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教育的十个误区
“后进生'训练的十个误区
“后进生'训练是训练工的神圣职责,是全面贯彻党的训练方针,由“应试训练'向“素养训练'转变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实施素养训练的过程中部分老师常产生以下误区,本文予以排列,供同行们探讨。
误区之一:“后进生'犯错误是有意的。
一个人犯错误是难免的,难的就是知错改错。“后进生'犯错误是在长期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并非有意,有时“后进生'犯了错误,训练者不准时予以订正,指明错处,“后进生'并未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会造成哪些后果,违犯了哪些条规和道德标准,再加上中同学正处在年龄和性格的突变时期,久而久之必定导致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我行我素,丢失辨别真、善、美的力量,直至走上犯罪道路。
误区之二:“后进生'学习成果上不去,是由于自己不努力。
学习如滴水穿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后进生'学习成果上不去,并非自己不努力,而是从一开头就没有把握必要的基础学问,由于种种缘由,造成了学习上的“欠帐'现象,日积月累,形成了“负效应',即使自己作出不懈努力,也由于“欠债'太多,无法在短期内或通过几次“还帐'能解决问题,老师应慎重对待。
误区之三:给“后进生'谈一半次话就能解决问题。
如前所述,“后进生'并非一半天形成,故训练“后进生'就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老师不应期望给“后进生'谈一半次话就能解决问题,而应做长期的、急躁细致的思想工作,渐渐打开他们的心扉,和风细雨,润苗无声,使其健壮成长,成为有用之人。
误区之四:寄盼望于给“后进生'家长告状。
“恨铁不成钢'是老师对同学的心愿,“望子成龙'是家长对子女的愿望,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当“后进生'犯了错误,学习成果上不去,且屡教屡犯时,老师就寄盼望于给“后进生'家长告状,想通过家长的压力,迫使“后进生'转化。殊不知“后进生'有极强的自尊心,并且特别爱面子,对家长的压力有朦朦胧胧的抵抗意识,再加同学家长在文化程度、训练方法、职业等方面存在着肯定差别,若压力施加不当,就会促使“后进生'走向极端,或出走、或逃课、或有意与老师和家长作对等等,无意之中给转化“后进生'工作设置了障碍,增加了难度。
误区之五:用惩处手段取得一时效益。
“后进生'犯错后,老师采纳惩处手段,诸如:罚站、打扫卫生、抄写课文、劳动,更甚至用罚款、停课、撵出教室等偏激手段,可能会得到一时的效果,但训练工应当明白,这只能是短期效应,彻底违反了训练规律,违犯了《老师法》、《训练法》、《未成年人爱护法》等有关法规,给同学的成长罩上了一层阴影,严峻地摧残了同学身心,应予以彻底杜绝。
误区之六:“后进生'什么都不行。
一旦某个同学在老师心目中形成了“后进生'的印象,老师就把他们划入“另册',打入“冷宫',认为什么都不行,任何事都干不来,从今,无论是学习,还是搞其它活动,均对他们不闻不问,视而不见,严峻地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每个训练工应深深地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
误区之七:不给“后进生'显露的机会。
对“后进生'采纳压抑手段,明知某个“后进生'在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演讲、关心同学或喜爱集体等方面有特长,但偏不给机会显露他们的特长,无情地扼杀了他们共性的进展。
误区之八:冷遇、讽刺、挖苦、放弃“后进生'。
“后进生'犯了错误,或行动一有越轨,不做调查讨论,不问青红皂白,不帮他们共同分析错误的缘由,查找改进途径,而是冷嘲热讽,不给他们申述的机会,造成了“后进生'心理上的沉重负担。
误区之九:“后进生'受处分就变好了。
在管理训练“后进生'时,不想方设法转化他们,而是冲突上交,并要求校方对“后进生'赐予纪律处分,想以此来制服他们,岂不知,他们中的大部分同学,心理素养较差,无法承受处分带来的压力,从今就会一蹶不振。
误区之十:诱逼“后进生'留级、转学、休学、甚至辍学。
对“后进生'采纳摔“包袱'的方法,把他们当作“废品'处理,不顾职业道德的束缚,不管老师担当的责任和应尽的神圣职责,对于有关法律条文的规定充耳不闻,通过各种渠道,想尽各种方法,诱逼“后进生'留级、转学、休学、甚至辍学。
总之,转化“后进生'是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全体训练工应尽量避开上述“十个误区'(还有其它误区,本文不再赘述),实行相应的有效措施,营造和谐的氛围,爱生如子,使“后进生'产生内驱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由“学会'到“会学',由“应试训练'向“素养训练'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