等具体内容,尤其是工程开工、桩基施工、土方开挖、后期扫尾等阶段的文明施工措施向监督机构交底,使各方就工程文明施工管理目标、重难点和管理措施达成书面共识,确定相应责任。监督机构应在深入了解工程建设文明施工管理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可能出现的文明施工问题进行预警并加强监管。
(二十六)实行建设工地文明施工责任人公示制度。全市各建设工地均须确定项目文明施工监督管理的各方主体责任人、监督机构监督责任人,明确责任人相关责任,并制作“文明施工公示牌”,在工程主要出入口外围醒目地点上墙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建设工程名称、项目概况;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以及监督机构名称及其责任人、联系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二十七)工程监管实行日常检查和层级巡查、督查机制。市、区两级监督机构负责对管辖范围的建设工地开展日常检查工作,所属项目每月全覆盖;市质安监总站受市建委委托,负责对区级监督机构监管的建设工地开展层级巡查,每季度覆盖各区(县、市、管委会),巡查工地比例不少于全市建设工地的50%;市建委负责对全市建设工程进行督查,每半年组织监管部门、监督机构与行业专家组成督查组,对各级监督机构的监督工作开展督查,并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层级巡查、督查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二十八)日常检查、层级巡查可采用物联网与现场联动巡检方式,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各级监督机构应制订相应制度、流程,组织专人进行日常检查和巡查工作。充分发挥物联网在文明施工管理中即时、高效的优势,有针对性的进行建设工地现场检查、巡查,提高现场文明施工问题的发现率和处置率。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方法,创新管理手段,提升管理绩效。
(二十九)市、区两级监督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推进对建设工地可视化监控系统的应用工作,加强线上视频检查、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建设工地及时整改反馈。督促建设工地安装工地可视化监控系统,管辖范围内的建设工地可视化监控系统在线率应达到90%以上。
(三十)建立建设工地文明施工层级巡查定期抄报通报机制。参照G20杭州峰会期间相关工作机制,由市质安监总站结合层级巡查结果,每月将层级巡查情况抄报市建委,每季度总结全市工地文明施工监督、巡查情况,书面通报各区级监督机构并抄报市建委。重大社会活动期间,巡查、抄报及通报频次加密。市建委每半年汇总分析全市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督查情况,提出工作建议和措施,书面通报各区级住建局。
(三十一)完善文明施工专项例会机制。根据市政府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由市建委组织各区级住建局每季度召开全市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工作会议,部署工作、落实任务、明确重点、反馈问题;由市质安监总站组织各区级监督机构每季度召开文明施工监管工作会议,督促落实工作任务,分析反馈相关问题;市、区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不定期组织管辖范围的建设(监理)、施工企业召开文明施工工作会议,交流、通报、部署文明施工有关情况。
(三十二)加强对建设工地管理和作业人员文明施工培训教育。市区两级监督机构应督促或组织辖区内建设工地管理人员每半年进行文明施工的专项培训教育,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最新的文件要求进行宣贯;建设工地的管理人员应创新并采取多种有效途径,积极利用民工学校、岗前培训、技术交底等平台,每月对一线作业人员的文明施工进行岗位培训和文明素质教育,不断提升队伍建设和职工素质水平。(三十三)市、区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宣传,鼓励施工企业创建标化工地,培育先进、树立标杆,并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会,促进企业间相互学习、交流、观摩和推广,推进全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持续向好发展。
四、依法依规保障执行到位
(三十四)建设工地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执行上述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按要求采取各项措施,确保现场文明施工。
(三十五)市、区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应履职尽职,依法依规对建设工地文明施工加强管理,对不文明施工的,采取口头警告、下发书面整改单、实施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扣分、约谈企业负责人、通报等方式进行惩戒。
(三十六)市、区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全市统一的建筑业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将建设工地文明施工情况纳入企业的信用评价,评价结果与“信用杭州”及“浙江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平台”挂钩。
(三十七)驻市建委纪检组应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根据有关规定和岗位职责,对全市文明施工监管工作和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开展督查,并对文明施工管理绩效和监管职责进行综合评估,对未尽职履职或存在作风问题的政府工作人员进行问责。
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6年*月*日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意见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
地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教职成[2000]9号
教职成[200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基地: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大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和建设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精神,教育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意见》,现将此《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和各基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
二ΟΟΟ年八月十八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 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意见
世纪之交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职业教育在此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其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建设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以下简称“职教师资基地”)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职教师资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1、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中等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颁布的《教师法》和《职业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志着师资队伍建设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基本上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师资总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工作条件也有所改善;全国建立了数百个各种形式和不同规模的职教师资基地,特别是若干面向大区的职教师资基地和多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包括二级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职教师资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但必须看到,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职教师资基地建设总体上仍然很薄弱,其培养培训现状和质量还不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大力加强职教师资基地建设,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解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基础性工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教师资基地,都要从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职教师资基地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努力开创职教师资基地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二、职教师资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3、职教师资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教师法》和《职业教育法》为依据,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高等学校为主要依托,在全国逐步建立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与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职教师资基地网络,形成能够促进职教教师资源有效开发的合理机制,为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奠定基础。
4、职教师资基地建设和总体目标是:经过2-3年的努力,教育部在全国重点建设50个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培养能力强、教学质量高、具有职教特色,能在全国起示范带头作用的职教师资基地,从而带动各地职教师资基地建设。经过3-5年的努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500个左右主要面向本地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全国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与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要求相适应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网络,为建立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职教师资基地的专业设置覆盖所有的职业领域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主体专业,培养培训内容基本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对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需求,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和科研制度。
5、职教师资基地建设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主要根据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需要进行选择,实行全国布点与地区布点相结合。全国重点建设的50个基地主要根据全国需要进行布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根据本地需要进行布点。
以在职培训为主,重点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兼顾后备教师的培养、在职教师学历达标和提高。
精心选点,重在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主要依据高等学校(包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建设,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有条件的相关企业也可以作为基地进行建设。基地建设要注重培训条件的改善,更要注重培训制度和模式的完善。
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教育部门和主管部门共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支持不同类型的学校和机构,包括民办学校和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基地的建设工作。鼓励各职教师资基地在师资培养培训工作中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三、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主要任务
6、经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遴选确定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是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机构,是职教师资培训的主渠道。基地学校和单位隶属关系不变,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方面,接受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
7、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主要任务:一是培养培训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二是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及其他管理干部;三是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工作科学研究;四是承办职教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8、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开展师资培养培训工作中要合理分工,加强协作。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主要面向全国或各大区,培养培训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及其它管理干部,同时承担基地所在地的培训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主要面向本地区培养培训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及其它管理干部。
四、以培训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自身建设
9、加强领导和组织机构建设。基地学校要高度重视基地工作,要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此项工作。校内要有专门负责职教师资培训的院(系)和其它管理部门,并配备得力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10、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改革。各基地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特点,实行灵活多样的招生、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为教师提供终身学习和全面提高的广阔空间。要跟踪职业教育的最新发展动向,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并以此指导基地的教育工作和教学改革。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学员(生)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积极探索和引进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并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应加强实践教学,重视技能训练和教学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注意职业技能培训教学法的学习。
11、各基地要加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建设,在科学的职业分析和教育目标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或修订培养培训计划,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探索具有职教特色的职教师资培养的学科体系。基地中的高等学校应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硕士点、博士点进行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并加快职业教育方面的硕士点、博士点建设。
12、加强职教师资基地教师队伍建设。各基地学校要选配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强、热爱职教事业的教师从事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并采取有力措施,稳定队伍,不断提高其全面素质。要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及其配套法规,根据原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范》(教人〔1996〕29号)和《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1997〕8号)等文件的精神,加强基地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聘任、培养培训、考核待遇等方面保证其权利和义务。各基地要加强与行业企业、基层学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基地优秀的管理干部和教学骨干进行定期表彰和奖励。
13、加强基地实验实习条件建设。各基地要为承担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任务提供良好的实验实习设备和场地,不断改善实验实习条件。要为参加培养培训的学员(生)提供必要的学校和生活条件。
14、加强基地的科学研究工作。职教师资基地要加强有关职教师资和职业教育方面的科学研究,支持鼓励基地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开展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和培养途径研究,针对影响职教师资建设全局和职教师资培养的关键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对职教师资培养和对职业教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如职业教育学、技术教学论和职业技术学等。加强与教学改革实践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研究、开发和成果推广工作。积极开展师资建设的信息交流,加强国际、地区、行业或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五、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狠抓落实
1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把职教师资基地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规划,采取措施,狠抓落实。
16、教育部对全国职教师资基地建设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同时重点抓好全国重点建设的50个职教师资基地的建设工作,推动各地职教师资基地建设工作。中央财政对50个基地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应根据本地区职教事业发展规划以及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本着统筹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制定本地区师资基地建设的规划,尽快启动并组织实施。地方财政可参照中央财政的做法,对本地区基地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各地区要加强对基地的管理,做好重大政策、重要工作的协调工作。各基地学校要根据本意见的精神和学校事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制定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具体规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关键性问题,使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四篇: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作者: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3年第06期
总体上看,现有职教集团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校企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与校校合作,促进了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共建共享,促进了职业教育结构性优化和质量效益的提升。但由于种种原因,职教集团化办学并不理想,形式大于内容,表层多于深入,局部优于整体,阶段强于持久。建议如下:
1.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提供有效制度保障。建议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顶层设计,加强各个法规之间的衔接和一致性,突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面临的体制障碍。
2.尝试确立职业教育集团法人属性,分别按照企业法人或非企业法人建立相应的法人治理结构。在法人治理的框架下,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现集团化办学的最大效益。可以选择有条件的地区或行业先行试点,然后分层、分步推广。
3.通过法律法规,厘清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等各方的责权利,尤其要通过法律法规,明确政府在集团化办学中应该承担的规划、投资、服务等职能,通过法律法规保障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多个主体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4.切实从校企双方的实际需求和核心利益出发,构建职业教育集团中的校企间、校校间的利益机制。要解决各界广泛反映的集团化办学中学校热、企业冷的问题,关键要研究解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问题,要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要切实关注企业的主要需求和核心利益。
5.加强对职教集团在支撑行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方面的指导和监控。职教集团的阶段性发展规划应该受到第三方组织或政府的指导和监督,这样也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进而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此外,对参与职教集团的成员单位给予激励政策,特别是对集团内的行业企业成员单位,给予一些政策上的倾斜,比如企业职工的孩子入学、到学校兼职讲课、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和晋级、学习型企业的优先认可、教育费附加的优先返还,等等。
(高拴平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
第五篇:关于成立珠海市职业教育集团的请示
关于成立珠海市职业教育集团的请示
学院领导:
为了进一步发挥我院职业教育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现拟成立“珠海市职业教育集团”。
职业教育集团是依托行业,以高技能应用人才培养为核心,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各自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集团化,更好地地方经济社会服务。
“珠海市职业教育集团”暂定名为:珠海市职业教育联合会。拟由我院牵头组建,并由校企合作办公室主任陈华担任负责人。
妥否,请批示。
校企合作办公室
2013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