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展现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武昌首义
D.义和团运动
2.“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中国边疆的危机
D.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
3.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活动进行报复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镇压义和团运动
4.)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A.民主思想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风俗习惯
5.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6.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打破了清朝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
B
百日维新
挽救了民族危亡
C
《定国是诏》颁布
标志着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8.如图为《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根植于()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导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护国运动的开展和胜利
B.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坚决斗争
C.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D.袁世凯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
10.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侵略与反抗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探索
D.伟大的抗日战争
11.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12.“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题号前括号中填写“T”,错误的填写“F”。)13.《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
14.“上个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前仆后继,犹如混沌中的盘古,抡起巨斧,在努力斩破黑暗,斩出一片光明。而那片光明最终在浙江嘉兴的一条游船上绽放了”这段话中“那片光明”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
()
15.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4分,第17题6分,第18题10分,共20分。
)16.(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1)请分别写出与图一、图二相关的战争名称。(2分)
(材料三 曾国藩说:“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2)曾国藩的话,表明他决心投身于一场什么运动?材料一、二所示事件与曾国藩从事的运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历史关系?(2分)
17.(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由马星驰创作于1919年2月(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1)材料一漫画中“穿和服的人”和“坐在这位身着和服的人身上的人”分别指的是日本、中国北洋政府,联系巴黎和会对华决定,简析漫画反映的主要史实。(2分)
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材料三:如图,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示意图
(2)材料二、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2分)
材料四: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建党伟业》中的特殊数字解读
(3)材料中的“数字”:从“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到90年后的今天中共党员8
000多万,这一数据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18.(10分)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2分)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3分)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2分)
【新的征程】
材料五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