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选粹】“汉字书写危机”不容忽视
编者按:
“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书法家,而是让每个孩子都写好汉字,让
每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基础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终身学习
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和教育
书画协会联合承办的“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自
2015
年启动至今,目标
是用
年左右时间,培训全国中小学书法种子教师和省地县三级书法教研员约
7000
名,并
以此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全社会亟须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认识当前中小
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针对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从师资培训、课程设置、资源建设等
多个维度发力,真正告别“汉字书写危机”。
“汉字书写危机”亟须校园手写的刚性量化
①提笔忘字、书写能力弱化,常用汉字面孔模糊,吃不准的字
词就想着求助手机,遇到高难度字词更是望文兴叹……在充分
享受互联网时代各种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
力的弱化,成为日前在京参加“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
培训项目”第四期国家级培训的专家学者们无法回避的“集体
焦虑”。(7
月
日《中国教育报》)
②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国人的汉字书写明
显减少,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在逐步退化,尤其是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不断弱化的问题日益突出。“汉
字书写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③近年来,为了化解人们对“汉字书写危机”的焦虑,从媒体
到学校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比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汉字听
写大会等文化综艺节目,各地教育部门开展的书法教育进校园
活动,等等。当然,书法进校园,让每个孩子都写好汉字,达
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
及和质量提升,有助于学生以此为基础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要解决“汉字书写危机”
不止于书法培训,不止于几档电视节目。
④实践证明,化解“汉字书写危机”,最重要的是必须从娃娃
抓起,从中小学抓起。在我看来,包括高校在内的整个教育系
/
`
标题即观点,明确醒目。
❶明背景。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
力的弱化成为专家学者们的“集
体焦虑”。
❷进一步阐述
中小学生汉字书
写能力不断
弱化的问题,指出
“汉字书写危机”已成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❸谈做法。举例介绍人们为化解
对“汉字书写危机”的焦虑而做
出的积极探索。
❹亮观点。提出观点:化解“汉
字书写危机”,最重要的是从中
小学抓起,制定汉字手写的刚性
量化考核指标。
统亟须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认识当前汉字书写的重要意义,针
对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有必要制定汉字手写的刚性量化考核指
标。比如,可以在笔记、作业、论文等方面作出手写的硬性规
定,只有在制度上制定具体的措施和要求,方可避免学生过多的使用打印、复印等技术,增加汉字书写的可能性和存在感。
没有手写的量的规定,就无法熟悉我们的母语,就不能准确地
使用汉字,告别“汉字书写危机”也就流入空谈。
⑤汉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在我们的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当
下,整个社会乃至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为汉字中蕴含的魅力
所折服。热切期待中小学乃至大学尽快从制度、培训、课程多
个维度发力,真正告别“汉字书写危机”。
来源:2018-08-15
08
版
中华读书报
作者:孙建清
【时代警语】
❺展期望。期待中小学乃至大学
尽快从制度、培训、课程多个维
度发力,真正告别“汉字书写危
机”。
实践证明,化解“汉字书写危机”,最重要的是必须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抓起。在我看来,包括高校在内的整个教育系统亟须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认识当前汉字书写的重要意义,针对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有必要制定汉字手写的刚性量化考核指标。没有手写的量的规定,就无
法熟悉我们的母语,就不能准确地使用汉字,告别“汉字书写危机”也就流入空谈。
【思维串联】
【相关链接】
唤起对汉字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虽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已经落幕,但它的意义尚待充分揭示。此节目既无插诨打科,也
无华丽排场,居然收视率一路飘红,意外赢得超赞口碑,它能在“椅子很忙,声音很高”的趋同娱乐节目中异军突起,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至少让我们有如下信心:“民
意”并不是低级趣味的,“群众喜闻乐见”的除了纯粹的娱乐节目,还有益智的、具有文化
内涵的、提高知识水平的严肃节目。汉字听写,出题考试,鸦雀无声,真够严肃的;然而正
是这份严肃,吸引和激发了人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重新唤起了人们对汉字的感情,以至于有人如此自我调侃:“看完彻底认清了自己的文盲本质”——学然后知不足,此节目
功莫大焉。
在全世界各个民族语言里头,汉字和其他文字不一样。虽然象形文字古印度、古巴比伦也有,但是它们都消亡了,唯独汉字一直保留至今,它是维系华夏文明、延续数千年的最后一个载
体。它的形之美、意之美、声之美、韵之美,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国的书法艺术
之所以成为博大精深的国粹,就是因为汉字本身具有的文化内涵与形式之美。然而,汉字的魅力似乎正在弱化,由于语文教育的误区、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对传统文化的漠视等因素,人们对汉字的兴趣正在减弱,“提笔忘字”已经成为包括专家教授在内的“日常景观”,以
音求字的书写方式让汉字变得拼音化,而追求速度的普遍心态让人们有意无意忽视了汉字本
身的意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出现,犹如及时雨,让人们反观
自身,重新审视母语文化,消解精神饥渴。
“汉字书写危机”的存在,归根结底源于缺乏对汉字的敬畏之心。曾几何时,“因一手好字
而娶到靓妻”的姻缘佳话比比皆是,对汉字的熟练掌握、生动运用、美观书写,构成了一个
人的人文内涵,“一字之师”曾经是满怀敬意的美誉。虽然现在的书写工具便利了,但对汉
字的敬畏之心,不能就此削弱。有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刻意的“手写”,一封私信,一段
祝词,一种爱情……尤其仰赖“手工”的精致与温馨。便利快捷有时是把双刃剑,现成则现
成矣,但语言文字的鲜活特性,往往需要脱离窠臼,需要组织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这时
候,便捷软件不但无助于创新,还会成为创新的桎梏。这也是一些作家“坚持手写稿”的苦
衷与乐趣所在。
目前,在对待汉字文化上,有两种倾向值得反思。一种是,过度强调新技术新词汇的“与时
俱进”,认为新的就是好的,有市场就一定有价值,于是将那些虽然流行却无底蕴的“搞怪
新词”捧得很高,引为时髦,诸如喜大普奔、人艰不拆、累觉不爱、不明觉厉、啊痛悟蜡、男默女泪、细思恐极等,当做基本语汇实行交流。好玩也许,搞怪也许,但这种既无意蕴更
无美感的组合,是对汉语言文字的污染,决不能一哄而起。另一种是,过度追求“难度”,以古怪生僻彰显“汉字水平”,就像当年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动辄搬出“茴香豆的茴字有三
种写法”,以示汉字水平的博大精深。这也有违热爱母语文化的初衷,汉字只有在运用中才
能深切体悟其无穷魅力,如果将已经弃用或只在古籍中深藏的生僻字拿出来“衡量汉字水平”,就会走入误区,以致吓退人们的兴趣,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对于这一点,也希望日后的“汉
字节目”引以为戒,如果把观众都唬得自认为“文盲”,知难而退中,汉字的吸引力就会促
退。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已经落幕,但汉字热正在兴起,此情此景,值得庆贺。如何让汉字的魅力辐射于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美国的《National
Spelling
Bee》(全美拼字大赛)可以提
振我们的信心。这档从
1925
年一直办到今天的节目,已然成为这个多种族移民国家全民参
与的民俗活动。26
个字母尚且能够做出文化大餐,体现主流文化凝聚力、体现国家精神,何况博大精深之汉字乎?
【思考】
1.如何理解第一段中划线短语“集体焦虑”?
2.为什么说“汉字书写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