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白石洞风景区游记
10月12日,是我快乐的一天。就在这一天,我和朋友相约去了博山城西边的白石洞。上午八点多,我便坐20路车去张店,到达公交站时是上午9:35分,购买了去博山的车票。刚刚购完票我的朋友也按时到达了,朋友相见诉说着各自的家庭、孩子和单位的发生的趣事新闻。简单寒暄之后,我们坐上了去博山的直达1路公交车。
尽管我多次去过博山,每次无论坐公交还是去车都感觉路途遥远,老朋友见了有说不完的话题,在车上开心的聊着,聊的投机,聊的开心、聊的快乐,时间也过的快,感觉是一会的功夫,车来到了博山。从博山汽车站打的去白石洞只需要七元钱,很近,一会功夫便来到山门前,门票是每人10元。进山门,两边是白石洞风景介绍。我和朋友顺着窄窄的用碎石头铺的山路往里走,几个弯过后,越往里走两边的树木越多,山林越来越密,前面是台阶山路,旁边是茂密的森林,往远处看,半山腰处红红的一片――秋天的枫叶,山谷中不时从远处传来钟声,在山间密林中回荡。曲径通幽,山路两边不远就有一处处石凳、石桌供游人休息。由于是下午时光,上山的人很少。
博山的白石洞其实是一座山。山的名字叫什么?很少有人提及。山上有个奇怪的洞,名曰白石洞,时间久了,白石洞就成了这座山的代称。由此而形成的这一片四季如画的风景区,当地人很习惯的称之为白石洞风景区。白石洞风景区山色秀美,山容奇异,一条青石曲径,蜿蜒隐于绿树丛中,路旁山榆、山荆、乌桕枝杈连理,遮天蔽日,人行其间,仿佛融于绿色波涛。暮秋时节,遍山红叶,层林尽染。白石洞,位于悬崖石穴中,潺潺细流,从中涌出。说到白石洞的洞深石怪,颇似《聊斋志异》“石清虚”中邢云飞收藏的那块宝石头。白石洞悬于山中的百丈悬崖上,洞口白石镶嵌,被人称之为长寿泉的细流涓涓流出,特别是每逢阴雨时,气压下降,洞口便弥漫着团团白色的云雾,缓缓向上升腾,飘荡于洞口之上。丛林群峰间妖娆无比,观之顿觉妙不可言。有些虔诚的香客来到这里认为是山中仙气。据考,实为洞中凉气溢出遇热而成。
东麓半山,龙神祠、团圆殿、禹王阁建筑独特,小巧别致。白石洞之南,即柿岩,俗称和尚坊,因此处“柿林千树,高下扶疏”而得名。山民临壑作门,依岩布屋,如居仙境。柿岩,四季如画,景景不俗,美不胜收。
白石洞的魅力应在它独具的自然风光。夏天到此,顺着条石铺成的台阶往上,两旁是这天蔽日的绿树浓荫。树的种类也多,有松、柏、枫、流苏、毛楝银杏等上百个树种,年岁久远的老树干曲枝虬,悬根露爪,给人以沧桑历尽、饱经风霜之感。久居山上的一位道长告诉我们,若是秋天来,景色会更美。山上枫树层林尽染,漫山遍野火红一片,正可品味“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妙处。
我却觉得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特色和心理感受,春天的妩媚,夏天的热烈,秋天的沉静、冬天的凝滞,谁也代替不了谁,况且人是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的。
白石洞美丽的自然风光也使得禹王、龙王、志公等多位神灵纷至沓来,山上于是有了龙神祠、志公殿、禹王间、团圆殿,从建筑风格看,4座殿间外观朴素,无飞檐斗拱,也无雕梁画柱,极类似民居庭院。殿内的功德碑上,刻满了捐资修庙者的名单,善男信女企慕以自己的虔诚换来神灵的庇佑,而纷纷解囊修起的庙宇,成了游人参观览阅的好去处,也不能不说是一种贡献吧。
建于山腰的团圆殿为白石洞的主要人文景观,其月问西侧有株千年古银杏树,枝繁叶茂,一派生机,树高,树冠足足超过30米,干围3.7米,被称为博山银杏之冠。从团圆殿上行四五十米便到禹王阁,当地人有“不到禹王阁,空游白石洞”的说法。可就这四五十米偏偏就有不少游客到了团圆殿,不肯再往上走了,因而也就失去了在高高的禹王阁廊极自远望的那种喜洋洋的释怀心情。这不由使我想起了王安石在《游衰禅山记)}那几句心得:“夫突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的确,有时因几步之遥,而不肯再登临,错过了好景致,则于人为可讥,而于己为有悔了。
如今,我们登上了禹王阁,扶栏远眺,山中秀色尽收眼底,博山山城如画,眼前村庄炊烟袅袅,远处峰峦层次分明,不由得心中升腾起缕缕的逻思,岁月悠悠如云,人生匆匆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