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推进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加快本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养老服务推进会精神和《XX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XX市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指导意见》精神和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化“党建+农村养老服务”,按照“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创特色”工作思路,聚焦农村养老设施建设、服务水平提升、政策支持保障、留守老人关爱,推进城乡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均衡、融合发展,满足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的美好向往。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努力,我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合理,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农村地区的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卓有成效,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明显优化。
——设施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乡镇有“阵地”、行政村有“站”、自然村有“点”的农村三级服务网络,设施供给能力增强。
——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卫生院“两院”融合初步建成,有一批专业人员和机构提供适度、适宜的养老服务,满足农村失能失智等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专业照护需求。
——资源配置不断加强,依托乡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实体平台和区、乡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及智慧康养扶贫工程,统筹区域养老服务资源,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得到加强。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支持养老事业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各项保障机制不断健全。
——探视巡访全面覆盖,在全面建立区级层面农村留守老年人和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探视巡访制度的基础上,推动乡镇、村落实制度,建立信息共享和动态管理机制,完善探视巡访体系,实现探视巡访与服务提供基本覆盖,服务对象获得感明显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统筹推进联系农村养老机制多元化发展
1.建立资金分担机制。统筹融合养老服务资金渠道,健全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成本分担机制。市、县两级留存使用的福彩公益金55%以上用于支持养老服务发展,整合相关资金向农村养老服务建设发展倾斜。引导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公益慈善资金、民间资本支持农村养老服务发展。鼓励爱心企业、社会团体和乡贤捐资助老。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和承担照料责任。〔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各乡镇(街办)〕
2.加强建设用地规划。统筹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农村养老服务用地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乡镇、村庄建设规划,按国家养老服务标准,在人口聚集地、行政村规划养老服务需求设施,有序推进乡镇敬老院、卫生院深度融合,整合闲置资源加快推进农村居家养老设施建设。〔责任单位:XX自然资源分局,XX规划分局,区住建局,区房管局,区民政局,各乡镇(街办)〕
3.强化养老人才保障。统筹构建为老服务人力资源队伍,完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估和激励机制。落实省委编办《关于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养老服务中心的意见》(X编办发〔2020〕X号)要求,乡镇至少1-2名人员编制用于从事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乡镇敬老院定编定岗不定人的院长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依托驻地专业院校和大型专业养老机构,建立养老培训实训基地,健全定期轮训制度;建立养老从业人员的津补贴和荣誉激励制度。开展全区养老护理人员技能竞赛,开展养老护理人员评选,适时奖励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专业、爱岗敬业的优秀人员。〔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各乡镇(街办)〕
4.健全养老综合监管。统筹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健全以安全为前提、信用为核心、质量为保障、放权与监管并重的服务管理体系。加强从业人员、财政资金、运营秩序监管,优化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妥善处置纠纷。〔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办)〕
(二)稳妥推进乡镇敬老院社会化改革
5.优化建设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按养老标准改建一批,按高质量标准新建一批,按“两院”融合提升一批。在先期建设完成XX镇“两院”融合改造并投入使用的基础上,加快XX、XX、XX、XX、XX等乡镇卫生院、敬老院“两院”融合建设,其余乡镇通过整合资源,在敬老院设置医务室或护理站,形成以区级养老机构为龙头、乡镇中心敬老院为重点、其他敬老院为补充的农村机构养老新格局。〔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卫健委,各乡镇(街办)〕
6.规范建设标准。按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建设标准》(建标184-2017X)、《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建标144-2010)、《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GB/T35796-2017)、《XX省公办养老院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基础指标》标准要求,确保新建或改扩建敬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分别达60%、50%以上。〔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住建局,区房管局,各乡镇(街办)〕
7.创新运营改革。按照《XX省养老服务设施公建民营暂行办法》要求,坚持宜公则公、宜民则民原则,稳妥推进敬老院公建公营、委托经营、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乡镇敬老院人事权收归区级直管,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双重管理机制。公建公营重点为失独、空巢、农村留守老年人提供服务;委托经营重点选择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的社会组织或企业运营,委托经营年限原则上不超过10年;公建民营应按照管办分离、综合监管的思路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或企业运营管理。〔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发改委,各乡镇(街办)〕
8.规范运营行为。坚持兜底供养原则,在优先保障低保、低收入家庭、脱贫户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高龄家庭、失能失智老年人供养服务的前提下,鼓励将多余床位向社会开放。健全服务管理、入院评估、等级照护、绩效评价、职业晋升制度。推行农村养老机构和设施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完善基础消防设施建设,鼓励安装NB-Iot智能独立烟感,加强火电气、食品、健身活动安全和疫情防控等安全管理。〔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卫健委,区消防救援大队,区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办)〕
(三)提质推进农村幸福之家持续化建设
9.扩大服务网点。根据服务对象数量、分布和需求,科学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网点建设,形成幸福之家点、线、面一体化服务网格。〔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各乡镇(街办)〕
10.扩大服务对象。从村“两委”或社会组织中落实1名管理责任人员,安排1-2名做饭、保洁、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人员;在落实“六类人群”服务的基础上,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探索将70岁以上老年人纳入为服务对象。〔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委组织部,各乡镇(街办)〕
11.量力服务标准。提高助餐、助安、助医、助娱服务“四助五有”服务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幸福之家为老年人开展日间生活照料、健康护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心理咨询、集中居住、上门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探索建立农村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卫健委,各乡镇(街办)〕
12.居家适老化改造。对具有XX区户籍的60岁及以上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农村低保对象中的高龄、失能、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及其他困难老年人家庭,根据《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实施意见》(X民字〔2020〕X号),坚持一户一档、贴近改造需求、强化智能辅助的原则,逐步推进居家适老化、无障碍化改造。〔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住建局,区房管局,区残联,各乡镇(街办)〕
(四)加快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
13.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在XX民政信息平台建设基础上,统一纳入区、乡镇两级的养老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安装呼叫应答、信息传输和服务监控监督等信息设备,特别要通过“一键通”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主动关爱、生活服务,实现服务信息化实时监管。〔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工信局,各乡镇(街办)〕
14.拓展信息技术运用。对纳入政府补贴项目的养老服务机构采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安全防护网,通过视频连接,实时展现服务场所情况,支持养老服务机构采用人脸识别、AI等技术,对服务对象进行流量管理。〔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工信局,各乡镇(街办)〕
15.创新老年教育手段。鼓励教育机构、养老服务专业机构开发老年人新媒体课程体系,拓展老年人线上线下相服务,促进远程健康监护、居家安防、定位援助、智能辅具、智能家居、设备定位等新技术应用。通过体验学习、尝试应用、经验交流、互助帮扶等方式,引导帮助老年人了解、运用智能技术,积极融入智慧社会。〔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教体局,区工信局,各乡镇(街办)〕
四、实施步骤
(一)全面开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
各乡镇(街办)制定推进农村养老行动计划,明确推进步骤和时间,提升硬件水平,完善软件质量,分年度完成农村养老服务任务。
(二)巩固提升(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
查摆存在问题,明确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时间表,补齐短板弱项,整体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
(三)整改验收(2025年1月至2025年12月)
2025年11月底前,开展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检查验收,12月底,进行全面总结宣传各地好经验、好做法。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街办)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将农村养老服务纳入重要民生工程,强化区域农村养老服务资源、项目、资金统筹使用和管理,做好规划编制、政策执行、改革试点等工作。〔责任单位:区直相关单位,各乡镇(街办)〕(二)做好宣传引导。
加强敬老孝老文化建设,引导成年子女自觉履行赡养和照顾老年人的义务,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宣传表彰活动,及时曝光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行为,在社会各界形成敬老、养老、助老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各乡镇(街办)〕(三)强化督促考核。
发挥考核机制的重要作用,将“党建+农村养老服务”纳入全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内容。坚持经常性督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对推进工作成效明显的,在安排资金、遴选试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对未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进行全区通报。〔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各乡镇(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