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搭石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词语。
xùn
qī
lǎn
duò
tuō
xié
wǎn
kù
()
()
()
píng
héng
xié
tiáo
rén
yǐng
chuò
chuò
()
()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2.清澈的水流在随风飘荡。()
3.情理之中发生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
4.相互协调,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和谐一致。()
三、仿写句子。
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构成了。
2.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联结着,也联结着。
第二课时
一、理解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从句中的加点词语可以体会出()。
A.老人对年轻人的极为不满意。
B.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2.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
A.年轻人尊敬老人的美好品质。
B.年轻人走搭石的无奈之情。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人们走搭石时,声音很美:的声音,像
;画面也美:,给人。
2.文中乡亲们和“搭石”一样有着、的美好品质。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汛期
懒惰
脱鞋挽裤
平衡
协调
人影绰绰
二、1.人影绰绰
2.清波漾漾
3.理所当然
4.协调有序
三、1.森林里的花、草、树
一幅美丽的画卷。
2.一枚枚邮票
两岸人们的心
亲人浓浓的思念
第二课时
一、1.B
2.A
二、1.嗒嗒
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画一般的美感
2.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在教学本课时,我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带讲,读中感悟。
因为本文文质兼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人们的人性美的赞美,所以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来设计“读”这一环节的。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个性朗读,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如初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在读中找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2.再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在书上找一找。”通过学生的理解朗读,很快就能体会到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过小溪时很麻烦,从而明白了“脱鞋挽裤”的含义,知道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什么过小溪。
3.品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搭石的美,就好像走进了作者的心里。
4.抓住重点段落,通过朗读升华情感。例如文中第三段描写一行人走搭石的语句很优美,学生们在朗读时感受到了画面美、音乐美——它像一首清新的小诗。
二、读练结合。
让学生当堂消化文章的写作特点。这一目的我是通过仿写来完成的。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通过不显眼的、平凡事物的美赞美具有这样的品质的人。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然后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着这一句话来表达的。作者描写的这些都是因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作者在写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想象力。因此在这时我就势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展开自己的想象说一段话。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堂的调控能力我还是有欠缺的。在本节课的最后,因为学生的积极性太高,每个孩子都强烈地想表现自己,所以一度有点失控。
课堂调控能力是一个合格老师必备的素质之一,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