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事业编制改革之后能否成为行政编制
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选择考取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岗位,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一旦考上之后,就不会担心因为中年危机的到来而失业,而乡镇或者是街道办事处作为最基层的政府,都是每年招聘公职人员的大头,特别是事业编制更是如此。在整个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涉及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事业编制有可能改为公务员或者参公编制吗?
首先,参公编制全称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编制,是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其单位的性质仍然是属于事业单位,只是人员的待遇、晋级都是按照公务员的管理规定来进行的,参公单位的设置是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的,而且参公编制数量也是有严格的数量规定,一般按照公务员总编制数量的比例来设置参公编制数量,因此,不可能因为改革的原因,就增加相关的参公单位或者是参公编制数量。
其次,对于事业单位改革来说,虽然按照相关政策,涉及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必须改为行政机构(参公机构),但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很少出现。在事业单位改革之前,先进行的是行政机关的改革,而在这一步改革过程中,基本上已经将很多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收归到所属主管机关,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将各执法支队的执法权力收归至所属主管机关,这样在行政机关改革完成之后,各执法支队已经没有了相应的执法权,最终就很难改为参公或者是行政机关,而在紧接着的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多数事业单位执法支队都是通过合并的方式,转为了机关服务中心,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最后,对于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事业单位来说,其执法权力基本上都在乡镇政府,而各站所基本上都是属于办事机构,而且乡镇本身是没有专门的执法队伍的,在执法的时候,一般都是由乡镇政府组织相关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员共同执法,因此,乡镇的事业编制站所本身是没有任何转任参公编制或者公务员编制的依据的,而且在改革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从上到下进行改革的,特别是乡镇这一级,即使有相应的编制名额,也很难落到乡镇头上,多数会被县级政府机关进行综合调配使用。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的改革,很少出现公益一类转为参公或者行政机关的情况,大多数都是维持原有现状,即使有和法律相抵触的,都会采取更改单位职责的方式,来使其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这就是目前改革的一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