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的浙江工业开展之路
摘要:低碳经济开展模式是未来经济开展的趋势,我国其他省市正在积极谋划低碳经济开展,浙江省应立足当前实际,在转型时期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开展模式,从而实现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本文将从浙江省的工业能耗现状出发,探析低碳经济的开展状况,提出几点积极的建议,力求浙江省低碳经济又好又快的开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浙江;工业;开展
一、引言
自从英国于2003年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低碳经济战略。2021年欧盟就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方案达成一致,形成了欧盟低碳经济政策框架;澳大利亚于2021年发布了?减少碳排放方案?政策绿皮书,对减少碳排放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同年,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了应对气候变暖的“福田蓝图〞方案;美国于去年通过了?低碳经济法案?。我国作为开展中国家,也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并承诺:到
2021
年,我国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中长期规划,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方法。浙江作为我国东部强省,是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工业兴旺,工业能耗占全省能耗比重很大,如何在不约束自身开展空间的前提下,开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低碳经济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各省市工业开展低碳经济进展
近几年各省市根据低碳经济的开展趋势,纷纷投入重金支持低碳经济开展。
〔1〕上海。上海已着手打造南汇区临港新城、崇明岛等三大“低碳经济实践区〞,推动“低碳经济〞开展,建立新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设立了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资金,支持节能技术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并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等综合措施,强制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有步骤地关、停、改了一批小冶金、小钢铁、小建材和小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综合能耗由1992年3.80吨标准煤每万元下降到2007年的0.83吨标准煤每万元;目前上海电气已在开发2MW风电机组,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已投入营运,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
〔2〕江苏省。江苏省已规划建立试点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开发区及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其中,江苏省低碳经济研究院已于去年成立。在推动低碳经济开展和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中,江苏正在进行一系列尝试,拟在生态环境较好、污染排放较小的宿迁市以及苏南的常熟、昆山等生态市选择两个城市作为试点“低碳城市〞;将南京河西新城打造成世界级低碳新城;拟将苏州新城工业园、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打造成“低碳经济示范区〞;在盐城、连运港、南通三市各选一个开发园区,打造“可再生能源生产化基地〞。
〔3〕青岛。青岛积极鼓励重点用能工业企业的节能技改和低碳技术研发,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生态化调整,强制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关停小火电39.45万千瓦;在新能源利用方面,积极推进风电、太阳能、海水淡化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改变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能源消费现状;尤其在风能开发上,已建立了多个风能发电场,并与德国合作,方案在沿海设立5台5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这将是我国第一个海上大型风力发电工程,也是亚洲最大风力发电机组。
三、浙江工业开展及低碳经济开展现状
〔一〕浙江工业与能耗现状
浙江虽然一直是制造大省,但经济总体上是以低本钱劳动和低层次产品为支撑,离先进制造业基地还有很大差距,根本以纺织、服装、皮革、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虽然近几年的重组并购,企业实力有所增强,但在技术、知识密集型方面转型速度及投入相比江苏省还是很缺乏的。能耗大户第二产业中,一方面,以资源消耗和外延扩张为主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现状矛盾在加剧,产业技术水平不高、质量差、生产能耗大,粉尘、污水、废气等对当地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另一方面,企业整体实力较弱,人才、技术、管理根底较差,自主创新能力较低,影响了我省经济转型速度。2021年的金融危机虽然对我省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也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我省产业的缺乏,包括出口依存度过高,受国际因素影响较大;中小企业规模小,整体实力较弱,抗危机能力差等。
2021年我省单位GDP能耗0.7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5%,是“十一五〞以来降幅最大的一年,第二产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9.2元,比上年上升6.3%。能耗并呈现以下特点:〔1〕能源对外依存度很大。全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229万吨标准煤〔等价值〕,比上年增长5.1%;全省净调入和进口能源1374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3%,一次能源对外依存率为96.5%〔当量值〕。〔2〕可再生能源比重不高。煤炭占能源品种消费结构的62%,石油占21.6%,天然气占
1.4%,水电、风电和核电占
8.1%〔比上年上升0.1%〕,一次性能源所占比重达83.6%。〔3〕可再生能源开展强劲。水电方面,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531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7%,小火电、小油机淘汰根本完成国家任务,电力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拉、限电次数较上年明显减少,电力供给稳定性增强;在风能方面,全省已建成投产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14.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倍,风力发电量1276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倍,风能的开发利用步伐明显加快;在垃圾燃烧发电方面,已建成投产垃圾燃烧发电机组装机容量28.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7%,年发电量约13.3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4.2%;太阳能发电方面处于起步阶段,宁海建立了多家太阳能光伏生产企业,但是以单晶硅生产为主,技术比拟低级,真正投入使用并网发电的只有省电力公司大楼顶楼900多块太阳能电子板,装机容量为300千瓦。〔4〕第二产业能源经济效益不高。第二产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9.2元,比上年上升6.3%,第三产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37.7元;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远低于第三产业,且同美国、日本的兴旺国家相差很大,具有很深的挖掘潜力。
总之,在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能耗占74.6%,消费1127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9%,全省年耗能5000吨以上的1311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4552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总用能的30.1%。因此,第二产业的能耗比下降对建立低碳经济增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浙江省工业低碳经济开展现状
低碳经济开展可能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我们要把握机遇,抢占先机,以赢得未来竞争优势,但是总体来讲,我省在低碳经济方面目前动作不大,江苏、上海、广东等省市均已开展试点工作,至少可以说明他们在开展低碳经济方面已有了初步规划与战略,因此我们要加紧制定策略,积极谋划低碳经济开展思路。目前我省关于低碳经济方面有以下几点内容:〔1〕政策方面。我省已制订了?浙江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布局了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明确清洁型工业、生态型农业、绿色效劳业、节约型社会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思路,并将开展低碳经济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推进低碳能源结构、开展低碳产业结构、提升低碳技术水平等都作为重要内容。〔2〕举行市民活动,提上下碳意识。各有关部门在全省范围内持续开展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绿色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宣传绿色低碳,传递环保理念,并在杭州建立了低碳科技馆,使低碳理念由政府、企业向群众传播,从生活细节、消费习惯等全方位参与到绿色环保、低碳经济行动去。〔3〕积极申报CDM工程。清洁开展机制〔CDM〕是指兴旺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开展中国家开展工程级的合作,用于兴旺国家减少本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目前,我省已有多个工程通过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审查,如绍兴市垃圾〔污泥〕燃烧发电CDM工程、红狮集团39MW低温余热发电CDM工程等;衢州市已经有4个CDM工程在联合国成功注册,年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达1000万吨,另有10个CDM工程得到国家发改委审批,包括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低温纯余热发电工程、小水电工程等。〔4〕可再生能源开发。我省近几年可再生能源虽然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仍不高,但开展迅猛,秦山核电站二期、三门核电站的获批建设,将大幅提高我省核能利用率;风电方面:洞头风电场13.5MW工程、温岭东海塘风电场一期40MW工程、衢山岛风电场40.8MW工程、慈溪风电场4.95MW工程等相继开工或投入使用,使我省丰富的风力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为将来我省打造海上风力发电基地打下了珍贵的根底,遗憾的是我省风电设备制造能力薄弱,能自主制造整套风电设备公司目前尚无;水电方面,长兴县合溪水库工程、湖州老虎潭水库、台州市朱溪水库工程等已水利水电工程正加紧推进。〔5〕低碳相关产业。一方面政府、企业加大环保领域投入,在沿江、沿海高污染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或迁入工业园区进行统一管理,对环境污染物进行统一治理,在化工、冶炼、轻纺印染、热电联产等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减少废水、固体废弃物、二氧化硫等排放量,实现经济与环境友好开展;另一方面,企业积极开发环保技术,大打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绿色工程,如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我省有1/4以上工程属于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这反映了我省企业对低碳经济前景敏锐的观察力,有力的促进我省在低碳高新技术的开发,抢占制高点;最后,低碳经济的开展给我省传统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我省传统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为主,随着劳动力本钱的提高、市场的饱和,局部传统行业的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企业的选择无非是寻找生产本钱更加低廉的加工市场,迁徙工厂或放弃原有行业,寻找更符合国家政策的高科技行业,从新创业,目前我省已有多家企业开始进入新能源领域,开拓市场,如LED电灯、多硅晶、太阳能灯具等等。
四、浙江工业开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1〕调整经济结构,降低能源消耗
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经济开展方式的“三个转变〞是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开展规律的根底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我省也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三产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从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型增长方式。2021年,我省常住人口人均GDP达6078美元,但是也面临着收入不均、资源消耗过大等压力,如何将“资源小省〞建设成“经济大省〞,任重道远。因此,我们在改造传统产业开展模式的同时,要积极推进新兴主导产业培育,2021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仅相当于江苏的1/3,差距甚大。路甬祥认为,在今后的10—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会改变全球产业结构和人类文明的进程,在能源与资源、信息、先进材料、农业等领域将会发生革命性突破。因此,我省要牢牢紧抓机遇,大力培养相关产业,加快高新技术转化进度,使科技与经济“两张皮〞能很好的融合,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高污染、高耗能相关第二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降低能源消耗。
〔2〕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供给结构
2021年,我省可再生能源比重不高,水电、风电和核电占总能耗仅8.1%,比上年上升0.1%,以煤炭、石油为主能耗日益突出,加大了我省能源对外依存度,油价、煤价波动对经济运行稳定影响加大,因此,我省要在大力建设水利发电同时,不断提高新能源在能源供给结构中比重。①提高风能发电比重。目前,风能是技术比拟成熟、具有规模开发条件的发电方式之一,我省风能资源极为丰富,海岸线有1840公里,大小岛屿星罗棋布,这些都为风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且大多数海岛年平均有效风速时数6000小时以上,开发前景广阔,随着海上风电场建设技术的成熟,远景可以大力开发海上风电。②适度开发太阳能发电。浙江已有多家企业从事多晶硅生产,但是光伏发电本钱高,比普通电价高一半还多,而国家财政补贴有限,因此实际投产并网发电很少,因此,我省多晶硅生产企业目前应以提高科技投入,提高产品太阳能利用率,并以开拓国内外市场等为主,在省内可以建设几个太阳能发电试点。③加大垃圾发电建设。全球目前已有各种类型的垃圾综合处理工厂近千家,德国的垃圾发电厂每年要花费巨资,从国外进口垃圾。目前,浙江垃圾发电是走在国内前列的,各大地级市根本上均建立了垃圾发电站,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省各大垃圾发电站日处理生活垃圾设计总能力4010吨,发电装机总容量19.53万千瓦〔相当于13台1.5MW的风电场装机容量〕,每天可发电468万千瓦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将速度增加,而垃圾发电不仅解决了垃圾填埋污染的问题,也提高了“垃圾利用率〞,对我省优化能源结构具有积极意义。
(3〕推广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仅为33%,比兴旺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总体上还没有走出以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扩张和以外延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我省煤炭与石油占能源品种消费结构的83.6%,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CO2、SO2等排放量,〔1〕建设节能环保燃煤电厂。据2004年统计显示,燃煤发电产生的灰渣约占全国灰渣的70%,烟尘排放占工业排放的33%,二氧化硫排放占工业排放的56%,因此我省要加强在电厂节能环保技术方面的改造,加大脱硫改造力度,同时要要大力开展新型清洁煤发电技术,如在煤炭发电环保方面取得进展,将对我省建立低碳经济开展模式具有很好的带头作用,目前华能玉环电厂率先使用国际先进的超临界燃煤机组,与目前广泛使用的亚临界燃煤机组发电厂比拟,每年同比可节约用煤40万吨,CO2、SO2和烟尘排放浓度均远低于国家规定限值,其他污染控制指标也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废水回收甚至到达100%,该工程对稳定当地大气环境状况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2〕建设“低碳〞制造业。我省纺织、医药、服装、皮革、机械等传统制造业在整合自身实力同时,要积极向低碳制造业过渡,尤其高能耗企业,要加大推广节能技术力度,政府应建立节能技术推广专项基金,提供一定的财政鼓励和投融资引导政策,提高企业建立低碳开展模式积极性,建立低碳工业园,引导企业入园。重庆和英国合作,已准备投资10亿英镑建全球最大低碳工业园,已走在我省前列。
五、结语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失败,虽然对全球构建气候变暖应对体系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是开展低碳经济的趋势仍没变,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时期,浙江作为经济大省,应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开展模式,努力走在低碳经济开展前列,目前江苏省已建立了低碳经济研究院,安徽已起草编制?安徽省低碳产业技术开展规划?,上海在开展低碳经济示范点工作,浙江省在低碳经济起步方面稍显落后,应奋起直追。
参考文献:
[1]
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开展[J].社会科学家
2021
142〔2〕47-50.[2]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开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9-12
[3]
任奔等.国际低碳经济开展经验与启示[J].上海节能,2021(4).10-14
[4]
张烨.江西开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科技广场,2021(6).107-109
[5]
任力.国外开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开展研究,2021(2).23-27
[6]
朱永芃.能源:中国能源产业的开展方向[EB/OL].〔2009-12-16〕
[7]
沙亦强.中国能源结构面临深刻危机
传统增长方式已到尽头[EB/OL].[8]
新华社.加快经济开展方式“三个转变“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EB/OL].〔2007-11-18〕
[9]
浙江省统计局.新闻发布稿:2021年浙江省能源生产与消费情况[EB/OL].〔2009-8-28〕
2009/8/28/art_281_36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