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量方式分析

时间:2019-05-13 09:4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计量方式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计量方式分析》。

第一篇:浅谈计量方式分析

浅谈成品油公路运输数质量交接方式

在成品油配送数质量工作中,油品的计量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准确的计量,除了严格按照定标定好的各种计量器具外,日常还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计量的准确和精度,各公司都根据各自经验,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内容大同小异,现对数质量交接方式分析如下:

一、计量方式种类以及特点

(一)计量方式的种类以及特点。

受计量标准的影响,采取不同形式的计量方式,大体可归为四类:分别是量空高、流量计、过磅、地罐交接。前三种计量方式操作流程、差异值、优缺点如下表1所示:

表1 计量方式种类与特点

(二)地罐交接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地罐交接是由原来的罐车计量交接转变为以加油站地罐交接的一次突破性的、全新式油品交接方式,也是西方国家国际水准销售企业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所谓“地罐交接”就是成品油公路配送到加油站后,通过计量加油站地埋储罐液位,确定加油站实际标准体积收油数量的一种油品交接方式,这是成品油公路配送和数质量管理的一项重大变革,是现代成品油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罐交接简化了加油站接卸油环节流程,为提高装卸油效率和车辆运行效率奠定基础。

(三)地罐交接的影响因素。

受加油站地罐形状变形、液位仪不精准、温差等原因影响,地罐交接试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加油站地罐液位仪读数误差较大。

2、受季节变化、地势变化等影响,地罐标定罐容不准确。

3、目前采用的标准容器标定、加油枪校验等地罐标定方法繁琐,且准确率低。

4、非中石油资产型油库发油误差较大。

5、大部分车队管理人员和驾押人员不懂油品计量知识,造成工作被动。

6、地罐交接推行中部分销售公司对地罐交接的实施意义理解不准确不深刻,存在部分加油站未安装液位仪、地罐未准确标定就开展地罐交接工作,造成油品交接数质量纠纷,影响了配送运行效率。总之,合理确定综合损耗标准是实施地罐交接计量方式的重之之重。

二、数质量管理与计量方式

(一)计量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1、粗放管理模式。加油站油品进、销、存数量管理,沿袭的是“国标”定额损耗管理和“损溢自理”的粗放模式。油库对加油站的移库数量是以吨为单位进行发货,加油站按吨接卸、验收,业务统计、财会部门的各种手续,台账、报表亦按吨为单位填报管理,而加油站油品数量却是按升为单位对外出售。这种进销、吨升、重量法与容积法的转换,是通过油品密度折算的。油库当日实际检测的密度是个变数,而加油站的销售密度却是“冬春”和“夏秋”两个固定不变的定数。(夏季加油站亏油,因车罐体温度高于加油站底罐,卸油后体积变小,造成加油站盘点亏损;冬季,几乎每座加油站都在赢油,原因如下,车罐温度底于地下罐,卸油后,油品在地罐中膨胀,故加油站普遍赢油。)变数与定数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库、站油品损溢的差异,这种差异带来的油品损溢,都在加油站或二级管理部门得到了体现。

2、数质量管理的漏洞给成品油配送带来一定的难度。罐车在油库和加油站之间的数质量交接成为配送过程中比较核心的难题,引起销售分公司在数质量方面的重视。虽然各省公司和配送中心也都积极的将数质量交接问题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但是由于受油品体积的不确定性影响,成品油计量交接管理规定中给出了合理的盈亏范围,这是为了方便油品交接,但是也给配送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给个别不法驾驶员提供了可乘之机,时常出现关于数质量交接的扯皮现象。

3、衍生违规违纪行为。近年来,随着加油站的急剧膨胀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了油品损溢管理的空当,形成制度的盲区。隐患和漏洞,往往会造成可乘之机,每个加油站都可能会成为效益流失的小漏斗。部分管理部门亦能以此“合理合法”地大做文章,有的甚至出现体外循环、账外操作等违规违纪的现象,严重背离了“效益最大化”的经营宗旨。

(二)标准体积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1、标准体积的概念。升进升出,以标准体积(V20)进行验收,是比较科学的油品验收计量方法,可以避免温度对油品密度造成的影响,进而测算出在20摄氏度下的标准体积,不论春夏秋冬,任何温度条件下,都可以计算出标准体积进行比较。

2、标准体积允许的差异情况。空高在2毫米范围内、密度在0.3%范围内、标准体积(V20)在计量温度下体积差异在50升范围内。

(三)地罐交接中标准体积的获取。

地罐交接中,核心工作程序是标准体积的获取,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首先,通过液位仪卸前卸后升数的差量来确认进油升数。具体操作,卸油前记录进油油罐的油高、油温、和体积Vt作为卸前凭证,并通过体积修正系数简便公式:VCF20=1+(20-t)* f(f=汽油0.00123;柴油0.0008)将体积Vt转换成体积V20。卸油操作完成后,稳罐10分钟再重复卸前记录内容,并将此时体积Vt转换成体积V20。而加油站实际收油升数V20 = 卸后体积V20-卸前体积V20将该数与原发V20作比较,得出溢损量,即:溢损量 = 实际收油升数V20 — 原发V20(正数为涨油、负数为亏油)在遇到亏油情况时,应与定耗作比较。其次,通过大零管系统中的“实际收油量”来获得进油升数。

三、成品油公路配送油品计量相关标准

(一)总体标准。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板块相关规定,静态情况下计量,汽车油罐车总不确定度不大于0.5%,即规定体积盈亏不得超过千分之五。各地区销售分公司依据总部文件,制定了各自单位的计量盈亏标准,一般将标准定为0.3%(千分之三),部分升进升出进行验收的单位将体积盈亏标准定为与标准体积(V20)相比小于50公升,还有部分以过磅形式计量的单位将盈亏标准定为50-100公斤。对中石化进行咨询,中石化的计量盈亏标准一般为0.3%(千分之三)。

(二)地罐交接后的数质量标准。

随着计量方式的变化,数质量盈亏标准也在变化,地罐交接作为先进的数质量交接方式,其数质量损耗标准也是更加细化,地罐交接先进的地区数质量损耗标准也是相对较低。图1为部分地区实施地罐交接以来的制定的数质量损耗标准。

图1 部分地区数质量损耗标准

目前,32家销售公司推行的地罐交接,剔除未开展地罐交接的2家单位外,数质量实际综合损耗标准与销售公司基本一致,略有超耗的占13家;需继续校订,复核的有6家;低于销售公司综合损耗标准的有2家;高于销售公司综合损耗标准的有9家。详见图2各地区执行情况。

图2 各地区地罐交接后数质量实际损耗 经过一段时间地罐交接运行情况,能够将数质量差异控制在各地销售企业规定损耗以内。大连、安徽、湖北、广东、海南、云南、重庆、宁夏等地区将油品损耗标准降低到2‰以内;数质量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单位达到27家,占84.3%。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数质量管理方式是与计量交接方式密不可分的,地罐交接作为先进的数质量交接方式将会带来显著的管理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而堵塞管理上的漏洞,从而为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打下夯实基础。

二〇一0年九月十二日

第二篇:供电局的计量方式

电能表是电力企业中使用普遍的电测仪表。应用上分为:广大用电户使用和电业部分自身使用。自全国主要城市(乡镇)推广普及“一户一表”及大部分农村电网经过改造后,电能表的拥有量直线上升。

电能表(以下称电表)不同于其他电测仪表,是《计量法》规定的强制检定贸易结算的计量用具。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电业部分本身的重要经济指标如发电量、供电量、售电量、线损等电能计量装置(以下称计量装置),也日益增多。

装置分类

现行有关规程规定,运行中的计量装置按其所计量电能多少和计量对象的重要性分为5类。

Ⅰ类:月均匀用电量500万kW及以上或受电变压器容量为10MVA以上的高压计用度户;200MW及以上的发电机(发电量)、跨省(市)高压电网经营企业之间的互馈电量交换点,省级电网经营与市(县)供电企业的供电关口计电量点的计量装置。

Ⅱ类:月均匀用电量100万kW及以上或受电变压器容量为2MVA及以上高压计用度户,100MW及以上发电机(发电量)供电企业之间的电量交换点的计量装置。

Ⅲ类:月均匀用电量10万kW及以上或受电变压器容量315kVA及以上计用度户,100MW以上发电机(发电量)、发电厂(大型变电所)厂用电、所用电和供电企业内部用于承包考核的计量点,考核有功电量平衡的100kV及以上的送电线路计量装置。

Ⅳ类:用电负荷容量为315kVA以下的计用度户,发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指标分析,考核用的计量装置。

Ⅴ类:单相供电的电力用户计用度的计量装置(住宅小区照明用电)。

计量方式

我国目前高压输电的电压等级分为500(330)、220和110kV。配置给大用户的电压等级为110、35、10kV,配置给广大中小用户(居民照明)的电压为三相四线380、220V,独户居民照明用电为单相220V。

供电局对各种用户计量方式有3种:

(1)高压供电,高压侧计量(简称高供高计)

指我国城乡普遍使用的国家电压标准10kV及以上的高压供电系统,须经高压电压互感器(PT)、高压电流互感器(CT)计时。电表额定电压:3×100V(三相三线三元件)或3×100/57.7V(三相四线三元件),额定电流:1(2)、1.5(6)、3(6)A。计算用电量须乘高压PT、CT倍率。10kV/630kVA受电变压器及以上的大用户为高供高计。

(2)高压供电,低压侧计量(简称高供低计)

指35、10kV及以上供电系统。有专用配电变压器的大用户,须经低压电流互感器(CT)计量。电表额定电压3×380V(三相三线二元件)或3×380/220V(三相四线三元件)。额定电流1.5(6)、3(6)、2.5(10)A。计算用电量须乘以低压CT倍率。10kV受电变压器500kVA及以下为高供低计。

(3)低压供电,低压计量(简称低供低计)

指城乡普遍使用,经10kV公用配电变压器供电用户。电表额定电压:单相220V(居民用电),3×380V/220V(居民小区及中小动力和较大照明用电),额定电流:5(20)、5(30)、10(40)、15(60)、20(80)和30(100)A用电量直接从电表内读出。10kV受电变压器100kVA及以下为低供低计。

低压三相四线制计量方式中,也可以用3只单相电表来计量,用电量是3只单相电表之和。

为达到正确计量,高压计量装置要根据电力系统主接线的运行方式配置。如为了进步供电可靠性,城乡普遍使用的10kV配电系统,是采用中心点不接地运行方式,应配置三相三线二元件电表。为了节约投资和金属材料,我国500、220kV的跨省(市)高压输电系统,目前普遍使用自耦式降压变压器,是中心点直接接地运行方式,应配置三相四线三元件电表。城乡普遍使用的低压电网是带有零线的三相四线制供电,要供单相照明(220V)、三相动力(380V),同时用电,同时计量的应配置的三相四线三元件电表以防止漏计。一般居民生活照明用电配置单相电表。

功能先容

电表除分单相、三相外,还有有功表、无功表之分。目前制作精度分为:0.5、1.0和2.0级。

我国目前还普遍使用的感应式电表,已沿用百年历史以上。功能单

一、精度低、磨损件多,已不适应电力事业迅速发展的治理需要。

城市扩大,表数目多,再用人工抄表,显然落伍。因此,不论单相、三相电表内要有专用接口的集抄功能。为了充分利用电网低谷电源,现在不但工矿企业实行峰谷电价,大城市居民生活用电也已实行峰谷电价,实践证实,优惠殷实。

浙江电网居民生活用电,高峰电价比平时电价高出3分(0.56元/kW·h),而谷电价只是峰电价的50%(0.28元/kW·h),很受居民欢迎。

市区大量居民申请装峰谷表,两年来,全省主要城市已发展13万户,只能分处实施。因此表内要有分段记时功能。所有用电户,在消耗有功功率同时也在消耗无功功率。而无功功率消耗多少和发供电企业的设备利用率紧密相关,因此大用户在计量中必须实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等。

近年来,由于微电子技术发展快,电子式(静止式)电表应运而生。由于功能多、精度高、无磨损、寿命长、免维修等优点,受到供电局欢迎,已大规模普遍使用。

国产高精度多功能三相电子式电表,已具有正确计量,反相有功、无功电量(1只表可当4只表用)、还有最大需量、多费率、丈量功率因数等功能。辅助功能有年、月、日、时间,光电隔离数据传输接口(RS485)和远方抄表脉冲输出接口,三相电压,相序指示等。

治理及其他

关于电表的制作、检测,国家有一套严格、具体的标准。但计量装置的正确运行反映在现场。所以现场周期检定(轮换、抽检、现场比对),就显得十分必要。根占有关规程,为保证计量装置现场正确运行,新投运、改造后的Ⅰ、Ⅱ、Ⅲ、Ⅳ类高压计量装置应在1个月内进行首次现场试验。Ⅰ类电表至少3个月,Ⅱ类电表至少6个月,Ⅲ类电表至少每年现场检验(比对)1次。Ⅰ、Ⅱ、Ⅲ、Ⅳ高电表三四年,Ⅴ类电表4~6年要开展周期轮换。

Ⅴ类电表数目大,装置面广,以前规程规定每5年轮换1次,由于工作量太大,尽大多数供电企业做不到,每年的电量不明损失可观。现在电表骤增,按新规程,可以抽检。采取同一厂家,型号的单相电子式电表,可按上述轮换周期,到期抽检10%,如达到技术要求,则其他类型电表,答应再延长使用1年。待第2年再抽检,不满足技术要求时,要全部轮换。

计量装置是由电表、CT和RT二次接线等组成,这些相关计量用具也应正确安装定期检查。

特别提示:

(1)正确理解电表容量

现广泛使用宽容量电表,目的是为了改善电表超过铭牌标定电流数倍仍能正确计量,进步电表过载能力。但在实际配置中忽略标定电流和最大电流的概念(括号内为最大电流)。以前用无宽容量电表时,在设计中答应电表短时过载1.5倍电流。固然现在有2倍、4倍甚至6倍宽容量电表,但在配置电表时,按最大电流配表是不妥的。如用户申请用电容量为三相10kW,配置三相20A非宽容量电表,在实际使用中,短时超过50%负荷时,电表还在设计答应范围内运行。而配置三相5(20)A宽容量电表时,其最大负载电流只答应20A。如再过载或电动机经常起动时就有可能烧表。现各地已发生多起配表不当而发生烧表事件。正确配置应按最大电流的50%配表,以防烧表。用户负荷电流为50A以上时,宜采用经低压CT接进式的接线方式配表。

(2)电子式电表不答应过载运行

用脉冲转换机械计度器计量的各种电子式电表,尽不能答应严重过载运行。否则即使不发生烧表,也会发生少计电量。由于经光电输出的脉冲是一个占空为50%的方波,按步进方式推动计度器齿轮计度。严重过载时会造成“脉冲重叠,步进乱套”而造成少计电量,且一时很难发现。

第三篇:电能计量装置分类及计量方式(范文)

电能计量装置分类及计量方式

电能表是电力企业中使用普遍的电测仪表。应用上分为:广大用电户使用和电业部门自身使用。自全国主要城市(乡镇)推广普及“一户一表”及大部分农村电网经过改造后,电能表的拥有量直线上升。

电能表(以下称电表)不同于其他电测仪表,是《计量法》规定的强制检定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电业部门本身的重要经济指标如发电量、供电量、售电量、线损等电能计量装置(以下称计量装置),也日益增多。装置分类

现行有关规程规定,运行中的计量装置按其所计量电能多少和计量对象的重要性分为5类。

Ⅰ类:月平均用电量500万kW及以上或受电变压器容量为10MVA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200MW及以上的发电机(发电量)、跨省(市)高压电网经营企业之间的互馈电量交换点,省级电网经营与市(县)供电企业的供电关口计电量点的计量装置。

Ⅱ类:月平均用电量100万kW及以上或受电变压器容量为2MVA及以上高压计费用户,100MW及以上发电机(发电量)供电企业之间的电量交换点的计量装置。

Ⅲ类:月平均用电量10万kW及以上或受电变压器容量315kVA及以上计费用户,100MW以上发电机(发电量)、发电厂(大型变电所)厂用电、所用电和供电企业内部用于承包考核的计量点,考核有功电量平衡的100kV及以上的送电线路计量装置。

Ⅳ类:用电负荷容量为315kVA以下的计费用户,发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指标分析,考核用的计量装置。

Ⅴ类:单相供电的电力用户计费用的计量装置(住宅小区照明用电)。

计量方式

我国目前高压输电的电压等级分为500(330)、220和110kV。配置给大用户的电压等级为110、35、10kV,配置给广大中小用户(居民照明)的电压为三相四线380、220V,独户居民照明用电为单相220V。

供电局对各种用户计量方式有3种:

(1)高压供电,高压侧计量(简称高供高计)

指我国城乡普遍使用的国家电压标准10kV及以上的高压供电系统,须经高压电压互感器(PT)、高压电流互感器(CT)计时。电表额定电压:3×100V(三相三线三元件)或3×100/57.7V(三相四线三元件),额定电流:1(2)、1.5(6)、3(6)A。计算用电量须乘高压PT、CT倍率。10kV/630kVA受电变压器及以上的大用户为高供高计。

(2)高压供电,低压侧计量(简称高供低计)

指35、10kV及以上供电系统。有专用配电变压器的大用户,须经低压电流互感器(CT)计量。电表额定电压3×380V(三相三线二元件)或3×380/220V(三相四线三元件)。额定电流1.5(6)、3(6)、2.5(10)A。计算用电量须乘以低压CT倍率。10kV受电变压器500kVA及以下为高供低计。

(3)低压供电,低压计量(简称低供低计)

指城乡普遍使用,经10kV公用配电变压器供电用户。电表额定电压:单相220V(居民用电),3×380V/220V(居民小区及中小动力和较大照明用电),额定电流:5(20)、5(30)、10(40)、15(60)、20(80)和30(100)A用电量直接从电表内读出。10kV受电变压器100kVA及以下为低供低计。

低压三相四线制计量方式中,也可以用3只单相电表来计量,用电量是3只单相电表之和。

为达到正确计量,高压计量装置要根据电力系统主接线的运行方式配置。如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城乡普遍使用的10kV配电系统,是采用中心点不接地运行方式,应配置三相三线二元件电表。为了节约投资和金属材料,我国500、220kV的跨省(市)高压输电系统,目前普遍使用自耦式降压变压器,是中心点直接接地运行方式,应配置三相四线三元件电表。城乡普遍使用的低压电网是带有零线的三相四线制供电,要供单相照明(220V)、三相动力(380V),同时用电,同时计量的应配置的三相四线三元件电表以防止漏计。一般居民生活照明用电配置单相电表。

功能介绍

电表除分单相、三相外,还有有功表、无功表之分。目前制作精度分为:0.5、1.0和2.0级。

我国目前还普遍使用的感应式电表,已沿用百年历史以上。功能单

一、精度低、磨损件多,已不适应电力事业迅速发展的管理需要。城市扩大,表数量多,再用人工抄表,显然落伍。因此,不论单相、三相电表内要有专用接口的集抄功能。为了充分利用电网低谷电源,现在不但工矿企业实行峰谷电价,大城市居民生活用电也已实行峰谷电价,实践证明,优惠殷实。

浙江电网居民生活用电,高峰电价比平时电价高出3分(0.56元/kW·h),而谷电价只是峰电价的50%(0.28元/kW·h),很受居民欢迎。

市区大量居民申请装峰谷表,两年来,全省主要城市已发展13万户,只能分处实施。因此表内要有分段记时功能。所有用电户,在消耗有功功率同时也在消耗无功功率。而无功功率消耗多少和发供电企业的设备利用率紧密相关,因此大用户在计量中必须实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等。

近年来,由于微电子技术发展快,电子式(静止式)电表应运而生。由于功能多、精度高、无磨损、寿命长、免维修等优点,受到供电局欢迎,已大规模普遍使用。

国产高精度多功能三相电子式电表,已具有正确计量,反相有功、无功电量(1只表可当4只表用)、还有最大需量、多费率、测量功率因数等功能。辅助功能有年、月、日、时间,光电隔离数据传输接口(RS485)和远方抄表脉冲输出接口,三相电压,相序指示等。

管理及其他

关于电表的制作、检测,国家有一套严格、详细的标准。但计量装置的正确运行反映在现场。所以现场周期检定(轮换、抽检、现场比对),就显得十分必要。根据有关规程,为保证计量装置现场正确运行,新投运、改造后的Ⅰ、Ⅱ、Ⅲ、Ⅳ类高压计量装置应在1个月内进行首次现场试验。Ⅰ类电表至少3个月,Ⅱ类电表至少6个月,Ⅲ类电表至少每年现场检验(比对)1次。Ⅰ、Ⅱ、Ⅲ、Ⅳ高电表三四年,Ⅴ类电表4~6年要开展周期轮换。

Ⅴ类电表数量大,装置面广,以前规程规定每5年轮换1次,由于工作量太大,绝大多数供电企业做不到,每年的电量不明损失可观。现在电表骤增,按新规程,可以抽检。采取同一厂家,型号的单相电子式电表,可按上述轮换周期,到期抽检10%,如达到技术要求,则其他类型电表,允许再延长使用1年。待第2年再抽检,不满足技术要求时,要全部轮换。

计量装置是由电表、CT和RT二次接线等组成,这些相关计量器具也应正确安装按期检查。

特别提示:

(1)正确理解电表容量

现广泛使用宽容量电表,目的是为了改善电表超过铭牌标定电流数倍仍能正确计量,提高电表过载能力。但在实际配置中忽略标定电流和最大电流的概念(括号内为最大电流)。以前用无宽容量电表时,在设计中允许电表短时过载1.5倍电流。虽然现在有2倍、4倍甚至6倍宽容量电表,但在配置电表时,按最大电流配表是不妥的。如用户申请用电容量为三相10kW,配置三相20A非宽容量电表,在实际使用中,短时超过50%负荷时,电表还在设计允许范围内运行。而配置三相5(20)A宽容量电表时,其最大负载电流只允许20A。如再过载或电动机经常起动时就有可能烧表。现各地已发生多起配表不当而发生烧表事件。正确配置应按最大电流的50%配表,以防烧表。用户负荷电流为50A以上时,宜采用经低压CT接入式的接线方式配表。

(2)电子式电表不允许过载运行

用脉冲转换机械计度器计量的各种电子式电表,绝不能允许严重过载运行。否则即使不发生烧表,也会发生少计电量。因为经光电输出的脉冲是一个占空为50%的方波,按步进方式推动计度器齿轮计度。严重过载时会造成“脉冲重叠,步进乱套”而造成少计电量,且一时很难发现。

运行中I类电能表的轮换周期为三年; 运行中Ⅱ二类电能表的轮换周期为四年; 运行中Ⅲ类电能表的轮换周期为四年; 运行中Ⅳ类电能表的轮换周期为五年;

同一厂家的同一型号的静止式电能表可按规定的轮换周期,以运行前的检定日期计算,到周期抽检10%,做修调前的试验,若检定合格率满足DL4T88--2000规程规定,允许该批电能表延长一年使用,待第二年再抽检,直到不满足DL/T488L-2000规程规定时要求全部轮换.运行中V类电能表的轮换周期按照有关规程规定执行。以运行前的检定日期计算,设计寿命为10年的86系列电能表从运行第六年起、设计寿命为15年的感应式电能表从运行十年起、设计寿命为20年及以上的感应式电能表从十五年起,每年进行分批抽样,做调前误差检验,以确定整批电能表是否继续运行

根据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 448—2000)规定现场检验:新投运或改造后的I、Ⅱ、Ⅲ、Ⅳ类高压电能计量装置应在一个月内进行首次现场检验。I类电能表至少每3个月现场检验一次;Ⅱ类电能表至少每6个月现场检验一次;Ⅲ类电能表至少每年现场检验一次。

注:

Ⅰ类电能计量装置:月平均用电量5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10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200MW及以上发电机、发电企业上网电量、电网经营企业之间的电量交换点、省级电网经营企业与其供电企业的供电关口计量点的电能计量装置。

Ⅱ类电能计量装置:月平均用电量1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2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100MW及以上发电机、供电企业之间的电量交换点的电能计量装置。

Ⅲ类电能计量装置:月平均用电量1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315kVA及以上的计费用户、100MW以下发电机、发电企业厂(站)用电量、供电企业内部用于承包考核的计量点、考核有功电量平衡的110kV及以上的送电线路电能计量装置。

Ⅳ类电能计量装置:负荷容量为315kVA以下的计费用户、发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技术指标分析、考核用的电能计量装置。

Ⅴ类电能计量装置:单相供电的电力用户计费用电能计量装置。

一、电能计量器具检定与检验

1.现场检验

现场检验是电力企业为了保证电能计量装置准确、可靠运行,在电能计量器具检定周期内增加的一项现场监督与检验工作。

(1)现场检验执行标准。

(2)现场检验周期及检验项目。

1)新投运或改造后的I、Ⅱ、Ⅲ、Ⅳ类高压电能计量装置应在一个月内进行首次现场检验。

2)I类电能表至少每三个月现场检验一次,Ⅱ类电能表至少每六个月现场检验一次,Ⅲ类电能表至少每年现场检验一次。

3)高压互感器每十年现场检验一次,当现场检验互感器误差超差时,应查明原因,制订更换或改造计划,尽快解决,时间不得超过最近一次主设备的检修完成日期。

4)运行中的35kV及上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负荷或二次回路电压降超差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在一个月内处理。

5)运行中的低压电流互感器可在电能表轮换时检查其变比、二次回路及其负载。

(3)现场检验设备。

(4)现场检验有关规定。

(5)检验结果的处理。

(6)减小二次压降。

2.周期检定(轮换)

(1)确定检定周期的主要依据。

(2)周期检定执行标准。

(3)电能表检定周期及检定要求。

(4)互感器检定周期及检定要求。

(5)周期检定用标准装置。

二、修调前检验

为了考核所用电能表的实际运行状况,评价电能表产品质量,指导电能表的选型与订购,对轮换或抽样拆回的电能表进行修调前检验,是保证电能表准确、可靠计量的重要措施。

1.校验分类及要求

2.误差判定

三、抽样检定

主要是对运行中的V类单相电能表,在周期检定(轮换)的基础上增加的抽样检验工序,以此来保证此类电能表的准确可靠运行,在选用优质电能表的前提下,即可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1.检定对象及要求

2.抽样方案及批量的确定

3.抽样检定结果及误差判定

四、临时检定

临时检定是当用户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提出异议时,或当电能计量装置故障需要检定以便计算退补电量时所进行的检定工作。一般情况下这都是临时提出的非计划性工作,而非按规定周期进行的检定,所以称为“临时检定”。

1.检定对象及工作程序

2.基本要求

3.电能表误差的确定

a.Ⅰ类电能表:每3个月至少现场检验1次,每2~3年轮换1次; b.Ⅱ类电能表:每6个月至少现场检验1次,每2~3年轮换1次; c.Ⅲ类电能表:每年至少现场检验1次,每2~3年轮换1次;

d.Ⅳ类电能表:三相电能表每2~3年轮换1次,单相电能表每5年轮换1次; e.Ⅰ、Ⅱ类电能计量装置的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每5年至少现场检验1次;

f.用于量值传递的携带型精密电能表。供现场检验用的,每3~4个月检验1次,经常使用的每6个月检验1次,其它的1年检验1次。

第四篇:第五章-电能计量方式(共)

电能计量方式

讲述单相和三相有功电能以及无功电能的计量方式和适用范围。电能计量包括单相、三相三线和三相四线制电路中有功电能和无功电能的计量。测量电路中电能表除了直接接入式的以外,还有经互感器接入的,即电能表和互感器的联合接线。

第一节

单相有功电能的计量

单相交流电路有功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图5-1所示为测量单相电路有功电能的接线。电能表的电流线圈或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必须与电源相线串联,而电能表的电压线圈应跨接在电源端的相线与零线(中线)之间。电流、电压线圈标有黑点“ *”的一端(称为电 源端)应与电源端的相线连接。当负载电流I和流经电压线圈的电流IU,都由黑点这端流入相应的线圈时,电能表的驱动力矩MQ可由相量图得到,即

因此,按此接线电能表可以正确计量电能。

如图5-2所示,若有一个线 圈极性接反,例如电流线圈极性接反时,则流入电能表电流线圈 中的电流方向与图5-1中的相反,产生的电流磁通方向也相反,在这种情况下,电能表的驱动力矩为

驱动力矩为负值,导致电能表反转。

如图5-3所示的电能表接线,电压线圈跨接在负载端时,电能表测量的电能包括负载和电压线圈消耗的电能。当用户不用电时,由于电能表的电流、电压线圈中仍有电流存在,使电能表产生转动,这种现象称为正向潜动。在实际中这种接线是不被采用的。第二节

三相有功电能的计量 一、三相三线制电路有功电能的测量

(一)三相电路中的功率

如图5-4所示,三相三线制电路的负载可以连接成星形和三角 形两种接线。由交流电路的理论得知,无论三相电路对称与否。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p总是等于各相瞬时功率之和,即

当负载连接成星形时,则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p为

式中 u各相电压的瞬时值;

i 各相电流的瞬时值。

根据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三相三线制电路中有

可得到

式中UAB UCB 线电压的瞬时值。

同理可得到

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p 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就是三相电路的平均功率P

式中UAB UBC UCA线电压的有效值;

IA IB IC 线电流的有效值。

若负载连接成三角形,同样可得到上述结论。

当三相电路完全对称,即三相电源电压对称、三相负载对称时,则

则三相电路总功率为

式中UPH相电压;

IPH相电流;

U线电压;

I线电流;

φ相电压和相电流之间的相位角,即功率因数角。

当三相电压对称、电流不对称时,则根据图5-5,式

可改写成

由此可见,三相总功率为两只功率表分别测得的功率之代数和。

当三相电路完全对称,则三相功率为

可看出,每只表计的指示值与负载功率因数有关,即三相电路的总功率与负载功率因数有关。当φ角变化,P1和P2分别按

变化规律而变化。变化曲线如图5-6所示。图5-6(a)横坐标为φ值,表示容性负载;

表示感性负载

纵坐标为三相总功率P。分析如下:

如图5-6(b)所示,以COSφ的值为横坐标,三相总功率P为纵坐标。当COSφ为某值时,可直接查出P1,P2是正值还是负值,以判断相应的单相电能表是正转还是反转。如当COSφ=0.5时,P1=0,表计1停转,P2为+,表计2正转。

从图5-6(a)中还可以看出,若采用三相三线有功功率表测量三相总功率时,不论负载功率因数如何变化,表计都不会反转。

根据式

还可以得到另外两组接线方式,但从用电管理出发,为了统一起见,规定按式

得出的接线方式为标准形式。

由此可见,三相三线制电路有功功率的测量可采 用一表法和二表法。一表法适用于三相完全对称电路。二表法不论三相电路是否对称,只要是三相三线制电路均适用。

(二)三相三线制电路有功电能的测量

根据上面讨论,测量三相有功电能也可以采用一表法和二表法。由于工程中大都是三相不对称电路,因此一表法无工程实际意义,经常采用两只单相有功电能表(DD型)或三相两元件有功电能表(DS型)计量电能。

根据电能表的理想相量图画出三相二元件电能表的相量图,如图5-7所示。

当三相电压对称时,驱动力矩为

当三相电路完全对称时,驱动力矩为

假设三相二元件有功电能表的结构完全相同,则K1=K2=K,进一步化简上式,驱动力矩为

由此可见,三相两元件有功电能表或两只单相有功电能表的驱动力矩正比于三相电路总功率。二、三相四线制电路有功电能的测量

三相四线制电路可以看成由三个单相电路组成,其平均功率P等于各相有功功率之和,即

无论三相电路是否对称,上述公式均可成立。

如图5-8所示,常用三相四线式有功电能表(DT型)或三只单相有功电能表(DD型)按此接线方式进行三相四线制电路有功电能的测量。

当三相负载不对称时,例如在任何两相之间接有负载,如图5-9所示,在A,B两相之间接有负载D,设流过负载D 的电流为ID,功率因数为COSφD,负载消耗的功率为

则三相电路总功率为

其中

所以

由此可见,在三相四线制电路中,无论负载是否对称,均能采用三表法或三相四线式有功电能表计量三相总的电能。

注意,三相四线制电路不能采用二表法测量电能,只有在三相电路完全对称的情况下,即下:

时才允许,否则计量电能会产生误差。分析如一般三相四线制电路中,三相电流之和

因此,各相负载消耗的瞬时功率为

而二表法测量的三相瞬时功率只能是

因此按图5-10所示的接线方式测量三相瞬时功率时,将引起误差。

第三节

无功电能计量方式

单相电路中无功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三相电路中无功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当三相电压对称时,即

时,三相电路中无功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当三相电路完全对称时,即

时,三相电路中无功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有功电能表转盘上的驱动力矩与电路中的有功功率成正比。若制造出一种电能表或改变有功电能表的接线方式,使电能表的驱动力矩与无功功率成正比,则此电能表就能计量无功电能。因此,无功电能可采用无功电能表直接测量,也可采用有功电能表通过接线变化间接测量。下面对各种类型的无功电能表分别作介绍。

一、正弦式无功电能表

如图5-11,感应式电能表的简化相量图,即电流线圈产生的磁通滞后于负载电流αI 角,电压线圈产生的磁通滞后于电压一个β角。由感应式电能表的基本公式可知,其驱动力矩与磁通ΦI,ΦU的乘积以及它们之间夹角φ的正弦成正比。如果人为地创造一种条件,使得驱动力矩与磁通ΦI,ΦU的乘积以及负载功率因数角的正弦通成正比,则这只电能表就可以直接反映出无功电能。正弦式无功电能表就是基于这样一种原理而制造的。

图5-12 所示为单相正弦式无功电能表的接线。在电能表的电压线圈回路中串入 电阻RU,以增大并联电路的电阻分量,使β 角减小。在电流线圈回路中并联电阻RI,使负载电流的一部分IR通过电阻RI,另一部分IQ 通过电流线圈。

因为电流线圈中有感抗,所以流过电流线圈的电流IQ滞后于IR,并且由IQ产生电流工作磁通滞后于ΦI,ΦI滞后于IQ,从而加大了负载电流I与电流线圈磁 通之间的夹角αI。

根据电能表工作原理及图5-12所示相量图可得

适当调节RU,RI,使得β=α

I,上式化简为

由于 则得到

式中负号表明电压磁通超前于电流磁通,电能表反转。将电压或电流线圈的任意一对端钮反接,则电能表正转,即电能表的驱动力矩与电路中的无功功率成正比,因此,此表可以正确计量单相无功电能。

如图5-13所示,三相二元件正弦式无功电能表也可以用来测量三相无功电能。由于此表的驱动力矩与UISINφ成正比,所以当把两只单相正弦式无功电能表或一只三相两元件的正弦式无功电能表按三相三线有功方式接线,可以计量三相三线无功电能。

根据图5-13可知

假设两元件结构相同,则K1=K2=K。当三相电路完全对称时

由此可见,驱动力矩的大小与三相电路中无功功率成正比,此表可以计量三相三线无功电能,即用两只单相正弦式无功电能表或一只三相二元件正弦式无功电能表在对称或不对称的三相三线电路里均能正确地计量无功电能。

同理,用三只单相正弦式无功电能表或一只三相三元件的正弦式无功电能表按计量三相四线有功电能相同的方式接线,可以正确计量三相四线电路中的无功电能。

正弦式无功电能表的最大优点是:三相电路中任何不对称的情况下(电压、电流中仅有一者不对称,称之为简单不对称;两者都不对称,称之为复杂不对称),都能正确计量无功电能,没有附加误差。因而准确度较高,可达到1%,然而由于这种表本身消耗的功率大、制造复杂,所以近年来已很少生产和使用了。

二、内相角为的三相二元件无功电能表

感应式电能表中,内相角

如果在有功电能表的每个电压线圈回路中串接一个附加电阻R,并且加大电压铁芯工作磁通磁路中的空气隙,以降低电压线圈的电感量,使得电压铁芯上的工作磁通ΦU不再滞后于电压,而是

,这项工作是可以做到的。

如图5-14所示,内相角为60度的无功电能表电压元件的等值电路图和相量图。在电压线圈回路中,感抗分量X与电阻分量RU+R 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

R 附加电阻;

RU电压线圈的直流电阻。

合理选择R,保证内相角为60度。

如图5-15所示,内相角为60度的三相二元件无功电能表测量三相无功电能的接线图。在三相三线制电路中,从图5-15的相量图中可以得出,电能表两组元件的驱动力矩分别为

当三相两元件电能表的结构相同,且三相电路电压也对称时,总驱动力矩可以化简为

因为线电压U等于

倍相电压Uph,所以上式可以化简为

在三相三线制电路中,无论三相电流是否对称,总有

因此各相电流在UB垂直的纵坐标线投影为

因此,其合成驱动力矩又可化简为

即合成驱动力矩与三相无功功率成正比。从推导过程中可知,具有内相角为60的三相两元件无功电能表在三相三线制电路计量无功电能时,只要电压对称,无论三相电流是否对称,都可以正确计量。这个结论是在负载为Y形接线的条件下得出的,同样负载为△形接线时,这个结论仍是正确的。

在三相四线电路中,由于三相电流的相量和不为零,所以图5-15所示的三相二元件制无功电能表 用在三相四线制电路计量无功电能时将有附加误差。但是若用60度相角差原理制成的三相三元件电能表,将第一个元件接到UB IA,第二个元件接到UC

IB,第三个元件接到UA IC时,则可以计量三相四线制电路的无功电能。根据图5-15的相量图可以求出其合成转矩为

当三相电压对称时,则

上式表明,当三相电压对称时,无论负载是否对称,用60度相角差原理制成的 三相三元件电能表都可以正确计量无功电能。

三、带有附加电流线圈的三相无功电能表

图5-16 所示为带有附加电流线圈的三相无功电能表的接线图。在三相二元件电能表的电流铁芯上,绕有绕制方向和匝数相同的两个电流线圈。通入电流的电流线圈为基本电流线圈,电流

从电源端(标黑点的一端)流入基本电流线圈。通入电流的电流线圈为附加电流线圈,从非电源端(没有标黑点的一端)流入附加电流线圈。第一个电流元件所通过的合成电流为,电压元件对应的线电压为电压元件对应的线电压为,第二个电流元件的合成电流,由此可得,两组元件的转矩分别为

当两组元件结构相同,三相电压对称时,总的驱动力矩可以化简为

由此可见,此电能表可以计量三相三线无功电能。在推导过程中,只要求三相电压对称,并未引入三相电流的相量和等于零这一条件,因此无论负载是否对称,这种无功电能表也可以用来测量三相四线制电路的无功电能。因为这种无功电能表的电压工作磁通滞后电压线圈电压的角度为

,所以又称内相角为90度的无功电能表。

四、无功电能表的特点

1.除正弦式三相无功电能表外,大多数三相无功电能表计量无功电能的正确性与三相电路是否对称有关。

2.在反相序时,三相无功电能表(正弦表除外)的转盘将反转,因此一定要注意相序的正确性。

3.在负载为容性时,无功电能表的转盘也会反转。在电力传送方向相反时,也会反转。为了正确计量无功电能,这时可将电流端子的进出线相交换,使表计正转。在同一条线路中,若负载性质或电力传送方向经常变化时,为了计量准确,可以同时装两只带有止逆器的无功电能表,分别计量不同性质负载或不同传送方向的无功电能。

4.由于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COSφ一般都较高(大多在0.8以上),无功电能表的相位角误差和元件转矩不平衡的影响都比较大,单相法检验时的附加误差也较大,所以无功电能表的调整应该比有功电能表的要求更严一些。第四节

电能表和互感器的联合接线

高电压大电流系统的电能计量,必须通过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转变为低电压和小电流后,才能与用于测量电能的各种电能表相连接。实际运行中,为了减少互感器的投资,便于现场带电测量或更换电能表,一般都不单独为每一只电能表配置一套电流、电压互感器,而是采用电能表和互感器的联合接线。

实行电能表和互感器的联合接线,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所有电能表的计量方式在联合接线中仍然适用。

2.使用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应注意的事项在联合接线中仍然适用。3.接在电流或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总负载,不得超过互感器的额定二次负载值。

4.电压互感器可接在电流互感器的电源侧,其二次回路不得装设熔丝。5.在电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中,应装设专用的试验接线端钮盒,以便对运行中的电能表进行校验或更换,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短路或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

6.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应采用黄、绿、红分色的铜线,而不能采用软线。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降根据电能表的等级确定,应不超过额定二次电压的0.25%或0.5%,导线截面最小为2.5mm2。电流互感器二次导线电阻与二次所接表计总阻抗之和不得大于互感器的额定二次负载,其导线截面最小为4 mm2。一、三相有功电能表和互感器的联合接线

如图5-17所示,三相二元件有功电能表与电压、电流互感器的联合接线。在三相电路对称时,表计测得的有功功率P2

一次侧实际的有功功率为式中:U2和I2分别为互感器二次侧的电压和电流;

KU为电压互感器的额定变比;

KI为电流互感器的额定变比。二、三相无功电能表和互感器的联合接线

如图5-18示,内相角为60度的三相无功电能表与电压、电流互感器的联合接线。一次侧实际的无功功率为 三、三相有功电能表、无功电能表和互感器的联合接线

在三相电路中,如果有功和无功功率都向同一方向输出,可采用一只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和一只无功电能表,通过电压和电流互感器进行联合接线。如果有功功率输送方向不变,而无功功率输送方向要改变,可采用一只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和两只无功电能表,通过电压和电流互感器进行联合接线。如果有功和无功

功率的输送方向随时都改变,可采用两只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和两只无功电能表,通过电压和电流互感器进行联合接线,如图5-19所示。在正向输送功率时,第一套表计正转,准确计量,第二套表计由于电流反向输送,表计反转。当功率反向输送时,第二套表计正转,准确计量,第一套表计反转。在此,每只电能表都应带有止逆器,以阻止反转。

由此可见,与电能表相连的电压互感器若采用V/V-12接线,且b相接地,则接入电能表电压端钮A,B,C的 电压只有一种组合可能:顺相序, 逆相序.若采用Y/Y-12接线,则接入电能表电压端钮A,B,C 的电压就有三种组合可能:顺相序,逆相序.与电能表相连的电流互感器一般采用二相星形接线,接入电能表的电流有IA和-IA,IC和-IC,四个电 流可以构成 8个电流组合:,假设三相电压为顺相序,且没有b相电流接入电能表的电流线圈,则由三组线电压和八组电流可 能组合成24种联合接线。其中23种是错误的。转动方向有6 种是正转,其中一种是正确的; 6种是反转;6种转向不定; 6种是停转。表5-1 所示为 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和互感器错误接线方式和正确接线方式。

第一节 单相有功电能的计量

1、单相有功电能表

通过前面分析可知:驱动力矩和负载的有功功率P成正比,这样可以正确测量有功功率,而且实现正确测量的条件是:

(1)、应满足电压工作磁通正比于外施电压(2)、应满足电流工作磁通正比于负载电流

(3)、应满足于Ψ=90°-Φ(感性时),当负载为容性的时候Ψ=90°+Φ。

单相电能表接线盒内有四个接线柱,电流线圈的接线柱是1和2。接线柱1接电源侧火线,2接负载侧火线;电压线圈的接线柱是1和3(4),3(4)接中线,所以可记作火线1进2出,中线3进4出

第二节 三相有功电能的计量

2、三相三线制计量方式: 三相三线制有功:有功P=√3U线IcosΦ=3U相IcosΦ A元件:Pa=UabIacos(30°+Φa)C元件:Pc=UcbIccos(30°-Φc)

合成功率P= Pa+Pc=UabIacos(30°+Φa)+UcbIccos(30°-Φc),在三相平衡的条件下,P= Pa+Pc=UIcos(30°+Φ)+UIcos(30°-Φ)=U线(Icos30°cosΦ-sin30°sinΦ+cos30°cosΦ+sin30°sinΦ)=U线I*2* cos30°cosΦ=√3U线IcosΦ

3、三相四线制计量:(1)三相四线制有功 三相有功P=√3U线IcosΦ=3U相IcosΦ=UaIacosΦa+UbIbcosΦb+UcIccosΦc(三相对称的时候,三相电压、电流大小相等)

• 三相三线制负载电能的测量,其原理和两表法测功率时相同。接线如图所示,用两只单相电能表测量,测量时三相电能为两个单相电能表读数之和。

三相电能表的结构特点

三相电能表的内部结构为两组或三组单相电能表 元件的组合,安装于同一表壳内构成一只三相电能 表。三相三线电能表具有两组驱动元件.分为单圆盘 和双圆盘两种。三相四线电能表具有三组驱动元件,分为三元件双圆盘和三元件三圆盘两种。

由于三相电能表各组元件之间存在电磁的相互影响,性能又具有特殊性,为此.三相电能表除了具有与单相电能表相同的调整装置外.还增加了平衡调整装 置,用以分别调整各元件的驱动力矩,以减小三相负荷 不平衡时产生的附加误差。

第三节 无功电能的计量 3 无功电能表的结构特点 三相三线制无功:(两元件的60°无功电能表)三相无功功率计算式Q=√3U线IsinΦ

结构特点:在每个电压线圈中串入了附件电阻R,使电压工作磁通滞后于对应的电压。向量分析和接线图如下:

A元件:Ia、Ubc

MQa=KaφUbcΦIasin(150°-Φa)

C元件:Ic、Uac

MQc=KcφUacΦIcsin(210°-Φc)=-KcφUacΦIcsin(30°-Φc)总转MQ=MQa+ MQc=KφiΦu[sin(30°+Φ)-sin(30°-Φ)]=K'√3U线IsinΦ 其驱动力矩正比于三相总无功功率,故能准确计量三相无功功率。3 三相四线无功(90°无功表)向量和原理接线图如下:

因为对应的线电压滞后于相电压90度,所以称90度无功表。A元件:UbcIaCOS(90°-ΦA)=UbcIaSINΦa B元件:UcaIbCOS(90°-Φb)=UcaIbSINΦb C元件:UabIcCOS(90°-Φc)=UabIcSINΦc

MQ总=Qa+Qb+Qc 因为三相电路对称,且三相结构全部相同,所以MQ总=√3K√3U线IsinΦ

可见这种接线方式的总无功功率为三相电路无功功率的√3倍,为了免除影响,通过改变每组元件的电流线圈中的匝数来补偿√3倍,这样反应了实际的三相无功功率。

无功电能表是计量无功电能的仪表,内部结构与有功电能表相似。除了用于调相机、电容器组无功电能 的输出等计量以外.大多与有功电能表配台使用,用来 测量一段时间内(一般为一个月)被测负荷的平均功率 因数 其结构形式主要有3种类型:

(1)具有附加电流线圈的无功电能表。这种表由 两组元件组成,在U,W相电流元件的铁心上除了基 本电流线圈之外,还绕有与基本电流线圈匝数相同的 附加电流线圈,两相附加电流线圈串联后,接人没有基 本电流线圈的V相,电压线圈跨相连接,用来计量三 相无功电能..

【2)具有60º相位差的无功电能表。这种表由两组

元件组成.电压线圈的接线采用跨相法,在两只电压线 圈上各串联一个附加电阻,使得电压工作磁通滞后于电压60º而不是90º,所以称为具有60º相位差的无功电能表.用来测量三相三线无功电能。(3)跨相90º相位差的无功电能表。这种无功表由 三组元件组成,适用于三相四线无功电能表的计量。内部三只电压线圈的接线跨相90º连接,所测得的无 功功率除以接线系数1.732即为实际无功功率.制造厂

将三只电流线圈匝数缩小1.732倍,抵消了接线系数,记度器直接反映无功 量值

第四节 电能表和互感器的连线

一、单相有功电能表:

–原理接线图:

•总电量=电能表读数×倍率

•(倍率=一次电压/二次电压×一次电流/二次电流)••

2、功率表达式:

••有功功率P=IVCOSФ(90°>Ф>0°)•无功功率Q= IVSINФ •三相三线有功:

–原理接线图:

•(带CT、PT接入式)总电量=电能表读数×倍率 •功率表达式:P=√3ILULCOSФ

•PAB=UABIA COS(30°+Ф)、PCB=UCBIC COS(30°-Ф)

••

3、向量图

••

三、三相四线有功表: •

3、原理接线图:

•总电量=电能表读数×倍率

–功率表达式:P=3IφUφCOSФ

•PAO=UAOIA COSФ、PBO=UBOIB COSФ、PCO=UCOIC COSФ

3、向量图

••

四、三相三线60°无功电能表: •

1、原理接线图:

••总电量=电能表读数×倍率

–功率表达式:Q=√3IфULSIMФ

•Q1=UBCIA COS(60°-Ф)、•Q2=UACIC COS(120°-Ф)

••三相四线三元件无功电能表: •原理接线图

•• 总电量=电能表读数×倍率

–功率表达式:Q=3IφULSIMФ

•Q1=UBCIA COS(90°-Ф)、•Q2=UCAIB COS(90°-Ф)、•Q3=UABIC COS(90°-Ф)、

第五篇:文献计量分析论文

华夏中国疆域辽阔,文化深厚,各地丰富的地方文献让泱泱中华无愧于“文明古国”的美誉,地方文献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上有着重要作用。下面是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内容提要】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初期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对其发展现状做了基本估计和全面分析,认为它取得了七个方面的重要进展;从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实业化、国际化等六个方面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发展阶段/现状/趋势

目前可获得的文献资料表明,中国大陆文献计量学相关论文最早出现在1964年,张琪玉、王恩光分别在《综合科技动态(第二分册)情报工作》的第5期上发表文章,介绍了美国编辑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但文献计量学在我国的真正兴起和传播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基本上形成了研究、教育和实际应用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已成为图书情报与科学评价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1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

我们根据统计资料[1][2][3],编制了(不含港、澳、台的文献数)。根据文献数量的增长变化、研究的成果和进展,以及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我国大陆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初期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

1979-1982年是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主要是论文数量较少,而且异常分散。这一时期只发表了149篇论文,年均文献量只有37.3篇。从内容来看,主要是翻译、介绍、吸收和引进国外的研究成果,缺乏自主性的系统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起步阶段很短,只经历短暂的4年之后便迅速进入了相对集中的发展阶段。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1983-1987年的五年,我国文献计量学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其主要的标志是将文献计量学搬上了大学的讲坛,开始了正式的专门教育。1983年,武汉大学为本科生、专科生开设了文献计量学课程,并编写出《文献计量学》教材。同时,这一时期的研究比较活跃,发表的论文数量增长很快,达到353篇,年均文献量为70.6篇,比上一时期增长89.3%;在内容上,既有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和评述,又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的应用性研究,或者验证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中文文献方面的适用性等。

1988年以来,我国文献计量学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应用并重,特别是在科学评价和科技管理方面的应用开始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取得了许多标志性的成果。一是在1987年,赵红州等人利用美国的SCI进行统计分析,排出了我国主要大学发表论文的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二是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承担国家科技部的资助课题,建立“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进行更大范围、更系统的文献计量统计分析,对我国科技水平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主要大学、科研院所的科学生产能力和学术水平作出客观评价;三是《文献计量学》等几部专著或教材相继出版,“把文献计量学的有关知识体系化了,使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由局部知识的创造进入系统知识体系的形成阶段”[4]。这一进展已经成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发展历程的重要标志。同时,从表来看,1988-2000年发表的论著数大幅上升,总数达到2032件,年均文献量为156.3件,是发展初期阶段的2.21倍。这些都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正处于理论研究、实际应用和专业教育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2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现状和成就

2.1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基本稳定,并形成了本学科的核心情报源

可以看出,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论文数增长较快,而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83年比1982年增长31%,进入发展初期阶段;1988年首次突破100篇,达到118篇,比1987年增长37.2%,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1979-2000年的22年间,我国大陆共发表文献计量学论著2534篇/部(含著作),每年平均文献量达到115.2篇/部,而且1988年以来基本上处于稳定,最高的是1991年达到227篇。这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达到了一定水平。同时,这些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集中与离散规律,论文发表的期刊达到225种,图书28种,涉及的作者达1783人(含合作者)[2]。初步分析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与应用的文献增长和核心作者、核心期刊的分布基本上符合文献计量学的基本规律,即文献增长按指数曲线上升;80%的论文集中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而20%的论文又高度分散在80%的一般期刊中,等等。其中,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有39种期刊,发文数量占论文总数的70%左右;而发文50篇以上的重要核心期刊只有10种,它们依次是: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世界图书(B辑)*、情报学刊*、情报杂志、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情报业务研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已停刊)。这些核心期刊都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园地,在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的还设有“文献计量学”专栏,如《情报学报》,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以上事实不仅说明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它在情报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加强。

2.2确立并提高了文献计量学的学科地位

目前,文献计量学已被公认为国际图书情报领域内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成为情报科学研究的主流,体现了当代学科定量化的趋势。1981年,White和Griffith[5]指出:“包括引文分析在内,文献计量学几乎构成了整个情报科学的一半,而且是生气勃勃的一半。”这说明国际情报学术界对文献计量学的高度重视。在这种国际背景下,随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知识的普及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文献计量学也得到了国内图书情报界的普遍承认和重视,作为情报科学一个分支学科的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得到加强,同时还逐步被社会所接受。这是一个很大的进展,标志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关于这一点,可以从许多方面得到佐证:①1992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科委等单位联合制定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的国家标准中,正式确认了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三级学科地位;②在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的情报学部分,在“信息”、“情报”等大条目之后,紧接着列出的第一个分支学科就是“文献计量学”,并安排11个词条作了较详细的介绍;③一些学术刊物或检索工具开辟专栏,报道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成果和国外进展,例如《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从1989年起不定期增设了“文献计量学”栏目,《情报学报》也从1988年起不定期设立了“文献计量学”专栏;④在情报学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中,文献计量学早在1983年就被正式列入了教学计划,成为本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武汉大学还设立了文献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研究生方向,招收和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⑤提高了认识,成立了学术组织。通过多方面的宣传、讲授和深入研究,现在人们对文献计量学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于1991年成立的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专业委员会,其工作范围包括: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情报计量学;其基本任务是:确立学科发展目标和策略,制定研究规划、提供研究选题指导,组织研究分工和协作,开展学术和信息交流,宣传和推广研究成果等,这标志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有了学术组织保证,由分散的个体的研究逐步过渡到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研究阶段;⑥最近几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连续资助了10多项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课题,促进其研究上规模、上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深入发展。

2.3研究范围拓宽,几个主要领域的研究取得进展

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选题范围不断拓宽,既有理论、方法探讨,又有广泛的应用研究,以及国外研究进展的评介等。特别是其应用的范围很广,远远超出了情报学、文献学、图书馆学的范围,涉及到科学学、科技管理、科技史、人才学、预测学、未来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领域。在具体专业学科领域的应用更广,至少有化学化工、农业科学、采矿冶金、建筑科学等50多个专业,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开展过应用研究。具体来说,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基本上包括八大主题,这些主题的重点次序是:引文分析与核心期刊、集中与分散定律、文献统计与应用、文献计量学总论、引文分析方法、在科技预测与管理中的应用、在人才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文献增长与老化率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文献计量学的应用研究是其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重视。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图书情报领域的各个方面之外,还广泛应用于科学学、科技管理、预测学甚至科学技术领域当中。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文献计量学指针用于评价科学生产率、评价科技人才、成果质量、科研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所、科技产业公司等)乃至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影响力等,从而使决策者能够进行有效的定量化管理。这方面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文献计量学冲破传统的局限,增强其渗透力和辐射力,大步进入“科技圈”;“管理圈”、“决策圈”,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进一步得到社会各界的承认和重视。

2.4文献计量工具和研究手段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文献计量学是一门定量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资料支持。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资料来源工具和原始资料的获取渠道。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就开始编制《科学引文索引》(SCI)。这一大型索引的出版和发行,为文献计量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有力工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引文分析所必需的大量资料,有效地推动了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被誉为文献计量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没有SCI就没有现代的文献计量学。对于国内的情况来说也是如此。我们早就认识到,如果不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解决文献计量工具问题,我国的文献计量学就不可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此,笔者特别强调“开展我国文献计量工具和手段现代化的研究是我们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应当引起国内情报学界的高度重视”[1],并提出从三个方面进行:①引进和开发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②自编《中文科学引文索引》;③开展计算机辅助的文献计量分析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兰州大学图书馆靖钦恕、钱家秀研究馆员经过艰苦努力,在国内首次编制了《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尽管这部索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它仍然不失为“我国自编中文科学引文索引的可贵的先例”。计算机辅助的文献计量研究是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文献计量学突破的重要途径,可用计算机辅助文献计量研究来实现文献计量学研究的规模化、模型化和现代化。特别是从1988年开始,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建立于“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同时利用美国的SCI、EI和ISTP等工具对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被引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每年发表一本统计分析报告,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其统计分析结果,在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很大反响。此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制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出版了“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光盘和网络版;清华大学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也具有一定的文献统计分析功能。这些都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大规模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现代化工具,大大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主要标志和重要成就之一。2.5文献计量学教育起步很快,并获得了迅速发展

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文献计量学研究开始后不久就很快将其搬上了大学的讲坛,正式开始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教学活动。早在1983年,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就率先把“文献计量学”列入了教学计划,为情报学、图书馆学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各个层次的学生开设了“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研究”(硕士学位课)课程,并出版了有关的教材。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3所大学开设了这一课程。武汉大学等单位还招收了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教学规模和合理的层次结构。通过课程教学,既宣讲、普及了文献计量学知识和定量分析方法,又为这一学科培养了专门人才,从而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

2.6基本形成了一支骨干研究力量

在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过程中,来自不同学科的作者人数一直呈增长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献计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大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加入到研究队伍中来,相继涌现出许多核心作者,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和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目前,一个以中青年为主的文献计量学研究队伍已经基本形成。从作者群的构成来看,他们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领域,在知识结构上各具特色和优势,其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令人可喜的是,这些核心著者以中青年居多数。他们以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情报意识,从不同角度对文献计量学的许多问题进行着各个方面的探索,其研究十分活跃,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据统计,在1964-2001年间,我国共有1783位作者在225种期刊上发表过文献计量学论文。这是一支人数不算少的作者队伍,且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说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队伍已初具规模,并基本形成了一支骨干研究力量[2]。

2.7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

文献计量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其研究是一种国际性的科学活动。因此,要发展我国的文献计量学就必须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事实上,我国学者早就与国际学术界建立了交流关系,与国外著名的文献计量学专家Garfield、Braun、Egghe、Rousseau等都有通讯联系;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研讨会从

第一届起就有国内学者赴会、参与国际交流;第9届国际信息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年会将于2003年在北京举行;在国内举办的有关国际研讨会也是两年一次,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每次会议都有国外代表参加研讨和交流。国际刊物Scientometrics是发表国际文献计量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学术园地,1993年我国著名科学计量学家赵红州教授被聘为该刊国际编委;《国外情报科学》、《国外图书情报工作》等刊物发表了不少文献计量学方面的译文,正式出版了《科学计量学指针》、《情报计量学引论》等译著,我国学者与美国、德国、比利时等的合作研究有的已经开始,有的正在筹划中。这些都促进了我国学者与国外专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有利于我们吸收、借鉴国外的成果和经验,从而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

3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

3.1科学化趋势

1969年,英国著名情报学家阿伦·普里查德(AlanBritchard)正式提出了“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这一术语,以取代当时已有47年历史但却很少使用的“统计书目学”(statisticalbibliography)名称。这一术语的提出标志着文献计量学的正式诞生,真正开始从学科的角度来研究文献计量问题。在其后的30多年中,国际文献计量学获得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图书情报领域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代表着情报科学的主流方向和学科发展趋势。在这种科学化趋势的影响下,在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发展中,我们也特别强调要提高文献计量学的科学性和精确性,要确立文献计量学的学科地位。因此,我们着力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论述文献计量学的学科内容,从理论、方法和应用三个方面构建了文献计量学的学科结构体系。当前,文献计量学发展的科学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继续深化和完善文献计量学的学科结构体系,使之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化水平较高的学科;二是要在更高的层次上深入研究“计量学”学科群的体系结构,包括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等“三计学”的关系问题;三是要正确处理好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关系,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才会有正确的实际应用,才能合理地、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当前文献计量学广泛应用之时,更要重视它的学科理论研究和建设,真正实现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3.2信息化趋势

所谓信息化趋势,主要是指从文献计量向信息计量发展的趋势。

正如文献与情报、文献学与情报学的关系一样,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与信息(情报)计量学(informetrics)也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6]。可以说,文献计量学是信息(情报)计量学的基础,而信息(情报)计量学则是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方向。情报科学定量化研究的论文可分为4大类:①文献计量学及其应用;②情报检索理论;③情报学理论研究;④情报经济学与情报成果评价。其中有关文献计量学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在整个定量化研究工作中占有很大比例,论文数占46.6%[7]。可见,文献计量学是情报信息定量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正在朝着信息(情报)计量学的方向迈进。从计量单元来说,文献计量学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篇、册、本为单位的文献单元的计量上,而开始深入到文献的内部对知识单元和文献的相关信息进行计量研究,如题名、主题词、关键词、词频、知识项、引文信息、著者、出版者、日期、语言、格式等都已成为计量的对象。早在1980年,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的小森隆通过对塑料、橡胶和纤维的关键词出现次数的统计分析,成功地预测了高分子材料的产品结构及发展前景。陈光祚教授研制的电子出版物具有信息计量功能和知识项聚类功能,为文献计量学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和发展途径。电子出版物作为一种全文数据库,它的文本中的任何知识单元甚至每个单字都是可以检索和统计的。这样,就有可能使文献计量学的计量单元从一篇篇文献而演化到文献中的各个知识单元,甚至单字一级,从而使信息计量分析成为可能,并达到新的分析深度。这是一个重要进展,表明文献计量学已经发展到文献信息计量阶段,并继续向信息计量学境界发展。

3.3网络化趋势

最近几年,在有关网络或文献中出现了两个新的英文术语,即webmetrics和cybermetrics,可以直译为“网络计量学”和“赛博计量学”(或计算机计量学)。但由于计量的对象是网上的信息或计算机控制的信息,而非“网络”或“计算机”本身,因此可以将此意译为“网络信息计量学”或“网上信息计量学”。据目前见到的文献报道,webmetrics术语是阿曼德(T.C.Almind)于1997年提出来的。1997年,阿曼德等人在《万维网上的信息计量分析:网路信息计量学的方法探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webmetrics这一术语,并认为文献计量学的各种方法完全可以用于万维网上的信息计量分析[8]。关于另一个与之十分相似的术语cybermetrics,目前在因特网上已出现了以该词命名的电子期刊或学术论坛,这主要是由西班牙科学信息与文献中心(CINDOC)组织和出版的。若从它的研究对象、方法、内容和目标等方面来看,网络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贮、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主要是由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计量学等相互结合、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也是信息计量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根本目的主要是通过网上信息的计量研究,为网上信息的有序化组织和合理分布、为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为网络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必要的定量依据,从而改善网络的组织管理和信息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促进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计量学是在当前特定的科学背景和技术条件下迅速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成果必然会为网络管理的定量化和科学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定量依据,而网络管理定量化的实践需求又会促进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全面发展[9]。

3.4自动化趋势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手段逐步从手工统计分析向计算机辅助的统计分析过渡,出现了明显的自动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计算机辅助的文献信息计量分析的研究不断增加,取得了不少成果,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辅助文献计量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文献计量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实现了套录资料重组建库以及多种资料统计分析功能;计算机辅助计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和成熟,标志着我国信息计量研究的方法体系已基本形成,并日趋完善。特别是我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等一批数据库光盘或网络版的研究成功和出版发行,为文献信息的自动化统计和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条件,将大大促进自动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3.5实业化趋势

通过对文献计量学的长期研究、教育、宣传和培训工作,人们对文献计量学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明显提高,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科技评价、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其研究成果和计量资料不仅可以为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定量依据和支持,而且还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水平乃至综合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因而受到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和支持。1987年,赵红州等人利用文献计量方法,排出了我国主要大学发表论文的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并受到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科委专门下达资助课题,要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进行更大范围、更系统的文献计量统计分析,对我国科技水平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主要大学、科研院所的科学生产能力和学术水平作出客观评价,并逐步形成制度,每年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有关统计结果;还有的单位在建立有关数据库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开展统计评价和分析咨询服务;有的还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科研定量评价和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公司,发展成为信息咨询服务业的一种新的类型和形式。这一重要进展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的某些内容和方法正在由课题研究向实业化方向发展,成为国家科技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实业化趋势是我国文献计量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6国际化趋势

如前所述,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取得了重要进展。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推动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和发展也必然会呈现出国际化趋势。无论是科学研究的选题、研究目标的确立、研究方法的选择,还是研究成果的发表、交流和应用等,都必须立足世界,站在国际前沿和水平上来展开研究工作,切实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我国文献,计量学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和发展[J].情报学报,1987,6(6):466-472.[2]大会秘书处.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与评价研究学术研讨会参考资料

(二)[C].2001.12.[3]孟连生,丁颖.中国文献计量学核心文献、核心著者与核心期刊[J].图书情报工作,1998,(4):21-24.[4]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88.[5]WhiteHD,GriffithBC.Authorcocitation:aliteraturemeasureofintellectualstructure[J].JASIS,1981,32(3):153-172.[6]邱均平.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进展与发展方向[J].情报学报,1994,(6):454-463.[7]张保明.我国情报科学定量化研究的进展[J].情报学报,1986,5(3-4):294-305.[8]AlmindTC,elal.InformetricanalysisontheWorldWideWeb:methodologicalapproachestowebmetrics[J].JournalofDocumentation,1997,(4).[9]邱均平,陈敬全.网络信息计量学及其应用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3

下载浅谈计量方式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计量方式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网方式分析

    1、56K MODEM上网虽然现在宽带很流行,但对于很多没有开通宽带的城市郊区或小乡镇读者而言,56K MODEM依然是其上网时的首选。56K MODEM是将电脑通过电话线连接到另一台电脑或一......

    油库计量方式对比研究[共五篇]

    流量计 椭圆齿轮流量计: 椭圆齿轮流量计适用于石油及各种燃料油的流量计量,因为测量元件是齿轮的啮合转动,被测介质必须清洁。其测量准确度较高,一般为1~0.2级。 腰轮流量计: 普......

    注册计量师考试题型及答题方式

    一级注册计量师资格考试《计量法律法规及综合知识》、《测量数据处理与计量专业实务》2个科目和二级注册计量师资格考试《计量法律法规及综合知识》、《计量专业实务与案例......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段多寿 段多寿: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油气储运,1999,18(11) 45~46。 摘 要 在石油及其液体产品的贸易计量交接......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来源: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石油及其液体产品在贸易计量交接过程中,造成油品计量误差的主要原因,并在分析各种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计量误差的办法。......

    绩效考核方式分析(精选五篇)

    绩效考核方式分析还不知道绩效考核方式有哪些?今天为大家分享关于绩效考核专题,目前可用于大部分企业的绩效考核方式有以下五种,分别为360 度考核、目标绩效考核(OKR)、关键绩效......

    医疗保险主要付费方式分析

    医疗保险主要付费方式分析 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是指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代表参保患者向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支付费用的方式,即第三方付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保险报......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分析

    中小企业成长中融资方式分析班级:09工商管理1班 学号:0911022051 姓名:高小群【摘要】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系中活跃的、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类型,对国民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