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修辞试题(有答案解析)
1.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比喻)
B.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排比)
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夸张)
【答案】D
【解析】该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B.
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
C.
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
D.
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答案】D
【解析】D拟人的修辞手法。A“缓慢而从不懈怠”拟人。B“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拟人。C“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拟人。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C.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D.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答案】D
【解析】A项用了拟人;B项用了拟人、排比;C项用了比喻。D项没有用修辞。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C.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D.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A项用了拟人;B项用了拟人、排比;C项用了比喻。D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5.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B.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C.此乃一座山门,原来我们已亲眼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D.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答案】C
【解析】其余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B.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D.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答案】D
【解析】A.把蓝天比作明镜,运用了比喻;B.“好一个”反复出现,运用了反复;C.语义相关,相对应词语词性一致,运用了对偶;D.描写生动,用语自然,但无修辞;
故选D。
7.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B.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飘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D.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答案】D
【解析】A.
B.C三项都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的是“夸张”修辞手法。
8.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B.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C.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
D.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B句将“夜凉”比作“水”,将“他们的心”比作晶莹的水,所以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其余三句是拟人句。故选B。
9.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比喻)
B.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排比)
C.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比喻)
D.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反复)
【答案】A
【解析】A“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此句中的“呆呆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10.对下列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②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③即使是最激越、最欢快的歌曲,一个人唱起来,不也有点寂寞吗?
④雌莺孵卵时,雄莺在旁边千呵万护,与它共同迎接小生命的降生,直至长大后也不分离。
A.①比喻
②排比
③反问
④拟人
B.①比喻排比
②反复
③反问
④拟人
C.①排比
②反复
③设问
④拟人
D.①比喻排比
②排比
③设问
④拟人
【答案】B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自己仔细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A将鼓点比喻为骤雨,将流苏比喻为旋风,将脚步比喻为乱蛙,将瞳仁比喻为火花,将风姿比喻为斗虎。这五个共同构成排比。B“隆隆,隆隆,隆隆”构成反复。C“不也有点寂寞吗”是反问。D“雄莺千呵万护”,赋予雄莺以人的特点,所以是拟人。
11.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D.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解答时根据各个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判断。B.“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中,将“记忆”比作“网”,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2.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比喻)
B.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引用)
C.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拟人)
D.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反问)
【答案】C
【解析】本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
B.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
C.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装饰吧。
D.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答案】D
【解析】A.“唱戏”后应为顿号。B.“宋史·仪卫志”的引号应为书名号。C.“还没见过”后面应为分号。
14.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立春以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拟人)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比喻)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知道它在唱什么。(比喻)
D.柳树的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的低垂着。(拟人)
【答案】C
【解析】C应是拟人.15.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答案】D
【解析】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此句是比喻句,本体是小河,喻体是脉搏,小河里的水和脉搏里的血液之间的相似点是流动,但脉搏不能流动。脉搏能够跳动但小河里的水不能跳动,所以比喻不当。
1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等到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下来。
B.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
C.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D.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答案】D
【解析】A项,“大雁集会”是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主红雀歌唱”也是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问好”同样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1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A.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B.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C.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D.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B项的修辞方法是比喻。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的一项是()
A.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B.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C.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D.10级大风足以使墙倒屋毁,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答案】D
【解析】A项,写岩石“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是拟人;B项,“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是拟人;C项,岩石“‘躺’在最下面”是拟人;D项没有运用拟人修辞。
19.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1)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2)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3)无耻啊!无耻啊!
A.设问
引用
反复
B.反问
比喻
反复
C.反问
引用
反复
D.设问
比喻
反复
【答案】A
【解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这里有没有特务?”是设问。“桃色事件”属于引用。“无耻啊!无耻啊!”是反复修辞手法。
20.下列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你们快完了!
②一天下来,眼睫毛上挂满黄豆大的冰粒。
③我们没有看电视、看报纸的权利,这难道也是平等吗?
④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⑤我们给你们“摇篮”,是让你们快快长大,使你们具有做人的权利和义务。
A.排比
比喻
反问
对比
比喻
B.设问
比喻
反问
反复
比喻
C.反问
夸张
疑问
对比
借代
D.设问
夸张
疑问
反复
借代
【答案】B
【解析】题①虽然有四个“你们”,但不是排比,而是设问,因为排比是并列关系。题④是反复,但如果说对比,也不能算错。题⑤的“摇篮”属于比喻当中的借喻而不是借代,因为它不是从属关系而是相似关系。
2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B.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C.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D.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运用了比喻
2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B.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
C.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D.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A项中“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运用了比喻;B项中“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运用了比喻;D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运用了比喻;C项中没有运用比喻。故选C。
23.下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
B.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C.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D.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答案】C
【解析】ABD项都是比喻,C项除了比喻还有拟人。
2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B.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C.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
D.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答案】C
【解析】A.本体是白云,喻体是游丝蛛网。B.本体是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的山峰,喻体是美女的纤指。C.没有使用修辞手法。D.本体是怪峰,喻体是塔糖。
25.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B.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C.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
D.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答案】B
【解析】A、C、D将丽江的水拟人化,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是比喻,“他们的心”是本体,“水”是喻体。
2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丽江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总令人流连忘返。
B.(我)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C.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
D.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答案】C
【解析】“像、好像、仿佛”等词是比喻修辞中的标志词,但除了表示比喻外,这些词还可以表示比较、推测、想象、举例等。C项中“好像”即表示推测。
27.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___)
②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了隆隆,隆隆,隆隆。(___)
③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___)
④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___)
⑤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___)
⑥“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
形容得透彻些!”(___)
⑦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么?(___)
⑧摆渡人听了,摇摇头说:“你唱的算什么,还没有他(指有权的)说的好听。”(___)
【答案】①排比
②比喻
反复
③排比
拟人
④比喻
⑤对比
⑥引用
⑦排比
反问
⑧双关
【解析】(1)“每一个……每一个……每一个舞姿”排比。(2)“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比喻;“隆隆,隆隆,隆隆”反复。(3)“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排比、拟人。(4)“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比喻。(5)“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与“黄土高原……这么厚的土层”对比。(6)“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引用。(7)“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排比。“不是么?”反问。(8)“还没有他(指有权的)说的好听”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