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如何设计

2022-03-09 04:4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2022年“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如何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2年“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如何设计》。

2022年“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如何设计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必要补充。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尽量避免出现机械、单调、重复性无效作业或惩罚性作业,尽量缩减一些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的练习;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作业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切忌只有单调的书面作业,应该增加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下面谈谈在“双减”政策下,我对语文作业的思考与设计。

一、设计动手操作性的作业

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语文作业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形式丰富、趣味性强、动手操作的语文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课内知识感知同类事物的特点,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深化语文理解能力。

(一)画一画

“孩子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小孩子都喜欢涂涂画画,我们的语文作业不能囿于读读写写上,可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如讲《爬山虎的脚》时就可让学生按课文内容的描述画画爬山虎的脚,讲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后,可让学生根据课文五部分情节内容(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画五幅图。这种类型的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查一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有些课文内容是远离孩子的生活背景的,他们往往难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时就需布置孩子上网或其他途径查找资料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阅相关的资料,在查阅中自主理解课文背景,就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了。比如讲《开国大典》,课前就让学生查查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到开国大典的深刻意义,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做一做

为了不让语文作业拘泥于机械、重复的抄抄写写,可利用语文教材单元主题或者节日主题,让学生做手抄报或做贺卡,培养孩子的一种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比如利用“国庆节”布置孩子做“祖国在我心中”的手抄报;利用“教师节”或“母亲节”,让孩子动手设计卡片送给教师或母亲,使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学会感恩。

二、设计亲身体验性的作业

亲身体验的事物会给我们大脑留下深刻印象,加深记忆。要结合语文教学,设置体验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在生活体验中掌握知识,增强认知能力,充分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一)开展观察活动的体验

新课程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习作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体验就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因此,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体验生活才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例如习作——写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要求写出动物的特点。布置孩子写这篇作文之前,就应该先给孩子布置一项作业——养小动物,并随时观察它。孩子在养小动物的观察体验过程中,才能了解小动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才能准确写出动物的特点,才能表达对动物的真情实感。

(二)看电视电影,激活感官体验

只要是学生亲眼看到的,就能够加深体验,留下深刻的印象。看电影、电视是学生最喜爱的节目,针对于此,我们可联系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观看节目类型的作业,比如讲完《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就可让孩子利用课外时间看看《开国大典》这部电影,这更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体验

新课标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教师要精心安排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引导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如可充分利用家乡旅游资源,组织学生到螺洞梅园、河田镇的荷花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感受新农村的变化,并写可行合理的调查报告。这种类型的作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社会生活,关注现实,大大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四)劳动体验型的体验

为让丰富的生活走进儿童的作业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解放他们的双手和大脑,周末布置孩子学习一项劳动技能,劳动过程以拍小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在班级微信群展示。

“双减”政策背景之下,教师的责任不是变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变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师的着眼点和教学重点必须从以往只做好课本知识的传授,更多地转移到对人的培育上来,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联系实际生活,设计一些以学生为本、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朗读是一种比文字更加直观的表达方式,通过语音表现出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不断提升朗读能力也是新课标对小学生的语言要求之一,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帮助他们认识字词、提高情感表达的重要学习方式。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

(一)很多教师的重视程度并不够,只是把朗读作为课堂学习中的一个插入环节,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是把学生的朗读过程仅仅作为一个辅助性的环节,学生齐声朗读然后教师进行相关重点段落的讲解,朗读和理解的过程完全分裂开来,无法真正发挥朗读的作用。

(二)由于不同的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不同,现在很多语文教师并不是专业教育行业或者语文教学专业的,教师结构的复杂性也大大加深了学生课堂设计的不同效果。

对于实践经验不够的教师来说,缺乏相应的朗读教学实践,自然无法真正的帮助学生提高整体的朗读水平。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朗读,可以理解为用一种读出来的方式对文章的表达进行主观性的再设计与创造,包括语调的高低,抑扬顿挫,这些都是朗读者对文章的表达。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对语言进行实践,将文章的结构脉络、形式表达,转化为可以学到的知识,从而提高整体的语文素养。众所周知,小学朗读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会能力,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教学,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丰富朗读教学内容

对朗读教学来说,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朗读的效果。如果只是一味的使用单一的教学内容,将会大大减弱学生的朗读兴趣。要想保证朗读教学更加有效,就要结合不同的阶段学生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比如说,对于年龄阶段更小的学生来说,就要选取短小而精彩的片段,重点在于字词理解和语调表达,同时还可以简单的描述相关的情感。而相对于理解能力更强的高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则可以选择表达更加细腻、更贴近生活、情感更加丰富的文章,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质量。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能够最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相对宽裕的朗读空间。同时,要想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就要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教材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更大程度上体现朗读的趣味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朗读多是基于课文原文,容易显得乏味。当前更需要不断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引导学生感知朗读内容

要想做到对朗读有较为深刻的理解,首先就要在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涵,对于作者的情感表达的感受,通过朗读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在朗读之前首先就要对其中字词的读音和含义有着充分的理解,这样在理解文章内容的时候才不会因为字词而产生困扰。所以在开展朗读教学之前,教师更应该带着学生理解字词,保证学生的朗读过程中不会产生基本的读音不识问题。同时,对文章整体的结构脉络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对整体的文章内容有一个更好的把握,明白大概讲的内容和文章特点。在课堂之外,要求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设计好相应的教学任务,这样才能更有助于引导学生展开朗读训练。教师还应该把握学生朗读的次数。对于一些内容精悍、短小精彩的文章内容,教师更应该注重朗读的质量,先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的研究其中深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效果更好。

(三)指导学生欣赏朗读文章

朗读是一种表达美的方式,通过不同的语音语调,对文章的情感内容进行体会理解。这其中不同的发音方式、朗读节奏和起承转折的变化,都可以对文章的朗读表达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可以从字词发音和节奏变化等不同角度进行指导,同时找不同的学生进行范例朗读,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对朗读的理解更加透彻。通过具体的分析,让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也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针对不同的情感变化,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进行范例分析。通过长期的熏染,学生才能更好的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刻把握。情感的变化可以体现在诸多方面,只有经过不断的分析积累,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基础的字词音调、断句停顿,但是如果每次都要教师来进行解答,会让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所以要培养学生在朗读时的好习惯,就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碰到的问题提出来,然后教师给出相应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提示,更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体现学生的个性朗读特点

语文朗读的重点体现在不同的表达方式之间有着不同的差异。就算是同样的段落文章,不同的人读起来差别亦是很大。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别也是正常的,在引导学生品味朗读内容之外,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在进行文章朗读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要体现每个学生的个人特色,不能为了标准的版本和答案抹杀掉学生朗读的个人特点。比如说,声音更加低调沉稳的学生,不可一味的要求他提高音量、拔高语调,这并不是有效的表达方式。良好的朗读习惯,还应注重开拓学生自己的潜力,提高个人的朗读水平。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对语言文字打基础的阶段,更要注重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载2022年“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如何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2年“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如何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如何设计

    “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如何设计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必要补充。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尽量避免出现机械、单调、重复性无效作......

    双减政策下的有效作业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双减政策下的有效作业设计学习心得体会1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作业优化”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很荣幸在《基于双减背景下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主题培训活动中,听到......

    “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与管理策略探讨

    “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与管理策略探讨“双减”政策落地,让作业成为各中小学乃至整个社会都在讨论的热门话题。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管理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老......

    双减政策下学生作业管理实施方案

    2022双减政策下学生作业管理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承担和校外培训承担的意见》和XX省《关于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方案》《关......

    双减政策下学生作业管理实施方案

    双减政策下学生作业管理实施方案两篇双减政策下学生作业管理实施方案1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强并优化学校......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心得体会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心得体会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心得体会1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全面部署开......

    “双减”政策下教师如何优化作业设计经典案例

    “双减”政策下教师如何优化作业设计经典案例三篇第一篇:精准设计,优化课外作业效能“双减”政策下,学习内容不变,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要减少,学生负担要减轻,这就对作业的质量提出......

    双减政策下教师如何进行作业评价

    双减政策下教师如何进行作业评价“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这是对多元智力理论的形象概括。针对同一作业内容,我采用了互动评价方法,将自评、学生互评、师评等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