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培训 和技能鉴定政策法规(小编推荐)
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培训 和技能鉴定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主要内容
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国发〔2010 〕36 号)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国办发〔2010 〕11 号)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财社〔2011〕64号
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财税〔2010〕84号)
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2010年第25号)规范小额担保贷款微利项目贴息比例(财金〔2009〕41号)
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财金〔2009〕72号)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发〔2011〕16号)(人社部函〔2011〕169号)
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人社部发〔2010〕75号)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人社部发〔2009〕116号)
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社部发〔2010〕22号)加强基层平台就业工作(人社部发〔2010〕37号)加强就业援助工作(人社部发〔2010〕29号)
申报认定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和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 区(人社厅函〔2010〕165号)
社会保险法(主席令3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
(国发〔2010〕36号)
一、充分认识加强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
二、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三、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质量
四、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支持力度
五、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职业培训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职业培 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大 力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 训制度:
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解决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 矛盾,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根本措施;
是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设 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任务;
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手段。
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就业和 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 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建立覆 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 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工作新机 制,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 度,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劳动 者。
目标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适应 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 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提高职业培训的 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 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为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 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
“ 十二五” 期间,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 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使企业技能岗位的职工得到至 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训,使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参加 一次创业培训,使高技能人才培训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和企业发展需求。
健全职业培训制度
适应城乡全体劳动者就业需要和职业生涯 发展要求,健全职业培训制度。要统筹利 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建立以职业院校、企业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载体的职业培 训体系,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 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贯通技能劳动者 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 技师的成长通道。
职业培训类型 就业技能培训
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创业培训
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要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技 能培训。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使他们 达到上岗要求或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着力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
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要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 训,使其掌握就业的一技之长;
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鼓励其参加 1-2个学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对企业新录用的人员,要结合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通过师傅带徒弟、集中培训等形式开展岗前培训;
对退役士兵要积极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对职业院校学生要强化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培养,使他们掌握中级以 上职业技能。
鼓励高等院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加强就业创业教育 和就业指导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适应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企业职 工培训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 高技能人才培训。
要结合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职工技能水平的要求,通过 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快提升企业在岗职工的技能水平。
鼓励企业通过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研修制度、自办 培训机构或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等方式,结合企业技术创 新、技术改造和技术项目引进,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培训任务,为参加职业培 训人员提供实训实习条件。
创业培训
依托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针对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 阶段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
创业培训范围:鼓励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 业条件的城乡各类劳动者以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参加 创业培训。
工作要求:通过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 模式,不断提高创业培训质量;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 业项目,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特点,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通过案例剖析、考察 观摩、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提高受培训者的创业能力。要强化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及 创业咨询、创业孵化等服务手段的衔接,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相结合的工作体系,提高创业成功率。
提高职业培训质量
大力推行就业导向的培训模式
加强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和竞赛选拔
强化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
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工作
鼓励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工作
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
提高职业培训质量
推行就业导向的培训模式:根据就业需要和职业技能标准 要求,深化职业培训模式改革,大力推行与就业紧密联系 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法律意识 等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 养。
全面实行校企合作,改革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方法,引导 职业院校、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定 向培训、定岗培训。
面向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城乡劳动者的初级技能培训和 岗前培训,应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开 展订单式培训或定岗培训;
面向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 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应结合产业发展对后备技能人才需 求,开展定向培训。
加强就业服务工作
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各类 劳动者提供完善的职业培训政策信息咨询、职业 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定期公布人力资源市场 供求信息,引导各类劳动者根据市场需求,选择 适合自身需要的职业培训。
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了解、掌握培训需求,收集、发布培训信息,积极动员 组织辖区内各类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 鉴定,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协助落实 相关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其实现就业。
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
建立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 机制,按照“条件公开、自愿申请、择优认定、社 会公示”的原则,制定承担政府补贴培训任务的培 训机构的基本条件、认定程序和管理办法,组织 专家进行严格评审,对符合条件的向社会公示。
要严格执行开班申请、过程检查、结业审核三项 制度。
鼓励地方探索第三方监督机制,委托有资质的社 会中介组织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及资金使用情 况进行评估。
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支持力度 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
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加强职业培训资金监管
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城乡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 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并通过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 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 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根据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 就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
企业新录用的符合职业培训补贴条件的劳动者,由企业依 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培训机构开展岗前培训的,按 规定给予企业一定的培训费补贴。
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 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 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的同时,对其中农村学员和城 市家庭经济困难学员给予一定生活费补贴。
加强职业培训资金监管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 的管理,明确资金用途、申领拨付程序和监管措施。
2012年底前,各省(区、市)地级以上城市要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信息 系统建立统一的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 进行动态管理,对参训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不断提高地区之间信息 共享程度。
根据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就业状况以及企业用人需要,合理确定并向 社会公布政府补贴培训的职业(工种),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 培训补贴。
按照同一地区、同一工种补贴标准统一的原则,根据难易程度、时间 长短和培训成本,以职业资格培训期限为基础,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 补贴标准。
根据培训对象特点和培训组织形式,在现有补贴培训机构方式的基础 上,积极推进直补个人、直补企业等职业培训补贴方式,有条件的地 区可以探索发放培训券(卡)的方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 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1号)
一、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二、搞好培训工作统筹规划
三、建立规范的培训资金管理制度
四、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促进就业的作用
五、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六、强化培训能力建设
七、加强组织领导
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分工负责。把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地方政府分级管 理,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统 筹协调的原则,建立相互配合、有序运行的工作 机制。.整合资源、提高效益。根据企业和农民工的实 际培训需要,整合培训资源,统筹安排、集中使 用农民工培训资金。按照同一地区、同一工种补 贴标准统一的原则,科学制定培训补贴基本标 准,规范培训项目管理,严格监管培训资金使用。.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加大政府培训投入,增 强培训能力,加强规范引导。发挥市场机制在资 金筹措、培训机构建设、生源组织、过程监管、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行业、企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加强农民工培训。.突出重点、讲求实效。重点发挥企业和院校产 学结合的作用,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在岗 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升培训质量,使经过培训的农民工都能掌 握一项实用技能,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
主要目标:按照培养合格技能型劳动者的 要求,逐步建立统一的农民工培训项目和 资金统筹管理体制,使培训总量、培训结 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适应;到2015年,力争使有培训需求的 农民工都得到一次以上的技能培训,掌握 一项适应就业需要的实用技能。
搞好培训工作统筹规划
制定实施新一轮培训规划,抓好培训项目 的组织实施
明确培训重点,实施分类培训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培训针对性
创新农民工培训机制
搞好培训工作统筹规划
制定实施新一轮培训规划,抓好培训项目的组织 实施。按照我国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产业 布局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科学统筹和 把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力度和节奏,制定新 一轮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中长期规划。各省(区、市)以及相关部门 要根据国家农民工培训规划并结合实际,编制本 地区、本行业的农民工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明 确农民工培训的规模和重点,科学规划培训机构 的类型、数量和布局,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明确培训重点,实施分类培训
根据农民工的不同需求,进一步规范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培训质 量和效果。
外出就业技能培训:主要对拟转移到非农产业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者 开展专项技能或初级技能培训。
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对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岗农民工进 行提高技能水平的培训。
劳动预备制培训:主要对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 或进城务工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籍退役士兵进行储备性专业技 能培训。
创业培训:主要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者和返 乡农民工进行提升创业能力的培训。
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培训:主要面向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围绕县 域内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以及农村妇女手工编织业等传统手工艺开 展培训。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培训针对性
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的机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 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
重点加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市 场容量大的行业的农民工培训。
做好水库移民中的农民工培训工作:以实现就业为目标,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情况,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订单 式培训、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农 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结合劳务输出开展专项培训,培育和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 劳务品牌,促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创新农民工培训机制
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培训 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保证承担 培训任务的院校、具备条件的企业培训机构及其他各类培 训机构平等参与招投标,提高培训质量。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推行培训券(卡)等有利于农民工 灵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地点的办法。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建立促进农民工 培训的多元投入机制。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 免学费政策,力争使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未能继 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 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建立规范的培训资金管理制度
以省级统筹为重点,集中使用培训资金
制定农民工培训补贴基本标准
对培训资金实行全过程监管
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肃查处违规 违纪行为
制定农民工培训补贴基本标准
省(区、市)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按照农民工所学技能的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和培 训成本,以通用型工种为主,科学合理地确定培 训补贴基本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予以调 整,以使农民工能够掌握一门实用技能。
各中心城市或县(市):按照同一工种补贴标准 相同的原则,确定具体的补贴标准。
优先对未享受过政府培训补贴的农民工进行职业 技能培训,避免多部门重复培训。
三、建立规范的培训资金管理制度
以省级统筹为重点,集中使用培训资金
制定农民工培训补贴基本标准
对培训资金实行全过程监管
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肃查处违规 违纪行为。
对培训资金实行全过程监管
明确申请程序、严格补贴对象审核、资金 拨付和内外部监管
以完善资金审批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础 工作
建立享受培训补贴政策人员、单位的基础 信息数据库,有效甄别培训补贴申请材料 的真实性,防止冒领行为。
财政扶贫培训资金只能用于贫困家庭劳动 力的培训补贴。
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促进就业的作用 加强产学结合的企业培训
强化企业培训责任
发挥行业的指导作用
落实企业培训资金
对用人单位吸纳农民工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 期限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6个月内 由用人单位组织到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的,按照有关规定对用人单位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加大培训组织工作力度。
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法规,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 有关政策,督促指导行业、企业、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站点和培训 机构做好各类培训的组织工作,广泛动员农民工参加培训。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群团组织以及互联网、新闻媒体的作 用,及时发布培训项目、培训机构、教学师资、实训设备等方面 的信息,为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提供便利条件。积极引导和规范培训机构组织生源的行为。
规范培训管理,加强绩效评估 严格培训结业考核和发证制度
培训合格证书、职业能力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规范培训管理,加强绩效评估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台账和转移 就业台账,对培训对象实行实名制管理。制定农民工 培训质量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统一培训考核指标、考 核程序和考核办法。
积极探索第三方监督机制,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组 织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规范培训工作管理流程,加强对培训工作全程的监管 考评,做到培训信息公开、审核结果公示、培训过程 透明、社会参与监管。
严格培训结业考核和发证制度
对于培训机构承担的财政补贴培训项目,要建立 统一规范的结业考核程序,加强对考核过程、考 核结果和证书发放的监督检查。
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考 核合格后,颁发培训合格证书、职业能力证书或 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培训考核 和技能鉴定工作。
对经鉴定合格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要 按照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要加强 对从事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农民工的专门培训,按照有关规定持证上岗。
强化培训能力建设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增强实训能力
规范农民工培训机构管理
加强培训基础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统筹协调机制
强化地方政府责任
开展先进经验交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 落实就业政策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的通知
财社〔2011〕64号 资金安排
资金使用
预算执行
资金申请及支付管理
决算管理
账户管理
监督管理
资金申请及支付管理 职业介绍补贴 职业培训补贴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社会保险补贴
公益性岗位补贴
就业见习补贴
特定就业政策补助
扶持公共就业服务
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 其他支出
职业介绍补贴
对象: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职业中 介机构
内容:按经其就业服务后实际就业的登记 失业人员人数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
标准:按每位符合免费服务条件的人员每 年享受一次职业介绍补贴计算,不得重复 申请。
职业介绍补贴政策 申请材料:经职业中介机构就业服务后经 职业中介机构就业服务后已实现就业的登 记失业人员名单、接受就业服务的本人签 名及《居民身份证》(以下简称《身份 证》)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以 下简称《登记证》)复印件、劳动合同等 就业证明材料复印件、职业中介机构在银 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
申请程序:申请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补贴资金 支付到职业中介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对已经纳入财政补助范围的公共就业服务 机构,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事业单位 财务规则,根据其享受财政补助编制内实 有人数,并结合考虑其承担的免费公共就 业服务工作量,安排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含设备购置、修缮和大型公共就业服务 活动等项目支出),由同级财政在部门预 算中统筹安排。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指县及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设立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就业促进法》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 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人 社部发[2009]116号)规定,为劳动者提供 免费就业和创业服务的机构。
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人员范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 就业劳动者、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 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简 称四类人员)
培训类型: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
享受次数: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不得重复申请。
享受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
职业培训补贴申请和支付 申请程序:个人申请——当地人社部门审 核——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补贴资金直接拨 付给申请者本人)。
申请材料:培训人员《身份证》复印件、《登记证》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专项 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就业或创业证明材料、职业培训机构开具 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等 凭证材料。
劳动预备制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政策内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 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可由职业培 训机构代为申请职业培训补贴。对其中农 村学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学 员,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贴。
劳动预备制职业培训补贴 申请与支付 培训补贴申请:培训机构申请——人社部 门审核——财政部门支付(按规定将培训 补贴资金直接拨入职业培训机构在银行开 立的基本账户)
生活费补贴申请:本人申请——经人社部 门审核——财政部门按月直接拨付学员本 人。
劳动预备制职业培训补贴申请材料 培训费申请材料:对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 请职业培训补贴的,除前款所规定的职业 培训补贴材料外,还应附初(高)中毕业 证书、代为申请协议等。
生活费补贴申请材料:申请人员《身份证》 复印件、《登记证》复印件、初(高)中 毕业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复印件 等凭证材料。
职业培训补贴支付标准
对四类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后,培 训合格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 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 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个月内实现就业的,按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 100%给予补贴。个月内没有实现就业的,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 证书,按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80%给予补贴;取 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按职 业培训补贴标准的60%给予补贴。
企业开展岗前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
补贴条件及标准:企业新录用的四类人 员,与企业签订6 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 个月内由企业依托 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的培训机构开展 岗前就业技能培训的,根据培训后继续履 行劳动合同情况,按照当地确定的职业培 训补贴标准的一定比例,对企业给予定额 职业培训补贴。
企业开展岗前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
申请程序:备案——申请-人社审核——财政拨付。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前,需将培训计划大纲、培训 人员花名册及《身份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 件等材料报当地人社部门备案,培训后根据劳动 者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情况,向人社部门申请。申 请材料经人社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补 贴资金直接拨入企业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申请材料:培训人员花名册、培训人员《身份证》 复印件、《登记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等凭证材料。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 对象:四类人员
内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 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可向职 业技能鉴定所在地人社部门申请一次性职 业技能鉴定补贴。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
申请材料: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登记证》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票据(或税务发票)等凭证材料,申请程序:提出申请——人社部门审 核——财政部门支付(按规定支付给申请 者本人)
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补贴对象:由省级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五十二条确定的 就业困难人员。
补贴办法: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 贴实行“先缴后补”的办法。
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 年的 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 最长不超过3 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 险补贴时年龄为准,下同)。
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类型
企业(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 贴
对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
1.企业(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社 会保险补贴
政策内容:对各类企业(单位)招用就业 困难人员,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 保险费的;以及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 难人员,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就 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 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 费,以及企业(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其 他社会保险费。
申请材料: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的人员名 单及《身份证》复印件、《登记证》复印件、劳 动合同等就业证明材料复印件、社会保险征缴机 构出具的社会保险费明细账(单)、企业(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
申请程序:企业(单位)申请——经人力资源社 会保障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支付到 企业(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工作要求:企业(单位)按季将符合享受社会保 险补贴条件人员的缴费情况单独列出,向当地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补贴。
2.对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 险补贴政策 政策内容: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缴 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 险补贴,补贴数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 费的2 /3。
申请材料:由灵活就业人员签字、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部门盖章确认的、注明具体从事灵活就业的 岗位、地址等内容的相关证明材料,灵活就业人 员《身份证》复印件、《登记证》复印件、社会 保险征缴机构出具的社会保险费明细账(单)等 凭证材料.申请程序: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向当 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社会保险补贴。个 人申请——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 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
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
补贴对象:对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 业的单位,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给予 岗位补贴。
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 年的就业困 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申请支付程序:单位申请——人社部门审核—— 财政部门拨付
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单位,可 按季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公益性岗 位补贴。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相关凭证 材料后,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支付到单位在银行 开立的基本账户。
申请材料:符合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条件 的人员名单及《身份证》复印件、《登记 证》复印件、发放工资明细账(单)、单 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
就业见习补贴政策 对象及内容:吸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参加就业见习的,且先行垫付见习人员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补助的企业(单位),可 按规定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 就业见习补贴。
申请材料:实际参加就业见习的人员名单、就业 见习协议书、见习人员《身份证》、《登记证》 复印件和大学毕业证复印件、企业(单位)发放 基本生活补助明细账(单)、企业(单位)在银 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
申请程序:企业(单位)申请——经人力资源社 会保障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将资金支付到企 业(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 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4 号)
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 施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 第25号)
新税收减免政策 优惠凭证
就业失业登记证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
鼓励从事个体经营税收政策
政策内容: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 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 自主创业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除建 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 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在3 年内按每户每年 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 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和个人所得税。
政策对象: 1.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 2.零就业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 劳动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 3.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是指实施 高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毕 业的学生;毕业年度是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 1日至12月31日。
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税收政策
政策内容: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 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 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 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 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 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 上下浮动20%,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 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并报财政部 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政策对象: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 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 《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 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与其签订1 年 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是指:1 .国 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2 .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3 .国 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即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4 .享受最低 生活保障且失业1 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上所称的国有 企业所办集体企业(即厂办大集体企业)是指20世纪70、80年代,由国有企业批准或资助兴办的,以安置回城知识青年和国有企业职工 子女就业为目的,主要向主办国有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劳务服务,在 工商行政机关登记注册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 工包括在国有企业混岗工作的集体企业下岗职工。
服务型企业:从事现行营业税“服务业” 税目规定经营活动的企业
享受政策的人员凭证申领
按照《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 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8号)第六十三条的 规定,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 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在公共就 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申领《就业失业登记 证》。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 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失业后可以 在常住地登记。
零就业家庭凭社区出具的证明,城镇低保家庭凭 低保证明,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申领 《就业失业登记证》。
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凭学校出具的相关证 明,经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实认定,部门核实 认定,取得《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仅在毕业年度适 用),并向创业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取得《就业失业 登记证》;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直接向创业地公共就业服务 机构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
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 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 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 吸纳税收政策”)人员本通知第二条规定的人员,在公共 就业服务机构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
享受优惠政策的人员申领凭证
《再就业优惠证》不再发放,原持证人员应到公共就业服 务机构换发《就业失业登记证》。正在享受下岗失业人员 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原持证人员,继续享受原税收优惠 政策至期满为止;未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原持证人员,申 请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限截至2010 年12月31日。
上述人员申领相关凭证后,由就业和创业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人员范围、就业失业状态、已享受政策情况 审核认定,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注明“自主创业税收 政策” 或“ 企业吸纳税收政策”字样,同时符合自主创业和企 业吸纳税收政策条件的,可同时加注;主管税务机关在 《就业失业登记证》上加盖戳记,注明减免税所属时间。
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期限
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以纳税人到税务机关 办理减免税手续之日起作为优惠政策起始时间。税收优惠 政策在2013年12月31日未执行到期的,可继续享受至3年 期满为止。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在2010年 12月31日未执行到期的,可继续享受至3年期满为止。
不得重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前年度已享受各项就业再 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人员不得再享受本通知规定的税收优 惠政策。如果企业的就业人员既适用本通知规定的税收优 惠政策,又适用其他扶持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选 择适用最优惠的政策,但不能重复享受。
个体经营税收政策申请、审核程序
(一)人员认定
(二)税收减免申请及审核
(一)人员认定 1.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零就业家庭或享受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劳动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可持《就业 失业登记证》、个体工商户登记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向创业 地县以上(含县级,下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认 定申请。
重点核查情况:一是创业人员及所创业领域是否属于自主 创业税收政策扶持范围;二是创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记 录;三是创业人员是否领取过《再就业优惠证》并申请享 受过税收扶持政策。
核实后,对符合条件人员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注明 “ 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创业的,可注册登录教育部大学生 创业服务网,提交《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申请表,由所在高校进 行网上信息审核确认并出具相关证明,学校所在地省教育行政主管部 门依据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数据库对高校毕业生身份、学籍学历、是否是应届高校毕业生等信息进行核实后,向高校毕业生发放《高校 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并在学籍学历电子注册数据库中将其标注为 “ 已领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高校毕业生持《高校毕业生自 主创业证》向创业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认定申请,由创业地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相应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作为当年及后 续年度享受税收扶持政策的管理凭证。.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创业的,可凭毕业证,直接向创业地 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 障部门在对人员范围、就业失业状态、已享受政策情况审核认定后,对符合条件人员相应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并注明“自主创业税 收政策”。
(二)税收减免申请及审核
1.符合条件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可持下列材料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一是减免税申请;二是《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 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三是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2.县以上税务机审核同意的,在年度减免税限额内,依次扣减 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实际 经营期不足一年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以实际月份换算其减免税限额。
3.换算公式为:减免税限额=年度减免税限额÷12×实际经营月 数
纳税人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 人所得税小于年度减免税限额的,以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 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税额为限;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大于年度减免税限额的,以年度减免税限额为限。
企业吸纳就业税收政策申请、审核程序
(一)人员认定
符合条件的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人员可向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县以 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重点核查情况:一是新 招用人员是否属于企业吸纳就业税收政策扶持范 围;二是新招用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记录;三是 新招用人员是否领取过《再就业优惠证》并申请 享受过税收扶持政策。核实后,对符合条件人员 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 策”。
(二)企业认定
企业吸纳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 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可向县以上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递交认定申请,并需 报送下列材料: 1 .新招用人员持有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2 .职工花名册(企业盖章,注明新增人员)。
3.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4.企业与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 “ 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副 本)。
5.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6.《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年度在企业预 定(实际)工作时间表》。
7.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其中,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提交《劳动就业服务 企业证书》。
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接到企业报送的材料后,重点核查情况:
一是核查当期新招用人员是否属于规定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对象,是否 已享受税收扶持政策;
二是核查企业是否与新招用人员签订了1 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
三是企业为新招用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四是《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年度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 间表》和企业上年职工总数是否真实,企业是否用新增岗位招用失业 人员。必要时,应深入企业现场核实;
五是企业的经营范围是否符合税收政策规定,对不符合享受优惠经营 范围的企业不应核发《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核实后,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相应核发《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 证明》,并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年度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上加盖认定戳记,作为认定证明的附表。
(三)税收减免申请及审核
具有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企业实体 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及加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 定戳记的《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年度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的企业可依法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 减免税,并同时报送下列材料: 1.减免税申请表。
2.《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及其附表。
3.《就业失业登记证》及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 材料。
企业吸纳税收税收减免办法
县以上主管税务机关按财税规定条件 审核无误的,在年度减免税定额内,依次 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 加和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均由地方税 务局征管的,由主管税务机关在审核时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 的企业吸纳人数和签订的劳动合同时间预核定企业减免税总额,在预 核定减免税总额内每月依次预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 加。纳税人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小于 预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以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 育费附加为限;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大于预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以预核定减免税总额为限。
纳税年度终了,如果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 费附加小于预核定的减免税总额,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减企业 所得税。当年扣减不足的,不再结转以后年度扣减。
计算公式为:企业预核定减免税总额=∑每名失业人员本年度在 本企业预定工作月份÷12×定额
企业自吸纳失业人员的次月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2.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与企业所得税 分属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征管的,统一由企业所在地 主管地方税务局按前款规定的办法预核定企业减免税总额 并将核定结果通报当地国家税务局。纳税年度内先由主管 地方税务局在核定的减免总额内每月依次预减营业税、城 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如果企业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小于核定的减免税总额的,县级地方税务局要在次年2月底之前将企业实际减免的营 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剩余额度等信息交 换给同级国家税务局,剩余额度由主管国家税务局在企业 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按企业所得税减免程序扣减企业所得税。当年扣减不足的,不再结转以后年度扣减。.企业在认定或年度检查合格后,纳税年度终了前招用失业人员发 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在人员变化次月按照本通知第二条第(二)项规 定申请认定。对人员变动较大的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可按规定调整一 次预核定,具体办法由省级税务机关规定。
无论企业是否发生前款情形的,应当于次年1 月10日前向税务机 关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 年度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税务机关据此清算企业减免 税总额。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重新核定企业年度减免税总额,税务机关根据企业实际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 情况,为企业办理减免企业所得税或追缴多减免的税款。
计算公式为:企业年度减免税总额= ∑每名失业人员本年度在本 企业实际工作月份÷ 12×定额
4.第二年及以后年度以当年新招用人员、原招用人员及其工作时间 按上述程序和办法执行。每名失业人员享受税收政策的期限最长不超 过3年。
三、监督管理
(一)严格各项凭证的审核发放。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伪造、涂 改、转让、出租相关凭证,违者将依法予以惩处;对采取上述手段已 经获取减免税的企业和个人,主管税务机关要追缴其已减免的税款,并依法予以处罚;对出借、转让《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人员,主管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收回其《就业失业登记证》并记录在案。
(二)《就业失业登记证》采用实名制,限持证者本人使用。创 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由本人保管;被用人单 位录用的,享受扶持政策期间,证件由用人单位保管。《就业失业登 记证》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样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印制,统一编号备案,作为审核劳动者就业 失业状况和享受政策情况的有效凭证。
(三)《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部统一式样,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印 制,统一编号备案。
(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采用实名制,限持证者本人使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由教育部统一样式,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门 负责印制,其中将注明申领人姓名、身份证号、毕业院校等信息,并 粘贴申领人本人照片。
(五)县以上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要建立劳动者就业 信息交换和协查制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供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税务机关、财政部门查询《就 业失业登记证》信息。地方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及时将《就 业失业登记证》信息(包括发放信息和内容更新信息)按规定上报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每年将上述汇总信息通报国 家税务总局。教育部门要按季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发放情况 以电子、纸质文件等形式通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税务机关。
(六)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税务机关共同负责本地区企业吸 纳政策、自主创业政策的年检工作。对年检合格的,由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部门在《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或《就业失业登记证》 上加盖“ 年检合格” 印戳,由税务机关核准继续给予企业或个人享受相 关减免税收待遇。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通知其限期整改;对整改后 仍达不到要求的,不得继续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并追缴已减免税款。
(七)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审核减免税时,在《就业失业登记证》 中加盖戳记,注明减免税所属时间。各级税务机关对《就业失业登记 证》有疑问的,可提请同级人力资源劳动保障部门、教育部门予以协 查,同级人力资源劳动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规定合理 的工作时限,并在时限内将协查结果通报提请协查的税务机关。
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关于规范小额担保贷款微利项目贴息比例 的通知(财金〔2009)41号)
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 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财金〔2009〕 的72号)
关于福建省 山东省小额担保贷款 财政贴息政策的通知(财金函〔2010〕101 号)
贴息比例统一
从2009年1 月1 日起,小额担保贷款经办金 融机构对符合小额担保贷款借款人条件的 个人新发放的微利项目小额担保贷款,由 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
不含东部五省及山东青岛市、福建厦门市
关于福建省 山东省小额担保贷款 财政贴息政策的通知 财金函〔2010〕101号 自2010年7 月1 日起,福建省(不含厦门 市)、山东省(不含青岛市)新发放的小 额担保贷款比照执行(银发〔2008〕238 号)、《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 办法》(财金〔2008〕100号)等相关文件 中对东部沿海七省市以外其他省(区、市)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贴息资金中由 中央财政承担的部分,列入中央财政预算。
妇女贴息贷款额度有所提高 政策对象扩展到农村 对符合现行小额担保贷款申请人条件的城 镇妇女,经办金融机构新发放的个人小额 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为8万元。对符合条件的 妇女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将人 均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10万元。
农村妇女贷款额度参照城镇妇女执行,申 请人具体条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中国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妇联组织共同确定。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五个方面、十四项政策措施
加大力度:财政、税收、金融、就业服务 新政策:小额担保贷款、就业见习、技能培 训、技能鉴定、落户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产业政策
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城镇基层就业政策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 艰苦边远地区就业政策
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
鼓励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政策
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政策
支持高校毕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政策
鼓励科研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就业援助政策
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对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地 方财政应优先考虑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并优先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当年新招收登记失业高校毕 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可按规定申请最高不超过 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财政贴息。对企 业招收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缴 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在专业技术职称 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 申报等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 等待遇。
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城镇基层就业政策
大力开发社会管理和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 等领域服务岗位,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重点解决好他们在工资待 遇、社会保障、人员编制、户口档案、职称评定、教育培训、人员流动、资金支持等方面面临的实 际问题,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特别 是城市社区和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 等基层岗位工作。
对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并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
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城镇基层就业政策
自2012年起,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 外,均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市(地)级以下机关特别是县乡机关招录公务员,应采取有 效措施积极吸引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报考,录用计划应主 要用于招收应届高校毕业生。
要按照统一征集岗位、统一发布公告、统一组织考试、统 一服务管理的原则,统筹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 务西部计划”、“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等基层服务项目,做好各类项目之间的政策衔接,进一步 落实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的就业政策措施。切实做好 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
积极做好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工作。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贫困 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政策 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 层单位就业,服务期达到3 年以上(含3 年)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 助学贷款代偿。对到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 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机关工作的,试用期工资可直接按试用 期满后工资确定,试用期满后级别工资高 定1 至2 档;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可提前转 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 至2 级。
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 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 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高校毕业 生在毕业年度内(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 月1 日 至12月31日)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 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 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 税。
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可享受不超过10万元贷款额度的财政贴息扶持。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实际需要 适当提高贷款额度。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大财政投 入,并积极引入风险投资资金,探索财政资金、风险投资等与大学生创业赛事的对接模式,规范 发展民间融资,多渠道加大创业资金投入。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优惠政 策,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条 件,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
加强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
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积极开发创 新创业类课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积极推广 成熟的创业培训模式,鼓励高校毕业生参 加创业培训和实训,提高创业能力。
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参加创业培训 的,根据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创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要根据高校毕业生特点和需求,组织开展政策咨 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 创业服务。
在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因 地制宜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 关政策扶持。对基地内大学生创业企业要提供培 训和指导服务,落实扶持政策,努力提高创业成 功率,延长企业存活期。
鼓励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政策
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就 业,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灵活就业高校 毕业生,要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对申报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各级公共 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按规定提供人事、劳动 保障代理服务,做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 作。
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
各地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和高校毕业 生情况,鼓励和扶持一批规模较大并有一 定社会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就业见习单位,为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提供见习机会。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科技企 业孵化器创建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
要进一步完善就业见习管理办法,明确见习对象 范围、见习基地条件、见习补贴标准、见习考核 评估等事项,进一步规范见习活动。认真落实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补助政策,基本生活补助费用由 见习单位和地方政府分担。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 发展和物价水平,合理确定和及时调整基本生活 补助标准。见习单位应加强见习场所的安全管理,并为参加 见习的高校毕业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见习单位支出的见习补贴相关费用,不计入社会 保险缴费基数,但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可 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技 能鉴定
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的,根据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 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 合格证书)或就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 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对企业新招收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在6 个月之内 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
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结合国家产业发展 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开展研究,并按照公开、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在所承担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参 与研究工作。
在承担的民口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 划、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 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聘用高校毕业生的劳务性 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补助可按规定从项目经费 中列支。聘用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或到 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研究期间的工 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 特点,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完善服务措施,采取 组织企业进校园、召开专场招聘会和供求洽谈会、开展网络招聘等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直接、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
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 导服务机构及其他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合作,建 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政策 发布、岗位信息、网络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 询等就业服务。
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就业服务的健康发展,加强信息监督管理,规范互联网求职就业 行为。
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预测,完善职业 供求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引导高校毕业 生理性求职、用人单位积极招聘和高校科 学合理设置专业。
鼓励各类职业中介机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 务,对为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并符合条 件的给予职业介绍补贴。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大学 生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全面落实为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政策咨 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 政策。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活动。
开展就业失业登记
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按照就业促进法的 规定,为已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办理就业登记,并按规定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
要进一步完善就业登记办法,建立就业登记与劳 动合同管理、社会保险费缴纳联动机制,维护劳 动者就业权益。
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办理失业登记,并纳入户籍所在地失业人员统一管理,落实相关 就业扶持政策。
进一步完善以实名制为基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 计制度,做好高校毕业生毕业前后的信息衔接和 服务接续。
强化就业援助
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将就业困难 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就业援助体系,建 立专门台账,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和重点 帮扶,并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或通过公 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 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
各高校可根据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实际情 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
各地要高度重视大城市聚居地长时间失业 高校毕业生以及女性、残疾人和少数民族 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供有针对性 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鼓励有条件的地 区制定实施专门的就业扶持政策。
保障就业权益
各城市应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允许 高校毕业生在就(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各地要按照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公 务员法等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高校毕业生 就业制度改革,简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程序。对到各类用人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其 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办理、工 龄确定等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高校毕业生从企业、社会团体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其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为工龄。要加大对各 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劳动用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方 面的劳动监察力度,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要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大力开展人力资源市场 清理整顿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和招聘过程中的各 类欺诈行为。
要认真执行残疾人就业条例的有关规定,保障残疾人高校 毕业生的就业权益。要切实落实取消就业体检中乙肝检测项目的有关规定,防 止各类就业歧视,维护高校毕业生公平就业权利。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 指导意见(人社部〔2009〕116号)
关于印发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基层劳动就 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指导 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2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就业工作若干问 题的意见(人社部〔2010〕37号)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职能 实施就业政策和人才政策,对城乡所有劳 动者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群 体提供就业援助,对用人单位用人提供招 聘服务,对就业与失业进行社会化管理,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基本人力资源社 会保障事务代理等。
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劳动保 障工作站:承担起基础性人力资源社会保 障服务、就业援助和人力资源动态管理等 工作职能
全面执行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免费服务制度
统筹管理制度
就业与失业登记管理制度
就业援助制度
专项服务制度等
总体要求
关于印发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基层劳动就业 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指导意 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22号)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就业 和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按照 转移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 求,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健全完善县以下基层劳 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全面提高 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规范、便 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基本原则
坚持公益性质,注重服务的公平性、可及 性和均等化。
坚持政府主办与购买服务相结合,充分利 用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服务。
坚持统筹规划,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健全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 和网络。
坚持属地管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循 序渐进。
总体目标:
第一阶段,2010年-2012年,以公共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保障监察为重 点,有效整合各项服务资源,明确职能职责,完善服 务设施,保障工作经费,在全国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基本建立健全平台和网络;
第二阶段,2013年到“ 十二五” 末,社会保障“ 一卡通” 经过试点全面实施,基本实现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公共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目 标,城乡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 共服务。
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基层平台建设要求 人社部发〔 2011〕 71号)
第八章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适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的 形势,健全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 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就业、社会保险、调 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等服务设施建设,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全面提高公共服务 能力和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整合资源、适度集中 的原则,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设施建设。
重点加强县及县以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 务中心建设。以公共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险经办、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劳动保障监察等功能为 重点,整合资源,建立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形 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流程科学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 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1.机构设置
所有街道、乡镇建中心(所)
所有社区、行政村设站配人
乡镇、行政村可建立共用服务平台和网络
在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设立办事窗口
2.街道、乡镇平台服务功能 公共就业
社会保障
劳动关系协调
劳动争议调解
劳动保障监察
主要功能
公共就业服务
职业技能培训
人力资源服务
社会保险经办
劳动关系协调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
劳动保障监察
3.基层平台就业服务内容 政策法规宣传咨询 调查统计和动态管理
就业失业管理
职业介绍、职业指导
职业培训
创业服务
就业援助
街道、乡镇平台职能(就业)街道、乡镇平台设立专门服务场所或服务窗口,向劳动者 和用人单位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并组织、指导、协调、监 督社区、行政村平台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承担就业工 作的基本职责,主要包括: 负责组织开展就业法规政策的宣传和咨询;负责组织开展人 力资源调查统计、动态管理工作;负责审核、上报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相关资料,组织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就业服务;组织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负责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 理工作,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负责审核、上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资料,组织开 展就业援助工作,协助落实就业政策;
做好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 服务等创业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 作;
负责审核、上报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协助 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
社区、行政村平台职能(就业)
受理就业、失业登记的申请和初审,开展 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服务;
了解、掌握培训需求,收集、发布培训信 息,组织推荐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
协助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推荐就业困难人 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开展创建充分就业 社区活动;
核对上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资料,组织开 展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和动态管理工 作,协助落实就业扶持政策;
开展创业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 建工作;
调查上报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情况,协助落 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服务; 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
社区、行政村平台职能
(人力资源服务)收集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
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人力资源中介服 务;
协助开展本辖区各类人才流动和开发服务工 作,组织推荐农村各类人才参加培训活动;
协助开展人才智力下乡服务。
社区、行政村平台职能
(社会保障服务)
采集上报参保人员基础信息;
对老年、残疾等特殊人员开展上门登记参保服 务;
协助收缴社会保险费、认证领取人员资格等; 协助办理城乡参保人员相关情况公示。
社区、行政村平台职能
(劳动关系协调)
指导和督促辖区内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 同,并进行劳动用工备案;
指导企业落实工资收入分配政策;协助开展辖区 内劳动关系协调及争议调解;
督促调解协议、仲裁裁决的履行; 协助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
调查掌握辖区内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规章情况;
配合专职监察员受理人民群众对违反劳动保障法 律法规规章行为的举报投诉,及时上报劳动保障 违法行为。
社区、行政村平台职能(政策宣传和基础工作)
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相关情况调查 统计;
建立健全各项业务基础台账;
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 宣传和咨询服务;
完成上级人社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社区、行政村平台运行模式
一般应与其他公共服务项目整合资源,统 筹推进建设
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来实现
设置特定公益性岗位、聘用专职协管员
由居委会、村委会工作人员兼职
建立专门机构,人员可由街道派出。
5.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统一机构名称。
明确服务场所建设标准。
明确设备配置标准。
服务场所建设标准
以满足工作需要、方便群众和经济实用为原则
综合考虑服务对象数量、地理交通、服务半径、服务内 容等因素
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当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合理确定。
具体标准由省级人社部门制定。
设备配置标准
街道、乡镇中心(所)基本配置包括:计算机及配 套设备(服务器、网络)、办公设备、档案存放设 备及其他设备。
同一省份内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 的设备配置标准应大体一致。
6.加强队伍建设和提高人员素质 理顺管理体制
合理配置工作人员
优化人员结构
加强岗位培训
加强队伍作风建设
理顺管理体制 街道、乡镇中心(所),接受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同时接受 县级人社部门的业务指导。
街道、乡镇中心(所)属公共服务性质,纳入全额预算事业单位 管理。
社区、行政村站设置特定公益性岗位和聘用专职协管员的,由街道、乡镇中心(所)直接管理和监督,居委会、村委会应给 予积极支持;
由居委会、村委会人员兼职的,接受社区、行政村党组织和 居委会、村委会的领导,同时接受街道、乡镇中心(所)的业务 指导。
合理配置工作人员
根据辖区内的服务对象数量,综合考虑辖 区内的就业人口、用人单位数量、辖区面 积、工作任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 素,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定岗定责,并实 行动态管理。
街道、乡镇平台一般按6000:1 配置
加强岗位培训
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强化定岗、定向培训,努力 实现人员一岗多责、一专多能。
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操作技能和服务 水平,建设一支专业化、多功能的基层工作人员 队伍。
加强队伍作风建设
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加强基础 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增强服务意识。
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定期进行考核和奖励,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激发积极性。
优化人员结构
制定基层服务人员聘用资格标准,不断改 进和完善聘用办法。
采取公开招聘形式吸纳高校毕业生充实队 伍; 鼓励“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 等人员,专职或兼职从事基层服务。
7.推进信息化建设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保证街道、乡镇服务平台工作经费
优先推进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基层劳动
就业社会保障工作信息联网。
逐步统一各项公共服务应用软件。
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务公开。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协调政 府相关部门,为街道、乡镇平台建设提供 必要的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国家对中西 部地区基层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 配置等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保证街道、乡镇平台工作经费
要积极争取将街道、乡镇平台的工作经费、人员经费和项目经费金额纳入同级财政预 算,保证经费来源,确保工作人员享有合 理的工资待遇。
县级人社部门要积极争取同级政府对街道、乡镇平台给予适当经费支持。同一街道、乡镇平台的各类工作人员待遇水平要大体平衡。
实现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 信息联网
“ 金保工程” 二期立项和实施要向基层劳动就业社 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倾斜,优先保证基层 开展公共服务必需的设备、软件开发和网络建设 投入。
研究制定统一的编码体系和信息标准,加快信息 网络建设,实现公共服务、信息网络的全覆盖。
街道、乡镇平台和社区、行政村服务站点要实现 与省、地市、县三级机构业务联网,首先与县级 实现联网,业务协同处理,信息资源共享。
逐步统一各项公共服务应用软件
组织开发全国统一的标准版业务管理信息 系统,在保证信息系统基本思路、基本框 架、基本功能和指标体系全国统一的前提 下,各地要积极采用系统参数配置的方式 实现对本地政策和经办模式的支撑。对于 确需本地化的地区,要按照“最少、必须”的 原则,以省为单位开展,以保证应用软件 的统一和业务流程的规范。
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务公开
对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公共服务,要借 助有关政府网站,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网上 服务系统,提供网上办事、网上信息查询 服务,提高公共服务效率。进一步推进政 务公开,完善12333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功 能,逐步将各项公共服务纳入群众咨询范 围。
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
按照全国统一的标准、规范和管理要求,整合基层各项公共服务功能
实现全国“一卡通”
做到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
8.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工作责任
制定实施方案
加强分类指导和检查评估
明确工作责任
省、地市和县三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门,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和分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 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乡(镇)就业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主要功能:为辖区内城乡劳动者提供公共 就业、社会保险经办、劳动争议调解和劳 动保障监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
服务项目:求职和招聘登记、就业信息和 政策咨询,就业与失业管理,职业介绍和 职业指导、劳务输出管理和服务、为用人 单位招聘服务,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待遇核发、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社会保险 政策咨询等。
基础设施:一般由服务大厅、档案室、工 作人员办公室及必要的辅助用房组成。服务大厅控制在总面积的60%左右。
就业服务大厅:配置信息发布装置、综合 服务台、招聘摊位、多功能教室。
社会保险经办功能区域:服务大厅、业务 办理区、等候区、查询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程(金保工程二期)
推进中央、省、市三级网络互联,推动数据中心 与各类经办服务机构联网,并将网络向街道、社 区、乡镇等各类基层服务网点延伸。
建设统一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就业服务管 理信息系统、人事人才管理信息系统、劳动关系 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各业务领域间数据共享和系 统整合,推进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全面发行社会保障卡,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卡应 用,发卡数量达到 8亿张,覆盖 60%人口。
完善基层信息平台建设,推动社会保障卡信息服 务延伸到城乡社区
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
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险服务、人事人才管理、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等领域标准的制 修订,科学确定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 务流程,以及提供服务所需的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标准,努力提高服 务水平。
加强系统队伍建设
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队伍建设。
科学合理配置工作人员,严把人员 “入口关 ”,通过公开招 聘等形式,吸纳高校毕业生充实基层公共服务队伍,优化 人员结构。
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完善分级分类的干部教育培训体 系,大规模开展系统干部培训,探索经办人员持证上岗制 度。
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 动,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 的干部队伍,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 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 [2010]75号)
《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证件印制
第三章 证件发放
第四章 证件使用
第五章 证件管理
第六章 附则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就业与失业管理,实行全国统一 样式《就业失业登记证》,支持劳动者按规定跨 地区享受就业扶持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等 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是记载劳动者就业 和失业状况、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接受公共 就业人才服务等情况的基本载体,是劳动者按规 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和接受公共就业人才服 务的有效凭证。
《就业失业登记证》实行全国统一样式、统一编 号管理。
《就业失业登记证》中的记载信息在全国范围内 有效,劳动者可凭《就业失业登记证》跨地区享 受国家统一规定的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第三条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就业 失业登记证》管理工作,建立专门台账,利用公 共就业人才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准确记录 《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管理信息,并做好相关 统计工作。
《就业失业登记证》
《就业失业登记证》除记载证件信息外,还记录了劳动者的个人基本情况、职业资 格和专业技术职务及变更情况、就业登记 情况、失业登记情况、就业困难人员认定 情况、享受就业援助政策情况、接受公共 就业人才服务情况、失业保险待遇核定及 享受情况、年度检验情况等十大内容。
证件发放
第七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范围包括:
(一)进行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的劳动者;
(二)被认定为就业援助对象的劳动者;
(三)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的劳动者;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部门规定范围内的其他劳动者。
外国人来华就业,台湾、香港和澳门居民在内地 就业,其他法律法规有相关规定的从其规定。
地方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就业 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管 理和相关统计。具体发放机构由地方县级以上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规定并向社会公布。
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核 发《就业失业登记证》手续。
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 时,应根据情况向发放对象告知相关就业扶持政 策和公共就业人才服务项目的内容和申请程序。
劳动者在办理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手续时,应如实向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提供本人相关信 息和证明材料。
《就业失业登记证》具体发放程序和相关 证明材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 源社会保障部门规定。
证件使用
第十二条 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劳 动者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接受服务、办理就业登记与失业登记手续和申请享受 相关就业扶持政策时,应出示《就业失业 登记证》。
第十三条 登记失业人员凭《就业失业登记证》 申请享受登记失业人员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就业援助对象凭《就业失业登记证》及其“ 就业援 助卡”中标注的内容申请享受相关就业援助政策;
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个体经营人员凭《就业 失业登记证》(标注“ 个体经营税收政策”)申请 享受个体经营税收优惠政策;
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凭所招用人员的《就业失业 登记证》(标注“ 企业吸纳税收政策”)申请享受 企业吸纳税收优惠政策。
第十四条 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首次向劳动 者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时,应在《就业失业 登记证》上注明证件发放信息、劳动者个人基本 信息、就业失业状况信息、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 策信息等内容。
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就业援助对象认定、享受相关就业扶 持政策等各类手续时,应在《就业失业登记证》 上注明本次办理情况.第十五条 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对认定为就业援助对象的劳动者,应当在《就业失业登记证》 中“就业援助卡” 部分注明认定日期、认定的援助 对象类别。对认定为已不属于就业援助对象范围 的,应在“就业援助卡”中注明退出就业援助对象 范围的日期和原因。
就业援助对象具体认定程序和相关证明材料内容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规定。
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劳动者在个人基本情 况(包括户籍和常住地址情况、学历情况、职业 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情况)、就业与失业状态等 发生变化时,应按有关规定持《就业失业登记证》 和相关证明材料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相 应的信息变更。
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应当将《就业失业登记证》 发放信息和劳动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就业登记和 失业登记信息、就业援助对象认定等信息,以及 核发、注销《就业失业登记证》等有关情况,录 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并上报人力 资源社会保障部。
证件使用
(1)凭证办理就业失业登记和就业困难人 员认定。
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和就业困难人 员认定手续时,应出动出示自己的《就业失业 登记证》。
(2)凭证接受免费的公共人才机构的服务。
劳动者本人凭《就业失业登记证》可以在公共 就业人才机构接受免费的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服务和就业信息等各项公共就 业人才服务。
(3)凭证享受就业扶持政策。
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不同对象可享受不同的就业 扶持政策。
登记失业人员凭《就业失业登记证》申请享受登记失 业人员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就业援助对象凭《就业失业登记证》及其“就业援助卡” 中标注的内容申请享受相关就业援助政策;
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个体经营人员凭《就业失业 登记证》(标注“个体经营税收政策”)申请享受个体经 营税收优惠政策;
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凭所招用人员的《就业失业登记 证》(标注“ 企业吸纳税收政策”)申请享受企业吸纳税 收优惠政策。
证件管理
第十八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实行实名制,限 持证者本人使用,不得转借、转让、涂改、伪造。
第十九条 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招用的,其《就业 失业登记证》由用人单位代为保管。劳动者与用 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就业失业登记 证》由劳动者本人保管。
劳动者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失业的,其《就业 失业登记证》由劳动者本人保管。
第二十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中相关记 录页面记载内容已满的,由公共就业人才 服务机构予以换发。
《就业失业登记证》遗失或损毁的,由劳 动者本人向原发证机构报损,并以适当方 式公示,经原发放机构核实后予以补发。
第二十一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换发和补发均不得向劳动者收费。
证件注销
第二十二条 劳动者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持 有的《就业失业登记证》自动失效并由公共就业 人才服务机构进行注销:
(一)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二)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五)死亡的;
(六)依据法律法规应当失效的其他情形。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就业失 业登记证》管理工作,建立专门台账,利 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准确记录《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管理信 息,并做好相关统计工作。
《就业失业登记证》实行全国统一编号制 度。《就业失业登记证》的证书编号实行 一人一号,补发或换发证书的,证书编号 保持不变。
证件管理
实行实名制,限持证者本人使用,不得转 借、转让、涂改、伪造。
证件保管:被用人单位招用的,由用人单 位代为保管;与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 关系的,劳动者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失 业的,由劳动者本人保管;
免费发放、换发和补发,均不得向劳动者 收费。
证件注销:按规定自动失效并由公共就业 人才服务机构进行注销:
信息变更
(1)个人基本情况、就业与失业状态等发生变化 时,应核定《就业失业登记证》和相关证明材料,办 理相应的信息变更。
(2)在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就业援助 对象认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等各类手续时,应 及明注明本次办理情况。
(3)对认定为就业援助对象的,应当在《就业失业 登记证》中“ 就业援助卡”部分注明认定日期、认定的援 助对象类别。对认定为已不属于就业援助对象范围 的,应在“ 就业援助卡” 中注明退出就业援助对象范围的 日期和原因。
定期审验:实行定期审验制度,重点对登 记失业人员、正在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人员的《就业失业登记证》进行审验。
《就业失业登记证》栏目解释及填写说明
一、证件信息
(一)证件编号
〖栏目解释〗指该证件的编号,共16位。其中,第1-6位为证件发放 机构所在地的区(县)行政区划代码,根据相关国家标准确定;第7、8 位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定义编码;第9、10位为发放年份代 码;第11-16位为发证机构所在地区该年份发放证书的顺序编码。
〖填写要求〗 1 .证件编号使用阿拉伯数字。.行政区划代码按照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国家标准执行。
3.未进行自定义编码的,该2位数字统一编为“00”。4.发放年份代码使用该发放年份后两位数字作为编码。
5.证件编号实行一人一号,换发证书的,证书编号保持不变。
〖例〗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区130103,未自定义编码,该区2011年发放的第15本证书编号应为:“ ***00015”。
(二)发证机构
〖栏目解释〗指具体发放该证件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名称。
〖填写要求〗 1 .机构名称使用该机构全称并包括该机构所属行政区划名称。.机构名称中包含数字的,数字大小写方式以当地习惯为准。.机构名称加盖骑字公章后方为有效。
〖例〗“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区就业管理局”。
(三)发证日期
〖栏目解释〗指该证件发放的具体日期。
〖填写要求〗年、月、日信息使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完整,年份使用4 位数字,不得使用缩写;月、日各使用2 位数字,不足两位的前面加 “ 0 ” 补足。
〖例〗“ 2011” 年“ 05” 月“ 22” 日。
关于加强就业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人 社部发〔2010〕29号)
一、明确就业援助工作的目标任务
二、强化登记认定和动态管理工作
三、按人本服务的要求实现就业援助精细化
四、用制度化的安排实现就业援助长效化
五、加强就业援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宣传 工作
关于加强就业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人 社部发〔2010〕29号)目标任务
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就业援助范围
普遍实行就业援助对象实名制动态管理
精心组织实施专业化和个性化就业援助 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建立“ 出现一人,认定一人,扶助一人,稳定一 人” 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
努力使未就业的援助对象获得更具针对性的重 点帮助以及时就业,确保已就业的援助对象切 实享受政策扶持以稳定就业。
二、强化登记认定和动态管理
明确对象范围条件,确定帮扶政策措施。就业援 助对象包括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就 业困难人员是指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 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 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就业困难人 员的具体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规定。零就业家庭成 员是指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家庭人员均处于失业状 况的城市居民家庭中的登记失业人员。
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明确援助对象范围条件、申报条件和经办程序,细化援助服务要求标准,确定相关扶持政策具体内容。
完善登记认定办法,强化动态管理。各地要简化登记认定 程序,使各类援助对象都能够在社区进行登记。对未进行 失业登记的,要首先进行失业登记,并核发就业失业登记 证明;对符合援助对象条件的,要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予以 公示认定,在《就业失业登记证》“就业援助卡”部分注明 认定日期、认定的援助对象类别。要及时掌握援助对象的 就业状态和具体情况,以社区台账和信息系统为载体,做 到基本信息登记造册和动态信息及时更新。
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就业援助服务或已不符合就业援助对 象条件的人员,不再作为援助对象对待。对认定为不符合 的,应在就业援助卡部分注明退出日期和原因。
三、按人本服务要求实现就业援助精细化
实施分类帮扶,落实跟踪服务。各地要根据每一 位援助对象的需求和特点,研究制定个性化的援 助方案,设计安排专门的服务路径和援助措施,以援助协议的方式实施“一人一策”的重点帮扶。要为已就业的援助对象提供主动的跟踪服务,街 道和乡镇、社区和行政村基层平台工作人员要主 动上门提供服务,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 定期安排人员深入基层,及时了解掌握援助对象 享受政策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 实际困难。
提供优先服务,提高服务成效。各级公共 就业服务机构都要将援助对象作为优先服 务的重点群体,按照人本服务要求,对就 业援助各个具体工作环节,制定并实施特 殊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明确各项援助 工作的内容、时间和效果要求,实行“首问 负责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机构和工 作人员,使援助对象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 机构能够优先得到标准化、专业化的重点 帮助。
大力开发岗位,全面落实政策。各地要大力开发 公益性岗位,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拓展岗 位范围,扩大岗位规模,及时落实岗位补贴和社 保补贴政策,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制度。要引导鼓励企业吸纳援助对象,帮助企业及时享 受到相关政策。要积极帮助一批援助对象自主创 业,着力做好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和 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工作。要将短期内未就 业的援助对象及时组织到职业培训中,并落实职 业培训补贴政策。
四、用制度化的安排实现就业援助长效化 健全就业援助工作基本制度。
登记认定制度、动态管理制度、分类帮扶制度、跟踪服务制度等,并加强对各项制度落实情况 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工作全面、顺利地开 展,实现就业援助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完善就业援助工作保障措施。各地要优先保障就 业援助工作所需的政策、资金、人员、设备、设 施等基本条件,进一步优化落实政策的经办程 序,完善政策补贴资金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 街道和乡镇、社区和行政村基层平台基础设施和 就业服务能力建设,为基层平台开展就业援助各 项基础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要充实基层平台就业工作人员力量,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全面 推行劳动保障协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和业务水平。
四、用制度化的安排实现就业援助长效化
(九)增强信息化对就业援助工作支撑力度。各地 要全力推进就业援助工作信息化工作,将各项管 理信息和服务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统一管理,有计划、分阶段地实现就业援助全程信 息化管理,在“十二五”期间,以地级城市或省级 地区为单位,全面实现就业援助对象登记认定信 息、就业状态信息、援助服务信息、享受政策信 息的统一采集、统一使用、统一管理。实行社会 保障卡的地区要将就业援助工作基本信息纳入社 会保障卡。
(十)实行就业援助工作绩效管理。各地要研 究制定就业援助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 考核办法,根据各级促进就业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工作平台分别承担的就业援助工作职责和完成任 务的具体情况,全面实施就业援助工作专 项绩效考核,并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工作成 效与奖励挂钩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要重 点向基层平台和基层工作人员倾斜。
关于做好申报认定国家充分就业示范社区 和省(区、市)充分就业星级社区的通知(人社厅函〔2010〕165号)
一、申报认定范围及数量
二、申报认定标准
三、申报认定原则和程序
四、工作要求
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
(1)连续三年以上达到省(区、市)充分就业 社区创建标准。
(2)创建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各项指 标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3)巩固扩展创建成果的工作机制健全,制度性 安排完善,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4)实现服务标准化、就业援助精细化和长效化。
(5)工作善于创新,典型性、示范性强。
(6)群众满意度高。
省(区、市)充分就业星级社区 认定标准
(1)连续三年以上保持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标 准。
(2)创建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较好,达 到省(区、市)规定要求。
(3)形成巩固扩展创建成果的工作机制。
(4)基本实现服务标准化、就业援助精细化和长 效化。
(5)工作善于创新,典型性、示范性较强。
(6)群众满意率高。
申报认定原则和程序
统一部署、严格标准、分级实施 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行。
国家级示范社区:由省级人社部门推荐、部审核、公示、命名、授牌。
省级星级社区:省认定命名、授牌,部备 案。
工作要求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严格标准,保证质量水平
实行动态管理,巩固扩展创建成果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第二篇:2013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劳动保障协理员模拟练习题(四级)
模拟练习题
1.道德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教育、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A)家庭和单位之间
(B)单位和单位之间(C)人和人之间(D)个人与单位之间
2.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在不断学习中完善、在()中体验、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A)人际关系(B)家庭生活(C)社交活动(D)职业实践
3.劳动保障协理员为服务对象开展优质服务时需要具备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客观评价自己、正确(),客观对待工作环境、心胸开阔,积极进行沟通协调等内容。
(A)处理荣誉(B)运用政策(C)认识自己(D)完成工作
4.劳动保障协理员小王感到自己工作又累又忙,挣钱又少,有时在工作中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这样做违背了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中()的要求。
(A)团结协作(B)以人为本(C)爱岗敬业(D)奉公守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施行后,劳动保障协理员小张参加了社会保险法知识培训班,自己又买了很多书籍学习,在工作中这些知识对他很有帮助。小张的行为符合职业守则的()。
(A)执行法律,注重政策落实
(B)钻研业务,提高能力水平(C)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服务(D)熟背政策,抵制不正之风
6.就业是指在(),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依法从事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
(A)法定劳动年龄内(B)60岁以下
(C)16周岁-50周岁(D)任何年龄内
7.失业调控是从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出发,以控制()为目标,结合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城镇失业的源头进行调控。
(A)增长率(B)通胀率(C)失业率(D)工资率
8.就业优先战略是指以人为本,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创造更多岗位,实现全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
(A)正规就业(B)充分就业(C)灵活就业(D)充分利用
9.按性质和功能分类,养老保险可分为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A)农村养老保险
(B)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C)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D)企业年金
1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
(A)垂直管理(B)双重管理(C)属地管理(D)间接管理
11.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党组织活动、做好医疗保健、组织文体活动等。
(A)落实社会保险待遇(B)处理家庭纠纷
(C)协助办理小额担保贷款(D)发放企业年金
12.劳动法的特征包括()。
(A)调整对象为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B)公法与私法的融合性(C)保护法益的平等性(D)调整内容的单一性
13.《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主要内容包括求职与就业、招用人员、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援助、职业中介服务、就业与失业管理等,是对《就业促进法》中“就业服务与管理”、()等相关制度的细化。
(A)职业培训(B)就业援助(C)就业政策(D)公平就业
14.劳动争议处理的方式包括()。(A)谈判(B)调解(C)调停(D)公证
15.社区分析方法是社区工作主要方法之一。社区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探索社区背景、()、社区动力及资源分析。
(A)社区历史分析
(B)社区就业服务分析(C)社区社会保障分析(D)社区问题分析
16.完整的统计的工作过程一般可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A)数据分析
(B)工程设计(C)统计设计(D)资料准备
17.在统计过程中,统计调查的方法主要有()、报告法、访问法、文献法、问卷法等。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直接观察法
18.礼仪的原则主要有()、敬人原则、从俗原则、适度原则和沟通原则。
(A)遵纪原则
(B)信任原则(C)理论原则(D)遵守原则
19.按沟通的对象划分,沟通分为自我沟通、人际沟通、群体沟通、()和跨文化沟通。
(A)语言沟通
(B)企业沟通(C)平行沟通(D)正式沟通
20.金保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中央、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支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等核心应用,覆盖全国的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
(A)微观决策(B)宏观决策(C)经济决策(D)政治决策 21.信息采集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采取多种方法,把大量的、零散的、有参考价值的情况进行(),使之成为加工整理的素材。
(A)信息交换
(B)信息处理(C)收取和集中(D)综合和分析
22.通过常规渠道采集信息的渠道包括:()、业务渠道、团体渠道、网络渠道。(A)社会渠道(B)实地调查(C)民间渠道(D)行政渠道
23.人力资源构成中,处于劳动年龄段之内,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占据人力资源的大部分,可称为()。
(A)劳动人口
(B)就业人口(C)适龄就业人口(D)求业人口
24.从业人员中劳动报酬达到和超过当地()的,为充分就业。(A)最低工资标准
(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C)失业救济金标准
(D)最低社会保险缴费标准
25.失业人员的分类按就业经历划分,可分为()(A)就业转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B)就业转失业人员、城镇失业人员(C)城镇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D)登记失业人员、未登记失业人员
26.信息整理是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使信息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
(A)筛选
(B)校核
(C)鉴定(D)统计
27.信息校核的程序是:()、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检查后订正。
(A)时效性检查
(B)广泛性检查(C)条理性检查
(D)完备性检查
28.信息分类主要包括两个程序:确定分组类型和选择分组()。
(A)数量
(B)范围(C)标志
(D)概念
29.信息管理就是组织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有序化()和利用的活动。
(A)交流
(B)录入
(C)选择
(D)汇总
30.档案管理是根据管理的需要,把零散的档案进行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使其系统化。档案管理要按()的要求进行。
(A)全宗整理
(B)信息汇总
(C)跟踪服务
(D)信息交流
31.常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报表按()可分为综合性报表、各项工作情况报表等;按报告期可分为年报、季报、月报等。
(A)级别高低
(B)业务类别
(C)地域差异
(D)主次变化
32.信息反馈是指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产生影响,以达到预定目的。
(A)再校核
(B)再分类
(C)再整理
(D)再输出
33.信息反馈的常用方法包括正反馈、负反馈、()、纵向反馈、横向反馈。
(A)前馈
(B)后馈
(C)上反馈
(D)下反馈
34.统计报表的主体部分是()。
(A)报表目录
(B)填表说明
(C)报表表式
(D)指标数值
35.一般来讲,建立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的主要方式包括按照退休人员的()建立、按照退休人员的兴趣爱好建立。(A)籍贯情况
(B)居住情况
(C)性别
(D)年龄
36.政策咨询服务工作对劳动保障协理员基本要求中,()是对劳动保障协理员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时的首要要求。
(A)准确解答咨询人所提出的问题(B)全面把握咨询人所询问的内容(C)熟练掌握当前的有关政策(D)解答要通俗易懂、相互交流
37.按照解答问题方式的不同,提供政策咨询的方式可分为()和书面解答服务。(A)发放宣传资料(B)书信或电子邮件(C)口头解答服务(D)设立宣传窗(栏)
38.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的享受对象包括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乡未继续就业升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等四类人员。
(A)在校大学生
(B)西部地区就业大高校毕业生(C)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D)毕业高校毕业生
39.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
(A)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B)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C)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D)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40.小额担保贷款的借款人应将贷款用作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开办经费和()。
(A)流动资金(B)固定资金(C)人员经费(D)社会保险缴费
41.对各类企业(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不属于补贴范围的险种是()。
(A)基本养老保险费(B)工伤保险费(C)失业保险费(D)基本医疗保险费
42.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年内,免征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A)1(B)2(C)3(D)4
43.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在相应期限内给予 的补贴是()。
(A)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以及岗位补贴(B)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补贴以及岗位补贴
(C)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不再给予岗位补贴(D)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补贴,不再给予岗位补贴 44.就业援助对象包括符合条件并经过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和()。(A)零就业家庭(B)低收入家庭(C)多子女家庭
(D)最低生活保障家庭
45.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因()、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A)经济状况(B)身体状况(C)婚姻状况(D)政治面目
46.就业援助对象认定的工作要求是:出现一人、认定一人、扶助一人、()。(A)申报一人(B)解困一人(C)就业一人(D)稳定一人
47.就业援助跟踪服务的方式包括回访本人、回访用人单位,及时进行()。(A)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查(B)社区公示(C)信息更新(D)社区认定
48.对就业困难对象和零就业家庭的认定,实行的是()制度。(A)组织申报(B)定期申报(C)动员申报(D)自愿申报
49.职业指导的目标是帮助就业、帮助()、帮助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A)就业稳定(B)提高薪酬(C)调动工作(D)自主创业
50.职业指导的主体性原则中()是职业指导过程的主体。
(A)职业指导员
(B)求职者
(C)用人单位
(D)工作人员
51.职业指导疏导性原则要求劳动保障协理员对求职者()。
(A)批评就业观念误区
(B)教育转变就业观念
(C)要求克服不良就业心理
(D)耐心地说服教育
52.职业指导的内容不包括()。
(A)政策法规和市场供求咨询
(B)职业能力测评
(C)就业推荐服务
(D)大中专学生指导
53.指导用人单位拟订招聘简章要包括用人单位信息、()和招聘会信息等内容。
(A)招聘主题信息
(B)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信息(C)岗位招聘信息(D)市场供求信息
54.为用人单位介绍用人规范、帮助用人单位确定用人标准等服务,属于()的内容,(A)职业介绍
(B)职业指导
(C)职业培训
(D)政策咨询
55.职业介绍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A)为用人单位提供职业指导
(B)为用人单位提供人力资源信息,推荐求职者(C)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相关信息
(D)确定用人单位招聘人员工资待遇
56.职业培训是指依法开展的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知识与()及训练的活动。(A)职业道德培养(B)业务素质培养(C)工作能力培养(D)实际操作技能培养
57.职业培训的主要形式包括就业前技能培训、在职培训、()、创业培训。(A)一般性培训(B)适应性培训(C)劳动预备制培训(D)提高性培训
58.职业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知识培训、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A)职业生涯设计(B)学历证书培训(C)科普知识培训(D)基本素质培训
59.创业培训是对具有创业条件和意向的人员进行()培养或提高的一种培训。(A)创业行动(B)创业愿望(C)创业能力(D)创业方向
60.职业技能鉴定是指按照某一职业的要求,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进行()的活动。(A)预测和考核(B)测评和考核(C)评价和认证(D)培训与考核
61.全科医疗健康档案的内容不包括()(A)个人健康档案(B)家庭健康档案(C)社区健康档案(D)社会健康档案
62.家系图属于()的内容。(A)个人健康档案(B)家庭健康档案(C)社区健康档案(D)社会健康档案
6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指在城市范围内设置的、经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A)营业执照
(B)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C)医师执业许可证(D)卫生许可证
6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的重点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
(A)劳动模范(B)多子女家庭(C)贫困居民(D)零就业家庭
65.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中收入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 需求的人口而制定的一种()标准。
(A)社会救济(B)社会保险(C)企业年金(D)社会福利
66.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特殊群体不包括()。(A)高龄(B)孤寡(C)异地(D)特困
67.兴建退休人员公寓是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A)居民养老(B)分散养老(C)集中养老(D)社区养老
68.按照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要求,面向退休人员主要是建立()。(A)个人健康档案(B)家庭健康档案(C)社区健康档案(D)社会健康档案
69.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个月的,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登记。(A)1(B)3(C)6(D)12 70.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失业人员由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其失业登记。(A)核实(B)认定(C)注明(D)注销
71.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办理用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用人单位信息、劳动者个人信息、就业类型、就业时间、()等。(A)技能培训情况(B)订立劳动合同情况(C)实现就业情况(D)终止就业情况
72.就业援助卡是就业援助对象的专用卡,登记持证人被认定为就业援助对象的情况以及()的情况。
(A)退出就业援助对象范围(B)缴纳社会保险(C)就业登记(D)失业登记
73.《就业失业登记证》在()范围内实行统一样式、统一编号管理,向劳动者免费发放。(A)全国
(B)省、自治区、直辖市(C)城镇(D)城乡
74.小额担保贷款借款人在贷款期间情况发生变化时,应于变化发生之日起一定期限内,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经办金融机构,并主动配合有关单位及时办理相关手续。(A)财政部门(B)税务部门(C)担保机构
(D)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
75.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主体不包括:(A)用人单位(B)劳动者
(C)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D)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组织
76.()是用人单位、职工个人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立社会保险关系的标志。(A)缴纳社会保险费(B)社会保险登记(C)核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D)订立劳动合同
77.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A)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B)社会平均工资(C)最低工资标准(D)本人的实际收入
78.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A)个人缴费(B)社会缴费(C)家庭缴费(D)单位缴费
79.下列对社会保险经办工作待遇支付环节的描述,准确的是()。
(A)复核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B)登记管理各种结算凭证
(C)确定各项待遇的具体标准(D)协调待遇支付单位间的业务关系
80.退休人员死亡,其家属可申领的丧葬补助费一般按()工资2-6个月计发。(A)本人退休金
(B)上当地职工月平均(C)本人退休前实际(D)本当地职工月平均
81.职业道德修养来源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外在客观条件的因素和内在主观上的修养,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而且前者更为重要。
82.失业保险制度是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所有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制度。83.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任务职责包括政策法规咨询、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保障监察、指导监督管理、其他工作。
84.城乡统筹就业的主要内容包括解决劳动力转移的非农产业需求问题、解决人力资源转移和城乡一体化就业的制度和政策环境问题、解决供求连接问题。
85.协商一致原则是社会保险法的原则之一。
86.全国就业监测信息发布系统只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相关具体信息查询服务,不为社会公众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真伪查验服务。
87.人力资源既包括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也包括劳动年龄外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
88.信息分类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完备性和相容性三个原则。
89.社区就业情况统计主要涉及辖区就业人数、增减变化情况、就业渠道、群体分类等。
90.人员信息动态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原始记录、台账管理和统计报表。
91.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可向职业技能鉴定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92.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人员包括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
93.职业指导的对象是人力资源市场中求职者和用人单位。
94.建立人力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开展职业供求状况预测和预报,不属于职业介绍服务的内容。
95.国家职业资格的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五级,分别是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9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社区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出诊等家庭医疗服务,转诊服务,康复医疗服务,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
9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卫生信息管理的内容包括收集、报告辖区有关卫生信息,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向辖区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
98.就业失业登记证中的记载信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劳动者可凭《就业失业登记证》跨地区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关就业扶持政策。99.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招用的,其《就业失业登记证》由劳动者本人保管。
100.灵活就业人员主要包括自营劳动者、非正规部门就业人员、社区内从事便民服务端的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
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B 6.A 7.C 8.B 9.D
10.C
11.A
12.B 13.B 14.B 15.D 16.C 17.D 18.D 19.B 20.B 21.C 22.D 23.C 24.A 25.A 26.B 27.D 28.C 29.A 30.A 31.B 32.D 33.A 34.C 35.B 36.C 37.C 38.D 39.B 40.A 41.B 42.C 43.A 44.A 45.B 46.D 47.C 48.D 49.A 50.B
51.D 52.A
53.C
54.B 55.B
56.D 57.C 58.D 59.C 60.C 61.D 62.B 63.B 64.C 65.A 66.C 67.D 68.A 69.C 70.D 71.B 72.A 73.A 74.C 75.D 76.B 77.A 78.C 79.D 80.B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第三篇: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四级考试
理论知识(1~100题,共100道题,满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65题,每题1分,共65分。
1.()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A、社会公德
B、社会规范
C、职业态度
D、职业道德 2.“乐业’’体现在()和职业行为两个方面。
A、团结意识
B、大局意识
C、职业技能
D、职业情感
3.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干家万户,需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以集体为重,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A、集体利益服从社会利益 B、家庭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C、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D、地方利益服从中央利益
4.社会保险既要确保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又要适度体现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差别,提高参保缴费的积极性。这句话是社会保险()基本原则的体现。
A、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B、公平和效率相结合 C、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D、社会与个人相结合
5.现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落实社会保险待遇、开展党组织活动、()和组织文化体育活动。
A、居家养老服务
B、提供集中生活场所C、免费体检
D、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6.指导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建立()是社会化管理服务四项基础工作之一。A、社区党组织
B、兴趣爱好组织 C、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
D、帮扶互助组织 7.就业促进法的立法宗旨不包拮()。
A促进社会和谐稳定B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C应对经济全球化对就业的影响D扩大就业,创造就业条件
8.社区的功能分为一般功能和本质功能两个方面,其中一般功能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福利和服务功能、娱乐功能、保障功能、管理功能。
A、保育功能、卫生功能 B、教育功能、生产功能 C、修复功能、开发功能 D、教育功能、卫生功能 9.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公共服务;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服务;(): 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的社区服务。
A、上级民政部门开展服务
B、社区维修服务C、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的志愿服务D、社区健康服务 10.人际沟通中的说话策略包括:()、选择话题、注意说话场合和说话对象、把握时机等技巧。A、爱护听话者
B、分析听话者’
C、分析发言者D、分析发言材料
11.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应注意:洁净度、温度和湿度、供电电源、电磁干扰、正确开关机、()、动手必知。A、经常搬动设备
B、保持设备稳定
C、卸载无用程序D、定期查杀病毒 12.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对各类劳动保障业务提供支持,其中包括()。
A、小区绿化管理
B、小区治安管理 C、健身培训管理D、就业培训管理
‘
l 3.逻辑分析、试验调查和()是制定劳动保障社会调查工作计划中对调查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A、编写.
B、统计汇总C、经验判断D、问卷设计 4.()不是制定劳动保障社会调查工作计划中确定调查计划的主要内容。A、调查方法
B、调查目的C、调查对象D、访问交谈
卷册一:理论知识部分(劳动保障协理员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第2页(共12页)1 5.()是劳动保障社会调查工作计划中组织试验调查实施步骤的内容之一。
A、整理调查资料
B、进行多点的对比调查C、修改完善调查计划
D、研究调查资料 16.劳动保障协理员做好入户调查日志一般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有被调查对象的完整资料
B、记录时不能取舍C、要有基本要件
D、要简明扼要
l 7.在信息采集中,利用客观检验法对设计的调查问卷初稿进行试用,其检查和分析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专家评价
B、回收率
C、有效回收率
D、填写错误 8.在信息采集中,问卷调查实施的基本程序是()一分发问卷一回收问卷一整理审查问卷。A、组织动员
B、收集资料
C、问卷试验
D、确定调查对象 19.编制信息管理台账应做到分类建账、完整记录和()。
A、有统计分析
B、有情况说明
C、公开填写
D、便于填写
20.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确定信息需要、收集和处理信息和()三种功能。A、确定信息资源
B、促使信息得到使用 C、建设信息设施
D、核对信息 1.失业人员动态跟踪的信息处理一般分为信息系统处理、电子台账记录和()三种方式。A、信息分类
B、信息调节
C、手工台账记录
D、信息交换
22.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客观决策四项功能。A、信息采集
B、信息校核
C、业务经办
D、跟踪服务
23.统计分析的作用是透过现象表面的数量特征认识其内在的(),揭示其本质特征。A、结构特征性
B、数量规律性
C、考核体系
D、质量指标
24.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比较分析方法是和计划比较、和过去比较、和()。A、不同类比较
B、同行(同类)
C、概念比较
D、数据比较
25.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要求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性、用数据和事实说明问题和()。
A、反映信息采集的完整性 B、反映统计方法的科学性C、反映领导决策的正确性 D、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 26.公文是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的、以说明为主、兼有()的应用文体。A、叙事和抒情
B、宣传和咨询C、叙述和议论
D、图片和抒情 27.公文写作具有实用性强、政策性强和()的特点。
A、详细具体
B、专业抽象
C、篇幅固定
D、简明扼要 28.以传媒为载体进行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
A、组织社区论坛 B、举办劳动保障知识竞赛
C、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
D、制作宣传橱窗
29.语言宣传咨询服务主要形式有:设立政策咨询服务台或窗口、()、开通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和自动语音查询服务电话等。
A、举办报告会
B、举办社区论坛
C、口头宣传和解答有关政策
D、举办专题文艺汇演 30.公益活动和()等是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方法。
A、目标管理
B、听取汇报
C、舆论引导
D、检查评估 1.()不是组织学习教育进行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方法之一。A、动员报告
B、总结报告
C、专题报告
D、制作宣传栏 32.通过人际交往进行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方法包括()。A、总结报比IZl
B、典型示范
C、走访活动
D、知识讲座 3 3.个案工作的对象是()。
A、社区组织
B、机构
C、企业
D、个人 34.个案工作较常用的方式包括会谈、()和记录。A、评估
B、统计
C、访视
D、考核 3 5.个案工作的原则包括()。
A、批评原则
B、倾情投入原则C、接纳原则
D、公开原则 6.在街道社区提供有针对性的劳动保障政策指导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政策
B、创业和自谋职业人员政策 C、进城务工人员政策
D、计划生育政策 3 7.在街道社区提供有针对性的劳动保障政策指导的原则包括()。A、教育原则
B、实效原则
C、强制原则
D、政治原则 3 8.就业援助工作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A、就业政策咨询
B、工伤保险待遇落实
C、公益性岗位援助
D、职业指导 3 9.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不包括()。
A、创建再就业基地
B、开发社区“三保、三托“岗位
C、开发高新技术岗位
D、兴办社区服务实体 40.就业援助服务内容包括()。
A、入学指导
B、职称评定
C、职业指导
D、生活指导 4 1.就业援助服务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求职登记和职业指导
B、岗位援助C、学历教育
D、跟踪服务 42.求职者求职的一般过程不包括()。
A、办理求职登记
B、接受职业指导 C、查询用工信息
D、领取薪酬
43.用人单位招用人员简章应当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招用人数、工作内容、招录条件、()、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
A、劳动报酬
B、社区情况
C、规章制度
D、家庭收入
44.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4
“B、3
C、2
D、1 45.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
A、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 B、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C、开始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D、开始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
46.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支付()工资。A、1个月
B、3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47.下列情形中,出现()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的 B、劳动者在本单位因公负伤被确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C、因劳动者过错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D、劳动者要求参加社会保险的 48.()是职业中介机构依法禁止的行为。
A、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中介服务 B、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 C、收集发布职业供求信息
D、组织职业招聘洽谈会
49.创业培训的主要对象:有创业愿望和一定创业能力的人员,包括已经是企业主,但需要提高()的人员。A、经营能力
B、学习能力
C、分析能力
D、判断能力 50.制定失业人员培训计划的前期信息准备内容包括:掌握失业人员的培训意向和职业期望、分析失业人员状况、()。A、汇总鉴定机构信息
B、汇总培训机构数量 C、汇总培训人数和专业
D、汇总人力资源市场数量 5 1.失业人员职业培训的组织原则包括:针对性原则、()、有效性原则。A、实用性原则
B、统一性原则 C、特殊性原则
D、理论性原则 52.退休人员生理需求不包括()A、住房
B、水
C、食物
D、安全 53.退休人员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目标后,A、名望得到提高C、自觉性提高B、成就感极强D、地位得到提高
54.按照退休人员的需求组织讲座时,要通过张榜公告、()等方式告知讲座的内容、时间和地点,请退休人员报名参加。
A、志愿者上门
B、自我管理和互助组织传达C、街道劳动保障机构的负责人上门
D、社区主任传达 55.退休人员医疗保健常见病不包括()。
A、冠心病
B、帕金森症
C、中风
D、高血压 56.不属于对特殊群体定期走访慰问步骤的是()。
A、申请经费
B、预约走访
C、购买物品
D、医疗保健
57.凡是直接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都必须进行相应职业资格培训,经()考核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或继续从业。
A、职业技能
B、职业教育
C、就业能力
D、职务技能 58.一般情况下所说的信用,是指狭义角度上的,属于()的信用。A、道德范畴
B、经济范畴
C、法律范畴
D、生活范畴 59.信用社区小额担保贷款属于()。
A、主动征信
B、被动征信
C、家庭征信
D、单位征信 60.诚实守信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不包括:()。
A、诚实守信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B、诚实守信是生财之道,经营之本 C、诚实守信能减少市场经济成本
D、诚实守信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6 1.个人信用档案的内容不包括()。
A、资产状况
B、纳税资料
C、司法记录
D、党组织关系证明 6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程序的是()。
A、建立小额担保贷款信用档案B、建立与有关部门的联系C、实行定期回访与联系 D、协助制定经营计划 63.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时,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利息等因素确定。A、本人缴费年限
B、本人工作年限C、本人退休年龄
D、本人视同缴费年限
64.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的不同划分为3个档次。A、累计工作年限的长短
B、累计缴费时间的长短
C、年龄
D、最近一次缴费时间的长短
65.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A、说服教育
B、查明事实、分清责任 C、摆事实,讲道理D、平等协商
二、多项选择题(第66题~第80题,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 66.政策宣传咨询活动载体的主要形式不包括()。
A、组织开展活动
B、传媒 C、家政服务
D、街道社区管理服务工作 E、商业营销网络 67.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A、非全日制用工
B、实施就业援助C、明确政府职责
D、构建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 E、劳务派遣 68.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在管理中进行资源()的系统。A、评估
B、调用
C、处理D、采集
E、存储 69.利用EXCEL进行数据动态管理的基本方法不包括()。
A、录入信息建立数据库
B、入户调查 C、分类汇总D、访问控制
E、设立台账项目 70.根据国家文处理办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公文的是()。A、杂谈
B、命令
C、通知
D、随笔
E、指示 71.用工信息与求职者需求匹配的原则包括()。
A、岗位信息与求职者求职愿望相适应
B、求职者技能与求职者求职愿望相适应
C、用人单位与求职者求职愿望相适应 D、求职者求职愿望与求职者相适应 E、求职者技能与岗位信息相适应 72.职业培训的主要形式不包括:()。
A、就业前培训
B、在职培训
C、艺术培训D、创业培训
E、核心能力培训 73.配合培训机构实施培训计划的内容不包括:()。
A、做好培训前准备
B、加强企业管理
C、申报培训计划 D、开展管理人员培训E、建立培训管理基础台账 74.当()得到满足后,退休人员社交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A、尊重需求
B、安全需求
C、生理需求 D、自我实现需求
E、爱情需求
75.养老护理员在为患病或有肢体、器官功能障碍的老人提供养老护理服务时,其主要内容不包括()。A、初级保健服务
B、肢体辅助功能锻炼 C、心理服务
D、基本生活服务 E、生理服务 76.征信的目的是()。
A、克服借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B、克服买卖合同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C、克服贷款额度不确定的问题D、防范和避免借贷关系中的道德风险E、调查或审查债务人的偿付能力 77.1 998年1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退休人员,其基本养老金包括()。
A、过渡性调节金 B、个人账户养老金 C、过渡性养老金 D、基础养老金 E、个人储蓄养老金 78.在计算基础养老金时,影响其多少的决定因素有()。
A、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 B、实际缴费年限C、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D、缴费年限 E、当地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79.关于医疗保险待遇享受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应当缴纳而未缴纳医疗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和职工,在补缴部分医疗保险费后,即可继续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B、应当缴纳而未缴纳医疗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和职工,在足额补缴医疗保险费后,即可继续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C、欠缴医疗保险费的单位及其职工在欠费期间发生的医疗费不予结算 D、欠缴医疗保险费的单位及其职工在欠费期间发生的医疗费可以结算
E、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医疗保险费达到当地规定的年限,职工退休后就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 80.关于失业保险金支付的说法,不正确的有()。A、失业保险金应按月发放B、失业保险金应按季发放
C、经审核合格的失业人员,从其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发失业保险金
D、对于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即将届满的失业人员,经办机构应提前一个月告知本人 E、对于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即将届满的失业人员,经办机构应提前两个月告知本人
三、判断题(81'~1 00题,每题1分,共20分。对于下面的叙述,认为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把“A” 涂黑,认为错误的,把“B“涂黑)8 1.()职业道德修养是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的集体锻炼、集体改造和集体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以及应达到的职业道德境
82.()就业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所有失业人员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数量和分布比例,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83.()我国现行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社会促进就业”。84.()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人口总量、技术进步等。
85.()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86.()通常统计一词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87.()劳动保障协理员入户调查访谈过程中语言控制的常用方法中包括合乎时宜地插话。88.()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管理。
89.()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人员、数据和调配。
90.()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定期报告制度要求,对于需要按月、季、半年、年报告的工作内容,可以不进行明确规定。
91.()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管理制度的特殊报告制度指出,对于发生的紧急事件,各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要按照有关要求,在特定时间内报告。
92.()统计指标的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93.()工作总结的结构包括标题、称谓、正文和结尾四个部分。94.()社区岗位信息采集的工作流程不包括信息更新和动态管理。
95.()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提供的职业介绍服务内容包括办理养老保险。
96.()职业培训的主要特点包括:针对性和实用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技术性和技能性。
97.()制定失业人员培训计划的程序不包括:了解失业人员培训需求、了解培训机构培训需求。
98.()对退休人员的理论、文化、艺术、生活技能等需求进行收集时,由于退休人员的需求是全方位的,不是一次性收集,一般以一个季度收集一次为宜。
99.()创业按创业项目性质可分为传统技能型、高新技术型、知识服务型、体力服务型。OO.()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依法由有关司法机关处理的活动。
第四篇:(封面)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培
2011年劳动保障协理员 职业资格培训和技能鉴定
政策法规汇编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2011年9月
第五篇:劳动保障协理员技能知识
劳动保障协理员技能知识(A)劳动保障协理员技能知识(A)
1、拟定调查提纲的过程:(1)将调查内容分解成概念;(2)对概念进行解释;(3)设计具体调查项目。即“内容→概念→项目”的过程。
2、对调查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1)逻辑分析;(2)经验判断;(3)试验调查。
3、调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目的和内容、调查对象和范围、调查方法、调查的组织安排。
4、调查实施阶段的工作任务:收集调查资料、整理调查资料和研究调查资料。
5、试验调查的实施步骤:(1)选择适当的试查对象;(2)组织精干的调查队伍;(3)采用灵活的调查方法;(4)进行多点的对比调、入户调查中提问的方法:(1)追问;(2)澄清;(3)避免引导性提问;(4)可跳问的问题。
7、访谈过程中语言控制的方法:(1)提问的方式;(2)题目的转换;(3)对问题的追问;(4)合乎时宜地插话提问。
8、做好调查日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1)要有被调查对象的完整资料。包括个人、家庭、其他关系人或机构的基本资料;(2)要有选择地记录。记录时应做出取舍,应选择那些客观的、真实的、有助于作出判断的内容进行记录;(3)要简明扼要。注重对具体的、客观性的事件进行记录,文件要简练、准确;(4)要有基本要件。记录中应有记录的基本要件,包括时间、地点、人名、机构名称和相关事实过程等资料。
9、按结构和填答方式划分问卷的基本类型:(1)按结构和答题方式分为:标准型问卷、自由型问卷和半自由型问卷。(2)按填答方式划分为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
10、问卷调查法的优点:(1)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3)所得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4)可以避免主观偏见,减少人为误差。
11、客观检验法中对问卷初稿进行检查和分析的主要因素:(1)回收率;(2)有效回收率;(3)填写错误;(4)填答不完整。
12、问卷中提问方式设计的常用规则:(1)尽量使用简单的语言,不要使用专业术语、行话,也要避免使用抽象概念;(2)问题要尽量简短,使被调查者很快看完,并减少产生含糊不清的可能;(3)避免双重含义的问题;(4)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不能对被调查者产生诱导性;(5)不要使用否定形式提问;(6)不直接问敏感性的话题。
13、问卷调查实施的基本程序:(1)确定调查对象,即分析单位;(2)分发问卷;(3)回收问卷;(4)整理、审查问卷。
14、组织的含义:(1)是指由若干因素构成的有序的结构系统;(2)是指一种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一些事物进行安排和处理的活动或行为。
15、信息管理台帐的作用:(1)提高资料的准确性;(2)系统的积累资料;(3)为编报统计报表做准备。
16、编制信息管理台帐的基本要求:(1)分类建帐;(2)完整记录;(3)便于填写。
17、台帐动态管理的要求:(1)及时修订管理台帐信息;(2)各类管理台帐的信息保持一致。
18、特定群体管理台帐的项目结构:(1)个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学历、技能、参加培训项目、经济收入来源、就业意向等情况;(2)就业再就业情况,包括单位就业、劳务输出、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劳动合同期限等情况;(3)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就业情况和家庭经济状况等;(4)跟踪服务记录情况,如对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情况、享受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情况、就业变化情况以及提供跟踪服务的情况进行记录。
19、信息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
20、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在管理中进行资源处理、存储、调用的系统,它从环境和系统内部获取数据,进行筛选、组织和选择,并作成信息而迅速地传递给管理者,各级管理人员借助于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
21、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1)确定信息需要;(2)收集和处理信息;(3)促使信息得到使用。
22、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人员、设备和数据。
23、劳动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包括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险两大子系统。
24、利用EXCEL进行数据日常动态管理的方法:(1)创建电子表格;(2)设立项目;(3)输入信息,建立数据库;(4)保存表格;(5)查询信息;(6)分类汇总。
25、失业人员动态跟踪服务的主要内容:个人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情况、基本技能、失业情况、就业情况、就业愿望、培训意愿、领取“再就业优惠证”情况、注销登记情况等。
26、信息记载的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记载、服务信息记载和跟踪信息记载三部分。
27、动态跟踪信息处理的方式:信息系统处理、电子台帐记录和手工台帐记录三种方式。
28、退休人员状况的跟踪管理办法:(1)明确方式和方法;(2)跟踪年龄变化;(3)跟踪家庭变化;(4)跟踪收入变化;(5)跟踪健康状况;(6)跟踪人员调整;(7)跟踪基本信息变化。
29、退休人员状况的跟踪管理步骤:(1)制订计划;(2)跟踪基本需求变化;(3)分析文体娱乐要求;(4)分析医疗保健需求;(5)分析养老服务要求。30、拟订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管理制度的内容:(1)了解基本情况;(2)拟定初稿;(3)征求意见;(4)修改完善;(5)通过制度。
31、例会制度的拟订:结合工作需要,定期召开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小组长参加的会议,各小组也要定期召开会议,了解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情况。
32、定期报告制度的拟订:对于需要按月、季、半年、年报告的工作内容,要予以明确规定。
33、日常活动制度的拟订:对各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开展日常活动要作出具体规定,包括时间、内容和形式。
34、经费管理制度的拟订:开展活动所需经费要作出严格规定,要制定经费申请程序,要根据活动性质、参加人数和活动形式合理确定经费限额。
35、特殊报告制度的拟订:对于发生的紧急事件,各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要按照有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报告。
36、统计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一般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37、统计指标的分类:(1)按反映现象的内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2)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绝对数指标、相对数指标和平均数指标。
38、统计指标的逻辑关系:单个统计指标只反映总体某一个数量特征,说明现象某一侧面的情况。统计指标体系则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用以反映客观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构成统计指标之间的逻辑
39、统计分析的作用:统计分析是统计活动的深化阶段和深化过程。运用统计分析可以透过现象表面的数量特征认识其内在的数量规律性,揭示其本质特征。40、统计分析的特点:(1)实证性;(2)数量性;(3)多样性。
41、统计分析的常用方法:(1)比较分析法;(2)结构分析法。
42、统计分析报告:是运用统计分析来说明事实和阐述观点,并以此提出决策建议的文体。
43、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要求:(1)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性;(2)用数据和事实说明问题;(3)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
44、进行统计分析的程序:(1)观察资料、发现问题;(2)处理数据、比较分析;(3)探讨规律、寻找原因;(4)归纳概括、提出对策。
45、公文的写作特点:(1)实用性强;(2)政策性强;(3)简明扼要。
46、常用公文的种类:分为命令、指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通告、公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和会议纪要等类。
47、书面形式工作经验总结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正文、落款四个部分。
48、社区活动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把组织宣传、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使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通过群众直接参与实践的方式,把劳动保障工作落实到了基层,吸引力大,感染力强,是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工作方法。
49、社区活动的类型:(1)本身含有政治意义的思想教育活动;(2)结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开展的各种活动;(3)文化娱乐体育活动。50、社区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感染性;(3)群众性。
51、组织社区活动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1)明确活动目的;(2)根据活动目的确定活动内容;(3)活动的组织实施要把握好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环节;(4)把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结合;(5)务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
52、把握社区活动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要求:(1)靠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吸引群众;(2)靠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群众。
53、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形式:政策宣传、咨询活动以三个载体为主要形式。(1)以传媒为载体的形式;(2)以组织开展活动为载体的形式;(3)以街道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为载体的形式。
54、以传媒为载体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形式:(1)印发宣传材料;(2)制作宣传栏、宣传橱窗、展板、公益广告;(3)利用电子传媒;(4)与新闻媒体合作;(5)语言宣传咨询服务。
55、语言宣传咨询服务的主要形式:有设立政策咨询服务台或窗口,口头宣传和解答有关政策;开通咨询热线电话、自动语音查询服务电话等。
56、以组织活动为载体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形式:(1)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宣传咨询服务活动;(2)结合劳动保障业务工作组织开展活动;(3)借助文化娱乐活动。
57、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方法:(1)组织学习教育;(2)舆论引导;(3)寓教于乐;(4)典型示范;(5)人际交往;(6)公益活动。
58、通过组织学习教育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方法:(1)动员报告;(2)总结报告;(3)专题报告;(4)座谈讨论;(5)政策咨询服务。
59、通过典型示范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方法:表扬先进、树立榜样、典型引路。要注意(1)选好典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有群众基础、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人物和事例,并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给予正确的指导;(2)宣传好典型,实事求是,不讲过头话,也不护短;(3)推广好典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不能生搬硬套;(4)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典型人物和事例。
60、通过人际交往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方法:(1)联谊活动;(2)恳谈活动;(3)走访活动。
61、策划、组织大型宣传、咨询活动书面计划的主要内容:(1)主题;(2)活动形式;(3)活动内容;(4)时间地点;(5)责任分工;(6)经费预算。62、策划、组织大型宣传、咨询活动的程序:(1)制定方案;(2)实地查看;(3)部门间协调调度;(4)现场调度;(5)情况汇总;(6)总结。63、个案工作:是个案社会工作的简称,是与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并列的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之一,是社会工作其他方法的基础。64、个案工作的对象:以个人或家庭中的个人为主要工作对象。
65、个案工作的原则:(1)个别化原则;(2)有目的的情感表达原则;(3)适度的情感介入原则;(4)接纳原则;(5)非批评原则;(6)服务对象自决原则;(7)保密原则;
66、个案工作的非批评原则:社会工作者的对象常常是社会适应不良的人,他们在过往的经验中有较多受批评与指责的负面经历,从而导致他们有较低的自尊感,也较易在批评、指责面前持回避、对抗的态度。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了解和帮助而不是批评或指责他,从而促使服务对象客观地正视自己的问题,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67、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指导原则:(1)求是原则;(2)实效原则;(3)相关原则。
68、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指导的内容:(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政策;(2)创业和自谋职业人员政策扶持;(3)进城务工人员政策指导;(4)企业退休人员政策指导;(5)其他人员政策指导。
69、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指导的方法:(1)个体面谈指导;(2)群体面授指导;(3)实地场景观摩指导;(4)影像资料观摩指导。
70、个体面谈指导的内容:(1)首先听取详细情况介绍;(2)就相关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其分析、判断;(3)根据分析、判断澄清问题,提出归纳性意见;(4)针对其问题症结给出建议,供其选择或参考。
71、就业援助工作的主要方式:包括就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人职信息匹配,推荐岗位,公益性岗位援助,落实扶持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吸纳,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
72、就业援助对象在人格方面的基本特征:缺乏自信,害怕挫折,当遇到挫折时,常缺少理性分析,易情绪化。
73、就业援助对象在职业能力方面的基本特征:职业技能比较单一,而且大部分已经不适应现在以及将来的职业发展要求,更缺乏社会所需的综合职业技能。74、制定就业援助方案的步骤:(1)调查了解就业援助对象的基本情况;(2)分析就业困难原因;(3)确定就业援助方式;(4)拟定就业援助方案;(5)签订就业援助协议,实施就业援助方案。
75、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的渠道:(1)收集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的空岗信息;(2)面向居民群众和单位服务需求,开发社区公共管理服务岗位;(3)结合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通过兴办服务实体、创建再就业基地、发展劳务派遣等多种方式,积极吸纳失业人员就业;(4)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及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刊物、网络等媒体收集社区外的用工信息。
76、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的方法:(1)在地处繁华闹市和流动人口多的社区,主要是通过创办社区商业服务网点、再就业一条街,再就业基地等劳动密集型实体来增加就业岗位;(2)在纯居民居住区,主要结合社区建设的发展进程和居民生活需要来开发就业岗位;(3)在辖区单位少和人口分布广的社区,主要通过职业介绍服务和组织劳务输出等形式来拓宽就业渠道;(4)在相对独立于街道和社区之外的大中型“企业社区”,主要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业来开发就业岗位。
77、社区岗位信息采集的工作流程:(1)组建信息服务队伍;(2)构建信息服务网络;(3)拓宽信息采集渠道;(4)及时发布和有效利用信息;(5)信息更新和动态管理。
78、就业援助服务:是依托街道、社区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就业困难人员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实施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事务代理等就业服务措施,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就业和社会保险等方面及时有效的帮助。
79、就业援助服务的主要内容:(1)求职登记的职业指导;(2)岗位援助;(3)职业技能培训;(4)跟踪服务。
80、就业援助服务的总体要求:在采取扶持政策,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同时,还应采取有效的就业服务措施,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的市场竞争能力、就业能力、畅通就业渠道。努力使每一位就业困难人员凡是需要了解政策的,都能得到及时的咨询和解答;凡是有就业和培训愿望的,都能得到适合的就业岗位和免费的技能培训;凡是有创业要求的,都能得到“一条龙”的创业扶持。
81、提高就业援助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主要规章制度:有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失职追究制等规章制度。
82、就业援助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就业援助工作进展情况调度通报制度,建立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和定期督查、随机抽查、热线电话举报的问责机制。设立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监督(热线)电话,随时受理就业困难人员的政策咨询、意见反馈以及投诉举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83、实施分类帮扶的工作要求:(1)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特长和就业需求,制订援助计划,明确援助目标责任制,加强分类帮扶和重点援助;(2)对每位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专人帮扶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帮助他们分析自身条件,确定适合各自实际的职业定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免费职业介绍服务、承诺服务,促进其尽快就业;(3)坚持集中援助和日常援助相结合,组织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补贴、送服务”的专项援助行动,举办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招聘活动;(4)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包保帮扶。
84、对做好就业困难对象源头控制的工作要求:(1)要进一步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尽量防止产生新的就业困难对象;(2)强化技能培训,要及时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从源头上解决贫困代际转移问题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3)提高就业稳定性,在推荐就业和提供援助时,要注重考虑岗位的收入水平以及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情况。
85、对就业援助工作督查考核的主要内容:主要有政策援助落实情况、服务援助质量与效率情况、培训技能援助情况、岗位援助到位情况等。
86、求职者的求职途径:(1)求职者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求职者提供免费服务;(2)求职者通过职业中介机构介绍求职;(3)直接联系用人单位;(4)参加职业招聘洽谈会;(5)通过广播、报纸、电视、互联网站等大众传播媒介发布求职信息;(6)其他合法途径。
87、求职者求职的一般过程:办理求职登记→接受职业指导→查询用工信息→根据用工信息登记求职应聘(或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中介机构推荐就业岗位)→面试→应聘获得成功。
88、招用人员简章的基本要求:(1)用人单位委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职业中介机构招用人员,或者参加招聘洽谈会时,应当提供用人单位简章,并出示营
执照(副本)或者有关部门批准其设立的文件、经办人的身份证件和受用人单位委托的证明;(2)招用人员简章应当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招用人数、工作内容、招录条件、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内容,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89、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1)招用人员时应尽的义务:•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应当依法如实告知劳动者有关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应当根据求职者的要求,及时向其反馈是否录用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的个人资料予以保密,公开劳动者的个人信息和使用劳动者的技术、智力成果,须经劳动者本人书面同意。(2)应遵守消除就业歧视的法律义务: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给予适当照顾;④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残疾人;⑤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⑥用人单位发布的招用人员简章或招聘广告不得包含歧视性内容。
90、劳动合同订立的基本知识:(1)劳动合同的订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2)劳动合同的履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91、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3)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④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⑤因用人单位过错致使劳动合同无效;⑥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92、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
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因劳动者过错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2)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93、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的;(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3)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94、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1)劳动合同期满的;(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3)劳动者死亡,划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宣告失踪的;(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消或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95、经济补偿的标准:(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分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3)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96、劳动争议调解仲裁适用的范围: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下列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97、职业指导的程序:(1)工作准备;(2)了解求职者的情况;(3)初步职业指导;(4)深入职业指导;(5)工作结束。
98、与求职者面谈的程序:(1)工作准备;(2)与求职者面对面交流沟通。99、用工指导的程序:(1)工作准备;(2)了解用人单位情况;(3)介绍招聘用人方式;(4)确定招聘方式;(5)了解劳动关系;(6)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
100、职业供求信息采集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2)准确性原则;(3)完整性原则;(4)简明性原则;(5)时效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