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机关减编如何分流,怎么长效控编?
长期以来,不少企业存在主业不强、冗员多、效率低的问题,为促进企业瘦身健体、增强核心竞争力,机构改革和减编势在必行。减编之后,人员怎么分流往往是企业更为头疼的问题。那么,如何分流,怎么长效控编,本文提供以下几点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如何分流
1.优秀者“下”。在机关本部,一般有人才汇聚效应,优秀人才储备丰富,但受制于职位职数的限制,优秀人才向上提升困难。通过优秀者“下”这种分流模式,优秀者可以在基层担任更高的职务,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有能力,有人脉,熟悉总部政策等原因,往往能为基层赋能,带动基层业务发展。另一方面,优秀者“下”可能会导致机关事务阶段性的混乱,但从长期来看,优秀者“下”更有利于机关其他的人才“冒”出来,从而盘活整个机关活力。
2.能力弱者“下”。对不符合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年龄较大或技能较弱的员工,可通过建立岗位竞聘机制,向事务性、操作类岗位分流。竞聘上岗是解冻企业“能上不能下”、盘活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手段,对于参加竞聘后落选人员,可安排培训待岗、调岗、提前退休、内退、内部创业、买断身份、学习深造等。
3.末位者“下”。深化员工绩效考核,建立末位淘汰机制。对于试用期未达标、年度考核未达标、任期考核不胜任的员工,可依法依规进行岗位调整、降级使用或解除劳动合同,从而实现人工成本的下降及自动减员。
4.辅助业务外包。低端低效业务、非核心业务面向社会企业外包,积极组织内部人员承揽外包业务,从而实现人员分流。组织内部人员承揽外包业务,不仅仅实现了人员分流,更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5.创业分流。鼓励人员自主创业,鼓励自主创业带动退出人员分流安置,对于带动退出人员再就业的创业项目,可在市场、技术等方面给予适当扶持。
6.外部合作分流。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联系,争取社会公益性岗位,拓宽安置渠道。采取合资合作方式转移安置,以优先吸纳退出人员为条件,采取混合所有制、资产(股权)转让、资产租赁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安置消化部分人员。
7.其他。对于转岗确有困难、不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员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依法依规办理内部退养、停薪留职、病退等,无论哪种分流方式,企业都一定要与人员深入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其意愿和想法,协商好补偿、工资和福利待遇等问题,尽量减少由于安置不妥而给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
二、如何长效控编
1.控借调。人员借调严重破坏组织定编定岗管理体系,层层借调导致基层人力不足,被借调的人员大多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严重影响基层的正常组织运行管理。笔者发现,借调人员的工作量往往大于正式员工,而正式员工可能出现工作量不饱和的怪象,这样不仅造成大量人力资源浪费,更会给组织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2.控用工形式。探索建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编内编外”竞争机制。如建立编制备案制,即在现有编内编外之间设立一定数额的备案编制,用备案编制来调节编内编外人员。根据年度考核结果调整职工编制占用形式,例如:备案编制人员连续两年考核良好或优秀调整为编内人员,编内人员连续两年考核基本合格或者不合格调整为备案编制人员。备案编制制度打破了编制终生制,大力激发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控绩效工资。建立人员编制与绩效奖金挂钩的调控机制,即“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根据定编人数核定初始化绩效奖金包,若非机构改革和职责大幅调整,绩效工资包基数恒定不变,将人员编制与部门人员收入挂钩,严控人力成本,鼓励各部门挖掘人效,在控制编制的同时提升员工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