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和今后五年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3 09:2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和今后五年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和今后五年发展规划》。

第一篇: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和今后五年发展规划

蒋 集 九 年 制 学 校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和今后五年发展规划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我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为动力,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全心全意团结、依靠、服务好广大师生,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一)教学质量在全区名列前茅

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办学方针,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法。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升学率95%.教学质量名列前茅2007-2011年度连续5年获得区教育教学质量奖。07、08年度获得区教学质量二等奖;07、08度还目标考核先进单位。2009年、2010年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教学质量获得区一等奖;2011年荣获区教学质量二等奖。

(二)平安创建和行风建设成果显著。

2009年3月被评为“淮安市首批平安创建先进单位”和“淮安市行风软环境建设先进单位”。2011年5月被省教育厅、省综治办、省公安厅授予2010度“江苏省平安校园”。

(三)硬件建设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

2007-2011年五年硬件投入394.3万。新建校舍2568平米。铺设水泥路面350平米,建下水道950米。2010年4月我校食堂通过“市A级食堂”验收;2010年6月幼儿园通过了市优质园验收。

(四)文化氛围不断形成。

报廊、雕塑、墙壁字画均有育人效果。每年购置图书1000余册。体艺工作成绩喜人,2009年3月获区广播操比赛二等奖。2009年6月获区第十二界艺术节组织奖;2010年11月获区教职工乒乓球赛团体第七名。

(五)两支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领导班子团结协作,高效廉洁,大胆创新。教职工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小学教师专科率90%,中学教师本科率达95%.教师都能严格执行“五严”规定。

二、今后五年规划

(一)工作目标

1、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在园人数与4-6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达98%以上。

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以上。

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以上。

4、幼儿园建成“江苏省优质幼儿园”。

5、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6、在岗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教师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5%,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100%。

7、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学校实现光纤连通,网上资源丰富、利用率高;建有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

8、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普遍得到贯彻落实,教育教学管理、招生收费等行为符合规定。

9、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完备。校园周边环境无污染,无不健康、不安定因素。有健全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10、2013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工作思路

1、高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是创建现代化学校、实现高质量教育的物质基础。力争在现有条件下,通过自身努力和上级投入,从校园环境、设备、软件三个方面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今后五年在硬件建设上约投资700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1)力争在2012年底完成学校旧教学楼的内墙粉饰工作。建好校园排水系统,铺设900米下水道,开通校园光纤,实现办公电脑全部上网。完成综合楼建设;(2)加强信息化建设,更新电脑设施,改建充实多媒体教室,不断加强校园网建设,力争在2012年底重新购置教师办公桌椅,在2013年教室全部安装现代化教育设备,实现教师上课多媒化、办公过程优质化、工作环境舒适化。

(3)加强学校档案室的管理和建设,学生资料、教师档案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4)学校每学期都要投入一定经费购置图书,2013年底力争按标准配齐图书室藏书。建设学校阅览室,向学生开放,提高图书的使用率。

(5)加强校园的环境建设,2012年做到操场塑胶化,各类建筑都要名人字画,做到学校无闲人,人人育人,校园无空地,处处育人,校园无小事,事事育人;保证校园环境做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2、高标准加强班子建设

(1)实行班子学习制度。实行班子每周例会制和每月学习工作汇报制度,使班子成员思想一致,与时俱进,在思想觉悟、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上都能始终走在教师前列,具有率先垂范的作用。

(2)实行学校中层干部考核制度。及时考核,积极评价,并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培养一批爱岗敬业、善于思考、精于管理、想做事、能做事、做实事的掌握现代化技术的各类管理人才。

(3)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支部活动规范有序。做好对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坚持标准,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3、高起点建设师资队伍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适应学校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1)充实教师队伍,调整教师结构。学校紧缺专业教师,五年内要引进体育、艺术、科学、信息技术等高素质专职教师。不断优化教师结构。

(2)制定切实可行的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在名师工程建设上要出成绩,力争五年内培养2-3名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或教坛新秀。

(3)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意识的培养,转变教育观念,正确树立现代教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4)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积极做好教师参与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引入竞争机制,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竞争机制。

(5)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要求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定期进行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交流活动,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存在。

(6)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评优晋级、年度考核和各类奖励机制,逐步完善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再分配方案。

4、高要求强化常规管理

规划期中,根据学校不断发展的态势,及时制订和调整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

(1)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实行“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营造内和外顺、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2)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科学民主管理,落实层级管理目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实行校务公开,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教代会及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监督作用,推进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进程,有效促进 学校各项常规管理工作。

(3)明确职责,加强层级管理。坚持将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各办公室(教师)对年级组(教研组)负责;年级组(教研组)对各处室负责;各处室对分管副校长负责,副校长对校长负责。使各管理层面都有明确的职责目标,做到责权分明,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营造良性激励机制。从强化内部管理做起,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实行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管理机制,深入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实现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增强广大教师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的潜能。(5)重视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和针对性教育原则,对教职工要做到“管理上要严格要求,工作上积极帮助,生活上要热情关心”。通过经常性的政治学习、思想教育,交心谈心等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素质,使学校发展和工作思路得到全体教职工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

5、高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优化德育工作,提高育人实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与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要以少先队为龙头,做到组织领导系统化、管理民主法制化、目标层次化、内容系列化、渠道网络化、活动制度化、考评科学化。二要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并完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室”,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三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强化学生的道德实践,使社会主义道德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追求和自觉行为。四要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着力抓好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大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力度,把班主任工作经历和业绩作为晋职晋级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五要以营造书香校园、优化综合实践为重点,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六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机制,整合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形成整体育人合力。

(2)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五年内要在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等方面有若干突破。一是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革新教育模式。二是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创造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实行三个优化: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提倡激活思维的“启发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益;优化师生关 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三是教学质量要有大的突破。我们要以课程改革为重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着“夯实基础,突显个性,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原则,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教学质量上得以进一步的提高。

(3)加强教育科研,打造学校特色

我校目前教师教科研意识和教研工作的实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将不断完善科研制度,充实科研力量。进一步发挥学校教研组的作用,完善考核奖励办法,激励教师自觉主动参与教科研活动。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努力开创学校教育良好的社会大环境,逐步形成我校课程资源建设的特色。学校将想方设法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聘请专家定期到学校指导工作或积极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研意识和实际水平。通过科研促教、科研兴校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从“书匠型”向“科研型”转变。

6、高水平做好后勤服务

(1)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后勤即服务”的思想,把师生、家长的合理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2)确立精细化意识,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后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校园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创造洁净、安全、舒适的育人环境。

(3)切实加强安全防范工作,积极开展建设“平安校园”工作。把学校安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防范机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规划期内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蒋集九年制历经未来五年的锤炼,能成为“管理科学规范,质量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浓郁,全面和谐发展”的在全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现代化学校。

蒋集九年制学校

2012.3.4 5

第二篇:X镇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X镇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镇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桂花发展史上极为特殊、极其复杂、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镇人民,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领先发展的总体取向,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负重前行的担当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奋斗勇气,生动践行“两区一试点”总体部署,深入实践镇党委“1131N”工作思路,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发展落实到一个一个项目上,把项目落实到一个一个板块上,推动桂花经济社会同步跨入“新时代”,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方位。

过去五年,我们把稳中求进作为工作基调,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经济运行行稳致远。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265万元,年均增长9.88%,规模工业产值26622.5万元,年均增长9.44%,工业固定资产投入13842万元,年均增长9.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94元,年均增长10.2%,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220.58万元,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现代农业高速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0.8%,生猪、柑橘、优质粮油、青花椒、柑橘等产业链初步成型。全面贯彻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播种粮食16845亩,年出栏生猪90000头,成功建成西南地区首个智能化生态立体种猪繁育场。创新推出“生猪+青花椒种养循环”,青花椒种植面积达5000亩,形成桂花万亩农业产业园,建成全省五星级农业园区。

工业发展提质增效。扎实抓好项目招引,充分利用场镇周边空地资源,成功引进船山区首家扶贫小微企业入驻,形成立昌和电子、桂焱建材、民望饲料等为主的小微工业集群。狠抓企业服务、运行调节和重大项目服务管理,着力在稳字上下功夫,在求字上想办法,在进字上强措施,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现有产品和项目进行改造升级,寻求内生增量。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深度实施旅游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立足船山区“服务大成渝、打造大景区、发展大产业”发展思路,引进农家乐、户外拓展基地、鱼菜共生等项目入驻响堂村、金井村,建成医养中心,着力打造“农旅+康养”的成渝短途旅游品牌。

过去五年,我们把改革创新作为不竭动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村级建制调整和村(居)民小组调整优化改革全面完成,建制村(社区)由19个调整为12个,村(居)民小组由194个调整为100个,全面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农村“三变”改革统筹推进,齐全生态立体养猪场集体经济经营性建设用地作为全市首列成功入市。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把招商引资作为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合作的重要举措,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战略,立足产业和项目招商,积极主动寻求招商合作,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五年来,我们引进齐全、可士可、回春堂等共5家大型农业公司,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

过去五年,我们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遵循,生态环境明显向好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五年来,实施道路建设167.8公里,投入资金7485万元;完成石河埝整治8处、掏淤5处,石河埝掏淤3700米、山平塘整治衬砌56处、掏淤12口,新建蓄水池45口,整治衬砌排洪渠道13.2公里。新建产业路14.5公里,供水主管铺设12.5公里,打井1400口、安装水泵管道1230户,明井整治850处,解决人口2548人、牲畜17200余头用水。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严格实行秸秆禁烧目标责任制,强化镇村社三级网格化管理,加强巡查监管,投入140余万元,购买秸秆粉碎机1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投入资金180余万元,聘请村社保洁员73人,维修垃圾房14座,增添376个四轮垃圾箱、购买斗车、扫把、垃圾分类桶等物资5600余件,“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运行体系逐步完善。强力整治环保问题,顺利通过中省市生态环保督察。改建农村厕所整治3012户。推进“大规模绿化船山”行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650亩。

五年来,我们把为民惠民作为根本目标,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按照突出重点、多策并举,合力推进、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扎实抓好稳定增收、生活保障各项工作。全镇共有5个贫困村,共计837户2282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坚持“智志”双扶,创新推广精准帮扶“334”工作法,强化感恩教育,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有效激发。

乡村振兴创新发展。响堂村、金井村作为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步伐坚实,金井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实施“土坯房+康养”的方式,全面推行土坯房整治、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成功修建美丽新村点12处,3000余户群众住上好房子。启动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新组建“五大合作社”17个。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高标

准农田14182.39亩,复垦撂荒地2500亩。

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城镇新增就业10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和100%。发放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生活护理等救助资源500万元,惠及群众1500人次。建立完善镇、村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13个,金井村被评为市退役军人服务示范点。

公共服务持续增强。改造升级文化阵地,完善农家书屋功能,新建村(社区)文化阵地16个,农村书屋13个,打造了以“感恩”“和合”“孝德”“村根”为主体的文化广场4个。桂花医养中心被命名为四川省医养结合示范结机构。

社会治理稳步推进。第一时间作出疫情防控响应,强力抓好重点管控,跟进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没有出现确诊病例。着力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救灾”工作体系,妥善处置7.11特大洪峰过境、非洲猪瘟防控等突发事件,守住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底线,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五来,我们把依法行政作为基本准则,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政治建设持续深化。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抓好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巩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牢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奋进的社会正能量加速凝聚。

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健全为企业、为群众、为基层服务的各项制度,守信践诺,说到做到,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会前学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意见38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受理“12345”政府服务热线8009件,满意率达91.26%。公开政务信息1582条。

廉政建设全面加强。坚决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各项规定,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同比下降58.88%。严格落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同时,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气象、保密、档案、机关事务管理、对台、外事侨务、地方志、供销社、邮政、妇女儿童和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文联、社科联、侨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在高质量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2020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标志着“十三五”圆满收官,标志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任务繁重、矛盾交织的五年,也是我镇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五年,全镇上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团结拼搏、务实苦干,加快发展活力有效释放,领先发展动力显著增强,决胜全面小康迈出坚实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凝聚着全镇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桂花发展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桂花的发展离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发展动能不足、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三次产业在产业结构、增长速度、发展空间、支撑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支撑经济转型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促发展、保民生压力大;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多元化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个别干部责任意识、创新精神、担当能力不强。对这些问题,我们高度重视,正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十四五”时期总体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条件和内涵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干多支、五区协同”、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等国省市区战略深入实施,我们将抢抓重大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推动富民强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十四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1131N”发展思路,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富强和谐桂花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是:到2025年,全镇全社会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8256万元,规模工业产值突破4248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706元以上。

我们将切实抓好三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做大发展之量。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高在全区乃至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和贡献。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上狠下功夫,狠抓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狠抓一批重点项目开工、狠抓一批在建项目促建、狠抓一批重点项目储备,以投资促进为引领,内培外引、同频共振,主动融入成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构筑稳定增量。二是提升发展之质。深入研究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目标,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动乡村加速振兴,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产业新高地,塑造桂花新形象。三是夯实发展之基。充分调动全镇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让“改革创新”成为桂花经济发展的“活力源代码”,紧紧抓住“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蓄势突破、乘势而进,着力实现各类资源力量向发展聚集,做好“两改”后半篇文章。

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计目标是: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6.9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98%。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方针和省、市、区和镇党委决策部署,按照中省市区经济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盯“1131N”战略目标,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继续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我们将按照“1+1+3+1+N”的工作思路,即:建设一个中心场镇;创建一个国家级农业园区;壮大“柑橘、粮油、生猪+青花椒、”三大产业;打造一条旅游精品线路;抓好N件民生实事,着力打造船山“副中心”。“1+1+3+1+N”各个部分之间相互支撑、相辅依存,既贯穿区政府的“1+3+4+N”发展思路,又充分考虑到桂花实际,坚决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具体将抓好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抓手,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守耕地红线保护制度,在响堂、金井等9个村2000户实施土地增减挂钩,不断提高耕地质量。依托生猪种养循环农业园区,扩展生猪+青花椒+柑橘基地,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新建具有一定规模的青花椒+柑橘冷链物流加工基

地。立足近郊区位优势,按照“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深度挖掘农业旅游元素,大力发展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现代乡村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以金井、响堂等为半径的集农业体验、民宿文化观光、怡心养老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推动工业上档升级。继续以桂焱建材、力达科技、陶氏药业、民望饲料等龙头企业为支撑,完善主导产业上下游配套,壮大产业优势板块,拓展集群效应;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规模;支持企业积极引进人才,加大研发投入,搭建技术研发平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对上协调和争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以具体项目对上争取资金和政策,赢得支持,努力使隐性的发展资本为显性的资本。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度实施旅游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立足船山区“服务大成渝、打造大景区、发展大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以桂花水运码头、响堂村民宿、金井村康养、三圣村“村根”文化为主轴的农业体验、民宿文化观光、怡心养老一体化周末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周末经济新格局。积极培育健康养老产业,以桂花医养中心为媒介,不断提升桂花休闲、康养等为主题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桂花经济发展后劲

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突出项目牵引作用。坚持把项目投资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的重要载体,实施“工作项目化”,努力实现项目建设大突破。围绕中心场镇建设,科学规划“一带两区”场镇空间格局,加快推动桂

花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期)、桂花幼儿园迁址项目、桂花卫生院扩建等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升级场镇功能配套,打造教育、医疗15分钟便民服务圈;力争启动桂花中心场镇风貌塑造工程、停车场、文化广场等项目,提升场镇人气,丰富居民业余生活;积极配合城南高速扩容、205线改道、郪江大桥建设等工程。

全力推动招商引资。进一步完善招商机制,突出主攻目标,巧借成渝协调发展大好机遇,深化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积极参加省、市、区举办的各种招商会议及招商活动,拓宽招商信息来源渠道;到引资企业所在地实地考察,准确把握引资企业发展状况,摸清企业实力,摸清企业实力,做到精准、有效引资。

三、重点突出绿色发展,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把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经济发展全过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守生态保护底线,努力创造更多绿色福利,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切实加强环境治理。加强工业企业污染监管,实行“散乱污”企业分类整治;控制扬尘污染,加大露天焚烧管控力度;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对涪江(桂花段)、郪江(桂花段)等流域沿线进行专项治理;做好垃圾清运和卫生保洁,治理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周边等环境“顽疾”;完善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户投放、村组收集、乡清运”的治理体系建设,做到“扫干净、摆整齐、常保持”。

落实长效保护措施。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保护治理、信访投诉处理等环境保护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化管理优势,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制定完善“环保准入”清单,做到管控结合、源头治理。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引导群众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倡导绿色消费、低碳出行,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动社会发展全面进步

始终以民生民向民愿为指引,办好民生实事,答好民生难题,推进依法治理,让社会和谐安宁、美丽抬头可见、幸福触手可及。

大力创新社会治理。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原则,探索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格局,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着力推进“法律七进”活动,开展法治讲堂,进一步加强干部、群众代表适用法律的宣传、法治意识培养,加强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深化平安桂花建设,妥善处置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信访积案化解。构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把提升群众幸福感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引领群众参与社会服务,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巩固义务教育成果。

稳步推进民生保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着力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精准帮扶城乡困难群众、困境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确保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确保已脱贫人员不返贫。

继续加强人民武装、国防动员、统计调查、档案、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移民、残联、双拥、老龄、科协、地方志、侨务、对台、民族宗教、保密、红十字等工作。

五、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施政能力服务水平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不断增强依法行政、创新施政、高效理政和廉洁从政能力,更好的服务发展、服务人民。

建设学习政府。增强学习本领,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团队,努力提升政治能力、思想境界、业务水平。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市场经济、现代科技、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学习,着力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通过工作实绩检验学习效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考察学习更加务求实效、学以致用,将宏观政策、先进经验与桂花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建设服务政府。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人民所需,政府所向,人民所想,干部所往。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目标考核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建设法治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理理念,推动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决策规则和程序,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乡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意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努力实现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全面兑现政府承诺事项,提升政府的社会公信力。

建设廉洁政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聚焦行政审批、“三资”管理、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镇政府班子带头正身行事、律己服人,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桂花发展蓝图绘就,正当乘风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万众一心加油干,攻坚克难争一流、为桂花和谐发展努力奋斗!为船山建设富民强区贡献桂花力量!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第三篇:关于过去五年农业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安排

关于过去五年农业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安排

一、过去五年(2007年—2011年)农业工作总结

(一)主要成绩

2007年以来,全县农业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大县”目标,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和指导农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为秭归农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截止2011年底,预计全县柑橘、茶叶、蔬菜、肉类四大主导农产品产量分别达到23.5万吨、2000吨、24万吨、4.5万吨,分别比2006年增长76.7%、71.4%、35.6%、55.2%。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70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06.5%、5%。

2、农业特色产业迅猛发展。全县加大“特色农业大县”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特色农业发展方兴未艾,已初步形成了“低山柑橘、中山茶叶、高山蔬菜”的发展格局。预计2011年全县柑橘、茶叶、无公害蔬菜板块基地面积分别达到23万亩、6.5万亩、18万亩,较2006年分别增长42%、103%、14.6%。生猪出栏达52万头,较2006增长37.9%。柑橘、茶叶、蔬菜、生猪四大特色产业的产值占到了农林牧渔总产值的70%以上。

3、农业产业化经营纵深推进。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2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规模企业产值达到19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较2006年增长33.3%。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92家,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全县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196个。秭归脐橙先后荣获湖北十大名牌农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湖北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屈乡毛尖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十大旅游名茶、宜昌市十大名茶。农产品市场快速拓展,我县分别在茅坪、北京、沈阳、哈尔滨、太原等地举办了四届秭归脐橙节,在北京新发地建成了秭归脐橙交易大厅,秭归脐橙成功占领了东北、华北市场,并出口到俄罗斯、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4、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通过资料、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手段深入推进农业先进科技进村入户,每年培育各类农业科技示范户2180户,辐射带动4万户农民。“伦晚脐橙”等优良品种、“生态栽培”等轻简栽培技术、“猪沼果”等种植模式、“150标准化养猪”等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在全县得到推广普及,90%的农民掌握了1—2门先进技术,农民科技素质显著提升,我县有10多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务院、农业部、湖北省科技厅等部门表彰或奖励,全县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显著提升。

5、农业基础条件日趋改善。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靠天吃饭”的农业现状得到彻底改变。全县现有抗旱水池25582口,蓄水量140.89万立方米,引进了喷灌、滴灌、微润灌等节水设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66万亩。田间道路及农村公路不断配套完善,农产品运输更加方便快捷。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4.78万千瓦,农机化作业综合水平提高到30%,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沼气池用户累计达到2.6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5.12%。太阳能热水器累计达到6270台,省柴节煤炉灶达10.15万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6、农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实施了“三峡库区产业基金”、“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现代农业”、“农村能源”、“配方施肥”等众多重点农业项目,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和农业执法检查,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药、肥料、种子、饲料、农机、渔政、能源等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专项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经营活动,依法护农、治农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民合法权益和农业生产安全得到有效保护。进行了乡镇农业推广体制改革和乡镇集体兽医体制改革,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县的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主要植物病虫害联防联控覆盖率达到100%,畜禽“两瘟四病”免疫密度达到100%。统筹生产﹑加工﹑营销各环节,建立了农业种苗繁育供应﹑标准化生产﹑产后处理与加工﹑市场营销社会化服务﹑政策支持等体系,有效保障了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主要措施

1、重视和加快思想观念更新。2007年以来,全县上下思想观念不断革新,逐步跳出传统农业的束缚,全面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市场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等的重要性,思考的领域从狭隘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催种催收的小农业逐步放大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农工商、产加销一体化的大农业,思考的角度从农业自身逐步过渡到吸取先进的工业化、产业化的理念、跳出农业谋划农业,有效推动工作方式、工作重心、服务领域的革新和技术手段、物资装备的革命,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发展。

2、重视和加强产业发展聚焦。我县改变过去注重产业小而全的传统抓法,将目光和主要精力聚焦到发展“一果两叶”和生猪、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上来,将资金、技术等进行集约化投入,有效推动了农业结构合理调整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了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和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的快速提高。

3、重视和加强龙头企业培育。近年来,我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帝元、维维、邓村绿茶、萧氏茶叶、泽侬、雨润等省内外企业和企业集团到我县投资建厂。同时,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对县内一些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优先安排用地,实行税收减免和电力保障、市场准入、管理登记等优惠,帮助企业申报争取中央、省市投资项目,从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等项目中每年安排超过1千万元扶持企业发展,从财政列支专项基金给予企业贷款贴息补助。此外,抓好协调服务。积极组织银企对接为企业争取金融支持,建设配套原料基地满足企业加工需求。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县龙头企业实力得到明显增强,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4、重视和加强品牌创建。为达到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搞活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目的,近年来,我县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力度,成立了品牌创建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加强了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的领导,制定了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方案,出台了质量振兴奖奖励办法,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和荣誉称号的品牌所有者给予30万元到3000元不等的奖励。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有效推动了各类品牌的整合和创建,同时提高了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市场竞争力和效益。

5、重视和加强科技人才投入。近年来,华农大、湖北省农科院等国内知名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先后与我县进行了技术合作,与我县的屈姑食品、柑橘良种繁育中心等成功进行了校企对接,引进了一大批柑橘、茶叶等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和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邓秀新、阿尔布里哥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柑橘、茶叶、食品加工、蔬菜、畜牧兽医专家到我县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有效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我县还引进了一大批“三支一扶”大学生充实到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将农业科技指导员和技术人员送到长江大学等大中院校进行专业知识和新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并在全县加大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会、现场会和样板示范,辐射带动全县农民学用科技,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此外,近年来,我县在农业项目和资金投入上也有很大进步。先后争取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现代农业项目、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低丘岗地改造、移土培肥、土地整治、以工代赈、水利专项等项目,投入资金超过3亿元,有效推动了农业科技措施落实和农业的全面发展。

(三)存在问题

1、农业基础条件仍然脆弱。我县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全县31.56万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91亩。同时,山高坡陡,立地条件较差,全县25度以上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13%以上。此外,农村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仍然落后,农业生产抗自然灾害能力弱。

2、农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农作物的品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特别是柑橘的罗脐还没完全品改结束,柑橘早、中、晚熟搭配比率仍需进一步调合理。养殖业在种养业中的比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3、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够高。中高山地区农业特色产业未有形成规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动植物疫病存在较大隐患,防控难度大。龙头企业和加工园区规模偏小,示范作用、产业带动能力和自身实力仍然不强。企业缺乏管理和技术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不强。企业与原料基地配套建设不够,龙头大基地小、龙头小基地大等问题还很突出。企业与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四者利益联接纽带还不很紧密。

4、农业发展体制不够顺畅。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等未有效建立起来,乡镇以钱养事新机制未能很好发挥作用,各种束缚和限制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和要素依然存在,农业发展亟待加快各种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二、2011年农业工作情况 2011年,我县干旱、暴雨等自然灾害不断,严重影响了全县农业的丰产丰收。但在全县人民奋力抗灾的不懈努力下,我县农业仍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深入推进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经济明显发展。一是制定规划明方向。我局在完善好《秭归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果两叶”发展目标,历时半年时间编制出柑橘、茶叶、生猪三个特色农业专业规划,为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绘制出了宏伟蓝图。二是突出抗灾保丰收。我局成立了抗旱专班和专家组,奔赴各乡镇指导抗灾救灾。争取救灾资金255万元,新建抗旱水池3000 口,新添抗旱设备2392台,安装了首条微润灌节水设施,新增耕整机械243台、茶叶修剪及加工机械486台、玉米脱粒机285台、植保机械173台、养殖机械31台、沼液沼渣处理设备14台,促进了农业生产灾后的快速恢复。全县柑橘、茶叶、蔬菜、肉类四大主导农产品产量分别达到23.5万吨、2000吨、24万吨、4.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三是加快调整优结构。全年新建柑橘园1万亩,新建早茶基地5000亩,新建家禽养殖基地3个,全年生猪出栏52万头,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四是加强服务创品牌。全力服务农业龙头企业健康发展,服务、协助“百亿脐橙产业园区”建设,培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196个。在俄罗斯莫斯科成功举办了第五届秭归脐橙节,真正使秭归脐橙走向了国际市场。五是招商引资增后劲。4月13日,市政府在我县召开全市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现场会,我县获得2010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称号。5月上旬,我局赴广东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农业招商活动,签约脐橙深加工和脐橙包装印刷2个农产品项目,总投资达1.55亿元。五是培育龙头强实力。积极支持屈姑食品、三峡茶叶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我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将达到20亿元以上。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肉鸡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组建了肉鸡产业发展办公室,以福润禽业为龙头,建设 “156”模式标准化肉鸡养殖场5个。

(二)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农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我局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主导产业规模和质量,有力培植了农业生产后劲。一是秭归脐橙精品园水田坝王家桥核心示范试验区项目已完成架设电线6000多米、砌筑公路挡土墙1350米、排水沟2350米、2.4公里果园公路、人行踏步6条1000米以及800亩密植园疏株间伐的建设任务。二是是茅坪镇月亮包村生态茶园项目完成300万株苗木的定植任务。三是农村能源沼气项目完成沼气池建设2000、占年建设计划的100%。四是惠农政策项目全部落实到位,今年我局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300万元、渔船柴油补贴268万元、粮食直补180万元、农资综合直补1670万元、良种补贴48.42万元,农民从中得到了较大实惠。五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生猪良种引进项目、香溪河支流增殖放流项目、玉米及油菜高产创建等农业项目全部完成了预定目标任务。

(三)深入推进科普推广,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我局以“百名专家科技下乡垄上行”活动为载体,通过现场培训、实地指导、电视讲座、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推广农业先进科技,提高新技术的入户率和普及率。我局共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培训785场9.4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9.5万份,与市县电视台联合制作《垄上行》等专题栏目24期,办了秭归脐橙精品园王家桥核心示范试验区、郭家坝烟灯堡脐橙精品园、茅坪镇中坝子村生态高效茶叶样板园、月亮包村生态茶园、九畹溪镇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样板、茅坪肉鸡标准化养殖示范样板等各类示范样板33个,通过一系列的科普活动,“生态栽培、配方施肥、150标准化养猪”等实用技术在全县得到广泛推广普及,促进了农业科技的进村入户,进一步提升了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

(四)深入推进行业监管,农业安全成果明显巩固。我局以农资、畜牧、渔政、农机、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行业为重点,不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确保了全县农业安全。在农资监管上,开展“打假保春耕”、“农药监管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专项整治”等活动,全年检查经营门店700多家次,对不合格农药、不合格种子、处理不合格肥料及时进行了查处。调解农资纠纷36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和社会稳定。在畜牧防疫监督上,全面落实动物防疫免疫注射工作,切实做到应免尽免,防疫密度均达100%。对杨林桥、沙镇溪、两河口等地发生的疑似重大动物疫情,及时采取封杀、扑灭、消毒灭源等措施果断处置疫情,确保了全县畜禽生产安全。在农产品质量管理上,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活动,加强“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杜绝了不合格农产品和瘦肉精产品上市和流通。在农机安全监理上,通过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百日安全隐患督查活动,狠抓农机违章作业的集中整治,实现了农机安全零事故。在渔政监督管理上,开展了春季禁渔行动,圆满完成了禁渔任务,有效保护了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开展了全县渔民生活普查,规范了渔船捕捞档案。对全县492只渔船进行了安全生产审验,办理渔船互助保险984人4.92万元,与渔民签订“2011安全生产责任状”492份,进一步增强了渔民的安全意识。

(五)深入推进自身建设,农业部门形象明显提升。我局以“三万”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农业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农业部门“敬业为农、优质服务、廉洁高效、奉献进取”的崭新形象进一步得到展示。在“三万”活动中,我局按照省市县整体部署,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组织177名工作队员,深入罗家坪、百日场等10个村,结合部门实际开展了“百名专家到田头”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一是活动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即工作队覆盖所有联系的行政村、工作队员足迹覆盖所有联系行政村的农户。我局9个党支部共在10个村召开扩大会议10次、村民座谈会80次2037人次,走访农户5712户16694人次,调查走访入户率达到100%。二是活动实现了“三个目标”,即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每名工作成员均完成了“走访一遍农户、召开一次座谈会、参加一次支部扩大会、写好一篇民情日记、撰写一篇调研文章、组织一次技术培训、推广一项适用技术、提出一项产业结构调整建议”的“八个一”工作任务。活动期间,我局共为联系村发放《实用政策选编》、《农业生产技术资料选编》等政策及技术资料4.75万份,为7个乡镇70个村安排了930万元的柑橘茶叶项目,为12个乡镇52个村安排了560万元的能源项目,为贫困农户送去慰问金7100元、农作物种子360袋、生物燃气灶具200台,为2个村落实生畜饮水抗旱资金4万元,帮助村民办了18件利民实事,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积极开展农业窗口部门“三亮三比三评三创”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开展“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奉献、比业绩,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创岗位奉献先锋、创群众满意窗口、创优质服务品牌”的活动,促进了农业窗口服务单位在推进农业跨越发展中创先争优、在服务基层农民群众中创先争优、在提升全员综合素质中创先争优、在提高岗位工作效能中创先争优。我局的创先争优活动获得了省委党建评估小组和县委的高度肯定,局机关党支部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认真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小金库”专项治理、行风政风评议回头看、文明创建等工作,积极组织干部参与了“五四青年节”、“端午龙舟节”、“颂歌献给党”等县内大型活动,先后获得“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组织奖”、“三等奖”等荣誉,全局政通人和,新风蔚然,农业部门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得以充分展示了。

三、今后五年(2012年—2016年)农业发展思路及目标措施

(一)发展思路

以打造百亿脐橙产业园、茶产业集群、畜禽水产养殖产业集群为重点,突出特色调结构、突出加工兴产业、突出园区抓招商、突出市场创品牌,做大晚熟脐橙、早茶和特种养殖三大基地,做强屈姑食品、帝元食品、福润禽业三大超级龙头,做响“秭归脐橙”、“丝绵茶”、“屈姑”三大品牌,不断推进秭归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进程,努力实现特色农业大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二)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全县农业总的发展目标是:要把秭归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脐橙产业加工园区、全国最大的晚熟脐橙基地、全省最大的早茶基地、全省最重要的特种养殖基地”。具体目标为:

1、经济发展目标:粮食总产10万吨,油料1.5万吨,柑橘35万吨,茶叶0.5万吨,蔬菜30万吨,烟叶1.2万吨,生猪出栏70万头,野猪等特种养殖达到205万头(只)。全县晚熟脐橙面积达到10万亩、早茶基地面积达到5万亩、烟叶面积稳定在3万亩,真正形成柑橘、茶叶、烟叶、特种养殖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初步实现特色农业大县目标。

2、农产品加工业目标: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一个农产品加工园区过50亿元,建设柑橘、茶叶、养殖业等农产品产业集群,其中柑橘加工产业集群的产值达到50亿元、茶叶产业集群的产值达到20亿元,养殖业加工产业集群的产值达到30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过5亿元和过10亿元的企业分别超过15个、8个和3个,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分别达到2个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比值达到1:3.3。

3、综合效益目标:农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农业综合商品率达到8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人均可支配现金收入达5000元。

4、科技水平目标:农产品科技含量比重提高到60%以上,70%以上的农业资源走上产业化轨道,农产品深加工和就地转化率达70%以上。农民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比率达到80%以上。农机化综合作业率达到40%以上。全县农村户用沼气普及率达到55%以上,太阳能热水器入户率超过30%。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主要措施

1、着力发展“一果两叶”。大力发展“一果(柑橘)两叶(茶叶烟叶)”。重点发展柑橘产业,合理调整柑橘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实现春天有伦晚,夏天有夏橙,秋天有早红、福本,冬天有纽荷尔、福罗斯特、红肉等的品种结构调整目标,确保一年四季有新鲜脐橙上市。突破发展茶叶产业,建设生态高效茶园10万亩。调优茶叶品种结构,整合茶叶资源,引进和消化清洁化、自动化、连续化名优茶加工高新技术设备,推进茶叶工艺创新,开发早茶、丝绵茶高端品牌和高端消费市场,逐步开发茶饮料、茶食品、茶纤维、茶保健品、茶生物制品等。实施品牌战略,打造高端品牌,做大、做响、做强“丝绵茶”、“屈乡毛尖”、“峡州碧涧”品牌,争创中国名牌产品一个,省著名商标两个。大力发展优质烟叶。高标准建立烟叶生产基地3万亩,配套水利设施、电力实施、节水灌溉、田间道路系统等;推进烤房智能化建设进程,配套建设5000座新型密集式烤房。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将工业生产方式引入农业生态养殖,实现农业养殖精细化、清洁化;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一是抓好产业基地建设,推动规模化生产。加快农村经营主体发展方式转变,重点推进柑橘、茶叶、烟叶、蔬菜、养殖等产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将农产品标准推广与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结合起来,加快形成主导农产品的标准系列,提高农产品标准覆盖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观光型农业、设施农业。三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优质绿色果蔬、茶叶深加工和商贸流通业,壮大一批有品牌、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比值达到1:3.3。鼓励城镇资金、企业、人才进入农村,加快农业集约化经营步伐。

3、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保障。加强县级农业科研及推广机构与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开发,积极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新技术成果。改革和完善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以钱养事”体制机制,加快建设新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家书屋、村级农技服务队,组建专家团队,引导农业专家、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员或职业培训学校教员等积极领办和参与创办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样板示范,培养一大批农业科技示范户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阳光工程培训为重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农民持续增收。

4、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疫情疫病防治及农业信息化建设。抓好质量认证和商标注册工作,加强品牌建设,强化品牌管理,提高主导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扶持发展农业行业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企业、合作社、农户建立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共同受益。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加快发展“三农”保险,扩大农村保险覆盖面。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5、积极拓展资金投入渠道。紧紧抓住三峡库区后续工作规划、湖北省两圈一带建设和中西部开发的重要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整合现有国家财政支农投资和项目投入捆绑使用,在不改变资金用途和管理渠道的前提下,采取“性质不变、渠道不变、管理不变、投向不变、专项使用、各记其功”的办法,投入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积极争取银行、信用社提供信贷服务,同时鼓励农业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增资扩股,或者通过招商引资、与其他企业和投资公司开展合资、合股、控股等形式广泛募集资金。

6、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源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结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整理,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推广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柑橘、茶叶、烟叶、蔬菜等主要作物在栽培、管理、收获、加工等环节机械化作业程度。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防疫、植物病虫害预警预报、种子种苗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等现代农业保障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完善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加强检验和全程监控管理。积极推广沼气、生物质清洁燃料、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改善农民生活和生产条件。

四、2012年工作安排

(一)工作目标

实现农业增加值1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以上、粮食产量10万吨、油料产量1.5万吨、柑橘产量24万吨、茶叶产量2100吨、蔬菜产量25万吨、生猪出栏53万头、肉鸡出笼200万羽。

(二)工作措施

1、抓示范园区,推动基地改造升级。按照“设施最完善、技术最先进、品质最优良、模式最经典、收入最高端、机制最高效、服务最满意、链条最完备”的要求,继续高标准建设好秭归脐橙精品园水田坝王家桥核心示范试验区和郭家坝镇烟灯堡村柑橘精品示范园,努力把两个样板园建成先进技术的示范园、高效果园的样板园、现代农业的试验园、树立农业技术干部形象的展示园,实现千亩核心区带动万亩示范园、促进整个脐橙产业基地迅速提档升级的目标。同时,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建设好茅坪镇中坝子茶叶高效示范园和月亮包村现代茶园,带动全县茶叶产业基地改造升级。

2、抓重点项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抢抓国家中部崛起、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等难得的发展机遇,重点实施好生态农业、退耕还林成果巩固、肉鸡养殖等农业项目,建设好柑橘、茶叶、生猪等特色产业板块,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年建设柑橘精品果园1万亩、生态茶园5000亩,实施柑橘品改1万亩、茶叶改造0.5万亩,养鸡300万羽。

3、抓农业招商,培植重点龙头企业。围绕一个亿元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思路,在柑橘茶叶加工销售、畜禽加工、水产加工、蔬菜加工等产业上,继续引进一批有实力、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加快推进百亿柑橘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支持屈姑公司、帝元公司等柑橘加工企业,三峡茶叶公司、萧氏茶叶公司等茶叶加工企业,福润、康辉、恒鑫等畜牧养殖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产业模式,实现多方合作共赢。

4、抓农业科普,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加大2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力度,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切实解决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全年计划举办“垄上行”专题栏目12期,印发技术资料5万份;开展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培训500场、5万人次;精品果园、高效茶园、安全菜园的示范面积要达到6万亩;“生态栽培”等20项新技术,“伦晚脐橙”等20个新品种,“微耕机”等2000台农业新机具得到全面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5、抓执法监管,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继续开展“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安全督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加强农资安全管理、动植物疫病防控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农机渔船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行业监管,依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生活安全。特别是在柑橘重大病虫害的防控上,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政府引导、柑农主体”、“群防群治、统防统治”、“综合防控、绿色防控”、“严格考核、从严查责”的原则,按照包片、包村、包组、包户负责的责任体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构建组织领导有力、联防联治到位、投入保障可靠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将柑橘重大病虫害为害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确保全县农业丰产丰收。

第四篇:2012.2公路今后五年发展规划

滨州市公路管理局今后五年战略规划

结合滨州市交通公路“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发展形势和单位实际,初步拟定了我局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

一、工作目标:力争五年内完成干线公路工程建设投资近200亿元,国省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00公里,高速公路达到380公里,一级路达到1100公里,干线公路路网密度17.5公里/百平方公里,建成“六纵七横、一环八连”的干线公路网络,实现市区与各县区之间通一级公路的目标,构建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安全畅通、四通八达的大路网体系,为“黄蓝”两区深度开发提供强力支撑。

二、工作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全面落实“畅通主导、安全至上、服务为本、创新引领”十六字方针,转方式、调结构,保稳定、促发展,强管理、抓服务,重文化、树品牌,努力推进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工作重点和战略举措:

1、扩大路网整体规模。新增滨德高速公路、济南—滨州—东营高速公路、鲁冀界(埕口)—沾化高速公路、沿海高等级公路、广饶(辛庄子)—高青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

2、优化升级路网结构。围绕构建综合运输体系,集中精力抓好大交通量普通干线公路、超期服役老油路、省际边界公路等瓶颈路段的升级改造,形成高效畅通的国省干线公路网。重点实施好国道205养护示范工程,确保顺利通过部示范工程验收。

3、全面提升养护水平。要加快转变公路发展方式,从注重建设向建设、养护、管理与服务并重发展,逐步实现养护管理决策科学化、养护作业规范化、路网调度智能化、运营服务精细化、应急救援快速化。

4、创新公路管理服务。以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人本化“四化”管理为手段,强化公路全面科学管理,深入推进“保安全、保畅通、树品牌、树形象“两保两树”活动,维护路产路权,实现干线公路安全畅通。

5、打造公路文化品牌。以创建文明行业竞赛活动为抓手,继续巩固“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围绕“科技强路,人才兴路”、“修十年路,建百年桥”、“廉政百亿工程”等一系列理念,做大做强“与时代同步、与文明同行”公路文化品牌。

二〇一二年二月九日

第五篇:过去五年教育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教育工作思路

望江县教育过去五年工作总结

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过去五年工作总结

从2007年至2011年,是望江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也是望江教育发展最快的五年。五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教育兴城战略,深化各项教育改革,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蓬勃发展,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竞相争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齐头并进,城区教育与农村教育同步推进。

(一)实施教育兴城战略,布局调整效益显著

从2007年起,我县大力实施“教育兴城”发展战略,先后无偿划拨城区土地近1000亩新建学校,县财政每年单独列支500万元用于城区学校建设,累计投资近2亿元新建了望江中学(新区)、望江三中、望江四中、望江三小、望江四小等5所公办中小学,扩建望江二中东区。县城区学校规模由2007年的1.6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近3.5万人,较好地满足了外来投资商、进城务工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根据全县教育发展现状,县委县政府提出 “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集中”的教育发展总体思路,优化全县中小学布局。五年来,全县中小学校总数由2007年的255所调整为2011年的164所。为了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我县科学制订全县农村薄弱学校发展规划,做到危房改造与薄弱学校建设相结合,积极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五年来,我们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9343万元,以校安工程为主的各类项目顺利实施,新建校舍283507平方米,加固校舍21544平方米,1

消除D类危房75638平方米,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二)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在保证义务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吸收社会资本,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五年来,我县吸收社会资本近2亿元,先后兴建了民办安庆长江学校、文凯中学、皖江职业技术学校、宏艺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规模近9000人,成为望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委县政府创新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大力支持皖江职业学校和宏艺职业学校建设,各部门在学校建设过程中也采取最优惠的扶持政策。两所职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皖江职校和宏艺职校分别为省级和市级示范职业学校。我县在全市率先启动春季招生,并把招生任务分解到各初中学校,实行职教招生工作考核一票否决。目前全县职教在校生近4000人。我县从规划、土地、立项、建设、师资等各方面予以支持,帮助他们迅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使我县的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初中毕业升学率由2007年的79.5%上升到2011年的91.8%。

(三)不断加大投入,教育民生工程有效落实

一是义保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从2007年起,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施“两免一补”,县财政按时下拨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每年免费教科书全部由省统一实行政府采购,通过县新华书店发放到位;每年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全部由财政部门通过“一卡通”方式,按时打到贫困寄宿生家庭帐户,累计受惠学生6000余人。二是校舍安全工程扎实推进。从2009到2011年,我县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总面积达22.9万平方米,工程规划建设总投资将达2.01亿元,项目总数达262个,几乎覆盖到全县所有公办学校。目前我县校安工程项目建设已完成总量的80%,所有在建校安工程项目均按上级要求规范、有序、扎实推进。三是中职学生资助管理规范。我们建立了资助对象评审机制,各校都建立了受助学生个人台账,从2007年起,累计发放助学金1463.6万元,资金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直接汇至受助学生银行卡。四是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全面启动,近两年已建成112个。五是普通高中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平稳实施。2011年发放助学金510万元,受惠学生3400人,受惠面达20%。

(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从2007年起,我县教育系统连续举行全县中小学校长论坛,每年选派校长去省内外先进地区学校参观考察学习,请专家做报告,选派城区学校后备干部到农村薄弱学校挂职锻炼,开展名校长建设工程,评选全县名校长。尤其是近两年,先后选派100余名校(园)长赴安庆、南京、上海等市区先进学校挂职锻炼,在全市率先启动“领雁工程”,实现资源共享,得到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我县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我县近五年面向社会公开选招教师462名,重点补充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等紧缺性学科,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充实教师队伍。同时,我县与安庆师范学院联手实施“双进工程”,连续几年共吸纳580余名安师院师范生顶岗支教,选派英语、语文学科共80名骨干教师赴安师院培训,搭建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相互促进、互利双赢的平台。

(五)以规范办学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规范办学为抓手。从2007年以来,县教育局始终坚持以学校常规管理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我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高中招生严格实行“三限”政策,禁止交叉录取,对转学、借读作了严格规定,把规范高中招生一抓到底。义务教育阶段一律免试、免费、就近入学。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实行电脑派位,就近入学,取消择校费,积极创造条件满足进城务工人员、企业职工、城区经商人员等子女读书的需求。严格控制班额,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严格实行学校收费责任追究制,将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及时查处有偿家教、滥订教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不当行为。实施教学视导制度,加强教育督导检查,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全面检查,每学年对学校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健全学校常规管理制度,促使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以课程改革为内容。我县继续全面实施高中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我县坚持实施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和理化实验操作考试,直接记入中考记分,用于高中招生录取。每年对全县小学音、体、美等学科进行全面检测,将全县初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运用到高中招生录取。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实验学校、望江一小、望江四小等学校自编舞蹈先后进京参加全国校园春晚演出并获金奖;近两年望江二中在安徽省航模锦标赛上名列前茅,遥控模型帆船项目代表省队参加全国比赛进入前十佳。

——以教育科研为引领。我县按区域划分成立沿江、安

九、月北、城区四个教研片,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加强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落实集体备课制度,组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开展送教下乡等活动,全面提高教师

教育教学水平的研究能力。

——以教育装备为手段。我县共建试验网点264个,总投资629.8万元。目前,全县中小学共建有计算教室 70个,拥有计算机共3480台,中小学生机比达25:1,多媒体教室49个,卫星收视设备90余套,光盘的播放设备328套,较好地改变了农村中小学资源匮乏、信息闭塞现状,促进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通过全县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全县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07年赛口中学评为市级示范高中;2009年望江中学、鸦滩中学分别评为省、市级示范高中,皖江职校被评为市级示范职业学校;2011年实验学校被评定为安徽省专项体育特色学校,望江一小被评为市级特色学校;金堤中心学校被评定为安庆市绿色学校。麦元中心学校、华阳中心学校、雷阳中心学校等积极创建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县高考本科达线人数由2007年的1843人增加到2011年的2709人,本科达线率逐年提升;中考成绩不断提高,600分以上人数由2007年的1470人上升到2011年的2420人,基本接近太湖、潜山等邻县水平;小学检测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大幅上升。

(六)加强行风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以班子作风建设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严格考勤、请假、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机关工作人员和股室考核办法,狠抓各项制度落实。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课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行目标管理,提高机关效能。机关工作人员从领导做起,严格实行“六不准”,廉洁从政,作出表率。二是以严肃考风考纪为重点促进校风转变。加强招生考试监督工作,尤其加强对试卷安全、考场管理、考纪考风等重要环节的监督,重点治理高

考、中考考风,坚决治理教育系统考风不正问题。严格规范各类考试,制定考试处理办法,从严从快处理考试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三是以查处有偿家教为重点促教风转变。针对极少数教师存在的有违师德行为,县局以治理教师有偿家教为重点,促使教师从严治教,依法执教,科学施教,出台专项治理有偿家教办法,并组织专门班子负责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四是以治理收费为重点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各校在开学前做到收费有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私设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搭车收费等乱收费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县局专门开通了举报电话,强化收费督查,加大对违规收费查处力度,学校办学行为日渐规范。近两年,通过不断加强行风建设,县教育局在全县政府部门行风评议中,位次大幅提升;从省市主管部门的通报情况看,近年来投诉率大幅下降,为安庆市各县区投诉率较低县份。

二、今后五年发展思路

(一)基本概况

全县现有中小学164所,其中高中13所(含民办高中和职业高中6所),初中18所(含完中初中部3所),九年制学校2所,小学130所,特教学校1所。全县教职工5836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93927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16295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3475人,初级中学学生28387人,小学学生35101人,学前幼儿10669人。

近年来,全县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寄宿制项目工程、危房改造工程、校安工程等,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消除危房,校舍安全状况、校容校貌发生较大变化。“教育兴城”战略实施以来,城区学生规模由2007年的1.6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近3.5万人,全县初

中毕业生升学率由2007年的79.5%提高到2011年的91.8%,基本满足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区学校就读和群众子女在高中阶段学校就读需求。我县不断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强化教育内涵发展,成为全省实施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县级样本,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均有很大提高。

但是,全县教育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教育质量、规模、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还有很大差距。高中阶段学生职普比失衡,至今没有合格公办职教中心。城区公办初中阶段学校发展滞后,大班额问题多年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音体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紧缺,个别学校不能开齐课程。全县幼儿园布局不合理,公办幼儿园数严重不足,民办幼儿园办学条件简陋,层次较低。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内涵发展滞后,办学风格、办学特色不够明显,校园文化气息不浓,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立足望江县域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现状,抓住制约我县教育发展主要矛盾,创新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和机制,进一步争取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办好每一所学校,发挥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实现我县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中小学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兴城”战略成效进一步扩大,“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内涵不断丰富,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

任务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明显,教师师德、专业水平稳步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基本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城区教育和农村教育、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协调发展局面,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到2015年,全县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96%,学前一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2%;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社会各界对望江教育发展满意度较大幅度提高,教育发展能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望江教育事业快速稳定发展。

(四)具体措施

⒈整体谋划学校布局,进一步推进“教育兴县”发展战略 今后五年全县小学学生数基本稳定在3.6万人左右;初中学生数逐年减少,基本稳定在1.8万人;高中阶段学生数先增后减,基本稳定在1.8万人左右。

⑴合理规划县城区域学校五年后的办学规模与结构 ①高中阶段。普通高中学生11000人,具体分布在:二中3000人、望中3000人、三中2400人、四中1500人、民办学校1100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6000人,具体分布在两所民办中职学校。

②初中学校。城区8000人,具体分布在:实验3000人(60个班)、望初2100人(42个班)、华阳初级中学2000人(40个班)、长江学校600人(12个班)、文凯300人(6个班)。

③小学教育。扩大城区小学办学规模,组建第五小学、第七

小学、第八小学,适应大县城城区小学生就读需要。

④幼儿教育。新建三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提高县城幼儿园教育整体水平,满足幼儿接受良好学前教育需求。

城区学校五年建设任务: 2011年:启动县职教中心建设。

2012年:建成望江特殊教育学校;扩建望江三小、望江四小。

2013年:扩建望江初级中学。

2012-2014年:根据规划,城区新建三所标准化幼儿园。2015-2016年:组建第五小学、第七小学、第八小学。⑵优化农村学校布局

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根据未来各学段学生数变化趋势,五年后基本实现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集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集中的总体目标。未来五年,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基本形成稳定格局,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公办幼儿园基本覆盖到每个乡镇。根据相关政策,妥善处置布局调整后闲置的学校资产,优先用于教育发展,确保教育资产不流失。

⒉统筹考虑各类教育,努力促进县域内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 ①创新机制体制,努力办好县职教中心。充分发挥职教中心在统筹协调、综合利用职业教育资源,服务“三农”,对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作用,发挥职教中心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示范引领作用。

②积极扶持民办皖江职校做优做强。鼓励民办皖江职校创新办学模式,注重学生品行养成,探索校企联姻,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工作更贴近市场需要、更贴近学生实际。2015年前,形成一批特色专业,学生数达3000人。

⑵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普九成果。

①明确学校硬件建设标准化和学校软件建设标准化内涵,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好路径图和时间表,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

2011年前,完成计划保留学校数37%的建设任务; 2012,完成计划保留学校数27%的建设任务; 2013,完成计划保留学校数31%的建设任务; 2014年底,全县所有计划保留学校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2015年,巩固提高学校标准化建设成果。

②放大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城区不断扩大的需要。城郊小学打破原有学区划分,将城郊村级小学分散就近归口城区小学管理,形成每一所城区小学管理几所村级小学的管理模式,建立捆绑考核的工作机制,实现城区小学与城郊村级小学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③努力消除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现象。组建县第五小学、第七小学、第八小学,扩建望江初中,加大政府对长江、文凯学校的初中教育购买力度, 创建办学共同体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五年后初中、小学的班额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④突出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强化乡镇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学龄儿童少年入学和辍学生返校的职责,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积极作用,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减

少辍学现象。

⑶加强高中学校内涵建设,鼓励高中学校逐步形成办学特色,逐步形成全县普通高中学校良性竞争、错位发展格局。

高中学校利用编制和实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契机,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找准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扬长避短;积极鼓励和引导高中学校找出既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又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办学之路,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发展优势与特长,为学生人生发展目标、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意见。采取多种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高中教育的需求,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⑷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民办学校管理。

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积极探索和制定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完善有效的服务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鼓励民办学校依法、规范、诚信办学。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落实民办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教师队伍管理的监督、检查、指导、评估。依法建立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建立民办学校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扶持一批信誉好、质量高、有发展前景的民办学校,清理整顿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和效益较差的民办学校。

⑸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

制定全县和各学区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在城区新建两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进一步发挥示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至2015

年,每一个乡镇建立乡镇中心幼儿园,每一个中心村设立幼儿园或学前班。鼓励中心学校利用学区内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积极创办幼儿园或学前班。探索建立政府参与、社会举办者投入、学生家庭合理负担的幼儿教育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经费,增强幼儿园自我滚动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幼儿教育管理力度,取缔未经批准的幼儿教育机构。2012年前建成县特教学校,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水平。

⒊创新管理机制、体制,不断丰富“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内涵

⑴加强教育局机关效能建设和教育管理干部能力建设。着力推进教育局机关管理效能建设,准确把握教育发展方向,选准每年工作重点,合理制定工作计划,提高计划的执行力。整合管理资源,打破股室格局,构建重点工作另行组建攻关团队的工作机制。理清股室职责,减少股室之间错位、越位、缺位现象发生,规范教育管理行为,杜绝开展无效教育管理活动。建立教育管理干部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围绕各股室和学校工作目标、工作过程、工作成效等制定考核细则,考核结果作为对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任用与交流(上挂、下挂、平调)的重要依据。加强县教研室建设,配齐配强学科教研员,充分发挥教研人员引领、指导作用,切实提高教研员指导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县教育人才管理中心和财务管理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县教育人才管理中心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考核等管理职能;做好全县学校学科教师统计与分析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县教育财务管理中心对教育经费使用的指导和监管能力,把好学校公用经费使用关,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县教育督导

室建设。配齐配强教育督导人员。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完善督导检查限期整改制度和通报制度、教育重大问题监测报告制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逐步建立学校检查评比归口整合制度,完善以学校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作为总抓手的教育评估工作机制。

⑵建立对县直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党政领导依法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督导考核机制。完善对乡镇领导干部教育工作考评办法,探索制订县直有关部门教育工作考核方案。考核结果纳入县组织部门干部考核。

⑶建立完善高级中学、初级中学、中心学校的监督、检查、指导、评估机制。完善评估指标体系,组建评估专家队伍,加大过程评估力度,创新评估工作方式,注重运用评估结果。

⒋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效果 ⑴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采取一系列措施,展现新时代教师风采,激发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坚决清理整顿在编不在岗教职工,彻底解决教职工外出兼课、代课,无故脱岗、离岗问题。建立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长效机制,加大督查和对违规事件处理的力度,有效遏制教师滥订教辅资料、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现象。

⑵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和教师交流制度。确保全县教职工总数呈基本稳定态势,每年补充教师数量原则上不少于当年教师自然减员数量。教师引进计划按照学科缺编情况制定。新进小学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新进初中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大力引进硕士研究生进入教师队伍,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采取上挂、下挂、巡回支教、送教下乡等措施,促进校际间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城镇中小学教师晋

升高级教师职务,应在任现职内,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经历。

⑶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完善教职工绩效工资评价体系,形成管理人员、专任教师、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四类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鼓励所有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升,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重要依据。2011年在部分学校开始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试点面,到2015年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对年龄偏大、体弱多病、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其转岗或提前休息。

⑷加大教师培养力度。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分层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制定和完善全县骨干教师评选和考核制度,加大中小学特级教师培养力度。鼓励教师研读教育教学名著,上好优质课,撰写教学反思,发表论文,承担教育科研课题。鼓励学校尝试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和学校发展规划有机整合,使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紧密关联。

⑸提高教师待遇。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逐步提高绩效工资标准,努力提高教师待遇,营造教师安心从教、乐于奉献的环境氛围,让教师充分感受从事教师职业的幸福与快乐。

⑹规范校长选拔、任用与管理制度。实行校长任期制与交流制,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提高校长管理水平,建立后备校长人才库,逐步将年轻有为的优秀教师推荐到学校领导岗位上,增强校长队伍整体活力,逐步建立对校长的选拔、聘(任)用、管理及解聘等方面的工作机制。

⑺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有效整合县教研室、电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中心等教育资源,搭建好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提高服务职能。

⒌加强学校管理,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⑴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使德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学生喜闻乐见,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德育实效性和感染力。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提高体育课程、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质量,提高艺术教育课程开课率和教学质量,改善音乐、体育、美术设施,添置教学器材。积极开展各个层次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和艺术节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⑵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深化教育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及行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逐步建立教育、制度约束、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等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党组织、教代会参与管理与监督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禁学校、教师乱办班、乱收费、乱发教辅材料;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和校务公开制度;严肃查处违规案件。

⑷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使用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完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使用制度。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展多层面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办法,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

⑸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自护、自救、逃生、防灾能力。建立学校卫生安全责任制与监测机制,做好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病工作。完善校舍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制度。

⑹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探索建立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实行量化考核,监测结果与学校校长和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下载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和今后五年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和今后五年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与总结

    县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与总结一、国民经济稳步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到2011年底,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比2006年增加 **万元,年均增长率为*%;预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万元,比......

    县科技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谋划

    县科技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谋划20XX年,新一轮县级机构改革后,县科技局组建成立,在X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

    2012年及过去五年工作总结、2013年及今后五年工作安排

    2012年及过去五年工作总结、2013年及今后五年工作安排 2012及过去五年,机动大队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创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积极贯彻“......

    县水利局过去五年工作计划和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县水利局2012年9月一、 过去五年工作总结 过去五年,我局先后荣获“湖南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 省二级”、全市“二○一○年度防汛抗灾工......

    公路工程公司今后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第二工程公司今后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为完成集团今后五年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工程公司发展目标,指导公司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公司快速发展,特制定公司五年(2006—2010......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五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发展规划

    市政府:过去五年对我局来说是奋进发展的五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质监部门的领导下,长期以来,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运用于质监事业......

    告成镇过去五年总结暨今后五年计划

    告成镇过去五年主要工作暨今后五年工作计划 (2011年12月3日) 一、过去五年主要工作成绩 过去五年,全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

    全县食品药品安全过去五年总结及今后五年计划

    2011年及过去五年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总结和 2012年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一、2011年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