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气象局2010年工作要点(写写帮整理)
2010年我局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围绕我市经济建设中心和社会进步积极开展工作,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积极稳妥地向气候领域拓展;做好我市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公众安全的气象服务工作,当好党政领导决策服务参谋。
一、努力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要牢记树立气象服务的宗旨,坚持把气象服务工作放在首位,坚定不移地为防灾减灾和工农业生产做好决策气象服务,为民众工作、生活做好公益气象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好专业气象服务,并按照“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的要求,千方百计做好各项气象服务工作。
1、重点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要继续做好抗大旱、防大汛的气象服务准备工作,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力争准确地做好我市旱涝趋势预测,报准各类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及时、主动地提供各种气象灾害信息和提出科学的防灾抗灾建议,为各级党委政府及时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2、积极开展火箭和高炮人工增雨工作。根据我市“十年九旱”这一气候规律特点,我们必须提早做好人工增雨的各项准备工作,不失时机地抓住旱季的有利天气系统,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确保农业的增产丰收。
3、主动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需要。围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等,探索建立新的农业服务体系,提供针对性强的气象服务。
4、继续抓好公共气象服务。进一步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公共气象信息产品,加大气象信息科技含量,以形式多样、便捷的方式向广大群众提供工作、生产、生活各种气象信息,提高广大民众工作生活质量。
5、利用气象电子显示屏和DAB预警系统为当地经济服务,将预警信息准确及时地发送到城镇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加快气象设施建设,增强监测能力,加强管理
一是抓好气象综合监测系统建设,进一步巩固和维护好全市26个自动气象站网的正常运转,为我市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提升“96121”气象信息服务热线电话质量,切实把气象信息快捷、准确传递到乡镇、村组和千家万户,并为防灾减灾提供气象警报。三是积极争取开通电视天气预报制作平台。四是利用现代防雷技术开展煤矿炸药仓库防雷设施安全整改。五是根据《耒阳市施放气球管理规定》加强力度对我市气球施放严格管理,严厉打击无“两证”、无人值守等违规行为.
第二篇:气象局2012年工作要点
内蒙古气象局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气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自治区发展大局和提高“四个能力”,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优先发展方针,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着力在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气象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三农三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着力在增强气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着力在提升气象基层基础工作、落实“十二五”规划的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一、着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和各项气象服务工作
(一)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预报服务。深入贯彻落实国办33号文件精神,加快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完善部门合作机制,提高多部门应急联动的有效性。细化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健全运行机制。推进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试点。(减灾处负责,预报处、观测处、办公室协助)
(二)加强气象防灾减灾部门合作。联合民政部门加强气象
— 1 — 灾害风险管理技术研发和信息共享。与国土资源部门共同加强53个旗县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建设。与林业、森警合作推广森林防扑火气象服务系统。与农牧业、水利、电力、保险等部门加强合作,促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减灾处牵头,预报处、观测处、办公室协助)
(三)深化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不断扩大农牧林气象服务覆盖面,提高农牧林气象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深化与涉农部门的全面合作,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升级与领域拓展。加强区、盟为农牧林服务支撑能力建设,开展面向现代农牧业、适应生产一线的农牧林气象适用技术推广示范。(减灾处牵头,预报处、观测处协助)
(四)建立为农服务组织体系和长效机制。组织召开全区“两个体系”建设现场会,完善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建设。实现旗县级气象防灾减灾领导机构全覆盖,气象信息服务站覆盖全区80%的苏木乡镇,气象信息员覆盖全区80%的嘎查村。(减灾处牵头,计财处、人事处、办公室、预报处协助)
(五)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建设。注重资金安全、设施安全和作业安全,加强作业点标准化建设,更新作业装备,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注重科学规划规模与布局,积极争取东部水源涵养地增雨工程,推广旗县级业务平台,提高指挥水 — 2 —平和作业有效性。强化科学试验和指标提炼,提升科技内涵。注重加强省区、盟市之间联防作业机制建设和提高综合效益。(人影办牵头,减灾处、计财处、预报处协助)
(六)履行气象公共服务职能。制定气象服务人员评价标准,开展气象服务“十佳”旗县局长评选活动。推进服务规范和服务操作平台的应用。建设多部门防灾减灾信息发布体系。(减灾处牵头,计财处、人事处、预报处、观测处协助)
二、积极推进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工作
(七)抓好气象现代化试点工作。确定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试点单位,区局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各职能处室根据职责,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时出台政策措施。要根据试点工作的总体进展,及时总结和交流,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计财处牵头,机关各处室协助)
(八)抓好“十二五”规划的落实。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十二五”气象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对提出的目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进行分解,把各项目标任务和工程项目落到实处。完成国家项目的建设任务;对国家、地方配套建设项目要落实匹配资金、明确进度。(计财处牵头,观测处、预报处、减灾处、办公室协助)
三、着力抓好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九)做好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战略部署和政策制定的决策
— 3 — 支持。积极参与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服务支撑的特色和优势。(预报处牵头,减灾处、办公室协助)
(十)加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完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分析业务系统2.0版的培训及本地化,并开展实时监测。推进极端气候事件对农牧业、生态、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影响的定量化评估。开展对重点行业、重大工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配合完成华北区域和黄河流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重点完成气候变化对华北区域畜牧业及草原生态的影响评估、气候变化对华北区域农牧交错带的影响评估、气候变化对内蒙古黄河凌汛影响评估研究和气候变化对我区影响评估报告编写。(预报处负责,减灾处、人事处、法规处协助)
(十一)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加强气候资源监测、预测和评估。推进风能资源详查成果的共享和应用。启动全区太阳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完善风能数值预报平台和服务保障体系,为风电功率预测提供技术支持,扩大风能风电预报服务覆盖面。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报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农牧业、生态等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提高可行性论证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预报处牵头,观测处、减灾处协助)
四、扎实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
(十二)推进气象服务业务发展。优化旗县级农牧林业气象服务布局。完善全区三级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功能,强化旗县级应用。完成《农牧林气象服务规范》编制并投入业务运行。开展与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农牧林用气象服务产品试点。完善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业务运行机制,推广全媒体发布系统。按照森林草原防扑火服务系统模式,逐步建立农业、牧业、工矿企业气象服务系统。(减灾处牵头,预报处、观测处协助)
(十三)发展气象预测预报技术。改进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气候评价预估系统、MICAPS、短时临近预报系统等业务平台。进一步加强主要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及其风险评估和预估工作。强化气候影响分析评估等气候服务业务,尤其是气候对农业、牧业、生态环境、水资源、能源等影响分析,做好年景预估。加强与华北区域中心的业务合作,提高我区数值模式精细化水平,使区域模式水平精度进一步提高。推进常规预报向精细化预报延伸,从区、盟预报向旗县、乡镇发展,开展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分区预报试点工作。强化各种观测资料在预测预报业务中的综合应用技术研究,提高预报员对雷达、卫星、GPS水汽等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推进预测预报技术指标、方法体系的建立和业务化应用。加强专业气象预测预报业务,努力开拓服务领域,大力
— 5 — 发展农牧业、生态、航空、环境、能源、交通、水文等专业气象预报,重点推进农牧业预报、航空预报、风能预报,形成有特色的先进的专业预报能力。(预报处牵头,观测处、减灾处协助)
(十四)加强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建设。积极开展中小河流防汛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精细化预报服务业务试点工作。开展与基层地方农技推广站联合发布农用天气预报试点。开展现代天气气候业务,重点开展全区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发展完善极端气候事件预测、气候评价预估、数值预报释用、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定量降水估测预报、气象要素预报等专业化技术方法。(预报处牵头,观测处、减灾处协助)
(十五)提高气象预测预报水平。健全和完善现代天气气候业务考核和督查机制,建立和实施以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为核心的预报员考核机制。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改善预报员队伍结构;努力增加预报员队伍数量,在“十二五”期间逐步达到全区气象职工总数的10%;加强专家型预报员队伍建设,完善业务学习、培训、技术总结、预报员交流等考核体系,努力提升预报员业务素质和能力。(预报处牵头,减灾处、观测处、人事处协助)
(十六)加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组织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等重点工程建设实施,进一步提升气象灾害监测能 — 6 — 力。积极推进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进程,做好新型观测设备业务应用、完善相关业务流程及规章制度。继续建设新一代天气雷达,布设局地警戒天气雷达,开展生态气象观测业务优化调整和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业务化运行。加强交通气象、旅游气象、太阳能等观测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相关部门观测设施共建与资料共享机制,推进相关部门GPS/MET资料共享工作。推进技术装备保障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分级、分片、分类的技术保障体制,继续实施“以工代培”计划,充分汲取先进盟市的好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加强技术保障团队建设,努力提升基层装备技术保障人员业务能力。积极推进观测员转型,促进观测人员资料分析和质量控制业务能力的提高。(观测处牵头,预报处、减灾处、计财处协助)
(十七)推进气象信息网络和资料业务建设。加强盟市、旗县气象信息网络业务的统一设计。汛期前实现气象数据卫星广播系统、新一代国内通信系统业务化运行。完成气象数据省际间实时共享和自治区-国家高清会商系统建设与业务化运行。完成实时历史资料一体化试点任务并建立其业务流程。继续做好基础气象资料发展与改革专项工作,完成地面、高空、辐射基础气象资料质量检查,补充完善地面、高空、辐射元数据信息。进一步加强全区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质量控制,制定完善自治区级和台站级质量控制流程,开展质控后数据共享服务。继续推进历史气象
— 7 — 资料数字化工作,完成全区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完成1981-2010年30年气候资料统计整编,开展全区气象记录档案机读载体汇交工作。健全和完善气象资料管理制度,制定机读载体管理、异地备份库管理等有关气象资料管理制度与规定。(观测处负责,计财处协助)
五、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
(十八)强化气象科技创新能力。针对制约业务服务的关键科技问题,集中精力、重点攻关,有效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气象预测预报、综合气象观测、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等重点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强化灾害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农牧业气象预报、风能太阳能利用、山洪地质灾害预报、人工影响天气、能源等科技研发工作。(预报处牵头,观测处、减灾处协助)
(十九)加强气象科技创新管理。凝练关键科技问题和重点业务建设任务,深化任务式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完善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重点支持短时临近预报系统、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的研发。切实加强业务单位科技创新工作,努力推动新技术新成果的业务应用。继续推动科研与业务的结合,注重科研项目监管,研制科技成果管理平台,做好成果交流与推广工作。大力推进优势领域和特色专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气象科研所专业化建 — 8 — 设,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实验室作用。(预报处牵头,计财处协助)
(二十)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草原英才计划”,“骨干人才计划”和“整体素质提升计划”。加大“首席预报专家”、“首席服务专家”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他们把方向、带队伍的领头作用。强化8个自治区级创新团队的管理,规划好团队的研究方向,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大气科学类等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继续实施“4+1”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南信大、成信院等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落实中国局第二批百名优秀干部下基层工作。(人事处牵头,预报处、计财处、减灾处协助)
(二十一)加强气象培训体系建设。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强基工程”,开展预报员、观测与保障人员等上岗培训和业务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研究观测员一岗多责和分级管理。(人事处负责,机关党委、观测处、预报处、法规处协助)
六、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二十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竞争性选拔、差额选拔干部力度。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力度,推进干部交流轮岗和下基层锻炼工作。注重培养和使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加强
— 9 — 对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做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的津贴补贴规范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工作。(人事处负责)
(二十三)推进基层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稳妥推进基层气象机构综合改革,探索和调整基层气象部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岗位职能,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点加强基层气象部门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灾害风险管理、气候可行性论证、气候资源开发、防雷安全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增强基层气象机构的服务能力、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人事处、减灾处、观测处、预报处、法规处负责,办公室、计财处协助)
(二十四)推进气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中国局部署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做好自治区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清理工作,研究应对措施。加强编制管理工作,分步有序对全区气象部门事业编制进行调整。(人事处、办公室负责,法规处、计财处协助)
(二十五)加大合作和开放力度。促成“区部合作协议”的签署,推进我区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与民政、农牧业、林业、森警、水利、国土资源、安监、广电、通信、交通等部门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完善和创新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中蒙双边第12 次会谈纪要确定的合作事项。(办公室、预报处、减灾处负责,预报处、观测处、— 10 — 计财处协助)
七、推进气象社会管理,提高气象科学管理水平
(二十六)推进气象法律体系和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地方气象立法和配套政策制定工作,逐步开展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立法,完善《内蒙古自治区气候资源管理办法》(草案),并争取列入自治区政府立法计划。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释义)》的颁布出台。修改完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办法》等文件。完成《土壤墒情含水量等级指标》、《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地方标准项目评审工作。适时筹建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申报2013年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项目。(法规处牵头,观测处、预报处、减灾处、办公室协助)
(二十七)强化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农牧业气象服务、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隶属于各级政府的气象服务与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全区三级气象部门服务与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气象灾害评估认定技术规范与标准,加强评估资格培训与监督管理,增强评估认定的公信力。加快从部门气象向社会气象的转变,从气象部门推动防灾减灾向依靠制度推动防灾减灾的转变。(减灾处牵头,预报处、计财处、人事处协助)
(二十八)积极推进气象科技服务发展。逐步理清政、事、— 11 — 企界面,规范科技服务行为。(法规处牵头,减灾处、计财处协助)
(二十九)提高气象依法行政能力。以健全机构、配备人员、落实经费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盟市气象行政执法工作,加强执法体系建设,严肃查处违法案件。开展执法评议及案卷评查工作,规范气象行政执法行为。加大对非法传播气象信息、探测环境保护、防雷、施放气球等案件的指导和监督。加强行政许可事后监督检查。依法开展防雷专业资质评审工作,规范防雷行政许可事项,严把市场准入关。发布防雷检测公告、气象灾害公报和气象仪器计量检定公告。(法规处、减灾处、观测处负责,预报处、人事处、计财处协助)
(三十)强化科学决策支持能力。调整和优化业务布局,明确职责分工,完善业务流程和规范。推进和深化科学管理试点工作,组织试点总结和验收并向全区推广。规范全区各类评奖评优。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各单位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形成团结协作谋发展,相互支持促共赢的良好氛围。(办公室牵头,人事处、计财处协助)
(三十一)加强目标和效能管理。加强目标管理,完善综合考评体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组织进行综合信息系统(二期)开发,完善和优化政务办公系统,推进科技、计财、人事等管理 — 12 — 信息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档案数字化和电子档案规范化。加强督查督办、过程管理和效能考核,确保中心工作、重大部署、重点任务、重要指(批)示落实到位。(办公室、计财处负责,科技处、人事处协助)
(三十二)加强预算和财务管理。预算执行按序时进度要求平稳推进,主要时间节点进度与下预算安排挂钩;预算收支和调整实行审批制(下管一级),地方预算实行备案制(下管一级);严格执行公务卡结算有关规定,大额资金使用实行备案制;严格资产管理,涉及土地、房屋处置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严把固定资产出入库关口;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实施采购;强化各类项目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完善监督机制,60万元以上项目招投标结果报区局备案。年内对科技服务、人影专项、政府采购、基本建设项目、大额资金使用等进行重点检查。在全区推行财务报账网上审批系统。加强计财队伍建设,引进与培训相结合,提高整体素质。加强气象科技服务政策指导和管理工作,强化成本控制,提升资金效益。(计财处负责,办公室、人影办协助)
(三十三)加强气象宣传工作。把握重大活动和主要时间节点,注重利用新型媒体,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媒体资源优势,形成气象宣传工作新格局。充分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科普周”等科普品牌活动,深入推进气象科普进农村牧区、进
— 13 — 社区、进学校、进企事业,加强与科协合作,联合开展气象科普活动,进一步提升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办公室负责,机关各处室、气象学会协助)
八、继续加强党的建设和气象文化建设
(三十四)做好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各项工作。十八大召开之前,要广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充分利用报纸、网站等媒体和举办形势报告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十七大以来的丰功伟绩和宝贵经验,大力宣传气象工作在党领导下取得的成就。十八大召开后,通过举办学习班、报告会、中心组学习会等形式,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同时,把学习贯彻党十八大精神与气象事业的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实践,推动工作,为促进全区气象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组织和政治保证。(党办牵头,机关各处室协助)
(三十五)推进气象部门党建工作。要全面总结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的经验和成效,组织开展创先争优专项表彰活动。切实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继续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头讲,带动干部职工的学习。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提高气象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加强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建设。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14 — 战斗力和创造力。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加强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建设。坚持党群共建,确保气象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党办牵头,机关各处室协助)
(三十六)加强老干部工作。进一步总结和改进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老干办负责)
(三十七)深入推进气象部门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对领导干部和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深化局务公开和党务公开。进一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公务用车专项治理,继续治理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强化审计结论的应用和落实,加大对科技服务、地方投入、基本建设和科研课题等专项资金的财务监管和审计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信访举报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审计队伍建设,切实发挥纪检干部监督职能,努力推进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监审处牵头,机关各处室协助)
(三十八)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细化责任内容和责任考核。在区局和盟市局开展纪检监察审计类廉政风险防控,在区局各直属单位开展科技服务、人
— 15 — 影专项、政府采购、基本建设、行政审批及修购专项、行业专项等资金资产类和社会管理类廉政风险防控,在盟市局和部分旗县局继续开展部分重要事项风险防控试点。(监审处牵头,机关各处室协助)
(三十九)加强气象文化建设。按照《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推进气象文化发展的意见》要求,不断加强气象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拐子湖气象人精神,强化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加强学习型部门建设,提高气象干部职工科学文化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做好前三批文明台站标兵的复查和推荐申报第四批文明台站标兵的推荐申报工作。树立和宣传一批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活动。(党办、监审处负责,机关各处室协助)
第三篇:气象局2019年工作要点
气象局2019年工作要点
(一)聚焦政府决策、围绕民生需求,倾力做好各项气象服务
找准决策气象服务站位。围绕市、县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活动安排,充分应用现有资料,认真做好重大转折性、关键性、灾害性天气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聚焦市县政府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御、城市内涝、安全生产、污染防治、农业生产等防灾减灾救灾指挥决策,全力做好台风、暴雨、低温雨雪冰冻、高温热害、低温冷害、强对流天气、雾、霾等监测评估和气象保障服务。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根据省、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继续完善决策气象服务机制,不断提高面向政府决策指挥和应急管理气象服务水平。
提升公众气象服务品质。对标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推进气象服务信息靶向推送,充分利用气象信息服务手机短信平台、微博以及中国天气通、惠农气象APP等新媒体,准确、及时发布权威天气预报、预警信息。继续发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作用,扩大预警覆盖面。强化城市内涝、高温热浪、寒潮低温等气象预报预警,做好供水、供电、供气等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气象服务。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为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康养娱游提供更加智能、精准、互动、普惠的气象服务,不断增强群众气象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转变专业气象服务职能。继续做好蓝天保卫战气象保障服务,加强与
环保部门沟通协作,强化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监测、分析,开展中长期预测,开展人工增雨助力改善空气质量作业及效益评估服务。有序推进气候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开展风能、太阳能和农业、旅游气候资源普查、评估,开展城市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评估、城市绿化生态布局气候效应评估。强化与旅游管理部门合作,围绕灾害性天气旅游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要求,做好旅游发展、旅游活动、旅游安全等气象服务。
(二)抓牢基础业务、加速项目建设,推动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
加快综合观测全自动化进程。推进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完成自动化试点建设任务和改革效果评估,修改完善相关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推进专业气象、社会气象观测能力建设,发挥高速公路恶劣气象条件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效益。
发展智能预报业务。继续开展无缝隙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加强对省级指导产品的加工和应用;开展延伸期强降水、强降温、夏季高温、台风、暴雪、雾、霾等本地高影响天气过程的分析与研究;开展长期气候预测、灾害风险评估等气候业务工作。
抓好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大别山天气雷达建设工作,提升防灾减灾预警预测能力水平;完成天堂寨旅游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强化景区旅游气象服务能力;保障温室气体观测站稳定运行。
(三)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智慧服务,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
强化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加快推进基层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实现基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六个一”标准化县级全覆盖。继续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向基层延伸,拓展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健全农村预警信息传播和反馈机制。开展农村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宣传教育。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
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继续发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配合完成省、市、县一体化智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做好“惠农气象”平台的推广应用,拓展智慧型“直通式”气象服务覆盖范围。继续完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和溯源体系,打造“气候好产品”品牌。
发展智慧气象服务。加强省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应用,发展靶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监控,探索开展面向公众的个性化、定制化气象信息服务;继续推广“安徽气象服务”等品牌,扩大人工影响天气装备物联网监控系统覆盖面。
坚决做好气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落实主要领导负责制,继续实施脱贫攻坚“六项举措”,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深入推进贫
困山区“中国天然氧吧”“国家气候标志”等品牌建设;进一步开展贫困地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森林防火、旅游资源开发、人工影响天气等气象服务。
(四)强化科技创新、打造人才队伍,催生气象事业前进活力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气象业务服务。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为导向,大力培育和发展气象服务产业,重点挖掘气象信息服务、气候可行性论证、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御、行业专项气象服务等领域需求,开发与需求相适应的气象服务产品,做好服务质量反馈与产品改进。围绕本地业务服务发展需求,鼓励业务人员开展科技研究和撰写技术论文。组织开展全市天气预报职业技能竞赛,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气象科技管理,推动气象科技奖励工作,完善气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实施人才工程,加强科技创新和科研项目团队建设。落实好部门改革赋予科研团队和人员更大自主权的政策,选派科技人才参与项目合作交流。对接地方人才战略,主动融入地方发展争取人才政策支持。强化人才服务,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积极推进金安、裕安、叶集区气象局人员编制落实工作,进一步提升三区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推动法治建设、强化科学管理,保障发展环境和谐稳定
加强气象法治建设和标准化工作。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审核制度,积极选派执法人员参加市政府和省局法规知识培训,提升执法能力。强化标准应用,确定气象标准化应用推进项目,制定标准化培训计划,加强标准化的宣贯。
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两级关于“放管服”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规范权力运行,严格执行权责清单、负面清单制度。优化审批服务,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等专项改革,全面实行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目标任务。继续深化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强化防雷安全监管,提升“互联网+监管”能力,积极营造“四最营商”环境。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根据政策和实际需求调整预算结构,保人员、保运转。规范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继续推进计财业务信息化建设,加强财务人员培训。进一步完善政务、业务、财务、党务等管理制度。出台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大力提升宣传科普效益。完成网站集约化任务,按要求应用新版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探索建立人影安全责任清单。做好后勤服务、和谐稳定、学会等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狠抓不懈
(一)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武装。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继续扎实推进全市气象部门党的政治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按照省局党组和市委的部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健全落实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切实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工作,逐项抓好落实。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好党组中心组学习研讨、支部“三会一课”,开展好道德讲堂等活动,坚持不懈用新思想武装头脑。(二)强化组织体系和干部队伍建设。
贯彻落实省局党组关于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组织体系建设的意见。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加强对全市气象系统党建工作的指导、督查,继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升组织力。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一步完善干部工作制度,推进完善人才评估规划工作。加强干部工作统筹,做好干部选育管用工作,选优配强县局领导班子。推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计划的实施,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和选拔。组织做好全国气象部门优秀县局长推选工作。发挥干部交流、上挂下派及地方选派挂职、驻村扶贫等平台作用,加强干部培养锻炼。落实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运用好提醒函询诫勉机制,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加强干部人事档案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和全市气象部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三)强化党的纪律和作风建设。
夯实“两个责任”,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大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和纪律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纪律规矩意识。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跟踪检查和整改落实。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对慵懒散现象严肃问责。加强职工思想教育,积极化解矛盾。继续加强纪检干部培训,完善纪检工作机制、业务规范和流程。年内对所辖县局开展审计和巡察,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四)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群团工作。
加强对群团组织的统一领导,增强其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工会服务能力,继续为工会会员办理互助保障,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加大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强化青年职工培训,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带领和引导广大女职工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大力弘扬“准确及时
创新
奉献”的气象人精神,切实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推进我市气象部门文明创建工作,召开文明创建推进会、组织开展文明单位申报工作。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激发全市气象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热情,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第四篇:市气象局工作总结
市气象局工作总结
1.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我市“三大推进”
20**年,XX市气象局稳步做好电台、电视台、报纸的公共气象信息发布服务工作。全年向政府各部门发布各类服务材料142期。《合肥晚报》“气象专版”深受民众喜爱。重点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及时向市领导汇报关键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做好市防汛、防洪、防台风、春播、午收、秋收秋种、交通、黄金周旅游等专题气象服务。基础业务质量全省前列。全省气象基础业务质量竞赛取得两项第一,全国气象业务基础竞赛获三个三等奖,两个单项第六的好成绩,温度预报获全国第三名。与环保局联合开展城市空气质量预报,与国土局合作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向供电公司做好有序用电专项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制定下发《XX市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时为合肥元月份“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提供气象条件分析和趋势预报,为秸秆焚烧防治提供卫星气象资料。7月3日,报送各行政村支部书记、主任及农村中小学校长、副校长手机号码进入气象灾害预警短信平台,把灾害性天气预警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全年发布大雾、寒潮、大风、道路结冰等预警信号28次。
2.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和省政府63号文件,规划发展气象事业 市气象局20**年将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和省政府63号文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11月17日,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下发《关于印发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形成指导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完成我市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编制。9月25日,经政府同意,市计委下发《关于印发〈XX市气象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了未来五年合肥气象事业发展的方向。10月9-10日,市人大对我市《气象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下发了《关于联合检查〈气象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对我市气象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3.完成气象防灾预警工程建设,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市气象防灾预警服务系统工程是省、市共建的重点项目。该工程2006年完工,将大大提高我市气象防灾预警能力,我市气象事业将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建设了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自动气象站,服务省“861”计划重点项目——机场搬迁。全年完成35个加密自动雨量站、5个四要素自动站的升级。新选址安装了9个四要素自动站。建成合肥城区四要素气象观测站7个。由全市49个加密站组成的合肥区域气象观测站网运行正常。完成地基gps/met水汽监测站建设。一市三县建成视频会商和观测场监控与实景观测系统。现代化设备在气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拓宽农网信息化渠道,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市气象局继续完善横向与全省联网,纵向深入基层的市、县、乡三级农网网络体系,推动农网信息化建设向深层次拓展,服务新农村建设。利用农网平台建设“农信通”致富短信平台,开展了村级信息站试点。加强农业信息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与中科院智能所合作开发了“XX市农业专家管理服务系统”二期项目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的改版应用工作。
5.依法管理实施气象法规,深入贯彻安全气象理念
市气象局深入贯彻中国气象局8号令、9号令,加强升空物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航空飞行安全。全年申报审批气球施放900多起近万只,市区申报率达到90%。加强节假日气球管理。一市三县行政许可全部进入当地政务中心。10月上旬,市人大对我市气象法律法规进行执法调研,肯定了气象工作,呼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观测场环境保护。
二、20**年工作重点
20**年,市气象局将围绕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九届二次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63号文件,认真抓好“十一五”项目落实,立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2007年重点工作计划如下:
1.加强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中小尺度区域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提高区域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20**年围绕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做好合肥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一是建设突发公共事件气象应急保障系统,二是建合肥城区和农村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网,三是对天气预报影视系统升级改造。2.继续做好农网工作,服务我市现代农业
立足气象科技信息,服务新农村建设。根据新农村建设2006年9号文件精神,20**年一是进行新农村信息化示范乡镇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三是向农村致富带头人推广“农信通”致富短信,四是做好农网信息员计算机应用培训。3.增强气象防灾服务能力
按照“一流台站”的建设标准,2007年将建设新区业务平台,建设先进的新区气象通信网和维护保障系统。建设完善我市气象防灾预警短信平台,做好影响我市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测预报,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为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保障。
4.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高空中云水资源利用效益
逐步建立我市现代化的人工影响天气体系,不断提高作业的科技含量、技术能力和效益水平,大力开发利用我市空中云水资源。20**年计划配置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和专用车辆、增雨火箭弹,为新农村建设做好抗旱人工增雨工作。
第五篇:市气象局工作报告
xxxx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着力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贯彻落实《xx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省政府关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各项要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
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实现市、县、乡三级政府气象灾害防御机构全覆盖,市、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均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市、县气象防灾减灾经费全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市、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到社区、到乡,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到村。市局、xx、xx县局完成政府颁布“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提高预报准确率。建立市县一体化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实现气象信息资料和预报服务产品市县共享,研发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气象服务终端,提升服务手段和技术,扩大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更加便捷的气象服务。推广应用大城市精细化预报服务试点成果,开展乡镇精细化预报服务工作。推进城市综合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制作交通、城市积涝、雾霾等大城市精细化预警预报产品。配合省局优化省市县三级预报集约化流程,提高短临预报预警时效性。
做好转折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重点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加强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特别是突发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与信息发布工作。加强水务、农业、交通、环境、卫生、电力等部门高影响天气监测预警。认真做好各项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服务。
持续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围绕“美好乡村”建设、粮食生产“三大行动”计划,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政策和配套资金。依托各级政府气象灾害防御机构,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农业气象服务专业队伍,加强“直通式”服务。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意见”,根据省局要求和部署,落实市、县人工影响天气机构、编制,规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管理。肥西县局全面完成“三农”试点工作任务。
加强生态监测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认真做好 “生态合肥”建设气象保障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充分发挥气象作为基础性科技部门的作用。积极开展生态和环境气象服务,组织开展水上交通安全气象服务,开展xx蓝藻监测预警。根据需要开展生态、用水、森林防火、改善空气质量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性工作,做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部署和政策制定的决策咨询。
(二)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
推进合肥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工作。争取省局与合肥市政府召开局市联席会议,签署《共同推进合肥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战略合作协议》;促成市政府印发《关于xx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的实施意见》,提请市政府主持召开xx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领导小组座谈会,细化工程项目,明确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由领导小组制定下发《xx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行动计划》;落实省局布置的各项试点任务,努力在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上取得明显突破,在公共服务、基础业务、科技人才、科学管理等方面形成一定示范成果。
建立适应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市气象台开展城市积涝预警预报服务,开展地质灾害落区预警预报服务;建立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与市政府应急办等相关部门的联动联防。有序推进合肥都市圈人工增雨作业基地建设。
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功能,争取市政府下发规范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的文件,建立健全气象等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防御基层组织体系。建立市级水文气象和山洪地质灾害市县一体化气象服务系统并实现业务化。建立县级公共气象服务综合业务平台,完善气象信息员互动平台。
强化基层台站基础业务管理。建立业务工作奖惩机制,强化基础业务管理。市局业务单位和各县局全年开展常态化业务工作岗位练兵活动不少于4次,组织人员参加第二轮全省气象观测员轮训。积极配合省局完成国家级台站新型自动气象站、能见度仪和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建设。各县局配合市局开展乡镇自动气象站选址,推进乡镇自动站建设和单雨量站迁移工作。
推进“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基础工程、城市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工程、气象为农服务保障工程等合肥气象“十二五”重点工程建设,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做好“合肥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的设计招标和工程招标工作,加强对工程实施的全过程监管。在市区增加25套四要素区域自动站,在高速公路沿线增加30套含能见度的六要素自动站,在环巢湖沿岸增加18套四要素自动站,在巢湖水面建设1套综合观测平台。完成合肥城市气象观测场的功能布局、仪器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综合管理工作。加快合肥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站址勘选工作和搬迁项目的落实;研发“合肥市县一体化业务服务平台”、“xx大
城市积涝预报预警系统”等并投入使用,开展城市渍涝积水点预警服务;完成“xx大城市精细化预报质量检验系统”建设。积极备战今年预报业务竞赛,争取榜上有名。
加快推进气象装备和信息网络业务发展。统筹协调市、县两级气象装备保障业务,推进分级分类气象装备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市级气象装备保障中心工作职能,组建由市气象装备保障中心为核心、各县局一名业务骨干参与的合肥市气象装备保障团队。鼓励有条件的县局开展区域气象站社会化保障。完成市县通信电路升级。在全市台站推广使用历史实时资料一体化业务流程。积极参与省局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自动化试点工作。加强气象信息共享和服务中的安全、保密管理。
(三)加强工作创新
完善科研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省局及省台、人影办等相关单位的人才和技术合作,建立业务研发、技术研究、综合管理等不同类型的创新团队。根据需要聘请专家担任指导老师,指导课题项目的研发工作。着手组建合肥市气象学会,加强气象学术交流工作。
加强创新项目的管理。市局各内设机构、直属单位和各县局,都要结合发展需求和工作实际,每年提出1-2项创新项目,由市局办公室汇总建立创新工作项目库,集中凝练出市局的创新工作。每年对创新项目实行滚动管理,组织开展创新工作研讨,做到人人重创新、有重点、后续有储备。
建立创新工作激励机制。实行创新工作奖励制度,有效激发全局职工创新热情,职工凡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被市局采纳并促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将给予相应的表彰或奖励。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人事部门要结合事业发展需求,在客观分析当前干部职工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全市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
加强教育与培训。继续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重点支持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攻读博士、专业硕士学位。落实中国局、省局组织的各项培训任务,支持干部、科技人员、业务科研骨干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进修、培训。选派人员到上级部门单位挂职交流学习。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观测、预报等基本业务的岗位培训。
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进一步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实行干部、科技人员的多岗位锻炼,加大岗位交流、轮岗工作力度。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大胆使用那些有思路、有责任、有闯劲、有能力、有实绩、有口碑的干部,让他们在相应的岗位上发挥作用。进一步为科技人员的成长创造条件,重点争取增加业务岗位人员数量,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在科研立项上重点给予支持。进一步做好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对有潜力的年轻同志多压担子,尽早培养。
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大胆引进高层次、优质人才。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优秀业务科技人才、首席预报员选拔工作。加大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力度,按照上级部署有序补充公务员队伍。进一步规范编制外用工,制定管理办法,规范编制外用工福利待遇。
(五)加强基层台站建设
继续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完善县级气象机构设置、优化事业结构和业务布局,推进县局政事分开、局站分设、管办分离,促进集约发展,进一步强化县局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
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体系向乡(镇)延伸,各县局要在80%以上的乡(镇)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管理所,加强对乡(镇)气象信息员队伍的管理、培训,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的桥梁纽带作用。
加强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市局成立基层台站建设工作专班,加强对基层台站建设工作的指导。庐江、长丰县局完成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抓好项目申报及经费落实。市、县局要积极争取将区域自动气象站等地方气象事业维持经费、人员地方津补贴缺口部分纳入地方预算。各县局争取县级地方政府对气象部门总投入不低于30万元,争取下政府常规预算不低于20万元,切实做好规划建设项目的立项,并落实投资经费。市局常规预算不低于100万元。
(六)加强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按照省局提出的“管理业务化、装备现代化、服务规范化、人员专业化、监管常态化”要求,创新科技服务发展方式,充分挖掘县局科技服务潜力,推进气象科技服务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省局下达的目标任务,确保四县局科技服务收入全部进入全省前十名。市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要发挥指导作用和管理职能,加大对县局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力度。要严格按照廉政风险防控规定的业务流程开展工作,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服务标准和服务收费标准,坚决杜绝超标准收费、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等行为。坚持和完善气象科技服务季度分析会制度,继续实行按月上报“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登记表。各县局要加强防雷检测队伍能力建设,提升科技服务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逐步建立气象科技服务人员上岗资格认证制度;气象科技服务单位和从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腐败行为,严禁以任何名义和形式侵占、挪用、私分气象科技服务资金和资产。
(七)加强科学管理和法规建设
强化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加强气象法制队伍建设,强化气象社会管理职能,扎实开展防雷综合治理。各县局气象行政审批项目必须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市、县局都要争取加入当地规划委员会,力争将避免危害探测环境行政许可列入当地发改委立项前置审批内容。肥西县局要利用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好探测环境。
强化内部科学管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工作流程。继续加强财务管理,抓好预算编制和执行,规范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的管理,监察审计部门定期开展检查和督查。继续加强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落实气象科普规划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加强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科普宣传。完成新版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
推进市级气象立法工作。积极申报合肥市立法项目,争取将《xx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传播条例》和《xx市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条例》列入xx市xx年立法计划。争取市政府先行出台相关文件或规章。开展立法前期准备工作,加快立法进程。
(八)加强党建和气象文化建设
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举办学习十八大精神辅导报告会,开展学习十八大知识竞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支部换届为契机,争取成立市局党总支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实施党务公开,加强党员管理和发展工作,力争发展2—3名新党员。继续做好帮助庐江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加强党建带群团工作,开展争创省级青年文明号活动,举办青年发展论坛,为我局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建言献策。举办职工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开展共建活动,活跃单位氛围。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全面落实老干部“两项待遇”。
深入推进气象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开展“举办一个课堂、开发一个平台,组建两支队伍”活动,即开办职工学习大讲堂,邀请相关专家和领导讲课,解放职工思想、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创建职工学习综合信息平台,促进网上学习和交流。组建市局志愿服务队和文艺兴趣小组,开展“三关爱”等多种志愿服务和文体活动,增加文化气息。加强对县局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增强基层创建力度,力争市局和肥西县局成功申报第十届省文明单位,其他县局要确保市级文明单位荣誉。
(九)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工作
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体系,分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促进各县局和市局各职能科室充分履行职责,共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作风建设,严明政治纪律,确保省局和市局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完成省局规定的重要事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本地化任务,完善相关制度,努力构建预防有效、制约有力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按照省局党组的部署和要求,制订《xx市气象部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xx年工作规划》。进一步规范市、县局局务公开工作,完善县局领导集体决策制度,推进县局决策科学、民主、公开、透明。加强对制度贯彻执行的监督和科技服务监管,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电话回访制度,提高回访比例。深化内部审计,对市局科技服务中心和所有县局开展审计,加强对审计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强化审计整改措施的落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继续开展宣传教育月活动,结合气象工作特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确保市级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建设成果。
四、加强作风建设,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目标已明、方向已定,任务已定,下面就是要考虑如何干,以什么状态干,如何干出成效的问题。
一要切实加强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总书记近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好学才能上进,国家要上进,必须大兴学习之风,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中国气象局和省局党组也高度重视加强学习。
面对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新任务,面对推进基层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真正“吃透”上级的政策和要求,才能真正了解别人和认识到差距,才能真正激发发展和进取的动力,才能真正提升能力、增强本领。要坚持和完善职工理论学习、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要将学习常态化、制度化,让学习成为习惯,成为改进工作方式、提升个人修养的途径,长期坚持,苦学不怠。党组中心组学习要发挥带动作用,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加强对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问题的预见、判断、分析、谋划、综合和决策。职工学习大讲堂要定期举办并发挥成效,充分利用省会资源优势,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加强学习需要有开放的思想和心态。xx市作为全国省会后发城市,近年来以惊人的速度在加快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重要原因是合肥人始终秉承“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奋力赶超。我们身处合肥,不能没有这种精神。思想有多远,事业就有多大。解放思想领导干部要带头,全体气象干部职工要紧紧跟上,大家的思想要与省局党组的要求合拍,与合肥大发展同频共振。在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推进基层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促进气象事业科学发展这些新任务中,首先要拆除思想理念的“天花板”,敢想,敢创新,敢提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只有如此,才能逐步破解事业发展的难关和问题,才可能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有示范意义的“先行之作”。
二要切实强化管理,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想法再好,还要靠实干。科学的管理是取得工作实效的关键,有效的落实和执行是取得工作成效的保障。所谓执行力,就是在目标既定的前提下,把思想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执行力的强弱,决定着工作成效的大小,再好的发展目标,再好的管理制度,如果没有很强的执行力,都只能是纸上谈兵,都是空想。市局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大目标管理力度,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制定“任务书”,细化目标管理内容,分解重点工作任务。要完善考核机制,对各项任务明确具体“时间表”,确保目标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要加强督查督办力度,在做好日常工作监督管理的基础上,市局办公室要加强对创新工作、重点任务的督查督办,实行定期通报。各职能科室要加强指导和跟踪督查,及时帮助县局和业务单位,解决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共同推进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要切实强化作风,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和责任。一要严明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使上级各项重大决策和部署得到有效执行,形成正能量。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并引导广大职工自觉增强事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要强化责任传递。事业发展人人有责,各部门各单位要抓具体、抓落实,做到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责任岗位和责任人员。二要切实关心群众,多为职工解决问题。每位职工都是合肥气象大家庭中的一员,要切实帮助职工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解决思想上的困惑,要带着感情加强与职工的沟通和交流,倾听大家的意见,进一步调动每位职工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关心发展,思考发展,为发展多做贡献,努力做到自身发展与事业发展同步。三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推进工作不能虚、不能慢、不能躁。要在“实”上做文章,落实任务要有流程、有标准、有检查、有反馈,把工作完成到位。要在“快”上做文章,慢也是退步,要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养成“立即行动、马上就办”,“今日事、今日毕”的工作习惯,坚决克服工作中懒散、拖拉的不良习惯。要在“稳”上做文章,稳就是要确保不出问题,特别要确保不出现责任性的问题,保障事业安全发展。
四要切实优化环境,进一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一要进一步优化外部发展环境。要主动争取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多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请示工作,争取其在政策文件、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工作考核、探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要加强与地方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开展好相应的预报、预警、服务等工作,形成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扩大气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地域优势,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加强与上级部门各主管机构和单位的联系,争取在人才、技术、信息、思路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二要进一步优化内部发展环境。加强部门内部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和配合,增强良性互动,形成整体合力,共同营造一个“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和谐型”的先进部门。
岁月如歌声声急,事业如棋局局新。同志们,推进合肥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快合肥气象事业科学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进取的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昂扬的斗志,上下同心,瞄准新目标,共谋新发展,全力推进xx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为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幸福xx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