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电影评议

2022-09-02 23:2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许三观电影评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许三观电影评议》。

摘要

中国和韩国都是亚洲中存在时间很长的国家,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我通过阅读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和观看韩国电影《许三观》,要研究电影对小说的使用和改编,总结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差别。首先在文章中分析了小说的创作背景和小说的艺术特点,这能够帮助本人更好的理解小说。然后根据小说找出电影中和小说不一样的地方,把电影中改动、删减的地方找出来分析。最后将小说和电影中的人物放在一起比较,写出他们之间的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能够更好的帮助本人看出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和韩国电影《许三观》之间的联系和差别,总结出电影改编的优点和不足。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本人于2015年1月寒假的时候,在韩国观看了由中国作家余华小说改编而成的韩国电影《许三观》。今年,拜读余华的原作品《许三观卖血记》。读完以后很感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读汉语小说。读完原小说以后,我发现了很多小说跟电影的不同点。为什么有这么多变化?小说是1995年出版,时代背景是1950–1960年代,时代背景重点是“文化大革命”。小说通过主人公“许三观”阐释了“平等”,表达了“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作品的最大特点是,诙谐与幽默。韩国电影《许三观》是2015年1月14日上映的。电影大背景是在忠清南道公州市,原小说题目是《许三观卖记》,但电影改名字为《许三观》。在原小说《许三观卖血记》里,卖血的行为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电影里并没有突出出来。电影没有批判社会,只突出了许三观一家的亲情。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韩国电影《许三观》改编自中国作家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是由河正宇执导,并由河智苑主演的喜剧片。我要研究的是小说和电影两者的比较这个课题。作者余华通过这本小说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社会,并且以许三观代表社会下层阶级,进行了社会批判,强调了父爱的伟大。但是在韩国拍摄的《许三观》这部电影当中,并没有体现出小说的社会背景,并且故事的发生地点也更换了。甚至故事的大背景文化大革命,也被完全删除掉了。只强调了许三观的儿子一乐和父亲许三观的关系。电影为了符合韩国人的口味,进行了大量的删减。我认为电影只强调了感动,失去了小说本来的意义,并没有象原小说那样精彩。所以本人想要研究小说与电影的比较,讨论韩国拍摄的电影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改掉,阐述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精彩之处。

1.2

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研究现状

我找到的研究《许三观卖血记》的17篇参考文献,其中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第一,思想方面;第二,文化方面。

一、思想方面

学者王晓棠的文章《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分析》中有这样的论述:“诸如《许三观卖血记》之类的作品,虽然作者看似只是在通过描绘底层小人的艰辛与苦难来反映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此类现象,但更多的是想挖掘造成此类现象的社会根源,揭露相关的社会问题,引起人们尤其是有关部门的重视。”

学者权珉娥在文章《余华<许三观卖血记>的“韩国化”改编》中有这样的论述:“河正宇通过这部电影希望描写的是‘父亲的情感’,描述‘亲情的电影’,作品中呈现出苦中作乐的诗意。一乐为了亲骨肉的爸爸勉强地举行救爸爸的仪式,他不停地哭着叫爸爸,在原著并没有这样的行为,这是电影中表达父子感情的一个重要情节”。

学者王晓棠的文章《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分析》中有这样的论述:“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中对许三观、许玉兰的底层小人物的塑造是对中国大部分底层人民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它引导并鼓励人们更多地关注我们身边的这一群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二、文化方面

学者李红霞的文章《<许三观卖血记>:从文学到影视的叙事转换和空间想象》中有这样的论述:“无论是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还是“文革”、知青下乡都直接影响着以许三观为代表的劳苦大众们,他们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他们悲惨的日常生活共同构成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民族历史。这是原著真正要传达的主旨,是在含泪的微笑中体悟到历史的沉重和民众的苦难。”

学者任雪菲的文章《跨国改编电影与原文本的文化差异性

——以中韩<许三观卖血记>为例》中有这样的论述:“电影却消除了许三观的许多负面特征,使许三观成为了满足韩国受众需求的男性主角形象——乐观、大度且从容淡定。电影尾声将许三观最后去卖血被说‘身上的血没用’而感到人生虚无的开放式结局改变为以许玉兰接受肾脏手术筹钱为一乐治病,全家人一同吃着梦寐以求的肉包子和泡菜火锅落下帷幕,这种典型性的韩剧大团圆结局使小说原著中许三观的人生悲凉无从体现,这也显示出中国和韩国两国间不同的艺术创作诉求。”

学者李文昕的文章《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看余华对民间伦理的认同》中有这样的论述:“海纳百川的特性使民间深受儒家‘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因此讲究‘父母之命、媒灼之言’,重视‘传宗接代

’另一方面,民间处于底层,生存空间受到上层阶级和外界自然环境的挤压,因此格外强调‘同甘苦、共患难’的夫妻关系……《卖血记》里生存的艰辛、卖血的残酷,也因为这一对患难夫妻的存在而有了‘温情的受难’的意味。可以说,余华有意地通过‘患难夫妻’这种民间家庭伦理崇尚的理想婚姻,中和与化解了生存的苦难,这两部小说的民间性魅力,相当程度上即来自于唤起了读者对这种民间家庭伦理观念的认同。”

1.2.2

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阅读参考文献,我了解了大致的研究现状,其中几篇文章很有借鉴意义,如:

学者任雪菲的文章《跨国改编电影与原文本的文化差异性

——以中韩<许三观卖血记>为例》:学者在文中指出与原著不同的是,在电影中导演重点表现了家庭生活和人性美,这是因为韩国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和中国不同。本人觉得他的意见挺有道理,韩国人很喜欢家庭里面的爱的故事,这位学者很了解韩国的文化。读了这篇文章我更理解小说跟电影的不同点和删除一些情节的原因。

学者王晓棠的文章《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分析》中说了《许三观卖血记》里底层人物的形象,对许三观、许玉兰和一乐的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余华在作品中对小人物的生活有很大关注。对小说中人物的形象我有了更多方面的了解,所以这论文对我写人物形象有很大帮助。

学者权珉娥的文章《余华<许三观卖血记>的“韩国化”改编》中对电影想表达的思想做了总结,提出电影的核心是“父亲之情”,“人生之情”描写的很少。电影主要表达了在苦难中寻找快乐的思想情调,我十分认同这观点。但是作者在文章中对因为文化差异电影做出改编的体现描写得比较少。

总体来看,中国学者更偏向于研究小说,对电影说得不多。一些学者重点看到电影和小说相比的不足,对电影本身表达的东西研究得不够深入。

1.3主要研究内容

我在论文中通过对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和韩国电影《许三观》中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对比,要研究小说和电影之间的联系与差别和电影对小说的使用和改编。通过研究分析电影对小说情节变动和改编的意义。

第二章

小说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2.1引言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写的一本和之前的风格不太一样的小说,在这本小说中体现着许多温情和美丽,少了很多血腥、冷酷的描写。本章节将讨论《许三观卖血记》这本小说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对这本小说的艺术特点进行具体的说明。

2.2小说的创作背景

1989年以后余华开始写长篇小说。他要写跟之前写不一样风格的小说,在这之前他写的小说是先锋小说,之前的时间里他一直按照固定的模式创作。之前在他的作品中,余华写得内容比较多的是人的恶性,给我们展示丑恶的一面,在1989年以后他开始描写人的善良和人性的美丽,开始写温暖内容的小说。在那个时期,很多文学作品都开始出现了在作品中写个人的生活和民间的状态的情况,作家们将角度转向了普通的人们,描写他们的生活,本人觉得余华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当时环境的影响。余华在小说的叙述方式上和之前有些不同,变成了大家能够接受的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在1995年发表的《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改编写风格后的作品,比较具有代表性,描写了底层普通百姓的生活。在作品中还是存在先锋时代的痕迹,主要表现在写作的技巧和主题上,这本小说的主题也是十分沉重的,但是在作品的绝望中能读出一些温暖,比如说亲人们之间的爱,这和之前是不一样的,黑色里面有一丝希望,有光明。

2.3小说的艺术特点

在情节安排上具有日常性的特点。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的小说情节描写的都是日常生活,在情节的设计上十分简单朴素,在小说里余华没有过多的描述一些政治思想,只是在写许三观和他周围的人发生的故事,非常贴近小人物的生活。书中描写了许三观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的生活。许三观为了生存去卖血、一乐和二乐青年下乡等等情节展示了那个时候乡下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但是这些比较日常的情节却很重要。这些日常性的描写让这部小说变得更加真实,余华在这本小说中想表现的也是这个时代的故事,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就是在这个时代生活着的人。余华选择这些普通老百姓,从小人物的故事中表现了很多高尚的东西,比如说父亲的爱和兄弟之间的关爱。

在结构安排上具有重复性的特点。在《许三观卖血记》中,最主要的就是许三观卖血的事。余华在小说中多次重复安排了卖血的情节,从许三观结婚之前卖血开始到为一乐的医疗费用卖血,作者用许三观卖血的重复构成了这部小说。血液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它代表着生命,许三观一次次卖血行为的重复并没有让小说的风格变得单调,反而让读者觉得十分触动,在小说中许三观每一次的卖血给读者带来的感觉都不相同,在一次又一次的卖血行动的背后,读者也能看到在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苦难,和底层最普通人民生活的心酸。这种重复性帮助小说更好的展示了想要表达的主题。

在叙事语言上具有直白性的特点。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作者使用的语言比较通俗易懂,并没有太多复杂的修辞,很多情节也是通过对话进行的。在小说中余华名没有刻意去描写一些时代背景,只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向读者展示当时的情况。还有一些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一般都在人物的话语中展示。余华的这本小说所描写的故事并不是轻松的故事,余华却用了很直白的叙事来进行书写,这就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沉重感。那些人物的悲伤、难过和愤怒等等情绪都藏在平白的话语里,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也能感受得到它们的重量,比起隐晦的书写叙事语言,这种直白的叙事语言给人带来的冲击性更加强大。

2.4本章小结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的转型之后的作品,比较典型,在这本小说中讲的故事并不是像之前一样展示人的丑恶,出现了温情的方面的描写,在作品中余华将书写的角度对准了当时的底层普通百姓,展示他们的日常生活。《许三观卖血记》具有着日常性的情节安排、重复性的结构安排和直白性的叙事语言等等艺术特点,这些特点让这本小说更加精彩,非常叫人惊叹。通过阅读小说能够让读者直接感受到那个时代底层小人物生活中所遇到的苦难和心酸。

下载许三观电影评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许三观电影评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一) 《许三观卖血记》是着名作家余华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余华的作品中,《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想文学编辑评选的“90年......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从没有读过这样的小说,真实而又平淡。 小说几乎没有什么的明显的高潮,但是又有一波接一波的感觉。人物性格似乎简单,但是又如此的矛盾,有些情节可以说是......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许三观卖血记》讲述的是解放初的五六十年代,主人公许三观从青年到老年的人生经历,以卖血为线索,将他平平淡淡的一生用琐碎的小事串联起来,有喜悦,有磨......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寒假里读了《许三观卖血记》, 读余华的作品老怀有一种淡淡的悲伤之感,这部作品也不列外。似乎老在担心主人公在某个情景中突然地消失,不带有半点的准备......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从没有读过这样的小说,真实而又平淡,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小说几乎没有什么的明显的高-潮,但是又有一波接一波的感觉。人物性格似乎简单,但是又如此的矛盾,有......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生活,就是经历了坎坷但仍觉得幸福——读余华《许三观卖血记》有感经济管理学院国贸12-2刘彤12088218《许三观卖血记》是高中的时候,在同学家里看到的,我随口问了一句:“好看吗?”......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谭逢终于把《许三观卖血记》完完整整看了一遍,感觉又回到余华作品的阴影里,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一如《活着》和《兄弟》,他的故事里总是充斥着人生的艰辛......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微信名:vv 所读书目:《许三观卖血记》 无需卖血是多么幸福 在旅途中,把《许三观卖血记》看完了。两周后的今天,坐在这里写读后感,说实话书中的很多的细节已经记得不大清楚了,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