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4 16:5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根据《中共XXX委 XXX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和《XXX新型城镇化建设2012年工作方案》(济办〔2011〕30号),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突破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按照“城乡一体、群众自愿、集中集约、改革创新、依法依规”的原则,坚持政策引领、科学规划、产业为基、就业为本、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要求,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人口的集中集聚,产业的集合集群,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二、工作任务

(一)宣传动员,调查摸底

大力宣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通过宣讲、座谈、算帐、对比等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了解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好处。认真吸纳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各镇(街道)要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各村(居)人口、户数、耕地面积、村(居)占地面积、住宅面积、产业状况和群众需求等基本情况,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布局、规模、撤村并点方案、分期实施步骤等,制定工作台账,加快建设进度。

(二)科学规划,制定方案

以建设“山水济源”为目标,按照建设中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市的要求,着力三个结合,即与民生改善相结合、与产业布局相结合、与城市提升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大社区,引导农民向社区集聚,体现集聚效应。

1.新型农村社区选址要依据XXX城乡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聘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社区规划要综合考虑人口集聚、产业支撑、生态宜居、地质地貌、自然景观、文化传承、历史沿革和人文特点,以及农民承受能力、生活习惯等因素,着力打造特色, 彰显个性。在规划山区新型农村社区时,要充分发挥山的优势,依山就势,山水结合,突出生态自然、山水相融。

2.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规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村民意愿,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节约高效的原则,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的选址、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平原地区每个社区按5000—10000人进行规划,山区和丘陵地带及景区每个社区按2500—5000人进行规划。条件允许的,人口规模可以增加。

3.社区住宅的设计要引领现代生活。平原地区建设的楼宇型社区,必须以多层、高层住房为主,容积率为2.0左右;山区、丘陵地带及景区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按照规划可以采取多村联建的形式,以建设3层以下(含3层)联排住宅为主,体现济源传统民居民俗风格特色,适度集中建设,容积率为1.0左右。对于符合规划,基础设施配套等综合条件较好的村(居),就地连片改造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实现农村变社区。

(三)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要广泛听取和尊重农民意愿,规划新建一批,就地改造一批。宜迁则迁,宜并则并,宜改则改,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1.城市带动型:即通过提升城市文化,增强城市功能,提高辐射能力,带动城市以外的村庄及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采取政府引导、民主决策、市场运作等措施,积极进行整合搬迁,变村民为市民,变村庄为城市社区,实现农民住房改善、城市形象改观、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产城一体型:即对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依托产业发展促进人口集聚和生产要素整合,通过社区建设为集聚区或园区建设提供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支撑,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近转移就业。

3.城镇带动型:即充分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将镇周边村合并整合为一个社区,统一建设集中居住区,同步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特色民俗型:针对原有建设规划合理、有一定民俗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综合条件较好的村庄,在原有基础上对规划、建筑、环境、设施进行完善提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5.产业培育型:即以旅游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养殖板块为基础,以产业园为依托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走“依托产业建社区,建好社区强经济”的良性发展之路。

6.生态宜居型:即对边远山区、沿黄地质灾害威胁区、采煤沉陷区、水库库区等不宜居住的村庄,通过政策扶持、社会援建、群众自筹等方式,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方统一搬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四)试点先行,示范带动

在社区建设中,采取典型引路、分批实施的形式,分年度稳步推进。2012年在全市15个镇(街道)确定裴村社区等23个新型农村社区29个点进行先行先试。其中,阳光社区祥和源、蓼坞苑为规范提升试点;克井镇北辰社区、五龙口镇裴村社区、承留镇滨湖花园、阳下路王屋镇福裕苑—下冶揽月轩、轵城镇沁园春天、天坛街道驿城社区、坡头镇西霞湾、北海济渎苑8个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打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五)加强监管,保证质量

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工程建设质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综合信誉好、业绩优良的企业承建,依法进行项目发包和工程招标,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加强社区住房隔热保温性能,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改善新型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和居住舒适度。市住房和城乡建局和各镇(街道)要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工程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和技术服务。

(六)创新管理,强化服务

对已建成的新型农村社区,要成立社区基层组织,同时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文教体育、妇女等委员会,强化党支部、居民自治、社区服务三大功能。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建立完善社区组织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加强对原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增加集体收入,做到有钱办事、有钱服务,提升社区服务管理能力。

三、统筹推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服务设施按照“1+10”的模式和基础设施“六通五化两集中”的建设标准,与社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1.按照“1+10”的模式,完善一站式社区服务功能,确保为民、便民、利民。“1”即1个社区基层组织,“10”即综合便民服务大厅、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含图书阅览室)、警务室、档案室、标准化卫生室、商业服务场所、全民健身广场、幼儿园(学校)、敬老养老场所、万寿堂(丧葬祭奠场所)等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党组织及居委会办公室:办公面积应不少于200㎡(山区不少于150㎡),办公设备配套齐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

——社区综合便民服务大厅:面积应不少于300㎡(山区不少于250㎡),提供就业、社会保障、户籍、低保、救济优抚金、计生、法律援助、物业、环卫、储蓄、贷款、邮政、农业、补贴发放、代收水电费、电话费等服务。服务大厅办公设备齐全,管理制度完善,标识、标牌统一。

——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面积200㎡以上,包括文娱活动室、多功能教室。安装宽带、电脑、投影,配备棋类活动等器材9种以上,且有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器材。要积极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与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作好整合。

——图书阅览室:面积不小于50㎡,藏书3000册以上、报刊杂志订阅10种以上,借阅制度健全,有专人负责;有相应的桌椅,环境清净、明亮。

——警务室(治安民调室):面积不低于30㎡,逐步完善安全防控、监控设施,电子报警系统与公安指挥中心联网,保障社区安全。——档案室:达到示范类标准,做到办公、阅览、库房、陈列四分开。

——标准化卫生室:建筑面积不低于150㎡;设有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免疫规划室(资料室),相对独立,分区合理,符合卫生要求。

——商业服务场所:主要包括便民超市、理发店、综合维修店等应根据市场需要进行选址、安排用地,总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山区不少于250㎡)。

——全民健身广场:应有一个占地面积900㎡(山区不少于800㎡)以上的广场,一般应有2种以上体育活动场地和设备(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门球等),有健身器材(不少于18件),有专人管理。

——幼儿园(学校):人口规模较大的社区应在阳光充足、环境安静的地段建立一所幼儿园,面积不少于500㎡(山区不少于450㎡)。

——敬老养老场所:建筑面积不低于50㎡,包括日间照料室、老年活动室和老年餐桌等。

——万寿堂:每个新型农村社区可根据群众意愿和当地习俗,设立万寿堂(丧葬祭奠场所)。

各新型农村社区可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可以增设其它公共服务设施。

2.按照“六通”(即通路、水、电、清洁能源、广播通讯、公交车)、“五化”(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两集中(污水集中排放、垃圾集中处理)的标准,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建设:社区主要街道主路面宽度10—12米,建筑控制线16—18米,间距不低于250—300米;次要街道主路面宽带8—10米,建筑控制线12—14米,间距不低于120—150米。主要道路应设置照明设施,路两侧进行绿化。

——供水建设:输配水管网要与道路规划建设相结合,同步进行。

——电力设施:供电负荷应包括生活用电、社区企业用电、农业用电、社区道路、公共设施等;低压主干线沿社区道路一律采用地埋线方式建设,应减少交叉、跨越、避免对弱电的干扰。

——广播通讯:有线电视、广播网络、固定电话、移动以及宽带网全覆盖,管线采用地下管道建设方式,有线电视管线要与通信管道统一规划、联合建设,鼓励一网多用。电信设施的布点应相对集中建设。

——清洁能源:在平原地区规划建设的社区要逐步实现天然气(煤气)、暖气进社区;山区及其它地方规划的社区要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和液化气,设立沼气和液化气服务站点,提供维修、送气等服务。

——社区绿化:绿化品种要体现多样性和互补性,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公共绿地应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条件基础,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高品位、高标准布置绿化。

——环境美化:在社区建筑物外观上,色彩、风格应统一、协调。新型农村社区入口要营造标志性建设;在道路两侧或公共空间布置场地铺装、围栏、花坛、路灯、座椅、雕塑、宣传栏等环境设施小品,营造优雅的社区环境。

——社区亮化:新型农村社区的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宅间路干道和公共服务场所要安装路灯,使用节能型灯具。道路路灯式样统一、美观,保持亮灯率。

——社区净化:社区内配备垃圾箱,实行垃圾定点存放,指定专人定期清扫、收集垃圾,保持社区内干净整洁。每个社区至少建设一座水冲式公厕。

——污水处理:污水排放要使用地埋管道,排放前应采用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式进行处理。平原新型农村社区生活污水逐步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收集,山区社区生活污水要通过管道或暗渠集中排放。

——垃圾处理:推行“居收集、镇(街道)运输、市(区域)处理”垃圾集中处理运行模式,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四、创新体制机制,强力推进社区建设

(一)强化政策引领

1.设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周转用地指标,有效解决用地问题。由各镇(街道)与市政府签订归还周转指标目标责任书,周转期为3年。国土部门应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供地方式。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旧村拆迁改造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除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外,剩余部分交由市政府统一调配使用,由市财政按每亩12万元的标准进行奖补。

2.群众入住新型农村社区以后,可以办理房屋所有权证或集体土地房产证,允许在全市一定范围内交易、转让、互换、抵押、继承。同时,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等农村物权进行确权登记,继续享受国家对农民的各项优惠政策。

3.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就业、医疗、养老、子女入学、入伍、低保等民生问题。对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群众,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群众可自愿选择参加城镇与农村不同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标准,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享受相关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按规定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4.市财政部门要整合打捆相关资金,集中用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奖补。对因建房、购房资金紧张且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可申请金额不超过3万元、期限不超过3年期住房贷款,政府给予贴息。

5.凡涉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免收,不准增加新的收费项目。市政府规定权限范围内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在最低标准的基础上减半征收。本方案下发之前已缴纳相关的税费的,不予调整和退还。

6.搞好市场运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统战部门、工商联、群团组织等要动员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企业帮扶,投资建设公共服务设施。

(二)强化产业支撑

发展产业是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的原则,强化产业支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实现充分就业。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现代农业的总体定位,统筹编制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基地建设规划,着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产业片。各镇要重点围绕蔬菜、烟叶、薄皮核桃、冬凌草、畜牧等五大支柱产业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吸引更多农民进入产业化体系,提高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土地入股、项目支撑、大户带动、荒坡开发、产业推动等流转形式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建立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完善管理服务,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就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个体老板,实现由“身份”向“职业”的转变。

2.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各镇(街道)要紧紧围绕虎岭、玉川、高新三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玉泉科技创业园、梨林农副产品加工园做文章,按照集聚区、园区定位,大力招商引资上项目,做大做强产业集聚区,为社区建设搞好产业支撑,为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提供更多岗位,为社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各镇(街道)要充分发挥服务业的综合推动作用,围绕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发挥各社区的历史、人文、习俗、生态、产业等优势,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生态旅游业、健康养生业、餐饮娱乐业。有山区和景区的镇要鼓励群众兴办“农家乐”和“渔家乐”特色旅游业,不断提升社区服务业水平,实现社区的安居乐业。

4.大力推进自主创业。鼓励支持入住社区的群众自主创业。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从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转变。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入住社区群众进行分类培训,更新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努力营造宽松的政策、融资、服务等创业环境,为自主创业搭建好发展、产业、信息平台,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创业门槛,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实现充分就业。

(三)保障群众利益

把保障群众权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选址、搬迁等重大事项,要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尊重群众意愿,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合并后的新型农村社区,对合并前的村集体资产和收益的分配方式保持不变。通过务工薪金、流转租金、入股股金和惠农补贴等方式,拓宽群众收入渠道,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事关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全局,各部门、各镇(街道)要站在济源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形成加快建设的工作合力、活力和运作力,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成立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考核推进机制,实行周例会、月督查、季奖评、半年观摩、年终总评制度,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二)实行分包责任制

实行市级领导、镇(街道)领导、市直单位分包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责任制,一次确定,连续分包,项目结束,分包工作也相应结束。各级领导要按照抓早、抓实、抓深和盯项目、盯资金、盯进度、盯质量的总体要求,加强对分包项目的指导、跟踪和管理,帮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实施。分包项目的市直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工作队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转变作风、服务基层、调查研究、吃透情况、科学指导,着力解决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分包工作收到实效。

(三)明确职责分工

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服务大局,结合实际,依据本《方案》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详细的政策措施,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稳步推进。

市委组织部负责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抓好社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新闻媒体搞好宣传报道;市委农办要积极与省委农办沟通结合,争取资金,建立社区工作推动机制;市委统战部、工商联要动员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社区项目立项工作;市教育局负责指导社区幼儿园和学校建设工作;工信局为社区工业发展提供产业政策、科技信息、融资担保、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支持;公安局负责做好社区居民的户籍变更、登记管理工作和指导社区警务室建设;市民政局要负责指导社区服务中心和敬老养老场所的建设;市财政局要按照资金集中打捆使用的要求,将现有相关资金整合使用,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倾斜;市人社局负责指导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建设和就业、社保待遇的落实;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指标的审批及土地使用证的办理;市环保局负责做好社区项目的环评手续和支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办理房产证,指导做好社区的水、电、气、暖、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指导社区的道路修建、硬化和公交线路、公交站点的规划布点建设;农业局负责指导社区农业综合服务站建设,将社区户用沼气建设纳入计划,优先安排;林业局负责支持和指导社区绿化工作,开展绿色家园活动;市商务局负责指导社区便民超市的建设和社区内产业发展的招商引资工作;市文广新局负责指导社区的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建设;市卫生局负责指导社区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市计生委负责指导社区计生服务站建设;市体育局负责做好社区“一场两台”建设、体育健身器材的配备工作;市统计局负责做好社区相关指标的统计、监测工作;市城乡规划管理局要结合市域总体规划,做好社区项目的规划布点、设计和社区前期手续的办理;市档案局负责指导社区标准化档案室建设;市综治办负责做好社区“平安技防”工作,为社区安装视频监控;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供销社、市畜牧局、市农机局负责支持社区内优势特色农业(林业)基地、养殖小区,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邮政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做好社区服务网点建设;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文物局、市人防办等部门结合工作职责,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并减免相关费用;金融部门负责为农村经济发展、社区建房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支持;政策研究中心负责研究制定社区建设过程中需要配套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

(四)强化督导考核。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建立专项台账,科学量化细化目标任务,通过现场会、奖评会、观摩会进行督促、检查、奖惩,强力推进工作开展。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市一体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政府投资办,要定期对各镇(街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督导考核,严格奖惩,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又好又快推进。对工作力度大、建设速度快、效果突出的镇(街道)进行表彰奖补;对工作不力,项目推进慢、形象进度不明显的镇(街道)进行通报批评。对领导重视、工作积极的分包单位,分别授予流动红旗。对工作不力、效果较差的分包单位分别予以通报批评、黄牌警告,并在媒体上以“黑旗”形式曝光。年终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情况,评选出先进镇(街道)和先进分包单位进行表彰。

第二篇: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抓住煤矿沉陷区群众搬迁安臵的契机,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率先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通过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点,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为经济转型腾出了空间,改变了旧的农村面貌,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同步城乡和谐居住环境

一是新型农村社区整体布局规划。新建社区做到“三个尽量”,即尽量向县城集中、尽量向镇区集中、尽量多村并建,实现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点,全市303个行政村有73个并入城区、81个并入镇区、149个通过合村并点建成56个新型社区,形成城区为主体、重点镇为支撑、新型社区为节点的新型城镇体系。二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在规划建设中引入“城”的理念,本着“一代人建房、几代人居住”的原则,一步到位,高标一流,使新建楼房结构合理、外观雅致、环境优美,彰显大气洋气雅气,努力建设“百年社区”; 制定“1+25”的配套规范,注重道路、水电气管网、通讯、垃圾及污水处理,学校、幼儿园、卫生室、超市、游园绿地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使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资源和服务。三是交通廊道规划。按照道路“842”和绿化“532”进行规划,郑州至***

区快速通道为双向8车道,两侧各50米绿化带;***区至各中心镇道路为双向4车道,两侧各30米绿化带;各镇区至新型农村社区道路为双向2车道,两侧各20米绿化带,形成顺畅快捷的绿色通道。

二、注重合理布局产业,实现城乡集约节约用地

一是就近规划建设创业园。在全市布局4个省、郑州市级产业集聚区,在城区、镇区、社区附近规划建设不同类型的创业园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方便群众就近就业。二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腾出的土地,留出一部分用于发展工业和现代农业。实施合村并城、并镇、并点后,预计全市可节约土地8万多亩,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用地保障。三是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鼓励引导社区居民将承包地以入股、转包等形式向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流转,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目前,全市集中流转土地

6.8万亩,共涉及13个乡镇、1.78万户。

三、着力破解资金难题,带动政府与民间资金帮扶

一是根据实际,利用煤矿包赔、上级奖补、政府配套、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满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二是按每户10000元标准对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行奖补。三是整合农业、水利、交通、教育、环保等涉农项目和资金,首先保障社区建设需要。四是鼓励引导“双强”村党支部书记和民营企业家捐资帮扶,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2008

至2011年,共奖补资金3.2亿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4.1亿元,带动民间资金25.2亿元。

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打造城乡干净整洁品牌

以道路拆迁和廊道绿化为切入点,着力打造道路顺畅、宜居生态、干净整洁的城乡环境。一是按照道路两侧“532”的标准进行拆迁绿化,郑登快速通道新密段两侧各50米,郑密路、密杞路、密荥路、王超路、王观路道路两侧各30米,镇区至社区道路两侧各20米内及有碍观瞻的建筑物全部拆除。印发了《***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拆迁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拆迁范围、补偿原则和标准,加强组织领导和拆迁补偿资金发放,强化督促指导和拆迁群众安臵等,确保和谐拆迁、稳定拆迁、安全拆迁。目前,已拆迁73万平方米,绿化培土38万方,绿化栽植427.25万平米。二是在全市持续开展“清洁家园、美化乡村”、村容村貌路容路貌等一系列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建设一批垃圾处理设施、游园绿地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配备环卫工人7400名,达到每个村民组均有清扫保洁员,改变了过去“脏乱差”形象,树立了新密干净的品牌。

五、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激发社区建设干事热情

一是专门成立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挥部,由四大班子领导挂帅,统筹协调、督促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特别是对规划、土地、资金等重要问题,及时研究部署,及时协调解决,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二是专题研究制定《***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范化指导意见》等两个文件,对资金、涉农项目整合、土地整理、土地流转、社区配套农民创业园区税收奖补、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等十个方面出台政策,为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三是严格兑现奖惩。拿出专项资金,对工作推进力度大、效果好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实行重奖,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视情节予以通报批评。截止目前,共拿出专项资金300万元,对11个单位给予了奖励,并对4个工作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给予批评。

第三篇: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报告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报告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统筹城乡发展的部署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两个率先”总体要求,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性、方向性和基础性的工作,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实现集约节约发展的有效载体,紧紧围绕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标,高起点规划建设,市乡村三级联动,积极探索,强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健康和谐发展。3月19日、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场调度会,市级领导成员、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主任)现场调度、观摩交流、检查评判,收到很好的成效。今年确定的64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建设,扎实稳步推进,占全市规划总数的36%。

(一)高点定位,创新实践。在深入调研、充分吸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境界、提高标准,研究确立了“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为总抓手,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支撑,以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载体,以改革农村经营管理体制为着力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思想,以及抓住“规划编制”这个关键,打 造“服务管理和发展致富”两个平台,“坚持以民为本、服务农民,坚持超前规划,分步实施,坚持城乡互动,统筹发展”三项原则,做好“与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与旧村改造建设,与产业发展”四个结合,实施“小城镇吸附型、中心村辐射型、经济强村带动型、行政村整合型、村企发展联合型、城中村改造融合型”六种模式,实现“与教育资源布局,与卫生服务设施布局,与集贸市场设置,与农资超市、便民服务超市设置,与农村产业布局,与文化娱乐设施布局,与社区警务室设置,与加工小区、养殖小区、仓储小区布局”八个统一的总体思路。各级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普遍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健全完善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了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

(二)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高起点规划,把社区规划与市域经济发展战略、村镇体系、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等市专项规划相衔接,与乡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相配套;同时本着“整合资源、城乡一体,适度超前、功能优化”原则,结合各乡镇实际,以“小城镇吸附型、中心村辐射型”等六种模式为基准,充分利用经济发展集聚地、闲置房产资源、乡镇工作片区等资源,科学规划布局农村社区,全市共规划农村社区79个,达到了以点带面、以强扶弱、全 面均衡发展的目的。

(三)多元投入,强力推动。研究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农村社区建设扶持办法(暂行)》、《2010年农村社区建设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特别是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给予资金、土地、建设、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调节和激励作用,先行拨付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对完成建设任务、年终验收合格的农村社区,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再拨付补助资金100万元;各乡镇街道也出台相应的配套奖励政策,给予改建、扩建、新建社区一定的资金奖励扶持。同时建立多元化投入和市场化运作机制,搭建融资平台,广泛吸纳社会投资,保证了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需求。各级加强调度,实行领导包靠制度,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管,重要环节亲自把关,主要问题亲自处理;分管领导靠上抓落实,及时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了面上工作的顺利推进;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牵头部门靠上指导,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注重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宣传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新型农村社区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热情,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村级组织实施、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

(四)示范带动,统筹推进。立足全市实际,本着“开工 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确定了15个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先期示范点,与各乡镇街道签订目标责任书,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全市各级按照一个试点社区、一位牵头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工作机制的“四个一”办法,精心组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标准要求和时间节点严格规划设计、严格建筑资质、严格质量监理,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成功一批”的局面,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初具规模。同时立足今年,谋划明年,通过典型示范、样板引路、整体推进,力争经过两年努力,将全市79个社区全部建成“人口集中、产业集聚、服务集约”的新型农村社区。

(五)功能完善,服务到位。加快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好“八室、四站、两栏、两超市、一广场”为内容的服务中心建设,以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承载功能吸引居民向中心村和社区集中。在搞好教育、医疗卫生、社区警务、文化体育、社会保障、计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根据各社区的实际和群众需求,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生产生活市场化服务和志愿服务“三大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便民利民服务村民,确保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在社区服务中心实现集中办理,方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六)健全组织,党建先行。在加强农村社区自治组织、民间组织、中介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和社区队伍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与社区建设通盘考虑、同步推进,并辐射到社区内的企业、农村各种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中,初步构建了以镇(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农村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农村社区党员为主体、其他各类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农村社区党建新格局。一方面科学定位工作职责,明确社区党组织在镇(街道)党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指导协调社区范围内的党建工作,不干涉社区内各村和驻区单位的行政事务;另一方面积极配强党务干部队伍,普遍选配年富力强、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到社区抓党建工作,培育一批有技能、能干事、公道正派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头人。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纷纷以这次会议为动力,进一步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再鼓干劲、再加措施,起新一轮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热潮。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将积极引导,大胆实践,在总结自身做法、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市、统筹城乡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把农村社区建设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宣传农村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干部对农村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来抓,作为一项刚性任务来抓。二是 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根据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科学设置社区服务内容,确保合理、实用;市直有关部门实行工作重心下移,切实把群众需要的服务延伸到社区,资源倾余到社区。各乡镇街道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服务中心两个层面的考核,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全面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三是切实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大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聘一批优秀人才;不断充实壮大社区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动员农村党员、团员、教师、退休职工、退伍军人及民间“能人”组成社区志愿者队伍;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社区服务队伍。四是建立健全社区运行长效机制。将农村社区建设和运转费用纳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逐年有所增加。加大社区经费自筹力度,鼓励社区面向社区内的单位和企业筹集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资源参与社区服务网点和项目建设,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探索社区服务社会化的路子,采取无偿为主,低偿、有偿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养老、托幼、物业管理、家政、就业等向产业化方向发展,逐步使农村社区建设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按照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各级机构、部门和社会团体支持农村社区建设,努力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制定完善农村社区建设考核评价标准和实施 细则,把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抓好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核和奖惩制度,抓好对农村社区日常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有力有序有效的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一)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机构,成立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民政部门牵头、各个部门合作、村级组织实施、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经常性研究的重点议题,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班子新型农村社区联系点,定期到点上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推动面上工作。建立健全督查工作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督促检查,推进社区建设。

(二)通过党组织的融合带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在有条件的社区把以村为单位的村支部整合过渡成为以社区为单位的党组织,并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组建起其它社区管理服务机构。管理区党总支更名为社区党总支,增设黑石社区党总支,沙埠、夏庄村党支部设为社区 党支部。同时,对社区管理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探索实行财政供养,工资列入财政预算,按月发放。

(三)制定优惠扶持政策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1、土地政策。对于已完成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的社区,全面停止你村庄内宅基地审批,由社区和镇政府共同向土地部门提出申请,经县国土部门同意并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镇新农村建设办协调各社区积极与国土部门制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规划,批准后可以按社区总面积的20%安排社区建设启动 用地,用于社区居民楼和基础设施建设。两年内通过原宅 基地的腾空、复垦等途径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绝不允许在基本农田上搞规划、建设。

2、税费政策。对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内的社区居民 楼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办负有监管、指导、督促、检查等职责,积极协调县内各类建设规费(包括各类行政事业性和基金类收费))给予减免。

3、财政政策。新农村建设办积极协调县财政新建社区启动资金,用于扶持新建社区建设,重点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扶持范围和额度由社区提出申请,镇府审核,报县委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考察、审核、确定。

4、奖励政策。镇新农村建设办积极争取县财政的奖励资 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先进社区给予现金奖励。

5、其它政策。教育、卫生、交通、电力、水务、广电、文体、通信、建设等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试点社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分别制定各自的优惠扶持政策。

(四)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参与机制

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体制,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建设的同时,发动社区居民以自愿捐款、投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形式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区干部培训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发挥好农村干部和社区党员的带头作用,积极开展社区义务服务。加大新型农村社区政策研究力度,分析借鉴先进地区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研究解决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山东省梁山县统一思想,细化责任,强化措施,形成合力,坚决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攻坚战。

领导重视,机制健全。该县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建设示范攻坚行动指挥部,从县委农工委、县民政局、县建设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抽调人员组建挥部办公室,并在第一时间召开专 门会议,安排部署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攻坚任务。后应工作需要,指挥部合并了梁山县农村住房建设及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领导力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的新指挥部。指挥部进行集中办公,建立会议制度,每周五召开总指挥和办公室全体成员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指挥部成员联席会议、乡镇推进机构负责人碰头会议。指挥部增设了督导检查组,建立了指挥部领导包保责任制度和定期调度通报制度,各项工作上图上墙,挂图、持图一线督导作战,每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

目标明确,规划优先。按市下达的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目标任务,梁山县结合各个社区的具体情况,将建设内容按时间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并与风景委、开发区和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该县把规划当作社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力求规划科学规范,本着“长远不落后,眼前要领先”的方针,认真做好了规划上的结合,即规划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规划及计划、土地增减挂钩置换规划紧密结合,同时与该县的重点工程南部片区开发改造建设工程、山北片区开发建设工程、西部片区开发建设工程、景区规划建设、移民开发、压煤搬迁村、滩区搬迁村建设统筹考虑、统一安排、搞好衔接、合力推进。目前,四项规划已由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基本完成。

加大投入,强化监督。该县拟定有关文件和规定,要求所有农村建设项目都要符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所有 涉农建设资金都要集中向新型农村社区投放,所有涉农项目都要集中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实施,统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资源,统一使用,集中投放,对不符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的项目和投入,发改部门不立项、环保部门不环评、国土部门不供地、建设规划部门不发证、财政部门不配套、呈报文件不转报,逐步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整合投入机制和统筹运行机制,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督导检查组依据本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阶段工作进度、工作效率情况、争取政策、资金情况、媒体宣传情况、信访稳定等进行督查、综合评定。

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合村并点为重点;合村并点建社区的,以梁山镇、拳铺镇为重点,其它乡镇结合整体规划和产业布局,依托优势、突出特色,选择确定合村并点一步建成型、合村并点分步实施型、社区服务引导集聚型示范点,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其中,梁山镇凤凰城社区、风景区后集社区为合村并点一步建成型第三类,拳铺镇拳铺社区、风景区张坊社区为合村并点分步实施型。在确保每年全县建成10个市级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同时,建设14个左右县级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力争通过3至5年时间,在全县建成100个左右新型农村社区。

沟通协调,齐抓共管。针对示范点建设任务,该县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各部门齐抓共管、指挥部统筹协调,坚决打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攻坚战。

截至目前,在全县确定的10个市级示范点和14个县级示范点中,拳铺镇信楼社区服务中心已完成规划,文体广场已开工建设,广场水泥路面硬化正在进行中;方庙社区服务中心已完成规划,进入基础砌筑阶段;拳铺、徐集、蔡林社区服务中心正在按市里要求进行规划设计的修改工作。梁山镇凤凰城社区已完成规划,已经全面开工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图纸正按市里要求进行修正;红旗社区,一期4万平米住宅区已完成建设,部分住户已入住,社区服务中心已完成选址;姜庄社区住宅楼已完成5000平方米,第二栋住宅楼已准备开工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已完成选址。风景区后集社区已完成规划,并已完成拆迁,住宅楼已开工建设;风景区张坊社区住宅楼4万平方米已完成主体建设,另有2.5万平方米正在施工,社区服务中心服务场所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文体广场设计面积4000平方米,现均完成设计并开始进行施工。在市级示范点建设全面展开的同时,县级示范点建设亦有条不紊地按计划推进。按照全市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工作部署和要求,辉县市初步规划将全市533个行政村整合为130个~150个新型社区,力争通过10年~15年时间,完善和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一体化,逐步实现居住环境、就业结构、消费方式、公共服务城市化。围绕这一总体目标,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强力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取得了 初步成效。

一、我市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现状

去年以来,我市规划启动34个重点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涉及127个行政村,6万户,23万口人,原村庄住宅占地4.5万亩,规划建设占地2.74万亩,预计建成后可节约土地1.76万亩。目前34个社区已全部完成规划编制,26个已启动建设。今年以来,完成投资1.76亿元,其中市、乡(镇)财政投入1960万元;新增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拆迁10万平方米,新修社区道路96公里,已入住1100户。初步形成了城中村改造型、村庄合并型、整体搬迁型、旧村完善型、产业带动型等5种建设模式,涌现出了张村乡裴寨社区、孟庄镇涧头社区、城关办事处锦绣花园社区、百泉镇楼根社区等一批典型和亮点。

二、主要推进措施

我们着力在完善规划、加大投入、制定政策、督查考核上下功夫:一是高标准规划。本着适度超前,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原则,高标准搞好规划编制。由市规划局牵头联系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建设规划。二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市财政列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社区建设。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补助50%;对社区规划每公顷补助1万元;对拆旧房到社区建新房的农户奖励2000元。各乡村也都安排了一定资金。三是整合资源。市直单位申报、实施涉农项目资金优先向社区试点安排,捆绑使用。其中“村村通”工程已向社区安排项目资金220万元。四是开展“联包帮 建”。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指导、督查、考核。同时我市确定调派队员的市直单位作为联包社区的帮建单位,建立了周汇报制度,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五是实行绩效考核。将社区建设列入“联包帮建”单位和相关乡镇工作目标,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以奖代补。六是制定优惠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14条优惠政策,对社区建设奖补资金、税收优惠、信贷扶持、土地调剂、项目倾斜、建房补贴、社保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七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每10天召开一次例会,每半月进行一次督查,对社区进展情况实行台帐式管理。同时实行了四大班子领导联包社区责任制。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为思想认识、规划执行、资金整合、配套政策不到位:一是思想认识问题。宣传发动不够,干部群众中存在种种误解和不全面理解现象;部分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主动性、创造性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部门协调、配合不够,致使推进工作中出现诸多困难,影响工作进展。二是规划执法问题。部分社区规划层次偏低、前瞻性不强;总体规划与重点规划衔接不够;规划执法不够到位。三是资源整合问题。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模式不多,产业布局的整合力度不大;行政管理体制条块分割,致使电力、交通、农业、教育、文化、卫生、通讯等政策资源整合不到位。四是建设资金问题。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资金筹措 方式不活,投入严重不足;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存在手续繁杂,门槛过高,吸纳闲散资金力度不够。五是配套政策问题。一些现行政策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要求,必须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框架下制定、完善相应配套政策。

四、对策与建议

结合我市实际,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应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六个基本原则。坚持群众自愿、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分层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培育产业、发展生产;集聚建设、节约土地;共同参与、合力推进的原则。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三是必须加强规划编制与执法。要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城乡一体发展的各项规划;加大规划执法力度,确保建设与发展都要在规划框架下实施。四是必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打破部门条块分割,整合各类资源;搭建投资平台,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金融资金加大投入,积极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为农村新型社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五是必须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我市已经出台了加快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各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同时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 统筹城乡发展政策体系。

第四篇: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汶上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汇聚民智,统筹推进,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城乡和谐发展,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受到了全国人大领导和有关部委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推进机制。一是建立推进机制。成立汶上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精干人员集中办公,整合社会资源,重点进行推进。实行县级领导及部门包保责任制,责任到单位、到个人,县指挥部及乡镇领导经常深入社区建设一线,现场办公,一线解决问题,充分调动起各方积极性。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社区建设;对节约的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每亩给予20万元的补助;对于整村迁建的农户,提供最长5年最高5万元的贷款贴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010年共争取上级资金14782万元,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合理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规划院编制了《汶上县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纲要》、《汶上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同步修编了《汶上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确定了农村社区建设布点,将全县493个行政村规划为97个新型农村社区,优化了城乡空间建设布局。按照统一聘请设计部门、统一支付编制费用、统一评审规划、统一组织实施“四统一”标准,高标准做好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确保了农村社区规划和建设质量。

(三)突出建设重点,稳步全面推进。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维护民利,突出城中城边村、镇中镇边村、中心村经济强村、园中村、压煤搬迁村等建设重点,坚持成熟一个,改造一个,建成一个,确保群众满意。截至目前,全县建设新型农村社区42处,完成建筑面积328万平方米,打造了白石镇寨子社区、杨店乡滨湖社区等一批亮点。一是抓好城中城边村社区建设。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搞好县城周边村庄的升级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长乐湖社区、黄金水岸、东湖佳苑、北辰小区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东和园、阳光巴黎等社区顺利开工建设,西和园社区已全部完成拆迁,即将开工建设。二是抓好乡镇驻地社区建设。充分发挥乡镇驻地交通便利、设施齐全、人口集中的优势,以驻地村改造为重点,吸引周边村庄向驻地社区集聚,增强驻地小城镇的承载功能。康驿镇康达社区、郭仓镇中心社区、白石镇寨子社区等已初具规模。三是抓好部分中心村经济强村建设。推进合村并点,整合利用资源,集中建设新型社区。义桥镇徐村社区74栋住宅楼、次丘镇白马河社区41栋住宅楼等基本完成主体建设,白石镇卧佛山社区等正在建设中。四是抓好园中村社区建设。南站镇路通花园社区规划占地616公顷、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可整合县开发区内4个村庄,一期29栋、144万平方米的多层住宅楼已建设完成,部分村民已回迁入住。南站镇鸿福曙光社区1658万平方米的住宅楼正在建设中,可容纳三官、曹堂及开发区产业工人2500多户。五是抓好压煤搬迁村社区建设。将压煤村搬迁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先后启动了义桥镇中心社区、南站镇欣欣花园社区等建设,为群众营造了温馨宜人、设施完善、服务齐全的居住环境,改善了压煤村生活状况,促进了煤炭经济发展。

(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一是注重抓好社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垃圾收集和污水处理,实现了雨污管网分流。目前,杨店乡滨湖、王楼等社区污水处理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南站镇欣欣花园、白石镇寨子、苑庄镇新苑等社区污水处理设施也正在积极建设中,所有回迁入住社区实现了垃圾社区收集、县集中运输处理。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搞好社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设施及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标准,彻底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三是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所有新型农村社区都建立健全了社区党组织和工作委员会,配套设立了群众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群团组织、物业管理等机构,加强了对社区全面工作的管理,服务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五)大力发展产业,实现持续发展。一是对通过挂钩项目节约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安排不低于40%的指标用于经营性用地,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农村群众拆迁补偿、困难群众安置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规划建设商业设施。各社区内都建设了部分商业门面,集中租赁经营,既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又增加集体收益,补贴社区居民水电支出和物业管理费用,避免了群众因入住楼房而造成支出增加的问题。三是建设社区产业园。坚持“一区一业(园)”原则,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的指标,预留不低于20%用于发展社区产业,促进社区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全县围绕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建设产业园10处,吸纳26万农民就业。四是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导社区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走股份经营的路子,让农民成为股民,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加群众的股份收入,促进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干部群众认识有待提高。有的乡镇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宣传不够广泛深入,部分干部群众在认识上仍有偏差,了解掌握有关政策措施不够充分,有畏难情绪,工作被动应付。部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概念认识模糊,把新农村建设当成政府工程,缺乏主观能动性,“等、要、靠”思想严重。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乡镇规划社区多,投资力度大,进展速度快,社会效果好,也有部分镇工作进展缓慢。多数社区是从城中城边村、乡镇驻地村、园中村、压煤搬迁村等率先启动的,而边远村庄和经济条件薄弱村庄的社区建设尚未破题。

(三)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各乡镇都比较重视农村社区住房实体建设,对于供暖、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布局统筹考虑不够、安排不周,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四)社区建设成本逐步增加,建设资金不足。目前资金仍是社区建设的制约瓶颈,一些乡镇资金筹措渠道还比较单一,融资难度大,市场化力度不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期较长,资金到位慢,乡镇资金压力相当大,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存在很大难度。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实践证明,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更是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契机,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克服畏难发愁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把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全速推进。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认真总结经验,抓好典型带动,用新的思想理念指导社区建设,用实际案例教育引导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主动搞好社区建设的信心,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合力。

(二)坚持规划先行,确保农村社区建设科学合理。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加快研究制定全县农村社区建设的详细规划,使农村社区规划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村镇体系、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配套跟进。要充分考虑农村各地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资源配置、人文环境和村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合理确定社区建设位置和规模,因地制宜实施村庄改造,打造一批特色乡村社区。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建设集约化、居住生态化、管理人性化、布局合理化的理念,对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休闲娱乐、绿化美化、生产布局等通盘考虑,坚持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努力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扶持政策,探索市场化融资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资金。一是建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逐年稳步增长机制。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各级政府每都要安排一部分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并逐年增加,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用于农村社区建设,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社区服务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二是充分利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要搞好增减挂钩和土地收储、出让,探索多渠道融资方式,进一步缩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兑现时限。对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国家规定用途外,其余部分应优先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三是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按照“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统一拨付、集中投放”的原则,充分发挥和利用计划、财政、农业、水利、交通、民政等部门的优势,将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起来捆绑管理和使用,实行综合配套重点投入,集中用于社区及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四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建设。实施招商引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进行科学包装,积极推介,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五是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社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担保方式、投融资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满足社区建设项目贷款需求。六是实施农村社区建设援建计划。建立县直单位包社区建设责任制,每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一个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四)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契机,推进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转变。一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的指标,预留不低于20%用于发展社区产业,建设产业集聚区,使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对社区涵盖村的劳动力数量进行排查,强化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引导群众搞好土地流转和结构调整,吸引劳动力就近到产业聚集区工业企业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群众从事二、三产业,帮助农民致富。二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充分利用居住方式变化对生产方式形成的倒逼机制,出台政策,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引导农户将承包地以入股、转包等形式向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生态林业、现代畜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转型。三是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开展“清洁家园、美化乡村”行动,投入财力、物力、人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农村垃圾乱堆、污水乱流、杂物乱放、违章乱建的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为发展乡村游创造条件。

(五)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在原行政村合并的基础上,建立“大村庄”制,形成新型的集多种为民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构建农村社区服务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在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由管区党总支书记或从合村并点的村(居)党支部中选拔优秀人员担任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探索实行社区党总支领导下的农村合作组织党支部设置新模式。对社区党员重新组合,建立社区党总支领导下的产业和行业支部,拉长支部服务于产业和行业的链条,充分发挥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建立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实行社区居民自治。积极探索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公司有机统一的“三合一”的社区管理体制,基层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三是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内部设立医疗卫生、环卫、文教体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治保等服务站,具体承接政府行政部门依法延伸在农村社区的基本政务服务及有关公共服务。凡与社区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服务项目,力争在农村社区实现“一门式”集中受理,使社区居民能够在“中心”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项服务。四是加强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各类协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民增收。与此同时,指导成立志愿者、老年人、妇女、关心下一代、计划生育协会等民间组织,引导支持各类民间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各项服务。

第五篇:青岛 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013-03-11 03:02 来源:青岛日报

昨日,在北京出席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接受本报采访,就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紧迫性、实践原则、破解融资难、服务保障、就业增收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两会”期间,城乡统筹再次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之一。从青岛来看,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紧迫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新起:今年“两会”上,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现在搞城镇化,不能单兵突进,而是要协同作战;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过快过慢都不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李克强副总理在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发展新格局。这些都为我们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青岛农村所占比重较大,大约还有450万人农村人口。一方面是以南部城区为代表的现代化大都市,一方面北部农村地区还比较落后,城乡居民收入、生活居住条件、城乡面貌差距明显。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一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让广大农民也能过上宜居幸福的小康生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抓起。对此,广大农民要求迫切,外地也已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同时,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青岛已具备了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可以说,建设新型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国家有要求,外地有经验,发展有需求,群众有期盼。所以,我们必须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最基础、最基本、最迫切的任务来抓,计划将全市5983个村整合为1000个左右新型农村社区,用10年或者更长时间完成建设任务,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距、南北差距问题。

记者: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创新性强的工作,实践中要注意把握好哪些原则?

张新起:新型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工作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政策推动。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镇(街道)区划调整,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实现社区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统一。同时,完善配套政策加以推进。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农村实际,打造城中村改造型、小城镇集聚型、功能区整合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中心村融合型等五种类型的新型农村社区,先易后难,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启动一个成功一个。三是坚持两区共建、产业支撑。坚持新型农村社区与特色产业经济园区共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强化社区产业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农民主体,有序推进。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尊重群众的意愿,依靠群众的积极性参与进行社区建设,不搞强迫命令,确保把好事办好。

记者: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中,需要突出把握好哪些问题?

张新起:规划建设水平如何,事关社区建设的成败。我们在工作中,始终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科学规划。在规划上舍得花钱,聘请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机构编制社区建设规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二是体现特色。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不是简单地“小村并大村”,也不是单纯的“平房换楼房”,更不是把农村都建成城市,而是要体现地域特色,凸显田园风光,打造特色社区。三是传承文脉。注重对历史风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农村文明。四是宜居适度。新建社区都要配套完善水、电、路、气、暖、通讯、排污、绿化、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让群众住得舒适满意。同时,按照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的要求,既不搞“穷过渡”,也不能脱离实际、贪大求洋。

记者:当前融资难是制约新型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张新起: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确实是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从青岛的情况看,大约一半的社区可以通过开发带动、市场运作实现资金平衡,另外一半分布在传统农村地区,资金缺口较大。我们本着“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渠道多元、以城带乡”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一是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村庄搬迁后的土地进行复垦,将节约的土地指标进行交易,筹集社区建设资金。二是建立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基金,由市级统筹,通过直接补贴、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传统农村集聚类社区建设。三是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每建设一个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补助200万元,每建设一个特色产业园区补助200万元,区市按同等比例配套。四是通过完善利益回报机制,调动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的积极性,进入农村参与社区建设。五是整合部门资源,集中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六是通过改革,将农村各种资源尽可能资产化、资本化,把资源盘活用好,利用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等形式,吸引金融资本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记者:农民迁入新居后,生活成本会有所增加,如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张新起:这确实是一个必须超前谋划、认真对待的问题,不能因为农民住进楼房而降低幸福指数,确保让群众住得上、住得好、住得起。对此,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尽量降低生活成本。在规划建设中,采用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材料,对暖气等配套设施宁可一次性投入多一些,也要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让老百姓少花钱。二是千方百计增加社区集体收入。在规划的时候,就预留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用房,为集体增收开源;鼓励有条件的村通过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和产业开发;旧村复垦的耕地由集体统一经营或对外租赁,从而获得稳定的收入。集体收入增加了,可对群众的生活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生活进行补贴。三是市和区市两级政府设立基金,为入住社区的困难居民提供生活补贴。四是加强社区的服务保障。按照“政府主导、服务下沉、要素集聚”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级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让农民就近享受到周到方便的服务。

记者:新社区建成后,如何解决农民的就业增收问题,实现居住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转变?

张新起:前面说过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原则之一就是新型农村社区与特色产业园区共建,这也是增强社区发展后劲、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我们将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规划产业园区,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或服务业园区。农民入住社区后,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逐步变成职业农民或一定规模的农场经营者;愿意从事二三产业的,可以就近就业创业,并将原承包土地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获得财产性收入,促进居住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步转变。

记者:为顺利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

张新起:为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是在组织保障上,各级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同时选派了得力干部驻村帮助工作,保证这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在机制保障上,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机制,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农村。三是资金保障上,上面已经讲到,通过多种途径努力解决资金平衡问题。当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开创性的工作,必须依靠基层、依靠群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完善,努力走出具有青岛特色的路子。

记者:除广大农村地区外,老城区还有一批危旧房需要改造,对此您有什么打算?

张新起:实现全域统筹发展,在农村重点是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老城区重点是加快危旧房改造。目前,对老城区5万户居危旧房,要统筹各方面资源,全力推进这一民生工程,力争本届政府任期内全部完成,使群众从“忧居”到“宜居”。这项工作去年已经启动,目前正在逐个落实改造方案,根据不同项目情况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排出时间表,先易后难、滚动开发,确保如期完成改造任务。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主持词

    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 主 持 词 区委副书记 刘普军 (2012年5月11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上级新型农村社区......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大余县《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工作要求,推进我县小城镇建设发展,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汇报(样例5)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汇报自5月份召开全市规划进度、土地利用和开工进度调度会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刘学库市长在青县对新民居建设工作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加快......

    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待定)

    延长县关于新型农村示范社区 建设的实施方案 加快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构筑一体化新格局的迫切需要,是彻底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显著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有......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称中心村建设,指的是以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农村居民点为中心,聚集周围一些自然村,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对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经......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

    加快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基层司法所建设

    加快体制改革 进一步推进基层司法所建设 宁海县司法局基层科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统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是司法行政部门直接面向群众和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的前沿阵地......

    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杨世松 (中共商丘市委党校河南商丘476000) 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新乡市调研时对该市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新乡一边做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