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资料员大珠山游记
大珠山游记
2012年4月7日公司组织爬大珠山,心情很是激动,我跟同事们从工地出发沿着滨海大道一路向大珠山进发。行至滨海大道“大珠山景区”标志处跟公司同事们汇合,进行抓阄,分AB两组,看哪组先登上山顶。我抓在A组跟薛主任一组,因为在爬山这项运动上我跟主任是有着共同观点的,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第——重量决定速度(我也不知道是谁说的),所以李经理在抓阄时我跟主任都在默默的祈祷上帝“千万要去B组啊,千万要去B组啊”,我们的诚心感动了上帝,上帝听到了我们的声音。抓完阄后我们直达景点停车场,全体进行了合影留念然后直奔山顶。在爬山前我们看了一下大珠山的景区简介,大珠山景区位于胶南市东南部海滨,南北长20多公里,珠峰大砦顶海拔486米,占地约65平方公里,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众多,自古就是高士隐居、僧尼修行和文人墨客探幽的地方。明代起人们就把“双珠嵌云”列为古胶州八景之一,(齐乘)和(掖海丛书)誉为(岸海名山),清乾隆年间的(胶州志)称之为“州中第一胜地”,以“谷秀、峰奇、石怪、华繁”著称于世。
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景点是一个很大的人工湖,湖里还生长着许多树,很是特别,让人眼前一亮。继续往西走,沿途青山环绕,郁郁葱葱,溪水奔流,相依相拥,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在这优美的环境中继续前行,终于到了大珠山
著名的景点,杜鹃花的天堂“珠山秀谷”。只见山坡上长满了杜鹃花,站在山脚下往山顶望去,啊!满山遍野的花骨朵啊!!真是太太太漂亮了。我们沿着花骨朵间的石阶往上爬,就如陷入了花骨朵的漩涡当中…。当看着同事们一个接着一个的超越我时,我低头看了看我那双悲催的鞋和那手中沉重的包还有我那平时缺少锻炼现在却灌满铅的双腿,难道我们A组的命运就要葬送在我的手里吗?!更可悲的是李经理竟然在我们的大前面,怎么可能??!实在伤不起啊!事实证明名言也不一定是对的,重量跟速度有时不一定是成正比的。把我跟主任后悔的“唉!李经理为什么不跟我们一组!”。多亏薛主任对我不离不弃鼓励我继续前行,我实在是无地自容,开始爬山时薛主任比较谦虚的跟我说“我的运动细胞不是很发达,住一会咱要互相照应一下。”我大手一挥回答没问题,想当年我那可是爬山高手,还得瑟了一下,事实证明薛主任爬山比我厉害多了,做人一定要低调啊。
在薛主任及同事的帮助下我终于爬上了大砦山顶,还有50步的距离就可到达大珠山的最高峰,我实在走不动了,眼看李经理差几步就要到了,难道我要做最后一名吗?我彻底绝望了......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希望!因为我看到了丁工和薛主任!我看到他们本着对同事的关心和爱护的精神对李经理说山上风大,容易感冒...,把李经理引到了比较安全的地方,然后我们A组的同事驾着我一路小跑直达终点,我
们A组终于胜利了!我心里那个激动啊,团结就是力量啊!
我们在大砦山顶合影留念,休息了一会,在刘总的带领下继续出发,经过朱朝洞、大珠山石窟、吟诗台、麻衣庵等景点,最后到达景点石门寺,这次爬山旅行到此圆满结束。
以前也爬过大珠山,但这次是我爬过最高兴的一次,也是最有感悟的一次,通过这次爬山我从同事身上学到了关心和爱护,学到了团队精神,学到了奉献精神,相信我们言鼎集团明天会更好,我以后会更加努力,跟同事们携手并进。
隐珠项目部资料员郭盛先 2012-4-10
第二篇:瓦屋山游记
我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特别是喜欢到自然环境中旅游,其中最有挑战性的就是高二时候一行九人的瓦屋山之游,绝对是非常有挑战性,相信同龄人中很少有这种经历。
先介绍一下瓦屋山:瓦屋山位于四川省西南洪雅县境内,突兀于群峰之上的主峰海拔2830米,状似一巨大的瓦屋而得名。瓦屋山是全国最大的森林公园,集雄、奇、险、秀、幽、珍于一体,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名贯古今。
瓦屋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空气湿度,风向等条件,极易出现云海,日出、佛光、圣灯等神奇的天象景观。山顶象尔岩是观景的最佳位置。岩下有时云海千里,白浪翻涌,峨眉、贡嘎仿佛两只小船在云浪中沉浮。清朝诗人何绍基对此有形象的描绘:须臾白雾起,如绵如浪。溶作一天云,匿尽千重嶂。天色将明未明之时,一轮红日在海天一线之处冉冉升起,喷薄而出、霎时霞光万道,气象万千,景象颇为壮观。在晴空万里的午后,风轻云涌,虚空中出现七彩光环,其中人影幢幢,令人心醉神迷。
瓦屋山植被丰富,有野生植物3500多种,被子植物科数占世界被子植物总数的60%,被誉为世界被子植物的摇篮和分化中心,珍禽异兽野生动物达470多种,大熊猫在箭竹林中嬉戏,小熊猫在林间枝头踊跃野牛成群结队绕着山腰小道行进,走上一周刚好一年。种种神秘之处,都静待后给予科学的解释。
由于地质作用,瓦屋山形成了向东西两侧略倾的屋脊状地形,从任何角度望去,此山整体上都状若瓦屋,因此得名瓦屋山,山顶平台约11平方公里,南北长3375米,东西宽3475米,平均海拔2830米,高出内蒙古桌子山681米,被有关地质专家认定为中国最高、最大的方山。清代何绍基称之为坦荡高原,而在民间则有人间天台之说,山顶平台上,1500亩原始冷云彬林莽莽苍苍。由于瓦屋山地处华西雨屏地区,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因此山有多高,水就多高。林下80多个泉眼,涌流不竭,汇成七十二条瀑布,其中以兰溪、鸳鸯、鸯溪为三条最大的瀑布,而兰溪瀑布全长落差1040米,令人叹为观止。瓦屋山鸳鸯池东南方向的迷魂凼,地形复杂、地质结构异常,即使罗盘、指南针、钟表在此也会失灵。有人曾误入其中无法返回,后根据三点一线的原理和水往低处流的自然法则才逃出,现在已将其列为游人禁区。
瓦屋山四季之中又各有特点,春夏之际3万多亩杜鹃花淡白殷红,争奇斗艳。杜鹃矮林虬枝盘曲,为天然之巨型盆景。瓦屋山特有的两栖动物纳鱼,形似大鲵,却喜欢攀援山溪附近的小树。因此,人们常常在此缘木求鱼,往往手到擒来。目前已列为保护动物。瓦屋山丰富的森林生态群落,造就了瓦屋山秀丽的四季风光。兰溪瀑布凝结为巨大的冰瀑,蔚蓝剔透,被称为西南一绝。玉树琼林之间,各尊雪雕神态各异,仿佛人间仙境。欢乐的滑雪活动带来阵阵笑声,洋溢着无限的生机。晶莹壮观的冰瀑,莽莽苍苍的林海雪原,精巧的雪雕组成了纤尘不染的冰雪世界,显示出大自然无尽的魅力。深秋时节,漫山遍野金黄、橘红、深红的槭叶,与合欢树果在蓝天白云下交相辉映,灿若云锦,瓦屋山之冬有长达190天的雪期(初雪期为10月中、下旬,终雪期为次年4月中旬),给瓦屋山带来了罕见独特的冬雪景观。在白雪皑皑、洁白晶亮的冰雪世界里,墨绿的杜鹃、翠绿的箭竹与绿色的灌木,苔藓点缀其中,顿生一片生机。冰清玉洁的冰瀑、冰挂、冰帘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特别是巍巍壮观的兰溪冰瀑更令人叫绝,如遇上一缕轻雾或一丝斜阳,富有诗意的南国冰雪天地定会在记忆中留下永恒的怀念。
一 招人
一行九人,是很不容易凑齐的,如以上介绍,家长是很不放心我们自己出行的,毕竟有四天时间在山中,绝对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看在一行人中有两大汉级别的人物,好不容易能凑到六个男生,三个女生,就这样出发了,其中一人是在家又哭又闹才得以允许出行的。
二 准备
进入原始森林区,绝对要准备充分,要考虑到各种情况,食物,药品,工具,一定不能少,连火柴都要九个人分开放,一些自卫工具,匕首等,也要齐全,中午,整装待发。先简短介绍一下路线:三十分钟车-火烧桥-狮子坪(一座庵堂,供上瓦山的人歇脚)-黄光寺(几尊泥佛像,十几个平方,有个小屋,破烂不堪,打算第一夜睡这里)-雷洞坪(能平行遥望瓦山,但是之间格了个山谷,必须下到海拔几百米的山谷以后再爬上2800米的瓦山)-瓦山终点。全程车路约10km,山路步行部分30km左右。
三 出发
准备好了以后,中午我们就出发了,坐了约30分钟车,到了火烧桥,让司机帮我们合影一张就开始爬山了,今天目标就是黄光寺,基本上所有人第一夜都会在狮子坪住一晚的,次日早6点开始出发的,但是我们为了与众不同,选择在黄光寺住一晚。上到狮子坪少作休息,给了菩萨点香火钱以后,继续前行。
四 黄光寺
两个小时跋涉,来到了黄光寺,庙子不大,十几个平方,分两屋,外屋有几尊泥菩萨,四面通风,里屋有几个松树搭成的床架。到黄光寺的时候已经五点过了,必须尽快完成拾柴火的任务,还有割一些草铺在“床”上,上面盖上自带油布,这就是我们的床了,准备工作就绪,炊火起来,感觉到一阵森林中少有的温暖(虽然是七月盛夏,但是原始森林中温度不高,二十多度,加山海拔稍高,冷风一吹,略感凉意)。本来打算烧水泡面,但是却无锅,只有准备用饭盒烧水,但是我从“床下”拉出一个大锑锅,里面不知道曾经煮过什么,反正非常非常脏,大家都反对用他,我到水坑边把它泡了泡,加上n片高锰酸钾,然后少热,用杂草洗刷,还挺干净,大家见了才同意用(后来事实证明洗了这个锑锅是绝对明智的选择),此时遇到一个大问题,庙的水源问题,原来由于庙不是建在山谷,所以一般不会有山泉,我们注意到那个水坑原来是收集屋檐水的,怎么办?水的问题必须解决,带的已经不够,山中本来不会缺水的,路上有好多泉眼,但是这里不是山谷,现在不可能再去找泉水了,本来就这水也罢了,有两家伙刚到时候居然在里面洗了衣服,此时的两人遭到“众人唾骂”,周毅(最壮的那汉子)决定,就喝这水了,烧开了应该没事,众人无奈,只有用此水煮面,吃的忧栽。不久夜幕已经降临,外边的世界漆黑无比,没有月光,能听见野兽号叫,有几人把吊床掉在门口聊天,还真有一番意境。屋里就靠一堆篝火和一只蜡烛照明,虽然带了电筒,但是绝对属于管制品,除了特殊情况和外出大小便,禁止使用。夜,开始深了,漆黑的森林给人以不寒而栗的感觉,毕竟是真正意义的原始森林,这里没有遭到砍伐过,野生动物非常丰富,时不时抖动树枝。夜,冷,温度应该不超过十五度,即时是篝火也无法抵挡,烤火时还好一些,但是总不能不睡觉,大家把能穿的都穿上了,包括雨衣,挤在一起,总能感觉到冷得发抖得抖动。实在受不了就起来烤火,顺便穿起肉来烤着吃,风味独特。四川的夜雨绝对出名,往往日间晴空万里,晚上就能下起绵绵细雨。下雨了,绝对是一个好消息,虽然可能导致第二日山路难走,但是他带来了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水,我把大锑锅拿到屋檐下。雨,历时两个多小时,这绝对又是一个好消息,明日山路不再难走,而且水源问题得以解决,把雨水烧开存放在那里,解决了第二日刷牙和备用水的问题。
早餐是饼干,草草吃了以后,收拾好了东西,大家刷牙灌水以后,整装又出发,回头望望住了一晚的地方,发现庙前的草上露珠在太阳的照射下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如同宝石一般,特别是黄色调,看上去晶莹剔透,加上黄光的穿透力强,我们也知道了黄光寺名字的来源了。
五 行
原始森林是不缺水的,所以不用多带,还有近25km的山路,这天将是最艰难的一天,所以必须轻装上阵,水,每人只带一瓶足矣。虽然夜里有两小时多的雨,但是山路却不稀,这就是生态系统平衡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均衡,森林是自然界最精细的生态系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浪费,包括大活人,据说这条上山小路出现过野牛,老熊,蛇,蚂蟥也多(出发前我们裤脚上,腿上都抹过清凉油,可以防止蚂蟥叮咬)。一路上的风景是无限的好,这里的一切都是生机勃勃,虽然看得出今天是艳阳天,但是我们确很少见到阳光,森林不会浪费一切东西,包括能量。虽然在赶路,但是确冷飕飕的,我倒是很喜欢这种感觉,这种稍有凉意的感觉我认为是最舒服的。不知道翻过多少山脊,下了多少次山谷,听到多少次泉响,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快前赶,必须在天黑前到达目的地,不然会很麻烦。赶路是必须的,但是也要考虑安全问题,所以每放下一步都要绝对小心,不仅要看清楚悬崖峭壁、以及路上是否有蛇,特别是阳光能照到的地方是最容易成为蛇的安乐窝的。这段路算是相对轻松,直到中午到达雷动坪,这点路对于川军还不算什么,即时是娇生惯养的三个女生,还算能走动,毕竟烂船还有三斤丁,但是后来从雷动坪到瓦山顶的这段路,绝对是磨练人的,这段至少15km,别看瓦山遥望在前很近,但是路途确非常远,这里有“下十里,上十里,过衫门,再十里”(意思就是下到山谷要十里路,上山还要十里路,达到衫门(就是由于高度气候差异而分成的衫林松林带)还有十里)。到达雷动坪,也有一座破庙,还好,前面的前往瓦山拜佛的居士们放了不少大米在这里,还有一口干净的大锅,于是我们立即架起灶,生火煮饭,唯一的菜就是豆腐乳,不过这顿饭是这辈子吃的最香的,毕竟在深山中,大米绝对是奢侈品,香!在此耽搁了一个小时,也该出发了,从破庙就能看到一条路弯弯曲曲通向山谷,两旁全是箭竹林,路非常陡,周毅和熊明智压后,绝对不让任何一个人落在他后面,下山这段路还好,这十里走了约1个半小时,知道下到山谷,看着眼前蜿蜒向上盘旋的路,女生们发出了惊叫,在疲劳的轰炸下,这段路如同档在面前猛虎,让人不敢小看,大家小休五份中,报数以后,一人手中折一截树枝当拐杖,缓缓的前行速度也慢了下来,后面周毅他们喊了一声“背不动的就扔地上,我们来拣”,此话刚万,女生们的包就都放到了地上,后来看到他们的模样绝对经典:“背包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左边一个,右边一个,脖子上挂着水壶”,还好有他们,不然这群女生不好对付。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终于进入衫门,已经能够稀稀拉拉的看到了松鼠和衫树,也能感觉到由于高度的提高而降低的温度,这里已经是亚热带到寒温带的过渡区,每个人都疲惫不堪,平均二十分钟就要休息一下。特别是女生,她们已经是无力向前走了,有时候甚至我们推她们一下走一步。偶身体也极度疲惫,几乎无暇顾及周围美丽的风景,只有在休息的时候才四周巡视一番,隐约从树丛中能望到悬崖下面的景色,一切小山峰都成了平地,虽然四周也是崇山峻岭,但是在这个高度来看,都只能是“平原”,此处海拔大约在2400米,还好,都没有什么明显的高原反应,只是稍微有点喘气。偶尔阴风吹来,能感觉寒气阵阵,身体微微发抖。这最后的十里路难度绝对大于最初的四十里,有时候遇到陡峭的山路,我都是四肢着地,匍匐前进。
六 到达
我们终于把高度提到了2800米,终于不再有陡坡,下面就是围绕瓦山走到目的地“光相山庄”。在大家都精疲力尽的时候,面前的路都变了,全是原木搭成的了,目的地应该快到了,全队都兴奋起来了,快速向前,终于,我们看到了一座三层的木结构大殿(为什么叫大殿,后面有介绍)。到了!首先进入是一个亭子,亭子就修在悬崖边上,向东,这里绝对是观日出的好地方。突然一阵风吹来,刚刚还晴空万里,立即又出现能见度不超过十米的大雾,而且伴随细雨,眼前的房屋都消失在云雾当中,大家暗暗称奇,如此美景,真是人间仙境!云雾过后,又能见到房屋了。面前一碑,刻着“瓦屋高原”,这里就是“光相山庄”,也称光相寺,让我细细说来,瓦山处于我们县与邻县交界,但是由邻县开发,上山也有主要有两条路,一条是从我县徒步登山,另一条是从邻县索道上山。我县每年有大批上山拜佛的居士,所以山上有两座山庄,一座就是“光相山庄”,在原有寺庙基础上修建扩大,大殿三层,中间是瓦山大佛,其余都是客房,其余还有几座房屋,是厨房,营业厅等;另外一座是“象耳山庄”,供游客住宿。我们决定就住光相山庄,还真便宜,一天四元,包括住宿费三元,电费一元,只要这里服务员不用,里面的电器随便使用,颇为方便。所以到了这里我们唯一后悔的就是没有带米。晚上到服务亭买了一斤冻肉十元,一些蔬菜,众人七手八脚做了晚饭,回到了客房。这一天可以说真是用完了所有力气,早早睡觉了。至于什么瓦屋神灯,晚上也没有兴趣看了。(瓦屋神灯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森林中腐烂动植物产生的磷火,一说是一种树叶产生的磷火,能在空中飘),不管是哪种,能有幸见到的人少之又少,何况外面那么冷,谁也没有心思用这么低的概率出去看。
七 游
瓦屋日出也是几乎所有登瓦山的人向往的,但是我们没有及时起床,不过后来听说这天早上大雾,看不到太阳,还算不后悔。这天的任务当然就是瓦山游了,从光相山庄经过三里的木头路就能到一条环山路,环山路是由石板铺成,石板全是用索道运送上来的,我们也惊叹工程之浩大。沿着木桥路走,风景的确迷人,两旁全是参天大树,偶尔有倒掉的,长满了菌类,木桥几乎驾在沼泽之上,山顶居然有如此多的水源,谁也不能不为之惊叹!终于走到了环山路,前面就是一个湖,据说建设方正在酝酿把挖机拆卸运送上来再组装后开发这一块湖,准备将他挖深,可以冬天滑冰夏天划船。
瓦山有一种特有的厥类植物-瓦松,又名还魂草,长在箭竹丛中湿润之地,形态如同一棵松树,由此得名,这种植物是做书签的理想材料,夹在书中,干后仍然翠绿,如果再泡在水里,如同新采一般,还魂草名字也由此而来。我们采摘了一些,继续游玩,最初景点较少,几乎都是自然风景,每棵大树都是一道风景。一路无 话。到了索道处,只见钢索顺着山势,匍匐下山,一眼望不到尽头,走到悬崖边方能见到山下的接待站和公路,公路上的汽车如同蚂蚁,眼前一马平川(虽然都是崇山峻岭),只有天边能见到几座大山。我们开始绕回,不久就到达了象耳山庄,这里才是旅游者的落脚地点,人也稍微多一些,也就是一般的服务区,食宿都有,价格比光相山庄贵多了。其他没有什么太特别的,但是这里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景点:睹光台。也就是观日出的地方,这里也是全瓦山观日出的最佳地点,睹光台修建十分有意思,他是从悬崖边人工修建伸出的一块平台,站在睹光台上你绝对会觉得自己在飞,除了向后看,前、左、右、下都是云海。向下是至少1500米的垂直悬崖,恐高症站在这里绝对腿软,就我站在这里,双手都不自觉抓紧栏杆,向下看你会感觉莫名其妙的恐惧,一千五百米的垂直高度感绝对是一种视觉冲击,最精彩的是,在晴好的天气,对面就能看到峨嵋山(仅仅比瓦山高出三百米),在如此远的距离下几乎是平行的,瓦屋望峨嵋,非常壮观。依依不舍离开睹光台.(ps:这张兰溪瀑布照片我也不知道哪个角度拍摄的,不过我确定就是它啦)
不远前就是瓦山最出名的景点:兰溪!兰溪是山顶一些溪流的交汇产生的小溪,水量大约每分钟几个立方,水量并不大,但是水异常清澈,而且温度非常低,只有几度,兰溪的出名在于它形成了世界上最高的瀑布,兰溪从这里飞泻而下,垂直高度至少1000米,兰溪瀑布在瓦上上是几乎看不到的,除非你大着胆子匍匐前行到悬崖边上看,这需要极大的冒险精神,一旦产生意外,后果只有一个:绝对的粉身碎骨!这个热闹我当然要去看看,在西边匍匐到悬崖边,探着头向下望,“飞流直下三千尺”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只见瀑布飞泻而下,由于重力作用在十几米之下大水珠分散成了若干小水珠,直泻而下,冲入云霄,和云雾交织在一块儿,让你分不清哪些是云哪些是溪水,融为一体,颇为壮观。观望一会儿就感觉头晕目眩,生怕一阵风吹来把自己送入这美景之中,赶紧匍匐后退,离悬崖很远了才敢站立起来。
离开兰溪,向光相寺出发了,路不近,边欣赏秀丽的风景边走着,不觉寒气又起,刚才忘了说,自上到山顶,每人都穿上了带来的毛衣,别看七月盛夏,这里海拔较高,气温也就十几度,晚上更低,所以事先都带来了毛衣,即使这样,仍然能感觉大山林寒气逼人,一棵棵松树衫树威严耸立,从箭竹丛中直插云霄,多雨的气候加上少有的人为影响造就了这里精细的自然生态环境,但愿开发商要注意到这一点,保护好这里的生态,让子子孙孙都能享受到这仙境。在谈笑声中,不觉到了光相寺的路口,该回去了,时间也不早了,踏上木桥,缓缓向光相寺走去。
由于前一天的劳累,没有仔细游览过光相寺。一回到住所就出门四处游览一翻。由于现在拜佛居士较少,所以特别清静,据说六月来了一批,每年就这批人上山拜佛,并进行开路,清理路中障碍,以方便后面的游人和居士。寺后是一小溪,溪对面有块坡地,上面箭竹被砍出一片,只有些小草,这是作为冬天滑雪用的。对面有块小山,据说就是瓦山顶峰,上面有铜瓦殿遗迹,据说这是古时拜佛的地方,至于怎么消失的就不得而知,我一口气爬上顶峰,这里有烧过香烛的痕迹,站在这里透过树缝可以看到山下,据说这里天气好的时候能看到我们县城,我望了望,没见到什么,王欢惊呼,看到了看到了,大家望去,都一个劲遥头,看来她看错了。下了小山,到了前面亭子关云海,(前面那张悬崖图就是从这里拍的,虽然图是我下载的,但是我清楚记得山崖形状。)站在亭子里,感觉着时不时袭来的雾气,浑身舒坦,呼吸一下,一直可以润湿到肺部深处。云雾夹着细雨打在身上,是那么的舒服。有时能看到云层飘在脚下,整座山感觉是座天宫,浮动在云层之上。由于光相寺处于东面,看日出是佳地,但是却一点不能看到日落。呵呵,什么事物都不可能一点遗憾都没有,大家说是吧?
至天开始蒙蒙黑,我们到食堂做饭吃去,餐毕,回到住所聊天打牌,由于山里潮,被窝里总觉湿润的,虽然配备有电热毯也只能起到微不足道的效果。四张床,九个人挤。对了,忘记说说了,其实这两天,不,包括黄光寺是三天,都是男女混睡,呵呵,可别想歪了,在野外顾及不到那么多了,女生们害怕单独一间,自己送上门的,其他什么事都没有的,安全是第一位的。第二日,具体记不清几点,六点上下,还在熟睡,听见熊明智在外大叫,日出!倾刻见,众人立马跳起,有的连鞋也没有穿,朝亭子跑去,此时太阳已经从地平线露出半个头了,但是仍然不刺眼,在少量云雾中滚滚而上。
未完,待续、、、
第三篇:达蓬山游记
本文作者:小符哥 好范文原创投稿
达蓬山旅游游记作文
达蓬山原名香山,位于慈溪市东南部,横跨三北、龙山、范市三镇。之所以命名为“达蓬”,是因为这表示从这里出发可以航海到达仙境蓬莱。
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可以和妈妈一起去达蓬山游玩了。我们驾车先到了山顶,举目望去,达蓬山美极了,它重峦叠嶂、林木葱
郁,登山远眺,浩瀚东海尽收眼底!我不禁张开双臂,在公路上狂奔着,贪婪地吸收着清新的空气,放声高喊着,抒发着内心的狂欢。俯首望去,灰蓝色的下窖湖呈现在我的眼前,湖水碧波荡漾,恰逢雨天湖面似烟似雾,冉冉升腾,真令人感觉如入仙境!
山脚下的世界自然人文主题乐园——八十天环游地球大大的映入我的眼帘。它处达蓬山下窖湖湖畔,占地两百五十亩,在青山绿水之中,风光旖旎,清新怡人!我连忙让妈妈陪我去玩。
到了那儿,我先玩了海盗船,海盗船的船体一会儿朝前往上,一会儿朝后往上,好像要站立起来,全船的人都吓得哇哇大叫,我紧闭双眼,死死地拉住扶杆,丝毫不敢放松,真刺激呀!接着,我又玩了鬼城、旋转飞骑等等,其中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就属巴西漂流了。我和妈妈穿上雨衣,汽艇船开动,只见它东撞西碰,溅起来的水花把我们都打湿了,紧接着船又东摇西摆,好像要把我们都卷进水里去,接着一个大浪向我迎面冲来,我大惊失色,连忙把双手举过头顶,可大浪没有因为我的求饶而扑向其他人,一瞬间就把我变成了一只落汤鸡……
达蓬山真美,游乐园真好玩!这么优雅这么有趣的达蓬山,真不愧为旅游胜地,让我乐不思蜀、流连忘返!文章来源:www.7daysinn.biz
第四篇:天女山游记散文
8.2这天,有幸能与作家协会一组的朋友们去采风,心情很是激动。倒不是因为看风景,实质上更是能有向这些文学前辈学习的机会而感到欣喜。一大早,带着许多期待,我们依约等候在顺城邮电局门口,不大一会组员们就陆续的到了,我们凑在一起闲聊,猜想着这个天女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早在前几日,组长徐以江就打电话通知了我们每个人,说是去我们抚顺的一个神奇的地方---天女山。“天女山啊!重庆武隆县那个?”我震惊了。组长笑着说:“哪有那么远,那是我们抚顺市的景区,本来是想去关门山的,可是现在搞活动不让出市,于是我们就选择了这个地方。我上网一查,还真不错。天女山俗称歪砬子,是长白山余脉,与三块石对峙。地处马圈子乡境内,距抚顺市内65公里。风景如画,神秘气息浓郁!”哦,原来是这样。我有些不以为然,心说,抚顺的大小景点,不是说烂熟于心,也是去了很多地方的,虽然都是值得去游赏的景致,但是没有这么神秘啊,看来领导是有些夸大其词了,我心里腹诽。
不一会,组长带着车就到了,一行人很快的就上了车开始向目的地出发。车行进了约40分钟路程的时候,组长介绍,马上就到十八盘岭了,我随着声音举目向车窗外望去,忽然,我的目光停滞了,完全被那连绵起伏的山形所吸引,这不禁让我马上想起了老舍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墨线勾勒的山水画那样……”真是--叠翠层林羞笔墨,山形描得黛眉横!好美的群山啊!车子行驶在山路上,蜿蜒曲曲的,恍如有一种穿肠而过的超脱。那跳动的山形,一不小心便渗透过了车窗,把我的思绪轻轻地拉起,一同流入那深浅不一的翠色中。来之前组长徐以江就已经联系好了向导--马圈子乡文化站站长窦景儒老爷子,当我们到了天女山那里,他已经等待多时了。这是一位头发花白,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老人,白色发青的半袖衬衫和青蓝色的裤子,虽然有一些褪色,但是很干净,给人一种非常淳朴的印象。他一开口我们就感觉到了不凡,从天女山的发现到天女山的开发与规划,以及天女山的各个景点的方位介绍,绘声绘色的足足讲了半个多小时,从他的介绍我们知道,有南天门、狐仙洞、聚仙台、转心湖和藏宝门、龙松顶子、凤凰台等20多个景点。于是,我们在老爷子带领下向山里行进。
走在狭窄的山路上,两侧都长着一种奇怪的树,这是我以前没见过的,不知道谁惊呼一声,这是天女木兰啊,珍稀濒危树种!听到这,我们都不约而同的凑到树前,仔细地打量起来。木兰树叶形有些椭圆,也有的近似倒卵状。叶子隐隐有轻微的香味,树皮也好似有香味。听窦老说,最香的是花,如果凑上去闻一闻,一定会让你知道什么才叫沁人心脾!不过我们来的不是时候,花期在五六月开过了,听到这,我们不免有些许的遗憾。但是,能在这里,看到这么多天女木兰树,无疑也是一个大发现、大收获了。真是“谁道仙娉难得遇,木兰玉树落凡间。层峦叠嶂栖奇木,但喜神游天女山。”
如果说天女木兰让我感到惊喜。那亲眼看到灵芝和人参更让我们感到惊奇!从未见过真正生长活的“神药”的我们,起初看到灵芝还以为是毒蘑菇!在窦老介绍下我们才知道,这里种植了很多的灵芝和人参及很多的蕨类植物。我们不禁窃喜,想马上挖两棵,可是树上挂的摄像头,让我们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哈哈。
不读书的人没有内涵,没有传说典故的山没有韵味!途中还有几座造型典雅古朴的小亭子供游人歇息。每个小亭子都配以雅致的名字,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什么抗联的故事,太白金星的传说,在窦老的绘声绘色中娓娓道来。一线天、步步高升、狐仙洞、龙吐天浆,更增添了景区的神秘感,特别是龙吐天浆一景,更其巧夺天工,海拔六百多米的山体里依然水气繁盛,有清冽的泉水从石壁中渗透顺着打造的龙头流出,让人感到水凭天而降,把手放在泉下,一股爽透的凉意,便顺着手指延到浑身各处,喝上一口,那甘甜清凉的味道,一下子打退了酷热的威猛,舒爽通透!我们争着抢着戏水留影,无不畅快。毫无准备的,我放开的歌喉,“唱山歌欸,这边唱来,那边和......”歌声穿过遮天的翠幕传到了很远。那一刻。我感到那种好似穿越古老繁茂的岁月一样,根植在心灵深处飘飞与自由的异样不知不觉慢慢升起。忘掉烦恼,忘掉世俗,让这种被洗涤的高度纯净着自己,释放着自己。正是“清风默抚暗香徊,龙吐天浆天上来。阵阵清凉消燥暑,清心任作自然裁。”
最神奇的还是要数一线天了,走过龙吐天浆,便来到了一线天。起初,我们只看到了一面陡立的平面山体,可是,当我们靠近才发现,有一条仅半米宽的石缝,大约高20左右,笔直的将一座整山分成两半,犹如天外飞剑,一剑劈下而成。有一条铁栅从上而下以便攀沿。走在其中,两边的石壁平整得几乎让人咂舌,真不知道什么样的鬼斧神工才能打造出这样的奇迹!厚重的山体泛着清凉的水气,好像在不断的往一起挤压,有时一不小心就擦到了手臂和腿,真的好像被夹扁了一样。50米长的路程让我们足足走了10分钟。
通过惊险刺激的一线天,我们顺利的来到了聚仙亭,顾名思义,走过一线天,就来到仙家之地,举目四望,巨木青翠,群山环抱。天空异常的干净,云异常的洁白,一种无瑕的心情油然而生,仿佛站在天与地的边缘,心无旁骛。真想伸手采一片洁白的云朵,然后裁成吊床,悠然中,仰望天上的苍穹,去了悟天地间的真意。坐在聚仙亭里,听着窦老讲诉的神话传说。
更是体会到了天女山的美丽,神奇。诗兴油然鹊起,什么也不能让我扼腕灵感,住笔歇思。遂作以聚仙亭七绝-----聚仙台上聚仙亭,太白真人经此行。一线天峰登得道,游云脚下话风情。
啊,是美丽神奇的天女山,家乡的奇景,让我们流连忘返!
第五篇:胡山游记散文
胡山,位于济南东部50公里的章丘市南郊,双山镇横沟村东,海拔仅有693米,虽然不算高,却在当地小有名气。
3月15日上午,我们一行30几位驴友乘大巴车来到了胡山附近的横沟村。下了车,领队带领我们沿着山间的水泥路向胡山进发。时已仲春,万物复苏,大地新绿,当天天气预报最高气温达到23度,是外出踏青赏春的好日子。美中不足的是风较大一些,能达到四五级吧。济南的春天从来不缺风,刮风正常,不刮风倒是反常,等风不怎么刮了,夏天已悄然来临了。这是我新年之后第一次外出爬山驴行,因此心情特别好。我们走了大约三公里的平坦水泥路,便来到了胡山后山脚下。有人在一大片直立的石壁上用红油漆写了“古月山欢迎你”几个字。我指着标语跟身边的一位驴友笑称,欢迎我们来很好,但把“胡”字写分家就既不严肃也不应该了。驴友说,你不用笑,这字没错,胡山也叫古月山。我一怔,自我解嘲地说,这么巧呀。
写标语的石壁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当地人早年开山时炸出来的。石壁前还有个平整的大石坪,足有几百平米,显然也是人工凿出来的,我们先期抵达的人就在大石坪上休息,等候后边的驴友。我环视周边逶迤秀丽的山峦,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再看看胡山,只见满目的绿色,放飞似的心情格外舒畅。我又伸长脖子寻找主峰,却看不到半点影子。有驴友告诉我,主峰在东南方向,离这儿还远着呢,登上山顶或许可以看得到。
人到齐了,领队说,出发吧。大家排着蛇形的队伍沿着上山的小径开始爬山。渐渐地山势愈来愈陡峭,坡度几乎达到了七八十度,爬山的艰难可想而知。好在山坡上松树颇为密植,乱石较少,因此心理上觉得安全多了。也许是我们从山北坡开始爬山的缘故吧,在山林里竟然感觉不到一丝的风,一路上除了驴友们说说笑笑的声音,连鸟儿的叫声似乎都很少,如果少数人来这里,就凭这山林里的幽静也能吓出一身汗来。到了半山腰,我们的队伍脱节了,大致分成了两部分。走在前面的一小部分人跟随一位老驴沿着比较平缓的山半腰小径往东面去了。领队说,我们不往东去,接着爬山,只是山坡陡峭一点,大家小心些,一会儿就到山顶了,而且沿着山脊去主峰的路也好走。真的如领队所说,我们爬了不到十几分钟,就成功地到达了山顶。
到了山顶的那一刻,山风像捉弄人似的忽然来了,顿时掀乱了人们的头发,让人有点措手不及。但此时的山风与冬天的山风截然不同了,不仅一点也不觉得冷,反而被风吹的脸颊还怪惬意的呢。站在山顶上,经风一吹,爬山出的一身汗水很快地就消了。山南坡根下有个小村庄,村庄的轮廓一览无余。驴友告诉我,这个村庄叫马家峪。山下平原上的小麦绿油油地包围着村庄,村子内外点缀着稀稀落落的绿柳。远处的山岭仍然是雾蒙蒙的,太阳下就像轻烟似的。我习惯地看看远近的风景,拍几张照片,然后坐下休息。其他的驴友有忙着拍照欣赏风景的,也有喝水、吃东西的。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女人们总是喜欢照相,几个人嘻嘻哈哈地摆出各种姿势,照了个人,再照合影,咯咯的笑声十分好听。
胡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主峰在山脉的东部,西部的山脊大致是一道斜坡,不过稍缓和一些而已。我们沿着山脊,边欣赏胡山以及山下的风光,边向主峰前进。山脊南坡的植被不如北坡那么茂密,而是稀稀落落的,松树也明显地比北坡少了许多。当然南坡比北坡更为险峻,多处的石壁几乎就是垂直的,人想从此攀登上山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观察济南周边的许多山岭,北坡普遍比南坡树木茂密一些。有驴友说,这种情况可能与北方雨水稀少有关吧。我觉得很有道理。大约到了山脉的中间部位,山脊上出现了一些碗口一般粗的丛生状树木,每一丛大约有五六棵,甚至七八棵。这些树干普遍比较光滑,却多数长的不怎么直溜,而是弯曲着身子斜刺里生长。我不认识这种树,因为现在树叶还没长出,但凭印象判断,这应该是荆棵。荆棵多长不大,长到手杖一般粗的也得数十年,甚至更久,像胡山上这么粗的荆棵估计起码也得几百年吧。我问身边的老大哥驴友栗哥,他说,也不认识,爬了这么多的山,还没见过像这么粗的荆棵呢。驴友们都感到好奇,纷纷与之合影。我们走了不到几百米长的山脊,见了足有七八十棵这样的怪树。如果真的是荆棵,将是十分罕见的古荆族群了。期待在树叶长出来的时候再来,希望能解开这个谜底。
接近主峰时,有一道损毁的古建筑墙体,像是座山寨石门,虽然已经坍塌得面目全非,但仍然依稀可辨。在石门下,我们两支队伍汇合了。见许多驴友都拥挤在一处悬崖边上拍照,我觉得太危险便不敢靠近。有驴友告诉我说,站在那里可以看到“象鼻石”。一听说什么“象鼻石”,我来了兴致,小心翼翼地靠近过去,居高临下观看。只见悬崖前方山半腰处突然一峰斜刺里凸起,像一把利剑直刺苍穹。“利剑”又像一个小写的“h”,高大约有三十米,中间有一个大洞,还真的跟桂林漓江边的象鼻山有点相像。有驴友说,这就是胡山著名的“落鹰石”景点。我仔细看看,它不是一块独立的巨石,而是一处比较细瘦的小山峰,因此叫它落鹰石并不怎么确切,叫落鹰峰似乎更妥。据说有黑鹰常落于此山峰顶端的巨石上,因而得名。关于这落鹰石,原先在胡山主峰上立有一通石碑,上面记载了一个传说:道光十八年,胡山上突然飞来一群黑鹰,在山南侧的落鹰石一带盘旋,且数量愈来愈多,落鹰石上下落了黑压压的一大片,形成一道独特的奇观。据当地人说,胡山山神本是一只大黑鹰,这落鹰石就是胡山山神的居所。黑鹰们每隔60年,来胡山山神居所聚会一次,或许是朝拜的吧。
关于胡山山神,当地也流行着一个传说:北宋熙宁年间,章丘城北的女郎山上住着一个道士,叫穆子衡。此人为人刚直,善良厚道,因此颇受附近村民敬仰。有一天,穆子衡正在静坐,忽然有一只白鹤飞近他,说道:“胡山有棵千年人参,谁吃了它就能成仙。”说完后,白鹤便飞走了。穆子衡感到怪异,便决定去胡山看看。有一天,穆子衡来到胡山,突然下起了大雨,便赶紧找地方避雨。胡山上建筑物不多,正在他着急的时候,突然发现山林深处有一间茅屋。穆子衡喜出望外,便跑过去敲门。一个白胡子老翁打开了门,让他进屋避雨。老翁问他下雨天来胡山干什么。穆子衡把自己寻参一事告诉了老翁。老翁说:“我也是来胡山寻找人参的,已经住在这里三十年了,却一直没有找到,可能这山上根本就没有人参吧。”穆子衡顿时有些失望。雨一停,穆子衡便向老翁告辞。老翁见穆子衡穿得单薄,且衣服被雨淋湿了,便拿出一件黑色衣服,送给他。穆子衡推辞不过,只好穿上。突然,穆子衡觉得那衣服越来越紧,好像与皮肉长在了一起,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只黑鹰。这时,老翁笑道:“我便是那胡山千年人参,本为胡山山神,因修行圆满,已经成仙。我看你品端行正,乐善好施,有意让你继我之后为胡山山神。你要永远守护着胡山和这里的百姓。”说完,老翁化作一只白鹤飞走了。
胡山的传说众多,山洞也不少,据说大小山洞有几十个,其中最为著名的要算妖精洞了。妖精洞位于胡山北侧山腰的一片石壁上。洞口呈圆形,仅能容一人爬行进入。洞内怪石嶙峋,幽暗深邃,冷气侵人,一般人不敢贸然进入。传说这妖精洞是妖精们藏宝的地方。有一天,附近一村民来山上砍柴,在妖精洞外捡到妖精遗落的几件珍宝。由于村民贪心,便把妖精洞给封堵了。第二天村民再来取宝时,却发现洞里已经没有了珍宝。原来妖精们见财富暴露,便把财宝转移走了。如今,仍有远近村民不时来山上拜谒妖精洞。
我们继续爬山,终于到达了主峰。主峰上有一处寺庙遗址,但仅剩下残垣颓壁和满目的荒草了。遗址附近还有两尊赑屃,遗憾的是,一尊赑屃虽然雕刻精美,头却被人为砸坏。还有二三十公分厚的半截石碑躺在赑屃旁边,另一半不知去向。石碑上面的字迹比较模糊,却大致可以看出是晚清年间立的。另一赑屃也遭到破坏,散落在断碑东边二三十远的悬崖边上。这些历史文物被破坏成这副模样,实在令人惋惜。
李开先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大戏曲家,他的故乡就在胡山附近。嘉靖八年,李开先中得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他为官十三年,因刚正不阿,被罢官回乡。从少年至辞归故里,李开先一生与胡山结下了不解之缘。辞官后,他一直在这里读书和休息,因此胡山又被称为“李开先书斋”。传说山上有李开先题写诗文的石碑,最有可能是在主峰寺庙遗址一带地方,但我在遗址附近转悠了半天,也未见到。或许年代久远,遗失了或者被人掀下悬崖也未可知。
这时,时间已经到十二点了。领队说,我们就在主峰上找个避风处吃饭,下午去朱家峪看看。
我们来到峰北侧一处平地上,这儿一丝风也没有,而且太阳暖烘烘地照着,正好便于吃饭、休息。大家分成几伙人凑在一起吃饭。每一伙人围着地上的一块塑料布,大家拿出各自带的美食佳酿来,往塑料布上一摆,也很丰盛。大家喝酒吃菜,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我每次喝几杯白酒,微醺之后,便有点睡意,于是酒足饭饱之后便倒在一处厚厚的野芦苇上休息。也许是山高峰俊的缘故吧,太阳竟然火辣辣的晒人,颇有夏天的范儿。我脱下运动衣搭在芦苇上,权当个遮蓬,竟然立竿见影,马上就有了点微微的风儿,甚为惬意。躺了一会儿,竟然难以入睡,因为那些还在喝酒的驴友吆吆喝喝的,你想睡着也有点难。迷迷糊糊地躺了也不知道多久,听见有人说,开拔了!于是急忙起来。
我们是从东坡下的山。俗语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此话一点不假。东山坡也很陡峭,虽然树木比较稀少,荒草却十分茂密,下山的小径比较滑溜就在预料之中了。山半腰陡壁上有一处保存的比较完好的山寨石门,只是拱形的穹顶破个大洞,孤凄地立于荒草荆棘之中。大家出了寨门,小心翼翼、有惊无险地下到山根下。领队建议,大家合个影再走吧。于是大家以漫漫荒草和峻拔的胡山为背景,照张合影,然后沿着山间小径朝古村朱家峪方向迤逦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