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练习题
1.对公交霸座,乱闯红绿灯,乱扔垃圾也纳入信用体系,有人说这是杀鸡用牛刀,有人说处罚力度不够。你怎么看?
综合分析:公交霸座,乱闯红绿灯,乱扔垃级是个人生活不文明行为,反映的是诚信问题,影响城市文明建设和文明大国的形象。
原
因:1.公民素质不高
2.缺少有效监管和惩罚措施
意
义:政府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将这些不良行为纳入到征信系统中,倒逼人人守则的社会氛围形成,有利于营造文明礼让的社会风气,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规范良好的社会秩序,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存在的问题:1.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不具备法律效益
2.可能会因民众的不理解而产生不满,不能理解日常行为失范处以严厉惩罚的重要性而产生新的矛盾
3.实施过程中,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严格执法,有一定的客观限制性
对
策:1.加强素质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提高公民素质,自觉遵守文明秩序
2.进一步健全交通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完善相关细节,避免一些民众存在侥幸心理钻空子。
3.政府加大宣传教育引导的力度,开展一系列相关教育讲座和特色活动,从思想上提高人们的法制意识,道德素养。
4.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执法,并且要善于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执法效率。另外在严格执法的前提下可考虑做到人性化执法,关注对相关违法违规人员的说服教育,让法律的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展现。(双随机一公开,科学执法)
5.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群众积极参与监督,举报不文明行为
6.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并细化具体行为标准,以限制行为的方式规范不诚信、不文明的行为。
2、民生服务机构办事指引的服务由“我讲明白了吗?”
替换“你听明白了吗”,对此你怎么看?
表明态度:政府过去的办事做法“你听明白了吗?”注重政府本位思想,忽略群众所思所想,不利于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我讲明白了吗?”更关注群众的感受和体会,真正关注群众的需求,体现了新时代政府的服务理念和宗旨意识。(更人性化的服务,有利于缓和干群关系)
分析原因:一是民生政务办事机构办事效率不高。许多政务大厅缺乏明确办事引导,导致前办事群众存在材料准备不足,从而导致群众来回跑现象。二是政府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尤其是窗口人员只会照章办事,缺乏对群众问题的具体了解,缺乏服务意识和技巧。
提出对策: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提升政府的办事效率,应做到:
1.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转变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要继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形成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政府效能。
2.调动起政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针对民生政务办事的实际情况,设置干部考核指标,把为群众服务态度、效率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3.增设多样性服务渠道,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政务”工作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规范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办事零跑腿。
4.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监督管理方式和渠道,社会群众积极参与监督
我怎么做:在以后的工作中,坚持群众观念,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3.基层存在一些公文乱象,存在抄袭重复,错写漏写情况,有人说公文也应当像大学论文一样严查严处,对于基层公文乱象,谈谈如何治理?
表明态度:基层公文抄袭泛滥,主要有两类“怪相”:一种是直接照搬照抄;另外一种是下级单位抄上级单位,改头换面“套”发文件。基层公文乱象反映出当前公职人员存在工作作风浮躁问题,必须加以严肃整治。
分析危害:是一种懒政的表现,不能深刻领会方针政策的内涵“一刀切”,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体现,影响政策的贯彻落实和不利于党政建设。
分析原因:1.基层工作特点人少事多,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
2.保守的工作作风,规避风险,直接按照上级文件照抄;
3.领导层面把关不够,要求不严;
4.考核机制上直注重形式的考察,缺少对文字质量的考核,对文件内容质量要求不严,缺乏相应的考核和监管机制。
提出对策:1.加强个人业务素质培养,及时更新知识库,提高公文创
新写作能力。
2.领导干部注重培养,提高员工理论素养,加强工作培
训,重点指导和引导。
3.政府部门改善单纯的文件数量检查考核机制,更注重
文件实质和内容,杜绝形式主义,完善干部考核问责机制。
4.注重信息公开:把政府文件、讲话材料、工作总结等不涉及保密的文件材料向社会公开。同样,纪检监察部门将“文风问题”纳入整治范畴,以消除公文写作中的形式主义。
4.据某项数据统计,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韩国是0.7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仅劳动12分钟,对此,你怎么看?
表明态度:题目中展现了我国与美国韩国小学生每日参加劳动时间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小学生每日参加劳动的时间少得可怜,这种情况令人堪忧。在当前我国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如此少的劳动时间,对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不利。(创造力、执行力影响孩子的成长)
分析危害:不利于促进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更不利于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能力,长久下去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分析原因:1.家长们对家务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当前家长认为孩子学习负担太重,不让孩子做家务是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溺爱,传统的育子思想,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2.学校教育体制原因,不重视劳动教育,偏重于文化知识,不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的培养。
3.社会氛围影响,社会活动组织单一,没有形成劳动光荣的活动氛围,参与积极性较低。
提出对策:1.转变教育观念,劳动创造也是个人成长的一部分,家庭教育要有引导性,让孩子真正在动手劳作之中学习,获得幸福感、满足感。
2.改进教育模式,合理课程设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
3.营造劳动最光荣的社会氛围。政府加强劳动宣传,家庭、学校、企业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劳动氛围,从小抓起,养成自主劳动的习惯。
5.当前产业扶贫项目中,很多扶贫干部做的项目没有延续下去,出现了人走茶凉现象,即扶贫干部一走,扶贫项目就黄了。群众很不满意。对此你怎么看?
表明态度: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依托,是长期稳定脱贫的重要保证。产业扶贫长足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分析危害:一是扶贫产业未能延续,出现人走茶凉的现象,“造血”能力萎缩,贫困户不能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群众不信任,影响扶贫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扶贫产业半途而废,造成资源的浪费,前期的大量惹你、物力资源的投入发挥不了作用。
分析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
1.扶贫干部对于产业扶贫的内涵和规律认识不到位,只重投入,不计产出和帮扶效果,是形式主义的体现。
2.扶贫干部责任心缺失导致功利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基层干部忙于“填表式”帮扶、“留影式”入户、“卷宗式”总结,没有把扶贫贯彻到实处。(注重数据扶贫)
3.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服务机制过于僵化,导致无论是农业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效率,还是贫困群众利用先进种苗技术的热情培育,都出现阻滞效应。
4.贫困户畏难心理。不少贫困户认为农业产业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疫病防控、技术指导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积极性不高。
解决对策:
第一,树立扶贫干部扶贫攻坚责任意识。各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岗双责),对扶贫干部设立评价机制,落实扶贫项目终身责任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第二,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项目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业投入的比重,集中用于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第三,加大产业扶贫机制研发。(机制和制度的完善,形成长效化机制)避免出现扶贫干部一走,扶贫项目就黄了现象,整合资金、生产、销售可持续发展一体化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方案。
第四,加大对贫困户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扶贫于扶志、扶智相结合)帮助贫困群众掌握农用技术、市场培育方法等。设置专门的科技服务机构,上门服务指导。
第五,引进扶贫企业,帮助地区发展特色经济,发展旅游业、帮助农产品外销,由企业带动地区就业和发展,做到真脱贫、脱真贫。