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2019年工作要点
(一)聚焦政府决策、围绕民生需求,倾力做好各项气象服务
找准决策气象服务站位。围绕市、县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活动安排,充分应用现有资料,认真做好重大转折性、关键性、灾害性天气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聚焦市县政府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御、城市内涝、安全生产、污染防治、农业生产等防灾减灾救灾指挥决策,全力做好台风、暴雨、低温雨雪冰冻、高温热害、低温冷害、强对流天气、雾、霾等监测评估和气象保障服务。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根据省、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继续完善决策气象服务机制,不断提高面向政府决策指挥和应急管理气象服务水平。
提升公众气象服务品质。对标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推进气象服务信息靶向推送,充分利用气象信息服务手机短信平台、微博以及中国天气通、惠农气象APP等新媒体,准确、及时发布权威天气预报、预警信息。继续发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作用,扩大预警覆盖面。强化城市内涝、高温热浪、寒潮低温等气象预报预警,做好供水、供电、供气等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气象服务。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为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康养娱游提供更加智能、精准、互动、普惠的气象服务,不断增强群众气象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转变专业气象服务职能。继续做好蓝天保卫战气象保障服务,加强与
环保部门沟通协作,强化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监测、分析,开展中长期预测,开展人工增雨助力改善空气质量作业及效益评估服务。有序推进气候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开展风能、太阳能和农业、旅游气候资源普查、评估,开展城市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评估、城市绿化生态布局气候效应评估。强化与旅游管理部门合作,围绕灾害性天气旅游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要求,做好旅游发展、旅游活动、旅游安全等气象服务。
(二)抓牢基础业务、加速项目建设,推动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
加快综合观测全自动化进程。推进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完成自动化试点建设任务和改革效果评估,修改完善相关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推进专业气象、社会气象观测能力建设,发挥高速公路恶劣气象条件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效益。
发展智能预报业务。继续开展无缝隙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加强对省级指导产品的加工和应用;开展延伸期强降水、强降温、夏季高温、台风、暴雪、雾、霾等本地高影响天气过程的分析与研究;开展长期气候预测、灾害风险评估等气候业务工作。
抓好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大别山天气雷达建设工作,提升防灾减灾预警预测能力水平;完成天堂寨旅游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强化景区旅游气象服务能力;保障温室气体观测站稳定运行。
(三)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智慧服务,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
强化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加快推进基层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实现基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六个一”标准化县级全覆盖。继续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向基层延伸,拓展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健全农村预警信息传播和反馈机制。开展农村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宣传教育。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
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继续发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配合完成省、市、县一体化智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做好“惠农气象”平台的推广应用,拓展智慧型“直通式”气象服务覆盖范围。继续完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和溯源体系,打造“气候好产品”品牌。
发展智慧气象服务。加强省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应用,发展靶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监控,探索开展面向公众的个性化、定制化气象信息服务;继续推广“安徽气象服务”等品牌,扩大人工影响天气装备物联网监控系统覆盖面。
坚决做好气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落实主要领导负责制,继续实施脱贫攻坚“六项举措”,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深入推进贫
困山区“中国天然氧吧”“国家气候标志”等品牌建设;进一步开展贫困地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森林防火、旅游资源开发、人工影响天气等气象服务。
(四)强化科技创新、打造人才队伍,催生气象事业前进活力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气象业务服务。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为导向,大力培育和发展气象服务产业,重点挖掘气象信息服务、气候可行性论证、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御、行业专项气象服务等领域需求,开发与需求相适应的气象服务产品,做好服务质量反馈与产品改进。围绕本地业务服务发展需求,鼓励业务人员开展科技研究和撰写技术论文。组织开展全市天气预报职业技能竞赛,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气象科技管理,推动气象科技奖励工作,完善气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实施人才工程,加强科技创新和科研项目团队建设。落实好部门改革赋予科研团队和人员更大自主权的政策,选派科技人才参与项目合作交流。对接地方人才战略,主动融入地方发展争取人才政策支持。强化人才服务,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积极推进金安、裕安、叶集区气象局人员编制落实工作,进一步提升三区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推动法治建设、强化科学管理,保障发展环境和谐稳定
加强气象法治建设和标准化工作。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审核制度,积极选派执法人员参加市政府和省局法规知识培训,提升执法能力。强化标准应用,确定气象标准化应用推进项目,制定标准化培训计划,加强标准化的宣贯。
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两级关于“放管服”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规范权力运行,严格执行权责清单、负面清单制度。优化审批服务,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等专项改革,全面实行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目标任务。继续深化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强化防雷安全监管,提升“互联网+监管”能力,积极营造“四最营商”环境。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根据政策和实际需求调整预算结构,保人员、保运转。规范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继续推进计财业务信息化建设,加强财务人员培训。进一步完善政务、业务、财务、党务等管理制度。出台年度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大力提升宣传科普效益。完成网站集约化任务,按要求应用新版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探索建立人影安全责任清单。做好后勤服务、和谐稳定、学会等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狠抓不懈
(一)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武装。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继续扎实推进全市气象部门党的政治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按照省局党组和市委的部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健全落实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切实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工作,逐项抓好落实。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好党组中心组学习研讨、支部“三会一课”,开展好道德讲堂等活动,坚持不懈用新思想武装头脑。(二)强化组织体系和干部队伍建设。
贯彻落实省局党组关于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组织体系建设的意见。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加强对全市气象系统党建工作的指导、督查,继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升组织力。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一步完善干部工作制度,推进完善人才评估规划工作。加强干部工作统筹,做好干部选育管用工作,选优配强县局领导班子。推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计划的实施,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和选拔。组织做好全国气象部门优秀县局长推选工作。发挥干部交流、上挂下派及地方选派挂职、驻村扶贫等平台作用,加强干部培养锻炼。落实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运用好提醒函询诫勉机制,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加强干部人事档案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和全市气象部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三)强化党的纪律和作风建设。
夯实“两个责任”,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大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和纪律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纪律规矩意识。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跟踪检查和整改落实。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对慵懒散现象严肃问责。加强职工思想教育,积极化解矛盾。继续加强纪检干部培训,完善纪检工作机制、业务规范和流程。年内对所辖县局开展审计和巡察,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四)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群团工作。
加强对群团组织的统一领导,增强其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工会服务能力,继续为工会会员办理互助保障,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加大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强化青年职工培训,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带领和引导广大女职工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大力弘扬“准确及时
创新
奉献”的气象人精神,切实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推进我市气象部门文明创建工作,召开文明创建推进会、组织开展文明单位申报工作。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激发全市气象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热情,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