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伯乐
大学毕业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做一名编辑记者。尽管我学的不是中文,但我十分热爱写作,平时博览群书,勤于练笔,为毕业后作着准备。一毕业就带着在学校期间发表的作品去面试应聘,可是很多编辑部都因我没有工作经验而被拒之门外。
这个城市里媒体不多,缺人的更少,我只有主动出击、毛遂自荐,我找来各个报刊社的地址,向推销员一样一家一家的举荐自己,得到更多的是善意的拒绝,偶尔还会遭受白眼。跑了两天,整个城市的报刊社几乎让我跑遍,就在我灰心丧气之时,在一家杂志社,当我询问后得到的仍是拒绝,刚要离去时,社长叫住了我,他说:“我看看你的作品。”我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把发表的文章一一放在他的面前,看完后他笑了笑说:“我们各个栏目都有编辑负责,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留下来做校对人员,帮编辑处理一些稿件。”
我毫不犹豫地点点头:“我愿意留下。”我知道这是难得的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尽管没有做成编辑,但我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加深对这个行业的了解。
我特别珍惜这次机会,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办公室,拖地、打水、倒纸筒,不明白地地方虚心向每一个编辑请教,认真看老编辑校对后的稿件,值得借鉴的地方,就认认真真地记在日记本上。校对工作看似小角色,实际责任重大,杂志出版后,错字错词都有校对的责任。每一期责编校对完后,我都要最少校对三遍,有时看上四五遍,下班后,我捧着清校在公交车上看,回到家我趴在被窝里,一个一个字地看,我把每个容易出错的字词都揣摩两遍,做到准确无误。即使着急定版,我也不敢大意,必须做到自己心里有底。在校对的过程中,我还反复研究杂志的风格,编辑的选稿特点,标题的拟定和版式的设计,我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多积累工作经验。
半年后的一天,社长把我叫到办公室,原来一个编辑辞职了,社长让我接手版面。看我底气不足,社长鼓励我说:“你的工作我都看在眼里,杂志质量不断提高,也有你的功劳,我相信你。”社长停顿一下,“当初留下你,就想考验你能不能坐住板凳,适不适合做编辑,你没让我失望。”
我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梦想,更加珍惜这次机会,在编辑这个岗位上一做就是9年,所编栏目多次获奖。
在职场打拼,最好的伯乐是自己。在机会面前,那些勤奋敬业、默默付出的有心人会成为最终的赢家,自己是自己的伯乐,机会把握在自己手中,你才是自己职业人生的规划人和开拓者。
做自己的“伯乐”
——读《马说》有感 《马说》一文的作者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作者通过论述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世上的“千里马”虽多,却只有极少数能够遇到“伯乐”,更多的则是辱没在“马夫”的手中。一如作者这匹“马”,只因没能遇到“伯乐”,最终也只是一匹普通的“马”。
有些人也如作者一样,认为自己是当之无愧的“千里马”,只是没遇到合适的机遇。这些人在抱怨世态炎凉,抱怨世上太不公平,抱怨“伯乐”太少的时候可曾想过:机遇有时也是人创造出来的。
“伯乐”在今天对人才固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决定性的。要想成为“千里马”, 就必须要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要学会面对挫折,并在挫折中寻找机遇。
有一年,美国家具商尼科尔斯的家里忽然起火,一切都烧光了,只留下一片残存的焦松木。可这焦松木独特的形状和漂亮的木纹触发了他的灵感。他从中悟出家具的仿纹样式:用碎玻璃刮去沉灰,用砂纸打光,再涂一层清漆,便显出温暖的光泽和清晰的纹理。仿纹家具从此诞生,尼科尔斯因祸得福,生意十分兴隆。如尼科尔斯一样,要学会化挫折为机遇,当机遇没有降临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不能自暴自弃,也不能坐以待毙,要自己创造机遇,如史迈尔曾经说过:“如果良机不来,你就自创良机。”
在当今社会,“伯乐”已经也来越少了,人们只能自己“推销”自己。当没有遇到机遇时,不能放弃。作者就是因为没有遇到“伯乐”,所以愤懑不平,十分抑郁,以至于最后也没能成为“千里马”。“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有真才实能,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做自己的“伯乐”,让自己成为“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