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风景区管理暂行办法
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风景区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风景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风景区资源,维护风景区生态环境,促进风景区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四川省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风景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风景区内的规划、保护、利用、日常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风景区的管理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原则。
第四条 市白龙湖亭子湖管理机构履行白龙湖、亭子湖风景区综合监督管理职责。
相关县区人民政府设置的湖区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湖区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湖区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由利州区湖区管理机构负责。
县区人民政府发改、旅游、民政、财政、国土、环保、规建、交通、水务、农业、林业、文化、体育、安监、扶贫移民、投资、公安、城管、卫生、民宗、航务海事等部门及乡镇、街道办事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风景区内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风景区生态环境的义务,并有权举报、制止破坏风景区资源、自然生态环境和风景区设施的行为。
在风景区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扬。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六条 白龙湖、亭子湖风景区规划分别是白龙湖、亭子湖风景区保护、管理、建设和开发利用的依据。
风景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循风景区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七条 风景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风景区规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
(三)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航道规划相衔接;
(四)保持风景区自然景观原有风貌和人文景观历史风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各项建设应当与风景区环境相协调;
(五)协调处理好保护与建设、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六)确定功能分区,划定分级保护范围,提出分级保护规定。
第八条 风景区规划的编制和审定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白龙湖亭子湖管理机构牵头,县区协助。
(二)各类跨县区的专项规划由市上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
(三)县区负责对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进行深化、细化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设计方案的深度。
(四)市白龙湖亭子湖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各项规划的实施情况。
(五)白龙湖规划的审批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执行;亭子湖各项规划经市白龙湖亭子湖管理机构审核后,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批。
第九条 编制风景区规划,应当广泛征求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和专家的意见;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与他人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应当进行听证。
第十条 风景区各类规划未经批准前,不能从事任何开发利用建设活动。
风景区规划经批准后应当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
确需对风景区规划的内容进行调整或变更的,应当按原审批程序重新报批、备案。修改后的各项规划应当重新公布。
第三章
保护管理
第十一条 风景区的水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所处的环境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者随意改变。
第十二条 县区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水体保护、景观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等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保护措施,落实保护责任制。
风景区保护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应当公布后实施,同时报市白龙湖亭子湖管理机构备案。
风景区内的单位、村(居)民和游览者应当保护风景区的景观、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野生鱼类等资源和各项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遵守风景区相关规定。
第十三条 县区湖区管理机构应当对风景区内的古建筑、古园林、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遗迹、遗址、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资源、特殊地质地貌等进行调查登记、监测,并采取建立档案、设置标志等措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保护。
调查登记、监测的数据和相关保护措施应当公布后实施,同时报市白龙湖亭子湖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四条 风景区水资源的配置与调度,应当依照规划,兼顾生活、生产、生态、航运以及旅游景观等需要,提高水域环境质量。
第十五条 风景区严格执行规划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禁止新建扩建改建污染风景区水体的项目。
风景区内开展渔业、旅游、航运、体育运动等涉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项目,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并制定具体规划和方案。
第十六条 白龙湖、亭子湖及汇入白龙湖、亭子湖的水系流域内的县区政府应当组织编制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完善城镇截污干管和污水处理体系。城镇产生的污水都应当进入污水管网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风景区内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因生活、生产经营所排废水、固体废弃物,应当建立配套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和固体废物(含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排放和处置。
风景区航行的各类船舶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置污水、污染物、废弃物收集设施。
风景区范围内饮用水源的保护由环保、水务部门负责。第十七条 风景区内取水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的规定,向水务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水许可证,并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第十八条 风景区内制定生态渔业发展规划。
风景区生态渔业捕捞实行捕捞许可制度和捕捞限额制度。风景区从事生态渔业捕捞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办理渔业捕捞许可证,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并按照核准的作业类型、场所、时限和渔具规格、数量进行作业。
县区有关部门在依法办理相关许可手续前,应当征求市、县区湖区管理机构的意见。
第十九条 风景区内从事水上训练、竞赛等重大活动,应当经县区湖区管理机构审核,报市白龙湖亭子湖管理机构审定后,在划定的风景区范围或水域内进行。
第二十条 风景区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一)出租、出让风景名胜资源和风景名胜区;
(二)设立各类开发区;
(三)非法占用风景区土地;
(四)从事开山、采石、挖砂取土、围湖造田、掘矿开荒、修坟建碑等改变地貌和破坏环境、景观的活动;
(五)烧荒、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森林;非法采伐和移栽、毁坏古树名木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破坏水源涵养林、护岸林和其它植被;
(六)修建储存或者输送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等危险品的设施,或者其他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和危害风景名胜区生态、公共安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七)猎捕、伤害各类野生动物;
(八)违反渔业规划进行网箱养殖、施肥养殖等肥水养殖行为;
(九)禁渔期内捕鱼;使用电、毒、炸等灭绝性方式及其他禁用渔具捕捞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
(十)堆放、倾倒、排放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动物遗体等固体废弃物、有毒有害废物和其它污染物;
(十一)排放未经处理达标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利用渗井、渗坑、溶洞、裂隙、暗管等方式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十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区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构筑物;
(十三)其他损坏景观、生态和环境卫生等行为。
第二十一条 在风景区内从事除第二十条规定外的其他的影响生态和景观的活动,有关部门在依法批准前应当征求县区湖区管理机构审核意见。
县区湖区管理机构审核后,应就审核事项报市白龙湖亭子湖管理机构备案。
第四章
建设管理
第二十二条
风景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符合风景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新建、扩建、改建建(构)筑物,其布局、体量、外观结构、高度、色调应当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不得破坏风景区内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第二十三条 在白龙湖风景区内修建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要求的公路、索道、缆车、大型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与游乐设施、宾馆酒店、设置风景名胜区徽志的标志性建筑等重大建设项目,以及符合规划的其他建设项目的选址和设计方案,应当由县区白龙湖管理机构提出审核意见,经市白龙湖亭子湖管理机构审查后,按法定程序报审。
第二十四条 亭子湖风景区内的建设项目按下列程序进行审批:
风景区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原则,市政府重点管理核心区,其他区域委托相关县区政府管理建设。风景区内的建设项目的选址和设计方案应当报市白龙湖亭子湖管理领导小组审批,并报市白龙湖亭子湖管理机构、市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挖掘风景区内的道路。需要占用、挖掘道路的,有关机构依法批准前,应当征求县区湖区管理机构的意见。
第二十六条 县区湖区管理机构应当配合所在地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建设项目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和竣工验收备案等工作。
第二十七条 风景区内从事建设施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按照批准的时间、位置和设计进行施工;
(二)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围栏;
(三)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原有风貌以及周围的植被、地貌和水体;
(四)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场地,恢复环境原貌。
第五章
利用管理
第二十八条 开发利用风景区内的水体、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应当符合风景区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
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风景区内的产业发展、开发利用规划应当符合风景区内核心风景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的分类保护要求。
风景区内利用风景名胜资源进行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宣传营销、旅游开发等活动,应当报市白龙湖亭子湖管理机构审定后统筹实施。
第二十九条 风景区内从事旅游服务、交通运营、餐饮住宿、娱乐、摄影摄像、户外广告等商业活动,应当依法取得项目经营权。
第三十条 经县区湖区管理机构审核和有关部门批准,在风景区从事设置、张贴商业广告,举办大型游乐以及影视、娱乐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缴纳风景资源有偿使用费和生态恢复保证金。
第三十一条 风景区门票收入和资源有偿使用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依法用于风景区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第三十二条 县区政府应当根据风景区有关规划改善交通、服务设施和游览条件。
第三十三条 县区政府应当按照规划组织扶持风景区内的居民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和服务事业,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制止和限制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生产事业。
第六章
日常监管
第三十四条 风景区的日常监管工作由市、县区湖区管理机构共同负责。
县区湖区管理机构应当制定风景区游览的各项具体规定,并在景点的醒目位置予以公告。
进入风景区的旅游者和其他人员,应当爱护风景名胜资源和各项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遵守风景区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五条 县区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对风景区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落实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完善各项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保障风景区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县区湖区管理机构应当在风景区内设置规范的标志标牌,在危险地段设置安全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并协助相关部门定期对交通、旅游等各种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三十六条 县区政府应当建立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成立专业的日常清扫保洁和湖面垃圾打捞队伍,配备相应的垃圾打捞设施设备。
风景区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求,做好责任区域的日常清扫保洁工作。
第三十七条 县区公安机关应当加强风景区内治安和道路交通管理,控制车辆流量,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十八条 凡进入风景区内的各种车辆、船舶,应保持干净、整洁,按规定路线或航线行驶,并在指定地点停放。
第三十九条 经营商品、服务项目应当明码标价。出售或者加工的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第四十条 风景区内各经营单位的指示标牌,应当按县区湖区管理机构规定的式样、规格制作,在指定地点安置。
第四十一条 风景区内游乐项目的经营者,应当在游乐设施的危险区域、部位设置警示标志,指定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并定期对游乐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
第四十二条 经批准在风景区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改变经营场所和扩大营业面积,在非指定的经营地点、区域揽客、出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
(二)景物周围圈占摄影位置;
(三)强行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乱收费、出售假冒伪劣商品;
(四)其他违法经营行为。
第四十三条 县区湖区管理机构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不得将规划、管理和监督等管理职能委托给企业或者个人行使。
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不得在风景区内的企业兼职。
第四十四条 县区湖区管理机构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加强对风景区的执法监管。
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可以采取现场检查、询问有关人员、查阅或者复制有关资料等方式取证。
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挠、妨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五条 县区湖区管理机构实施的重大行政处罚行为应当依法向市白龙湖亭子湖管理机构和县区政府法制机构备案。
县区湖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执法通报制度,在执法中发现涉及其他部门执法管辖范围的违法行为时,应及时通报有关部门,依法协调处理。
县区政府应当在景区内逐步建立联合执法或综合执法制度。
第四十六条 市白龙湖亭子湖管理机构应当对县区风景区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年度目标考核。
市白龙湖亭子湖管理机构应当对县区湖区管理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并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由县区湖区管理机构依照《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四川省风景名胜区条例》相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八条 市、县区湖区管理机构和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依法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白龙湖风景区、亭子湖风景区范围概况。
白龙湖风景区范围:总面积416.3 km2,其中水域面积78.8 km2,北至姚渡镇,西至木鱼镇、骑马乡,南至紫兰坝水电站,东至省界,涉及利州区三堆镇、金洞乡,青川县骑马、木鱼、姚渡、沙州、营盘等7个乡镇。
亭子湖风景区范围:总面积462 km2,其中水域面积110 km2,涉及苍溪县鸳溪镇、浙水乡、亭子镇,剑阁县鹤龄镇、樵店乡、杨村镇、店子乡、田家乡、木马镇、江口镇、闻溪乡、张王乡,利州区宝轮镇,昭化区射箭乡、朝阳乡、明觉镇、红岩镇、沙坝乡、白果乡、黄龙乡、丁家乡、陈江乡、虎跳镇、青牛乡、香溪乡、张家乡、昭化、大朝,广元经济开发区盘龙镇、袁家坝街道办事处、石龙街道办事处等3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核心景区按总体规划划定的范围执行。
第五十条 本办法由市白龙湖亭子湖管理机构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5年11月21日起实施,有效期2年。
第二篇:广元市商品房预售管理暂行办法
广元市商品房预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商品房预售行为,维护商品房买卖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商品房,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依法出让取得的国有土地上开发建设并向社会公开出售的房屋及其附属设施。
本办法所称商品房预售,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尚未竣工的房屋预先出售给买受人,并由买受人支付定金或者房价款的行为。
第三条 市规划建设和住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城区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并指导全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县区规划建设和住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
第二章 商品房预售许可
第四条 商品房预售实行许可制度。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商品房预售,应当向规划建设和住房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预售许可,依法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 1 — 的不得进行商品房预售。
第五条 开发企业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商品房预售许可申请表;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或相关证明文件;
(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
(五)按申请预售的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的证明;
(六)提供后续资金来源保障方案、工程施工合同及关于施工进度的说明;
(七)商品房预售方案(需说明商品房位置、竣工交付日期、装修标准、前期物业服务、销售方式、优惠措施、经营性或非经营性配套设施及其产权归属等内容);
(八)具有测绘资质的测绘企业出具的房屋面积测绘报告和施工总平面图。
第六条 规划建设和住房行政主管部门受理预售申请应在10日内审核办结,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规划建设和住房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人员现场考核,做好影像和记录,存档备查。
第七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后应与规划建设和住房行政主管部门、相关金融机构签订《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书》。
第三章 商品房预售管理
第八条 各县区规划建设和住房行政主管部门要健全网上签约平台,商品房买卖合同必须实行网上签约。
第九条 规划建设和住房行政主管部门在发放《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应当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公开预售信息并抄送相关部门。
第十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应与买受人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商品房买卖合同必须使用四川省《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需签订补充协议(合同)的,补充协议(合同)文本应当向当地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备案;《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到当地规划建设和住房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合同备案手续。
第十一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商品房销售场所公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业主临时公约、前期物业服务合同、设置抵押权的基本情况以及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和账号。
第十二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进行虚假广告宣传,商品房预售广告中应当载明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文号。
第十三条 已批准预售的房地产项目不得擅自变更规划、设计,确需变更应取得所有买受人书面同意并报相关部门依法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十四条 住宅商品房应当按套销售,不得分割销售;商业
— 3 — 用房、写字楼、以及依法可售的地下室停车位等,应按幢、层、套、间、位具有明确范围界限的单位进行销售。
第十五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自行销售商品房,也可以委托具有营销资格的代理机构销售。
第十六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规划建设和住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预售,撤销预售许可证。
(一)隐瞒有关情况;
(二)提供虚假材料,或者采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
第四章 商品房预售资金管理
第十七条 市规划建设和住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城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工作,并指导全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工作。各县区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预售资金监管工作。
第十八条 开设监管账户的金融机构必须具备资金监管能力,不具备相应监管能力的金融机构不得开设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
第十九条 已批商品房预售项目的预售资金必须全额存入监管账户,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监管资金由规划建设和住房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用于本项目工程建设。房屋初始登记完成后解除预售资金监管。
预售资金包括批准预售后的定金、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按揭首付款及贷款、公积金首付款及贷款、以及土地和项目抵押贷款等全部销售收入。
第二十条 一个商品房预售项目原则上只能设立一个监管账户。一个商品房预售项目指一个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中指定预售的所有房屋。如因按揭贷款等原因确需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监管账户的,须经当地规划建设和住房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必须载明监管账户信息,协助买受人将房款存入监管账户。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时必须提供监管银行缴款证明。
第二十二条 预售资金的使用必须按照《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约定的内容及范围支取,监管账户内的资金余额不得低于监管资金拨付总额的5%。
第二十三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使用预售资金时,应提出书面申请。符合预售资金使用条件的,规划建设和住房行政主管部门应在1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拨付的意见。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四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取得《商品预售许可证》擅自预售商品房的,依照《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依法处理。
— 5 — 第二十五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按规定使用预售资金的,依照《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依法处理。
第二十六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按规定将预售款存入监管账户的,规划建设行政和住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并暂停监管资金拨付,逾期不改的,规划建设和住房行政主管部门应关闭该项目网上签约系统。
第二十七条 监管金融机构不按《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监管资金的,规划建设和住房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取消监管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并按照协议追究违约责任。
第二十八条
规划建设和住房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将给予责任追究和依法依规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第三篇:广元市城市道路挖掘管理暂行办法
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广元市城市道路挖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广府办发〔2012〕5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广元经济开发区、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管委会:
《广元市城市道路挖掘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7月9日
广元市城市道路挖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道路挖掘管理,充分发挥道路功能,保障交通畅通,维护市容环境整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因敷设、维修地下管线或者进行其它工程建设,需要挖掘城市道路的,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市道路,是指由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建设或养护、维修的城市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共广场、过街地下通道以及桥梁、隧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本市城市道路挖掘的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市城市规划区主城区范围内城市道路挖掘的管理工作。利州区城市道路挖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除主城区范围以外)的城市道路挖掘管理工作,元坝区、朝天区的城市道路挖掘行政主管
—1—
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城市道路挖掘管理工作。
规划建设、公安交通、林业和园林、水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 涉及燃气、供排水、电力、通信等工程项目建设的城市道路挖掘活动实行计划管理。
城市道路挖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建设、公安交通和涉及挖掘城市道路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共同编制城市道路挖掘计划。
各有关部门和城市道路挖掘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城市道路挖掘计划。
第五条 编制城市道路挖掘计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与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详细规划和城市道路新建、改建、扩建、养护维修计划相协调;
(二)不安排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全市性的重大公共活动期间;
(三)同一道路上的不同挖掘道路工程安排在同一时段内进行;
(四)具备条件的安排一槽多线分层铺设。
第六条 城市道路挖掘计划应当向社会公示,接受公众监督。
第七条 未经城市道路挖掘行政主管部门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挖掘城市道路。
第八条 办理挖掘城市道路许可应当申领填写挖掘城市道路申请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书面申请;
(二)企业营业执照,事业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或公民身份证等复印件;
(三)施工单位的市政三级以上(含三级)资质;
(四)包含施工(挖掘和修复)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污水排放方式、垃圾处理及施工安全组织方案等内容的施工方案;
(五)规划建设和公安交通等部门意见;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材料。
—2—
第九条 埋设在城市道路下的管线发生故障需要紧急抢修时,可以先行开挖抢修,并同时通知城市道路挖掘行政主管部门、规划建设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抢修单位应在24小时内按照规定申请补办许可手续。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未满5年或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未满3年的,因特殊情况确需挖掘,应当先向城市道路挖掘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说明理由。城市道路挖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3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一条 城市道路挖掘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挖掘城市道路申请后,应当进行现场勘察,在20个工作日内做出许可或者不许可的决定。做出不许可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经许可挖掘城市道路的,挖掘单位应当依法交纳城市道路临时占用费、挖掘道路修复费、垃圾处置费等相关费用。所收费用专项用于城市道路维护、维修。
第十三条 城市道路挖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开许可范围、许可程序、收费标准等事项,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四条 经许可挖掘城市道路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规划和建设部门批准的施工方案挖掘和恢复;
(二)在施工现场规范设置施工公示牌;
(三)开挖断面严禁上窄下宽;
(四)按公安、交通相关部门规定的要求设置安全护栏、交通导向标志及路障警示灯等设施;
(五)施工污水需排入市政排水管道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第十五条 道路挖掘施工完毕后应当及时恢复路面并清理现场,通知城市道路挖掘、规划建设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并移交竣工资料,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
—3—
第十六条 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挖掘城市道路时限或者增加面积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七条 挖掘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造成路面开裂、坍塌及地下管线损坏或其它安全隐患的,挖掘单位应及时通知城市道路挖掘、公安交通、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及时采取安全处置措施,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方可继续施工。
第十八条 挖掘单位具有相应市政道路施工资质并要求自行恢复经批准的,城市道路挖掘行政主管部门不收取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
挖掘单位委托具有相应市政道路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恢复的,须将恢复委托协议报城市道路挖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城市道路挖掘恢复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质量保证期限为1—2年。
(一)挖掘单位按照规定进行路面恢复后,应及时通知规划建设和城市道路挖掘主管部门进行初验。规划建设和城市道路挖掘主管部门现场初验合格后,出具初验凭证。城市道路挖掘恢复质量保证期的起始日期以初验凭证的注明日期为准。
(二)在质量保证期限内如出现路面沉陷、裂纹或方砖松动等现象,挖掘单位应在限定期限内修复,并承担再次修复的费用。
(三)质量保证期内出现道路恢复质量问题,挖掘单位未按期实施二次修复的,由城市道路挖掘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市政道路施工单位进行修复,修复费用在质量保证金内予以扣除。凡在质量保证期内出现两次道路修复质量问题的,挖掘单位交纳的质量保证金不予退还。
(四)质量保证期内未出现道路恢复质量问题,由城市道路挖掘行政主管部门全额退还质量保证金(不计息)。
(五)质量保证金按照市政设施赔偿费标准计算。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道路挖掘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责令
—4—
限期改正,可以并处2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经许可擅自挖掘城市道路的;
(二)未在城市道路施工现场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围设施的;
(三)挖掘城市道路后,不及时清理现场的;
(四)紧急抢修埋设在城市道路下的管线未在规定时限内补办相关手续的;
(五)未按照批准的位置、面积、期限挖掘城市道路,或者需要移动位置、扩大面积、延长时间,未提前办理变更审批手续的。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挖掘城市道路的单位或者个人,因施工损坏道路附属设施、地下管线设施的,应及时告知城市道路挖掘主管部门和相关权属单位,并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二条 城市道路挖掘路行政主管部门和规划建设、公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不得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市城市规划区,是指法定的市辖区范围内城乡建设统筹规划区,包括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的全部区域。
本办法所称市城市规划区主城区,是指广元中心城区中的核心城市区域:东至大石场镇,西至盘龙场镇,南至南山山脊,北至工农—黑石坡。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两年。第二十五条 各县、区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5—
第四篇:太平湖风景区船只管理暂行办法
太平湖风景区船只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太平湖风景区(以下简称景区)船只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太平湖水域资源,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维护水路运输市场秩序,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景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景区水域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的船只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船只,包括旅游客船、小型快速客船、乡镇客渡船、渔船、农业自用船、单位自用船、水上浮动设施以及从事其他作业的船舶。
第三条
景区船只管理遵循科学规划、依法管理、保障安全、加强服务的原则。
第四条
太平湖风景区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景区管理机构)负责船只的统一管理工作;负责太平湖风景区船只发展规划编制起草工作;组织开展船只及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检查。
海事、航运、农业、渔政、交通、环保、公安等部门和机构以及沿湖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景区船只管理工作。
第五条
编制太平湖风景区船只发展规划应当符合景区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充分考虑景区的结构布局、游客容量和开发利用强度。
景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六条
区航运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景区船只发展实际,本着优化运力结构、满足服务需求、促进健康发展的原则,经景区管理机构审核后,向市航运管理机构提出运力发展计划的建议。市航运管理机构同意后,于每年第四季度发布下一的运力发展计划。
运力发展计划应当符合太平湖风景区船只发展规划和太平湖旅游发展需要。
第二章
船只的经营、建造
第七条
在景区从事水路运输经营应当具备与其经营种类、项目和范围相适应的设备、设施、资金和专业人员等条件。经景区管理机构审核,依法取得《水路运输许可证》并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八条
从事旅游客船、小型快速客船、水上浮动设施等旅游运输、服务项目的,由景区管理机构采用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确定经营者。招标、拍卖时,应当将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标准纳入招标、竞拍条件。未取得经营权的不得从事旅游运输、服务活动。
景区管理机构应当与经营者签订旅游项目经营合同,依法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明确经营期限。经营者应当缴纳风景名胜区资源有偿使用费,实行公司化经营,服务项目应明码标价。
第九条
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的收入应当专门用于景区资源的管理、保护。具体征收标准和办法,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在景区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活动的船只,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依法进行登记,并符合安全运营、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十一条
在景区新建、改建从事旅游经营项目的船只,应当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取得经营权后,方可向海事、航运管理机构申请建造。
第十二条
从事旅游经营项目的经营者新建、改建旅游客船时,应当符合下列标准:
㈠符合旅游船舶船型技术标准要求;
㈡钢制客船船龄不超过20年,增强纤维客船船龄不超过15年;
㈢船体美观,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外观光亮,护栏、甲板色泽整洁,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活动场所;
㈣船舶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符合GB2894、CB/T10001、JT243的规定;
㈤具有有效的防噪音措施,舱室噪声标准应控制在60分贝以下; ㈥乘客舱每一游客占用面积≥2㎡,舱室内应铺地毯或木地板,按乘客定额配足舒适座椅;
㈦配有中央空调,卫生间安装低噪音抽水马桶、配备面盆、梳妆镜,有排风系统或排风器;
㈧配置密闭的生活废弃物回收箱(桶),建立游船垃圾日常收集上岸工作制度,设置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装置,并预留污水回收管网系统;
㈨按规定配备安全电子设备。
第十三条
从事旅游经营项目的经营者新建、改建小型快速客船时,应当符合下列标准:
㈠符合旅游船舶船型技术标准要求; ㈡船龄不超过10年;
㈢船舶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符合GB2894、CB/T10001、JT243的规定;
㈣配置密闭的生活废弃物回收箱(桶),建立游船垃圾日常收集上岸工作制度。
第十四条
从事旅游经营项目的经营者新建、改建水上浮动设施时,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㈠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设计完备的图纸资料,并经景区管理机构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
㈡配备国家规定救生、通信报警和消防设施;
㈢配置合理有效的垃圾污水处理装置或储存容器,建立垃圾污水收集上岸工作制度。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单位自用船的,须经景区管理机构审核同意后,向海事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筹建申请,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建造。
第十六条
新建、改建乡镇客渡船的,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景区管理机构审核同意后,向海事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筹建申请,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建造。
第十七条
新建、改建渔船和农业自用船的,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景区管理机构审核同意后,向渔业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筹建申请,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建造。
第十八条
新建、改建其他船只的,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程序进行。
第十九条
从事水路运输的经营者,应当保持相应的经营资质条件,在核定的经营范围内从事水路运输经营活动,不得转让或者变相转让水路运输经营资质。
第三章
船只的安全管理
第二十条
景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加强安全管理,保障游览安全,设置安全警示标牌,督促水路运输经营者依法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水上交通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并组织落实。加强对船舶、浮动设施、船员和通航安全环境的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患时,应当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有关单位和个人不立即消除或者逾期不消除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采取责令其临时停航、停止作业,禁止进港、离港等强制性措施。
第二十二条
航运管理机构应当对水路运输经营者的营运证照、经营范围等内容实施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理违法行为。
第二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村和船只所有人的安全责任制,落实渡口船舶、船员、旅客定额的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船舶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专门人员,督促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船员遵守有关内河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二十四条
船只的所有人或者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对船只的交通安全负责。开展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知识、遵纪守法、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不得聘用无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人员担任船员,不得指使、强令船员违章操作。
第二十五条
单位自用船所有人应当同景区管理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并落实船只安全管理制度,不得参与水路运输经营活动。农业自用船所有人应当与所在村(居)民委员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第二十六条
水路运输经营者应当使用符合规定条件、配备合格船员的船只,保证船只处于适航状态。按照船只核定载客定额或者载重量载运旅客、货物,不得超载或者使用货船载运旅客。水路运输经营者应当为其旅游客船、小型快速客船投保承运人责任保险和其他依法应当办理的保险,或者取得相应的担保。
第二十七条
船只在航行、停泊和作业时,必须遵守内河交通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得从事非法营运、非法渔业捕捞生产等活动,不得向太平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禁止直接向水体排放油污、污水,倾倒垃圾。
各类船只应按指定的停泊区域停泊。在航行、停泊、避风和作业时,不得损坏景区的设备设施。
第二十八条
从事旅游经营项目的船只应当布置整洁、美观,保持设施、客舱内卫生,对客舱设施、设备应当进行经常性检查,及时更换破损设施、设备;船员、服务员应统一着装,佩戴服务标志,礼貌待客,优质服务。收费时应开具有效票据,禁止乱收费或者强制向游客提供收费服务。
第二十九条
各类船只进出港口,应当按规定办理进出港签证。封闭水域内,定点定期定线的旅游客船、小型快速客船、乡镇客渡船、单位自备船,经海事管理机构批准后,可办理短期定期签证。
旅游客船、小型快速客船从事涉外旅客运输业务时,应当在办理签证时将当日运输的时间、航线、停靠站点等计划以书面形式报海事管理机构备案。临时变更运输计划的,应及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第三十条
从事旅游运输项目的经营者,应当在核定的停靠港(站、点)上下游客,擅自变更停靠港(站、点)的,由航运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予处罚。
第三十一条
小型快速客船必须按座位配备救生衣,航行时船员、旅客必须穿着救生衣。
小型快速客船严禁超载、超速航行,进、出港区速度不得超过10公里/小时,航行时不得在其他在航行船只船头横越。
第三十二条
农业自用船不得载客和从事经营活动,不得从事非法渔业捕捞生产,不得载运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物品。
第三十三条
水上浮动设施应当停泊在景区管理机构和海事管理机构核准的位置,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从事水上经营活动。
第三十四条
利用船只开设娱乐场所或兼营歌舞游艺等项目,应符合国家关于娱乐场所治安管理的有关规定;利用船只接待游客住宿,应符合旅店业治安管理的规定。
第三十五条
船只遇险时,应当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进行自救,并立即将遇险的时间、地点、遇险状况、遇险原因、救助要求,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海事管理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施救,并向区政府和景区管理机构报告。
第三十六条
达到国家规定的强制报废船龄的船只,应按规定报废。禁止购置超龄、报废的船只从事水路运输活动。第三十七条
新建、改建的船只必须建立油污、污水、垃圾收集系统。对已投入运营的经营性船只,应当在2013年底前建立完善的油污、污水、垃圾收集系统,并通过景区管理机构、海事管理机构审核验收。未经审核验收通过的船只,不得在景区水域内运营。
景区管理机构应在港区、码头建立油污、污水、垃圾收集装置,负责对到港船只油污、污水、垃圾的接收,并转运出港,统一处理。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取得《水路运输许可证》的经营者在经营期限内可以继续经营。经营期限届满后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重新取得经营权,方可从事旅游运输、服务活动。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投入运营的船只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标准的,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㈠燃油挂桨机船只两年内退出旅游经营项目运营; ㈡其他不符合标准的船只五年内退出旅游经营项目运营。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未经景区管理机构审核,在景区内从事建设活动、改变水资源、水环境以及其他影响生态和景观的活动的,由景区管理机构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依法作出处理。
第四十一条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经营或者超越许可范围经营水路运输业务的,由航运管理机构根据《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依法作出处理。渔船、乡镇客渡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其主管部门依法作出处理。
第四十二条
水路运输经营者使用未取得《船舶营业运输证》的船舶从事水路运输的,由航运管理机构根据《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依法作出处理。
第四十三条
水路运输、船舶管理业务经营者取得许可后,不再具备许可条件的,由其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合格的,由原许可机关撤销其经营许可。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依法作出处理。
第四十五条
景区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海事、航运等主管部门和机构,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船只所有人、经营者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有权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或者法律、法规、规章对景区船只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5年12月31日止。
第五篇:九华山风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
九华山风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风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打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一流风景区,根据《安徽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风景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风景区内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是指环卫设施规划与建设、环境卫生管理与作业、环境卫生执法与监督评价等。
第三条 风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专业作业、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第四条 风景区行政执法分局主管风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 风景区行政执法分局主要职责:
(一)负责落实九华山风景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制定并实施风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计划;
(二)负责风景区环卫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工作,完善环卫基础设施;
(三)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风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建筑垃圾、渣土消纳行政许可工作;
(四)负责划定、核准风景区环境卫生专业作业范围,依据作业规范和环境卫生标准对专业作业进行监督检查;
(五)负责组织环境卫生绩效考核和监督评价工作;
(六)负责配套建设的环卫基础设施和新增环境卫生作业任务的接收、移交和划转工作;
(七)负责组织风景区石板蹬道扫雪铲冰工作,落实扫雪铲冰责任制;
(八)负责组织落实环境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九)负责环境卫生巡查执法,落实分片包干责任,督促社会单位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
(十)负责依据《条例》对单位和个人的环境卫生违法行为批评教育、限期改进和依法处罚;
(十一)负责对社会单位和沿街门店生活垃圾消纳渠道监督检查,确保生活垃圾合法消纳;
(十二)负责受理并处理有关损害环境卫生行为的举报或投诉,定期组织开展清洁评比活动;
(十三)负责风景区管委会交办的其它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第六条 风景区建设环保处主要职责:
(一)负责物业管理企业和房屋管理单位的行业管理,督促物业管理企业和房屋管理单位落实小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二)负责建设工程的行业管理,督促施工单位落实风景区《建设工地环境卫生责任标准》;
(三)负责拆迁工程的行业管理,督促项目实施单位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
(四)负责落实新、改、扩建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卫设施的竣工验收工作;
(五)负责风景区绿化责任区的管理、养护和管理施工扬尘污染等环境工作。
(六)负责市政道路扫雪工作。
第七条 风景区经济社会发展处主要职责:
(一)负责组织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结合“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发动社会单位、社区、村(居)委会广泛开展环境卫生清洁活动;
(二)负责监督医疗机构落实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工作;
(三)负责监督风景区内各星级酒店的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工作;
(四)协助开展清洁酒店评比活动。
(五)督促旅行社开展文明旅游活动,规范旅游团队不吸烟、不乱扔垃圾等行为。
第八条 风景区工商分局负责集贸市场的监督管理,督促各经营户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协助开展清洁经营户评比活动。第九条 风景区农村工作处负责风景区河流、水库管理范围内的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协调解决所属河流、水库管理范围内的环境卫生问题。
第十条 乡镇主要职责:
(一)负责落实本辖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划分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确定责任人;
(二)负责组织各村、社区居委会落实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与监督,组织和发动社会单位和居民开展社区环境整治,治理脏乱死角,协助开展清洁村、清洁社区评比活动;
(三)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企业和房屋管理单位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
(四)负责组织辖区扫雪铲冰工作,落实扫雪铲冰责任制;
(五)负责管委会交办的其它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风景区宗教局负责检查督促各寺庙、宗教活动场所环境卫生工作,积极引导各寺庙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协助开展清洁寺庙评比活动。
第十二条 风景区交通局负责S219线和九华大道公路养护、保洁和扫雪铲冰工作。第十三条 风景区公安局负责各停车场卫生保洁工作。
第十四条 风景区文明办负责各单位卫生责任区划分、“门前四包”责任制落实,环境卫生日常督查,督促社会单位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
第十五条 风景区财政处负责环境卫生相关经费的筹措与落实。
第三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与建设
第十六条 在新、改、扩建道路、住宅区和商场、集贸市场等人流集散场所时,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应按照规定的职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设单位配套建设环卫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方案和建设方案审批时应征求市容管理行政部门意见。第十七条 配套建设的环卫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所需资金纳入建设项目总投资。配套建设的环卫设施应当由相关部门会同市容管理行政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迁移、改建、停用环境卫生设施和改变环境卫生设施用途。因市政工程、房屋拆迁、开发建设等确需拆除、迁移或者停用环卫设施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提前报告风景区行政执法分局,并按照规定进行重建或补建。
第四章管理与收费
第十九条 各单位、个体经营者和辖区居民应配置密闭式垃圾收集容器,自觉将垃圾分类和垃圾袋装化处理,根据环卫部门摇铃收集的模式在规定时间、地点倾倒生活垃圾。对不按照规定时间、地点和方式擅自处理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风景区行政执法分局依法严厉查处。
第二十条 按照“垃圾产生者付费”原则,任何单位(寺庙)或个人应主动交纳卫生保洁费和垃圾委托清运费,对拒缴的单位和个人,将对其产生的垃圾停运;对迟缴的单位和个人,按每日百分之三收取滞纳金;具体收费标准和适用情况比照池州市市容管理有关规定执行;风景区环卫部门负责卫生保洁费、垃圾委托清运费的收缴工作。
第二十一条 各村(居)委会、单位和个人因处置房屋修缮、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应将建筑垃圾、渣土倾倒到规范的消纳处置场所,对拒不按要求处置建筑垃圾、渣土的,由风景区行政执法分局依法予以查处。第二十二条 风景区执法分局负责对群众举报或卫生监督员上报的乱堆乱倒垃圾渣土事件立案查处,无法确定倾倒人的纳入环境卫生应急清理处置;设立举报随意倾倒垃圾渣土行为奖励制度,对群众举报有功人员予以通报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三条 定期组织召开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管委会分管领导召集,执法分局、建设、旅游、乡镇、文明办、工商、宗教、佛协等部门参加,研究部署、协调解决风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 风景区行政执法分局负责对各环境卫生作业单位作业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对作业单位、作业范围、作业标准、监督管理电话等予以公布,强化社会监督作用,鼓励社会单位、居民对环境卫生作业质量进行监督。
第二十五条 风景区文明办负责对各单位卫生责任区清洁情况和“门前四包”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并发布督查通报。
第二十六条 对未按有关规定和要求落实环境卫生监督管理、执法、作业责任的,出现以下环境卫生问题的,监察部门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追究相关单位责任:
(一)群众多次反映或被媒体曝光而未能及时解决的;
(二)未及时落实整改要求,或整改措施不得力的;
(三)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
(四)导致群众集体上访的;
(五)其他给居民工作、生活带来严重不便和恶劣影响的。
第二十七条 将环境卫生工作纳入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对于影响文明创建和在清洁评比中名次较差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于在清洁评比中处于末位的,取消其文明单位资格和评先评优资格。对于多次因卫生问题被通报的经营户或在清洁评比中处于末位的,取消其准入资格,待整改落实后视整改情况予以补发准入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维护环境卫生,尊重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人员劳动,不得妨碍环境卫生正常作业。
第二十九条 宣传、电视、教育、文化、卫生、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应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倡导居民增强环境责任意识,摒弃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等不良陋习,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活动,自觉维护景区环境。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九华山风景区行政执法分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