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听课记录
听课人
**
一、导入
1.观看视频《烟花三月下扬州》
导言:朋友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和朋友在一起时很开心,当朋友分离时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生汇报:难舍难分、依依不舍)唐代大诗人李白我们都很熟悉,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呢?(生交流李白的预习资料。)当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他别时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揭示课题
老师板书学生书空,强调“鹤”字的写法,要写得紧凑些,齐读课题,(课件出示黄鹤楼图片,交流预习资料。)根据课题质疑。
二、新课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检查读文成果: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读、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课件出示词语(适当理解词语):同桌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1.读文思考:自由读这首诗,你对诗句有哪些疑问?(生汇报)
2.本文属于“文包诗”的形式,诗句的意思都在课文中,把它找出来,用横线画出来。
(2)两位友人送别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课文中用了一个最恰当的词,请你把它找出来(板书:依依惜别)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一会……一会……)
(3)课件出示: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①思考:“依依惜别”这种情是藏在哪里的?
引导学生体会:做做这个动作,一会儿——一会儿——,读读这两自然段,他们一会儿还会怎样?这里的景色不美吗?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自由读读它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画面)如果让你来到这里你会怎么样?他们呢?(这么美的景色却没心欣赏,他们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呢?)
②导读:阳春三月,桃红柳绿,如此明媚的春光丝毫动不了他们的心就因为他们心底那份强烈的——,足可见他们的友谊——!谁想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③读诗思考:谁来读第一句诗?
“故人”的意思就是——
(生答:老朋友。)
过渡:课文还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的这种深情厚谊?
(4)课件出示: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①思考:从李白的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了这种真情?
②导学:令人敬仰的除了他的人品还有他的什么?“诗篇誉满天下”。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读过他的诗吗?
③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体会诗人分别之情。
3.指名分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余者思考:哪些词句可以直接反映诗句内容?(完成“学生活动卡”,课件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句。)
文中的“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描述了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描述了黄鹤楼的壮观。两人不愿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他们“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敬仰、不知我们何时才能再见面、一饮而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永世不绝”等词句表达了两人深厚的友情。
4.读书思考:你能用书中的话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吗?自读第4自然段,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画出相关的词语填写在“学生活动卡”中。
(4)小组合作交流:李白此时的心情怎样?
(5)小组合作交流:从省略号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中似有千言万语,无法割舍的是朋友,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如果你是李白,当看到你的兄长、你的老师、你的挚友孟浩然在自己的眼中渐行渐远,你还会想些什么?
(想到了——孟浩然对自己师长般教导的情景;想到了——与孟浩然饮酒对诗的情景。)
教师过渡:想到这儿,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出示古诗课件)学生齐读。
5.教师总结:的确,一首诗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他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伟大的友谊,他不但让我们看到了迷人的风景,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无形中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6.总结写法:你觉得作者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作业
收集两首送别诗,并抄写下来和同桌交流。
板书:
3黄鹤楼送别
李白
孟浩然
依依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