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三周周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nà
hǎn
shuǐ
zhài dù
jì
xún
sī
xiōng
tang
chǐ
xiào
()
()()()()
()
二、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曾想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比喻)
B.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拟人)
C.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夸张)
D.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排比)
2.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 孟郊 《游子吟》
B.宋代 雷震 《村晚》
C.唐代 杨万里 《稚子弄冰》
D.宋代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3.关于《祖父的园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
B.《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
C.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D.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代跟着祖父在菜园里种菜时顽皮淘气的趣事。
4.下题中对下面三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①蜜蜂则嗡嗡地飞着,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②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③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④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A.比喻 反问 拟人 排比
B.夸张 反问 拟人 夸张
C.拟人 反问 夸张 排比
D.比喻 反问 排比 夸张
5.对于下列情景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热:六月,天多热。狗热得耷拉着尾巴,鸡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B.吵:教室里吵得炸开了锅,教学楼都飘着我们班的吵闹声。
C.静:闹哄哄的教室突然安静了下米,好像被关了静音一样,鸦雀无声。
D.冷:路上地都冻裂了缝,北风像刀子似的猛刮,大雪满天飞。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单元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者都在文中描写了儿童时期的生活。
B.《祖父的园子》表达了“我”对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回忆。
C.作者在《月是故乡明》中写其他地方的大月亮是突出对故乡的小月亮的喜爱。
D.《梅花魂》主要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外祖父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节选自《水浒传》,武松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人称“行者武松”。
B.课文主要记叙了好汉武松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C.故事的内容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概括为:上冈→喝酒→打虎→下冈。
D.课文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8.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都督 遮盖 委托 耻笑
B.自私 插满 迟廷 拦戳
C.预计 拳头 喘气 探听
D.胸膛 私自 坠下 饥渴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
B.《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中写到了当时祖父的园子是呼兰最有名的地方。
C.“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D.《村晚》这首诗表现了儿童自得其乐,无忧无虑的乐趣。
三、填空题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在感恩、回报母爱的时候,经常会想到唐代诗人孟郊的《_________》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花魂》写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_________的挚爱,表现他对祖国的________之情。
3.《三国演义》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水浒传》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怀念小时候
我长大了,已是少年了。但是我还十分怀念小时候那个调皮、好奇、爱哭的我。怀念那童趣十足的生活,怀念我的那些小伙伴们,怀念小时候每一个欢乐的场面。
小时候我很调皮,整天嘻嘻哈哈的疯玩。不是把东家的玻璃打碎了,就是把西家的花草给拔了起来。邻居们都拿我没办法,如果我干了一点调皮的事,他们常摇摇头说,小孩子家嘛不懂事,瞧他那样子也蛮可爱的。不过爸爸是饶不了我的,只要他知道我干了调皮事,我就要挨一顿“竹丝炒肉”了。
小时候我很好奇。看到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甚至看到飞机在天上飞,幼稚的我居然也想跟着一起飞。我还常常问大人们一些“无聊”的问题:“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天上有多少星星呀?”大人们总是笑着说:“小孩子不懂,长大了就会明白的。”每到这时,我就会大哭大叫:“不嘛,我现在就要长大,现在就要长大嘛!”
小时候的我很爱哭。
小时候呀,你为什么过得那么快。你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永远是金色的,美丽的。
18.文中的“竹笋炒肉”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调皮—()
好奇—()
美丽—()
幼稚—()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请你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小时候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你怎么理解文章中最后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