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农产品推介会发言
同志们:一、客观分析。坚定创建信心以潞党参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8万亩,一是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12万亩。水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527亩,旱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新建蔬菜大棚720架,其中花椒芽菜大棚358架;新增规模养殖小区12个,规模养殖户30个,全县规模养殖户达到650户。同时,为加快区域农业特色产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重点以搞好试验示范工作为主,引进了5个马铃薯新品种,建立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500亩、党参GAP试验示范基地50亩、优质蔬菜试验示范基地30亩,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农业标准化新技术培训50多场,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围绕农业调产、沼气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等,三是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大力开展培训。共举办培训700场次,发放技术资料12万份,培训农民7万人次,完成“阳光工程”培训任务800名。同时,积极培育农户公司,发展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全县农村信息服务站达到13个,完成注册登记7个,农村信息员发展到120多名,完成登记注册50余名。全县农民经纪人、专业协会、中介组织、营销大户达到210余个,农户公司达到135个,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达到69个,带动农户3.5万余户。19月份,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459元,同比增长34%措施还不完善,一是认识还不到位。少数乡村干部对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名县的认识还有差距。效果还不明显。一些农民群众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保守,缺乏市场意识、品牌意识。还存在品种单一、规模较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的问题。龙头企业发展上,三是产业化程度低。产业发展上。还存在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辐射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强的问题。企业内部管理上,还存在着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的问题。二、锁定目标。加快创建步伐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概念。下面。绿色食品概念是国家提出的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绿色食品。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都冠之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绿色无公害食品不一定都是绿色的绿颜色的食品也不一定是绿色食品。从年开始,为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及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与国际市场竞争。申报审批过程中将绿色食品区分为A级和AA级。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后者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因此,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最显著差别是前者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合成色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比其他食品难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采用相应的替代技术。县创建上党地区绿色(有机农产品名县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一个战略:绿色兴农战略;主攻一个目标:创建上党地区绿色(有机农产品名县;坚持五大原则:比较优势原则、市场导向原则、以质取胜原则、产业开发原则、尊重民意原则;主打四大品牌:大红袍花椒(花椒芽菜以潞党参为主的中药材、优质马铃薯、以西红柿为主的旱地蔬菜,今后35年。用35年时间,全县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达到4个,绿色食品认证达到20个,有机食品认证达到5个,四大绿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要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整合项目资金。引导生产要素向四大绿色优势产业集聚。大红袍花椒产业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花椒芽菜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覆盖阳高乡、石城镇、北耽车乡、中五井乡、虹梯关乡、青羊镇6个乡镇、105个村;以潞党参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覆盖杏城镇、龙溪镇、东寺头乡、虹梯关乡、青羊镇、西沟乡6个乡镇、112个村;优质马铃薯产业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覆盖杏城镇、东寺头乡、虹梯关乡、龙溪镇、西沟乡、青羊镇6个乡镇、107个村;以旱地西红柿为主的蔬菜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覆盖北社乡、苗庄镇、中五井乡、青羊镇4个乡镇、82个村。同时,抓好优质核桃、特色小杂粮、畜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开发,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特色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充分发挥区域养殖优势,建设三大绿色畜产品基地,即东南山区肉驴、肉牛基地;北部河谷肉牛、生猪和坡养鸡基地;西部台地生猪、家禽、肉兔、肉牛基地。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品种、新技术,三是要继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要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应用率和转化率,力争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要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络,稳定县、乡(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待遇,使“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真正落到实处。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定期学_培训,加强对外技术交流合作,切实提高我县农业技术与管理水平。要继续推广好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旱作节水耕作、果园综合管理、立体种植、化肥深施、平衡配方施肥、生物肥料应用、农作物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等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单产上求突破。引导农民建立自我服务的中介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五是要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培养和造就一批有头脑、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民经纪人,发挥其引导生产、服务农民、开拓市场的功能,为农民自我调整、规避风险、增加收入创造条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有关部门要从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入手,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培训活动,完善软硬件设施,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抓好产前信息、产中技术服务、产后流动销售等服务环节,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促农发展、助农增收的主力军。三、强化措施。确保创建成效凝聚发展合力。县里成立了县创建上党地区绿色(有机农产品名县工作领导组”具体负责规划、指导和督查,一部门联动。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将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农业部门要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搞好服务的同时,强化执法监督;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业资金的投入;广播电视等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把绿色(有机农产品名县创建工作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农业、人人支持农业的浓厚氛围;其余各涉农部门也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真正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发展绿色农业的强大合力。培育名乡名村。县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名县的主要优势在于农产品质量好、品质优,三典型带动。劣势在于小打小闹、种植分散、规模小、链条短。农业要发展,必须规模化经营,各乡镇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实施,依托当地资源、气候、土壤等优势,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巧布局、上规模,树大户、抓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广大群众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切实形成本乡镇、本村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主打产品。从明年开始,县财政每年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来奖励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名乡(镇名村、名企和状元户。通过示范引领、典型带动,促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落实惠民政策。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制订的一系列支农政策,五政策推动。把优惠政策转化为农民看得见、算得清、拿得到实惠。要加大减负力度,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民负担稳步下降。认真落实“三补贴”粮食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机补贴确保农民政策性增收。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法加强村集体财务管理与运行监督,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影响深远。一定要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志们创建上党地区绿色(有机农产品名县意义重大。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强力推进确保效果,强化管理搞好服务,切实加快上党地区绿色(有机农产品名县创建步伐,为全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