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
一、整合社区资源 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工作思路,紧紧结 合社区建设实际,坚持把与驻镇单位的共驻共建作为创建和谐社区的点睛之笔来 抓,不断健全完善党建保障体系、积极创新共建载体机制、科学构筑和谐发展格 局,初步形成具有“六共二建”特色的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即“党建经验共享、基础设施共用、志愿服务共有、思想教育共抓、党员队伍共管、文明社区共建及 基地共建、协议共建”,发挥了驻镇单位及各类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 用,社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建设社区、服务居民水平有了明显 提高。(二)整合社区的人力资源 整合社区的人力资源,要注意处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合社区防范人员 力量,加大社区防范力度。目前,社区内防范力量不少,需要是加强整合,切实 发挥各支队伍的力量。具体来说,第一,要发挥社区民警的主力军作用;第二,要发挥居委会的防范组织作用;第三,要发挥社保队伍、门卫的巡逻防范作用; 第四,要发动居民志愿者参加社区防范,让大家切实树立“社区是我家,安全靠 大家”的理念。二是整合社区纠纷化解人员力量,有效化解社区矛盾。社区纠纷 的类型多种多样,但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居民因动拆迁、企业改制、市 政建设等原因而引起的上访矛盾,这类矛盾一般是由行政处理不当而引起的,所 以要通过行政部门协调进行化解,各有关方面要跨前一步,形成合力以妥善化解; 另一类是居民与居民的纠纷,目前可以化解的途径主要有行政调解、司法诉讼(法 院的裁判与调解)、人民调解,目前需要强调的是行政要作为、司法要公正、人 民调解要积极,从而形成化解纠纷的合力,使受害人的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维 护。
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创造和谐发展环境 始终把建立一个好的班子,配备一支好的队伍,确定一套好的发展思路作 为提高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来抓,善于利用各方资源和优势,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有效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就业、就医、养老、子女就 学等关心民生的问题,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一)用活载体,实现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推进 基层党建工作不是一点一面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怎么抓,没有固 定的模式。任职以来,我坚持抓载体,坚持不断创新,以促进全镇党建工作的整 体推进。一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亮党员身份,建和谐社区”主题实践 活动,争做“五带头”人,带头学习讲党性,带头致富谋发展,带头服务比贡
献,带头诚信树新风,带头维稳扬正气。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二抓干部作风建设。坚持做到以“一把手”自律,从自身做起,坚持勤政、廉政、优政并举,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等 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倡导“思想感情零距离,干事创业零差错”的理念,解决 实际问题。对于党内的重大的、群众关心的,只要不涉及党内机密的问题都及时 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并从机关招待、财务收支入手,严格按制度办事,实 行“责任追究”。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 抓共管、各社区居委会、站(所)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二-)创新机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新路子 一是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明晰社区党组织工作职责,建立社区党建联席
会议,社区党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务公开,服务承诺、目标管理、民主评议、考 核奖惩等制度,实现社区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完善创新组织体系。对党员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划分党 支部。在社区党组织建立方面,积极依托商贸片区、居民楼院、住宅小区等社区 “单元” 建立党组织,积极探索城乡统筹新形势下社区各 “单元” 与农村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联建的新模式,以“大党建”的观念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同 时,完善组织工作网络,构建“社区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责任区”的纵 向工作体系和“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成员单位党组织-社区党组织-社区党员志 愿者队伍”的横向工作体系,形成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组织体系。三是不断完善社区党建统揽社区工作的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共建协调制 度,不断完善社区党组织重大问题决策制度、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 居委会主任定期向社区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重大事项民主 听证制度,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统揽能力、协调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时,以 全面开展科普文化、道德诚信、治安消防、法律服务等“八进社区”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在建设社区、服务群众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更 好地推动社区“六共二建”共驻共建格局的形成。
三、抓好城镇社区功能建设,服务群众 进一步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研究新形势加强城镇社区功能建设的新思路,大胆创新,增强总体服务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和选树优势产业力度,探索新兴产 业和致富项目,努力在带领城镇困难群体脱贫致富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拓宽服务范围,构建服务网络。依托“一站式
式服务大厅”构建“六站 一室” 服务网络,把社区服务的范畴逐步延伸至社会保障、法律咨询、家政服务、中介等等方面。同时,通过活动室、党员责任区等活动阵地,开展党员志愿者服 务、党员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系列活动,组织党员投身社区建设,在全社 区形成党员带头、人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良好风尚。二是加大就业工作力度,依托今年口岸互市贸易延伸至县城的有利契机,全面开展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情况摸底,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各种就业培 训,同时,通过开发扫街、绿化、清扫积雪、4050 人员公益性劳动等岗位,目 前实现 153 人再就业。其中依托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优势,紧紧抓住哈萨克斯坦 的广阔市场,通过从事畜牧养殖、建筑业、餐饮服务等行业,促使一部分劳动力 向哈萨克斯坦输出,实现就业。三是实施“一居一品”致富工程,切实做好促民增收工作。围绕口岸县城 区建设和发展旅游产业,依托协会组织,重点在刺绣、奶牛养殖、特色种养殖和 庭院经济等产业方面实现突破,在每一个社区至少建立一个特色产业带动社区居 民就业致富。与此同时,坚持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强化社区党建的重要内容抓紧 抓好,力争实现“有钱办事”的目的。在原有的基础上,尝试依托协会、提供代 办等中介服务,并争取工商、税务等部门通过减免税费、政策倾斜等方式,支持 社区开展经营性服务活动。另一方面以规范化、信息化和多功能化为目标,结合 实际,切实抓好社区办公场地、活动阵地、办公设备、宣传栏窗等有形化建设,为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奠定物质基础。四是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健全社区民主管理制度和群众自治组 织,实行社区居务公开,保证居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社区事务和 公益事业,对社区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善于从居民中寻找 解决问题的办法,使社区各项工作得到持续不断地改进。
第二篇: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湖州市委 湖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9年5月14日)
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工作,全面推进我市和谐社区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浙委〔2007〕64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社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
加强和巩固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社区各类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积极采取升格社区党组织、建立楼道党支部和特色党支部、党小组等办法,调整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扎实开展新一轮“五好”社区党组织创建活动,着力培育省、市、县(区)三级示范群。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办法,积极探索党内无候选人直接选举方式,着力带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健全设岗定责、志愿服务和结对帮扶制度。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各级党组织定期研究社区党建工作,把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纳入向上级党委定期报告党建工作情况的重要内容。
二、进一步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机制
加强公共财政投入,加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社区服务业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事务中心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社区就业、社区卫生、社区安全、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等公共服务。加强社区体育健身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住宅区体育健身配套设施室外用地面积不得少于人均(按设计居住人口计算)0.3平方米。扶持发展市场化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和物业管理服务。培育和引导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社区自助互助服务。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和激励机制,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力争到今年底全市城市社区志愿者人数占社区居民总数的10%以上。加强对社区服务信息平台的整合、升级,构建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多层次的政府公共服务网、社区管理服务网、便民利民服务网。整合民政、劳动保障、公安、城管、教育、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在社区的信息资源以及各类服务热线,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三、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
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社区群众性自治机制,支持和指导社区居委会依法履行自治职能,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积极探索社区居委会干部和社区工作者选聘分离制度,依法保障社区居民民主权利。建立健全社区居民(成员)代表会议制度、议事协商制度、居务公开制度、考核评议制度,推动社区居民参与民主自治的制度化;开好社区民情恳谈会、社区事务协调会、社区工作听证会、社区成效评议会,畅通社情民意沟通渠道。加强业主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作用,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全面推广开展社区“邻里节”,广泛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健身、文娱、教育等活动,不断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素质。
四、进一步完善社区结对共建机制
深入开展社区结对共建活动,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本单位优势,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社区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完善共建机构建设,把结对共建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计划,成立共建工作班子,明确分管领导,落实联络员。充分发挥驻社区单位和社区成员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工作,将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休闲娱乐及其他便民设施资源参与社区共建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免费或优惠向社区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完善机关部门社区结对考核机制,把结对共建工作作为机关部门年终考核与文明单位、文明机关考评的内容,组织社区工作者参与“群众满意单位”评选,提升机关部门参与、支持社区建设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为结对社区办实事,解难题,求实效。建立市、县(区)领导联系社区制度。
五、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机制
优先发展和重点培育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类、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大力培育发展一批能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质量高、信誉好、服务周到的便民类社区社会组织。建立社区社会组织资助机制,落实专项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制订扶持政策、开展社会资助以及项目委托、协助管理等多种形式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通过转变原资金直接投入方式,优先把相应职能移交给一些基础好、发挥作用好的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和激活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社区福利、社区救助等工作中的载体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落实现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推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六、进一步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培养激励机制
各级党组织要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关心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成长,及时吸收他们加入党组织。建立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组织社区专职工作者参加国家职业评定考试,鼓励社区专职工作者参加学历教育。对
按规定取得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资格证书并被聘为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分别给予适当职称津贴补助;对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证书的给予适当的学费补贴。坚持面向基层、关注一线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政策倾斜、定向招考等办法,让更多社区工作者报考事业单位或街道(乡镇)级领导岗位。社区专职工作者被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录用的,原在社区签订合同且缴纳养老保险的工作年限,可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并按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工资待遇。
七、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服务用房保障机制
编制完善城市社区布局规划,优化社区布局,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切实加强社区工作服务配套用房的建设,新建社区和旧城区改建社区,社区工作服务用房总面积按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配置,但每个社区最少不得低于350平方米。社区工作服务用房要相对独立,集中配置,合理布局,设置单独出入口,楼层一般在二层以下,尽量减少对邻近业主的影响。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规划、用地、建设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所在社区主管部门及街道办事处应参与工程验收,确保社区工作服务用房与小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检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社区工作服务用房不得出租、转让或者抵押,对原先一些零散、面积过小等无法综合使用的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可通过置换、换租等方式调整。健全和完善社区工作服务配套用房产权登记制度,由街道(镇)或县(区)社区主管部门作为登记主体申请房产登记。
市规划建设部门要将市区社区工作服务用房作为公共设施配套纳入房地产开发用地公开出让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中,在建筑初步设计和施工图中注明面积和具体位置,征求相关街道(镇)意见后,明确由开发商建设并无偿提供;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在项目公开出让标书中和出让合同中予以明确。对同一个社区涉及两个以上开发商开发的住宅小区,由市规划建设部门按照集中配置要求,做好相关开发商的协调工作。
八、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社区工作经费与地方财政相适应的增长机制。社区专职工作者年收入不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含规模以上私营单位)水平,并参照企业有关标准享受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待遇和住房公积金。从2009年起,每两年对社区工作者安排一次健康体检。建立社区工作者节假日值班、轮休和错时上下班制度,社区工作者年休假、婚假、探亲假等按照国家对企业的有关规定执行。
社区工作经费的核拨以上年底社区常住(户籍)人口为基数(新建社区户数不足1000户的,按1000户计算),按每百户每年不低于2500元标准核拨,每年递增5%。社区党建
经费按组织建制核拨,设党委的社区每年安排党建工作经费2万元,设党(总)支部的社区,每年安排党建工作经费1万元;社区党委、党总支部下设党支部的专职书记按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标准补助工作经费。暂住人口的工作经费以上年底公安部门的统计数据为准,按每人每年不低于10元标准核拨。
市财政要加大对区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在现有财政体制和专项转移支付的基础上,对社区专职工作者每人每年增加1200元;从2010年起,对每个社区工作经费补助1.5万元,其中社区党建经费补助0.5万元。
九、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申报准入机制
政府职能部门、党群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凡拟将组织机构、工作任务、评比考核等项目进社区的,严格实行申报准入制度。申请准入实行分级管理,市级部门单位由申请单位向市城乡社区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对于组织机构、工作任务、评比考核等项目进社区的,实行定期集中办理,由市城乡社区工作协调小组联席会议负责审批;县(区)部门单位由申请单位向县(区)城乡社区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对于举办培训、开展调查等项目进社区的,采取即时审批的办法。经审批同意进社区的,申请单位要按照“责权利相统一,人财物相配套”的原则,在进入期限内落实必要的人员和经费。
社区室外只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事务中心三块牌子。对原已悬挂室外的牌子,由相关部门(单位)自行摘除。对准入社区的部门(单位)如确实需要挂牌,应集中统一悬挂在室内,并落实必要的人员或工作经费。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区委党校程继革 毕剑锋
目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在我区全面展开。按照统一部署,区委党校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同时,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带着感情,深入到桃园镇直居委会,一方面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支援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一方面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调研。近半年来,我校班子成员轮流到居委会作班,同社区干部一起帮助居民排忧解难,深入居民家里嘘寒问暖,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
通过“三带下访解难活动”,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同时加深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心与人民群众贴得更近了。正如李旭阳书记在我区“干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上指出的那样,“‘三带下访解难’活动,使各级干部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实践中强化群众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在具体实践中受到了一次群众观念的再教育和思想作风的大洗礼。”
当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具体问题,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桃园镇直居委会主要特点。
桃园镇直居委会坐落在桃园村西北部,共有四名社区干部,其中一名专职主任,42岁,其他三名属公益岗位,都是
1女同志。居委会有办公室两间,活动室一间,计算机一台,电话一部,条件十分简陋。不过,计划近期迁入新居,条件比现在要好些,但按要求还不能达标。社区管辖居民2000千多户近4000人,都是非农业户口,分散居住在桃园镇所属的各个村庄。居民居住分散,管理难度较大是镇直社区的最大特点。有时社区干部一天要跑五、六个村庄,十分辛苦。我们在“三带下访解难”过程中,有时随她们到各家各户摸排情况,登记造表等,跑下来感到很累,但她们从不叫苦,说“已经习惯了”。
二、“三带下访”,真心帮助居民解决问题。
自从我校在桃园镇直居委会建立群众工作站以来,每天接触大量群众,他们有的申报户口,有的申请低保,也有的夫妻吵架来评理的。事无具细,繁琐之极。但居委会的同志们从来不怕麻烦,耐心解说规劝,总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在她们的影响带动下,我们也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帮她们解决具体问题。记得去年冬天供暖之初,一栋居民楼的暖气不热,群众反映到居委会,杨伟娜主任顾不得吃午饭,急忙跑到该小区物业了解情况,我校程校长知道后,立即协助社区干部与热力交换站等有关部门联系,并亲自到小区查看情况,经过连续两天的协调,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社区有一居民的手在工作中被轧伤,在审定工伤残级时,本人很不满意,经残联的同志耐心解释仍无效,本人非要到省、市上访,我校毕书记和居委会杨主任亲自到其家中做工作,使其思想平稳,正确对待医院的鉴定结果,社区根据其实际困难,为他申请了低保补助,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镇直居委会条件较差,社区夕阳红文艺队活动室设施不全,党校协助社区充实文艺设施,极大地活跃了居民文化生活。由于缺乏资金,社区党员活动室长期建不起来,我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计划专门为他们订做展牌,达到活动室的标准要求等,才使活动室初步完善起来。
三、“三带下访解难”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我区“三带下访解难”活动,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的基本思想,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他们称我们是“区领导”,有什么问题、想法,愿意跟我们说,别人家有什么困难也愿意向我们反映;我们深入居民家中,不管居民家庭条件好坏,都能受到热情款待。看得出,他们真心拥护为自己办实事的干部。我们认为这是我区的“民心工程”,是我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成果。因此,很有必要发扬光大这种做法,在其他行业、领域中弘扬这种“民本”思想,定能进一步促进我区稳定,进而促进我区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2、社区工作十分辛苦,人手少,事情杂,需要有较高素质的社区干部才能作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处理好一些实际问
题,把一些矛盾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社区是党和政府直接联系群众的平台,因此建议区委一方面加强对社区干部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思想、业务素质,进一步处理好各种关系;另一方面,要落实好社区干部的待遇问题,适当加大对社区的投入,不断改善他们的办公条件和基础设施,使社区干部真心热爱社区工作,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
3、我区“三带下访”活动的实际效果,说明了这一活动的现实意义。希望区委把这一活动坚持下去,形成制度,并逐步进行规范。建议区委经常派出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到社区包点,以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社区干部。从而不断提升社区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对工作作得好,实绩有成效的包点干部和社区干部给予隆重的表彰和适当的奖励,鼓励他们的积极性,调动他们作好工作的主动性。使社区干部真正成为“始终做群众思想的贴心人,群众愿望的代言人,群众疾苦的救助人,群众利益的保护人”。充分发挥社区密切联系群众的平台作用,通过社区的工作,彰显我区“和谐、宜居”的新城区特色。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
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工
作的意见
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党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党委(党组):
根据《湖北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的意见》精神,为进一步推进全市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作用,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市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重要意义
1、建好用好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是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部署。中央和省、市委对建好用好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强调,着力加强和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设施建设,努力把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省委《三年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力争到2012年底,每个社区都有不少于300平方米的办公活动场所(中心城区一般不少于200平方米)。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党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部署,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建好用好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落实。
2、建好用好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是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是社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基本阵地,是社区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组织动员群众、宣传教育群众的有效载体,是社区基层党组织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的基本平台。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党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要充分认识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对于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基础性作用,坚持高标准建设、高实效用好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着力建设服务型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不断增强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
3、建好用好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是优化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城市居民群众对社区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就是要充分整合各种服务资源,打造面向社区居民群众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党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党委(党组)要把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作为重大的惠民工程来建设,坚持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建好用好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社区党员群众提供便捷化、集约化、人性化和现代化的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4、建好用好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是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创新社会管理作出了重要部署,城市基层是社会管理的重点领域。建好用好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就是要把社会管理的力量和资源充分整合到城市基层,强化社区基层组织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从而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加强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秩序,回应社会诉求,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党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要把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来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水平。
二、准确把握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规范建设为基础、完善功能为关键、发挥作用为根本,按照“统一功能设臵、统一标识牌匾、统一制度规范、统一宣传标语”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功能作用,着力构建以社区基层党组织为主导、以党员干部为主体,面向广大居民群众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全面落实社区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要求,努力使社区基层党建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为争创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排头兵和全国文明城市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工作原则
1、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做到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相融合,与城镇建设规划相配套,与人民群众需求相统一。在搞好当前建设的同时,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为后续建设和功能提升预留空间。
2、科学谋划、统筹考虑。按照“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划转调剂一批”的要求统筹建设。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既充分考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性、一般性服务需求,又兼顾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群体的差别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注重发挥“一室多用”的综合效益,尽量减少社区干部办公用房,扩大服务居民群众场所。
3、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防止片面地强调整齐划一。整合各级各部门有效资源搞建设,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避免铺张浪费,防止重复建设,不准举债搞建设。
4、以用为本、强化功能。坚持管用结合,加强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使之成为集服务党员群众、居民议事活动、文化宣传、信息传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党员之家、居民之家。
(三)目标要求
按照强化党务、规范居务、拓展商务、优化服务、协调事务“五务合一”的工作要求,统一部署,整体规划,全面实施,扎实推进,通过“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划转调剂一批”,确保用两年时间使全省社区都建有“基本场所适用、配备设施完备、功能健全完善、工作制度规范、作用充分发挥”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现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全覆盖。2011年全市累计完成80%以上的建设任务,到2012年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三、进一步明确建设标准,规范功能设置
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要按照综合性服务平台的目标来建设,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中心城区一般不少于200平方米),在内外功能设臵上,要统一规范,符合“二十七个一”的标准和要求。
(一)统一功能设置
1、规范室内设置。室内至少要符合“十个一”的标准和要求,即:一个党员群众服务大厅、一个多功能会议室(党员活动室)、一个谈心说事室、一个办公室、一个远程教育站点、一个文化娱乐室、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市民学校、一个档案室、一个警务室。
(1)党员群众服务大厅。用于为居民群众开展各类服务及社区干部处理社区日常事务,一般设在一楼,开放式布局。
(2)多功能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用于社区“两委”召开会议、党员学习培训和开展各类活动。(3)谈心说事室。一般设在一楼,用于接待党员群众来访说事和谈心谈话。
(4)办公室。一般只安排一间办公室,用于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办公,工作用房比较宽松的社区,可增加一间综合办公室。其他社区干部日常办公,主要在服务大厅进行。可以加挂“党代表工作室”,方便党代表联络服务党员和居民群众。
(5)远程教育站点。安排专人管理,建立播放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收看现代远程教育节目。
(6)文化娱乐室。主要用于居民文化娱乐活动。应配备桌椅、棋牌、电视机、音响设备等。
(7)图书阅览室。一般设在一楼,用于提供居民阅读学习。
(8)市民学校。用于社区开展党员群众思想道德、科普文化教育、精神文明创建、劳动技能培训等。
(9)档案室。用于存放社区组织、财务等档案资料。(10)警务室。用于人口管理、巡逻检查、案件受理、民事调解、群众求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功能室(站点)要根据实际情况一室多用,总体做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简朴实用,至少要确保有“一厅六室”,即党员群众服务大厅、多功能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市民学校、远程教育电教室、荣誉室)、谈心说事室、文化娱乐室(图书阅览室)、办公室、档案室、警务室。
2、规范室外设置。室外至少有“七个一”,即:一面室外国旗、一个党员干部值班公示牌、一个党员群众意见箱、一个公示宣传栏(橱窗)、一个文化体育活动场地、一个爱心超市、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室外国旗。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屋顶或门前设臵旗杆,升挂一面国旗。
(2)党员干部值班公示牌。一般设在室外醒目处,将值班时间、党员干部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值班期间工作职责等内容向党员群众公示。
(3)党员群众意见箱。在醒目位臵设臵党员群众意见箱。
(4)公示宣传栏(橱窗)。在醒目位臵设臵带有防雨设施的公示宣传栏(橱窗),定期公开相关事务。公开内容包括党务公开、居务公开、政策宣传、文化教育、信息发布、居民群众反映事项办理情况等。
(5)文化体育活动场地。规划一定面积的场地,便于召开居民大会和开展群体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并配套完善必要的文化体育设施(如篮球架、乒乓球桌、体育健身器材等),满足群众开展文体活动需要。
(6)爱心超市。主要用于集中管理各级政府下拨的救助物品和社会各界捐赠的物品,开展社区救助服务和献爱心活动,为生活困难的党员和群众提供必要的生活物品。
(7)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一般应依托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臵,或设臵在居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地点,以方便居民就近就医。
3、规范配套设置。
配套设施建设至少有“十个一”:
(1)党员群众服务大厅内至少配套有“两个一”,即配有一部公共服务电话,为居民群众提供有偿或免费话务服务;放臵有一本服务指南,将市、街道(乡镇)、社区三级服务网点、服务项目、办事流程、服务承诺、联系方式等向群众公开,方便群众办事。有条件的社区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做好服务记录和建档工作。(2)谈心说事室配备有桌椅等必要办公设备和专门记录本。
(3)远程教育站点配备有必要的学习、电教设备(电视机、投影仪、广播)等。
(4)文化娱乐室配备有桌椅、棋牌、电视机、音响设备等。
(5)图书阅览室配备有党报党刊、文学、艺术、科普和生活保健等各类图书、报刊和电子音像制品,有条件的,可配备电脑,提供电子阅览服务。配备有书柜、书架、报架、阅览桌椅等基本设施。所有图书要编目登记,分类陈列。墙壁上应张贴图书管理规定、管理员职责、图书借阅制度和程序,明确专人管理,做好借阅登记。室内墙壁上张贴相关的书画、宣传标语。
(6)市民学校配备有必要的教学设备,墙上张贴教学计划。
(7)档案室配备有规范的档案柜,建立健全党支部工作档案、居委会工作档案、党员干部(含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流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档案、主题活动档案等,逐步建立居民信息档案。室内墙壁上张贴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
(8)爱心超市内配有货架,建立有救助物品目录和救助台帐,开办救助证(卡)。
(9)警务室墙上张贴有值班制度和驻区民警值班表,要求执勤记录齐全。
(二)统一标识牌匾。为了树立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整体形象,统一全市社区标识,标识牌以简洁、醒目为原则。
1、规范室外标牌。全市社区统一在办公活动大楼正上方、外墙、门楣等醒目处悬挂“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字样,字体黑体,颜色为“中国红”。社区办公活动场所一楼大门处统一悬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两块牌子,左侧为党组织标牌,右侧为居委会标牌(由内向外出门方向)。社区党组织标牌全称:中共大冶市×××街道办事处(镇)×××社区××委员会(白底红字);社区居委会标牌全称:大冶市×××街道办事处(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白底黑字)。社区配套组织、服务组织等需要挂牌的,一般制作成尺寸较小的方型牌匾,集中悬挂于室外墙面,注意防止社区组织挂牌过多过杂。
2、规范室内标牌。场所内部按“一厅六室”布局分别挂牌(透明玻璃式标牌)。党员群众服务大厅,正门标牌“党员群众服务大厅”,方正字体、蓝底黑字。大厅统一设“党群服务、劳动保障、民政残联、计划生育、治安民调、文明创建”等六个窗口,分别悬挂六块吊牌,“党群服务”吊牌红底黄字,其他吊牌蓝底黑字。多功能会议室标牌“多功能会议室”(“市民学校”、“远程教育电教室”、“党员活动室”、“会议室”、“荣誉室”)字样。谈心说事室标牌“谈心说事室”字样。文化娱乐室标牌“文化娱乐室”(“图书阅览室”)字样。办公室标牌“办公室”字样。档案室标牌“档案室”字样。警务室依据公安部门统一要求,设臵“警务室”标牌。办公活动场所面积较大的社区,可将以上六室适当进行功能拆分。除以上牌匾外,其他牌匾(如各种部门业务工作牌匾、临时机构牌匾)均不得张贴。对这些牌匾可在服务大厅适当位臵设臵活动牌匾架,集中叠放。
(三)统一规章制度。本着服务群众、实用规范的原则,统一全市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上墙制度。
1、党员群众服务大厅。以蓝色装饰为基本色调,要张贴悬挂“社区工作人员职责”、“人口计生服务流程”、“劳动就业服务流程”、“社会事务服务流程”、“综治信访服务流程”、“党员管理服务流程”等制度。
2、多功能会议室(党员活动室)。以红色、黄色为基本色调,要张贴悬挂党组织网络图、党员监督岗、“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远程教育管理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市民学校工作制度、“五议五公开”工作流程图等制度。同时,在进门正面墙面从左到右,依次张贴党旗和入党誓词。
3、“五室”。谈心说事室、文化娱乐室、办公室、档案室、警务室,依据功能职责,张贴悬挂基本管理(工作)制度。其他临时需要告知居民群众的有关事项,统一在活动场所外部公示宣传栏进行张贴。
(四)统一宣传标语。社区办公楼正门墙面、多功能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要有永久性宣传标语(黑体红字,横向布臵)。办公楼正门墙面标语全称“服务居民,促进和谐”,多功能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墙面标语全称“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同时,要将《大冶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五个基本”和“七个体系”建设、创先争优活动等内容进行摘要,在宣传栏进行广泛宣传。
四、进一步强化功能,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作用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重在建设,关键在用。要按照强化党务、规范居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五务合一”的要求,强化功能整合,使之成为区域政治中心、区域经济中心、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区域宣传教育中心、区域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区域信访维稳中心。
(一)强化组织领导功能,发挥区域政治中心作用
1、依托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探索组建社区“大党委”,实行“专职委员+兼职委员制”。成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由辖区单位组成,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互通信息、研究问题。
2、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经常开展理论学习、“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党内会议等党务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3、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经常开展民主议事决策活动,全面实行居务重大决策“五议五公开”,提高居务管理水平。
4、在城市新区、开发区、新建居民小区、人口集中的集镇建立社区党组织,实现社区党组织建设与社区筹建、调整同步进行。在流动人口聚居地、商务楼宇、商贸市场等建立党组织,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
5、依托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和党费收缴;接受流动党员的托管、挂靠;接纳党外群众递交入党申请书,并帮助其落实培养、教育和考察的基层党组织;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立党群组织,协助开展党的工作。
(二)强化引领发展功能,发挥区域经济中心作用
1、实施“党员创业致富计划”、开展“带头再就业、带领下岗职工再就业”活动,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失地农民等就业创业提供支持。
2、农村社区、村转居社区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区位优势,领办创办经济组织,发展社区经济,引领居民群众致富。
3、农村社区、村转居社区把区域内各类专业合作社聚集在中心附近,积极开展信息交流和经济合作,兴办符合区域实际的第三产业,形成区域经济中心。
(三)强化便民服务功能,发挥区域公共服务中心的作用
1、将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与市、街道(乡镇)行政服务中心实行对接,整合社区“八大员”,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居民群众办理劳动社保、社会救助、人口计生、信访稳定、残疾人帮扶、低收入户住房保障等服务项目。
2、经常性组织开展“便民服务日”等活动,邀请民政、公安、文化、卫生、体育、科技、计生、妇联、共青团等相关职能部门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现场办公,方便群众办事。
3、依托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和说事谈心服务。
4、依托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随时接待居民群众,及时办理属于本辖区范围内的服务事项。
5、依托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展共驻共建活动,驻区单位每年与社区党组织签订一份“共驻共建”协议,每年承诺为社区办1-2件实事,每年至少到社区开展一次走访调研活动,实现活动场所共用、教育资源共享、文化活动共办、社区事务共管。
6、依托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承诺为社区办实事,提供服务项目,帮扶困难党员群众。
7、依托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组织以党员、团员等为主体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面向社区群众的志愿服务。
8、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活动,定期走访慰问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
9、依托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开展维修、代理、家政、物业管理等服务。
10、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并开展卫生保健知识宣传。
(四)强化教育培训功能,发挥区域宣传教育中心的作用
1、用好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坚持全天候开放,做到党的方针政策,党员干部先学;健康文艺节目,面向群众热播;实用致富技术,按需点播推广。
2、用好党务居务公开栏和宣传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开展普法宣传、计生宣传、精神文明创建等。
3、有条件的社区,制定社区居民公约,打造社区文化墙、社区文化长廊等,加强和谐社区宣传引导。
(五)强化文化娱乐功能,发挥区域党员群众活动中心的作用
1、用好图书室,组织社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读书学习,提高文化素质。
2、用好文化体育场所,组织腰鼓队、说唱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等群众性文体组织,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3、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承办上级部门开展的科技、文化、卫生、电影、戏剧进社区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4、依托群团组织,组织青年、妇女、空巢老人、儿童等经常开展活动,特别是利用“三八”、“五四”、“六一”、“九九”等节庆开展活动。
5、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居民群众办喜事提供场所,倡导文明新风尚。
(六)强化社会管理功能,发挥区域信访维稳中心的作用
1、用好“谈心说事室”,全面推行“议事恳谈”和“说事”制度,及时理顺居民群众思想情绪,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开展“要上访找支书”活动,引导群众通过基层党组织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
2、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立健全社区干部值班制度,建立民情档案,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3、用好警务室,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调解”资源力量,形成“四位一体”的调解工作机制。
4、建立重要事项报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对突发性事件和矛盾的处理,有应急处臵预案,及时组织力量现场处臵,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成效
抓好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场)、街办党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和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党委(党组)要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务求工作实效。
(一)规划先行,科学建设。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充分论证。按照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二十七个一”建设标准和要求,针对老城区社区、新开发区小区社区以及村改居社区、农村社区等不同类型社区实际,科学确定每个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具体建设方案,实行分类建设、整体推进。
(二)加大投入,强化保障。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资金,与社区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资金相衔接,采取市级财政以奖代补拨付一点、乡级财政配套一点、开发商还建一点、驻区单位赞助一点、“双联双推”结对单位支持一点、社区自筹一点等“六个一点”的办法筹集。鼓励吸收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灵活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和多种途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同时,市发改、财政、人社、卫生、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优先保障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用地,协调解决建设资金,简化审批程序,减免相关费用。
(三)强化监督,严肃纪律。要做好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项目规划,建立健全资金、工程和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要严肃工作和财经纪律,严禁增加社区债务、加重居民负担,严禁截留、挪用、贪污和侵占专项资金。实行财务公开,接收居民群众监督。
(四)严格考核,确保进度。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要加强对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管理、使用的检查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要培植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同时,把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纳入每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考核评价的重点内容。力争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确保2012年底实现全市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全面覆盖、功能全面配套、作用全面发挥。
中共大冶市委组织部 2011年2月12日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通知
闽安委办〔2011〕106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安办,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安办,省政府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省安科院:
安全社区建设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的一项旨在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减少各类事故与伤害的主要举措。目前,全省有8个设区市的43个单位(乡镇或街道)确定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累计建成3个福建省安全社区,安全社区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安委办〔2011〕38号)、第五次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和全省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各类事故与人员伤亡,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现就有关事项 通知如下:
一、要提高认识。各地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社会稳定和谐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全省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准确地把握精神实质,结合《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增强做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责任落实,把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抓好安全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从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转变社会管理模式、增强社会管理基础、提高社会管理效能等方面促进社会管理的创新发展,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要明确目标。我省安全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力争到2012年底前,80%以上设区市有被命名的福建省安全社区;到2013年底前,我省有被命名的全国安全社区;到“十二五”末期,我省30%以上设区市有被命名的全国安全社区,50%以上的县(市、区)有被命名的福建省安全社区。各地要结合实际,确定建设目标,落实建设责任和措施,不断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厦门市思明区筼筜街道等已获得福建省安全社区命名的单位,要确立高水平创建目标,力争实现创建国家级和国际安全社区。厦门、福州、泉州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要在条件较好的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探索开展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三、要加强领导。各地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安办牵头、多元参与、联合共建”的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安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地方党委领导下,把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之一,把安全社区建设计划纳入地方财政支持范围,建立安全社区建设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安全社区建设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中的权重,并纳入绩效考核内容,真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安全社区创建新局面。各级政府安办要加强沟通协调和指导,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特别是在人、财、物和技术方面要给社区实实在在的支持。
四、要夯实基础。省政府安办将加快地方支持中心的机构建设,充分发挥技术支持作用,积极开展咨询和培训,加强评定和证后管理工作;要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适时表彰典型单位和先进个人。各地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社区建设的组织机构,确保有专职或兼职人员从事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要加大安全社区骨干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有关人员加强培训和研讨,学习、交流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经验和体会,提高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升创建工作的效率;要进一步拓展宣传手段,注重宣传效果,广泛宣传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必要性,提升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安全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 3 安全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要注重实效。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民安工程、民生工程,各地在推进建设中一定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要注意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又好又快地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健康发展;要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政法〔2009〕11号)、《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和《福建省安全社区管理办法(试行)》(闽安监管一〔2011〕24号)的要求,结合社区实际,针对社区安全的重点问题、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倡导“安全、健康、和谐”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立足“安全服务、持续改进”的原则,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安全文化和社区环境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提高社区成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各类事故与人员伤害。有关单位和部门要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为安全社区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和资源支持,开展各类安全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实现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安全与健康;社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各专业部门和各类社会团体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社区创建活动,共同促进社区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各单位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后,应及时向省安科院备案。同时启动国家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应同时报全国安全 4 社区促进中心备案。
二Ο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抄送:国务院安办,省政府办公厅,存档(2)。福建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12月2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