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工作方案
根据XX省教育厅、中共XX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XX省财政厅、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的实施意见》及《XX教育体育局等四部门关于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的实施办法》精神。为切实加强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统筹管理,逐步建立事、权、人相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探索“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教师队伍县域内统管统用、合理配置,以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挖掘教师队伍潜能,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在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试点改革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工作,经县教育体育局班子会议研究,结合2021年我县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健全县管校聘领导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一)成立XX县2021年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XXX
成 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
县教育体育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各乡镇中心小学、中学校长,县属学校校(园)长
组长、副组长职责:制定2021年全县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工作方案;具体负责统筹推进工作落实,做好改革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做好与编办、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成员职责:负责按照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落实好挂点乡镇和辖区学校的聘任工作。及时处理矛盾和问题,反馈改革工作信息,确保改革工作落实到位。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人事管理股,由XXX兼任办公室主任,XXX、XXX、XXX、XXX为办公室成员,负责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日常工作。做好与主管部门的业务工作对接。
(二)由乡镇中心小学牵头建立乡镇中心小学县管校聘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监督各小学及教学点的聘任工作。
(三)由县教育体育局挂校领导牵头,建立各初级中学县管校聘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监督各初级中学聘任工作。
各初级中学县管校聘工作领导小组另行发文。二、目标任务
(一)通过实施县管校聘,逐步削减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体超编指标,达到中小学教师队伍饱和与平衡,形成中小学教师有序同步补充新生力量的良性循环状态。
(二)通过实施县管校聘,内化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教职工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有效激活师资潜能,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形成能者上、庸者让,凝心聚力全力提振信心抓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
三、2021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的基本原则
(一)县管总量,学校聘任。
县级根据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班额、学生数,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教师配备标准核定学校编制。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自身发展需要,合理规划班额,规范课程设置。在编制限额内根据学科需求聘用教师。(二)均衡配置,规范流动。
县级完善中小学教师均衡配置机制,引导校长教师向农村学校、师资紧缺学段流动,进一步缩小教师队伍在校际间、学段间存在的差距。(三)坚持双向选择。
按照“竞聘上岗、择优聘用、能进能出”的原则,依法依规做好教师聘用工作。四、2021年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的程序
(一)学校领导班子聘任。
各乡镇中心小学校长、中学校长、县属学校校(园)长由县教育体育局选聘任命;各村完小校长及教学点负责人由乡镇中心小学选聘任命;各中心小学、中学、县属学校(园)中层管理人员由学校校(园)长提出初步人选,报县教育体育局挂点领导审核后,由各学校聘任。(二)教职工聘任
1.小学阶段
(1)县教育体育局依照省州学校编制核定办法,根据各小学及校点办学规模核编到校。
(2)县级根据轮岗方案将教职工分配至各中心小学,由中心小学根据乡镇内办学情况将教职工聘任至各村完小及教学点,各乡镇教职工统一与中心小学校长签订聘约;各村完小及教学点根据学校开班情况聘任教职工工作岗位;县属小学教职工继续实行轮岗交流与逢进必考相结合的原则聘任。
2.中学阶段
(1)县教育体育局依照省州学校编制核定办法,根据各中学办学规模核编到校。
(2)各中学根据办学规模及课程设置按照学科聘任及设置岗位聘任教职工,全县初级中学编制范围内教学岗位聘任后富余人员,教师身份可以转岗聘任为教辅、后勤、宿管等管理岗位。各学校编制数额聘任满员后富余人员由县教育体育局统筹就近安排到本乡镇小学聘任。
(3)经县管校聘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各中学聘任后学科仍有缺岗的,可以在其他坝区中学落聘教师中选聘。山区各中学聘任后编制仍有空余的,可以按学科需求在中学落聘教师中选聘补充。
(4)XX中学紧缺学科教师经县管校聘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在全县初级中学择优选聘薄弱学科教师10人。XX中学落聘教职工安排到山区中学参加聘任。
(5)鼓励各城区初级中学教师主动申请到山区小学任教,各城区初级中学聘任教学岗位开始前主动申请到山区小学任教的,按照轮岗政策执行。
(6)鼓励各乡镇中学教师主动申请就近到小学任教,乡镇中学聘任教学岗位开始前主动申请就近到小学任教的,按照正常调动执行。
3.非义务教育学校。全县非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聘任参照义务教育学校县管校聘方法进行。县属学校教职工继续实行逢进必考的原则选调后聘任。交流轮岗的教师仍然按照《XX县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修订)》执行。
四、暂不列入落聘范围的情形
(一)今年7月至8月在休产假,且今年9月仍然在产假期间的教职工。
(二)1963年7月31日前出生的男性教职工;
1968年7月31日前出生的女教师(出生日期以干部任免表登记为准)。(三)本学期末轮岗年限已满且成绩符合调回城区学校的教师,按照轮岗相关政策调回城区学校优先聘任。
(四)截止本《方案》印发前因病请假长期不在岗(病休)的教职工。
(五)经劳动能力鉴定部门鉴定为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教职工。
(六)截止本《方案》印发前借调在县级部门工作或在县级部门集中办公的教职工。
涉及以上第四至六项人员不占用学校聘任指标。
五、2021年工作步骤
(一)宣传动员。
2021年X月X日前,组建XX县2021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题调研,研究制定《XX县2021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工作方案》,召开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工作动员会。各乡镇和学校相应成立县管校聘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动员会,宣讲政策,做好动员部署。(二)定编定岗。
2021年X月X日至X日,县县管校聘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乡镇小学和中学年度学生数和开班数,综合核定各学校编制。各学校根据核定教职工总数确定学校的管理岗位、教学岗位(各学科教师数)、后勤岗位职数,研究制定本校年度岗位聘任方案,提前向教职工公布岗位职数和聘任方案。(三)岗位聘任。
2021年X月X日至X日,各乡镇小学和中学组织完成全部岗位职数的聘任,向全体教职公示岗位聘任结果。做好落聘人员的安置动员工作。聘任基本程序:聘任学校领导班子→岗位设置→制定岗位聘任方案→岗位聘任(班主任→学科教师→教辅及其他岗位)→落聘安置。
(四)落聘安置。
1.个人申报。未被中学聘任的教职工可以根据本人意愿,选择本乡镇小学为分流意向,填写教职工分流意向表,交由学校统计上报。未填报分流意向的教师,视为服从组织安排岗位。
2.组织安排。已填报聘任意向的教职工,经县管校聘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由各中心小学安排岗位。如个人意向学校任教学科教师配备已满员,由中心小学负责就近安排在乡镇内其他小学任教。逾期不交教师聘任意向表的教师,由县管校聘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乡镇岗位需要安排至全县缺编的乡镇小学聘任。
(五)上岗培训。
1.全部落聘教职工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在X月X日前集中进行提高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2.对提高培训后仍不服从聘任安排的教职工。愿意继续参加培训的,由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培训和跟岗学习,直至个人提出上岗申请为止。
六、落聘安置人员相关待遇
(一)自愿申请和服从组织安排到小学任教或校内转岗聘用人员享受所任同类岗位的一切工资待遇。
(二)经提高培训后不服从聘任,愿意继续参加培训的,工资关系调整到安排岗位学校,由县教师进修学校继续组织培训,但培训期间不再享受乡镇津贴、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和奖励性绩效工资。
培训期间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制定考核方案,按月组织考核,月考核不合格一次,所在学年度履职考核不得确定为合格等次。(三)不服从聘任安置上岗工作,且不愿意继续参加培训的,考勤严格按照《XX县教育系统请销假制度》相关规定执行。
(四)目前在山区中学轮岗和支教的教师如未被所在学校聘任而纳入落聘安置到小学聘任岗位的,其轮岗和支教身份不变,仍然继续享受轮岗教师的相关政策,在中小学轮岗和支教的年限累计计算。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县管校聘工作关系到每个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牵涉范围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各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全面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实施。(二)统一思想,协调配合。
各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要以改革为大局,统一步调,服从统筹,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县“县管校聘”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各环节工作。(三)广泛宣传,稳步推进。
各学校要通过教职工会议、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县管校聘的重要意义,积极争取广大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要扎实落实好分流工作的每一个工作环节,确保工作落实落细。要广泛开展谈心活动,耐心细致帮助每个教职工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承受能力,保证思想不散、秩序不乱,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四)严肃纪律,确保稳定。
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格按照政策、程序实行聘任。对工作中任人唯亲、徇私舞弊、以权谋私、打击报复、简单粗暴等行为将严肃查处,维护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及时化解矛盾,确保系统稳定。凡因失职、渎职而造成严重问题和恶劣影响的,将从严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五)严格执纪,助推改革。
对不服从组织安排,不听从组织劝导,持续上访闹访,影响学校工作及机关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不良影响的,由县纪委县监委驻县教育体育局纪检监察组从严追究违纪责任。八、本方案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由县教育体育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